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污染造成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药污染造成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现如今,农药成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同时农药也是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不能合理地使用,将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以及环境的安全都有着更高的标准,因此,解决农药污染问题迫在眉睫。主要针对农药污染对人体和土壤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药污染;土壤;防治措施
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药使用量非常大,而使用的农药中有80%以上是可以直接渗透到环境中,这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都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对土壤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1农药污染的危害
农药污染的危害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对土壤的危害和对人体的危害。对土壤的污染简单来说就是向土壤投入农药的时候,农药中的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这时就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简单来说就是若长期接触农药,它是可以通过皮肤表层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中毒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果平时不注意食用卫生,就很容易引起药物性中毒。药物性中毒可分为两种:急性和慢性。一般来说,高效农药更容易引发急性中毒,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现象;慢性中毒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小量的农药,其发病过程是比较慢的,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2农药污染的防治
2.1综合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用量
2.1.1培育抗病虫农作物品种这个方法是防治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方法。生产中使用农药的主要原因就是使农作物能够抵抗病虫,而培育抗病虫农作物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用量。
2.1.2利用陪植植物这种方法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一种生态防治方法。陪植植物治虫是指在农作物的周围种植一些害虫的天敌植物,这样就可以减少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用量。
2.1.3栽培耕作措施间混套作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防病虫技术,即把形态特征不同与对生活因素的需求不同、生育期不同、根系分泌物不同的作物合理地搭配种植,不仅可以立体地利用空间养分和水分,而且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抗性,减轻病虫草害。轮作是根据不同作物所需营养元素不同、根系入土深度不同而进行的轮换种植[1]。
2.2合理使用农药,控制污染源想要有效地控制农药带来的污染,最根本的就是控制污染源,严格把控农药的用量。对农作物要对症下药、合理用药,农药的用量和浓度要精准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农作物的同时把农药的污染降到最小。
2.3充分调动土壤本身的降解能力生产中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土壤本身的自抗能力,如调节土壤结构、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种类数量等,使土壤对农药的降解能力提高,有利于减少农药污染[2]。
2.4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污染进行防治
2.4.1微生物修复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手段对残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的过程,如果不能去除可以进行降解,将有害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办法。
2.4.2植物修复
近几年,植物修复问题成为了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植物修复更适用于需要大面积降低农药污染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
2.4.3菌根修复
菌根是土壤真菌菌丝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根据有关资料显示,VA菌根(丛枝菌根)外生菌丝重量占根重的1%~5%,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外生菌丝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提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菌根化植物能为真菌提供养分,维持真菌代谢活性。此外,菌根有着独特的酶途径,可用以降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因此,菌根修复的方法比较有效[3]。
2.5加强从业人员对农药污染的认知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作户,这些农作户作为农药的使用者,很有必要了解如何合理地使用农药。因为大量地使用农药会造成农药残留,将直接污染环境。加强农户的安全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要使他们清楚地了解农药的危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4]。
3结束语
在现代化生产下,很多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农药,这样一来就会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进行农药的防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分析污染源,得知污染原因后,综合经济、技术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已经被污染的土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修复(这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导致农药转移,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并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参考文献:
[1]陈五一.防治化学农药污染土壤的措施[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1(8):39.
[2]张燕.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系统设计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3):71-79.
[3]刘长江,门万杰,刘彦军,等.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4):291-292,297.
篇2
农药污染场地底数不清
截至2010年,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登记报告》上记录的企业数高达4100多家,远多于经国家发改委核实或质检总局发放许可证的企业数量。我国农药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技术管理水平低下,缺少必要的防控措施,生产过程中的滴漏现象比较严重。按国外相关经验,在这4100多家企业中,保守估计我国的农药污染场地在1200个以上。目前我国只初步梳理了其中的59个杀虫剂POPs污染场地,而对全国现存并需要修复的农药污染场地的底数则没有掌握。
场地底数不清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凡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事故责任方应当负责调查及修复。
据统计,自2007年第一个土壤修复工程开始到现在,我国共有近50个修复项目,其中还没有一个项目启动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造成了污染,责任方或环保部门要求责任方出资开展调查修复。大部分修复项目的启动是源于房地产开发,一小部分是由于POPs履约要求,还有一小部分是为争取国家资金。国家和地方也没有建立动态的污染企业场地数据库,也未对这些企业所在的场地进行登记、调查和监测。因此,原有污染场地未得到修复,新的污染场地仍不断产生。
农药污染有哪些特点?
