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比赛时间:2018.9.14
地点:伍家岭营业厅
参与人员:外包商户员工
赛制:
分两轮,第一轮考核员工服务演练,10分为标准打分。
第二轮以抢答形式,对员工的服务进行知识抢答,每对1题得1分,答错不扣分但当题取消答题,其他人再抢答。
结束后根据两轮得分总和,评选出第一名和第二名,各奖励精美礼品一份。
员工竞赛成绩:
李芳:20.5,赵健:20.5,梁芳艺:15.5,喻晴:14.5,吴明华:14.5,雍思凡:14,谢婷:13.5。
本次抢答赛,比以前枯燥考试更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员工在抢答过程中也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微笑服务的专项练习,日常礼仪的严格要求演练来提升员工服务质量,以服务带动业务发展。厅内以后会多多举行形式丰富的业务、服务比赛,希望通过这些竞赛、活动来提升外包商户服务礼仪,提高客户对移动的窗口形象感知,从而达到以服务带动业务的发展要求,也确保在之后的工作中能将客户满意度提升。
二、营业厅制定每日服务评分表,由厅经理,值班经理对现场打分,每日下班发群里,第二天要求员工提升。以下为通报及打分图片。
三、每日对厅内员工服务进行拍照分享,优秀的微笑服务员工奖励10元。值班经理下班后在群内对当日服务点评提升。以下为13号情况 :
篇2
为更好地服务山城人民,区城管执法局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工作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法水平,扎实推进“三服务一争创”活动的深入开展。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畅通便民服务渠道。创新管理措施,推行前置式执法、教育式执法、交流式执法、服务式执法模式,着力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开展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活动,结合 “和谐城管” 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工作宗旨,畅通群众渠道,热情接待群众来访。通过设立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成立城管应急中队及设置城管执勤岗等方式,抓好城管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做到对待市民反映问题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使群众能够得到更加优质服务。
借助活动载体,彰显为民服务形象。以“学五法、倡四德、促五进”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组织广大干部参加法制教育宣讲会,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通过加强“四德”教育,引导执法人员“转作风、重实干”,切实增强为民服务工作责任感。该局还积极开展“城管三进”活动,通过定点联系学校、联系社区和联系企业,执法队员面对面与社区接触,点对点与居民沟通,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执法队员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逐步转变。
篇3
[关键词] 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农村移动支付;对比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21
[中图分类号] 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30- 03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手段,由于其本身的明显优势,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
迄今对移动支付最为详尽的文献研究是Tomi Dahlberg《移动支付研究的过去、现在、将来——文献回顾》。文中对移动支付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对ProQuest Direct,EBSCO(Business Source Premier),Science Direct,IEEE Xplore,ACM Digital Library,AIS eLibrary,M-lit online bibliographical database dedicated to mo-bile business literature,Google Scholar for academic conference papers等数据库进行了搜索,共找到1999-2006年期间发表的73篇学术论文(其中会议论文57篇、研究期刊论文16篇、理论研究为43篇、实证研究30篇)。[1]本文以研究主题为线索,对这73篇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就每一个研究主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移动支付后续的研究领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始于2001年,基本上一直在大中型城市推行,但事实上,农村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需求非常迫切,并且在农村推行移动支付也具有很大可能。首先,目前农村手机普及率已高达90%以上,存在着高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低银行服务渗透率的不平衡现象。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崔玮在《我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现状及改善建议》一文中指出目前农村支付环境问题有“金融网点少,满足不了农村支付结算需要及结算方式单一,现金使用量大,不能满足客户的用现需求”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方便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办理。”[2]其次,移动支付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恰好可以与农村支付环境相对应。正如钟玲在《探析移动支付对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中指出移动支付可以积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并且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我国移动支付具有其特有的优势:移动用户群数量庞大;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方便性;移动支付的覆盖范围更广;用户开办移动支付业务相对比较容易;移动支付可以部分解决信用问题;开办移动支付业务所需资源投入少,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3]因此,移动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村的支付问题。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了先例,并且经验丰富成果也要突出。
综上可以看出,各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均结合了当地的金融和产业链发展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从目前来看,比较成功的模式如日韩模式和非洲模式,都是从满足某一个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入手,找准有自己特色的方向,形成基础稳固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并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产品的规模突破。由于肯尼亚与我国情况基本类似,因此我们国家也可以借鉴肯尼亚手机支付经验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
2 肯尼亚移动支付发展
2.1 肯尼亚概况
肯尼亚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大约700万工人在农业部门工作,占劳动力总量的3/4。肯尼亚面临资金不足和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制约,因此金融业机构较少,金融业也并不发达。普遍的贫困化和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使得农村成为肯尼亚移动支付的主要市场。
2.2 肯尼亚移动支付发展情况
肯尼亚的移动银行服务m-Pesa掀起了移动支付的一阵狂潮。这项服务由Safaricom和沃达丰研发,并于2007年推出。人们只需要有一部低端手机,并在肯尼亚移动支付巨头Safaricom注册信息,就可以购买任何想要的东西。
M-Pesa,革命性的创新金融支付手段改变了非洲地区的经济。这项服务让客户和商户在支付过程当中不需要任何现金、银行账号,甚至永久性住址的参与,到2010年已有超过50%的肯尼亚人使用这项服务。也就是说,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通过m-Pesa就农产品价格讨价还价,并最终使用自己的诺基亚手机完成交易;当地的游牧民族马萨伊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进行家畜交易,然后购买生活必须品回家。
2.3 肯尼亚移动支付特色
移动支付在肯尼亚的成功应用在于它独特的操作模式和国情。肯尼亚移动支付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方便快捷
只需要一部手机,并注册到肯尼亚移动服务商Safaricom,你就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付费,无需现金,无需前往银行排队。
2.3.2 操作简单
这种支付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因为简单才得以推广。以前肯尼亚人要想汇款还要先获得银行账户,而银行账户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现在,肯尼亚人可以在数秒之内就把钱划到收款人账上,汇款的数目也可以是几美元这样的小数目。所以极其简单,容易操作。
2.3.3 安全有效
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们,m-Pesa服务意味着他们不必带着大量的现金去市场或城镇交易,这样就不必冒着被劫或被盗的危险。
2.3.4 受益面广
对于那些没有固定住址或银行账户的人们,这项服务可以使他们把自己持有的任意一种现金充入m-Pesa账户,获得移动支付额度,并进行支付、转账或存款,进而从一个经济体内的被排斥者成为参与者;对于移民来说,m-Pesa服务可以使他们以安全、简单的方式把钱转给家人或村民。
2.3.5 成本低廉
这样一种移动支付手机要求并不是很高。它并不一定是智能机,只要是一般的手机,都可以完成移动支付。而且它只需要在零售店开设,所以大批m-Pesa的零售商出现,随处都可以进行充值等业务,而且这些商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一批人的就业,例如为了确保各个零售商之间的现金流动,不少中介应运而生,一些中介和零售商每月可以通过m-Pesa交易获得1 000美元的佣金。
2.3.6 与国际接轨
Safaricom的国际转账服务使用了类似的系统,可以进行便捷的国际汇款和支付。对于肯尼亚企业来说,m-Pesa服务意味着支付货款或维修款可以即时完成,不必依赖效率低下的银行或存在缺陷的基础系统。
3 肯尼亚与中国农村移动支付对比分析
中国的农村和小城市状况和肯尼亚很相似。m-Pesa并不是为了在非洲重新创造发达国家的银行系统,而是适应肯尼亚本土环境的理念。它没有放弃贫穷和偏远地区的人们,而是把服务拓展到最不可能的人群。而中国这样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相似的国情为肯尼亚和中国农村移动支付对比提供了有效前提。
3.1 用户增长率对比
据统计,2010年肯尼亚的移动银行用户使用率是最低的,但通过与2011年比较之后我们发现,肯尼亚增长率达到200%,在被统计的6个国家(包括中国)中是增长最为迅猛。而中国增长率仅屈居第2,其增长速度也是显而易见。中国与肯尼亚这两个国家移动银行用户增长情况充分说明了两个国家在移动支付需求方面的迫切性。
3.2 发展过程对比
3.2.1 发展进程
与肯尼亚相比,移动支付在中国开始相对较早,从2002年,移动支付发展元年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发展基础雄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移动支付体系,其中产品较丰富。肯尼亚移动支付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很快。从2007年开始,肯尼亚开创了移动金融服务m-Pesa,极大地弥补了当地金融机构的不足,后期又推出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善后的产品M-shwari,其功能支持小额贷款,节约资金,获得丰厚利息。近期,谷歌和东非最大的银行Equity合作推出NFC支付卡BebaPay,此产品用于公交支付。
3.2.2 标准之争
在中国,多年来,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始终围绕由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和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展开,直到2012年,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将其标准定为以银联为主导的13.56MHz的NFC卡,而肯尼亚没有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一直以运营商为主导。
3.3 消费方式对比
肯尼亚居民的现金有一半是用于移动支付消费的,大约1/3是手持的,用于公共交通、储蓄各占了大约1/10,其他各项所占比例较小。对于这样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国家,居民消费最多的不是现金而是m-Pesa,可见移动支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此说明,移动支付给肯尼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中国主要的金融业务包括,各种账单(占25%)、取款(占15%)、工资领取(占15%)。其中,52%的消费者使用手机钱包业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3%的消费者称他们对手机钱包不感冒。
3.4 技术模式对比
肯尼亚采用SIM卡模式,SIM卡是安全支付的认证和加密容器,这是运营商主导的形式。在我国,基于移动支付的金融属性,银行和银联在技术模式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不愿完全依附于运营商,因此出现了MicroSD卡、贴膜卡、音频口设备、NFC等各种模式,何种技术模式未来能成为主流,还要拭目以待。目前这几种模式都在商试中。
4 我国农村移动支付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支付观念
应借鉴肯尼亚国家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经验,在我国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移动支付业务,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并逐步接受这种新型支付工具。对于与移动支付产业链相关的其他行业企业如银行、商家等,也需要充分认识到移动支付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商机,做到联合宣传推广,共同做大做强,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移动支付带来的惠利。
4.2 加大农村金融基础建设投入
效仿肯尼亚的做法,我们可以在每个人群较集中的地点设支付网点,方便人们直接使用移动支付进行交易。因此我国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改进支付结算,为移动支付创造环境,并且出台支付结算的辅助配套的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硬件设施的改善,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方便农民生活生产。
4.3 整合各方资源,优先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可以在不增加银行和移动运营商运作成本的基础上,打破农村金融服务的瓶颈,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投入成本上远远小于建立相应的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因此可以先选择合适的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进乡村”试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效果。
4.4 提高移动支付安全性能
用户对于移动支付普遍有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因此我们在农村推广移动支付时一定要切实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目前在安全性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好的保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运营商、银行和政府三方积极合作,出台保障安全的制度,真正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丹,房宪鹏.移动支付国内外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25):106.
