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篇1

产业发展有喜有忧

企业生产经营普遍欠好

调查显示,11户光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普遍欠好。其中,成都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天威新能源(成都)光伏组件有限公司、四川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和成都旭双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增2减(见表1)。

绵阳调查的3家企业有两家经济效益不理想。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仅248.65万元,亏损达111.1万元;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去年4月出口了一批产品到南非,但南非方面至今没钱支付,今年第二批产品不敢发货,只有全部内销,2014年上半年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7.21万元,亏损32.78万元;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产品全部内销,主要经营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光热产品、节能环保产品、机电产品、电子、电热、电气产品、高低压成套设备等,2014上半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33.71万元,税后盈利107.98万元,是该市唯一一家盈利的光伏企业。

乐山多晶硅企业自2011年底以来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其中,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2012年生产3200吨多晶硅,产值约4亿元左右,2013年因整个销售市场疲软,该公司进行了减量生产,由3条生产线减到1条生产线,全年产量降为600吨左右。今年1~6月产量上升,已达到600吨。但是,目前该公司由于产品销售价格只有13.8万元/吨左右,低于15万元/吨左右的生产成本,生产处于亏损状态。东汽峨嵋半导体公司因债权人,法院已冻结该公司所有资金帐户,2011年11月起停产,员工工资由东汽集团,濒临破产。新光硅业公司和乐电天威公司均于2011年11月停产。

企业开工情况差异大

成都光伏企业开工率比去年同期上升。其中,天威控股(包括天威组件)去年开工率率仅30%左右,而今年上半年硅片开工率达100%;汉能公司一季度受市场需求减少影响,开工严重不足,开工率只有20%,二季度产能呈逐渐放大趋势,已达到30%以上,下半年计划生产100兆瓦,开工率将大幅增长;旭双公司今年以来积极拓展多晶硅领域,实现转产改造后,预计企业的开工率将有所提升。

乐山只有永祥多晶硅公司生产处于运转状态,去年1~9月一直在技改试机,开工率较低,年设计产量2000吨的生产线开机断断续续,月均产量约10吨。自去年10月份开始恢复性生产,但因往年有多达900吨的库存,故只恢复了一条年设计产量800吨的生产线,且生产量不饱和,月产量只有50吨左右。从今年1~6月的生产数据来看,永祥多晶硅公司只生产了600吨的产品,与设计2000吨的年产量有很大差距。

绵阳调查企业的开工情况亦不太好。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利用率只在30~50%之间;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生产设备利用率更是不足10%;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利用率稍好,但也只有60~80%。

产品价格、出口及库存情况趋于好转

价格回升。如成都调查的4户企业,2014年1~6月有3家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只有旭双公司的产品价格下跌(见表2)。

库存改善。如成都调查的4户企业涉及的5类产品中,有4类产品的库存减少,仅多晶硅电池增加,总体情况有较大改善(见表3)。

外贸出口向好。在调查的11户企业中,有外贸出口的天威控股和天威组件同属中国兵装集团旗下的子公司,2014年1~6月两家公司外贸出口额38276千元,同比增长143.0%,出口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7.3%,比去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其中,天威虽然多晶硅组件受国外需求减少影响导致出口比去年下滑83.0%,但多晶硅电池外贸出口销售量同比增长393.0%。

企业资金比较紧张

据调查,当前光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缺、融资难的问题。如,成都调查的4家企业均表示缺乏资金,融资渠道因行业不景气,基本被银行拒之门外,所需资金基本以自筹为主。其中,成都旭双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是光伏电站建设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但项目前期投入资金缺口很大;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已面临资金枯竭,企业生产经营随时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崩溃;四川汉能光伏有限公因缺乏资金,生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

科技投入情况较好

调查表明,除乐山4个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基本没有科技投入外,成都、绵阳所调查企业普遍有一定的科技投入。如,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上半年投入研发资金60万元;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该企业设有独立科研部门,光伏产品技术含量和国内企业差不多,上半年投入研发资金35万元,现在该企业正在建设空气能项目;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上半年已投入研发资金40万元。

政府补贴基本兑现

由于光伏企业是国家科技型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因此,调查企业中除乐山企业因普遍停产而未获得政府补贴外,成都与绵阳的企业不同程度地获得过政府补贴。如,北川福德新能源公司2011年享受光伏政府补贴40万,2013年上马空气能项目享受政府补贴280万(因为是新技术);安县银河建化星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获得政府一次性补贴60万元;绵阳高新区正旭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获得高新区政府科技研发补贴81万元。

篇2

关键词:服务外包;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2012年,全球服务外包合同签订金额比2011年下降10%,但亚太地区增长31%,中国更是增长了近40%。

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不仅产业规模迅速增长,而且外包价值链提升较快,企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结合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现实,服务外包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广州市是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服务外包规模居广东省及华南地区首位,占广东省全省规模过半。广州市2013年前7个月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货物贸易低位运行,但服务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尤其迅速,在此期间,广州市服务外包合同额38.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离岸合同额24.7亿美元,增长47.8%;离岸执行额15.4亿美元,增长40.6%,占全省比重超6成。

在北京、上海、大连等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广州市服务外包规模仅排名第七位。基于广州市良好的综合商务环境和毗邻港澳的有利地域环境等因素,广州服务外包尚存较大发展空间。

本文将系统阐述广州市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并对广州市服务外包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机会进行分析,以期提出一定对策建议为广州市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国际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的部分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相关流程委派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提供商的经济行为,外包的两个核心目的是节约成本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按照发包国和接包国是否在同一国家,服务外包可分为离岸服务外包(onshoreoutsourcing)和在岸服务外包(onshore-outsourcing)两类。本文中国际服务外包是指离岸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优化接包国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广州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一)外贸结构逐步优化

近年来,广东省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增长幅度均高于同期全省货物贸易,贸易结构逐步优化,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广州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2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64.76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20.32%。其中,出口539.24亿美元,增长22.62%,进口525.53亿美元,增长18.05%。

2013年上半年,即使在货物贸易不景气的情况下,广州市服务贸易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约283亿美元,同比增长64%,占据全国总额的1/12,与货物贸易额的比值上升至1/2。

(二)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服务外包规模取得新突破,2013年上半年广州市服务外包全口径合同额31.1亿美元,同比增长58.9%;离岸执行额13.1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51%提升到59.3%,广州市服务外包企业接包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37个。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55.46亿美元,增长47.32%;离岸执行额40.0亿美元,增长42.91%。

