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的作用

篇1

关键词:近场通讯NFC移动支付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内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但缺乏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始终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近期,中国移动和银联已在上海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移动支付方案未来有望统一至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并推出SIM卡内置、贴片及挂件3套解决方案。国家标准也即将在近期出台,移动支付将进入快速普及阶段。手机支付是一个发展趋势,必定能给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效益。

移动支付目前主要使用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NFC是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它结合了近场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能实现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票务、数据交换、防伪、广告等多种功能,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新型业务。近场通信业务改变了城市中用户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使城市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步走向电子化,在城市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用户消费和业务模式。

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与RFID不同的是,NFC具有双向连接和识别的特点,工作于13.56MHz频率范围,作用距离在10厘米左右。NFC技术在ISO 18092、ECMA340和ETSI TS 102 190框架下推动标准化,同时也兼容应用广泛的ISO14443 Type-A、B以及Felica标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基础架构。NFC芯片装在手机上,手机就可以实现小额电子支付和读取其他NFC设备或标签的信息。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通过NFC,电脑、数码相机、手机、PDA等多个设备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无线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交换和支付服务。

另外NFC技术相比较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来说也有其突出的优点。NFC技术和蓝牙以及红外技术的简要对比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和另外两种技术相比,NFC具有天然的安全性,以及模式多(和IC卡相比也是如此)等优点。并且除了和RFID兼容外,还能够和蓝牙设备进行通讯。

但NFC技术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传输距离短,二是传输速率小。但对于特殊的应用,如移动支付等,此不足可以忽略不计。一是因为“刷卡”时虽然为非接触式,但一般都是在视距范围内使用,因此不需要长距离的传输。二是因为读取数据时,一般是进行加解密运算和数据量不大的传输,几十K的数据速率足够用了。因此,NFC技术非常适合用于移动支付服务。

另外,NFC技术可以说是RFID技术的一个延伸。RFID技术已经大量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城市的公交系统,大学的水卡、饭卡,旅馆的门禁都是RFID技术的体现。不过RFID只能实现信息的读取以及判定,而NFC技术则强调的是信息交互。通俗的说NFC就是RFID的演进版本,双方可以近距离交换信息。

目前业界普遍看好NFC技术,最主要的是该技术加密性能很好,因此适合应用在银行小额支付以及转账方面。通过NFC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付款,获取海报信息,对于未来的广告行业也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广告主可以将海报信息通过NFC的方式传送到用户手持设备当中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商家的优惠信息。

由以上分析可见,NFC技术非常适合用在移动支付场合,最重要是其成本较低,比较适合在城市中推广。

新一代手机支付标准主要有SD-NFC、SIM-NFC以及全手机NFC三种模式,第一种SD-NFC模式,主要利用手机里的SD卡进行支付,SD卡内植入的芯片相当于网上支付的U盾,可以进行远程支付,而其植入的银行卡安全信息,可通过手机通讯进行与POS机近距离的现场支付;第二种SIM-NFC模式,是在手机里有SIM卡中刻录金融信息;而第三种全手机NFC支付是指,今后进入市场的手机,NFC的功能已经预置在其中。上述三种模式都可各自实现近距离支付和远程网上支付功能,三种模式将会同步推向市场,目前SD-NFC模式是一定时期内比较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而全手机NFC模式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近场通讯实现了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票务、数据交换、防伪、广告等多种功能,是城市化领域的一种新型业务。该业务改变了用户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使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步走向电子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用户消费和业务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必定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琳. NFC手机的需求与方案剖析[J]. 电信技术. 2011(02)

[2] 林用满等. 一种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及其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

篇2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针刺;康复

中图分类号:R651.1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12)12147103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致死致残的一大主要原因。随着现代重症监护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得以生存。但是其中很多患者处于长期昏迷或严重意识障碍阶段,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院采用早期针刺腧穴与康复运动双因素交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入选标准:①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②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8分,持续昏迷时间≥24h。③在伤后或术后24h~72h,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加重。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外伤史、脑部疾病史;②外伤前有精神病史或吸毒、长期嗜酒史;③合并四肢骨折、胸腹联合伤、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④病情不稳定,有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患者;⑤年龄60岁者;⑥长期昏迷及严重认知障碍者;⑦治疗期间再次手术或死亡病例。

1.2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9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7岁,平均(33.38±12.65)岁;其中车祸致伤86例,打击伤10例,高处坠落伤24例。本组病例开颅手术72例,其中开颅清血肿32例,去骨瓣内外减压22例,钻孔引流13例,颅骨骨折复位5例,其余均采用保守治疗。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年龄相近(相差≤5岁)、损伤部位相近、病损程度相近(GCS评分)三个因素进行配对,再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对照组,每组30例。4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止血,护脑,降颅压,维持呼吸和循环,有手术指征者进行手术治疗等)、常规护理(翻身,拍背,肢体功能位摆放等)。所有患者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加重24h~72h后进行GCS评定,并开始纳入治疗、观察。综合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早期开展针刺腧穴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腧穴治疗;康复组加做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继续原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

1.3.1针刺腧穴的方法主穴:头部取神庭、本神、百会、四神冲、头维、率谷、脑户、脑空、天冲、玉枕、天柱、哑门、完骨、翳风、术区边缘头皮组织或术后损伤组织的体表投影处等;肢体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神门、劳宫、合谷、中渚、十宣、血海、梁

1)为广东省深圳市科研基金项目(No.200703161)丘、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太冲、涌泉等。面瘫配攒竹、迎香、下关、颊车;眼睑下垂配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有肢体瘫痪的适当增加瘫痪侧肢体穴位。以上穴位交替使用,头面部每次取穴不少于10个,四肢亦不少于10个。一般要求头穴长时间留针2h,每日1次,1周5次,每30min捻转1次,每次1min,频率>100r/min,体针留置30min即可拔除,让患者带头针进行康复运动或自由活动。

1.3.2康复运动方法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系统康复训练,每日1次,1周5次,每次60min。主要内容包括:①对昏迷或低意识状态的患者进行声、光、电等刺激,按摩肢体肌肉关节,进行良姿位(抗痉挛的良好)的摆放,关节的被动活动等。②已经有意识的患者除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开始进行需配合的主动功能训练,如:床上翻身坐起、直立床站立、坐位转移、言语吞咽功能等训练。③后期进行站位平衡、重心转移、步行及双手精细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4评价方法GCS评分是脑外科医生、护士的每日(危重病人达到每小时1次)要测的基本生命体征内容。康复医师把每天病人治疗前的GCS评分直接记录在案。观察4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意识障碍的减轻和意识恢复的快慢情况。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治疗前后评估值的差值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讨论

3.1颅脑损伤后早期促醒的意义颅脑损伤引起的长期昏迷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障碍,脑组织微循环改变和大脑皮层受抑制有关。颅脑损伤后的昏迷不仅造成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肢体运动,容易形成压疮、肩周炎、肩关节半脱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而且由于不能主动进食、调控呼吸、排泄二便,长期依赖输液、鼻饲、导尿等,容易导致内环境紊乱、坠吸性肺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萎缩性胃炎、泌尿系感染等发生。部分肥胖患者仰卧位舌根后坠阻塞气道,侧卧位呼吸不畅,昏迷状态又不会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后来只好留置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太长也不行,最后只好改为气管切开,切开了气道外敞,插管长时间压迫气道黏膜,又频繁吸痰,更容易导致肺内感染,气道黏膜也频频溃烂出血。一个呼吸系统问题就往往搞得神经外科和监护室的医生团团乱转,捉襟见肘,而病人的整体状态只能是越来越差,离恢复神志愈加遥远。郑佳坤等[1]曾统计过在9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有402例做了气管切开,其中192例发生肺部感染,48例因此死亡。本研究中4组患者临床康复的速度和状态出现明显差别,不在于原发病情的轻重差别,主要在于持续昏迷易造成病人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各种并发症,加重了病情,而被早期促醒的患者能配合进食、排泄、咳嗽、咳痰、主动运动等,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在患者昏迷的早期进行促醒治疗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状的发生,而且患者自我意识的恢复又是进行有效肢体感觉、运动及语言等功能康复的前提。

