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应链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供应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届大会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服装协会、Huntsman(亨斯迈)公司、意大利普拉托商会(Platotrade)、法国时尚商业协会(BFF)等国内外机构的大力支持,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纺织服装供应商、品牌商、采购商,时尚研究机构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500余人参会。
警惕产业安全,优化供应链管理
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很多行业都在思考转型升级之路,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改革开发30多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充分利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机会,依托劳动成本等的比较优势,逐步建立起了产业配套的优势,从而帮助中国纺织业在今天享受着全球贸易带来的竞争力。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这种发展势头和优势,值得整个产业深入探讨。
作为一个垂直的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涉及的课题众多。在题为“产业安全与供应链优化”的主题演讲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将供应链中的核心课题归纳为3个方面: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核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错位竞争;作为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服装产业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对消费者进行健康引导,这是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孙瑞哲指出,当前,产业安全已上升到比产业效率更重要的高度,目前来看,资源安全、质量安全和贸易安全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业安全的重点。其中,资源安全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原料问题,同时也涉及人力资源甚至政策资源;质量安全除了包括生产中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消费者的安全也需要重点考量;贸易安全近年来已引起业内较多的关注,国际贸易环节中不断出现新的贸易壁垒,比如近年来以反倾销为代表的新的贸易制裁手段,以及因碳排放要求而日趋严格的技术标准,它们对贸易安全带来的影响正逐步显现。
产业安全折射了供应链安全。孙瑞哲建议:企业首先要加强原料等成本的控制;在技术安全、质量控制、消费者安全等方面不仅要树立意识,更要形成动作;此外,还要时刻关注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下的贸易安全。围绕近年来日益凸显的资源安全问题,孙瑞哲指出,纤维上游原料的产能相对偏低势必会对产业链的安全、健康、平稳运行带来影响,希望社会各界能给予重视和理解;同时希望企业要客观看待产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成本的绝对上升和劳动力成本在整个销售成本中相对比例下降的趋势。
国际化视野下的供应链优化策略
经过 6 年的积累,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会议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参会人数逐年攀升,参会代表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以大会为平台带动了纺织服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入合作,极大地推动了纺织服装供应链上下游的平等对话,加强了国际交流和合作。
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海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和商界精英共同探讨了如何优化升级供应链,加强协同合作和风险管理等问题。
供应链可能面临多重风险的困扰,在谈到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时,美国加州时尚协会主席Ilse Metchek介绍了如何通过标签追溯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她表示,时尚行业需要更多的商业智慧,不仅要了解这个市场,更要了解所销售的产品可能会面临什么风险。就美国市场而言,需要规范悬挂在服装上的各种标签和吊牌,标签上要明确体现洗护、原产地、生产商、纤维成分等信息,同时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性法规,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在美国市场上进行销售。Ilse Metchek强调,对于一款进入零售市场的新产品来说,光有好的设计并不足以支撑其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尺寸、标签要求、物流成本、知识产权,以及进口国海关要求等多个方面的风险管理。
当前中国纺织行业正面对多重挑战,包括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原材料价格、激烈的产品竞争等,Huntsman Textile Effects(亨斯迈纺织染化)事业部总裁Paul Hulme呼吁供应链相关企业应通力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纺织染化料生产企业之一,亨斯迈纺织染化坚定致力于创新,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可持续特点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减少生产中的各种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一群世界知名的服装和鞋类品牌商和零售商,包括Adidas、Nike、C & A、H & M、李宁等发起了“有害物质零排放(ZDHC)”承诺,以增加供应链的透明度,引领行业朝着更清洁供应链的目标前进。该承诺旨在引领服装和鞋类行业到2020年,供应链上的所有产品均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为达成ZDHC路线的承诺,需制定一个系统化途径,而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使用“亨斯迈肯定列表”中的产品。亨斯迈致力于帮助这些品牌商和零售商履行ZDHC承诺,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企业面向世界市场的同时也面对来自全世界的竞争,竞争方式已从单体竞争转向企业间的网络竞争和供应链间的竞争。链内成员需要高度合作,减少环节间的浪费,提升供应链的长期竞争力。作为香港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利丰集团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出类拔萃。本次大会上,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赵丽娟同与会者分享了利丰集团成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据介绍,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了企业核心能力与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能力要素的互补,企业间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实现价值链的共赢。在谈及面向21世纪的供应链管理时,赵丽娟表示,随着快时尚、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的流行,供应链需要提供生产周期更短、成本效益更高且安全系数达标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在人才、先进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持续投资。
平行活动异彩纷呈
为了让与会企业代表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和交流平台,除18日的主会场外,大会还在19日上午特别安排了两场分论坛,其主题分别为“高效品牌经营与质量管理”和“设计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来自国内外的纺织技术专家和时尚研究者介绍了如何通过品质管控、品牌合作与推广等方式加强风险管理和供应链优化。
在18日下午开展的系列平行活动中,“HUNTSMAN?技术打造绿色供应链小型论坛”为参会者奉献了一场先进实用的技术盛宴;“视野决定未来 —— 国际交流合作圆桌论坛”解读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国际时尚资讯打开通向国际化的大门;而“走近国际潮流品牌 —— 香港THE HUB展介绍会”则带领参会者领略了国际潮流品牌在THE HUB展会中的风采。
篇2
1995年的日本神户大地震,几乎全部破坏神户市及其周边各处的所有交通运输系统。作为世界第六大港口的神户港完全陷入瘫痪状态,导致全日本将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停顿。实行精益生产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因为地震而中断供应,不得不停止特定型号汽车的生产,当年的实际汽车产量比预计少生产三万辆,直接收入损失约在四亿美元以上。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与其都有着密切关联,神户大地震的影响迅速地波及到全世界。微软、宝洁、思科等跨国公司紧急关闭了其在日本的公司总部,并且迅速地将相关机构从震区撤离。
