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传达设计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传达设计认识

篇1

关键词:人本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 表达分析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7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平衡人们对这种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就不断有新的设计理念在推出。 “人本理念”的本质也就是人性化,将视觉传达设计用人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是最新的设计理念,是人类艺术与产品的完美结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人本理念”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视觉传达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在日本的设计大会上应运而生的。但是关于视觉传达的概念,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视觉传达的基本理解就是设计者将一些图像进行加工或通过其他方式使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给人们一种视觉触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视觉传达设计包含许多方面,比如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

“人本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人性化设计”,其在设计时尚界也广受欢迎,慢慢地被人们所认可。“人本理念”提倡人性化,而所谓的人性化就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心理和精神的一种追求。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丰富,也就是说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也在不断地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就促使人们在现有的产品设计基础上,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就好比影海报,最初的电影海报内容仅仅是电影的名字及放映时间,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电影海报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极具艺术性。

二、“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系统体现分析

(一)“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系统的大众性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图案,并且人们很乐意去利用这种图案记录事件。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视觉感受也在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让人们不断感受着生活中的乐趣。视觉传达系统正是以大众传媒为通道,其服务的对象是大众,受众是大多数人。视觉传达设计从设计者到接受者,都是和大众紧密相关联的,大众既是消费对象,同时又是这种艺术的传播者。其实,从本质上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大众的艺术,也是一种大众文化。但是这种大众性的艺术却不意味着视觉传达是模式化的,没有值得深度挖掘的内涵。视觉传达设计者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创造新的设计图案,给大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觉享受,也就是要求用简单的设计理念,来表达出深刻的内涵。视觉设计同时可以传达优雅的艺术,这种艺术性也是可以被大众所接受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这些作品直接面向观众,大众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赏析时,一方面能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大众性的视觉传达是视觉传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依靠大众,也服务大众,不断为大众带来新的生活体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全新的体验。

(二)“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系统的非线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种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简单的交流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沟通的功能,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这已然是不适合社会发展模式的。为了跟随社会的进步,视觉设计就此快速发展起来。研究发现,人们天生就自带一种特殊的观察模式,可以依靠图像来进行交流。根据图像所产生的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跨越国界、零距离的交流模式。特别是图像出现以后,图像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多,信息传播不再单单是“线性”传播,而是发展成为一张张信息网。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更多,这也就满足了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交流需求,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例如农夫山泉的广告,一经推出,全国范围都家喻户晓,即使是农村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也能够通过网状的传播方式来了解。

(三)“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直观性

人们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视觉所获得的,当人们在面对某一个事物时,首先也是通过视觉来感知信息的,视觉是最敏感的感官。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以文字、图片、色彩的形式传递信息,将视觉传达设计理念传达给大众,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精神沟通。当今社会正在向图片与文字的时展,向图片信息化的时代迈进,视觉图像的设计,能够帮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接收到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传输,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文字之间的传输。当然,视觉传达设计不应该单纯地传达出浅显的作品,而是需要设计者赋予其精深的文化内涵,需要考虑到人们在面对视觉设计时的直观感受,清晰认识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和意图,也就是说视觉传达设计能够被大众所认知,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性化表现之一。

三、“人本理念”视觉传递设计发展的必然性

文化艺术设计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一座桥梁。视觉设计目前已经作为一门学科被人们接受。视觉设计丰富的想象、形象特征的表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也加大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掌握力度,对现代生活、思维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方式主要是文字,缺乏图像的描述,但是人们对图像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天赋型,在面对图像信息时,人们能够更快速地掌握信息。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杂志、电视、电影等,这些渠道承载着很多的文化信息,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图像设计可以让不同语言、知识结构水平的人们都能够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从而影响接受者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例如广告就可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好的广告设计让人们认识到好的产品,也通过对这种产品的推广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有创意的公益类广告更是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如电视广告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会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人们把它当做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明星效应也越来越重要,明星在电视荧屏上引领时尚潮流趋势,明星的服饰、搭配变成大众追求的对象,明星成为经典的文化形象,其代表的生活逐渐成为大众追求的生活方式。

四、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背景,视觉传达设计不同,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也不同,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就需要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别,避免文化之间的冲突。一些国家、民族有自己崇尚或者避讳的颜色,那么在设计时就需要尽量避免使用需避讳的色彩元素;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作出相应的设计,需要以提高视觉作品的亲和力,达到促进精神与文化的交流的目的。在视觉设计中,更多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设计中注入情感、人文、心理等方面的文化内涵,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引发人们内心的情感,给人带来轻松或者愉悦、幽默的感受。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就是在相同的水平条件下,使设计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的设计既需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用关注人和人性,使自己的设计真正做到周到、细腻,让更多的使用者有所触动。

五、“人本理念”的视觉设计表达分析

视觉传达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设计服务的对象是大众,设计要来源于生活,又能真正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最终归宿,设计师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将生活看作自己创作的源头。另外,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希望在设计中w验到娱乐、幽默元素,在设计中找到一丝安慰。设计师也要对此予以考虑。

人性化设计还需要从保护环境做起,在设计中提倡绿色环保,不仅仅在设计包装上,还需要作品能够循环利用,造福人类。这是视觉设计的一种进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人环保的目标,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

六、结语

结合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人性化设计目前已经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视觉传达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视觉传达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要坚持人性化的追求,满足人性化本身的需求。在视觉传达中,要将情感、心理放在第一位,视觉传达中的人性化表达,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参考文献:

[1]刘媛.基于人性化情感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5):221.

