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应链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供应链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供应链;移动化;电力物资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material supply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material supply management, and propose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monitor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introduced design idea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the whole process monitoring of power supply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ization and mobilit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n materials monitoring mechanism had met the demand of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on power supply,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work,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Keywords: Supply chain; mobility; power material management
中D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电网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价值高、项目建设周期长、设备维护工作复杂,对技术和管理的专业要求严格,与传统的企业不同,企业的核心管理目标中,相比于利润最大化定位,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效益、成本要求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
电网企业的建设离不开电力物资的供应,这些物资设备从内容上包含了业务所用到的材料、设备、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工器具等;从业务领域区分包含了基建、生产、营销、项目等所需的物资。物资品种多、规格复杂、供应周期不同,在管理上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对于管理工具和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强烈的需求。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认为:移动互联网代表了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对社会生活、企业生产和经营、个人日常工作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从电力信息化的角度而言,以此为契机,通过采用先进的应用技术,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是帮助电网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
1.物资监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电网企业是传统企业,也是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企业。传统指的是电网企业建设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是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漫长,是技术、知识和资本的积累过程。现代企业是指电网企业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移动应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不断的发展,电网企业也开始充分地学习和应用这些技术,同时,加上电网企业本身特有的电力生产、运维等业务领域的特有技术,所以,电网企业也是应用高新技术的现代企业。
电网企业的管理的覆盖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特点即具有普遍性,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性表现在电网企业在不同的业务细分领域,都需要不同的设备、工具、技术及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管理目标。普遍性表现在绝大多数的电网业务都是基于相互协作、经验共享、实时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特别是对于电力物资全过程管理,这个特点尤其突出。电网企业体系内的组织主要包含了网、省、地、市、县级等单位;电网体系外部包含了设计、施工、监理、物流配送等单位,因此,多层级、多角色工作环境对物资全过程的配送和跟踪处理机制提出的要求是必须快速、准确、全面。所以,在监控机制和工具的设计应用上,电网物资全过程监控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物资全过程监控机制的业务要求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上就是要具备创新型的协同办公、移动应用、即时通信等功能,这些可以用来来辅助管理目标的实现。所有,建立基于移动应用、可视化、社交化的监控机制,是物资全过程监控研究关键环节。
2.物资全过程监控的社交化创新设计
在随着南方电网物资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实现了物资业务信息化手段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交付质量,物资管理的各项业务稳步提高。但是,在物资现场作业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物资管理存在着各单位缺少协同、信息实时反馈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参加现场验收的单位来自不同的业务领域,有些问题即需要现场人员判断,也需要领导和专家协助,但往往和后台交流缺少工具方法,一线和后台存在脱节的情况。
从现代企业的沟通模式转变可以看到,以往的单线程、点对点的沟通模式已经转变为网状式的沟通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全传播、每个节点都是散播点,如图1所示。
为了使物资全过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加强物资监控管理工作中对现场作业的管控力度,尚需进行社交化设计,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物资管理业务的发展需求。
2.1 动态提示
智慧供应链的物资供应全过程中,涉及到的角色、环节、处理比较多,各个岗位获得信息基本上是通过信息系统、电话、QQ、邮件、书面的文件等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必须由一个主动方发起。如果发起方忘记或者延迟,错发、误发,则会造成下一个流程或者岗位的信息延迟或者错误。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设计出“动态提示”这个元素。动态提示是指当有以下情况时候,系统会自动提示:如:关注用户有动态产生;有动态@当前用户;本人发表的动态及所有评论。如图2所示,物流中心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可以@给相关的责任人,同时,关注物流中心的用户也可以自动接收到这个通知,并可以评论。
2.2 工作台共享
在智慧供应链物资监控全过程的设计中,也需要体现这种设计化的设计理念。在信息系统中设计出工作台共享,以社交化的理念,将单一的沟通改为在线的交流,并且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进入到物资管理的信息系统中,直接发起单据和审批,如图3所示。
2.3 流程通知
在智慧供应链的全过程管控中,物流中心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由于部门职能范围不同,物流中心与其他部门之间在沟通中存在不到位的方面。物流中心与外部供应商之间也存在这样类似的问题,如项目物资中标之后,基建部门需要及时得到这个消息,以便及时与中标厂家签订技术协议;项目线路工程变化,导致工期变化,相关部门需要及时了解物资供应计划变动情况等,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导致传递不准和延误。通过业务系统与社交深度结合,在信息中嵌入系统链接(图片),通过身份验证后可以看到系统内容。上一流程的处理人员在完成后,可以物资管理系统中主动通知下一个流程处理人(信息系统、邮件、短信等方式),保持物资供应链的环节衔接及时、准确。这种设计也解决了人员出差在外,无法做到及时审批的问题。如图4所示。
3.物资全过程监控的移动化创新设计
传统的信息化审批,是以满足业务事项为核心的桌面信息系统,缺少物资供应全过程监控的跟踪查询功能,并且传统的桌面信息系统需要依赖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配套设备,在碎片化和移动化的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不够用甚至不适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业务工作量已满负荷的情况下,目前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多方咨询物资供应进度的现状,一方面带来极大的低效率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容易导致物资及时供应受到影响。譬如中标成交通知书下达之后需求部门没有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导致没有安排好签订技术协议,影响后续的合同签订和物资的及时供应。
根据以上的业务痛点,在物资全过程监控中加入移动化的创新设计。
3.1 移动化审批
针对传统桌面系统依赖固定办公场所和办公配套设备的禁锢,设计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的待审批单据同步到移动终端,方便处理人随时随地进行审批,特别适用于审批人出差等不在办公环境的情形。在业务管理要求下,某些业务单据如果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和纸质的单据双轨审批的,在纸质单据审批完成之后,可以通过扫描条码自动在信息系统上完成同步审批,如图5所示。
3.2 移动化进度查询
设计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跟监控物资需求的供应进度,包括主动查询和被动接收两种方式。主动查询:可以建立物资供应进度查询的微信服务号。被动接收:通过微信服务号进行订阅项目或者项目物资需求;如图6所示。
3.3 移动化绩效指标
智慧供应链的监控需要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也需要将全过程的绩效指标呈现在移动端,做到可视化的查询和展现。因此,移动终端上实现对于物资供应规模、绩效指标的监控,也是方便相关领导更及时、更好地掌控物资运营管理情况重要手段。如图7所示。
4.管理效果提升
以云南电网昆明局为创新型应用的试点,通过引入社交化、移动化创新应用,在智慧供应链物资全过程管理领域,通过加强电网体系内部网、省、地、市(县)多级单位以及外部供应商、客户供应链全过程的监控和沟通协调,降低了工作复杂度,填补了信息系统和业务之间的空白,有效地促进了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企业效益,为南方电网基建现场管理的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沈亚.如何加强电力物资管理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3(上):25.
