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基本作用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学的基本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理学的基本作用

篇1

丁苯酞软胶囊(butylphathlide soft capsules),商品名恩必普(NBP),又称丁基苯酞,其化学名称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3-n-butylphathlide),分子式C12H14O2,相对分子质量190.24。dl-3-正丁基苯酞最初是由杨峻山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左旋体,故又名芹菜甲素(apium graveolens linn)。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02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经过临床试验由石药集团开始生产应用与临床。

药理作用

20世纪90年代,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冯亦璞对丁基苯酞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发现其多种脑保护作用与机制,同时也有其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试验,具体如下。

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方面:缺血性脑病发生后,血液处于高黏、高凝、高聚状态,血栓形成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血栓治疗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冯亦璞等[4]用半血栓形成术及比浊法,观察左旋、右旋和消旋丁[6]基苯酞(l-NBP,d-NBP,dl-NBP)及阿司匹林,Ticlopidine对大鼠血栓湿重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NBP 3种结构形式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中:l-NBP作用最强,d-NBP作用较弱,dl-NBP介于l-NBP和d-NBP之间。NBP,Asp和Ticlopidine对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的作用强度有区别,表明其可能作用于不同的途径[1]。徐少峰等[2]研究了l-NBP、d-NBP和dl-NBP在小鼠急性肺栓塞实验中的作用。结果显示:l-NBP,dl-NBP均明显增加肺栓塞小鼠的生存率,作用强度为阿司匹林的65%,但d-NBP没有明显作用。另外,徐皓亮等[3]也进行了大鼠体内抗栓试验和体外抑制血小板功能,结果显示:3种NBP旋光异构体中,l-NBP的作用强度最为显著,对其机制初步分析,认为l-NBP有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的作用,其抗血栓机制于其他抗血栓药不同。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脑缺血过程中存在神经元凋亡,某些药物可使神经细胞凋亡过程减弱或停止,阻止梗死面积的扩大。董高翔等[4]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及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丁基苯酞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形态学改变,抑制DNA在核小体间的断裂,从而把维持正常功能的神经元从凋亡中拯救出来。雄杰等[5]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结果显示:1-NBP和dl-NBP均能完全抑制有低氧低糖引起的神经细胞Ca2+ 升高。而大量文献的已有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和低糖低氧过程中,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很大损伤,对钙离子的摄取和储存能力下降。而NBP可能大大增强线粒体对Ga2+的摄取存储能力,从而降低Ca2+ 水平。因而减少由于Ca2+ 升高造成的细胞损伤。

对局部脑缺血引起行为改变的改善作用:刘小光等[6]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行为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丁基苯酞口服或者静注均能降低局灶型脑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积和改善各种神经症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1.0mg/kg,口服)。胡盾等[7]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NBP 10~100mg/kg静滴,可以有效的逆转或改善局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这一作用可能是继发产生的,通过显著增加MCAO侧纹状体的局部血流量,明显减小缺血区的梗死面积以及改善全脑缺血引起的能量代谢耗竭,从而改善中脑动脉分布区域的神经细胞功能,使因MCAO引起的记忆障碍得到改善。

其他作用:丁基苯酞的药理作用十分复杂,它能通过多个环节作用与改善局部循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最终最大程度的恢复神经功能[8~10]。

体内药物分析

家兔体内的药动学:静注显示NBP从家兔体内迅速消除,给药后2小时的血药浓度下降到10分钟浓度的1/10以下,在家兔体内具有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迅速被分布到体内组织中。口服给药,吸收迅速,30分钟可达最大血药浓度,消除迅速,但生物利用度低(<10%)。

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高中低3个剂量静注给药后,血药浓度成剂量依赖性,从体内迅速消除,给药后1小时的血药浓度

大鼠体内的分布:脑组织为NBP作用的靶器官,实验结果表明,10~30分钟时,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清中的浓度基本相等,NBP给药后能迅速分布到脑内。而60~90分钟时,NBP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要显著高于在血清中的浓度,说明NBP在脑组织中的清除率小于血液中的清除速率。高中低3种浓度的实验结果显示NBP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且在脑中各个部位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13,14]。

临床应用评价

对短暂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对脑梗死,丁苯酞软胶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均为可逆。比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效果均要显著,且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目前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丁苯酞已是治疗脑梗死的首选药物[15~19]。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可反复发作。李晓玲选择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观察研究[21~2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发作频度及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疗程20天,治疗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第1、3、7天的TIA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9个月,治疗组的复发人数是对照组人数的1/4[26~28]。

药物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据目前的研究报道,丁苯酞软胶囊在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未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29~32]。据目前的文献研究报道,未发现丁苯酞软胶囊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偶见转氨酶轻度升高、恶心、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以消旋丁基苯酞为主要成分的丁苯酞软胶囊,经过多年的整体动物试验,临床三期试验,证明了其具有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缩小脑梗死面积,保护线粒体等多种功能,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病时可以应用于脑卒中、TIA等症状,并且为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彭英,曾宪可,等.丁基苯酞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国药理通讯,2003,12(3):75.

