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环境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学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教学环境

篇1

一、英语教学的内容逐渐丰富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英语教学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改变方面,教学内容逐渐丰富化。过去,英语教学分为基础教学和专业化教学,其中中小学英语承担着基础教学的责任,主要是英语语法以及单词等内容,而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一般以专业英语为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通常具有固定性,也比较局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固定的英语教学内容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了,因此,英语教学内容需要不断丰富。

此外,过去的英语教学内容以专业应用为主,对生活英语等相关内容涉及相对较少,境外活动的增加需要加入生活类的英语知识,这些也都要求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扩充。现代英语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除了基础的英语知识之外,国外的风土民情、社会发展等内容也逐渐被列入英语教学内容中,这些教学内容有利于境外生活和活动;英语名著、经典影视作品等也越来越多地融入英语教学内容,促进英语专业学习者更全面地获得英语知识,同时也可以实现个人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一些新型的专业内容也与英语教学对接,与专业英语教学同步,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总之,英语教学内容逐渐丰富化,这也是现代社会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发展目标之一。

二、英语教学方式逐渐创新化

教学方式是教学活动的直接表现,直接决定了教学效率。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多弊端,英语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灵活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与灵活的教学内容之间不匹配。素质教育推行以后,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改变,英语教学方式也开始逐渐创新。在英语课堂上,除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此外,户外英语教学也开始出现在中职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学从教室走向户外,甚至走到某些特定的工作岗位中,加强了英语学习与英语应用之间的衔接,帮助英语专业人才适应岗位要求。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在增多,不管是动态化教学,还是内容扩充式教学,都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方式。

三、英语教?W方向逐渐细分化

篇2

【关键词】英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在改变着人们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同时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过去的英语学习,我们除了在课堂上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外,虽也借助其他手段,如:卡片、录音机、录像机等,但效果都不理想,而借助计算机(软件)及其网络进行学习则可大大弥补其不足。英语是活泼、有情景场合的思维活动的统一体,但在我们英语学习中,这方面的环境相当薄弱。如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培养学生学会具体情况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就成为摆在我的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要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网络辅助语言学习已成为或将要成为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模式。

1. 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网络在英语学习上的应用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用语能力,即平常我们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让学生做到外语思维反映迅速,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的一个大忙。我国的学生,从中学到大学,虽已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但其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还是很差的。学习使多年英语还是“聋子”、“哑巴”。在与外国人交流中也存在一定的障碍。究其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我们的英语学习模式有关。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广播式”、“填鸭式”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统一式”授课也是弊端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近年来,我国在英语教学上特别强调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重心转移。但如果仍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引入,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使教学过程不仅“教师——学生”共同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计算机”双向交流,在网络上学生能搜索到适合自己英语程度的读物以及试题,单词等,听力、口语语音资料(MP3,rm),可重复练习,也可及时看到得分,这样的及时反馈,更促进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有激情地向更高的级别努力。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掌握英语语言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就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条件的保证。

对于自学者来说,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来学习英语更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师可以有目的地提供一些网址。一台连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象一名任你支配的英语教师,随时都可以成为你学习英语的得力助手。

2. 计算机在英语辅助语言学习上的优越性 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功能证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知识新等很多优点。

(1)磁盘容量大,网络信息无穷。一张1、44兆U盘,能存储50多万字的信息,一张光盘大约600兆,能存大约3亿字的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了总计达16千兆容量的信息,包括2000多部文学作品,如不考虑图形,每本书按十万字计算,相当于8万册书;师生在校园网上共享这些资源,就可有利地推动师生教学科研工作。

