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 素质培养 重要意义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高等院校的教学设备也趋于科技化,高等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很好地使用教学设备。传统的教学能力已经满足不了现代高校的教学需要。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也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掌握这样一种能力的新要求。高校教师只有掌握了这样一项能力,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果高校教师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素质,那么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机制改革、创建创新型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重点的探讨高校教师如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以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科技设备在高校的应用,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只有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高校教学任务。所以,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极其有必要的。
首先,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现代教学设备提出的新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充实了大学教师的生活,同时也完善了教师的授课方式。通过计算机进行授课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案的完整率,而且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速度和教学的效率。但是,计算机的发展也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只有掌握了这项技术,高校教师才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够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点发挥出来,才会更好的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极其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才能够胜任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近些年来,教育部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素质教育上,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都是如此,但是纵观我国的教育,由于选拔人才制度等的限制,大多数教育机制还是延续以前的应试教育,不少高等院校也是如此。应试教育只会固化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进了高校素质教育的进程。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就学习到很多外界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而高校教师则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那么就要求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项能力,高校教师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者,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逐渐出现脱节现象,教育后的结果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逐渐严重。那么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来制定教学目标,促使经过高等教育后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若要减少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单靠高校教师的人工调查和判断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充分依赖于现代科技。高校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探索社会需求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制定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保证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把握住社会的需求动态,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最后,高校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如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技术是不断变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高校教师不像中学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可以长时期的不改变,高校教师不能够这样。高校教师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最新的,自己的教学内容是最新的。因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与社会需求和未来就业相互挂钩的。如果教学模式不对,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校教师不仅是授课,更是传道,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所以高校教师必须比学生更早的掌握现代科技的使用方式。也要时常进行思考,进而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和培训培养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未来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现状
我们之所以要讨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在普及率等上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高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与中学教学相比,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设备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依赖于多媒体,基本上所有高校教师都是选择多媒体上课,所以不少教师就认为学会了多媒体也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其实不然。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就是制作幻灯片之类的作为课件。在幻灯片上面基本上是插入简单的文字、图片和动画,其实这并不能够说明高校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将自己的课件做得利于学生吸收,幻灯片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能够反映出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内容,才能够说明幻灯片是合格的,是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要求的。不少教师在这个方面存在误区,认为会做幻灯片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其实做出一个合格的幻灯片才能够证明其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其次,高校教师缺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近些年来刚提出来的,并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而高校教师虽然基本具有高学历,即硕士、博士毕业,但是他们的教学思想仍然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即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教,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传道授业,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表明,填鸭式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素质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生活技巧,锻炼出真正的生存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实践人才而不是理论人才。所以高校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放在学习的重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最后,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不够。高校教师不像中学教师一样,以教学目标为主体,高校教师还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所以没有较多的精力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上。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不够。即使学校专门组织高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也不能够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培训的结果也是失败的。心理上的不重视加上行动上的不支持,导致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不够。这也就进一步影响到高校素质教育的进行,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只有从心理上改变这种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三、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加坚定了高等院校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同时也促使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很多院校存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彻底等问题,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方案。
首先,学校要多举办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课程,培养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其让教师自己摸索,不如学校主动组织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课程,这样既有利于高校教师掌握理论知识,也便于高校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概述、学与教的理论、试听与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等等。这些基本理论都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而且培训之前还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让高校教师从内心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相关的实例,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够向高校教师真实的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才能够让教师明白他们的差距。
其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理论的学习是前提,技能的掌握是关键。当教师从内里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要进行技能的培训。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够确保培训的成果。学校应聘请专门的讲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进行培训,通过大量举例以及实物展示和高校教师自我展示等形式向高校教师传授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多层次不间断地确保高校教师掌握这种技能,并且在后期的课堂中监督教师的技能使用情况,对于操作不当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向高校教师重点说明其重要性。
最后,建立监督机制和政策机制,确保高校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机制是对高校教师的一种督促,没有制度就不利于一项政策的执行。由于高校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所以即使受到培训在日常教学中可能还会带有传统教育观念,所以学校应当不定期的对高校教师教学情况和教学方式进行检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顺利运行。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培训成绩和日常执行度列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与教师的评奖评优及职务晋级相挂钩,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达标设定一定的标准,对于不达标的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就能够确保高校教师坚定不移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四、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它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之所以对现代教育技术存在误区,主要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规律认识不清造成的。只有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规律,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充分掌握这种能力,以至于帮助其很好地应用于高校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蓝振师,韦容. 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2]何泰伯. 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1).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039―0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不只是将教师应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明确地分“意识与态度”、“知识技能”、“应用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层面提出了标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指出了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核心能力,即:应用能力;整合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这无疑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石家庄学院的教育技术公共课自1985年开设以来,就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际及改革意向谈谈基于《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实验教学目标
