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应用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应用

篇1

关键词:移动支付 探究

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和智能终端等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范围,移动支付也朝着金融创新的方向发展。移动支付是集跨行业、跨银行、跨行业、跨网络于一身的现代化支付手段。它的发展和创新符合群众对快捷方便的需求,其行业的发展也朝着新常态、新经济的新方向发展与创新。

一、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产品支付的消费方式。单位或个人利用移动设备和互看网应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以此来做到资金转移的行为。其三大特点:移动性、实时性、快捷性受现代人们群众的欢迎。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支付使用也越来越多。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二、移动支付在当前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设施较弱

我国的移动支付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主要体现在终端支付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支付设施的分布只是局限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可支付的产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银行和支付客户端的有金额限制款项,限制了大额单的金额支付,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支付伙伴之间缺少信任

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是银行和自愿利用手机等支付平台的人,但因移动支付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支付产品的金额的,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所以银行等合作伙伴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发展,重要的业务对接和贯通产业链条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开展业务,所以加强移动支付的产品互信合作机制。

(三)往来资金监管难度较大

移动支付金融服务业应用时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是滞留资金,而支付机构很难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性,仅仅靠银行的监管和调节来保障资金安全性是远远不够的。人民银行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制约支付机构的规范行为,但具体的要求支付机构保障资金安全性的操作没有颁发,对支付机构监管没有落实到位。

(四)移动支付宣传没有普及到位

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观念的付款行为,但其宣传力度是大大不够的,现金支付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渠道。所以移动支付要想在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刻不容缓。

(五)安全性遭质疑

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的消费手段最关心的便是“安全性”,消费者的忧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安全问题,另一类便是消费者心理忧虑。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也会有忧虑,银行担心电信运营商控制资金交付,电信运营商则担心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他们之间的合作有阻碍。

三、对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建议

(一)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对宣传力度的产生作用的认识度,选在人员较为密集的消费场所进行宣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导消费者亲身体验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认识移动支付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和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也需要提高他们对移动支付行业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移动支付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商机和好处。加强移动支付的基础建设,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各个消费场所的建设移动支付设施,让移动支付就在人们消费场所,间接影响了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识,潜移默化的改变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二)落实移动支付监管

国家应根据移动支付产生滞留资金的原因,修改和制定相关规章法律,以此来具体规范支付机构的操作行为,同时国家应加大力度落实移动支付的监管,可完善法律的不足之处,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监管能力。对违法支付步骤和套取支付金额的支付平台和个人要严以惩戒。

(三)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

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行业之所以日益成熟,离不开他们建立的健全的法律的支持。所以我国应健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轻银行承担保护资金安全性的压力。同时还应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移动支付手段,消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获取不义之财。健全移动支付规范制度,为移动支付在金融服务行业奠定安全、和谐环境。

(四)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

移动支付的发生离不开产品的消费和银行终端的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移动支付行业以加强合作伙伴对本行业的信任,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统领了消费行业,所以移动支付应加大与这些行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联系他们,交流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他们行业的好处。同时还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在法律健全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规范操作行为和强大的客户源,增强了银行对移动支付合作的信心。主动营造合作共赢的合作氛围,提高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行业的信任。

(五)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消费者的忧的实际的安全性是能通过客观条件改变的,例如: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的网络修复技术建设、提高设备安全性。其心理的顾忌需要移动支付打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心。同时加强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争取达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移动支付的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阻碍发展的各种因素,但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拥有美好前景。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移动支付监管;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一步一个脚印,落实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计划,使移动支付行业在金融服务业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黄跃东.影响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应用的因素与对策[J].金融科技时代,2013,10:74-75

篇2

【关键词】移动支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

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指用户通过无线客户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当前我国的移动支付大致分成两大类,移动远程支付和手机现场支付。所谓移动远程支付,是指用户利用网上银行、短信支付、手机银行等方式进行支付或者转账,这种方式因为可以由用户自行操作,因此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而现场支付是指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手机刷卡等通讯手段进行现场结算的方式,这种方式目前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其应用相对少一些,尤其在偏远的乡村地区更为少见。

一、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不断增长

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利好,国家对于广大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大幅提升。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扣除价格因素增长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2014年人均纯收入9892元,增幅达到9.2%,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仅有6.8%的增幅,农村收入增长态势发展迅猛。同时,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普及,广大农民群众可用于自己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对资金支付方式的种类、便利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无形中使得广大农村对于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农民强烈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移动支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网络和手机的日益普及激发移动支付市场潜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1月在京《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7.5%,规模达1.78亿,相比2013年增长188万人,已有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农村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86亿户,2014年净增5698万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农村地区成为移动支付巨大的潜在市场,为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奠定了很好的客户群基础。

(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推动移动支付市场的长远发展

从数量来看,运营商不断加大农村地区3G业务的投资,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信号基本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其中,中国电信3G网络已覆盖全国90%的乡镇。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3年的81.05%提高到85.8%,农村移动通信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从质量来看,目前的3G网络传输速度达到2M/秒,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进行了加密保护,手机已成为集通信、娱乐、销售终端、售票厅、住宅钥匙、交通卡、银行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操作简便的电子设备,为打开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市场提供了硬件支持。

(四)持续出台的惠农政策为提升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保障

近几年,人民银行非常重视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2012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牵头下,有关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农村移动支付模式,先后在全国20个省份展开了试点,力求拓宽农村支付的渠道,给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以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的实践及现状

人民银行随州中支近几年来一直秉承着“服务民生,普惠金融”的工作理念,对开拓农村支付市场的金融机构进行鼓励和扶持。以手机支付业务作为突破口,面向偏远乡村,通过推行移动支付加快支付结算城乡一体化进程,降低广大农民群众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一)随州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的实践

1.长效宣传,培育非现金理念。连续三年,随州中支共举办随州市支付结算知识讲坛乡镇行活动12次,先后走进唐镇、随县、三里岗镇、校园、社区等不同受众群体的聚集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活动。2014年在吉祥寺村针对农民朋友及香菇商户集中开展了“普惠金融支农惠农”支付服务宣传活动,详细介绍银行卡支付、自助转账、手机支付等现代支付方式的优点及用法。发放支付工具宣传海报100余份、宣传折页3000余份,现场有9位客户有意愿签约手机支付业务。

