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渤海海洋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渤海“碧海工程”整治专项等工作都集中在渤海内部环境科学治理上,未能对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规划治理,难以达到治本的目标。本文将治理渤海海洋环境的视角从海域转移至陆域,认为研究沿海社会经济活动对渤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是破解“渤海难题”的关键。环渤海地区已经凸显出其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该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开发力度和强度都会随之加大。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都紧紧围绕渤海沿岸而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起点将渤海区域再次推入快速发展的队列,形成了环渤海的开发建设格局。渤海海域在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港口航运、发展空间的同时,其海洋环境在这种高开发强度背景下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未来的经济开发活动会对渤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要在环渤海地区布局哪些产业?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业结构的改变对渤海环境造成多大的压力?工业结构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渤海环境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渤海环境是否有影响?调整产业发展方式能否成为解决渤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趋势有个宏观的把握。
一、30多年来渤海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去的30年环渤海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济总量增长了76倍,以中国4.3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21%的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密度为全国平均的4倍,其工业发展对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的贡献更是不可替代,形成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城市人口在过去30年增加了4600万,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城市建设在近20年里,扩张了一倍多,即在20年里又建成了一个1986年的环渤海城市群,其扩张速度让人震惊。
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不断加大,渤海海洋环境在过去30年的时间尺度内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渤海海水质量几乎全是一类水质,二类水质比例很小,而2000年左右,以三大海湾为主,海水水质出现了三类水质,其中以二类水质为一般状态,一类水质比例急剧减小,时至今日,渤海三大湾的水质主要以四类和劣四类水质为主,一类水质海域几乎没有,而且每年的变化趋势均是较清洁水域面积减少,污染水域面积逐年增加。
渤海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很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专家学者提出,如按此状态发展下去渤海将成为“死海”。根据海洋局监测资料统计,海上活动及临岸活动的污染贡献约20%,而陆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贡献占80%,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是陆源污染的三大来源。陆域经济活动产生的废水通过排污口、地表径流、河流排入海中,而通过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又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其中携带大量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因此,渤海环境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自然因素应该排除在外,渤海周边人类的开发活动应该是其最主要原因。目前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力度相比过去的30年更是有增无减,该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物经由40余条河流注入渤海,渤海容纳了该区域几十年来的生产废水,其环境压力巨大,时至今日渤海仍承受着巨大的环境负担。
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渤海海洋环境的压力分析
(一)农业污染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生产在发展规模、产业构成、现代化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的生产规模迅速增长。30多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0多倍,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5倍,畜牧业产值增长110倍,渔业产值增长160倍。粮食产量由4000万吨增加到6800万吨,增长了70%,水果产量由291万吨增加到3513万吨,增长了10倍多。
2.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农业中种植业占绝对优势,比例达8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现代农业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3%增加到2011年的34.6%,畜牧业与种植业共同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环渤海地区畜牧业具有排污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特点,从污染排放量上畜牧业排污量远大于种植业,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已成为渤海地区水体污染的重要源头。
3.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规模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除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之外,这些成绩大多仍是依靠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而取得的。大量的农药化肥用于经济作物的生产,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倍,农药增长了3倍(相比1990年),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超出安全施用量上限2倍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物质和能量投入水平上对于渤海环境而言并不能构成多大的影响,这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快速加重了农业生产这个面源污染源的强度。可见,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农业总体规模的增长、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推动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的最主要原因。
(二)工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环境改善
环渤海区域经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后期,主导产业仍然集中在工业部门,且工业结构整体呈现重型化特征,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从环渤海地区主要重化工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见表1),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重化工业在各省市工业结构中的支柱地位将不断加强,同时重化工业布局呈现向渤海沿海集中趋势,包括山东半岛的城市群,河北唐山的曹妃甸、黄骅港,天津的滨海新区,辽宁沿海城市群等。
由于钢铁、石化工业等重化工业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势必会加大对资源的消耗,还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主要重化工业行业呈现向渤海沿岸集中的趋势,当众多重化工业企业在小范围内集中时,其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大,这对渤海环境肯定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因此,未来的重化工业发展对渤海环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生产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则对渤海环境的破坏将加剧。
(三)城镇化加剧环境压力
由于城镇居民生活废水经管道排放,容易排入河道,入河系数高,污水处理规模和程度较低,导致城镇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入河量较大。随着城镇化率的大幅提高,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量也逐渐增加,城镇化将成为加剧渤海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到了快速增长阶段,三省两市提出的城市化目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达到了90%(见表2)。以沈阳为核心的“五带十群”发展规划指出至2015年城镇化率要达到80%以上,这些因素将使辽宁城镇化在“十二五”进入加速发展期。
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目标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从农村转移出120万人口。河北省提出要进入全国城市化发展先进行列,未来的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主攻方向,构筑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城镇化空间新格局,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水平。随着环渤海地区周边城市群不断扩大,渤海周边城市人口的增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发展趋势,居民生活废水排放将加剧对渤海环境的压力。
三、缓解渤海海洋环境压力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农业污染物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发展规模直接相关,而农业经济规模的发展壮大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农业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选择集约型、生态型、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降低农业污染的根本途径。畜牧业生产方面,逐步取消“一家一户”的养殖经营方式,通过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将各养殖专业户在空间上集中起来,使畜禽养殖污染的面源特性转变为点源,实施污染物的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和循环利用。种植业生产方面,应完善和发挥有机肥与低毒农药使用的补偿机制政策,引导种植业生产向低成本、高利用率、低污染的模式发展。
(二)调整工业发展方式
