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便利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便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的便利

篇1

关键词: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形成,演变,趋向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逐渐呈现出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生产环节的分工、从单纯的对外直接投资到以投资、外包和中间品贸易重组生产链条的特点。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分下网络,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全球商品链(GCC),大量的研究涉及价值链或商品链的治理、布局以及东亚和拉美、非洲等地的供应商升级等问题(波特,1990;Humphrey & Schmitz,2000;Ger-effi,1994、1996;Cibbon,2000)。二是研究国际生产体系(又称全球生产网络GPN、国际生产/分销网络IPN)的形成以及主导企业(nagships)向当地供应商的技术转移、当地供应商在网络中的成长等问题(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3;Ernst&Kim,2002),研究行业涵盖机械行业(Ando & Kimara,2003)、信息产业(Poon,20N)等。表面上看来,两大研究层面中,CVC/GCC侧重研究链式生产环节的分离与布局、治理与升级等内容,GPN/IPN侧重以主导企业为核心的国际生产网络的构建和组织创新,但从研究内涵上分析,两大理论分支都在探讨8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型国际分工关系,以及相应的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变化。

大量的研究显示了这样一种事实,国家和地区按照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分化为三个层次:欧美日作为第一层次,其企业主要是作为主导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NIEs)作为第二层次,早期主要从事加工装配环节或生产制造,后来逐渐演变为中间商,甚至部分企业上升为主导企业;处于第三层次的主要是中国大陆、东南亚其他国家以及北非、中东和拉美地区,这一层次进入的时期较晚,由于低工资等优势日前主要从事加工装配业务或中间产品的生产。三个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生产网络,其中在纺织和服装产业中形成的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尤其典型。

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起源于杰里菲提出的“三角形制造”(Triangle Manufacturing),其内涵是指欧美等纺织品服装的大买家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出订单,接到订单的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的生产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等地,“当最终产品直接运往国外买方时,就完成了三角形制造”。究其实质,这种三角形制造是一种国际分工网络,它属于杰里菲所定义的全球商品链中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反映的是三角形的生产和贸易关系。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也呈现出不断的创新和变革。

二、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形成

1.形成过程

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美和西欧的纺织品和服装产业逐渐向日本转移,然后又进一步转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香港、台湾和韩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在六七十年展较为迅速,承接了来自欧美的大量订单,在本地完成生产后直接出运。这种生产安排的形式只涉及两方,一方是处在发达国家的买方,包括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服装品牌商如Nautica等不同的企业形式;另一方则是NIEs的生产企业。双方生产贸易关系较为简单和清晰。

然而,随着东亚NIEs面临的经济形势的变化,纺织服装产业逐渐呈现出向外迁移的趋向。80年代以后,由于工资和地价水平上升、货币升值、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阻碍,造成东亚NIEs的纺织和服装产业的优势不断削弱,而此时象中国大陆、印尼、泰国等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竞相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的进入,发展了大量的加丁贸易基地。内部的推力和外部的拉力使得东亚NIEs的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地把生产环节外移,仅保留自身具有优势的设计、质量控制和物流等环节,部分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前店后厂”的转型,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则完全转为贸易公司,从事转口贸易,主要业务流程是接单、转包、交货。香港从80年代开始,制造业逐渐萎缩,与此同时大量的外贸公司不断出现。在接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订单后,东亚NIEs的企业把订单转移到位于泰国、印尼、中国大陆甚至中美的一些国家去完成,货物最后直接发运到欧美的最终订户,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生产贸易网络。其中东亚NIEs的企业和从事生产环节的企业可能是通过投资形成的母子公司关系,也可能是通过外包形成的长期合作关系。从企业区位和国家层次的角度解释三角形分工网络的构建,这种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箭头①表示最终订户(A类企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企业(B类企业,包括贸易商、制造商、或兼具两种功能的企业)发出订单,最终订户可能只对产品的款式作简单说明,由B类企业进行具体的设计、打样并组织商品链去完成(此时B类企业实质上成为商品链的主导者);也可能给出具体的设计或样品要求定制,这种情况下B类企业承担的主要是组织生产、质量控制和物流环节,商品链中的设计和营销环节由A类企业控制。箭头②则是B类企业组织C类企业(可能是B类企业的子公司或长期的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包括安排生产计划、从各国订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并运送到某国进行最终产品的生产(当然也可能全部在一国内完成)。各个生产环节的分解和分配,主要根据产品特性和各国要素禀赋、技术条件来在各国或一国内各地区进行布局。生产过程中,B类企业会进行质量监控和检验,必要时会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箭头③是最终产品从C类企业中最终加工者直接出运到A类企业指定目的地,其中的运输、订船等一系列物流环节均由B类企业承担。箭头①、②、③构成了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如果从商品链内企业分工的角度来看,箭头①、②、③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可以看出,A类企业和B类企业掌握了商品链中高附加值的环节,剩下的低附加值生产加工环节在第三层次的同家之间进行分配。

需要指出的是,B类企业组织生产时,也可能会从NIEs的企业中甚至发达国家的企业中选取部分厂商承担某个生产环节。整个生产过程并非都由C类企业完成,而是涉及了三个层次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但这种生产组织的形式仍然属于广义的三角形生产贸易网络。

另外,由于在NIEs的部分企业仍然可以直接生产并出口,这即是图1中箭头④和⑤所表示的生产贸易关系。这意味着虽然东亚地区形成了显著的三角形生产贸易网络,但是从纺织和服装产业来看,由于并没有发生完全的产业转移,因此仍保持了部分的生产能力。

因此概括地讲,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中形成的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是指,由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商所连接的,涉及欧美买家和东亚地区生产企业(主要在第三层次国家)的分工网络。三类企业由于处在不同区位并在商品链中占据不同的环节,从而导致三角形的地区分丁和商品链内的分工格局。

2.形成的主要原因

欧美从东亚采购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贸易模式从原来的直接采购发展为经过中间商的间接采购,即两角关系发展为三角形关系。深入分析主要原因,除了上面分析的产业转移和第三层次国家的开放及兴起等原因外,还在于此时由于采购中由于涉及几百种纺织品、多个国家的配额使用情况,造成欧美买家直接从产地采购的过程变得较为复杂,采购成本太高。另外,在第三层次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较为分散,也造成直接订购的交易成本高企。而东亚NIEs的中间商一方面较为了解东亚各国配额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而具有信息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靠近产地易于寻找生产企业(有些就是自己的工厂承担订单的生产),同时,部分中间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支机构.接受多家欧美企业的订货并集中处理,通过合理高效的生产安排、物流安排(如集装箱配载)获得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演变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利润率的下降,欧美大买家在寻求更简便、环节更少的交易形式。从生产企业直接订货、跳过中间商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因此,90年代以后,从东亚地区纺织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来看,部分中间贸易商的退出使得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逐渐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1.演变的特点

一是最终订户不断靠近供应商带来的变化。欧美的纺织品与服装买家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到海外设立直接的海外采购机构。这些采购机构主要建立在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原因在于这些地区不仅本身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基础好,而且也具有便利的运输条件和良好的服务及设施。运作模式是采购机构向当地制造商直接下订单,当地生产全部或部分产品,处于第三层次国家的企业完成一部分。

篇2

关键词:移动支付;大学生;影响因素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以手机登移动终端为工具,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年轻用户是移动支付推广和使用的主力军。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用户中的核心群体,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移动支付今后发展的走向。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使得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高速发展,并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必要。

一、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特点

1.移动支付在大学生重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代大学生基本认可和接受移动支付。一方面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资费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更是契合了大学生追求创新、追求便利的消费心理。

2.呈现从网络消费到实体消费。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最容易接受移动支付这种新鲜事物,并容易向其身边传统的家长们进行宣教和传播,且大学生是未来潜在的高收入人群,所以各大运营商非常看重大学生客户群体的挖掘和培养。各个运营商纷纷在大学周边开展移动支付市场拓展,使得移动支付在大学周边得以井喷式发展,逐渐形成了移动支付商业圈,让移动支付从线上到线下形成有机一体,全面覆盖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如餐厅、饮料、外卖、文具、水果等大学生日常消费场所均被移动支付攻占,实现一只手机玩转大学生活。

3.小额支出较多,大额支出少,总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移动支付已经逐渐应用于大学生日常的餐饮、娱乐和学习中,其中绝大部分此类支出系小额支付,减免了找零的麻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也看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但是对大额支出还是持谨慎态度。因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有限,涉及到大额支出任然较为谨慎。但总的来说,随着移动支付商业圈的形成和更多移动支付渠道的开发,移动支付逐渐取代了较多的现金交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

4.大学生借助移动支付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许多大学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支付等平台为基础建立其创业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大学生线上创业如淘宝店、微商、微代购等普遍采取移动支付,线下开展的实体店如饮品店、零食店、餐厅等也更倾于使用移动支付,甚至与移动支付合作开展价格营销。而大学生创业的受众也主要为大学生,也更能接受移动支付消费模式。

二、大学生移动支付的影响因素

1.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大学生接受移动支付的首要原因。一方面,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运营商的安全技术宣传,并认可和使用移动支付软件。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更容易获知和发现移动支付软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相比在小额支出上的普遍使用,大学生们在大额支出上的谨慎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更高安全技术的期望。

2.便捷的操作契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比繁琐找零的现金支付,用手机支付更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一方面,日常出门可以不带钱包,省去了繁琐的找钱包、取付钱、找零的环节,更降低了外出钱包遗失的几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和钱币的接触,也减轻了零币收纳的负担,也更加卫生方便。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成为了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也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新兴技术的习惯。

3.商家宣传因素和价格因素。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每月的生活费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所以对价格因素较为敏感。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支付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消费,容易受到商家的一些营销手段影响,比如移动支付减免金额或赠送礼品等促销手段对于开发大学生客户群体较为有效。