[2]肖建辉.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3):89-92.
[3]井雅,陈亭.基于PDA的电力物资到货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6,37(4):1114-21.
[4]张富杰.浅析电力物资管理的过程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5):182-83.
[5]杨玉刚.提高电力物资管理的实效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7):162-63.
[6]张云翔.电力企业基建移动应用平台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9):94-98.
[7]吕振辉,林燕云,李伟.电力物资现场配送及移动收货应用方案[J].经营与管理,2016(2):95-97.
[8]叶飞,阚涛,雍文涛.移动跟踪系统在电力物资配送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世界,2016(18):182-83.
篇2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血浆置换;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6.31.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27-02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是移植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移植肾失功,是肾移植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尸体肾移植患者DGF的发生率为20%~50%,活体肾移植为4%~10%。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治疗DGF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缓慢、持续地清除过多的体液和溶质,部分清除中分子炎症介质,特别适用于危重状态下、水钠潴留、严重心衰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术后患者。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可以高效、快速清除血浆中存在的可溶性免疫因子和炎症介质,下调移植受害者机体的排斥反应和炎症反应,提高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及存活[1]。目前关于在DGF患者中应用CRRT+PE联合治疗的报导较少,笔者所在医院近20年来开展肾移植手术1 000余例,发生DGF246例,其中26例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及其它各项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过积极的联合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肾移植术后发生DGF患者136例,其中行CRRT+HP联合治疗的患者26例,男/女为19/7,年龄为(38.27±9.68)岁。DGF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条件者方能确诊:(1)肾移植术后1周内需要透析者;(2)24 h尿量
1.2 方法
采用德国贝朗D型和Gambro AK-100(瑞典产)血液透析机作血浆置换机,血液滤过器用聚丙稀膜YG-50-PP,血浆成分分离器应用双醋酸纤维膜YT-PP/50F,血流量150~180 ml/min,低分子肝素用量为50 U/kg,分离弃去血浆平均2000~2500 ml,静脉补液采用10%白蛋白30~60 g,林格氏混合液或乳酶钠林格氏液2000~3000 ml,输入速度为8~10 ml/min,置换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置换时间为90~180 min(平均120 min)。PE治疗方案:术后2~3 d开始,2~3次/周,根据患者状况,治疗4~7次,平均(3.15±1.87)次。
患者CRRT治疗中采用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CAVHF)方法,隔日1次,每次持续6 h,患者治疗所用设备为PRIS-MA SYSTEM,滤器采用费森尤斯公司F4008-S。置换液根据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良配方配制。CRRT血流量300 ml/min,总共治疗时间20~48 h。患者首次PE治疗前,晨起空腹留取静脉血作为治疗前血样;PE疗程结束后2 h,留取静脉血作为治疗后血样;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生化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采用校正的MDRD换算公式:eGFR[ml/(min・1.73 m2 )]=175×(血肌酐÷88.6)-1.234×(年g)-0.179×(女性×0.79);PRA测定应用BioTek-800-NB型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者术前预存的PRA,选择在波长630 nm下读取结果。使用计算机专用群体反应性抗体分析软件自动分析IgG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6例DGF患者中,24例患者经CRRT+HP联合治疗后,BUN、Scr等指标均明显下降,eGFR明显升高,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患者出现严重脑出血后自动出院,1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死亡,有效率达92.31%。BUN、Scr 、eGFR及PRA等检测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
肾移植术后移植DGF较常见,其发生率为10%~60%,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血管性排斥,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大多表现为激素抵抗,是早期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DGF诊断标准尚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肾移植术后第1周恢复血液透析,或虽未恢复血液透析,但术后第 7 天血清肌酐值大于400 μmol/L[3]。其发生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急性肾小管坏死、移植肾动脉狭窄、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环孢素中毒、血管栓塞等。其中,急性排斥反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4-5]。在本研究中,急性排斥反应造成DGF的比例为23%,与文献[6-7]报道基本一致。有研究提示,肾移植术后30%DGF患者在术后第1周内活检就检测出存在急性排斥反应,而肾移植术后早期需透析患者18%发生排斥反应[7]。在所有病因中,急性排斥反应所导致的DGF发生时间更早,对机体损伤更严重,需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加大免疫抑制力度[7]。而感染引起的DGF往往以感染症状为首发,与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方向不同的是,其应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降低免疫抑制力度[7-8]。发生DGF后,移植肾肾小管及间质发生非特异性炎性损伤,引起抗原决定簇暴露,引起大量细胞因子释放,激活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继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各脏器功能功能。故而,尽快地s短DGF过程,防治并发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尤为重要[8-9]。
移植界专家对急性血管性排斥大多主张用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清除体内抗供体抗体,并联合使用ATG等多克隆抗体,同时可联合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以封闭抗体,从而使DGF逆转[10]。CRRT作为治疗DGF的重要方法,对保证内环境平衡、清除炎症介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浆置换适用于清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又不易被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所清除的炎性介质或致病因子[10-11]。在本研究中,在常规抗排斥治疗的同时,应用CRRT+PE联合治疗,超过90%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上升50%以上,eGFR、BUN、Sc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PRA改善不明显,考虑与PE治疗频次较少、样本数量较少有关。经过多次的治疗后,肾功能逐渐恢复,证实了CRRT+PE联合治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成本花费较高,病人经济负担较重,且各地的医保报销有限,阻碍了该方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故本研究治疗样本较少。关于其治疗的优越性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
总之,肾移植患者术后仍有可能面临血液净化治疗的问题,需要肾内科医师与移植科医师紧密合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临床研究,积极治疗肾移植术后引起的DGF,以更好地提高肾移植肾存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福明.肾移植患者的血液净化问题[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3):138-139.
[2] Helfer M S,Vicari A R,Spuldaro F,et al.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Delayed Graft Function in Deceased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a Brazilian Center[J].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14,46(6):1727-1729.
[3] Jirasiritham S, Khunprakant R, Techawathanawanna N, et al. Treatment of simultaneous acut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nd acute cellular rejection with alemtuzumab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a case report[J].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2010,42(3):987-989.
[4] Boom H,Mallar J K, DeFijter J W,et al.Delayed graft function influences renal function,but not survival[J].Kidney International,2000,58(2):859-866.
[5] Sola R, Alarcon A, Jimenez C, et al.The influence of delayed graft functio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4, 19(3): 32-37.
[6] Mateu L M, Calabuig A, Plaza C L, et al.Acute rejection and late renal transplant failure: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J].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04,19(3):38-42.
[7] Marek C,Thomson B,Shoker A,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ime needed on dialysis in patients with delayed graft function[J].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14,29(1):203-208.
[8] Tapiawala S N,Tinckam K J, Cardella C J,et al.Delayed Graft Function and the Risk for Death with a Functioning Graf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10,21(1):153-161.
