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能源消耗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剧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面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保护环境生态平衡已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如何从设计入手,融入低碳理念,开拓低碳发展路线,把低碳环保理念传递给社会大众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文章从低碳发展理念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当前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谈谈低碳发展视角下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战略构想,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
低碳发展;平面设计;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视觉环境物质。为了迎合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价值,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也开始进行风格的转变,并逐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地位。平面设计将进入新的视觉传达时代。然而,在全球各国都在倡导低碳环保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顺应时展潮流,设计师开始引入时代设计新理念——低碳设计与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新时期下,只有把低碳环保理念作为设计的最基本文化理念,开拓一条全新的设计路线,才能进一步提高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质量,顺应环保时代的发展要求,谋取平面设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低碳发展理念的内涵概述
低碳理念,是以低碳环保为主题,以保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现代设计理念,其在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活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涉及,以低碳理念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新概念已经被社会大众逐步接受。事实上,低碳的关键在于环保科技、节能科技的加强和推广,以达到促进环境恢复、森林增长,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低碳也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比如我们上班的时候,如果不使用汽车,而用自行车或者跑步替代,这样的生活也可以称之为低碳。而基于低碳发展视角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在开展设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三低”(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还要达到环保与开发、理念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2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发展形势
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极具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设计行业,其不仅在文化艺术、艺术设计产品中凸显了人类的设计天赋,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对视觉艺术追求的精神价值。就我国来说,各大城市,尤其是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现代平面设计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国的平面设计产业在社会经济的催化作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迅速在经济市场占据了优势,其所衍生出来的各种设计形态正在经济的支持下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作用下,平面视觉传达产业为社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并迅速在社会发展、设计产业的关系格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世界人口规模不断剧增以及全球经济不断增长,大量的能源开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变暖、土地干旱、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降低污染、低碳发展已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环保发展态势,我国的平面设计行业,纷纷根据地区发展实际,推出有关鼓励低碳设计的理念,以进一步推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绿色发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产业正逐步从设计层面入手,实现绿色设计、低碳发展,以进一步实现平面设计的低碳、节能、环保转型发展。
3低碳发展视角下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战略构想
3.1融入低碳环保设计理念
以特有发展主题的理念为基础,将其融入产品之中,对于设计一个创新产品是极其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产品所反映出来的形象比该产品带来的使用功效显得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深深地吸引着消费者。为此,设计师要完全打破传统,打破传统设计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平面创意设计思想的良性视觉理念,并将其融入作品设计中,进一步升华作品的情感表达,让作品贴近低碳环保发展的主题,在消费者群体里引发共鸣,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从而在设计产业市场占据一定的发展优势,提升自身所营造的经济效益。在低碳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只有从时展视角出发,不断地把低碳、环保、绿色元素融入其中,并将其通过合理的构造使之独具特色,开拓产品创新设计,才能够取得成功,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才能在开辟新的市场激发连环引爆点,从而积极推动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
3.2选取低碳环保设计材料
图形视觉作为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最基本元素,其能够有效体现作品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光。视觉作为一种图形语言,其无法脱离感官的辅助作用。只有在设计中把作品的设计理念与内容融合起来,才能把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才能准确定位作品的表达效果与艺术气质。然而,部分设计师都缺乏时代认识,他们过于追求作品的档次,认为档次上去了,就能带给别人气派的冲击和感受。为此,他们在设计时,都会选用一些昂贵的、高档次的材料,最后设计出来的作品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十分的奢华,但是也会导致设计成本的提高,这与低碳环保理念是相悖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应重视外在内容的择取,即设计材料的选取。选择一些可以凸显低碳环保主题、纯自然的材料,并把这些设计材料和图形、文字完美搭配起来,让整个作品画面融合为一体,从而带给人们更强的视觉冲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材料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还可以使设计更加符合低碳发展要求。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其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环保意识也在此过程中的得到进一步强化。
3.3采用低碳环保视觉风格战术
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项以视觉环境为体现的设计活动,设计师在设计时往往会过于重视表面,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趋向于表面的表达方式,喜欢追随潮流的设计方式,而忽略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真实意义。这种过于表面的设计方式不仅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还进一步导致作品生命周期过短。针对这一情况,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加大对视觉风格的关注力度,进行更多的低碳环保风格创新与完善,通过对图形视觉的艺术特征进行改变,让整个作品风格变得更加的丰富多样,更加地贴近低碳发展理念。同时,设计师在进行风格设计时,还可以把地区环境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在明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让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出其所代表的意义和艺术张力。
4结语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在此背景下,低碳设计也将会成为平面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只有实现设计与理念的融合,开创一条以“低碳发展”为主题的设计路线,才能紧握时展脉搏,满足环保事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亚萍.计算机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05).
