智慧供应链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供应链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供应链;可视化;物资监控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supply monitor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material supply management of the South China Power Grid, this paper designs the platform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material suppl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projec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nitoring platform provides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aterial supply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Keywords: Supply chain; visualization; material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电网企业既是传统企业,也是现代企业。是传统企业,表现在电网企业的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经了初创、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工具、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才有了今天的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电网企业也是现代企业。这主要表现在电网企业的投资规模大,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工程建设复杂、周期长,对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要求高;电网企业的工作岗位,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资格和认证,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因此,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特点注定了电网企业在日常业务管理上的特殊性。
电力物资的供应具有显著的特点。电力建设工期长、工程复杂、涉及单位多。参与建设的单位既有电网企业、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还有供应商、配送商和上下游的企业,因此,就物资供应而言,如何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将正确的合格的物资、移交到正确的地点,始终是企业面临的重要事项。传统的管理方式,多依赖于人工方式,以电话、邮件、QQ等方式,跟踪和督促货物资的交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资供应过程中交流的障碍,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尚缺少全业务和全流程视角的监控,如何对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的监控及数据的分析,是物资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智慧型供应链的核心是供应链中的成员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高效协同,消除不对称信息孤岛,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基于智慧供应链的物资供应全过程监控正在为供应链管理领域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该监控机制具借助大数据和可视化的理念,有效改善物资供应全过程的效率和透明度,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物资供应全过程的真实情况,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物资全生命周期效率和准确性。
1.物资监控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电力物资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牵涉到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加强电力物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物资采购供应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追求物资供应的协调性与及时性、库存管理的合理性、物资质量及物资服务的优质性。
基于历史条件建设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需求、采购、履约及出入库等基本流程管理。但仍存在如下问题:各个环节的跟踪监控机制未达到智慧型供应链的要求;未建立相应动态监控模型,未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标准工作时限设计、及时预警与动态提醒以及从信息系统中取数的逻辑。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程物资供应需要,仅仅实现基本的流程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电网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过程监控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相应的专业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智慧供应链的物资供应全过程监控水平,实现物资供应管理各流程、各节点之间流程的高效运作及动态监控。已成为电网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程物资供应需要,需要建设基于智慧供应链的物资供应全过程跟踪机制建立,通过物资流程监控,物资动态指标监控,流程管理与优化,获得最快速最完善的图文和报表输出,从而使得物资供应全过程信息一目了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物资监控的设计框架和功能
根据物资监控平台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建立物资供应全过程跟踪机制,通过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业务监控,使物资供应全过程信息一目了然,现物资供应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控,有助于实现物资供应管理的集中、规范、高效。因此,对于设计的框架规划如图1所示。
2.1 项目物资供应监控
以需求计划申报单位部门作为统计维度,以需求计划单的审批完成时间作为计算时点,统计各个专业管理部门(如基建、营销等)申报的需求、已完成需求、已下发中标通知书的、已签订合同及采购金额、已经到货、已完成供货的明细。统计需求部门申报的物资需求,供应中的明细数(以及红黄灰绿灯数);以及各个环节处理中的需求明细数。可以往下钻取对应的需求计划明细清单,如图2所示。
2.2 储备采购供应监控
以需求计划明细申报的虚拟项目作为统计维度,以需求计划单的审批完成时间作为计算时点,统计年度累计或各个月份申报的储备物资申购需求、已完成需求、已下发中标通知书的需求、已签订合同的需求、已经到货的需求、已完成供货的需求。
统计各个虚拟储备项目各个月份申报的物资需求,供应中的明细数(以及红黄灰绿灯数);以及各个环节处理中的需求。可以往下钻取对应的需求计划明细清单,如图3所示。
2.3 闲置物资可视化监控
在统计供电局的闲置物资库存,可以按照单位部门、物资类别、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闲置物资产生量、再利用量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提升闲置物资的管理提供数据分析支撑,如图4所示。
2.4 绩效指标看板
统计物资供应全过程中的物资管理指标,指标共8个,分别是:需求计划准确率、特殊需求采购率、合同签订及时率、物资采购集中度、七天准时供货率、库存储备金额占比、常规储备物资库存周转率、闲置物资再利用率,展示各指标当期的指标值、同比、环比。指标的统计周期、计算公式、取数规则以南方电网公司公布的指标卡为准。
示例(如):
指标名称:需求计划准确率
统计周期:季度
指标公式:(1-n/d)×30%+k×70%
计算逻辑:
d:物资需求计划总条目数量。在统计期间内完成采购的非框招的所有物资需求计划总条目数。
n:错误的物资需求计划条目数量。在d的范围之内,并且发生过退回的需求计划明细条目数。
K:框架协议执行率。
当k为[80%,120%]时,k=100%;
当k120%时,
k=∑所有标的[(1-|单个标的实际采购数量-该标的需求预测数量|/该标的需求预测数量)/80%]/标的总数量×100%
当k
可视化监控界面如图5所示。
2.5 业务单据办结效率监控
统计昆明供电局的关键业务单据审批的办结效率,10种单据类型包括:需求预测单、需求计划单、采购报告单、采购合同、履约问题单、到货抽检任务单、入库单、出库登记单、储备方案、闲置物资入库单。统计的维度包含单据数量、审批时长(各单位、节点)、审批完结等,如图6所示。
3.管理效果提升
以云南电网昆明局为试点应用,通过对电力物资供应的全过程监控,加强了网、省、地市(县)各级单位的纵向协同,有力地促进了智慧供应链的建设。降低了沟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效率,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为南方电网物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富杰.浅析电力物资管理的过程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5):182-83.
[2]韩智海.电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228.
