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

篇1

【关键词】:教学情景 科学探究 合理建构

当代教育体系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将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创建现代物理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教师使用课件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它既可以动态显现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也可以重新组织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根据目前全国大多数中学的条件,这种模式是在中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模式。我认为,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应该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组成。

一、 创设教学情景

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手段,创设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情景,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因此要深入挖掘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种媒体手段所具有的深化问题情景的表现手法,多视角地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创设可供引发思维的探索问题的情景。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来进行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科学猜想,以整理出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思路。此环节中,所选用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有效地实现本环节的目标任务。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应既符合认知对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同时也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心理亢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了条件。对探索思路讨论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二、 引导科学探究

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多种媒体信息的展示、计算机的网上搜索、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发挥探究过程的学生主体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贯彻重过程和重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理念。

此环节中,所创设的自主探索研究的物理情景,应有利于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观察与操作,使之在探索中能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理解,进而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建立合理正确的物理表象,使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观念、科学品质,体会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 概念合理建构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高超的编辑和再现功能,依据研究对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相关媒体信息进行微观过程宏观化、宏观场景微缩化、瞬间过程定格化等处理,创设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的、有利于概念建构的良好学习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对感知的物理现象,通过科学的归纳、演绎,比较,抽象等思维方式,形成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此环节中,所选用的媒体手段应能为概念建构创设具有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的学习情景,且所创设的有利于概念建构的学习情景,应具有进一步深化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所获得的内心体验的特征。此外,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自然观。

四、 知识应用拓展

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高超编辑能力,以及其他媒体表现手法所具有的直观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在创设好应用知识于实践的情景的前提下,通过对应用对象结构的合理解刨与展示,以及对应用对象的仿真模拟,为进一步巩固、深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支撑。此外,还应努力创设好将知识应用于新情景的学习情景,使之借助于新问题情景的刺激,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并经历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在创新知识的学习情景中引起其认知结构的扩展与创新。此环节中,所选用的创设情景的媒体手段,应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现代性等特征。此外,所选用的创设情景的情景素材,也应具有实用、现代、开放等特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反馈测试评价

篇2

个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入到了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化的发展对传统的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新闻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等方面影响更大,大数据提升了新闻传播工作的效率,使新闻传播更加快捷迅速。

2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的概述

大数据(bigdata,megadata),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以多元形式,通过多渠道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这些数据的数量过于庞大导致无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其进行提取并整理、归纳,无法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筛选、获取、管理等方式整合成人尖可以读懂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依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比如说各种视频、海量的图集以及各种电子表格等不同的数据类型。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是能够在庞大的数据信息当中高效、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式将收集到海量的、驳杂的数据信息以及媒体文件进行分析、整理,并将数据进行提纯。

3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3.1大数据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在数据规模的大小方面,通常情况下的数据量都保持在10TB以上且形式复杂,数据的传播与交互也相当迅速,这些数据也被统一为4V(即数据的体量大,形式多样、价值密底不高、传播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说广告行业、电子商务、金融、以及新闻媒体等行业。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在保障传播质量与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让广大从业人员在不良信息的清除方面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3.2大数据改变新闻传播的内容

在新闻传播行业中,传统的媒体在排版的规格以及使用的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经过筛选所得出的信息内容完整立意准确,可是在信息传播量上并不理想,读者并未具备自主选择的权力因此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群的阅读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无论在题裁上、内容上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丰富的视听效果让广大群众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且在新闻也变得全面性、真实性,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不同的受众可按照自身的喜好自由选择喜欢的新闻类型或者话题。比如说财经类、娱乐类、军事类、科学类、体育类、国际局势类等等,所有人都能够按照自已的意愿进行自由转发、评论,并实现即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促进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4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策略

4.1大数据时代的新闻需要多方配合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完成,就必须要编程人员、数据分析人员以及记者这三方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三方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各种复杂的信息数据转化为记者所能识别的电子表格,在分析过程中配合程序员将表格转化成可视的文字、图片形式。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纸质媒体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各种数字媒体开始强势地进入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数字媒体无论是在成本的投入或者在新闻的阅读体验上都具有明显的便捷性,数字媒体不但便于保存,而且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也能够能过移动设备进行阅读。为了能够保障纸质媒体的生存空间,与数字报刊共存、共发展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唯一方式,而且在业务的推广上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4.2新媒体成为发展焦点