篇4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银行
一、引言
任何企业开展市场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营销环境下进行的,金融企业也不例外。因此掌握企业所处环境从而调整自身战略是十分必要的。金融营销的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营销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营销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执行。金融营销环境既会给企业带来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威胁。对于金融营销环境的分析的意义在于让企业能够认清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并以此作为营销活动的资源基础和制定营销策略的依据。金融市场营销环境可以根据其定义和生态学原理分为外部环境和金融主体两个部分。宏观环境是指影响、制约金融主体的社会要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而围观环境则是指直接影响金融机构营销能力的各个参与者,包括金融机构自身、顾客、竞争者、替代品及互补品等。
二、宏观环境分析
金融营销的宏观环境由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四大因素构成,
1、经济环境
任何行业的景气程度都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核心的商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中国名义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近期受到全球经济低迷、投资增速下降以及内需不足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但是,2013年中国仍保持了77%的GDP增速,所以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增长虽有下行压力,但是总体向好。
移动支付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有:
货币需求大、传统货币不能满足需求;我国是世界上货币流通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约为55万亿。不同于一些发达国家民众习惯于使用信用卡或者支票的支付习惯,我国消费者在很多小额支付时仍习惯使用现金而非使用信用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使用现金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诸如携带不便、安全性等问题,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钞票的印制、清算、安保、存放、回收、销毁等诸多问题。而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手段,可以推动我国货币无纸化的进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可以节省货币流通所产生的各种成本,提升货币流通速度,也便于我国家统计经济数据。
2、技术环境
移动支付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近场通讯技术(RFID和NFC)等电子技术。
(1)远程支付所涉及的技术主要有: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制造技术。目前三大移动运营商已经各自实现其2G信号的全覆盖和城市3G信号的全覆盖工作,并加速农村和偏远地区的3G信号全覆盖工作。目前国内的2G网络业已能够基本满足现行模式下的远程支付,伴随着3G网络乃至4G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移动支付将可以采用更加新颖、更加安全、更加快捷的技术。从而全面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近场支付则主要涉及近场通讯技术(RFID和NFC)
目前NFC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国内的应用标准也已经确定使用银联的1356MHz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因素并不是近场支付发展态势较为缓慢的主要原因。
3、政治和法律环境
政治和法律环境指了法律、政府机构在一个确定的社会环境里影响和制约着各类组织及个人。
就目前来看,我国目前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金融市场健康有序。与国际社会关系稳定,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商贸往来十分密切。金融政策方针较为合理。就以上来说移动支付的政治环境良好。
4、社会人文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移动通讯设备价格的下降,移动通讯设备已经在我国大范围的普及开来,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约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且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整体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占逐渐提高。
三、微观环境分析
金融营销微观环境是由金融机构本身和能够决定其营销策略的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因素构成。
1、金融客户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2-2013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移动支付用户的年龄集中于18-30岁的年轻群体,其中25-30岁的群体占比最高,为受访者的327%,18-24岁的用户占比为224%,位列第二。31-35岁的用户群体排名第三。非移动用户的年龄结构偏长。移动用户的年龄段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分布,首先是因为18-35岁的年轻群体是我国对支付便捷性需求最强、且购买行为最为活跃的群体,因此占比较高。其次,年轻人群体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也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对于移动支付这样既能够带来便捷性体验又能够尝试最新科技的新型支付方式接受程度较高。
在移动支付用户的地域分布上,华东地区的用户数量占全部移动用户数量的382%,华北地区的比例为182%,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南地区,这些地区商业活动频繁,这就为移动支付创造了更多的应用机会。其次,华东、华北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备较为完善,移动通讯的用户规模较大,这都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调查还显示,618%的移动支付用户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以上为97%,大学本科为521%。
综上所述,可以将目前移动支付用户的特点归结如下: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
2、竞争者
金融竞争者可以分为四个类型:欲望竞争者、类别竞争者、产品竞争者和品牌竞争者。在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目前存在着众多的竞争者,这其中包含了商业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企业、移动运营商。在银行业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产品,与银行的传统产品相比,移动支付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低。这是由于目前国内移动支付还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产业模式和标准尚未定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各参与者都希望以各自独有的产品来吸引客户,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由于成本的原因,移动支付的一些专用设备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如NFC手机和NFC商户端),这也是商业银行创新产品以作为过渡阶段的替代品的原因。
虽然商业银行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相类似的情况。所以客户在选择相关产品时也会考虑到品牌的因素。
综上所述,对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市场上其他的商业银行既是产品竞争者也是品牌竞争者。
(2)欲望竞争者
欲望竞争者是为争取各自客户而满足其不同消费欲望的企业。这一类型属于不同行业的竞争,商业银行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而作为其欲望竞争者的移动运营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通讯、娱乐的通讯产业。我国的移动运营商作为较早接触移动支付的企业,早在1999年就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广东等省市进行了移动支付业务的试点工作。今年来,随着高速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的快速发展,移动运营商启动了其各自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发和推广。面对这种类型的竞争者,商业银行应当更多采取合作不是对立的竞争策略。如: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手机支付业务,中国银行与中国联通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等。
(3)类别竞争者
所谓类别竞争者,是指能够生产替代品从而满足消费者同一需求的两个企业。从这个含义上来看,类型竞争者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第三方支付企业应属于商业银行的类别竞争者。就目前而言,移动支付中远程支付的用户认可度和使用频率远高于近场支付,而在远程支付应用中,使用者主要是使用远程支付来完成网络购物和实体店即时支付、购买行为。商业银行在该领域推出了“银行卡快捷支付”、“手机银行”等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上述支付需求。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推出了功能相似的移动支付产品,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支付宝公司利用淘宝的海量用户和较高的客户黏性基础推出了手机支付宝和余额宝等系列产品,最新推出的余额宝则更是包含了钱包功能,直接撇开了商业银行,采取和天弘基金合作的模式为用户设立余额宝钱包,用户可以将资金以类似于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余额宝钱包当中,同时享受高于目前一年期定期储蓄的利率,在需要使用时可以直接从余额宝钱包中扣划资金完成交易、转账等操作。
不论是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银行卡快捷支付”还是阿里集团的“余额宝”在功能上都能够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而且“余额宝”作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移动支付产品都相当程度上的撇开了商业银行,自成体系。从这一点上来说,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类别竞争者是未来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进军移动支付市场的最大的阻碍和威胁。
四、总结