根据相关规划环渤海地区未来的重工产业将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调整工业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生产、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之路将是降低工业污染的重要出路。一方面,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目前不仅在环渤海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同时由于该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特性,因此,该产业生产规模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技术更新和企业重组等途径对冶金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另一方面,石化工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环渤海地区依托资源禀赋在石油开采、储存以及粗加工方面有着竞争优势,但石化产业链下游工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是典型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因此应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积极推进产品向高端化、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三)提高污水处理规模与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加大城市废水治理投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污染物消减率,避免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环境水体是治理城镇生活污染的最根本途径。
篇2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奥氮平;齐拉西酮;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047-0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除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等症状外,往往还伴有社会功能损害,并影响患者承担社会角色[1,2]。研究表明,患者症状与功能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与社会功能恢复程度并非完全吻合[3]。因此尽早对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引导患者及家属重视社会功能恢复,应成为精神科医生的新职责。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均是目前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研究证实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4],但对于社会功能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精神科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首次发病就诊,既往无精神病用药史;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评分≥70 分且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严重度≥4;获得家属、监护人或法定人的书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年龄60岁;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或心、肝、肾功能不全。将符合条件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各40例。奥氮平组男 21例,女 19 例,年龄(18~58)岁,平均(34.6 ±7.1)岁,平均PANSS评分(91.8±11.3)分;齐拉西酮组男18 例,女22例,年龄(18~59)岁,平均(34.5±6.7)岁,平均PANSS评分(92.5±11.7)分。两组性别、年龄、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在治疗前后分别用PANSS和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分以评定疗效以及社会功能改善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
1.3.1 PANSS[6] 由7条阳性项目、7条阴性项目和16项一般精神病理项目组成。采取七级(无症状1分,极重度7分)评分,最高分210分,分数越高表明精神病症状越严重。而治疗后减分率[(基础PANSS分-治疗后PANSS分)÷(基础PANSS分-30分)×100%]可作为疗效评定指标。通常认为PANSS减分率
1.3.2 PSP[7] 包括社会活动、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干扰及攻击行为四个维度,各项评分累加获得PSP总分,总分100分,总分越高表明社会功能越好。高于70分为社会功能无困难或轻度障碍;31~70分为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低于30分为社会功能特别低下。
1.3.3 TESS[8] 分为症状严重程度(0~4分)、症状产生与药物的关系(0~4分)及采取的措施(0~6分)三个方面,总评定包括严重度总评定和个人痛苦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奥氮平组与齐拉西酮组PANSS总分、阳性项目分、阴性项目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项目分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SP评分比较
治疗前,奥氮平组与齐拉西酮组PSP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154,P>0.05),治疗后,两组PSP评分均显著提高(t值分别为-3.716和-5.003,P
2.3 安全性评价
奥氮平组19例(47.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嗜睡、静坐不能、月经紊乱、口干等;齐拉西酮组17例(4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头痛、头昏、失眠、恶心、便秘等。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奥氮平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P>0.05)。齐拉西酮组TESS评分为(10.4±3.8)分,奥氮平组为(11.2±4.4)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16,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为认知功能损害,而认识功能损害尤其是注意力、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的损害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使患者被歧视以及面临婚姻、职业、人际危机[9]。同时由于许多家属仅注重患者症状的改善,而忽略了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而患者在长期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时,其社会功能将进一步损害[10]。研究表明即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认知以及生活质量能够显著改善,但其学习、工作能力等社会功能不一定随之改善[11]。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功能已成为评价药物功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即在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除要考虑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还需要关注抗精神病药物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奥氮平和齐拉西酮对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二者疗效相当。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国内王冬梅[12]观察了68例患者分别应用奥氮平和齐拉西酮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均显著降低,且组间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国外研究也显示二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近期改善作用相当,即使观察期延长至6个月,二者疗效仍无统计学差异[13]。
本研究观察了奥氮平和齐拉西酮对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PSP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疗程结束后,两组PSP评分有明显提高,但齐拉西酮组明显高于奥氮平组。该研究结果表明,奥氮平和齐拉西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但齐拉西酮的效果明显优于奥氮平,也进一步显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的非同步性。目前文献尚未见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但相关研究[14]显示,奥氮平能选择性作用与大脑边缘和中脑皮质的多巴胺及 5-羟色胺受体,达到快速缓解精神急性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而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被认为与社交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阴性症状的改善常带来部分社会功能的恢复,研究也证实了奥氮平可部分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而对齐拉西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照研究[15]显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除与齐拉西酮的多巴胺受体及5-羟色胺受体双重拮抗使其症状改善、尤其是阴性症状改善更好外,还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影响患者社会活动有关。
本研究显示,奥氮平与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TE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继续完成疗程,无因严重并发症退出的病例发生,提示两种药物不良反应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研究显示齐拉西酮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高于奥氮平组,且需要抗锥体外系副反应药物比例更高,但奥氮平对体重、糖脂代谢的影响显著高于齐拉西酮,因此两药总体不良反应和耐受性情况比较并无明显差异[16]。
综上,精神分裂症患者除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有社会功能受损。本研究显示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作用优于奥氮平,有利于患者全面功能的康复,更好地回归社会。但目前已有研究指出,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性的社会心理干预较单纯药物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更为有利[17]。
[参考文献]
[1] Krivoy A,Fischel T,Weizman A. The cognitive deficit in schizophrenia[J]. Harefuah,2012,151(5):277-280,319.
[2] Silveira C,Marques-Teixeira J,de Bastos-Leite AJ. More than one century of schizophrenia: an evolving perspective[J]. J Nerv Ment Dis,2012,200(12):1054-1057.
[3] 李萍,赵辉,王峰,等. 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2):168-171.
[4] 张超,祈明,盛海涛,等.奥氮平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6):414-415.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6] Obermeier M,Schennach-Wolff R,Meyer S,et al. Is the PANSS used correctly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Psychiatry,2011,11(7):113.
[7] Figueira ML,Brissos S. Measuring psychosocial outcome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J]. Curr Opin Psychiatry,2011,24(2):91-99.
[8] Litovitz T. The TESS database,use in product safety assessment[J]. Drug Saf,1998,18(1):9-19.
