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链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业链的发展

篇1

一、农业产业链发展中金融服务遭遇“四难”

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工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问题,作为农业产业化推进的关键,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焦点。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农业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将大大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为止,只要是有农村金融支持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农业产业化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生产方式,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稳步发展着。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资金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想要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发展所需的资金,仍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一)信用体系不健全,贷款准入难

农民“贷款难”、“难贷款”看起来是无抵押物,实际上是缺乏信用体系的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虽然开展了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对不同农户采取不同的贷款额度(6万、5万、10万三个等级),但在信用评定时却存在:1.信用信息征集难,水电费缴纳、司法判决、电信数据、公安涉赌涉黄的数据采集难。2.信用评级标准不一。目前农行一套办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套办法,信息不能共享。3.信息维护难度大。

(二)农村经济体管理不完善,贷款操作难

农村经济实体大多规模不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存在着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财务管理不规范、可供抵押物少等问题,导致信贷风险较大,贷款难操作。许多农村产业资金匮乏,急需要信用贷款来解决问题,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财务管理也没有严格的控制制度,存在很多的问题。难以通过银行贷款的要求,想从银行贷款依然有很大难度。

(三)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满足需求难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多,涉农市场有蔬菜、笋干、竹木交易、粮食、水果等批发市场。传统的金融贷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只有突破传统单一的金融贷款方式,才能满足龙头企业发展多元化,金融需求高端化的发展要求。所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服务,也亟需提高。

(四)农业保险发展缓慢,规避风险难

东部沿海是台风多发地区,农业受损首当其冲,可大多保险公司对农业种养殖险种依然“无人问津”。再加上多数农民保险意识不强,除了对农业保险了解不够外,主要是因为农民对灾害发生概率存有侥幸心理,也有部分农民对灾后能否及时、合理、公平赔付持怀疑态度,农业政策性保险十分欠缺,因灾致贫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新对策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首先要认识到位。在具体实践中,要与区域农业产业特色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机制,做实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农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一)突出支持重点,做实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综合分析区域实际,谋划制定专项政策,突出支持重点,扎实有效开展农业产业链融资服务。根据地方特征,发展有地方的色的农业,是把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的关键。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为主题,同时也把农产品工业园考虑在内,来确定农业生产的金融服务措施。同时要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这些农产品一旦有一定名气之后,利润相当可观。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生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农业的标准化生。农产品的储存、批发、以及配送,都十分关键。农产品无法及时出售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大力支持农业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同时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的参与到政法主导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搭建个体农户与农业产业龙头之间的桥梁,配合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农业产业的合作共赢。最只要的是要抓住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发挥网络科技的优势,以龙头投企业为核心,不断提升整个农业的产业化生产。

(二)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

要从“多予、少取、放活”三个方面着手,农业产业通过传统的信用贷款,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要不断的改进银行的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切实将农业金融服务落到实处。只有全面的为农业提供切实全面的金融服的服务,才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一是在信贷投放上“多予”。加大对农田基础水利建设等方面资金支持,全力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引进、储备和推广相关企业的信贷投放,引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资金力度,把龙头企业作为其他企业的向导,引领其走绿色农业的生产道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减小市场风险,从而保证农产品贷款的快速回收。二是在贷款利率上“少取”。减少农业贷款所需要的利息,来吸引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组织通过银行贷款发展农业产业化。切实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增减农业的社会化投入。三是在融资方式上“放活”。要打破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融资“瓶颈”,比如担保物缺乏等,因地制宜推出金融支持产品,助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强多方合作,防范农业产业链融资风险

当前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的担保问题等,均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必须政银联动加以重点突破,方能增强实效性。一要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政府也要关心农业生产的贷款难问题,可以通过政府控股,增加中小型担保公司,以及农业担保公司。同时也鼓励农户间相互担保的组织,鼓励各种机构,对农业贷款进行担保,解决农村担保难问题。二要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基金。由政府贴补保险公司用于农业保险,真正让农民承受得起风险,让保险赔得起,增强农业信合抗风险能力。三要建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利率定价机制中,同一客户信用贷款利率肯定比保证和抵押高,因此即使有信用贷款,有些企业也不愿贷。为此,政府应牵头设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建立信用贷款名册。对出现风险的,由政府充当最后担保人,从风险补偿基金中提取资金对银行进行补偿。

(四)优化信用环境,保障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篇2

而现在,中国众多动漫企业都将受众定位为儿童,并想当然地认为儿童需要童话和寓言,导致国内童话和教育两类题材占动漫作品题材总数的六成以上。动漫企业知道,在儿童这个年龄段之外是被日本和美国把持住的少年动画和成年动画,竞争激烈,风险太大。也因此,本土动漫企业对动漫产业链中的商业模式、衍生发展作为重要突破,而忽略了动漫的精髓――动漫形象本身。

殊不知,动漫形象在人们心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动漫形象对于现代人来说都不陌生,在都市中随处可见,各种经典的动漫形象俘虏了男女老少的心。有人说动漫不是消费者的“刚需”,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人们已从物质文明迈向精神文明,动漫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途径之一。涉及各年龄层的其他产业以“动漫形象”为噱头,融入动漫元素,在形象设计中融合了生活艺术,成为文化宣传的特殊手段。

在商业领域,随着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发生转变,通过夸张的动漫形象设计,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些对于品牌的推广以及产品的销售都非常有帮助。另外,动漫形象设计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使人们更加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内心里产生共鸣,进而对相关内容产生一定的认知度。

篇3

按照供需关系和价值流动可以将通航产业链分为基础产业、制造业、服务保障业、运营业和应用产业五个板块。按照五大板块的性质,又可将其分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核心产业包括制造业、运营业、服务保障业三大板块。关联产业包含基础产业和应用产业两个板块,其中,基础产业为上游产业,负责为通用航空器制造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基础;应用产业是下游产业,表现为通用航空作为生产工具或消费品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一、二、三次产业。

稍加分析便可以发现,通航产业链条很长,特别是核心产业,技术附加值和资金密集度很高,任何一家企业,在产业链的其中一个板块做大做强已经非常不容易,而若想上下游延伸,或者涉足整个产业链,则难上加难,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去布局和规划。

实践者之一:

当前,国内正在实践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通航企业并不多,中航工业通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中航工业通飞从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全球化,全谱系、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发展模式,立志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十三五期间,在制造业领域,中航工业通飞将重点打造型号发展平台,把双发涡扇公务和多用途飞机作为发展重点,实现一个平台、两个型号的系列发展目标。同时,加强轻型教练机、轻型运动类飞机和特种飞行器的发展。期望通过一个五年计划,形成覆盖0.5吨到53吨左右的以固定翼飞机为主体的通用飞机发展谱系。在运营和服务保障领域,中航工业通飞将重点发展八项业务:一是航空俱乐部,二是通勤航空,三是传统通航作业,四是飞行培训,五是公务航空,六是航空油料,七是航空综合体,八是投融资平台。

实践者之二:

