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原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育生物学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发育生物学原理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错题”资源;有效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犯错是普遍的、必然的,而“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波普尔)。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错题”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的“错题”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挖掘“错题”的价值,提升学生析错、解错、思错的能力,深化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错题”资源观。

本文就学生“错题”这一重要资源,结合我校近几年的生物教学,谈谈本人对“高中生物学生‘错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一些想法和尝试。

一、“格物穷理”,树立正确的“错题”资源观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题”是十分正常的。但由于受传统课程观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错题”是深恶痛绝的,“把错题看作是洪水猛兽”,对“错题”唯恐避之不及。基于部分教师对“错题”的这一认识,相应的导致学生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错题”,缺乏正视“错题”、攻克“错题”的信心和勇气,也丧失了一次次良好的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和提升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错题”反复重演,一错再错,成为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进而引起学生否定自我、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和接纳学生的“错题”,树立正确的“错题”资源观。

“错题”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师而言,通过对学生“错题”的观察、研究与分析,能够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师的教更贴近学生学的实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学生而言,“错题”是在学生学和用的过程中衍生的,直接反映了学生在知识结构和知识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可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而在析错、改错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因此,要将“错题”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必须先进行“错题是宝贵的资源”的理念宣传,使师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错题”资源的价值,主动开发和利用“错题”资源,提高利用“错题”资源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组织师生阅读错题整理的有关书籍、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学生介绍错题整理的体会、编辑“错题本”等做法,逐步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错题”资源观。

二、“错中淘金”,努力开发“错题”资源

“错题是学生最原始、最朴实思想的显露,这种思维和学习行为的真实暴露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形资源,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所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题”进行设计,变“废”为“宝”,把学生“错题”开发成一种特殊的、重要的课程资源。

1.编制“错题本”

“错题本”的编制就是学生将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犯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错误找出来,记录下“错题”原形,进行错因的分析与订正,并及时做好分类整理。通过编制“错题本”,可以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培养学生对“错题”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编制“错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一是“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应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不要收集怪题、偏题,而在记录错题原形时要学会“剪切”和“粘贴”以节省学习时间和精力。二是要进行“错题”的剖析。一道完善的“错题”的应包括:①错题原形;②试题立意简析;③错误的归因分析;④正确答案;⑤反思改进措施或变式训练。这些内容其实就是一道“错题”完整的分析解剖过程。三是要将“错题”进行分类整理。“错题本”的收集多半是根据时间来记录的,这样的收集不利于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和后续的检索,因此建议学生采用活页记事本作为收集“错题”的工具,一页一题,既方便“错题”的及时收集,又便于后期学习中按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从中总结出该知识点常考的方式、出题的角度,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错题”样本示例:

“错题”来源:学生董XX 班级 高三(8) 成绩 中等(优秀/中等/差) 收集时间 2015.12.20

“错题”图片:用手机拍摄

立意简析:本题结合题图在考查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分析的同时考查了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粪便量等概念。

错因分析:概念不清,将次级生产量与初级生产量的概念相混淆;对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分析发生错误,对粪便量的理解不够,误认为粪便量属于当前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量。

教学对策:加强对图解的分析和概念教学。

变式训练: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B2+C2+D2)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C2的一部分

在学生编制“错题集”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编制电子“错题库”,专门摘录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教师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对这些题目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二是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识误区,帮助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的门脉。当然“错题库”的编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的积累途径,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反思与支撑,而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作出了表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用好“错题本”

建立“错题本”并非是难事,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曾要求学生这样做。但要真正产生效益,关键在于用好“错题本”。“错题本”的最大作用在于让学生反思错因,吸取教训,防止老错重犯,一错再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用好“错题”本,做到常看、常习、常思考、常交流。

⑴经常习阅。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回顾以往的e误可以促进记忆的强化,有助于避免重复发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备考复习时,拿出“错题本”,翻阅一下,对“错题”不防再做一做,使每一道“错题”都发挥最大价值,提升学生对生物的感悟能力。

⑵经常反思。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学生反复犯错的根源在于缺乏对“错题”的反思。学生只有经历了由“误”到“悟”的反思过程,弥补了基础知识的不足和思维上的偏差,才能加深印象,提高对“误”的免疫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开展了学生“错题”日反思、周反思和月反思活动,并且要求认真填写反思录(见下表),从而对自己每日、每周、每月的纠错效果进行总结。经过尝试,发现此法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辨误驳谬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悟性。

题号 错解关键 错解分析 正确解法 规律总结

⑶经常交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错题”作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对此,我在高三年级的生物教学中尝试开展了“我的错题我来讲”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每节课以班级学号为顺序安排一位学生,课前请他将准备与同学分享的“错题”做成ppt,上课时前面的3―5分钟就交由他来组织本节课的“错题”教学。因为课堂的生成是不可预设的,所以每一位分享“错题”的同学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以迎接同学们对他的“错题”发起的挑战。这样的尝试是有效果的,经过一年的尝试,明显提高同学们对题目立意的理解和对生物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在这一活动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一石激浪”,积极利用“错题”资源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曾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题”,将“错题”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使“错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1.借用“错题”,巩固知识