[2]谭姝.情感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3):350.

[3]刘冰.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思考[D].东北林业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视觉传达;色彩;编排;文化内涵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人性化设计”一词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并逐渐成为设计界引人注目的亮点,从而形成一股设计的新潮流。这一潮流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设计相对发达的今天,受众对某个产品的设计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功能的层面上了,而是更多的要求其满足感官上的享受,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的产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人文本,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性化产品是人与物完美结合的设计。也就是说人性化设计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设计,不仅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反映了人文关怀,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等层面。人性化设计表现为: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同时强化对残疾人用品的关怀。

在设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也可谓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谈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的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编排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指着进行视觉传达过程中,各个视觉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从而引导受众更有效地去接受产品,以建立品牌认知。著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有些国家或民族有他们忌讳的颜色或动植物,所以在做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吉祥物的设计及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运用这些视觉要素,从而能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畅通。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有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给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韵味,引发人的心灵感动、震撼和回味,从而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冷冰冰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设计的人性化内涵,即是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最优化设计的物质功能,使设计符合和充分适应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界面;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自然情怀和人文需求,在设计中表现人们的人文趋向,使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

参考文献:

[1]《现代十大设计理念》.何晓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8

篇3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家文化;家之情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86-01

一、家文化

(一)家的含义

家是由“宀”和豕组成的,豕(shi)在古代的意思是猪,将“家”拆开来,家的意思就成安安乐乐过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算世界大战也不关我什么事了,这样的解释带有贬义色彩,但只要我们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它又会有更深刻的意义。猪与世无争,安心地生活在猪舍里,不愁吃穿,也不用去争去抢。家就是温暖、安全、舒适的代名词。

家,是温馨的所在;家,是我们最无助的时候爱的靠山家,是我们最幸福的地方。家很温暖,家里所有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父母是温暖的,温暖到一举一动都使我们今生无以回报。

(二)家的情感暗示

从近几年广告创意的发展趋势来看,广告同仁对于亲情牌的追捧热度不降反升。从人的情感上分析,“亲情”这一广告元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广告的商业气息,拉近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消费者看到“亲情”元素的广告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放下对于广告的戒备心理,从而接受广告传达给他的心理暗示。

大家看到“家”这一词汇后,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无外乎是大年三十,一大家子欢聚在饭桌前,或是在回家的路上开着车,满心期待与家中老父母、妻儿相聚。

从近年来广告中“家之情”系列主题应用之广泛可见“家文化”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台湾三菱汽车广告为例,该广告完美地利用“家的感情”这一亲情元素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二、以“家之情”为主题的广告的特点

关于“家的感情”的主题很多。其主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离家游子对回家的渴盼

在这里,家的概念不再是简单的一座房子,而是人们内心深处渴望的温暖港湾。家这一温暖的港湾给离家在外的人们温暖,哪怕离家在外的日子再苦再难,只要有家在,有牵挂的人,就不孤单。只要有“家”回,即便回家的路再艰辛,也不会放弃回家的念头。这一类“回家”主题的广告更加偏重离家在外的游子心理情感,即思家之情。这类“回家”主题广告在画面的设计上往往涉及到两个群体,一个是离家的游子,一个是在家盼望游子回家的家人,有这两个群体同时存在时,这一类的“家的感情”主题广告才能算作完整。

老版的绿箭广告突出的就是这一类“回家”主题。该广告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未告知父亲自己要回家的消息的前提下悄悄回家,从后面悄悄地抱住父亲。父亲回头看到女儿,惊喜地问:“怎么回来了?”这时,女孩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道:“想你了嘛”。父亲则笑呵呵地拍拍女儿的头,溺爱地说:“不是有电话吗?”,而女孩回答道:“可是人家想见你嘛!”。正是女孩最后的这一句传达了绿箭广告的主题思想:“相见才是亲”。在这一则广告中,绿箭将中国人对家的渴望以及对于亲情的看重很好地传达出来,激起千千万万离家在外的游子以及在家等候亲人归来的消费群体的共鸣。