与中航工业通飞不同,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在通航产业的布局目前仅限于公务机运行和服务领域,不过其发展思维也是全产业链模式。继2014年11月完成对民生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亚联公务机有限公司的并购之后,2015年4月27日,中民投又与卢森堡国际通航达成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进行全球公务机产业链收购,进军公务机FBO/MRO市场。据悉,下一步,中民投还将布局通用机场领域。除此之外,有消息指出,中民投有可能完成对民生金融租赁的控股。民生金融租赁目前掌握着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公务机产权份额,并一直在努力成为公务机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早在2012年,民生金融租赁就与河北省政府省属企业达成协议,共建三河公务机机场(目前该项目因多重原因处于搁置状态)。随后,其又与民生国际通航共同推出――民生公务机俱乐部。2015年ABACE期间,民生金融租赁又推出“二手公务机交易平台”。如果中民投实现对民生金融租赁的控股,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公务机运行和服务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实践者之三:

华彬航空集团也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实践者之一。目前,华彬航空集团下设四大事业部:航空运营、实业开发、制造维修、金融服务。具体经营的业务包含:通用航空运营(包机、托管、航空医疗救援、空中旅游、飞行培训等),直升机销售,机场及通航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等。目前,华彬航空已经组建了北京华彬天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华彬天星机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华彬亚盛通用航空(北京)有限公司、华彬直升机销售公司等实体单位,已取得密云机场经营许可资质,该机场于2014年2月获得国家旅游局授牌,成为中国首个低空旅游示范基地。按照战略规划,密云机场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未来将由点到面,复制到全国150余个5A级景区。此外,据悉,华彬航空集团还有意向MRO领域拓展业务。

为什么选择全产业链?

中航工业通飞:中航工业通飞分党组书记宋庆国认为,当前,中国通航产业正处于要素聚集的发展初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行业发展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上天难;二是落地难;三是民众参与度低;四是企业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五是行业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这五大难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也加大了企业专业化发展的风险,在此形势下,需要大型中央企业、骨干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来打通行业发展的要素瓶颈。

中民投:有关专家表示,从产业链角度看,公务机运营具有强波动性,全球主要公务机运营商都在向产业链下游积极布局,以期获得稳定盈利。在公务航空服务领域,如果整个服务链条出现断裂,服务存在短板,就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自然也就得不到更高的收益。目前,我国公务航空运营环境整体很不成熟,要想让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企业只能自建一个封闭的系统。

华彬航空:华彬航空集团总经济师邵龙认为,“通航运行目前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下端,盈利很难。我们的战略是尽可能将业务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争取最大利润。当然,通航运行是基础,不能丢掉。我们成立不同的公司,各把住产业链的一块,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强调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行业评论

中航工业通飞、中民投、华彬航空等都属于有实力的投资者,他们不约而同的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全产业链布局,自有其合理性,不过,纵观各行各业,全产业链布局对于行业和企业发展来说,都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更要对莫不利的一面,保持警醒。

目前中国通航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配套能力不足、人才供给跟不上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希望依靠自给自足来降低运营成本,这是现实情况,但这恐怕不是通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径。

――赵伟

航空,包括通用航空,就单个企业而言,不管你实力多么雄厚,做全产业链的结果是,既不利于行业形成有序的竞争,达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也不利于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妨碍在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发展,使企业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金乾生

作为纯财务投资,拓宽产业链投资有助于分散和对冲投资风险,但对于企业经营和战略投资来说,全产业链发展是不可取的,各行各业均是如此,更不用说在目前中国的通航环境下。已经做了全产业链布局的,应尽快将一部分业务分拆出来转成财务投资,吸收外来资本分摊风险。此外,如果定位为纯财务投资,就要把握住“不控股,同时支持企业正确决策”的原则。

――陈澍

篇4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客户已基本被各银行瓜分完毕,与此同时,银行“脱媒现象”更加普遍,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从产品创新、个性化服务、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特殊需要等方面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表现的更加突出,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管理弱、资产少和融资需求短、频、急等特点。产业链金融由于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能为银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一、产业链金融的“M+1+N”模式

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行模式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取最大收益目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M+1+N”模式。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

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

2.“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

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

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

二、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1.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模式,其金融服务不再是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产业链金融对产业链整体和交易的评估使中小企业也能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同时,产业链金融也激发银行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增强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的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的利润空间。例如,煤炭行业中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处于强势地位,向上游采购需要现款或预付款提货,向下游销售又往往需要对电厂等放账,煤炭经销商存在巨大的流动资金缺口和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可以向经销商提供“先货后票(款)”融资模式——以现货煤炭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及“先票(款)后货”融资模式——经销商在取得下游企业

订单前提下、以未来煤炭货权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

2.开拓银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单纯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就是借助于产业链的真实业务背景或预期应收账款等信用增强条件,使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我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截至2005年4月底,深发展广州分行票据贴现量累计已达938亿元,并占据广东地区能源行业80%的业务量。银行以其鲜明的行业经营特征被定位为以某行业金融为主的贸易融资专业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些主要特点,从其中一个环节着手,进而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整体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密切我行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产业链金融要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理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然后,根据稳定、可靠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现金流,将银行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产业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单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盈利,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的防范:

篇5

关键词:绿色发展 产品研发 伊利 金典有机奶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发展研究综述

1.1 国外研究综述

1989年大卫・皮尔斯首先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之后的几十年中绿色经济陆续地发展却得不到重视。直到21世纪,以大量消耗能源为发展的工业时代造成环境恶化、人们健康受到威胁之后,绿色经济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莱斯特・R・布朗提出削减碳排放以及利用可再生物质的方式避免环境继续崩溃的状态[1]。低碳经济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之后各国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理论研究方面对绿色经济学的进行研究,在绿色发展的实践方面又存在两种取向,其一是对实现路径的探索。有学者认为要建立相应的体制,也有学者认为要绿色发展就要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学者认为政策变量需要发挥一定作用。其二是动力机制设计,总的参与对象包括公司、政府以及个体三方[2]。

1.2 国内研究综述

在中国最早提出并定义绿色经济的是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会长刘思华教授,刘思华教授指出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概括。它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3]。而胡鞍钢教授认为绿色发展本质上是科学发展,并认为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有关联,但也存在区别[4]。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以自身专业特色为落脚点研究各个产业的绿色发展,除此之外“绿色政府”也是中国学者研究的一大重点,关注政府在绿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关于绿色发展各个学者定义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想法也有不同,但是总体而言,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绿色发展就是使企业在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合理使用资源、减少废污排放的同时发展经济获得利润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点,绿色发展并不表示企业对环境没有一点损害,而是减缓破坏环境的进程,“绿色”并不是真正的绿色,而是相对的。我们要适应环境的约束,同时也要缓慢不断地改造环境。在企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最后的结果是企业找到与环境共存的平衡点。

2.案例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制品企业。伊利集团拥有众多品牌,其中金典有机奶是伊利集团的首个高端副品牌,同时也是国内首款有机奶。在国外有机奶风靡不断的情况下,为了占得国内市场有机奶的先机,伊利集团历时三年打造这款牛奶并于2006年诞生。金典有机奶属于有机食品,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金典有机奶的生产过程全程零污染零添加,优质乳蛋白含量≥3.5克/100克,高出国家标准20%,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营养。为了能够生产出“完全天然”“全程无污染”的有机牛奶,伊利集团投入了大量的科研技术人员,从牧场开始到最后的产品包装,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攻关,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5]。牧场要求远离工业污染,在牧草的生长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剂,良种有机奶牛自然饲养,饲养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及转基因技术,牧场周边空气清新,水源纯净,保证奶牛产出纯天然优质原奶。除此之外,在包装、运输、销售过程都进行严格把控,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最终伊利集团在构建金典有机奶的过程中创建了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随后伊利集团不断宣传自身绿色发展的整体理念,利用已有的绿色产业链将绿色推广到企业其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6]。同时伊利开始建设有利于环境的污水处理设备、沼气发电站、采用自然采光减少电能使用等,见图1。