[3]董定邦.关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构建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14.
[4]杨灿魁.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决策分析体系探索[J].机电信息,2016(36):138-39.
[5]崔巍,秦东,刘富荣.电力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86-87.
[6]郑勇锋,陈庆.流程监控系统在企业流程标准化中的应用实践[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4):154-59.
[7]李杨,伍常炎.电力企业供应链监控预警机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8):67-69.
[8]李志民,赵一丁.基于工作流的大型仓库物流监控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6):66-69.
篇2
关键词:智慧;供应链;配送;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智慧供应链基本概念
“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
传统供应链的发展,技术的渗透性日益增强,很多供应链已经倾向于具备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智慧供应链”将技术和管理进行综合集成,系统化的论述技术和管理的综合集成理论、方法和技术,从而成系统的指导现代供应链管理与运营的实践。
“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具备以下特点:
1、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技术的渗透性更强。在智慧供应链的语境下,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者会系统地主动吸收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各种现代技术,主动将管理过程适应引入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2、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可视化、移动化特征更加明显。智慧供应链更倾向于使用可视化的手段来表现数据,采用移动化的手段来访问数据。
3、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更人性化。在主动吸收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同时,智慧供应链更加系统的考虑问题,考虑人机系统的协调性,实现人性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
二、精益化的智慧供应链管理
2.1.1业务结构图
2.1.2精益化的智慧供应链 特性
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益化的智慧供应链串联所有业务模块,从全生命周期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包括需求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履约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精益化的智慧供应链让供应链所有业务操作形成一个闭环,提升供应链管理的高效性与精准性。
互连:精益化的智慧供应链将实现前所未有的交互能力,一般情况下,不仅可以与客户、供应商、专家、IT系统之间实现交互,还可以对正在监控的对象,甚至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对象之间实现交互。
先进:以前由人工创建的供应链信息讲逐步由RFID标签、仪表、执行器、GPS和其他设备和系统来生成。在可视性方面,供应链不仅可以“预测”更多事件,还能见证事件繁盛时的状况。由于像集装箱、货车、产品和部件之类的对象都可以自行报告,供应链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赖人工来完成跟踪和监控工作,设备上的仪表板将显示计划、供应源、预计库存和消费者需求的实时状态信息。
智能:为协助管理者进行交易评估,智能系统将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这样决策者便可模拟各种行动过程。例如在投标时,智能评价各供应商;评标时,智能抽取专家;在仓储管理时,智能跟踪物资,形成监控报告等。
三、现状及问题分析
物资需求单位的物资到货计划不确定,经常变更,造成物资部门出于被动的位置,常常背黑锅。(JIT管控系统必须联动物资需求单位一同进行管控)
系统不能如实反映物资到货实际情况,现阶段需单据收齐办理入库才进行统计,但单据收齐及办理入库完成过程往往比物资实际到货时间滞后(所以,衍生了配网项目另外开发了物资到货管理软件,以另外统计物资到货的实际情况。)
现状:现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督供应商生产、出货、运输等环节的提示手段。
解决思路及方案
加强供应商参与履约过程协调,对重点物资的生产过程及运输过程进行跟踪、监控。
3.2重点物资生产过程跟踪
加强重点物资的履约管理,包括物资供应计划管理、物资生产与发运管理、物资交付与验收管理、物资投运与质保管理,以及对应的合同结算等业务阶段。
物资供应计划管理
为了确保对供应过程进行有效的统筹和监控,基于采购订单生成供应计划,若供应商或现场单位有交货期变更需求,需要提出申请并协调沟通确定后,维护新的供应计划,并记录相关责任方和原因。
物资供应计划管理包括供应计划维护、交货期变更(供应商提出交货期变更申请、需求单位提出交货期变更申请)以及重点物资的图纸交付和排产计划。
物资生产与发运管理
根据重点物资排产计划,供应商组织进行生产,物资部门跟踪供应商的实际生产情况,定期形成生产进度报告。供应商的实际生产情况可通过与监造系统信息交互来获取,通过对生产进度监控,尽早发现合同履约中的问题。
物资经需求单位、供应商、履约专责确认供货期后,组织进行物资配送运输,包括发货通知管理和重点物资的运输计划管理、运输过程跟踪。
在履约专责、供应商、需求单位三方确认供应计划后,供应商或履约专责根据供应计划生成发货通知,明确实际的送货计划及发货联系人、收货联系人等信息,以及确定是否需要现场开箱验收,在履约专责确认发货通知后,由供应商打印相应的货物交接单、到货验收单,并进行发货;要求供应商制订相应的运输计划;履约专责根据运输计划对运输过程进行跟踪。
物资交付与验收管理
组织进行物资收货管理,包括物资收货和验收。物资到达项目现场或者仓库后,组织进行物资到货外观、数量验收,签署货物交接单;货物验收完成后,签署到货验收单。货物交接单只是表明已检查包装、外观,货物已经交接并代为保管;到货验收单表明货物已得到认可,从外观、数量、附件等进行了验收,到货验收单作为付到货款的依据。
推进移动应用(PDA),在具备条件的仓储或者现场,可采用PDA的方式来完成收货和验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
物资投运与质保管理
物资投运与质保管理包含投运单管理和质保单管理。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投运后,进行投运验收,签署投运单;在物资质保期满后,进行质保验收,签署质保单。
3.3资运输监控
重点物资运输作为电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制约工程按期投运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所签重点物资供应合同所涉及重点运输工作的责任主体为供应商,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所涉重点物资工作旨在督促重点物资按工程需求到货。基于上述原因,对重点物资运输过程关键信息的监控要求比较高,监控的内容包括实时地理位置信息、路况信息、车辆的加速度和倾斜度,以及视频记录等信息。
根据供应商制订相应的运输计划,对重点物资进行运输监控,确保实时掌握重点物资运输情况,提前预警物资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
1.监控信息可视化展示业务功能
1)运输监控任务进度跟踪:物资启运后,可以记录启运时间;在运输监控过程中,能够在地图上展示运输任务的执行情况,并与运输任务提报的时间及里程数形成对比,通过甘特图的形式展示;在物资到达终点后,可以记录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实时展示地理空间位置信息和当前行驶尾迹:可以实时展示装有监控设备的车辆在地图中的位置和行驶尾迹。
3)显示车辆和物资详细状态:当在地图中选择运输车辆时,显示当前运输车辆所在位置的文字信息、车速、加速度、倾斜度、车辆周围环境信息,以及车辆运输对应的合同、物资等信息。
4)地图历史轨迹展示:运输监控人员可随时抽取历史轨迹信息,并在地图中进行展示,包括正在执行的运输任务和已完成的运输任务。
5)运输途中重要路段信息上报:当有押运人员跟车押运时,可用移动作业终端上报运输过程中的重要路段信息或对踏勘信息进行修正。
2.监控信息通报业务功能
1)运输关键路径到达提醒和偏差预警:系统根据车辆当前位置与关键路径节点进行对比,如到达关键路径节点或发生偏差,系统自动通过短信息通报相关人员。
2)现场视频监测及电话确认:当系统发出预警,并判断为异常时,系统自动通知调配中心监控人员。监控人员可调用视频观察周围环境状况,可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承运人员或押运人员了解物资运输现场的实际情况。
3.在途终端应用业务功能
1)终端设备远程控制:运输监控人员可以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对传感终端设备参数和预警阈值参数进行远程设置。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物资物流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01
篇3
以应用四链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安全融合和创新融合为特征的智慧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向“智慧”进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智慧企业2020”愿景
智慧企业是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企业的更高阶段。赛迪经略认为智慧企业的愿景在于:通过四链融合实现企业与商业环境的良性互动。运用智慧金融信息平台提升产融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智慧供应链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协同转型升级;智慧生态平台落实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智慧营运平台凸显网络全球化下智能制造。
当前,智慧企业建设正逢经济、政策、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的大好形势。
国内经济“新常态”创造智慧企业建设的全新环境。“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平均增长率预期在7%左右,中国经济进入大转型期。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需求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国内企业实施智慧企业建设创造了市场环境和机遇。