(二)过年过节回家团圆欢聚

在这一类以“家之情”为主题的广告中,“春节”这一节日被运用的频率相当得高。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春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已经根深蒂固。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春节不仅是一种民俗节日,更是一种有关于“家庭温暖”的最深记忆。一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的画面已经成了这一类“回家”主题广告的代表。

(三)家中老人盼儿归

“盼归”这一回家主题的广告有别于前两类。它所展现的不再是家人团聚,或是在回家路上,即将与亲人团聚的画面,而是与美好而温馨的画面截然相反的孤独、悲伤的画面。这一类的以“回家”为主题的广告往往以公益广告为多,画面以呈现小孩渐渐长大,离开父母有了自己的生活,父母逐渐老去,在家每日期盼子女回家为主,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江汉大学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参加学习的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以及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江汉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湖北省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设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学院四大专业之一。本专业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按照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了解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精通平面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集平面设计、新媒体艺术、广告传播、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而存在。目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所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致力于创新型应用性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并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结构等寻求着打破单一、静态、僵化的传统模式而探索着。在如今以网络化、信息化为特色的新时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各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10年来,一直在创新型思想、观念指导下寻求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全新标准和定位,近几年,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步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特征,再结合学校整体办学定位与特色,建立起了较为稳定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到课程模块化设置,从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到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探索等方面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按照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这一专业制定了以培养具备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能在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公司、新闻出版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和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培养计划。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具有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与信息传播问题相关,又与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时代的文化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当今人类文化、科技、艺术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问题方面,我们不应从纯技术或纯艺术的角度出发,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播的问题,而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和深入地对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诸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它包含人文艺术的特性,也具有自然社会科学的特性,同时还具有绘画、文学、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多个学科的特征于一体。这一特征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破以往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应该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强调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以及各个专业之间的互通性、融合性,把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作为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二、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力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改变原有课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脱节、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与无序等现象。为了使课程与课程之间有循序渐进的递进和衔接,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学习与掌握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和有效性,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有专业基础模块、设计思维模块、综合设计模块、设计实践模块四大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训练。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系目的是为确保其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有序开展,在造型和表现方法方面则建立起以素描构成表现、色彩构成表现、空间立体构成等表现技法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开设有软件应用、设计初步、设计基础、视觉表现、艺术表现等课程。考虑到设计与美术在专业目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表现方式上有根本不同,所以,专业基础课程则主要以围绕设计目的的要求进行训练。

设计思维模块主要包括设计理念与思维能力训练。设计的过程是设计理念和思维能力综合积累发挥作用的过程。此模块课程有设计思维、创意思维、中外美术欣赏、世界设计史、专业学科导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设计学等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设计创新,从而改变传统以形态导入设计的设计思维,变为发现和解决多种问题导入设计的新的思维方式。

综合设计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设计创意与表现。提高专业设计创意需要更多的实际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先进的思考方法和制造手段,把握时代脉搏和要求。该模块下所开设的课程有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交互艺术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市场调研与分析、展示设计等。

设计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与专业实践等。在第2至6学期每学期设置对应相关课程知识点,认知实习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践创新平台。认知性实践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用三周的时间,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项目训练,学生会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然后带着问题再来学习,不仅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随之在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工作室建设、深入企业实习、社会实际项目导入等均丰富和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效合理地在大学四年学习阶段设置有目的实践教学,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设计行业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知,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性规划。

综上所述,课程模块建设强调既要突出时代特色,又要符合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特点。在教学改革计划实施中,由于学时的限定,在课程设置时要将传统专业基础课内容简化、整合、重设以适应专业化教学。同时,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分为3个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即平面设计方向、视觉形象设计方向、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3个方向的课程既有穿插与联系,又有各自区别与特色,这样的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才能满足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多元化、全方位需求。

除了实施课程模块化建设以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开设有设计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欣赏等课程来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强化学生对设计原理的深入掌握,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主修与选修相结合,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从课程设置上为培养复合型、实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创造条件。

三、科学与客观的考核评价标准创新

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规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纵观以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考核方式均比较主观单一,过多强调学生作品的最终效果为主,平时以考勤为辅,强调动手能力而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核评价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一些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往往投其所好,一味迎合任课老师的作业评价观点,这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甚至导致整个班级作品风格单一、千人一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核评价标准的创新,要改变以前重设计结果而轻设计过程、重实际动手能力而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重教师个人风格喜好而轻客观设计规律等现象。在多门课程中可以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项技能。

基于上述几点,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过程以及对自身设计作品的解读,并将其纳入评分体系中来。在有些导入社会实际项目的专业课程中,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课程,采取模拟招标方式,学生到讲台当场讲解,并能对现场学生提问进行解答。案例分析、广告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中则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这种以注重学生从思维设计过程到作品最终效果呈现,再到作品介绍讲解环环相扣的考评方式,无疑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对学生作业考评不公正或存在偏差情况出现,我们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均成立教师评分小组(根据情况不少于三人),由专业教师集中对学生作业逐一点评、综合给分。所以,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手段,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稳固着根基。

四、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开放性与多元性相结合。教学中,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角度,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在传统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把课前预习、理论讲授、案例讲解、校外考察、实践交流、学术讲座结合起来,做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完美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任务和完成作业,转换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江汉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总结与学习。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作方法与教学方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在研究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与探索,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直至全面展开,逐步实现高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学对策――以江汉大学设计学院为例[J].中国艺术,2013(4).