2.统筹规划,金融设施不断完善。随州中支一直致力于加大村级金融硬件设施投入,在不断推动协调下,市农行于2013年在吉祥寺村设立了香菇交易自助结算中心,布设了6台自助服务终端,提供自助还款、转账、查询、缴费等多种自助服务。截止2014年10月,村组农民通过香菇交易自助终端完成交易16500笔,交易额达2.1亿元。2014年11月27日市农商行吉祥寺村自助服务网点正式开门营业,布设了可提供现金收付的存取款一体机和可跨行转账的银行自助终端,并根据香菇交易周期,增设相应人力资源投入,负责自助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为香菇商户现场提供理财、信贷、电子银行、业务咨询等金融服务,切实打造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大平台”。

3.进村入户,打造“农村支付服务示范村”。随州中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在吉祥寺村香菇交易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大力推广转账电话、网上银行等新兴电子支付工具,探索出“惠农卡+网上银行+加工户”的新型模式。积极推广手机移动支付进村入户活动,联合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随州业务部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吉祥寺村对潜在商户进行业务宣传和现场培训,讲解手机支付方式的优越性、操作流程、安全管理注意事项,使商户进一步感受手机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并对个人信用可靠、香菇交易量大的商户进行上门营销,扩大非现金结算方式的延伸面。

(二)随州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随州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尚处初级阶段,发展缓慢。截止2014年底,随州地区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和银联商务所辖162个农村网点共发展移动支付用户53.55万户,同比2013年增长5.23%,累计交易181.31万笔,交易金额达286780.09万元。主要应用于公共购物、缴费、等小额支付领域。

三、推动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难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发展现状而言,向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依然存在一些困难。

(一)农村居民传统的金融意识和现金交易习惯成为移动支付工具推广的阻力

多年以来,很多农村居民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方式,少部分居民在交易时会采取刷卡方式,而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移动支付概念显得很陌生,更甚者带有一种明显的排斥心理。而且由于目前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外流,留守的多半是老人或者小孩,受到教育程度和消费习惯的长期影响,这部分群体对于新生事物普遍接受能力较低,对于科学技术的掌握也比较少。即使有人勉强能够了解移动支付业务,也会对安全性等问题存在质疑。这些都将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

(二)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延伸

一是农村金融网点较少与农村人口众多存在矛盾。因为考虑到“三农”业务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部分银行不愿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工作人员配置和设备配置只能满足提供基本的存取款服务,难以分出力量推广移动支付。二是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与“三农”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之间存在矛盾。从生活方面来看,目前很多农村都已经实现了宽带光纤、自来水、天然气等到户,农民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缴纳水、电、气、网络、通讯等各种费用,传统金融业务已无法便利农民基本生活缴费需求。而从产业化发展来看,农业产业链中的农户、加工企业等多方参与者也需要一整套金融服务产品来满足资金回笼、货物订购、企业对账等经营需求,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尚无法与时俱进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金融产品。

(三)支付风险抑制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深入发展

一是密码控制风险。登录密码、支付密码,口令卡、密码器、UKEY等认证措施是目前移动支付的主要密码认证方式,在农民的意识形态里安全程度上远不如银行现场办理安全,加之农村地区用户思想观念较为保守,担忧移动支付安全性不够,为了资金的安全性考虑,对移动支付不容易接受。二是系统运行风险。用户使用山寨智能手机或在电脑上随意下载软件,加上盗版软件、钓鱼网站等不利因素影响,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会受到威胁,可能造成资金损失,账户信息和身份信息的泄露。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移动支付推广宣传力度,普及广大农村居民金融知识

一是形式多样,营造氛围。利用目前最为常见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载体进行概念渗透,同时,印制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挂历、年画、对联,将其发放到农民家中,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抓住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点进行详细介绍,明确告知移动支付的好处及老百姓多担心的诸如安全性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农村群众从心里接受这一新生事物,并意识到这种新业务模式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提高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二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所谓“点”就是将当地养种殖大户或者乡镇企业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大力普及移动支付便利性。同时,针对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新生实物接受程度较高的返乡青年群体展开宣传攻势,并通过他们来带动周围农民广泛参与。所谓“面”,指依托农村金融网点的营业场所及柜台进行宣传,通过电子显示屏、电视、横幅、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多方位、全方面宣传移动支付业务,为移动支付新业务的推广扫清思想障碍。

(二)继续引导和鼓励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探索移动支付商业模式

一是建议人总行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进行财政补贴,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放力度,提高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实现农村地区电子网络信息化。二是持续引导和鼓励承担“三农”任务的银行机构探索移动支付业务模式,详细分析中国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农村生活消费行为,对现有金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农村地区,形成移动支付服务体系。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于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根据农村消费者心理、行业特点,推出更贴心、更安全、更方便的移动支付产品。四是将现行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超市、农资批发部等发展为移动支付特约商户,进一步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三)加强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篇3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篇4

在调查报告说明会上, Gartner消费市场和技术研究总监蔡惠芬十分看好商用平板电脑的前景:“到2019年,大概五台设备里面有一台是商用平板电脑。为什么?因为企业要移动化。” 蔡惠芬还对即将实行移动化的企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企业如果要选择企业移动管理厂商,首先要考虑是不是需要大量的定制化,如果是的话,可能要选择本地的企业移动管理厂商。如果企业希望移动管理解决方案能够跟很多全球的应用程序、独立软件供应商匹配的话,那么企业可能选择全球的企业移动管理厂商。”

Gartner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会发现中国用户用自己购买的设备进行办公的行为,远远的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的用户。不管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是智能手机,用来做公家的事情。”Gartner用户技术和市场分析师何琳在说明会上表示,“在这三类产品上,用于工作的行为的比例为60%、70%、80%,就是说60%的手机用户会用自己的手机工作;70%的平板电脑用户会用自己的平板电脑工作,80%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用户会用自己的设备去工作。这些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内容的创建、存储、分享,不管是在本机的硬盘上,还是分享在云平台上。”

除了商用产品,在消费产品方面,Gartner也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中国家庭在设备拥有程度上,要比美国市场和全球市场高。包括台式机、传统电话、智能手机。中国用户对智能手表的拥有量比全球都高。另外还有互联网监测照相机,视频流设备(大麦盒子、小米盒子)比美国都要高。但是有两样东西拥有量比其他国家要低,一个是平板电脑,二是智能电视,特别是智能电视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全球。” 何琳在说明会上表示。