民谚有云:“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引领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去发现错误的关键因子,从而不断地完善和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我们在复习“遗传规律”时发现学生在遗传图解书写规范性上存在普遍问题,为此,我特意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利用手机拍照制成ppt,设置“找碴”环节,通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一起来发现自身在遗传图解书写上存在的缺漏,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总结出“遗传图解的书写要点”。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再利用这一要点去审视同学们的遗传图解,不断的通过问题的发现来巩固要点,几次之后,同学们在写遗传图解的时候已很难犯错。

2.利用“错题”,促成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依靠“自我否定”来引正。教师巧妙地挖掘“错题”中能激活思维的认知生长点,牵而带之,引而不发。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并引发观念的冲突,实现知识内部的自我建构。

案例:曾经听过一位年轻教师的一节习题讲评课,课中涉及到2014年浙江理综卷第30题的讲评。该班学生在该题的第(1)小题中关于“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_____”这一填空上错误率很高,什么样的答案都有,唯独没有正确答案。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请了几位同学来阐述,同学们都茫然无措,没有思绪。对此,教师请同学们将《必修1》课本翻到第86页阅读最后一段中文字,最后一起找到“NADPH 和NADH是同一类辅酶,都是氢的载体”这句话的,然后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并强调这一答案来源于课本,请同学们要重视课本。那么这样的分析于同学有没有印象呢?当再次出现的时候是否可以避免错误了呢?2周以后当该题重新出现在巩固练习中的时候,该班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解答,错误率并没有得到降低。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答案是显然易见的,教师虽然引导学生翻了课本,找到了答案的原型,但是答案的给出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没有将题目的考核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挂钩,这样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碰撞,自然达不成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讲评的时候能够增加那么几问:请同学们回顾光反应的知识,光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主要有?你能写一下吗?希尔反应中DCIP又是被什么物质还原的呢?通过这些设问促成学生思考,学生就能自然地理解氧化剂DCIP与NADPH的作用相同,此时再引导学生看书,从而形成答案的合理表述。因为只有建立在学生深层次思考基础上的知识,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己有的知识。

3.再用“错题”,检验效果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困难多是可以克服的,只是在于他们所得到的帮助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将“错题”作为学生的纠错资源、思维整合资源和能力成长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再成长。比如教师可以把有共性的“错题”在一定时间内当作例题进行分析讲解,把“错题”中反馈出来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倾听和研究。也可以将“错题”编进后续的练习中,通过练习,使“错题”重放,升华对错误的认识。但“错题”的重现也要注意避免一味的简单重现,以克服学生思维的僵化。在“错题”的重现上,可以将相同一类的“错题”进行整合,也可以以“错题”中的错点为契机,进行变式训练,用以检验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学生“错题”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但要要有容“错”的雅量,更要有开发和利用“错题”资源的慧眼,使“错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课程资源 生物学 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纲要》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院、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基于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各种生物学新课程资源,以利于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1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落实。

依据有关论著,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对于课程资源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其分类也不相同,这里不再一一叙述,可参考有关专家论著。

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和《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的有关论述,再结合相关论著,可以认为,生物学课程资源既包含了生物学的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含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相关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1 学校教学设备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生物学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2. 2 图书馆也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 3 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良种场、养殖场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都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1. 4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如,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的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家畜或种植花卉的经历等,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1. 5 信息化课程资源在生物学课程资源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包括使用各种生物学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学教育资源等。

2 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作用

生物学课程资源是决定生物学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生物学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深化生物学课程改革、提高生物学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2.1 开发和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本地区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随着对生物学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断更新,有利于拓宽发展教育的思路,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打造出一片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天地来。特别重要的是,在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谱写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篇章。如溧阳南部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山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大有前景。抓住了这个特色,并结合实际开发与利用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就能为生物学新课程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2.2 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与校外环境打交道,引导学生去积极适应社会。特别是生物学学科,不少课程资源都是活的资源,都是有生命的资源,学会同这些资源打交道,懂得如何开发与利用这些活的资源,这是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也必将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在植物资源的考察和标本的采集中、与动物的接触中、和人的交往中,都可以充分地培养这些能力。

3 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式与途径多种多样,《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中都作出了相关的论述。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新课程实施的一些体会,再作一些展开性的叙述。

3.1 充分开发与利用生物学新教材资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的精神和《生物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就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作为按照《纲要》和《标准》编写的一套高质量的生物学新教材,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凝结了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这套生物学新教材无疑就是非常宝贵的、主要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3.2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

实验、实践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3.2.1 丰富、选择和整合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

