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物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口服药物;生物药剂学性质;吸收
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展开救治,然而,药物于胃肠道的粘膜快速吸收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即将其归纳为生物药剂学。而生物药剂学是指药物于跨膜转运期间,受转运蛋白所影响,造成药物难以快速被胃肠道的粘膜所吸收,最终使药物于患者机体中的利用率、吸收率不断下降,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1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具体生物药剂学因素
1.1循环系统因素
循环系统因素由:肠淋巴系统、胃肠血流的速度、血流量、肠肝循环等组成。其中,血流量对于胃吸收的速度会造成影响,而血流量针对小肠的吸收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主要由于小肠黏膜的血流量比较充足;随着肝首过的效应逐渐增大,所代谢的药物就越多,这就使血药的浓度慢慢减小,最终影响药效。如果患者体内肠肝循环药物存储的时间较长,则会导致部分药物的血药浓度渐渐转变为双吸收峰。而且,药物于消化道内大量吸收,大多数是经毛细血管由循环系统完成相应的转运,而淋巴系统在机体内的转运往往可以将其忽略,但是针对一些大分子的药物吸收其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1]。
1.2化学障碍因素
化学障碍经胃肠勃膜的上皮分泌大量的勃液、消化液等组成,主要有:胰蛋白酶、胃酸,如果蛋白多肽药物被酶、胃酸严重损坏,相对分子数量大,且脂溶性较弱时,则难以穿透生物膜,使其在人体中难以发挥其药效。
1.3消化系统因素
消化系统因素有:肠内运行、胃肠代谢、胃肠液pH值、食物影响及胃排空率等,而消化道内不同的pH环境,对弱酸性、弱碱性等物质解离状态会造成很大影响,且分子型的药物与离子型的药物相比,容易吸收。而胃肠道内的酸性、碱性环境,对于部分药物安全性、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使部分胃粘膜面积大及接触机会多的药物,于胃中对于弱酸性的药物吸收则会渐渐加大。尤其针对需及时产生作用的药物,如止泻药,其胃空的速率对于药效发挥会产生直接影响。此外,肠运动也会使固定制剂渐渐分散、崩解,待其和肠的分泌液完全混合之后,可使药物和肠表面上皮接触面积扩大,这样可促进一些溶性较难的药物于人体内快速吸收。
2生物药剂学性质如何影响口服药物吸收
2.1影响药物溶解性
在药物吸收期间,溶解性、稳定性属于核心影响因素,这一过程主要指药物由制剂内得到快速释放,直至患者消化液内,经消化液直接跨过胃肠道粘膜的阻挡,直到被转运出。患者所服用药物的可溶解性,对于所服药物由药物制剂直接融入整个消化液、血液循环内的速度均会产生影响,此速率即溶出速率。该速率针对部分较难溶解的口服药物,可直接由药物的制剂内溶解且释放一些除病成分及之后被吸收,此过程较限速,对药物持续时间、药物起效速度均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药物应用强度,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而针对部分口服药物吸收性非常好,且溶解速率较快的药物,虽然药物溶解性好,但是随着药物释放速度的加快,常常会使口服药物在患者血液内的含量较高,且溶解度非常高,这就使得药物的持续时间慢慢缩短。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其药物溶解速率可做相应的控制,主要经药物制剂的技术能够较好安全、精准地解决一些难题,从而有效缓解药物的溶解性影响患者服药效果,以使药效较好地发挥出来,最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2.2影响机体膜通透性
患者口服药物之后,药物经消化道的上皮组织的细胞快速运转,其运转速度和药物所吸收的浓度依存性存在直接联系,会直接影响机体膜通透性。而且,首过作用主要包括:肝系统代谢、消化道等,对于吸收程度会产生严重影响;而胃肠道和肝脏间所出现的转运蛋白以及药物所代谢的酶体系,对于药物膜通透性、首过效应等均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医生给予患者用药,以及为患者开具口服制剂期间,需多关注上述因素对于药物吸收所产生的影响,且重点观察药物生物学的药剂学性质[3]。
针对口服药物的制剂吸收初始过程,其经过释药体系来控制整个药物的释放技术,在当前研究及发展也渐渐成熟,然而药物的跨胃肠道勃膜不断转运以及系统之前所引发的代谢,当前还难以较好地控制,值得重视的是,上述药物针对释药体系内的药物吸收以及提升治疗疗效等方面就有积极作用。此外,在设计相关口服用药前,相关人员应全面了解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尤其关注药物服用期间的首过作用、膜通透性等,以降低药物跨膜的转运体系对代谢产生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经分析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具体生物药剂学因素,进一步探究生物药剂学性质如何影响口服药物吸收,这对于药物的设计、口服用药指导等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而当前于此方面的分析还比较浅,需于今后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龙江.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J].商品与质量,2016,14(40):324-325.
[2]张文平,杨久春,吕正兵,等.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5):903-907.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舞蹈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132-02
舞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门类,通过肢体动作,将表演者和观众进行联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引发观众的共鸣。因此观看舞蹈表演也成为当前我国民众一种主要的娱乐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层面的满足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因此舞蹈这一艺术门类也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当前我国的高中院校中,舞蹈专业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学习,能够实现学生的强身健体,舒缓压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灵敏度,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促进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专业化的舞蹈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协作力、凝聚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舞蹈教学启发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因此针对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学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音乐舞蹈教学的艺术价值
对于音乐舞蹈教学来说,最主要的艺术价值体现就在对于舞蹈的赏析,学生观看舞蹈表演来提高自身对于音乐舞蹈艺术性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音乐舞蹈的学习,提高对于音乐舞蹈的感触与心得。因此可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舞蹈学习就是针对音乐舞蹈所展示的艺术价值来进行理解直至升华成为自己的技能的一种学习行为。不仅如此,音乐舞蹈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有所不同,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过程中艺术价值的完整性,进行全方位的教学,音乐舞蹈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缩影,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情感价值的宣泄,也是一种主要的情感寄托方式。将音乐舞蹈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对于丰富教学的艺术内涵,展现舞蹈的音乐价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舞蹈的认知来说十分重要。
此外,音乐舞蹈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提升学生的气质。通过音乐舞蹈的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身形进行重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身体机能进行锻炼,增加身体的协调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音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借助音乐展开舞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帮助学生抒发生活中的压力和情绪。舞蹈类型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情况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同时不同舞蹈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接触到这些舞蹈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可以说在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舞蹈的欣赏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舞蹈的观众具有一定的舞蹈常识以及艺术评价水平,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够真正和舞蹈艺术家获得沟通。在舞蹈的表演中,音乐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缺乏专业化音乐舞蹈常识的人来说,再动听的音乐,再美妙的舞姿也毫无意义。因此对于音乐舞蹈的欣赏者来说,要能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解读舞者的心中所想,充分体会舞者表达的感情。
二、高职院校音乐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音乐舞蹈对于学生的培养作用
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常来说,高职院校所开展的音乐舞蹈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的,学生通常来自不同专业,他们的个性和学习内容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对于舞蹈艺术的热爱,因此他们也都具有一定的艺术倾向性。但是受到不同个性、不同理解程度、不同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舞蹈存在不同的理解,同时表现程度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说,进行音乐舞蹈学习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但是通过對音乐舞蹈的学习,能够促进他们的团队凝聚力提高,形成一个充满个性的集体。