[9] De Hert M,Yu W,Detraux J,et al. Body weight and metabolic adverse effects of asenapine,iloperidone,lurasidone and pali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xploratory meta-analysis[J]. CNS Drugs,2012,26(9):733-759.
[10] Kidd SA. From social experience to illness experience: reviewing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psychosis with social context[J]. Can J Psychiatry,2013,58(1):52-58.
[11] Schmidt SJ,Mueller DR,Roder V. Social cognition as a mediator variable between neurocognit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schizophrenia: empirical review and new results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 Schizophr Bull,2011,37(Sup 2):S41-54.
[12] 王冬梅. 奥氮平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5):343-344.
[13] San L,Arranz B,Perez V,et al. One-year,randomized,open trial comparing 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 and ziprasidoneeffectiveness in antipsychotic-naive patients with a first-episode psychosis[J]. Psychiatry Res,2012,200(2-3):693-701.
[14] 宁布,许明智,林勇强,等. 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8):710-712.
[15] 段武钢,孙全新,罗建武,等.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8):1426-1428.
[16] 陈俊雄,吴树跃,林榕,等.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及疗效[J]. 广东医学,2012,33(7):1006-1008.
篇3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
小学生自身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正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小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和教育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在分析当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做出一定的探讨。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在影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因素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小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父母和孩子很少正式地沟通交流,根据笔者所了解和观察的情况,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其父母经常在不了解一些实情的情况下对孩子采取两种极端措施,一是将父母的个人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例如因父母之间闹矛盾而无端责骂孩子,部分再婚组合家庭对孩子带来阴影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种就是即使知道孩子犯错误了也在一味地纵容包庇,这种状况在隔代抚养(例如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抚养)的家庭中比较常见,长此以往,容易使得孩子形成任性、娇生惯养以及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
2.学校德育教育缺位
虽然素质教育从喊口号到具体付诸实践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学校办学理念以及教师教学模式中可谓已经是根深蒂固,学校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和主体,并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学校对小学生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现状是,学生的智商得到提高了,情商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很多学校智力教育的成功可能会让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小学三年级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但是却存在在街道或社区内碰到自己授课老师羞于打招呼或问声好,缺乏最基本的礼貌与个人素养。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开放性程度越来越高,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容易受到不良负面影响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可以说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是致命的。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纠正对策
1.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要想从根本上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必须从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入手。针对上文分析的容易导致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两个原因,一方面父母要善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自己工作或生活上其他事情而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温暖、和谐而充满爱心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走极端,对孩子不能过于溺爱,虽然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被视为掌上明珠。
学校在加强德育教育方面有两个明显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优势来加强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1)德育教育的集体环境,由于在学校小学生是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与家庭中父母家人以孩子为中心的环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鲜明对比,在这种德育教育环境下,教师就可以加强对那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纠正;(2)作为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小学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们对小学生阶段孩子心理特征非常熟悉与理解,这种专业经验和基础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是非常有帮助的。
3.优化社会环境
鉴于社会环境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作为教育者,我们同样可以以优化社会环境的方式来避免小学生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很多学校联合公安、教育以及消防部门持续清理学校周边的不合格网吧、游戏厅以及未成年人不宜的娱乐场所。当然社会环境优化的很多方面不是我们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可以改变的,但是作为家长、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尽量减少学生接触这些负面社会环境的机会,增加学生接触具有正面感染力的社会环境文化。例如禁止小学生过于沉溺于网络、游戏,都可以对降低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云峰.城市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4
关键词:土地规划;社会环境;协调关系
我国的土地规划自1986 年开始实施以来,作为一种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是国家对社会和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土地资源超前利用的合理安排与分配的综合措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贫乏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而且目前我国又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环境问题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现行的土地规划利用是以土地总体规划为主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但由于土地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实施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到位和不完善等原因,加剧了我国的社会环境问题。
一、土地规划在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的特征包括多功能性、位置的固定性和数量的有限性等,一旦土地的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更有甚者危及人类的生存。我国在土地利用规划在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上与国外相比,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相对滞后,其发展的基础是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因此还存在着不少亟待改进和完善的缺陷与问题。
1.区域不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大问题。引起这个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土地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协调,土地的利用结构及用地布局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没有站在全局的立场来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土地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都不利。区域不协调发展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的土地规划大多以行政单位为基础。不同区域的行政单位之间,由于土地规划都相对独立于本行政区域范围内,难以实现行政区间的资源环境协调。