[9]钟月华.血浆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4(3):75-77.
[10]刘天来,刘永光,赵明,等.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器官移植, 2012,3(2):83-86.
篇3
1995年的日本神户大地震,几乎全部破坏神户市及其周边各处的所有交通运输系统。作为世界第六大港口的神户港完全陷入瘫痪状态,导致全日本将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停顿。实行精益生产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因为地震而中断供应,不得不停止特定型号汽车的生产,当年的实际汽车产量比预计少生产三万辆,直接收入损失约在四亿美元以上。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与其都有着密切关联,神户大地震的影响迅速地波及到全世界。微软、宝洁、思科等跨国公司紧急关闭了其在日本的公司总部,并且迅速地将相关机构从震区撤离。
2000年,飞利浦公司座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家芯片制造工厂由于雷击而发生火灾。当时,这个工厂是当时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爱立信的唯一手机芯片供应商。火灾使飞利浦损失了四千万美元的生产订单,仅占其当年销售额的0.6%,但是对其客户的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由于手机芯片发生供应中断,爱立信被迫停止生产高档手机,直接利润损失高达23亿美元,公司股票价格下跌13.5%。更为可怕的后果是这场火灾直接导致爱立信在第二年退出手机终端市场,而不得不与索尼成立合资公司进行手机生产。
“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未来的智慧供应链不仅能够实现供应链运作更高效,而且可以保证供应链运作更可靠。
(1)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供应链可靠性设计
不断扩大的客户需求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第三大难题。虽然迫切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但是企业还是倾向于将工作重心放在供应商沟通上,而不是客户身上。大多数的企业是与供应商合作完成产品设计,而只有少数企业是与客户合作来完成的。
智慧供应链管理将与客户关系管理紧密融合,在智慧供应链中,客户将成为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供应链管理人员需要站在客户角度来思考问题,将客户需求融入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鼓励和促进客户参与供应链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智慧供应链的另一重要特征。
普通供应链通过与客户互动,进而提供及时、准确的交付物。而智慧供应链则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研发、日常使用到产品寿命结束)都与客户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信息交互,智慧供应链可以进行详细的客户分类,并为他们量身定做产品。
从供应链可靠性角度来看,客户需求是另一种需要关注与管理的资源,它将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确保供应链系统的供应可靠性;从客户角度来看,购买消费产品是一种经济性选择,通过参与供应链的运行和管理,修正自身订购和购买产品的方式,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考虑到并非所有的客户,都需要相同等级的供应可靠性。因此,可以从“标准”到“优质”对供应可靠性进行分级。智慧供应链将以不同的价格水平提供不同等级的供应可靠性,以满足客户对不同供应可靠性水平的需求,同时要将优质优价写入供应服务的合同中。
(2)智慧供应链是自愈供应链
“自愈”指的是把有问题的成员企业从供应链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供应链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从而几乎不中断对最终客户的产品供应服务。从本质上讲,自愈就是智慧供应链的“免疫系统”,这是智慧供应链的最重要特征。
自愈供应链通过进行连续不断的在线运行状态自我评估,以预测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发现已经存在的或正在发展的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纠正。为尽量减少生产供应与服务中断,需要充分应用数据获取技术,执行决策支持算法,从而降低产品供应的中断频率及持续时间,在中断发生后迅速恢复生产供应服务。
自愈供应链可以采用多个可以相互替代的供应链网络设计方式,当出现供应链运行故障或发生其他问题时,通过信息系统确定故障企业,同时和备用成员企业进行通信,以切除故障成员企业或将生产任务迅速地切换到备用的同类生产企业上。从而确保供应链运行可靠性、产品质量以及交付效率。
(3)标尺竞争可以实现供应链可靠性提升
标尺竞争理论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引入相同类型的企业,并以此作为参照对象,需要监管企业成本和资金投入分别由类型相同企业的成本和资金投入决定。在标尺竞争监管情况下,由于价格取决于同类企业的成本,监管企业要获得较多利润,就必须努力做到使自身成本低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这样就达到激励待监管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的目的。最终,待监管企业选择同类企业的平均效率水平,从而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智慧供应链通过正确地运用标尺竞争理论,供应链管理者可以不需要全面了解各成员企业的成本与投入等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了监管机构对被监管成员企业的信息依赖问题,而且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监管问题。对价格采用价格上限监管方式,服务可靠性监管从供应可靠度与产品合格率两方面进行控制,采用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数学模型。促使成员企业提高各自的服务可靠性,从而达到提升供应链整体可靠性的目的。
篇4
智慧的商务正在重新定义客户至上时代的价值链。它首先将客户置于企业运作的核心地位,这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真正执行这一战略并非易事。它要求企业与整个价值链保持同步,交付始终如一且可预测的成果,并且需要与客户、合作伙伴形成更好的协作,提升信息的透明度。
商务周期的四个阶段
智慧的商务将影响商务周期的每个阶段:
采购:商品和服务的寻源、控制与采购。智慧的商务基于供应链中购买行为的变化而优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交互,并且重新考虑供应商的角色和关系,以创造新的、差异化的客户价值。然而,供应商库存信息的不透明会导致缺货、延期或提前交货、质量问题等。
营销:在所有客户交互渠道中开展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营销。智慧的商务采用客户洞察(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各种在线形式的对话)在多个接触点开展及时的个性化交流。然而,缺乏及时的预测信息或客户订单信息会导致额外的营销成本,并错过业务机会。
销售: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产品与服务销售和履约。智慧的商务实现了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交互,使他们能够在所有接触点中购物、交换信息并开展协作,并针对他们的偏好而优化渠道的接入模式,例如人工、数字、社交和移动模式。然而,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需求信号会导致缺货、剩余或作废库存、成本高企、利润损失以及客户满意度降低。
服务:在所有交互渠道中应客户的需要提供服务。智慧的商务在所有客户交互渠道中实现了完美的客户服务,通过预测客户的行为并采取措施而保持客户的忠诚度。然而,缺乏对不断变化的合作伙伴承诺的透视,可能导致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现金回收流程延长和利润率降低。
价值链能见度
在IBM最近的研究中,“能见度”(Visibility)被认为是当前供应链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在企业努力提高全球运作敏捷性和响应能力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能见度的业务价值包括更低的库存成本、快速获得可靠的数据、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通过灵活的分析而作出战略性决策。
能见度的不同阶段
不同企业的供应链高管处于智慧的协同商务“能见度”培养的不同阶段。有些供应链高管仍在努力推动交易层面的数据交换,并打破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在与价值链合作伙伴共享信息时,他们主要依赖电子数据交换,并在利用信息时采用标准化和数据管理方法。
有些供应链高管已经更进一步――开始追求整合。他们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事业部及整个价值链延伸的合作网络中,实现战略、计划、运营能力的可视性。他们与关键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在供应链计划与物流领域,通过整合提高供应链的能见度。他们纷纷实施业绩仪表板和计分卡,旨在更好地基于目标监测供应链表现,并且管理异常和业务中断事件。
部分“有远见者”更胜一筹,他们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一起利用商业智能作出高效、快速的决策。他们利用商业智能和高级分析工具分析、监测和识别供应链环节中那些可能影响客户服务的变化,包括从优先级最高的事件到最小的交易。从实时销售情况或实际订单触发的预测调整,到供应商及承运商在途物流状态引起的生产计划调整,他们能全面了解并快速应对。
有远见的领导者正在努力实现供应链各方端到端的信息整合与同步,收集相关的数据以监控供应链活动和表现是否按计划执行。他们将对供应链的“感应与响应”上升到“预测与行动”。例如,来自商店货架的自动补货信号预测了潜在的缺货。由此触发供应链对库存余量、该产品及该客户相关联的业务规则的自动检查,生成自动交易并被传送到配送中心,并最终向产品供应商发出信息,由其相应地更新生产计划。这是一个不需要人为干预的过程。
为实现这一点,许多有远见的领导者采用了实时信息、 事件处理和高级分析技术。 广泛互联实现了供应链网络在计划和决策执行上的协同性。这些远见者通过对信息的汇总与细分进行趋势分析,实现业务规则的自动化,自动响应交易提示,并且根据绩效标准而提出行动建议。
最后,供应链高管们开始利用智能设备获取实时信息以主动监控产品和服务流。尽管这可能并不是供应链管理中最优先的任务,但这些基于设备而非人工的追踪和监控正在带来正面效益。在许多行业中,产品生命周期跟踪正在成为一个关注点。因此,由于能够显示产品的位置,以及产品运输使用的集装箱和运输方式,智能设备将被更广泛地应用。