在进行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团队意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一个班级是由不同的学生组成,虽然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只要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就能共形成互帮互助的团结集体。通常来说,音乐舞蹈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选修课程,加上近年来,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为团队、为其他人考虑的想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需求,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集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为了集体而共同奋斗的理念,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音乐舞蹈对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通常是依托于舞蹈教学,通过集体对于舞蹈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以及集体观念。舞蹈表演中讲究团队配合,通过舞蹈教学,舞蹈团队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氛围。同时舞蹈表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学生长期在公众面前进行舞蹈表演,获得称赞,能够建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推动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舞蹈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和情感表达的精神追求,因此在高职院校当中开设音乐舞蹈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舞蹈是一种将自身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形式,舞蹈也是对表演者心灵的一种再现,通过肢体动作将观众带入表演者的内心,实现台上和台下的情感共鸣,因此可以说舞蹈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一般的认识活动价值存在着本支行的区别,这也是舞蹈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当中开展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将自身的感受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进而促进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培养。从本质上说,舞蹈教学是对生活的反映,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实现将传统艺术进行发扬和创新,同时也能够以舞蹈为纽带,将学生的艺术创作带入到生活当中,实现创作内容和途径的多元化。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音乐舞蹈,不仅是对传统的舞蹈艺术的继承,更是一种将传统艺术进行创新的活动,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舞蹈的表现形式、动作技巧等,更要学习优秀舞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创作方式,实现对优秀文化的发扬和创新。
(二)音乐舞蹈对于学生的塑造作用
舞蹈对于人的气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坚持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能够实现对自身线条的重塑,提高学生的气质。同时由于舞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因此也能够增加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音乐进行舞蹈表演,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乐感以及舞感。舞蹈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对于情感的宣泄,因此通过舞蹈表演,也能够实现学生对于压力和情感的宣泄,调整自身的情绪,提高抗压性。因此,长期坚持舞蹈学习的同学不仅能够对自身的形体进行塑造,同时还能够增加自身对于情绪的掌控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舞蹈课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音乐舞蹈对于学生的锻炼作用
舞蹈是将自身的情绪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加工,实现自身在艺术性、形象自己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升华,通过协调的动作来提升自身的身体技能以及身体的灵敏性和柔韧性。舞蹈表演者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身体的长时间运动,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因此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养成良好的作息和训练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实现对学生不良习惯的改进,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篇3
1 溶栓治疗
脑梗死发生后如何保护梗死区即将死亡的神经细胞即CT上所谓的“半暗区”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即使是脑梗塞早期,病变的中心部位坏死已经是不可逆的,但是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组织代谢就可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组织,避免组织形成坏死。由于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颅内动脉血栓栓塞性堵塞引起的,维持和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成为治疗的关键环节。因此,血管再通复流是最合理的治疗,溶栓是公认的最有效治疗。
1.1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增加脑梗塞患者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促进血栓溶解,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善微循环使血流再通。尽管位于核心部位的缺血组织可能无法挽救,但其临近部位的缺血组织可能因为循环和代谢的恢复而恢复正常。日本进行的1项随机对照研究,1小时完成静滴tPA,对98例患者治疗前后均即刻做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闭塞动脉完全或>50%的再通率,在治疗组(21%)明显高于对照组(4%),4周后半球卒中评分(HSS)tPA组显著为优[1]。新近欧洲脑卒中溶栓研究(ECASS),对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静滴tPA 1.1mg/kg(1小时完成),结果tPA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41%对29%),病死率及严重病残率则小于对照组(59%对71%);但大的出血事件tPA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19%对7%)[2]。美国脑卒中溶栓研究(NINDS),对发病3小时内624例患者给予静滴tPA0.9mg/kg(1小时完成)。该研究分两阶段观察,第1阶段主要观察治疗的早期(24小时时)反应,第2阶段则观察远期(3个月时)效果,结果早期及远期效果tPA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tPA组39%,对照组26%,病死及严重病残率tPA组61%,对照组74%);而有症状颅内出血(ICH)tPA组(6.0%)明显高于对照组(0.3%)[3]。在应用tPA治疗脑卒中病人时,效果最好的时间段是发病后90min,发病后90~180min tPA治疗仍然有效,发病6h后则无明显效果。因此,在应用tP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窗;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要仔细选择适应患者;抗凝剂和抗血小板剂应该在tPA治疗24h后应用。
1.2 尿激酶
(尿激酶是1947年发现,1952年命名,1965年由日本首先生产)。因为尿激酶是从新鲜尿中提炼的,所以没有抗原性,也不容易造成过敏反应。尿激酶通过部分药物渗入血栓内部,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起内溶栓作用,部分药物激活血循环中的纤溶酶原起到表面溶栓作用,但对血液中纤溶系统的纤溶酶原III及凝血因子也有一定影响,故对有出血倾向者、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或严重脑栓塞者,尿激酶有引起梗塞后出血的危险,对这些病人要慎用。腔隙性脑梗塞不必用溶拴治疗。
1.3 东菱克栓酶(DF-521)溶栓
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第二代溶栓药,为丝氨酸蛋白酶(0.8),具有增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的作用.由于DF-521主要与血栓接触才能发挥作用,故很少引起全身出血的副作用。赵宝华等观察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共122例。10BU东菱克栓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h以上,隔日1次,共3次,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出血等副作用。结果TIA及腔隙性脑梗塞组基本痊愈率63.1%,总有效率97.5%,多灶性脑梗塞及大面积脑梗塞的梗塞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91.3%。表明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尤其是对TIA、腔隙性脑梗塞,疗效肯定,比较安全[4]。
1.4 蛇毒去纤酶(Ancrod)
蛇毒去纤酶是一种从马来亚蝰蛇毒液中纯化出的凝血酶样酶(Thrombinlike enzyme)。试验表明它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抗纤溶酶水平,刺激血管内皮产生tPA。在1项临床治疗研究中,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早期病死率(5.6%对16.0%),在总病死率或病残率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症状ICH率2组亦相似(7.6%对9.6%),无大的颅内或颅外出血,或治疗组卒中复发。提示蛇毒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有前途的[5]。国内则多采用东菱克栓酶治疗。
