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篇1

[关键词]医学;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形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医学教学改革中,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教学领域之一,对于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综合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概述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较而言的,其具体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视频课件开发等,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体系构成。纵观我国目前教学现状可以发现,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一是学习资源,即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集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将其应用现代医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感受,增强学生医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其亦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学习。二是学习过程,即多媒体教室的打造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黑板式教学方式,亦节省了学生用于记笔记的时间以及教师的板书时间,给师生赢得更多的知识教授以及交流的时间。而将多媒体教室应用在现代医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模拟技术在最大限度上真实模拟人体结构、功能等,亦可使学生通过视频播放真实再现手术等相关治疗过程中,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以及实践操作能力[1]。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一)推动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选择相应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其是在传统医学教学基础上对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整合,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其中,有利于强化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的综合素质型教育,从而推动现代化医学教学理念的形成。

(二)丰富医学教育方式的应用。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改变了以往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灌输式讲,学生机械式听”的教学状况,亦将教材内容以文字、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医学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信息传递,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医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

(三)提高学生医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医学教学改革中,不仅增强了现代医学教学的新奇性,亦给学生五官带来更加刺激的感受,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医学教材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都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医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一)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医学教学的生动性。在医学教学改革中,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改变传统医学教学过程中僵硬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枯燥沉闷的教学气氛,具体表现在:一是可以将医学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有重点、难点的归纳总结,并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在正式上课之前传送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学习,以便于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二是在医学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要穿插相关视频播放或者是动画表现,如通过视频展现神经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癫痫病人发作症状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

(二)构建立体化医学教学资源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人员需求。为向不同教育层次人员提供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服务,可以对医学教学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开发以教育层次为单位的课程包或者是以专业、学科为对象的应用网站,以便于有计划、有层次地向不同层次的医学学习人员提供相应的医学教育服务。

(三)开发专业性医学教学软件,构建网络化医学教学模式。网络化、远程化医学教学模式将成为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转变,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性,在医学教育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时间及空间的学生进行医学学习。因此,在医学教学改革中,要重视专业性医学教学软件及网站的开发,构建出网络化、远程化教学模式,以较强的灵活性、专业性满足不同层次医学学习人员的需求。综上所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对深入医学教学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医学生实践、理论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医学教学中,要重视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禁锢,增强学生医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峰,姚红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医学教学改革[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1).

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56-03

一 问题的提出

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技术界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更是研究的热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讨论基础上,各相关院校纷纷改编或新编出版了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以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地改革。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就有近五十本。客观地说,这批教材无论从理论、技术、结构与质量上都比上世纪出版的教材有了重大的变革和提高,也出现了部分比较优秀的教材。然而,仔细分析后,仍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内容体系落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内容讲授传统教法为主,常规媒体过多,缺乏对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育技术理论、最新数字化媒体技术等的描述,未有考虑信息技术对未来教师要求,未能很好地体现“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精神;(2)结构形式过于传统,未突出“教学设计”这条主线,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部分内容,份量不足,地位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构建知识目标的实现;(3)文字陈述专业性较强,拘泥于以“教”为主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到非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自主学习需求;(4)能力培养不突出,与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相脱节。

究其原因,有如下三方面,而根本的是未有很好地运用现代教育观念来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课程定位不准,缺少针对性,许多教材未能体现出公共课的普适性特点,内容过于专业化和理论化,似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材:

(2)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未能突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理论-媒体-设计-实践”框架。

(3)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仅停留于以媒体使用为主的实践操作层面上。受“媒体论”影响,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学习各种技术,特别是媒体操作,显然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教育技术能力决不只是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以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

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才能达到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笔者试图从教学设计入手,探索解决方法。

二 问题的分析与设计:以教学设计为主线,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1 教学设计过程要素是组构《现代教育技术》内容体系的主线

教育技术学领域涉及两方面实践,一是教学设计的运用,二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媒体,这两者形成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教学设计是以一种一贯而可靠的方式来开发教育和培训方案的系统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主动的、不断反复的复杂过程。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核心地位说明它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中当仁不让的主要内容。现在教学设计模式很多,但是所有这些教学设计过程都包括以下这些核心要素(也称为阶段):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ADDIE)。分析是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是指教学策略制定,开发是指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评价是指对教学效果的研究分析。分析、设计、开发、评价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环节,也构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二者相互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就是一个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从理论到技术方方面面的各种能力的整合过程,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无法实现。