能见度与供应链绩效
供应链能见度通过整合和同步需求、供应和物流,优化了供应链绩效。需求能见度聚焦于受需求驱动的补货和预测,数据来自多个客户来源,包括销售点和订购点,持续提供最新的实际需求信息。由此,最初通过销售与运作计划(S&OP)作出的需求预测得以更新。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可以利用业务规则自动作出主动的分配决策,例如,向分销渠道发送补货信号。另外,根据业务规则,需求经理可以发送信号,以重新评估渠道中的最佳库存。这可能包括事件管理信号,用于在价值链的适当接合点重新配送、重新分配或重新补充库存。
供应能见度旨在管理涉及多层供应链的信息流和决策的所有活动。典型的能见度包括供应商根据终端的客户合同承诺生产与排产计划。借助这些持续的、最新的信息,供应经理可以动态地平衡供需关系。在出现可能导致客户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的严重供需失衡时(基于业务规则和容忍度),系统将向相关方面发送警示。通过供应商协作,这些供需失衡能及时地得到处理,而且纠正决策和措施将被整合到业务规则中,用于实现下一次的同步。
对于任何供应链来说,交互的核心是面向实体商店的物流活动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运输。物流能见度汇集了从企业物流计划到服务提供商状态追踪信息的大量交易信号。企业能根据客户服务等级要求评估物流的约束因素。根据业务规则与容忍度,系统将自动生成纠正措施(改变路线或者加急发货),或者发出警示,以作出人工决策,从而优化不间断的产品流,同时更有效地管理一些特殊的物流活动。
价值链能见度的真正“心脏”是绩效优化。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在多种媒介上得以展示,帮助企业对供应链的三个方面进行持续的检查与纠正。这三个方面包括客户需求变化、供应商执行计划的表现,当然也包括持续的物流活动。
管理复杂的供应链需要在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和企业外部价值网络的各方之间共享及时且准确的信息。这首先需要从市场洞察和客户预测开始,并包括从服务提供商、渠道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获得关于承诺、状态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持续“信号”。有效的价值链能见度不仅仅是从技术角度将孤立点连接起来,更包括在分享信息和协作决策时的合作与信任。
篇5
[关键词] 物联网 物流 供应链 互联网
有那么一天,你会发现在超市里选定物品之后不用再排队等候结账,而只需推着满车商品走出大卖场就行了,因为商品上的电子标签会将商品信息自动登陆到商场的计价系统,货款也就自动从你的信用卡上扣除了。与此同时,每件商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又被精确的记录下来,通过“物联网”的系统,在全球高速传输,于是对于物流系统,物联网利用商品的唯一身份证可以跟踪商品,互联网又把商品的信息共享给它的产生,存储和使用的人,以方便各个链条的人员对商品的流通做出及时的反应。
此时,你不禁要问什么是物流,什么又是物联网呢?这一神奇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一、物流的定义
所谓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物联网的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它需要三个网络来实现: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
虽然二者都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但他们区别却是很明显的,因为物流是一个实体的空间状态下物的采购、包装、装卸、存储、运输等等一些列的过程,他基本不需虚拟的网络来实现,而物联网则是基于庞大的互联网,借助于无线射频技术(RFID)来实现对物品的号码标示,记忆存储然后传输到生产,消费或供应者手中。
三、物联网影响物流的机理
由于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特殊位置而对信息资源的掌握相对集中,物流企业参与了物品的所有配送、仓储、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这是物流企业能全面获得物流信息的基础,物联网使用EPC电子标签对物品的唯一标识,将物流过程中不同的货品、集装箱、托盘和仓库进行分层级编码,当读写器得到大量的不同层级的EPC标签信息时,系统就可以明确地辨认出他们的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达到快速分级处理的效果。同时可以对具体物品进行监控,并利用网络数据库将该物品的任何信息进行分享,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障碍,克服信息传播途中的延误,以供供应链的各环节利用,物流企业就可以对所提供的物流信息进行准确无误的跟踪,掌握物品市场的供求变化等情况,以供决策。也就是说,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物联网所提供的物品信息,然后对物品的产销规模、销售渠道、运输距离和成本等等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实现对产品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配送情况等信息的收集,使企业可以跟踪到产品的一切市场信息,从而可以为企业的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销售计划等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物联网这一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物品跟踪监控的全新理念,将从根本上提高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物流配送及物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
物联网将我们带入智能的时代,所以现在有了智能家居、智能家务、智能电网甚至是智慧地球的说法,在物流业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如下以下方面:(1)智能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网络,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对物流车辆配送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的在线调度与管理的系统,以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2)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局域内的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3)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目前,在医药、农业、制造等领域,产品追溯体系都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有很多成功案例。(4)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智慧供应链用于满足客户的大量的个性化的需求与订单。这些都对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可能最初的时候由于成本问题,很多大宗商品物流不能使用物联网,即物联网的优势不能在其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木材、机电、油品等,率先使用物联网的应该是烟酒、奢侈品、汽车等高附加值的物流产业领域,但目前,沃尔玛在供应链管理环节、上海联华便利配送中心等都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预计将来进一步推广。甚至诞生以物联网物流供应、联网与结算为一体的销售终端或交易中心,以形成专营物联网产品的智能超市。
四、结论
物联网的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能够主动的全面提升物流业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物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生产者、消费者及供应商等均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商品的详细信息,跟踪商品足迹。为我们带来了敏捷智能的供应链变革,它成为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交流和管理的先进技术,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独特的优势将会得到完全的发挥,那时在我们的生活中物联网的影响将无处不在,比如前面提到的智能家务,智能家居等,那么由物联网的发展而带来的物流业的革命相信也不会很远。
参考文献:
[1]杨青松:欧洲超市发展新趋势[J].经贸参考,2006(10)
篇6
关键词:疫情;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一、餐饮供应链的影响现状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饮食文化兴盛,餐饮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经济产业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5万亿元,但业内领军百强企业营业额不足2000亿元,业内占比不足5%。正是由于餐饮业本身所呈现的“行业高度分散,产业集中度极低”特点,使得餐饮业始终处在单一化发展,其本身餐饮供应链更是缺少重视和构建。疫情的爆发使得行业人士真正认识到建设餐饮供应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餐饮行业以私人饭店经营为主,大多数私人饭店的采购和仓储没有成型的体系,以传统的增加库存量的方式抵御缺货风险,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的投入和食材损耗,缺乏安全有效的冷藏设备同时运输配送等过程造成的货损也是增加了不可忽视的物流成本。同时高昂的店面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疫情等因素造成餐饮企业的经营困难,直至倒闭。