(三)已形成四大服务外包优势领域

目前,广州市已发展形成电信、金融、软件和工业设计四大服务外包优势领域。

(四)多家国际国内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在广州落户

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服务外包企业27家,国际外包专业协会(IAOP)全球外包100强有31家落户广州,全球十大在华服务外包供应商有6家在广州;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有5家已在广州投资。

(五)已成立12个服务外包产业园区

截至2013年7月25日,广州市共认定12个服务外包产业园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有助于推动广州的服务外包发展。

三、广州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问题和机会分析

(一)广州国际服务外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广州研发外包动力不足

据2013年《推进广州研发外包快速发展研究报告》,广州研发外包企业数量在国内中心城市中居末,仅有775家,相当于北京的43%,上海的69%;研发企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广州27810人,仅相当于上海的48%,北京的66%;研发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偏低,广州为667万元/家,北京、上海分别达20600万元/家、7360万元/家。

2.人才问题是现阶段广州外包服务发展的瓶颈

目前广州乃至整个广东地区,服务外包高端人才供应不足。有经验、有专业知识,善于同客户沟通、进行需求分析的高端IT人才严重缺乏。

3.珠三角地区服务外包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和自有品牌

广东服务外包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全省服务外包发展水平不平衡,业务主要集中在广深两市(占全省95%以上);本土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品牌效应。

(二)广州市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1.广州市支持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强化服务外包企业员工培训

2010年广州市就出台相关政策培养服务外包人才,首次认定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11家国际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登记服务外包企业468家,新增从业人员8.66万人,从业人数增加至10.11万人。

广东省外经贸厅也于2013年10月12日公布第一批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名单,共7所院校或培训中心。

2.广州毗邻港澳和新加坡,具有地缘优势

香港和新加坡是广州市服务外包的主要市场,由于地缘接近,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广州便成为承接香港、新加坡离岸服务外包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3.广州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

2013年9月,海关总署正式批准“试点”,同年11月,广州成立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园,为培育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企业搭建了有效平台。

4.南沙欲成立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服务贸易基本实现自由化

广东省政府已经正式上报国务院,南沙、前海、横琴申请设立国家自由贸易区,定位为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服务贸易基本实现自由化。

5.粤欲打造“广东服务外包”品牌,推动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广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广东要打造“广东服务外包”品牌,到2020年,力争培育5家出口超亿美元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构建“双核双带、三线延伸、多点崛起”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以广州、深圳市为核心和龙头,推动沿江形成两条服务外包产业集聚。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发展服务外包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外贸结构,实现专业化以及促进就业。广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虽然仍面临众多发展难题,但仍有较大潜力能够发掘;同时,政府出台各项利好政策也为广州市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地方政府应全力贯彻落实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从法制保障、人才培养、营销渠道、研发创新、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深化与港澳地区合作,开拓与东盟地区合作领域,开发东盟国家成为服务外包新兴市场,大力开展离岸外包业务,是广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力培养服务业方面的高级人才,建议政府搭建权威公共信息平台与渠道,建议鼓励广州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进入研发外包市场。

参考文献:

[1]沈鹏熠.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关键成功因素实证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3.1

[2]徐姗.基于连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与技术扩散――国外研究综述及展望.国际贸易问题,2012.1

篇3

【关键词】光伏产业;发展路径;节能减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近些年,我国鼓励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并利用其可再生性和环保的特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太阳光伏产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能源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1 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诉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全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5%,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也随之加大。2002年以前,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并且随着经济增长率高于能源消耗增长率。在2003年至2005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出现能源消耗过度问题。在2005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将减少能源消耗提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议程,我国经济的发展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这使得资源消耗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能源利用率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我国近几年能源消耗严重,我国的能源问题依然严峻。此外,虽然我国已经注重开发可再生的新型能源,但是我国长期以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能源消耗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到2008年我国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仍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7.4%。并且石油的产出和消耗缺口逐渐扩大,石油消耗对外依赖型加强,我国能源消耗问题不容乐观。

除了能源消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提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议程。随着我国化石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大,例如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2007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近几年,雾霾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的压力,所以,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 目前光伏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光伏市场产业规划保守,制定发展目标低

产业发展规划是由主管部门制定,是指导产业发展的基本纲领。虽然近几年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条文规划和引导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是这些条文中对于国内的光伏产业的规划过于保守。例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到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总容量为1.8GW。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2020年的规划目标。产业规划目标是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光伏产业规划较低会降低国家对相应产业的政策支持,从而降低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对光伏产业的规划保守,是限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重要因素。

2.2 光伏产业处于“两头在外”尴尬局面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两头在外”局面是阻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尽管我国是最大的工业硅出口国,但是光伏生产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甚至光伏产品也依靠国外市场。在产业链的上游,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国家,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的组件所需的多晶硅量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的多晶硅领域盲目的投资建设和低水平建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我国的多晶硅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国际市场价格的明显影响。在产业链的下游,我国的光伏市场的发展速度落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我国的巨大的产能只能够依赖于国外的市场。产业链条“两头在外”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不仅没有发挥光伏能源清洁环保的特点,而且作为工业硅出口大国,低纯度工业硅的大量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浪费了我国的宝贵资源。

2.3 光伏产业实际运营面临较多制约因素

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经济性方面优势不明显,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一些客观困难。一是分布式光伏产业融资难度大。分布式光伏由于投资强度大、回收周期长、收益回报风险高从而导致融资困难,一般企业不愿意用自有资金投入,而出于风险考虑,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光伏产业的贷款相当谨慎,有的已经停止放贷。二是电费收缴难度较大。目前采取的投资者与用电企业直接进行电费结算,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用电企业经营不善或信誉不高导致拖欠电费,缺乏相应法律约束,终止供电后用电企业仍可从网上购电,不利于电站投资方回收资金。三是屋面资源难以落实。满足分布式光伏电站25年寿命期内各种条件的优质屋顶资源较少,基本符合条件的屋顶业主自身又存在经营风险、屋顶老化等影响光伏电力持续稳定消纳的不确定因素。还有部分企业,对屋顶收益要价过高,也难以落实。

3 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制定光伏产业规划,使光伏产业与国际接轨

制定我国光伏产业规划时,不仅应考虑我国现阶段光伏产业发展的国情,还应结合国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制定我国光伏产业规划。

