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营销策略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产保险营销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产保险营销策略

篇1

关键词:财险 营销环境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235-02

2012―2015年,山东省财产保险公司累计支付赔款总额高达75 086.82 亿元,平均每年赔付金额都在不断地增长,增速迅猛。增速高达13.09%。财险公司支出大幅增长,仅2015年人身赔款就有高达35 482.84亿元的支出。2015年,财险公司赔款支出达37 882.12 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1.35倍。总体来看山东省财险市场正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主要是因为在保险营销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财险市场在营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1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山东省分公司面临的营销问题分析

1.1 缺乏营销观念,难以准确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

在当前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平安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从多样化经营、多元化渠道、现代化手段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虽然前期进行了大量地投入,但最终收效甚微。没有在参与竞争前进行准确市场定位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这给保险公司敲响了警钟,在以后的业务开发中,不能仅仅凭感觉觉得哪个保险产品收益高,就对这种产品进行大量开发,要对市场中长期变化趋势进行认真细致的考虑,否则会造成大批雷同的目标市场和无限循环的恶性竞争,浪费了公司的大量财力物力人力。

1.2 缺乏品牌塑造意识,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欠缺

保险也属于金融行业中的重要行业,然而长久以来,再保险业当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意识,甚至都没有足够重视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企业的形象。可以说,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和经营哲学等都集中体现在企业形象当中,这也是区别其他企业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从前没有足够重视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在现代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当中却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决定了企业在进入市场的时候能否保持完美的形象,能否给公众带来好感,能否赢得公众信心。近几年来,由于越来越迫切的感受到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山东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才开始注重改造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也慢慢的通过媒体这个公众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品牌,收获了一些社会关注。

1.3 服务营销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山东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客户需求和客户心理的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更无法与前端研发的投入相比较,保险公司在销售和保险理赔上倾注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忽视了日常性的服务,毕竟服务是保险这种产品的本质,从而也就忽视了保险行业中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也就是当下十分重要的服务营销。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投保前的服务表现的过于重视,轻视或忽略延伸或后续服务;二是对保险的其他相关服务十分欠缺,影响了投保人的信心和热情。另外,由于国内保险业服务机制不健全,进入保险业的门槛较低,很多保险从业人员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就进入了保险行业,保险营销类似于推销,并且责任心不够,只注重保险提成,过分夸大保险的优势,甚至编造一些数据来赢得投保人的信任。导致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离职后,遗留下大量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严重影响了投保人的信心,促使他们退保转而向其他保险公司。

2 针对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营销观念,科学进行市场细分

营销观念是一切营销活动的关键,是起决定作用的。陈旧和错误的营销观念必然会导致整个营销的失败,这是毋庸置疑的。雷・克罗克曾说过:兰比尔・斯科特说:“收入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其中最令人愉快的是顾客脸上出现满意的微笑,这比什么都值得,因为它意味着他的再次光临,甚至还会带个朋友来”。由此可见营销的重要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财险公司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山东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把加强员工的营销观念作为第一位,同时要注重顾客需求、坚持整体营销、这样才能谋求长远利益。

2.2 创立品牌,对产品进行差异化营销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平安财险公司应注重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应该在差异性大的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以此树立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独特形象,并成为整个行业中的领先者。其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创新产品、服务,构造自身独有的销售网络等都是比较重要的方式。

品牌、信誉战略在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开创自己的险种和名牌公司,就是保险公司的名牌战略,在山东财险市场创立名牌公司的形象以及险种,也就作为中国平安保险分公司的名牌战略。既然,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规律之一,那么最值得考虑的事情就是怎么在激烈的环境中做到优胜劣汰。保险公司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企业,人们非常看重他的品牌和信誉。这就是实施名牌战略要达到的目标。

2.3 加强服务营销的学习,端正服务态度

为了追求市场份额,保险公司严重忽视对营销人员进行利益和风险约束,同时保险产品同质化程度居高不下也成为噬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山东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要做到以下几点。

2.3.1 提高入行门槛,满足从业人员需求。

只有每一位员工都具有高水平高素质,才能在服务客户的时候发挥得当,从而取得胜利。所以,公司应做到让员工最大限度的满意,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险公司要提供给员工同行业中最好的待遇。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将自己与公司联系在一起,提供给客户最好的服务。

(2)公司要给员工家一样的归属感。在公司这个大家庭里,相信每一位员工都会尽职尽责。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之前必须要满足员工,拥有热情而又优秀的员工才是公司不断进步的保证。

2.3.2 提升公司外在形象,增强客户的信任度

与其说客户购买的保险的是种产品不如说是一种信任。在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引起客户的注意是难上加难。为了显示出公司的实力,可以将公司设在繁华的重点地段;顾客在看到周边良好,内部装修精致的同时,会在内心把公司从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提高到很高的位置。久而久之,也会愿意到公司来购买产品。

2.3.3 及时改善服务

保险公司的服务主要有3个阶段的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将这3个阶段的服务做好也就能抓住保险营销的一大要领,从而取得优势。

总之,山东省财险市场内的保险公司在营销时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将会对其保险市场的发展壮大,对山东省金融的发展进而对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廷.保险市场营销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篇2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行业;行业分析;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财产保险指的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以及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财产保险的主要利润来源由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两部分构成,由于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在运营资金的筹集渠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大部分财产保险利润仍然集中于承保利润这一部分。因此,需要对当前的财产保险市场进行客观地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促进保险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

一、财产保险的功能

1.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

企业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意外而发生事故,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不可确定性。如果企业发生的事故在投保范围内,就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能够及时恢复企业的生产活动。由于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所以其对利润和其他效益造成的影响都会相应减少。

2.有利于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持续进行

从当前的社会生产运作规律来看,社会总产品的生产系统和价值系统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而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从空间角度来分析则属于均衡分布的状态,一旦遇到意外或者是灾害,就会导致这种连续性受到影响而发生中断,而且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因此,财产保险能够在发生中断和失衡时迅速对资源进行补充,以此来保证再生产地顺利进行。

3.财产保险在积累和分配资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产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的形式,为国家积累大量的资金,同时将这些资金注入到资本市场中,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后,能够对受到损失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所以说,财产保险在资金融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财产保险有利于促进民事赔偿责任地有效执行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由于各种问题而产生民事纠纷,发生侵权或者是被侵权,这就涉及到民事索赔。而具有民事赔偿责任风险的单位或者是个人通过缴纳保险费用的方式,就可以将该民事赔偿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被侵权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财产保险行业分析

截至2011年末,在我国财产险市场上,经营机构59家。其中,中资法人经营主体38家、外资公司21家。综合性保险公司53家,专业保险公司6家,其中农险公司4家,汽车保险公司1家,责任险公司1家。初步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多元化并举的市场体系。2011年可以称为是保险公司的增资年,38家中资财产险公司有15家增资,每家财产险公司平均资本金余额近30亿元。注册资本前五位分别是:平安财险170亿元,安邦财险120亿元,人保财险111亿元,国寿财险80亿元,太保财险73亿元。