3.案例分析

3.1 绿色发展背景对企业研发产品的影响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环境要求企业研发的产品是绿色产品。绿色发展动力除了企业之外,还有政府和个人,因此如果排除企业要产生绿色发展背景必然需要政府与个人的推动。就政府而言,政府通过政策手段改变企业所在的市场机制,也即政府通过制定产品的合格标准或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某个绿色发展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进入这个产品的市场,必须要达到政府所指定的要求,因此对此类产品的研发必然是要符合政府要求,也即绿色产品。如果是消费者推动的绿色发展背景,也就是消费者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购买绿色产品。根据近现代营销思想,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调整企业的策略,生产符合消费者要求的绿色产品。案例中,伊利集团就是看准当时有机奶在国外畅销的现状,分析出随着国内人均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健康的意识会逐渐增强,在乳制品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一改变,伊利集团需要有一款符合未来消费者需求的绿色有机奶,此时金典有机奶就应运而生。事实上,企业推动的绿色发展背景也会促进企业生产绿色产品,这主要与企业管理层有莫大关系。伊利集团的管理层,潘刚先生大力倡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比较典型的愿景型先锋领导者(根据构建绿色创业内涵的两个基本问题以及影响绿色创业者认知的两种力量将创业者分为创新性的机会主义者、愿景型的先锋领导者、伦理上的特立独立者以及非正式的环境创业者[7]),会带领整个企业研发有利于环境发展的绿色产品。

3.2 绿色产品研发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绿色产品研发有利于企业找到蓝海。绿色产品与过往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不同,是过去没有涉及或者是很少涉及的领域,研发出来的绿色产品一般都是从未被开拓过的产品市场,或者绿色产品的研发过程能为企业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思路。如案例中,伊利集团由于绿色发展背景研发出金典有机奶,而这种有机奶的研发成功很自然地就为伊利集团开辟出了一个从未被染指过的有机奶市场。此时由于只存在一家企业即伊利集团,则其议价能力较高,并且能够降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敏感程度,因此伊利集团可以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增加产品利润。

绿色产品研发会给企业带来高投资风险。绿色产品的研发是在生产资源限制的情况下生产出质量更好、环境更友好、更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这与工业时期大量资源无节制使用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截然不同的研发背景。同时,绿色产品的研发没有先例,一切都需要企业自己摸索,不断尝试。伊利集团为了推出金典有机奶共耗时三年,投资包括将普通农场转化为有机农场、饲料以及奶牛的转换,全生产过程监视系统等,研发周期长,投资大,研发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如果伊利集团没有研发成功这款有机奶,那么其研发投资的时间、资金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M,对企业现金流、企业未来发展都会是一个较大的打击。因此大多数企业在研发绿色产品时都比较谨慎。

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能力或资源能够推广到企业其他产品中或以已研发的绿色产品为基础研发出相似不同种产品。这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生产绿色产品的从资源获取到成品产出的生产线必然与一般产品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可能是设备的不同、流程的不同等等,这些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到其他产品的制造上,将已有产品转换为具有高环境友好性的“新”产品。

3.3 绿色发展与企业创业管理

绿色发展背景会给企业创业带来更大的约束。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就要受到资金、时间等资源的约束,绿色发展背景使得创业企业必须在这些资源约束的情况下采取绿色经济。伊利作为一家大公司研发一个新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绝不会比研发有机奶所花费时间长。

绿色发展能避免创业企业进入红海进行激烈竞争。如果企业进行绿色发展,就会与市场上已有的企业产生区别,即使是类似的产品面对的消费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创业企业就可以避免与在位企业进行竞争。伊利本身就是乳制品的佼佼者,但是伊利研发出新的绿色产品之后使得整个企业面对的市场扩大,企业市场影响力增大。

绿色发展能为创业企业建立高市场进入壁垒。进行绿色发展的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对自己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设备、资源进行更新,成本高,并且其他企业进入之后不一定能超过首先进入这个绿色市场的企业。金典有机奶上市近10年来仍然在有机奶市场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市场。

绿色发展能提高创业企业的形象。生态系统的观念使得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整个产品生产流程是绿色的,那么其在整个消费者和市场心中的地位就会提高。伊利就是考绿色产品的名声与各个重要组织合作,同时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积极的印象,宣传自己品牌形象。

4.结束语

从上文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绿色发展背景首先是对企业研发产品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在新产品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创业管理。对于希望创业或者创新新产品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在机会把握、资源利用以及团队培训上需要重视。第一,企业要抓住市场绿色发展的趋势的机会。绿色经济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市场的一部分,企业只能适应,进行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研发以期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第二,企业产品或服务研发结束之后,要将眼光放到整个企业当中,对于已建立的企业内部资源要加以利用,努力增加在研发绿色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第三,有意识地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绿色思想的培训。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决定权,为了能够适应未来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跟进现在市场的发展趋势,减弱未来决策失误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莱斯特?R?布朗. B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

[2] 胡岳岷,刘甲库.绿色发展转型:文献检视与理论辨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3,(6):33- 42

[3] 刘思华.绿色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胡鞍钢.中国: 创新绿色发展[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 本报记者 李晓丽.伊利金典有机奶引发乳业市场新思维[N].国际商报,2007- 04- 03011.

篇6

会议围绕全球化纤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区域合作潜力和产业政策调整等内容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展开对话,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化纤纺织领域在基础研究、生产工艺、产品开发、装备技术、标准评价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会议为平台,加快行业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竞争趋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为期两天的盛会,主办方为参会者呈现了70余场专家精彩讲座及国内外嘉宾高端访谈。

汇聚英才,共论产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调整、转型、升级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纺织行业的中心任务和大趋势,创新是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在行业正开展“纺织强国纲要”修订和“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的关键节点上,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召开将对整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题为“关于全球和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抛出了化纤总量、全球产业分工调整、技术进步等重要问题,提请同业共同思考。端小平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提高,全球纤维加工量仍然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在2.8% ~ 3.0%,增量绝大多数是化纤;中国占全球纺织纤维市场份额提升的趋势放缓,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此外,端小平判断,技术进步对常规纤维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益方面可带来的利润越来越窄,而对生物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会议的嘉宾研讨环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中国台湾的化纤协会分别分享了各国化纤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顺势而为,把握产业发展新契机

把握趋势才能抓住发展新契机。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会议发展论坛环节对纤维发展的新趋势将为中国化纤产业和企业带来的发展新契机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纺织产业科技发展必须跟上世界新科技发展的步伐,纺织新材料的发展也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纺织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发展生物基纤维,充分利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再生资源发展生物基原生纤维、生物基再生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纤维性能趋向高性能化,碳纤维、芳纶、无机纤维进一步向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方向发展;纤维品种趋向多功能化,强调多重技术融合,产业链整体发挥作用,实现纺织材料的多功能化。”