3.2意识障碍的评估―GCS昏迷量表GCS昏迷量表包括睁眼反应、运动反应和语言反应3个项目,总分最高15分,最低3分。是1974年英国神经外科医师Teasdale和Jennett为颅脑外伤患者设计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脑损伤昏迷患者昏迷严重程度的评估,是当今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最熟悉、最常用的量表,其评估贯穿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的每日、每时的治疗、观察、护理中。高岱全等[2]通过不同昏迷量表对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研究,证实GCS昏迷量表在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上准确率及辨别力极高。目前,尽管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信息,但GCS昏迷量表作为对意识障碍患者最基本的评估工具,具有简单易行、无创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在早期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3.3针刺腧穴改善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西医机制目前国际上一致强调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应从急性期介入。损伤的神经元虽然不能再生,但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的可塑性[3]。脑损伤后急性期脑水肿明显,患者的颅内血流呈持续低灌注,低循环状态;另外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恢复期坏死的脑组织周围尚存在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域,这些区域脑组织因长期血流灌注不足而丧失功能,处于休眠状态。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针刺治疗时,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增高,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4]。而且针刺还能促进患者清醒,改善脑组织氧代谢,平衡脑细胞内环境,减轻其自由基反应,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延缓并减轻脑水肿形成和发展[5];针刺可以刺激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突触渐渐降低激发阈值,被活化形成新的功能突触与神经环路,代偿受损的功能区。脑功能重塑的代替论在大量研究和临床观察中提出了在脑中存在着一种相同的基础环路,可分别为许多不同的神经行为所使用。脑损伤后,其周围组织经过训练可代替受损部位发挥功能;一侧脑组织受损,其功能可通过对侧脑功能替代。因此,脑外伤患者即使开掉了大骨瓣切除坏死了大量脑组织,积极针对剩余脑组织进行针刺治疗依然意义重大。总之,针刺腧穴能显著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增加受损局部的血液供应和含氧量,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有效调整损伤引起的脑干神经组织功能紊乱和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障碍,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使大脑皮层功能正常运行和缺损区功能的重建,对昏迷患者恢复意识和以后各种功能康复意义重大。

3.4针刺腧穴改善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中医机制中医认为,意识由“神”派生,随神所遣,可导气出入,是调节神形相合稳定的要素。暴力伤脑后,气血升降失调,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神无所附,肢无所用。针刺腧穴可通过其穴位自然聚气和增强经络感传的作用,使气逐渐恢复顺畅运行,从而带动原本藏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中的神识和因外伤而溃散在机体的部分神识能重新聚合为一个相对完整、有功能的“神”。只有长时间地留置针刺,通过腧穴中针的自然聚气和感传现象,才能使针刺调气、针刺调神做到有聚有散,任其自然,不刻意追求,这样患者逆乱的意、气才能在长时间的多次磨合中达到自然相随,重新做到形神统一,恢复意识神志。

3.5康复运动对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改善作用丰富的外部环境刺激及肢体主、被动活动等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也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6]。康复运动就是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感觉输入,抑制或促进运动输出的过程。这种正常而有效的运动实践不但有利于患者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恢复,而且可促进神经系统在力学上的整合[7]。肢体活动也可使相应皮层血流量增加、流速增快,这给神经元的突触再生和功能重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8]。

3.6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针刺的操作要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针刺的操作要点主要是三点:①避开术区;②针刺多、深、手法刺激大;③留针时间长。由于脑外科大多都经历手术、包扎、引流等操作,有的甚至术后已去除了大骨瓣,患者及大量坏死脑组织,因此无法按已定区域或经络取穴。临床上对脑损伤患者头部取穴一般不要求取穴准、全,或患侧取穴、循经取穴等,而要求避开术区,在术区边缘、面部、健侧等针刺,闭合性损伤也可以按条件分区取穴。针刺部位虽要求不严格,但要求针刺多、深,留置时间长,刺激量大。颅脑损伤术后常有在额颞顶部开颅去骨瓣减压的,甚至有双侧减压的,这样的患者手术区没有骨瓣保护,头皮下形成大面积疤痕,有的甚至其下脑组织已经缺如,只是由脑脊液填充着,因此针刺对必须避开术区。另外头部皮肤肌肉骨骼没有运动功能,长时间留置头针,不会影响患者活动,即使卧床,在床上翻滚也不会发生针具移位、弯针、断针等并发症,其下有颅骨保护也不会损伤重要脏器。卧床时头顶部可以留针,额、颞、枕部也可选择针体与床平行角度进针,这样即可实现长时间留针。

本研究设计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交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实验结果证实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只是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较弱,起效缓慢。两者结合可以彼此协调,互相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郑佳坤,林小聪,蔡玮,等.重症颅脑外伤的救治与意识障碍的康复(附960例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5):498499.

[2]高岱全,宿英英,张运周,等.不同昏迷量表对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12):620625.

[3]朱镛连.脑损伤的恢复与修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7(10):385386.

[4]单爱军,尹卫,贾少微,等.针刺对严重脑损害昏迷患者疗效的量化研究[J].广东医学,2002,23(3):248250.

[5]赵永烈,刘强,史海霞.针刺对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三磷酸腺苷酶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4):546548.

[6]陈广城,俞钻,毛雅君,等.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武警医学,2009,5(20):414416.

篇3

[关键词] 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农村移动支付;对比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21

[中图分类号] 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30- 03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手段,由于其本身的明显优势,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

迄今对移动支付最为详尽的文献研究是Tomi Dahlberg《移动支付研究的过去、现在、将来——文献回顾》。文中对移动支付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对ProQuest Direct,EBSCO(Business Source Premier),Science Direct,IEEE Xplore,ACM Digital Library,AIS eLibrary,M-lit online bibliographical database dedicated to mo-bile business literature,Google Scholar for academic conference papers等数据库进行了搜索,共找到1999-2006年期间发表的73篇学术论文(其中会议论文57篇、研究期刊论文16篇、理论研究为43篇、实证研究30篇)。[1]本文以研究主题为线索,对这73篇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就每一个研究主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移动支付后续的研究领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始于2001年,基本上一直在大中型城市推行,但事实上,农村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需求非常迫切,并且在农村推行移动支付也具有很大可能。首先,目前农村手机普及率已高达90%以上,存在着高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低银行服务渗透率的不平衡现象。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崔玮在《我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现状及改善建议》一文中指出目前农村支付环境问题有“金融网点少,满足不了农村支付结算需要及结算方式单一,现金使用量大,不能满足客户的用现需求”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方便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办理。”[2]其次,移动支付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恰好可以与农村支付环境相对应。正如钟玲在《探析移动支付对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中指出移动支付可以积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并且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我国移动支付具有其特有的优势:移动用户群数量庞大;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方便性;移动支付的覆盖范围更广;用户开办移动支付业务相对比较容易;移动支付可以部分解决信用问题;开办移动支付业务所需资源投入少,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3]因此,移动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村的支付问题。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了先例,并且经验丰富成果也要突出。