我国的农药污染场地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高毒性。我国曾大量生产有机氯、有机磷农药,大多毒性高、残留量大,降解期达上百年,沉积在土壤中危害很大,有机氯农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危害。近年研究还发现,许多化学农药有环境激素效应,会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影响生殖繁衍,造成雌性化、腺体病变和后代生命力退化。
二是隐蔽性。一些农药场地是历史遗留场地,曾存在于此的企业历史资料缺乏,废物填埋场多年无人监管,基础信息极为匮乏,调查难度很大。
三是复杂性。农药场地污染物种类多,污染原因多样,情况复杂。不同企业先后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产,还可能造成复合型污染。
四是紧迫性。很多兴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药类场地距离民居或水源地很近,在国家“退二进三”政策背景下搬迁后,遗留的场地污染严重且处于环境敏感区域,亟须治理修复。
相关法规、标准未建立
农药污染场地已成为国内污染场地中问题最突出和最集中的一类,但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管理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未建立,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也还在酝酿。行业缺乏规范和监管,不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多为政府或房地产开发商埋单,“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下的追责体系未能建立和体现,使修复资金缺少最合理且最稳定的来源。
我国修复技术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工程应用少,设备、药剂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家层面尚未建立技术筛选体系,缺乏对研发的支持和引导。现有的已工程化的技术远不能满足修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国内有实践经验的修复技术人员十分匮乏,能将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专业人员更少之又少。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作为《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国,对POPs污染场地给予了特别重视。在为落实公约而制定的《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指导下,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做了一系列工作,为我国POPs类农药场地的修复打下了良好基础。
怎样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对于未来的农药污染场地管理,政府应成为法律法规和修复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以及行业执法者和监督者。
即将出台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对土壤修复产业产生巨大拉动,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能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政府应制定并执行土壤治理相关法规,把土壤和地下水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面对41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或者潜在污染场地,对其的管理已远远超出了修复的范畴。当前,对“是否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的明确界定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场地修复,更有利于减少新农药污染场地的产生。
农药污染场地应不光关注已关停搬迁和开发的生产企业,对现有仍在生产或关停的企业都要一并关注,发现污染及时调查修复,尽量把污染关注前移至生产环节,这样就从源头把握住了农药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牛鼻子。
篇3
关键词:农药 农业生产 可持续发展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全世界每年因为使用农药而增长的粮食数量为3×108t~3.5×108t,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其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而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其对于各种害虫、真菌、杂草起到一定拟制作用的同时也必然给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农药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必须要重视的话题之一,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工作重点。
一、农药概述
农药是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是一种极为关键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植物保护手段,截至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已成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如何科学的利用农药,是其在生产中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并将其中存在的各种不利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已成为摆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主要话题。
1、农药概念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品,是以拟制和扼杀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病虫、真菌和杂草为主的一种药品。截至目前,农业种类和数量十分复杂和繁多,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在农药使用中,其主要包含有化学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三大类。其中在应用中使用最多的农药主要是化学农药。
2、农药分类
经过多年的社会发展中,农药在生产中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体系的结构方式,其分类方法为:首先,按照化学结构可以将农药非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其次,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将农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等。
二、农药使用现状
根据多年的农药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农药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而且还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更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总结得出,目前农药的使用状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生产企业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大多数人口都属于农村人口,这种社会背景的存在使得一些人错误的认为农药是一种有利可图的生产企业,因此而逐步投入农业制造中来,造成了注册企业多而实际具备着农业生产、研制、开发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这就造成了企业在生产农药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给农药的使用污染带来了先决条件。
2、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
根据相关数据总结得出,农药在使用中杀虫剂占据了综述的七成以上,而其他农药种类的使用不到三成,由此可见,农药产品结构的失常多么严重。
3、使用者技术水平低
目前,国内大多数农民都是没有文化,没进过专业知识培训的老弱人员,其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带有着极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于各种新知识、新事物的接收速度慢,且认知困难,这就造成了农药污染的进一步加大。
三、农药环境污染出现原因和影响
1、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植物化学保护所使用的农药,有的直接施于土壤里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直接接触土壤微生物,就是直接喷布于植物地上部的农药也大部分掉在地上残留在土壤里,土壤里这些农药都会直接或间接与土壤微生物产生相互作用。一方面农药对微生物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这关系着土壤肥力、植物发育和病、虫、草害的发展;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代谢也起作用,这关系到农药的残效和残留。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各种药剂作用不同,不同土壤条件、施药时间、浓度等都对作用产生影响。
2、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