从对于移动支付的环境所进行的分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整体环境良好,宏观经济增长稳定,法律法规政策有益于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移动支付的相关技术也较为成熟。而微观因素方面,随着普通民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和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力量,移动支付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广阔。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现阶段很多人对于移动支付仍抱有怀疑态度,市场上众多的竞争者也对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等。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营销环境将会不断的出现新的变化,这些都十分有持续研究的必要。(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引用文献
[1]雷晴.基于银行的移动支付情景规划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1-60
[2]程丹.北京市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需求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1-35
篇5
关键词:移动支付 NFC 智能卡
0 引言
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移动支付得到充分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运营商的特殊身份,涉及金融的可操作性考虑,需要有更加专注于支付处理的第三方机构。运营商专注于系统平台部署和技术实现,而金融机构专注于金融交易等操作,因此非常需要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移动支付系统。
1 移动支付的概念
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移动支
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分为微支付和宏支付两种类型。微支付是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交易额少于10美元,通常是指购买移动内容业务;宏支付是指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行为,例如在线购物或者近距离支付。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安全要求级别不同。
2 移动支付的安全交易方式
安全电子交易方式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组织提出的以信用卡为基础的电子付款系统规范,用来确保在开放网络上持卡交易的安全性。SET规范使用了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数据加密算法、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利用Hash算法鉴别消息的真伪、有无篡改,以维护在任何开放网络上的个人金融资料的安全性。SET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是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安全传愉。用户和商户的相互认证,以确定通信双方的身份。一般由第三方机构负责为在线通信双方提供信用担保。SET协议中的参与方有:(1)用户: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用户通过计算机与商户进行交互,用户通过由发卡机构颁发的付款卡进行结算。在用户和商户的交互过程中,SET可以保证用户的个人帐号信息不被泄漏;(2)发卡机构:负责为每一个希望进行电子支付的用户颁发付款卡,并建立用户的相关帐户。发卡机构根据不同品牌卡的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每一笔通过认证的交易进行付款;(3)商户:商户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利用SET向用户提供安全的电子支付服务。同时,接受支付的商户必须和清算机构有关系;(4)清算机构:它是一个金融机构,负贵建立商户账号,并且处理支付卡的认证和支付;(5)支付网关:是由清算机构或指定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设备,它负责处理用户和商户的支付信息;(6)Certificate Authority (CA):是提供身份验证的第三方机构,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交易双方信任的实体组成。它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类注册请求,并颁发相应的证书。
3移动支付通用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通用模型的设计必须保证平台的扩展性,同时又要包含交易的权威性及安全性、商户或用户的隐私性。因此基于SEMOPS模型,引入了可信的第三方,充当仲裁机构。通用支付模型分五个模块:用户支付模块、商家模块、支付处理模块、数据中心、可信第三方。
用户支付模块:用户支付模块由带有NFC控制器,内置STK卡的手机终端组成,NFC设备与手机控制器之间采用I2C总线连接,而卡与手机是ISO7816通信标准,提出与现有的手机控制NFC不同的是,采用卡来控制NFC设备,具体实现是利用卡的STK功能,此命令可以是GSM11.14的扩展主动式命令,由终端将APDU指令解释传输给NFC,以实现SIM卡控制NFC的功能,可以控制NFC打开关闭通信等功能。与现有NFC手机相比,用STK卡可以校验持机者的合法身份,可以控制NFC设备的打开和关闭,防治未经授权的交易发生,此外利用STK卡的安全特性可以存放用于安全交易的证书,在交易发生时可快速生成会话密钥,签名等信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
商家模块:在NFC多种用途的前景下,商家模块更具有多种的实现形式,商家模块可以是类似POS机的读卡装置,也可以是内容提供商将NFC设备放到智能媒体机里面,而每个商家模块中放置支付机构的证书,在产生交易时,将商家信息、交易金额等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
支付处理机构:支付处理机构相互连接成环状,支付处理机构之间相互信任,并且拥有相互之间的公钥证书,支付处理机构可以处理用户的请求也可以处理商家的请求,依据证书对用户或商家进行验证,同时通过验证后,而将交易信息重签名发送到可信第三方进行验证。用户或商家与其归属的支付处理机构之间互相拥有对方的公钥证书,并且用户和商家的证书只存放于归属的支付处理机构,在移动支付过程中,不传递任何证书,节省证书交换的时间。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与SEMOPS模型具有相同的功能,负责支付机构之间的消息路由和传递,数据中心系统包括消费数据加载传输和结算中心MIS两部分. 结算中心MIS主要完成数据传输管理、数据采集情况的统计、消费数据的处理及相应的查询统计、处理与支付处理机构的通讯数据. 数据加载传输,负责采集消费数据生成本地数据,并负责生成上传的数据包。
可信第三方:可信第三方由时戳服务器和认证中心构成,保存每个支付机构的公钥证书,负责对支付处理机构的验证,验证通过时加入时戳,防止重传攻击,并给未来交易争议提供仲裁依据。
用户端采用NFC信道来传输,超短距离的传输提高安全性,将整个交易的发起结束都由用户的STK卡控制,增加交易的灵活性,借助STK的安全存储特性,将交易信息保存,方便管理;引入可信第三方,提供对交易中产生的争议进行仲裁,同时加入时间戳,有效的阻止系统中可能发生的重发攻击;支付处理机构相互信任,拥有用户和商家的公钥证书,连接成环,可以同时处理商家和用户的支付请求,提高整个模型的可扩展性;整个交易过程,实现很好的匿名性,用户或商家只对归属的支付处理机构负责,其他方无法看到交易的个人身份信息。用户或商家只保存自身的证书和归属支付处理机构的证书,可以方便安全在存储空间有限的STK卡中存放。
4结束语
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支付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短信、WAP等远程控制完成支付,另一种是通过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完成支付。短信、WAP方式实现的方式有着明显的缺陷,相对于短信、WAP方式实现的移动支付,本文介绍的NFC技术有着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价值网;移动支付;产业链;商业模式
0 引言
关于移动支付价值网,严圣阳提出:“虽然我国移动支付价值链已经基本形成,但其功能较为单一,导致其实际应用价值创造不足,无法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对移动支付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现阶段的移动支付价值链应用场景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空间都较为有限,无法适应移动商务日新月异的业务创新以及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杨国明提到:“现在已基本形成了由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硬软件提供商、消费者等构成的价值链。他们有着自己的资源优势,只有各方均良性运作才能实现各个环节的共赢。”
1 价值链、价值网的异同点研究
(一)移动支付的价值链
移动支付价值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消费者、商户等多个联接点构成,也指链内各个企业对用户需求进行预估,从而向用户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形成的协作关系。价值链各参与者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其相应的不单一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平台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当然,随着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快速更新,其价值链也一直在完善的过程中,各种配套的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等正逐步融入移动商务产业链。因此本文认为移动商务的产业链目前应该包括规则制定层、应用层、技术提供层在内的三个层次,规则制定层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规范,应用层包括产业链得以运行的相关企业载体,技术提供层负责产业链日常运营所需的技术支持与维护。
(二)移动商务价值网
随着移动支付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市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亦趋向更高要求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基于传统产业价值链分析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已无法很好的诠释其特殊的价值增值作用。价值链的观点是一种线性思维,或许在外部环境变化慢、业务模式固定的行业可以解释其商业模式。但是,在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经济表现极其活跃的移动支付行业里,产业链上各方主体的组织决定作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产业链上能够根据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作出调整,以更好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成为占有较大优势的行业组织者。然而,传统的移动支付价值链理论思维却不能跳脱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关系以反映该市场状况。
(三)价值链与价值网的联系
价值网跳脱出以往价值链的单一机械思维,是价值链的集成显示。基于价值网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网内各方主体的长效优化运行机制为导向,打破经济活动依据价值传递先后顺序运作的形式,从而跨越价值链各环节间的屏障,使处于网内各个节点的不同主体都能按照资源最优化、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彼此相互融合与促进。进而,网内的各方主体不再只是努力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注重网内与其他节点的经济联系,形成相互联动的全方位价值增值模式,使得价值网成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加有效的促进资源进一步分配利用的重要机制。
基于价值网下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价值线性递增模式,产业链上、下游的经营主体。