对于未来市场的新契机,纤维年鉴咨询公司总经理Andreas Engelhardt做了题为“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供求预测分析”的报告。他指出:“在过去25年中,全球化学纤维市场规模已经翻了一番,2013年首次超过9 000万t。尽管未来消费总量仍会增长,但区域可支配收入和人口增长的预测数据却预示,由于发达国家在纤维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下降,全球纤维需求的增长速度会放缓。这些发达国家目前的纤维消费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数。不过,市场力量的自由释放和市场驱动的投资将淘汰那些过时低效的生产设备,经过洗牌的市场将迎来多赢的局面。”

就中国化纤产业和企业而言,端小平则以“未来全球的增量可以是中国人做,但是未必是在中国做”亮明自己的观点,指出了中国化纤企业面临的走出去境外投资整合全球资源的新机遇。

创新驱动,呼唤产业发展新活力

为了激发参会者的思想火花,探求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引擎,根据行业热点问题以及行业的亮点会议特设了“高性能纤维与车用纤维技术”、“环境友好纤维技术”、“品牌与价值”、“毯用纤维技术” 4 场专题论坛和“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专场”、“帝人纤维技术专场”、“先进的维纶技术专场” 3 场技术交流专场。论坛和技术交流专场邀请了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知名高等学府的国内外纤维领域知名的专家和教授及化纤产业链先锋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和分享,他们精彩的报告和实时互动为参会代表带来无限启发,同时也为产业和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示了方向指引和活力坐标。

专题论坛和技术交流专场,一方面总结了中国化纤产业加强前沿基础研究,拓展行业创新之源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更侧重讨论了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品牌价值的塑造。如从“生物法原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绿色生物基原料”、“聚酯反应工程的创新”、“纳米纺织新材料的最新发展”、到“绿色纤维及其产品的研发趋势”、“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与应用”、“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聚酰胺酯纤维及其仿棉纺织品开发”、“创新型壳聚糖纺纱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聚乳酸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产品开发”、“锦纶的特性及应用”,再到“高性能纤维与车用纤维发展新趋势”、“毯用纤维技术”、“环境友好纤维技术”贯穿化纤完整产业链。明确产业链合作将成为中国化纤产业新活力的又一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和活力源泉。更为重要的是,会议还延伸探讨了如何提高产学研效率,不仅关注科技创新,更应该考虑创新的多元融合,注重品牌与价值的提升等话题。更好地体现全面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篇7

关键词:金融资源 产业链 交易成本

金融是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金融资源的流动导致了资源在地区和行业间的流动和分配,因此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企业和产业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数量。金融资源的流动使得各地区企业和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轨迹,地区企业的集聚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链的发展减少了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利率水平并非完全由市场形成,资本规避风险和减少交易成本的需求导致了其向产业链发展更为发达的地区流动,因此产业链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在获得资金方面具有优势。产业与金融发展之间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相互决定关系导致各地区发展差距被不断的放大,因此,在区域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文献综述

金融及金融机构在经济增长、企业和产业发展发展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个全面考察金融在经济中作用的是巴杰特,他发现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大型工业项目融通所需要的资本而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希克斯就此问题进一步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所使用的技术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真正引发工业革命的是金融系统的创新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技术创新,通过向需要资本的大型项目融资,金融创新使这些技术得以实现并贡献于经济增长。熊彼特(1912) 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然而,也有人质疑金融能否刺激增长,而罗宾逊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交易会产生新的摩擦,这些摩擦刺激了经济对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需求,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也因经济中的需要而产生,也就是“实业引导金融”,但金融对经济增长却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帕特里克认为,在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金融引导经济增长;当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变得日益复杂,此时经济中的摩擦会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并刺激金融发展。在此之后,人们将金融-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称为“帕特里克之谜”。

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大量研究文献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引入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交易中的实际因素,更好的解释了金融在经济增长、企业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金融与产业链发展之间的理论分析

资本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资本的供给决定了一个地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金融资源地区间的分配差异将导致各地区生产要素配置比例的差异,也决定了各地区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由于金融资源供给的不足,企业获得资金难度大、使用资金成本较高,因此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相比,资本配置比例偏低,由于存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问题,在同一行业的企业间生产要素配置比例的差异将导致要素边际产量的差异,使得要素获得的收益不一致,因此引起资本之外的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结果导致了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可以减少融资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融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高额交易成本和交易活动的减少。地区产业发展将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随着社会分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企业都只能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各企业的生产、销售数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各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资金供给方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对产业链中各个企业的综合分析获得比较准确的企业信息。由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产业链具有外部经济的特点,能够减少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产业链越发达,对单个企业融资的成本就越低,金融机构就越愿意与之交易。

在以直接融资为主、资金能够跨地区流动、利率非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产业链和金融之间这种捆绑式的发展路径就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银行不能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弥补融资过程中增加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将资金从交易成高和风险高的地区向交易成本低、风险低的地区转移,产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向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转移,因为这将保证金融机构能够减少交易成本、降低风险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金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金融化水平就越高,经济对金融的依赖程度越高,金融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就越突出,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发展水平对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金融发展也主导了企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与分布。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和地区,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可能成为引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善,产业集群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融资风险而产生了融资过程中的优势,因此资金和生产要素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金融通过对企业和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反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又吸引资金的流入,从而扩大了地区产业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

三、我国的现状及分析

1.金融资源的流动将企业产业链发展的差距放大

中国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并且近年来这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随着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各地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在吸收金融资源向该地区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产业链发达的地区通过吸收大量金融资源的流入使得该地区企业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实现更快的增长速度从而占领市场,同时金融资源充足的地区可以利用富余的金融资源来不断扩展产业链的上下级,由此金融资源的流动导致产业链在区域之间的转移。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地区存贷款无论在绝对数额还是在相对数额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之和为20%,则存贷比小于0.8的地区都存在资金外流的问题,存贷比大于0.8的地区存在资金流入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都存在严重的资金外流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资金外流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人口的流动,因为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有大量的流动人口,这部分人的收入最终会流向自己户口所在地,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地区由于金融资源绝对额非常大,导致资本的边际收益率相对较低。

经济落后、产业链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也存在严重的资金外流现象,这种资金的外流进一步导致了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滞后。产业链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存在资金净流入的现象,这种资金的流入同时引发了其它资源向该地区的流动,从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产业发展与融资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理论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融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企业更多的依赖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随着经济的增长,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方式的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加。因此经济的增长将引起融资结构的变化,股权融资方式巨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为企业快速占领市场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相比对企业具有更高的要求,企业要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在企业规模、公司治理、主营业务是否单一、企业的成长性、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产业发达的地区,由于专业化程度高、市场规模大,企业容易通过专业化生产某种产品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和较快的发展速度,而在产业分工落后的地区,有限的市场需求、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供给的限制都严重束缚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难以达到发行股票融资的条件。从上市公司数量上来看,落后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远远低于经济和产业发达地区数量。