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线虫、蜘蛛、昆虫(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和脊椎动物(蛙类和鸟类)等。在化学防治中,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不同类的农药品种中,以杀虫剂对害虫天敌的影响较大,而杀菌剂与除草剂影响较小。由于大量杀伤天敌,破坏害虫与天敌间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害虫再猖撅,给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在农药使用时,应选择适当的剂型、使用浓度、施用的方法、用药时间等,降低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3、我国农药污染趋势不容乐观
对有机氯农药,自1983年停止生产和限制使用以后,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药污染状况。据预测,从1985年至2000年,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可降到10~12级水平,污染危害将随之解除,不会出现大面积污染问题,但在原有机氯农药重污染区,还将出现局部的、间歇性污染。对取代农药其污染形式和特征为,在农作物上的总污染度明显增加,相当于土壤污染度的5~6倍(六六六、滴滴涕为2倍)。由于农药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出现的农药污染仍然突出。
4、我国各类农药品种比例不合理
在农药应用中,各类农药所占比例往往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农药发展水平和污染状况。在发达国家,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通常比例为4:4:2,有的高达5:3:2。而我国杀虫剂即占70%以上,而高毒农药有机磷杀虫剂又占70%以上。目前我国农药原药产重达万吨以上的品种有12个,其中杀浊剂11个,除草剂1个,有机磷农药占了相当多比例。
四、应对策略
我国农药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相当艰巨,应在下面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努力工作:
1、继续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积极开发生物农药;积极开发生产安全、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农药新品种。开发研究天然活性物质用于害虫防治,发掘新型超高效的农药新品种,减少田间用药量,从而减少或避免农药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改善环境质量。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减少污染负荷量,积极探讨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途径与技术;加强生物防治研究,提高绿色食品比重。各种害虫都有它们的冤家对头,采用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
3、开始研究各种能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将污染产生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加强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及毒理学研究,弄清农药对环境生态危害和人体毒作用机制,为农药环境安全管理、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新农药品种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推广超低容量喷药技术和静电喷药技术。对常用农药做到合理安全使用,尽量减少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以进一步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篇4
【关键词】 食品;农药残留;监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97-02
莆田市治理餐桌污染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食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我市近几年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开展餐桌污染治理,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对可能发生的食品污染事件进行污染物监测和危害评价,进一步确立和完善食品
安全卫生观念,不断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对2008——2011年莆田市食品的污染物监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概况 2008年——2011年在莆田新华都超市、家乐福超市、大型超市,南门、北磨、城北、城南等农贸市场等进行采样,共采集蔬菜、茶叶样品404份,蔬菜352份、茶叶52份,有机磷残留量的有效数据9208个,超标数55个,总项次超标率0.60%;其中氨基甲酸酯共获得有效数据3124个,超标数26个,四年总项次超标率0.83%;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氯等农药共获得有效数据3256个,超标数73个,四年总项次超标率为2.24%。
1.2 样品的采集 采集的样品应为本地具有代表性和适时性的样品。采样时间:一年中每季度监测一次。样品种类: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的蔬菜、茶叶等。采样过程要做好样品的选取和保存工作。
1.3 样品的检测 按照现行各类食品相应的国家检测参考标准进行检测。
1.4 评价标准 按照现行各类食品相应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监测结果 2008年——2011年分别监测14、14、26、26种有机磷农药,共获得蔬菜茶叶中有机磷残留量的有效数据9208个,超标数55个,总项次超标率0.60%,主要是蔬菜中残留,由于滥用毒死蜱、氧化乐果、亚胺硫磷及哒嗪硫磷所致,占超标总数的70%。其中,2008年有机磷农药污染总项次超标率较低为0.26%,主要污染物是甲胺磷。2009年有机磷农药污染总项次超标率较低为0.13%,主要污染物是水胺硫磷。而2010年有机磷农药污染总项次超标率有所升高为0.73%,主要污染物是亚胺硫磷及哒嗪硫磷。2011年有机磷农药污染总项次超标率为0.58%,主要污染物是毒死蜱及氧化乐果。
2.2 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监测结果 2008年监测7种氨基甲酸酯、8种菊酯和1种有机氯;2009年监测7种氨基甲酸酯、8种菊酯和1种有机氯;2010年监测8种氨基甲酸酯、6种菊酯和1种有机氯;2011年监测8种氨基甲酸酯、8种菊酯和1种有机氯。其中氨基甲酸酯共获得有效数据3124个,超标数26个,四年总项次超标率0.83%,2008——2011年各年总项次超标率分别为0.79%、1.06%、0.72%、0.71%;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氯等农药共获得有效数据3256个,超标数73个,四年总项次超标率为2.24%,2008——2011年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氯等农药污染各年总项次超标率分别为2.06%、1.65%、3.08%、1.47%。主要是蔬菜中残留,由于滥用三氯杀螨醇以及超标使用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3 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2008——2011年的农残监测结果显示,有机磷农药污染情况较轻。2008年有机磷农药污染总项次超标率较低为0.26%,主要污染物是甲胺磷。2009年有机磷农药污染总项次超标率较低为0.13%,主要污染物是水胺硫磷。而2010年及2011年由于农残检测范围增大,检测量增多,检测技术提高使得农残总项次超标率有一定上升,分别为0.73%、0.58%,主要是由于滥用毒死蜱、对硫磷、亚胺硫磷、哒嗪硫磷、及氧化乐果。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由于不耐高温及易分解等特性,使得它的残留量及超标率明显低于菊酯类。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氯等农药污染情况较为普遍,主要是超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它的高稳定性及药期较长有关。我国《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明文规定: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等作物”。然而,这项规定并没有得到认真有效地贯彻实施,主要是由于菜农、果农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贫乏,滥用、过量使用农药,施药与采摘间隔时长过短,是造成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蔬菜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要加大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定期对农药管理经营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农民安全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登记制度,尤其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销售登记、限制对象,完善我市流通环节食品检测和准入退出制度等,按国家农残限量标准,加强农残监控工作,遏制农药对食品的污染,进一步减少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为了预防和控制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发展低毒高效的农药替代品是避免高毒农药危害健康最根本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韩允启.食物中毒的现状及预防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0,(02).