1.5 其它溶栓剂
有关链激酶的试验研究因为它的疗效不佳和患者死亡率高而停止,同样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静脉给予链激酶可以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另外,如阿尼链菌酶、葡萄球菌激酶等均没有详细的临床实验报告。
2 神经保护剂
梗死区缺血及再灌注使得局部自由基产物增多,脂质过氧化,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内皮细胞水肿,通透性增加,加重脑组织损伤。内皮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及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增强是再灌注损伤的另一重要改变,上述改变加剧微循环障碍,使得脑组织坏死增多。神经保护剂对血管再通或血流增加无影响,作用机制是在细胞水平纠正失衡,尽可能减少细胞损伤、加强溶栓效果,或者改善脑血流,但是目前尚没有成功的临床研究。
2.1 钙离子拮抗剂
尼莫地平为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膜的钙通道,降低血液粘滞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已有报道证实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缺血性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3719例随机对照研究中,口服120mg未见有显著意义,但在发病12小时内患者接受治疗,不良结果的危险下降了38%[6]。由于这个原因,许多研究者对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但多数结果表明该药的治疗效果不显著。
2.2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2.2.1 NMDA受体拮抗剂:L-701252,L-701324,L-701273,GV150526A和HA966是目前正在开发的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它们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上的甘氨酸位点来拮抗其受体发挥作用的。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中,GV150526A在梗塞发生6h内可以使梗塞范围减少50%。另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ACEA1021,也在动物试验中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Celesta-t是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在60余例卒中患者中显示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正进行Ⅲ期临床试验[7]。
2.2.2 AMPA受体拮抗剂:AMPA受体拮抗剂与腺苷受体激动剂及GABA受体激动剂相同,均有抑制突触前膜的谷氨酸的释放作用。与NMDA受体拮抗剂相似,AMPA受体拮抗剂如YM872、YM90K等对动物脑缺血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但是,NMDA和AMP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试验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报道,有的则因为其安全性和副作用被中途停止试验。
2.2.3 氮氧化物相关毒性调节剂:Lubeluzole,急性脑缺血患者发病6小时内接受Lubeluzole 7.5mg 1小时完成,继之静滴10mg/d,5日,或者首次15mg,继之20mg/d,5日。结果病死率低剂量组6%,高剂量组35%,对照组18%,表明低剂量是安全的[8]。
2.3 自由基清除剂
已知在正常的线粒体,因电子传递系统的作用,不产生活性氧,也不漏向组织,然而当缺血发生时,已确认从损伤的线粒体可放出多量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引起细胞膜的自动氧化反应或脑缺血活化的酶反应(磷脂酶、单胺氧化酶、内皮细胞嘌呤氧化酶),使缺血的脑组织内活性氧产生亢进。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应具有:(1)使自由基的毒性减弱或消失,最终反应生成无毒性的产物和原始清除形式;(2)由于自由基半衰期短,扩散范围有限,故要求药物能及时、足量到达目标部位,尤其要易于透过血脑屏障。
日本学者开发研究的AVS、MCI-186结束了Ⅲ期临床试验,全面改善患病程度,出院时Rankin计分与对照相比有明显优势。Tirilazad(U-74006F)是21-氨基类固醇类药物,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保护作用,它可通过自由基清除和稳定细胞膜达到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新近对414例发病6小时内患者静滴Tirilazad 6 mg.kg-1.d-1,但结果却未见该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改善作用[9]。另一研究也未显示出对3小时的神经缺损有改善作用[10]。高剂量的临床试验又因为其安全性而被终止。另外一种自由基清除剂ebselen是脂溶性有机硒化合物,通过阻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样作用抑制缺血区脂质过氧化。试验以发病后48h以内的脑梗塞为对象,进行口服给药300mg/d,4周后的机能预后为终点,与对照组比可见有意义的机能改善。
2.4 其它神经保护剂
GABA激动剂,clomethiazole神经生长因子,Basic-FGF抗ICAM-1抗体等都因安全性能差或无效等原因而终止临床试验。临床前动物模型要求我们做大量工作来确定药物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这样才能对脑缺血病人的临床试验有重大帮助。目前仍有许多神经保护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希望它们的结果可以说明单独应用神经保护剂或溶栓剂合用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指导对脑缺血患者的治疗。
3 中草药治疗
中药是我国的宝贵资源,对于干预脑缺血损伤病理过程的多条途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关于中药的脑保护作用的报道。例如:灯盏花乙素,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局部供血,使脑细胞的变形、坏死、水肿得到改善的功能[11];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抗凝促纤的作用,从而改善循环,提高脑细胞氧供应;血塞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作用,能扩张脑血管,改变血液流变性,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纤溶,对缺血区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12];大黄有抗感染、退热作用,增加血浆渗透压,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发热)、减轻后遗症等作用[13]。但是中草药多为复方治剂,提纯的单体还很少,且存在药效不强等缺点。因此,国内外学者仍不断开发和寻找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中药脑保护剂。
综上所述,尽管许多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改善症状的作用,但是,目前正式被批准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物还为数不多,许多药物还存在安全性能差、副作用多等不良因素。因此,研究既有效又安全的脑缺血治疗药物仍是各国研究者研究的重点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脑缺血的发病机制以及对脑缺血保护药物的研究日趋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走上临床试验阶段,造福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广大临床患者。
【参考文献】
[1]Yamaguchi T,Hayakawa T,Kiuchi H,for the Japanese Thrombolysis Study Group.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meliorates the outcome of hyper acute embolic stroke[J]. Cerebrovasc Dis,1993;3:269272.
[2]Hacke W,Kaste M,Fieschi C, et al,for the ECASS Study Group.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tual hemispheric stroke[J].JAMA,1995,274:10171025.
[3]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oke Study Group.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tue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 Med,1995;333:15811587.
[4]冯加纯,朱宇,饶明利,等.东菱克栓酶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3(1):9-10.
[5]Lowe G.The pharmacology of thrombolytic and fibrinogendepleting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1998;8(Suppl 1):3642.
[6]Mohr J P,Orgogozo J M,Harrsion M J G,et al.Metaanalysis of oral nimodipine trial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1994;4:197203.
[7]Fisher M.Cerestat,a noncompetitive NMDA antagonist,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doseescalating safety study[J]. Cerebrovasc Dis,1994;4:245.
[8]Diener H C,Hacke W,Hennerici M,et al.Lubeluzol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Ⅱ trial[J].Stroke,1996;27:7681.
[9]Wahlgrren N G.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J].Cerebrovasc Dis,1997;7(Suppl 3):2430.
[10]The RANTTAS Investigators.A randomized trial of tirilazad mesylat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Stroke,1996;27:14531458.
[11]杨春明,吴平,邓泽洪,等.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26 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8):718.