3.2 鼓励技术创新,掌握产业核心技术

掌握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是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开拓我国光伏市场的关键。所以,我国应鼓励光伏发电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着重研发多晶体硅的提纯技术和光伏电池使用效率的提升。研发新型环保技术,减少光伏发电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降低能源消耗。降低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成本,促进光伏市场的开发。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并推进新型技术的使用,及时淘汰落后技术。在推进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到 过程中政府发挥者重要的作用。政府应积极支持技术创新,并推进新型技术应用与实践,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对光伏发电企业在资金、用地和电价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支持,推进我国的光伏产业尽早步入技术创新之路。

3.3 加大光伏产业扶持力度,淘汰落后产能

光伏产业发展肩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职能,国家目前正限制发展甚至取缔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下一步应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对高耗能企业应明确使用分布式光伏安装量指标,并作为审批条件之一,同时应着力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目前金融行业对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疑虑,增加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投资主体,从而增加分步式光伏电站市场推广量,真正意义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优质清洁能源利用,改善环境污染严重的目的。

4 总结

以开发利用太阳能为核心的光伏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政策支持和市场促进的条件下,我国光伏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光伏产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使光伏能源能够发挥能源结构的优化效应。

参考文献:

[1]包海波,余杨.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1).

[2]孙玉星,杨宏,苏乘风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J].半导体技术,2010(2).

篇4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挑战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75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情况下,资源丰富的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洁净的能源,是非常宝贵的,因而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对其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整个能源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据着比较领先的地位。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发电过程主要是根据太阳能收集到太阳光之后所散发出的能量,通过一种半导体的电子器件从而转化成电能。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发电的过程中,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有着非常高的安全性,对外界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也比较小,非常的持久耐用。为了能够快速的发展这一新兴产业,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政策,从而促进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发源地,并不断的把这种新能源运用于各个行业领域,这标志着我国的新能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2.1 缺乏科学的管理,造成产能过剩

根据政府的鼓励政策,很多地方都制定了有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规划,从而强化当地的新能源发展,但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太阳能资源等因素,导致太阳能光伏发展缺乏一定的统筹协调性,因而在很多地方呈现出多晶硅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的现象。例如在天津的某些太阳能光伏企业,是以国家示范工程的方式而建设的,并采取项目业主自有资金投资或自发自用的模式运营,对前期项目的审批、认证与验收进行了相应的监管,但对太阳能光伏企业前期需要的投资融资及后期的维护、经营等却没有规划,导致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2.2 政策扶持瓶颈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关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扶持政策,例如对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补偿,但这些相关的政策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所出台的扶持政策过多的侧重以经济补助为主,却没有设计出一个非常高效的协调机制,因而使很多太阳能光伏企业与电网公司、建筑物业之间出现了不协调;二是虽然有些扶持政策中的补贴比较明确,但地方政府的配套补贴比例不明确、补贴范围不清楚,从而使用户难以估算其安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太阳能光伏的发展建设;三是有的扶持政策是短暂性的,只在太阳能光伏安装的初期给予补贴,而对后期过程中的验收、测试及并网等缺少了相关的政策指导,这对太阳能光伏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3 发电成本较高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方式的成本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要比传统的发电成本高出两到三倍,严重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其在寿命期限内的发电成本与发电总量。因其前期投入过高,可能会造成个人的投资困难。如在其安装前期的投资在1万元/千瓦~1.5万元/千瓦时,可能会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除此之外,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其他的费用。

2.4 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标准及规范,都呈现出不全面与不规范的现象,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太阳能光伏的相关技术标准,但大部分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技术仍然存在着不规范性,严重缺少符合建筑要求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质量标准。由于其标准的迟缓,使太阳能光伏检测与认证的机构设备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检测水平。除此之外,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管理机制。

2.5 环境污染问题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在发电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的金属硅作为发电的原材料,通过发电之后,就会产出大量的废气与废渣,例如常见的一氧化碳、四氯化硅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对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生产原料与废弃物没有达到高效的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形成原料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3 解决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策略

3.1 加强规划工作,完善体系建设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制定一些实际可操作性的整体规划时,要有效的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各个省、市、地区要制定出详细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与布局,并与国家的规划发展相一致,另外,还要重视对电源电网协调同步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新能源的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同机制。当然,在进行持续稳定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时,需要得到政府完善的规划体系,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市场的推动。总之,要合理的安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从而使太阳能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在增强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之前,要先积极的探索使政府引导及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制定出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增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研发投入;通过财政的资金补助方式,对农村或贫困地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专项补贴;从而推动国家有关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的落实。

3.3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要增加对其的资金投资力度,并在不同范围内,建设不同模式的示范工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供热等。有效的利用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地降低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成本,从而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3.4 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

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企业之间应当采取相互联合的一种经营方式,进而不断促进构建太阳能光伏的整个产业链。通过强化对原材料工艺流程的标准与严格控制质量,来吸引其他企业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投资,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研发技术。通过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来增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有效的降低耗能,合理的利用资源,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3.5 优化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

优化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有效的减少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外界环境的污染。例如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极性有机物,采用硅胶带极性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而对溶于水的有机物,通过添加絮凝剂进行处理;对排放出来的一些酸性气体,则在排放前用碱性的药剂进行处理。

在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电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加强技术研究,不断改善生产工艺,从而把太阳光光伏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把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理念。对在太阳能光伏产业过程中多晶硅原材料存在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浪费问题,企业应坚持节约、循环、清洁的原则,发展低耗、低排与高效的循环经济。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循环发展,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要增强太阳能光伏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4 结 语

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弥补常规能源的不足。尽管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有着较大的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面对众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要合理地优化太阳能光伏产业结构,通过企业之间内部的联合,来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光伏产业 ;“双反”调查 ; 产业整合

中图分类号:F121.3

一、前言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全球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 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因为预见到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终将消耗殆尽,世界各国都积极寻求替代能源,以求在未来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二、中国光伏产业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仅次于日本和德国。据中国太阳能协会统计,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000MW(兆瓦),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 1180MW,比2006 增长近 3 倍,占世界 1/4,光伏组件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当前,中国已形成了一个国际化光伏产业群,以江西赛维、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已成长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2005 年至 2010 年短短几年间,中国共有 10 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额达 200 亿美元,接近国内所有煤炭上市公司融资额的总和,这在其他行业是罕见的。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近年来快速增长,行业迅猛发展。2008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全年出口已达63.64 亿美元,可以说 2006-2009 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截至 2011 年年底,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358.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38%。2008 年中国成为亚洲吸引可持续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总额达 156 亿美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基地。