三、结论和对策

大学生群体对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较高,但基于安全考虑对大额支出的接受度还有待加强,且容易受到商家营销策略影响。在当前移动支付运营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运营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方面不断提升服务,吸引和巩固大学生客户群体:

1.提升安全性和加大宣传。安全是大学生们在移动支付中最为看重的要素,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后台和管理有极高的期望。近期频发的移动支付故障也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运营商们可以不断改善和提升安全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运营商应当加大安全性宣传,为大学生消费者释疑解惑,消除大学生的顾虑和不安全感,增强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信心。

2.扩宽移动支付场景。大学生们希望移动支付可以向更多的场景渗透,从网络购物到实体餐饮、娱乐消费、超市购物、便民服务等生活周边覆盖,全面实现无实体钱包化。一旦大学生们形成移动支付习惯,将会具有迁移性。在一些个案访谈中,大学生们就反映移动支付在高教园区相当便利,但当其回到家乡就会发现使用场所较少。他们希望移动支付不仅覆盖大学周边,更需要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加大宣传力度和优惠力度。基于大学生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运营商应当积极采取广告宣传、移动支付优惠、构建移动支付生活区等方式刺激大学生下载和使用移动支付客户端,培养大学生实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既可以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体,又可以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为基础,纵深到其背后传统的亲人朋友,形成一带多的传播模式,不断扩宽的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慧.不同技术水平下手机支付采纳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3

从跨平台通信工具到娱乐终端,再到网络购物和金融支付,越做越大的《微信》用其丰富而实用的功能诠释了“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定义。《微信》原本的通信功能可以看做是QQ的补充和完善,可游戏娱乐平台的推出、网购功能的加入,以及支付和第三方开放平台的推出,却显示出对其他领域极强的侵略性。支付宝移动开放平台的,一方面是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时代对其支付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一方面则是阿里巴巴与腾讯围绕移动支付开放平台展开的直接碰撞。

七大类共60多个API接口加上支付、数据分析、会员管理与营销四大功能,支付宝移动开放平台的登场多少显得有些强势。O2O支付这一核心功能的重叠,让《微信》和支付宝不得不正面对抗。于Web支付领域拥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却更像是《微信》的挑战者,即使其早就有计划针对移动端推出开放式平台计划,但《微信》凭借社交工具的优势,在移动领域显得分外强势。

移动支付绝对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大的金矿之一,除《微信》和支付宝之外,快钱、易宝支付和百度钱包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同样明争暗斗,只不过腾讯掌握着移动终端巨大数量的用户群体,而阿里巴巴有着多年以来在Web端积累下的商家和消费者资源,移动支付开放平台的霸主最有可能从两者之间诞生而已。

O2O闭环的钥匙

O2O模式是移动支付应用崛起的关键,而移动支付应用也是O2O能够实现Online与Offline循环的重要一步。不少人看好支付宝移动开放平台的理由在于其在Web时代同商户之间的密切关系,但需要清楚认识的是,支付宝凭借淘宝和阿里巴巴渠道积累下来的大量商户资源属于更偏重制造或产品销售的类型,而O2O普及乃至应用主流更偏重服务型商户(如餐饮和KTV),在这一领域支付宝反而不如《微信》,毕竟后者在对服务型商户的客户关系维护上拥有极大优势。支付宝移动开放平台的当务之急恐怕是利用Web时代积累下数量巨大的用户群体,打通Offline端商户群体。

作为一个偏重支付功能的工具,支付宝或许在用户数、数据库乃至支付便利性上占有先发优势,但《微信》毕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平台化的产品,商户对于微信移动支付平台的需求无非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支付宝则需要重新说服Offline商家使用其作为交易结算手段,商户开通便利性和用户推广投入等将成为支付宝移动开放平台成败的关键。

篇4

在主要技术层面,海外移动支付主要采用的是以下几种模式:

・Square模式的移动支付(在手机的耳机插孔或基座接口处插入一个读卡设备,以读取信用卡数据),包括Square、VeriFone、inner fence、iZettle、Erply以及GoPayment等;

・基于WIFI的移动支付,包括Fig Card(已被PayPal收购)以及Bump;

・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支付,以Google、三星、诺基亚、微软等厂商为代表,其中发力最快的是Google(Google Wallet),还有ISIS(美国三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T-Mobile与AT&T联营的支付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移动支付(即使用手机或POS机上的摄像头读取信用卡信息来实现支付的),包括Card.io以及Jumio;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移动支付(即利用超声波让手机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就能完成一次近场通信),典型代表是Naratte公司的Zoosh;

・基于条形码和二维码的移动支付,代表厂商为kuapay;

・基于人脸识别的移动支付,代表厂商是FaceCash。

从根本上讲,目前的移动支付只是一个嵌套在各个应用中的工具,只有在最后的支付环节才会用到。而未来的支付应用一定是“支付+钱包+理财+记账+优惠”的功能组合,是“嵌入式工具+整体理财应用”的整合,这样才能满足个人财富管理的全面需求。

日本:运营商主导的支付革命

作为全球移动支付起步最早也最为发达的国家,时至今日,日本人依旧享受着世界上最好的移动服务――出门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基本需求。而这种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更是成为发展移动支付最好的先决条件。

提到日本移动支付产业,就不得不提到NTT DoCoMo――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早在2001年10月,NTT DoCoMo就开通了全球第一个WCDMA商用3G网络。次年,日本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KDDI获得CDMA2000的3G牌照。2005年,软银移动获得3G牌照。至此,日本3G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形成,3G网络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如今,日本3G用户的比例超过90%,居全球之首。

随着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成熟,又是DoCoMo在2004年7月率先与Sony共同推出了“i-mode FeliCa”移动钱包方案,开辟了日本移动支付的新时代。为了实现读卡设备的互操作,NTTDoCoMo于2006年6月联合JREast、JCB以及BitWallet开始实施NFC项目,共同推行FeliCa技术成为共同标准。KDDI与Vodafone也紧随其后加入FeliCa阵营,与金融领域的深层合作似乎是共同的方向。

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运营商始终牢牢地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如手机厂商、银行、移动互联网IT公司等都围绕着运营商开展业务。同时,日本人购买手机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从运营商的渠道购买,使得一些关键应用的标准高度统一。为了能顺利推广手机支付,日本的运营商们花费大价钱入股银行和便利店等上下游企业,例如NTT DoCoMo先后注资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瑞穗金融集团、日本第二大便利连锁商店Lawson等,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繁荣。

眼下的日本,非接触式手机支付主要是定位于小额支付市场,4万家便利店是主要消费场所。如今,日本主流运营商推出的手机支付几乎覆盖全国的便利店、地铁、餐馆。可以这么说,在日本,手机就是钱包。街边各式各样的自动贩售机正是移动支付应用大展拳脚之地,不管是买饮料还是日用品,手机一刷解决问题,而类似的商业应用更是遍布日本的大街小巷。

韩国:政府推动的标准化发展

与日本相比,韩国也是亚洲移动支付业务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韩国手机用户超过全国人口的80%,电子政务发展也极为迅速,这些都为电子支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

与日本运营模式相类似,韩国的三大移动运营商(SK、KTF、LG)也牢牢控制着移动支付产业链,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目前,它们都提供具有信用卡和基于Felica标准的预付费智能卡手机,其中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展最好的运营商――SK电讯与产业链其他环节进行合作密切,推出MONETA移动支付品牌;KTF也推出旗下的移动支付品牌K-merce,而LG电信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手机银行的业务。

在韩国,大多数用户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信息加密功能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使手机变为传统支付工具的替代品。移动支付不仅用于购买网络上的内容产品,还扩大到实物购买及公共服务领域,可以说是渗透到韩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用卡的地位正在逐渐被新一代的移动支付卡所取代。截至去年年末,韩国移动支付卡的用户人数已达到了150万余人。

韩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之所以被公认为世界级水平,另一大的原因是得益于韩国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大型信息化项目基本都是由政府主导的,而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也营造出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11年,韩国知识经济部技术标准院牵头组建由通信商、卡片生产商、金融服务商等相关企业组成的“移动支付标准化促进会”,完成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促进自主研发技术的开发。此外,韩国政府委托相关企业制定的“移动OK标准基础平台的支付模块开发”项目,目前也已进入尾声。该项目的目标是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建立一个不使用ActiveX或Flash等特定企业的技术,也可进行支付结算的平台。该项目包括两个方面――Paygate公司负责开发在无线网站上可用信用卡支付的技术标准,Danal公司则负责研究用手机本身支付的技术标准。一旦投入应用,移动支付的各类障碍因素有望得到解决。

美国:巨头之间的技术角逐

S-P过招 激战正酣

目前,美国的移动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在两大巨头――Square和Paypal手中。

作为后起之秀,诞生于2009年的Square目前已成为移动支付行业的领军者。Square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在移动设备硬件上的发力――通过耳机或者麦克风插孔,Square的便携小盒子能为使用iPhone、iPad以及Android的用户提供刷卡交易服务,同时还能提供从Square账号直接支付这一更好的方式,从而达到真正的无卡支付。

截止到2012年6月,Square的用户量超过了200万(其中至少一半为个人用户,也不乏像沃尔玛、Best Buy、Target、星巴克、苹果专营店等这样的大型零售商),预计当年的交易金额则高达100亿美元。同时,不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Square也不甘人后,相继推出了iPad应用Square Register和Pay With Square,使得移动支付更加便利。

但风光的背后,Square也存在着极大的隐忧。因为大部分交易所得都给了信用卡公司。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Square能够获得的利润将被进一步挤压。因此,Square的当务之急就是改变公司的营收模式,将重心转移到Pay With Square等应用服务上,通过定制化广告和商家增值服务推广获得营收。目前,公司已经与75000多个商家签订合作协议,但最终会有多少用户能来捧场仍是个未知数。