2 价值网视角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构建
在移动支付价值网中,消费者将作为整张网的核心,为其他集聚成网的链内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顾客需求将直接决定价值网内组织者的形成。网内企业只有持续自己的有效竞争力才能实现更多的价值增长。
其次,理论上来说,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商中每一主体均拥有成为网内组织领导者的机会和潜力。由此可见,价值网的织者必须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协调移动支付价值网络中的外部网和内部网。具体来说,外部网主要由移动终端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平台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等共同组成,外部网担负着建立整个网络基础框架,维护网络运转的重要作用;而内部网主要由投融资机构、第三方服务商、商户以及消费者等组成,主要承担网内价值共享、流通的任务。价值网体系自发的将所有企业进行了分类,即构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移动通信运营商为组织全网运转的主体,它将整合网内有利资源,筛选适合各个作用节点的企业,如各种供应商,进入网络参与价值共享;而投融资机构和银行则是组织者的候选者,第三方服务商为协调者,上下节点分别是消费者和商户。
3 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虽有先进技术的支撑,但在产业链及其结构的整合上仍有欠缺,导致了技术方面的优势不能完全利用起来。从价值网的角度看,网络化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足以形成规模经济的效用,促进各主体改进仅上下游企业进行价值交换的模式,通过移动运营商甄选各种供应商,同时吸引银行、投融资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商共同进入价值网,一起承担投资风险。而其中的商户和消费者,则在价值网的中心起到催发价值递增的核心作用。通过构建网状视角下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能够形成价值快速增长的机制,使得移动支付产业更加灵活而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移动支付 酒店餐饮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80-02
在2012年7月,美国丹佛大学丹尼尔商学院牵头组织了一项科学研究,该项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客户互动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社会化和本地化营销、移动支付以及其他数字和移动技术等。研究对美国13家大型酒店所采取的餐饮业经营者与客人互动的方式展开了细致地调查,经研究发现:客户对于将移动支付作为酒店餐饮行业技术革新方向呈现压倒性的支持。该研究的发言人称:预计到2015年,全美将有59%的酒店与餐厅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一 移动手机支付的内涵及特点
同其他类型的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手机支付有着比较明显的特色。
1.移动手机支付的内涵
移动手机支付,指的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消费的新趋势。它具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的优势:(1)表现在灵活便捷的支付方面。只要用户申请开通移动支付功能并审核通过,便能在家中完成消费过程。(2)表现在可以节省交易时间。减少客户繁杂的交通时间与支付处理时间。(3)表现在有利于价值链调整,促进产业资源的合理布局。移动支付不仅可以为移动运营商带来增值收益,也可以为金融系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
2.手机移动支付的特点
与其他的支付方式相比,手机支付对于酒店餐饮业的要求更高。首先体现在现阶段的移动手机支付尚未开发出科学的企业支付软件,主要立足于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企业用户的使用被忽视;其次表现在移动运营商也可以从顾客的消费行为中分一杯羹;最后表现在酒店与餐厅需要增加投入来购置新的硬件设施,这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商家的运营成本,使其积极性受到影响。
3.移动手机支付在我国酒店餐饮业应用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采取移动手机支付的酒店大多属于私营性质,而公有的酒店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采取;其次表现在我国酒店餐饮业经营的业务量过于庞大,管理软件设计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最后表现在其个性化与多样化服务特色正好契合了我国餐饮业的服务标准,具有相当不错的发展前景。
二 移动手机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移动手机支付的发展简介
我国的移动手机支付业务起步较晚,因此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极为重要。由于我国的手机用户基数庞大,就算只有10%的群体开通手机支付也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使得不论移动运营商还是某个银行都无力承担独立发展该业务的能力。因此,选择一个协调性的第三方机构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国的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在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自从三大电讯业务运营商相继推出手机“移动支付”业务之后,手机支付用户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据权威调查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将近10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则达到4.2亿。这样庞大的群体使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2.移动手机支付在我国的应用案例
虽然移动手机支付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但实际上在一些大型酒店乃至小型的饭店中已经有过许多成功的尝试。早在2010年,东莞的深蓝酒店就推出通过客户手机终端上安装的功能软件来控制房间的灯光、空调以及电视频道,同时,房客还可以通过该软件查阅详细的订房账单,随时了解自己已经消费了哪些服务并进行支付等。
除了这些五星级的大酒店之外,一些规模并不大的餐厅也开始利用移动设备来提高运营效率,帮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位于西安市区南部的海宝餐厅,所有的菜单都通过EPAD进行展示,顾客可以在上面看到菜品的图片和文字介绍,顾客在选中对应的菜品之后,可以直接通过该软件联系服务员进行下单确认,并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会被显示在餐厅的液晶屏幕上,当顾客的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则可以享受不同额度的消费优惠。
对越来越追求时尚便捷的现代人来说,手机支付已经演变成一种双向互动的体验,借助手机或ipad等移动设备,不仅能够缩短等餐时间,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错误下单等情况,更可以免去忘记带钱的尴尬,实在是一举多得。
三 我国酒店餐饮经营引入移动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
尽管移动手机支付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猛,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较为严重
现阶段,在我国允许顾客使用移动手机终端对餐饮业服务进行消费的酒店中,往往存在着过于追求顾客需求的满足而忽视对用户相关信息进行安全防护的严重问题。在实际的酒店服务中,也经常存在着遭到黑客攻击而导致顾客的信息丢失或者房间的门锁不识别房客的智能手机等情况发生,从而给顾客的使用带来严重的困扰。
2.移动应用同质化倾向严重
现阶段,各大酒店移动手机终端应用同质化倾向严重,这使本该成为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成为了一种单纯的“噱头”。据调查显示:每当一个酒店推出成动吸引客人的应用创新后,不出48个小时就会被同行所模仿。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形势的发展使整个酒店餐饮业都失去了创新的激情和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模仿成为了酒店餐饮业移动手机支付应用进一步发展的极大阻力。
3.移动手机支付程序过于复杂
在现阶段,顾客使用移动手机终端对酒店餐饮业服务进行支付时,顾客需要对购物、账单或支付等信息进行反复地确认,有时一个验证码输入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支付过程的失败。
4.业务垄断带来的固步自封
在我国,大多数的手机用户更加习惯于运营商代扣话费的方式,而不是输入层层密码在手机上做拇指运动。毕竟安全、简单是移动支付体验的首要条件。此外,我国三大电讯运营寡头,也足以让其他富于创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望而却步。对于我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运营商而言,他们一天的利润就能够达到几亿元,因此,他们完全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大的优惠甚至免单。但在用户进行移动手机支付时收取相当的手续费,这会成为阻碍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在酒店餐饮业中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 进一步发展我国酒店餐饮业经营中移动手机支付的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笔者经过悉心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1.提升手机支付的安全性
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能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但实际上,手机支付比网上支付安全多了。因为手机终端不仅内存小、功能也较简单,黑客分子可供利用的空间较少,而且手机的私密性也使得不法分子获取个人账户和密码资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手机支付安全性能的提升,不是酒店凭借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运营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积极地配合。在手机用户眼中,运营商提供的只是无线网络服务,而支付和资金的安全则应该是银行的工作范畴。(1)银行一定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移动手机支付的安全提升工作中来;(2)运营商也应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优势资源,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安全技术与服务支持,提升手机支付专用资金流转通道与交易平台的安全性;(3)酒店也要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确保自身网络的安全,使顾客能够放心消费。
2.开发独具特色的移动手机支付应用
无论是个人开发者还是酒店的开发团队,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用户而不是同业竞争者,真正要“跟”的永远是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开发出顾客满意的支付应用,自然也就会成为酒店独具的招牌。
首先,酒店的经营者要构建企业自己的网上站点,拓展企业宣传渠道。酒店企业要充分利用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机遇,大胆创新,提高酒店的市场反应力、竞争力,开发具有自己酒店特色的手机应用对大部分餐饮酒店来讲是尤其重要的,这会对顾客产生极大地吸引力。其次,建立科学的短信服务平台,消费者普遍都能进行熟练的短信操作,利用短信平台来为酒店餐饮行业经营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3.简化移动手机的支付程序