四、政策及建议

金融与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导致了企业经济和产业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要减少目前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必须在金融机制和政策上做适当的调整以便促进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根据目前金融体制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一下解决措施:

1.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区域经济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区域资金流动机制不健全即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资金渠道是区域资金流动机制的重要部分。因此,要从健全资金流动渠道入手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各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目的。

要大力发展区域性商业银行, 提高区域性商业银行融资和配置货币资源的能力, 为本地区引入更多的资金, 以促进资金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减少由于大银行资金跨地区转移所导致的各地区金融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应该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由于经营地区的限制,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产业,因此应该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目前地方性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吸收资金方面还非常缺乏竞争力,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政府给以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地方性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促进融资方式的变化,改变目前融资方式单一的现状,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

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方式中的比例,政府对于企业通过股票、债券融资的方式应该给以政策上的支持。首先是机制方面,一是要鼓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中西部企业上市融资,将具有地区主导性、支柱性的企业推荐上市;二是要积极推进西部金融债券发行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扩大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发行规模,同时加快西部重点企业债券上市的步伐。

3.发挥地区产业链发展在融资过程的优势,促进产业链金融的发展。

产业链金融是指资金供给方通过扩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销企业联系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产业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增值。

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减少了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时,产业链金融通过将产业链连为一体,可以减少资金供给的风险,因此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和地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se,Lopez,Cracia.and Cristina,Aybra,Arias.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Finaneial Behavio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J].SmallBusiness Economies,2000

[2]杨国中, 李木祥. 我国信贷资金的非均衡流动与差异性金融政策实施的研究[ J] . 金融研究, 2004, ( 9)

篇8

[关键词] KIBS 产业链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知识密集化、技术密集化,于是出现了新兴的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简称KIBS)。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产业链这一视角出发,分析KIBS有别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KIBS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特征对比分析

1.KIBS高度依赖专业性知识,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的主要是劳动力的经验性知识

KIBS组织自身就是主要的信息与知识来源,所以其对专业性知识的高度依赖是不可避免的,或者知识成为KIBS发展的第一要素。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工艺技术上主要依赖劳动力,造成劳动力在产业内部有集约化趋势的产业。从其定义可知,其依赖的主要是劳动力,或者说劳动力的经验性知识与技术。

2.KIBS知识的专业化强度、更新速度、保持能力上都强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第一,知识的高度专业化。由于KIBS的高度创新性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高度专业化。第二,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是KIBS发展的第一要素。KIBS从其组织内部员工处和从产业链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处不断获取知识,通过互动产生的知识,不断补充和更新KIBS自己的知识库。第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相转化。KIBS的从业人员处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内部显性知识的一个过程。第四,知识保持能力高。由于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的高度转化性,和KIBS内部的知识库,使得KIBS对知识具有高度的保持能力。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第一,以经验知识为主,专业知识为辅。员工的知识主要为知道如何正确去处理某类事件,几乎不需进行任何创新,知识的来源离不开长期的实践积累。第二,知识更新速度慢。由于服务内容的单一造成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知识管理也侧重为知识的传递与共享。第三,隐性知识远远大于显性知识。由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经验知识的高度要求造成劳动力个人隐性知识的不断获取。这种知识难以编码和度量,主要存在于劳动力个人头脑中,外在表现为能正确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第四,知识流失速度快。由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劳动力流动性较高,素质偏低,不断的劳动力流动加速了行业内劳动力个人隐性知识的流失。

3.KIBS高度依赖新技术,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依赖的主要是劳动力的经验性技术

KIBS高度依赖新技术。KIBS与新技术有着内在的联系,要么是新技术的积极使用者(如金融、保险、促销广告等),要么是新技术产生、扩散的人(如电子商务等)。KIBS的知识基础中包含了特殊领域的技术知识,如IT技术、工程技术和环境技术等。在产业链中,KIBS处于中间环节,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知识中介的间接知识部门,从这一角度来看,KIBS与高新技术产业是紧密联系的。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对新技术依赖程度不高。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高度依赖的是劳动力的个人隐性知识,既技能与熟练程度。但是随着高新技术发展与普遍应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也开始引进新技术。

4.KIBS具有高度的创新性,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缺乏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

KIBS具有高度的创新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和市场变化迅速,知识服务业创新的速度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高度顾客导向性使顾客成为重要创新源。KIBS为提供知识服务,自身首先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吸纳新技术知识,开发新信息处理和分析方法,创造适合技术和生产发展新要求的知识应用模式;同时也必须与服务对象一起进行创新,提供解决各种全新问题的知识服务产品。在产业链中,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成为KIBS创新的源动力。通过交互性的发展,KIBS与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完成互动创新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发展。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低。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中,服务与消费是不可分离的。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使得消费的最大化。劳动力的低素质、工作的高标准化程度等原因使得其创新缺乏动力。

5.KIBS具有高度顾客化程度,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具有高度的标准化程度

KIBS的高度顾客化程度使得其标准化的程度较低。KIBS在产业链中的活动都是围绕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展开,因此必须根据市场和顾客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顾客化服务。KIBS与客户之间的知识流动是双向的过程,一方面从客户那里获取知识,并与自身知识结合,向客户提供特别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补充自身的知识库。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标准化程度高,顾客化程度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较低以及独立工序等的特征,使得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劳动力所完成的工序都具有高度的标准性。

6.KIBS与产业链中各产业知识流动具有高度交互性,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交互性较弱

KIBS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知识流动是双向的过程,由于知识传递的交互性造成KIBS在为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得到顾客反馈,因此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在产业链中,很难区分开发业、KIBS、制造业哪个是接收者哪个是传播者,产业链中的知识生产一般都是合作生产完成。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技术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在关键工序上采用现代化技术,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会在一些生产环节上存在着机器无法替代的手工作业。如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等,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7.KIBS具有较低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KIBS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低。KIBS的产业结构具有强烈的动态性,进入和退出非常频繁。由于KIBS产业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成长阶段,各类技术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市场的竞争力比较小,进入障碍较低。KIBS企业很多是由各类工作人员所组成的,动态性的人员交替也会促使KIBS企业退出比较频繁。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1)在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进入和退出壁垒都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单个工人投入的固定资产较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起点低,易于实现。由于该产业具有的劳动力的高度流动性,使得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退出频繁。(2)在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地区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由占主导向占非主导地位过渡。当经济发展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时,逐渐会被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主导的产业所代替。

8.KIBS对就业门槛要求较高,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就业

KIBS对从业人员知识的高度需求,使得KIBS进入门槛比较高。KIBS传递与运用的都是知识,知识在KIBS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都使得KIBS对从业人员知识的需求较高。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这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决定的。我国长期存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实,决定了我国要长期面对就业的压力,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较低素质要求,使其吸纳劳动力多,在促进就业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

二、基于产业链的kibs发展存在的问题

1.kibs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大,使得其对企业的贡献无法保持持续性

kibs发展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人力资本。知识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人才的获得和运用上。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kibs发展水平的高低。但是kibs的人才流动性也是非常大的,任何一个kibs企业都会面临人才流失这样一个大问题,使得其对企业的贡献无法保持持续性。因此,kibs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的保值不可避免。