(2)交互性强。所谓交互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只是单纯地被动学习,而是可以参与到过程中去。以前人们采用学习英语的辅助手段是录音机放磁带,放像机放录象带,基本上是被动听和被动看。对机器控制也只能是停,倒,录,放,有时很难控制;而使用计算机软件,却可以对文字、声音、图象等任意选择,只要用计算机的鼠标器一点,非常简便,就是几岁的孩子都能操作,就把自己融入单词游戏,对话角色中。交互性好,还表现在可以使你进入一个比较时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你可以同老师或任何一个同学单独对话,加一个小摄像头,甚至还可以看到各自的口型。你在因特网的英语语音聊天室里,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连网的人交谈。这样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缺乏情景气氛的问题。

(3)信息知识新。传统英语学习,是以固定教材为主,而且为了保持教材稳定性,往往一般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语言比较陈旧,语法学习乏味。而计算机软件更新快,尤其是在网络上的语言,同实际的语言发展同步。比如,可以很容易读到当天的英美电子版的报刊杂志,像《今日美国》、《时代》等。而专题讨论组,电子邮件中用的语言更是最新的语言。迅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社会变化,甚至时髦用语等原因,有好些词虽貌似相识但对其确切含义并不好理解,甚至在十几万字的字典里全都查不到。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时,只有我们学习到它最新最现实的语言,才能理解和溶入这个社会,才能更好地交流沟通,而网络的利用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环境 应用

一、引言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事物,以其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显著的特点而被全球教育界广泛采用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增大信息量,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界面友好,操作简捷,菜单指示方便,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资源、信息管理形象、方便、高效,提高了管理档次;更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突破了教学难点,将深奥的信息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具有交互性,这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特性,它能使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而不只是被动接受。

三、多媒体教学在实践中的优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起来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因而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教师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可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多媒体教学系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时调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随意浏览、复习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与辅助材料均可在网上,教师与学生可随时上网查询、点播或下载相关内容。这样不仅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为教师从网上获取有关信息提供了便利,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教学既能做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我们既要注意教师的教,又要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五、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非凡的功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课堂辅助教学技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一些教师缺乏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理论作指导,依然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认为只要是用了多媒体的设备,就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不论教学是否真正需要,能否提高课堂效益,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只要能用上多媒体课件就行,使得屏幕变成电子黑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多先进,它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讲解,更不能剥夺学生的想象、联想、创造的权利。而有的教师则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过程提前做成课件,为图方便将所有问题和答案都预设好,导致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就完全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导致教师与学生交流少,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学习效果也难以预测。

六、多媒体教学的导向

教学质量是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及学生个体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的程度。同时考虑教学效率及教学效益,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不仅是一种形式的需要,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教师的活动――教,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我们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运用传统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用丰富的教学智慧资源激励学生。传统教学积淀了宝贵的教学方法资源,如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实物展示、课堂试验、课外实习与调研,等等。这些方法凝聚了千百年来无数教育者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是这一领域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应将它们灵活地融入多媒体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工程,我们应精心选择适合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多媒体教学编辑工具,建立开放互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量身定做”,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网上方便地接收各种教学信息,了解学校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应注重课后与学生的交流,获得有关信息及时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

篇4

由于iPad自带有各种新奇的教育互动软件,已经有很多教育者在将iPad带进课堂这一领域做出了各种尝试。如在法国中南部,当地政府向多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免费发放iPad,倡导利用iPad教学;上海、南京等城市也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iPad入课堂的培训项目,有的甚至已有独立的iPad录播教室,此外学生也表示出乐于接受iPad入课堂。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入课堂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我们学校的状况而言,将传授知识和iPad结合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iPad的应用及评价

1.优势

iPad小巧、便于携带,视听效果酷炫,同时它还具有非常好的触觉感受,用手指触控屏幕便可快速浏览图片或阅读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扩充书本中没有提到的知识面,真正实现实时阅读,最终实现个性化指导。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可以利用一些简易的绘画软件,学生只需轻轻地用手指点触便可创作一件绘画作品,这就能有效地提高上课效率。

2.存在的问题

iPad的费用高,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如何兼顾所有学生是一个难题。其次,iPad里有很多趣味性的软件,在课堂中使用是否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阻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等。