在简化移动手机支付程序的做法中,酒店可以仿效苹果手机在iTunes账号管理方面的经验,将用户的iTunes账号与银行卡绑定,用户通过下载的App Store应用进行支付。从而达到便捷支付的目的。我国的酒店可以与具备相当科研能力的大学或者研究院进行合作,以酒店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服务应用,使之成为酒店的“代言”。
4.大胆革新运营商的垄断局面
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移动手机支付在酒店餐饮业经营中的应用发展,就一定要勇于打破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坚定不移地走开放之路。按照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资源应逐步开放两块市场:(1)支付及清结算能力,以提升开发者在应用创新中对资金流解决方案的技术自主性;(2)营销工具能力,借助手机支付优质商户资源,打包手机支付营销工具、虚拟商品(含缴话费、游戏直充等应用)等资源,为开发者提供灵活、高效、低成本的用户营销、积分运营手段。
五 结束语
本文就如何提升移动手机支付在酒店餐饮行业经营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与讨论,在阐释现阶段移动手机支付的内涵、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案例基础上,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相信随着运营商与银行、酒店餐饮服务商等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展开,只要不断地探索与思考,将来的移动电子商务定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朱阁、敖山、戴建华等.手机移动支付的价值接受度模型及实证[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2~48
[2]周建华.浅谈手机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5):102~105
[3]王武.手机移动支付及应用探讨[J].电信技术,2012(S1):196~198
[4]孙松.基于J2ME的移动支付系统交易架构研究和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移动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客户定位;金融产品
一、 引言
国外对于移动金融的研究在慢慢走向成熟。由于我国在移动金融研究方面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的实践也处于尝试探索阶段,本文致力从移动金融创新的角度为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二、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移动金融创新的意义
1. 移动金融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模式和技术实现手段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从市场前景看。移动信息技术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一方面,移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移动网络有着数以亿计的客户基础,并覆盖全球。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和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便利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随着3G建设的推进,我国移动金融发展从2009年开始明显加速,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电子银行(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对柜面交易的替代率达到超过50%(个别银行超过70%)。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银行也将快速地替代实体银行交易,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之一。
从发展模式看。目前,消费者已可通过手机银行、移动POS和移动ATM等方式实现移动支付、现金转账等移动金融服务,其中尤以移动支付的发展最为迅速、普遍。如中移动开发的基于RFID-SIM卡的移动支付业务、联通和银联联合推出的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等。可以预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将加速向移动金融服务模式发展。
从技术实现方式看。现有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并且相应的技术还在持续、迅速的升级优化。移动支付技术主要包括远距离方式和近距离方式两种。远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SMS(短信)、WAP(无线应用通信协议)、客户端(手机软件)和USSD(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近距离移动支付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有红外、蓝牙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
2. 移动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革。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具备了移动性的特征,从而打破了金融业固化站点模式,有效地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能够为身处各地的用户提供24小时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根据(Peevers, Douglas & Jack,2008),移动信息技术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影响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提升了便利性。从传统的柜台站点服务,到ATM机自助服务,再到通过互联网的网上银行服务,商业银行在不断地尝试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向用户提供更紧密、更便捷的接入服务。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这进一步加快了移动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移动设备具备了较高的灵活性,并拥有高普及率和低成本的优势,无论对用户还是银行机构来说,以移动设备作为交易服务媒介,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对银行机构来说,将移动金融服务融入到自身业务体系中,有利于利用提高传统服务业务的灵活性,并引入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从而拓展业务领域和客户范围。对于用户来说,这种融合使得获取服务的方式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其次,提高安全性。移动银行通过融合了个人安全属性的安全卡、PIN卡等控制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安全保护,从而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手机终端的私密性最好,通过手机终端进行缴款、转账等操作,有利于客户数据的保密,减少账号泄密的情况发生。
最后,提供近距离通信消费的功能。传统的金融服务在近距离支付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通常需要消费者手持银行卡在终端POS上刷卡,数据传回银行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消费者往往需要携带多张银行卡和消费卡,便利性较低。移动设备不仅能够提供远距离的在线交易管理服务,还能够通过近距离的与终端设备交互,进行认证、消费和管理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近距离消费操作的简便性,并能够支持大量的基于位置的服务类型。
三、 我国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创新策略
已有的研究表明(熊俊,2011),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提供的产品功能上要显著多于国外的商业银行,在安全防范措施也优于于国外同业。但我国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综合运营能力上不及国外同业。国外的先进银行在建立移动金融特色服务体系、移动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协同与联动方面做得较好,形成了紧密互补的关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关键在于通过全面创新,推动移动金融经营水平的提升。在开展移动金融的意义和我国移动金融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从商业模式、客户定位、金融产品、渠道运营这四个方面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金融的创新思路。
1. 商业模式创新。
(1)加强合作,推进移动支付平台建设。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以银行和运营商为主导的两大阵营正在不断地推进过程中。银行业的优势在于账户、监管度、支付环境、安全保证等方面,而不足在于,手机支付环境尚未形成统一化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同时,由于移动支付平台终端设备更新成本开销较大,银行业无法单独完成这大规模的平台建设任务。
考虑到单一行业无法支撑起整个移动支付链,跨行业合作将成为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因此,在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建立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行业内部合作,以行业整体优势推进移动支付平台建设,使得银行业整体在移动支付平台中占据主要地位,为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客户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持。
(2)明确移动支付业务定位,细化与运营商的横向战略合作。商业银行应当立足于自身业务特点,分析移动支付行业和个体发展规划,考虑战略合作中所能获取的业务、客户和管理方面的突破,明确制定自身的移动支付业务领域的战略规划和目标。
现阶段用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度方面,还存在着安全性和风险的考量,因而使用小额刷卡操作,配合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多样化服务,有利于用户习惯培养,提高移动支付的接受度,从而推进大额移动支付业务和其他基于移动支付平台的金融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在前期消费习惯培养中,运营商依据其技术资源和客户资源,具备着主要合作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明确自身业务定位,做出适当的战略调整,综合收益考量,着重以打破行业约束,在开发新金融产品服务,提高客户粘度和拓展客户群方面谋求差异化竞争。
(3)依托移动支付平台,渗透第三方支付业务,实现多渠道金融服务。移动支付的出现撼动了有线电子支付平台的便捷性优势,运营商、银行、新兴依托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三方支付的介入,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呈现出更多的竞争势头。
2003年8月,中移动与银联合作成立了联动优势,以第三方支付形式介入这一领域。2011年5月,京东宣布弃用支付宝,联合银联推行新的支付工具。作为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占据着重要的收益份额。因此,运营商和银行都力争成为移动支付平台的服务供应商,而借助移动支付平台优势,渗透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将是两大行业弥补在电子交易平台缺憾的重要举措。