2.kibs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渠道容易堵塞,造成互动融合与创新无法保持持续性与有效性

kibs在产业链中的发展是与上、下游产业一起互动而发展的,因此必须保持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是持续而有效的,这样kibs的发展才能够不断向前。事实上各产业间的沟通渠道很容易因为互动参与者的互动性不强,互动组织的运转不灵活而被堵塞,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就是怎样保持各产业间的互动融合与创新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产业链参中各产业互动的纽带是其人力资源的互动,我们称其为互动参与者。要保持产业之间的互动持续有效,互动参与者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些能力主要指知识传递能力和吸收能力。知识转移的成功实现要求知识供求双方具有相应的能力:知识源应具有良好的知识传递能力;知识受体应具有相应的吸收能力。无论是知识传递能力还是知识吸收能力,都是在知识转移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渐进提高的。因此,kibs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产业都应该共同畅通沟通渠道,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

篇9

动漫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因其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动漫产业的发展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动漫产业被许多国家列为了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具有发展动漫产业的潜在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够,没有将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成的优势。随着全球动漫产业的发展,各国对动漫产业的重视前所未有,我国“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动漫产业就在其中。“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动漫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266部、65070集、707614分钟,共生产动画影片78部,是“十五”期间的近5倍。根据我国首部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的消息,2010年我国共制作完成的原创电视动画片385部、动画影片16部,在短短7年间,我国动漫产量跃升了50倍,超过美、日、韩等国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动漫生产国。然而,和美、日、韩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动漫产业还处于成长起步阶段,绝大部分产品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和部署,将对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动漫产业作为文化的一个体现点,如何实现我国从动漫产业大国到动漫产业强国的跨越,这是当前急需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对美、日、韩的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够为实现我国动漫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给予启示。

一、动漫产业链及其特点

动漫产业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指的动漫产业链。动漫不是指一部作品,而是指一个从上游制作,到下游营销、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价值链条。图1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这不仅是产品生产链条,也是动漫形象及其品牌效应逐步形成和扩散的传播链条,同时也是资金投入和逐步回收的价值增值链条。

可见,动漫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并且这根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邻环节间都具有极大的关联度。确保动漫产业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协调发展好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于动漫产业链而言,漫画创作与出版是基础环节,这一环节饱含了创作者的智慧和社会文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性,需要注意对创作者的激励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动画片的制作与播出是动漫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最能体现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力量,解决的是一个“生产”问题;动漫关联产品与衍生产品的开发是动漫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动漫产业链主要收入来源就在此环节,这是动漫产业价值链条的终端,也是附加值最大、最有操作空间的一环。因此,重视漫画的基础性创作与出版、协调发展好动漫产业链各环节固然重要,实现动漫产业链的高端化更重要。

二、美日韩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比较

(一)美国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

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电影业优势,把动画电影作为推动其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点,而漫画相对较缺乏。其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主要按照如下路径发展:首先是创作和生产影视动画片;然后就是通过电视台和电影院广泛地播出和放映影视动画片;接着就是发行大量的动漫图书和音像制品;最后形成版权的授权大量开发和营销衍生产品。美国的动漫产业表现为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的特征,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和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的动漫产业几乎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通过动画电影在全球的出售发行,带动其衍生产品的市场开发,从而带来极大的回报。以90年代美国推出的《变形金刚》为例,它在最初被引入中国时,让中央电视台免费播出,当动漫形象深入人心时,再将其早已开发的玩具等衍生产品投放市场,在中国市场获得了高达6亿美元的销售业绩。

(二)日本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

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发现,87%的日本人喜欢动漫,84%的人拥有动漫相关产品。日本漫画的消费群体涵盖了所有年龄段。日本凭借其国人对漫画的喜爱,将漫画产业作为其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由于漫画制作成本远低于动画的制作成本,通过漫画的发行培养的固定的消费群体数量可以检测其受欢迎程度,在漫画成功发行的基础上进行动画的制作和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大大降低了动漫产业投资的风险。在动漫产业拥有良好的市场运作基础上,政府相应的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更有利于促进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因此,日本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将动画片、电子游戏和漫画视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其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的路径是:首先在动漫期刊上连载漫画,选择出那些优秀的作品出版单行本;然后将那些优秀的漫画改编成影视动画片;然后电视台和电影院广泛地播出和放映动画片;然后出版和发行大量的动漫图书、音像制品和游戏;最后形成版权的授权开发和营销衍生产品。这与美国动漫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有些不同。

(三)韩国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

韩国是动漫产业的后起之秀。但韩国的动漫产业产量已经占据全球相关产业30%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三大动漫产业强国。韩国动漫产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以“流氓兔”形象为代表的动漫产业突破了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常规产业链发展模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赢利模式。其动漫产业链发展模式的路径是:首先打造动漫形象,使其深入人心,形成市场需求;然后动漫制作商以某种动漫形象为载体制作动漫作品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动漫形象及其品牌;最后加大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实现巨额盈利。

(四)美日韩动漫产业链的比较分析

篇10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符合产业融合理论与产业链理论,高度的耦合性使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成为必要。从湖南省两大产业的发展实际着眼,二者的联动可以适用的模式主要有产业融合型、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型、文化产业价值链延伸型、文化产业场区景点化模式以及营销环节的联动型等五种。为了确保两大产业实现联动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做好服务,创造有利于创意人才培养和社会资本进入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关键词 文化产业;旅游业;联动发展;模式

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在2009年联合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了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经过五年的探索,湖南省在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实现两大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大湘西地区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更是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大湘西地区文化发展的核心模式[1]。但总体而言,湖南省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和广泛联动仍然有待推进。不少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尚未向旅游产业延伸其产业链,许多旅游资源也未充分地展现其文化内涵。这种状况制约了湖南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本文试结合湖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湖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可资利用的几种基本模式并分析相关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融合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问题,实际上就是产业融合的问题。所谓产业融合,是指原本独立的产业由于技术创新而打破产业间的技术边界,通过产业间的技术渗透,推动整个产业边界的融合;或者在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产业经济活动的延伸或重组实现产业间的融合[2]。当然,产业的联动发展与产业融合并非完全等同。产业融合是联动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往往形成了独立发展的产业形态,而产业联动的一般形态是在承认各自产业独立性的前提下,产业间的互补互利,协同发展。

(二)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不同企业以产品、技术和资本等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3]。产业链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产业链是一种相关资源的组合;其次,这种组合要求围绕着某种核心价值或技术来加以优化和提升;第三,产业链是否优化的判别标准是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全部价值。产业链的构建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的内涵。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构建产业链的最终目的是在产业链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通过接通产业链环使得各企业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故而从产业链理论的视角下,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要努力实现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端的对接,或者是产业链在技术信息及创新管理体制下的实现跨产业延伸。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及服务的活动集合。传统的旅游业也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精神娱乐产品及服务。这使得二者的联动发展具有可行性。同时,二者之间的不同特点又使得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依赖性。这使得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能够促进旅游业的优化和升级。在文化经济背景下,文化成为引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重文化、重质量的倾向。传统旅游业那种资源禀赋型发展模式不仅使得旅游资源被过度地消耗,而且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地减弱。旅游业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优化和升级。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应竭力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或通过嫁接引来其他文化资源的活水,用文化去支撑旅游、包装旅游、促销旅游产品。