二、运用新的技术,突破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

1.掌握新技术运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平板电脑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寻求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摩了一堂鉴赏课,课堂中教师就运用到了iPad,后来我发现了两款能够让iPad和电脑活起来的软件:Splashtop Whiteboard和Air Server。Splashtop Whiteboard让老师和学生把iPad变为能够互动的白板,通过Wifi连接到电脑,就可以在iPad上观看Flash媒体,也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观看iPad上的影像,音频视频全同步。Air Server,可以直接播放电脑上的音频文件。我不断“刷新”教学理念,保障让iPad进入我们高中美术课堂的时效性。

2.配置资源,创设全新环境

要想让现代科技iPad进入高中美术鉴赏课堂,需要与之相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可以准备多台iPad确保每个小组一台,利用高速无线网络路由器,提前安装好Splashtop Whiteboard和Air Server软件,提前下载好本节课中所需用到的软件。

三、运用iPad,走进现代高中美术鉴赏课堂

人民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过:运用丰富的手段创设生动而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孩子依靠直觉而逐渐获得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在课堂中,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好奇心,让他们提前进入到探求知识的学习状态中。

1.利用iPad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鉴赏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中,教材中提供了《韩熙载夜宴图》。在app store上正好有一款互动App《韩熙载夜宴图》,于是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它运用到我的课堂中。打开APP,首先就可以听到悠扬的音乐,旁白介绍“夜宴图”时代背景,接着进入3D世界。在平板电脑上左右拖动就可以赏画,长按画面中的人物、物品便会在旁边出现相对应的具体介绍。当点击画面中的人物时,这些人物就像瞬间“复活”了一样,以真人的形式弹奏着、扭动着,这时学生惊叹iPad的神奇,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体验中学习了鉴赏知识。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中设立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创造力的好策略、好帮手。

在讲到“走进具象艺术”这一课时,涉及怎样鉴赏具象艺术,怎样鉴赏肖像作品,如何才能传达出人物的神韵。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课堂实训环节:请同学们用简单的线条勾出同桌相貌特征,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我事先在iPad上下载好了一款素描教程软件“Learn to Draw”,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实用。同时我还准备了一根连接投影和iPad的VGA转接线,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非美术班的现场素描教学了。因为我们学校都是平均70人左右一个班,不能兼顾到每位学生,而通过投影机的大屏幕结合iPad的双指放大功能便可以轻松地营造一个70人左右的大班素描教学,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教师在自己的iPad上用“Learn to Draw”软件现场为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画上简易的肖像画,而此时同学们直接观看投影上的影像,然后再自己动手尝试,这样一来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有了实训环节,再深入讲解一些名画家的具象作品,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了。

3.扩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和空间,让作品的展示丰富多元

在美术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的自我创作环节。但因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一定每位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示,都能得到师生的点评,而iPad新技术的注入可以使得作品展示环节充满活力,通过转换软件(apletv)可以瞬间实现孩子们手中iPad上的作品与黑板上的投影同步,方便师生共同评价。iPad可以把学生作品在课后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到老师的邮箱,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评价,也可以发到班级群的群共享里,让老师、家长、同学多向互动。