[2]谢海涛.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1).

篇5

前言

作为体现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品牌视觉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将决定品牌信息的传达效果。从品牌视觉设计的本质看,其更侧重于将沟通作为目标,使消费者能够与品牌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若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中过于盲目,未做好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会导致品牌建设失败,且耗费企业过多人力与物力资源。因此,正确认识视觉传达功能性,对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概述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其实质为依托于广告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若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属性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从设计内容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括文化广告、商业广告、社会广告以及政府广告等;而从设计表现形式角度,又可细化为文字广告、图片广告、表演广告等;从传播媒介上看,主要体现在电子类、印刷类以及造型类等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事实上,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促进、教育引导以及文化传播等功能,充分发挥这些功能作用,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视觉传达功能性在品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1.品牌识别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视觉传达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品牌识别方面,不仅包括品牌的外部特征,且内部特征也可向消费者传达。其中在品牌外部特征识别方面,主要包括品牌的的标志、形象、名称以及包装等视觉特征。以产品包装为例,若可保证包装形象能够符合消费者审美要求,便可为消费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Phiends在包装设计方面,其能够通过几个人物形象将产品的形象描绘出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主动探索产品的价值。而在产品内部特征方面,大多企业在品牌打造中多将产品的内涵如情感、信仰与文化融入其中,其作用在于使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观察产生一定的心理感受。但一般这种内部特征很难为消费者发现,此时便需考虑到在视觉传达中通过公关、广告等形式进行品牌的宣传,使产品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综合来看,视觉传达在功能上能够的引导消费者主动认识品牌,一旦企业品牌系统得以形成便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2.品牌建设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品牌建设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定位、规划、形象塑造以及品牌扩张等方面。以往在这些内容建设中,对视觉传达设计往往通过Logo等形式,其体现的“形象形式主义”极为明显,而且大多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完全得以照搬照抄形式为主,导致品牌建设中视觉传达设计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创造更多的价值。从品牌建设内容看,将视觉传达功能引入其中,首先体现在品牌规划方面,规划中可根据企业以往品牌建设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在此基础上便进行全面建设,该阶段中视觉传达设计便会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仅可使产品外部特征符合品牌建设需要,还能够将品牌价值观的融入到品牌内涵中。最后,在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视觉传达功能,使消费者认可企业的品牌,达到品牌价值提升的目标。

3.品牌形象塑造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品牌形象塑造中,其基本要素体现在图像方面,如品牌标志图像以及其他辅助图形等,当消费者在回忆该品牌中便能够直接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视觉图形。例如,关于苹果电脑,在品牌形象塑造中直接以一个不完善的苹果图形呈现出来,只要提及苹果产品,苹果形象自然在大脑中出现。由此看来,品牌形象塑造中,视觉图形所体现的功能是大多文字内容难以取代的。企业在品牌形象塑造中,应注意充分利用视觉传达功能,使品牌形象更具形象化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路径

视觉传达的功能能够保证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使这种功能能够在品牌建设中得以发挥,还需采取相应的设计管理措施。首先,在品牌形象标志设计方面,需满足定位准确、形象塑造以及符合时代等要求。其中的定位准确主要指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判断形象标志是否符合消费群体需求;而形象塑造则表现在视觉要素是否合理方面,要求相应的标志符号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深刻印象,这样才可使品牌的声誉得以扩展;而时代性要求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中应注重所选取的标志符号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特征,避免完全局限在原有陈旧的形式上,确保为消费者带来朝气蓬勃之感。其次,在产品包装设计方面,要求设计人员结合产品特征与消费者审美的心理,使消费者在欣赏产品中能够享受包装上的美感,如当前市场中月饼品牌的打造,其以“花雨夜”为主,能够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最后,在宣传广告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做好广告设计与企业品牌形象的融合,利用更多媒介载体得使品牌形象以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可口可乐产品,其直接通过包装设计比赛,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结论

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 设计 艺术特性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是从多个角度,从空间、时间上进行多思维角度的判断,将视觉思维传达进行设计,明确实际艺术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对艺术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空间和多维角度的判断。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进行信息的传播,完善民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视觉认识水平。通过深入的分析民族、时代、文化的艺术特性标准,确定实际视觉传达的设计原理和表现形式。在设计中通过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独特性,明确我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艺术特点,逐步树立良好的中国独立艺术品格标准。