2000年,飞利浦公司座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家芯片制造工厂由于雷击而发生火灾。当时,这个工厂是当时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爱立信的唯一手机芯片供应商。火灾使飞利浦损失了四千万美元的生产订单,仅占其当年销售额的0.6%,但是对其客户的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由于手机芯片发生供应中断,爱立信被迫停止生产高档手机,直接利润损失高达23亿美元,公司股票价格下跌13.5%。更为可怕的后果是这场火灾直接导致爱立信在第二年退出手机终端市场,而不得不与索尼成立合资公司进行手机生产。
“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未来的智慧供应链不仅能够实现供应链运作更高效,而且可以保证供应链运作更可靠。
(1)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供应链可靠性设计
不断扩大的客户需求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第三大难题。虽然迫切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但是企业还是倾向于将工作重心放在供应商沟通上,而不是客户身上。大多数的企业是与供应商合作完成产品设计,而只有少数企业是与客户合作来完成的。
智慧供应链管理将与客户关系管理紧密融合,在智慧供应链中,客户将成为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供应链管理人员需要站在客户角度来思考问题,将客户需求融入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鼓励和促进客户参与供应链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智慧供应链的另一重要特征。
普通供应链通过与客户互动,进而提供及时、准确的交付物。而智慧供应链则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研发、日常使用到产品寿命结束)都与客户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信息交互,智慧供应链可以进行详细的客户分类,并为他们量身定做产品。
从供应链可靠性角度来看,客户需求是另一种需要关注与管理的资源,它将有助于平衡供求关系,确保供应链系统的供应可靠性;从客户角度来看,购买消费产品是一种经济性选择,通过参与供应链的运行和管理,修正自身订购和购买产品的方式,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考虑到并非所有的客户,都需要相同等级的供应可靠性。因此,可以从“标准”到“优质”对供应可靠性进行分级。智慧供应链将以不同的价格水平提供不同等级的供应可靠性,以满足客户对不同供应可靠性水平的需求,同时要将优质优价写入供应服务的合同中。
(2)智慧供应链是自愈供应链
“自愈”指的是把有问题的成员企业从供应链系统中隔离出来;并且在很少或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供应链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从而几乎不中断对最终客户的产品供应服务。从本质上讲,自愈就是智慧供应链的“免疫系统”,这是智慧供应链的最重要特征。
自愈供应链通过进行连续不断的在线运行状态自我评估,以预测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发现已经存在的或正在发展的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纠正。为尽量减少生产供应与服务中断,需要充分应用数据获取技术,执行决策支持算法,从而降低产品供应的中断频率及持续时间,在中断发生后迅速恢复生产供应服务。
自愈供应链可以采用多个可以相互替代的供应链网络设计方式,当出现供应链运行故障或发生其他问题时,通过信息系统确定故障企业,同时和备用成员企业进行通信,以切除故障成员企业或将生产任务迅速地切换到备用的同类生产企业上。从而确保供应链运行可靠性、产品质量以及交付效率。
(3)标尺竞争可以实现供应链可靠性提升
标尺竞争理论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引入相同类型的企业,并以此作为参照对象,需要监管企业成本和资金投入分别由类型相同企业的成本和资金投入决定。在标尺竞争监管情况下,由于价格取决于同类企业的成本,监管企业要获得较多利润,就必须努力做到使自身成本低于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这样就达到激励待监管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的目的。最终,待监管企业选择同类企业的平均效率水平,从而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智慧供应链通过正确地运用标尺竞争理论,供应链管理者可以不需要全面了解各成员企业的成本与投入等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了监管机构对被监管成员企业的信息依赖问题,而且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监管问题。对价格采用价格上限监管方式,服务可靠性监管从供应可靠度与产品合格率两方面进行控制,采用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数学模型。促使成员企业提高各自的服务可靠性,从而达到提升供应链整体可靠性的目的。
篇3
近日,IBM举办了“中国卓越企业供应链管理论坛”,并中文版《2009全球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智慧的未来供应链》,该报告是基于对25个国家约400名供应链主管们面对面的访谈。报告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庞大而且分散的数据以及缺乏数据分析的能力。然而,由于成本高、难度大、改善可视性问题的行动始终难以推进,甚至过于忙碌也成为一个阻碍因素。
调查表明,供应链主管们面临的最大机遇是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一体化的ERP系统实时自动地监测日程交付、订单、渠道存货,以及发货生命周期状态等事物。自动化的智能化实施监测系统能够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运行速度和准确性,使管理者的决策得到优化。
虽然供应链主管们认识到信息盲点所带来的威胁,但他们对利用有用信息,增强竞争优势的行动表示出谨慎的乐观。只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整合供应链外部信息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方面有良好的表现。
篇4
关键词: 质量管理;物联网;智慧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65-02
0 引言
近几年来,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物联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物联网以先进的感知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为支撑,将应用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建设智慧企业,提升企业的管理的智能化,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是物联网技术很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
1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多数企业缺乏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公司的整体战略,公司的各个部门都有关系。生产型企业的供应链是由产品设计驱动的,产品设计很复杂,需要大量的供应商,供应链不可能做得很简单,因此产品成本也很难控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跨国公司要成立由采购经理、采购工程师、设计师等多人组成的“跨职能团队”,靠采购经理一张嘴与供应商做“零和游戏”来降价,降低成本。目前广大企业已经清楚高效供应链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企业较难组建本企业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1.2 企业质量管理中全员参与不够 在现代企业中,质量管理是包括组织、领导、决策、控制、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协调、沟通、指导、执行、监督、考评、任用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统和过程。因此质量管理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需要组织中全体人员提高认识全员参入。但是在管理实践中,企业经常在管理理念上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而在管理技术上没有有效的手段控制每个部门的协同参入,经常会出现质量管理只是管理人员或者是某几个管理部门是事情,从而质量管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难真正的实施。
1.3 企业基础数据缺乏管理及维护 基础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许多企业的管理基础还没有做好,企业没有建立基础的数据库,更谈不上建立智慧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和采集手段,虽然也有些注重企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但是对数据的管理却没有真正的做好,没有一个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动以及政策执行力问题,许多数据往往容易丢失或者检索困难,效率低下,要得到先前的数据而找不到。因此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象力来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一时一个政策,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朝令夕改,犹如重复建设,这样的企业很难做长久。
2 物联网时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融合,整合企业全体供应商的全部产品信息,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帮助管理者准确的定位和追踪供应链环节中每一件产品,实现企业管理人员对供应链管理的高效性和透明性。
2.1.1 原材料的采购 企业通过物联网将全部合格供应商纳入管理系统,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货源组织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有效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品追溯机制的建立。