篇4
【关键词】无偿献血;服务;优质;重要性
无偿献血是一项促进社会文明的崇高事业,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的民心工程,对于确保临床供血、构建和谐社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在国民素质日益提升的前提下,民众对更高质量的服务需求也在日益激增。如何通过献血过程中的优质服务提升献血者的献血体验与满意度,从而提升献血者的忠诚度,将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质服务对献血前的重要性
营造一个相对干净卫生、舒适安全的环境,能够为献血者带来好的第一印象,使献血者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情。做好工作前各项准备。保证采集环境的卫生干净整洁,干净的环境能够营造温馨的气氛,从而使得献血者心情舒畅;确保采集耗材的清点、检查、归位准确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鞋套机、物品摆放架、饮水机、雨伞、电视机、空调、音乐播放器各项仪器正常工作;做好无菌区消毒工作;确保一次性纸杯、饮用水、鞋套、书籍、礼品等服务用品足量摆放到位,提升服务体验度。在献血前准备工作中,温柔礼貌的用语能使得献血者能够更加坦诚的对待护士的提问,提高献血询证函填写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对成功筛选出不适宜献血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优质的服务会大幅度提升献血者对一线工作者的好感度与信任度,有利于做好献血者相关解释工作,比如不适宜献血的情况以及献血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等。献血者更加配合后续护士的血液采集工作。
二、优质服务对献血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初次献血者还是多次献血者,每一次献血过程都是一次服务体验,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献血者的情绪。优质的服务,能够舒缓献血者紧张不安的心情,对采集过程中顺利进针、足量采集、快速恢复都非常重要。保证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快速、温柔的穿刺手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献血者的痛苦;全程使用微笑服务、礼貌用语,掌握基本有技巧的交流与情绪安抚,可以成功转移献血者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对血液流动、针头的注意力,从而避免因过分关注而产生不安情绪造成血流不畅;血液采集过程中献血者本身容易紧张,紧张的情绪将会使其对周围的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如果服务不到位,哪怕一个细小的环节产生问题,都有可能会对献血者的内心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将直接关系到献血者是否决定今后还将继续献血。
三、优质服务对献血后的重要性
血液采集结束后,要注意对献血者进行置留观查,对献血者做好饮食、卫生等注意事项的相关告知工作并向其表示感谢。献血者为了挽救生命,奉献爱心。与献血者进行沟通,让其体会到她们的行为是高尚的,是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的。只有传递了这种情感,他们才会再次献血,才会有更多的人献血[2]。献血者离开后,通过短信等方式告知其血液的检测结果,日后工作中通过电话等方式定期对其做好回访,给与节日的问候,温暖的人文关怀能够使献血者提升自豪感,使之再次献血或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四、总结
优质的服务,能够提升献血者对工作人员乃至整个献血事业的好感度,献血者本身便可动员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这种宣传方式要比血站工作者主动宣传无偿献血更加有效。在血液需求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是无偿献血工作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小觑的环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重要性
引言
众所周知,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远程教育成效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远程教育起步晚,发展不到位,很多教师对学习支持服务持忽略态度,让远程教育的效果变得难以把握。究其原因还是认识不够充分,下面就对业界比较认可的一些关于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为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有力的佐证。
1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界定
1.1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概念
所谓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在远程教育领域内是比较常见的术语,它指的是在进行远程教育时,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要素支持,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帮助。在学习支持服务这一概念刚刚被提出时,它的重点在于“教”这一方面,在工作中给予更多的是在学科教学领域上的服务,服务的主体是教师。不过随着近几年远程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学习支持服务开始更多的倾向于“学”,它比较注重和“教”对应的学习层面,通过针对远程学生的需要,为之提供更加广泛的远程支持和服务。现如今,有关学习支持服务的概念大致分成广义与狭义两大类型。广义上的学习支持服务指的是除去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外的教学活动的总称。而狭义上的学习支持服务则针对的是师生间的交互行为。本文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前者的。
1.2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大致由四个要素组成,即:远程学生、教师、服务资源与通信媒体。(1)远程学生是学习支持服务的受众,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最主要构成。(2)以教师为主要构成的服务机构是学习支持服务的输出方,也是远程教育的组织者。(3)服务资源是服务机构为学生输出的和学习相关的所有资源的概括。(4)通信媒体涵盖所有用来传输学习支持服务的形式,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等。
1.3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特征
大致表现为下面四个层面:(1)学习者在学习支持服务中主体作用。服务应该以达成学习者学习需要为目的,帮助学习者学习的完整性以及目标的实现,若是违反这样的原则,就会使得服务价值的下降。(2)教育者在学习支持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教育人员以学习者为核心,向其输出成熟的学习方法,给予他们以支持和帮助,服务可以看做是教育人员的产品。(3)学习支持服务的表现形式是教学交互,尤其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交互。这种交互满达成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处理学习者的疑问,并以一定的管理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纠正和规范。(4)学习支持服务有着“系统”、“完整”、“针对”三个特点。“系统”是指输出学习支持服务机构、人员通过创建学习环境,来为学习者输出服务,“完整”是指为学习者提供整个学习流程的所有服务。“针对”是指对于学习者个体间的诸多差异,给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促进其知识水平的提升。
2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作用
2.1构建远程教与学的快速通道,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远程教育顾名思义,教育者和学习者是有距离的。两者大多保持相互分离的状态,所以在远程教学中,也就变成了两个各不相关的阶段。教学阶段是教育者根据教授课程做远程教学资源研究和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则是受教育者使用准备好的学习资源通过远程学习来进行自行学习的阶段。这样就不难看出,在远程教育情况下,学生是保持在自行的学习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掌握的。不过学生在对教学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这里的问题不只是在学习上的困惑,还包括错误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等等。学习效果的好坏和这些因素的是很有关联的。而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又比较难以解决,这时教师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来就很重要了。由此可知,学习支持服务的输出是让学习者得到更佳学习成效的重点,它可以把教和学互相联合,构建起教和学的桥梁,使得在远程教育中教和学的有着高度的同一性。
2.2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学生需求
学习支持服务可以给学生输出形式更加繁多的学习支持和相关,构筑起更加全面、有计划的教学整体模式,对学生的多种形式需求给予最大程度上的支持。第一,在教学资源的制作中,学习支持服务能够更好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全。学习支持服务并不单单仅仅指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视频、学习课本、远程交互性辅导、作业布置、答疑解惑等学习资源的供应,也可以给学生一些更宽泛更深入的特殊学习资源,它涵盖各种学科、类型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能更好的拓展学生在自行学习条件下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领域,达成怀有更多学习目的的学生学习要求。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依托本部,同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维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学生提供了这三个数据库的本地镜像,让学生在受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对学生的个体状况和实质需要为基本点,给学生输出有为其设计的独特服务,可以更好的对学生个性学习需要加以满足。
2.3为学生提供更加及时的帮助
无论是远程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亟需有人指点和帮助,学校教育中师生都是面对面交流的,基本不存在沟通障碍,但是远程教育师生相隔两地,沟通就是一大问题,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会限制教育者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所提出的服务需要给出相应的反映,所有能更好的减少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时受到距离带来的影响。另外,教育机构提供的动态而开放的交互辅助系统,能帮助教师更好的跟紧知识更新的脚步,通过对为受教育者提供的学习资源做出适当的调整和重构,让学生可以获取更为实时的教学支持,所提出的需要个很快得到响应,能帮助学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目标。
2.4保障远程教育学习质量
一个组织合理的学习机构,必然有着其强大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必然对远程教育的服务范围有着更多的拓宽,让教学服务能涵盖学习者受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充分利用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对学习者的学习模式进行合理优化,给出适合其学习的具体方案,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选择远程教育学生在教学质量方面提供了最大化的保障。目前,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教育站点已经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多地,建立起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为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取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3我国学习支持服务未来发展展望
3.1服务多元化
我国的学习支持服务正在日趋多元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线交互已经成为解决学习问题的主要方式,不过限于教师资源的问题大多只能实现站内信息交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一些互联网教育机构已经推出了一对一的视频指导服务,虽然教师资源占用率较高,但是在未来通过更多的站内优化,比如采用“分答”模式降低占用成本,实现一对一在线教学。另外,随着国家越来越提倡终身教育,远程教育很可能会向着更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例如与社区教育合作,拓展教学渠道和方式,支持多种学习支持服务相结合,给学习者以更多的选择。
3.2学科性和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相融合
在传统意义上来讲,学习支持服务指的仅仅是对学习者进行学科性学习资源的给予,但并不难理解的是,影响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的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质量本身,学生的情感、学习观念以及其他生活上的问题都会影响学习质量,而对这些因素进行响应和支持就是所谓的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在学校,师生交互中,教师能够方便的看出学生学习状态上的波动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调节,而远程教育就比较困难。在未来,远程教育机构也将会注意到这些方面,可能会通过构建一支有着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团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科性和非学科性学习支持服务相结合,达到远程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高度相似。
3.3其他发展趋势展望
笔者注意到,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尤其是网络教育中,开始出现以班主任责任制为核心使得的学习支持服务,用以实现对学生每天学习的督促,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监控,以及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解答,并取得一定成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未来这种模式可能会有更多的发展,甚至延伸到线下,当前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已经开始着手构建构建了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校外教育中心班主任的三级服务体系,并以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机构中走在了前列。
4结语
本文就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明确了学习支持服务概念、构成和特征的前提下,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育学、满足学习需求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保障学习质量等四点重要性,最后对未来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远程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顾静相,方慕真.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39~43.
[2]张彩娟.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03:55~56.