篇2
【关键词】色彩;作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69-02
一、认识色彩的必要性
对于色彩,我们都不陌生, 它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音乐艺术来说,美术属视觉艺术,音乐属听觉艺术。对于人类而言,色彩的获得依赖于眼睛,经过漫长的发展进化,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和利用逐渐进步,迄今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传达形成了一个大的知识体系,形成为相关的学科门类。人们对色彩在审美上的认识和运用则构成美术学的一部分。对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言,掌握色彩知识和正确传达色彩,对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掌握色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及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衣、食、住、行无一不与色彩有关。因此我们应当联系生活、生产实例去了解学习更多的色彩知识,掌握正确的色彩原理,运用丰富的色彩技巧,改善、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加强我们正确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下面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谈谈多姿多彩的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一)人类的服饰衣着离不开色彩
人类的穿着受社会文化、审美心理等的影响。各国人民对色彩的爱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各自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历史,人种肤色,民族生活,地理气候,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就一般色彩原理来说,由于色彩视觉上的膨胀与收缩原理,胖人不宜穿白色衣裤,瘦人不宜穿黑色衣裤;反之胖人会更胖,瘦人则会显得更瘦。一些国家因季节或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流行色。在西方古希腊时代,紫色是最高级的,被作为国家的服装主色采用。在我国古代黄色是帝王的专用色彩,因为黄色亮度最高。制成的龙袍,尤其灿烂、辉煌,它象征着智慧之光,象征着崇高的权威、地位。在清朝,一般老百胜不许随便使用这种颜色。又比如,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穿淡色衣服,这样显得凉爽,冬季则反之。医生着装白色,被称为“白衣天使”,因为白色最显干净,象征真理、光芒、纯洁、贞节、清白和快乐,给人以明快清新的感觉。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护士着装为淡粉色,因为从生理上而言,粉红色是“安抚色”,是令人安静并放松的颜色。从心理暗示来说,粉色可以使人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粉色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从精神上而言,粉色可以使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疲惫的时候,看看粉色,有使人放松的效果。喜欢粉色的人则多数性格稳重、温柔,大多都是和平主义者。日常着装颜色的选配都会对人的情绪起到调节的作用。红色则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自我、全然自信、全然要别人注意你的一种色彩。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心理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协商事情或谈判生意,则应避免穿红色衣服;如果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不宜穿红色衣服。当你想要在大型场合或登台演出中展现自信与权威的时候,红色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觉得自己最近总是精神不济,干啥都觉得没劲和缺乏成就感,不妨买个红色的挎包,换个绿色的手机外壳,让自己多体验到一些朝气蓬勃的活力气息,可起到调节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服装和化妆的颜色搭配,不仅可以使人享受艺术的魅力,而且能促进身心健康,会使你的生活更加和谐。
(二)饮食方面,颜色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很大
颜色对精神和生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刺激人的心理。如有的颜色可以使人增加食欲,有的则可能使人倒胃口。国外有一个关于色彩对心理影响的实验:主人请客,备有满桌佳肴,宾主入座,主人开了红灯,于是肉食显得特别嫩,马铃薯显得鲜红,宾客食欲大增。正待开宴时,室内忽然变成蓝色。这时烤肉变成腐烂的样子,马铃蓍也像发了霉,客从立刻倒了胃口。我们中国菜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形、色居于首位。色彩和光线一样,也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它不但影响人的视觉神经,还进而影响心脏、内分泌机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西方心理学家中有人提出,常见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的影响。如红色能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进血液循环;橙色能诱发食欲,帮助恢复健康和吸收钙;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绿色则有益于消化和身体平衡,具有镇静作用。对正在节食减肥的女士,建议把家里餐厅布置成使人产生凉爽感的蓝色,绿色或灰色,这样不但可以使人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最重要的是会缩小你的胃口。当今社会食品包装的色彩更是种类繁多,面对商品竞争对手时,食品包装一定需要经过科学的色彩设计才能具有优势,从而使商品在销售中居于优势。
(三)建筑和居饰方面,色彩的合理设计性与科学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封建时代的宫廷建筑的颜色设计多为为:蓝天、黄瓦、绿檐、土红墙,对比强烈,非常壮丽,这是为了显示帝王威严。人们常见到的医院病房及家居卧室墙壁颜色都必须精心设计,这些地方应以淡而柔的色调为主,这样显得安静、祥和,有利于休息。在精神病院常以冷色来治疗急躁狂症病人,而以红色治疗抑郁症。有人作过这样一个试验:将马房一半刷蓝色,一半刷成红橙色,然后将两匹马分别牵入两处。结果蓝色马房处的马很快就安静下来,另一半红橙色处马则过了一会才会安静,并且还发现红橙色马房里有苍蝇,而蓝色的则没有。科学家们通过人的脑电波随所视颜色而有所变化的实验发现,脑电波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对红色则是警觉。蓝色令人想到孤独、沉思、独立和平静,它是真理与和谐的颜色,常常用于冷却、安抚、调整和保护。蓝色(和绿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烦躁不安时,到海边或公园转转,心情会很快恢复平静,这正是蓝色和绿色对心理调节的结果。这些类似色还有帮助降低皮肤温度、减少脉搏次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个性特征来选择房间中的颜色布置:如果你属于办事效率高,生活节奏快,慢不下来那一类,那么你的生活可以多一些冷色调。例如可以选择用淡蓝、绿色装饰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容易让你安静和平。反之,如果你属于内向、郁郁寡欢、有事自己承受、不爱宣泄那类,则应选择暖色调,如大红、橙黄色装饰,使灯光明亮鲜艳,多给自己兴奋和鼓舞为好。又例如对厌倦了厨房生活的家庭主妇,可在厨房里多增加一些“快乐”颜色,如鲜艳的黄、红、蓝及绿色等,颜色越多,便会觉得时间容易打发。日常工作中竞争令你紧张、精神压抑的朋友可以在办公地点或家里客厅多一些浅粉、浅紫色调,让自己在办公时或一回到家尽量感到温和、舒服、安全……但无论如何,房间墙壁涂色有个总原则,即不宜深暗,也不宜过分鲜明。
(四)在行与用方面,色彩则被应用之处更多