结合《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整合与创新。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验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具有恰当应用教育技术环境与设备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设计和制作和使用投影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的能力;具有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能力;具有教学系统设计、信息处理和课程整合能力。
二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标准》,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具体实验内容包括如下四大部分:
1 常规媒体的使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教学特性,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要求予以合理选择和利用常规教学媒体;掌握投影教材、录像教材等教学软件的制作与使用。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幻灯机、投影器的使用与维护;照相机的使用、照片的冲洗、放大;简单的摄像、录像、编辑等。
2 信息技术素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和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培养学生选择、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获取与利用;各类素材的处理、加工于制作;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如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网络教室等)的了解与使用。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结合学科课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具体实验内容可选择性安排:PowerPoint;Frontpage或Dreamweaver;Flash;Authorware等。
4 教学设计。目的是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学生在日后学习与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恰当地、创造性地选择应用各项媒体和各类数字化资源。具体实验内容安排可可选择性安排:将一节中学课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走上讲台授课;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编写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这四部分中,“常规媒体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是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设计”部分则体现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和对其“学科整合”能力的重视。
三 实验教学实施
实际上,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课时和设备环境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体系具体安排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要质量之外,还必须在实验的内容选择、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以便为学生创造尽量大的实践空间和实践效益。
1 在制定课程内容体系时,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设置太多,不仅会导致学生负担太重,还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校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首先,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的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核心能力,然后围绕着核心能力来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在实际运行中,结合核心能力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对于必做的实验,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真实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了解、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于选做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修,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当然,最好提前将选做的实验内容制作成电视短片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具体视频内容进行自学,效果会更好。
2 在内容选择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处方”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的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异质性。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处方式教学”,就是结合不同的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实验教学体系。比如,常规媒体的使用部分,对美术系专业来说,幻灯机、投影器和照相机在其今后的学科教学中应用机会比较多,可以适当多安排一些课时,因为这不仅是这些专业学生对这些媒体感兴趣,而且他们将来使用这些设备的机会要多;而针对中文等专业可以将摄像、录像、编辑部分多安排一些课时,因为他们将来使用这些设备的机会要多一些。多媒体课件制作部分,文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PowerPoint、Flash等;而理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Flash、Authorware等。当然,具体操作起来会有些难度,但这对学生来说却受益颇多。
3 在时间安排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有验证性实验,有综合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这为实际操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此,可以将某些实验内容延伸到课下。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在课上让学生了解软件的各项功能和具体制作方法,然后布置专题作业,让学生结合学科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下完成。这样既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4 在教学环境上,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内容必须进行精简当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个别专业或个别学生来说,有的实验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有些实验尽管有条件开设,但却不能满足一人一套,而且有些设备又属于精密仪器,需要学生谨慎操作。因此,可以拍摄一些实验操作专题片,开发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在虚拟的实验教学环境进行预习,这样既可以节省设备资源,减少设备损坏率,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5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
任何学科的实验都没有像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验这样“杂”而“碎”,但又相互关联。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演示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设备操作能力。而《标准》之后,课程整合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被提到重中之重,如仍单独采用这一种方法显然已有些力不从心。因此, “基于问题解决”、“基于小组协作”、“基于任务驱动”、“基于网络资源”、“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混合式教学”等可以有针对新地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特别是实验教学中。比如,信息技术素养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和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培养学生选择、加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启动”教学法,只需为学生布置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从网上查找信息,自己进行加工和处理,独立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在评价方法上,建立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检验过程,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如何检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的最终实践水平,特别是如何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一直是值得执教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同仁研究的课题。
前面已说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整合与创新。因此在考核中要想考出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就不能只是简单操作一下或出一个作品这样简单,无论是从内容上来说还是从形式上来说,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实践教学的成绩必须纳入到学生最终成绩当中,比例至少占到40%以上,才能充分显示实践的地位和价值。其次,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上要多元化,一般应由影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教案设计方案等组成。再次,在考核的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可以笔试、现场操作、课外作业等方式相结合。另外,在评价标准上也应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起来。如此,不仅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真正提高。
四 注重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师范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应用。因此,对师范生来说,上完现代教育技术课,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其“现代教育技术之旅”的开始,要想使学生完全掌握、领会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课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联合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创造各种时机,并为学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实践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 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关的公共选修课
据调查,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学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后,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很不牢固,很快就会遗忘。而且,通过短暂的学习,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很多地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针对此,我们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老师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关的公共选修课,比如《摄影技术与艺术》、《影视技术与艺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课改新理念》等等,以使其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2 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
要想使学生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还必须为学生创造各种运用教育技术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具体可以与教务处等其他部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如:与教务处及各专业联合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多媒体讲课技能大赛” 、“教案设计大赛”等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3 将教育技术作为一条标准纳入到优秀实习生考核中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不仅是对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育的继续。在此期间,可以和教务处以及各专业通力合作,将教育技术作为一条标准纳入到优秀实习生考核中,使学生在转换角色的同时,能够尽快将自身已经掌握的教育技术技能恰当而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教育技术转化到实践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突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而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抓好目标、内容、实施、环境这四个环节,从而保证“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整合与创新”这一总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行(试行)[EB/OL].
