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药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征集确定了院徽、院旗、标准院名、标准色系等医院形象识别系统,并将医院形象识别系统广泛应用于医院信笺、信封、档案袋、贺卡、纸杯等办公用品以及标识标牌各个方面。建成名医堂、养生堂、中医药文化广场、院史馆等中医药文化形象工程。自创设计制作了《中华医药五千年》百平米长卷木刻壁画系列,“诗画中医”木刻文化长廊系列,“大医精诚”、“橘井泉香”、“悬壶济世”艺术铜浮雕、木浮雕文化墙系列,“水墨中医”科普宣传系列,廉政文化东阳木雕装饰挂件系列四大系列文化工程。
2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认知度的有效途径。在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工作中,医院以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切入点,采取群众看得懂、听得懂、易接受、参与度高的形式,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中医药义诊咨询、举办中医药科普讲座、展示中医药科普宣传展板、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面对面解答群众的健康问题,给出健康指导。每年夏季傍晚利用人们聚集广场纳凉休闲时机,组织医务人员在广场开展健康咨询、义诊、播放中医药科普宣传片、组织市民开展健康知识、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有奖问答等科普宣传活动,市民参与激情很高,普及效果显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手段,向社会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结合专科专病预防以及养生保健指导,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办《健康有约》、《位、大作用》以及《漫谈中医药》等文化科普栏目,其中系列养生科普宣传作品《漫谈中医药》获得“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组委会”最佳科普作品奖。与当地主流媒体联合策划的主体选题《中医席位》在本市引起市民良好反响。积极组织编印科普着作,先后编印并出版《春夏秋冬养生食谱》、《赵和平临床经验集》、《中药百花赏析》、《诗画中医》等科普系列丛书。
3讨论
篇2
中医与京剧、书法、武术并称“四大国粹”,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作为基层中医医院可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推动中医药的业务不断发展,巩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果,掀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热潮,以利提升中医药业务技术水平,开创中医药工作新的局面,同时造福社会。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工作的基础和动力,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子簿、基础差、起步晚,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一些难点和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组织保障,政策引领,明确重点,统筹兼顾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医院须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挂帅,由专人具体负责,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评审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具体计划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继往进展慢、内容少、投入低、特色差、措施弱等情况,强调“三个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三个重点是”:培育医院核心、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四个坚持”是:一是坚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二是坚持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努力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现状、人员、资金、设备、程序、范围、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四是坚持紧紧围绕医院业务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水平的提高。
2 多措并举,扩大宣传,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从实践来看,中医药文化建设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关系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与支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更应当从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高度,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中医医院可以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下,扩大宣传,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以中医药政策、理论、技术、演变、特色、成果等为内容,院内采取图板、视频、讲座、带教、参观、自学、培训等形式,院外采取城乡义诊、电视专题、知识竞赛、对口支援、理论培训、技术推广、发送资料等形式,丰富内容,形式多样,长期宣教,力求实效。
3 充分做好三项工作,努力夺取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新成果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基层中医医院更加光荣的、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让中医药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烘托中医氛围,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需长期侧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普遍认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可以概括为“仁、和、精、诚”4个字,即: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可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医院发展规划、院训、院歌、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员工手册》、医院管理及环境形象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以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业务建设。主要是招聘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创办中医特色学科,鼓励中医传承创新,设立中医发展基金,购置中医诊疗设备等,不断探索和完善诊疗行为、医患关系、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三是在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上注意突出中医药元素,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在院内显着位置布展华佗、李时珍、扁鹊、张仲景等中医药先辈的图像资料、中医名家名言警句、院训、院歌、中医药防病治病图板等,并向群众制发宣传图册资料;在新院建设上可与设计单位一起进行了整体筹划,在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方面,以彰显中医药文化为主线。
总之,中医药文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内外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加强组织,统筹协调,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要求;同时,基层中医医院应在中医药的文化建设及业务发展上积极发挥龙头作用,扶持、带动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的发展,使中医中药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篇3
图书馆的始建源于文化,又为文化的传承而服务。在长期的学术资源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尤其是中医药类高校的图书馆,更担负了对祖国医学的优良继承和良好发展的重大使命。如何将历史更好地传承,如何将中医药学文化更大限度地被世界医学界所认知、所推崇,是现今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任务中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新馆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除占地面积得到良好的扩充外,中医药文化历史的展现和对启古纳今教育思想的体现一览无余。这样的建筑设计理念,无疑在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览空间的同时,更直观地将中华医药文化和文明传递给每一位读者,同时意在激励学子风雨兼程,继往开来。