在生物学新课程实验中,生物学教师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丰富、选择和整合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为当前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服务。一方面,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根据教学需要为生物实验室征订一些必备的教学仪器、资料等,为生物实验园购买一些必需的生物材料、器具等;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努力创设条件,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器具,利用学生周围的生物资源,使之也成为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的资源之一,充分为教学服务,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也是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的主人。

3.2.2 开放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造条件

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通过生物学实验、实践活动来进行和完成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中的实验、实践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实践活动方案,收集实验、实践的有关数据,归纳关总结出规律。因此,实验和实践应该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条件,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中的有关仪器和生物材料,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实验园的日常管理中来,以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适当的方法和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

3.2.3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的作用

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更要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园要进一步充实有关仪器设备,改变以往的使用模式,按照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好、组织好实验和实践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室、实验园中的有关材料器具,将实验、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更好地发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课程资源的作用。

3.2.4 将信息技术等引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物学教师要逐渐重视将信息技术引入生物实验室、实验园,要逐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模拟生物学实验和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生物学实验和实践中接触现代科技,丰富生物实验室、生物园课程资源的内容。转贴于

3.3 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依据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自然环境资源的潜力,可以很好地推动一个地区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如溧阳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国家生态示范县)、旅游资源(4A级旅游度假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溧阳南部山区的生物多样性)等,如能够加以合理利用,再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去开发生物学自然环境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3.4 挖掘利用隐形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所谓隐形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就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如学生大多接种过疫苗,对有关免疫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等;也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途径,已经了解了不少生物科学的相关信息,这些都是生物学课程资源中的隐形资源,是使生物学课程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这些课程资源,由于它们是隐形的,它们的作用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它们对教育教学内容的质量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了解这些隐性的生物学资源,从中寻找到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如合作学习方式、模拟和游戏方式等。

3.5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学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物学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信息技术资源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动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技术资源”,《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和说明。将生物学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整合于生物学教学之中,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3.5.1 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利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教学资源在网上日益丰富起来。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超文本链接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的需求。如何有效快捷地获取网络课程资源为生物学教学服务,已成为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具体到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应当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的数据库、局域网、因特网来获取和交换网络课程信息,让学生以自主收集到的课程资源信息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网络应成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工具,促进学生发现和提出相关的问题。在学生开始进行科学探究时,网络就是他们获取学习和探究资料的平台,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强大搜索功能,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思想交流,观察其它小组的研究,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师生共同讨论的平台;另外,通过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功能,学生可以有效地处理研究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成果的;让多媒体网络也成为反馈学习成果的工具。

可供学生获取更多的生物学知识的和观点的相关网站有:生物引擎网网站bio-engine.com;生物学科普之窗网网站wilbid.go.163.com;现代生物图片库网站biogallery.yeah.net;生物天地网网站duyone.myetang.com等。利用这些相关网站的网络课程资源,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3.5.2 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课程资源,一般指幻灯片、投影片、录相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多媒体课程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品“相比,具有超媒体性、互动性、智能化等优点。它的容量非常大,可以将不同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满足学习者视听等各种感官的需求。多媒体课程资源还具有容易分解、组合、检索、提取和利用的特点,为知识的获取和保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创设生物学课程独特的课堂教学情景,丰富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人的性别遗传”时,将有关性细胞结合的内容制成Flash动画演示,可以大大增加有关理论内容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时,不仅仅是把它们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把它们当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如相关配套的显微投影片、显微幻灯片等;另外,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这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负责好有关脚本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避免用先进的手段教落后的思想;再者,要尽快建立起多媒体资源的数据库,拓宽校校之间多媒体课程资源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3.5.3 广播、电视等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说,广播、电视等课程资源也是信息技术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已基本普及了电视,学生每天从电视上获取的生物科技信息是非常重要和直观的课程资源,如CCTV-7(农业频道)和CCTV-10(科学、教育频道)的有关节目,各地方台播出的如“探索DISCOVER”之类的有关节目等,都有助于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物学课程信息,及时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此外,广播、电视这些媒体上还不断有与生物学教学有关的新闻报道,如环境问题(酸雨等)、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入侵等)、营养与保健问题(阜阳劣质奶粉案等),教师如能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最好能录下有关声音、画面,制成音响资料,把这些资料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这样可充分发挥它们的时效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做到这类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4 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浅说

生物学教师是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主体,生物学教学活动也是生物学课程的一个重要资源。就这两方面而言,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把生物学课程资源引入到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按照段兆兵等的有关论点,结合新课程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和生命性的特点,可以有如下几种模式:

4.1 实践——体验模式:生物学教材是最重要的生物学课程资源,但如果仅仅局限在生物学教材之中,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模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生物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物学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和直接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

4.2 问题——探究模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利用本地区所特有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篇3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关注的是发展的动力问题。我们党一贯关注发展的动力,它决定了我国发展的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当前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就必须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首要地位,使之贯穿全部工作过程,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协调,关注的是发展的平衡性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发展的机会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它是我们熟知的木桶原理的理论升华,需要我们找出发展中的短板,通过补齐短板的发展机会和资源缺陷,进而找出短板的发展机会和潜力,使得短板成为新发展的落脚点。