创立于1998年的Paypal在移动支付领域曾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严重依赖于现有的银行卡协会和银行基础设施,同时其设施和支付过程主要以美国为中心,因此在当前的竞争中已处于劣势。为此,Paypal在去年了一项直接抗衡Square的新服务――“Here”,将小型蓝牙适配器植入用户的智能手机中进行信用卡支付――这几乎就是Square服务的“翻版”。据PayPal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服务启用的第一天里,平均每小时处理高达1000笔业务,这也正说明了当前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迫切需求。

PayPal预测,在未来四年,移动支付技术将大幅增加。今后,人们不仅不需要现金购物,也根本不需要钱包,取而代之的将是用户手中的各种移动设备,这一预言可能最早在这个10年内就能得以实现。

Google Vs苹果 探索新模式

与那些专注于支付业务的巨头们不同,Google与苹果这两家全能型的IT企业最近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探索,也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Google的移动支付战略最先成功地被包装为产品(例如Google Wallet),整合在了Google+中。Google Wallet也是利用NFC技术,将用户和用户的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借记卡等)进行绑定,便可以在支持Google Wallet支付方式的商店用手机像刷公交卡一样进行支付了。经过一年多的长足发展,Google Wallet已成为NFC支付领域令人关注的焦点。

而通过将移动硬件操作系统全面升级至iOS 6,苹果踏出了其在移动支付领域最为关键的一步――Passbook。

Passbook可以理解为一个电子钱包,作用等同于实体钱包――放信用卡、会员卡、登机牌等等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种凭证的地方。目前,Passbook 所支持的电子凭证类型共有五种:优惠券、积分卡、登机牌、入场券以及会员卡,而星巴克、麦当劳、Eventbrite和Airbnb等零售巨头都纷纷加入了Passbook大军。

有专家断言,Passbook将会是O2O产品的新爆点。虽然目前支持该服务的商家仍然不多,但它的优势仍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首先随着iPhone的普及,拥有稳定而庞大的使用人群;其次是极低的进入成本,由于Passbook的电子凭证仍旧使用二维码或者条形码,商家不需要改造原有的扫描识别体系,同时基于实体卡片的制作和分发成本也节省了下来;第三是通用的电子平台,其所使用的.pkpass文件类型完全可以移植到Android等其他手机平台上;第四是实时的票据更新机制,运用苹果成熟的Push Notification技术,能实时地远程更新电子凭证上的信息,非常智能化。当然,作为苹果自身开发的支付应用,Passbook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由于iTunes培养了大批订单用户,苹果因此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信用卡信息数据库(根据最新资料统计,iTunes注册用户已达4.35亿),可以随时为其移动支付系统所用。

也许Passbook会成为未来移动支付行业的一匹黑马,因为它能策略性地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至移动支付领域――当然,完全是以一种受众乐于接受的形式。

NFC的尴尬与数字“云”未来

对于起步较晚的欧美国家,NFC虽然已经成为移动支付的主流,但依然很难大规模普及。最大的挑战就在于生态链本身,现阶段要想生产出一个标准的、适配所有智能手机与金融机构的NFC读卡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美国,最有可能被大规模采用的可能是万事达的PayPass,但其对于软件方面的要求则制约了普及的速度。

另一个挑战则是多方利益的角逐。就拿Google Wallet及ISIS为例,Google与万事达、花旗银行、Sprint、FirstData、Verifone、VivoTech、Hypercom、Ingenico及NXP都达成了合作,而所有人都想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这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庞大的终端零售商。由于NFC生态链太长,要想使零售商、NFC服务提供商及基础运营商对利益分配都满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仅如此,“安全”也是人们采用NFC作为移动支付方式的心理障碍之一。虽说NFC的有限通信范围使得传统的阻碍安全的手段更难发挥作用,但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安全漏洞。涉及支付处理系统和销售系统时,数据加密则变得极其重要。VeriFone的首席执行官Douglas Bergeron就曾批评Square的读卡器和验证系统并不安全。而Google则表示Google Wallet比使用真实的信用卡还要安全,只要你的手机屏幕处于黑屏状态,NFC传输芯片就不会通电工作而且不会储存任何数据,所以传说中那种揣个刷卡器挤地铁而暴富的情况根本就不存在。虽然目前尚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基于NFC的主流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会比传统的支付系统差,但依靠硬件而存在的“手机钱包”是否就是移动支付最理想的应用形式?

篇5

关键词:用户体验;移动支付;风险

移动支付是指运用手机、掌上电脑以及其他手持数字设备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限通信技术方式完成货币资金转移的活动。移动支付终端使用最广泛的是手机,本文所探讨的移动支付风险主要以手机支付为例。移动支付全球使用率不断上升,根据Kantar TNS公司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荣居榜首。2016年,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4.69亿人,相比于2015年的全年增长率达到了31%。用户在选择移动支付时会考虑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便捷性、易用性等,根据中国网财经2016年9月8日报导提供的数据显示,安全性仍然是用户选择移动支付方式最看重的因素,占比达73.4%。

一、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风险

1.移动设备的管理风险

移动支付用户需在手机中绑定银行卡、存储购物记录和支付平台用户名、密码等信息,一旦手机被盗抢或不慎遗失,很可能造成恶意转账、泄露隐私信息等风险。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APP客户端时,图方便实时处于登录状态,他人若拿到该手机可直接进入支付平台进行操作。有些用户不设置开屏密码,致使手机又缺少一道安全防护。多数用户在处置旧手机时风险意识不强,只将手机卡拔出,内存没有彻底拆除,即使已经刷机,也有人用软件恶意恢复手机信息,导致用户隐私泄露。很多手机用户没有定期给手机杀毒和清理垃圾的习惯,让病毒有机可乘。

2.交易过程管理风险

我国移动支付的简易流程如下图所示。移动支付的用户购买手机等移动支付设备终端后,到银行申请办理银行卡并绑定到移动设备终端,下载由软件开发商开发的支付客户端APP,在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环境下,运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可以完成向合作商户付款业务,也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进行转账。该移动支付流程看起来非常完整并且相对封闭,但是在该交易管理过程的多个环节都存在风险。

(1)绑定银行卡的风险

选择信用卡账号支付时,只需输入卡号和预留银行的手机号码,并输入手机中接收的验证码就能完成支付。第二次应用时点击使用上次的账号,不需再输入账号。如果手机和银行卡同时丢失,拾到者通过输入银行卡号和手机验证码而进行恶意付款。第三方付款平台提供小额快捷付款服务,用户只需输入y行卡号,不用输入密码,就可付款。如果违法者获得用户支付平台用户名和密码、银行卡号和其他个人信息,就可以盗取银行卡内存款。

(2)下载APP客户端的风险

由于用户所使用的手机多种多样,不同品牌的手机应用系统不同,对下载APP客户端安全性的识别能力也不同。手机用户的文化程度和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准确辨别网站的真假,容易误入钓鱼网站,点击带病毒的链接,导致手机被安装木马,有关移动支付信息和其他个人隐私被盗。犯罪分子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发送虚假信息,诱使用户进入虚假网站,然后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由伪造的后台数据库记录,从而在短时间内给用户造成很大损失。

(3)Wifi接入的风险

绝大多数用户都会在有免费网络选用的情况下,为节约费用而关闭手机流量。智能手机会自动搜索免费wifi接入点,然后自动申请接入,第一次输入密码成功接入后,第二次无需再输入密码即可接入。商家为给顾客提供连网便利,在餐饮、旅游、商场等公共场所都提供免费wifi热点。违法入侵者经常设置具有钓鱼性质的wifi热点,设置这种接入点的成本很低,只需一台电脑和一个路由器,几分钟就可设置完毕,用户只要接入该热点,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就统统显示在该非法站点的电脑上。

(4)支付平台的运营管理风险

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提高移动支付效率,提供快捷支付服务。以支付宝为例,用户可以用绑定的银行卡完成快捷支付,即,如果支付宝账户的余额不足,用快捷支付直接输入支付宝账户的支付密码,就从绑定的银行卡付款到支付宝。手机支付宝为用户提供小额免密支付服务,免密支付金额上限可以设置为200至2000元不等。笔者的体验是下载支付宝APP后,200元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自动开启。支付平台的运营管理应兼顾效率与安全,二者不可得兼时,应该优先考虑支付安全。

3.宏观监督管理的不足

我国当前支付结算信用体系不健全,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网上支付规则,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较为滞后。用户交易中暂时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游离于银行的监管之外,该资金安全隐患或者支付风险问题备受关注,因为该资金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进行非法活动的工具。用户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一旦感染病毒,或者重要信息被盗取等,导致银行卡中的存款丢失,银行和支付平台互相推诿,没有机构对此负责。

二、移动支付风险的根源

1.移动终端自身的风险

大多数手机的管理系统不是封闭式的,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相比于台式计算机,移动终端的体积小,质量轻,但是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硬件扩展性,限制了U盾和数字证书的使用,也限制使用高强度、非对称的加密算法。移动终端的软件功能简化,导致手机浏览器无法向电脑浏览器那样支持密码控制。移动终端的网速要比电脑网络低,限制了一些防护软件的使用。

2.网络通信环境潜在的威胁

当前网络支付的通信环境面临多种威胁,安全支付技术和标准需要迎接挑战。不法分子设置钓鱼网站、伪基站和虚假二维码等拦截用户信息;条码、声波、指纹、虹膜等识别技术被尝试应用于移动支付,但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标准;支付指令载体可能被嵌入木马、病毒等非法内容,导致在客户身份识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抗抵赖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过于粗放

(1)支付机构的微观管理

效率与安全有时是矛盾的,支付平台希望为用户提供快捷的支付体验,因此让用户绑定银行卡,开通快捷支付服务,用户无需输入验证码进行双向验证,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支付,可见支付平台运营是以提高支付效率为目标的。

(2)国家机关的宏观管理

境内非银行支付机构无证开展支付结算业务现象突出,这些游走在监管之外的无牌“二清”机构乱象丛生,不仅对接入的商户没有严格的准入门槛要求,而且清算过程存在发生卷款逃跑的风险。当前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不仅不利于有关部门的监测,也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国家相关部门对移动支付机构的管理不够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并且过于笼统。