1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医药文化文明的的合理灌注
中医药学文化的诞生和弘扬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一项伟大杰作,她向世界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智慧和灵魂。如今,乘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资源索取环境的更高要求,迫使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改变单一的借还和陈旧的自习环境,在以往庄重、肃穆的办馆风格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增添独特的中华医学韵味,使内涵建设既满富人文情怀,又不失其庄严。这或许是近代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新型教育理念。
1.2 新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秉承启古纳今思想
在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世界中西医学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培养高质量的中华医学新星,不断增加高水平、高能力、全方位的综合型中医药学拔尖队伍,是现今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重中之重。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储备和能量的汇聚之地,自然更担负着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想多学习、能够学成”的重大使命。如此一来,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必须摒弃以往对学生的简单提供书目借还、简单提供学习桌椅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图书馆新颖丰富的内涵建设,来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走出自身发展瓶颈,为未来的中医药学事业努力奋斗。
2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实践
2.1 图书馆的内涵建设重在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华医学文明历经了2500多年的传承和发扬,她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令世界敬仰。对中华医学的良好传承是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药学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根基。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内涵建设实践表明,深化对历史的重现,能够有效激励学子逆水行舟、风雨兼程,以启古纳今、厚德精术。
自2010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有效数字表明新馆的日均进馆人数较旧馆增加3.17%,从开馆第一天即有1197人次入馆,学习势头明显增加。
2.2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2.2.1 外观设计体现易学经典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既融合了中华古代的易学经典,又汲取了现代化风格的建筑设计元素。其设计以四方形宏伟形象为主,庄严恢弘,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之意,故取名“四象城图书馆”。其建筑形象在传达古近文明结合的同时,更加生动地折射了古今道德观念相融合的独特办馆理念。
2.3 馆内设计重视启古纳今
内敛、大气的现代设计风格结合中华医学诗般的历史,赋予图书馆独特严谨的学术风格和逆流求上的求学氛围。多数学生热衷于此,成为图书馆内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2.3.1 壁魂的设计辉映天地人相应思想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从一楼伸展到五楼坐落着长24米、宽24米的大型医史壁画,名曰“壁魂”。壁魂内容浓缩了祖国医学250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黄帝内经》到《神农尝百草》,再到《本草纲目》;从炎黄二帝到华佗李时珍,用灵活再现的画作激励学子上下求索、风雨兼程。从人文角度讲,壁魂的筑建繁荣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战略地位与作用,无形中激励着在图书馆学习的每位学子,形成了实现祖国医学伟大继承和发展的激励图腾。
2.3.2 继学书屋的建设启迪学子奋发图强
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顶楼,修建了“继学书屋”和大师殿堂。继学书屋的由来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首位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的名字命名,在纪念之余,更启迪学子乘风破浪、风雨兼程。大师殿堂则是近代学校中医药界榜样的聚集地。对他们的展示,后代学子在膜拜之余,无疑更具激励和鼓舞之情。
2.3.3 学术空间的建立旨在帮助学子走出发展瓶颈
长春中医药大学还建设了首家高校学术空间,将学校各专业教授列入“专家相册”,供学子预约交流,为学生每一步的人生发展提供指导,尽快帮助学子成长成才。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寓教于景,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承优良的医德医风、培育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设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篇4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
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
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
(二)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篇5
一、医院细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在现阶段,医患双方在诊疗中对细节文化的认识比较深。一般意义来说,医患关系指的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包括了再治疗中所进行的沟通和联系以及在治疗之外的一些交流,比如心理语言沟通和服务态度等。这些沟通和交流如果进行得顺利,就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研究表明,目前医患对细节文化在双方交流沟通中的作用都有较高的认识。医院的细节文化丰富,包含了伦理、法律、心理等内容,又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所以在对医院细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中,双方都基本正确,但是医方要高于患方。
患者对医院的细节文化一般都有较大的需求和期望,尽管医生在细节文化上基本能够做到知行一致,但是还是很难达到共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患方对医方存在误解,没有正确认识医院的细节文化。另外,医生出现违法行医的行为,没有对行医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遵循,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二、医院细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医院进行细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医院通过细节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向社会展示出良好的外部形象;二是患者通过对医院细节文化的感受来判断医院和医生,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度;三是医生通过细节文化建设加强了自身的水平和修养,同时保证自身在行医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正确性;四是医院对细节文化的建设,增强了社会和大众对医疗工作的支持,促进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医院本身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加强医院细节文化的建设,对与医院有关的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有益的。
三、医院细节文化建设的建议策略