1.财产保险业竞争分析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观念,才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都来自于五个不同的方向,即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压力;潜在的可能加入的同行业对手的压力;供应厂商前向发展的压力;购买者后向发展的压力;替代品生产者的压力。在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也不同。从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较多的潜在进入者,当前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已经超过60家,而且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对于当前的财产保险企业来说,是需要客观认识的。

2.财险市场的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分析是对一个行业的整合程度的分析,通常要根据行业内前几名累积的市场份额作为基本的参考。根据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选择行业前三名和行业前十名作为基本的衡量指标,可以从中发现,近十年来,非寿险在保险行业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同时竞争形势也日益严峻,市场集中程度也在一点点降低,行业前十名的市场份额正在呈现下降的趋势的,但是不明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险市场集中度还处于较高水平。1998年,美国前四大财险公司所占市份额总和为39.9%,法国前十大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为42.5%,德国前十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为38%。而在2011年的我国,前三家市场集中度为66.6%。和世界主要国家保险市场对照,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集中度还很高。

三、财产保险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1.市场竞争策略

对财产保险行业的客观分析,就是为了对不同的竞争力量的发展情况有详细的了解,进而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才能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保险企业通常可以采取的竞争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低成本策略。其主要是采取建立规模经济组织的方式,通过生产和经营经验的积累,便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采取低价策略进入到市场中,使产品同时具有多种竞争优势。第二,产品差异化策略。主要是增强产品的独特特点,使其与行业中其他的产品存在着明显差异,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使消费者产生以来,通过该差异性来消除价格方面的可比性,以此来促进竞争力优势的增强。第三,重点集中策略。主要是运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细分的市场服务来代替以往全面覆盖市场的策略,以此来实现一些特殊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这种集中力量的竞争策略,具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市场,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竞争策略的选择方面,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现状,同时结合企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需求,从成本、产品和服务质量、目标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低成本策略对企业的资金、生产技术和分销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差异化策略则对企业的营销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重点集中策略是将上述两种战略要素结合应用于特殊的目标市场。在实际的活动中,进行竞争策略的选择时,要根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条件,进行科学的选择。从整体上来说,低成本策略运用需要以规模经济作为根本的基础和依据,该策略对于一些新企业和小企业来说,并不适合,其往往更加适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企业。而针对一些新的、中小型的企业,则可以适当的采用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些企业的优势。

2.财险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应当根据不同时期市场的发展规律,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从多个方面权衡,最终选择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因素。作为保险企业,为了使财产保险的营销策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制定营销目标,制定实现该目标的市场策略,通过产品决策、价格决策等多方面的决策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计划,为财产保险在整个保险行业竞争中取得胜利提供基本的保障。为保证营销策略的有效性,通常可以从局部优势出发,选择不同优势的竞争策略进行组合,进而形成全新的营销策略,提高财产保险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保证其顺利地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胜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行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增长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够及时的进入到行业市场中,并且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便能够为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趋于规范化,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这也必将促进财产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伟.财产保险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环渤海经济望,2005(06).

[2]黄炜.对广西财产保险行业发展历史的认识及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09(11).

[3]贾芳.财产保险行业市场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4]阮景平.财产保险行业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0).

[5]庞为.新《保险法》环境下财产保险理赔的诉讼风险及应对策略[A].2010年广西保险法律诉讼专题研讨会[C].2010.

篇3

关键词:险种;费率;促销;竞争策略

一、营销组合策略

保险公司的营销组合也包含着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其中产品即险种,价格即费率。险种和费率是决定着保险公司是否永续经营的重要因素。

1、险种策略

1)险种开发策略。新险种是整体险种或其中一部分有所创新或改革,能够给保险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和满足的险种。新险种开发的程序包括:构思的形成、构思的筛选、市场分析、试销过程和商品化,新险种开发的具体问题已在前面阐述。其中包括:

(1)完全创新的险种。这是指保险人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成果研制出来的能满足消费者崭新需求的产品。此种开发策略,需要前期大量投入和准确的精算,但能够使保险公司迅速占领某一特定的市场,是制胜法宝。

(2)模仿的新险种。是指保险人借鉴外国或外地的险种移植学习的,在本地区进行推广的新险种。目前各保险公司采用此法较多,此开发策略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但市场已被部分覆盖,扩张有一定难度。

(3)改进的新险种。是指对原有险种的特点、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的新险种。这实际上是对老险种的发展,赋予老险种新的特点,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要。此开发策略风险最小,在受顾客欢迎的险种中进行改进,易获得重复购买。

(4)换代新险种。是指针对老险种突出的某一特点,重新进行包装,并冠以新的名称,使其特点有显著提升的新险种。这种做法比完全创新险种的研制要容易些,向市场推广的成功率也高些。

2)险种组合策略。险种组合策略包括扩大险种组合策略、缩减险种组合策略和关联性小的险种组合策略。

(1)扩大险种组合策略。扩大险种组合策略有三个途径:一是增加险种组合的广度,即增加新的险种系列;二是加深险种组合的深度,即增加险种系列的数量,使险种系列化、综合化;三是险种广度、深度并举。按照第一种途径,保险公司应在原有的险种系列基础上增加关联性大的险种系列,按照第二种途径,保险公司应把原有的险种扩充为系列化险种,也就是要在基本险种上附加一些险种,扩充保险责任。可见,险种系列化使得保险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大的满足。

(2)缩减险种组合策略。这种策略是指保险公司缩减险种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即减掉一些利润低、无竞争力的保险险种。保险公司可在保险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且竞争激烈、保险消费者交付保险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集中精力进行专业经营而采取的策略。具体做法是将一些市场占有率低、经营亏损、保险消费者需求不强烈的险种予以取消,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3)关联性小的险种组合策略。如财产保险的险种与人身保险的险种关联性较小,但是随着保险市场需求的开发和保险混业经营的开展,这些关联性小的险种组合将更能满足保险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家庭财产保险与家庭成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组合,房屋的财产保险与分期付款购房人的人寿保险的组合,将形成具有特色的新险种。

3)险种生命周期策略。险种生命周期是指一种新的保险商品从进入保险市场开始,经历成长、成熟到衰退的全过程,险种的生命周期包括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介绍期的营销策略。险种介绍期是指险种投放保险市场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第一,由于对承保风险缺乏了解,所积累的风险资料极为有限,保险费率不尽合理;第二,由于承保的保险标的数量极为有限,风险分散程度较低;第三,由于保险费收入低,而投入的成本较高,保险公司利润很少,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保险公司通常采用的营销手段有:①快速掠取策略,即以高价格和高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②缓慢掠取策略,即以高价格和低水平的营销费用将新险种投入保险市场;③迅速渗透策略,即用低价格和高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④缓慢渗透策略,即用低价格和低水平的营销费用推出新险种。

成长期的营销策略。险种成长期是指险种销售量迅速增长的阶段,其特点是保险公司已掌握风险的出险规律,险种条款更为完善,保险公司费率更加合理,保险需求日益扩大,风险能够大量转移,承保成本不断下降,等等。因此,保险公司应采取的营销策略包括不断完善保险商品的内涵,广泛开拓营销渠道,适时调整保险费率,确保售后服务的质量,以尽可能地保持该险种在保险市场上长久的增长率。