三、应对移动支付风险的对策

1.用户层面

用户购买手机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和合法渠道销售的产品,这类产品硬件配置的安全技术相对较高。使用手机时尽量设置开屏幕密码,多一道防护屏障。手机上网购物时,在不同网站设置的支付密码不要相同,不要选择“记住密码”选项。交易中不要向对方透漏涉及身份、银行卡、用户名和密码等重要信息。凡是通知中奖、公检法要求汇款、谎称账号出错要求重新输入密码等电话一律挂断,收到短信带有不熟悉的链接,不要打开。平时出行,手机、银行卡和身份证不要放一起,降低同时遗失并被恶意利用的风险。用手机绑定的银行卡数量不要太多,银行卡内的余额不要太高,要开通该银行卡短信服务功能,出入账时会收到短信提醒,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要下载杀毒软件,定期对手机进行安全性检查。下载移动支付客舳APP时,要从官方网站进入。进入支付平成交易后要安全退出。对于不熟悉的wifi热点不要随便接入,无密码wifi热点坚决不要接入。在进行网络购物付款或者日常生活转账时,使用移动数据流量更安全。家庭用wifi热点要经常更换密码,清理蹭网者,以防家庭成员重要信息和交易记录被非法利用。

2.交易平台层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掌纹,声音,虹膜等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和永不丢失的特性,可用于移动支付。仅采用密码认证的安全措施过于单一,应将多种认证支付方式组合运用。手机支付对关键交易信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摘要技术等保证交易记录的不可抵赖性和完整性;采用业务密钥、PSAM卡密钥、加密机主密钥和POS服务系统密钥来保证系统信息私密性;通过USBKey的双钥加密认证,控制成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支付平台应该健全用户信用评价体系与用户交易记录保存机制,提升支付双方信任度,规避洗钱套现风险。注重提高员工自身风险意识培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诚信自律的企业文化。支付平台应该实时提醒用户注意网络环境安全,当用户开通小额免密支付时,提示用户阅读使用须知和安全提醒。

3.法律监管层面

进一步规范移动支付法律关系涉及到的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相关法律应明确界定移动支付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强化交易平台的管理责任。加强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管理,落实反洗钱的管控工作。有关主管机构应当对滞留在交易平台上的消费者交易资金进行确权,明确其所有权属于用户,要求实行银行专户存放。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被纳入监管范围。从2015年开始,管理层监管力度逐渐加强,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政策相继出台。按照年累计移动支付金额的大小对账户进行分类管理,随着支付金额的提高身份验证的程序也越复杂,以降低移动支付的风险。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势头迅猛,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不断提升,客户对移动支付的使用度、信任度、接受度也不断增强,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预见移动支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投资理财、消费生活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同时,随着农业电子商务这片蓝海的开发,农村移动支付业务将继续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筱筱.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及对策浅析[J].网上金融,2015(12):39-40.

[2]杨晨,杨建军.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7):17-20.

篇6

>>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浅谈移动支付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对话高层 畅谈移动支付发展前景 数字移动电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投资型寿险的发展前景与风险防范 关于移动通讯发展前景与相关策略分析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与监管对策 移动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其监管对策 浅析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和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 移动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金融监管发展前景 基于NFC的身份识别支付一卡通的发展前景 移动支付,前景与忧虑并存 数字水印发展的历史与发展前景 月季的发展前景 汽车的发展前景 移动信息时代通信发展前景与技术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从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可以看出,我国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不仅成为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向标”,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支付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如果对其运行过程监管不力,蕴含的各种风险亦会相继爆发。确保我国移动支付健康、持续发展,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二、我国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成因

1.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物质基础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消费者是否接受与使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技术的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前者是指消费者使用该技术创新能感知可能为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效用的提升;后者是指消费者正常使用该项技术创新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学习的难易程度(Davis,1989)。〔2〕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是移动支付发展的物质基础,如绑定手机与手机密码、采用手机指纹等技术为移动支付的产生和被消费者迅速接受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当前金融科技正致力于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当用户真正感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生活的方便与易用才会逐渐接受并持续使用,比如伴随近场支付所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与合适的APP帮助下,消费者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支付场景:付电话费、公交卡充值、水电煤气缴费、火车票订购、网上购物支付、线下购物支付、打车等。“手机在手,支付无忧”毫不夸张,移动支付因此呈井喷式发展态势,由一个革命性概念变成迅速普及的支付方式。

2.市场强大需求的助推

根据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对TAM模型与TAM2模型的拓展,综合分析一项技术创新被应用后给消费者带来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便利情况等(Venkatesh,2000)〔3〕,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消费者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为其带来的诸多效用,也能够表明移动支付的确迎合了市场需求。分布式支付场景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支付方式的多元化,要求支付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随时随地购物和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自身的高效便捷性迎合了现代社会追求方便快捷的需求,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所以满足了国内支付市场客观变化的需求。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缩短约10%-40%的交易时间成为各方追逐竞争的主要动因。对消费者而言,高效、便捷是实现体验式消费的有效途径;对商家而言,不仅缩短交易时间、增加交易额,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本循环与周转,提高了商家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对跨境支付而言,移动支付的优势更明显,全球支付市场都青睐效率高的移动支付。相对而言,传统商业银行基于其风险最小化原则设计支付系统,因灵活性不高,支付效率偏低,满足不了快速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顺势而为,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

3.支付清算体系创新推动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具有相对优势以及复杂性、兼容性、可试验性与可观察性等特征,它们将直接影响用户采用新技术与否的态度。尤其是相对优势明显的创新项目,即新技术创新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交易效率的好处(Rogers,1995)。〔4〕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是创新性应用,顺应了当前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创新与发展的需要。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支付系统的效率和适用范围,促使非现金支付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创新可以使清算体系在金融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传统支付市场发展不足,很多人得不到银行服务或者金融机构本身服务能力不足,这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巨大发展与创新空间。在整个亚洲市场,移动支付发展非常迅速,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左右,中国、韩国、日本等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机构为了角逐移动支付这一支付蓝海纷纷投入巨资加大其研发力度,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不同类型金融支付机构相继推出了非接触式支付卡:中国工商银行与百盛集团共同发行了牡丹百盛信用卡等移动支付方式,以适应支付清算体系的创新需求。同时其平滑无缝的操作兼容性将支付与物流整合为一体,电商公司将购买、支付和送货整合为一次性完成,节省时间,提升用户购物体验,有助于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持续使用,而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再向消费者精准推荐偏好产品与服务,既可以有效培育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忠诚度,又可有效拓展自己的客源,增加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随着数据加密和唯一识别码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与资金安全,而且区块链和分布式总账技术将实现整个交易系统更安全。上述创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

4.政府重视与支持下的制度保障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一国经济社会良性快速发展的前提,为此,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为了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普惠式金融、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移动支付制度创新有助于加快一国普惠金融、包容性发展、微金融发展及非现金支付的发展;移动支付在加快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增加就业,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服务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增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但是,S着移动支付内涵向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不断延伸,在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监管,适时界定移动支付的创新边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为此,2015年1月央行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境内符合条件的机构可以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法”;2015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发改委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等等。

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

上述有利因素相互叠加共同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之不仅成为支付清算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源头,而且成为引领全球移动支付的“风向标”,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移动支付多元化发展、业务持续性增长

移动支付产品多元化发展且业务持续性增长将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新常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产业在全球飞速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巨头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百度钱包等通过采取投入大量资金补贴用户与商家的办法争夺移动支付“蓝海”。2016年2月苹果公司的Apple Pay进入国内市场,引发华为、小米等手机巨头开启自身移动支付的公测。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便捷、高效,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支付市场发展需求的优势,国内移动支付产品从传统远程支付、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蓝牙支付、声波支付到外接刷卡器等,基本形成了多元化格局。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2-2017年,全球移动交易总量和价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达到35%,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2017年将达到7210亿美元,用户数将超过45亿。①

我国早在2013底国内手机网民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20%左右,占总网民数的40%;手机支付用户达到125亿,同比增长126%,占手机网民总量的75%。2015年,我国大约有一半网民,接近358亿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近70%。全球著名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联合支付宝的《2013年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移动支付报告》显示,已有86%的受访用户尝试过移动购物,移动领域将成为支付与电商的核心市场。②中国人民银行的《2013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则表明,2013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达1674亿笔,交易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318%。另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移动支付业务量为4524亿笔,交易额达2259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34%。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5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提供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达13837亿笔,交易金额为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2015年中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而根据比达数据中心的《2015年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占据了移动支付90%以上市场份额。第三方支付:先清牌照再发展.http://.cn/money/bank/bank_hydt /2016-04-18/doc-ifxriqqx2917793.shtml.支付宝2017年1月4日的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数据也显示: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国人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使用了支付宝的实名用户有45亿,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有10亿多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其中80后、90后是移动支付的主流人群,80后人均支付金额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占比高达91%。〔5〕

2.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提高

从数据分析看,移动支付客户粘性将进一步凸显,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客户粘性也即移动支付客户持续使用问题,Oliver(1980)的研究认为,用户是否再次购买某种产品或持续使用某种服务的关键在于其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6〕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的快速发展,以及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体验式消费需求的模式,将助推移动支付客户粘性进一步凸显,从而有替代传统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移动支付虽然早期发展相对比较慢,但电子支付与移动支付领域的收益却占全部支付收益的35%左右,到2018年移动支付收益可能与传统支付收益平分秋色。而在发展中国家,消费的能力越来越强,消费更趋年轻化。年轻人热衷新技术,灵活求变,愿意体验全球支付的创新与服务,尤其偏爱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智能手机的出现使“闪付”“当面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受到青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移动支付机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卡清算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各方适时推出了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支付服务,如与打车、商场、医院、旅游、餐饮等消费类行业的商户合作,引导消费者逐渐从传统支付方式转向移动支付方式。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支付方式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绑定账号等以支付宝、微信进行支付,苹果公司最近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Apple Pay,这些方便民众生产生活的移动支付方式的迅速发展,将最终成为主流支付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进一步增加移动支付客户粘性。