教育事业是一门温暖的科学,温暖自己,温暖学生。它就像小火煨汤,精心熬制,慢慢炖煮……最后,那种特有的香气会弥漫在你的生命周遭,贯穿你的生命全程。从我把iPad带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摸索工作中看,这种现代媒体课程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一堂有温度的顺应时展的美术鉴赏课已离不开现代媒体。以上是我基于现状对学校将要开展iPad走进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这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还需要广大教师同仁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体育教学环境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可以说,以电脑化、网络化、教学化为重要内容的“信息化”不仅是知识经济到来的标志,也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会失去载体;而没有这种载体的所谓“创新”,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就是研究信息与媒体的发展与设计问题,以提高传播效果与效率的一门科学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不断出现新的成果。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智能化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能够采集、存储、处理以及重新组织播放视听觉信息以及文本信息的一种新兴技术。计算机所提供的人机界面的会话能力能够使信息传送成为一种交互作用的人机会话过程,即由人向计算机提出要求,计算机根据人的要求传送各种媒体的组合信息,然后再根据人们对于所传送的信息的进一步要求,再传送进一步的信息,即要求传送信息再要求再传送的过程。这种过程十分符合人类使用工具来帮助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关于体育教学环境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指的是学校为实现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规律,在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场馆设施、体育器材、教学文件、教学制度以及体育的价值、态度、风气和人际氛围等一切与学校体育教学有关的、自然的、人为的、有形无形的环境等。体育环境又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是由多个子系统或元素组成,无论体育环境内部如何分类,各子系统或元素并不因为分类的方法不同,而改变其本身固有的特征、性质和作用规律。

三、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体育教学环境

1.用超媒体技术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加超文本。

如果按超媒体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包含着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这本书也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对语句和词语的解释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各种方式。

以往我们教学总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完全取决于教师教什么。这种被动式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因材施教。而使用超媒体教学则完全不同,教师引出一个主题后,学生愿意学习这个主题的哪个内容,从哪个方面来学习这个主题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愿意主动学习。

2.用多媒体技术攻克教学的难、重点构建轻松学习的环境

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动作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由于这些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学生很难看清楚这些动作,对于这些动作的掌握也就会比较难。如果,教师对这些动作一味地示范、反复讲解,有时候还会影响教学进程,学生也容易对这些动作产生错误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技术动作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将动作教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动作录制下来,与正确动作相比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甚至可以将人体在做动作时的解剖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知道动作的原理。这样攻克教学重、难点就更轻松、更容易。

比如,在讲解短跑的动作要领时,其中摆臂动作是课程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反复进行动作示范,以及学生对于动作的反复练习。但是由于学生日常的一些习惯等因素,使得学生并不能够准确、尽快地将动作做到位。对此,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就会让学生准确地观看高级运动员的正确跑姿,明白其中的一些原理,比如肌肉构造、跑步动作的生理机制,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等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等。多媒体的引进,使学生更能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3.用网络技术构建师生平等对话和互相学习的环境

课堂45分钟教师除去教学时间,能用来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而在课后时间里,由于自古以来的师道尊严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格式限制,学生主动与教师对话的现象很少,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和学习基本只在小群体和班级之内。

用网络技术把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串联起来,通过BBS、远程通信等方式能很好地构建学生和教师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对话、学习、交流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体育》(中学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背景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建国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必将对我国的教师教育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该标准,专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3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关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部师范司领导特别强调: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从这一发展形势看,由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已大大提高,从而对职前的教师教育(师范教育)也产生较大的冲击与影响——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公共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必须根据该《标准》的要求进行大胆的改革。

2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2.1课程大纲的修订与完善

传统的教育技术公共课往往只强调在校大学生与在职一线教师在学习特点上的差别(职前的在校大学生缺乏教学经验,较偏重于理论学习;在职的一线教师则有较多的教学经验,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而忽视二者之间的联系,因而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比较理论化,并且严重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标准》,结合师范生学习水平和认知风格,对现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修订和完善后的大纲以教育部颁布的《标准》为纲,既充分考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增加理论性与系统性;但又严格遵循《标准》所强调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把一线教师所关注的内容通过“活动”和“案例”等形式融入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原来“职前教学”与“职后培训”两张皮,“学”和“用”二者基本脱节的现象,使二者的内容体系既有区别,又存在有机联系,使“职前”“职后”基本打通,“学”和“用”二者较密切地结合起来。

2.2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在原有“2+2”学时的基础上,结合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信息技术环境下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