2.1.2 生产环节。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保证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和不同的作业单元之间的转换,避免在生产环节出错,加强了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智能化。
2.1.3 企业库存控制。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系统,运用EPC标签识别技术进行原料和配件的入库、出库、盘点管理。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生产进度及时的进行补货,减少出现缺货和压货的情况发生,保证生产的稳步有序的进行。
2.1.4 产品的销售环节。运用物联网技术销售人员能够高效实时掌控分销商、商和销售争端的库存和销售情况。根据实时采集销售数据和产品流向,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提高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质量。
2.2 通过物联网控制企业全员参入全面质量管理 运用物联网技术使整个管理流程更加的智能化,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交互方式,以提高交互的准确性、高效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2.2.1 建立智慧企业 打造智慧企业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透彻的感知网络,通过感知网络感知企业的客户、流程、设备和系统的信息,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的搜索的搜全率和搜准率;第二建立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企业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物联网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工作单元的互联互通,使企业员工的需求得到准确而及时的满足,资源得到充分的配置,极大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企业的内耗;第三更深入的智能化,通过实施企业管理技术的智能化,提高企业海量信息的价值转化,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高效化,促进人机协同,提高企业管理控制的精准化和人才评价的科学化。高智能的管理技术手段的运用,为企业全员参入质量管理提供了基础。
2.2.2 建立行动追溯机制 高智能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为企业的各环节、各流程的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行动追溯机制,管理人员可以非常容易、准确的各环节参入人员的工作情况,提高员工的参入全面质量管理的主动性。
2.3 物联网技术加强企业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2.3.1 建立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企业传统的数据采集是成立专门的组织,建立相应文件内控管理流程,对文件按机密等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编码统计,发放文件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属于企业自身文件编码规则,便于查询。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将应用到企业中去。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数据采集、管理流程数据采集、资源配置数据采集等系统,分类整理建设企业基础数据库。
2.3.2 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数据挖掘系统 互联网将信息互联互通,物联网将现实世界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并通过云存储、云计算实现云服务。物联网具有行业应用的特征,依赖云计算对采集到得各行各业的、数据格式各不相同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存储,并在整个物联网中提供数据挖掘服务,实现预测、决策,进而通过反向控制这些传感网络,达到控制物联网中客观事物运动和发展进程的目的。物联网中的数据挖掘已经从传统的意义上的数据统计分析,潜在模式发现与挖掘,转向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环节。
综上所述,运用物联网技术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运输、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同时在保证全员参加全面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和挖掘、管理流程追溯管理等方面均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35.
篇5
是的,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和智能供应链的需求在不断升温,那么企业能否激活自身的工匠精神,不断创新,与消费者的期待完美契合呢?
个性定制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现有的市场供给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优秀品质、高端服务的追求。国内众多开拓服装定制业务的品牌与企业都遇到生产技术调整与个性化服务升级的问题。
CHIC2016春季展上,红领集团、大杨集团等众多实力派男装企业的定制业务受到关注,大杨集团首次在国内开启全新的“大杨定制”模式。
红领集团魔幻工厂C2M(用户到工厂)展位人潮涌动。魔幻工厂模式也打开定制业务发展的新思路,目前正在力推一款名为“魔幻工厂”的手机APP,可以方便消费者对面料、纽扣、胸袋等多种服装上的细节进行选择,自主设计一款自己喜欢且合身的西装。
恒龙云定制此次重点展示了其3D服装虚拟定制系统,开启人体3D数字时代。其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全国重点城市设有实体店铺的同时,还开通了线上业务,双渠道共同发展私人定制。
红豆集团则以500多平方米的超大展厅,从全息投影到智能机器人,到智能货架、智能试衣间,再到个性化DIY定制区以及休闲娱乐区等,全方位展示了红豆集团推出的新型智慧门店。
特别是智能试衣间,顾客在不用试穿服装实物的前提下,就可以根据智能试衣镜的提示选择心仪服装进行试穿,真正将智慧化、快捷化与个性化完美结合。
个性化DIY定制区和休闲娱乐区,是优质、时尚、便捷的一站式购物体验的典型代表,也是红豆男装智慧化门店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红豆集团总监徐坚峰表示,今年红豆集团主推红豆轻西服、红T、360度弹力裤等系列产品,通过“平生活”理念来践行“平实、平和、平民、平价”的主流生活方式,以此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在品牌个性化方面,七匹狼的探索已卓有成效。据七匹狼参展品牌狼图腾的负责人介绍,在男装行业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下,七匹狼希望在延续原有品牌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年轻化、个性化的突围,这也是公司推出狼图腾的原因。
“狼图腾的设计团队非常年轻,通过融合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元素,进行产品个性化创新。在经过市场试水后,收到很好的反馈,计划在今年独立开店。”该品牌负责人说。
展会上,不少品牌企业也通过融入科技手段,加大对产品的个性化创新力度。比如红豆就推出梭织形态、针织做法的服装产品,在产品透气性、舒适度和弹力上都有很好的表现。而红豆家居生活馆的业态创新,也让红豆保持了每年20%的复合增长率。
供应链优化
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要素,而供应链则是产品研发和市场快速反应的最有力支撑。服装企业布局全渠道,供应链管理是一大考验。
2015年下半年,梦芭莎首家数字化旗舰店在上海正式落成。实体店的开业直接促进了供应链的调整,其中首要是商品调整。毕竟,优质产品是良好购物体验的基础。
梦芭莎在前期筹备时,用3个月一个订货季的时间,进行供应链调整,重点调整那些品质相对不稳定的生产工厂,以确保每款衣服的品质都经得起考验。
梦芭莎网站上有几万款商品,每季都有几千款在设计生产,每周都有百余款新品在上新,把控生产、控制库存成为关键。梦芭莎采用国际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每季单品40%下单,60%备料。那些在线上或者线下销售趋势良好的,快速补单。“柔性的供应链管理,以追求零库存为目标,确保最低库存。供应链应该永远生产消费者在终端购买的产品,而不是可能会购买的产品。”梦芭莎商品部副总经理李明说。
记者看到在此次CHIC2016春季展上,梦芭莎的展台人潮涌动,来自于各地的各级供应商、商围观了梦芭莎的小秀场,其展会负责人介绍说,梦芭莎正以“专业、领先、品质、高性价比”为目标,继续进行供应商筛选,保持供应链的活力。
同期参展的阿仕顿也以超前思维和实际行动为中国服装行业勾勒了首个“精品快时尚”品牌的轮廓。
在中国服装行业面临下行压力的今天,阿仕顿反而加大投入用于品质提升,愈发显示出重视产品质量与设计的重要性。
在CHIC2016春季展开幕首日,阿仕顿即举办了一场名为“进化/共生/因你而变――阿仕顿供应链合作对接会”的活动,诚邀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参会,共同探讨服装产业链上下游进化与共生,其目的意在打造一个强大的供应链合作平台。
“我们举办这场活动的意义就是在当今中国服装品牌全面进入链式竞争之时,阿仕顿能够占据现代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的重要位置,以品质为切入点,结合自己核心的SPA模式,将品牌价值提升至新的阶段,最终让供应商、合作伙伴实现共赢。”阿仕顿负责人说。
展会现场,云之梦科技则展示了一套“云3D人体测量定制系统”,吸引大批观众围观,3台智能设备呈三角形摆放,众多观众排队体验。据云之梦科技销售总监曹勇介绍,智能交互设备可通过体感和触屏方式双向操控。在体验区,用户凌空挥手即可启动扫描,系统会精确抓取人体身高、肩宽、胸围、腿长等14项数据,呈现出真人3D形象。用户可在系统中选择各种服饰,与自己的人体模型快速匹配,1分钟可试几十套服装,还能360°查看试衣效果,选中的服装可直接加入购物车进行结算。