[2]刘雍潜.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7) .
[3]苗逢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解读与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 2005,(Z2).
[4]张炳林,杨改学.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课内容规范探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6).
篇3
运用及体会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组 周垚
当学生们纷纷议论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的有关教改的各种消息,并为自己能脱离应试教育的苦海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摆在老师面前的却是一道难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更新,这并不是最大的难点,难就难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诠释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打破现代教育技术纯工具性的局限而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最佳载体,教师如何成为技术的主宰而不是受制于技术。
在语文课堂上,我一直苦苦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是要教给学生们什么东西?到底是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更乐于接受?诚然,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绝对不是培养工具。但由于某些语文教师对语文工具性的绝对认同,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过份的执著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因而,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性课文被肢解成为考点罗列的考试演练场所。事实上,这种人为的砍斫不仅使这些文学性的课文失去了它们固有的文学美质,而且使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因缺乏必要的训练失去其生成发展的根基。更直接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一根粉笔一张嘴,重点难点加要点”的满堂灌不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这绝对是失败的教育。
那么,如何把一堂语文课上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何把原汁原味的文学美感尽可能直接的传达给学生,如何真正的从素质教育上下工夫,如何结合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原有传统的“手写式”教学方法,这些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就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有关问题的一些想法。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性很强,所以图示法尤其利于讲授此类课文。我采取的就是图示法,用一幅幅图画来反映整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的讲,就象小时侯我们看的连环画,图画和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恰当,色彩丰富,形象直观,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观赏图片的同时不自觉的掌握了课文内容。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用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象。”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甚至在尚未完成对课文原文的记忆之前已经牢牢的记住了那几幅图画,而图画又跟课文原文紧密相关,学生在课后回忆的过程中就能根据对画面的记忆追本溯源的回到课文本身上来。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这并不是完全的理解。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所以在每幅图画展示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又加入了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及理解,并且用配图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避免了纯粹用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学生在接受具体而直观的信息的同时,也在积极的进行总结概括等抽象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比如课文的开头部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就用两幅图画来展示课文内容(见图一、图二)
篇4
中图分类号:1119
文献标识码:B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化因素共同参与推动的过程,多媒体技术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因素,它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可成为教学内容的来源,笔者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谈谈以下思考:
1 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及多种形式的结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利用影像、图片、动画、音乐等表现形式,为创设教学情景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各类资料,迅速将学生引领到特定的情景中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激发探究的兴趣。与传统的教师单纯的语言叙述、解释相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来得更省事、更省时而又能更明白、具体、准确,利于学生掌握新课程,在更高层面上领会新课程的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拓展的新内容于学生的面前,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更为生动、具体,能够在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减轻认知难度,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密切配合。有利于节省教学用时,增大课堂信息量;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使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起到更好的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良好作用。
2 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和弊端
2.1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论,采用“一盆水倒到底”的教学方法,忽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人做课件时本着“技术至上”的观点,喜欢把课件设计得繁复叠套,眼花缭乱,以致使课件成为了技术的炫耀;也有人不管课件素材的内容适合不适合教学的内容,硬往里面塞。甚至为了迎合课件而改变教学的内容。在这种人人以谈多媒体为前卫,以不用多媒体为老土的氛围里,大家都把目光的焦点聚集到多媒体上,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究竟是多媒体技术本身还是教学,教育思想及目的何在。
2.2教学活动基本成为照“屏”宣科:现代教育技术强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有些教师为了偷懒,往往对多媒体教学平台存在依赖性,不经加工搬上课堂,仅仅把教材的内容搬上屏幕,课件成为教材的反射镜,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策划和设计,错误的认为只需照屏幕宣读就等于讲课,教学活动基本成为照“屏”宣科。主要内容和重点在哪里,学生很茫然,这样的教学,只是把学生低头读书变为抬头看屏幕,造成学生走马观花般的飘浮感。这种方式逐渐令学生的上课激情在减退。多媒体教学平台优点是教学信息量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板书。但是,如果单纯基于这种认识,上课时快速翻屏,用过量的信息满堂灌输,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记住、是否需要思考、辨析和推敲,则多媒体课会变成一部电影的放映。
2.3制作课件即备课: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部分,借助资源和媒体是教育技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基本手段,而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科学组织是优化教学的保证。通过备课,可以将教学过程和资源合理地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在课件制作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患上了“课件依赖症”,出现一旦断电或者课件播放出现故障,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
2.4追求课件内容的刺激,不顾整体教学质量:不少课件。为了夺人眼球,滥用装饰,喧宾夺主,课件插入无关紧要的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影视片断等。由于演示课件时,教师需要站在计算机旁边,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加上演示课件时关灯、遮光,教室内光线昏暗,学生难以记笔记和看书。还有一些教师课件内容面面俱到,一句话可以讲明白的内容也要在屏幕上显示,一节课演示的幻灯片数目过多过快,学生思考时间太短,造成学生应接不暇,视觉疲劳,影响了教学效果。