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内容体系的依据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四个层面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要求,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将信息技术与自身课程相结合。《标准》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能力、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中,核心的是教学设计能力。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若对他们在校期间能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就可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信息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考虑公共课的普适性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的组构原则是“以《标准》为基准,以教学设计为主线,以适于自主学习为目标,适当弱化理论,突出应用特色,强化能力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应达到如下基本教学目标:

・熟悉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熟悉现代教学媒体系统环境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技能;

・了解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过程,掌握教育信息资源获取方法;

・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能力;

・具有信息化教学研究、评价的能力。

按照教学设计几个阶段涉及的要素,我们尝试以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为主线建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三 问题的解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近五年来,我们在总结自己和他人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本着“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精神,以《标准》及教育信息化要求为依据,就《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问题进行了新一轮的深入探索与实践。新编一套教材《现代教育技术一理论与实践》。教材以师范院校本科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设计为主线,在课程内容体系的组构、教学方式的确定以及编写风格上均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教学改革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1 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上,突出新理论新技术

内容结构分为“任务和活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附录”四大模块,其中“理论学习”部分包括教育技术概述、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环境、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等内容共十一个子模块,较全面地

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思想、技术与方法。“实践操作”部分包括照相与摄像设备的使用、数字图像与视频素材的处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多媒体课件与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等九个实验,在介绍各类教学媒体时,力图突出现代数字媒体及其系统的应用。各部分的比例如图2所示:“理论学习”模块中各部分教学内容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其中,纵轴为百分比,横轴为教学内容(A;基础理论、B: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C:教育信息资源获取与应用、D:教学系统设计与评价、E: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F: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

由图2与图3可知,“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大模块占据了教材内容的88%,符合课程实际。“理论学习”模块中以“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教育信息资源获取与应用”及“教学系统设计与评价”为主,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也占有一定分量,不仅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这条主线,对学科的改革与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编写风格上,凸显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材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与编写方法上,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风格,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及“参与式”培训理念和活动设计方法,从“任务和活动”入手,提出7项基本的任务选单及相应的“要点提示”,同时提出必需的“活动”与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和活动”的要求,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模块中获取与探究所需的理论与技术,自主进行学习。体现出“任务驱动,实践贯通,突出设计,强化能力”的理念。例如,在“数码影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教材内容是这样设计:

・任务描述:小组成员自己编写剧本,利用数码摄像机拍录校园生活,如学习、娱乐、宿舍生活等,并利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编辑,制作成短片。

・活动设计:

活动1:教师介绍数码摄像机的功能和基本操作规范。

活动2:学生分小组讨论计划和剧本。

活动3:学生户外拍录。

活动4:学生采集拍录内容至计算机。

活动5:学生利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制作短片。

活动6:短片放映式。

对每一个活动,再设计指导性建议,以帮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和实践。如对活动2,进一步提出如下学习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计划,重点考虑以下问题:(建议20分钟+课外)

(1)你们准备制作什么内容或主题的影片?写出简略的剧本和分镜头脚本。(学习内容参考教材理论部分第五章第四节电视教材的编制相关内容)

(2)有哪些角色,需要作哪些准备?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和素材,如何获得?

(3)如何获得软件技术?

(4)时间如何规划?如什么时间去拍摄,什么时候捕获视频,什么时候编辑?