同时,用户还能自由变更场景,查看不同服饰在不同场合的呈现效果,为挑选服装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供应链
2010年10月23日,一场由金蝶集团主办的,聚集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智慧和实践的盛宴拉开帷幕。而作为金蝶集团互联网转型的先锋--金蝶友商网,携国内知名专家和著名清洁用品公司威露士一道,为企业揭示用互联网改造业务流程,进而建设面向电子商务时代的创新管理实践。 在大会金蝶友商网分论坛上,“供应链电子商务”成为热门话题,供应链协同成电子商务应用热点。
一、供应链电子商务定义
所谓供应链电子商务,其实是指(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而供应链电子商务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服务平台,实现供应链交易过程的电子化,无形之中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商业协同模式。供应链协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合体。供应链协同的外在动因显而易见,是为了应对竞争加剧和环境动态性强化的局面;其内在动因包括:谋求中间组织效应,追求价值链优势,构造竞争优势群和保持核心文化的竞争力。 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概念,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供应链资源。
二、供应链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
1.实现供应链业务协同。可以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平台帮助企业快速的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同时,利用供应链电子商务可以把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企业、经销商、客户等进行全面的业务协同管理,从而实现高效的资金周转。
2.转变经营方式。供应链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从传统的经营方式向互联网时代的经营方式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网上交易习惯的逐渐形成,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需要相应转变,借助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分享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商务协同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从而解放了企业资源、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运营效率。
三、供应链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
1.在线订货。企业通过ERP将产品目录及价格金蝶友商网在线订货平台上,经销商通过在线订货平台直接订货并跟踪订单后续处理状态,通过可视化订货处理过程,实现购销双方订货业务协同,提高订货处理效率及数据准确性。企业接收经销商提交的网上订单,依据价格政策、信用政策、存货库存情况对订单进行审核确认,以及后续的发货及结算。
2.经销商库存。通过经销商网上确认收货,自动增加经销商库存,减少信息的重复录入;提升了经销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经销商定期维护出库信息,帮助经销商和企业掌握准确的渠道库存信息,消除牛鞭效应,辅助企业业务决策
3.在线退货。企业通过在线订货平台,接收经销商提交的网上退货申请,依据销售政策、退货类型等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经销商通过订台,实时查看退货申请的审批状态,帮助企业提高退货处理效率。
4.在线对账。通过定期从ERP系统自动取数生成对账单,批量将对账单网上,经销商上网即可查看和确认对账单,帮助企业提高对账效率,减少对账过程的分歧,加快资金的良性循环。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信息技术正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巨大的供应链网络,使信息及时共享变得可能。电子商务面向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整合了上下游企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应用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强化了供应链的需求管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为顾客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实时服务。从而有利于保留住现有客户,发展潜在客户。
2.实现了采购的电子化、网络化。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采购系统通过电子目录,可以快速找到更多的供货商;根据供应商的历史采购电子数据,可以选择最佳的货物来源;通过电子招标、电子询比价等采购方式,形成更加有效的竞争,降低采购成本;通过电子采购流程,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减少采购的人工操作错误;通过网络,可以减少采购的流通环节,实现端对端采购,降低采购费用;通过电子信息数据,可以了解市场行情和库存情况。科学制订采购计划和采购决策。
3.改变了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传统供应链是一种典型的推式经营,制造商为了克服商品转移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利用物流将商品送达到市场或顾客,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动式的。在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商品生产、分销以及仓储、配送等活动都是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商流、物流、资金流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因此,电子商务供应链是拉式的。
4.实现了全球化资源配置。与经济全球化相对应,企业间的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个企业如果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利用资源,开展经营活动。但全球供销渠道的大量性和多样化增加了全球物流活动的复杂性。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增强了企业全球化资源配置。
篇7
【关键词】网络经济;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24-01
一、交易成本的降低
流通成本划分为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流通费用包括仓储费用、运输费用和配送费用;交易费用包括需求匹配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商流虚拟化,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流通费用,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一)降低流通费用
第一,降低了仓储费用。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购物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公司的蓬勃发展,支撑了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电商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又能保证有效供给,降低了仓储费用。
第二,降低了运输费用。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物流组织,第三方物流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白身资本积累集聚的能力、庞大的物流网络覆盖规模使其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运输作业中使用GPS技术可以对货物进行实时的跟踪,客户可以随时查询货物的位置及状态,提前对货物的接收和装卸人员进行安排,不仅增加了运输的透明度,而且提高了装卸效率,有效降低了运输费用。
第二,降低了配送费用。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衍生出“白提”模式。对于物流而言,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对于以生活服务为主的电商物流更是如此。一方而电商企业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一方而电商物流企业要降低成本,两者无法达成一致的利益分配共识,也制约着合作与创新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提”模式诞生,成为主流物流配送模式。自提点的设立除了电商企业、物流公司及便利店之外,第二方收货平台也加入进来。线上主要与电商合作,通过自主开发的代收货管理系统,将线上、线下衔接起来,有效降低了配送费用。
(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包括需求匹配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企业内部还存在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配置的管理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交易费用会逐渐降低,管理费用逐渐升高。网络交易使市场经济更加透明、更加开放,买方和卖方更易于进行价格比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不必再有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第一,降低需求匹配费用。传统商务中,卖方要派出推销员到各地联系买家,甚至要在各地建立专门的销售机构。网络交易环境下,卖方信息和买方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能有效的节约人力和时间。传统商务中,各种正式贸易单证的传递主要通过邮寄方式传递。必要时,双方需要派人进行而对而的磋商。网络交易环境下,整个磋商的过程可以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完成,既能保证双方电子交易合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传递信息的费用也大大降低。同时,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需求方和供应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甚至可以扭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信息搜寻和需求匹配费用。