3.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已经被电商、银行和支付机构等作为新商业模式,成为迅速占领市场的“利器”。根据情境理论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及电商是一种全新消费情境,具有突破地理、时空限制等优点,极大地简化了消费环节,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消费时信息非对称问题,提升了用户消费的可得性与时效性(Belk & Ajzen,1975)。〔7〕支付是资金流动的一种方式,而资金流动是经济活动最直接的反应。电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资金流动,提高了精准掌握客户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的能力,有利于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营销。这意味着移动支付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往来流通服务,更重要的是,电商、银行等机构可以进一步深挖支付数据所蕴藏的其他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支付发展空间不在支付本身,更多的在于衍生业务,这也是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支付业务的重要原因,因为电商可以借此打通购物、支付、邮递、金融等服务。移动支付作为支付行业最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支付方式,无疑成为电商、银行等机构大力推广与争夺蚕食的蛋糕。传统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加快,新型非银行支付中介也在快速银行化,二者都在角逐主导未来移动银行的地位。不管结果如何,未来主导移动支付的机构必是大量利用手机、大数据、云计算和实时支付体系的综合性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必然是新型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服务内容,谁在移动支付市场拔得头筹,都将拥有占领和开发的“利器”。

4.支付场景与服务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主战场

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在其消费服务场景,市场竞争将逐渐转向支付场景与服务的争夺。国内早期移动支付的竞争主要是入口之争。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制度,首批发放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从每年发放牌照的数量看,2011-2015年发放的牌照数分别为101家、96家、53家、19家和1家,从中可以看出2011年与2012年是高峰期,之后明显放缓,2015年只发放了1家牌照。随着牌照发放的收紧,2016年以来,支付牌照收购案频发。2016年2月,小米科技6亿元左右购买捷付睿通65%股权;2016年5月,新大陆68亿元收购国通星驿;2016年8月,美的集团3亿元左右购买深圳神州通付50%股权,恒大集团57亿元收购广西集付通;2016年9月,唯品会4亿元左右收购浙江贝付;2016年10月,键桥通讯945亿元购买上海即富45%股权。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国内移动支付入口之争基本告一段落,初步形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

随着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支付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内移动支付巨头正在将竞争重点逐渐从一开始的线上转向线下以及线上线下互动,大力拓展移动支付线下应用场景。国内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所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的,阿里巴巴在积极打造其商业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场景化支付;支付宝正在积极布局线下移动支付场景,加强线下超市、便利店、餐厅等日常消费场景中移动支付的应用;为了抢占市场,支付宝甚至为线下商户免费安装扫码枪,费率也比其他传统线下支付工具更低;此外,支付宝还积极布局海外移动支付应用场景,适时推出了支付宝退税等便民服务,同时与万豪集团展开合作,开拓酒店移动支付场景,万豪集团分布于全球的多家酒店陆续推出了支付宝服务。国内移动支付的另一巨头腾讯金融也不甘示弱,积极布局移动支付场景与服务,2015年初腾讯金融与便利店品牌7-11开展合作;2015年6月,与中石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及O2O等业务领域开展大力合作;2015年7月,财付通宣布QQ钱包与滴滴打车合作,滴滴打车App正式接入QQ钱包支付,全国多数城市用户可使用QQ钱包支付打车费用。此外,京东支付等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移动支付场景服务业务。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移动支付的发展一方面加快了我国金融深化进程,方便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尚属新生事物,在密码管理、通信安全,备付金管理、无牌照支付机构的禁止与取缔、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可能面临诸多风险,比如预授权冲正交易、预授权套现、跨境移机套现、各种套码造假行为不断升级、商户收不到结算资金等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使移动支付的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1.移动支付的负外部性凸显

负外部性主要是指某经济主体行为的活动给他人或社会带来损失,而且无需为此承担成本(刘越,2010)。〔8〕支付从来不是支付本身的事情,一方面消M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后需以资金流动这一进程作为终结;另一方面支付又是商家、支付机构、银行等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起点。纵观移动支付发展进程,与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移动支付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负外部性突出。一旦移动支付机构的风险增加,不但可以在支付系统本身快速传导与扩散,而且往往会迅速波及生产、消费等实体经济。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机构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第三方相对中立的机构,为集团内部服务的趋势已愈加明显,这显示一定的“系统重要性”。如果风险累积一旦达到临界点后爆发,可能影响整个企业集团,严重的可能波及其他产业或全社会。科学、合理地监管移动支付,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不但不是背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是防控市场化风险的必要补充。

2.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依然存在

支付业务顺利运转不仅是支付市场本身的内在需要,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秩序。根据感知风险理论,由于信息非对称与复杂的行为情绪等,用户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行为对其带来的效用水平,可能出现用户实际消费效用低于预期的问题,若用户在消费决策时或消费过程中感知到这种风险的存在将影响其正常使用。Jacoby等(1972)将感知风险分为社会风险、绩效风险、经济风险、心理风险与身体风险五个维度。〔9〕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支付业务实行特别许可制度,只有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方可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开展支付业务。但事实上现实中一些没有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机构也在开展支付业务,给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一定隐患,一些商务平台也曾经因为支付问题给客户带来风险。无牌支付机构由于无需遵循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无需承担制度遵守成本,给正规持牌支付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其良性、有序、健康发展。由于没有监管机构对其监管,无牌支付机构在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可能不会有足够的投入,一旦出现问题,客户资金安全便存在很高的风险。如何取缔无牌照移动支付机构是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可以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新兴市场,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没有统一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以至于市场上有多种移动支付平台,浪费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平台之间不能开展有效沟通与合作,阻碍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大规模有序拓展。而且移动支付涉及环节比较多,如支付企业、银行、手机运营商、软件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但多方参与者之间并未形成可持续、各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以及明晰的权责分担机制,造成业务拓展和竞争局限于低水平“跑马圈地”阶段,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的道路还比较漫长。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监管面临的最大问题。法律由于没有明确规定移动支付交易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及交易中滞留资金的安全管理、证据确认和责任承担等,更没有建立良好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消费者的隐私权、财产权、举证权等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4.客户备付金安全事件频发

2015年底,我国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总量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60%。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但是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重大事件时有发生。对此,2015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表示将改革客户备付金存管制度,整顿支付机构参与银行间资金清算和各类跨业经营活动,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近期,监管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现有规定,分别注销了部分违反备付金规定的移动支付机构,但如何有效管理备付金问题仍然没有从制度层面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支付机构几乎都是同时与多家银行在备付金存管上进行合作,其中支付宝合作的银行多达24家,这既不利于风险控制也不利于监管。探讨备付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设应是当下监管机构和移动支付业界需要共同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五、健全移动支付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1.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可以预见,为了参与竞争以及进一步拓展市场,移动支付领域将不断开展业务创新并实现产品创新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移动支付发展实践也说明,伴随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出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必制约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大力鼓励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监管机构也要严格履行职责,适时界定移动支付创新边界。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及互联网金融并且态度不断转变,由“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发展与监管的高度重视。未来监管层在跟踪互联网金融发展一段时间后,应重点关注和推进行业规范发展,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或风险的大范围传导。

2.构建良好的监管制度,监管当局应有所作为

良好的移动支付监管制度的确立不仅不会抑制移动支付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可以确保移动支付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对于移动支付这一新业态除了应给予必要的发展空间,还应做到金融风险可控,避免危及国内金融稳定与发展。对此移动支付的监管主体――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各金融管理当局应有所作为。移动支付行业提供的主要是资金支付结算和清算功能,其本身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范畴,所以应统筹协调监管职责,适当借鉴国外监管模式,细化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消解移动支付交叉业务的监管真空,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全面监管。其他各监管机构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连续跟踪监测移动支付类别、业务规模、违法违规事件等稻荩从中分析总结移动支付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为将来明确是否监管或如何监管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10〕

3.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体系与移动支付产业统一标准

为了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相关法律制度已陆续出台。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框架,明确了各类互联网金融活动的边界,规定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能分工,从而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的初步形成。2015年12月又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省市地区金融办、工商局、公安局等相关机构加强对P2P网贷的监管力度。

除此而外,应充分考虑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借鉴国外移动支付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移动支付的统一标准。该标准除了应涉及13.56MHZ SIM PASS和2.4GHZ RFID-SIM标准、安全标准、终端标准外,还应包括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协调、管理、监督等。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移动支付产业各参与方建立统一的产业标准。在现有监管体系架构基础上逐渐完善行业监管,继续加大力度指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合理解决支付市场违规问题,营造有序健康的受理环境,进一步加快形成助推移动支付产业升级的长效法律机制。

4.强化行业自律

移动支付行业管理协会是监管部门有效监管的补充,有助于实现对移动支付的全方位监管。一般而言,一个行业进入创新活跃期后,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是最初的市场秩序维护者,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程度及出现的问题,自发发挥准监管职责,制定科学、及时、有针对性的行业标准,运用市场化手段约束并规范移动支付行业的创新行为。因此,行业自律组织应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及时制定并逐步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旦形成统一标准,将大大减少行业发展中的欺诈、套利等乱象。除此以外,行业自律协会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认知水平,使消费者能够区分合法机构与非法机构,认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支付的差别;认识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之间的区别,知晓支付机构不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只是支付市场的补充者;认识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与非持牌支付机构的差别等。〔11〕

5.鼓励参与主体共同解决支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良好的移动支付生态环境只靠一两家参与主体是不现实的,只有所有的参与主体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整个产业,实现互利共赢。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芯片厂商、银联、银行、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手共筑安全防火墙,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Dahlberg, T., Bouwman, H., Cerpa, N., & Guo, J. M-Payment-How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Could Change the Payment Ecosystem〔J〕.ECIS, 2015, 0-17.