3 内容体系主线明确,教学设计理念贯穿整个内容体系

教学设计能力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从理论到技术方方面面的各种能力的整合过程。教学系统设计,不仅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一部分,同时在教育技术理论、教学媒体与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等环节也必须贯穿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主线应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体系。

在组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时,我们不仅以独立章节形式大篇幅地阐述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内容,并将其列为必选学习章节。同时还在其它主要章节的阐述中贯穿了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内容,如现代教学媒体系统与环境的设计,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与网络媒体的开发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等,既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还要求学习者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和活动”项目中首先要进行“活动设计”,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在课程设计、媒体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不同层面都能受到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

两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在多所高师院校公共课教学中使用,涉及物理、化工、数学、计算机、生物、美术及教育科学等专业。在教材使用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进行的跟踪研究显示,教师反映教材使用效果良好,内容详实,突出能力培养,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理念与新技术,教材结构编排新颖灵活,方便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反映用“任务+案例”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符合他们的认知心理,与此同时实施的“教材+资源平台+网络工具”立体化教学形式,更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这一切为学生将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R.A.瑞泽,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15

篇3

(一)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只是片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强度,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虽说高喊改革许多年,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被应试教育所束缚,更多的仍然是只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理论等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兴趣等方面进行教育。“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目前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索者是教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团队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第一,体育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高校体育教学长期处在一个低质量的教学状态中,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因素。第二,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大多数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疑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道坎。第三,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再加上大多数高校对体育学科并并不重视,造成教师与学生的数量不成比例的情况,使体育教师一直处在一个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严重拉低教学质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中,体育实践教学都需要在户外进行,受这个特点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首先,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一般都必须在固定的场地进行与体育课程一般都需要在户外进行有所矛盾;其次,体育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上也存在诸多的偏差,再加上大多数高校网络资源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普及;最后,单单只把现代教学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而没有想办法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滞后。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首先,现代教学技术重新定义了教与学,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其次,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种高科技技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觉、视觉的相互作用,将全身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同学们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动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系统整体的发展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还是应该从人入手,充分发掘教师资源,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团队。

三、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一)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认知

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引导者,要充分的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改革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充分了解到现代教育搞个的需求,技术跟观念若步调不一致,现代教学技术很难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该有的优势。因此,要进行体育教育改革,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二)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所以说,要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之下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简史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关键。

(三)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建设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环境,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硬件软件两不误,像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中心等,都要进行完善的优化。同时,软件建设也要随之跟进,像与各硬件相应的软件建设、网络资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软件硬件协调发展,保障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正确对待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概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新课标推崇的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不但给教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还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推动着教育教学向着良好的方向进步和改革。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运用

1.教学结构的信息化

建立创新性的教学结构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因为教学结构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在建立创新性教学结构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的同时,还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有效方法。

(1)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利用网络教学的平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3)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让学生自主组织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网络小组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团队的合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有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2.教师素质的创新化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也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对教师的技能培训也上升到了一定的层面。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这样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3.教育资源的整合

学校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建立动态、有效的资源库,这样不仅能够整合教师的教学资源,还能对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既节约了学校资源又实现了素质教育下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能将声音、文字、图像融为一体并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时,可以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最大限度地刺激大脑,使学习效率提高。

二、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课程开发、教育规划、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就医学这门课本身来说,它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为人体,这样也就决定了医学教育的挑战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也发展迅速,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医学的发展对医学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心技术,将它们运用到医学教育中,使医学教学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也深化了医学人才培养的内涵。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使教师共享到优秀的医学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将那些难懂抽象的医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可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有些医学实验,实验动物、耗材和仪器都比较昂贵,或是实验进程较慢、实验时间较长的实验,都可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模拟在电脑上实现。而且这些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可随时改动,使学生了解实验各个方面的情况。例如无机盐对人体影响实验,人体长期缺盐时,血钠和尿钠会降低,而且参与循环的血量也会减少,但是这些变化比较缓慢,实施耗时时间较长。但是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在模拟实验中表现出来。又如将循环血量、循环系统的心率等因素相互变化时产生的影响可用计算机模拟体现出来,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可帮助学生学习和分析。一些手术的教学也可以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改变了医学教学的模式,也推动了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原本枯燥乏味、内容庞杂的医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极大地推动了医学教育的改革。

三、深化医学教学改革

新型的医学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当学生成为教育的主导时,他们将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信息加工者和创造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医学教育信息传递速度增加,由原来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教育模式发展。课堂的教育形式也由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向多种教学方式改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对传统医学教育形式进行改革,还对传统医学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