二、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1.“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是餐饮供应链的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0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开店率仅为34.99%,同比下降46.72个百分点,客流量减少近九成,餐饮收入损失超千亿。由于餐饮业呈现金字塔结构,基数较大为普通私人饭店和路边摊,其数字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薄弱,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预防等多方面处于高风险易失控状态,餐饮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因而加强餐饮供应链融合,促进建设数字化智慧化供应链平台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例如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通过营销赋能、IT赋能、物流赋能、经营赋能、供应链赋能、金融赋能等服务,助力餐饮供给侧数字化提升。疫情疫情爆发,不难发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受疫情波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而大部分中小餐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拥有独立、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仓储等各方面建设管理较为完善,例如海底捞非常重视“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运用中央厨房和智慧物流系统,为了保证各门店菜品质量的统一性和高效性,通过中央厨房进行精准的食材加工或半加工配送,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多种操作模式,充分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2]。
2.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是构建优质高效且稳定的供应链
疫情使得餐饮行业非常重视餐饮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管控,而作为小微企业难以构建合理化的安全有效的供应链链条来解决此类问题,仅靠自营采购、加工及仓储,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和长远的升级发展,而未来餐饮企业的发展方向会是“商业联盟+连锁经营”,而小微餐饮企业需要依靠成熟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协同发展,其基础依然是中央厨房加大型配送中心,小微餐饮企业在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依托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差异化竞争,解决上游端统一的物流管理问题,集中化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产品物流配送,从而加强流通风险防范的举措,建立快速响应的餐饮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真正维护小微餐企的正常经营才能稳住餐饮经济的命脉[3]。
3.加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规范化产品流通渠道
疫情下,餐饮供应链需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及时性。“精准配送”成为了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考虑食材的复杂种类及配送的难度,减少中转环节是快速响应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前置仓、中转仓的大量布局下,农产品在仓库停留时间较短,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和时间,降低“牛鞭效应”影响。当然,企业也应该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调整餐饮供应链策略,不能盲目使用直接转运或直接运输,这些配送策略对供应链柔性要求高,因此未必适合每个餐饮企业的需要,规范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餐饮快速配送管理体系是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困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疫后的餐饮业将走向连锁化[J].经理人,2020(05):74-75.
[2]牛东旭.海底捞餐饮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同效应分析[J].商业文化,2020(29):12-14.
篇7
物流行业是融合运输装卸、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以及借贷信息等多种产业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型与聚合型的服务产业,将多种物流资源加以优化整合,完整的实现将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支撑一国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物流行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三利润源,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产业增长规模和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物流产业作为中国经济领域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新兴产业,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已经完成欧美等物流强国近百年的发展水平。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05年的不到50万亿元迅速增长到近200万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8增长至7%,吸纳的就业人数也由1600万人次增长至3000万人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总量突破 300亿件,尤其在“双十一”、"618"等互联网电商营销策略的推动下,物流快递量更是取得爆发式增长。2016年“双十一”的快递量为37.6亿件,占据全年快递总量的12%,日处理快递量达到2.5亿件。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我国物流行业还存在种种弊端。首先,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木较高,物流运输费用花费GDP总额的18%,而发达国家仅为8%。其次,我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不高,当前我国道路运输运营主体已达720万家,其中超过90%的经营者为个体经营,他们将承担物流产业90%以上的公路运输业务。但是公路运输排名前20的企业运输业务,急额只有2%,可见物流产业运输的分散度较大。而传统的公路运输模式往往管理方式单一、组织形式效率低下,智能化水平低等缺陷将导致严重的物流浪费。第三,过高的物流成木和低水平的管理制度成为制约我国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重要瓶颈。根据不完全统计,发达国家物流绩效为27,而我国已经实行或者将要实行物流信息化的企业为39%,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的物流企业仅为10%。因此,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竞争一有序以及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已然成为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智慧物流势在必行。
智慧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智慧物流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物流形态,是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制度全面融合并应用到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的现代化物流管理。智慧物流通过全程的信息采集和智能管理,实现了物流服务体系的实时化、可控化、便捷化以及信息化的创新物流形态。智慧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在于,智慧物流将互联网技术、智能感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将整个价值链上制造、采购、电子商务、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更具效率的新型物流业态,大大降低了各行业的物流管理成木。智慧物流可以为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运营风险。智慧物流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物联网络”进行管理与控制,使物流电商随时可以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情况,从而达到对物流产业更加精细与动态的管理效果,进而改善整个物流产业链,实现物流产业的升级与优化。图1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智慧物流价值链包括:客户、零散车主、物流车队、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五个主体,供应链平台、物流管理平台、物流电商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四大平台。智慧物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整个价值链上制造、采购、电子商务、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联系起来,以实现高服务低成木。同时,智慧物流可以为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运营风险。
篇8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物流;物联网技术
0 引言