第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可以降低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文化产业是一个投入大,风险性极高且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该产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在审美价值趋向多元化的当下,文化产品能否实现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许多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往往通过后产品的开发等方式延伸产业链以降低风险。而旅游业在降低文化产业的风险性,确保投资成本有效回收上具有很好的作用。一方面,作为无形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的互动或结合将使得文化产品形态化,具备可消费的现实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具有文化渗透力强、宣传辐射面大和社会关联广的特点,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将能更有效地实现文化产品的品牌化,从而提高文化产品的商品转化率。

三、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可采取的模式

学界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模式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花建先生在考察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了“从创意设计到时尚体验”、“从空间再造到创意社区”、“从遗产传承到创意旅游”、“从影视演艺到体验消费”、“从美食产业到创意之都”等五大联动模式。这五种模式基本涵盖了目前所能看到的城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的类型,具有较强的借鉴参考意义[4]。此外,袁俊、刘建徽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也归纳出了三种产业互动的基本模式: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5]。可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贯穿了从产品制作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本文仅结合湖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针对不同产业门类与不同区域,探索可资利用的五种联动发展模式。

(一)产业融合型: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内容的创意开发为核心的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主要体现为文化创意作用于特定旅游资源,即通过对资源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与再生产,创造出新的以创意为特征的文化旅游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人文化产品,也可以是对人文旅游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而打造出的文化创意产品:景点项目与旅游纪念品。但是由于文化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唯一性及不可复制的特点,所以开发的潜力与价值相对要大一些。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得比较好的也多出现在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西安曲江、河南开封。就湖南省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大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此种模式具有得较大优势。大湘西地区“‘非遗’中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俗等类项目,??可同旅游紧密结合,打造出“非遗”型旅游主导式文化产业的精品、名品,探索‘非遗’型旅游主导式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之路。[6]”一些有实力的文化景区将文化景观、民俗风情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商品之中,设计制作出了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创产品。湘西的民族织锦包、织锦袋、风光壁挂及各种织锦工艺品,集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于一体,就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风味。

当然,此种模式由于需要对文化元素进行有效提取并将之符号化,这决定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生成转换的较大难度。如果缺少文化元素识别能力或者缺少符号化能力,这种融合型的发展模式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最高形态。

(二)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型:旅游与演艺业融通

旅游与演艺业的联动模式是以旅游业为核心,借助旅游区域文化消费较为旺盛的优势,通过与文化企业合作而开发出的文化内容产品。它是以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实现旅游高附加值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旅游演艺可以增加旅游区域内吃、喝、玩、购、住等旅游消费的支出,经济带动效应较大。同时,由于旅游演艺的品牌化及季节性不明显特点,客观上可以缓冲旅游景区淡旺季的差距。

自中国第一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刘三姐》获得成功之后,全国各地兴起了以实景山水为背景的旅游演艺热。如今,旅游演艺已在湖南开花结果。张家界天门山推出的《天门狐仙》,就是将张家界的山水与湖湘文化进行融合而诞生的一个不可复制的文化创意产品。湖南省湘西凤凰景区的《我的湘西》、《寻梦凤凰》和《山风鼓韵》等大型原生态文艺晚会虽非实景演出,但是因创意地展示出了凤凰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阳戏、傩堂戏、茶灯戏等民间文化艺术风采,凸现凤凰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每天都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客前往观看。

从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旅游演艺应能够让游客形象、直观地了解当地民俗、典故和风土人情等演艺文化之魂。所以,要让演艺与旅游产生联动,就必须实现演艺文化产品的本地化。只有这样,演艺节目才具备不可复制性,也才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因此,采用此种模式实现旅游及演艺产业的联动,关键是要对当地的民俗文化或现代风情进行合理的文化资源评估,并通过创意人员进行特质文化资源的深挖,然后才有可能打造出一台富有吸引力的演艺节目。

作为此种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旅游与娱乐消闲业的联动发展在城市文化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长沙在选取此种模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长沙的演出市场非常活跃,本土化特征非常明显,电视娱乐节目特别发达,加上长沙人民已经形成的夜生活习惯,这都是发展旅游消闲业的良好环境与条件。通过全力打造,形成国家性品牌,长沙娱乐消闲业必将对外地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促进长沙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价值链延伸型:后产品的旅游化开发

该模式主要是以文化企业为核心,通过内容产品的品牌化,开发旅游后产品。文化产业的内容产品普遍具有“火车头”效应:一个成功的文化内容产品往往能够带动衍生品或后产品的系列开发,从而实现文化内容产品的高附加值。就目前国际上对于文化产品的后产品开发模式来看,成功的文化内容产品的价值链大多会延伸至旅游业。例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开发的迪斯尼乐园就是一个典型。在国内,也出现了像杭州宋城的网络游戏主题公园,它成为国内网络游戏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经典案例。以内容驱动的旅游后产品开发形态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主题公园及影视节日。影视传媒、动漫是湖南文化产业的优势品牌,故而这两种形态在湖南均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湖南省目前的动漫主题公园主要有长沙的喜乐地动漫欢乐城、张家界的卡通乐园。后者是宏梦公司以《虹猫蓝兔七侠传》为依托而开发的动漫主题公园。这些动漫主题公园的出现,一方面实现了较为可观的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也为湖南“动漫湘军”提供了一个个展示自我形象的大舞台,为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找到了绝佳的突破口。不过由于这一联动模式属于前端内容产品驱动型,需要依赖于不断地开发出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内容产品,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前端的内容产业,并使之品牌化。近几年,湖南动漫业受到国内其他动漫产业大省的冲击,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的发展阶段。动漫主题公园的开发几乎陷于停滞,既有的主题公园也因为缺少新的动漫形象致使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当然,困境虽然存在,但突围并非毫无希望: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动漫产品的创意开发力度,不断推出优秀的动漫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应突破思维限制,利用优势发展其他合适的主题公园。金鹰卡通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开发出的系列麦咭形象,现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向卡通主题公园延伸。这一生产“动漫明星”进而进军旅游业的思路就值得借鉴与推广。

在实现湖南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战略举措中,也不应忽视影视节日与旅游业的联动潜力。中国(长沙)金鹰电视艺术节对于长沙观光旅游的拉动效应就已经得到了经济数据的支持。该艺术节在每年举行期间都为长沙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在每一届金鹰节举办期间,各省市代表、嘉宾、演艺人员、记者几千人汇聚长沙。同时,艺术节因具备强大的时尚性、明星效应及文化艺术魅力,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各地年轻人前来参加艺术节的各种活动,由此也带动了长沙的旅游观光及休闲产业。据统计,在每年的艺术节期间,长沙市所有四、五星级酒店入住率高达90%以上。每届金鹰节给长沙增加旅游会展经济将近6亿元[7]。当然,由于金鹰艺术节节目外的附加内容及相关衍生品开发的力度不够,所以艺术节对旅游产业的带动效果及整体效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文化产业场区景点化模式

文化产业的景点化是指文化产业基地、园区通过产业链延伸方式,主动扩展其旅游功能,实现二者的联动发展。这属于文化产业的外延产品的开发。这种开发之所以可行,主要是因为作为原创型的文化产业基地,产品所具有的突出的创意性与艺术性及高科技性,往往也因此而成为大量文化产业爱好者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这一模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原创艺术集聚区或文化产业园区的旅游目的地化。二是影视基地的景点(区)化。