篇5
1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保山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农业耕种田地的环境绿化覆盖面较好,市区周边覆盖率超过50%,一部分农村耕地周边的绿化面积达到70%以上,这样清洁无污染的农耕环境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但还有一部分受污染的农田区域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企业周围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的区域。近年来,保山市农业环保部门把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加强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等作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的重要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环保部门始终把加强源头治理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坚持一手抓农产品生产环境,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
农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化肥、农药对作物的使用、塑料薄膜的大量应用而造成的土壤污染,还有部分水体污染等。
2.1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农药残留问题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农药残留对农产品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施用农药是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消除病虫害,增加产量,部分未被吸收的残留物直接污染了农产品;农药的施用影响了作物周围的空气、水土环境,而恶劣的环境反过来还会对农作物产生污染;农药与农产品放置不当,使农药扩散或洒出污染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农作物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2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下辖四县一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品的生产在养分的投入上主要需要化肥,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作物易于吸收,充分合理平衡的化肥投入可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品质,但其成分单一,有效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施肥水平不高,滥施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氮肥施用过多,会明显提高农产品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可诱发消化系统癌变;二是生产劣质磷肥的同时存在伴生元素铜、汞、镉、砷、铝、铬等杂质,也会进入肥料,施入农田,导致重金属超标;三是肥料的单一化,使土壤中的钙与其残留物反应生成难溶解的钙盐,造成土壤板结。
2.3塑料薄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耕地面积238万亩,旱地134万亩,水田104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03万亩,占耕地面积42%。主要是用在烟草和玉米种植上。近年来,大量的塑料薄膜得到推广和使用,“白色革命”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但是废弃的塑料薄膜抑制了土壤的呼吸,并使农作物降低汲取营养的能力。
3保山市农业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3.1农药污染的控制策略
用药次数的减少是控制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掌握引起病虫害的原因、时间及病虫害种类,在关键时期,选对关键药物类型进行施用,减少用药次数;掌握有效的农药喷洒方式,使用易降解及高效的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对农药污染严重或超标的田地改种不食用的农产品,用以保护人体健康。保山市为扭转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这一局面,2004年1月,市政府了《关于禁止在我市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公告》,明令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18种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甲胺磷等19种农药,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混配剂在我市销售和使用,严格控制农药污染;在具体工作上,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种子执法年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月活动为抓手,强化以农药为重点的农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3.2化肥污染的控制策略
近年来,保山市针对化肥的单一过量使用、土壤养分失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状况,相继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到目前为止,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达到上千万亩次,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农作物需肥规律施肥,让农作物吃上了“营养餐”。
3.3地膜污染的控制策略
宣传教育农民适量的使用地膜,并选择能够降解的塑料薄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4结语
篇6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1989年至1992年间,广州市共发生食用含农药蔬菜引起的中毒事件30起,中毒人数350人;在1994年发生的1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有4起是农药引起的;在1995年发生的13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又有8起与农药有关,涉及人数达240多人,这当中并未包括那些非集体轻微中毒事件。仅仅一个城市,就频频出现因食用含农药的蔬菜引起的中毒事件,这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盘中菜投以更多的关注。
蔬菜变“毒”菜,有以下几个原因:
蔬菜的农药污染
分析蔬菜被农药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蔬菜的生长期一般较短,而病虫害又较为严重,加上病虫的抗药性越来越高,从而使喷在蔬菜上的农药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目前在农药的使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菜农在农药的使用上不尽合理(例如,把刚喷完农药不久的蔬菜果实采摘上市等),因此才造成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