成熟期的营销策略。险种成熟期是指险种销售量的最高阶段,其特点是险种的利润达到最高峰,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潜在的消费者减少,更完善的替代险种开始出现。因此,保险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有:①开发新的保险市场,如原来主要以城市人口为对象的养老保险,可以转移到农村,开办农村养老保险。②改进险种,如在承保些特殊保险标的时,适当增加保险责任。③争夺客户。对于向其他保险公司投保同一保险标的投保人,可采取适当降低保险费率或提供优质服务来吸引他们。

衰退期的营销策略。险种衰退期是指险种已不适应保险市场需求,销售量大幅度萎缩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保险供给能力大而销售量迅速下降,保险公司的利润也随之下滑,保险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转移,等等。因此,保险公司要采取稳妥的营销策略,如不要仓促收兵,而是要有计划地、逐步地限制推销该险种。此外,还应有预见性地、有计划地开发新险种,将那些寻求替代险种的消费者再一次吸引过来,使险种淘汰期尽量缩短。

2、费率策略

费率策略是保险营销组合策略中最活跃的策略,与其他策略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保险费率策略有如下几种:

1)低价策略。指以低于原价格水平而确定保险费率的策略。实行这种定价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占领保险市场或打开新险种的销路。但是保险公司要注意严格控制低价策略使用的范围,实行低价策略,是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过分使用它,就会导致保险公司降低或丧失偿付能力,损害保险公司的信誉,结果在竞争中失败。

2)高价策略。指以高于原价格水平而确定保险费率的策略。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实行高价策略获得高额利润,有利于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利用高价策略拒绝承保高风险项目,有利于自身经营的稳定。但是保险公司要谨慎使用高价策略。因为,保险价格过高,会使投保人支付保险费的负担加重而不利于开拓保险市场;此外,定价高、利润大,极容易诱发激烈竞争。

3)惠价策略。指保险公司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上:根据营销需要给投保人以折扣费率的策略。实行优惠价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投保人大量投保、长期投保,并按时缴付保险费和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等。优惠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统保优惠。如某个律师协会为所有律师统一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由于是团体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少收一定比例的保险费,因为统保能为保险公司节省对单个投保人花费的营销费用和承保费用。(2)续保优惠。现已投保的被保险人如果在保险责任期内未发生保险赔偿,期满后又继续投保的,财产保险公司通常可按上一年度所交保险费的一定比例对其给予优惠。(3)趸交保费优惠。在长期寿险中,如果投保人采取趸交方式,一次交清全部保险费,保险人也可给予优惠,因为这样减少了保险人按月、按季或按年收取保险费的工作量。(4)安全防范优惠。例如,财产保险的条款中规定,保险人对于那些安全措施完善、安全防灾工作卓有成效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安全费返还。(5)免交或减付保险费。如人身保险中子女婚嫁保险规定,如果投保人在保险期限内死亡或完全残废无法继续交保险费时,保险人允许免交未到期部分的保险费,而其受益人仍继续享受其保险保障。

4)差异价策略。这一策略包括地理差异价、险种差异价和竞争策略差异价等。地理差异价是指保险人对位于不同地区相同的保险标的采取不同的保险费率。险种差异价是指各个险种费率标准和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差异。竞争策略差异价的主要做法有:第一,与竞争对手同时调整费率,以确保本公司在保险市场占有的份额;第二,在竞争对手调整费率时,保持原费率不变,以维护本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第三,采取跟随策略。在已知竞争对手调整费率时,先不急于调整本公司的费率,待竞争对手的费率对市场销售产生较大影响时,才跟随竞争对手调整相关费率。采取哪种策略需根据保险公司的市场地位而定。

3、促销策略

1)广告促销策略。广告是通过大众媒介向人们传递保险商品和服务信息,并说明其购买的活动。广告是保险促销组合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寻找保险对象的有效手段。广告的作用主要有:(1)树立企业形象;(2)介绍新险种服务项目或营销策略;(3)宣传社会对保险公司的评价;(4)促使保险消费者接受保险营销的手段等等。广告适用于向地域分散的受众进行宣导,不能有区别的选择客户,并且费用高,反馈迟缓。

2)公共关系促销。公共关系对保险营销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最需要依靠企业的诚信来树立形象,可运用的公关工具有新闻报道、公益活动、书刊资料、视听资料、电话,等等。此种方式收效缓慢,但效果持续时间长。

3)推销策略。推销是指保险营销员直接与客户接触洽谈并宣传介绍销售保险商品的活动。人员促销在保险营销组合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人员促销是其主要的营销手段。因为通过推销,保险消费者可以直接获得有关保险公司和保险商品的详细信息,营销人员也可以直接了解潜在客户的购买企图和态度。可见,人员促销帮助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利于双方的沟通。营销人员的主要任务有:(1)招揽新保险业务;(2)做好销售服务;(3)收集信息,提供保险公司资信和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此种策略尤其适用于高端的客户和复杂的产品,但成本较高,管理量较大。

4)营业推广策略。是指企业采取各种特殊手段来刺激、鼓励、推动分销渠道销售产品、或公众购买某种产品的促销活动。营业推广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刺激销售。保险公司的营业推广分为两类:促销的对象是分销渠道成员(例如保险人)的营业推广被称之为同业推广;促销对象是消费者的营业推广被称为消费者推广。营业推广被保险公司广泛运用,因为它的促销效果明显。但是营业推广的促销效果通常是短期的,如果不分对象、条件和环境,滥用这种促销手段,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竞争策略

1、竞争地位

根据保险公司在目标市场上所起的作用,可将这些公司的竞争地位分为四类,即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跟随者和市场拾遗补缺者。

1)市场领导者策略。市场领导者是指在保险市场上占有市场最高份额的保险公司。它通常在保险产品开发、保险费率变化、保险促销强度等方面领导其他保险公司。无论领导者是否受到赞赏或尊敬,其他公司都不得不承认它的领导地位。但是领导者也必须随时注意其他公司的动向,不使自己轻易丧失良机,失去领导地位。因此,市场领导者通常采取的策略是:(1)扩大总市场,即扩大整个保险市场的需求;(2)适时采取有效防守措施和攻击战术,保护其现有的市场占有率;(3)在市场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市场占有率。

市场领导者扩大整个保险市场,是因为它在现有市场上占有率最高,只要市场的销售量增加,它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市场领导者既可以采取扩大营销的方式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又可以采取各种防守措施来保护其市场占有率。

2)市场挑战者策略。市场挑战者是指位于行业中名列第二或三名的保险公司。它们以市场领导者、经营不善者或小型经营者为攻击对象,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选择进攻策略。市场挑战者最常用的策略是正面攻击、侧翼攻击、围堵攻击、游击战等。

3)市场跟随者策略。市场跟随者是指那些不想扰乱市场现状而想要保持原有市场占有率的保险公司。市场跟随者并非不需要策略,而是谋求用其特殊能力参与市场的发展,有些市场跟随者甚至比本行业的领导者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市场跟随者必须懂得如何保持现有的客户,如何争取一定数量的新客户,每个跟随者都力图给目标市场带来某些独特的利益,如地点、服务和融资方面给予优惠和方便。市场跟随者须保持低廉的成本和优异的产品质量与服务,当新市场开放时,市场跟随者也必须很快打进去。跟随的策略有三种,即紧随其后策略、有距离跟随策略和有选择的跟随策略。