2.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平稳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更新改进,城市化水平逐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然而相对之下,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农业用地大量流失,土地浪费现象日益加重,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导致城乡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使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率极其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严重过剩;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上两极分化严重,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三农问题”跃然纸上。没有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作用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我国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为了有效地避免和缓解上述问题,提高我国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我们应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资源在时空上的配置,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规划付诸实施。
1.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规划。
针对上述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应该借助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中合理、高效和永续地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更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
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环境评价的方法研究。
篇5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的选择
1.1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在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旅游竞争力模型”中,较成熟的和引用最多的有克劳奇和里奇(Crouch&Ritch)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综合模型、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旅游竞争力指示器模型和郭鲁芳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发展力模[5]。克劳奇和里奇在波特(Porter)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综合模型,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是由核心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支持性因素和资源、目的地的管理,以及那些影响以上三个因素发挥作用的其他要素等四个方面决定的[6]。WTTC与诺丁汉大学旅行与旅游学院联合开发旅游竞争力指示器模型,该模型包含价格、开放性、技术、基础设计、人文旅游、社会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项指标和23个分项指标[7]。上述学者提出的竞争力模型为我们理解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来源和构成提供了参考。但他们大都是从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角度构建旅游竞争力模型,忽略了旅游目的地环境条件(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对旅游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长远影响。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内部环境竞争力和旅游外部环境竞争力的概念,通过这两部分共同衡量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其中,旅游内部环境竞争力(又称直接影响因素)是指旅游业内部对其运行产生直接作用或竞争力的相关变量,可以从旅游产业内部的景观、设施和信息等方面来分析。旅游外部环境竞争力(又称间接影响因素)是指旅游产业外部生成的各种变量通过相关渠道渗入到旅游产业内部竞争力的变化,是间接对旅游环境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变量,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见图1)。
1.2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对于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是建立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的,因此,指标的选取对于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遵循科学性、兼顾性、系统性的原则从城市旅游内部环境竞争力和城市旅游外部环境竞争力两个方面,从旅游景观环境、旅游设施环境、旅游信息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五个角度选取美感度X1、奇特度X2、多样性X3、历史文化价值X4、艺术价值X5、科学考察价值X6以及资源组合条件X7;城市旅游内外交通条件X8、食宿条件X9、通讯条件X10、娱乐设施X11、购物设施X12、游览安全设施X13、公共卫生条件X14、公共休息设施X15;城市旅游识别系统X16、旅游信息网络建设程度X17、宣传促销力度X18和城市形象与定位质量X19;大气质量X20、水质X21、城市绿化X22和污染治理X23等32个评价指标。
1.3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方法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测算出各个指标在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从简化方差-协方差的结构来考虑对原始变量数据矩阵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一组具有某种良好方差性质的新变量,即通过几个公共因子来反映研究对象的大部分信息。通常,为了提高方法的客观性,采用几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的加权合成作为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综合得分,并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序[8]。
2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2.1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公式表示为:旅游环境竞争力=旅游内生环境竞争力×旅游外生环境竞争力T=F[T1,T2]=F[T1(M,N,I),T2(P,S)](1)其中,T表示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T1表示城市旅游内部环境竞争力、T2表示城市旅游外部环境竞争力、M表示旅游景观环境、N表示旅游设施环境、I表示旅游信息环境、P表示自然环境、S表示社会环境。基于因子分析法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为:Fi=xiwi(2)Fi=∑xiwi(3)公式(2)表示城市各项旅游竞争力得分;公式(3)表示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综合得分,其中,xi表示各评价指标公因子得分;wi表示评价指标公因子贡献率。
2.2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对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展开因子分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不能量化的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问卷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按照各影响因素对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采用多位专家的平均打分。
2.3数据分析
2.3.1问卷信度、效度分析在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之前,需要剔除CITC小于0.5的项目。其中,旅游景观环境的7项子因素、基础设施环境的8项子因素、旅游信息环境的4项子因素、自然环境的4项子因素、社会环境的7项子因素的Alpha值均在0.7以上,无需删除评价因子,即测试因子内容的一致性较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通过探测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评价因素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这5大类因素的KMO值分别为0.683、0.808、0.732、0.754、0.811,而且其显著性水平都为0.000,表明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探测性因子分析结果,选取5个因子特征值等于或大于1的评价因素,且这些因素的因子负载都超过最小标准值,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3.816%、70.527%、69.826%、77.021%、74.331%,均超过60%,表明测度因子与其他因子间不存在高的交叉负载,即问卷结构变量的效度较高。通过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测试因子内容的一致性较强,并且测度因子与其他因子间不存在高的交叉负载,即由32项因素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正式问卷信度和效度都较高,适合进行大规模调查后进行因子分析。
2.3.2因子分析(1)城市旅游内生环境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城市内生环境竞争力因素的KMO值与Bartlett球度检验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711和0.000,这说明该组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照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后,因子萃取3个公共因子(见表1),3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832%,涵盖了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且各公共因子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61、0.667和0.653,19项指标的Alpha系数为0.693,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评价因子具有一致性。因此,根据3个公共因子所包含项目的特点,将其分别命名为旅游景观环境竞争力、旅游基础设施环境竞争力、旅游信息环境竞争力。(2)城市旅游外生环境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城市旅游外部环境竞争力的KMO值与Bartlett球度检验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852和0.000,这说明该组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方差最大法旋转后,由于X30和X31的因子负荷量分别为0.325和0.411均在0.5以下,需将其剔除。问卷评价因子剔除X30和X31后再进行因子分析,各变量经旋转后的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提取两个公共因子(见表2),两个公因子的指标个数分别为4和7,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778%,涵盖了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两个公共因子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01、0.862,11项指标的Alpha系数为0.82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评价因子具有一致性。因此,根据这两个公共因子所包含项目的特点,将其分别命名为旅游自然环境竞争力、旅游社会环境竞争力。