2.5教学中多媒体被滥用:许多教师包括一些重点高校教师不管所教课程的性质,只要上课非多媒体不行,甚至一些高等数学和基础英语之类的课程也全程采用多媒体。许多课件来源于网络下载或讲授同门课程的教师之间的互相拷贝和粘贴,即使个人制作也多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拷贝和粘贴。同一门课程多人使用相同课件,体现不出个人的特点。一些教师坐享其成,不对多媒体课件深入研究。另外,由于多媒体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教学,一些教师板书写得极差。总之,由于个别教师没有正确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 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3.1教师要克服对计算机的焦虑感,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电脑技术层面,目前不少教师对电脑的掌握还停留在会打字、会制表的水平上。虽然没有普遍进课堂,但在上公开课时,由于电脑技术的落后常常导致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不顺畅,各种教学软件的配合与切换混乱、生硬,课件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果单调乏味。一些最需要电脑辅助的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往往因技术问题该动的动不了,该停的停不住:重点内容不能实现反复播放等,因而发挥不出网络环境固有的长处。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2要正确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要注重实际效果,一定要当用时则用,避免形式主义。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传授知识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媒体,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有机结合,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
3.3目前的多媒体授课多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事先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好的幻灯片来进行授课。从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称其为“电子板书授课”方式。虽然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现代技术效果融入教学之中,确实给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并不是什么课都要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其实,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等价于教育理念的先进。手段要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合适的教学任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相得益彰。多媒体课件基本的特征是直观、形象、动感。配合音乐产生的视听效果。但是对于某些逻辑性很强、需要推导的理论知识。多媒体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因此,每一个任课教师需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认真备课。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制作出适合教学内容、反映个人教学理念的优秀课件。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思想政治课;辅助教学;主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28-0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现代电化教育发展到更高的形式。这一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实现对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的组合编辑控制,并按教学要求设计,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多媒体介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政治课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1、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教师灌输的“填鸭式”教学,课堂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氛和活力。多媒体教学介入课堂,打破了原有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脚戏,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从中获得学习乐趣与成就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广泛接受课堂信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最佳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课前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得教学过程紧凑,课堂容量大,知识的时代感强。学生既可以多学到至少三倍的材料,教师可以节约大概20%的教学时间。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识工具。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除其自身的优势外,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面对校园网络的不断接通,面对互联网信息的铺天盖地,当今的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不能及时调整、学会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抱残守旧,将落伍于时代。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二、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旧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深受师生欢迎,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几个方面的误区:
1、主次不能颠倒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主导、是灵魂、是核心。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标准和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改变。如果把计算机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成为计算机的操作员,教师、教材和整个教学都为计算机服务,甚至完全抛开常规教学的读、讲、辅、批四个基本环节,这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错误理解。
2、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实质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挖掘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却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
3、多媒体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
篇6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科技发展在当今数学教学中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由于信息技术能力欠缺,而不愿尝试改革的现象相当普遍,往往由于技术问题,这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中难以迈出更大的步伐.
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操作不熟练,影响了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教学的程度和范围.目前,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并会使用一些信息处理软件,如Word、Excel、Internet等,但与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第三,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认识不到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不高,形式化的现象严重.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上课时再逐一播放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把黑板变成电子白板而已,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形式的多样化,使用的课件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课堂变成了信息技术的展示或信息资源的机械呈现.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减弱了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本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四,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主要表现在:(1)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2)课件不是自己亲自制作的,而是网上下载得来的,不经修改,不符合所任教的学生实际,也不明白制作的原理,只会生搬硬套,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3)课件制作的画面背景复杂,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却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课件;(4)制作课件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5)课件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方法陈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6)编写和制作课件没有进行细节设计,只注重课件的外在表现和计算机操作,缺乏对知识内容的挖掘,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被削弱了,体现不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应对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关键在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现代信息技术能否有效地融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仅教师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而且需教师更新观念.为此,农村初中学校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1)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2)信息技术能力培训;(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如,组织教师集中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市级、区级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活动;请专家到校进行技术培训等.