第一,加强医生行业自律建设。这个重在强调医生这个职业的职业精神。医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珍视生命,救死扶伤,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决履行作为医生的责任。另一方面,医生要树立起正面健康的社会形象,完善职业规范,加强自律机制的建设,对那些破坏行业形象和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严重的处罚,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全面的制度,并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制度的落实。尽管很多医院都建立起了医院细节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但是疏于管理,这些制度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发挥出作用。要真正建设好医院的细节文化,就必须要加强对人员细节管理的意识建设,让医护人员都都认识到医院细节文化的重要性,将细节文化和细节管理带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第三,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首先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身体语言的培训。平时医生与患者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和身体语言来进行的。因此要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首先就要在语言和身体语言上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要把握原则,使用技巧,不要引起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不愉快。其次是要对医生的心理和法律知识进行培训。医生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除了要医治患者的身体,对患者心理的医治也一样重要。医生法律知识的增加,能够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避免出现不妥当的行为。
第四,加深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现阶段很多的医患矛盾都是在医患双方相互不信任的基础上出现的。整个医疗行业和社会之间的信任度偏低,这就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院的发展需要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支持,而患者更是需要医院和医生的治疗和救助,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由于一些负面新闻的过多报道或者虚假报道,使得医生这一形象遭到扭曲和误解,医院又缺乏与社会大众的沟通,人们对医院和医生就普遍不够信任。因此,应该鼓励媒体多对医疗行业做一些正面的宣传,报道真实客观的内容,让社会和大众对医疗行业有更多的了解,真正认识医疗行业。
篇6
[关键词]档案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创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档案文化服务中重要作用
(一)非遗档案充分体现档案文化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一种文化资源,其不仅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十分珍贵,其是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丰富精彩的社会活动的精华,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仅承载着文化的丰富性,而且具有非常好的特色性,是对我国各民族及各地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的记载,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和特色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地域性和特色性较为明显,所以更加突显出来档案的文化特色。
(二)非遗档案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凭证作用
由于档案是对社会活动的最原始记录,所以档案文化对于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这种凭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出来,其不仅在申遗工作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对其他文化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上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凭证作用,在进行申遗工作时具有不可替代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使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影响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证明,对于申遗的成功率起到充分的保障作用,而且其档案文化凭证作用也有效的解决了社会实际问题。
(三)非遗档案充分凸显档案文化媒介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人类无形文化记忆的宝库,通过档案这个媒介来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使这些优秀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这时的档案发挥着文化媒介的重要作用,这是档案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化媒介功能的体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深入挖掘,从而将其以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进行传承,这就加快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从而更好的使文化媒介作用得以发挥出来。
二、以非遗档案为切入点,加快档案文化建设
(一)加强编研工作
在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非遗档案的编研工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近些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工作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这也为深入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进行非遗档案编研工作中,需要编研工作者能够对无形文化遗产的灵魂及其独特性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而打造出精品档案。在编研工作中,需要有效的将传统和新兴的文化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使档案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使档案产品在文化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打造优质的文化品牌。为了将非遗档案打造成文化的精品,则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撰写志书、文化图考等文献汇编材料:地方志、文化志的撰写与非遗档案的关系分不开,非遗档案可以编研出版民族志、民俗志等志书。其次,深入考证,还原历史面貌:根据非遗档案的原始记录、出生及地域特色性,深入考证、论证,可以实现对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追溯及对失传的技艺进行再现和复原。我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就是一个成功的非遗档案编研精品。
(二)加大宣传,传播多元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多元档案文化的不断交融、互补、趋同的过程,而非遗档案作为最鲜活的档案文化部分,所富有的多元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必须对其加强宣传,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内在要求。非遗档案的宣传工作从两处着手:一是传播文化的形式和作品,例如举办主题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博览会等;二是档案编研成果,普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档案工作者应紧跟时代的发展,采取新兴的、受众广的传播手段来弘扬档案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非遗档案网上博物馆,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人们与文化零距离感受,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将“活态”的文化进行固化,特别是实物档案,若结合现场表演、专业人员讲解等现场展示的方式来宣传档案文化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发利用,创造档案文化经济效益