在当下生活中,学生所用的文具、书籍随着社会的发展,被设计成各类各样的彩色的,那是因为脑力劳动过程,色彩可以起到缓解疲劳的心理作用。在公路交通中,色彩被运用于各种不同的标志设计,例如:交通指挥灯中的红停绿行被约定俗成,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指挥作用。再如救火的消防车,被漆成红色,表示用于紧急危险的火灾。在我国的春节,人们的风俗习惯是挂红灯笼,贴红对联,以红色来象征喜庆快乐。因为血是红色,红色则意味着流血,危险,还可以引申为革命。同时在我国,红色似火,又是吉庆、热情的象征。这些差别决定于人们对它们所联系的具有同样颜色的实物的印象,或者受社会文化和个人理解的影响。在生产劳动中,颜色的深浅还能给人心理上产生轻重感。浅色让人感到轻些。例如:工人搬运同样重量的箱子,黑色与绿色相比较,工人感觉上会觉得绿色箱子比黑色箱子轻。其实,箱子的实际重量并未变化,主要是由于色彩通过视觉使人在心理有轻或重的感觉。这是由于颜色对神经的刺激度不同,对精神的压迫感不同引起的。绿色一般是生长中的植物的主色,因此绿色代表着活力、生长、宁静、青春。黑色在心理上是一个很特殊的颜色,它本身无刺激性,但是与其它色配合能增加刺激,黑色是消极色,单独使用率低,可是与其它色彩配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黑色具有象征的两面性,它既有庄重、肃穆、内向的积极特征;又有黑暗、罪恶、寂寞的消极特征。黑色象征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黑色被广泛地认为是悲哀、严肃和压抑的颜色,但在积极方面它被认为是经历丰富和神秘的色彩,把黑色作为主色调,通常要非常谨慎――如果你准备设计儿童书店,黑色就是最坏的选择,但如果是摄影棚或画廊,黑色可能是最佳选择,毕竟对艺术家来说,黑色是最有魅力的色彩。过去英国伦敦的菲里埃大桥的桥身是黑色的,常常有人从桥上跳水自杀。由于每年从桥上跳水自尽的人数太惊人,伦敦市议会敦促皇家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追查原因。开始,皇家科学院的医学专家普里森博士提出这与桥身是黑色有关时,不少人还将他的提议当做笑料来议论。但是在连续三年都没找出好办法的无奈情况下,英国政府试着将黑色的桥身换掉,这下奇迹竟发生了:桥身自从改为蓝色后,跳桥自杀的人数当年就减少了56.4%,专家普里森因此而声誉大增。
色彩在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应用的例子还很多,举不胜举。这主要是因为色彩在心理上反应着重要的知觉、情感以及思维等的变化。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人的行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响,是因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容易受情绪的支配。颜色之所以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绪,在于颜色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血液、金色的太阳……
严格地说色彩本身并没什么情感含义和象征意义,也就是说,色彩情感和指示作的产生来源于创作意图与欣赏者的感受所构成的共鸣。客观世界的物体总是以一定形和色被人们所感知的,人们在与色彩的反复接触之后,便在大脑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形成了概念。但是色彩的情感不是绝对的,它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以及个人的社会低位、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对色彩的偏爱等等的不一样,对色彩的情感联想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色彩作用是相对的,所代表的意义也是相对的。当我们不断去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色彩知识,不断提高我们对色彩的审美能力、运用能力,人类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世界也会更加绚烂。
三、结语
我们人类学习和掌握了正确的色彩对日常生活及生产的重要作用后,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运用千变万化的色彩装扮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合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
篇3
摘 要:美术教育具有人文性,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21世纪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本文主要谈对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的四个方面: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内涵、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有哪些体现、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实施的、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育、人文性、人文素养
很多学者和美术教育家们很早就认识到中国的美术教育教材模式单一化得弊端。著名艺术家、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一生追求人格的真、善、美,丰子恺的一生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为后人所尊从。他“曾把人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对真、善、美地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鼎就会站立不稳,就会出现缺陷。”美术教育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全面人格的重要途径。人文性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美术的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节――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例子,谈谈美术新教材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完善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 、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15世纪末,意大利的学生曾使用humanista(英文为humanism)来称谓教授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师。这些教师所教的一些科目,被称为“人文学”当时包括语法、修辞、历史、文学、道德、哲学等科目。这些科目被认为是有关于人的全面修养的重要科目。
所谓“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理解途径。“人文”,在这里应当确定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以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世界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二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有哪些体现
将人文素养确定为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对美术课程新认识的重大改变,我认为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美术教师应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美术教师应当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自己的人文意识,来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大量地阅读有关历史、文学、哲学特别是美学等方面的著作,并尽可能地广泛涉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充实和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美术教师还要创造精神,美术本身是极富创造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创造空间,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通过合作,相互团结,共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这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与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人文修养,运用自己的头脑来思维,培养敏锐的眼光和批判精神,才能真正做好塑造者、启迪者、策划者的角色。
2、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