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也成为了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重要核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让不同媒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并构建了全新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当前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于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若能够发现自已的潜力并能够将自已的优势进行表现那么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当前的市场需求决定了电视媒体在未来的走向,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想要顺利地走出困境就必须要摆脱无价值的内容,因此也需要从内容方面着手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机制。

4.3强化可视化与交互图表的运用

网络技术的普及也让电脑以及各种移动终端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这些移动设备的普及也将新闻的表现方式变得更加生活化,这也给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将简单、直接的新闻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才能够保障获得关注度够高。为了适应未来新闻媒体的发展,将新媒体与传统媒进行结合,新闻传播的方式也从单一的群体传播模式开始向着受众之间的交互化、社交化模式方向延伸,不但能够全面性地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而且对于新闻质量也能够有所保障,同时还能够成为广大受众解读一些复杂的新闻信息的一种全新尝试。

5结语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68-02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英语教学以“语言使用”作为教学目标,要求在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多层次地运用,达到交际语言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用创新的精神、先进的手段对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改革,推陈出新;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英语课堂结构,努力创造英语环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大大促进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过程直观新颖,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网络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制作能激发兴趣、拓宽知识视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计算机软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大脑,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质疑和联想,并有充足的机会去发现、探索和创造。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集音、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战、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网络技术以它强大的主动性要求、交互性的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人—机—人”交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深入教材、深入学生,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网络模式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课件中多设计一些小游戏、小奖励;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压抑性的批评,师生互动过程中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在课堂实践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鼓励学生克服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大胆开口。这些都可以慢慢地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意识,学习就将是一个愉快的体验过程。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在课件上设计一些相关的任务,供多人共同完成,比如师生小组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对话、一个故事接龙、一个话题讨论等。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剪辑、编辑,制作富有特色的网页;改编、排练英语短剧,充分挖掘个人潜力,从而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冀教版初中英语课本语言信息含量大、涉及话题广泛,内容鲜活,富有时代感,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展现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关注人类发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冀教版八年级第四册Lesson 57 Let’s Clean Up教学中,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声、形、色为一体,采用直观演示、听说理解、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网站查阅资料,并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听、说、读、写技能。我把对课文的学习分成了两部分,首先提出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限时阅读并回答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课涉及到的语言点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呈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我准备了随堂检测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进行反馈。为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提供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再现事物的特征,用幽默夸张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真实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贴近本课话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浏览相关内容并进行分组交流,选出代表发言,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利用电子留言板让学生就如何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美好给校长提一些好的建议。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Z].2003.

篇4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特征与内容 实施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应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会计系统的全面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到会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对会计流程的重整和会计模型的重构。

2.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多元化

①信息来源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信息量更大;②信息提供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既可以按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会计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生成、提供会计信息,还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③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如存货计价可以同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也可以运用多种计价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选择相对准确的计价方法。此外,由于系统接收了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④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各取所需;⑤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4.共享性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监会、政府管理部门、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届时,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阶段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是从手工会计方式-会计电算化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阶段,到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阶段,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信息化,显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在企业主要表现为建立新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要求在会计的所有领域充分依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重整,通过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来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

基于工业经济社会的传统手工会计基本理论,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如何构建信息社会的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应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公示,让关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能在网上随时了解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新成果,并就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会计基本理论在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

2、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工作信息化主要是指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重整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职责、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建立在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必将进行适应性变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的传递、审核等都将根据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是社会信息环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和会计实务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会计资料信息化

会计资料信息化包括会计数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使用等的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直接结果。

4、会计教育信息化

在信息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建立会计教育网络系统,面向学校、面向社会,让在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在会计教育网上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讨论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辩论,交流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失败教训等。会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会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在校会计教育、后续会计教育、终身会计教育提供信息资源平台。

5、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管理是指财政管理部门对会计的管理工作,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与会计信息管理两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和会计证管理系统,还可通过发达的教育培训网络,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使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新制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规则等,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及时地传达到广大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法规、会计制度、财会规定等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规范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合法性支持和发展动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实施会计信息化必然会遇到新问题,就目前来看,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难点主要是人才匮乏、软件功能针对性不强、财务与业务协同化程度不高、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培养目标的挑战。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在会计学、管理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完善ERP软件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