三、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

(1) 光伏补贴不断下调,国际贸易壁垒增加

2011年以来,主要光伏市场――欧洲受债务危机影响,相继采取减赤或紧缩信贷政策,给光伏项目融资带来困难。部分国家也正酝酿大幅削减光伏补贴或设置安装上限,如德国准备将年安装容量设定在 3.5GW,意大利则将年光伏补贴额设定在 70 亿欧元等。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出于促进 " 制造业 " 回流和保护本地制造业需求,部分国家正设置贸易壁垒,如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欧盟和印度也在蠢蠢欲动。一些新兴光伏国家如加拿大、印度和南非等为了扶持本国产业发展,通过设置"本地化需求"门槛,阻碍外国产品的进入。新技术可能遭遇专利壁垒,如作为当前技术主流的 " 准单晶 " 专利已被国外某公司在全球布局,且较难规避,一旦其在国外市场发起相关专利诉讼,对我光伏产业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

(2)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压力大

2011 年初,光伏产品供应量大幅提高,但光伏市场受政策不稳定的影响,需求萎靡,产品供应增速远大于光伏市场增速,致使光伏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价格暴跌,至 2011 年年底,光伏产品价格较年初下降了 60%,达到部分企业的成本线,同时国内光伏企业内部恶性价格竞争严重,中小企业常因为“同业相煎”而被挤垮。常州天合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其 2011年四季度组件生产成本约为 0.94 美元外,而当前光伏产品报价已经低于 0.9 美元 / 瓦,极大挤压光伏企业利润空间,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据了解,当前约有一半以上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30% 的企业大幅减产,仅部分大企业在努力维持或小幅减产。此外,企业受整体行情影响,信贷紧缩,银行几乎对光伏企业都亮起红灯,基本上不再向光伏企业新增贷款,企业融资困难重重。

(3) 市场呈阶段性分化失衡,产业整合不可避免

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供需压力。在供给方面,据赛迪智库统计,中国 2011 年光伏产能已超过 40GW,欧盟能源研究所统计 2011 年全球的光伏产能为 63GW,且产能仍在持续增加中;在需求方面,多家机构预测 2012-2015 年全球光伏市场年需求在 30-50GW 之间,仅当前中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 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但即使如此,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有 20 多个地区规划建设光伏千亿产业园,一些大型企业也欲乘产业低谷期大举进军光伏领域。在供需压力下,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一批不具备竞争力或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整合或淘汰。

(4) 低端加工角色,“两头在外”待破技术难关

从 2010 年数据看,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出口额占 50%,太阳能电站出口占 24.3%,产品较为单一。同时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还不具备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它们将很难跟上国际市场标准的发展而最终可能被淘汰出局。2009 年出口统计显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 58%,一般贸易出口占 34%。出口价格下降很快,低价竞销现象明显。

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技术、设备、原料、市场等战略制高点仍留在海外,所谓的“光伏产业大国”仅仅是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制造大国”。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内,到当前为止,中国依旧没能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

因此,中国光伏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还需要在市场、工艺技术和产业链建设等多个层面下足功夫。政府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稳步培育国内市场,实现从光伏组件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的转变,逐步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企业则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从根本上摆伏产业原料和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四、中国光伏产业的应对措施

1. 鼓励企业合作,积极应对国际压力

一是鼓励企业抱团,继续抗辩。积极上诉,力争驳回“双反”高税收性惩罚的初步裁决,继续搜集资料,全力做好应对接下来调查工作;二是支持 CASE 联盟进一步扩大在美国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支持力量,从内部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三是实施战略性反制,进一步做好多晶硅等领域的贸易壁垒调查工作。美国的光伏设备和多晶硅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是中国,从而使美国的多晶硅出口受到中国的反制裁而陷入被动。四是鼓励企业 " 走出去 ",协助企业做好投资国的资源搜集和整理工作,通过合营、并购、到国外建厂等方式,引导企业走出去,以充分利用全球各种资源,优化产能的全球布局,使产品靠近终端消费市场,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2. 强化宏观调控,引导有序产业整合

做好光伏产业宏观调控工作。一是调整产业政策,改变进出口策略,向业界传递调控信号,引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变单纯比拼价格的竞争方式。二是加快建立健全光伏产业组织,促进专利、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倡导行业内部抱团发展,强化合作,促进行业自律,避免中国光伏企业间在国际市场上贸然挑起价格战、自相残杀,从而共同应对国外贸易纠纷。三是优化存量,防止太阳能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优劣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产业有序整合。

3. 制定重点企业认定制度,拓宽光伏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重点光伏企业加快发展,对重点光伏企业强化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重点光伏企业认定工作。通过认定的光伏企业,在金融信贷、资金扶持、承担国家项目等方面享受国家有关鼓励政策。同时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产业资本、风险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光伏产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4. 鼓励自主创新

利用出口退税节余资金并充分利用多种资金渠道,设立国家光伏产业研发专项,重视产品底层的基础科学研究,强调技术的革新,以新技术的领先优势获得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先权。重点支持高效硅光伏电池、新型高效薄膜光伏电池、独立光伏应用系统、直流光伏应用系统研发和重要技术标准的制订,开发多样化光伏产品。鼓励光伏企业设立技术实验室,在国家重点项目方面给予扶持,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

5. 扩大国内市场与光伏应用规模

国家各相关部门和电网公司之间强化协调,统筹规划全国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全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目标和方案,优先开发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消纳容量大、电网输送能力强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国内广阔市场,使中国千家万户成为消化光伏产能的主力军。突破 "电力专营" 的格局,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千家万户开发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崭新局面。

我们需要重新开始思考,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条件下,光伏产业和其他清洁能源产业怎样完成国内洗牌华丽转型以提升自身实力,怎样积极有效利用 WTO 规则以应对国际压力,从而健康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广彬:,“中国太阳能产品出口将日趋激烈”,《行业展望》(2009)第 11 期 .