〔2〕Davis,F.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15):319-340.

〔3〕Venkatesh,M.G.,Davis F.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0.

〔4〕Rogers,E.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4th edition.New York:Free Press,1995:142-177.

〔5〕W阳洁.移动支付更火了〔N〕.人民日报,2017-01-05.

〔6〕Oliver,R.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60-469.

〔7〕Belk,M.,I. Ajzen.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Free Press,1975:45-88.

〔8〕刘越.基于“公地悲剧”视角审视低碳经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5): 87-92.

〔9〕Jacoby,J., L.B.Kaplan.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C〕.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Conference for Consumer Research,1972:382-393.

篇7

关键词:3G时代;电费回收;移动支付模式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有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篇8

关键词:Apple Pay;近场支付;移动支付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73-04

一、移动支付发展的三个阶段与Apple Pay简介

(一)移动支付发展的三个阶段

随着4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迅速崛起。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与结算方式,移动支付凭借其便捷、及时的强大优势,在线上与线下交易中广泛普及。根据人民银行《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生138.37亿笔,累计交易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从发展阶段看,移动支付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即基于移动技术把互联网PC端复制到手机客户端,其中以支付宝手机客户端、商业银行网银手机客户端最为典型。第二阶段为O2O电子商务支付。这也是目前互联网支付企业的主要竞争领域,该类支付技术可分为二维码扫码支付、声波支付、手机刷卡器支付和基于LBS技术的iBeacon。第三阶段为近场支付。能够实现近场支付的包括NFC(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支付、红外线支付、蓝牙支付技术,其中又以NFC支付最为典型。相对于前两种支付方式,近场支付在移动设备硬件、交易方式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应用场景所受的限制更少,使用频率更高,且能很好适应“小额、高频”的移动支付特点。从发展趋势看,近场支付将成为未来线下移动支付的主流趋势。

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时期,二维码、声波等交互技术是NFC等近场支付方式全面推广完成前的过渡手段,而NFC凭借低能耗、高便捷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将会成为近场支付的主流技术。苹果公司推出基于NFC技术的Apple Pay,正是瞄准近场支付市场的广阔前景。

(二)Apple Pay功能特征与登陆中国市场后的发展情况

Apple Pay 是苹果公司于2014年10月推出的基于 NFC技术的移动支付手段,主要应用于iPhone6及以上,以及ipad air2、iwatch等最新苹果设备。具体而言,Apple Pay主要包括了NFC近场通信、Touch ID指纹验证、SE/Enclave安全芯片、银行卡Tokenization令牌技术、Wallet卡券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集成和应用,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办理流程简便。用户仅需要在支持Apple Pay的苹果设备上打开Wallet应用,并使用苹果设备的拍照功能添加银行卡,银行审核完银行卡的有效性后,即可完成银行卡与手机绑定。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按住Touch ID并靠近支持NFC的POS端即可完成支付。二是支持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目前Apple Pay提供上线下两种支付模式。在线上支付模式,用户在手机商城选定商品后,将银行卡与iTunes软件和App Store相绑定,选择使用Apple Pay,然后通过指纹即验证就可完成支付,不再需要输入信用卡信息等。线下支付模式中,用户在消费门店完成商品选购后,用户按住通过Touch ID指纹验证并靠近支持NFC的POS端即可完成支付。

2016年2月18日,银联云闪付正式开通支持Apple Pay服务,Apple Pay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上线首日通过Apple Pay绑定的银行卡数量就超过3800张。目前Apple Pay支持19家银行,其中12家银行已经推出,剩余7家将在年内推出。肯德基、麦当劳等12家线下实体店可以通过Apple Pay结账,当当网、唯品会等16家线上应用都支持Apple Pay,还有6家线下商户和4家线上应用也即将加入。

二、Apple Pay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对比分析

(一)支付手段

传统的银行支付模式主要包括商户、发卡行、收卡行、银联四部分,即通过银联的转接清算完成支付,支付机构以商户身份,通过收卡行或收单机构连接进入支付系统,被称为“四方模式”。目前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则是代替了收卡行与银联两部分,绕开银联进行网络支付形成“三方模式”。具体来看,微信支付、支付宝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并建有独立的账户系统,用户可以存零线、转账收款、购买理财产品,在支付时可以绕开银联,直接花掉银行账户的金额,或者花掉支付账户里的金额。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相比,Apple Pay并非第三方支付工具,而是依托在银联云闪付下的一种移动支付手段,与实体银行卡共用一个银行账户,充当商户和用户之间的通道角色。因此在某种程度上,Apple Pay绑定银行卡账户巩固了传统“四方支付”模式,提升了发卡行、收卡行和支付终端的厂商价值(见表1)。此外,由于Apple Pay自之日起就被定位为一种支付终端,不涉及资金结算,Apple Pay不参与资金的流动,自身也没有建立账户和“资金池”。这就使得Apple Pay仍然受制于现行银行卡转账限额的规定,更符合目前的监管取向和反洗钱风险防范要求。

(二)安全性能

一是数据传输安全技术更为严格。Apple Pay使用Token令牌加密技术来传输客户敏感信息。用户将银行卡与Apple Pay绑定后,其银行卡信息并不存储在手机的本地储存里,也不存储在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服务器上,而是通过复杂的Token令牌编码加密技术,在原银行卡真实卡号基础上,随机生成一组只能在本机上使用的16位数字新卡号,并存储在手机的安全芯片中(SE/Enclave安全芯片)。用户每次支付交易时,都需要核对随机生成的Token令牌,并完成指纹验证。因此即使手机丢失,用户也不必注销信用卡,可通过苹果的远程程序关闭支付功能。此外,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Apple Pay不收集、存储用户购买的商品价格、数量、地址等交易信息,较好地保护了用户隐私。二是依托强实名账户,安全性较强。Apple Pay运用的NFC支付依托的是真实银行卡,属于强实名账户,受到银行认证和国家法律的保护,安全性更强。而微信支付、支付宝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依托的是第三方支付账号,属于弱实名账户,不受国家法律保护,存在安全隐患。但微信支付、支付宝都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了赔付机制,如支付宝与众安保险联手推出支付宝账户安全险,微信支付也提供了相应的财产保险(见表2)。

(三)使用便利性

用户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都需要扫描二维码。首先需要打开APP,再点开付款二维码,最后通过指纹认证或输入密码完成付款。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扫码支付相比,Apple Pay的近场支付操作更为简捷。使用Apple Pay付款时,只需将手机等移动设备靠近支持银联云闪付的POS终端,同时完成Touch ID指纹验证即可完成支付,且整个支付过程无需接入互联网,线下支付也不用打开任何APP,甚至无需唤醒屏幕,支付完成后还有声音或振动反馈。总体来看,在懒人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无论操作步骤还是时间Apple Pay都更“懒”。

(四)使用群体

Apple Pay主要应用于iPhone6及以上、以及ipad air2、iwatch等最新苹果设备。因此,目前Apple Pay的国内用户群主要受制于苹果新型号手机或相关移动设备的持有者。而微信支付、支付宝则支持国内大多数型号与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并且使用门槛更低。总体来看,相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Apple Pay的用户群体目前绝对是小众。

三、Apple Pay在国内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配套交易平台的消费生态场景支撑

支付方式往往由消费生态场景决定。目前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已不仅仅是支付工具,而是积累了众多用户,并且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支付、转账、理财、生活缴费等多功能的“全能型”移动服务平台,此外还渗透到商场、超市、便利店等日常生活场景。如支付宝依托淘宝网与天猫平台,已经成为数以万计电商的支付工具,并和国内18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关系,微信也利用公众号为商家提供交易平台。Apple pay作为新的市场进入者,目前仅支持消费支付,自身没有支付账户,相对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这样的“全能型”移动支付平台,不具备占据移动市场主导地位的前提。此外又缺少像淘宝、天猫、微商这样的消费场景支撑,自身无法实现用户数据积累,形成交易闭环的支付服务体系,目前还只能存在于有限的银行POS终端商户中。

(二)消费者支付习惯难以改变,商户接受度有限

从2015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格局看,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已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百度钱包等其他第三方支付也在努力提升市场份额。伴随着互联网账户O2O的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将线上用户带到线下,通过补贴优惠鼓励商户和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方式交易,形成了各自的用户沉淀和支付习惯养成。而目前Apple Pay的优惠券、返现、红包等优惠措施以及受理端都尚未形成,想要挑战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的支付包、微信支付等带来的便利和优惠服务,改变现有支付习惯,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商户接受度方面,虽然苹果公司与主要发卡银行合作还算顺利,但并非所有商户都欣然接受Apple Pay。例如在美国,就发生过沃尔玛、百思买、CVS等大型零售商场由于不愿意让Apple Pay进入自身商业生态,侵害现有闭环服务体系和已经推出的客户忠诚度计划,而关闭NFC功能联合抵制Apple Pay的问题。此外,相比NFC支付,扫码支付更容易与商家的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本地捆绑,这也是部分商户接受度有限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使用T槛较高,业务发展的硬件环境仍有待于完善

一是Apple Pay的国内用户群主要受制于苹果新型号手机或移动设备的持有者。Apple Pay主要应用于iPhone6及以上、以及ipad air2、iwatch等最新苹果设备。而且iwatch仅支持店内支付,ipad air2及以上系列仅支持APP支付,只有iPhone6及以上设备才同时支持Apple Pay的店内支付和APP支付功能。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约为4.5亿台,其中苹果手机占市场份额为13.4%,如果考虑支持Apple Pay的机型,意味着前几代的iPhone和ipad都无法统计在内,这将大幅缩小用户基数,极大影响Apple Pay推广。二是Apple Pay的业务发展受制于支持NFC功能的POS终端数量限制。苹果的NFC支付不同于扫码支付,拥有NFC支付功能的POS终端是完成Apple Pay支付的先决条件,这就使得Apple Pay的业务发展需要银联对其现有POS终端进行升级改造。数据显示,银联在国内1000余万台POS终端中,具有NFC支付功能的“闪付”终端仅有300万台,而改造一台符合银联“闪付”标准的POS终端所需成本约为1000元,因此完成全部POS终端改造所需成本约为70亿元。此外,商户还需要培训员工和完善后台处理系统。