一、视觉传达的有效设计艺术民族文化性特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根据历史、文化、环境、地理条件等相关因素,合理的判断各个民族之间具有的思维、语言、审美和价值观念。根据H特定的民族特点,合理的分析民族艺术忒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往往存在特异性的民族文化,这些深刻的民族特点,营造了良好的经济艺术社会形态,实现民族经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对不同的免租文化、审美标准,不同的历史形态、地域特点,逐步营造出差异化的设计文化特性。按照现有的逻辑特点,合理的分析实际艺术风格,对中国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底蕴进行分析,明确实际设计的民族特性。伴随着民族生活、社会文化、审美特点的变化,民族的审美设计因素也逐步发生改变,逐步实现国家、民族、语言、体系的设计变更,这正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艺术传达设计特点的。

我国的文化视觉传达设计中蕴含有深入的文化思想,历史丰富的民族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标准不同。通过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分析,逐步加强过敏经济的自信心水平,传达具有设计思维的视觉传达效果。加强丰富的独特性,深化传统图形符号的设计特点,完善视觉传达设计的蕴含效果。本土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设计体系的相关语言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明确实际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国际、过去与现在、历史文化与现代个性化发展的区别,通过视觉传达方式的设计,实现本国深入根源和底蕴的分析,完善设计者内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视觉传达的有效时展意义

视觉传达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良好的时代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实际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观念、新技术、新挑战。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带动网络经济、电子媒体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视觉设计空间的快速拓展。依照科学技术手段方式,逐步完善社会经济行业的稳步发展,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替身股电脑、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发展水平,构建良好的艺术设计形式。按照科技的时代进步标准,开辟崭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互联网媒体技术,以动态性视听效果,逐步完善设计师的实际表现元素。加强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有效变革,重视神经文化的宣传发展,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孕育良好的时展观念,不断更新时代扩展水平,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良好的设计方法,体横设计载体的文化观念认识水平,明确实际生活方式,审美需求标准,不断完善实际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效果。

依照现有的艺术特征,准确的分析现阶段人们的精神领域标准意义,明确实际人们的思想共同点,完善时代特征、时代文化、时代精神、时代语言的分析,以崭新的方式,力求完善实际语言形式,解决人们的需求,提升精神的满足感。为了有效的提升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需要对新的语言形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掌握历史的脉搏和探索思维,提升经济、文化、思维的认识效果,明确实际创新设计的样式标准,以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逐步优化发展,改变提升自我设计艺术水平。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历史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本质文化历史的表现,通过视觉传达,将传播的信息具体化,内涵化,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宣传价值,传递给人们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创新的设计思路,不断完善文化创造的新概念、新标准、新思维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实际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综合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和文化创作标准。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思路,分析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效果,以优秀的人类文明设计思维为标准,逐步构建社会文化的具体部分内容。加强民族历史风俗、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标准、历史道德的建设,深化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提升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将民族历史侵入到文化中,在视觉设计上表现出来,实现民族思维和优势精神的展现。

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的艺术设计是以历史文化、时代性、民族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通过明确实际历史文化的艺术特点,准确的分析历史传承的文化魅力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思想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伟大,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深入分析,以合理的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展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塑造中国设计中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立性艺术特点,实现艺术设计的视觉传递发展效果。我国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依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特点标准,逐步拓展创新形式的艺术特点分析,加强视觉传递的设计合理性,建立良好的视觉艺术思维分析过程,提升视觉传达的艺术展现。

参考文献

[1]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庞小敏.湖南大学,2016.

篇7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国画艺术;影响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作为现代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项发展成果,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然而,视觉传达艺术的出生决定了它与商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时效性和功利性比较强,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要有超前的意识观念和引领时尚的手段,从而更新人们的审美观、消费观以及投资意识。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者在探索中认识到传统国画艺术的重要性,并且逐渐运用或者借鉴国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知识性和拓展性变得更强。而另一方面,国画艺术在当代社会需要有所创新与突破,需要开拓本时代的艺术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国画画家发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中可利用的东西,并将它应用到国画创作中。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特性

1.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共性

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共通之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可视的艺术形式来传达一定的信息给信息接收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点、线、面、色等要素得到合理的编排[1]。而国画则是用毛笔蘸水、墨、彩在绢或纸上作画的过程,同样注重点、线、面、色的编排。因而它们在表现形式上都属于视觉艺术体系的范畴。

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作品中都带有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个性。就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而言,虽然它的创作考虑客户、市场的因素比较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品中表现出作者鲜明的审美个性,现代的直观“美”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消费者所看中的也是作品中的独特审美表现。就国画艺术而言,国画画家在画作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情操,画面、情感与美融为一体,形成画家独特的审美格调。

1.2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顺应时展的特性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产生于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具有顺应时展的特性。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涉及多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可见其顺应时展的特性。在舞台设计和影视设计等四维设计领域,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运用最多,且效果很好。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哲学内涵,能够体现出时代精神。虽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商业性比较强,但是设计者必须站在比商业更高的角度上进行创作,而这个更高的角度就是对人类的思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2]。而这一点正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探索的问题,因而它是顺应时展的。