2.找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切合点,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整合;实践;问题
信息时代(即e时代)的到来,以强大的冲击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中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硬件设备进入课室,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时代的要求,潜力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教法,大胆创新,大胆使用计算机以及网络辅助高中英语教学。大江南北刮起了前所未有的英语教学信息化大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是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eb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WALL)已经兴起;多媒体CAI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更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得不那么应付自如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完美结合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英语教学更具时代的特征,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教学过程变得更生动更有活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将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进一步达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这就是说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起来,努力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呢?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与内容的一个基本定义,同时也要求我们要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使“教”与“学”趋于一致。因此,我对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的理解是: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为了充分展示英语学科的风采、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机地结合,而绝对不是简单地混合。它们之间的整合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信息技术独有的魅力为教学工具、以无限的网络为教学资源来完成英语学科教学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如果我们只听专家的建议、只学书上的理论,而没有满腔的热情去实践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那就无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一名现代的英语教师,我义不容辞地加入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的行列当中,积极探索、努力研究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并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一是把信息技术与课堂四十五分钟有效教学的整合;二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整合。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实践案例。
1.信息技术与课堂四十五分钟有效教学的整合
把信息技术与课堂四十五分钟有效教学相结合,简单地说就是把信息技术当作是教学工具。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们所拥有的教具就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个录音机,那样的课堂是单调、枯燥,甚至是“无声无息”,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幸好,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英语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顿时,英语教学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春天。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信息技术以它图文并茂、兼有视听享受和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甚至还可以凭借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受学生的青睐,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例如:
(1)将信息技术引用到课文的导入当中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而且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信息技术以它一切皆有可能的能力,使英语教学的导入更加丰富多彩,真正地起到把学生导入学习状态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必修四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 的教学时,凭我们个人的表演能力和天赋很难将人们的肢体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把一切无法表现的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和手势(gestures)都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极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大屏幕上显示这些面部表情之后,先让同学们猜测含义,再给提示哪一个表情是surprise(惊讶) anger(愤怒) fear(恐惧) joy(高兴) sorrow(悲伤) disgust(厌恶) contempt(轻视)。
在看完面部表情之后,又通过大屏幕显示几种手势,让同学们看看这些手势向别人传达的含义是什么?同学们在看完这些面部表情和手势之后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师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顺势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本堂课的主题上来,问:Ca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speaking? (人们可以不通过语言来交流吗?) Do you know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in different culture? (你知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有不同的肢体语言吗?)
当然这样的例子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不胜枚举,但是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将信息技术引用到课文的导入当中后,信息技术以它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使课文的导入更有意义更有效了。
(2)、将信息技术引用到英语听力教学中
1)、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经典的画面流传已久:上课铃响,英语教师抱着一堆书,还要拎着一部大录音机匆忙赶往课室;上课时不断地倒带,不断地说:wait a minute;机器破旧,再来一下卡带,然后故作潇洒:ok, let me read it for you……这种方式在计算机和网络没有问世时,普遍被认为是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的变革,也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使用,传统的听力教学的不足就暴露无疑,而计算机和网络刚好拟补了其不足。利用磁盘、U盘甚至移动硬盘存贮听力材料。磁盘、U盘、移动硬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薄薄的一张磁盘可存贮相当于几十盘录音带的内容,而一个仅仅64M的U盘的容量已经相当于几十张磁盘,装上几个影音文件绝对不是问题,至于移动硬盘容量之大就更不言而喻。如果在把一些听力材料,如英文歌曲转换成mp3或wap格式,容量就更大了。磁盘、U盘、移动硬盘的复制比录音带的复制容易得多,轻轻一击,则复制完毕;原来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几秒钟就能解决,效率之高可以想象;学生想把听力材料复制带回家加强练习也是弹指之间的事;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录音机播放听力材料,单调烦闷,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倒带的麻烦也容易使学生精神分散。而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操作自如,教师可以随意播放,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如果利用网络进行联机听力练习,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操作,实现了英语听力教学的因人而异,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选择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传统的听力教学,从某中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恶性循环。有些英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规范,或者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accent),势必会给学生的听力提高造成障碍。而好的听力软件,如《走遍美国》(Family AlbumU.S.A.)、《新概念》(New Consept)、VOA news、BBC news等,所播放语音纯正地道,原汁原味,学生听来则是一种享受,也会因为输入的准确而使学生的输出也准确,形成良性循环。
(3)、将信息技术引用到语法的教学当中
提到语法,学生们马上会联想到那些可恼的、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条杆杆,所以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排斥感和厌恶感,甚至有些学生还无奈地感叹:“语法,语法,真的拿你没办法”。如果我们还只是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巴去讲解语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会陷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局面。信息技术的出现犹如雪中送炭,使老师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图像、声音、影像兼容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把语法规则融合到色彩丰富的图片里、美妙的音乐里和生动的故事里。比如说在传授主语从句时,利用学生可爱的照片
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然后问他们:
What my mother likes is ________. ( 我妈妈喜欢的是什么?)
What my mother dose not like is ___________. 我妈妈不喜欢的是什么?)