篇5

【关键词】 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临床疗效; 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 R97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037-02

doi:10.14033/ki.cfmr.2016.18.021

乙肝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占据全球传染病比例的三分之一左右,病情恶化后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加以救治,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全球5%~40%的乙肝患者受该病影响死亡,其中由乙肝肝硬化引发的死亡率为86%,可见死亡率之高,对人类威胁之严重[1]。针对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患病后往往伴随各种并发症,对肝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然而当前临床上仍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疗效较为显著的为肝移植治疗,但是肝源稀缺,手术费用也十分昂贵,不适用临床推广应用[2]。为更好的诊治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研究,为此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该病患者,抽取其中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时期就诊的同类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精神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观察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24~65岁,平均(43.0±2.3)岁,

病程2~7年,平均(6.3±3.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

25例,年龄27~69岁,平均(47.0±2.4)岁,病程1~8年,平均(7.1±2.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同等的常规治疗,给予的药物主要为利尿剂、维生素、人血白蛋白、能量合剂、甘草酸二铵等保肝药物,药量主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药量10 mg/次,频率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观察临床表现并及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患者接受治疗后,需对如下几方面指标加以观察:(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腹胀、乏力、腹水等指标;(2)各项肝功能指标。包括胆红素总量(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时间(P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3)治疗后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则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仍存在但有所好转,各项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则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未见好转,且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ALB、PT、ALT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症状比较

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常见的有干呕、头疼、腹胀、腹痛等。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15.09%(8/53),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58.49%(31/53),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732,P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4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仅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79%(46/53),对照组患者存在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47%(40/53),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8.672,P

3 讨论

肝硬化是肝组织出现严重纤维化的表现,当人体肝脏器官以及各组织正常发挥作用时,组织间质含有的I型和Ⅲ型胶原分布于中央静脉周围及门管区周围;若肝组织出现病变,肝组织间质的胶原蛋白会显著增加,I型和Ⅲ型胶原分布范围将逐渐广泛,小叶处、窦状隙内等均会出现沉积,长此以往,内皮细胞窗孔将阻塞减少,影响肝脏组织的正常新陈代谢[4]。与此同时,窦状隙内存在的贮脂细胞具有较强的增生能力,在胶原蛋白沉积的情况下会发生转化,从而形成纤维母细胞样不断增生的纤维组织,造成小叶结构甚至门管区等处的间隔发生连接,严重影响肝组织的血液循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不同,常见症状被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以及并发症,代偿期患者多出现腹胀、乏力、肝脾轻度肿胀等病症,一般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5];失代偿期则出现下肢浮肿、内分泌障碍、腹水、腹胀等病症,相对症状较为严重;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较多,其中3%~15%的患者会出现腹膜炎感染,并伴有肝肾综合征,出现肝昏迷、少尿甚至无尿,严重者还会诱发感性脑病。

在众多乙肝病症之中,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最为常见,其发病原因则多由乙肝病毒(HBV)引起,数据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BsAg阳性率高达76.7%,简单来讲则为乙肝病毒DNA不断发生复制,造成肝细胞日渐坏死严重,从而出现各种病症。受到乙肝病毒影响,患者若出现肝硬化后最常见的为腹部阵痛,并且伴有食欲不振、食量少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存在偏头痛,给患者带来病痛折磨[6]。针对乙肝肝硬化治疗应从病因入手,通过药物作用来抑制乙肝病毒感染,防止病毒DNA不断复制恶化病情。

阿德福韦酯是抑制HBV病毒的药物,属无环类似物的核苷类药物,患者口服后在体内细胞激酶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反应,药物将由单磷酸脱氧阿糖转化为二磷酸盐,直接作用于HBV病毒的DNA复制过程,降低其聚合敏活性造成DNA链复制受阻而抑制病毒的增多[7]。本次研究表明,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53例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有了显著改善,治疗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并且仅7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86.79%;而对照组患者存在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47%。

综上所述,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后,较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并且该药物具有耐药率低、抗药性强等特点,对抑制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该类药物的市场价格适宜,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敏,朱俊,张敬,等.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2):203-204.

[2]李志刚,谷宁.阿德福韦酯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2,25(7):280-281.

[3]赵小丽.探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程进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138.

[4]董梓,石文丽,赵丽,等.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452-3453.

[5]李红雁.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38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72.

[6]胡倩,鲁海峰.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2):108-111.

篇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支一扶;本土化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全中国的历史性任务。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社会文明整体的进步。而农村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入,政府“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有效的为基层建设吸引了大批高等教育人才。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年来,不断的有毕业生走进基层。但是在具体工作层面,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提高此类人才的地方贡献?本文结合作者在东营市亲身参与“三支一扶”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三支一扶计划背景分析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06年颁布关于“三支一扶”的通知,鼓励毕业学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持医疗事业,以及参与扶贫工作。每年招募大约2万名毕业生,进入基层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政府提供生活补贴以及就业手续。在服务期满后,参与的毕业生自主择业,并享受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

多年的实践工作已经证明,开展“三支一扶”计划,能够通过人才输入促进农村发展从缩短城乡差距;更可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多年来,也具体政策落实层面也出现了新的挑战。例如参与毕业生目的功利化,自身文化和能力多元化,而三支一扶在执行中重招募轻培训等问题,都影响着每一名毕业生在基层的作用发挥。

(一)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工作的作用

结合作者,作为国家“三支一扶”计划的参与者,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分析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如何发挥作用,贡献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首先,毕业生能够较快的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的补充了基层工作中的信息化任务。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作效率,但是基层的本地工作人员,往往因为年龄和工作习惯等原因,而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例如做表、报告、以及制作PPT。但是这几项工作确实基层社区在管理计划生育、党建、民政救助等日常工作中必须使用的。这时,高校毕业生可以很快的上手工作,比如熟练的制作报表,编辑报告、通知、海报,制作PPT等,从而提高基层社区工作效率,减轻领导和同事的工作负担。

其次,高校毕业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参与精神,能够活跃基层工作氛围。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向一张白纸一样,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愿意学习和参与。因此,基层社区可以通过引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利用大学生的活力与工作参与热情,调动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活跃办公室氛围。

第三,高校毕业生在信息收集处理上,更具能发挥工作优势。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从小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能够熟练的进行网络检索和信息分享。这些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助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例如农村品信息的汇总,市场需求信息的整理,以及发现先进农业技术等。与外界信息的高度接轨,有助于毕业生在公共事务讨论中发挥出更多贡献,例如提供新鲜的思路或其他地方的做法等。