我国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比较差。商品化ERP软件、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企业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所谓好的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合适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才是最好的。ERP软件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商品化ERP软件必须智能化、人性化,各个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能够轻松实现对软件重整,可以按需要进行拆卸和加载,真正发挥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为实现会计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

3、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其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依然是纸介质形式,那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会计信息化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场革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根本没有必要像会计电算化系统那样,将电子数据转化为纸介质以确认业务的发生等,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4、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保证信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虽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但必须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对来历不明或者没有经过审核的业务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二是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以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控制是指各个工作站分散输入业务,由网络服务器对全部业务进行集中序时处理,并对数据库实施统一管理;授权式是指各个工作站可以根据权限访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则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接受访问。三是建立数据双备份制度,以避免因误操作或突然事件引起信息丢失;四是建立系统安全维护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维护,提高警惕,随时防范黑客攻击和不法之徒的非法入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资料:

1、会计信息化:21世纪会计革命的催化剂 谢诗芬 中华财会网 2003.10

2、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徐少春 中华财会网 2002.1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运用;影响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工作中重要且前瞻性的工作,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典范,分析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本文探讨我国进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运用及影响。

二、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指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是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展开并深化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

(一)现代社会,城市规划中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随着人们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适应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设计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城市社会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有所提高。类型数据的处理与综合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到到了地理要素、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类型因素。数据类型包括: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等。

2.人类对城市发展的认识本质上是时间上的现势性、空间上的精确性,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不断适应的过程。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也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信息技术也就随着应该不断适应并很好地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去。

3.信息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从规划编制到规范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如何将规划数据规范化成为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与办公自动化实现一体化,对信息产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用户方便、快捷的使用,也是未来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设计从内容以及评价原则来讲,不光是恰当的空间组织、悦目的视觉效果,甚至包括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规划师与建筑师主要是通过二维图形加上空间的想象来构思设计方案,局限性很大,而只有在建筑单体设计或者较小的群体上才应用三维效果图,构建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出来的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大容量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专业化图形信息处理软件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使城市空间信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城市设计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

三、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各种运用

随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更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决策手段和工具,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数据处理、分析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是一种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子、和建筑等领域进行制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目前,CAD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与制图,普遍被设计者所运用。其设计效率比价高,设计图纸清晰且规范,效果较美观。

2.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

遥感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携带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的技术,目前也已经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管理等部门,基于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地域现状为前提的,所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可以获取反映土地利用、环境等分布情况的相关可靠。

3.信息系统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 tem)

GIS是以地理空间定位为基础,结合各种文字、数字等属性进行集成处理与统计分析的通用技术,主要功能是数据输入与管理、数据查询与空间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等,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分析、评价和预测等服务,同时也将为城市规划方案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分布与管理手段。

4.网络技术(Network)

因特网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运转的时代用“家喻户晓”这个成语来形容已经不足为怪了,其实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网络术语,专业角度来讲它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而成的集合体。其所提供的远程终端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等服务为数据共享、更新、管理、交流等提供了便捷途径,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可以通过共享各种规划信息来方便设计管理者互相交流,沟通。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1.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可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者之间的信息通信渠道,报建单位只需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将报建所要提供的材料、数据等传输给规划管理部门,而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审批工作同时在网上进行。这样可以促进双方紧密联系,互相沟通交流,实现设计与管理一体化,提交并且反馈信息也就相应的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城市规划设计将更广泛地应用CAD技术和GIS技术,CAD技术在传统的图形处理设计中不断改进优化,规划设计师采用笔输入技术来进行设计规划更加方便,可将大脑思维创造与灵感结合,使得设计出的图纸更加直观、形象,设计中所需的数据数字化,获取更方便。同时,采用遥感图像为背景设计,结合GIS技术,获取人口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等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全方位得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操作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城市空间信息的需求,它的广泛应用必将给我们的城市规划开拓新的局面,从另一层面来讲,城市规划行业真正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行业发展也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黄晓春等.城市规划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北京规划建设.2006(5)