第二,降低企业管理费用。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带动传统流通业升级改造,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网络交易使整个市场置于电子商务平台之上,市场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极大地降低了,利用市场组织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比企业组织生产更为经济,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管理费用。
二、流通效率的提高
“流通效率”是指在流通领域单位时间内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量与流通费用之比例。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商品流通模式将产、供、销及消费者直接联系在一起,流通过程极大简化,缩小了交易双方空间上的距离,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流通效率。
(一)网络交易方式简化流通过程生产企业和供应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组成的虚拟联合体共同组织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定制化、个性化需求
生产企业可以绕过生产资料批发商,直接向上游生产企业进行原材料和产品的采购。信息流在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之间同步传输,消除了大量中间环节,节约了预定、销售、仓储和物流等费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在开放的互联网上与消费者进行直接沟通,信息传递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去中介化效果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致力于对相关企业产品和交易行为进行数字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同时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进行合理优化。
(二)网络交易方式加快流通速度
网络交易方式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流通模式,扩展了流通渠道和市场空间。网络交易平台能够迅速地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商业信息,满足了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的信息需求。网络交易方式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并确保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各个企业间的实时交流,在消费者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极大地提高了流通效率。在传统交易模式下,信息采取单向逐级传递的方式,交易信息容易引起供应链的波动;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整个供应链共享交易信息,供应链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巩固,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通过网络协作结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科学地规划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形成一个战略联盟。“开放式”、“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有效集成了实现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信息资源。电商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能力,缩短了物流响应时间,提高了物品可得率和资金周转率。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成为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所以,“智慧物流”一定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建筑行业 供应链管理 对策
一、我国建筑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力
1.建筑业管理与制造业管理存在趋同性
虽然建筑业与制造业一直被认为是两个并行的具有很大差异性行业,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之处,正是由于这些共同之处的存在,使得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具体运作模式等方面在建筑业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产品本身虽是固定的,但其建筑过程仍然是流水作业的,仍然遵循着生产线的基本规律,只不过这种流水线发生了相对运动,是以不同的工种和设备的移动代替了制造业中产品的流动。
(2)在建筑生产过程中,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总承包商处于核心地位,完成建筑主体的施工,而与其他主体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如在建设生产之前,承包商对生产中用到的物料,设备进行计划,并且向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商等发出需求通知,这些企业会针对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等。这一点与制造业是很相似的,在制造业中,每个企业在完成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形成供与需的关系。
(3)制造业倾向于专业化分工,包括设计、材料、零配件、总装,销售、维修等等各环节,各企业只负责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而把自己做不了或做不好或别人做得更好更有效益的事交由别人去做。而建筑业中的新材料,新设计理论、新设备,以及对建筑物的使用新要求,也使得建筑业分工更专业,设计师与建造师分离,投资、设计、建造、维护、销售各个环节出现专业化分工,这些使得各企业具备了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协作关系。
(4)与制造业一样,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会伴随着物料的采购、运输、配送等一系列活动,随之与相关企业产生了经济关系,存在着资金的流动,以及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上述两个行业共同点的存在,为在建筑业引入供应链管理这一在制造业广泛应用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基础,使实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成为可能。
2.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建筑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带来契机
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电子商务就是一种新形式的商务活动,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替代传统的纸介质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信息传递、存储、处理、,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低成本交易,控制物流和资金流。建筑业的各项电子商务活动都是围绕着为业主提供优质工程并获得相应支付来进行的,因此,建筑业的电子商务是以项目为核心,将所有参与项目的交易方联结在一起的电子系统。
二、实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障碍
1.业主与设计或咨询方之间的问题
业主委托设计或咨询方进行项目评估、建筑方案设计,在此过程中往往设计或咨询方对业主的需求不能充分的理解。建筑设计方案超出或低于业主的需求,工程量概预算不够详细准确,这样容易造成后期业主决策失误。目前流行的做法是设计或咨询方与业主签订相关的管理合同以降低风险。这样做虽然可以降低风险却限制了设计或咨询方的创造性。
2.业主与总承包商、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竞争性投标
由于业主不可能事先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即使是最详细的施工说明和图纸也无法包括所有的工程量和条件。另外许多建筑物是以前从未施工过的,所以必定有许多不可预见的而需要在施工过程解决的问题。因此,通常有些总承包商为了赢得合同而提交了不切实际的低报价,在工程开工以后中标的承包商会因为额外的工作和某些变更而提出额外的价格要求,这显然不利于业主。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对抗性不利于业主的利益,也不利于整体建筑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存在着类似的对抗性关系。施工前的招标不是控制成本的最好方法,它不能反映工程的真实需要和成本。
3.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问题