3结论与启示
篇6
关键词::心理分析;小说教学;人物性格;情节设置;社会环境
所谓心理分析就是对人的意识、思维、感情的分析。文学即人学,它是外部世界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内化进而再现的结果。因此,文学作品的诸多特质注定脉络可寻地体现在作者笔下人物的心中,尤其是优秀的小说,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呼之欲出,上述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基于此,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会学生准确地把握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对教学定会不无裨益,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条解读小说的终南捷径。
一、心理分析有利于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其中的人物也会从文字中获得生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决定了人物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因此,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的内心将有助于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我让同学们就课文内容提问题时,有位细心的同学问:“课文中提到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却答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相同的问题,黛玉的回答为什么前后自相矛盾。”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就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原因。同学们有的摇头不语,有的苦思冥想。我又引导他们说:“那么,林黛玉以什么心态进贾府的呢?经历了哪些事?有没有联系呢?”有的同学立刻去翻书,有一个同学马上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有的同学终于恍然大悟,回答说:“因贾母问完话,林黛玉又问贾母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心细,怕别人笑她不谦虚,再加上封建社会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她不得不考虑。所以在回答宝玉的问话时,她马上对前面的回答进行更正。”“还有”,另一同学也抢着说,“黛玉进贾府前听母亲讲,进贾府后又听王夫人讲,都说宝玉‘顽劣异常’,因此对他心存顾忌,不想多说话招惹他。”“那么,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呢?”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说明黛玉多疑心细”。“说明她敏感”。“说明她自尊”。“说明她三思而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不由得会心微笑,同学们也心有所悟。
二、心理分析有利于对情节设置的诠释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曲折动人的情节不但引人入胜,而且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现。古今中外的小说大家都十分注重情节的设置,努力做到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其中的一个秘诀便是用人物心理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既巧妙又隐秘,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更能使学生体会到优秀小说情节设置的妙处。
《群英会蒋于中计》的教学进度过半,我问学生:“大会群英这出戏,传统的看法认为它的作用是为周瑜酒醉和蒋干同榻而眠做准备。联系小说的标题‘群英会蒋干中计’,你们能体会蒋干在群英会上的心理活动吗?”同学们讨论了几分钟,毫无结果。我又启发说:“大敌当前,注意是大敌当前,八十三万大军对周瑜的五万人马,周瑜却显得胸有成竹。而周瑜知道对方是奸细,却毫无顾忌。蒋干会怎么想?劝降开口不得时,他会不会往别处动脑筋?难道蒋干真的相信周瑜会为所谓的故人而欣喜若狂、一醉方休吗?”同学们认真思考起来,然后有同学试探着回答:“是不是蒋干在劝降不成后,开始怀疑东吴隐藏着重大军事机密。”我非常高兴,就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呢”?“应该是。”他们中有几个不甚肯定地说。“很好!这样,下面周瑜的种种举措便都迎刃而解了”。“周瑜的巡视军营,炫耀所谓军威,显示自信,蒋干会怎么想?”“蒋干更加狐疑。”“再然后周瑜舞剑作歌,显示备受东吴信任,装着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此时此刻,蒋干又会怎么想?”“东吴对破曹显得胸有成竹,蒋干断定其中暗藏玄机”。“联系到劝降不得,蒋干会怎么想?”我步步紧逼。“蒋干心怀鬼胎,他想刺探东吴军事机密,来弥补劝降未果的过失”。“对!”我接着总结:“这样,蒋干带着如此心态,偷看到逼真的书信,听着周瑜的梦话提示,看到所谓的江北人的活动,自然深信不疑,从而使‘群英会蒋干盗书’中的‘盗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正是由于蒋干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得整个情节既显得环环相扣、丝丝入微,又显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看到同学们不断地点头,一副如痴如醉的神情,我感到无比轻松和愉快。
三、心理分析有利于对社会环境的再现
环境描写,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存在、活动的舞台,营造一种氛围,而且直接制约着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谈举止。反过来,人物的心理活动又能烘托社会环境,构成社会环境描写的一部分。因此,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更好地再现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
再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我引导同学们分析李小二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陆谦和富安的狐疑之至,才引起李小二的怀疑。李小二能讨店主欢心,将女儿许配给自己,自然是精细之人,他害怕惹事生非,必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但他对救命恩人——林冲自是感激,又怕对林冲不利。林冲就是生存在这样一种孤单寂寞的社会环境中,唯一关心自己的人也有所保留。李小二听到两人讲出“高太尉”三字,再想到林冲向他讲过高太尉陷害林冲之事,他在东京开封呆过,自然分得出陆谦、富安二人的口音,经过如此复杂的内心活动,他最终和林冲的安危联系起来。而作者轻描淡写,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只在暗处用李小二心理活动的结果促成林冲面临的第一个紧张激烈的社会环境。林冲勃然大怒,购刀寻仇,空气骤然凝固,显得剑拔弩张。反过来,李小二的胆小怕事,担心祸及自身,不敢立刻告诉林冲。一方面固然出于情节设置的需要,一方面也反衬出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官暴民惧,人人自危的社会现实。——这也是“官司逼民反”的实证。
篇7
“生态学”一词“Ecology”源于希腊文,由“Oikos”(意为“住所”、“住宅”“、环境”)和“logos”(意为“话”、“言语”)组成,合起来意思是“住所的研究”,所以这门学科原本就是侧重于环境的作用的。实际上,生态学起源于人口的研究,人也是生物之一,于是人类生态学的诞生是顺理成章的事。—般地说,设计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围绕着设计主体并对其设计行为发生作用的那部分自然物,便是设计生态自然环境。设计生态社会环境情况较为复杂,它是指影响设计主体及其设计行为,并使之感受其力量而力求与之相结合的那部分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些交互作用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体现为纷繁复杂的多种形态,诸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家庭关系、文化关系等等。这种种关系也可以称为设计生态社会环境诸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对设计发生着不同的作用。现代设计生态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建构的框架,现代设计的种种展示、表演、动作、嬗变,都在这个框架中实现和完成。这个设计生态环境框架有着许许多多变动的结合点,例如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空间、人类关系网、医学与保健、战争与和平等等,它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现代设计。
自然环境与因地制宜
自然环境成了一些设计师的灵感之源,当代有建筑师在构想未来的理想建筑时,把目光转向了人类从那里诞生的大自然,提出了“生态建筑”或者称“仿生城市”的设想。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样式木构建筑的成型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些学者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及迤南一带,当地盛产的木材,就成为构筑房屋的主要材料。这样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其他材料作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就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的全面认识,现在学术界还在探讨,自然环境对木构建筑形制的制约作用,是很有道理的。丰富的木材资源,宽阔平坦的中原地域,都是造成以宫室寺观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鲜明特征及重要自然环境因素,这些特征有形制高大、平面展列、装饰华丽和飞檐翘角等。绿色设计,生态先行。近年来,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在全球建筑行业逐渐普及。发达国家在规划城市与建筑的时候都是生态先行,提出战略性环境总评估。例如:日本的设计都是路让河,而不是河让路,不会为了修路而去改河道;哪些不宜盖楼的地方,就空出来种树或者建花园,海边的建筑一般都会留出出风口,让海风可以吹进城市,使城市不会太闷热,此外在海边还会建设富有自然的公共休闲场地。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设计一定要顺其自然,因地制宜,并且讲究美学,达到美与和谐统一。
社会环境中的设计