四、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建立立体化网络教学模式和医学教育资源。立体化教育资源是指在现有医学教育技术水平上,再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医学教育需求。这样它既有在宏观上的整体性,又可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和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立体化网络教学模式是以课程为单位教学、建立教育资源网站为教育对象服务的教育模式。网络教学以网络为平台,可以使现代信息技术和学校医学课程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医学的思考。这样能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的教学结构,既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中深入应用。在医学教育中,除了不断改革外,还应该建立现代医学教育管理体系,积极思考全新的现代医学管理思路。应该高效利用各类医学教育资源,建立长期医学教育管理机构,为医学教育服务。现代教育技术鼓励一线教师使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也应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培养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一线教师开发各类医学教育软件,建立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并建立医学网络共享工程,并最终使医学教育资源配制最优化,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新模式必须基于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优质教育资源,使医学教育课程与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引发学生对医学学习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教育环境构建新型教学和学习模式,改革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医学教学结果,既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导地位。

五、总结

篇6

软硬统一的关系指的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的软件和硬件的关系。硬件,不仅仅指录音机、投影仪等设施,重要的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个硬件环境,包括网络配置、信息资源等。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追求无可厚非,但没有相应的硬件配置,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只能是“美丽的神话”。同时,硬件设施直接影响软件的品位、质量及教学效果。软件,除教师自身素质外,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要的支撑平台、教学氛围、评价机制都需要健全完善和有机整合。只有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软硬件的统一,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二、取舍统一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应用广、效率高等特点,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对共享资源的取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加以取舍;有的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素材的筛选、技术的运用,不是简单的音像剪辑组合,更不是声、形、色的堆砌。它有形式的取舍、素材的取舍、讲授内容的取舍、技术手段的取舍。如《我的战友》一课,选择的资料很多,像战斗背景、个人经历等等,讲授角度也纷繁多样,像爱国主义、意志品质等等,讲授辅助形式也五花八门,像电影资料、个人传记等等。如果面面俱到,这堂课定是热闹非凡,但它不会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一个人在非凡的环境下遵守纪律需要非凡的意志。所有的资料、辅助形式都为这个中心服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抑扬统一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也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怎样与教师、学生有机地合为一体。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但它也不是“万能筐”,什么都能装。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的因素很多,如学科差异、学生差异、教师差异等等。《游子吟》这一课,讲授过程中,要把握诗歌的意境,结合现实教会学生知恩图报的道理。要达到这一目的,使用再多的现代教育技也不如挖掘教师的文学素养、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思想感受效果好。要是生搬硬套,只会无益于教,有损于学,最终“两败俱伤”。故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正确对待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抑扬统一关系,显得迫切而必要。

四、素质教育和知识积累的统一关系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声乐教学;改革方法

声乐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纯依靠教师知识传授的方法只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抽象音乐知识和概念理论,而学生对于腔体发声以及发声技巧的掌握和灵活运用难以形成一种形象性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声乐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声乐教学的创新改革和知识技巧呈现的形象化是尤为必要的,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还能增强声乐教学质量。

一、课前应用,优化声乐教学改革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必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而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往往十分紧张,难以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到的所有音乐知识,那么课前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将现代技术应用到课前准备工作当中,将接下来所要讲解的声乐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起来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为课堂学习效率和高效声乐课堂的构建打下基础。课前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课前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对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查阅和记录。信息技术让声乐教学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查找资料和进行学习,为课程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声乐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要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有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和形式多元的课件,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声乐知识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声乐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活力,强化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第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互动沟通。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可以运用交流平台将自己在预习和查找资料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咨询,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二、课堂应用,落实声乐教学改革措施

课堂教学是声乐课教学的主体环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更是推进声乐教学改革需要着重改进和优化的内容。声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形成对声乐课堂教学的辅助,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解决课堂教学时间紧张和知识呈现不完整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当中的多媒体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将经典的演唱作品和讲解视频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穿插播放,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还可以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将演唱当中各个器官的状态进行生动呈现的模拟展示,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所学内容,并直观感受发声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声乐训练。单一的练声活动会让学生丧失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也难以有效把握音准节奏,那么教师就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运用其制作练声曲伴奏,让学生的声乐训练更加富有生趣。