1)基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由于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录像、电视、幻灯等视听形象手段的结合,形成一种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堂教学部分,90%以上的教学内容都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实验室的人机教学模式。人机教学模式是指人与教学设备(主要指计算机)之间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而进行的人机之间信息交换的过程模式。人机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协同操作,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实现教学过程信息互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教学部分,对每一个实验都指定明确的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真实性任务为线索,把实验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在与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成实验教学的各项要求。

3)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实践领域学科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不能是一个封闭系统,现有的“2+2”教学安排远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也必须延伸到学生课堂教学之外。针对现在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是解决教学内容繁多与课程学时不足矛盾的有效方式。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为学习者提供以下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及其他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高相关度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它全面、详细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体系结构及相关内容。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一般相关度资源,因为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学习者主动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要突破课程的限制,寻求更加广泛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单单依靠课程本身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必然会有效促进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的开展。

2.3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按照教学大纲,本课程设计开发配套电子教案和相关教学资源。

1)配套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开发。按照修改完善后的课程大纲,以张松副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一书为主要教材,设计开发配套电子教案。本套电子教案采用多种信息表现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得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2)相关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以下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及其他网络资源。它们包含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具有内容丰、表现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等特点,有效地促进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的开展。

2.4教学评价的改进和创新

原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手段,评价内容单一,重视总结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学分而学习,其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在保留原有笔试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其他评价方式的开展。现在期末笔试成绩只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他评价成绩占50%。改进后的课程评价中,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者,评价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考试不是评价的唯一手段,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作品展示法等多种方法手段。评价的内容丰富,不仅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甚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都是评价的内容;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身的进步。

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课程评价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尤其表现在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与人协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3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总结

篇7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的构建作为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经验,以语文版初中教材为例,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的建构进行分析,以期可以起到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生态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与丰富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辅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有效增进了师生间的学习情感。

一、课堂主体的生态建构

著名教育学家王成梦称:“人在一出生就注定具备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缺点,生态教育则是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个体学习优势,使每个人的学习潜能可以得到充分激发,从根本上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简单地说,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侧重展开差异教学,以此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生态教育侧重强调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多样化,配合一些层次性的教育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学生在此生态教育环境中,可以自主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落实。

二、适度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态平衡

其一,适度利用信息技术。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优势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尊重语文课程自身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质,在展示出语文教学内容精髓的基础上,侧重信息整合。其二,信息技术是辅助手段而并不是教学的根本,对于师生而言只是学习上的帮手,不可以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需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全新知识,有效建构语文体系。其三,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贴合课程教育目标,不可以忽视学生学习情感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

如,在教学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董宣执法》这一课时,在正式教学前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映教学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后及时引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疏通文义,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

观念。

三、积极构建生态化师生关系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建构语文生态过程中,需要充分营建课堂心理环境。文中提出的心理h境主要是指,以班级为整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所感受与体验的外部交际环境,如学生内心情绪、同学间的内部关系、教学氛围、师生关系等。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教学环境对提升教学有效性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也是推进课堂教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生态化师生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充分体现其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更具时效性的信息交流平台,从根本上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

如,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荔枝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经过学习小组讨论,结合收集的信息资料,学生有效总结出文章的层次结构。如:文章的说明顺序为先主后次,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及里的顺序。在学生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予以帮助,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四、创新使用生态化评价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态建构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成分即生态化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将学生作为核心主体,从多个评价角度进行分析,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心理变化等作为评价的内容,借助科学的教育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实际开展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积极构建相关评价要素的评价标准,满足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而全面落实生态教育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生态建构活动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语文生态教学的全面性与开放性原则,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生态教学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生态关系,创新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生态课堂中充分发挥自我学习潜能,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健美操;有效性;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之中,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以及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和突破,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全新的效果。健美操课程需要有大量的视频、音频信息支持,也需要在基础的教学后有更多的延伸和补充,以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锻炼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分析传统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有效开展高中健美操教学。