“中国制造2025”激发智慧企业建设的强大动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智慧企业建设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环境治理攻坚战凝聚智慧企业建设的天时人和。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企业在智慧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走维护生态的发展道路。
新一轮工业革命孕育智慧企业建设的跃进契机。在工业4.0时代,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对于当今中国,尤其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极为严峻的挑战,更是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
智慧企业五大支撑体系
赛迪经略强调,企业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借中央即将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着力加快推进智慧企业建设进程。“十三五”期间,智慧企业五大支撑体系:
应用:以“四链融合”为核心的应用体系,支撑商业平台化发展。企业将着力构建平台化的系统应用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产融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生态价值链与企业制造价值链”融合,构建一个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商业共赢。
通过构建智慧金融、智慧供应链、智慧生态、智慧营运四大平台,能够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全面感知企业生产、安全、供应、财务、金融等信息和数据。通过云化的基础架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实现企业网络的互联互通,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指导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技术:以“云物大移”信息技术融合,构建弹性架构。云大物移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大数据的管理平台中,实现传统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实现从“大量数据”到“大数据”飞跃;构筑更为灵活的混合云架构支撑应用融合,为核心业务打造私有云平台,而将边缘性业务和新业务开发迁移在公有云,加强不同业务需求的动态资源调度;以智能互联设备和机器为基础的产业物联网能够帮助企业拓展新的数字化服务和商业模式;通过移动办公和掌上运维等传统业务运营支撑类移动应用,实现涉及到企业内部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过程的内部管理移动应用,利用互联网金融、O2O、P2P等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促进企业发展。
信息资源:以统一信息资源标准,促进数据融合。以集团主数据项目为抓手,实现集团编码落地和信息资源整合。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编码体系,实施集团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设计,实现信息的唯一性、同一性;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重要数据信息资源,确保重要信息在跨板块、跨公司、跨业务系统中的一致性、重复应用和相互共享。
安全:设计主动防御体系,实现生态圈安全融合。安全架构设计的重点从自有封闭系统安全向安全生态圈建设转变。应对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安全管理机构、评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从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的多层次协作确保个体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IT治理:转变任务驱动模式,融合创造信息化价值。企业需要加强IT治理体系建设,让其参与到企业决策和业务流程创新中, IT组织将实现从技术服务型组织向战略管理型组织和价值创新组织的转变,推动企业实现从管理提升到管理提升与业务创新融合发展,促使企业价值收益最大化。
智慧企业建设策略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智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切实解决智慧企业建设实践面临的问题,赛迪经略提出五个建设策略:
明确智慧企业战略规划,指引智慧企业顶层设计。在企业内部,强化CIO制度,针对信息化的基本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关键技术、系统框架结构、应遵循的标准,以及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系统、流程、制度、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使智慧企业建设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也具有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紧扣企业发展需求,从核心业务入手,务实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工作。有效控制成本和获取投资回报,从企业的核心业务活动着手,充分调动和发挥最终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信息化,实实在在为用户服务,增进用户体验,保证智慧企业建设工作的实效。
不断完善智慧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智慧企业持续发展。从信息集成、一体化业务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为企业的数据集成、业务协同、共享服务打好基础,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基础数据,充分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企业“智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篇4
我国零售企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存在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过高,信息化基础薄弱等问题。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
在过去十年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零售业的发展,也加剧了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尤其对于网络零售商而言。其实很多业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当下网络零售商圈的激烈竞争已经超出单个零售商彼此竞争的范围,进一步表现为零售企业供应链彼此之间的竞争。但是,我国零售企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远落后于国外零售业巨头,主要表现在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过高,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零售商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出智慧的供应链,提升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从而可以更智慧地为消费者服务。
京东商城的供应链管理分析
在零售行业中,持续的现金周转率是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零售业的典范企业沃尔玛通过自身强大的信息系统将现金周转率控制到30天左右,国内连锁零售巨头苏宁和国美控制在40 天左右,而京东商城目前可做到10 天。之所以京东可以做到如此短的时间,得益于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井然有序的供应链管理让京东的现金周转率持续降低。
一、在采购环节,京东商城依靠其包含RFID、EPC、GIS、云计算等多种物联网技术的先进系统对一个区域进行发散分析,从而了解客户的区域构成、客户密度、订单的密度等,根据这些数据提前对各区域产品销售情况进行预测,根据预测销售量备库,同时决定采购商品分配到哪些区域的仓库,及各仓库分配数量。
二、在仓储环节,京东商城应用的主要是RFID 技术、EPC库存取货技术、库存盘点技术以及智能货架技术,以此实现仓库自动化管理。京东商城将自身库房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收货区、仓储区、出库区。在收货区,京东商城首先对供应商送来的商品进行质量抽检,然后利用EPC和电子标签技术给每一件商品贴上条形码标签,作为该件商品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证据,随后全部商品在仓储区域上架入库,每一货架均有唯一编号。上架时,京东仓库商品管理人员会利用PDA(手持终端)设备扫描商品条形码和商品进行关联后传入信息系统。这样,用户订单下达后,仓库商品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系统记录直接到相应的货架取货,无需核对商品名称。
三、在分拣环节,京东商城同样应用的是RFID、EPC 等技术。首先通过erp 系统确定订单所需商品发货库房,然后自动查询到商品在仓库中的位置,信息将自动发送到库房管理人员随身携带PDA 上,在工作人员分拣货物完毕后,货物将放在对应的周转箱上传送到扫描台,确认无误后,打印发票清单送到发货区域准备进行运输。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商品分拣的自动化程度,较少量的分拣人员即可高效完成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四、在运输配送环节,京东商城主要应用的是GIS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这种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实例,京东商城通过和一家地图服务商合作,将后台系统和该公司gps 系统进行关联,实现了可视化物流。京东商城的GIS 系统可以使物流管理人员在系统后台即时查看物流运行状况,同时,车辆位置信息、停驻时间、包裹分配时间、配送员和客户交接时间都会形成海量原始数据。京东商城物流管理者通过大量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做出合理的人员安排计划,优化服务区域配送人员分配,缩短配送时间,优化配送流程。
制约因素