三、课后应用,巩固声乐教学改革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下的声乐教学改革强调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学习结合起来,三者不可偏废,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声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巩固知识和延伸能力。因此,声乐教师也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课后环节,加强课后知识延伸,使得学生的声乐技能得以发展。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之下在课后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入的揣摩,透彻地理解课上所学知识以及灵活掌握学习到的声乐技能,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还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课后互动交流,沟通经验和感想,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自己的课后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中获得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优秀的音乐作品并进行欣赏,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找关于歌曲相关的背景和音乐知识,积累丰富的声乐学习素材;可以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借鉴和欣赏来引导学生树立个性化的演唱方式和演唱风格,强化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的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助于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呈现抽象复杂的声乐知识时更加灵活多样和形象具体,推动声乐教育的高效发展。因此,声乐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运用,优化和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网络资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前、课堂以及课外教学当中,实现声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张春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J].都市家教,2016,13:63-65.

篇8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声音和书前的几幅图片,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活跃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动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说明文教学是最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也是教师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说明文通常都比较平实,缺乏形象性,而教师通常也按照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进行讲解,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状况。例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学生要了解故宫的布局、结构、用途等,书上只有一幅平面的故宫剖面示意图,很难提起学生兴趣。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故宫博物院相关的视频资料、大量的故宫图片,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很多内容不需再讲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让语文教材中的抽象的文字所承载的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更有趣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无疑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更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我要求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历史的相关知识,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化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常用俗语、谚语、成语、古今诗词、歌曲、民谣等,同时了解黄河的现状与忧患,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上这些内容涉及了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有关黄河的地理、历史的知识学生在《历史与社会》中有所接触,但更多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学生并未学习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寻找这些方面的材料,然后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而且要求学生必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资源的运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通过网络大量地搜集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然后小组合作、分工,制作形式多样的幻灯片,展示搜集的资料,完成各自的任务。在这次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首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学习工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自主了解了许多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学生还通过网络与同学、老师互相交换资料,提出疑难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作品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他人。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在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过去,语文教师备课总是依赖教材和教参。现在,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师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比教材、教参丰富百倍的资料,并且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制作教学软件。过去,语文教师上课凭的是一张嘴、一支笔。今天,语文教师上课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过去,语文教师课后把教学体会写在每课教案的后面,教研组开会的时候才和大家交流。而今天,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及时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更多的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陈旧教学

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师角色以及学生地位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1)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 学生和教学内容 3 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现代语文的教学过程又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个要素;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后 ,促进了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的发展 ,使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 (3)在现代化教育中 ,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 ,教师的作用将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 (4)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依靠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 ,是被动的学习者.把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后 ,改变了学生对语文教师的依赖程度.

1.教师要接受终身教育

1809 年 ,歌德就曾说过: “今后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学习而终生享用.我们必须每五年学习新知 ,才不会被时间淘汰. “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这句话早已得到验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 ,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更好的学习方法.纯粹传授知识内容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 ,必须向学生传授如何学习语文的方法.正如 《学会生存》 所指出的那样 , “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可见”会学” 比 “学会” 更重要.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终生学习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 ,不断获取新信息 ,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软件的设计者、 制作者 ,教学工作的研究者 ,不仅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本身也应进行终身学习 ,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2.破除 “满堂灌” 的陈旧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他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主体存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要破除 “满堂灌” 的陈旧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目前 ,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这就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如何解决 “教” 的问题. “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教学的发展.要彻底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旧观念 ,树立以能力为主的新观念..要推行启发式 ,废除注入式 ,教师要善于将启发的思想和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导学上下功夫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孔子的《论语》 中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 ,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同时也节省了学生盲目记笔记的时间 ,加快了教学进度 ,教师要有意识地留出 “时间空白” ,让学生以充分的思考、 质疑等自主性活动予以填补 ,打破教师一言堂 ,还学生 “问” 和 “讲” 的权力 ,允许学生公开和老师讨论、 和同学争论.从根本上改变教师 “满堂灌” 现象.