加大对非遗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弘扬档案文化的途径,档案文化不仅有社会效益.同样具有经济效益。非遗档案所承载的民间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下,力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纳入当地文化产业的开发战略体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为新建、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景观,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产品等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使档案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精髓,其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是离不开创新的,所以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创新的源泉,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而且可能使非遗档案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以创新,加快推动档案的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庆,陈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4).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要意义;作用
一、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而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快速发展。
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国内有好多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这些企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就像失去灵魂一样,如一盘散沙,最后在竞争中被淘汰。
二、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团队精神;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治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爱好、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可以说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海尔1984年开始创业,当时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的小企业。当时很多员工羡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多员工说:我们不得“天时”;1984年建厂,是在平了一片坟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离火葬场较近,当时员工上班没有活干,有的员工看着火葬场的大烟筒说:我们这个厂是火葬场的八车间。言外之意,这个厂早晚要完蛋,因为年年亏损。张瑞敏成为青岛电冰箱厂的厂长后锐意改革,倡导新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在他的领导下,海尔倡导了“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否定自我,创造市场”等新观念不断映入员工的脑海,不断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动。企业文化一旦被员工认同了,就指导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正是由于海尔文化的不断形成,不断转变和影响着员工的思想观念,最终把所有的海尔人凝聚在一起,进发出海一样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海尔有一种“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人激励机制,“三工”就是“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试用员工”。不同等级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不一样。“优秀员工”的基本条件是干部、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治理、技术人员以及车间的班组长,这是集团的骨干力量,大约占集团的15%左右。工人中的多数是“合格员工”,还有一小部分只占10%左右是“试用员工”。这“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不是终身制。“合格员工”再不注重,那就可能成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就很危险,随时有下岗的可能。反过来,“试用员工”干得比较好,他仍然可以往上转,变成“合格员工”。这个“动态转换”使每个人都想成为集团的骨干力量,成为“优秀员工”。比如有些很累、很脏的活,在青岛市招工不大好招,他们就到郊区去招一些职业高中生。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愿意干,刚进厂的时候是“试用员工”,有很多在工作中表现非常好,成为了“合格员工”,有的“合格员工”后来当了车间主任,有的当上分厂厂长,成了“优秀员工”,成了集团的骨干力量。
三、营造和谐企业氛围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远起作用的推动力。企业的发展构建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基础之上,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哲学家尼采说过:“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头脑。
篇9
关键词: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作用
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安全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属于安全意识形态的范畴。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在实践中,有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加之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甚至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不良现象,致使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2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超前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2.2 长远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2.3 全局意识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国家、企业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要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2.4 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就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健康地发展。
2.5 人本意识
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6 效率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避免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削减安全成本的短期行为,预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安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经营文化、竞争文化、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会干扰环境和资源对组织的影响作用。因此,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人、尊重人,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职工投身于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之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率,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分工与职责,实行分区分段定点包干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③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业绩考评、晋职(级)挂钩,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④强化预防安全管理功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特别是要杜绝由于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
