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污染的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热污染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热污染的防治措施

篇1

关键词:城市交通;生态环境;设计;施工;措施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由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水运交通组成。交通体系应根据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特点以及流向,科学规划设计,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组成便捷、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城市交通建设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交通建设在城市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面对城市交通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道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我们广大交通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地域、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运行的大动脉。良好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增强该环境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城市交通系统为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提供了保证,承担了物质资源、信息的运转。发达的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输时间、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旅游、文化艺术交流,保证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发达的城市交通提高了城市的透明度及开放度,加强了城市内外环境的联系,促使城市生态环境的外延和扩大,城市交通的发展,将促进和拉动相邻地域的交通工具以及能源产地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发达的城市交通有利于干线沿线房地产及物业开发,促进当地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同时直接、间接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1.2城市交通体系质量的好坏对城市及相关地域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地影响。城市公路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大户;由于城市交通仍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因此将消耗大量的燃料油(或天然气)。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消耗相当数量的电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购买小汽车,届时,能源消耗量将明显增加。城市交通系统需大量能源,这些能源绝大部分由相关地域生产提供,它们的开采加工过程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城市机动车尾气也可能经扩散污染邻近地区的大气环境。城市交通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改用清洁燃料对改善我市大气环境污染指数作用有限。公路扬尘也是公路两侧附近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因素之一。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严重的污染着城市的声环境。尤其是交通干道两侧污染更为严重。据调查,有些大城市的交通高峰地带噪声甚至超过80dB。经初步估算,我国有3390万人受公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其中2700万人生活在70 dB以上的高噪声污染之中。城市公路路面的硬表面化加重了城市市区的水土流失;公路的硬表面化虽然防止了土壤的冲刷流失,但却加重了水资源的流失,致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给,造成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地面下沉、泉水河流干涸、特色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危害。城市公路交通是城市热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城市人流、物流、车流的快速增加,城市热污染已呈现日趋加重的形势。不考虑人及其它耗能放热设备,据调查,夏季公路路面温度高达55-65℃。夏季光照辐射强度为14.5 MJ/m2• 公路路面吸放热与机动车放热一起成为热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另外,机动车消耗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的CO2,它的温室效应也加重了市区的热污染。城市公路路面产生的光反射影响安全;城市公路路面产生的光反射对出行人员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造成明显的视觉污染,不仅有害健康,也影响到出行的安全。由于城市经济规模迅速地扩大,城市交通圈内外物资及人员交流迅速增长;若城市交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将产生交通拥挤,机动车运行时间延长,城市交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将明显制约经济发展。

2改变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增强城市交通对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2.1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城市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有: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城市建筑物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道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排水工程对道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和有害元素。避免道路两边的建筑物及绿化带受到污染。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2.2城市道路设计,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必须具有针对性。要考虑城市道路景观美、庄严美、幽雅美、历史美、人文美、生态美。城市交通主干道建设规划具备科学性、前瞻性、超前性、权威性。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道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道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道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3施工过程中体现绿色概念,减少环境污染

施工过程也会污染环境,在传统的施工组织审查中,侧重于其施工工艺、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现在也应将环境保护体系列入控制范围。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污染环境的几个环节,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到最低限。生态环保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及时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减少噪音当施工路段局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的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它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减少大气污染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合站设在空旷地区,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阶段即使遮盖,相距200m的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合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处,既方便生产,又符合卫生要求,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减少水污染沥青、油料、化学用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垃圾等采取集中处理,远离水体并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污染水源。

4城市交通噪声防治及道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城市交通营运期间噪声的防治措施针对交通噪声的声源、传播及受声点等关键环节,有多种措施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受声点的影响。交通噪音防治在公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设施,也是道路设计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公路200米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声屏障的形状和材料种类多种多样,可以用土、砖、混凝土、木材、金属和其他材料来构筑,修建声屏障除考虑其降噪作用外,还要注意其经济实用,并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做到视觉满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合理布置临街建筑物,可采用设置吸声墙面、隔声门,或使临街建筑物为商店、楼亭等,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设置禁止鸣笛标志或封闭处走廊等。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的影响。选用低噪声路面。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加强交通管理,在主要路口设置噪声监控器,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限期治理,车辆的年检应增加噪声检测项目。对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该报废的必须报废,不得延用,加快旧车淘汰。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噪声污染的控制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水污染防治排水工程对道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和有害元素。避免道路两边的建筑物及绿化带受到污染。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城市轨道交通的降噪防治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两方面考虑,特殊情况下对受声点加以防护。噪声防治应从降低噪声声源开始,尽可能降低列车动力系统噪声。

5 结束语

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是大都市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它在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运行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对交通设施基础和城市建设提出严格要求,研究规划城市新型交通体系,建设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系统,将会有力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稳定的运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z ].1989,12.