4)市场拾遗补缺者策略。拾遗补缺者是指一些专门经营大型保险公司忽视或不屑一顾的业务的小型保险公司。成为拾遗补缺者的关键因素是专业化。尽管有些专业化经营程度较高的保险公司在整个市场上占有率较低,但它们仍有利可图。

2、竞争地位与竞争策略的关系

每一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上都会利用或根据其竞争地位来决定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而采取特定竞争策略的保险公司也能达到某种竞争地位。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竞争地位来决定竞争策略时,除了要考虑自身的经营目标、实力和市场机会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有:(1)竞争者无法模仿的策略,如人海战术;(2)竞争者不愿采用的策略,如放宽承保或理赔条件;(3)竞争者不得不追随的策略,如采用更优惠的分红办法;(4)竞争双方均获利的策略,如保险公司广泛宣传保险,使社会公众对保险产生良好的印象。

结论

在市场中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和营销组合策略,与企业的目标和定位密切相关,在众多新型保险企业参与竞争的市场中,在保险混业经营的背景下,采取适时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将成为竞争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徐昆,保险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篇4

【关键词】 财产保险 中介业务 动因 对策

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根源性的问题。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保险分支机构违规吸纳中介业务,也就是业内俗称的“买保费”或“买市场业务”。在月末、季末等保费任务考核的关键时期,一些财产保险业务竞争激烈的地区手续费比例急剧攀高,甚至出现倒挂。保险市场内出现了类似于外汇牌价的每日手续费行情表,详细地记录了各家财产保险机构的手续费比例,广泛流传于保险中介公司、保险营销人员之间。由于手续费的价差,手续费比例高的保险分支机构短期内分散性业务量激增,而同期手续费比例低的其它保险分支机构则分散性业务数量急剧萎缩。据保守估计,每年财产保险市场通过高手续费、高返还等违规手段吸纳的中介业务占业务总量的五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分散性业务,如车险业务等。畸高的手续费,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财产保险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极大了的危害。

一、财产保险公司买卖中介业务的内在动因

1、以保费规模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是造成买卖中介业务的主要动因

法人与授权经营者在价值取向上的重大差异导致经营目标的扭曲。部分财产保险总公司虽然提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公司对分支机构实行的是费用分配机制,分支机构只能通过扩大业务规模才能提取更多费用。物质利益是决定行为准则的原动力,在巨大的费用诱惑力面前,效益考核显得有些软弱。法人与授权经营者在价值取向上的重大差异,导致了法人追求的经营目标被逐级淡化,到基层经营单位甚至扭曲为简单的保费规模目标。

2、财产保险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力度不够,保险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产品创新不足,各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不仅在费率结构、条款设计、服务方式等方面趋于雷同,营销策略、营销手段、营销渠道也基本类似;已开发的一些新险种推广力度有限,还没能形成新的保险业务增长点。因此,业务增长仍主要依靠车险、企财险、工程险、货运险等传统险种。产品的高度同质性使业务竞争集中表现为价格竞争,各公司普遍采取拼费率、拼返还、拼手续费等低价竞争策略,导致保险资源的极大浪费,业务增长乏力,而基层营业性分支机构的保费考核任务每年均有所增长,造成其完成保费任务存在缺口。

3、营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直销展业力量薄弱

由于保险公司直销展业力量不足,保险公司在任务考核压力之下,只有通过两种途径弥补直销业务的缺口。一种通过招募人员、培训、激励等措施,建设营销体制来拉动业务增长。这种方式虽然是一种长效机制,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精力;需要保险公司具有较好的管理水平。并且见效慢、周期长、淘汰率高。第二种途径即“买保费”。在每月、每季考核的关键时刻,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保险公司一般都会采取以高手续费、高返还换保费这种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

二、财产保险公司买卖中介业务的外部条件

1、大量的保险业务资源掌控在保险中介手中

在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业务来源中,保险中介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高达60%左右,其中,个人人的保费收入占比为58%;直销业务占比为40%左右。保险中介特别是个人人的业务已成为财产保险业务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了左右保险市场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2、利益刺激机制为“卖单”行为推波助澜

按照各财险公司内部管理规定,保险业务的手续费基本上都是8%~15%左右,远远低于市场水平。当某家保险公司提高手续费支付比例时,在利益刺激机制的作用下就出现了保险市场上所谓的“卖单”行为。一是营销人员将其掌握的业务高价卖给“出价”最高的保险公司,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二是诸多营销员通过“资源的整合”累积到相当额度的保费,经过反复多次询价,将其“打包”高价卖给保险公司。三是一些兼业、专业机构炒卖业务、哄抬手续费、漫天要价,甚至出现中介公司从保险公司业务员手中低价“收购”直销业务,再高价转卖给保险公司的现象。

3、营销人员用工关系界定模糊,中介业务管理混乱

营销人员用工关系的界定是困扰保险业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营销人员的身份与法律定位不清晰,营销人员没有归属感,导致营销人员缺乏对所属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短期行为严重,对公司没有忠诚度可言,利益便成为营销人员行为的唯一导向,买卖保费无可避免。

三、财产保险公司买卖中介业务的危害

首先,浪费了保险资源,抬高了经营成本,造成发展速度减慢、公司经营效益降低。

其次,滋生了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市场。高手续费、高返还最终必然通过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一是经营造假。通过虚假批单退费、虚挂应收保费、坐扣保费等方式,支付手续费或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保费回扣或其他利益。二是保险中介截留挪用保费收入。三是车险业务不严格执行车险条款费率,违规打折,扰乱市场次序。

然后,影响了队伍和业务的稳定性。由于高额的“价格差”,造成部分直销人员把续保业务高价卖给其他公司,各公司业务续保率都很低,业务发展不稳定;营销人员则没有忠诚度可言,谁给的手续费高,就把业务卖给谁。

最后,形成了保险公司保费任务的恶性循环。保险公司上一年度购买保费完成任务以后,下一年度任务缺口更大,只有再继续以更高的代价买入更多的保费。

四、治理财产保险买卖中介业务的对策

1、完善财产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改进经营考核体制

一是加快保险经营主体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消除激励管理者的利益障碍。二是要转变片面追求保费规模的经营理念,按照“速度、效益、诚信、规范”的方针,走速度、效益、质量相统一的发展道路,并将其真正贯彻落实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三是要改变对基层公司现行业绩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机制,实现业绩考核从现在的保费规模型向经营效益型的真正转变;在费用分配上,要根据不同的效益情况采取级差费用政策,加大经营利润、险种结构、经营管理水平、制度执行等在费用分配中的权重,改变单纯根据业务规模分配费用的考核方式。