综上可以看出,各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均结合了当地的金融和产业链发展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从目前来看,比较成功的模式如日韩模式和非洲模式,都是从满足某一个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入手,找准有自己特色的方向,形成基础稳固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并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产品的规模突破。由于肯尼亚与我国情况基本类似,因此我们国家也可以借鉴肯尼亚手机支付经验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

2 肯尼亚移动支付发展

2.1 肯尼亚概况

肯尼亚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大约700万工人在农业部门工作,占劳动力总量的3/4。肯尼亚面临资金不足和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制约,因此金融业机构较少,金融业也并不发达。普遍的贫困化和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使得农村成为肯尼亚移动支付的主要市场。

2.2 肯尼亚移动支付发展情况

肯尼亚的移动银行服务m-Pesa掀起了移动支付的一阵狂潮。这项服务由Safaricom和沃达丰研发,并于2007年推出。人们只需要有一部低端手机,并在肯尼亚移动支付巨头Safaricom注册信息,就可以购买任何想要的东西。

M-Pesa,革命性的创新金融支付手段改变了非洲地区的经济。这项服务让客户和商户在支付过程当中不需要任何现金、银行账号,甚至永久性住址的参与,到2010年已有超过50%的肯尼亚人使用这项服务。也就是说,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通过m-Pesa就农产品价格讨价还价,并最终使用自己的诺基亚手机完成交易;当地的游牧民族马萨伊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进行家畜交易,然后购买生活必须品回家。

2.3 肯尼亚移动支付特色

移动支付在肯尼亚的成功应用在于它独特的操作模式和国情。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方便快捷

只需要一部手机,并注册到肯尼亚移动服务商Safaricom,你就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付费,无需现金,无需前往银行排队。

2.3.2 操作简单

这种支付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因为简单才得以推广。以前肯尼亚人要想汇款还要先获得银行账户,而银行账户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现在,肯尼亚人可以在数秒之内就把钱划到收款人账上,汇款的数目也可以是几美元这样的小数目。所以极其简单,容易操作。

2.3.3 安全有效

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们,m-Pesa服务意味着他们不必带着大量的现金去市场或城镇交易,这样就不必冒着被劫或被盗的危险。

2.3.4 受益面广

对于那些没有固定住址或银行账户的人们,这项服务可以使他们把自己持有的任意一种现金充入m-Pesa账户,获得移动支付额度,并进行支付、转账或存款,进而从一个经济体内的被排斥者成为参与者;对于移民来说,m-Pesa服务可以使他们以安全、简单的方式把钱转给家人或村民。

2.3.5 成本低廉

这样一种移动支付手机要求并不是很高。它并不一定是智能机,只要是一般的手机,都可以完成移动支付。而且它只需要在零售店开设,所以大批m-Pesa的零售商出现,随处都可以进行充值等业务,而且这些商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一批人的就业,例如为了确保各个零售商之间的现金流动,不少中介应运而生,一些中介和零售商每月可以通过m-Pesa交易获得1 000美元的佣金。

2.3.6 与国际接轨

Safaricom的国际转账服务使用了类似的系统,可以进行便捷的国际汇款和支付。对于肯尼亚企业来说,m-Pesa服务意味着支付货款或维修款可以即时完成,不必依赖效率低下的银行或存在缺陷的基础系统。

3 肯尼亚与中国农村移动支付对比分析

中国的农村和小城市状况和肯尼亚很相似。m-Pesa并不是为了在非洲重新创造发达国家的银行系统,而是适应肯尼亚本土环境的理念。它没有放弃贫穷和偏远地区的人们,而是把服务拓展到最不可能的人群。而中国这样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相似的国情为肯尼亚和中国农村移动支付对比提供了有效前提。

3.1 用户增长率对比

据统计,2010年肯尼亚的移动银行用户使用率是最低的,但通过与2011年比较之后我们发现,肯尼亚增长率达到200%,在被统计的6个国家(包括中国)中是增长最为迅猛。而中国增长率仅屈居第2,其增长速度也是显而易见。中国与肯尼亚这两个国家移动银行用户增长情况充分说明了两个国家在移动支付需求方面的迫切性。

3.2 发展过程对比

3.2.1 发展进程

与肯尼亚相比,移动支付在中国开始相对较早,从2002年,移动支付发展元年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发展基础雄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移动支付体系,其中产品较丰富。肯尼亚移动支付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很快。从2007年开始,肯尼亚开创了移动金融服务m-Pesa,极大地弥补了当地金融机构的不足,后期又推出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善后的产品M-shwari,其功能支持小额贷款,节约资金,获得丰厚利息。近期,谷歌和东非最大的银行Equity合作推出NFC支付卡BebaPay,此产品用于公交支付。

3.2.2 标准之争

在中国,多年来,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始终围绕由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和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展开,直到2012年,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将其标准定为以银联为主导的13.56MHz的NFC卡,而肯尼亚没有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一直以运营商为主导。

3.3 消费方式对比

肯尼亚居民的现金有一半是用于移动支付消费的,大约1/3是手持的,用于公共交通、储蓄各占了大约1/10,其他各项所占比例较小。对于这样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国家,居民消费最多的不是现金而是m-Pesa,可见移动支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此说明,移动支付给肯尼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中国主要的金融业务包括,各种账单(占25%)、取款(占15%)、工资领取(占15%)。其中,52%的消费者使用手机钱包业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3%的消费者称他们对手机钱包不感冒。

3.4 技术模式对比

肯尼亚采用SIM卡模式,SIM卡是安全支付的认证和加密容器,这是运营商主导的形式。在我国,基于移动支付的金融属性,银行和银联在技术模式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不愿完全依附于运营商,因此出现了MicroSD卡、贴膜卡、音频口设备、NFC等各种模式,何种技术模式未来能成为主流,还要拭目以待。目前这几种模式都在商试中。

4 我国农村移动支付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支付观念

应借鉴肯尼亚国家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经验,在我国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移动支付业务,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并逐步接受这种新型支付工具。对于与移动支付产业链相关的其他行业企业如银行、商家等,也需要充分认识到移动支付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商机,做到联合宣传推广,共同做大做强,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移动支付带来的惠利。

4.2 加大农村金融基础建设投入

效仿肯尼亚的做法,我们可以在每个人群较集中的地点设支付网点,方便人们直接使用移动支付进行交易。因此我国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改进支付结算,为移动支付创造环境,并且出台支付结算的辅助配套的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硬件设施的改善,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方便农民生活生产。

4.3 整合各方资源,优先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可以在不增加银行和移动运营商运作成本的基础上,打破农村金融服务的瓶颈,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投入成本上远远小于建立相应的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因此可以先选择合适的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进乡村”试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效果。

4.4 提高移动支付安全性能

用户对于移动支付普遍有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因此我们在农村推广移动支付时一定要切实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目前在安全性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好的保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运营商、银行和政府三方积极合作,出台保障安全的制度,真正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丹,房宪鹏.移动支付国内外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25):106.