(四)数据安全存在隐患,Apple Pay仍存在被盗刷的可能

Apple Pay的近场支付采用的是Token令牌和生物指纹双重保障技术,此外,苹果公司还对用户指纹信息采用了Secure Enclave进行保护,但数据安全性仍很难确保万无一失。Apple Pay的本质仍然是银行卡支付,如果用户不慎丢失手机或者使用Apple Pay绑定银行卡失败,可能会让不法分子通过Apple ID获得信用卡信息,进而存在被盗刷的风险。特别是目前Apple Pay绑定银行卡的程序便捷,不仅可以绑定用户自身银行卡,还可以绑定他人银行卡,即使没有银行卡,也可以通过输入银行卡卡号等信息进行绑定,使得不法分子可通过Apple Pay绑定他人银行卡进行盗刷。Apple Pay在国内上线不到一周,就发生了因用户Apple Pay绑定银行卡失败,导致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事件。此外,根据国外媒体报道,Apple Pay上线的其他国家也曾发生过多起盗刷信用卡案件。如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指出,2015年约有6%的Apple Pay的支付金额是盗刷他人信用卡账户所产生的金额。

(五)近场支付技术推广受到制约,配套法律法规缺位

目前,国内的NFC近场支付所涉及的产业链包括手机运营商、手机生产商、手机芯片厂商、银行、收单机构、终端商户等环节。由于产业链条较长,各方利益难以统一,协调成本较高,在NFC支付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不流畅、传输中断等不佳的用户体验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正是由于上述原因,NFC支付在国内虽然已发展近十年,但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发展的“如火如荼”相比,NFC则显得“不温不火”,2015年NFC支付只占到国内移动支付交易量的1.6%。此外,近场支付虽属于移动支付范畴,但又不同于传统的依赖互联网和云端的支付技术。作为一项新兴领域,当前国内并没有健全相关法规与之配套。2016年7月1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除了需要一部网络支付专门立法,更需要出台针对近场支付的监管细则,以在机构准入、交易安全、账户安全、内控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规范。

四、Apple Pay对促进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启示

Apple Pay登陆中国后,短时间内虽然不会改变国内现有移动支付格局,但对加速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特别是近场支付市场发展意义重大,并可能催生新的移动支付消费生态。借助Apple Pay的推出,以云闪付为代表的银行系移动支付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Apple Pay的推出给我国移动支付管理也带来新的借鉴。

(一)加快组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从Apple pay的研发和推出进程看,苹果公司为Apple pay申请了多项专利,收购了Token令牌、SE/Enclave安全芯片等主要关键技术厂商,并且与商业银行和银行卡组织合作中创新了商业模式,这些移动支付产业生态链上的密切合作是Apple pay表现出兼具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前提。当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仍缺乏有力的整合者,建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加快组建移动支付产业联盟,以安全性、易用性整合为使命,汇聚产业实力,构建出健康的移动支付产业生态链,并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引导创新的消费生态模式。

(二)加大近场支付安全交易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近场通信技术逐渐成为网络犯罪的热点领域。为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应强化近场支付安全交易监管。一是应对银行IC芯片卡的读写内容或支持NFC功能手机的读取规则逐步规范,建立手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业标准,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如严格规定NFC手机读取的具体内容,或者对未绑定手机的银行卡的读取内容和已绑定手机的银行卡读取内容加以区分。此外,应不断完善NFC手机绑定银行卡的身份核实方法,降低银行卡被盗刷风险。二是实现Apple pay在我国法律框架下的有效监管。依据我国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要求,在涉及用户银行账号、交易量等敏感信息方面,Apple Pay所使用的业务服务中心应落地在我国境内,且须有监管授权以便于信息安全监管。此外,虽然Apple Pay采用匿名方式收集交易信息,但其储存的交易数据涉及民生的各个方面,因此Apple Pay架构下的服务器也要设在我国境内,以便于在我国法律框架下实施监管。

(三)健全与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移动支付行业监管

一是完善与近场支付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借鉴国外以苹果为代表的NFC支付的监管经验,结合国内市场运行状况,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设备参数标准,并完善与NFC配套的监管规范文件,促进各参与机构依法开展NFC支付业务,并确保遵循反洗钱等监管要求。二是建立移动支付监管体系。目前,欧美等国家是以央行和金融监管局为移动支付监管部门,建议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工信、工商、银监、公安等部门为辅的支付监管体系。对移动支付清算、市场准入、资金交易等各环节进行监管,并严肃查处支付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成立移动支付行业自律管理协会,主要负责移动支付交易协调,并促进移动支付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的有机结合。当前应重点促进NFC产业链条各市场主体融合,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和受理机具,优化系统对接和利益职责分配,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体验感受。四是建立风险赔偿机制,移动支付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建立移动支付安全风险赔付机制,保障用户在移动支付中的资金安全。

(四)以Apple Pay登陆中国市场为契机,加快以中国银联为代表的“闪付派”的发展

Apple Pay基于手机生产商和银行卡组织的合作,提供了独特的近场支付业务模式,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随着Apple Pay在国内的正式上线,会逐渐扩大NFC支付的推广普及度。华为和中兴通讯早期了移动支付产品华为Pay和中兴付,近期三星公司推出了SamSung Pay,联想和小米也在筹备移动支付的产品开发。应加快引导国内手机厂商推出类似Apple pay的支付功能,加快以银联为代表的“闪付派”的发展,最终促进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由二维码、声波、LBS等交互技术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向以NFC等为代表的近场支付新阶段转型。

参考文献

[1]方毅.Apple Pay进入中国,机遇还是挑战?[J].中国商论,2016,(4):1-3。

[2]李晓枫,汪东艳.Apple Pay安全机制分析――兼论对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政策启迪[J].金融电子化,2014,(12):24-27。

[3]屈丽丽.苹果支付入华面临三大痛点[J].中国外资, 2016,(2):58-60。

[4]杨涛.Apple Pay“搅局”移动支付市场[J].金融博览,2016,(3):20-21。

[5]朱传友.三星支付和Apple Pay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支付产业的影响[J].金融会计,2016,(2):34-37。

篇9

借助“双12”的促销势头,这次支付宝推陈出新,与实体店合作,不论是对实体店还是支付宝都是双赢的结果。

支付宝得到了什么

阿里巴巴上市后,作为独立金融板块,支付宝上市的声音不绝于耳,支付宝所属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也表示:“上市不是目标,是水到渠成的事。”可在上市之前,支付宝除了维护现有的功能外,还要扩展疆域,作为最大电商的服务产品,如果再能为实体零售商锦上添花,对支付宝来说,那上市之路就是如虎添翼了。

支付宝早就拥有“当面付”的功能,现在需要的是扩大当面付的商户,而这次选择的便利店领域,是目前实体零业发展最好的业态。连锁店有店面多、覆盖人群广的优势,对支付宝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许多人知道支付宝,但不知道支付宝还有“当面付”,如此一来,“双12”的促销就是最好的宣传。与实体零售店合作,支付宝已不是第一次,之前支付宝与银泰也有过类似的合作,各类新闻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支付宝方面也是赚足了眼球。

笔者最近注意到,支付宝加大了落地媒体的广告宣传力度。笔者所在城市的公交站牌和公交车体都贴上了支付宝针对转账功能的宣传画。而这次与实体店合作,更是一次面对面的落地宣传,针对的是实实在在的购物顾客。

实体店能得到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与支付宝合作,对这些实体店来说,可以立即搭上互联网的高速快车,既然如此,又何乐而不为?

支付宝钱包早在半月前就推出了“双12”抢红包的功能,抢到的红包可在指定实体店消费,这是一个很好的向线下引流的方式。借助支付宝的强大宣传功能及给出的实惠,将会为便利店引来客流。为了不让优惠券作废,许多人或许会去主动消费。

如今的移动支付量正与日俱增,据“双11”的数据,今年的移动交易额较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可见市场在迅速扩容。周边的朋友们在淘宝购物时也大都是用手机完成,移动支付会慢慢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因此,实体店具备了移动支付的条件,对吸引潜在客群有诸多好处。笔者曾看到一幅图片:路边烤地瓜地的小贩,也立起牌子,上面写着“可用支付宝付款”。可见,支付宝已成了人见人爱的快捷付款方式之一。

篇10

尽管孙陶然表现淡然,但是对于移动支付领域剑拔弩张的竞争气氛,就连局外人也颇有几分观战的兴致。

易观智库在8月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支付宝以47.3%的市场交易额继续领跑市场,财付通和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20.5%和1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和第三。

按照这份排行榜的榜单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那么也可以说,国内支付产业基本已经形成由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目标市场为个人的支付公司,以快钱、汇付天下为代表的目标市场为企业的支付公司以及银联和商业银行等四大类型企业所组成的生态格局。

在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掌门人看来,这个市场更可能出现的是“兼容”的态势:刷卡、远程支付、近场交易共存,不同年龄、背景的用户接受多样的支付方式。孙陶然分析称,“如果放弃自己的优势,做全产业链,就会做的比较累。但如果我只是做这个产业链的一段,然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其他人合作,就可以比较轻松,事实上我们在各地和三大运营商合作都非常地好。”

如果说在线支付的市场形式基本反映出了各大第三方支付企业自身最具特色的DNA,那么移动支付时代能否让他们生出新的将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通吃的可能?