2. 客户定位创新。在整个移动金融推进下,进一步细化不同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定位:
(1)企业级客户的移动金融定位。虽然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仍将个人客户当做主要的服务对象,然而手机银行的便利性特点和成本低的优势,对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招商银行针对移动商务运营的企业的需求,首先推出手机银行产品,为其提供移动化金融服务。一些城商行企业手机银行则采用“核心账户―出纳账户”的方案,帮助民营企业的提高资金收付的控制能力。
(2)成熟型时尚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定位。集中于将金融服务与现有移动产品捆绑,以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目前,招行针对中高端客户推出iPhone版手机银行,用户无须开通和注销,只要手机可以上网,就可以免费下载程序使用。招商银行在iPhone版手机银行终端上整合了一卡通、信用卡和一网通,使手机终端真正成为随身可携带的POS机和ATM机。 针对高端用户有着较高的实时理财需求,iPhone版手机银行还为客户提供了基金管理、证券管理、受托理财、外汇管理等功能,为这部分客户群体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3)保守型成熟客户的移动金融服务定位。目前,交通、水电煤气缴款等公共事业中的手机支付普及面还比较小,手机支付POS机建设严重不足。根据《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客户中国企职员主要利用手机银行的远程服务功能,而外企/民企职员则没有对手机银行表现出额外的兴趣。因而,一方面,应当加大移动金融的推广力度,,鼓励运营商、金融机构等积极开展手机支付终端的布设;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客户对手机银行的认知和信任度。
(4)年轻客户群的移动金融定位。年轻客户的收入水平不高,但对新服务的兴趣度较高,因而主要适合于时尚便捷的低收费类服务从《2011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群对手机银行的支付服务较为倾心,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近距离刷卡消费;二,远程基于电子平台的购买活动。这部分消费活动主要集中于餐饮、购物等日常生活和娱乐消费活动。构建完善的移动支付环境,加强运营商与商户合作,将成为推动这部分服务的重要举措。
(5)农村等边远地区客户群的移动金融服务定位。农村等边远地区的客户群呈现出金融服务需求种类多,尤其对小额贷款类服务需求量较大。然而他们对风险和费用较为敏感,而高成本的银行基础网点建设,必然不适合于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因而,移动金融以其低廉的成本优势和对地域时间的无限制性,在这类客户群中体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3. 移动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在客户定位和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未来移动金融产品的个性化创新思路如下:
(1)企业级手机银行。通过流程简化,提高企业级客户的移动体验,结合不同企业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转账、贷款、结算、交易等便捷化快速通道;提供24小时全方位的移动投资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提供有效的实时风险评估服务;提供最为实时和便捷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和投资组合,提高企业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保守型成熟客户群。结合这部分客户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实时信息,定期向客户手机发送理财报表;通过手机银行与客户建立起点对点的个性化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通过手机银行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黄金投资、跨境投资和房产投资等建议,争取为客户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
(3)时尚型成熟客户群体。利用手机银行实现7*24小时无地域限制的账户操作服务,以满足这类客户高移动性和快节奏生活的需求特点;通过无线支付平台构建更加互动和紧密的交易平台,融入虚拟社会网络要素,除提供基本银行账户服务之外,提供网上个人账本管理、收益率计算、金融产品讨论、网上金融产品体验、金融产品推荐等互动活动,丰富无线金融平台的产品服务种类,提高无线平台的时尚化和潮流度;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内容和外观定制,实现多卡合一集成到手机银行中统一管理;提供高风险高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和投资组合,简化移动金融平台之上的操作流程,提供实时的收益反馈和咨询服务。
(4)动态化的年轻客户群体。通过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实时的账户管理服务;完善手机银行的商城购物服务,为客户创造良好的购物体验;与实体商户合作,向客户提供基于位置和时间的实时打折优惠信息,同时提供可下载的电子打折券;加快开展移动支付环境和终端POS机等设备的建设工作,普及手机刷卡的消费观念;建立互动式消费平台,提供实时的好友交互和商品推介服务。
(5)农村等边远地区的客户。通过手机银行,为这部分客户提供简化业务流程的各类账户管理服务;通过无线平台,向农户提供低风险类的理财产品;提供小额贷款的快捷服务通道;通过无线平台,建立起商业银行与农民之间点对点的投资创业通道;提供实时投资和理财建议,降低农民投资风险,提高他们的理财知识水平和意识,同时也增加这类客户群对手机银行使用的信任度。
4. 移动金融渠道创新。有效地融合固化物理渠道、有线互联网渠道和新型无线移动渠道,构建优化资源配置的综合渠道,以最大化三种渠道的服务优势,从而最小化渠道维护建设成本。依托新型无缝渠道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二十四小时的金融产品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1)以实体网点为基准,虚拟网点为补充,构建全方位渠道体系。诚如之前所述,实体网点作为银行与客户的直接交互渠道,在建立品牌和信任度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其高成本和对地域基础设施的高要求,使得实体网点的构建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规划中极具资源优化考量的举措。因此,从地域考察、市场分析、客户定位和成本核算等多方面对实体网点进行考察,选取整体指标较优地区建立站点,将成为商业银行在渠道体系构建中的核心。以该核心为基础,考察客户和市场需求,以实体网点为中心,利用有线互联网平台和无线移动支付平台作为渠道补充,多元化渠道服务,从而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客户体验,最终实现无缝服务链接。
(2)加快移动支付平台的业务融合和创新,丰富无线渠道的金融产品服务。依托于移动支付业务的无线渠道发展历史较短,所提供的服务较少,因而,将现有金融产品服务转换到移动支付平台之上,加快无线渠道的业务融合和创新,将是无缝渠道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首先,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移动化转化,将加快人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认知和习惯培养。由于人们对现有金融产品服务的接受度较高,存在一定的认可度,通过简化流程转移到移动平台上之后,将呈现灵活性、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人们对此类服务的接受度比新服务高,在体验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对移动支付平台的认可度。其次,依托现有服务的业务产品转化周期短、可靠性高。成熟的金融产品服务经历过长期实践验证,具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将此类产品服务进行流程优化和渠道拓展,有利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且风险低、可靠性高,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再次,现有业务的平台转化,有利于降低业务成本,提高业务收益率。
四、 结论
移动金融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我国商业银行移动金融现状和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移动金融在我国的迅速、稳定地发展,形成具有国情特色的完善移动金融产业链,为我国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多创新选择,因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Anckar, B., D'Incau,D. Value creation in mobile commerce: Findings from a consumer surve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2002,(4):1,43-64.
2. Dholakia, R. R., Dholakia, N. Mobility and markets: emerging outlines of M-commer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1391-1396.
3. Luarn, P., & Lin, H. Toward an und- 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bank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5,(21):873-891.
4. Viehland, D. Acceptance and Use of Mobile Payments, 18th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Info- rmation Systems,2007,(5-7):665-671.
5. 申凤云.我国非接触支付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金融经济,2009,(7).
重点项目:上海金融学会2011年青年研究课题“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创新研究”资助,作者为课题承担人。
篇9
1.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自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中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提出后,具有及时沟通、不受区域限制、操作简便等优势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5年7月23日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规模达6.68亿,而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比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不断提升的手机应用体验和手机终端的大屏化,网民以手机作为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也进一步明显,移动商务类的应用发展迅速,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方向靠拢,越来越贴近经济方向。
1.2移动电子商务特点
1.2.1移动接入
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移动接入,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移动网络访问互联网信息和服务的基本手段,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1.2.2身份鉴别