[ 2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 [JTJ/T 006-98]

[ 3 ]张炯.生态城市―自然与社会相协调的生态系统[J].中国环境管理,1999,

篇2

一、高中化学理论下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铅污染

1.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我们知道燃烧矿物燃料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乖,允许阳光进入地面,对红外线有强烈吸收作用,使大气温度上升。它的危害将非常深远:近百年地球气候年均升温0.6℃;夏季降水量将减少,台风频繁发生;森林减少,荒漠扩大,昆虫北移;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3.5℃;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cm;中纬度气候带北移150-550km。

2.二氧化硫与硫酸酸雾

二氧化硫来自含S的煤、石油的燃烧,硫酸厂,矿物煅烧。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作用下形成酸雨,它将使祖国土壤、江河湖泊酸化,导致鱼类不能繁育,腐蚀建筑和古迹,影响人体健康,使农作物枯死。而且酸雨可以漂移,造成大范围公害。有季节性,夏季pH高。我国酸雨属硫酸型。

3.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此知识在高二化学氮族元素)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发现,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矶市拥有的250万辆汽车排气污染造成的,这些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t汽油,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受阳光作用,酿成了危害人类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目前,由于我国内地汽车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NOx和CO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

4.铅污染

自1923年美国实际使用四乙基铅作为汽油的抗爆性能(即汽油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抗爆震燃烧能力,用辛烷值表示)起,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大都采用含铅汽油。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历史条件下,汽油加铅对改造汽油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四乙基铅是一种无色油状、易溶于汽油的剧毒物质。使用含铅汽油的车辆,所排放的废气中铅主要是以氧化铝形式存在,它损害人的造血机能,使肠胃中毒,严重时可使神经中枢中毒,还能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它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尤为重要,血铅含量过高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儿童血铅含量每公斤体重增加10微克,智商水平下降2-4个智商数,而铅在人体中蓄积,不易排出,衰期为12年,一旦婴儿体内血铅增高,将产生长期的危害。铅不仅使人体健康遭到严重损害,也可使汽车净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净化效果,使机动车辆排放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二次污染。据分析,城市中80%的空气污染物源于含铅汽油,全世界有17亿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威胁。

二、高中化学理论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重金属污染

水污染的种类有:1.无机污染物,2.有机污染物,3.水体富营养化,4.水体热污染,5.赤潮与海洋污染等。其中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是高中化学经常接触的。

(一)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与海洋污染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二)重金属污染

1.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2.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三、高中化学理论下土壤污染: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TU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5006404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两难境况,而土木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既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又带来多方面的环境影响。因此,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小、环境影响小的土木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为适应这一时代精神,许多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开设了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旨在现有的土木工程教育体系中,开展环境和可持续理念教育,培养具有资源节约、污染控制等多个领域专长的一专多能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以改善设计和建造技术,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1]。本文结合土木类专业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实际,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以寻求适应新时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模式。

一.基于学科特点,构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内容体系

环境工程概论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教材基本上由从事上述专业的学者编写完成,教材内容也都偏重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污染控制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而对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没有涉及,也不包括与土木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环境问题与保护,以及与资源节约密切相关的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等内容,教材的针对性不强[2-5]。因此,课程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土木工程学科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整合完善了教学内容,在继承课程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设了若干专题。教学内容以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主线,讲授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噪声、光、热、放射性等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重点突出土木工程行业常见的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措施,并从节能型建筑、节水型建筑、绿色施工(节水、节材、节地、节能)等方面阐述绿色建筑建设的技术要求,构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教学内容体系[1]。教改后的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教改后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基本结构,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将视角立足于土木工程学科,把土木工程行业常见的环境问题、污染控制措施以及绿色建筑等纳入课程内容中,形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教学内容体系。2013年,课程组将构建后的教学内容编著成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环境工程概论》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列入其出版的土建创新类规划教材系列[1]。该教材突出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反映了在土木工程领域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新思想、新理念。使学生在今后工作或进一步学习中,将环境保护知识向本学科渗透,同时获得新的灵感或创新性思维。