绿色,关注的是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的发展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会遭受大自然无情的报复。2015年春节过后,柴静的《穹顶之下》火爆了网络,尽管有争议,但是老百姓开始关注“雾霾”、关注环境质量,提出了我们要金山银山,我们也要青山绿水。

开放,关注的是发展中内外联动的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要应对这些内外挑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高我们开放发展的水平,深度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洪流,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共享,关注的是发展中公平正义的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了尽管有先后、有程度差异,但人人享有社会发展成果,为人们描绘了未来美好生活的画卷。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开展五大理念教育的困难

(1)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理论,尤其是政治理论

随着智能手机和手机上网的普及,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手机网络依赖程度稍微浅一些,但是手机网络依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理论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学习时,只要所学内容理论性强一些、或学习内容不是太感兴趣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摆弄手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了。五大发展理念要真正学清楚,弄明白,少不了纯政治角度的理论阐述,这些内容与网络上随意选择的信息相比吸引力少了很多。

(2)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接受程度

信息时代的特点是海量资讯,在这个时代世界各国文化融合,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纷纷涌进中国,冲击着国人尤其是大学生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尽管思想上先进于其他普通学生,但是那些包裹在新奇博人眼球内容中,披上制作精良形式唯美外衣的非主流价值观念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地影响着大学生们对于信息的选择。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如果不符合他们接受信息的形式、内容,那么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传统的党性教育模式不足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开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

党员党性教育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党校讲座、开会传达、思政理论课讲授等方式进行,这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很长的时间内对党的基本理论、最新精神的传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时代的进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之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文化底蕴不足,传统的党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胜任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五大发展理念教育了。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五大发展理念教育活动中根本就不能保证学生“抬头”,更加不用说学习的效果了。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开展五大理念教育的探索

(1)积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体系

首先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五大发展理念教育模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行为特点,创办网上党校、微信平台等新载体,采用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度比较高的新载体开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让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平台,同时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

其次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五大发展理念教育语言。语言是良好沟通的媒介,通常人们常说的代沟其实就包含了语言代沟。习惯上很多老师认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开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必须要采用最严谨的语言原汁原味地传达中央的执政理念。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对严谨的语言、原汁原味的文件词汇并不感兴趣,他们喜欢风趣诙谐幽默轻松的语言、词汇,网络词汇使用率相当高,这就要求我们在五大发展理念教育中要学习、使用他们的词汇,否则我们花费很多精力打造出来的网上党校、微信平台依然成为阳春白雪,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

最后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五大发展理念教育方法。传统的党性教育方法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留下的印象是呆板,他们采用的是用脚投票的消极抵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学习、辩论、讨论等多种方法,提高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条件的时候让高职院系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感受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先进性。

(2)把五大发展理念与高职学院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相结合

高职学院学生党员尽管理论水平不够高,学习理论的热情也不够高,但是如果把理论细化,足够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五大发展理念不光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加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

创新发展理念是高职学院学生党员个人发展的动力源。创新更加能够实现他们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价值,为了让高职学院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很多高职学院就单独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目的就是为了使创新意识深入到高职学院学生的头脑中,打破固有思维,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无论大小事情都能够做多角度、多思维的尝试,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协调发展理念是高职学院学生党员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他们需要习惯协调个人的身心健康、个人的人际交往、自身与社会、自身与环境的关系。高职学院学生党员要树立一种协调发展的意识,处理任何事情都能够跳出事情本身从全盘去考虑问题,并能够找到这个“木桶”的短板,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地做事。

绿色发展理念是让生活更美好。高职学院学生党员们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只有让他们切身实际地感受自然对于人类破坏的报复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使得他们确立自己的职业底线,即不能破坏环境。不用讲太多理论,就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不绿色着手,以实验的方式进行零距离体现,就能够让他们明白绿色二字的意义。

篇4

调剂生复试办法原则上与一志愿考生复试办法一致,详见《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各时间节点与资格审查材料提交方案以本次方案为准。

一、调剂要求: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可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可跨门类在对应专业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调剂)。

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考生初试统考科目涵盖调入专业所有统考科目的,视为相同)。

二、心理健康测评

复试前对拟参加复试考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心理健康测试账号及流程将会在钉钉群,请按照钉钉群通知要求完成测试。

三、资格审查材料提交(清单及格式见附件1)

请按钉钉群通知,按照“系统提交材料清单”要求,将资格审查材料打包上传至网盘收集地址(压缩包命名:调剂专业+姓名):pan.yzu.edu.cn/collection/6a332c8aeb9deebeea68675e3bd46670(扬州大学物理学院2021调剂材料)

四、复试时间

3月23日(周二)下午2:30开始

五、联系方式

1.为方便联络、通知考生,我院在“钉钉”平台上建立了群组:“扬州大学物理学院2021调剂”,请在接收到复试通知后立即搜索群号33579542加入(请使用真实姓名+准考证号进行验证)。