一、传统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缺乏兴趣

健美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因循守旧,没有进行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这给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中,老师经常是采取边“示范”边“讲解”边“实践”的教学模式,这让本身活力四射、动感优美的健美操失去了节奏感、音乐感和舞蹈美,学生在跟着老师一遍遍重复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枯燥,对于健美操那种最初的兴趣也越来越淡,从而虽然在学习,也只是掌握了机械性的动作,而毫无兴趣可言。

(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健美操本身是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等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它应当有丰富的内容元素,这样也能够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然而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内容非常单一,学生都在填鸭式的教学中重复着音调的动作,也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创新。比如以前老师在教学《魅力青春》健美操的时候都是在操场上,老师先给学生整体做一遍,然后分节拍对动作进行分解,学生就照着老师的要求练好每一个动作,再将它们组合起来,便是完成任务了,这样学生的自主性被抑制了,成了一台机械的动作“复印机”,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前准备

现代教学需要老师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要有明确的计划,而要做好这些准备,光靠纸和笔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课前准备。

学校方面,可以完善校园设备系统,比如建设完善的网络体系,引进较好的电脑配套设施,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老师方面,应当充分运用学校的资源,比如运用网络收集相关的健美操资料,包括背景、视频、音乐等,同时也可以制作好PPT,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步骤呈现出来,这样便对整个教学内容有充分的认识。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边“示范”边“讲解”,老师是学生唯一的参照和模仿对象,这样老师的任务重,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运用新模式来激发学的兴趣。

比如我们在进行《魅力青春》健美操教学时,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完整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播放分解动作,学生会跟着一起学习,在标准动作的教学下,学生做得很标准,也很开心,然后老师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对照视频进行调整,最后让学生脱离视频,跟着音乐进行表演。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健美操的知识,也体会到了真正的魅力所在,而且还结合了音乐的旋律、节奏,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基本就是单一的动作,它让本来综合性很强的健美操内在各元素之间分离开来,只剩下简单的动作,这让学生缺乏自主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

比如我们在教《魅力青春》健美操时,可以用精美的PPT,将文字、音乐进行结合,对整个健美操的创作理念、内容、要领等M行讲解,过程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并且可以将不同的视频进行对比,告诉学生表演中的区别等。这样,丰富的内容就能够让学生变得非常主动,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老师的协助下解决好问题,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内容更加简洁易懂,它的声、画结合的特征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广大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健美操。所以作为高中体育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学习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健美操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健美操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4.

[2]卢思逸,李静,张赛.信息技术促进高校健美操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4,07:88-91.

[3]王彬彬.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方法的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65.

[4]赵彩英.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健美操选项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05:130-131.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6018-02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rning "Computer Organization"

LIU Ai-na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Teachers Academy, Meizhou 514087,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e full range of requirements on the basis of talent, pointing out that the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lack of many years,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model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discussed relevant issues and research for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应于这一门专业知识较强的课程,学生理解这一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上好这一门课须讲究方式方法,解决好难点、重点,逐步为学生建立整机原理认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担负着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跟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步伐,适应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和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多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体会和经验,就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改革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特点及应对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整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能系统而完整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它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与概念。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抽象等特点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一课程时,应充分做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科有机整合。

2 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授、板书、演示”为特征的传递灌输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耳听、手记、做题”为特征的被动接受方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 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3 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适应微型计算机发展和教学课时有限的矛盾,应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同步进行,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增强直观性,有效加大课程信息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影像,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进行学习、进行探索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能力需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下列的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逻辑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灵活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流畅的信息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出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进而实现观点的撞击。

例如,讲解加法器时引导学生思考:ALU内部有加法器,为什么没有减法器?教师进一步引导出补码的意义是什么,补码如何实现减变加?经过启发引导,学生把前后两个看似孤立的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任务驱动法:计算机组成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采用任务驱动法取得的效果会比较明显。讲计算机硬件结构的时候,专门拆开一台计算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并且让他们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任务式教学从实际问题入手,采取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设计任务、解决任务、归纳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比较法:比较法是指对有差别的问题加以比较的方法。 例如: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类比教学是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概念、策略和思想等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进行关联、类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抓住关键思想。例如,用生活事例洗衣房流水作业分为三阶段,水洗,烘干,熨烫类比去理解流水CPU技术。