当下,社会环境随之变化,人们往往在设计的过程中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工制品所包围着,被自己的同类的群体所包围着,沉浸、纠缠在种种社会关系之中,所以社会环境被人们更加直接地感觉到,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风俗等往往是直接地对设计发生作用。设计生态社会,设计要从外部环境,主要是从社会环境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动力以及原料、技术和手段,例如物资、人力、知识、信息等,而这些东西并不是超时空的存在,而是在一定时代历史社会环境里的现实的存在。农业社会环境里生活的人没有可能设计航天飞机,偏远山区的人不会去设计信息密集型工业产品,电脑设计技术只会出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里,和平环境里的设计师们不可能以主体力量投入军用品的设计。人们总是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所限定的条件下从事文化活动,设计师也总是在有关设计的诸种社会环境因素所构成的限定条件下行动。设计师不能随心所欲,他对社会环境的某种偏离有时是可能的,但那正是在遵从社会环境的制约这一基础之上着手设计的。所以说设计师应当遵从社会环境发展规律,切实进行设计活动。
篇8
关键词:生态文明;衡阳;生态承载力
衡阳市位于湘中南部,湘江中游,地形以山岗为主,2016年底全市总人口为728.59万人。相关研究表明,衡阳市生态环境呈现局部有所改善,但整体仍有退化的现象,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实践证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可以对日益滋长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起到预警潜在威胁的作用。因此,构建一个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承载力模型,衡量衡阳市生态盈亏情况,判断衡阳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并为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承载力模型构建
可持续承载的实质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其中既包括资源与环境单要素的持续承载,也包括经济、社会的复合承载。换言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完整、资源持续供给和环境容纳量充足的基础之上。考虑到衡阳市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欠妥当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衡阳发展现状和总体要求,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复杂生态承载力模型。该模型的建构基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生态承载力,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承载力机制,称为“自然-经济-社会”生态机制。这一生态机制既能有效反映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又能提前的进行预警反馈,以便及时地进行优化调节,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自然-经济-社会”生态机制模型
“自然-经济-社会”生态机制将生态承载力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承载力和社会环境承载力。按生态承载机制来说,社会经济活动是承载对象,自然生态环境是基底,社会环境是载体。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着衡阳市的生态承载力大小;另一方面,生态承载力与该区域的生态足迹之间的盈亏关系,体现了衡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为了体现生态系统中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对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水桶原理形象地加以阐释。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是一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来源,起着基底的作用。因此,自然环境生态承载力子系统被称作为自然支撑力,故可理解为水桶的桶底;而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故社会经济承载力子系统和社会环境承载力子系统被称作为获得性支撑力,可理解为水桶的桶壁。自然支撑力和获得性支撑力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决定水桶的承载量,亦理解为生态承载力总量。这表明,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大小受生态短板的约束。其中,最重要的是受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其次是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短板的制约。
(二)生态承载力计算
生态承载力总量受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制约,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总量时,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其中自然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是将区域内现有不同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面积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社会经济承载力算法为不同经济类型的相对涨幅系数;社会环境承载力算法为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三个子系统共同作用得到衡阳市的生态承载力总量。因此,生态承载力总量的文字表达式为:生态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社会环境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三)生态足迹计算
为了准确描述生态承载力状况,还需要借助生态足迹这一概念,通过比较全球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差值,来衡量研究对象的生态盈亏状态。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里斯(WilliamE.Rees)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是一个评价指数,表示在一定的自然生态资源的情况下,能维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消费和物质循环,并能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数值越小,说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越高。
二、结果与分析
考虑到部分数据获取性和处理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且篇幅有限。因此,笔者主要取自然支撑力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综合性考虑获得性支撑力的影响,最后推出衡阳市生态承载力的大致盈亏状况。为了客观统一的反映衡阳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期间生态承载力状况以及生态盈亏特征,根据数据的实时性和科学性,笔者选取2016年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最新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局、衡阳统计局、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生物地域面积折算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全球生物资源平均产量资料。
(一)衡阳市生态资源账户
自然环境生态承载力子系统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耗两类,生物资源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能源消耗主要是化石燃料、建筑用地。以下是根据衡阳市统计局2016年的生物资源账户,结果见表2、3。
(二)人均生态承载力
1.常量因子数值
2.2016年衡阳市生态足迹账户和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账户
(三)生态盈亏情况判断
衡阳市生产消费的可承受程度,区域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可将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从而得出衡阳市的生态盈余或赤字。按衡阳市2016年人口总数728.59万计算,衡阳市总人均足迹需求为2.0553hm2,若不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衡阳市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4183hm2,则人均生态赤字为1.6370hm2。可见,衡阳市的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4.9倍。低于2013年GlobalFootprintNetwork的全球人均生态足迹2.87hm2和中国人均生态足迹5.59hm2。
(四)结果分析
由上述数据可知,衡阳市2016年人均自然生态承载力为0.4183hm2,人均生态足迹2.0553hm2,人均生态赤字1.6370hm2。相比之下,其他学者研究的衡阳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22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92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301hm2。可以看出人均生态赤字数值有所增加,生态足迹也进一步加大,而生态承载力却下降一定数值。可见,十多年来衡阳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系统也遭到进一步恶化。从表5数据中比对可知,六大土地类型中,草地占用的生态赤字最大,达0.7803hm2,其次为耕地(0.3947hm2)、化石燃料用地(0.3356hm2)、水域(0.2382hm2);然而林地和建筑用地有一定的盈余,分别为0.0421hm2、0.0697hm2。通过自然资源盈余情况可知,一方面表明衡阳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有效控制建筑用地资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林地资源;另一方面表明衡阳市的草地资源、耕地资源、化石燃料用地资源和水域资源管控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上可知,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则生态支撑阈值较小,自然生态系统容纳衡阳市总人口的数量要远小于实际数量。从衡阳市发展进程来看,衡阳市的社会环境在逐年改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城乡差别逐渐减小,获得性支撑力在逐年增强,生态阈值随之增大,生态短板补齐趋势不可阻挡。综合考虑,衡阳市的人均综合生态承载力应比0.4183hm2/人要高得多。进一步说明,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支撑性承载力在生态足迹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支撑力共同影响着人们可利用的生态土地面积。
三、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衡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整体上依旧退化,制约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对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主体生态意识