O2O对接

终端提供打通的可能

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这样的“庞然大物”,尽管目前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暂时看不出表现倾向,但作为企业想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工具,与其身后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一样,用户基数决定了很多类商户、企业会去主动“嫁接”到其移动支付端。“通吃”可能是其不二的选择,甚至说,只要将其母体已经拥有的用户与企业完成O2O对接,就足以让人侧目,所以,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二者在未来的移动支付市场仍旧会占据类似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比例。

“我们有两亿的个人用户,我们有40万的商家,在2011年我们交易额超过4400亿,并且代表着在行业里面超过20%的份额,财付通业务包括整个行业的大盘都是在快速增长。我们已服务很多不同行业的商家,包括各种电商的、电信的、物流的、保险的等各种不同企业,我们也跟全国所有银行都有合作。”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在财付通成立七周年媒体沟通会上对记者说,“财付通是一个综合型的机构,我们是2C和2B业务差不多,企业客户还是占很重要的位置。”

在可以获得的信息中显示,目前财付通平台上有70%的业务来自非腾讯平台的第三方企业,这也是促进财付通挖掘腾讯内部资源的一个动力。

从赖智明的表述中,财付通的未来计划里,只要通过快捷支付技术将腾讯的用户进行“90%”效率的转换,剩下的问题将更集中于O2O和B2B支付市场。

“未来我们有几大发展方向,第一,打通腾讯的核心业务,我们基于快捷支付业务发展海量用户,提升支付体验。第二,跟微信紧密合作,我们基于微信支付来拓展O2O的市场。第三,我们针对商家那边的价值更高,我们会升高B2B支付市场,包括在一些细分领域提供很多增值服务,可以达到一个领先的地位。第四,我们会布局我们的跨境业务,它会支持更多用户可以到海外的网站购物,也包括更多海外用户可以买到境内的很多产品和服务。”赖智明如是说。

这四个方向,也暗示了腾讯并不仅仅依靠远程支付技术,“希望将来的梦想是一个没有现金的世界,全都是通过刷卡的方式来实现。我们微支付的远景是希望连卡都不用带在身上,就是基本上用一个移动终端就能够搞定。这是我们对于微支付的远景。”

而在支付宝的计划里,继续发挥平台化优势才是重点。支付宝无线产品资深总监许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电商交易,如果交易的双方不在一起,不当面,支付宝是个担保交易,现在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去购买的业务在急剧增加,今年比去年起码得超过5倍的增长,所以这一块,我们在移动支付上提供几个方案,对商家来说就是提供一个收钱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有个产品体系,叫移动快捷支付。”

根据许吉的描述,移动支付宝未来将具备类似“手机钱包”那样将手机与诸多银行卡号绑定的功能,更多地在移动支付领域支持当面交易,同时也将还会在快捷支付的体系里增加传统担保支付的服务。“传统支付还无法给消费者提供很好体验的一些地方,恰恰是我们可以去做的地方,那些传统的支付做得很好的地方,比如刷卡很多的地方,这个地方其实对商户来说的话,反而没有机会。”

当记者问及移动支付宝会不会与阿里集团目前的金融服务产品发生关系,许吉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对于目前很多竞争对手在移动支付领域推出的二维码和与LBS结合的服务,许吉表示,这些支付宝都在关注并且拥有相关技术,但并没有主动去推广,也不排除进入相关领域的可能。

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模式,易观分析师张萌评价说:“这种模式其实还是在构造一个生态系统,打造一个跨多种产业链环节,集成各种服务于一体的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其实财富通更多的是承担支付的这样一些职能,但是微信把会员管理、优惠折扣、产品推广等的一些应用都集合到一起,更好地把用户聚集在这个商业生态系统里,实现共赢。一方面对财付通的支付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把用户更好地黏在自己的这个平台上。”

跟着用户需求走

DNA决定各自优势

与支付宝和财付通这样能够自身创造行业生态的支付企业相比,拉卡拉和快钱这样从“出生”开始就只是涉及单纯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面对移动支付市场,则准备以自身已经积累起来的优势去进行布局。

拉卡拉的掌门人孙陶然和快钱的CEO关国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英雄所见略同”地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用户需求。

孙陶然说:“企业肯定要跟着消费者的需求走,这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唯一标准,如果消费者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就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支付是依赖于各种应用而非单独存在的,移动支付的爆发一定是因为移动端有吸引人的应用。但现在个人用户端的很多产品,并不能大规模激发移动支付的市场。”在关国光看来,虽然从大形势上看,用户被导入移动端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但目前的时间点上,在所有移动端的应用,诸如缴费、还款,基本上不存在“无可替代”的情况,银行ATM、超市甚至是居委会都可以实现,不存在很好的切入点。“现在还是一个技术寻找市场的阶段,表面上看技术很多,产品很多,内容很多,但你并不知道究竟能给你转化多少用户、带来多少的交易量。但是现在很多行业显示出了很强烈的移动支付需求,我想一个趋势的实现,一定是从几个行业先撕开口子。”

正是本着相同的观点,拉卡拉和快钱依靠自身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积累的优势,切入了不同的移动支付细分市场。

孙陶然自称“喜欢做个人支付的生意”:“个人用户的自主性比较强,而且需求也很旺盛,所以我这么多年都是比较专注个人。”

拉卡拉的规模正在扩大,9月底的时候已经超过4000人,而其中有一半都是负责地面店销售的员工。但这种扩张,显然也包含了对未来移动支付的布局。

谈及移动支付与LBS的结合,孙陶然说:“我们是天然的、最有机会来做这件事的人,因为我们在全国300个城市有6万多个便利店,便利店里面每台拉卡拉是在我们系统里进行定位的,使用它的人,我们也能推算出位置和信息,就可以基于LBS去做商户和我们用户之间的互动。”

孙陶然透露,拉卡拉已经开始在大连进行类似的测试:如果商户装了拉卡拉POS,我们会把他推荐给周围的用户,也会向用户推荐周边的特惠商户。

而快钱是对移动支付持谨慎态度的第三方企业之一,目前仍旧是侧重于行业客户去发掘移动支付的使用需求,着力于提高企业资金流周转效率。保险业就是快钱的切入点之一,阳光保险等4家企业已经与快钱开始合作。

“比如保险行业,保监会要求保险人‘见费出单’,如果你买一份寿险,只能与业务员先签订一份草拟合同,然后等你付款,才能再出正式合同,这期间很多客户可能考虑再三就撤销合同了。”关国光说,“现在保险人带着自己的Pad产品上门介绍,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后,可以直接用‘快刷’直接划卡,然后出正式合同,大大提升了效率和签单的成功率。”

当然,甚至选择移动支付推广的行业不意味着仅仅靠着几个行业去进入移动支付的市场。关国光更看重的是移动支付端的业务模式是否能为自己带来稳定的流量。“对于支付企业而言,专门定位于服务某个行业,有利有弊。一旦定位某个行业或产品,定错之后,很难调整;而若不在一些行业定位,又难以卡位。因此,在行业发展的初期,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对于快钱在移动支付市场的未来,关国光表示,很快快钱就会在一些类似Square的“用户闭合”模式的行业里找到自己的前景。9月,快钱与“快刷”同步推出了“快+ ”平台。关国光的阐述里,“快+”是专为商户推出的开放融合型支付平台,实现商户后端电子支付系统与前端电子商务平台的无缝对接,支持商户按需植入各类创新应用。这与孙陶然未来意欲将拉卡拉打造成一个“开放式平台”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

巧合的是,张萌在阐述移动支付的目标用户细分时,举的例子也是拉卡拉与快钱的对比。“拉卡拉一直定义的是便利支付,它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建立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后台系统,这个系统上连接了众多的银行、众多省市公共事业缴费、借款还款的个人应用,它其实可以把后台系统直接应用到手机刷卡器产品上,所以说拉卡拉的手机刷卡器肯定还是跟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应用;但是快钱从发展开始就是完全独立的一家支付公司,它在个人用户端没有积累比较庞大的优势,所以它的手机刷卡器就针对于做企业的收款工具。”

“所以说即便是大家一看都是差不多的刷卡终端,但是它背后所连接的系统,和所针对的目标客户都是有所不同的。”张萌说。

错位竞争

下沉、跨境,合作、共赢

面对着一个大势看好、具体形势还不好判断的市场,跑马圈地的企业都寄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在日后收获一个好的结果。

现在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都并不能算一个充分竞争的企业,200多张牌照的主人甚至都能相安无事。而移动支付市场,裹挟进来的产业链和竞争者名单则更加冗长: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企业、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大小微商户和服务商,甚至还有很多依托与资源型国企(如民航领域)的国有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加入。

面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激烈竞争,像汇付天下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避开一线城市,将触角下沉到20多个二、三线城市,即便像环迅支付这样今年刚刚拿到支付牌照的企业,也快速在全国开设了6家分公司。这无疑也将是移动支付未来的方向之一。

除去国内37家持有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牌照的企业,尚未拿到人民币支付牌照的外资第三方支付巨头PayPal也没有忽略中国市场,PayPal中国公共关系总监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其“正在专注于为中国外贸商户开展在线跨境交易,大力推动跨境移动电子商务”。6月,PayPal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两款免费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分别是“PayPal Mobile Payments Standard”和“Mobile Commerce in a Box”。

“这两款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中国商户不增加任何成本就可以快速实现购物网站移动化,提供更友好的购物车和支付界面,从而使国外消费者能够便捷地使用iPhone、iPad和安卓设备随时随地完成交易。这些技术领先但简单易用的新产品尤其能够帮助外贸中小商户快速赶上全球移动商务的潮流并从中获利。”王鹏介绍说。“今年,我们计划帮助超过1000家中国商户完成移动网店及移动支付优化,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尽管王鹏以“PayPal尚未获得人民币支付牌照”为由拒绝透露PayPal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判断和应对,但他也强调,“我们会不断了解中国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们在中国的用户主要是有志于进军全球市场的中国商户,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小商户,行业涵盖服装、电子产品、虚拟商品(游戏、软件、网络文学等)、在线旅游服务、航空服务等等。”王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