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在许多国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故在各行各业、社会管理和民生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物流是物联网较早落地的行业之一,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数据的采集和传播具备高效性、准确性以及安全性,而物联网技术恰恰具备这些功能,因此,将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物联网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改变了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对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智能终端的新型物流业务中,结合实际需要,配备无线网络环境和条形码技术,可以随时掌握物流链的任意节点上货物的情况,大大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企业的管理,在物流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网络、广域网或局域网等信息承载体,让一些相对零散的普通物理对象能够通过某种连接来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即物物相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物联网有许多广泛的用途,用途涵盖:政府工作、公共的安全、智能家居、消防安全、工业监测、交通运输、环保领域、健康管理、花卉栽培、水质管理、食品安全、老人护理、国防安全和防控管理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探讨其在现代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使用到的关键技术。
2 物联网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在现代物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1 运输过程的智能管理
目前,物联网的GPS/GIS卫星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物流中已展开应用,以便实时了解关注对象的位置与状态,建立可视化的智能系统。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实时实现对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的可视化管理。目前,有些技术比较先进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大都建立与配备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定位与温度实时监控等,初步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通过在运输路线上布置一些网络节点,当装有相应标签或传感器等设备的货车经过时,便可获知其运输的路线、时间、货物等相关信息,使后台管理者实现可视化管理。也可以通过定位技术定时取得位置信息,监管货物动态。
2.2 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
应用物联网建立可追溯的智能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的功能。基于RFID等技术建立的产品可追溯网络系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应当加快全面推进。目前,这些智能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和领域已有很多成功应用,比如,将物联网中的视频技术镶嵌在生产系统中,不仅能够实时监控产品的制造过程,而且可以事后进行查询。物联网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2.3 智能自动的物流配送管理
运用基于传感、RFID、声、光、电、机、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在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管理,建立配送中心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网络,从而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管理。配送中心可以利用物联网中的RFID等技术,根据需要将电子标签贴在货物、托盘或者周转箱上面,通过物品信息的实时记录、处理,再结合物联网的智能处理系统,实现货物出入库、盘点、配送的一体化管理。目前,很多的配送中心在货物装载和卸车上采用智能机器人、激光或磁性无人搬运车来进行作业和物品的搬运,采用自动化的分拣来作业,包括出入库也是自动化的机械来操作,使得物流配送作业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2.4 企业的智慧供应链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提出较高要求。面对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准确预测客户需求等问题是企业经常遇到的,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各个物流供应链的参与者可以按照预定的权限和流程各行其事,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信息流无缝链接,既可分工协作,又相对独立。
3 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和嵌入式技术。
3.1 传感器技术
这是计算机的一种关键技术。绝大部分的计算机现在能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计算机都是需要用传感器来把模拟信号
换成数字信号的,这样计算机才能处理。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3.2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该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中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 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执行专用功能并被内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这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嵌入式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有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事实上,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有很多都是这样的,比如录像机、汽车、手表、微波炉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有一些还包含操作系统,不过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嵌入式产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彼此之间的特点也是很明显的。如很多行业:军工产业、手机厂家、平板及车载导航、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网关等。嵌入式系统正在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生产以及国防的发展。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与作用。
4 结论
物联网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很快就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物联网的发展将对提升很多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广泛,它正推动着物流行业的变革,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随着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研发基地的建立,更多的行业应用等多项工作的推进,物联网将对物流业产生更强大的影响,这势必会带来智能化的物流配送链条、更敏捷的供应链、物流链条中商品的透明化与实时化管理,实现物流的可追踪管理。我们相信,在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下,一个更加智慧、便捷、高效的美好物流前景将很快实现。
【参考文献】
[1]邹生,何新华.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23-25.
篇9
关键词:创新;服装供应链;众包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1-0010-02
作者简介:何梦婷,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指导老师:黎继子
1众包的定义及应用
“众包”一词是由美国连线记者杰夫豪(JeffHowe)于2006年最早提出来的,并在2008年对它进行了完整的定义:“众包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从“众包”这一词被提出以来,许多国内外知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Thrift(2006)认为众包是用来刺激和协调不规则资源的整合,使之能够组织化工作;Brabham(2008)描述众包为企业在线问题,大众群体(专业或非专业)提供解决方案,赢者获取报酬,且其知识成果归企业所有,是一种在线、分布式问题解决模式和生产模式;肖岚、高长春(2010)认为众包的实施动机是降低成本、解决难题、寻求创意的过程。作为一种开放式创新模式,最早从众包中受益的是美国礼来医药公司,它创立了Innocentive众包创新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发明了药物Cialis,Cialis成了辉瑞公司重磅药品伟哥(Via—gra)的强有力竞争者(DanielBurrus,JohnDavidMann,2011)。2005年Innocentive公司独立出来与多个大型公司合作,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创新发展平台。
2在众包条件下研究服装供应链的设计的优势
众包是基于Web2.0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也大幅增加,消费者的需求也愈发个性化,他们希望能够参与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制造过程,而Web2.0网络技术的高交互性双向沟通功能使得跨区域、跨组织、跨文化、跨专业的网络用户能够在众包平台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共同研发出新产品,大大降低了大众参与创新的成本和门槛。在众包条件下研究服装供应链的设计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2.1提高服装设计效率,降低风险
众包条件下服装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在众包平台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征集创意,一些原本需要雇佣专家来做的工作,众包参与者可能愿意免费或者以很少的报酬去做,服装供应链中的企业只需要以较少的成本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调动众包参与者创新的积极性,就能够充分利用服装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智慧。