2、明确保险营销人员的法律定位

为了理顺营销人员与公司的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明确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定位。规定保险营销员是从事保险产品销售服务的专门人员,他们既可以是保险公司的雇员、保险机构的雇员、也可以是依法注册的个人独资保险企业的雇主及其雇员。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自己的营销人员销售保险产品,也可以通过保险机构和个人人销售保险产品。二是明确要求保险公司通过自己的营销人员销售保险产品的,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营销人员签定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三是加强对营销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营销员诚信考评体系。

3、调整保险兼业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变多家为专属

目前,兼业机构与保险公司双方的合作缺乏战略性的长远规划,多数只是靠手续费的简单维系,合作层次较浅,基础不够牢固,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保险公司在扩张规模的压力下,不计成本,不管质量,为兼业机构炒作保险公司提供了可能。要改变这一状况,根本有效的途径之一是调整现行的关系政策,恢复兼业专属业务,让一家兼业机构只能为一家产险公司和一家寿险公司业务。唯有如此,合作的基础才会牢固,合作双方才可能长远谋划而不急功近利,战略合作而不浅尝辄止。

4、加强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的监管

保险监管机构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买卖中介业务的监管:一是切实强化对财产保险法人机构的监管。引导法人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业务计划,扭转“重业务、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引导其加强内部稽核,实现全流程的稽核监督。二是引入分类监管体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打击高手续费吸纳中介业务的行为,加大对高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加大违规经营的成本。三是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逐步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风险预警系统,以财务指标分析为手段的偿付能力预警系统,采用现金流量测试等动态偿付的测试方法,防范风险于未然,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保险公司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行为。四是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积极支持行业自律,共同构建企业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玉焕:国内外关于保险营销员研究现状及评述[J].上海保险,2013(6).

[2] 陈文辉:2010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 朱玉翠: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人寿保险产品;营销渠道:探讨

一、人寿保险产品营销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公司形象和营销员素质

寿险营销事业可以说是人才的事业。寿险营销员就是销售寿险保单的从业人员。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员队伍是寿险公司开展寿险营销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营销员就等于没有寿险营销事业,营销员素质低下将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如寿险纠纷等等。优秀的营销员是寿险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营销员的素质也是营销寿险营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险种结构

现阶段,保险对象主要是以财产保险为主,寿险险种开展得很少。而目前的寿险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团体寿险、个人营销寿险以及寿险三大块,收入很低的这些保费中又以团体寿险产品的销售为主,个人业务几乎没有,险种发展很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规模经营贡献率最大的储蓄型产品受到青睐,保障型产品、投资型产品,各家寿险公司很少问津,这些状况都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消费需求。

(三)价格决策

价格是寿险营销组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数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寿险营销的发展。费率定得过高,寿险消费者支付保险费有困难,寿险需求则下降;费率定得过低,虽说投保数量会增加,但它也会造成公司经营的不稳定。另外,所定价格如果高于同行业的同类险种,竞争能力就会削弱,从而影响该险种的保单销售。

(四)促销方式

经常可以在街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张简陋的桌子、一个人就构成了一个促销点。其实促销点作为寿险公司与投保人最直接接触的地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寿险公司的整体形象。由此可见,促销点的场地环境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促销点包装也很不醒目,宣传公司形象的目的很难达到。同时,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营销人员的展业活动。

(五)寿险服务

现在寿险市场的竞争,不但是寿险商品、寿险价格的竞争,更是寿险服务的竞争。寿险服务包括保单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售前服务是从开始接触顾客前的准备至寿险业务促成历经的服务过程;售中服务是寿险业务促成后到递交保单期间的所有服务过程;售后服务则是递交完保单后的一切服务过程。寿险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果的好坏,都直接与寿险企业的自身形象紧密相关。

二、人寿保险产品的营销策略

(一)寿险产品的基础策略

1、强化企业形象建设。寿险产品的无形性与未来性效用使得投保人在购买产品时难免产生不踏实的感觉,所以从寿险公司的经营角度考虑,应坚持诚信原则,否则就是在用自身的信誉和未来做赌注。寿险公司要密切与社会公众的交往,积极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比如:在自身业务经营范围内,对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战予以关注、为贫困失学儿童免费提供一些学生险,关心社会慈善事业等。寿险公司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重视长期利益,转变经营理念,从保户的微笑和赞许中去创品牌,使社会公众加深对寿险公司的认识,赢得良好的公众信誉。

2、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寿险销售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营销习惯。这就要求公司把好增员质量关,在完善公司内部的培训系统、充实培训内容的同时,寿险公司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营销人员营销手段的不规范,改变目前寿险公司在寿险推销中的混乱局面,杜绝因寿险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落后造成的寿险纠纷,提高投保人对寿险公司的信任感。寿险销售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为此寿险公司还应注重对寿险销售人员的日常激励,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寿险产品的险种策略

1、险种开发。寿险公司在考虑进入寿险市场时,必须考虑到消费者对寿险产品的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地区的经济水平、寿险意识、文化素质、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寿险市场的特殊性,来开发适销对路的新险种。此外,寿险险种的开发应该注意阶段性,如:在寿险公司进入市场的初期,应以低保费的储蓄型险种和高保额的纯保障型险种为主,市场成熟后,在适当时候开发并推广其他传统型险种和创新型险种。

2、险种组合。在传统的寿险营销中,各寿险公司主要运用的是关联性大的险种组合策略,如:健康险与意外伤害险的组合、养老险与定期寿险的组合等。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寿险市场的发展,寿险公司也开始了关联性小的险种组合的尝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将人寿保险的险种与财产保险的险种进行组合,例如:家庭财产保险与家庭成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组合、房屋的财产保险与分期付款购房人的人身保险的组合等等。实际上,寿险公司甚至可以针对产险险种,开发与其互补的寿险险种进行组合或将寿险产品委托给兼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与其的其他产险险种进行间接组合。

(三)寿险产品的价格策略

1、低价策略。在运用该策略时应注意:(1)为了规避不正当竞争,寿险公司应采取降低附加保险费率的方法,来达成实施低价策略的目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减少寿险合同的初始费用、降低人的佣金、削减寿险保单的维持费用、减少寿险保单的终止费用等。(2)低价策略在销售过程中能否达到规模效应是公司赢利的关键,因而公司在设计险种时,必须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寿险需求,开发出具有大规模的潜在客户群的寿险险种。(3)实行低价策略是寿险公司在寿险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手段之一,但是如果过分使用它,可能会导致寿险公司降低或丧失偿付能力,损害寿险公司的信誉,结果将导致在竞争中失败。

2、优惠价策略。优惠价策略主要有统保优惠、续保优惠、趸缴保费优惠、安全防范优惠、免缴或减付保费优惠等。在寿险营销中,统保优惠策略较为适用。寿险公司集合的同类风险单位越多,其经营也就越稳定,在费率的安全附加上就越小,费率就有可能降低。在寿险市场上为了降低投保寿险的成本,可以以“大团体”为对象的方式进行投保,以便获得费率折扣。

3、差异价策略。寿险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所处的地域不同而引发的。不同的地域会引发不同的风险,风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幅度方面。例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都存在着人身意外风险,但因地理位置的不同,两者在损失概率和幅度上均有所不同。又如:农村居民从事的职业较为单一,而城市居民从事的职业相应复杂