湖南省内目前在文化产业景点化方面的实践已经迈开了步伐。作为首批入选国家智慧城市的长沙梅溪湖片区,长沙市政府投入巨资竭力打造成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聚居地。与此同时,梅溪湖的旅游功能也在迅速地提升。此外,作为文化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三的长沙市,城区内文化产业园林立,呈现出产业集群的格局。针对这种态势,未来我们可以考虑将长沙城区的几大文化产业集群(园区)按照功能进行整合,分为岳麓艺术品产业集群,雨花区出版产业集群、体育产业集群,天心区文化娱乐集群,芙蓉区报业产业集群,星沙影视产业集群,并通过完善各种配套设施而赋予其旅游功能,带动各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在影视城的开发方面,全国影视基地建设的热潮也开始席卷湖南。长沙市《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显示,望城区将修建“东方影城·封神榜文化创意产业园”。根据湖南东方影城置业有限公司的规划,东方影城将投资125亿元人民币建成几大旗舰项目。其中五部《封神榜》拍完,将留下五个“人间仙境”般的实景场景,从而构成封神榜影视主题园区。这些主题园区均可用作旅游体验。根据开发投资方的初步预计,园区年接待量为300万人次,以200元的人均消费额度计算,此项旅游体验将为影视城带来6亿元的收益[8]。此外,湖南还有几个影视基地正在规划中——长株潭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城、 浏阳河影视文化园、张家界生态影视文化基地。这些影视基地的规划也明确地提出了基地旅游景点化的目标。

(五)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在营销环节的联动发展模式

对于旅游业这种资源低耗型产业而言,营销成本决定着旅游业盈利的状态。在旅游产业营销中,成本最高的是寻找新客户。故而,有效地寻找客户并最大程度地节约营销成本,就成为了每个旅游企业所竭力追求的境界。文化产业中的影视传媒及图书出版具备良好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帮助旅游企业寻找客户,实现产品顺利营销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旅游业在营销环节上谋求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几乎是理所当然的。目前,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在营销环节的联动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影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介。影视业与旅游的结合模式主要是以影视内容产品为先行,通过影片中所体现出的旅游地的风景、民俗及其他旅游文化元素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宣传推介,从而促使观众去消费旅游产品。不管是旅游景区提供拍摄场地,还是以投资赞助的方式将旅游产品植入影视节目中,均能达到宣传旅游产品的目的。影视业与旅游业的联动目前被公认为是影视业降低投资风险与旅游业扩大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湖南省内的案例来看,湘西永顺县王村就是因为被选为影片《芙蓉镇》的外景地之后才为世人知晓而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据统计,当地的旅游业收入在2001年就达到3300万元[9]。此外,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拍摄地也因节目的播出而为广大观众所知晓,诸如灵水村、沙坡头、普者黑、岳阳平江等地立刻成为了旅游者热衷的旅游目的地[10]。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宣传效应,《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拍摄开始之际,节目组即收到了国内外3000多个景区的拍摄邀请[11]。

二是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网络化。此种模式是利用网络新技术为旅游营销提供新的渠道与平台。携程旅行网通过网络数字技术与传统旅游业的结合,开创了“网络技术+旅游”的运营模式,成为了盈利规模超前、稳定性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在创立后短短四年时间内便逼近传统旅行社几十年的发展规模[12]。湖南省旅游品牌虽具有绝对性优势,但是同样也需要良好的营销平台与渠道。所以,随着湖南省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战略实施,旅游与数字网络媒体的结合将会向纵深发展。目前来看,湖南省的各大景区基本上都与国内较大的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如携程、同程及驴妈妈、途牛等旅游网进行合作。这使得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更为畅通。不过,也应该看到,省内网络旅游销售平台的建设尽管在快速推进,但是市场认可度并不高。面对既有的发展成熟、竞争力强的外省旅游营销网络平台,湖南省应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极力探索出新的价值实现模式。

四、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不管是以旅游业为核心链向文化产业靠拢,还是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将产业链向旅游业延伸,都需要相关政策的保障及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就要求政府在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中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并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这里仅提出以下四点思路供决策者参考。

一是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保护旅游资源及扶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只有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保证旅游创意开发的可持续性。尽管从理论上来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效联动有利于资源的延续,但是受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企业在进行文化创意开发时,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对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或破坏性开发。故而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应该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肩上,通过出台政策,对旅游资源的开发预先画好红线,让开发者有法可依,清楚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另一方面,应该明确重点与特色,做好区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统筹规划。在规划中,应将湖南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尽可能地实行差异化的发展定位。例如湘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长株潭中心城区重点打造现代创意设计旅游;衡阳炎陵以衡炎高速为纽带打造赤帝文化旅游圈,等等。各区域的发展应该相互依托、相互拉动,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应建立省内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湖南省各市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同时也各具特色。面对这种状况,主管部门必须用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整合区域文化产业及旅游业,实行跨区域联手打造精品文化产业项目与特色旅游产品。各市州应该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作领域,相互开放区域文化旅游市场,使文化产业的各要素能够在各市州进行自由的流通,与旅游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

三是应注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是一项技术与经济融合的文化经济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因为这二者的联动,很多情况下都依赖于文化创意能力,以此实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个性凸显及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对于人才的培养,湖南省已经初步形成了高职院校培养为主,社会培训为辅的人才培养格局,但是具体到培养的内容及方式来看,目前的创意人才培养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切实的引导政策,促进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促进高校与文化企业合力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使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创意实践形成零距离接触。

五、结束语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文化产业需要旅游业作为载体,而旅游业则需要文化的灵魂并借助文化产业的平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将有利于二者的共同发展。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系列瓶颈问题,客观上需要取长补短,实现二者的联动发展。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结合当前国际及国内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将湖南省可资利用的联动发展模式归纳为五种类型:产业融合型、旅游产业价值链延伸型、文化产业价值链延伸型、文化产业场区景点化模式以及营销环节的联动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双方企业实体的管理特点与技术特点的制约,二者联动发展的具体形式及细节将会是多样化的。同时,实现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也需要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提供配套的服务,尤其是需要在创意人才的培养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为说到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依赖的仍然是内容为王及创意制胜。本文在如何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具体的顶层设计以及如何为两大产业的联动发展提供足够的创意人才方面虽有所论及,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尚难以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希望广大关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及关注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专家学者能够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得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论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9,(6):114-116.

[2]郑高明.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23.

[3]张琰.生产业创新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

[4]花建.论文化产业与旅游联动发展的五大模式[J].东岳论丛,2011,(4) :98-102.

[5]袁俊,刘建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 (5) :123-126.

[6]王淑贞等. 大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方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3) :20-23.

[7]王玉玲.基于旅游偏好分析的影视旅游产品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谭锦屏.湖南望城拟投125亿 建中国首个4D影城[N].文汇报,2013-05-23(B07).

[9]尹媛媛.湘西题材影视剧与湘西旅游业发展相关性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10]宋任智.从《爸爸去哪儿》看电视节目本土化[J].新闻世界, 2014,(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