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需要各类主体培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督促全市人民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关停取缔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工厂,提倡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社会组织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公民应该自觉宣传环保,自觉维护生态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履行保护生态的责任。
(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提升系统自我调节与反馈能力
城市的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反馈系统,具有一定的生态阈值,在该限度的压力范围内,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维持相对平衡。衡阳市生态赤字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草地和水域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能源消耗、耕地资源流失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第一,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第三,提倡生态城市水循环系统,将水资源多层次利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第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大城市绿化指数,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
(三)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缓解城市生态压力
衡阳市作为老工业区,汽车尾气排放、生物垃圾处理不当、工厂污水感染气体超标等等,都是造成城市生态失衡、生态恶化的原因。因此,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生态建设也是缓解城市生态压力的一大措施。首先,要改造传统老产业的生产模式,引进高新技术,淘汰高污染、重消耗的企业技术;其次,政府要有力管控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市民养成近可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的习惯,使空气污染最小化;再之,政府鼓励新再生能源的发明、使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代步工具,如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等等;最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鼓励种植生态林。
参考文献:
[1]姬瑞华,易诚.衡阳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研究[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周伟,钟祥浩,刘淑珍.高原生态承载力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
[5]草胜,周卫军,罗思颖,黄维丽,段群滔,宋彪.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可持续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7(05).
篇9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人性本能 有效社会化 遗传 社会环境 进化
当今社会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而言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更为尊崇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创新和发展,摒弃了墨守陈规的教育理念以及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填鸭式教育。但现如今真正的做到了人的全面发展了吗?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及其内涵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界曾经把人的全面发展定义为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不少人把它等同于人类时间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以其物质创造力来权衡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因此,当人类借助其他外力,使自己成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灵之时,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物质层面的创造上,从而以一种奴隶主或者地主的姿态向大自然拼命索取。遗憾的是,当人们看着自己所创造的那些令人羡慕不已的质财富时,反而出现了一种迷茫的愁苦。尤其是人们在经受到大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报复而清醒时, “自我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等命题,又以新的意义号召着现代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呼声汇成一股新的人本主义浪潮。
二、人的本能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形成和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性的基础上进行。人性至今还没有绝对的定义,都是人的具体社会行动的评价,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从字面意义上懂得,人性应该是指人的属性。这种属性不仅含有本质的属性,也含有非本质的属性,不仅含有一般的属性,也应含有特别的属性。但是,由于世界上其他物质的一切属性人皆具有,即所谓“万物皆备于我”[1],照此分析,人的属性与其他物质的属性并无多大差别。因此,一般都把人性界定在与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即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人性是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进行社会活动,人与动物只有形体上的区别,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人类历史,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为了获得必需的生活资料,人们必需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2]我把人性定义为人的本能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产物,即社会化的产物。人性是人的本能在必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活动的过程强化来形成的。
人的本能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的结果,常常出现两个极端。符合社会大众的行为总被人们视为美好的、至高无上的人性,违背社会意愿亦或者说是对大众利益不利的行为总被人们视为邪恶的人性。因此,人性的领域常常是两个极端的对峙:善与恶、爱与恨、诚实与虚伪、无私与贪婪、坚强与软弱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把朝好的方面发展者称为“有人性”,把朝坏的方面发展者称为“非人性”。人们总盼望人性朝好的一端发展,因此当人进入社会之后,社会总是努力教化每个人,力求使其自然本质遵循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良性循环的发展,这也就是就是使人的本能获得有效社会化。
(一)人的本能是在遗传过程中形成的
人的本能是遗传的。猿人时代,它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猎取事物,慢慢演化成用石头生活,逐步演化成现在的可以从事脑力和体力活动的人类社会,这是人类共同祖先所遗传下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逐渐使人类继承了祖先的优良传统,摒弃了其中的缺陷。就好比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初也是因为哲学的盛行,马克思辩证的继承和发展了哲学家们的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费尔巴哈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而发展起来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都是由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路线。由此而得知在遗传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本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凡是本能都有一种主动显示的明显趋向,人的许多愿望便是本能显示的内在驱动力。人的愿望促使人不断向外界索取,而社会的发展则给人的愿望的实现创造种种条件和机遇。人的愿望越强烈,本能显示得越多,人性就越加丰富,人的创造物也就越来越多,社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丰富的社会环境又为人的本能显示供给越来越丰富的养料。这种过程相互作用并不断循环着,使人性在自然属性领域与社会属性领域结合过程的不断优化。许多人认为,人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结合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人的本能在遗传条件下有效社会化的过程。
(二)人的本能是在各种社会环境下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如果光靠遗传而形成特定的人性,那便犯下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了。正是由于人性朝着两个对峙的极端发展,那么,人性的完善就离不开自然界与社会领域的活动。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首先是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实现的,人从动物界裂变出来,本身就经历了量的积累、质的飞跃。但是人类属于自然链条中的一环,他的发展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与自然的发展保持和谐的状态,而不是趋之于上的。否则,人类对自然德肆意掠取便会为人类自身的发展设置更多的障碍或者灾难性的毁灭。因此,人性的有效社会化,决不能脱离自然环境,也决不能打断人与自然相连的生物链条,要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尽量保持人的良好的自然本性,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