目前,我国用于蔬菜上的农药主要有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相对来说,后者杀虫的范围较广,对人畜的毒性小,现在正逐渐取代毒性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如甲胺磷等农药现已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蔬菜被重金属污染
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一般不会使人产生急性中毒,因此它不像蔬菜的农药污染那样倍受人们关注,但是如果长期食用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问题就会出现了,像众所周知的日本“水保病”和“骨痛病”就是由于汞和镉的污染而造成的。
蔬菜一般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除了受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之外,蔬菜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受蔬菜的种类和不同重金属元素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菠菜、芹菜、马铃薯、蒜头等含镉较高,而刀豆、菱白、黄瓜等含镉较低;马铃薯、蒜头、洋葱、西红柿等含铜较高,而茭白、甘蓝、大白菜等含铜较低。但从整体来看,不同蔬菜种类对重金属的富集以菠菜、芹菜、韭菜、白菜为高;莴苣、马铃薯、萝卜、番茄、洋葱次之;黄瓜、冬瓜、甘蓝等最低。
蔬菜被硝酸盐污染
蔬菜被硝酸盐污染是由于化学氮肥的过量和不合理的施用而造成的。人类被硝酸盐污染约有80―90%来自蔬菜,而被硝酸盐污染的蔬菜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硝酸盐含量过高,可能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二则认为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前体,如进食过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会诱发癌变,不可掉以轻心。
不同的蔬菜品种,其硝酸盐的含量各有不同,含量低的每公斤只有几十毫克,含量高的则每公斤可达数千毫克。一般来说,’取食根、茎和叶的蔬菜其硝酸盐的含量高于取食花、果类的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类,其硝酸盐的含量往往较高。
蔬菜的其他污染
除了上述3种主要的蔬菜污染之外,还有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氟污染:大量使用合成洗涤剂如洗衣粉、洗洁净等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污染;以及苯并芘、塑料薄膜中的增塑剂――酞酸脂、生物性污染等等。
对蔬菜被污染的控制涉及许多方面,从整体来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政府和有关部门从宏观上要加强管理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蔬菜污染,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减少蔬菜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对于蔬菜的农药污染,在家庭中的防范关键是:凡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要尽可能做到“一浸二洗三出水”,以防“毒”菜害人;食用的蔬菜要煮熟;瓜果类最好是去皮后再食用。
对于蔬菜的重金属污染,我们要适当少吃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蔬菜,如叶菜类的菠菜、芹菜等。在蔬菜的食用上,要尽量多样化,不要偏食某一类的蔬菜。
篇7
一、农药概述
1、农药的概念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药物总称。现在农药不仅应用于农业,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畜牧业、林业和公共卫生事业等方面。
2、农药的分类
农药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及砷、汞、铜、硫磺等制剂;按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粮食熏蒸剂等。
3、农药的作用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杂草、提高农业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农药与人、动物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农药的使用,杀灭了一些病原及传播媒介,使某些疾病得到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广泛施用农药也会造成对食物的污染。另外,农药还存在残毒和污染的严重问题,农药对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的污染。长期食用被农药污染的食品,人类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危害。食品中残留农药过高会导致癌症和帕金森症。每年,我国农药中毒人数超过10万人,大部分是由于农药残留而引起;死亡2000-3000人;近170种农药被列入致癌物。因此,我国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二、农药残留概述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铅、铜等的无机物,以及除虫菊酯、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近200万吨,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藻剂、除虫剂、落叶剂等类农药。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成为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三、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1、有机磷农药及其对食品的污染
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具有磷酸酯结构的有机杀虫剂。在现有农药中,是品种最多的一类,约有100多种。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效、广谱的特点,性质不够稳定,分解快,故残留低。
由于有机磷农药迅速发展并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后,可能造成食品的污染。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主要是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甚微,并可通过加工、精制、洗涤、烹调等过程被破坏。
由于有机磷农药在生物体内能迅速转化而解毒,不易蓄积,残留期短,慢性中毒问题过去未引起人们注意。但它有烷基化作用会致癌、致突变。发现长期接触或随食品摄入有机磷可呈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有机磷农残的测定方法,早期较为广泛采用的是酶化学法及单项比色法等,后来被薄层色谱与酶化学抑制法相结合的方法所取代。近年来广泛采用了气相色谱法,使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选择性高,快速,可同时测定多种有机磷农药,已成为国内外测定有机磷农药的标准方法。
1)气相色谱法原理
含有机磷的样品在富氢焰上燃烧,以HPO碎片的形式,放射出波长526nm的特征光,该光通过滤光片选择后,由光电倍增管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经微电流放大器放大后被记录下来。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比较定量。
2)气相色谱法注意事项