2.2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基于众包的服装供应链设计的大众参与性使得用户能够在众包平台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有关产品设计的一些建议,从而使得服装供应链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曾经在凡客上卖得很火的凡客VT,都是出自创意设计师之手,将创意产品化,风格化,虽然最终由于平台的原因没有继续下去,但从当年VT的火爆程度可以看出,用户对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其实是存在的。
3服装供应链的设计模式研究
以一个简单的仅包括销三个环节的服装供应链为例,传统的服装设计主要是集中在服装供应链的制造环节,由制造商内部的设计部门自行设计服装款式并完成新产品的生产,然后通过零售商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为设计出成功的产品、降低设计成本以及制造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寻找出新的创新途径。服装企业从最初关注企业内部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开发,发展到更关注基于吸收能力的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企业创新绩效越来越依赖于高效率和高效益地利用知识。传统的创新理论认为,在一条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及终端用户的服装供应链中,服装供应链的创新仅来源于成衣制造商,但是之后的学者通过研究否定了这一理论。198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vonHippel教授首次提出创新源具有可变性的假设,并通过大量实地考察、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该假设进行验证,得出制造商、用户和供应商都可能成为创新源的结论。即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众包条件下,服装供应链的创新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获得,除了来源于成衣制造环节之外,服装供应链的设计还可以来源于面料供应环节和成衣销售环节以及终端用户。根据服装供应链中服装的设计来源于不同的环节,提出众包条件下服装供应链设计的三种模式:以面料供应商为创新源的服装供应链设计模式、以成衣制造商为创新源的服装供应链设计模式、以成衣零售商为创新源的服装供应链设计模式。
3.1以面料供应商为创新源的服装供应链设计模式
面料供应商作为服装供应链的起点,通常扮演着为服装供应链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及半成品的角色,很少会有人将其与服装供应链中服装的设计联系在一起。基于发展的观点,面料供应商在他的经营过程中也会去努力寻求突破。在服装供应链中,与服装供应链中的成衣制造商相比,面料供应商对原材料及半成品的特性更了解,在众包条件下,供应商可以在供应链内部平台展示一些布料的特性,由供应链下游企业根据对这些不同类别的布料的特性以及对消费者偏好的了解,提出相对应的布料更适合生产哪种类型的服装以及哪些布料的生产工艺需要改进的建议。面料供应商将在内部平台中搜集的一些可行性方案加以整理,并把有关产品制造的方案传递给下游的成衣制造商,为下游成衣制造商的设计生产提供参考,促进成衣制造环节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以面料供应商为创新源的供应链设计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服装供应链的服装设计效率,推动供应链的运作进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面料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的销量。
3.2以成衣制造商为创新源的服装供应链的设计模式
传统的创新理论认为服装供应链的创新仅来源于制造商,作为服装供应链的创新中心,成衣制造环节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整体服装供应链设计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传统创新理论相比,众包条件下以制造商为创新源的供应链的设计模式扩大了组织的边界,充分利用了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智慧。服装供应链的创新一方面是由成衣制造环节内部的服装设计师发挥自身的智慧设计出产成品或是半成品,再由其将这些半成品或产成品到相应的众包社区,向众包社区的参与者征集修改意见或建议,制造环节服装设计师根据众包社区反馈的修改方案对原先的产成品或半成品加以改进之后投入生产;另一方面供应链的创新完全来源于众包社区,成衣制造商直接购买众包社区中其认为有价值的设计并投入生产。例如2014年4月14日上线的服装社交创作网站“集思广益”,从创意众筹、设计师审核、用户投票、预售、样衣制作到批量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其生产销售模式是一件衣服的设计有50人投票就算通过,投入生产,并在线上以及线下进行销售。对一些特别走俏的款式,才会保留一定的库存,类似ZARA的快时尚模式,“多款式,小批量”。这样也降低了库存风险。
3.3以成衣零售商为创新源的服装供应链的设计模式
成衣零售商作为服装供应链中最接近终端消费者的环节,最能把握消费者的偏好。服装零售商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自己公司的平台发动注册用户在该平台设计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同时平台注册用户可以对各自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分并在线订购自己喜欢的款式。零售商从中筛选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几种款式交由上游的制造环节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成品可以直接由制造商邮寄给在线订购的消费者,也可以由消费者从零售商处自助提货,这种模式类似于美国无线T恤的营销模式。或是服装零售商成立一个中介平台,并在该平台销售多个品牌不同款式的服装,发动平台注册用户提供一些单品的搭配方案,如美邦服饰今年推出的APP“有范”。以零售商为创新源的服装供应链的设计模式能够提高服装供应链新款的研发效率,降低整个服装供应链的服装设计成本,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服装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扩大成衣零售商的销量,增加成衣零售商的销售利润,是一种拉动式的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4结语
在当今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服装企业要做大做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服装企业的设计能力,使我国从服装大国变成服装强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创新的来源提出了众包条件下服装供应链的三种设计模式,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索如何提高服装供应链的设计能力。关于这三种设计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笔者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以求真正使得我国服装企业的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HOWEJ.Theriseofcrowdsourcing[J].Wired,2006,14(6):176-183.
[2]DanielBurrusandJohnDavidMann,Casestudy:EliLilly[EB/OL].2011-01-26.
[3]THRIFTN.Re-inventinginvention:newtendenciesincapitalistcommodification[J].EconomyandSociety,2006,35(2):279-306.
[4]BRABHAMDC.Crowdsourcingasamodelforproblemsolving:anintroductionandcase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toNewMediaTechnologies,2008,14(1):75-90.
[5]肖岚,高长春.众包-改变企业的创新模式[J].上海经济研究,2010,(3):35-41.
篇10
伴随着中国电商的繁荣和兴盛,物流业正在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让传统的物流产业转型成为智慧物流,这种通过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硬件深度融合的模式,为物流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智慧物流不仅限于仓储、运输和配送能力,还包括售后、客服、金融供应链、大数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物流服务。2017年,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智慧物流的需求还将大幅上升,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事件 京东青龙系统印证智慧化发展路径
京东的物流体系称得上是有口皆碑,消费者对于京东的物流一向给予较高评价。近几年来,京东不断投入的智慧物流系统终于结出了硕果,那就是智慧物流中的佼佼者――青龙配送系统。
比如在处理2016年双11的巨额订单中,是由大数据驱动的青龙配送系统发挥了“中枢”作用,形成了分拨中心仓、配送仓为支撑,仓间调拨、技术系统为纽带的智能化仓网格局,大大提高了货物仓储、运输和配送的供应链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搬运次数,也让单日3200万订单配送这一艰巨任务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起来。
2016年11月23日,京东集团对外公布集团物流战略,宣布将过去10年积累的物流能力全面向商家开放,范围不仅限于仓储、运输和配送能力,还包括售后、客服、金融供应链、大数据管理等线上线下多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物流服务。这虽然是一条行业性新闻,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因为每一个通过电商购物的人都会感觉到――智慧物流来了。
那么和传统的物流系统相比,到底智慧物流系统有什么优势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青龙配送系统的组成吧!