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京东商城的自建物流体系效率,但由于目前建设规模不足以及管理不到位,京东商城在供应链管理上依然面对成本高昂、配送延迟、服务水平差等问题。尤其到了节假日促销和双11 时,由于订单量巨大,配送延迟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之所以形成以上现象,就是因为一些制约因素在阻碍着京东商城在物联网道路上的前进步伐,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物联网认识程度不足。在京东企业内部,大部分高级管理者对物联网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其应用的范围仅局限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物流部分,缺乏对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全部环节的整体认知,而且中层员工和基层员工依旧缺乏对物联网的基本认知,企业内部也未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自身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水平。在企业外部,表现在供应商无法有效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京东商城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并且顾客缺乏使用物联网技术帮助自己有效选购商品的意识。
二、不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京东商城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要使用者,目前的自有技术主要在软件层次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在物联网的硬件技术专利上缺乏,同时缺乏和相关物联网技术厂商的密切合作。这一缺陷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无法在企业内部实现更高层次的物联网应用,二是不利于向供应链上下游推广物联网技术。
三、缺乏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目前,物联网应用示范主要由政府资助,京东商城自身在商业模式上投入也少。京东商城已经在供应链的大部分环节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但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商业模式上缺乏创新。缺乏创新的表现有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应用缺乏,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上未能超越传统环境下的模式水平。
四、未建立有效的安全及隐私保护体系。物联网作为前沿技术,其安全和隐私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企业机密,二是个人隐私。在商品RFID 标签中,通常包含经营者信息和用户信息,若在信息传递中保护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安全威胁。目前,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有:数据权限和挖掘技术、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在物联网应用中,京东商城需要全面考虑这些问题,从技术和制度上设计并建立良好的安全体系,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去解决这些问题。
破解对策
一、推动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京东商城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要使用者,要结合应用实践,争取在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首先京东商城要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编码标准,使其符合零售企业的应用实际,努力使自身使用的编码标准成为国家标准的一部分,以打破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技术和制度隔阂。
二、加强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工作。京东商城需要加强与物联网服务商的合作,借助外部力量,研发针对零售企业的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提高自身物联网应用水平。同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研发,例如面向消费级市场及企业级市场的物联网软硬件客户端技术等,以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推广,打造零售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生态,提高整个零售行业的竞争力。
三、推进物联网新商业模式创新工作。京东商城作为最早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做了大量工作,已实现了物联网技术消费级的应用。在现有实践基础上,京东商城应该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规模化应用,只有规模化的应用才可以有效降低物联网的应用成本,探索出更新更好的商业模式。
四、强化物联网各层次人才培训工作。京东商城需要加强对内部管理层人员物联网意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物联网战略不仅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同样是决定企业未来是否可以生存发展的企业核心战略,使全员积极推广物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有助于研发新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另外需要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培训,使其积极参与到物联网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
篇5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回应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提出火力发展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兴技术产业,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相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奥巴马认为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中国政府也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11月3日,总理再次指不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进入2010年,物联网成为当年“两会”的热门话题,“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2010年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将陆续出台。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也是中国物联网在2003~2004年第轮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个行业。很据物联网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对物流业影响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因此在2009年10月,《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和中国物流产品网联合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开始在物流业全面倡导智慧物流变革。
认识物联网的本质
物联网概念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也不是某单项新技术突破引申出来的。物联网的发展有坚实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多项现代信息技术的聚合应用与创新,是信息技术系统性的创新与革命。
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天线数据通讯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laltemet of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中国第一轮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2005年11月17目,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物联网”名词,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进行信息交换。RFID技术、传感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ITU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智慧的物联网世界。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得益于ITU的2005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然而,ITU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目前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有多种,众多专家也有自己的描述,在对物联网本质的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物联网还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但是,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框架已经形成,不会影响我们对物联网本质的认识。
我们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才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认识方面的误区
毋庸讳言,目前关于物联网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这也直接影响我们理解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辨误,理清思路。