篇6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多数国家都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了教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还有效促进了我国教育各个环节的更新和完善,对我国的教育教?W内容转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以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类社会也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人们还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使我国的教育发展逐渐走向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与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课堂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那么课堂教学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中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之前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面对面和黑板加粉笔形式的授课,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的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改变了教学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积极的树立全心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保证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是与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让教师成为学习者的引导人。除此之外,我们的中学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将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当中,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我们的中学教师还要改变自身的言语表达方式,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层面。由于中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的中学教学还要做好多媒体课件,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转移到课件上来,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被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取代,学生这一方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与教学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课堂都成为了一种变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所需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地点也不会被限制在教室。也就是说整个教学过程的自由性越来越强,而教师的作用也将重点体现在学生自行构建的知识结构引导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氛围,以便更好的促进中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4.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范围不断增加,给整个中学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现在我们的中学生所看到的教材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的书本教材,还有很多教材内容是以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形式出现的。这就给我们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渠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让教材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现在学习者面前,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演变成了多媒体形式,这些教材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文字、图形,而且还包括了声音、三维景象等等,多媒体教材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图像等形式为学习者提供知识,使得学习者自身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而且这种教学方式还很好的弥补了我国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升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完整性。

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 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当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制高点。显而易见,教育信息化必然成为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因此,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建设校园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信息化环境。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对语文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学与教的方式都有重大的影响。

为了寻找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点,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方向,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的注意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最终是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平台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重组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信息素养、协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得以综合发展。

二、整合要达成的目标

在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观点,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开发密切联系语文教科书的资源库。

1.通过实践,促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创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情景和氛围,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出其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整合的注意点

1.应该把信息技术看成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并不是指技术与知识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将信息技术看成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语文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Internet学习环境对语文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活动中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创建新型的学习型社会、创建全方位的学习环境,有力地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

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的开发,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对语文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性影响和作用,进而促进语文课程整体的变革。

2.整合前师生均需培训,整合中要循序渐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信息社会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整合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学生双方都有很大的关系。在课程整合中,要给教师充分的时间适应新的教法和教育观念,认识到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加强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习和研究网络环境下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掌握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一切手段去组织、去开发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语文资源为教学服务,并且能够在教学中设计真实生动的语文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中,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理解和探索语文知识的平台。

对于学生来说,整合课大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而他们可能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这种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这种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课堂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这种新型课堂,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和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只有师生具备了整合课必需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3.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改变。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并不是说取消教师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应包含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整合课堂中,学生的自由度相当大,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世界里迷失,很可能难于把握课堂重点,将时间浪费在非课堂教学内容中,致使学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事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性地设计有关的课题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按照目标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

4.注重整合的实效,把握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的平衡。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式中,多媒体演示的网络走进语文课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最优化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承担了多重角色,既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工具、协作交流的工具,又是学习者的学习工具、探索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必须指出,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存在“度”的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过量,不能什么情况都依靠多媒体网络,学生可以自身完成的语文学习基本活动,不提倡采用信息技术代替完成。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增加,过量的信息无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反而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新课改中我们需要信息技术,但决不可过度依赖它,教师要在实践中逐步学会把握新型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一种平衡,以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上仅是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问题的初步探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并从实践经验上升到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才能避免盲目性,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整合之路,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3]庄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和实践.

篇8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当今教育的影响尤为广泛和深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以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高度交互、因材施教;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控制、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毋容置疑,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引进教学过程后,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成为可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四十分钟只能完成一些枯燥的基础的训练,然而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增加大量的图片、图表和一些有用的影音资料,加大对学生的听、说训练的力度,还能补充适量的课外阅读的材料,使学生的阅读量也大大地提高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有了大量的练习语言的机会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人是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感觉等完成对事物的认知过程的。如果教师仅仅以单一的声音和文字信息刺激学生,既枯燥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为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师可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等工具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身等多种器官,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利用计算机创造出千变万化、随心所欲的动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掌握这门语言的热情,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冀教版英语第4册How’s the weather?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堂网络课,在教学天气情况的新单词sunny,windy,rainy,cloudy,snowy时,将枯燥的教师教单词演变成学生自己通过跟计算机读单词自主的学习,整个过程图文声并茂,学生们很快理解了单词的意思并且读准了这些单词的发音,声音与形象相结合,语言与前景相交融,使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情景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单词具体化,形象化了,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活用信息技术,设置悬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

多媒体技术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悬念,富有启发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展开思维,调动知识设备,为获取新的知识而创造性地去听讲,质疑和问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HappyBirthday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

(1)利用主人公Sarah跳舞的动画,设置悬念,她为什么这么高兴?