青龙配送系统的组成如表1所示,包括终端系统、运单系统、质控平台、监控和报表、GIS系统五个子系统。青龙配送系统的战略价值在于,这是驱动京东到家O2O、敏捷供应链、全品类扩张(特别是生鲜)、末端众包物流等新战略的关键。智慧物流能将物流过程智能化,以信息交互为主线,使用条形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集成自动化、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信息集成、物流全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使物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环节自动化运转并实现高效率管理。
据悉,青龙配送系统在预分拣中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搜索引擎技术、地图区域划分、信息抽取与知识挖掘,并利用大数据对地址库、关键字库、特殊配置库、GIS地图库等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使订单能够自动分拣,且保证7×24小时的服务,能够满足各类型订单的接入,提供稳定准确的预分拣接口。可以说,京东的青龙系统在技术上的突破不但涵盖了智慧物流中的全部精髓,而且其在物流智能化上的实践已经完全超越了学界的认知水平。
不仅如此,目前京东还在不断优化青龙系统,京东甚至开始测试可穿戴的分拣设备,推行可穿戴式的数据采集器,来解放分拣人员双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像配送员APP、自提柜系统也在逐步覆盖,用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业务的操作、记录、校验、指导、监控等内容。
更重要的是,除了京东,阿里、苏宁等也纷纷把目光投向智慧物流,这将给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改变。因为智慧物流的发展,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背景 智慧物流是工业4.0核心组成
发展智慧物流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是美国的两倍左右。我国物流成本占商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0%至40%,而发达国家则低于10%,显示我国企业物流水平仍较落后。2016年年末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披露的数据表明国内物流成本达到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特别是我国的物流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经实施或者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仅占39%,全面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发展智慧物流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年一度的双11不仅是电商和消费者的盛宴,也给快递行业带来无限的机遇。随着双11和电商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长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快递物流公司,仅用了五年,我国单个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包裹量已经从100万单跃升到1000万单级别。随着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打通环节,各大电商巨头的智慧物流布局深入,2小时急速达、半日达、次日达、门店自提、送装一体、以旧换新覆盖的地区会越来越广。到2016年橹梗快递业已经连续5年增幅超过50%,成为中国增速最高的行业之一。但是今年的物流还要面对人力短缺、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挑战,传统物流模式的弊端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工业4.0的发展而言,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更是至关重要。由于生产的弹性化,企业的仓储、库存管理、零部件供应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只有智慧物流能以其智能、数据、协同共享的理念根据大数据算法能力来进行精确分仓,合理调拨,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做到生产端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理优化,实现产销一体化进程。
一个最突出的案例就是海尔的日日顺大件物流平台。因为与小件物流和标准品物流的日趋成熟形成对比,大件物流行业的特点以及投入大、门槛高等问题导致大件物流企业很难做大、更难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但是海尔的日日顺物流平台通过整合海尔集团的物流网、服务网、营销网以及信息网资源,建成开放的四网融合的智慧物流平台。
通过17年的发展,目前日日顺已经成为拥有全国100个TC库、6000个大件送装HUB库、500万平米仓储空间以及强大的智慧物流IT平台。在日日顺这个开放的大平台上同时聚合了一支覆盖全国的9万辆车,18万个服务兵的强大“物流军团”,同时日日顺物流在业内创新推出“按约送达、送装同步、超时免单”等差异化服务模式,不断升级迭代,创造了用户的最佳体验,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海尔的日日顺也成为家电、家居、卫浴、健康器材、电动车等大件品牌客户,快消品、部分工业品等中件客户,以及跨境、冷链等客户的重要物流伙伴。
目前我国的物流正在从城市市场下沉到农村市场、从海外通过跨境进入国内市场,另外一线市场也在不断细分强化,这些都在要求物流行业进入必须智能时代,实现更智慧更高效的运营,带动而来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同时作为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物流在我国人工、土地、仓储租金成本大幅提升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采用先进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那么其成本优势将更凸显。
焦点 智慧物流硬件成为关键生产力
一直以来,我国物流业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不仅吞噬了制造业的大量利润,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而且也深度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间接抑制了消费动能。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实体经济才能获得实质性的减负,更大程度地扩大消费占比也才具备可能。
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内容包括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在各级仓储单元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与大数据技术。据悉,在物流系统中,后台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等等,能够帮助行业应对全渠道经营下的挑战,而且数据是保证流程正确性的唯一手段。但是如何才能让大数据合理应用,与生产流通等各行业擦出创新的火花呢?答案就是智慧物流硬件。因为只有硬件的配合使用才能将大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一个典型的市场是无人驾驶版的智能叉车的应用。
智能叉车是用于基于托盘为载具的成品仓、高架仓、线边仓和原辅料仓的仓储物流,还有用于生产物料适时配送转运的类Kiva配送机器人,用于半成品和中间品快速全自动吞吐的智能iAGV,用于电商物流订单出货的智能分拣机器人、用于港口码头集装箱货运吞吐的无人驾驶集装箱货柜车,用于集群物流机器人协同运作的中控调度系统等。那么,这些多款的物流机器人及整体化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集合起来,每年就有接近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目前虽然单台无人驾驶版的智能叉车价格是普通电动叉车车体价格的六到七倍,但是现在有人驾驶向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市场转化率均在10%以上。我国智能叉车物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到每年近20亿的市场规模。
另外就是各种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这种硬件产品可谓是来势汹汹。
比如在京东的仓储基地,搬运机器人、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一系列物流机器人辛勤地工作在无人仓中,组成了完整的中件商品与小件商品智慧物流场景。环环相扣的机器人配合作业,使得仓库存储密度、搬运的速度、捡选的精度有大幅度提升。京东目前“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
目前亚马逊的几十个仓库里,有超过15000个Kiva机器人在辛勤工作。亚马逊因此也被成为全球最高效的仓库。比如亚马逊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物流运营中心有200 台该类型机器人,每天可以处理超过 1 万个订单商品,准确率能达到 99.99%。
天猫超市的“曹操” 货品分拣机器人则在货品分拣领域成为最重要的智能产品之一。为了缓解分拣压力,在配送中心,仓储搬运智能机器人“曹操”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曹操”接到订单后,它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仓库分布的位置,并且规划最优捡货路径,拣完货后会自动把货物送到打包台。目前在“曹操”和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天猫超市在北京地区已经可以实现当日达。
数据显示,2001-2016年,中国的智慧物流系统市场规模从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790亿元。复合增速30%。智能仓储为系统为定制化产品,预计到2020年,行业总需求将超过1390亿。
过去10年看电商,未来10年看物流”,可以预见到,随着政策和制度红利大规模释放,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渗透、物流基础建设和消费升级,智慧物流硬件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的时代。
启示 物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物流的日益普及和高速发展,必将引爆一场仓储物流智能化的变革,甚至是整个物流行业、制造业、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化大革命。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生活性物流潜力释放,消费对物流增长的贡献度增加。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等生活性物流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与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物流业亟需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来进行支持。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的转型,电商的快速崛起,都给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物流又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例如全渠道零售的挑战、订单量的爆炸式增长、人员的流失与培训、成本控制、安全性等,对仓储作业以及配送路径优化等都提出了挑战。
智慧物流整合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于一体,同时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手段,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缔造中国物流行业新生态,成橐领和提升中国物流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推动制造业升级,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
比如在江苏海澜之家的仓储基地,高10多米的自动化“立体库”堆满各式服装产品,存储量是原来“平层库房”的7倍,原来花24小时处理的配货量,现在只需8小时,人力成本节省60%。在太仓耐克物流中心,通过语音识别、自动化传输及识别码扫描实施分拣打包,仓库已基本实现半自动化。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家们都意识到了智慧物流的趋势,不少市场主体也纷纷对仓库实施信息化改造,以提高其运作效率。
但是在我国,目前只有奶制品、烟草、智能手机、3C 电子、白色家电、电商物流等行业开始逐步接受智能物流的洗礼,还有很多行业的物流面临着发展的痛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