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多是不稳定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过程要消耗供需双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竞争过程中,需方为了能够从多家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往往不能透露完全的信息以防供应商增加要价筹码,而供应商为达成协议也往往虚夸自己的供货效率、生产能力和产品性能,其结果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成交后,由于供需双方合作与协调不能到位,又增加了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使采购过程中各种冲突和矛盾时有出现,并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有效控制质量和交货期主要是采用事后把关的办法,采购一方难以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相互的工作是不透明的,主要依靠各种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进行检查、验收,增大了需方采购部门对采购物资质量控制的难度。传统的采购模式还存在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迟钝的弱点,工程需求方面发生变化时,难以对己有的供求状况进行调整,缺乏应变能力。又由于未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机制,易出现企业的短期行为,不能提供或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削弱了各方的企业竞争力。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旨在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三、提高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对策研究
1.选择适合的伙伴形成真正的战略联盟
供应链上相邻各节点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企业间都是供应和需求关系,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系统正常有序的运作。有竞争又有协作,企业间的关系是战略伙伴、合作者甚至是同盟,这使得现代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运营必须拥有一大批企业分工协作,不仅企业集团内部,而且国际间成百上千家企业协同合作。产业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物流、服务商各自发挥特长,构成一套科学有序、高效融合的供应链平台体系,最终达到强强联合、减少内耗,发挥各自竞争优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使供应链充满竞争活力。
2.专心核心竞争力,通过外包加强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业务外包模式,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以便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那些不属于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应弱化或外包。业务外包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联盟企业的资源,为企业集中于核心业务释放资源、分散风险,使其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随着咨询科技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生产时代正逐步走向大规模定制时代,关键的资源也从资本走向信息、知识和创新能力,企业能否真正获利在于供应链管理是否具有资源优化组合的智慧。
3.重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企业应对自己的业务认真清点,挑选出与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核心业务,而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交由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去完成,以便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于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重建业务流程,以使业务流程更加连续化、流程的功能更加柔性化、流程中员工的自主决策权更加扩大化。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重组的目标是:将按工作分工、按职能划分部门的“金字塔”型科层等级组织结构,转变为有利于员工相互交流与沟通、释放员工个性与创造力的扁平化或网络状结构,从而有助于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及培育、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重组组织结构的同时,在软环境方面,要伴以相应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使结构重组可以在各个方面顺利实施。
4.建立健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必须拥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的实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之上。信息技术已经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它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商机、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供应链管理的载体是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系统。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企业在加强信息化进程时,一方面对企业内部业务环节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引进MRP,ERP管理方式,使企业内部管理明细化;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外部网,与上下游企业互联,以增强快速沟通、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皮嘉:论建筑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篇9
一直以来,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研究价值链管理的基础。而一体化垂直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也给许多企业提供了战略和竞争的优势。
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制造商之间,分销商之间,零售商之间的供应链在各个环节都因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显现出很多的问题。
市场需求不确定、库存成本过大、资金积压等等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企业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供应转移到消费者的需求上,一种改善供应链管理效率的管理方式――需求链管理也就应运而生。
而随着需求链管理对向市场传递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强调,在扩展了供应链概念的同时也超越了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界限。
需求链管理
所谓需求链管理((Demand Chain Management,简称DCM))是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保持与客户、渠道和合作伙伴之间需求和供应同步的商业策略,是企业多种应用系统以需求链为核心的集成化策略。
需求链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延伸与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需求是一切市场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不关注客户需求而进行的生产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盲目和危险的。企业只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需求链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在微利的经济环境下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和计划,再搭配有效率的需求链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从而规划出最佳的供应通道,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将产品送达到顾客手中,并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润收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空间。
戴尔的以销定产、阿里巴巴的需求信息决定供应商、Ebay消费者集体议价等都体现了需求链管理模式的这种新的特点。
推力与拉力
供应链是一个产品从原起点流向市场或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既定或预定的需求下,将供应转向为市场需求的过程。而需求链则是市场需求从最终消费者流向供应商的过程,这是一个将市场的需求转向供应的过程,它更多侧重的是客户需求的分析和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需求信息的回馈。