SIM卡卡号的全球唯一性,保证每一个SIM卡仅对应一个用户,这使SIM卡成为移动用户身份识别的天然工具,通过可编程的SIM卡,还可以存储标识用户身份的有效凭证,如CA证书、用户银行账号等,是实现电子商务领域必备的安全手段,如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公钥认证等。利用这些手段、算法,移动电子商务就可开展比Internet领域更广阔的应用。
1.2.3移动支付
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移动支付,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完成所需电子支付业务的需求。
1.2.4信息安全
与传统电子商务一样,移动电子商务需要具有基本的信息安全特征,如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等。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殊性,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需求在现有的有线网络安全技术下不能完全满足。无线公钥基础设施(WPKI)、BlueTooth/红外传输信、基于SAT的3DES短信息加密安全、KJava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都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所涉及的新技术。
1.3移动电子商务优势
用户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可使用智能电话或PDA进行查找、选择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也可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服务、娱乐、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相比传统的电子商务,具有如下优势。
1.3.1自由
无处不在、灵活简单、随时随地的特点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必须有线接入是传统电子商务的局限所在,而移动电子商务可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结账、购物的需求,享受不同的商务体验,从而弥补传统电子商务的这种缺憾。
1.3.2包容、开放
无线化的接入方式,随时随地访问网络世界,移动电子商务使得网络范围更广阔;同时,使网络虚拟的功能更具有现实性,也更有包容性。
1.3.3潜在用户多
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脑。而在消费用户群体中,消费能力强的中高端用户基本包含在手机用户中,而传统的上网用户中年轻人居多,这部分用户大多缺乏支付能力。因此,在用户的规模以及用户的消费能力上,移动电子商务比传统电子商务更具优势。
1.3.4实时信息传递,移动支付便捷
移动电子商务以其实时、灵活传递信息等特点被大众化的个人消费领域所接受、使用,比如:移动互联网接入支付系统,如登录商家的站点购物;半自动支付系统,如出租车的计费器、商店收银柜机;日常费用的收缴系统,如水费、电费以及煤气费的收缴;自动支付系统,如停车场的计时器、自动售货机。
1.3.5便利的身份认证
用户消费的信用问题一直是影响传统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移动电子商务显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手机号码的唯一性,决定SIM卡上贮存的用户信息仅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而手机的实名制更容易实现身份确认,移动电子商务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1.3.6更易于技术创新
相比于传统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的商务方式更复杂、多元,涉及IT、无线通讯、软件等技术,所以很容易产生新的技术。随着我国3G,4G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产生的新技术将转化为更好的产品、服务。
1.3.7应用领域广
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吃、穿、住、用、行也越来越离不开电子商务活动,而移动电子商务比传统的电子商务拥有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由最基本的移动支付,转向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它的应用领域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在不断拓展与创新。
2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Web开发的发展
2.1移动Web的必要性
2015年9月11日国内知名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在T11全球移动大数据峰会上了《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指数数据报告》。报告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使用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吃喝玩社交聊天、影音播放等领域的关注大幅度降低;而教育阅读、健康医疗、新闻资讯以及理财等方面大幅上升。
伴随移动互联网良好的发展态势,移动商务类应用成为拉动网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5年上半年,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0亿,2.76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4.5%,26.9%及25.0%。企业纷纷看到了移动端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及消费群体,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开发团队开始考虑为传统PC桌面产品创建移动版本,很多公司在打造自己网站时都纷纷采用移动优先策略。但移动设备各公司软硬件标准不一,屏幕大小不同。这就形成了移动Web开发的独特问题。移动Web的任务很重要的就是要满足用户们从个人电脑到手机各种移动终端的延续,用户在个人电脑上看,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也看,移动设备要正常显示传统PC端网页资源,要尽量实现在个人电脑端和移动设备端的Web视觉呈现一致性,成为Web应用的一种延伸。
2.2移动Web开发与传统PC端设计的差别
目前移动互联网服务对于传统PC端Web资源仍然存在着互操作性和可用性差等问题。移动Web开发与传统PC端设计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有几方面:(1)移动设备屏幕尺寸较小。该特点造成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很难或是根本不可能看到为拥有标准屏幕尺寸的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设计的文字和图片等页面内容。(2)移动设备上缺乏窗口。台式电脑能够同时运行多个任务,使多个窗口保持打开,而且能方便地进行不同窗体之间的页面切换。而在移动网络中,同一时间点内只能显示一个网页界面。(3)用户的操作习惯不同。大部分移动设备并不通过类似鼠标的指针进行基本的点击操作,而是由用户直接通过手指触摸进行点选和滑动页面的操作。另外,要想将现有的Web应用成功移植到移动端需要考虑以上这些不同,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移动Web的规则与标准。
2.3移动Web设计开发
移动Web开发应该优先考虑手机的固有特性,尽量做到3个S:Simple,Small,Speedy。首先,手机屏幕相比桌面屏幕很小,所以满屏可显示的内容不多,这就要求在页面设计的时候选择好适当的字号,还得考虑文档内容的优先次序,把重要内容靠前显示。其次,手机的交互方式需要设计时重新考虑页面元素。桌面Web以鼠标操作为主,这样可操作的范围很精确,移动Web以触控操作为主,手指的操作范围比较宽泛。最后,手机屏幕比较小,要考虑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显示区域中显示主要内容,所以手机开发应尽量避免图片的使用。
篇10
关键词:圈存;空中圈存;移动支付;系统平台;工作流程
圈存,是指将账户资金划入电子钱包的过程,即将平时从银行户头小提领现金放在口袋里进行消费付款的方式转变成将银行户头中的钱直接圈存(存入)IC品片上。通过圈存的方式,使消赞者免除诸多麻烦和风险,如找零、遗失、伪钞、被抢等。根据传统的圈存方式,用户必须得去银行的营业厅或者业务受理专用终端以联机的方式从而进行圈存充值。
这种方式既需要业务提供方投入较大的成本,也需要用户投入较大的时间成本,从而降低了业务的便利性。随着目前移动支付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固定地点进行圈存的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使用者日渐增长的圈存需求。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是指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方式,正在受到产业各界和用户越来越多的重视。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调查数字显示,2011年全球手机用户创造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可能会达到220亿美元。
同传统的固定圈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对使用者有着天然的便利性。因此,移动支付能够成为圈存技术由固定地点向空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文章首先对目前基于固定地点的两种圈存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用户体验、系统实现、应用开发、交易流程等方面提出了空中圈存系统平台设计的基本原则;基于该原则,文章又给出了实现空中圈存系统平台的详细方案及其业务流程;最后,文章对空中圈存系统平台的相关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总结分析。
1、圈存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基于固定地点的圈存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两类:
・基于电子钱包的圈存方案:基本遵循《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电子钱包/电子存折规范第2部分:应用规范》,目前非金融行业领域主要采取该技术方案;
・基于电子现金的圈存方案:基本遵循《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13部分:基于借记/贷记应用的小额支付规范》,目前金融领域主要采取该技术方案。
从实现功能的角度来说,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没有区别,二者均可实现圈存、消费、查询余额3项基本功能。但是电子现金解决方案是完全兼容借记,贷记应用的支付产品组件,并具有标准借记/贷记应用的高级风险管理特性。
而电子钱包本身是独立于借贷记的一种应用,其交易流程与借贷记应用有很大的差别,是人民银行专门为小额支付推广制订的一个应用,其优点在于和电子现金相比其交易流程较为简单,缺点在于安全性和电子现金相比存在差距。
从用户使用圈存技术的角度来看,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的这两种圈存方式,都是基于固定地点来实施的圈存方式,除具体圈存技术内部实现技术上的区别外,对广大的实际用户来说,都需要去一个固定场所办理圈存的相关业务。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这两种传统的圈存方式,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目前移动支付蓬勃发展的新形势。
从单纯的圈存技术角度来看,目前这两种传统的圈存方式彼此之间是分离的,是基于不同的技术原理和相关标准规范来设计并最终建立起来的。
从实现技术和最终的业务提供平台来讲,这两种圈存方式彼此之间是完全分离的。不同的技术方式提供相同的业务和应用,可能会出现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一些情况。
正是由于传统的基于固定地点的圈存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现已无法满足和适应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的广泛需求。
文章在经过大量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支付技术的空中圈存系统平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空中圈存系统平台研究和设计