篇6
关键词:恶心呕吐;化疗药物;血液肿瘤
恶心呕吐是血液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不予以干预,使用高致吐风险化疗药物,9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恶心呕吐[1],造成患者对化疗的担心和恐惧,影响治疗的依从性[2],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不良。合理使用止吐药,可以明显减少恶心、呕吐这一化疗副反应。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们对150例血液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恶心与呕吐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进行了观察,旨在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止吐剂,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50例血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均采用静点法,其中使用博莱霉素20例,使用柔红霉素30例,使用马利兰的20例,使用阿糖胞苷100例,使用环磷酰胺30例,观察这些化疗药物使用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恶心与呕吐持续时间。
2结果
对150例患者恶心与呕吐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现大多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为化疗后3 h后,持续时间为3~12.7 h,呕吐率平均为45.4%,见表1。
3讨论
血液肿瘤是临床常见重症之一,其主要包括多种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均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于前十,且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是威胁人类的重要疾病杀手。在临床上多采用化学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化学治疗血液肿瘤疾病主要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标志为用叶酸拮抗剂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在治疗手段及效果上有了显著的发展与创新。目前已有多种化学药物被应用于血液肿瘤化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于临床实践来说,依旧有不可避免的不良现象发生,恶心、呕吐便是其中的重要了两项。相关研究表明,有60% 的化疗患者出现呕吐现象,有70%~90%的患者出现恶心现象。
在对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所使用的药物中,博来霉素是一种碱性糖肽类抗癌抗生素,其主要对胸腺嘧啶核苷参入DN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一般作用于增殖细胞周期的S期。柔红霉素的作用机制同阿霉素具有相似之处。是一种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一般经过40 min左右的时间便可对人体感内的代谢形成抗癌效果显著的柔红霉素醇,并迅速分布至全身,特别实际人体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从而对血液肿瘤具有显著的化疗作用。羟基脲是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便是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并有选择性的抑制DNA的合成,并可以对DNA产生直接的损伤作用。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以及双功能烷化剂。其在进入人体后,可在肝脏处最终分解为丙烯醛及酰胺氮芥,其中酰胺氮芥具有细胞毒作用,可对肿瘤细胞产生重要的抑制作用,有效干扰RNA及DNA的功能,一般经口服后变化被完全吸收,并迅速作用于全身。阿糖胞苷株主要有阿拉伯糖与胞嘧啶共同组成,合成核苷,通过干扰DNA从而对细胞增殖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在肝内最终转换为没有活性的阿糖尿苷。作用时间比较短,一般注射后15min作用便可消失。甲氨喋呤可对体液免疫反应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由于其对叶酸还原酶具有积极影响,阻碍嘧啶核苷酸与嘌呤合成,进而导致DNA缺失,导致免疫母细胞不能进一步产生浆细胞与小淋巴细胞,阻止产生体液抗体。阿霉素具有较广的抗瘤范围,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一般作为二线药物。
几种化疗药物均可对血液肿瘤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化疗使用过程中均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反射过程,其机理与肠粘膜嗜络细胞释放5-HT3有关,5-HT3作为一种N介质激活迷走传入神经和内脏神经5-HT3受体,增强向延髓呕吐中枢的信号输入,产生恶心呕吐反应[3]。因此对于高致吐风险药物化疗,NCCN指南以及MASCC指南推荐联合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作为化疗期间重要的止吐剂[4]。不同5-HT3受体拮抗剂与不同的化疗药具有不同的药物动力学特点。理论上结合两类药物的药代学特点,个体化的使用止吐药,可以获得更好的止吐效果。根据我们对血液病常用化疗药物致吐性的观察,见表1,大多数化疗药物消化道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 h,因此临床上常规于化疗前30 min~1 h使用止吐剂,以便在化疗药物致吐性最强时止吐剂药物溶度达高峰。但对于有些化疗药,还应充分考虑到其致吐性的特点,如以欧贝对抗阿霉素的致吐性为例,通过观察阿霉素平均发生呕吐时间为5 h,持续时间约6 h,而欧贝3 h后便达到血药峰浓度,故应在化疗药使用后2~3 h再使用欧贝,并隔4 h后再用1次,通过临床观察已证实这样使用效果更好。
一般来说,化疗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毒性,致吐性只是其中一项近期不良反应,对于一些远期的不良反应我们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进行积极探索与发现[5]。因此在进行血液药物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对针对患者的实际病况进行科学配药,同时应尽量选择致吐性较差、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进行化疗,并根据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等进行合理组合。除此之外,还应针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应做好处理[6]。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评估工具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比如WHO标准、CTCAE3.0标准、INVR量表等。多种评估工具的使用,对减少医务人员错误评估CINV状况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对恶心、呕吐、延迟性恶心等进行正确评估,从而选择最佳止吐剂[7]。
总而言之,临床上若能根据每种化疗药物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同时结合止吐剂的药代动力学原理合理使用止吐剂,则能达到更好的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Koeller JM,Aapro MS,Gralla RJ,etal.Antiemetic guide-lines:creating a more practical treatment approach[J].Sup-port Care Cancer,2002,10(7):519-22.
[2]Schnell FM.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the importance of acute antiemetic control[J].oncologist,2003,8(2):187-98.
[3]温善禄,李斌和,王丽辉,等.化疗诱发恶心的机制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8, 17(4):165-167.
[4]Hargreaves R,Ferreira JC,HughesD,etal.Development ofaprepitant,the first neurokinin-lreceptor antagonist for the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J]. Ann NYAcad Sci,2011,1222:40-8.
[5]王转转,卢愿.化疗相关性恶心与呕吐的治疗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13,28(2):186-187.
篇7
【摘要】目的:通过2005年~2008年我院急性药、食物中毒59例病人,其中血液灌流治疗32例的回顾分析,探讨血液灌流(HP)对抢救急性药、食物中毒的效果,特别是HP在抢救有机磷中毒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以急性药、食物中毒59例病人为资料,分为有机磷中毒HP治疗27例,有机磷中毒非HP治疗8例和其他药、食物中毒HP治疗24例三组资料进行对比,三组病人入院后均首先常规给予洗胃、补液支持、有机磷中毒静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其他中毒使用相应解毒剂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结果:有机磷中毒HP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96.3%,有机磷中毒非HP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37.5%,其他药、食物中毒HP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HP治疗急性药、食物中毒效果是确切的,但有机磷中毒抢救最重要的是使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解除中毒症状。因此有机磷中毒HP治疗时必须同时进行常规的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等治疗。
【关键词】血液灌流;药/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治疗
Blood infuse to flow a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e impatient medicine, food poisoning analysis
Yang Min Liu Sha Liu Dong Rong
【Abstract】Purpose:Pass 2005 ~ 2008 my hospital impatient medicine, food poisoning 59 patient, among them, the blood infuse to flow treatment 32 example review analysis, study the blood infuse to flow(HP) to the salvage impatient the effect of the medicine, food poisoning, especially the HP is in the salvage the organic Lin poisonedly should attention of item.Method:This literary grace use a review research, with impatient medicine, food poisoning 59 patient for data, is divided into organic Lin poisoned HP treatment 27, organic Lin poisoned non- HP treatment 8 and other medicine, food poisoning HP treatment 24 three sets of data carry on contrast, three sets of patient hospitalize behind all the normal regulations give to wash stomach, repair a liquid support first, the organic Lin be poisoned quiet push give an article, the Dan alkali ester Mao to reply ability, other poisoned usage correspond antidote etc.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n this foundation, application the blood infuse to flow.Result:Organic Lin poisoned HP treatment set salvage success rate is 96.3%, organic Lin poisoned non- HP treatment set salvage success rate is 37.5%, the other medicine, the salvage success rate of the food poisoning HP treatment set is 100%.Conclusion:HP treatment impatient the medicine, food poisoning effect be accurate, but the organic Lin be most poisoned salvage importance of is usage give article and the Dan alkali ester Mao resurrection instauration the Dan alkali ester Mao activity, relief poisoned symptom.Therefore organic Lin poisoned HP treatment have to carry on normal regulations in the meantime of give article and the Dan alkali ester Mao resurrection etc. treatment.