以上是“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给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贡献。当然,身为毕业生,难免稚嫩和缺乏经验。这是需要毕业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及时间的积累。

(二)影响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如上文所说,虽然“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整体上值得肯定,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仍然面临挑战。结合作者在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尝试分析出以下影响毕业生发挥作用的因素。

首先是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后的快速本土化问题。“三支一扶”的毕业生很多都不是本地人,即使是本地人,也因为一直在校园而不了解基层工作,更不了解农村工作。当毕业生不了解农村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工作使不上劲,或者工作中感到落差,既影响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也妨碍了起才能的发挥。对此,毕业生本人和接收单位应该一起努力,让毕业生在到岗的半年内迅速本土化。

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跟踪工作应该落到实处。作为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效果如何,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信息的持续跟踪才有利于支持毕业生高质量的完成两年的服务期。因此,本文建议,首先应该加大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培训包括基层工作内容、国家政策认知以及工作和沟通技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摆脱学生气,建立职业素养。第二,应该由专门的部门对“三支一扶”的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评估,例如每年度的评估,评估来自其主要领导和群众代表。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监督和鞭策,更多的是促进毕业生思考和改善工作。而评估记录,也可以作为“三支一扶”结束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的凭证之一。有了培训和评估体系,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毕业生,还可以给与名誉以及就业优惠方面的奖励。

二、结论

“三支一扶”计划执行10年来,数十万的大学生进入基层,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该计划通过引进人才,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积极贡献值得肯定。然而在具体工作层面,本文认为应该毕业生和接受单位应该共同促进引进人才本土化,并建立针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和评估体系,才能更有效的发挥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骆文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个体障碍因素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4)

篇7

一键启动系统就是带有智能钥匙的驾驶员,无需操作点火钥匙或机械转动,仅用电子式按钮操作就可以实现汽车电源和发动机的启动和关闭的功能。

智能钥匙和一键启动按钮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不能单独使用,需要结合起来使用。智能钥匙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安装在钥匙中的感应芯片起感应和遥控的作用,一键启动的按钮必须在感应到智能钥匙的存在时才能启动。具有一键启动功能的车辆一般不用插入钥匙,但都有插入钥匙的位置,目的在于一键启动功能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钥匙进行启动。

二、系统构成

1 部件安装位置和功能说明

一键启动系统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在一键启动系统中,(1)启动按钮用于启动和转换点火开关;(2)钥匙锁孔用于传送脉冲转发器信息至PDM,以启动失效保护;(3)ESCL(Electronic Steering CoIumn LOCk,电控转向管柱锁)用于控制方向盘的闭锁和开锁;(4)PDM(Power Distribution ModuIe,电源分配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钥匙的信号并控制继电器,通过串行通信和PIC锁孔接收脉冲转发器信息,控制搭铁和ESCL电源;(5)仪表盘用于显示智能钥匙功能和钥匙防盗系统的状态;(6)EMS(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于通过CAN传送发动机状态(Off、启动、运转、失速);(7)行李箱开关控制行李箱的开锁和闭锁;(8)保险杠天线用于检索行李箱外侧的智能钥匙;(9)天线用于检索智能钥匙,其中驾驶室2个,行李箱1个;(10)车门把手检索车门外侧智能钥匙,通过车门把手上的按钮控制车门的开锁和闭锁;(11)RF接收器用于接收智能钥匙的信号;(12)智能钥匙ECM操作天线搜索车内和车外的智能钥匙,并与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通信,控制PDM继电器,用智能钥匙控制车门的开锁和闭锁;(13)外蜂鸣器部蜂鸣器用于确认车门开锁和闭锁;(14)PDM继电器,ACC,点火开关1,点火开关2,启动开关,其中ACC开关即为不发动车并且可以给车内部分电器供电(如点烟器、CD、收音机等);(15)智能钥匙用于传送ID信号至天线。

2 控制程序

一键启动系统的控制程序如图2所示。

三、主要部件

1 ECM

智能钥匙ECM(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电子控制模块)是通过操作保险杠天线(1个)和车内天线(3个)来搜索智能钥匙,并通过RF接收器来接收智能钥匙的信息。如果信息匹配,则通过车身CAN控制PDM继电器,然后由PDM通过串联向ESCL发动解锁信号,方向盘便可解锁。如果智能钥匙信息不匹配,则汽车前舱内的蜂鸣器会响起且仪表盘上也会显示智能钥匙不存在的信息。

2 ESCL

ESCL(Electronlc Steering Column Lock,电子控制转向柱锁)通过电机的控制来锁止螺栓,进而控制动作转向柱的锁止及开锁,通过和SMK进行串行通信,从而来控制ESCL动作命令(锁,开锁)输入/输出,接收PDM电源且输出ESCL解锁开关信号发送至PDM模块。

ESCL模块端子一共有5个接口,分别是搭铁端口、电源(+12V)端口、ESCL启动端口、ESCL闭锁端口、串联通信线端口,图3为ESCL输入和输出信号工作原理图,图4为ESCL解锁程序的流程图。

3 SSB

(1)启动按钮作用

启动按钮SSB(Start Stop Button)通过给智能钥匙ECM和PDM发送信号控制点火和发动机ON/OFF;LED灯ON/OFF(黄色/绿色)来显示钥匙位置状态(图5)。

(2)按钮发动机启动系统

按钮发动机启动功能允许驾驶员通过按下按钮(SSB)来替代使用标准机械钥匙操纵车辆。在认证匹配的条件下,驾驶员按下SSB,得到钥匙防盗系统问答的肯定响应后,系统启动启动机并与EMS通信,检查发动机运转状态以确定释放起动机。如果车辆已停止,驾驶员能通过短暂按下SSB停止发动机。在发动机运转期间,长时间按下SSB或短暂连续按3次可以紧急停止发动机。

(3)点火开关位置指示器ON/OFF状态

当智能钥匙认证匹配后,驾驶人员如果未对启动按钮进行任何操作,则启动按钮LED无显示,此时ESCL也处于闭锁状态;在挡位位于P或N时,如果不踩下制动踏板,在1s内按下按钮1次,则点火开关ACC打开,启动按钮LED显示黄色,如果踩下制动踏板按下智能按钮维持3s,则点火开关IGNl、IGN2、Starter相继打开,发动机运转,启动按钮LED一直保持绿色状态,如果踩下制动踏板的同时按下SSB,电源位置会变为OFF状态,发动机熄火;如果不踩制动踏板按下智能按钮,电源位置就会0FFACCIGN ON0FF(反复)改变。