篇6

关键词:光伏产业 福建

一、福建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云霄、龙岩永定、泉州晋江和南安、莆田城厢等光电园区。

工业硅。福建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世界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当地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福建省的硅石资源丰富、品位高;而且小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区,由于丰水季节电价较低有利于与硅矿资源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福建省的初级硅提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省内硅材料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硅石资源与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且配套的山区县,尤以三明、龙岩地区为主。2010年福建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40多家,工业硅年产量约10.85万吨,产能20余万吨,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

多晶硅材料。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福建的企业、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采用物理冶金法从工业硅中提取高纯度硅相关技术。长期以来福建多晶硅提纯技术落后,2012年8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已在福建亿田硅业有限公司获得应用,大规模产业化在即。

太阳能电池制造。福建晶硅电池目前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优势,南安市三晶电力阳光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创辉,金宝利公司等一批光伏电池企业先后建成投产,2009年福建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500兆瓦。福建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已进入,企业超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全省12个专业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福建光伏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自2011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在困境面前,只有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人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其次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到至201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水器40万平方米,2015年累计保有量达100万平方米。太阳光伏制造业方面到2015年福建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但欧债危机及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对福建省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08年,国家批准的4个上网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4元/ k W h。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光伏电站建设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2009年3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的特许权招标结果,产生了1.0928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高不可攀。并网型地面光伏系统和附加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已经下降为2万~2.5万元/ k W p,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上网电价已经接近1元/kWh。离网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已经下降到约4.5万~5.5万元/kWp。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三、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国外相比在总体生产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以及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数量巨大,国内消费较小。虽然现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较大,但其成品主要出口,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就势必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同时也就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目前省内光伏应用产品基本是太阳能灯系列,以外销为主。

2、 主要材料需进口。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为晶体硅,在目前就技术而言,我国的硅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然而成品加工完毕以后又大多数出口,这就造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极大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外对光伏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3、 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比较之后,另外,虽然国家近几年的投入资金研发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总体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再者,在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学中开设与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共计两所。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从技术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扶植,这就相应的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对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加速启动国内市场

随着2014年1月23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政府必须着力扩大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左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国内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2011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发电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该采取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或者说至少在近期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推进行业兼并整合

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府应该拯救光伏行业,施以必要“援手”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不能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维持领先地位是使我国在新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已经影响到银行贷款、当地就业、地方税收等方方面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失业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过,“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只要加强行业指导即可。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面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光伏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技术取暖来度过寒冬。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等等,目前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的差距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及其关键设备、高光电转换率的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离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支持开发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太阳能光伏专用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组件封装用相关辅助材料、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硅锭和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封装等光伏制造设备,形成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二是太阳能发电设备。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其中LED500亿元,太阳能光伏600亿元。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

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相比经济性较差,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尽快调整新能源产业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过去的扶持产业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均衡发展。要改变补贴方式放大带动效应。将光伏发电补贴方式从补贴装机改为补贴发电量,从补贴发电端改为补贴用户端,补贴发电量可避免虚报装机、以次充好,补贴用户端相当于降低了部分销售电价水平,可比补贴发电端效率提高数倍。

参考资料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1)

篇7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博弈关系

一、光伏产业技术突破中地方政府与光伏企业的演化博弈关系分析

地方政府与光伏企业围绕光伏产业技术突破展开的博弈,合作与竞争并存。当前,由于巨大的环境和资源等压力,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备受重视,各个地方的政府都想率先发展本地光伏产业,一些利好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会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而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一定层面上希望本地光伏企业不断致力于技术突破。而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实现企业核心技术突破不可避免地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光伏企业具备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动机。

地方政府与光伏企业围绕技术突破展开的竞争也十分普遍,为此展开的博弈也十分复杂。从理性人和当前的政绩考评来说,短期内产生巨大的政绩效应是地方政府最为青睐的,而光伏产业技术突破由于诸多原因仍需时日,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的“默认性期待”,地方政府希望光伏企业在辖区内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吸纳就业,而这两点在不进行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短期内均能得到满足。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因为光伏产品使用需要一定的年限才能看出好坏,而一些地方项目的上马,产品不合格等造成政府政绩下降的事件也是时有发生,因此政府也希望企业有所突破,很多企业长达十几年的项目在获得好几任政府班子的支持后仍然在打球,因此,光伏企业如果不能从理性人的角度真正潜心产业技术研发的话,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突破仍会止步不前。

二、地方政府与光伏企业围绕产业技术突破的演化博弈研究

1.损益变量的选取与设定

地方政府:S1为上级政府为支持地方政府开展技术研l给予的直接资金投入等固定类财政收益。S2为上级政府为支持地方政府开展技术突破而给予的间接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等,如产业园区的用地规划审批、税收减免等非固定类财政收益,此类收益在企业选择技术突破后获得。G1为短期内当地光伏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而获得的政绩奖励等短期政绩收益。G2为中长期内当地光伏企业转型升级后带动经济发展而获得的政绩奖励等中长期政绩收益。C1为地方政府给予光伏企业扶持性资金投入。C2为地方政府激励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核心技术突破的激励性投入。

光伏企业:A1为光伏企业日常经营获得的固定收益。A2为发展光伏企业从地方政府处获得的扶持性财政补贴。A3为光伏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突破获得的激励性财政补贴。B1为光伏企业通过技术突破获得的产业增值收益,B1=?棕B0,不确定性因素为?棕(恶性竞争、市场需求变化等情况发生导致失败),B0为产业增值收益的理想最大值。?棕?缀(0,1)。C3为光伏企业进行技术突破投入的成本,C3=?姿C0,?姿为技术创新深度?姿?缀(0,1),C0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大投入。C4为光伏企业正常生产,不进行技术突破产生的机会损失。

2.支付函数的构建

当地方政府和光伏企业均选择合作策略。地方政府和光伏企业专注于长期收益,获取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是双方的动力,地方政府的收益为:S1+S2+G2-C1-C2,光伏企业的收益为:A1+A2+A3+B1-C3。

当地方政府选择合作策略,光伏企业选择不合作策略时。地方政府一厢情愿般的对企业技术突破进行投入,而光伏企业技术突破动力不足,选择维持现有的技术现状,其中,光伏企业可能获得双向收益,不但获得了政府的支持,而且无须进行投入。此时,地方政府的收益为:S1+G1-C1-C2,光伏企业获得收益为:A1+A2+A3-C4。