(1)此法对含磷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最小检测量可达10-11g。有机磷检测限比碳氢化合物高1000倍,因此,排除了大量溶剂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干扰,有利于痕量磷化物的分析。
(2)提取净化,国际上惯用乙腈做为提取溶剂;但其毒性大,价格昂贵,且不易购买。因此,改用二氯甲烷提取,并在提取时加适量的中性氧化铝和活性炭,基本上一次达到提取净化的目的。
四、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农药安全知识水平,只有意识到农药污染及农药危害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农药的污染及其危害。
2、完善农药法规,加强执法
农药法规对人们产生法律约束力,可保障人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常地生产、销售、使用和处理农药,对以身试法者绳之以法。
篇8
【关键词】水产品;农药;六六六;滴滴涕
【中图分类号】F76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51-02
1前言
当前由于农药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大气的流动或者通过水源或污水的排放进入了河流、海洋,对河流、海洋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海面的微生物吸收摄取了有毒的物质,再进一步污染了以其为食的动物,进而对整个食物链造成一定的污染,长此以往,将污染整个海洋的环境,对海洋生物形成一定的影响和危害。本文以东港市为例,为鲜活水产品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了研究。位于辽东半岛东端的东港市隶属于辽宁省丹东市,海产品种类丰富, 其重点产业之一即是水产养殖业。东港市淡水渔业的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市有河流十二条,年径流量十二亿立方米,有水库四十二座,全市有可利用的淡水养殖面积近十万亩。优良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东港市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其重点产业之一即为水产养殖业。因此,对于鲜活水产品的农药污染情况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调查旨在了解东港市市售鲜活水产品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以为渔业行业及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农药残留测定面临的挑战
农药残留测定面临的挑战一是农药残留分析的难度,通常一个样品中要求检测40-80种不同的农药残留组份;二是对于农药残留测定要求快速,要尽量缩短分析时间,快速告知检测结果;三是灵敏度要求高,随着国内外“食品安全性”检测标准的提高,要求的检测限愈来愈低,要求检测仪器及方法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四是准确度的要求,要求方法的准确度能符合标准的要求。
3材料和方法
3.1样品来源和预处理: 在进行初步调查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市一百多个鲜活水产品销售市场上,选择了三十五个采样点,在七到十月份间采集到样品二百三十份,其中有带鱼三十一份,梭子蟹二十七份,对虾二十七份,草鱼二十五份,河虾二十三份,螃蟹二十七份,比目鱼二十二份,鳊鱼二十一份,鲫鱼二十七份。鱼类去掉头尾及内脏和刺;虾类去掉头和壳;蟹类去腮、尾脐,用高速组织捣碎机捣成糊状,放到一次性塑料杯中,统一编号,根据相应检测项目需要进行处理后隔离保存。
3.2检测方法及评估依据和技术分析方法: 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161-2003《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称取二十克预处理样品放到于锥形瓶中,加入乙腈,摇床振荡30秒后过滤,把石油醚加入到滤液中反复提取。醚层加入浓硫酸后经过多次净化,把氮气吹干后加入石油醚定容到十毫升,在GC上用HP-1701柱分离,ECD检测。同时使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方法来进行专业的质量控制,通过比对样品,比对样品即作为检测过程的批质量控制样品带入测量,批质量控制样品通过与其他实验室比对。
3.3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 11・5软件包统计分析。
4结果
鱼、虾、蟹类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六六六检出范围ND- 0.402 mg/kg,超标率5.5%;滴滴涕检出范围ND~0・370 mg/kg,未超标。鱼、虾、蟹类中“六六六”超标率分别为5.5%、4.0%和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见表1。表1水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mg/kg)
农药
名称国标
限值鱼类(n=126)虾类(n=126)蟹类(n=126)M超标率(%)M超标率(%)M超标率(%)检出值
范围超标率(%)六六六0.100.0155.50.0134.00.014655ND~0.402滴滴涕0.500.00800.00200.00410ND~0.370淡水、海水养殖产品中“六六六”检出范围和超标率分别为ND~0.402 mg/kg和4.8%、ND~0.205mg/kg和5.9%;滴滴涕检出范围和超标率分别为ND~0.203 mg/kg和ND~0.370 mg/kg,均未超标。经检验,“六六六”超标率在淡水和海水产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
4讨论
通过调查报告可以看到,东港市售鲜活水产品在不同程度受到了有机氯农药污染,主要残留的农药是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在抽样检测后超标率为5.2%,通过检测发现在鱼、虾、蟹类中,海水与淡水养殖中“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残留含量均无差异。目前我国是有氯农药的生活与使用的主要国家,使用比例较高,因此土地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较多,当前我国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限长达四到三十年,平均为十年。针对于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问题,国际上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结合东港市的实际情况,针对于当前东港市水产品中有机氯农药超标的情况,可从以下向个方面来控制,一是对农药的使用加以控制,出台农药的使用标准与规范,禁止农药残留时间长的药品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农药残留;二是要从根据上改善养殖环境,确保养殖周边的环境标准达到要求的标准,加强对养殖地点土壤、水体农药残留监测,要尽量选择农药残留较低的养殖地点;三是要在商品流入市场这个关口把好关,严禁超标的产品注入市场;四是要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力度,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加强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市场监督管理,防止其进入渔业产品生产基地。参考文献
[1] Neil L R, Brian R.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PAH,PCB,trace metal and fly-ash particle deposition at a remote lake in north-west Scotland[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02,117: 121-132.