4)演示与实践法:教师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结合演示讲解,演示的事物与教材密切配合。 比如介绍计算机的配置,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史,等内容的讲解,采用实物、演示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讨论式教学:采取讨论方式,让学生发言或提问,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可互相激励、探讨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其自身的潜能,提高了教学效率。

6)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形式来收集信息资源,把以前常用的SDRAM内存和现在主流内存进行各项参数的比较,学生能够很容易掌握内存的发展趋势,举一反三学生对计算机系统中其它相关硬件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了解,更进一步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各项参数的对比来预测将来内存的材质、容量、内部结构、布线等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可以锻炼学习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公认的枯燥和难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些年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仍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们不断增长的求知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 培训 资源建设 课程整合 学校管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空前繁荣的社会,信息以爆炸形式在递增。学习将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成为发展的基础。因此,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其所具的突出优势对终生学习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特别是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普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有了设备不会用,学校大多数老师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像这样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和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中小学校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普遍应用势在必行。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为前提

衡量一个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设备使用效益。核心是应用,应用的重点是学生,应用的关键是教师。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有丰富课堂经验的教师,由于不懂网络技术,网上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能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因而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重乏味,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鉴于此况,学校应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扫盲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只有教师成为信息技术培训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培训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在培训内容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入手,进而开展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培训,再进入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具体应用的经验与案例的培训,这样的培训突出了针对性。

在培训形式上,采取示范演示、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组织并建立教师之间、学科之间交流互动,在网上开设对话专栏,使教师之间能够进行专业对话,还可以在网上发表教师的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按照“先培训、后应用”的原则,健全考核制度,坚持“人人过关,个个合格”,制定包括教育理念、操作技能、应用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考核标准,对各类培训都进行考试,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不合格者自费参加下期培训。同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职称晋升相挂钩,初步形成了人人争相参加培训的机制。

二、以资源建设为核心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资源建设既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如果把硬件建设比作修路和造车,那么,教育资源就是车载的货物。有了路和车,但车里无货可载,那么修路和造车就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也造成了极大浪费。因此,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教育资源的筛选、下载、存储、分类和应用工作,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资源库、同步课堂资源建设力度,加快资源征集、引进、评审与整合的工作速度,鼓励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重点攻关、合作攻关等办法集中力量自主开发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三、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为基础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教育技术为指导,根据各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真正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工具,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其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有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多了。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照片扫描出来交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通过ppt的形式展现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用英语向同学介绍照片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朗读他们认为优美的文章,并录音储存在文件夹里,在课堂上把好的朗读录音向学生播放,使那些学生获得自信等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好教师、学生、课本、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而不要滥用多媒体,而造成图片、视频、声音的堆积,这样反而会过犹不及。

多媒体教学应围绕教学需求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形式主义。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

中小学校还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学校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平台,学校通知,学校师生可以通过这个交互平台进行交流。推荐教师课件制作、论文、教学案例及学生优秀作业和成果,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展示师生风采。

学校行政处室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处室资料的电子目录归档管理和使用。如学校的教务处,总务处、思教处、党支部、图书资料室等处室的文件资料,都可以分档保存,这种分级、分类、分部管理方式效果好,便于检索,使用方便,另外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成绩管理和排课管理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方便快捷地完成。这样学校的资料可以避免人为的丢失,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避免混乱。

学校可以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上教育网等,从外部接受最新的教育信息、研究最新的教学动态、加强校际间的信息交流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师的培训模式的束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使学校的广大教师缩短了工作时间、增大了学习活动空间,获得更大收益,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校管理浸染有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和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系列教材)(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2]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3]麦曦,李伟成,林少杰等.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4]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