误区之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物联网既可以是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最大的应用空间。
误区之三: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它从更高的角度升级了我们的认识。
误区之四: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如,仅仅嵌入了一些传感器,就成为了所谓的物联网家电;把产品贴上了RFID标签,就成了物联网应用等等。
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分析
物流业是物联网很早就实实在在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概括起来,目前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在以下四大领域:
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的质
量与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目前,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追溯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应用。其中,粤港合作供港蔬菜智能追溯系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采用RFID技术,可以对供港蔬菜进行溯源,实现了对供港蔬菜从种植、用药、采摘、检验、运输、加工到出口申报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可快速、准确地确认供港蔬菜的来源及合法性,加快了查验速度,提高了查验的准确性。通过RFID标签与数据库形成的“物联网”,实现了对供港蔬菜的自动化识别、判断和监管,可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快速通关。
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目前,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可视管理网络还没有,但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在公共信息平台与物联网结合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新的模式。展望未来,高效精准、实时透明的物流业将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如: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就实现了机器人码垛与装卸,无人搬运车进行物料搬运,自动输送分拣线上开展分拣作业,出入库操作由堆垛机自动完成,物流中心信息与企业ERP系统无缝对接,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四是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怎样能使供应链更加智慧?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这些是企业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是IBM智慧地球解决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有一些应用案例。
此外,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作业中手持终端产品的网络化应用等,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推动的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模式。
目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在物品可追溯领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应加快全面推进;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领域应该开展试点,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取得有示范意义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设方面需要物联网理念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建设和物流与生产的联动;在智能配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该统一规划,全力推进。
物联网推动智慧物流变革
物联网虽然早已在物流业有应用,但是物联网理念的提出对现实中局部的、零散的物流智能网络技术应用有了一种系统的提升,契合了现代物流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物联网对物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因为现代物流业最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首先,物联网的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能够主动地全面提升物流业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统一理念,开拓思路,借助于新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础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面开创智慧物流新时代。
其次,物联网必将带来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带来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带来物流系统中物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重要物品的可跟踪与追溯管理。相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一个智慧物流的美好前景会很快实现。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趋势与问题
物联网发展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智慧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未来,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将出现如下四大趋势:
一是智慧供应链与智慧生产融合。
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二是智慧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
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如一些社会化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实时便捷地查询、追溯产品信息。这样,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物流智能系统了,它将与质量智能跟踪、产品智能检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物流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产品追溯系统,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统也将根据需要融入社会物联网络或与专业智慧网络互通,如:智慧物流与智能交通、智慧制造、智能安防、智能检测、智慧维修、智慧采购等系统融合,从而为社会全智能化的物联网发展打下基础,智慧物流也将成为人们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物流。
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等。
四是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
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模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就有很多公司在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如,某公司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等。
物联网在物流业发展前景光明,但是面对物联网热潮,我们也要保持冷静,不要不顾实际去跟风炒作。具体而言,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切记浮躁心态。
近期以来,关于物联网的发展新概念风起云涌,各行业与各地区都让人感到有一股浮躁情绪,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忧虑。新技术受到普遍关注,本是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我们不是实实在在地推进,而是一窝蜂地炒作。对此,国家工信部一位官员就谨慎地指出,发展物联网绝不能搞“大呼隆”,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将会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受损。
二、尽快制定统一标准。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向上关系到众多物联网技术装备企业,中间关联着电信等网络层的基础通信运营商,向下关联着众多应用企业与行业。物流行业仅仅是应用行业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发展迫切需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切忌各自为战。但是,目前物联网标准制定缺乏统一协作,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物联网应用和产业规模发展也都受到很大影响。
篇6
关键词: 港航管理 智慧航道 信息技术 融合模式
引言
目前,信息技术在浙江港航管理中的作用已不可或缺,不仅是一种日常事务处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控制和辅助决策手段。但从港航智能化管理与决策目标来看,港航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业务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效用(ROI)还有待提高。
“十二五”期间,浙江港航现代化建设将迈向更高阶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支撑建设智慧航道,即:在充分吸收现有航道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成果基础上,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对航道信息智能感知、传输、建模和处理,建成“感知+数字+分析+决策”的全方面综合港航信息化应用平台,全面体现船民服务、应急保障、航政执法、工程建设、航道管养、日常办公等6大类功能。