【Key words】Tblood infuse to flow;Medicine/food poisoning;The organic Lin is poisoned;Treatment
急性药、食物中毒仍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特别是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死亡率可达8.5%~58.6%。目前,除了常规应用洗胃,特效解毒剂治疗外,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药、食物中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2005~2008年我们对我院急性药、食物中毒59例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和中毒的种类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项研究设置三组进行对照观察。从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的急性药、食物中毒59例病例中根据治疗方法和中毒的种类分为三组:分有机磷中毒HP治疗,有机磷中毒非HP治疗和其他药、食物中毒HP治疗三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有机磷中毒治疗组35例患者,均为口服中毒,服药量30~240ml,其中氧化乐果中毒6例,乐果9例,敌敌畏16例,甲拌磷4例。其他药、食物中毒治疗组24例,毒蕈中毒6例,鼠药中毒7例,镇静药和抗精神失常药中毒9例,酒精中毒2例。
1.2 诊断标准:中毒者都有明确服用毒物史,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机磷农药中毒采用2002年国家重新制定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即根据短时间接触较大量有机磷杀虫剂的职业史,以自主神经、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血液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阿托品化的指标为:①瞳孔扩大;②颜面潮红、皮肤干燥;③心率>100次/min;④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
1.3 治疗方法。
1.3.1 所有病例都进行了包括洗胃、促排泄、生命支持、有特效解毒剂的使用特效解毒剂,有机磷中毒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阿托品。
1.3.2 血液灌流方法:血液灌流用一次性炭肾,以生理盐水冲洗炭肾及血液管道,采用股静脉或动脉穿刺方法。给予全身肝素化,首剂肝素量1~2mg/kg体重,以后每0.5h追加肝素5-8mg,血液流速200~250ml/min,灌流时间2h。极危重者第二天再次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
1.3.3 其它治疗:①血液灌流期间继续定时应用阿托品治疗,根据阿托品化的指标以5~10min,5~10mg的速度静推。②综合治疗,给予生命支持治疗。如甘露醇、呼吸兴奋剂等。
2.结果
有机磷中毒HP治疗27例,灌流期间继续给予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治疗,仅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为96.3%。
有机磷中毒非HP治疗8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37.5%。其他药、食物中毒HP治疗24例,行2次血液灌流者5例,抢救成功率为100%。
3.讨论
炭肾血液灌流(HP)是一种吸附型的解毒装置,将患者的血液引入体外并经过血液灌流器,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剂,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或外源性药物或毒物,然后将净化的血液重新返回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HP适用于不可透析的药物中毒,和分子量大、脂溶性,易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或毒物。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大分子的脂溶性毒物,其进入体内后,迅速与体内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结合,从而开始在体内的一系列转化过程。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适合HP治疗。虽然HP对有机磷农药的清除有确实效果,但治疗期间应注意以下问题:①HP只能清除血中存在的有机磷农药,但不能恢复胆碱酯酶活性,更不能解除中毒症状,因此常规的解毒等综合治疗必须同时进行。②HP在早期即要应用,因为在早期毒物刚进入血液时有一高峰浓度,此时进行HP治疗,能够大量的清除毒物,因此效果也最好。中毒患者经一次HP治疗后,体内毒物浓度可降低30%~5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以后由于毒物进入人体后分布于各脏器、组织中,特别是分布到脂肪组织中,血液中浓度下降,HP效果降低,经过一次血液净化治疗后24h,血液毒物浓度有较大幅度回升,毒物在体内再次重新分布而释放入血;。因此需要待组织中的毒物重新回到血液中时,HP才能发挥效果,故需要反复进行HP治疗。③由于炭肾中活性炭是一种广谱吸附剂,又称万能解毒剂,因此,在灌流期间,它不但能吸附有机磷农药分子,同时也能够吸附治疗性药物如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等药物。所以在HP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
4.结论和教训
血液灌流(HP)对抢救急性药、食物中毒的效果是肯定的,但有机磷中毒抢救最重要的是使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解除中毒症状。活性炭对有机磷农药有一定吸附作用,对明确有大剂量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估计内科疗法单独抢救尚嫌不足,则应早期充分多次的原则进行血液灌流。但在HP治疗中必须同时给予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治疗并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由于中毒本身可以引起循环障碍,低血压,加之HP本身可以减少血容量,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在HP治疗期间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如出现血压下降,应减慢血流,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治疗期间一旦出现病情加重,可增加阿托品用量,应用相应药物治疗,必要时停止HP治疗,给予生命支持治疗。HP治疗的另一缺点是治疗价格较高,且医保不与报销,故有机磷中毒如果仅为轻-中度,且患者经济条件不好,建议内科综合疗法。
参考文献
[1] 程刚,商玲.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23例分析.山东医药,2000,4(40):32.
[2] 杨弃,朱爱军.血液灌流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32例临床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04,3(6):339.
[3]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7-360.