二、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立体化教学方式

环境工程概论是概述性课程,内容涉及水文学、环境地质学、水力学、生物学、化学、气象学、土壤学等方面知识,再加上补充的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创新内容,课时的有限性与知识的增长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课程组教师在授课时应更加注重所讲解内容的质和量,将多而杂的信息进行疏理与归纳,以灵活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但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也无法满足当前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必须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自学总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专题研讨、影音及实地参观等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

(一)讲授法

在概述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太利于土木工程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相应地缩减该类教学方法的使用。只有在针对教学内容较难、知识点在其知识结构链中起核心作用,并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教学内容时,才使用讲授法教学方法。

(二)自学总结法

在课堂学时减少、课程内容充实增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学总结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摄入量。教学模式采用教师拟定自学提纲、指定自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一定结构范围内做出总结。该方法主要针对介绍性、不必作过多阐述、比较浅显的、非核心知识单元的基本教学内容。

(三)启发式教学

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该方法比较适合在传授与土木工程有关的水、气、声、渣、光、热等环境问题和防控时采用。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上述环境问题污染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因此,可以学生知识背景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或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本专业的环境问题,并帮助学生提出解决本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和建议,把课堂教学活动由单纯的“教”转化成“教与学”的统一。这种“引而不发,导而不讲”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进行思考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四)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适当采用与日常生活较为接近的环境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到环境问题离我们非常近,因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工作入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6]。这种方法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在每个章节的开始,安排一个与章节内容有关的“案例导入”引出相关的章节要点。 如讲解土地问题及防治时,以城市“地陷”作为案例导入;光、热污染章节以玻璃幕墙光污染为案例导入;大气污染及控制章节则以今年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的“雾霾”为案例导入等等。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更深的层面来认识环境问题。

(五)课堂专题研讨

在讲授完某个专题后,教师可结合土木工程学科布置几个相关的小主题,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和调研身边发生的实例,并制作成PPT文件在课堂上汇报,调研和汇报情况则计入课程平时成绩。例如要求学生对学校建筑中的水回用情况、建筑装修垃圾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固体废物在建筑材料中的综合利用、建筑节能等情况进行调研等等。这种方法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换位使很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一般适合在各章节内容结束之后安排相关主题。

(六)实地参观教学

实地参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感性认知和掌握[7]。因此,在学完重点章节后,课程组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地参观。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集美区污水处理厂、厦门市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卫生填埋场、厦门BRT沿线的声屏障、典型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建筑等等,使学生亲临实地获得感性认识。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影音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广泛搜集电视、网络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经济与法》、《中国财经报道》等栏目经常会报道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填埋场污染以及城市“地陷”等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在每章课堂教学结束时,安排时间给学生播放,并在播放结束后,结合视频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和学生一起归纳出主要的知识点。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通过视觉和听觉全方位地启迪学生思维,最大程度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手段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课程组积极探索上述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建立丰富的案例和影音教学素材库,弥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不足,通过因势利导和专题研讨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形式更为生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环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环境工程概论是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为一体的概述性课程,因而考核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8]。在课程考核方面,概述性课程大多是采用写论文的考核方式,这种方法存在很多局限性,如部分学生书写敷衍,网络资料的剪贴复制导致论文主题不突出,甚至内容张冠李戴,因此仅凭论文不能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情况。而对试卷考核来说,内容可以涉及到每个章节,各部分分值也能均衡,且通过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设置,基本知识和原理都能有很好的体现和覆盖,是一种对理论知识较合理的考核方式,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实践性,不能很好体现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无法实现土木工程学科设置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在理论考核中渗入实践环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又能将学生环境保护素养的提高寓于专业实践中。

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组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将多种考核同步进行。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采用课堂提问及试卷考核形式,而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则结合有关专题研讨、实地教学等进行,将各环节学生的考核和期末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期末考试的份额,达到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施,课程组建立了针对性和应用性较强、符合土木学科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完善了能突出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方法,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相互影响,朝着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努力。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将全面提高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继而有效培养具有资源节约、污染控制等多个领域专长的土木工程师,积极推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土木工程的设计、建造和应用,最终实现土木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参考文献:

[1] 马红芳,苑宝玲.环境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朱蓓丽. 环境工程概论[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周集体,张爱丽,金若菲. 环境工程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 方淑荣. 环境科学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 沈耀良,汪家权.环境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 崔丽娜,苏艳.《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2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