篇4

2.45GHz被划在金融领域之外

尽管标准尚未正式出台,但我国金融流通领域的移动支付将采用13.56M Hz方案,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在上周举行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初步明确,“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国标委的相关司局组织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召开了移动支付工作研讨会,会上明确了近场(短距离)支付采用13.56M Hz标准,2.456 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这种说法与业界判断一致,由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 Hz标准由于覆盖面广、支持者多,最终将成为移动支付标准的首选。

不过,这只是2.456 Hz标准被划在了金融流通领域之外,不代表中国移动被移动支付市场边缘化。早在去年,13.56M Hz成为标准的呼声便高于2.456 Hz,当时中国移动内部传来消息,其产品研发也已开始采用13.56M Hz,执行两种方案共同开发的方式。

此外,由于中国移动在通信领域的用户规模效应,移动支付发展亦很难绕开这条大鳄。按照张琪的说法,目前移动支付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如何通过合作,建立跨部门和跨行业的产业链共赢机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关键。言下之意,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来说,集多方之力才是最重要的,谁也落不下谁。

从目前的态势看,金融系仍占上风。华捷咨询电信行业分析师郑重湘向南都记者表示,三大运营商中联通和电信的移动支付业务,均使用13.56M Hz方案,向金融系靠拢,移动则由于自身规模、主导行业的欲望,和在2.456 Hz上的长期投入,仍模糊在两者之间。

“金融系也有自己的弱势,例如缺乏对个人移动终端产业的影响力,手机制造商不会为了贴近金融系而‘得罪’电信运营商,所以这个市场蛋糕中必然有运营商的一份。”郑重湘认为,正如张琪所言,目前移动支付市场还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背后则是市场需求驱动力不足,需要电信系和金融系共同投入,培植市场。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制定标准,是第一个信号。

合作共赢成为主旋律

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银联国内移动支付定制总量突破2000万户,2010年上半年交易笔数突破6500万笔,交易额突破230亿元。易观国际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高速发展,市场规模有望在今年内突破30亿,年增长率达到50%,

对于中国广阔的移动支付市场,感兴趣的远不止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MasterCard(以下简称万事达)中国区总经理陈启彰认为,2011年将成为移动支付的重要转折点,未来五年内将呈现井喷式发展。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据分析机构预测,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将强劲增长,而到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篇5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络的成熟,新兴应用如微信、支付宝等软件给社交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挖掘出了社交网络的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以社交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移动支付也逐渐深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这一支付方式,进而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发展。本文将从社交网络平台与移动支付平台两方面来探究其对金融的影响。

本研究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中学生的因素,从中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际性;从学术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两方面对金融的影响,由移动支付入手,从移动支付平台的前后变化及其现状讨论社交网络平台与移动支付的关系再谈到二者对金融方面的影响,从而更新颖、更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身处在自带移动支付功能的新型社交网络环境下,人们不禁思考社交网络、移动支付、金融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未来的中流砥柱,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可在高中生身上找到,社会中令人欣喜或是遭遇诟病的地方也可从高中生群体中体现。高中生作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对象,这样既可以从其身上发现时展的创新点,也可以发现时展的大致趋势。

二、对高中生移动支付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

本研究的实证研究对象将以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中生为主,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类人是年轻的消费者群体,高中生较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大多都使用过部分的移动支付业务,选择他们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能使样本具备更大的可靠性;其次,他们也将会是未来的消费主体,其所反应映的消费观与价值观代表了未来社會的价值取向,选择他们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及对未来金融发展的指导价值。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主体、业务、流程、评价与维护去设计调查问题。设计您的性别、您的年龄、您使用手机的时间的问题是为了从主体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是否倾向于使用移动支付(支付宝等)、您更喜欢用哪种移动支付软件、您倾向使用社交网络吗、您主要使用的社交网络是、您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您用社交网络主要和哪些人聊天、您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的问题是为了从业务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一般使用移动支付来、您每个月用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大约是的问题是为了从市场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是否倾向于使用社交网络所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来付款(如微信红包等)、您愿意使用社交网络所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来付款的原因的问题是为了从流程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认为使用社交网络的利弊、您认为借助社交平台而生的移动支付最大的风险在于的问题是为了从评价与维护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

从主体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显然改变的是支付方式,并没有对交易主体产生变化,移动支付更多的作为第三方平台,从而有了更高的安全保障,支付的终端更多的还是交易双方甚至是投融资双方。比如,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延时支付提高淘宝买卖双方在交易时的诚信保障,但并未改变实际上的买卖双方。

从业务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可以看出当今青少年越来越趋向于使用如支付宝等软件的移动支付,相较于几年前青少年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变化,同时使用社交网络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的人数比例有进一步上升;另外,青少年使用QQ这一类社交网络的数量和频率有所提高,其中以朋友互动居多。

从流程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则会发现目前青少年所使用的移动支付的主要流程是由第三方运营商主导的运营管理,第三方运营商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第三方运营商可以利用其支付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跨银行和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服务,同时使移动支付更便捷优惠,因此青少年更倾向于使用由第三方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另一方面,从青少年使用的移动支付软件可以看出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较为便利的近场支付,如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和远程支付,即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两种。而同时,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从评价与维护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可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认为移动支付是利弊相等甚至利大于弊的,但同时他们对现阶段使用移动支付时有很高的信息泄露风险感到担忧,这也反映出当今这一大数据时代对信息、数据的监管还没有达到公众的期望值,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移动支付混乱局面的整治应将重心放在行之有效的信息保密上。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动者虽以非金融机构为主,但由于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因此只有及时对移动支付进行维护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

四、分析结论

通常说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资源分为资金、商品和劳务。金融就是有关资金配置的方式,资金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因此存在着市场上各类金融交易,从而调节资金的时空不均。金融体现为各类金融交易,本质也是一种交易。评价一个交易通常通过风险、效率、收益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效率指的是流动性,而流动性是反映资产变现能力的指标。

从风险角度讲,本研究主要讨论社交平台中的移动支付面临着政策风险及技术性风险。政策风险是由于我国移动支付的相关政策还未出台,管理规范并不健全,这成了移动支付面临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涉及较多行业,比如,移动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此工信部、央行及银监会等多个监督部门均参与移动支付相关规范的制定,这导致了规范上的冲突和交叉,也使得我国相关政策迟迟不能完善。技术风险,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新技术永远都是双刃剑。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的非面对面交易增大了犯罪的机会。因此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也加大了移动支付的技术性风险。这也不得不成为用户尤其是青少年使用者的顾虑和疑惑。

从效率角度也就是流动性角度讲,毋庸置疑,移动支付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流动性。随着人民适用移动设备的增大,020式的兴趣社交不在受到技术的限制,而社交也是金融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社交网络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移动支付和社交平台的结合无疑更加提高了两者的融合度,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线上线下进行兴趣社交,同时移动社交应用又具有随时随地的巨大优势。那么回到本研究的主体人群,他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简单的金融交易,比如购买商品、短期的自然人借贷,那么一定社交上的支付功能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篇6

关键词:移动支付 运营模式 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27-03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不断发展,手机的逐渐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金融支付手段的局限性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移动支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业务涉及面广泛,是一个融合各个相关行业的新产业,商机无限的同时需要行业间的合作才能成功。但同时应当注意到,移动支付在国内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其运营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竞争无序的特点,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对现存的各种运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满足用户需求、平衡各参与方利益且具有发展前景的运营模式。