2.咨询电话:0514-87975542  薛老师

 

 

网盘提交材料清单(请尽量提交清晰的扫描版本)

材料序号

材料名称

材料注意事项

材料格式

材料1

《考生诚信承诺书》

必传材料:本人签字后提交;

JPG/PDF

材料2

《扬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思想品德考核表》

必传材料:考核部门加盖公章;

JPG/PDF

材料3

本人准考证原件

必传材料:可登陆研招网打印;

JPG/PDF

材料4

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

必传材料:本人手持身份证拍照;

JPG/PDF

材料5

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

必传材料:身份证国徽面、肖像面;

JPG/PDF

材料6

本科成绩

需加盖教务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JPG/PDF

材料7

学生证原件

仅限应届生提交(含学生证个人信息页及学籍注册页);

JPG/PDF

材料8

毕业证书原件

往届生提交;

JPG/PDF

材料9

学位证书原件

往届生提交;

JPG/PDF

材料10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交(其他考生自愿提交英语等级证书材料);

JPG/PDF

材料11

简历

不超过2页;

JPG/PDF

材料12

毕业论文摘要

无;

JPG/PDF

材料13

科研创作成果

论文仅限首页、专利仅限授权页或申请页,合成一个PDF文件;

JPG/PDF

材料14

扬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复试承诺书

仅限非全日制考生填写(本人和人事部门签字);

JPG/PDF

材料15

成绩证明(自考成绩单)

仅限成教应届或自考、网络教育且未获取毕业证书考生提交;

JPG/PDF

材料16

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

JPG/PDF

材料17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

JPG/PDF

材料18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

仅限境外学历考生提交;

JPG/PDF

材料19

初试加分证明材料

仅限符合加分政策考生提交;

JPG/PDF

材料20

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证明材料;

仅限士兵计划考生提交(入伍批准书、退出现役证)。

JPG/PDF

篇5

关键词:进化生物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86-02

进化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其研究内容包括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形态和特征。进化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生物学学科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进化生物学》是本科院校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我校于2012年开始增设了《进化生物学》课程。进化生物学内容广泛,教学难度大。本文对《进化生物学》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为《进化生物学》的教学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经典知识与最新进展相结合

生物进化学说由查尔斯・达尔文在鸿篇巨制《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他第一次提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机制。进化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多样性生物的进化过程,这些过程包括物种的遗传和变异以及新物种的起源。学习经典知识和传统研究手段,是学生学习进化生物学的必要基础。学生对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理论已经非常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达尔文的生平经历,重点讲述登上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发现物种起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非常感兴趣。

现实中,经典进化生物学也在经历着现代研究手段的不断考验。现代综合论的奠基人之一,朱利安・赫胥黎致力于将新达尔文主义转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在朱利安・赫胥黎的关于动物行为进化描述的著作《行为的进化》中,其尽最大努力将新达尔文主义的理论简化,去除一些技术细节,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对自然和生命进行描述,其中包括几个原来在不相关领域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包括遗传学、生态学、分类学和古生物学。在此处,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典进化理论与现代综合论的异同点。在不断的比较与联系过程中,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当前的研究扩大到涵盖适应的遗传结构、分子进化和不同的力量自然选择。进化生物学在全面讲述生命起源、演化历程的基础之上,以辩证关系的观点来看问题,系统分析生物与环境、微观与宏观、表型进化与遗传系统进化的相互作用,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应用于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研究中,揭示隐藏在生命演化之下的基本规律。在课堂上,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不断强调研究手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用科研的思维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去理解已归纳的知识。

当前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应该着重理解生物进化的核心,将现代进化生物学,如分子遗传学和计算机科学,引入课堂。首先,一些领域的进化研究试图解释现代进化中解释不了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物种形成,有性生殖的进化,合作的发展,老龄化的发展和可发展性。其次,生物学家提问最直接的进化问题:“发生了什么?并且什么时候发生的?”这包括古生物学等领域,以及分类学和系统发生学。第三,现代进化综合论出现时,还没有基因的分子基础。