智慧航道建设必然会带动港航管理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决不可能发生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许多中间过程和状态。因此,通过研究智慧航道建设与港航智能化管理融合的模式,对指导智慧航道规划建设,提高智慧航道建设的效用,实现港航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慧航道建设与港航管理融合层次划分
根据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智慧航道建设与港航管理融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部门业务为中心的融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融合阶段;全方位的融合阶段,如表1所示。
1、阶段一:封闭式的、以部门业务为中心的港航管理融合
在这一阶段:尽管航道信息实现了智能感知,但所有的管理还按照传统管理方式,按照部门业务的流程和内容要求来设计所有管理软件,整个管理都在以“部门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船户)是对立关系。智慧航道信息系统的引入,只是在帮助管理者减轻管理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管理能力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此阶段可细化为信息技术作为事务处理工具、交流工具、业务管理工具三个层次。管理者可使用航道智能感知信息和事务处理软件进行本部门的业务处理和统计;或者在船舶上或其他场所为船户创设一定的信息和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让船户受益,也必然能促进管理者和船户间感情的培养,提高船户对管理者的信赖度。管理者也可以使用专门为部门业务定制开发的管理控制软件进行部门业务处理,典型的软件包括船检信息管理系统、稽征管理系统、航政管理系统等,实现事务处理、管理控制、统计分析等。
2、 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港航管理融合
在这一阶段,智慧航道建设对管理观念、管理者的角色和被管理者的角色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管理者日益重视船户对港航服务的需求,智慧航道信息系统设计从以部门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跨部门信息共享为中心,整个管理对资源是开放的,管理者在使用自己部门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部门的知识,可以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管理和服务职能,船户成为服务的主体,管理者成为船户开展业务的指导者、帮助者。按照对船户服务能力由低到高的建设顺序,可以将此阶段细化为三个层次:信息共享环境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使用、供应链协作平台开发使用。
2.1智慧航道信息系统提供资源共享环境
随着智慧航道建设的深入,网络化资源越来越多,如何让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被需要者快速、准确地找到?如何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这些都关系到智慧航道建设的成败。这就需要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限制,通过跨部门资源共享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此层次,主要通过综合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不同信息系统和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管理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为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监管和服务创造条件。当然该层次也包括标准规范、安全管理等资源共享软环境的建设。
2.2智慧航道信息系统作为信息服务平台
该层次主要是智慧航道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包括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管理者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例如,通过对综合数据库信息的分析进行业务动态管理、船舶流量统计;利用水运通、船载GPS终端等的信息等。重点开发有益于船户服务的软件和设备,例如:物流信息服务软件、智能船载信息终端、码头信息终端等,达到对大量信息的外化。该层次可采用拉式和推式相结合的信息服务策略,让船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2.3智慧航道信息系统作为供应链协作平台
在传统的港航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由于受到行业之间信息、网络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企业间协作比较困难,即使是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属于同一交通管理部门,也难于实现水陆联运服务。
这一层次的智慧航道建设将突破行业边界,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供应链协作平台,实现协作式管理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在智慧航道供应链协作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浙江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河海联运”、“海陆联运”等物流活动提供重点支持。
3、阶段三:全方位的港航智能化管理融合
上述两阶段的六个层次在浙江省港航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特别是杭嘉湖水域,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目前还没有使管理内容、管理目标以及港航组织架构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信息化。智慧航道建设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应用时,必然会推动港航管理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管理内容、管理目标、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改革的更高的目标。
3.1管理方式与内容改革
智慧航道建设给传统管理方式和内容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那些强调知识外化、信息共享、与船户服务相关的管理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那些简单的唯我为大的处罚式管理方式则急需改变。其次,管理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将由原来的单向性、线性结构形式变为多向性、网络结构形式。目前,浙江、江苏、上海联合开展长三角航运信息服务国家“船联网”示范工程,开始进行管理方式和内容改革的探索,通过智慧航道的智能感知系统实时获取船舶和航运信息,开展船舶不停靠报港服务,既降低了船户的运输成本,又减少了CO2的排放。
总的来说,管理方式和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从粗放到精细,从传统监管、服务发展到节能减排。要依据新的管理目标和原则重新设计信息系统,管理方式和内容要与管理创新实践相结合,着力建设解决真实性问题的动态管理能力,实现管理的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和智能化。
3.2管理目标改革
管理方式与内容的一系列改革会对现有的以行业业务为中心的管理目标产生强烈冲击,以社会责任能力为核心的管理目标将成为主体。而这些能力包括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平安港航、和谐港航等 ,这些目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成为港航管理考核的内容。目前浙江省港航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上述目标的管理,如浙江省港航综合业务监管系统的开发,实现浙北航道管理策略和模式的转变,为船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改变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基本达到了节能减排、平安港航的目标。
3.3港航组织架构改革
随着管理方式和管理目标的变革,管理组织架构和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管理目标强调以社会问题为管理的核心,这样,就要求管理必须打破传统的以部门业务利益为指导思想的限制,必须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顾全大局,对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打破传统的按部门、按区域分工的方式,实行网络化、扁平化管理的组织架构。
智慧航道建设与港航管理深层次融合方法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港航管理的多阶段、多层次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智慧航道建设的最大效用。但是,有效的融合又该如何实施?一种有效融合的框架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港航管理目标,并将智慧航道建设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步骤2,确定港航管理融合应达到的、可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或标准;
篇7