人的自然禀赋再高,其发展也不能脱离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在一定程度受着社会环境的束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因为如此,各种各样的人性论,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实际上都是人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本能施展程度的一种价值评判:人自身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得上时真正的人。而这种价值评判都是在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作的结论,必定带着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殊痕迹。因此,要想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的本能才真正获得有效的社会化,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投资环境 因子分析 综合排名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对一省的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投资环境是外商是否会在本地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也影响和制约着外资的运作效率,完善的投资环境是投资机制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河北省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422376万美元,比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329314万美元增长了23.26%,说明河北省吸引外商投资在逐年增加,但是从全国而言,河北省利用外资情况还较少,开放程度较低,投资环境还有待改善。本文参考相关文献,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个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河北省11个城市利用外资对比
近年来,河北省各城市为促进经济发展,都积极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府政策支持,都做了进一步的改善。由表1可知,石家庄、唐山、廊坊、邢台、邯郸五个城市2011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比2010年有所增加,但承德、张家口、秦皇岛、保定、沧州、衡水2011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比201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各城市外商新签项目数2011年均比2010年有所下降,说明,各城市的投资环境都有待提高,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河北省各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量化性的原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定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来评价河北省各城市的综合投资环境。根据《河北经济年鉴2012》选取了22项指标,构成河北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第二产业比重x1、第三产业比重x2、地区生产总值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固定资产投资额x5、居民消费总额x6、工业利润总额x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x8、公路客运总量x9、公路货运总量x10、电话用户数x11、国际互联网用户数x12、城市供水总量x13、城市供气总领x14、园林绿地面积x15、城市道路面积x16、高等学校数x17、高等学校人数x18、职工平均工资x19、医院、卫生院数x20、医生数x21、公共图书馆藏书x22。
三、河北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和分析
(一)经济环境因子分析
首先,对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8项指标进行KMO测度,KMO值为0.664,且通过巴氏球形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因子模型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通过因子分析可得,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90.039%,则这两个公因子可以代表x1到x8这8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总量。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某城市经济环境的综合得分,利用以下公式:S=F1*0.62488+F280.27551,可得经济环境各城市排名: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沧州、邢台、廊坊、衡水、承德、张家口、秦皇岛。
综上所述,城市的排名中,唐山经济环境排名居首位,且各方面发展均衡。唐山有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且临渤海湾,交通便利,极大的促进了唐山经济的迅猛发展。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居第二位,但产业结构排名较低,说明石家庄市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保定、邯郸经济环境排名也较好,各方面较均衡。其余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都较差,还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因子分析
首先,对衡量基础设施水平的8项指标进行KMO测度,KMO值为0.571,且通过巴氏球形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因子模型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由因子分析可得,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88.370%,则这两个公因子可以代表x9到x16这8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总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各城市基础设施排名:唐山、石家庄、邯郸、保定、秦皇岛、邢台、廊坊、张家口、德、衡水。
综上所述,唐山在基础设施的排名中仍居首位,在震后建设中,注重交通、通讯等各方面的建设,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四通八达。省会石家庄仍居第二位,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客货运中转中心,交通便利,相对也较注重通讯和人民生活设施建设。邯郸、保定的交通设施排名居第一、二位,说明该城市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设施和通讯设施的建设。其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为招商引资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环境因子分析
首先,对衡量社会环境水平的6项指标进行KMO测度,KMO值为0.571,且通过巴氏球形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因子模型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由因子分析可得,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90.469%,则这两个公因子可以代表x17到x22这6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总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各城市社会环境排名: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秦皇岛、廊坊、邢台、张家口、沧州、承德、衡水。
综上所述,在社会环境中,省会石家庄居首位,说明河北省对省会的社会环境加大了建设力度,而唐山居于第二,说明震后唐山已经崛起,社会环境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邯郸、保定、秦皇岛、廊坊的社会环境也比较有利,这四个城市都有较多的高等学校,提高了该城市的整体素质。
(四)投资环境因子分析
经过分项的因子分析后,已经将原有的22项指标浓缩为6项,分别为F1、F2、F3、F4、F5、F6,再次使用因子分析法,将六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根据计算,得出上述11个城市的综合排名:唐山、石家庄、邯郸、保定、沧州、邢台、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衡水。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河北省11个城市,关于外商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名,其中,唐山在综合排名中居于首位,说明唐山由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取得了先天的优势,对吸引外资具有很大优势。石家庄在投资环境排名中居第二位,石家庄作为河北省得省会,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方面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经济相对于其他发达省份省会还有待提高。
四、完善河北省外商投资环境的建议
(一)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水平
截止到2011年底,河北省的人均GDP为33969亿元,在沿海省份中排名比较靠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资源流失严重,并且给环境带来较大负担。从因子分析中可看出,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比例失衡,调整产业结构是河北省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减轻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同时减轻环境污染,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改善交通通讯设施和人民生活环境
交通通讯环境的好坏,对外商是否投资有重要影响。通过因子分析可看出,交通通讯设施较差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仅不利于本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外商来本地区投资。所以,加大对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普及国际互联网,改善道路状况,增强与外界的交流联系。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创新
劳动者素质,以及一个城市的科技发张水平,也作为外商是否投资的一个影响因素。劳动者素质高,则会产生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吸引一些高新技术方面的外商来此地投资。所以,建立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增加成人学习机会等都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对外商投资有重要影响。所以,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河北省还要大力促进高精尖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把协会的作用落到实处,真正使人才有的放矢。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河北省外商投资环境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尽管河北正努力完善外商投资环境,但是还是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所以我们应从河北省得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解决河北省在外商投资环境方面的问题,使更多的外商来我省投资,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真正提高人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河北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哈明虎,白云超,张会敏.河北省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06.
[3]马国强,张晓曦.我国区域投资环境指标体系及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