二、注重与其他课程知识相结合

在发育生物学中,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将生物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拟,认为是该生物物种进化历程的一个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并将这种理论命名为“重演论”或“生物发生律”。所有水生和陆生的脊索生物,在胚胎发育阶段都会出现鳃裂。鳃裂是水生脊椎动物长出呼吸器官的一部分。而对于陆生脊椎动物来讲,在其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鳃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纵观陆生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都经历过鱼的阶段。“重演论”是生物发育学课程中的概念。但与进化生物学漫长的演化历史相比,通过使用这种概念,形象生动地概括了长达30亿年的生物进化史,学生将不同课程的知识串联,印象更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将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加深了对所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进化过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所学知识M行联想串联。通过比较分析,从亲缘关系看,我们会发现亲缘关系较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差异较少,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类型生物在进化发展过程中的演化顺序。从生活环境看,陆生生物的进化等级要高于水生生物。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最大的统一理论,在进化理论的框架下,细胞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比较解学、古生物学、胚胎学、分类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次的研究结果得到了统一。进化生物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生物大分子、基因和基因组、细胞、生物个体、生物群体以至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的发展和变化都与生物进化有关,也就是说在各个水平上的生物结构都有其起源与进化的历史。什么是生命,如何生产,物种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世界有这么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们如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进化的……这一切,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世界物资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呈现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现象和事物,但其唯一的本源都是物质。从进化生物学的历程来看,经历过化学演化阶段,无机小分子阶段,有机小分子阶段,有机大分子阶段,多分子体系阶段,直至原始生命的产生。组成生命的元素在非生命世界都可以找到。化学元素合化合物都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它们按照一定次序有机组合起来,相互协调才能表现出生命。再者,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群落中出现适应环境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这些个体通过与自然环境进行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这是量的变化;通过自然选择,一代又一代的遗传与变异积累,使生物实现进化,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就体现出了哲学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此外,学习本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识别真伪科学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进化生物学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大理论,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的产生、发展的同时,充分理解生物与环境、宏观与微观层面、表型进化与遗传进化体系的辩证统一,掌握生物进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生物进化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课程就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对恐龙灭绝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推理。同时,带领学生学习生命进化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生物变异的作用,变异的积累产生进化,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为今后的进化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同时,应补充视听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兴趣。本课教W宜采取“情境―问题解决―情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围绕关键点、重点和难点,通过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展示动物的进化过程、演变的信息,丰富了演示文稿,提高了认知环境。教师通过即时反馈得到学生学习信息,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依此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在学生对动物进化资料进行抽象整理后,引导学生对分类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使学生自行揭示出动物进化的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初步地认识了“适者生存”的科学真理。利用计算机,穿越时空,还原远古时代的场景,提供动物从远古时代到现在的变化历程,有助于学生获取动物进化的信息,将信息分类、归纳,分析综合出动物进化的规律。

在学习植物演化过程中,课堂上提供各种类群植物中的代表植物的挂图或幻灯片,引导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以及生存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哪类生物比较低等,结构简单,哪类生物比较高等,结构复杂,将知识串联,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在学习动物演化过程中,提供各种类群动物的代表动物,展示动物的挂图或者幻灯片,比较各类动物的特征,归纳动物演化的历程以及进化趋势。

给学生展示关于进化生物学的经典幻灯片,比如英国BBC公司录制的《生命的起源》和《恐龙星球》。学生学习过基础知识之后,再观看纪录片,就会将已学到的知识投影至纪录片中,起到了知识串联与巩固的作用。在迷人的视听体验过程中,重现史前生物的生活情境,栩栩如生的将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即通过将视听素材融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兴趣。

The Initial Research in Teaching Methods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QI Lin*,ZHAO Wei,HOU Xiao-gai,ZHAO Xing-li

(College of Agricultural,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Henan 471003,China)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图表教学模型 探索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图表以其鲜明的直观性、强烈的系统性、高度的概括性和独特的能力培养作用,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图表教学模型的内涵

图表教学模型是将生物教材中的图表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结合看图绘图说图图题结合用图等途径,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正确理解和把握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本质。

二、图表教学模型的构建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及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训练学生解读图表及学会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教材图表信息构建图表教学模型。

(一)由图导入,激趣质疑

让学生观察本章篇首图片,并配以诗朗诵《燕诗》引入新课。“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诗中有燕子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的描写,更有浓烈的情感抒发,给学生带来听觉上享受的同时,也渗透了情感教育。然后引导学生:你或许养过鸡、鸭或家鸽,也可能在电视上见过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的情景。关于鸟的生殖和发育,你一定有不少的了解,也会有许多疑惑。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知识和问题,跟大家交流和探讨。然后问学生:“燕子在生殖方式上属卵生还是胎生?”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是卵生。然后再问:“燕子卵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稍作迟疑后可能会有人猜测:“跟鸡卵的结构差不多。”教师补充:“不单是燕子,大多数鸟卵的结构都与鸡卵相似。”今天,我们将从观察鸡卵的结构开始,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这样由图片并配以诗朗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顺利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信息的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图文结合看图,培养学生科学读书习惯

在图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去读图,对图中各部分的位置、结构、功能及可能的变化进行详细观察,达到感悟图的目的。在学习鸡卵的结构时,先让学生利用课本第18页鸡卵的结构图,按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的方法依次读图,整体感知图意,然后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文字内容逐一理解图中的每一部分的功能,从而达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梗概。这样可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看图,使学习的过程井然有序,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知识由点逐渐形成线。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会养成科学读书的习惯。