当地方政府选择不合作策略,光伏企业选择合作策略时。光伏企业对于技术突破是积极的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难以到位,所以光伏企业可谓是“吃力不讨好”。此时,地方政府的收益为:S1+G1-C1,光伏企业的收益为:A1+A2-C3-C4。

当地方政府和光伏企业均选择不合作策略时。各自都处于投入最小化的模式。此时,地方政府的收益为:S1+G1-C1,光伏企业的收益为:A1+A2-C4。

双方的收益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

3.政策建议

首先,在产业链环节的进入上,鼓励企业按照市场需求选择。无论是地方政府的直接扶持还是上级政府的间接鼓励,种种类型的财政补贴只会让光伏企业在环节进入上左思右想,畏首畏尾,一方面担心自己进入的环节得不到更多的补贴,另一方面担心进入环节的后续发展,如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科研投入等均会影响企业的自主选择,地方政府应当放开以财政补贴为定向指导的做法,让企业在市场的指导下自由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其次,以财政补贴作为产业干预手段同样会对光伏加工制造企业的相关产业产生消极影响。光伏产业的发展除了制造光伏产品的加工企业,还需要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如智力支持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销售型企业等。政府对于直接的加工企业扶持力度过大,将会使与光伏产业发展配套的相关企业渐渐殒灭。因此,政府应当减少对于光伏产品加工制造的企业补贴,让与之相关的企业在市场的培育下成长。

本文项目:本研究由江苏大学工业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罗思平,于永达.技术转移、“海归”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

[2]柳卸林,高伟,吕萍,程鹏.从光伏产业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

篇8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 太阳能 光伏项目 成本

中图分类号:T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72-01

一、新能源产业的概念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由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它指的是新能源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的最初阶段,太阳能资源是能够被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能量。

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使用实际上是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对其进行使用。当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暴露在阳光下,其中一部分光子就会被一定的硅材料所吸收;光的能量就会被转移到硅原子然后在电压的作用下被传递到外部电路,这时电流会经过外部电路,从而出现一定的输出功率。该方法的本质是光子能量转变成为电能的一种形式。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 国外光伏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目前我们国家在海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28万千瓦,产能2008年1.53倍,年均增长4870000千瓦,计划到2020年将达到200万千瓦累计装机量,它是我国2008年的10.95倍,而经过未来10年的发展需求,其还会增长为17.2万千瓦。

目前,德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国家有主要利用太阳能,西班牙正在迅速发展。在2009年德国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3328000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7%,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

2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本情况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在20世纪末期,新能源利用模式是从70年代开始,并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被正式的进行传播与应用,尽管当前还有一些技术不是十分成熟,但是从市场的扩张速度和发展前景分析,新能源产业仍处于增长态势,并且其还会慢慢进入成熟期,相信在未来几年之中。我们国家也会对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予充足的关注以及重视。当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已经开始正式颁布,这一法律的颁发为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最为基本的一种法律保障。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其自身的储备粮为17000亿吨标准煤。总的来说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光伏产业真正获得发展是在上世纪70年代,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90年代中期,期间逐年增加。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太阳能发展已经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实例分析

和地面站相比屋顶光伏电站其自身的优势是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并且其自身容量能够随意的根据用户需求以及屋顶面积去根据装机规模的差异进行确认和选择。我们如果想合理的将太阳能分散,就需要灵活的对闲置屋顶进行使用,这样的一种使用方式在长期投资角度分析其能够获得的经济会更好。尤其是在商业以及工业建筑的屋顶上去建设太阳能电站,其不但能够很好的节约电费的使用,同时还能够节约国家资源。能够使得经济社会的发展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式进行融合。但是从光伏电站的角度看,至于如何了解新能源,成本和屋顶太阳能电站的好处是什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主要将商业太阳能光伏屋顶予以分析

其会使用到的工具及原料:光伏组件、逆变和输配电、电站建设

具体的安装方法及步骤

1 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主要包含以下因素。

2 实际案例说明

由于在屋顶光伏电站的建设,所以土地建设成本也被非常好的进行了节约,通常在湖北省的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能够节省电能8到12瓦。但是其具体的使用价格还需要进行商议之后进行确认。

这些都是成本屋顶光伏电站建设需求的细节。我们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支出屋顶光伏电站进一步细节。一个200KW的工商业屋顶,并网之后实际投资列表分析。

3 经济效益

一个200KW商业和工业屋顶进行建设的最终价格为1992800元,几乎是按照10元/瓦的价格计算。这个屋顶每天8:00-17点区间,目前电价1.2元,0.42元补贴,卖的0.478元电价。我们假设光伏电站的电力,这一比例为供自己使用80%和销售的20%的功率比。

节约电费:年发电量X自用比率X(国家补贴+电费价格)

卖电收益:年发电量X卖电比率x(国家补贴+上网电价)

那么,计算结果如下:

节约电费:200000×0.8×(0.42+1.2)=259200元

卖电收益:200000×0.2×(0.42+0.478)=35920元

回收年限:1992800/(259200+35920) =6.7年

经过6?7年收回成本,该系统也可以运行13年,因此这些钱的收益就属于纯收入。而如果能够获得地方省市的补贴,那么其成本回收的速度会更快。

如可以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光伏电站的用于商业和工业屋顶的屋顶,显著经济效益,如果有地方补贴,光伏屋顶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四、成本电价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自身的成本能够用下式表示:

cost=Cp(1/Per+Rop+Rloan×Rintr-isub)/Hfp (1)

式(1)是光伏发电电价式的成本(施博士定律)。这表明光伏电站和电力Tcost单元光伏电站CP的安装成本,投资回收期左右,经营费用率和贷款业绩(包括贷款和两个参数贷款利息Rintr Rloan投资的百分比),每年的成本具体关系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HFP。

有了式(l)对于光伏发电成本模型的分析,能够对于当前阶段光伏发电的成本给予简要分析。本分析不考虑电站的其它补贴进行记录,也就是使得式(1)里的isub=O。

1 单位装机成本对电价造成的影响

按照20年的投资回收期,贷款的7%的贷款利率占70%的比重,营业费用2%计算。假设当地年满负荷发电时间HFP= 1500小时。

2 投资回收期针对成本电价产生的影响

假设单位安装成本在12000元/ KW,按照计算的经营费用2%。按照1500小时计算等效满负荷发电时间。在这两种贷款条件,如果全部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回收期定为25年来,光伏发电目前的成本仅为0.48元/千瓦时。价格已经比很多地区的电网电价低很多。如果我们设定了5年的投资与回收期,那么成本价格就会提升1.76元。因此,投资回收期设置的电价成本产生的影响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发电厂进行投资的回收期一般为15-30岁,而核电多达50年的投资回收期。因此,当按20或25年的投资回收期计算的可行性分析和光伏发电的计算,是比较合理的。贷款条件下70%,如果按0.95元定价,投资回收期为20年,如果价格定0.87元/千瓦时,25年收回投资。