4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防范检查制度》、《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值班后勤制度》等,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文化“软管理”。我们知道,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员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合唱艺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分为有伴奏合唱或无伴奏合唱等。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因为合唱有着: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等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从影响力巨大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上加入合唱比赛,各个省市地区越来越多的合唱比赛、合唱艺术节的开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合唱作为一门大众的艺术,越来越受到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的重视。
合唱不仅是艺术院校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许多的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高职院校每年都要举办合唱比赛,而且还有部分院校把合唱比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例如: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不惜花费重金聘请知名的专家、艺术家、歌唱家作为合唱的评委,各个院系为了获得好的名次,也积极地从专业的音乐院校请来高水平老师进行辅导和训练,使得即使非专业出身的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也保证了具有非常高的演唱水准,有的甚至能非常专业的表现四声部或者更多声部的合唱。为什么近年来合唱艺术在我国高校中普及的如此迅速,这是因为在大学生中普及合唱艺术要比在其他人群中普及更为合理和便捷。首先,大学生有除学习外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合唱相关知识和排练合唱。其次,一位知名的指挥家说过:“一个优秀的合唱队员,在具备音乐知识和较高的演唱技巧以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艺术修养,应多涉足有关文学、戏剧、诗歌、美术、舞蹈、历史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学习”,而大学生本身就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大学生学起合唱来应该相对其他人群要容易。再次,大学生年龄相当,彼此间配合起来很快能形成默契。
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合唱艺术在高校中迅速普及,这是因为合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可以通过合唱普及高雅艺术
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说唱等形式的流行音乐占据了校园音乐的每个角落。大学生的随身听中,不会有高雅艺术的一兆空间,全部都被充斥着暴力、粗口等内容的音乐所占满。但随着合唱在高校中普及,拥有众多经典曲目的合唱作品会在大学生中广泛传唱,例如旋律优美的俄罗斯民歌《雪球花》、激动人心的约翰斯特劳斯作品《拉德斯基进行曲》、如梦如幻的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等,这些作品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思想积极向上。
二、通过合唱训练培养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意识
合理有效的合唱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自制力,完善人格,达到以关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心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能力。例如学习混声合唱《阳关三叠》,这首作品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从古至今一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改编成合唱作品后,由于改编的作曲家抓住其内容的精髓部分,使作品扩大了艺术感染力,使其既有横向的线条美,又有纵向的、饱满的和声之美。结构层层变化,情绪层层递进,感情抵达高峰,起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最后又在依依惜别的叹息声中结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学习这首歌曲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以及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会盛唐气象与古琴气韵,及朋友之间朴素、真挚的感情。学习《龙船调》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湖北西部地区的文化艺术特征,以及对歌等特殊的求爱方式、带有四川语系特点的方言等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而《在太行山上》则是一首优秀的反映时期的歌曲,它旋律简介、节奏鲜明,表现了战士们在前线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具有磅礴的气势。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节奏音高结合产生的力量美,以及游击队员英勇奋战、顽强抗日的英雄形象。学习欧洲优秀合唱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让我们对约翰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风格得到充分的了解等。
三、通过合唱的学习与训练以及参加表演或者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的艺术,追求的效果是一种集音色、表情、力度、速度、气息、感情等方面高度统一的艺术,要达到这种统一,必须要求合唱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聆听并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一天两天是无法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配合。就像一个篮球队员说过的,在一起长时间训练和配合,传球时就是闭着眼睛都知道队友会出现在什么位置,这就叫默契。合唱表演还需要合唱队员拥有细腻的内心情感和较强的自控力,经过长期的合唱训练,可以使合唱队员潜移默化的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和达到合作所需要的努力,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独唱只需要演唱者自己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拥有驾驭歌曲的能力就行,但合唱不仅需要个人的演唱能力,关键的还是与其他队员的相互配合,声音高度的融合才能显出合唱独特的多声部效果。
四、通过合唱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和思想教育
合唱知识的学习与合唱训练的开展能开阔学生眼界,陶冶情操,在一定程度上可疏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轻松并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困扰,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进行合唱训练是加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有效途径,对正在发育中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合唱教学、排练与演出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对大学生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思想熏陶,让他们十分自然地融入其中,再通过对合唱作品的讲解、教学与演唱、思想品德教育、爱党爱国教育,都能有效地寓于生动美妙的音乐艺术之中。而且一旦合唱演出比赛获得成功,往往会使学生终身难忘,其教育意义非常深刻。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合唱艺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和大学生的欢迎,并引导他们能够广泛地参与到合唱艺术的学习与训练中。合唱艺术所拥有的的教育、审美、愉悦等功能,对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艺术鉴赏力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合唱比赛以及合唱艺术节这些活动以外,非艺术院校中很有必要开展合唱艺术教育的选修课,使爱好合唱艺术的大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学习机会,为合唱艺术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一专多能型大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裴红胜,任海燕.《合唱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
作用》[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卷第3期
[2]吴晨晖.《论合唱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音乐
创作,2008.05
[3]匡传英.《浅谈合唱教学中协作精神的培养》[J].黄河之
声,2007.02
[4]赵亚宁、毕涵君.《探索加强大学生合唱团思想政治教育的
途径》[J]. 科教文汇,2009.3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