2 徐少峰,曾宪可,等.丁基苯酞抑制血栓形成的研究.中国药理通讯,2003,12(3):75.

3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药学学报,2001,36(5):329-333.

4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抑制低氧低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药学学报,1999,34(3):176-180.

5 雄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低糖低氧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药学学报,1999,34(12):893-897.

6 刘小光,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行为和病例改变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1995,30(12):896-903.

7 胡盾,张丽英,等.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及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7,11(1):14-16.

8 李晓玲.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5):466-467.

9 沈瑞乐,王兴萍,等.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hat蛋白表达的影响.山东医药,2008,48(4).

10 雄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

11 阎超华,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原代培养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外液NO及胞浆内cGMP水平的影响.药学学报,1998,33(6):418-423.

12 种兆忠,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小鼠闭合性脑外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9,13(3):194-196.

13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药学学报,1999,34(3):172-175.

14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层钙调磷酸酶和该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药学学报,2000,35(10):790-792.

15 崔丽英,刘秀琴,等.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4):251-254.

16 徐长水,徐军,等.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7):508-511.

17 杨永刚,钱玉中,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5):40-41.

18 罗高权,肖芳,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25例.广东医学,2005,26(11):1593.

19 王永,胡为民,等.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2(7):161-163.

20 邓茜,张仲,等.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6):48-49.

21 徐长水,徐军,等.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新药与临床,2006,25(7):508-510.

22 韩海平,胡雪莲,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5):30-31.

23 谭建萍,詹细平.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101-102.

24 张进,蒋青青.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3):281-284.

25 王静,栾维莉,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07,102:124-125.

26 汤秀敏,王冰.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58-59.

27 高杰.恩必普软胶囊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086-6087.

28 舒民,刘永刚,等.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8,6(1):60-61.

29 夏磊,牛兴荣,等.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3):46-47.

30 范晓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8,6(11):165-166.

篇2

(皖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机能实验学是融合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教学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实践学科,在医学的基础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药理学机能实验课中的教学实践,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包括贯穿“自下而上”规则、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关注实验操作细节、机动安排实验时间、配合使用多媒体资源等。今后,我们仍将不断地探索并改进药理机能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机能实验;药理;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jyxm316)。

作者简介:熊莺(1976—),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研究。

通讯作者:丁伯平(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临床药理学教学与研究。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机能实验学融合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教学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医学综合性实践课。机能实验课在医学的基础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独立解决问题的基本科研素质,建立起学生综合性的科学思维方法与能力。本校开设的机能实验课程分别由三门不同学科的教师担任,其中药理学占了较大比重,本文结合我校药理学机能实验中的教学实践,将提高药理机能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贯穿“自下而上”规则[1]

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实验内容的灌输及开展实验,学生往往按部就班,一旦遇到预料之外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但是,如果教师采取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并关注学生个体行为的“自下而上”规则指引、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为主,着重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辅助学生主动而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实验状况、协调有序地完成机能实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例如教师在介绍本次或下次实验内容时,可以预设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并提出设计方案。另外,不要因为仅注重实验结果而过多地帮助学生进行操作,应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自己动手,只有当少数同学如蛙心插管、颈总动脉插管等实在无法顺利完成亟需教师帮忙时再辅助他们进行操作。当实验完成后,以小组设置单元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综合对比各组的实验结果来进行判断、分析与总结。只有让学生热衷于参与实验的行为自下而上地涌现,才能促进整堂课蓬勃、和谐、有序地进展。

2 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机能实验是与理论课程密切配合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3],强化学生对于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医学理论中一些深奥的专业名词,学生由于并未亲身体验而不能充分理解。在药物的基本作用这一实验中,将5%普鲁卡因溶液从肌肉注射待其吸收中毒后,家兔可出现头尾昂起、背部强直这一典型的惊厥症状,此时提醒学生家兔已出现“角弓反张”,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医学专业术语的确切含义,以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积极性。同时要指导学生从容不迫地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抗惊厥药物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急救,培养他们作为医学生将来临危不乱地处理临床急症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又如在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这一实验中,预先注射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再给予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能够观察到家兔血压降低,由于各实验组的电脑以网络化管理手段与打印机相连,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截取相关图形打印出来,观察、比较其与单用肾上腺素时血压图形的不同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α受体阻断药引起的“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这一机理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密切联系医学理论知识,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增强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的能力。