一、移动支付业务的定义和分类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技术实现模式也多样化,到目前为止,移动支付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准确定义。根据移动支付的一些基本特征,从广义上讲,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手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广域网)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到接收方转移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从狭义上讲,移动支付的支付终端仅限于手机。本文主要集中于通过手机完成支付行为的分析。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分类,在安全性、支付成本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应用领域具有一定差异,最终支付的实现模式也各有不同。

第一,根据交易过程中是否有商品或服务的传递,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交易性支付和非交易性支付。

第二,根据基于账户的不同,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基于银行卡账户的移动支付和基于专有账户的移动支付。例如,目前中国银联开展的移动支付以及部分商业银行推广的手机银行就属于基于银行卡的移动支付,而移动运营商的小额支付主要是基于手机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

第三,根据是否事先指定受付方,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定向支付和非定向支付。例如,手机话费的支付属于定向支付,手机购物就属于非定向支付。

第四,根据支付方与受付方是否见面,移动支付可以分为移动远程支付和移动现场支付。例如,通过手机购买数字化产品就是移动远程支付,在自动售货机处购买饮料、支付停车费或加油费等就属于移动现场支付。

第五,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大额支付、小额支付和微支付。在不同的国家大额支付、小额支付和微支付的划分标准有所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各国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也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海外该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的移动支付以微小支付和小额支付为主,采用的支付方式包括以下三种:通过手机话费账户支付、从用户信用卡或借记卡账户支付、以手机作为电子钱包。

二、移动支付业务的流程

移动支付的交易过程至少包含四个当事方:用户、商家、发行方及收款方。与传统的付款方式不同的是,整个交易过程是基于移动网络进行的。所以对于移动支付来说,网络提供商作为主要的当事方,其作用贯穿于整个移动支付的交易过程。如下图所示,发行方通过银行账户为用户提供支付能力,发行方主要是金融机构;收款方根据具体的支付平台不同,可以是商家、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商等。

交易凭证包括账户信息、账户密码以及各种数字安全证书。交易的细节信息由网络提供商负责传递。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中,交易的细节信息利用基于浏览器的协议如WAP和HTML,或者信息系统如SMS和USSD进行传递;在接触式移动支付中,交易的细节信息可以通过红外、蓝牙或RFID等进行传递。

三、移动支付的四种运营模式

(一)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

优点:移动运营商拥有对移动用户及其话费账户、手机厂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强大控制力,并凭借这种资源优势在现阶段掌握了与商业银行或银联合作的话语权。

劣势: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最明显的劣势就是缺乏具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和业务流程、财务制度、风险控制等金融行业的运营经验。其次,就基于话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来看,这种模式的发展面临较多限制:一方面,话费账户每月有最高消费额度限制,这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额度需求;另一方面,话费账户的目标客户群多为后付费用户,而乐于尝试新业务的年轻群体多为预付费用户。另外,话费账户的支付成本高,结算周期较慢。再次,就基于银行账户或银行专业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来看,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变成纯粹的通道提供商,失去产业发展的话语权。最后发生大额交易可能与国家金融政策发生抵触,运营商需承担部分金融机构的责任。

(二)银行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该模式下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

优点:该运营模式下银行的资本实力、营业网点规模和分布、营销宣传等方面比较强,仅把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当作一种类似互联网的信息通道,而且不受其他各方的制约,可以灵活开展支付业务。

劣势:该运营模式下移动支付业务不能够实现跨行互联互通,各银行只能为自己用户提供服务。另外如果不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持卡人若要实现银行卡的个人化,就只能本人亲自到不同银行的柜台办理。

(三)中国银联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中国银联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机构的各种支付卡,实现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通过中国银联的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实现跨银行移动支付服务。

优点:该运营模式下中国银联的最大优势在于联结各发卡行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同时,中国银联拥有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可以向行业客户和重要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支付解决方案,从而增加中国银联对商户的吸引力。另外该业务模式下移动运营商、银行和中国银联之间权责明确,提高了商务运作效率,简化了其他环节之间关系。

劣势:首先中国银联的产业定位使其无法直接掌握持卡人资源和商户资源,尽管他们都是中国银联的最终用户,但是,作为转接机构的中国银联并不拥有对这两个市场的直接影响力。其次,银联的体制使其不能和银行结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中国银联的股东中,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处于控股地位。同时,中国银联人事任免等主要事务基本上由央行决定,因此长期以来,中国银联更像是一个政府机构。这种体制设计产生的一个重大负面影响就是,中国银联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较弱。再次,中国银联的资本实力较弱。对于初期需要较大投入的移动支付业务,中国银联仅仅依靠自身的实力难以推动市场的前进。

(四)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的模式

该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来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和信用管理,使交易能够顺利、正常进行,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优点:通过优势互补来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带动上游和下游企业健康运营,同时银行不需要支付巨额资金给移动运营商。

劣势:该运营模式中的竞争仅仅是一对一的关系,即移动运营商只能与某一个银行的信用卡号进行绑定,无法实现跨行支付。另外,不同银行的接口标准不同,运营商与不同的银行合作会造成成本增加。

四、主要参与方独立运营的可能性分析

(一)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难以单独经营移动支付业务

首先,我国移动用户众多,如果所有移动用户都使用手机购买商品,商业银行都将面临着过于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银行不会同意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经营移动支付业务。其次,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移动运营商在经营移动支付业务时为用户提供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再次,由于存在巨大的沉淀资金及其利息收入,基于预付费账户的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受到金融监管。

(二)中国银联不能独立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中国银联不直接掌控用户和终端,而是通过合作者间接影响,同时,中国银联不直接掌握收单网络,没有做到从网络终端到转接核心的全网控制,只是控制支付网络的转接部分。由于没有全网控制的统一网络,没有直接的客户资源,中国银联也就难以直接地、大规模地将服务和商户资源导入到这个平台上,而必须通过各类合作者间接地接入。

(三)银行不会单独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银行独自经营移动支付业务需要在技术研发、设备采购上进行巨额投入,在未能看到明显的利润回报之前,银行仅仅将移动支付作为传统业务的补充及增加客户粘性的一种手段。而且,银行的业务重点在于向客户或商户提供金融业务,而不是支付服务,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出现以某个或某几个银行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目前在世界上也没有出现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

五、移动支付运营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智能穿戴通信设备;安卓;移动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安卓开发技术介绍

(一)安卓操作系统

安卓系统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Linux平台的移动操作系统,具有开源的特点。安卓系统的代码完全开放,开发者很容易进行程序的开发,使得安卓的应用软件迅速丰富。并且,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可以不受移动运营商的限制,方便的接入网络;其硬件的选择也更为丰富,使用安卓系统的不同手机之间不会发生兼容性问题。

(二)安卓总体架构

安卓操作系统的架构分为核心层、系统运行库、应用程序框架和应用程序层四个部分。

核心层即为操作系统层,负责网络、安全、电源、驱动和内存的管理,底层架构为Linux何香凝,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系统运行库是核心层调用应用程序的地方,通过C语言和标准库来实现,与其它操作平台相比,安卓系统运行库的执行方式更为高效,手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运行速度,这也为适应现在不断更新优化的手机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程序应用框架式应用程序分类分组的记过,可以为程序开发者提高便利;应用程序层是移动设备和用户交流的界面,是所有应用程序的集合。

(三)安卓程序界面构造

界面的构造是安卓应用程序设计的关键,良好美观的界面设计可以增加应用程序的操作性,使其更受用户的欢迎。安卓应用程序界面的构造主要通过UI框架和空间库的结合来实现,从而实现应用程序的各种功能。安卓平台的应用程序框架与塞班相比,运行效率不是很高,但是控件的操作室非常精准的,使得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清晰和准确。