空中圈存,即以手机支付的方式进行圈存,如通过手机打电话、短信、空中下载技术(OTA)、菜单等方式即时将银行卡账户金额划转到手机卡钱包。相对固定地点的传统圈存方式。移动支付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使用户在具备移动信号覆盖的区域能够时时处处实现随心所欲的圈存操作。
空中圈存是实现圈存的一种新的形式,与原有的固定方式的圈存应相辅相成,共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使用途径。
基于对圈存技术的分析以及对移动支付技术和发展的研究,文章提出了新的空中圈存系统平台,包括空中圈存系统平台的设计原则、系统架构、基本的圈存流程以及关键结技术机制和异常处理等。
2.1 设计原则
根据对传统固定地点圈存技术的分析和研究,目前空中圈存技术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
・用户体验的友好性
提供方便、快捷的圈存业务办理,易于用户使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提供与现有固定方式圈存相同的服务功能,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平台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构建开放、公共的圈存平台,实现跨平台、多应用的圈存能力。
・后台系统的兼容性
与各金融账户系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系统、电子钱包等应用平台系统有良好的技术兼容性,方便与各系统进行对接。
・应用开发的便捷性
简化应用开发难度,实现便捷的应用开发,方便各种定制化、个性化的应用实现,并且还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交易流程的简洁性
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尽可能的简化交易流程,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性和圈存处理效率。
2.2 基本架构及主要功能
根据对传统圈存技术的研究以及上述设计原则,文章经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空中圈存方式的系统平台,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该空中圈存系统平台所涉及主要模块有6大功能。
(1)空圈平台
承担空中传输的角色,并负责空中报文的安全传输和圈存接入服务,将用户和金融系统、行业系统安令连接起来。其主要功能包括:
・负责向金融系统,行业系统提供空中圈存的数据短信通道;
・负责重复报文过滤;
・负责短信报文的组装和安全处理;
・负责分析数据短信,并且根据短信类型向相应的应用平台和账户系统转发圈存请求,并记录圈存手机号码。
(2)账户平台
负责充值主账户的管理,以及充值、转账等账户相关操作的逻辑控制。在空中圈存业务中,账户平台主
要负责主账户的资金划转。
(3)应用平台
主要指电子钱包,电子现金应用平台,该平台负责应用逻辑的控制和钱包,现金账户的管理。在空中圈存业务中,应用平台主要负责圈存处理、冲正处理等。
(4)金融系统/行业系统
包括账户平台和第三方应用平台,可实现充值主账户管理、应用逻辑控制和电子现金,电子钱包账户管理两方面的功能。典型的金融系统如银行系统,典型的行业系统如公交一卡通系统。在空圈业务中,金融系统/行业系统是主要的业务处理点,它利用空圈平台提供的数据短信通道和空中圈存服务,实现空中圈存业务,包括圈存安全处理、绑定圈存账户管理、冲正限额管理、圈存处理、冲正处理等。
(5)短信系统
实现短信接入的能力部件,移动支付空圈功能的短信通道,主要负责转发上行短信到空圈平台系统进行处理,并向用户发送下行短信通知业务处理结果。
(6)GGSN
实现承载无关协议(BIP)接人的能力部件。
2.3 空中圈存业务流程
空中方式的业务处理流程与销售点终端(POS)方式的业务处理流程一致,区别只是在于通道方式不同。对于各类金融应用,存在一个通用的空中圈存流程,但每个流程的细节会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而存在细微的区别。基于以上考虑,在文章所提出的空中圈存系统平台中,由用户主动发起的空中圈存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1)用户进入STK菜单发起圈存请求,菜单Applet则会根据应用需求组装好圈存所需要的具体数据元,按照报文格式生成数据短信上发给空圈平台;
(2)空圈平台收到卡上发的数据报文后,进行完整性校验,根据不同的目标应用索引将报文域发送给对应的支付应用平台;
(3)金融系统处理报文域数据,将圈存结果返回给空圈平台;
(4)空圈平台按照报文格式对圈存结果进行组装,生成下行圈存结果报文发送给卡;
(5)卡片收到圈存结果下行报文后,将圈存结果写入金融应用,同时给出成功与否的圈存确认;
(6)空圈平台收到卡上发的圈存确认报文后,进行完整性校验,根据不同的目标应用索引将报文域发送给对应的支付应用平台,从而完成圈存流程。
2.4 关键技术机制
在空中圈存平台系统中,除了具备主要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以及基本的圈存流程外,还主要涉及到同步计数器、安全认证保护和异常处理等主要的关键技术机制。
2.4.1 同步计数器机制
空中圈存系统平台,在(U)SIM卡与空圈平台之间采用同步计数器机制,来保持支付(U)SIM卡与空圈平台问的同步状态,并且还可以通过保持支付(U)SIM卡与空圈平台间的同步来防止重传攻击对空圈平台所造成的损害。
在本空圈系统平台中,需要同时维护和管理多个同步计数器。(U)SIM卡中所涉及到多个支付应用,每个支付应用需要维护属于该应用自己的A、B两个计数器,并且同时与空中圈存系统平台中的同步计数器一一相对应。
在本空中圈存系统平台中,(U)SIM卡与空圈平台之间的同步机制分为3个基本阶段:同步计算器的初始化、运行及复位。
(1)同步计算器的初始化
・支付(U)SIM卡端的同步计数器A和同步计数器B的初始值都为O;
・空中圈存系统平台端的同步计数器A初始值为0,同步计数器B初始值为1。
(2)同步计数器的运行
按照“下行短信是对支付(U)SIM卡的一个响应还是空圈平台主动下发行为”的基本设计思路,平台所采用的两个同步计数器的运行流程分为两种情况。
・同步计数器A对应于“下行短信是对支付(U)SIM卡的一个响应”,该情况包括圈存请求命令、圈存确认命令、圈存结果命令、冲正交易请求命令、冲正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同步计数器机制有两类。
(a)支付(U)SIM卡产生上行数据时,应以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填充上行数据中的同步计数器值;在收到圈存结果命令下行数据时,若下行数据中同步计数器值与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相等或下行数据中同步计数器值比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大1,则需要在完成该次圈存过程后将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加1。
(b)空圈平台收到上行数据时,若该上行数据需要响应,当上行数据中同步计数器值与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相等,则应以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填充下行数据中的同步计数器值,并将下行数据发送给支付(U)SIM卡,在发送完该次圈存结果命令下行数据后,空圈平台应将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加1;当上行数据中同步计数器值比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小1时,应以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填充下行数据中的同步计数器值,并将下行数据发送给支付(U)SIM卡,在发送完该次圈存结果命令下行数据后,空圈平台则应保持当前本地同步计‘数器A的值不变。
・同步计数器B对应于“下行短信是空圈平台主动下发的行为”,该情况包括修改卡内参数命令,及后续扩展的平台下发的主动命令。在该情况下,服务器在发送完该次修改卡内参数下行数据后,才将本地同步计数器B的值加1。下行短信中的计数器必须大于支付(U)SIM卡中的计数器B,该短消息才可以被支付(U)SIM卡接受,支付(U)SIM卡在收到该次修改卡内参数下行数据后,用下行短信中计数器的值更新本地计数器B的值。如果下行短信中的计数器小于等于支付(U)SIM卡中的计数器B,则该短信会被认为是不合法的,并将会被禁止使用。
(3)同步计数器的复位
若支付(U)SIM卡或空圈平台中维护和管理的本地同步计数器到达最大值,应将同步计数器复位为初始值。支付(U)SIM卡或空圈平台应能检测出支付(U)SIM卡或空圈平台因到达最大值而将同步计数器复位的情况。
2.4.2 安全认证保护机制
在空中圈存系统平台中,为保证(U)SIM卡与空圈平台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支付(U)SlM卡现有的短消息传输机制中,需要对在物理信道上所传输的数据采用健全的双向安全认证保护机制。所谓健全的双向安全认证保护机制,是指由空圈平台对支付(U)SIM卡的认证(上行认证)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发出的请求被响应,由支付(U)SIM卡对空圈平台的认证(下行认证)以确保进入支付(U)SIM卡的下行数据的合法性,有效避免恶意代码对用户支付(U)SIM卡的入侵。
双向安全认证保护机制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空圈平台收到上行数据后,计算该上行数据的报文认证码(MAC),并与上行数据中的MAC码进行比较。若两者相同,证明该上行数据的发送者是合法用户,且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未被修改、删除或重组,该上行
数据有效;否则,则可能会丢弃该二行数据。
・支付(U)SIM卡收到下行数据后,计算该下行数据的MAC码,并与下行数据中的MAC码进行比较。若两者相同,证明该下行数据来自合法的空圈平台,且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未被修改、删除或者重组,该下行数据被认为是有效的;否则,丢弃该下行数据。
2.4.3 异常处理机制
在本圈存系统平台中,主要的异常处理机制包括空圈平台圈存异常处理、卡片圈存异常处理、空圈平台冲正异常处理、卡片冲正异常处理和同步计数器异常处理等。
(1)空圈平台圈存异常处理
・缺省情况下,平台无需收到卡片圈存结果请求,也认可圈存成功;
・平台收到重复的圈存请求报文,需要按第一次处理结果再次下发圈存请求响应报文;
・平台收到重复的圈存结果请求报文,则直接丢弃该报文。
(2)卡片圈存异常处理
・卡片在没有完成一个圈存流程时,不能再次发起新的圈存请求;
・卡片在收到圈存请求应答后,如果应答失败,则提示用户圈存失败,交易结束;否则,执行圈存操作;
・卡片在执行圈存操作后,如操作成功,则提示客户圈存成功,交易结束,并立即发送圈存结果请求;
・卡片在执行圈存操作后,如圈存是操作失败的,卡片立即发起冲正交易;
・SIM发起冲正交易后,如再收到该圈存请求的应答。则直接丢弃;
・卡片收到重复圈存应答时,直接丢弃重复的应答。
(3)空圈平台冲正异常处理
・如平台在未收到圈存请求时,收到圈存冲正,则发送冲正请求给金融系统;如此后再收到圈存请求,则只做记录,不做圈存处理及应答。
・如平台收到多次冲正请求,如前面的冲正处理成功,则直接返回第一次发送的报文;如前面的冲正处理失败,那么则再次进行冲正,并发送冲正应答报文。
(4)卡片冲正异常处理
・卡片发起冲正交易后,没有收到平台冲正的应答,则STK应显示“上次冲正异常,请按确认键取消冲正”;如重发3次冲正请求后,均未收到冲正成功应答,则STK菜单应显示“空中圈存功能被锁定,请致电XXX号或前往营业厅办理”,其他菜单则显示为正常;
・卡片发起冲正交易后,收到冲正失败交易应答,卡片需再次发起冲正交易;
・卡片发送冲正交易后,如仍接收到平台的圈存应答,则卡片应丢弃该应答。
(5)同步计数器异常处理
・若上,下行数据中的同步计数器出现与描述的同步计数器管理情况不符,则应视为系统遭到恶意的重传攻击或出现异常情况,支付(U)SIM卡,空圈平台应对该上,下行数据做丢弃处理。
3、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传统固定方式的圈存业务发展现状,并结合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指出了单一固定方式带来的缺陷与不足。文章在对两种传统圈存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设计空中圈存系统平台应遵循的原则,并基于该原则提出了,一种公共而又开放的空中圈存系统平台方案。
该系统平台方案具有如下的一些显著特点:
・可实现多应用跨平台圈存的公共空中圈存平台,为公交应用、金融应用、运营商自有应用等多种形式的应用提供公共的圈存功能;
・同时兼容电子钱包和电子现金两大类应用,符合移动支付业务的圈存需求;
・将通用的圈存功能抽取出来,避免针对每个应用单独建设一套圈存平台,也避免各个应用平台均需建设圈存模块,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投资,节省资源;
・对移动通信系统而言,短信网关和GGSN等能力部件只需要和一套平台对接,降低对短信网关和GGSN系统的压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移动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