把美育提高到审美能力的层面,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双会看形式美的眼睛,而且还具有能够领会文化内涵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存在,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文情感.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自主地感受创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上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不仅可以传达学生的兴趣,更能完成许多创造性的学习。以此为切入点,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中使学生明白:他们可以神奇地创造出许多的社会财富。将人文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更有助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发展其自身的品德修养。
3、 美术作品需要学生学习时的思维与表达反式的特殊性。
在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以此激发学生想象,趁“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潜能。在这些思维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自然、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正是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人文学习最好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4、努力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其人文内含,引导学生从中吸收所蕴涵的人文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主要是教学中的熏陶,必须抓住美术作品育人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悟,道德品质也逐渐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是向学生添加某种外在的思想或精神,而是注重在美术教育中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内在精神,是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5、 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完善所起的作用
今天,时代向我们清楚地表明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那种有知识、缺文化,有学历、缺教养,有想法、缺行动的人,肯定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欢迎的。社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它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对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形成完美的人格,有着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作用。
三、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实施的
1、更新教学手段,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促进人文素养
美术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他们的兴趣和经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全面、综合地把握美术教学中的各种元素并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用一种新的教学观去认识和理解环境资源,传达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对视觉艺术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的有效更新,可以从不同侧面对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以便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促进个体的发展,逐步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美术世界中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获得真正的美术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
2、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其中的人文素养
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因此,新的美术课程要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时间短,行为思维较发达。因此,在教师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自主的选择机会以及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对其中人文价值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情感修养、道德修养。
3、 主体参与―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来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机械化,简单化,是美术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分享和相互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断体验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亲情、友情的珍贵,从而陶冶自我的审美情操,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
我们知道,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不应片面的理解为只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传递,现如今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重视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就不可能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而又和谐的人格境界。在我国,80年代社会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实际上也是片面认识自然科学的价值,忽视社会人文科学的现象。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伤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而转向了对教育的反思上。据刘海洋的母亲说,他从小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书、学习,也没有看过多少人文书籍等等,这些事例深刻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当代社会,因为我们忽略人文教育,造成的不良现象已开始引起人们积极的反思,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现在美术课程中,应努力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其人文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吸收作品中蕴涵的人文营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总之,美术是人类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关注美术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人类文化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各方面的努力,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作者单位:安徽宿州灵璧县冯庙中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