(4)SSB输入和输出图

SSB的输入和输出如图6所示。四、常见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1 智能钥匙系统警告信息的原因分析

(1)车门开启,智能钥匙拔出时警告

功能:防止在点火开关在ACC或者ON的时候驾驶员离开。

说明:如果车门在点火开关ACC或ON位置时开启。车内天线每3s搜索智能钥匙,如果智能钥匙不在车内,则内部蜂鸣器响起警报。

(2)车门关闭,智能钥匙拔出时警告

功能:防止在点火开关在ACC或者ON的时候驾驶员离开。

说明:如果车门在点火开关ACC或ON位置时开启,车内天线搜索智能钥匙,如果智能钥匙在车内,则正常;如果不在车内,则蜂鸣器警告。

(3)ESCL故障

功能:如果是ESCL故障而不能启动发动机,则点火开关不能ON。

篇8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模式;选择;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057-03

以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移动电子商务是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热点,移动支付则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支持条件。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由于其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因而也是移动电子商务优势得以体现的重要基础。

移动支付是一个涉及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金融机构、商家以及消费者等诸多参与主体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因素的组合及协作关系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其中各方的利益分配原则及合作关系形成了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成功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应当是在充分考虑到移动支付产业链中所有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共享和利益平衡的模式。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关键资源分析

移动支付的本质就是在客户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应用移动终端完成资金从客户账户向商户账户转移的过程,因此,客户、商户、账户、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就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关键资源。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参与主体来说,占据主导优势的关键就是部分或全部掌握或控制这些关键资源。

(一)客户与商户资源

客户是移动支付的使用者。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1亿户,手机网民用户达3.18亿户,这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客户资源。对于使用移动支付的客户来说,通信服务是其使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首要需求,其次才是金融服务、商务活动和娱乐等需求,因此,客户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为移动运营商。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客户关注最多的是支付操作是否方便、支付是否安全等。

商户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由于直接面对客户,其是否参与移动支付和参与的领域将会直接影响客户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选择。各类商家一般都对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需求,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支付服务商的价格水平、支付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资金的到账速度等。由于商户群体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商户资源较为分散。目前,中国银联拥有的商户资源相对集中,截至2009年底,境内联网商户达157万户,联网POS机达241万台。

(二)账户资源

移动支付账户包括手机话费账户、银行账户和专有账户三类。其中,手机话费账户是客户以手机号码作为账号,在移动运营商处建立的账户。此类账户的建立、管理及资金的使用均无银行参与,但其应用范围也多局限于移动运营商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其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级别较低。银行账户是客户在银行开立的资金账户,利用移动终端登录银行进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资金通过开户行、中国银联、移动运营商和支付服务商等进行流转。此类账户的资金调动操作相对复杂,但安全性较高。专有账户是客户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平台上建立的资金账户,用以支付交易费用。此类账户的资金流转可以与银行、中国银联相关联,也可以不经过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移动运营商,这使得拥有较大规模客户资源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三)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资源

在移动支付中,支付渠道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在远程支付中,客户应用移动终端,登陆银行网站或者登陆手机银行,调动银行账户的资金,来购买商品或服务;在近场支付中,客户需要应用手机和专用的非接触卡,借助射频、红外、蓝牙等技术,实现手机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终端等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无论远程支付还是近场支付,移动支付渠道需要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因而支付渠道资源主要为移动运营商所控制。

支付终端主要是客户使用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支付终端需要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为了适应客户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需求,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投人了大量资源来从事移动支付相关设备、软件的开发与推广。与此同时,为了使客户更加简便快捷地使用移动支付,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广定制手机,使其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支付终端资源的控制主要由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共同完成。

二、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主体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分析

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银行、中国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几个主要参与主体的实力是不同的,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参与主体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地位上的差异,由此引起产业链利益分配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

拥有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运营商首先具备开展支付活动的技术基础,同时,其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手机话费账户资源,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而不需要银行的参与,因而能够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获得显著的优势。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由其负责搭建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并管理资金流,形成了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以客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客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以小额支付为主。由于移动运营商不具备开展金融业务的资质,在支付过程中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与风险,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收入,基于预付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受到金融监管。同时,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移动支付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此外,客户主要以短信确认、话费扣除等形式完成支付,账户的安全级别较低。因此在这种模式下,难以推广大规模、大额度的移动支付活动。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具有在个人、企业账户管理和支付领域的丰富经验,并拥有客户的银行账户资源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支付用户群对银行的信任。在移动支付活动中,银行可以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客户利用移动终端登陆个人银行账户实现移动支付,或者客户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完成移动支付。这种由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客户提供信息通道而不参与支付过程的模式,就是商业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都已建立了移动支付平

台。这种支付模式的安全性较好,因而能够获得客户对其较高的信任度。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移动支付业务的兼容性较低,从而提高了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不具备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而且移动支付并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很难成为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具有掌控能力的参与主体。

(三)中国银联

在移动支付产业中,中国银联不同于商业银行那样只拥有各自的支付网关,其最大优势在于拥有连接各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换网络,并具备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可以向行业客户和重要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增强银联对商户资源的掌控能力。但是,中国银联的产业定位使其无法直接掌握客户这一关键资源,也无法直接控制客户的账户资源,这就决定了银联很难直接地、大规模地将服务和商户资源导入到其所掌握的统一支付平台上。此外,中国银联主要由银行参与组成,其资本实力、独立运营能力、创新能力等相比商业银行更低,因此,中国银联必须通过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合作间接地介入移动支付产业。

(四)第三方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是移动支付的中间环节。客户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登陆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运营的统一支付接口,进入个人的银行账户,完成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由于其集成了多家银行的内部网关,能够使不同银行之间的手机支付业务实现兼容,因而成为连接客户、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及纽带。由于这种方式对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资金运转能力、市场管制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因此,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因而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掌控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由于移动运营商掌握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并具备资本实力、网点和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和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但是,这种核心地位并不能决定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中掌握完全的支配权,其优势是相对的,银行处于金融业务的起点和归宿的地位,中国银联拥有统一支付平台的优势等,也都不容忽视。因此,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提高移动支付产业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构建起一个开放与合作的平台,探索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各参与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实现资源互补。