物流行业是融合运输装卸、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以及借贷信息等多种产业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型与聚合型的服务产业,将多种物流资源加以优化整合,完整的实现将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支撑一国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物流行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三利润源,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产业增长规模和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物流产业作为中国经济领域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新兴产业,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已经完成欧美等物流强国近百年的发展水平。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05年的不到50万亿元迅速增长到近200万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8增长至7%,吸纳的就业人数也由1600万人次增长至3000万人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总量突破 300亿件,尤其在“双十一”、"618"等互联网电商营销策略的推动下,物流快递量更是取得爆发式增长。2016年“双十一”的快递量为37.6亿件,占据全年快递总量的12%,日处理快递量达到2.5亿件。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我国物流行业还存在种种弊端。首先,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木较高,物流运输费用花费GDP总额的18%,而发达国家仅为8%。其次,我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不高,当前我国道路运输运营主体已达720万家,其中超过90%的经营者为个体经营,他们将承担物流产业90%以上的公路运输业务。但是公路运输排名前20的企业运输业务,急额只有2%,可见物流产业运输的分散度较大。而传统的公路运输模式往往管理方式单一、组织形式效率低下,智能化水平低等缺陷将导致严重的物流浪费。第三,过高的物流成木和低水平的管理制度成为制约我国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重要瓶颈。根据不完全统计,发达国家物流绩效为27,而我国已经实行或者将要实行物流信息化的企业为39%,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的物流企业仅为10%。因此,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竞争一有序以及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已然成为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智慧物流势在必行。
智慧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智慧物流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物流形态,是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制度全面融合并应用到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的现代化物流管理。智慧物流通过全程的信息采集和智能管理,实现了物流服务体系的实时化、可控化、便捷化以及信息化的创新物流形态。智慧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在于,智慧物流将互联网技术、智能感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将整个价值链上制造、采购、电子商务、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更具效率的新型物流业态,大大降低了各行业的物流管理成木。智慧物流可以为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运营风险。智慧物流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物联网络”进行管理与控制,使物流电商随时可以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情况,从而达到对物流产业更加精细与动态的管理效果,进而改善整个物流产业链,实现物流产业的升级与优化。图1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智慧物流价值链包括:客户、零散车主、物流车队、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五个主体,供应链平台、物流管理平台、物流电商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四大平台。智慧物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整个价值链上制造、采购、电子商务、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联系起来,以实现高服务低成木。同时,智慧物流可以为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运营风险。
篇8
成立宁波航交所
宁波市政府一直致力于会展贸易、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前,宁波市正在积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通过一年多的探索运作,宁波航运交易所(简称宁波航交所)的业务正逐步启动和推进。宁波航交所的宗旨是打造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国际航运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合作平台,宁波航交所2011年注册成立,2012年正式开业运营,2013年为了加快宁波航交所的发展,宁波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快宁波航交所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力发展航运服务业,带动中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
宁波航交所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全球竞争的第一平台。宁波航交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宁波市具有航运交易的重要港口地位,航运量、进出口贸易额现在全国排在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排在前十位,港口的吞吐量排在第三位,有非常好的基础。第二,宁波市有非常好的文化基础,宁波市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港口。另外,宁波市有很好的商业文化,宁波市是中国最早开埠的港口,所以在“海上丝路”这种文化理念推进下的宁波航交所,有很好的起步竞争优势。
宁波航交所的服务建立在信息和交易的基础上,构成海量的供需与交易信息,指数、行业分析报告和分析预测,为政府、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宁波航交所将政府的一些服务功能集聚在该服务平台上,更好地拉近了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提供引领、发展诚信、评估、法律、论证等中高端的航运服务。
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航运服务业与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紧密关联,绝大部分的国际贸易都要通过航运服务来交互、实现,航运服务业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服务业对于港口城市来说至关重要,它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核心产业,并由此会带动贸易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航运服务业也是港口城市环境和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就能减轻这些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航运本身是传统服务业,它要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就必须利用互联网作为孵化载体和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
电子商务平台离不开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有些简单的商务活动、商务交易,在网上可以马上实现。而在交易过程中线下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永远是第一位的。
宁波航交所也将打造成为相关从业人员面对面沟通的一个平台,把航运电商的在线销售和电子服务相结合。要实现这些目标任重而道远,宁波市选择了自己的路径和做法。
第一,构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航交所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也是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示范项目,该平台以交易为核心,同时有配套齐全的附加服务功能。
构建这个平台的最主要目的是促成交易。以集装箱舱位交易市场为例,要促进交易,首先价格信息必须公开透明,而且要提供海量的信息可以让客户充分地进行选择。其次,参与交易的主体、提供的服务要有诚信。再次,在交易的过程中能够完成支付与结算。
B2B的结算问题是在电子商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支付与结算就需要供应链的增值服务。谈到这一问题时,宁波航交所总经理董善华表示:“金融已经电子商务化了,主要是在B2C的领域,而实际上B2B还是很不方便。即需即贷,有钱就还,目前银行还做不到。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的银行利差的收入足够支撑它发展,所以银行没有把交易商作为一个服务的主体来打造它的产品体系。这需要金融服务机构与行业共同来推进B2B的网上支付结算,真正实现即需即贷、有钱就还这样的局面。”
第二,变推动为拉动。在航运电子商务平台上,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在平台上开发模块化的功能,这个平台吸引的参与者越多,功能模块、服务功能就会越齐全,平台就会越有价值。
除了以交易为核心的功能以外,宁波市航交所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还配套一些辅助的服务功能。比如物流跟踪、移动互联网手机端的APP应用、诚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目前,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市口岸打私办牵头,正在构建宁波口岸的诚信体系、应用体系,同时提供一些融资保险、第三方支付等服务,这是影响交易的辅助环境。
第三,社会已经从基础设施转型逐步向知识转型发展。转型的明显特征是,原来大企业掌握的知识是贮存起来的,集中供应集中服务,但是现在的价值都是由边缘地带的知识交流和交易产生,它会产生更多的创新与价值。