国画起源于汉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而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国画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画家积极寻求传统国画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结点,并对国画艺术加以改进,使得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因此从其发展轨迹来看,国画也具有顺应时展的特性。具体而言,这种顺应时展的特性表现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现代的创作手法,在国画的内容中融入了现代人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生活形态等。

2.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2.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对国画艺术的影响

国画艺术受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国画艺术吸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空间构成”的构成手法。比如,国画画家在画某一物体时,为了隐去其主体性,而借鉴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只用一块颜色来赋予物体以形状,这就是国画借鉴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空间构成”的设计方法的一种体现[3]。第二,国画艺术吸收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重叠构成”的构成手法。“重叠构成”是指利用形态之间的遮挡关系来构成空间。比如国画画家通过在画面中有规律地重叠玻璃的方式来构造空间,就是一种“重叠构成”的应用。第三,国画艺术吸收了视觉传达艺术中“分割构成”的构成手法。“分割构成”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以及秩序来进行划分或切割的构成方式[4]。国画中原本并没有这种切割构成的手法,受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之后,画家开始把这种分割构成法应用到国画创作中来。除了以上几种构成手法之外,国画艺术还吸收了“肌理构成”、“形象的群化”等构成手法。

2.2国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

国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内涵方面。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的色彩之美。国画的色彩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黑白色,一种是彩色。彩色在表现情感方面比较强烈,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设计者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借鉴了国画丰富的色彩表现。比如黄色象征着尊贵和疆土,红色象征着喜庆、热情等。而在黑白色的运用上,则借鉴了国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的方法,利用水的稀释作用将墨色调出浓淡。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的构图之美。构图是指形象符号对空间占有的情况,国画中有散点式、鸟瞰式、边角式、布白等几种构图方法[5]。而视觉传达设计以快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为设计原则,所以它借鉴了国画中的布白构图手法,从而达到增强语境的目的。第三,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中的诗书画印之美。国画中的题诗、印章等使画的内容更加丰富,画面更具美感。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受此启发,也将诗书画印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作品能够通过文字来表达深层的意蕴,深化作品的主题,而印章的使用则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儒雅气息和中国韵味。

3.结语

视觉传达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双方的艺术创作都走向了新的高度,各自取得了新的成果。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要继续吸收国画艺术的丰富内涵,从而使作品更具张力,引领时代潮流与消费风尚;而国画艺术则要在借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的构成手法来使自己的绘画更为挥洒自如,从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况燧媛.浅谈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与发展[J].青年作家.2014(20)

[2]仇琛.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3]聂森.视觉传达设计在数码时代的蜕变与革新[J].文教资料.2011(06)

篇8

包装的视触觉感是由包装的材料、质地以及包装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的不同感觉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在包装设计中,利用材质和肌理的设计来达到我们包装要传达的信息内容是我们有待研究的课题,也就是视触觉概念在包装设计上的导入。

1视触觉的产生

任何物体都有特定的材质构成,不同的材质表面产生不同的触觉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肌理感,肌理是物体外表的质地特征,质地的软,硬,光滑,粗糙,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质感可大致分为两种:视觉型和触觉型。表面虽是光亮平滑,但视觉上则令人感觉到独特的凹凸感或粗糙感,此即视觉优先型的质感J。视觉型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触觉。视触觉和真正的触觉通常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视触觉是真正的触觉给人一种经验的反映而已,它是抽象的,在这种条件下,视触觉便成为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通过先前的经验得以产生,再经过编译和转化,成为一种视觉信息,进而对后来的触觉判断产生指导作用。因此,通过视触觉来判断新事物,可以诱导我们接触,也可以警示我们远离。例如:没有人愿意去抓长满刺的仙人掌,看到长长的刺,给人的反映是它会伤人,应该远离。而我们看到婴儿的一双小手,又光滑又柔软,很愿意去触摸一下,这是由于我们过去对这些触觉经验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判断符号,诱导了我们的行为。

2包装设计中材质的触觉感

为保证视觉运动的流畅顺利,包装设计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应是目力所及,在知觉容量限度内的,视觉客体必须是可视的,视觉信息要有一定强度的诉求力。视觉语言必须是易读的,各种信息的意义必须易于为人所理解,并具备相应的视觉环境。所以,包装设计中视触觉的导入必须建立在触觉的高度可视化,也就是它必须有较强的视觉传达功能,包装是商品的外表,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是通过包装来实现的。合理地导入可视的触觉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欲和认知度。