篇8
关键词: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23-03
植物分类学是药用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一定数量的被子植物的科,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科的重点特征,并记忆一定数量的重要的药用植物。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将知识点逐个孤立起来,割裂它们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同时,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提到“亲缘关系相近,活性成分相似”这句话。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提出,我们所介绍的这些科之间有怎样的亲缘关系,植物的分类系统如何体现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分类系统如何反应植物的演化历史。一部分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在阅读分类学文献(尤其是涉及分子系统发育的文章)的时候,有很多概念理解不了。因此,学生希望我们的教学在分类学方面能有所扩展。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我们教学团队在植物分类学的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为了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概念,我们先引入了第一个假想的例子。
起初,一个居群(Population)内的个体都很相似(我们假设的这个物种只有一个居群)。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山脉的隆起或河流的阻断),这个居群分成了两个居群,居群间的基因交流也逐渐完全阻断,因此两个居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两个谱系(lineage,居群的祖先――后代顺序)建立了起来。两个谱系建立起来的直观证据是两个居群的个体获得了新的特征,使得居群内的个体更为相似,而居群间的个体在外形上则有了明显的差异。我们假定第一个居群的个体到第9年的时候全部都具有木质茎,第二个居群的个体到第10年的时候所有的花瓣都变为了红色。
植物的特征,比如花的颜色和茎的质地,通常被称为性状(character)。每一个性状可以有不同的取值,或者说状态,称为性状状态(character state)。例如性状“花色”可以有“白色”和“红色”等等性状状态;“茎的质地”这个性状,可以是“草质茎”的性状状态,或者是“木质茎”的性状状态。
在这个例子里,木质茎和花瓣红色,相对于祖先居群的性状状态(草质茎和花瓣白色)来说,都是衍生的(derived)。新的衍生的性状状态标志着新的谱系的建立,而两个新的居群所保留的旧的老的性状状态(白色花、草质茎、叶光滑无毛、干果和光滑种皮)则不能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些什么,也就是说其信息有限。
性状的衍生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上例中,木质茎这个性状状态虽然相对于其祖先性状状态来说是衍生的,但是,对于那些后来产生的具有肉果和种皮具刺的类群来说,它又是祖先性状状态了。
一个包含祖先及其所有后裔的类群称为单系类群(monophyletic group)。我们可以通过类群的个体所共有的衍生的性状状态即共有衍征(synapomorphy)来判断单系类群。共有衍征是一个性状状态,其最初出现在这个类群的祖先,最后这个类群的所有个体都具有这个性状状态。上例中的木质茎和红色花就是两个居群各自的共有衍征。木质茎的居群又可以分化出两个新的居群,分别具有肉果和果皮具刺的特征;同理,红色花的居群也可以分化出具有4枚雄蕊和叶片具毛被的居群。这样,新产生的4个居群的共有衍征分别是肉果、种皮具刺、雄蕊4和叶片具毛被。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这4种植物的共有衍征,以便及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简化成一棵分枝的树状图。同时我们只关注那些发生了改变的性状状态,在分枝的适当位置加上短横线表示性状状态改变的先后顺序。这样就可以看出,衍生的性状可以按照其所包括的范围,按从大(如木质茎或花瓣红色)到小(如叶片具毛或种皮具刺)的次序安排成一个阶层系统。同时还可以得出一个直观的推论,即植物可以被安排成一个反映其进化历史(系统发育,phylogeny)的分类系统。比如在上例中,植物可以首先被分为两个大的类群,一个具有草质茎和红色的花,另一个具有木质茎和白色的花;前者又可以分为两个类群,一个雄蕊数目为4,另一个叶片具毛;同理后者也可以分为具肉果和种皮具毛的两个类群。如果我们把最后出现的四个类群看成四个种,那么具肉果和种皮具刺的我们假定其组成一个以木质茎为特征的属,则雄蕊数目为4的种与叶片具毛的种组成以草质茎为特征的另外一个属,这两个属合起来组成一个科(当然这个假定的科所包括的范围很小)。那么,在这样理想的状态下,我们这样所建立的分类系统即是基于植物的系统发育,因此能反映植物的亲缘关系。
在这个例子里,似乎我们就站在那里看着植物的演化,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那么,分类时应该怎样判断植物的演化历史呢?我们再引入第二个假想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定我们所观察的一群植物,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具有3沟型的花粉;在具3沟型花粉的这些植物中,有的花瓣是联合的;这些花瓣联合的植物当中,又有一部分具有头状花序。这几大类植物的性状状态,我们也可以用网状图表示这些植物之间的关系。中间用短的竖线来表示在不同植物间所发生的性状改变,比如花粉小于3沟与3沟之间的改变,花瓣分离与联合之间的变化,花是否排列为头状花序等。网状图上一共是发生了3次改变,包括花粉、花冠和花序各发生了1次改变,所以网状图的长度是3。
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也不知道这些性状状态发生改变的先后顺序,所以我们可以从网状图的任何一个位置开始这些植物的进化,有的性状状态发生改变的时间顺序甚至完全相反。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不同的结构里,网状图的长度完全一样,都是3。那么对于这些植物,什么样的网状图的结构才是正确的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外类群(outgroup),外类群是我们所研究类群的一个近缘类群)。当一个外类群加入网状图后,其加入点就是系统树的根(或者说是网状图的根,加入外类群就是为网状图置根)。在第二个例子里,所有的植物都是被子植物。我们知道被子植物的近缘类群是裸子植物,为简便起见,我们只选择针叶树作为外类群。我们知道,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因此花序和花瓣两个性状在裸子植物中都无法应用。好在裸子植物有花粉,且我们知道它的花粉是单沟型的花粉。由于仅仅花粉这个性状可用,所以针叶树只能以花粉沟小于3这个位置加入网状图。
如果我们继续加入新的类群和新的性状,网状图就可以有更多的画法。有的网状图里,花瓣发生了两次改变。而在另外的网状图里,花瓣虽然只改变了一次,子叶数和花粉沟则发生了两次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很好的办法判断哪个网状图更好。这时,我们可以应用简约性(parsimony)法则,选择更短的网状图。虽然更短的网状图并不意味着其一定是正确的,但它对于我们所观察到的资料来说,却是最简单的解释。
在阅读分类学文献时,尤其是涉及分子系统学方面的文章,通常对于一棵系统树,有两个常见的评价指标,一个是一致性指数(consistency index),一个是保持性指数(retention index),分别简称CI和RI。
一致性指数等于最小的改变次数除以系统树的实际长度。在第二个例子里,最小的改变次数是4,即花粉沟、花瓣、花序和子叶各都只改变一次。假设某个网状图的实际长度是5,则该系统树的一致性指数CI=4/5=0.8。
保持性指数等于系统树可能的最大长度减去系统树的实际长度,再除以可能的最大长度减去最小改变次数。计算最大长度时,从外类群处开始,每个性状状态都是分别出现的。假设上例的最大长度为9。那么,RI=(9-5)/(9-4)=0.8。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一致性指数和保持性指数在数值上是碰巧相等,根据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不一样的。
虽然只是两个看似简单的例子,但它们所涉及到很多的概念,普通的药用植物学(甚至植物学)教材都没有收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是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去理解这些概念,不必死记硬背它们的定义,以减轻学习的负担。学生反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扩展,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学会在系统树上理解科的重点特征和不同科之间演化上的联系,因此对植物分类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对阅读分子系统学文献也大有帮助。最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控制在25分钟到45分钟之间,不会过份挤压别的部分的教学,也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供同行老师在教学时参考。
参考文献:
[1]Judd,W.S.,C.S.Campbell,E.A.Kellogg and P.F.Stevens,Plant Systematics:A Phylogenytic Approach. 1st ed.1999.Sinauer Associates,Inc.,Sunderland,Massachusetts U.S.A.
[2]刘全儒,郭延平,于明.植物系统分类学――综合理论及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医药出版分社,2008.
[3]曾亮,孙芳,赵丽.高职高专院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
[4]何志光.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兴趣教学[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5]石晋丽.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教学方法初探[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6]杨月娥,段宝忠.浅谈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06).