(2)飞出蛋糕及一些美食,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

(3)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作出“叮咚”门铃响,好朋友来了,相互之间对话。每组对话之间都进行交互设置,随时可以进行不同角色的朗读与对话。

(4)动画飞入蜡烛,营造氛围,引出数字。

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较佳。

四、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 自主 合作 研究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主义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它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于现代传播媒体迅猛发展无线电广播、开闭路电视、微机网络、多媒体的组合等已广泛服务于社会、学校、家庭;当今时代的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在一个由现代媒体组合而成的社会大教育环境中。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把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主学习方式成为当前网络环境教学的主流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仅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营造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1)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并非袖手旁观。

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由于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学习环境,学生不但没有感到学习负担,相反充满情趣,不仅促进了学习任务的完成,还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情感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昂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教学时,教师一般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提高学习的效果。在这里教师作为引导者,先进行问题设置,明确任务,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

(2)基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其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而校园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为这解决了问题。学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根据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由于这种学习模式重视认知过程的学生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既能免除公众之下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又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

二、合作性学习模式

(1)基于协作的合作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基于互补的合作性学习

网络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同时,也允许学生向课件传递一些信息和相关的学习情况信息,课件能根据信息向用户用次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以引导教学活动的进一步进行,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互交性特征给合作学习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互补式”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不仅要擅长使用网络技术,提取信息为己所用,而且要注意调整信息,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如果合作成员中有熟练使用媒体的好手,就能帮助小组快速输入或提取信息,提高学习时效。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需要学生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及时区分边缘信息与主要信息,一般信息与主要信息。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集成员智慧于大成,迅速对网络信息作出处理,提高学习成效。其三,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这样就能发挥每人特长,达成最好的学习效果。

(3)基于拓展的合作性学习所有拓展式合作学习,就是利用多媒体,将某一学习主题适当拓宽,在小组学习形式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直接与教师利用计算机选择学生中优秀的或有典型错误的作业在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自评、互评后学生及时利用电脑的储存功能,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订正。学生还可以在电脑中自己调用练习题进行练习。

三、研究性学习方式。

(1)基于独立的研究学习方式

独立的研究学习方式是指在“探索型课件”的指导下,学生以自己的进度,按个人的学习兴趣浏览资料库,从而获取知识,达成自主学习目标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学习过程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学习者在超媒体方式的教学环境下独立自主学习。

学习者依据教学系统的指导和导航策略进行学习。

学习者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

显然,这是一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方法,他能够确保学习方向的专一,学习活动的持久和深入。

(2)基于开放的研究学习方式

我们感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其表达呈现的多样化,学习资源的广泛性,以及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优势,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凭借网络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处在开放状态,从而提升了研究性学习境界。

(3)基于整合的研究学习方式

如果说“开放式”的研究学习,体现了学习过程中表达呈现的多样,以及不受时空限制外,那么,“整合”式研究学习则表现在各学科内容与学习方式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促成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油然而生。

从以上教例可以看到,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学习,拓展了多方面的协助学习:、师生协作: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助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广播、反馈等手段,利用计算机双向传输功能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典型问题等,教师的要求全都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突现师生协作。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正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主体是软件,建议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努力提高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

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也应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应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的。

篇10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创新教育;分析;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社会人才供需关系的变化,促使高校加快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与教学目标的速度,加强了对大学生创新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力度。传统高校创新教育以讲解创新发展理论知识与传授创新方法为主,教育形式的雷同性与教育内容的枯燥性加剧了创新教育效果的不理想性。因此,高校应转变教学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创新教育的新颖有趣性与科学高效性,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与实践创新能力,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高校创新教育水平的推动作用奠定基础。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1.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教育理念与互联网信息技术重新设计创新教学环节与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了优化教学资源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相关专家学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并不统一明确,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是对传统信息技术的改革创新,另外一些专家学者则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泛指所有的教育技术,主要包括模拟音像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侧重于新研发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广,理论特点较为明显,从教学规律层面来讲,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呈现形式灵活、非线性网络结构的主要特征,与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相一致,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知识线性结构的缺陷与漏洞。从教学模式层面来讲,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时空穿越性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层面来讲,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大容量以及形象生动性的特点。从教学手段层面来讲,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从单一图文形式到图文并茂音像教材的转变,打造网络远程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发展性,有效提高了教育效率与效果。