3包装设计中视触觉的2种形式

第一种视触觉形式是由包装材料本身材质的肌理造成的,它可以是感觉柔软的,坚硬的,光滑的,粗糙的等等,通过包装材料表面材质肌理的视觉触觉感,建立和消费者之间的亲和感和诱惑力,这在目前很多设计中都被广泛采用,例如,想表现具有粗糙原生态的茶叶包装,很多设计师会采用竹木或者粗陶等包装材料来设计,尽可能地把表面肌理触感建立在自然的视觉感受中,通过视触觉把商品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认知并建立购买需求。

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它不仅仅考虑到本身包装材质的选用,而且将所包装的产品材质肌理要素,模拟设计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获得对包装商品的认知和识别,这种识别是通过包装的视触觉来完成的。例如,对一盒橙汁的包装设计,可以通过对橙子表皮的肌理的真实模仿,将橙子表皮肌理设计到商品的外包装上,建立较强烈的视触觉感,使消费者很快认识到这盒饮料是新鲜橙汁而不是别的,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识别和认同关系。图2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他创意性地把猕猴桃的真实表皮材质肌理通过包装纸材的设计,将真实的猕猴桃表皮模仿得非常逼真,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判断出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这样的创新设计是视触觉理念导入包装设计的很好典范。

4实现视触觉导入包装设计的手段

实现视触觉导入包装设计的手后已有:

(1)在商品包装的设计中,将真实的材质和肌理运用到包装材料中去,也就是前面举过茶叶包装的例子,直接运用竹木或陶器等来设计茶叶包装。这种方法也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方法。

(2)采用模仿的方法,用其他常规包装材料,如纸张,塑料,玻璃等模仿产品特征或某一需要的材质肌理来达到视触觉和真实触觉上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建立商品信息对消费者有效的视觉传达。图2就是通过纸材的模仿设计的很好的案例。

(3)通过平面的印刷技术来模仿某种肌理视觉效果,同样可以在包装设计中导入视触觉概念。消费者在最初的远观中就可以马上通过包装的视觉传达,获取对商品的基本的认知感受,从而判断对此商品的购买需求。例如,一盒糖果的纸盒包装,表面印刷的是布纹的肌理效果,它所传达的视触觉效果是比较柔和和温馨的,达到了包装需求亲和的预期效果。但它和前面两种手段不同,它只具有视触觉,而前面两种不仅具有视触觉,还具有真实触觉感。

篇9

关 键 词:视觉信息传达 图像 文字

在一切都倾向于视觉化的今天,人们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设计时,似乎总是偏爱图像而冷落文字。其实, 图像和文字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对视觉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者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

一、图像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摄影照片、绘画作品、数码影像,还是抽象的造型、记号等,均被看作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部分,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如下:

1.图像是最简洁、最迅速的视觉信息传达语言

对于视觉信息的传达,图像的信息容量往往是文字信息的数百倍。例如:一条长篇大论的文字信息,往往只需要借助一张图片就能够完成。另外在阅读速度上,图像的理解是一目了然,而文字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行进行。

2.图像是最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视觉信息如果没有形成对受众的记忆,其传达就等于失效,而记忆的基础首先是识别。图像是由形状、色彩、风格、形式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独立的视觉特征使它成为最易识别和记忆的视觉语言。

3.图像是超越国度障碍的世界语言

有时图像的识别可以不受国籍、民族和语言差别的影响,其传播范围要比文字更加广泛。例如:一些公共指示标志和广告图形,能够让不同语言和国家的人迅速识别。

4.图像是最具情绪感染力的视觉语言

图像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特有的心理刺激作用,综合起来可以传达许多能意会但不可言传的信息内容,如诱人的食欲、喜庆的气氛等,它们能产生强大的诱导作用,有效地调动受众的视觉经验。

5.图像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视觉语言

图像丰富的表现性、层出不穷的创造性和美的视觉感受使其成为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语言。好的设计作品大都善于运用图像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视觉信息传达中文字的意义和价值

文字的基本功能是传达信息,文字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合图像,增强设计作品的整体诉求力

设计主题的多样化和表现对象的不同需求,决定了设计中文字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坚挺粗壮的黑体字、清雅俊秀的宋体字、天真童趣的卡通字,传达出的是不同的意趣。它们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图像所能负载的内容,强化了设计作品整体的视觉诉求力。另外,设计作品中的文字还有利于受众对信息主次的区分,使观看活动主次分明有序地进行。

2.作为设计画面的主体,从“表述”走向“表现”

在今天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中,文字很大程度上都具有图像的意味,文字从单一的“表述”走向“表现”。设计者通过优秀的文字设计,丰富了文字单纯的阅读传达功能,使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突出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了视觉信息传达与个性风格、识别印象、审美意味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例如,有些广告作品甚至不用图形,仅以文字设计作为广告画面视觉信息传达的载体。