三、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金融以及电子商务三大领域的结合体。由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所掌握的关键资源最多且最为核心,目前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模式已经得到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众多,而且接口标准不同,这增加了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成本。因此,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应当是构建起由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组成的战略联盟,即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协助支持为推动的整合运营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一)创新商业模式

在移动支付产业战略联盟中,三方的合作建立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之上,三方应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通过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增值。移动运营商负责维护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终端上增大定制终端的份额,引导客户形成新的消费习惯;银行负责解决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问题和信用问题,在技术上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级别,同时,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的信用体系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推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业务进行互通,协调各个银行之间的不同标准,推动跨行支付在技术上的实现,既可以是银联,也可以是其他具备较好的业务创新能力、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移动支付平台。

(二)推动竞争合作

这种整合运营模式,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保持积极的竞争合作关系。移动运营商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和手机用户群,银行则拥有庞大的银行卡用户群,在实行手机实名制后,能够实现客户的手机账户和银行账户绑定进行支付,不仅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更能够推动移动支付由小额支付向大额支付发展。针对双方掌握的数据库,移动运营商拥有客户的位置信息、业务使用习惯等数据,而银行能够对客户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跟踪分析,双方应将数据进行共享,据此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移动支付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移动运营商与第三方在技术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开发移动支付系统,并研发具有快捷移动支付功能的终端和各类应用软件,增加业务内容,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产生影响。

(三)提升客户体验

客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与使用是促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相比电子化支付,客户更青睐现金交易的支付方式,对于移动支付,其认知和接受程度则更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采取多项措施。首先,移动运营商应选取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客户作为目标群体,向其推广移动支付应用服务,鼓励客户了解并尝试使用移动支付,逐渐培养客户的支付习惯。其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推行以较低的资费或赠送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机会,增加客户体验,鼓励他们了解并使用移动支付。再次,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适宜小额支付的行业或场所进行试点推广,宣传移动支付的知识,提升客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程度。最后,移动运营商应积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发更为先进的移动支付技术,如RFID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为客户提供更加简单便捷的操作体验,以进一步巩固客户对于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

(四)拓展应用服务

移动支付业务的扩展离不开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目前,受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客户应用移动支付大多限于小额购买,以短信支付为主要形式,以购买电子化的商品,以电信运营商代收费为主。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培育客户的支付习惯,更要大力开发各类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网上支付、网上缴费等可以作为移动运营商向客户提供移动支付应用服务的起点。当客户对移动支付有所了解之后,可以向其推广手机钱包业务;当客户逐渐形成支付习惯之后,移动运营商可以在餐饮店、加油站、自动售货机等适宜进行小额支付的场所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再逐渐向其他传统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充分拓展移动支付的业务领域,促进移动支付向传统市场的深度渗透。

[参考文献]

[1]李林,陈吉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39-40.

篇9

【关键词】国密 运营商 移动支付 UIM 蓝牙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7.02.015 中图分类号:TN918.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7)02-0074-05

引用格式:郭建昌,姜奎. 运营商发展国密UIM卡技术探讨[J]. 移动通信, 2017,41(2): 74-78.

1 引言

一场始于美国东部的大规模互联网瘫痪于2016年21日席卷全美,美国公共服务、社交平台、民众网络服务器等遭到空前网络攻击,半个国家的网络几乎陷入瘫痪。本次网络瘫痪不仅规模惊人,而且对民众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带来的损失超过数千万美元。近期类似的信息安全事件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

智能卡作为接入运营商网络的鉴权工具以及承载各种应用、数据的安全载体,已经成为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卡领域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就是采用各种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及运算。一直以来,我国长期沿用国际通用的密码算法(如DES、3DES、RSA、SHA-1等)体系及相关标准,近年来国家密码管理局先后了一系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包括SM2、SM3、SM4等)体系及相关标准,并在相关领域进行试点推广。

近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24项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其中《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1]、《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芯片安全技术要求》[2]、《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3]、《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4]、《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5]等多项标准与智能卡行业有密切关联。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逐步落地,各行各业之间的融合也日益加深,目前运营商均在推动利用手机终端和UIM卡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包括金融支付类、身份识别类、门禁考勤类、公交一卡通类、医疗卫生类、社保健康卡、EID等,这与国密算法的应用领域不谋而合。运营商基于现有UIM卡产品实现国密算法,既减少对国际算法的依赖性,抵御现有的国际算法攻击风险,可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又符合国家针对信息安全相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行业自主可控能力,更加有利于占领市场先机。

本文介绍了运营商实现国密UIM卡产品的实现方法,对不同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对比验证,并结合目前的产品推广现状提出了实现方案建议。

2 原理

\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是一种复合型电信智能卡。卡片以UICC多应用平台为基础进行构建,引入了Java Card虚拟机(JCVM)[6]、Java Card运行时环境(JCRE)[7]、Global Platform运行环境(OPEN)[8]、非接触框架(Contactless Framework)等多类应用的运行环境,从而实现了多个维度的“一卡多应用”。具体来说,运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可以在一张UICC上同时支持接触式应用、非接触应用、电信应用(NAA,如UIM、USIM)、非电信应用(如安全域、金融支付类应用、身份识别类应用、门禁考勤类应用、公交一卡通类应用、医疗卫生类应用、社保健康卡应用等),实现多类应用并存的业务需求,所有应用均采用Java Applet方式实现,是一种可以应用于跨领域业务的电信智能卡。

运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底层架构和应用层组成,其中底层架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硬件层:UIM卡用于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物理接口,包括ISO7816接口[9]、SWP接口[10]、蓝牙接口等。

(2)COS层:提供内存和文件等基础管理,实现虚拟机和安全机制,实现底层传输协议及命令分发、APDU指令处理,并实现多个应用间防火墙等,为上层提供基础的逻辑处理机制。

(3)应用基础能力层:负责为UIM卡应用层的各种卡应用程序提供在卡内容下载、安装、删除的管理和存储等服务,并实现用户卡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指令报文,以及包含鉴权和加密机制的安全信道会话机制。实现GP应用管理、空间管理、生命周期管理,为UIM卡提供了与终端进行交互的应用工具箱能力(包括Setup Menu(菜单显示)、Display(信息显示)、Get Input(信息输入)、Send Short Message(发送短信)、Set Up Call(拨打电话)等)。