二、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客户端的支付系统需要满足客户特定的支付需求,应该具备一些基础的特性和功能。首先,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用户注册的功能,兵对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安全的保护,并且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具有自动登录和信息验证等功能;移动支付系统最重要的是具有移动支付功能,可以通过数据流量完成支付,并确保整个支付过程的安全和便捷;其次,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账户管理功能,使用户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的账号;最后,移动支付系统还应提供密码修改等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为满足以上功能,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环境搭建、界面设计、实现类设计和数据关系设计环节。

(一)移动支付系统的环境搭建

安卓平台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是基于java语言,利用java编写安卓的应用程序时,首先要下载安装JDK软件,搭建安卓应用程序编写的平台;其次要建立IDE和ADT插件,这是完成应用程序编写任务的工具;最后,运行安卓虚拟设备,便可以进行程序的编写工作。

(二)移动支付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移动支付系统的用户界面要清晰明确,可以使用户清楚该应用程序的性质和功能。其图标设计应以直观的支付标志为宜;图标的大小要符合手机设备屏幕大小特点,并兼顾其它图标的大小;其次,移动支付系统的图标应该具有放大和缩小的特点,方便用户的使用;编写者要确保支付系统图标的清晰和易于辨别,不能给用户造成误解。

(三)移动支付系统的实现类设计

用户打开移动支付系统后,根据个人信息完成登录,如果登录信息无法与账户信息匹配,用户将无法获得登录权限;如果用户登录信息与账户信息匹配,便可以获得登录权限打开移动支付系统的界面,连接移动支付系统,完成支付业务。支付成功后移动客户端获得支付状态回执,从而改动账户状态,提示用户。为了完成以上操作,移动支付系统应该具有多种实现类;Idexpage类实现用户活动的继承,方便用户的控制,为用户提供明确的菜单提示;main UI类实现支付应用程序的界面逻辑,开发者通过该类控制界面外观;Order InfoUI类实现用户订单的管理,在用户正确登录并正确完成支付操作后,通过该类实现移动设备和支付系统的连接盒完成支付操作;Pass Modify类可以让用户实现信息和密码的更改和保存,保障支付系统账户的安全;Payment UI类用于用户支付的具体流程,当用户启动支付程序后,该类可以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支付系统的数据连接,完成支付操作,同时可以完成程序更新和维护的任务。

(四)移动支付系统的数据关系设计

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还应处理系统的数据关系。其中包括数据类型的分类,数据的用途以及具体数值的确定,保证移动支付系统可以顺利完成支付任务。

三、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

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编写完成以后,需要在安卓平台上进行测试,才可以投入使用,测试的平台可以是安卓手机,也可以是电脑上虚拟的安卓平台。

(一)测试环境与配置

在进行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时,测试平台满足一定的环境要求,以保证软件运行的流畅性。如果是在电脑的虚拟平台上进行测试,该电脑的CPU、内存、硬盘空间和操作系统都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并且虚拟安卓平台应与软件的相匹配。

(二)测试需求功能

软件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需求功能的测试,如登录识别模块,管理功能模块,支付功能模块,UI设计模块和性能测试等。测试重点是各模块运行的正确性与流畅性。

(三)测试流程的设计

在进行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测试时,要遵循正确的测试流程。首先要正确设置电脑环境,安装安卓虚拟平台以及相关插件,使其处于一个程序待安装的状态;然后,导入编写好的应用程序,并正确启动;然后进入正式的测试环节,多次打开移动支付系统软件的各个功能,依次测试其准确性和流畅度。并且要保证测试的全面,尽量发现程序中的不足与缺陷,以不断改正。必要时,可以利用的测试软件对应用程序的性能进行测试;最后,要仔细完成测试报告,为以后的改进提供具体的数据。

篇8

【关键词】移动支付,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移动支付业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的发展着,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不断的对移动支付业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国内主流移动支付平台解析

银联作为多元化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其品牌和影响力是其他同业服务商无法匹敌的。2011年起银联加大了在互联网和手机在线支付业务方面的拓展力度,并在同年获得了移动支付牌照,成立了移动支付部。银联的主要商户涵盖了水电等便利服务、保险直销等金融服务、游戏点卡的休闲娱乐、商旅服务以及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的应用。尽管银联早在2010年联合各大商业银行并第一批获取移动支付牌照,但发展一直有限。

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是电信运营商领域中较早推出手机支付业务的,包括手机支付和手机钱包,依托手机支付业务从互联网支付开始树立品牌知名度。手机钱包业务主要由各省运营商进行推广,应用领域涵盖公交、连锁零售、高校园区等。中国电信移动支付业务是以“翼支付”为代表的近场支付业务为主,并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源。而中国联通在3G上的优势使得其在远端支付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中国联通的支付业务主要还处于系统建设和业务规划阶段,移动支付产品开发和市场推进速度较慢。

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1、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例如,移动运营商主推“手机钱包”模式,允许用户以预存的手机话费消费,能方便地买车票、电影票、景点门票等,但其消费额受限于用户“话费总额”,目前并不适合用于支付大额消费。在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中,移动运营商除了承担着基础网络服务和内容增值服务的角色之外,还承担了账户系统、资金清算等金融机构的责任,不需要银行过多的参与。这种商业模式技术实现简便,但是移动运营商的角色定位不清楚,使得产业链各方的利益难以保证,前景复杂。

2、以银联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银联作为我国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运营机构,所提供的移动支付平台接入服务是银行卡支付服务的延伸,有别于商业银行个性化的手机银行业务。由银联来建立和运营移动支付平台,可以避免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一些弊端,同时也能解决多个银行共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时带来的困扰和资源浪费,优化了整个产业,使得各方的定位更加明晰,大家能各司专长,共同事业,共同发展。

3、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建立对应关系,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和内容服务,不参与支付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都由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与“手机钱包”不同,银行主推的是“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模式,各银行只能为本行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需要购置自己的设备并开发自己的系统,因而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对终端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如果一部手机只能与一个银行账户相对应,那么用户无法享受其他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

4、以独立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平台服务提供商是独立于银行、银联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主要是借助手机的移动上网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支付,例如支付宝推出的手机客户端软件,这种通过第三方构筑的转接平台,具有查询、交费、消费、转账等主要业务项目。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运营主体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特点是:银行、移动运营商、平台运营商以及SP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平台运营商将银行、运营商等各利益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将多对多的关系变为多对一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用户有了多种选择,只要加入到平台中即可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平台运营商简化了其它环节之间的关系,但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处理各种关系的负担。

四、对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建议

1、加强产业合作实现行业统一标准

移动支付业务不同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业务涉及范围广,其产业价值链是由移动运营商、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手机生产商、芯片生产商、终端用户等许多环节构成的。此价值产业链中各环节呈现的是共存共赢的关系,不管是哪个环节脱落,都将严重阻碍整个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集中多种资源,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形成产业合作的模式,共同去研发规定满足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需求的相关统一标准。在统一标准的引导下,各尽其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促进整体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2、强化央行的服务监管职能