其次,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较多的是以制造商或零售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往往被忽略,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供应链末端。需求链管理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将顾客放在第一位,通过一系列的个性化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推动式的管理,以制造商、零售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经由分销商逐级推向消费者,消费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方法来应付需求变动,导致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
需求链管理变推动为拉动,影响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不再是制造商而是消费者,整个链条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使企业低库存成为可能,并且最大化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无缝融合
现在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难琢磨和被分析。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变得越发困难,而他们展现出交叉的消费和购买行为又使消费者越来越难以分类。传统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在既定的需求下,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而加入需求链管理视角的供需链管理则侧重客户需求的分析和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
虽然供应链管理与需求链管理各具有优劣势,但是这两者又相互依赖并且需要无缝接合在一起的。
供需链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供应链理论进行了实用化的系统思考,将企业的经营置身于纵横交错的现代复杂环境,而不仅仅局限于供应链结构之中。
供需链的源头是顾客。顾客可以通过供需链的一系列业务流程自己选择、组合最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顾客是供需链的核心;环绕在顾客之外的是的企业,控制和维护着客户关系,包括取得顾客信息、维持关系、客户服务等;最外圈则是供货商,执行部分采购、装配与交运的功能。
从供应链到供需链,对企业的战略和运营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一方面,企业必须在战略层面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化盈利模型;另一方面,必须在运营层面,统合营销、物流等部门,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创造完美的流程型组织。
供需链是以顾客为开端,为顾客打造适合他们的个性化服务。厂商则负责生产符合顾客实际需求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从“推力导向”(push-driven)的供应链管理走出来,将“推力导向”和“需求拉力”(demand-pull)高效地集成起来,然后稳步过渡到供需链管理中来。
今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供需链的融合,及其对于企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会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而高效的供需链管理,将为企业提供巨大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首先,供需链整体的稳定性会越来越强,供需链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他们的发展的本能也促使他们更加珍惜当前的生存空间。
其次,供需链作为一个整体来作战的趋势会日益加强。
再次,多个供需链之间的联合作战的情况也会出现,这种联合既可能是统一产业中的横向联合,也可能是跨越了产业链的纵向联合,这两种情况都是极易产生世界级企业的最佳途径。
从单纯的供应导向,到基于需求链管理的需求导向,供需链管理模式为正在全球化竞争的风口浪尖寻求生存的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发展途径。如果企业真正能够做到从客户需求出发,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做到快速响应和协同运作,就能做到需求链与供应链的无缝接合,竞争力的提升必然指日可待。
供需链的竞争优势
速度优势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实行供需链战略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就在于速度。在传统企业运作方式中,从接受订单到成品交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企业要将所有的订单信息集中汇总到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分解任务,从采购原材料开始,从前到后按工艺流程完成订单生产,除了必备的作业时间,中间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等待现象。企业如果按供需链观念组织生产,其独特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在敏捷制造技术支持下,可以最快速度响应客户需求。
戴尔公司是成功利用信息技术实行供需链战略的楷模,戴尔在接到订单后都会在几个工作日内到达,以北京为例,只需七天。
顾客资源优势
企业如果想从市场调查的实际工作以及调查所形成的文字资料中,得到用户对于产品需求的确切描述,事实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企业在实行供需链战略过程中,会通过对客户的电子商务环节开办个性化订购服务,客户可在网页上根据公司对产品组件和功能介绍,自己选择零部件,自己设计产品的款式、颜色、尺寸,顾客的需求信息直接反映到产品设计、规划阶段,成为企业最直接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个性化产品优势
依靠敏捷制造技术、动态组织结构和柔性管理技术三个方面的支持,供需链解决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的品种单一问题,实现了多产品、少批量的个性化生产。
首先是敏捷制造技术的突破,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反求工程、快速成形和快速制模一起,在信息互联网支持下形成的一套快速制造系统的技术,是供需链的主体核心技术。
其二是动态变化的组织结构,供需链突破了传统组织的实体有界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由核心企业根据每一张订单将若干相互关联的厂商结成虚拟组织,并根据企业战略调整和产品方向转移重新组合、动态演变,以随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其三是柔性管理技术,供需链强调打破传统的严格部门分工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获得团队最优决策。技术、组织、管理三方面的结合,使个性化产品生产成为现实。
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的取得源于两种成本的降低:零库存成本和零交易成本。
先分析库存成本。整条供应链的库存,可以被分为企业内部库存与企业之间库存两种情况。
传统组织方式是按照从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推动生产方式进行的,企业内部缺乏后工序拉动的按单即时生产能力,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大量库存堆积。
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供应链上游企业缺少相邻下游企业的即时信息,结果难以逃脱需求被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导致企业间库存不断翻升。
供需链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成功地实现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量。
再来分析交易成本,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很多供应商,随着竞争的日渐激烈,许多企业都会将一些非核心技术外包。
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将面临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问题。在供需链管理思想下,核心企业及构成供应链的上下游节点企业在战略一致的前提条件下结盟,所有的同盟利益一致,信息共享,由核心企业按照需求动态组合供应链,整个价值链网络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
篇10
转型必然
高端男装品牌定位的报喜鸟最近报表中披露,公司业绩出现自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其中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跌幅高达0.9745元,同比上年同期暴跌229.6%。除了净利润下滑,公司营收同比下跌7.9%,减少到9.25亿元。与此同时,扣除净利润跌幅高达1.38亿元,同比下降366.3%。主营毛利率为53.64%,也比去年同期下降5.15%。相关数据也显示,2006-201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每年至少都有10%以上的增幅。
报喜鸟的表现只是服装业的一个缩影。从的上市报表来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行业销售增速放缓,成本持续增长,利润连年下降己成趋势。而且,在互联网电商渠道崛起、国外快时尚品牌冲击、国内经济转型、出口形势低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像报喜鸟这样的服装企业近年来面临多重挑战。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大型零售企业的服装类零售额负增长,2016年1-7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1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01个百分点。
因此,在此背景下’服装企业的转型也势在必行。除了内部业务整合与效率提升外,服装企业的转型最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开辟电商渠道,加大“上网”的力度,探索网络销售的特点与规律。另一方面是进行多元化布局,在原有服装业务之上,杀人一个新领域,拼出一条血路来。
电商是解药?