(三)图表和实物结合,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观察鸡卵的结构”这个实验是难点,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实物和插图相结合,分组动手实验,认真观察,认清鸡卵的内部结构。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以便理解卵壳的保护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上的小孔,并结合课后小实验证明鸡蛋壳并不是密不透风的。然后出示在醋酸中浸泡过的鸡蛋、煮熟的鸡蛋、打开的生鸡蛋,让学生观察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卵黄、胚盘等结构,并尝试将实物与课本中的插图一一对应,认清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在认识了鸟卵的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卵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使他们理解鸟卵的发育为什么能完全摆脱水的限制。

这样用实物和插图相结合,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究,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学生绘图,进一步领悟图的含义

(1)绘图。在看懂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图,先是对照教材画图,然后不看教材画图。例如,在观察鸡卵的结构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画图,在下次上课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让一位自愿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其他学生默画此图。通过亲自画图,学生会进一步细细体会图中各部分的功能,分析和比较图的各部分,对图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教材中图表的绘制,一方面有了动手动脑的好机会,另一方面还锻炼了思维,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还避免了教学中的空洞,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绘转换图。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先让学生观察书本第20页上的五幅展示鸟在不同繁殖阶段行为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和现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图中鸟的行为,很容易概括出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

实际上鸟的繁殖行为非常复杂,不同种类鸟的繁殖行为不同,可通过如下问题让学生了解:①所有鸟在繁殖时都要经过这几个阶段吗?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暖树”与繁殖有关吗?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教师再补充几幅图片:水鸟在水边筑巢、金丝雀在悬崖上筑巢、啄木鸟在树干中筑巢、义鸟喂小鸟(杜鹃)……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鸟的繁殖行为与其所生活的复杂环境有很大关系,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绘比较图。将教材中的较复杂、隐含的知识经过归纳、概括、总结为图表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鸟的发育过程时,教师出示早成鸟和晚成鸟的雏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进行填表,通过比较、交流得出结论,明确早成鸟和晚成鸟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五)学生说图,深化思维

(1)说单一图。教师引导学生说图,对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关问题,可帮助学生排除图中的疑点,解决难点,领悟各种图的内涵和外延,找出隐含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生想象,使课本中有关图像及含义深深记忆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知识链、知识块、知识网,便于随时提取和使用,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例如,当学生绘出鸡卵的结构图后,让他们说出图中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思考:①生活中,鸡蛋被作为人类必要的食品,是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你认为卵白、卵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②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根据系带在卵中的位置,你认为系带有何作用?③未受精卵的胚盘小而色浅,已受精卵的色浓而略大,你认为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④卵黄与卵白界线分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透明结构呢?用这些问题反复训练学生说鸡卵的结构图,通过深挖该图的隐含知识和延伸知识,这也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之一。

(2)说相关图。生物学知识是有层次、有结构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类,把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等进行联系并利用图像图表有机地组合起来,建立知识链或通过运用图像图表归纳章节、单元知识,最终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这样既可将主要内容筛选出来,使“厚”书变“薄”,也可使学生清楚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在学生学完鸟的生殖和发育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认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图题结合,转换思维,升华能力

图表图像以其独特的检测作用,一直是试卷中的热点和亮点。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图为核心,以题为载体,经常运用图像图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向各方面拓展、辐射图外的相关知识,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发散,同时也增加了图的知识容量,促进了知识的融合,这个过程可提高学生从图像图表中快速获取信息,并准确地表达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达到使学生活学活用图的目的。

三、图表教学模型的教学效果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通过观察教材图片结合配乐诗朗诵《燕诗》引入“鸟的生殖和发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用图片和实物结合来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用一定量的图片来展示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增强了直观性,形象生动,便于学生归纳。又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对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本节教学效果较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反复实践该教学法用于其他一些课的教学,效果也不错。

总之,图表是生物教材中有关重、难点知识的浓缩,它以其鲜明的直观性、强烈的系统性、高度的概括性及独特的能力培养作用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直观教学的好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应用图表构建图表教学模型,教给学生学习图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逐步掌握一些学法模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地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优势之一: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学科自身的局限性和教材的相对陈旧落后,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大多数学科可能只涉及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而生物学科却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性。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生物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森林法》《环境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文化知识教育。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了解病毒、菌类、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从而认识到学好生物学与学习农、林、医、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关系以及对人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2)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对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实验的认知、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身体素质教育

通过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成分、生理功能和发育规律,正确认识到科学饮食的好处,酗酒、吸烟的危害;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发育;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通过遗传、生殖、发育和生态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计划生育”“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意义,促进基本国策的实施,推动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篇8

关键词:基础;调整;筛选;共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09-01

高三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效果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在高三生物总复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高三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及时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特点,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3、合理利用其他资料。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1)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2)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①章节内综合。例如,“细胞”一章中组成原生质的化学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可以体现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状。细胞内各种结构从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的各种代谢的相关性,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呼吸的过程等。“遗传和变异”一章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的相关性和各种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碳元素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平衡等,各学生综合起来。

②跨章节综合。如性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素也是生物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遗传和变异”的综合:遗传与变异是通过生殖来体现的,营养生殖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的,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故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现了更大的变异。由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减数分裂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个体发育的遗传基础是核酸,DNA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决定个体发育的方向和全过程,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达的过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综合。

三、端正心态 培养素质

1、正确对待考试。对于高考,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学生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 金.2010.如何增强生物学课堂训练的有效性[J].生物学教学.35(1):31-32.