伴随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其支付方式得到创新的同时,不仅对央行的支付结算服务的不断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央行的支付监管体系的强化也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此外,移动支付业务使用的是大量的电子货币,一旦对电子货币监管失控,导致其不断泛滥,那么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将直接被放大,就会使国家在制定相关金融监管政策方面产生误差,国家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在判断整个经济发展走向时将受到不利干扰,同样央行在制定实施相关货币政策时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所以央行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便适应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业务需求,例如使跨行支付结算系统得到完善,从而满足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处理需求;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动态做到时刻关注,将日常监管范畴逐渐涵盖到移动支付体系,以便更好的控制支付风险;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协调市场发展,央行要详细研究为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放相关支付服务系统;对电子货币要严格规范、统一发行,详细研究传统货币受到电子货币发展的影响程度,不断提高相关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水平;需要尽早颁发具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范围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等。

3、运营商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创新商业模式

拿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的协作来说,从它们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的角度看,在它们之间一方的劣势正好就是另一方的优势,从而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在支付流程管理方面移动运营商经验不足,银行的优势恰好就在于此,而在移动支付业务的传输过程中银行则缺乏控制力,移动运营商不但控制着整个传输过程,在其数据库中还储备了大量的移动客户群。可见,成功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必备条件就是加强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的大力协作。

五、结束语

移动支付业务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移动支付业务的运用过程中,如果技术支持得不到充分保障,那么,对移动支付业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NFC移动支付技术 自动售票 检票系统 发展原理

移动支付正在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尤其是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之中,移动支付加快了购买的速度,便捷了购买的形式。地铁售票和检票系统,目前也正在进行改造,全面适应移动支付的形式,是以NFC为主一种移动支付方式。NFC移动是近距离支付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在线下支付的时候,不需要使用APP,也不需要使用网络,因此这对于地铁的检票和验票,以及乘客购买票十分的方便。因此,需要针对NFC的移动支付技术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1 移动支付分类

移动支付,主要可以分为NFC以及扫码支付两种形式。扫码支付就是日常生活之中,利用支付宝以及微信等方式进行线上支付的方式,该种支付方式的特点就是,必须在有网络的地方进行支付,而且在支付过程,是需要打开微信,以及支付宝的APP进行支付的,同时还会使用到手机之中的摄像头。但是NFC移动支付方式,完全与扫码支付是两种形式,首先,NFC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状态下进行读取,而且采用的是线下支付的方式,只需要把NFC放在读卡区的位置,直接进行支付。这是一证近距离支付的方式,而且是与储蓄卡比较相近的一种支付方式。

2 NFC技术发展

NFC移动支付技术,是飞利浦公司首先研发出来的,然后由索尼以及诺基亚公司联合开发,推广的一种无线技术,该技术已经在我国推广了十年,但是因为运营商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博弈,以及通信技术等原因,导致NFC标准无法统一,不能全面推广。但是目前NFC已经逐渐推广到地铁售票以及检票系统之中过,NFC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开始,到2011年,是通信运营商推出的以SIM全卡模式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因为制作成本比较高,导致三大运营商从SIM全卡模式转化为NFC-SWP模式,而且在市场投资和地铁应用之中国,逐渐倾向于NFC-SWP。第二阶段,就是在2011年到2012年,逐渐使用了NFC-SWP模式进行支付,主要就是将两个硬件的核心进行剥离,实现手机内部设置NFC控制器,以及天线。然后依据不同的需求,将SE设置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全内置的设置模式,一种是在手机的SIM卡之中,设置SWP-SIM模式,最后一种就是设置在手机内存卡之中,即SD卡之中,实现SWP-SD模式。第三阶段,则是手机全终端模式作为NFC的主体,尤其是在2016年,苹果手机Apple Pay重新带动了NFC,让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3 NFC技术原理

NFC技术主要是应用于13.46MHz这个范围之内,能够起到的作用范围是10cm。而NFC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在ISO 18092以及ECMA340,和ETSI TS 102 190的框架下实现的标准化的,而且实现了兼容。目前NFC技术原理主要采用的是三种模式,即卡仿真模式,读卡器,以及点对点三种模式。因为NFC在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联网的,只需要靠近读卡器,就可以进行交易,避免了信息的泄露,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同时交易信息,也不会被手机终端微信和支付宝获取信息,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

4 实际应用案例

NFC在地铁售票以及检票系统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平台对接,第二是系统功能,第三是实施过程。在长沙地铁的1号线和2号线,采用的是NFC-SWP支付的方式,与移动支付平台进行全面的对接,不会给现有的支付系统和运行系统带来压力,不会造成紊乱。其次,则是剥离了现有的票卡调配的方式,不会对现有的运行造成影响。而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现手机预订票,同时还可以实现空中发卡,进行空中圈存,最后可以实现空中删除和参数的交换。实施的过程就是,首先用手机票卡测试,一般是采用的储值卡的方式进行测试。其次,则是测试批量发卡系统,对手机票卡的业务功能的使用情况。最后,则是需要测试移动支付之中的充值以及空卡的功能能够正常使用,进一步的保证了NFC移动支付技术的推广。

5 结束语

NFC移动支付技术,在地铁售票以及检票系统之中的应用,体现了生活因为科技而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移动支付技术,也能够减少地铁的现金交易,并且能够降低纸质票的产生和回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行为。而且NFC支付,同时也简化了地铁购票的流程,方便了乘客的通行。最重要的是,NFC在地铁之中的应用,因为投资小,周期短等优势,可以快速的发展,而且NFC因为接近与储值卡的特点,让购买票价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同时节省了取票以及回收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凤,胡徐兵,张立丽.浅谈移动近场支付的发展[J].科技展望,2016(22):167-168.

[2]韩子康,陈金鹰,徐曾萍.基于NFC的移动支付系统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122-124.

[3]孙虹.手机支付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实现的方案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5(01):156-158.

[4]张甲文.NFC移又Ц都际踉诘靥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6(09):133-134.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支付模式;消费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概况

1.互联网时代背景

(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既不是传统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化,也不是互联网领域简单地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互联网更像是一种金融技术,建立在平等开放自由透明的互联网价值体系之上,它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领域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弊端,比较好地解决了在传统体系下内部交易成本控制的问题,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透明等特点。主要形态有众筹融资、网络P2P借贷、第三方支付三种。

(2)第三方支付定义,意义

第三方支付是指有一定信誉的非银行机构提供的资金交易和流动服务,在服务中第三方机构不参与资金所有权归属,仅是传递作用。它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基本形态。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一种形态,它是指移动设备为载体,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支付,从而达到交换商品或服务目的的一种支付方式。

第三方支付实质是一座桥梁,它联系了消费者,商家,银行,减少了现金使用,加快了资金流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十分多的便利。

二、移动第三方支付的定义、分类、发展模式

1.定义

移动第三方支付指以移动设备为载体,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支付,从而达到交换商品或服务目的的一种支付方式。在我国,典型代表有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支付等。此类移动支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频率最高。其优点是有效将用户,银行,商家,移动运营商等主体联系到一起,担当桥梁作用,应用面广泛。

2.移动支付的发展模式-----价值链

移动支付的价值链由用户开始,并结束于线上或线下的商户。移动支付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完成支付。移动终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由手机制造商制造的移动终端和运营商建设的基站组成。手机制造商提供移动网络客户端解决及支付解决方案(如NFC近场通信技术),并为移动软件APP开发者提供平台。

软件方面,基于硬件的智能化软件进一步扩展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扩展了移动支付使用人群,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市场的扩展,并对硬件制造商提出更高要求,软硬件因此相互促进。

商户是价值链的终点。据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航旅票务支付,餐饮美食,生活缴费是生活中几个常用到移动支付的场景。在终端商户,移动支付加速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交换,商户为全价值链实现最终增值,同时又从上游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获得增值服务,促进了全价值链的联动。