What makes my mother happy is __________. (使我妈妈高兴的是什么)
What my mother needs is ____________. (我妈妈需要的是什么)
民意调查之后,对他们解释像这样主语部分用从句来表示的就是主语从句,再问:你妈妈了解你吗?有一点大家都感同身受,妈妈对待我们就像我们是个孩子,屏幕显示:That my mother treats me as a little child is obvious.同时解释这个句子可以改写为It is obvious that my mother treats me as a little child (很明显妈妈待我就像对待一个孩子)接着多媒体呈现以下句型:It is important/impossible------ that 从句,归纳:It加 be加 形容词加主语从句。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呈现题量大、反馈速度快的特点进行巩固练习。最后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把心理话向妈妈倾诉,用上下列句型:
What I most want to say is that------ (我最想说的是------)
What I want to apologize is that------ (我想跟你道歉的是------)
It is necessary that ------ (------ 是有必要的)
Whether------ is not important (是否------是不重要的)
It is important that ------ (------ 是重要的)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将语法中那些生硬的东西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语法的教与学轻松了很多,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法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整合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知识也要求博大精深才能与时俱进,而课外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外学习方式是光靠几张试卷、几道练习题,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面要广、要多元化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横空出世能弥补课堂和书本知识的缺陷,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所以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外知识结合起来,通俗地说就是把信息技术当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
(1)将信息技术作为完成作业的工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学生们也对电脑网络充满了好奇,因此老师如果能把信息技术和作业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布置一些需要信息技术来完成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觉的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差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就能积极的完成作业。
例如,今年的暑假作业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网络型作业。高一必修四的第一单元所讨论的话题就是节日,一般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孩子对我们自己的节日了如执掌,但是对国外的节假日却很陌生,所以正好利用暑假在家,学生可以接触到电脑布置一个网络型作业,学生一定能兴奋的接受这个任务,出色的完成作业。本人要求学生通过网上查询的方式找出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月份有那些不同的节日,并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两个节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看看哪位同学搜索的结果最多,并把完成的作业通过e-mail 的方式上交。然后我把他们的作业(中国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西方有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放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学生只要进入网站就可以查看别人的答案,可以相互对照,相互学习,了解到更多更全面的关于节日的知识。再如,老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全班建立一个QQ群,让他们在完成预习课文的作业时,碰到不懂的句子和读不来的单词就通过QQ询问擅长英语的同学或老师。
(2)将信息技术作为拓展课外学习空间的工具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 S. Bruner) 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 课外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如何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是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的理想选择,它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先进的平台。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登入与英语学习相关的网站下载各种练习卷以提高笔试能力,可以通过英语俱乐部结交众多优秀的英语人士,`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浏览英语故事、英语幽默,了解英语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电子图书馆和网络英语学习软件,网络电子图书馆不仅资料丰富、快速方便,而且内容还不断更新不断增加,网络图书信息的超文本特性能够按照人的思维方式将信息进行最有效地组织,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书海中遨游,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和他人的限制,充分显示了网络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灵活性。还有网络英语学习软件可以使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英语,而且其多媒体特性能使信息通过图、文、音、像等方式进行处理和生动表达,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结果,用激励性语言进行激励,如果学生答对了就会出现congratulations /well done//excellent等祝贺的语言,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答错了就会出现“别灰心、加油、继续努力”等语言鼓励学生别放弃。提供免费学英语的网站不计其数,我就推荐几个最流行的网站:
http:/// http:///
http:///http:///
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层出不穷,通过信息技术来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还使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学习经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尝到科学探究的甜头,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相结合,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不同的文化又让学生明白了电脑网络是一种有用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玩具。
三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中的问题
无可否认,综观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在把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更先进了,我们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更优化了,可以说信息技术引起了英语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还存在着一些阻碍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只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扬长避短,使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走向成功,迎来最终的胜利。
1.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问题
(1)先进技术是教学辅助手段。对现代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英语教学锦上添花。而在现实的课堂上,有些老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外表华丽,内容中看不中用或者是用了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这样在使用中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使教师成为现代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如果把教师比作教学过程的“导演”,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2)媒体资料的选择要慎重。现代教学传媒技术对教学资料的运用包括录音资料和电影资料等。这些资料对英语教学帮助很大。但我们在资料的选择上要慎重,特别是当前的一些影视作品,能否成为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利用,是值得商榷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进行认真的挑选。
(3)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选任何一种媒体作为辅导手段都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上课,课堂笔记记录困难: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易丧失新鲜感,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教学的。
2.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受经济条件的约束,目前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可能教室里的多媒体演示器就是我们仅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而这个演示器的清晰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差,影响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效果。比起条件好的学校,我们在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方面是缺乏的,比如说,多功能教室和语音室都尚未真正投入使用。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是完成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载体,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那么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好像是纸上谈兵。我们希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也能飞入寻常的校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大融合。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教学设备将实现现代化。
四 结束语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工具之后,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方便,快捷、生动、活泼的感受。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遏制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瓶颈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解决的办法,去探求整合课的教学规律。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观念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要让它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尽显其优势,同时促进英语教学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尹俊华,庄榕霞编着.教育技术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何克抗,《基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篇8