3 运营维护的费用基于光伏发电成本电价产生的影响

假如单位进行装机的成本是12000元/KW,那么参照回收期的20年,贷款的比例应该是70%,贷款的利率为7%,年等效的满负荷发电时间就为1500小时。

运营的费用针对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相同的一个电站,假如运营费用被合理的控制在了1%,那么其自身的成本电价就可以变成0.87元/度;可是假如成本被控制在了5%,那么成本的电价就会提升到1.51元/度。所以,针对电站自身的运营以及维护上的成本好需要精细的去进行计算。

结束语

[1],吴文样,胡莹,刘光旭.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空间项目成本及资源潜力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10,(10):1738-1749.

篇9

国家和上海都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工作,部署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时,上海积极关注国内外光伏产业态势,与兄弟省市共同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以下是本刊记者采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的访谈录。

财经界: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请李耀新主任简单介绍一下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历史变化及其发展特点和前景。

李耀新: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上世纪以来,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加大光伏产业推进力度,2000-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年均增长50%,2008年后特别是2012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进入调整期。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发达国家加强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美国自1974年起陆续颁布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法令,1997年起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2010年奥巴马政府对绿色能源制造业提供23亿美元税收优惠,发放给132家企业183个绿色能源制造项目。日本1993年制定“新阳光计划”,2003年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2006年颁布“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到2030年的能源结构规划。德国1990年、1998年分别提出“千屋顶计划”、“十万屋顶计划”,2004年《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产业发展计划,并投入巨资开展技术开发,加速产业化进程。

2、全球光伏市场波动和竞争加剧。由于各国光伏产能迅速扩张导致供过于求,以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2008年后光伏市场产品价格逐步下滑,太阳能组件制造企业普遍亏损。在此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1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双反调查”,2012年美国商务部终裁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2013年6月,欧盟基于“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执行11.8%的临时税率,近期中欧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出口数量等承诺安排;印度也对来自中国、美国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3、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我国光伏产业2004年后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发展到技术提升、结构优化发展,2007年至今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首位,产能占全球60%,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输出地。我国光伏产业最大挑战在于“两头在外”,多晶硅材料约50%从国外进口,光伏电池生产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光伏电池产品90%出口国外,其中60%出口欧盟。受美国“双反”影响,我国对美光伏产品出口下降八成,欧盟市场对国内光伏企业影响更大。在国外市场低迷及国内市场未启动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2011年四季度以来半数以上电池组件企业停产,2012年以来制造环节全线亏损,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当务之急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国内市场。

4、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21世纪将成为能源供应主体,预计2030年、2040年占世界总电力供应比重分别达到10%、20%以上,21世纪末占比达到60%以上。根据各国光伏发电技术路线和装机容量规划,美日欧2020年装机量将是2010年的4倍左右,2030年装机量是2020年的6倍左右。同时,随着节能要求及环境约束收紧,火力发电成本将呈上升趋势;而光伏组件出货量每翻一番平均售价下降约20%,能源转换率可望提升至30%以上,光伏发电设备成本尚有30%下降空间。预计全球光伏市场过剩产能经整合重组将重拾升势,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发挥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

财经界:上海也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目前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上海在光伏产业方面的引领企业有哪些?

李耀新: 1、上海发展光伏产业具有技术研发、服务集成、金融资源组件、EPC总承包、电站运营到装备研发等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建成上海、内蒙、江苏三大产业基地,具备4500吨多晶硅、500MW电池片、500MW组件的产能。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应用总体规划研究及永久性场馆太阳能应用设计,建设了世博中心兆瓦级光伏电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国家级“光明过程”等项目,参与上海虹桥枢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同时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与美、德、意、韩等国光伏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提高光伏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2、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做精做强企业。积极打造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依托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投入1亿多元,加强硅材料、BIPV组件、聚光电池、薄膜电池、硅电池、PECVD等产品的技术研发,拥有相关专利超过30项。正在加快双面胶带电池组件、标准成本组件、抗PID组件等新产品的研发;探索应用3D打印技术提高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应用离子注入技术提高装备生产水平;将在连云港电池组件制造厂应用自动化焊接机器人,预期生产线可扩大40%产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3、以集成服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当前光伏制造环节普遍亏损,产业链利润向电站建设运营环节转移,其中电站项目授权开发、EPC建设、电站项目开发商环节毛利率分别为3.5%、7%和10.15%。航天机电正从光伏制造商向电站运营商转型,以电站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拓展综合集成业务,已累计建设国内外600多座光伏电站。2011年、2012年,航天机电在光伏系统集成市场排名全球第15位、国内第6位,预计2013年将进入全球光伏系统集成市场前十位。

4、具备多样化融资支持路径。随着国内外光伏行业陷入困境,银行收紧对光伏企业贷款,电站项目融资困难,光伏企业IPO受阻,VC/PE投资案例大幅下降。航天机电具有强大的金融支撑服务能力,由航天集团提供财务支持,搭建海内外融资平台;已申请使用国家开发银行44亿元授信额度,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约40亿元;与上实集团加强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收购运作国内外电站项目;探索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等。