[2] 贺占云,郭继红.2010.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高考复习的策略[J].35(2):17-19.

篇9

关键词:实验;生物教学;作用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生物实验在教学中包含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直接兴趣等特点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兴趣和学习愿望,转化为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所以说,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二、创设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初中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分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自如。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学生物学实验都体现了这个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把这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中学生来说,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指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已有经验的能力,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探索性实验是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探索和设计能力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如七年级生物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我校七年级一班学生根据此实验课题用不同方法设计了同一个实验。在实验中进行了创新,把玻璃板换成了透明薄膜,这一创新不仅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而且使实验材料廉价易得。

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

实验课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阵地。在每堂课上,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求,对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出严格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指导和检查学生是否按顺序按常规认真操作、是否按实验的要求做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否按事实下结论,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差错。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实验。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对待工作的责任感等。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养成全面照料仪器、细心爱护仪器、妥善收拾仪器及处理废弃材料等科学习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

六、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具体认识生物与环境、构造和生理、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辩证统一关系,也能逐步建立生物界的进化发展等观念。例如,做青蛙发育实验时,学生看到蛙卵发育成蝌蚪直至变成青蛙的全过程。早期发育的蝌蚪生有外鳃、侧线和尾,像鱼一样适合水中生活。以后又看到蝌蚪长出后肢,再生出前肢,鳃和尾逐渐萎缩,变成了青蛙。青蛙的形态构造适应水中和陆上生活。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早期蝌蚪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之所以跟鱼很相似,是因为许多动物的胚胎或幼体的形态代表这些动物祖先的形态。也就是说,个体发育反映了系统发育,由此推断,两栖类动物是由古代鱼类动物逐渐向陆上发展而成的。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有助于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篇10

关键词: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科学家们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要点,采用科学技术分析手段,分别从生物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等方面去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规律。经过多年的长期发展,我国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对细胞生物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许多重大发现,推动了我国生物学、医药学、农林业学、畜牧学等的发展。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的不断发现,高校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也随之更新,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简短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掌握更深入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对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刻不容缓。

一、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一)适当取舍,合理突出教学重点

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细胞生物学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充实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叠,由于不同学科在教学安排上有先后之分,因此,教师如何有效避免与先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又能为后续课程留有余地,合理突出教学重点,成为每个细胞生物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此,教师必须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合理划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制定教学计划。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的遗传基础内容是现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内容,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也较为感兴趣,但由于学校之前已经开设过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了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累赘,提高教学成效,本人在授课时侧重讲解CAD基因的实验操作、原癌基因的发现和基本调节功能、常见抑癌基因的调节等内容,便于学生对生物细胞的功能及其内部关系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二)优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本人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多媒体教学法。细胞生物学中涉及较多知识繁杂的抽象理论,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觉得抽象难懂,甚至会感到很大的学习压力。为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掌握各个知识点,本人在教学中会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制作和编辑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梳理各个知识点。例如,在讲到“细胞信号转导”的相关内容时,本人制作了关于细胞信号通路与分子间作用的教学PPT,使复杂的知识点更为简化,学生也容易归纳知识重点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讨论式教学法。个体生物的遗传到变异、生理到病理都与细胞的生长发育情况密切相关,为加深学生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兴趣,本人在教学课程中增加了6个课时的讨论课,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的议题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统一结论后在课堂上总结展示各组的讨论成果。例如学生曾经参与过“光合作用对人类未来粮食影响的问题探讨”、“探究细胞信号传导与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克隆对人体遗传及生物伦理的影响”等讨论议题,学生通过分组协作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组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制作PPT展示成果、课堂成果汇报等工作,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价,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问题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3.探究式教学法。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思想是建立在无数的实验探索之上的,因此,教材中也列举了许多经典实验。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本人注重讲解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操作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和归纳实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后本人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本人的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科研项目中,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基本的探究实验环节,并将科研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围绕重点,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本人在教学课程中会适当增加实验环节,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进行免疫荧光法显示细胞骨架实验时,本人不仅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细胞骨架在细胞的分布情况,同时也让学生巩固了荧光显微镜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知识印象。为充分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本人在细胞骨架显示实验中,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细胞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培养基的颜色变化特征,同时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被污染的细胞培养情况,加强学生对“无菌培养”的认识。此外,本人还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细菌培养观察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细胞从单个悬浮状态至贴壁的形态变化,并根据这个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严谨思维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细胞生物学已成为生物学、医药学、农林业学、畜牧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优化教学评价手段,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朝霞,肖萍,曹芳,张宗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