3. 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其言传身教、 作为学生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 ,而且应发挥得更好.教师不但教书育人、 敬业爱生、 为人师表 ,还应当拥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多媒体教学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还要具备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熟悉、 运用、 操作的技能.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媒体 ,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 ,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最多的信息量 ,帮助学生打开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的大门.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4.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篇10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优势;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了极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主要优势更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环境大为的改观。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图象和影视资料并以图文声像并发的形式向受众者提供,使受众者的直观感受更接近现实,获得的资料更加多维化,更加真实化,使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姿多彩。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极大的丰富了其表现力。缩短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二)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共享资源等优势特征使课程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寻找资料时,不再像过去只能通过图书或一些传统手段收集一些微不足道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也比较有限。在网络系统发达的今日,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得到取之不尽的资源信息,使教师在资料、图像等方面的搜集更便捷,更及时。通过网络还可以把个人资源上传到网络共享,其它教师在需要类似资料时便可很容易的获得。这样,大家的资源相互支持和共享,使个人有限的资源共有化,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三)师生交流更加便捷、迅速。传统教学教师大量的时间浪费到板书和讲解上,而现代多媒体技术使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获得教师的大量信息,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很便捷的向教师提问,即使教师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视频等方式以最及时、最便捷的方法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学习者或学习组与其进行研究讨论,可以指导每一个学习者进行操作,可以将某个学习者的屏幕内容传播给其他学习者观看。学习者之间也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的必要性

(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加强。但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造成了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气候变暖、地震频繁等都表现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不满,人们无限制的开发社会资源受到了自然界的疯狂惩罚。人类越来越面临着人炸、资源衰竭的崩溃边缘。因此,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如此庞大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进而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可持发展,已成为当代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应对当前知识经济竞争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使人口大国蜕变成人才强国,主要依靠教育。而提高教育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现代技术教育。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识记能力强,但知识结构单一,知识体系古板,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缺乏创新能力的弊端已经凸显无遗,如何克服这种弊端,提高我国人才的创新水平和创造意识,是我国在国际知识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中之重。只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创新思维模式等我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归整过来,为我所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接过程中,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这种经济飞速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不科学性使这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尴尬和无奈,学校培养大批管理和研究型人才无法研究、创新出企业所需要的东西。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却受到这些大学生的蔑视,因为他们在接受的大学教育时,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掌握必要的技能,还自认为应该从事高尚的职业。这种深层次的矛盾不仅需要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革,更迫切要求学校要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快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课程模式的变革,以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创新中的作用

(一)深化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是矛盾的。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这种填压式教学使学生死记硬背,缺乏活力,更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为手段,以课件制作和讲解过程使教学方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教师也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因材施教,更好的适应学生差异的特点,使教育教学方式不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为教学联系实际提供条件。因此,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以及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比传统教育教学更有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更能接近于现实生活,使学生更能亲身体会现实社会,不像传统教学只注重间接经验的获得。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件,学习软件。可以通过网络、网络订购等以最快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并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共享大家积累的经验和劳动果实;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更多元,教学技术更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更有效更针对,例如3D教学,可能通过电脑使3D技术更直观更有效的让学生接受。而3D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三)教育教学创新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基于意义建构理论的教学活动包括:提供学习资源,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协作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会话,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述思想;指导学生建造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探究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说明过程变为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教育技术使图、音、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虚拟手段更加接近真实,更有利于开发人的右脑,使人自身更协调发展。

(四)现代教育技术更有利于中、长期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形成。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显得非常重要。终身学习成为现代学习的主流。传统教育技术是单一的,单向的,不变的。而且知识结构老化,更新换代比较慢,教材易于陈旧。而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者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学习方式更加多维,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卫星转换、计算机网络等途径传送教育信息,这样信息的接收和互动就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接收信息者省去了固定学校的教育时间和花费。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体制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自由选择和变更学校以及所学的学科内容。突破了年龄、空间、时间的限制。从个人自身发展来讲,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年龄段进行无限制的学习。从学校和政府角度来讲,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学校设施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对公民和学生进行教育,有效的节省了教育资源和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益。

参考文献:

[1]杜绍奎.浅析高校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J].科学咨询,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