未来,宁波市希望通过物流企业、航运企业同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的联动,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这样便可以解决航运物流行业的迫切问题,从而使这些交易在网上传承服务成为可能,最终使这个行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此外,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智慧航运而言,生产作业的数据变得更加重要。运用这些数据能够做到事前预测,比如提前安排运力、提前安排生产、锁定成本。同时在事中可以打造供应链可视化,实现物流交易过程的全程可视。最后,基于海量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并做事后的分析,再进行反馈。
目前,宁波市充分利用大数据为交易提供供应链的可视化服务,提供物流跟踪。由此,智慧航运这样一个服务体系才成为可能。
观点
浙江大学电子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陈德人
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世界强国都是海洋贸易大国,所以我们的服务业也必须从陆地走向海洋。怎么样做好交易?就是要把平台打造好,这个平台是智慧化的,智慧化就是更好、更快、更方便,就是做更好的服务。
篇9
宜借鉴鹿特丹智慧港口建设经验推进我市港口智能化发展与国际接轨
作为欧洲最大的贸易港和世界信息大港,鹿特丹港在智慧港口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智慧港口发展模式与特点,对我市智慧港口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近年来,鹿特丹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智能计算等技术手段,强化码头前沿水平运输作业、堆场内作业、道口进出等全过程的自动化、一体化控制。耗资40亿美元的马斯莱可迪二期项目于2015年4月投入运营。该码头采用全自动化码头技术和远程控制船岸起重机,到2035年全部完建后,码头运营效率将提升50%以上。(二)注重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鹿特丹港致力于推进港口数字化进程,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局域网、云计算、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GIS、视频监控系统等,为港区、码头、堆场及港口物流等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建立港口运营管理CITOS系统,实现信息系统指令与码头机械设备控制功能的无缝衔接,使各种港口资源高效、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三)创新港口物流链协同化服务。鹿特丹港实行自由港政策,注重全方位的港口物流价值链服务,促进港口物流链高效组织与协同化运作。一是构建港口物流链全程信息服务体系,为物流企业、上下游客户提供多方业务协作及运营基础平台,实现高效物流服务。如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港口社区系统,将不同的物流供应链和工作网整合成一个条目清晰、协调的体系,提高港口物流链一体化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增值服务比例。借助电子服务平台,整合“欧洲门户服务”网络中各方面的参与者通过信息增值服务保留货源。如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以及中转与多式联运相结合等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建议
(一)提升港口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以平台化思维和生态化思维,重新诠释港口的定位与经营模式。改变原本封闭的运作模式,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前海蛇口自贸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盐田“智慧港”示范工程、妈湾“智慧港”等建设工程,加快重构多边界、系统化港口生态圈。(二)夯实智慧港口发展基础。在顶层设计框架下,优化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发展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增强港口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加快蛇口港、深圳港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完善港口信息化管理与运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机械设备等,推进港口运营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服务柔性水平。(三) 强化高效协同的物流链服务。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在现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基础上,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充分利用港口处于物流链中心的优势,加快完善互联互通的港口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物流链中的产业壁垒,促进港口服务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重塑终端货主和物流参与方的服务体验。
篇10
----邮政智慧物流的未来与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智慧物流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个人认为,智慧物流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备,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产业智能化,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新兴业态。邮政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专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进一步加快智慧物流的应用,将深刻影响生产和流通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所以智慧物流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已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是连接升级。预计未来5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入成熟期,物流人员、装备设施以及货物将全面接入互联网,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形成全覆盖、广连接的物流互联网,“万物互联”助推智慧物流发展。其次是数据升级。随着邮政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对接协同和手持终端普及,物流数据将全面做到可采集、可录入、可传输、可分析,物流数字化程度将显著提升,“全程透明”强化智慧物流基础。三是模式升级。众包、众筹、共享等新的分工协作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传统的分工体系,重构邮政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创新驱动”成为智慧物流动力。四是供应链升级。智慧物流将引领智慧供应链变革,凭借靠近用户的优势,智慧物流带动互联网深入产业链上下游,以用户需求倒逼产业链各环节强化联动和深化融合,助推“协同共享”生态体系加快形成。
那么智慧物流对当前的邮政企业又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紧缺人工的替代者。邮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紧缺已经成为行业普遍难题。例如,我国快递业从业人员缺口率在20%左右。劳动力紧缺局面直接反映在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近年来保持在10%~15%的增长水平。邮政企业加大技术和装备升级力度,提升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实行“机器替代人”战略将有效的缓解人工紧缺的现状。
二是个性需求的满足者。随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消费体验成为价值驱动力。智慧物流借助分布式物流资源网络,能够以快速、便捷、低成本、个性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极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例如,我国快递时效已经接近3天,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缩短时效面临巨大的边际资本投入。智慧物流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将所需货物布局到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实现即时物流需求满足,大大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绿色生态的创造者。根据数据显示,物流业能耗排在工业和建筑业之后,大量能耗浪费在无效的长距离运输、商品库存、过度包装等物流环节。智慧物流通过智能规划和资源共享减少无效物流的能耗排放,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马云曾提到:通过使用电子面单,一年内为快递行业省的所有纸张相当于少砍了400万棵树。
当然,智慧物流之于邮政还属于较新的事物,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比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智慧物流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发投入不够。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受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制约,物流业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与物流互联网相关的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等智能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物流互联网的覆盖度和精确度尚显不足。还有企业观念急需转变。当前,面对新一轮技术改革,传统物流企业的观念转变和战略转型速度稍显不足。如何推动物流企业拥抱互联网,加入到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构建,形成“协同共享”的产业新生态是邮政智慧物流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