从2013年开始,电商渠道对传统服装纺织行业的冲击体现在了业绩上。从各家公司的表现看,喜忧参半。
还以报喜鸟为例,当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0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66%。随后的两三年时间里,报喜鸟业绩也不断下降。公开资料显示,2014-201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25%。
与此对应的是,报喜鸟的线下实体门店呈现出增速放缓的状态,个别品牌的店面数量直线下降。报喜鸟抓住了电商机会,在2014年3月,开设了天猫旗舰店。2015年更是动作频频,当年2月,报喜鸟创投斥资4500万元入股上海小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电商业务。公司投入2500万元增资仁仁科技,该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是移动互联网020及大数据营销,6月还耗费2000万元增资吉姆兄弟时装定制科技,发展跨境电商业务。
然而,查阅报表,目前公司在电商渠道的布局依然还是“无产出”状态,数据显示,以上三公司2015年亏损总金额达1997Y元。
据了解,2014年公司在电商渠道的销售额约为1亿元,2015年约为3亿元,虽然同比有大幅上涨,但占总营收比例也仅有约15%左右。电商渠道的销售是否真的足以覆盖店面数量下降而带来的销量下降幅度?
今年同样爆出业绩出现亏损的美邦服饰,这几年也在进行电商渠道探索。2010年12月,美邦旗下电商平台邦购网上线;2011年10月,美邦停止运营电子商务业务;2013年11月,美邦重新开启电子商务业务,推广020模式;2014年3月29日,美邦在重庆开设第一家全品牌集成体验店,运营重心从线下向线上偏移。
反反复复之间,体现出服装企业对于转战电商的认识存在成长的过程,也表明当初对于电商的困难估计不足,企业内部对于电子商务人才也比较缺乏。最重要的还是实体出身的企业缺少互联网思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服装品牌都在电商之路上折戟。森马服饰的电商业务就实现了高速增长。在2016年半年度报告中,森马服饰2016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 4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46%。上半年子公司森马电子商务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增速82%以上,占主营业务总收入已经超过20%,保挣陕速增长态势。
森马服饰在分析原因中也表示,线上业务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
不过,整个线上销售却显露出了_一丝疲态,甚至可以说,增速较前期大幅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l-7月,衣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3%,增速较2015年同期下跌11.4个百分点,只比今年1月至2月回升3.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不能说明线上销售面临拐点,或表明在宏观经济层面消费热度还有待提升;另外,在供给侧改革的风口,服装企业还需要顺势而为,提升产品的创意胜与时尚感。
多元布局还是“不务正业”?
从目前的服装企业来看,想要找出一家只做服装业务的大公司还真有点难度。服装企业的多元化布局已经遍地开花。
还以报喜鸟为例。2015年报喜鸟对外宣布确定“实业+投资”的新战略,成立子公司报喜鸟创投推进并购。而投资业务主要为互联网金融。比如,公司2015年3月,投资仁仁分期;4月,投资永嘉恒升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月,报喜鸟又投资合作成立小鱼金服,运营温州贷平台和口袋理财平台。业内认为。公司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路径逐渐清晰。
集团董事长吴志泽曾表示,报喜鸟必须尽决优化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开拓新兴互联网业务,实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快速布局。在推动服装主业转型升级同时,将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为公司第二主业。
然而,遗憾的是,今年3月,公司表示,公司参与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目前处于投入期,对公司业绩暂无贡献。半年报也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披露。该项业务还任重道远。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在主业疲软和业绩下滑等状况下,一些多元化转型步伐活跃的服装企业姿态似乎变得“保守”,开始放慢多元化投资的脚步,打法显得更为聚焦。
比如,朗姿股份今年6月2日公告称,公司拟终止对时尚电子商务和医疗美容两个行业的多个标的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
朗姿股份称,自2016年4月以来,受宏观经济波动、人民币贬值和行业政策调整的影响,跨境进口电子商务行业面临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和政府监管环境,全行业经历前期的快速增长后进人调整期。公司与交易对方在交易方案、交易价格、业务发展规划以及承诺业绩的可实现形等方面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收购时尚电子商务标的公司。
有些服装公司则面临着更严峻的市场环境,直接退出了资本市场,如近日大杨创世的转型,很可能会将自己给转没了。从公司近期的公告可见,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一旦成功,那么,以服装主业起家的大杨创世很可能被圆通速递借壳并取代,而公司的主业也将改头换面为速递行业。大杨创世7月28日晚间公告显示,经证监会审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有条件通过。交易完成后,大杨创世将由服装制造企业转变为综合性快递物流服务企业,主营业务彻底转型。
转型者也有成功案例。以凯撒股份为例,公司2016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约2.19亿元,虽然下降不少,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88万元,同比增长188.29%。
公司表示,净利润的增加主要是公司完成对深圳市酷牛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幻文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天上友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利润率较高的互联网泛娱乐业务在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了195.89%,营业利润同比增加166.65%,对利润的贡献显著。
同样,在今年上半年业绩领头的上市公司雅戈尔表示,2015年尽管服装主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但是企业整体净利相比上年取得了76.3%的增长。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原因,在于期内地产板块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结转的项目差异,结算的房产项目平均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发力房地产成为雅戈尔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
深耕服装领域
其实,转型多元化无可厚非。在服装业务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不失为一种策略。然而,应当看到是,服务于服装行业的多元布局,或者加码服装业务,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目前,服装行业的智能制造升级也是大势所趋。去年11月,红豆集团募集将近20亿元资金,用于智慧红豆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智慧设计、智慧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智慧全渠道SPA体系以及智慧管理等五大体系。公司还计划对门店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服装零售店经营数据全面及时采集。这表明,红豆股份深耕服装领域的决心不改。
红豆股份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16.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43%。男装业务方面,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24.25%,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门店与同期相比增加带动销售收入增长。
精细化管理也会提升服装产业的效率。向供应链管理业务发力的搜于特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多元化之路。搜于特设立了多家供应链管理公司与品牌管理公司,公司营业收入将主要来自于供应链管理公司及品牌管理公司。报告期内,供应链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共实现13.83亿元,占营业收入60.48%。其中下属供应链管理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2 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1.81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7%。
通过服装业务的拓展,一些企业也实现了利润的进一步增长。如,海澜之家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46%,公司“海澜之家”品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4%;而其主打年轻女性市场的“爱居兔”品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98%。公司表示,上半年净增门店652家,其中“海澜之家”净增372家,“爱居兔”净增16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