篇9
[关键词]农药 环境污染 危害 综合防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药在减轻虫害问题、减轻劳动强度、培育优质的种子等方面,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不合理运用,使部分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农药的合理利用、综合防治已刻不容缓。
一、农药的发展历史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等来杀灭害虫。但作为农药的大规模发展,大致可以从20世纪40年代来划分;在20世纪 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时代;此后进入有机合成时代。
我国农药发展与世界农药发展潮流一致,即大致由高毒、高残留农药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转变。
二、农药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药可消灭病虫害、增产、保收,还可预防和控制人类传染病等。在美国使用杀线虫剂可使甜菜增产175%,大豆增产91%;在菲律宾使用除草剂使水稻增产50%;在巴基斯坦甘蔗栽培中,使用杀虫剂可提30%的产量,同样在非洲加纳使用杀虫剂可可的产量翻三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勒发明了滴滴涕,使跳蚤受到控制从而防止了欧洲斑疹伤寒病的传播,滴滴涕还能消灭蚊子,因而对防止疟疾和脑炎的传播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药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在我国粮食作物由于使用农药,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占产量的7%左右,挽回棉花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8%,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大国,农药在缓解人口与粮似的矛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还可以大大节省劳力,这样可间接产生其他财富。在日本,未使用除草剂时每亩需除草工时为330小时,而使用除草剂仅为28.8小时,并可大大节约能源、机械费用等。
三、农药的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每年投入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品种增加,防虫次数增多,采用定期打“保险药”造成公害,导致部分农药流失到环境中。其毒性、高残留特性便会发生效应,造成严重的环境、生物体的污染。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eachedCarson,在她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夸张的描写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了人们对农药污染及农药残留的重视。
1.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源于农药的喷洒。在美国65%以上的农药是靠直升飞机喷洒的,喷洒的农药90%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而是随着大气运动而扩散,从而使大气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如南极、北极、喜马拉雅山等一些从来没使用过农药的地方,在当地的环境介质与环境生物中,甚至在爱斯基摩人的体中,均曾检测出农药的残留。
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长,以对黏土和富于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据调查我国虽然从1983年起已全面禁用有机氯农药,DDT的用量仅仅是六六六十分之一,但因其高残留特性,使得目前土壤中积累的DDT总量约8万吨、六六六约5.93万吨,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据美国1967年调查,其主要河流中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为8.2×10-12,狄氏剂为6.9×10-12毫克/升;1984年在18个州的地下水测出含量高的12种农药,1986年在23个州测出17种农药,结果佛罗里达州封闭了1000多眼井,该州地下水二溴乙烷的污染程度高出最高允许的64倍之多。日本水体中农药污染比较严重,根据1968年到1969年在千叶茨城的主要河流的检测,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为367×10-12,六六六为923×10-12,显著高于美国。
2.农药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危害
农药的高残留在富集作用下随着食物链逐步进入人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浙江地区有机农药的残留情况。
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某些农药导致人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减少体内荷尔蒙分泌。有的农药还能模仿体内荷尔蒙。据菲律宾1992年的报道,可模仿荷尔蒙的农药在蔬菜、水果中广泛存在,有些含量还很高。美国环境工作组两年研究发现,婴儿食品中有多达8种的可致癌物。
农药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毒死了益鸟,害虫失去天敌更加猖獗,为农业带来灾难。对普通杀虫剂有抗药力的害虫种类从1965年的确182种上升到现在的900多种。
四、综合防治
1.加强管制
1982年化工部等联合颁布了农药登记规定,对一系列适用的农药老品种分批进行登记,对新产品更强调从其环境毒理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价后方能登记。
2.采取综合措施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时要加强预报工作,并用化学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多种途径相结合。今年正在推广的抗虫棉新品种就是典型代,表棉铃虫吃了抗虫棉的茎叶就死去。利用组织培养培育无毒作物是防治病害的有效途径。
3.开发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
总之,农药的出现有利有弊。农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地运用,为人类造福。使用时严格按说明执行,减少负作用的产生,并发挥其最大效应。
参考文献:
[1]林玉锁,朱忠林,龚瑞忠.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3):5-7.
[2]张一宾,张悍.世界农药新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汪明,张克礼.论中国特色自然农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3):19.