财经界:上海光伏产业如何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再创佳绩,引领我国光伏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李耀新:根据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及上海产业链整体情况,上海必须在把握技术升级规律、成本结构、产业链细分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融入世界、服务全国、发展自身的定位。坚持核心高端引领,发挥核心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集成配套服务等优势,形成在全国的产业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坚持引进开发并举,把握发展空间、载体和资源,一手抓结构调整优胜劣汰,一手谋市场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建立行业联盟,加强国内外合作,提升产业链优势,努力打造上海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3-5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核心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保持国内领先,进一步提升光伏总集成总承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研究制定城市能源发展路线图。2010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太阳能光伏路线图报告,描述了光伏技术发展现状及到2050年的发展前景。国内相关机构和省市也开展了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分阶段明确光伏技术发展路线、产业格局及政策措施等。上海在资源能源缺乏、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更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规划制定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能源发展路线图,明确新能源替代的总体部署、领域空间、阶段步骤、载体主体和资金支持政策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2、加强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研发。根据未来技术升级发展路线,加强超前谋划和技术装备研发。如在卷对卷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空间电源所已建成柔性薄膜电池卷对卷中试生产线;多层非晶硅、微晶硅领域,理想能源开发的PECVD和LPCVD设备性能达到国外一流进口设备水平,售价仅为进口设备一半。下一步,上海将依托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及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支持N型晶硅电池、异质结、离子注入等新一代光伏技术发展,加强产业链配套,扩大首台套应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从生产技术到产业技术的跨越,推动技术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3、鼓励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应用。据测算,微网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可使楼宇每年节电30%-40%以上。下一步,上海将围绕建设低碳、节能城市,推动大型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发电等项目建设,依托基地园区挂牌建设分布式发电示范区;在世博最佳实践区、新兴产业馆、工博馆等,组织推进一批太阳能光伏示范应用项目;探索建设新能源充电站,实现能耗自我平衡和余电并网,发展城市BIPV产业。

篇10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投资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06-02

1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行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市场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飞涨的今天,各个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具备永不枯竭、清洁、免维护等多种优势,该产业是世界能源领域的朝阳行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该行业今后的大发展必然引领一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从而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过程。2000年以后,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行业内涌现出了无锡尚德、天威保变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火暴,引发了国内空前的投资热潮,大量的民营企业、国有控股集团从传统行业中转型,以及私人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种投资主体,不顾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经验等条件约束,纷纷加入。大规模的盲目投资促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表象繁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市场、管理和环境等众多风险却被普遍忽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潜在的危机日益凸显。当国外市场需求出现萎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陷入瓶颈。

2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从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市场特点、产业链特点和产业集群分布上看,其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技术风险

目前,由于国内没有掌握提纯技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上游原料主要依赖国际供应。国内多晶硅生产除了中硅公司等在自主研发外,还有一些厂家利用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但这些技术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彻底解决高能耗和尾气处理问题。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都采用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种技术基本上可满足环保要求,但是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了技术封锁,这个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此外,企业一旦管理不善,还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爆炸事件,这也给很多技术不成熟的企业埋下了安全隐患。

技术差距还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在中国提纯单位多晶硅的耗电量是国际厂商的两倍以上。从企业角度看,硅料项目的高风险还体现在投资巨大且项目建设及回收周期长等方面。通常一个硅料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达2年,而要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时间。国内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成熟,使光电转换效率尚未达到将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拉平或接近的程度,一般光伏发电成本在1.5元左右,与传统发电0.43元的上网电价存在较大的差距,也阻碍了国内光伏发电进入商业运营。

(2)市场风险

国内外市场容量限制也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以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为例,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市场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从最初的20美元/公斤一度飙升到了400美元/公斤。受暴利诱惑,国内企业对多晶硅的投资猛增。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虽然国内新能源的供给很大,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却相对较小,目前大部分产能依赖出口,占比高达40%~50%。以光伏电池为例,2008年我国总产量达2300MW(百万瓦),其中97%的产品出口国外,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国际上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多晶硅生产国都对多晶硅生产实行了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上马的众多多晶硅项目,实际上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导致国内市场无序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外市场的任何波动,如通过行业政策或严格的市场准入资质来设置门槛,也会使投资者面临巨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

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产业链较长,而多晶硅的生产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由于技术限制,其产量供应控制在国外少数几个厂家手中。话语权的缺失增加了管理者决策的主观臆测性和管理风险。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设备、人力、经费等的投入到产品的形成,可能遇到的风险还包括:原材料缺乏或价格上扬;生产设备提前报废;对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其对技术掌握初期估计不足;生产经费投入不足;成品的报废率过高;水、电、煤等能源的供应问题等。

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以低成本锁定材料的长期供应,在国际、国内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打开和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在不断扩张产能的前提下保证设备开工率,这就要求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建设具备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确保科技研发,保证技术不断进步,保证扩张经营中资金链不断裂。

(4)政策环境风险

目前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在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也并没有明确国家具体推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具体时间、要求和优惠条款。2009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就一贯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发出产能过剩的警示信号。此后,国家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发文限制多晶硅进口。国内市场尚未大幅启动,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必然受到国际间政治因素的影响制约。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相继调减了光伏补贴计划,严重影响了欧洲企业的发展。2008年,占全球市场1/6份额的西班牙一年安装了250万千瓦光伏电池,超过日本政府的10年阳光计划,而2009年西班牙安装的光伏电池缩减到了50万千瓦。在外需明显不足的同时,欧美抵制中国低价产品倾销的声浪却从轮胎行业蔓延至新能源领域。近期,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德国Q-Cells、美国SunPower等大厂,陆续向当地政府呼吁,重视中国太阳能企业“低价抢单”的状况,希望官方采取保护措施。国内外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又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3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过快与政策配套、技术进步和内部需求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和激化。虽然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陷入了业绩大幅下滑的窘境。但从根本上来讲,多晶硅价格的“过山车式”波动源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从长期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泡沫被挤压有助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我国近期陆续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新能源振兴规划等政策也正在积极制定中。一系列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将有助于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首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将逐步激活内需市场。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能否启动取决于成本。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依然在2元/度以上,大大高于常规火电、水电的成本,也无法和风电、核电竞争。近期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将中等以上规模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纳入补贴范围,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为30~40元/Wp,计划补贴20元/Wp,相当于成本的50%以上,发电单位成本可有效降至1元/度电左右。可以预见,受相关政策的刺激,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

其次,低成本仍是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策略。我国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比重仍相对偏低,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策略应该由产能扩充转移至各项技术的成本竞争,资金实力足、整合度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有机会存活。在次世代的光伏技术威胁下,晶体硅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强化。另外,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消费习惯,各类低成本的光伏技术都将有其应用市场。

最后,从长远看,核心技术仍然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企业成本不断降低,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定价权。过去几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和中国某些行业的经历一样,也在充当着代工的角色:一方面,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这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耗费国内能源和人力只能换取到微薄的代工费。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是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投资角度看,应该密切关注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孟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2010(1):17-18.

[2]程雪涛.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9(5):624-627.

[3]陈雪,宣益民,韩玉阁. 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性能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2009(5):1026-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