3.引导观众解读图像,并起到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

图像的内涵和文字比起来,是相对模糊、多义和不准确的。所以,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字对图像常常具有命名和统摄作用,它指称了图像是什么,使受众在第一时间内就能明白图像所代表的意义。文字引导受众去解读图像,并起到了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即使受众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解读,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受众对图像的误读及解码的不准确。

三、图像与文字对视觉信息传达的优劣比较

笔者想借用麦克卢汉关于冷热媒介的划分,对图像与文字对视觉信息传达的优劣作一比较。麦氏认为,冷媒介的特征是:低清晰度、参与程度高、包容性强、与真实相似。热媒介的特征是: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有排斥性。

据此,笔者将图像归入热媒介,文字归入冷媒介。图像在使视觉信息形象化、直观化的同时,其高清晰度和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向受众眼前,从而排斥了受众的思考,抑制其想象力。与图像相比,文字给人的直接刺激要小得多。文字符号的非直接性为受众的联想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正因为如此,以前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现在,一旦通过图像将其形象固定化,“一千个读者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

总的来说,文字对视觉信息的传达是间接性的。文字特有的意境美和韵味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即使在一切都倾向于图像化的今天,文字在视觉信息设计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文字不同,图像将一切对象视觉化、直观化。它长于再现,拙于表现;长于展示,拙于叙事。因此,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像追求的是一种感官刺激(感官审美),文字体现的是一种距离鉴赏。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图像消除了观者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受众不再受自身文字水平及文化知识的限制。的确,有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不需要任何文字的说明,单凭图像就能够达到其信息传达的目的。但在更多时候,图像的指向性并不是唯一的,需要用文字引导受众对设计作品进行解读。事实上,这种图像与文字同时并存,来共同说明和传达主题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仅体现在图像与文字所构成的设计作品外在的结构顺序方面,也表现在作品内在意义的关联方面。

因此,图像和文字都是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工具,它们既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设计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充分认识图像与文字在视觉信息传达中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二者如何形成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取长补短,作到“1+1>2”,以达到对视觉信息更完美地传达。

参考文献:

[1]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琏年等编著.广告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模式渐渐走进大学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在互联网设备的辅助下完成教学活动,将这一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课程规划对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介绍如下。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介绍

1.基本定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个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在此期间,个人需要对自身职业不断探索、不断适应及调整,并且还要对自我进行全面认知和了解,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并为这一目标不断努力[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即对目前的学习方式有效安排、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合理构想,在此期间,需要做好六项准备工作,分别为题目设定、明确职业方向、测评自身条件、分析就业形势、筛选就业路线、规划和实施[2]。

2.意义分析

首先,有利于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还会合理分配课余时间,这对学生三观形成、就业素质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促进高校持续发展。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针对学生就业规划有效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而且还能扩大招生规模、树立良好形象,这对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我国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

互联网+模式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它不仅能够实现丰富教学资源的储存,而且还能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多样性的教学课件,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在线答疑、在线互动,同时,还能对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平台化管理,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全面性、客观性评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互联网+模式下开阔设计思路、丰富设计作品形式、提高视觉设计创造性,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有效完成、高效课堂也会被及时打造,这对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具有积极作用[3]。从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可知,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适用性,将该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也会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模式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分析

1.构建云课程平台

基于互联网+模式,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聘请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视频教学,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与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吻合,进而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视频资料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介绍、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认知、职业发展方向分析、社会就业岗位了解、职业规划书的完善等[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通过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料,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的及时消化。学生登录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源后,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根据学生账号的登录频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网络云平台还开展了职业测评问卷调查活动,即根据学生对问卷的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想法,进而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就业建议,设计专业学生在参考就业意见的基础上做足充分的就业准备、明确就业方向[5]。

2.加强课程时效性

要想提高视觉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就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应对本节知识点全面总结,针对所讲内容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到板前陈述个人职业方向、全面展示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不仅能够提升视觉设计专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在观察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弥补自身作品的不足,并及时对职业规划做出调整,以此提高职业规划的匹配度[6]。

3.增设互动环节

设计专业学生在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能够借助云平台针对设计问题、设计方向、相关话题及时和教师在线交流,教师还能够通过邮件的方式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学生也能够对作业进行邮件上交。云平台聊天群的建立会再次扩大师生间的交流,师生交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友谊,保障了云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7]。

4.优化课程考核评估标准

互联网+模式下的云平台创新了课程考核标准,主要针对视觉设计学生进行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避免出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不仅有利于视觉设计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还有利于学生为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努力,这对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用互联网+模式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职业生涯规划习惯。此外,互联网+模式还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率,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持续进步,提高专业学生的视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古奋飞.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208-209.

[2]李青青.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指导课程开展与实践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49-150.

[3]唐玮.中职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周宪,孙杨.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J].艺术百家,2016(5):135-137+142.

[5]陈鸣.基于项目预约制的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107-108+114.

[6]向世前.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N].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5):35-37.

[7]刘红存,董伦红.可雇佣性开发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N].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