的多,所以农村居民职业风险比城市居民来的单一。

(四)寿险产品的促销策略

1、广告策划。广告在人寿保险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广告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宣传寿险产品,也可以通过路牌、霓红灯、灯箱、交通工具等形式加强寿险宣传。寿险公司运用适当的广告促销策略,能够提高人们对寿险产品的感性认识。当然,在运用广告对人们进行寿险宣传时,也要考虑很多的特殊性。如: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内容的设计、广告播出时间的选择等,以便最终达到促销保单的目的。

2、公共关系营销。相当部分的人对通过广告宣传的可信度深表怀疑,因而,在寿险市场开展面对面的公共关系促销极为必要。这种策略就是通过培养与客户之间的情感,促进与竞争者合作关系的形成,建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来为公司整体营销战略的顺利实施开辟道路。例如:营销人员应主动、真诚、热忱地告知有关个人的一些背景以增加客户的信赖感,在与客户交往中应表现出与其相似的目标、兴趣、价值观,以专业形象影响客户,取得他们的信任。

3、直接推销。直接推销是寿险公司最为常用的促销手段。寿险公司的营销人员进入寿险市场进行寿险产品的促销时,必须做到“三动”:(1)宣传要生动,如:在宣传中举一些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例、向客户展示一些宣传材料等。(2)服务要轰动,如:带病工作、冒雨送保单等,这些行为在感动客户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轰动效益。(3)承诺要行动,如:在保户赔案发生之后,要遵循主动、迅速、及时、准确的原则,做好理赔工作,投保时的承诺也要以行动兑现。

(五)寿险产品的优质服务策略

1、把握宣传环节。随着各种宣传力量逐渐渗透到中国各地,其对人们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也与与日俱增。从这方面着手,便要深入持久地宣传和普及寿险知识,耐心讲解寿险标的、常规寿险赔付比例、如何填保单等常识,引导顾客的消费倾向。要发扬走出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的精神,从保户切身利益出发宣传寿险产品的功能,让群众从活生生的事实对比中接受教育,切实体会到寿险利国利民的巨大作用。

2、把握操作环节。优质服务的内涵集中反映在业务操作的质量和速度上。寿险产品的营销员必须精通本寿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和结构,与建立客户联系网,为客户提供投保建议、生活设计和理财服务。除此之外,寿险公司还要大力普及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管理工具,在明确责任、规范程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这样,不仅方便了广大投保的客户、提高了保户满意度,还能增强这些保户对寿险认同感。

3、把握服务环节。服务环节中,售前服务的核心任务是树立寿险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售中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促成交易;而售后服务的目的在于提高客户信心,避免保单失效以及发展顾客源,改善企业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投保,轻防御、勘查、理赔的倾向,实现投保、预防和理赔“一条龙”服务,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想消费者之未想,为客户提供意外的惊喜,以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六)寿险营销的制度策略

1、推进保险营销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监管机构应针对中国目前保险营销体制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并积极推动保险营销法律体系的构建,消除营销员与寿险公司之间角色定位模糊、法律地位不平等等问题,保障专业化、职业化寿险营销队伍的建立和发展。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和恶性竞争等不良行为的惩戒力度,制定完善处罚规则,从制度层面规范保险市场主体以及营销人员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优化市场环境,提升行业美誉度。

2、完善寿险营销的管理制度。按照走精兵道路的发展要求,从制度要求上严把准入关,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准入条件,并且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制度要求落实到营销增员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同时,公司在执行增员政策上要突出把握能力水平的适应性、综合素质的成长性、道德品质的可靠性,进一步加强营销员的持证管理,提高营销人员持证率,普遍推行营销员挂牌展业,杜绝无证人员进入市场。

篇6

关键词:大集中环境;财产保险公司;管理创新

传统的财产保险公司管理基本上以总公司制定目标及考核办法,各省级分公司比照后。层层分解下发,各机构具有相当大的人、财、物、核保、核赔权。最终以营利指标对各机构进行考核。随着信息技术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广泛运用。各种数据逐渐集中到总部,以及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合规经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具备了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条件及动力。本文从构成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要素及合规内涵的内部运营、市场营销、保单核保、理赔管理等4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方面的新探讨。

一、传统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各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基本采取综合成本率来对其经营盈利能力进行考核,其具体含义是指每百元保费收入中全部支出的占比。以2008年经营数据为例。除个别政策性保险公司盈利外。全行业综合成本率皆超过100%。少的在110%以内。多的甚至达300%以上。以大部分公司为例,综合赔付率在70%左右。综合费用率在40%-50%之间。

在此,综合费用率主要包括日常运营成本和市场营销成本。日常运营成本过高的因素在于。一方面,各机构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为体制性内耗;另一方面,为各机构经营水平不高或滥用权力或人为腐败所造成。市场营销成本主要是手续费支出。各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惜支付高额手续费,对公司的盈利形成了巨大压力。虽然各地保险行业协会都相继出台了手续费支付管理办法,但下有对策的现象仍然存在。

综合赔付率主要是指各项赔款支出占保费的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出险率高,部分原因在于虚假赔案。部分原因在于内部管理不当造成的损耗。

二、数据大集中环境下的主要对策

目前,信息技术在产险行业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从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到核保、核赔,各公司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初步具备了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这些有利条件,为规范、创新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提供了坚实、可行、可靠的后援保障。

管理创新的总体思想是基于总部与各级机构之间的实时网络及强大的总部数据集巾、处理、评价功能,实行以总部为核心,各下级机构在总部划定的范围内,逐件落实执行的模式。即实行大总部、强力总部、实权总部的模式。类似于中央集权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目的在于减少各中间环节,总部可以直接管理到县一级机构。总部的决策,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宣导。下级的工作落实可以在第一时间在信息系统内得到量化反映。风险点放置在总部,由坚强有力的总部进行事前规划、事中监督、事后考评。从而达到有效配置资源,减少中间损耗。避免府才误事,降低运营成本、营销成本、赔付成本。实现合规经营、公司盈利的目的。

(一)人力、财务等诸后援系列的管理对策

人员招聘由总部年度定岗、定薪、定编后。按进度在各媒体广告。各下级机构负责安排应聘人员的信息核查、总部视频面试。下级机构有建议权。总部对各岗位有最终决定权,杜绝人情岗,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月度实行20%优秀、70%合格、10%需改进的考核,由各关键岗位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是考核的负责单位:年度考评由总部下派工作组到各基层(以地市为单位)。以考核表格及面谈形式进行。对10%需改进部分予以辞退,对20%优秀部分进行加薪、提干。

财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经营中的主要指标。如保费达成率、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等,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各级机构每月根据总部下达的保费计划及成本支出因子和支出原则。编制月度全面预算。且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各级机构月度全面预算编制完成后,由机构负责人向上级负责人进行视频陈述。

财务核算系统实行各级保费帐户自动逐日上划,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利用率。赔款帐户由分公司汇总巾请当日支付金额,总部批准后,当日下拨,理赔款项直接支付到受益人个人帐户:报销金额直接打入收款人帐户,不发生现金支出。手续费支出由总部根据业务、财务系统数据。按系统内设定的手续费比例,每周结算,直接支付到人个人帐户。