(4)应用API层:为UIM卡应用层的各种卡应用程序提供基本调用接口,包括Java Card API、UICC/USIM API、GP API、HCI API等。

应用层则包括基础功能需求应用(电信应用、CRS、CREL、JCPM等)、安全域(为安全隔离发卡方和应用提供方而创建的具有密钥和卡内容管理功能的特殊应用)以及各类可动态加载或预置的具有复杂处理逻辑的用户卡应用(如金融支付类应用、身份识别类应用、门禁考勤类应用、公交一卡通类应用、医疗卫生类应用、社保健康卡应用、EID应用等)。

本文提到的国密UIM卡产品实现方法,主要是针对COS底层架构中的应用API层进行改造,实现国密算法API供应用层调用。

3 国密UIM卡产品实现方式

目前国密UIM卡产品主要有如下几种实现方式:

(1)在现有的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

(2)在现有的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和蓝牙芯片;

(3)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

(4)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同时增加蓝牙芯片。

3.1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

该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运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产品不支持国密算法的问题,基于现有移动支付UIM卡增加国密芯片。现有移动支付UIM卡底层COS调用国密芯片提供的国密算法接口,提供给应用层供Java Applet使用,这样加载在移动支付UIM卡上金融支付类、身份识别类、门禁考勤类、公交一卡通类、医疗卫生类、社保健康卡等领域的Java Applet应用就可以支持国密算法。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1)卡片需重新设计封装;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需修改,增加与国密芯片交互接口,同时增加对外提供给Java Applet的国密算法接口。

该方案的优缺点:

(1)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成熟度较高,对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改造较小,COS开发和测试难度较小;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与国密芯片交互为私有接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性能比直接调用国密芯片底层算法接口慢;

(3)卡片重新设计封装额外增加成本,且周期较长;

(4)未解决目前不支持Open Mobile API终端无法通过客户端访问UIM卡上的Java Applet问题。

3.2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和蓝牙

芯片

该方案基于3.1节的方案额外增加蓝牙芯片,为了解决部分终端不支持Open Mobile API,无法通过客户端访问移动支付UIM卡上的Java Applet的问题。增加蓝牙芯片后,手机终端可通过蓝牙接口与移动支付UIM卡进行通信。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1)卡片需重新设计封装;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需修改,增加与国密芯片交互接口,同时增加对外提供给Java Applet的国密算法接口。

该方案的优缺点:

(1)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成熟度较高,对于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改造较小,COS开发和测试难度较小;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与国密芯片交互为私有接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性能比直接调用国密芯片底层算法接口慢;

(3)卡片重新设计封装,额外增加成本,且周期较长;

(4)增加两颗芯片后卡片封装受限,无法封装成Mini-UICC(4FF)形态,在目前卡槽设为Mini-UICC形态的终端上无法使用;

(5)终端与UIM卡进行蓝牙交互目前暂无标准协议接口,且目前终端与卡片进行蓝牙交互成熟度不高,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3.3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

该方案主要是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的国外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UIM卡底层COS可以直接调用国密芯片提供的国密算法接口,提供国密算法API给应用层供Java Applet使用,这样加载在移动支付UIM卡上的金融支付类、身份识别类、门禁考勤类、公交一卡通类、医疗卫生类、社保健康卡等领域的Java Applet应用就可以支持国密算法。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需基于国密芯片实现原移动支付UIM卡产品所有功能,同时将国密芯片提供的国密算法接口改造成可供应用层调用的国密算法API接口,其中国密算法API调用流程如图2所示。

安全应用调用国密算法API的流程说明如下:

(1)获得移动支付UIM卡算法能力:调用安全应用的客户端软件使用移动支付UIM卡的基本命令,获取移动支付UIM卡上的算法能力,该命令和移动支付UIM卡上的安全应用无关。

(2)返回算法标识:移动支付UIM卡操作系统通过算法标识返回移动支付UIM卡支持的算法能力。如果载体不支持国密算法,流程结束;如果支持国密算法,转步骤(3)。

(3)调用安全应用接口:如果移动支付UIM卡支持国密算法,调用安全应用的客户端软件调用移动支付UIM卡安全应用的命令接口。移动支付UIM卡安全应用收到调用命令后,根据命令进行处理。

(4)调用国密算法API:如果该命令的处理需要使用国密算法,通过移动支付UIM卡操作系统的商用密码算法API进行调用。

(5)返回算法调用结果:国密算法API被调用后,进行算法处理并向移动支付UIM卡上的安全应用返回算法处理结果。

(6)返回应用调用结果:移动支付UIM卡上的安全应用处理算法结束后,向客户端返回调用结果,流程结束。

该方案的优缺点:

(1)COS开发测试难度较大,需在新的芯片平台进行功能移植(包含移动支付UIM卡架构中所有功能)以及完整的产品化测试;

(2)卡片无需重新设计封装;

(3)未解决目前不支持Open Mobile API终端无法通过客户端访问UIM卡上的Java Applet问题。

3.4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芯片替换为国密芯

片,同时增加蓝牙芯片

该方案基于3.3节方案增加蓝牙芯片,手机终端可通过蓝牙接口与移动支付UIM卡进行通信。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1)需基于国密芯片实现原移动支付UIM卡产品所有功能;

(2)卡片需重新设计封装。

该方案的优缺点:

(1)COS开发测试难度较大,需在新的芯片平台进行功能移植、功能及产品化完整测试;

(2)卡片重新设计封装,额外增加成本,且周期较长;

(3)终端与UIM卡进行蓝牙交互目前暂无标准协议接口,且目前终端与卡片进行蓝牙交互成熟度不高,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4 密UIM卡产品实现方式对照

目前国密UIM卡产品实现方式对照结果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运营商发展国密UIM卡产品需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实现方式。在目前终端与UIM卡交互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方案三,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

参考文献:

[1]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20276-2016 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S]. 2016.

[2]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22186-2016 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芯片安全技术要求[S]. 2016.

[3]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32918-2016 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 2016.

[4]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32905-2016 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S]. 2016.

[5]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32907-2016 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S]. 2016.

[6] Oracle. E25256-01 Java Card 3 Platform Virtual Machine Specification, Classic Edition Version 3.0.4[S]. 2011.

[7] Oracle. E18985-01 Java Card 3 Platform Runtime Environment Specification, Classic Edition Version 3.0.4[S]. 2011.