篇9
[关键词]药物骨髓重度受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活检;骨髓涂片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45-02
牛皮癣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在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且易产生某些副作用。其中应用了某些药理作用不详的中草药可造成骨髓重度抑制,其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均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吉林医药学院发现1例牛皮癣合并骨髓重度受到抑制患者和 20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对其外周血象、骨髓象及骨髓进行活检检查,以寻找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障之间的主要鉴别诊断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市医院、二二二医院1997~2006年收治的牛皮癣并发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 例,其中男性 5例,女性 9例。住院前均有服用中药史,诊断为药物所致的骨髓重度抑制,为骨髓受抑制组;另外选取20例急性再障患者为急性再障组。
1.2方法
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2-3 周后,取骨髓液及组织进行涂片、活检,末梢血常规涂片瑞姬氏染色。选择取材、涂片、染色良好的骨髓片、血片在日本OLYMPUS显微镜下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再取静脉血应用BOTEST-3100血细胞全自动化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
2 结果
2.1 治疗前血象和骨髓象
骨髓重度受抑患者的血涂片检查结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显示全片白细胞明显减少,5种类型白细胞比例基本在正常范围,但红细胞出现嗜多染性、点彩样红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浆中可见中毒性颗粒,血小板分布比较少见。骨髓象特征为:骨髓增生极度减低,粒红比为2-4∶1,各系细胞均减少,比例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形态除幼红细胞胞核有些固缩,浆蓝染,成熟红细胞中嗜多染性、点彩样红细胞多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浆中可见中毒性颗粒外,其余各系、各阶段细胞的形态无异常,全片巨核细胞在1-5(平均为2.5 )个,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分布2-3个,成一小堆分布比较少见,部分骨髓小粒空虚,小粒中可见红、粒、巨 3系的造血细胞。骨髓活检显示为:骨髓增生明显减低,而以成熟细胞减低为主,细胞有成熟障碍和中毒倾向。急性再障患者的血涂片可见,全片的白细胞明显减少,而以嗜中性粒细胞减少为显著,淋巴细胞比例则相对增加。骨髓象结果显示,骨髓增生极度减少,粒红比为2-4∶1,以红系和粒系减低为主,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全片几乎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分布稀疏散在,骨髓小粒空虚;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均正常。骨髓活检显示为骨髓增生极度减低,以骨髓造血细胞减少为主,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骨髓小粒空虚。入院时血象和骨髓象的主要检测结果(平均值),(表1)。
2.2 治疗后血象和骨髓象
骨髓重度受抑患者的血涂片检查显示,5 种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系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骨髓象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为2-4:1 ,各系、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均正常,形态无异常,全片巨核细胞数量增加至6-43个/片,血小板分布成堆散在;骨髓活检结果显示基本正常。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结果与入院前比较变化不大。治疗后血象和骨髓象的主要检测结果(平均值)(表2)。
3 讨论
牛皮癣的治疗在临床上可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由于发病机理不十分明了,临床用药混乱,且容易反复,难于彻底根治。在治疗中已有关于服用中草药造成骨髓重度受抑的报道[1]。至于是哪种中草药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尚须探讨。中药雷公藤、璋丹、轻粉、狼毒片、喜树碱等有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2-5]。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抑制在临床上的表现非常相似,两者之间均有贫血、出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特点[6,7],但仔细从病史和骨髓象形态学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亦有显著的区别。
从治疗效果看:骨髓重度受抑患者经2周的支持治疗后疗效显著,基本康复;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从细胞形态学上分析: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4],而骨髓重度抑制患者,虽然骨髓增生也减低或极度减低,但红细胞出现较多的嗜多染性、点彩样红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浆中可见中毒性颗粒等改变;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以红、粒、巨核3系的造血细胞减少为主,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比例相对增多,特别是以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为主,而骨髓重度抑制患者骨髓涂片显示为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血小板数量虽少但还是可见;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小粒是少而空虚的,即便是不空虚,其中网络的主要细胞也是浆细胞、网状纤维细胞及组织嗜酸(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8,9],但此类骨髓重度抑制患者骨髓涂片的骨髓小粒并不少,且虽有部分空虚,其中网络的还是3系造血细胞。
综上所述,对一个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临床以贫血、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应该详细了解病史及服药史,注意各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便于正确鉴别急性再障和重度骨髓受抑,以免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郭素红,姚敏捷. 中药致骨髓抑制1例[J].吉林医学院学报,1999,12(增刊):68-69.
[2]董卫华,董亚琳,张桂贞.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师2005,8(4):337-338.
[3]冯国安,郭农建,董学斌,等. 雷公藤多甙致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 (1):42.
[4]袁兆庄.临床常见皮肤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95-96.
[5]Neal SY, Jaroslaw M.eds.The pathphysiology ofacquired aplastic anemia[J].N EnglMed,1997,336:1365.
[6]杨子文,林果为.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骨髓抑制(附27例报道)[J].上海医学,1998,21(7):387-388.
[7]黄耀章,刘小弟,王福淇,等. 恶性骨肿瘤及骨转移瘤153Sm-EDTMP治疗后骨髓及血象变化初探[J].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8):565-567.
[8]高世良,包志明. 骨髓小粒细胞成分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J]. 临床检验杂志,1998,16(1):50-51.
[9]王凤计. 血液细胞学(附彩色图谱)[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16.
篇10
商务英语专业是英语和商务管理学两大专业的有机结合。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和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科学规范的商务管理与高效过硬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机结合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既结合广西区内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渗透旅游英语专业知识重要性、可行性以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渗透旅游英语知识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是培养其适应外向型现代商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尤其是可以运用口头和书面英语来表达与商务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从而在商务管理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优势。从目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方向和涉外旅游方向,而作为其中重要的培养方向就是涉外旅游方向,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英文导游及涉外宾馆的接待以及会展管理。而根据麦克斯的调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涉外旅游方面的就业比例还比较高,而且优势突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因而很多高校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能用英语进行涉外旅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笔者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渗透旅游英语专业知识,使其对基本的涉外旅游活动能较熟练地进行读、写、听、说、译等,并掌握旅游景点、旅行社、宾馆等日常的接待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提供一条途径,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广西区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渗透旅游英语知识的现实需求分析
(一)优势
广西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其桂林、北海、百色等旅游目的地享誉国内外,“十一五”期间广西旅游业各项指标迅猛增长。全区接待入境游客787.17万人次,外汇收入22.45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6.63%,由此可见国外游客是在显著增加的,国外游客的增加必然需要更多的懂英语的导游或者管理者。同时,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入境游客的不断增多,对涉外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仅仅靠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些学生当中会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旅游导游的占比很少,因此这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完全具备优势的,只要对商务英语专业渗透一些涉外旅游专业知识,其优势必然会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也有着很好的就业潜力和就业前景。
(二)劣势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渗透旅游英语知识会受到师资、教学资源等的限制,据笔者了解,现行商务英语专业一般师资队伍大都是来源于英语教学类相关专业,而真正从事过旅游英语方向研究和教学,或者旅游管理方面的师资还比较少。在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会略显经验不足,只能自己摸索。
(三)机会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学生职业教育的培养,这为一些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不仅仅再局限于“商务”,很多高校都对此进行了拓展,如往涉外旅游方向、国际贸易方向、会展管理方向等,给专业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保障。
就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渗透旅游英语知识来说,面临的机会有:一是旅游市场面临的变革与机遇。涉外旅游人才需求增多,2012年底,广西旅游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而其中最缺乏的还是涉外旅游人才,需求量大,这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成为涉外旅游人才提供了契机。二是旅游业市场空间得以拓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旅游活动、商务活动等人员流动急剧加大,致使旅游业市场空间得以拓展。像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城市,和西南地区大都市,每年的会展和旅游需求较同类地区要多很多,市场拓展的空间很大,而且很多也都需要具备旅游和英语知识。三是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专业化要求提高。现国外旅游管理集团和旅游投资的进入,对整体行业要求就更加高,特别是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实操专业技能,又要求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四是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具备的独特机会。依据旅游市场的要求,传统的旅游管理的专业教育更注重理论研修,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果往旅游英语方向培养与渗透,则既能有过硬的英语表达能力,又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思维运用。所以完全可以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涉外旅游管理人才的中坚力量。
(四)挑战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渗透旅游英语知识,可能由于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从事涉外旅游业务过程中,还是会面临一些专业知识难题,因而,也会面临一些业务上的挑战,这需要学生自身不断探索,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促进其发挥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潜力。
三、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渗透旅游英语知识的策略
一是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学校的要求,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涉外旅游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旅游英语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在涉外旅游方面的就业本领。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管理输出、智力输出、联合办学等方式,夯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渗透旅游英语知识的实际能力,调整出实用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