1 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政治教学的助推器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而笔者更深刻体会到:它是政治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中学生来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而政治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如果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便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分心状态转化为兴奋、集中状态,随即对下面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是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的,这更符合一般人的学习规律,更贴近一般人认识各种事物的规律,更契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自然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区分消费者在经济生活中较容易受到侵害的5项权利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很多生活中的案例,但是单纯的文本型的案例,很难让学生保持兴趣和注意力。于是笔者搜集了一些关于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漫画、图片、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很集中,发言也很精彩,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样通过多媒体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多媒体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抽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知识和事理由于不容易表现,而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相对来说比较少,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政治经验,就造成对许多内容难以想象、难以表达,因此不能很好地认清或抓住事情的道理或本质。而由于多媒体能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对一些社会现象发展演化过程、社会现象到本质揭示过程予以展示和呈现,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政治知识,同时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习“走依法治国之路”一课时,依法治国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一个问题。学习时,笔者播放了视频“新修改的选举法实现同票同权”,出示问题:这样的修改你认为有什么意义?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得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过案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法律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学习、探究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1.3 多媒体有利于“让生活走进课堂”
思想政治来源于生活,是社会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政治教师更多的是要把课本知识还原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多媒体情境创设的素材应该多样化,包括教材本身的内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以及各种节假日喜庆活动等。这种类型的情境教学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提高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这一课时,导入部分笔者给学生展示“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谈谈对责任的认识,从而导入新课。选取这类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既体现了思想政治贴近生活的原则,又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更开放的学习和思维空间,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政治学科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能深入分析身边的小事、小问题。在不断的动态观察与比较中,培养学生“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
1.4 多媒体有利于拓展教学容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重要的一点是信息量的极度增大。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高密度地传授知识,大信息量的最优处理,增强课堂效果。尤其在大容量的复习课上,可以利用课件边复习边进行课内练习、矫正练习、迁移性练习,大大缩短教师板书时间,及时进行错误订正。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证明的状态,以实现更高效的课堂。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政治课的讲授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效果是最重要的。当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后,对课堂起到颠覆性的作用。然而如果把多媒体课件当成万能钥匙,就会出现偏差。无论设施多么先进,它始终都是辅助设施,始终是属于从属地位。过分依赖多媒体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也值得思考。
2.1 正确认识课件教学的作用
首先它不能包办一切。课件教学的作用就应该在于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用适当的手段去揭示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的弊端。通过课件教学,使学生更易理解知识,获取知识更轻松。对于政治课而言,运用课件教学,就是要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学生有兴趣。如果图省劲,片面地扩大课件的作用,泛滥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反而会喧宾夺主。
2.2 不能以课件代替教学的全过程
生本教育,最核心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是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在上课时,把课件作为中心,学生在下面就像看电影一样,有的甚至一个字的板书都不存在,结果一节课下来,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值得深思。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政治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过程,就应该适当地进行质疑、讨论和思考,并将重点以板书的形式展现出来,不管是什么学科或课型,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需要用板书保留加深印象的,若一味地用课件代替板书,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既无法体现政治的问题思路,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开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完全代替黑板的课件教学是不可行的。
2.3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有很多教师完全“拿来主义”,这是不可取的。其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注重适用性,要能明确有效解决政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学媒体的采用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可滥用。
篇9
关键词 体育课堂;多媒体;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135-02
1 前言
体育教师要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得到锻炼,身心还能和谐地发展。而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不是其他学科的专利,在体育课堂中同样也能使用多媒体,同样也能让体育课堂趣味无穷、精彩无限。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
2 用好多媒体的前提
2.1 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体育课的模式是:大多数教师都要求学生先跑几圈活动一下,然后就是讲解授课内容,教师示范动作要领,最后学生自己练习。这样毫无新意的教学内容会一点一点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所以,体育教师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让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2.2 自身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掌握体育知识和动作要领,能熟练使用一些现代仪器,还要有一定的课件制作水平,使用的熟练程度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参与运动的热情。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优化教学过程。如果因为自己是体育教师,而小看了自己所教科目的艺术性和技术性,那就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体育教师。
2.3 合理利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的。不能一味地使用、依赖多媒体,不是所有的体育教课都可以应用多媒体,学生上体育课还是以练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是一种辅助教学。
3 如何用好多媒体
3.1 多媒体让备课更高效、更全面
体育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大多数体育教师根本不备课就上课,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单纯地传授给学生,即使要备课,也只是通过查看参考书和一些图片确定讲课内容,教师知识来源的单一性势必影响教学效率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应用多媒体进行备课,就能提高体育教学备课的效率。通过网络,可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图片、录像、视频等,使体育备课内容丰富全面、图文并茂,使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明显、更有效率。另外还可以随时对备课内容进行更改,这样既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提高备课的准确性,使体育教学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真正达到高效备课、全面备课的目的。