3 关注实验操作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尽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类型的实验因操作不熟练等因素,在机能实验课堂中实验失败难以避免;但是,倘若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易致实验失败的因素注重于提醒或及时指导予以纠正,则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失误。教师每次介绍实验内容时要对关键性的操作细节加以强调;在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操作方法,及时在细节上给予指导,则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实验成功率。例如在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半衰期(half life, t1/2)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用于推注药物及采集血样的注射器、从不同试管中进行移液的枪头等一定不能混用,否则会因含不同浓度药品的样本之间发生污染而导致t1/2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在进行药物作用于豚鼠离体消化道平滑肌的实验时,要告知学生预先将盛有台式液的烧杯置于38℃保温备用,尤其是在较冷天气进行实验时更应注重避免因低温导致平滑肌活性降低而干扰药物的作用效果。在观察强心苷对离体蛙心作用的实验中[4],为了避免较细的插管前端由于血液凝固引起堵塞,影响后续加入的药物通过插管进入蛙心而发挥作用,要告知学生预先向插管内加入任氏液;待插管顺利插入心室后,血液会立即随着心脏搏动而涌入插管上端,此时应及时冲洗并更换插管内的任氏液。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某些学生进行插管的操作时间较长,也要提醒他们及时吸取、更换插管内的任氏液。对于实验细节的重视及指导,使得实验的可操作性、结果的准确性及成功率等都得到明显改善,当学生因实验取得成功而感到喜悦时,也能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机动安排实验时间

机能实验课教学通常是按照教师预先讲解、演示实验内容——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分析结果与归纳总结的顺序进行;但是,有时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调整先后顺序。例如本校机能中心开设的药物基本作用实验分别由三项小实验构成,其中第二项小实验为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而硫酸镁灌胃给药导致(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5页)小鼠腹泻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在机能实验课教学实践中发现,若按预定的教学模式待三项实验内容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有些组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观察不到腹泻现象;为了提高班级总体的实验成功率,教师首先讲解该项实验内容,让学生先进行操作,然后再开展其他两项小实验,以备在课堂上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观察到硫酸镁灌胃给药的致腹泻现象。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灵活地调整顺序以提高实验成功率。此外,也要指导学生注重节约时间,例如应用序贯法测定普鲁卡因LD50时必须得一只一只小鼠来进行实验,做完10只小鼠需要的时间较长,教师可提醒学生们在观察上一只小鼠是存活或死亡的同时,安排组内一个学生随机选取好下一只小鼠先进行称重并预先计算好药物用量,待上一只小鼠观察完毕即可抽药注射,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对家兔因普鲁卡因中毒进行急救时,要提醒学生预先备好耳缘静脉,并按照用量预先用注射器抽好戊巴比妥钠,待家兔出现典型的惊厥症状时则能立即注射抢救;这样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好操作顺序,既可避免学生初次面对家兔惊厥时自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地再来寻找静脉及准确取药,又能提高家兔惊厥缓解的成功率。

5 配合使用多媒体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解完实验内容之后需要进行示教,学生们围成一圈进行观摩,但由于视线阻挡等原因难以避免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看清教师演示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尤其是细微的动作;而以多媒体教学进行辅助[5],可将诸如对气管、颈总动脉以及输尿管进行插管的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给每一个学生,并且对于一些精细的动作如分离血管与神经、对颈总动脉进行结扎、剪口以及插管等以近距离拍摄的方式呈现,能让学生更加清晰而直观地把握住每一个实验步骤,自己操作起来会更加合乎规范,操作速度也得到明显提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时,若能配合使用多媒体资源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则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应用序贯法测定普鲁卡因LD50这一实验进行总结时,教师可预先在电脑Excel表格中设置好相关公式,待全班六个组学生的实验都做完后参照计算公式LD50=lg-1(C/∑n)将各组C、∑n值等输入其中,直接计算得出LD50的数值,并得出六组实验结果的均数及标准差,将此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们结合对比本组测定的LD50数值,初步建立起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的能力。

今后,我们仍将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及时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与改进药理学机能实验课堂教学的方法及策略,促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蕾.自下而上——前沿科技引出的世纪新理念[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4):94-97.

[2]张海宁,张晋昕.课堂提问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3):212-214.

[3]杨铮,杨惠娣,刘陶迪.机能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2):126.

[4]蒿慧文,肖雪,张扬媚,等.提高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成功率的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67-68,78.