2.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才市场对人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维教育、渗透教育、个性教育以及发现教育等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其中创新精神是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创新能力则是指锻炼学生创造想象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创新人格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受挫与抗压能力。高校创新教育则需要老师创设新颖有趣教学活动与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创新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透过表象来认知事物本质,提高学生社会竞争能力。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网络素养、创新意识以及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思维开阔能力,从而推动了创新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高校创新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机制并不健全。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创新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不断地增加现代教育设备采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费用,及时更换淘汰陈旧落后的教育实施,打造多媒体学习室,为大学生提供了更舒适现代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氛围的趣味性,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但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使用范围相对落后,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重视,对申请使用流程频率也较高,加剧了现代教育中心的负担,无形之中限制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用的发挥,应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资源与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2.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是影响甚至决定高校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部分老师早已习惯原有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对创新教育改革创新活动存在怀疑或抵触情绪,拒绝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缺乏对现代教育设备以及软件的熟练使用能力,增加了创新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难度,造成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当、使用频率较低等,这些都降低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效果。

三、提高高校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效果的措施

1.凸显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创新知识学习诉求以及兴趣爱好等来编辑制作画面真实生动、颜色艳丽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大学生学习创新教育知识技能的兴趣,充分利用大学生视觉与听觉功能来提高其学习效率,引导大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有效提高大学生群体内部知识信息传播速度。结合大学生创新知识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等调整创新教育内容,坚持图文并茂、形象有趣与可视可听的基本原则,实现重点知识的简单化,强化大学生的学习感知力。教师还应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创新教育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等,从线上创新教育平台上下载不同格式与不同内容的教学资料,促使大学生主动思考其创新知识体系的薄弱之处,积极规划其职业发展方向,扩大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其创新教育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推动作用。

2.提高创新教育教训方法的灵活性。教师应全面分析传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在结合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传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与继承发展,主动利用现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方法的数字性与信息性,拓宽老师教学环节创新空间。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专门网络平台等获得更丰富、更先进的教学素材,也可以用专门的编辑软件将所有的教学素材重新进行梳理并编辑制作成富有节奏感与主题性的教学课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音频、视频、PPT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料,更可以打造创新教育线上教学平台,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布置与检查课后作业,提高创新教育教学效率,引导大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互动与自主学习,促使其利用线上试题来测试自己创新知识水平,实现了大学生创新教育自主学习能力与网络运用能力的共同提升。

3.加强老师队伍建设力度。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老师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招聘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培训机制以及奖惩机制等。招聘创新教育专职老师,避免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等情况的发生,提高对教师的招聘标准,尽量招聘具有创新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了创新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教师工作量、教育成绩与其工资待遇相挂钩,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教师进行创新教育、高校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拓宽教师学习掌握最新创新教育知识与技能的途径,实现了教师知识体系与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技巧,促使教师转变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错误观念,促使其主动扩大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的使用范围,有效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效果。例如,教师应学习掌握投影机、功能音响的使用技能,避免因使用方法错误而损坏投影机或功能音响,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其来提高师生互动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掌握一些处理多媒体设备检修方法。当多媒体设备发生故障时,教师会上报设备检修部门进行维修,检修人员在根据其时间安排维修多媒体设备,而不能立即维修,降低了老师多媒体设备使用效果,甚至给老师教学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学习掌握更多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设备检修方法,及时解决一些较小的设备故障,根据自身教学需求来调整设备功能,如降低音响外放声音,降低音响啸叫产生概率。这有效降低了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活动的消极影响,保证了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还应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评价机制,根据专业特点与课时数量设定其多功能教室使用频率,通过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际使用情况,提高了其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建立多功能教室。高校应提高多功能教室的重视度,适当的增加多功能教室等建设的资金与技术投入,购买最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校内网络设施,聘请专门人员管理多功能教育与检修多媒体设备,提前购买多媒体设备的配件。根据专业性质提高多功能教室的针对性与独特性,比如,配备麦克风、电子笔等设备。另外,高校还应完善多功能教室使用与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明确其工作职责范围,要经常巡查教室内设备的性能与数量,防止设备丢失,检查线路,避免因电路异常引起火灾,每天检查多媒体控制室内服务器等24小时不断电设备的工作情况,查看多媒体控制室内为机器设备降温的空调的运行情况,确保每天正常运行,严禁在多功能教室内使用与工作无关的大功率电气设备,对于因工作失误而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要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