[4]刘秀梅,高鹤娟,陈西钊.食物中有害物质及其防治[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46.
[5]王大宁,董益阳,邹明强.农药残留检测和监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6]王宁,袁星,立桢.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4):104-107.
[7]李炳焕,张星辰,王瑜.环境科学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 家蚕;农药中毒;中毒种类;中毒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84.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39-01
近年来,由于农田和桑园治虫频繁,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经常出现施用过量情况,导致越来越多的家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轻者致使所养蚕吐平板丝、结薄皮茧,甚至不结茧,不仅影响家蚕的产量,还严重影响其质量,已成为家蚕养殖户面临的难题,一旦发生损失惨重。因此,对家蚕农药中毒发生和防治进行研究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农药中毒的种类与症状
1.1 有机磷中毒症状
敌敌畏、敌百虫、久效磷、对硫磷等农药使用不当将容易出现有机磷中毒现象,一旦中毒将带来触杀和胃毒等危害。中毒个体将出现禁食、乱爬等反应,进而出现胸部膨大、头部收缩症状,进一步恶化后出现痉挛、吐液、排便不成形等现象。最终麻痹而倒。濒死前出现严重腹足抽搐表现,伴有脱肛、身体皱缩现象[1]。
1.2 有机氮中毒症状
杀虫双、杀虫脒等施用不当或过量将导致有机氮中毒。杀虫双中毒症状为不食不动、静伏蚕座,轻者出现不蜕皮、半蜕皮、蜕皮出血、不结茧等现象;重者逐渐死亡,且尸体干瘪不腐烂。一旦发生杀虫脒中毒,则会出现拒食、兴奋、乱爬、吐乱丝等症状。轻者仍可生存并且结茧,重者将慢慢死去。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症状
常用的有杀灭菊酯、溴氰菊酯和多虫畏等,可通过接触、食下而引起蚕急性中毒。初期表现为胸部膨大、头部略举、全身痉挛、头尾弯曲、乱爬等现象;肢足失去把持力,在叶面上常有翻滚仰卧;临死前口吐肠液,尸体缩小。大蚕受害,蚕体胸部有时弯曲似螺旋睿蜷曲而死。
1.4 植物性杀虫剂中毒症状
植物性杀虫剂有烟草、鱼藤精等。烟草中烟碱可通过触杀、胃毒及熏蒸作用使蚕中毒,一旦中毒兴奋期较短,但麻痹期较长。前期处于兴奋期时,头部紧缩并向后弯曲,伴有吐液、排便症状,粪便呈念珠状或稀软状。待进入麻痹期后,头部及胸部呈现麻痹松弛状态,伴有大量肠液吐出,并倒卧蚕室;手触尸体有硬块。鱼藤精对蚕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蚕中毒(经数分钟或小时)停止食桑,静伏不动,呆在蚕座上,渐次麻痹,腹足失去把持力,初呈假死状态,背管仍作微弱搏动;再经数小时后,体躯伸直而死;中毒过程中不乱爬、不吐液,体躯不缩短[2]。
2 农药中毒原因分析
2.1 农业产业布局不科学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步伐逐步推进,农民创收意识不断增强,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越来越强,致使改变原有的单一种植模式,出现了大量作物与桑树混合种植的模式,增加了蚕桑农药中毒的概率。
2.2 合理施用农药的意识淡薄
据统计,通过受污染的蚕具、蚕室带来的家蚕中毒现象十分普遍,其主要原因在于蚕农农药施用安全意识淡薄,将蚕具同时用作喷药工具,或是在混用之后只经过简单清洗,没有彻底进行消毒,或是农户之间工具互借,导致交叉污染,最终导致蚕具受污染进而毒害家蚕。另一方面,部门蚕农不按照说明科学用药,为了更好地实现杀虫目的而盲目提高用药浓度,导致农药长时间残留,进而引发家蚕农药中毒事件[3]。
2.3 劣质农药引起桑叶污染
目前市面上用于桑园杀虫的药剂众多,在利益趋势下,部分厂家在药剂中加入其他成分以提高杀虫效果,并且隐瞒桑农不作说明,导致在药剂使用过程中毒性过强引发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发生。
2.4 农业生产大环境受到污染,引发家蚕慢性中毒
目前,农药是毒杀虫害的最为快速有效的方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被大规模、大面积、长时间使用,导致很多虫害抗药性增强,为了实现有效防治目的,迫使农户提高农药施用浓度、剂量、频率,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空气、水、土壤等均受到长期污染,故造成家蚕慢性中毒。
3 农药中毒预防措施
3.1 加强防毒教育,提升防毒意识
绝大多数蚕农对于如何防止农药中毒缺乏科学认识,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科普活动、集中培训、上门辅导,以及通过短信、微信或网络平台方式进行宣传,为蚕农提供具体的防毒方法、应急抢救措施等,不断推动家蚕养殖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3.2 严防农药污染
杜绝农药对桑树、蚕室、用具等内外部环境的污染是防止家蚕农药中毒、确保家蚕安全最为有效的途径[4]。
3.2.1 防止农药污染桑叶。农药污染桑叶主要是农田、桑园施用农药的污染或桑烟混作。为此,农田施用农药时,要考虑方法和风向,勿使污染桑叶。桑园施药防虫必须注意安全,不允许在桑园配药。施药后牢记残效期,或选用残效期短的农药。烟草产区不能烟桑混作,两者距离至少100 m以上。烟草开花时期,桑叶要先行试验才可喂蚕。
3.2.2 防止蚕室、蚕具被农药污染。要做到蚕室、蚕具严格与农药分开,严禁在蚕室中存放农药,严禁用蚕具盛放农药,严禁农药喷施工具与蚕具混用。
3.2.3 防止饲养员沾染农药引起中毒发生。为了防止一切农药源的侵入,在养蚕期间,饲养员不得在接触完农药后便进行家蚕饲养,一定要对衣、物、手、足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进行家蚕饲养[5]。
3.3 正确使用农药
掌握常用农药的残效期,以免误食留有残效的桑叶。桑园施药治虫后,要牢记施药时间,在残效期内不能采叶喂蚕。但残效期又因天气不同而有所改变,要注意掌握[6]。
3.4 及时救治中毒蚕
一是敞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多撒隔沙材料,以隔离毒物。将中毒的大蚕移到通风、阴凉处,并喂食新鲜桑叶,待其复苏好转后加强管理。二是查明毒源,避免蚕继续中毒。凡有毒物接触过的蚕具,如蚕匾、蚕网及零星蚕具可用碱水洗涤清洁,然后供用。三是对有机磷农药轻微中毒后,可用解磷啶(或氯磷啶)、硫酸阿托品水液采取喷体、添食等办法进行解毒,可取得一定的解毒效果。
4 参考文献
[1] 李前龙.农药对家蚕毒性和解毒技术的研究[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14.
[2] 景成,宋俊荣.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蚕业,2007(1):13-17.
[3] 郭建华,田时铭.家蚕农药中毒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蚕学通讯,2012(2):52-54.
[4] 卢家军.家蚕农药中毒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云南农业,2016(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