[8] Global Platform. GPC_SPE_034 Card Specification Version 2.2.1[S]. 2011.

篇10

【关键词】移动支付 安全 发展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与使用环境

(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手机网民规模、手机购物网民规模持续增加

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3.2亿台,同比增长88.2%,渗透率达28.7%,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超过50%。智能手机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 78.5%。

手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推动手机支付不断成熟,同时手机支付环节用户体验的提升也从侧面推动了手机网购。截至2013年6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 7911万,使用率提升至17.1%,与2012年12月底相比提升3.9个百分点;手机购物网民规模达到7636万,使用率为16.5%,较2012年 12月底提升3.3个百分点。

(二)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

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互联网经济规模达976.2亿元,同比增长148.3%,增速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经济,且两者规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三)移动支付的模式以远程支付为主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Q2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64.1亿元,环比增长64.7%。其中,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852.4亿元,环比增长90.7%,超过上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整体交易量。

(四)移动支付应用环境和技术日益成熟

1.技术标准正式,确定采用13.56MHzNFC为标准并支持将安全模块存储在SIM卡中的NFC-SWP方案;

2.央行于2013年7月6日发放第七轮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已总共向市场发放了250张支付机构牌照;

3.中国移动各省的NFC-SIM卡采购陆续开展,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湖南、甘肃、河北已出中标结果;

4.运营商和银联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今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首批8家商业银行都完成了与该系统的对接。此外,NFC进入北京市政公交系统也是NFC商用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影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障碍因素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为74.5%,但是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经济规模(976.2亿元)仅占桌面互联网经济规模(3282.5亿元)的29.7%。这一方面说明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另一方面说明移动支付发展远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影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进程的障碍主要有:

(一)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

移动支付的前景虽然可观,但是发展起来却困难重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完全问题的担忧。移动支付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机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杂牌手机固化了吸费软件和木马恶意程序,导致手机安全性无法保障;多数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开源的安卓,其脆弱的安全防护体系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过于简单的加密技术会使用户在通过开放的手机通信系统进行手机支付时泄露私密信息,造成经济损失。

2.移动支付的身份认证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移动支付处于无线通信环境,传统的认证技术不能完全移植到手机平台,手机作为支付工具,必须对参与交易的银行、商家、用户多个实体的合法身份进行识别,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认证技术解决手机支付的身份认证安全隐患。

3.消费者本身缺乏安全意识

很多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如不设手机密码,或者设置非常简单的密码;未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随意下载非官方或者非安全电子市场的应用等。这些都给手机支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基础设施薄弱

1.我国的移动支付受理终端布放速度缓慢

我国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与日本和韩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受理终端的布放速度远远跟不上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出速度。手机运营商和银行虽然也合作推出过一些手机银行卡产品,但能受理这些产品的场所很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产品受到限制。

2.移动支付技术安全性薄弱

我国在移动支付方面没有应用较广泛的成熟商用案例,受安全性制约,近场支付只能完成10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而且丢失后不能挂失。

(三)移动支付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移动互联网成监管难题

1.监管主体不明确

目前我国移动的监管分散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业及信息化部等部门,多头监管必然造成监管资源的浪费和监管有效性的降低,不利于移动支付产业的规范发展。

2.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涉及移动支付方面的立法,多数是由国人民银行或银监会制定的,法律效力低。

3.移动互联网成监管难题

首先,移动支付业务创新加速,海量的程序应用和众多的自由开发者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其次,移动互联网监管平台缺乏,使移动支付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第三,移动互联网引发全球化运营,使监管面临跨境监管等新难题。

(四)移动支付参与者缺乏密切合作,影响资源整合

移动支付的参与者移动运营商、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各自推出了多种经营模式,各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希望自己处于主导地位,缺乏密切深入的合作,导致各类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严重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五)消费者的支付观念和习惯有待转变

目前我国的多数消费者还习惯用现金消费或者银行卡支付, 而目前的移动支付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消费者还体验不到移动支付更便捷更快速的好处,消费者的支付观念和习惯还有待转变。

三、解决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障碍的对策

(一)加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

1.加快安全技术的发展

应加快适合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保证用户账户密码、交易数据等重要信息的安全;还可采用成熟对称的加密算法保证移动支付系统的运算速度和服务的实时性。

2.建立安全的身份认证机制

可采用WPKI技术建立安全严谨的身份认证机制,WPKI 技术是将传统的网络支付中PKI 的安全机制引入到移动支付中,通过采用公钥基础设施以及数字证书,从而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

3.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提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尽量避免购买杂牌手机,并设置比较复杂的安全密码;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防范病毒的入侵;要保证从官方站点和安全电子市场下载正版应用,尽可能免受病毒的侵害。

4.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赔偿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风险赔偿机制,切实保障用户的移动支付过程和资金的安全。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受理终端改造和布放速度,加大发行带闪付功能的移动支付产品的力度,扩大移动支付产品的受理范围。

(三)完善监管机制

1.明确监管主体

我国目前应该建立由人民银行统筹负责,其他部门辅助配合的移动支付监管体系,从而实现对移动支付的有效监管。

2.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应该提高移动支付的立法层次,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各参与主体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

从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加强对智能手机和应用平台的安全管理,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移动支付参与各方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要加强移动支付参与各方移动运营商、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合作,首先要寻找出一种最为有效的模式,如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为基础、非金融支付机构协助为补充的模式,明确三方定位,提高移动支付的运营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五)转变消费者的支付观念和习惯

首先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采用新的支付技术,使消费者切实感受到移动支付灵活便捷的好处,乐于主动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其次,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好处的认识,改善对移动支付的体验。可以抓住年轻人这一重点消费群体和地铁、公交、社保等重点行业及农村等金融不发达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产品。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处于快速增长期,但是还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规模。只要移动支付参与各方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目前横亘在移动支付面前的种种障碍,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灵活、便捷的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移动支付必将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1] 谢越.浅谈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状况[J].中国外资,2013(8)

[2] 安政.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性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8)

[3] 夏志琼, 吴新民.如何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J].中国信用卡,2012(8)

[4] 韩飞飞.制约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风险因素[J]华北金融,2012(9)

[5] 任昌涛.移动支付安全技术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6)

[6] 郝惠泽.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探究[J].中国信用卡,2013(3)

[7] 冉俊.移动支付的监管策略[J].武汉金融,2012(7)

[8] 张华强,吴道义,漆慧, 刘春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海南金融,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