综上所述,移动支付价值链中的每一个主体都为全价值链的增值做出了贡献。

三、移动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发展

1.总体规模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状况良好。2014年,中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达到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1%,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在手机银行支付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014,第三方企业支付交易规模达到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3%。支付宝占据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腾讯的财付通。

2.人群特征

中国移动支付总体呈男多女少,年轻化的两大特点。

使用移动支付的网民中,男女比例约为3:2,年龄段大部分分布在26―35岁这一年龄段,使用用户较为年轻。且用户群以一个较为迅猛的速度在增长。

传统的网上银行支付对于男性吸引力更高,而对于女性而言,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等则有所侧重。移动支付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吸引力高,移动支付的使用人群地域分布从沿海向内陆拓展,使用基数增长潜力巨大。

在使用的软件方面,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中,支付宝占据绝对优势,银联支付和微信支付占比不足5%,无法撼动支付宝的地位。

3.参与主体及其发展概况

(1)支付宝

支付宝原为阿里巴巴旗下C2C交易平台淘宝网推出的附属支付服务,后拆分成为独立公司。现为中国实力最为雄厚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

支付宝最大的特点是与B2C、C2C的深入融合。庞大的用户基数带来了高用户粘性,C2C和B2C平台为支付宝提供了强大的现金流,再者,B2C、C2C的进一步布局影响支付宝的未来发展。

第二个特点是真实性和可靠性较好。支付宝得到各大银行和信用机构的保障,并建立了用户信息核对机制,对个人信息真实度进行辨认,这有益于安全性和可靠度的提高。

第三个特点是产品的多元化特征。如余额宝等理财产品,蚂蚁花呗等信用产品,这些产品进一步拓展了支付宝的功能,为用户有效利用闲散资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式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支付宝的创新能力令人瞩目。声波,扫码等新支付方式,“空付”等概念的诞生,线下公共交通卡进支付宝等案例,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支付宝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用户资金和信息的保障问题。现阶段支付宝的保障力度仍显不足,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入侵,从而造成资金损失和信息泄露;同时,支付宝庞大的用户基数对其服务器要求较高,“双11”、春晚抢红包等活动验证了支付宝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峰承压能力,但在用户基数不断增加的状况下,对服务器的升级和有效管理也势必给支付宝提出难题;现阶段也存在线下合作受阻,合作城市没有得到实惠的尴尬局面。在用户层面,新科技的加入给用户添加了学习成本,这要求支付宝必须找到简洁和高效的平衡点,提高用户体验。

现阶段,支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其敢为人先的商业模式,强大的创新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支付宝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把持霸主地位,得到更大的发展。

(2)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支付产品。与社交软件深度融合,它内嵌于社交软件内,其用户主要是社交软件使用者,初期的主要资金流向是用户间的商户转账,带有浓厚的社交色彩。

微信支付将功能集成于钱包内,呈现出流量入口式的业态。微信支付将手机充值,水电费缴纳等便民服务以及滴滴出行,大众点评,京东商城等第三方服务集成,从而实现社交软件功能的提升。同时,开发出收付款等支付方式,将线下消费和线上支付连接,促进微信支付场景拓展,便捷了用户,提高了支付效率。

在微信支付未来的发展中,依托公众号服务号的B2C电商和依托用户的C2C电商的布局重要性会提高。通过社交软件本身的连通性,微信电商便于在用户中拓展业务,对既有电商如淘宝,天猫等造成冲击。

如今微信支付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并对支付宝霸主地位造成挑战,大有两分行业之势。但如何继续完善自己的服务,切实维护用户权益?这是微信支付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切思考的问题。

(3)Apple Pay

Apple Pay 是苹果公司在2014年与银联联合推出的一款支付服务,2016年春节前正式登陆中国。Apple Pay依靠的是银联及苹果的用户,是以硬件为基础的。在技术层面,Apple Pay以近场通信技术NFC和指纹识别技术itouch为技术基础。

Apple Pay实质是对原有银行部分支付环节的更换升级,对于现有银行利益没有根本性触动。Apple Pay将传统的“磁条卡+签名”模式替换为“动态支付码+指纹”模式,通过抽取手续费实现盈利。

然而,现阶段Apple Pay的推广还是面临的一些问题。首先,在硬件层面,Apple Pay的用户基础是iPhone用户,有一定局限性。在软件层面,Iphone只支持IOS 8以上的系统;同时,现阶段使用场景不足及线下商家人员不熟悉其使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Apple Pay的用户体验。

Apple Pay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对于升级业态,提高市场竞争有促进作用,但如今Apple Pay的盈利模式略显单一,产品生态圈的构建尚未完善,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是未来Apple Pay努力的方向。

四、对移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建议

1.国家层面

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根本举措是建立健全移动支付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细化移动支付服务准则,明确监管主体,量化违法犯罪标准,制定规则红线。在执法方面,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注重研究移动支付犯罪新手段,提出新方法,提高办案效率,,同时,人民银行应完善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机制,联合领导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确立诈骗洗钱资金冻结机制,有效阻止非法资金流动,切实保障公民财产安全。对于跨国洗钱的手段,国家要加强国际间合作,特别是加强与资金监管力度和税收力度较弱的国家的合作,增进国家间互信合作,打击跨国洗钱行为。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一方面要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增加国家掌握的公民信用信息,打击P2P网贷诈骗行为,对诈骗者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公民的宣传,科普新型移动支付诈骗方式,提高公民防范意识。

2.第三方支付企业层面

根本措施是注重技术建设,提高安全保障体系可靠度,防止和减少由技术失误引发的用户信息泄露和资金损失;同时,做好用户信用度信息收集工作,防控洗钱风险。思想道德层面,注重企业风气建设,提高员工自觉性,树立企业红线意识,防止违法违规事件发生。另外,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但企业必须将获取利润置于法律法规制度内,这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经营者提高自身素质,摒弃盲目逐利行为,明确理财产品主体责任。

3.行业协会角度

行业协会必须发挥其特有的桥梁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行业黑白名单,共享客户信用信息;同时,加强资金风险监察机制和行业基金的建设,解决支付企业资金问题和市场结构问题,防止和减少因备付金等资金链断裂问题引起的企业倒闭和行业信誉下降风险。另外,行业协会必须严格把控入会和退会标准,对行业内企业制定奖惩措施,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和破坏行业规范对行为,对经营守法,创新活力强,推动行业发展的企业予以一定奖励。

除了基础制度的建设,行业协会也要注重整顿行业风气,及时跟进企业新动态和出现的新问题,引领全行业形成不盲目逐利,崇尚创新,遵守法律的良好风气。

4.消费者角度

提高个人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多关注利用新型移动支付手段实行的骗局,保障个人资金安全。同时,在投资之前,兼顾风险和收益,适当选择理财产品,切勿轻信第三方支付企业所提供的理财产品,要理性判断。进行资金转移时,要选择信用度高,服务可靠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处理资金转移。

参考文献:

[1]赵烁, 赵杨. 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 2015(11):81-82.

[2]任曙明, 张静, 赵立强. 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分类[J].商业研究, 2013(3):96-101.

[3]严圣阳. 移动支付价值链解析[J]. 商业时代, 2014(15):68-70.

[4]孙国茂. 互联网金融:本质、现状与趋势[J]. 理论导刊, 2015(3):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