3.2 多媒体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改善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思维发展,使人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大脑精神兴奋和抑制得到良性调节。听听轻松愉快的抒情音乐,可使人体内产生一种叫乙酰胆碱的化学物质,这对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颇有裨益,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体育课堂中加入音乐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在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选择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并按音乐节拍做各种身体练习,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振奋精神,提高兴奋性,充分活动身体避免运动损伤。然后教师领做原地摆臂练习,培养正确的跑姿练习,讲解示范跑的动作要领。在最后播放配乐《小白船》韵律操。放松身心,体现心灵美。这样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一节课的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3.3 多媒体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多媒体把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由于体育室内课理论知识较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性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课件,并与图片、相关视频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定格”“快进”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增强理解深度。另外通过课下调查,记录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在制作课件时,向学生的喜好靠拢,可以激发学生向所喜爱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模仿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篮球投篮技巧时,通过剪辑NBA精彩赛事以及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并运用多媒体分节讲解,让学生看清动作要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篮(主要是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上篮、双手胸前投篮)技术的动作要领。学生看得清,听得明白,而且看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当然就激发了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制动学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多媒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媒介
体育教学除了要强健体魄外,还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下一代。这时同样可利用多媒体,比如播放清朝末年百姓吸食鸦片而导致身体瘦弱,他们的精神状态跟病人似的,民不聊生,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有一半吸食鸦片,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瘦骨嶙峋,毫无抵抗力,被欧洲列强嘲笑,称为“东亚病夫”的相关历史画面,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然后再剪辑有关伦敦奥运会的片段放给学生看,了解我国的获奖情况,观看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奋斗拼搏,让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的场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21世纪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现实起点。课程改革旨在解决现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知识技能取向的课程目标,繁、难、偏、旧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内容,有严重“分科主义”倾向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程实施,选拔取向的课程评价,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等。我们希望通过改革,构建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改变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学科教育的中心由学科转向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历史也不例外。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历史教师应注重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并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学生作为完整的教育对象,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追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将课程理念提到时展的高度,这是以往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
在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下,变传统的说教式应试教育为应用型的科学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
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欠缺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这种心事品质,使之养成终生求知的习惯,是每个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个人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例如讲述《破解彩陶之迷》这一课,我先将各种彩陶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历史,再进一步深入提问:“你能想象出它们是怎样制作的?它们的用途是什么?那些神秘的图像代表什么?反映出远古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什么样的感情意识?”学生听了以后很感兴趣,从而激起了求知欲。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式教学是指让学生动起来,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如:讲“大禹治水”时,我让学生收集资料,谈谈对“大禹治水”的启示。又如,讲“都江堰”时,我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建它?”“它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用途如何?”“它如何改变了西南易涝、东北易旱的状况?对环保有何作用?”“为什么说它是我国古代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都江堰代表了我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再现历史场面。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历史知识,介绍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北京人”时,我这样叙述:“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北京人从岩洞里走了出来,他们前额低平,发际向前,眉骨粗大,嘴巴前突,鼻子宽扁,头部多少有些向前微倾,有些像猿,特别是他们身上那层松软的细毛……可他们能直立行走,又可断定他们是人。他们手里拿着木棍、石头,去围攻野兽,很快就抓获一头野猪,拖回山洞――他们生活的地方,洞内燃着一堆火,他们把野猪挂在火上烤,阵阵‘肉香’扑鼻而来,然后每人撕扯一块大嚼起来。”这样就把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生活习性等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专家埃德加・富尔在其著作《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未来世界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特别要考虑如何教会学生观察思考历史问题并提出观点的方法。学生只有学会研究历史,深刻地理解历史,才能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采用比较法、归纳法对不同历史事件、人物或同一事件、人物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或归纳,如:“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或“评价秦始皇其人”。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它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它已成为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举办讲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写历史小论文大赛。
初中学生好胜心较强,反应很热烈,因此会积极地准备。这样的比赛,既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组织学生画画、做陶器。
如在学完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后,我指导学生想象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人的房屋结构,并画成图。每个学生都凭自己的想象,画出了想象中的房屋。又如在学完第一单元后,我指导学生课外制作陶器。学生有的用黏土,有的用橡皮泥,还有的用面粉,仿制了许多陶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四、改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国家繁荣的关键。我认为教师应在每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一)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也许非常幼稚,甚至无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学生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能简单地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评价,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以致消失。
(二)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行为时,知识创新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失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获得成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科学家经过艰苦的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这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了多方面的联想:首先是“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个学生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催化剂;而唐初“贞观之治”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也是很少提及的,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学生才能进步。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①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能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应树立“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学生创造了标新立异的机会。而学生的标新立异往往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地加以否定,不仅会剥夺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一定要加以保护。
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又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总之,实施历史新课标,转变理念是前提,兴趣和方法是成功的捷径。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探索,才能完成教改任务,实现教改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震,梁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迎接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0.
[3]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8.
[4]李景华.思想政治教学艺术散论.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2.
[5]张保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