为保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财务人员考核统一由总部考评,机构占有20%权重:财务负责人实行各机构异地任职。为减少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腐败现象,对固定资产采购与管理,实行总部统一采购下拨。采购时实行公开招标,开标时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同时到场,全程录像。全部车辆均安装GPS,每月公布行驶记录,对非公用车给予严罚。

(二)核保对策

系统实行集中核保。设定系统自动核保条件。自核部分占比应不小于80%。其余部分实行分级核保授权。由总公司风控委员会、总公司分管领导、总公司首席核保、高级核保人、巾级核保人、初级核保人等形成由高到低的核保专业授权系列,以及作为备份的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核保巾心负责人、各地核保部经理、核保部副经理、出单负责人等核保行政授权系列。各地行业自律公约内容录入系统。严格以公约作为核保上限。将营销员个体、分公司整体。按险种及车型分别制定核保细则。通过上述原则,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将垃圾业务拒之门外,结合有效的营销策略。将适合公司的业务保进来,以获取一定的承保利润。

(三)市场营销对策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手续费结算是由各机构自行支付,实际招揽业务的人最终得到的手续费往往比财务账面的手续费低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以上。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总部应根据业务、财务系统的数据,每周直接将手续费打人营销员个人账户。通过持证上岗、营销员个人形象及账户等资料录相上传、公司电话回访营销员家庭、全国统一手续费政策视频宣导、对虚假人定期清除、对违规截留人银行账户现象予以重罚等方式,保证手续费直接支付到一线直接拓展业务的人手巾。

鉴于高额手续费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也已经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以行业自律的形式,出台了手续费支付管理办法,避免了恶性竞争,为行业的有序、良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不同的市场,在手续费符合当地行业自律的基础上,由总部根据个人保费规模及综合赔付率进行排名。分类进行奖励。作为日常营销的主要手段。这既节省了成本,又起到了示范作用。

对营销员队伍的建设,以团队为基础,对团队长给予一定比例的管理津贴,以保证团队的日常运营及健康发展。总部应定期在高速公路、市中心繁华地段、电视、电台、报纸、公交线路、知名网站等投放广告,通过价格优惠,利用电销、网销,吸引客户主动投保,进一步降低营销成本。

(四)理赔对策

在理赔的第一道环节查勘定损,实行全国统一招聘大中专院校应届生,培训合格后异地派驻,半年轮岗,实行专业技术考核晋升制,按查勘现场到达率、资料上传率、派工受阻量、查勘工作件数、查勘完成率、客户投诉率等进行专项考核。这既切断了查勘人员与当地修理厂的利益链。又通过考核引导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线的查勘资料上传系统后,核价、核损、核赔、支付环节统一由总部负责。核价系统自动更新全国各地最新配件及工时价格;核损、核赔按照不同金额,分别授权。这可以有效避免当地机构的人情案、通融案。对减损金额,按一定比例,奖励实际减损人;对虚假赔案,一方面,公布举报联络方式,及时获取有关信息,成立总部直属的稽核专案组,常年在机构进行案件稽核。并会同当地公安部门。坚决打击相关人员;另一方面。增强各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行重大案件会商制度。成立专门的重案工作组,直接对可疑案件进行复核。必要时,由专门的理赔法务人员,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篇7

电力营销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加强对用电营销管理的研究,对于提高供电企业应对电力营销管理风险能力和提高用电营销管理水平,实现供电企业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当前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力营销管理措施以及加强电力营销管理风险的控制手段。

二、县级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营销策略缺乏市场调查

县级供电企业用电营销管理部门在制定电力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使得供电企业制定出来的电力营销策略并不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电力营销策略也不能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因此,也就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二)电力营销策略比较落后

面对当前逐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管理改革和营销策略的改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就当前的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来看,还相对比较的落后。其采用传统的电力营销策略,没有从客户的实际角度出发,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和利益。同时,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策略也没顺应当下时展的形式,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全,存在管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三)对电力营销策略没有引起重视

供电企业是属于国企行业,也是一种垄断行业,相对于其他一般的企业来说,竞争压力较小,因此企业管理者没有重视电力营销策略,没有认识到电力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因此,现在大多数的供电企业缺乏服务意识。虽然部分供电企业为客户制定了一些优惠的政策,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落实电力营销策略管理,这严重的影响到了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

县级供电企业要建立并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管理、控制监督以及查询为一体的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自动化抄表系统,实现远程抄表自动化;健全完善用电负荷信息网,实现对电力的有效控制,让客户采用先进的用地装置,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

(二)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用电营销策略

县级供电企业在制定电力营销策略之前,还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力度,通过市场调查,认真的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做到综合的把握,再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度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和客户需求的营销策略。一方面供电企业要加强用电宣传,鼓励客户使用清洁无污染的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可以设置浮动电价,根据客户不同用电需求,制度出不同的电价,可以为供电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增加客户的数量,从而达到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提高客户服务意识

县级供电企业要获得广大用电客户的信任,就要提高客户服务意识,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快速的服务。在制定电力电营销管理策略的过程中,要完善原有电力营销策略的信息服务系统,增强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效率。同时,县级供电企业还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个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县级供电企业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在提高供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实现县级供电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风险控制手段

所谓的风险控制,就是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或者消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对存在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抑制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风险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自然风险控制

自然风险具有不可控制的特性,自然风险形成的周期和自然风险造成的后果都是没有办法进行预测和估量的。但是县级供电企业可以通过采取购买企业财产保险的方式,降低自然风险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电网运行风险控制

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强电网运行风险管理,首先就要增强电网的无功管理,使电网在运行中处于最节约和合理的状态,提高电压的质量,降低线损情况的发生。其次是要合理安排电网运行的方式,保障用电客户用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县级供电企业还要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培训,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素质,避免发生“误调度”的情况。

(三)电力供应需求风险控制

县级供电企业要针对市场客户用电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梯电价的方式,来控制用户对电能的使用,实现用户用电的有序性,尽量在用电低潮的时候用电。同时,县级供电企业也要合理的分配电力建设资金,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

(四)安全风险控制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供电企业强调的重要问题,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安全风险意识的培养,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出现短路和触电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对用电客户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提高客户用电安全意识,指导客户科学用电,以免给客户带来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分行业教学与实践;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1―0070―02

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掌握市场营销、市场策划、营销管理及售后服务等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企业营销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市场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人才。目前我国每年市场营销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30万人以上,一方面就业难的问题已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却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其主要原因是高校教育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脱节,大量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不具备基本的技能,无法适应企业营销工作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应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行分行业教学与实践,以培养适合企业营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一、市场营销专业分行业教学与实践的内涵

市场营销专业分行业教学与实践是指按不同行业就其专门的推销方案、技巧进行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国内较早的分行业教育见于清华大学MBA教育,早在2003年清华大学就专门开设了体育管理MBA、快速消费品行业MBA、医药行业MBA、房地产MBA、金融财务MBA等。复旦大学也有金融MBA、传媒MBA等类似做法。