篇3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因此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而医学类高职教育是一类特殊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医学类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卫生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因而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应熟练掌握基层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技能,不必强调“高、精、尖”。所学的内容不能是本科内容的“压缩饼干”,应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按需施教,并着眼于行业发展、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整、补充、更新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社会生存能力等,使学生“上手快、适应性强”。

2医学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具体运用,感知社会,认识社会,从而从“已知”“会说”变为“会做”田。徐善荣在“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说:“通过实践性教学,使高职学生一入学就处于一个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中,所接触的设备、工作实践氛围、流程都与今后工作岗位十分相似”,“实验的根本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p实践性教学就是通过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实践性是实践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注:本文系全国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许多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多是沿袭本科医学院校的模式,成为本科的浓缩和精简,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差距。

(1)实验教学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内容陈旧、方法呆板,且大都是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原理、步骤、操作方法的理解基本上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方案或课本上的内容“照方抓药”;学生按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报告按照固定的格式填写;这样的实验缺乏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系统科学方法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获得。此外,每门课的实验均按照自身内容编排单独开设,实验内容有时会重复。同时把实验当成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导致实验课时和开设时间依附于理论课程,课时数得不到保证。

(2)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均偏重于临床,且多在城乡二级以上的医院,由于这些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化分工过细、服务对象不固定、服务手段过分依赖先进仪器设备,加上多为专科病人、危重症和疑难病人,学生真正能动手的机会不多。特别是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具体问题的解释》规定,未经病人或家属明确同意,就将病人作为教学对象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病人的医疗隐私权,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临床操作练习。另外,这类医院也很少接触到康复、预防、保健等内容,这与他们今后的目标定位,职业岗位相距甚远,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3医学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医学类高职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见长,他们这种独到的能力来源于教师的指导,学校的强化训练和培养,所以学校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资

要突出实践教学,必须切实建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认识到技术训练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成败的关键,才能把实践教学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工作来抓,在教学中把实践教学放在突出位置。因此,我们首先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了认识,从而坚持以高职教学目标为宗旨,以适应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用型的专门人才的要求为依据,来制订实施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不少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50%)。其次,实行了向实践教学倾斜的投资政策,充实和改进实验室设施,添置了大批新型的适用性、仿真性、操作性极强的训练设施,如RM系列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仿真病人(可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如注射、插管等)、仿真急救病人(可进行心肺复苏、心电除颤、心电监护等)以及孕妇腹部触诊模型、会阴切开术训练模型等,创建了仿真病区,设有护士站、抢救室、治疗室、ICU,还有仿真手术室等。扩大实践场所和基地,同时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能利用课余和双休日进行实验,为他们提供反复实践锻炼的机会。

3.2基础学科的实舱散学

以往基础学科的实验存在着“示教多、实验小组人数多、学生观看多、动手少”的现象。要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技能,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因而我们改变了教师先演示,学生跟着做的传统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时教师仅给学生布置一个实验课的总题目,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配置试剂,做预实验、查阅资料等。从以简单重复实验、单纯验证实验、模仿操作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向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的模块化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实验手段转化,形成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模块的教学形式。

(1)基础性实验模块即利用现代实验手段,修改所保留的经典验证性实验,通过这部分实验来巩固和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以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使之熟练掌握。如生理学实验中的坐骨神经标本制作等实验。

(2)综合性实验模块是指实验内容多、涉及面广、时间长的实验。如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根据其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共性特点及相互有联系的内容重新整合成几项综合性实验。如以血压为指标的实验,首先观察正常血压,描记动脉血压曲线的变化;其次观察生理神经体液的调节;然后通过放血形成失血性休克的病理模型;最后给予药物处理,观察药理的抗休克升压药的作用。这样将3门学科的实验和知识在一个实验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个实验中就观察到家兔的正常生命活动、疾病状态和药物的治疗作用,这不但减少了重复、压缩了学时,又节省了动物和实验耗材,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3.3拓宽实践场所。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毕业前的生产实习具有时间长、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综合训练的关键时期,也是医学教育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针对医学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将临床实习做了较大的改革,除安排40周在二级以上的医院进行实习,还安排81O周到社区综合实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谱的变化,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康复工作不可能集中在医院进行,社区、乡村、家庭医疗护理及卫生保健工作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医疗护理工作的新内容。而在乡村、社区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与在大医院有许多不同点,如其服务对象相对比较固定,不仅是病人,还包括整个社区的人群;服务的内容不仅是诊治疾病,还有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指导等;服务的方式也有别于“坐院待诊”,必须深入到每个家庭;所提供的也不是一时的阶段,而是一种连续、便捷、综合性的服务。此外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专业化分工不明显,如儿科医生除做诊疗外还兼做儿童保健工作等;服务手段除必备的仪器设备外,主要靠卫生技术人员现场直接操作等。由于医学类高职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在乡村、社区工作,因此必须让学生尽早地去了解、熟悉他们未来的工作天地。所以安排学生到社区见习、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还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使学生在校学习与今后的基层医疗工作接近于零距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加强和宽善实践教学的考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