分行业教学与实践的基本内涵是:在学习营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方向,选择某一行业就其营销理论和技能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和实践;将选择方向相同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为其配备指导教师;教师指导学习小组结合相关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强化行业营销技能训练为中心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通过分行业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充分掌握该行业的市场状况和营销工作的实际技能,亲身参与实际营销工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行分行业教学与实践的必要性

1 采用分行业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掌握理论知识而离开了“真枪实弹”的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将很难达到。另外,各行业的营销工作虽有共性,但又有很大差别,如汽车营销与快速消费品营销所应采用的营销策略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在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个(或两个)行业分小组共同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毕业前就使其具有一定从事相关行业营销工作的经验,必然会大大提高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2 实行分行业教学与实践模式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就业时第一步踏进去的行业对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会产生重要影响。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具备细微观察、积极聆听、有效口头沟通能力,以及自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要能够敏感察觉他人需要、体谅他人感受,愿意并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互动,进行团队合作等。优秀的专业能力是现在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欠缺的,也是企业招聘市场营销人才时最关注的方面。据调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应聘到企业的营销部门王作后,首先培训的内容就是产品或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能力。很多企业反映,现在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如果没有经过上面两项内容的培训,几乎是无法为企业开展营销工作的。而分行业设置营销课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基础。

三、分行业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分行业学习研究的内容

1 本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本行业的营销理论;本行业背景,如历史、现状、问题、趋势,特别是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较为系统全面的判断和了解。行业背景是一个从业人员必需了解的内容。

2 本行业主要品牌企业。要调查了解本行业主要品牌企业至少10个,这是研究的主要框架内容。对于快速消费品、电子、汽车等行业,研究的主要品牌企业可能需要在20个以上。要把这些企业作为经典案例,深入解剖其发展历史、成长阶段、主要营销策略等,以从中学习企业快速成长或稳健发展的经验和思路。

3 本行业主流产品营销思路、推销技巧。这是学习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市场营销中营销渠道、营销策划、推销实务等课程与本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其主流产品市场营销的方法和策略,以切实提高学生对本行业产品营销的实战水平。

4 本行业主要品牌企业的主要营销人员及工作特点。作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要了解“圈子”,熟知主要品牌企业的营销队伍无疑对就业有很大帮助。

5 本行业某个具体产品的推销方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与企业相结合,具体制定某产品的营销策略并参预实施,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6 各行业小组与相关企业对接,从行业研究到企业研究到产品营销推广,全程参预。例如,保险行业小组的市场营销课程,应包括保险行业营销的专业知识,如:财产保险原理与实务、人身保险原理与实务、保险中介理论与实务等。还应包括保险行业营销的专业能力培训课程,如:专业保险推销流程、保险促成技巧、客户开拓技巧、自我突破。还要了解国际保险营销业的产生、发展过程,我国保险业的产品,如平安、人寿等主要公司的主流产品等等。

(二)分行业教学与实践的过程管理

1 各同学根据自己选择的行业结成研究小组,每小组人数在5~10人之间。每组人数不宜太多,如超过10人可分为两组,以保证学习效果。

2 各小组选定组长与副组长,可定期轮换,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3 各小组自行制定本学期的研究计划,包括个人研究、小组讨论和与企业对接,教师全程指导、监督。

4 每两周至少开一次会,进行讨论和总结,学期末进行总结和研究成果展,并评定成绩。

四、结语

市场营销专业实行分行业教学与实践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高校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校的自身资源条件、当地人才市场的需求规律、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的要素,科学合理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模式,才能保证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险;营销;作用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商业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了自身整体的工作效率,保证新业务的发展进程。在此种情况之下,本文具体的分析了保险营销企业通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作中,以促进之后保险营销行业的顺利发展。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在保险营销中的意义

(1)降低营销成本。以往保险行业通过经纪人与人出售保险单的方式进行营销,这种方式的工作效率较低,且成本费用更大。据《2019年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节省约23%的成本费用(实体公司场地租赁、运营损耗物资等费用),且互联网营销产品的数量越多,节省的费用成本也越大。同时,无需经过专业人士指导便可以购买的车险以及意外险等均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大幅度提升了电子产品的销售总额。(2)保证保险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在保险营销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完善产品设计,保证合理定价,产品设计涉及较多工作环节,直接的将软硬件平台引入到工作环节过程中,能够使得保险数据的信息统计工作更为高效准确,同时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够直接的模拟出真实交易环境,通过精算得到准确的保险费率,为产品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同时,保险营销工作引入互联网技术还可以铺设并扩张销售渠道,提升内部的管理效率,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为客户指定差异化与个性化的销售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创新客户营销模式,保证保险公司将更多精力放在认为可以购买大保单的客户身上。(3)提升保险营销的质量水平互联网保险营销可以实现全天在线,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可以将保险业务扩展至全球每个角落,并可以及时传达客户的反馈信息,在拓展保险交易范围的基础上,延长了保险产品的交易时间,促进保险市场面向全球化与国际化发展。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数的便捷性可以促进客户与保险公司的有效沟通,互联网可以随时为客户提供资料,无需与人提前预约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灵活性较高,减少了投保的盲目性。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可以保证营销服务的连续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大了保险的附加价值,增强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与依赖,更好的维护了公司形象。

二、互联网保险营销现状

(一)互联网保险营销情况分析(数据摘自《2019年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一是互联网人身险,2018年我国互联网人身险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开始放缓,全年累计实现1193.2亿元规模保费,同比下降13.7%。具体市场发展趋势见下图1所示。分析人身保险可知,规模保费排名靠前大多为银行系列保险公司,网销规模普遍提升,而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诸如网络及手机银行的线上服务平台。通过这些线上服务平台,能够使得银行保险公司具备着独特的优势,以方便之后互联网业务的开展。二是互联网寿险,2018年互联网寿险累计实现675.4亿元,同比减少124.2亿元,降幅为15.5%,其中分红保险占比较大,成为互联网人寿保险的主力险种。三是互联网年金险,2018年互联网年金险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337.8亿元,同比减少123.6亿元,降幅为26.8%。非养老年金保障与养老年金保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四是互联网意外险,2018年上半年开始意外伤害险的发展便逐渐的开始下降,根据全年累计数据,可以看出规模保额为57.1亿元同比下降9.7%,大多为消费型保险,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下,其中大约有24.41亿元的规模保费为交通意外险,同比增长98.8%,而其中3.6亿元规模保费为旅游意外险。同比增长了19%。具体情况见下图2所示。

(二)互联网保险总体市场情况一是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增速开始下降。2019年上半年,开展了互联网保险服务的财务保险公司的数量一共为71家,总共保费收入为381.53亿元,同比增长了16.89%,较2018年有所下降。二是互联网保险业务占产险公司全渠道业务的比重趋于平稳,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据产险公司全渠道累计保险保费收入的5.69%,相比于同期上半年的全渠道累计保险保费提升了0.2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互联网财务保险保费收入整体平稳发展,但是相比2018年的0.23个百分点较低。三是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比较充分,2019年上半年,人保财险、众安保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公司的保险保费规模较大,市场份额占比较大。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应用

(一)完善网站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经营体系保险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改造传统的保险产业,侧重改进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建立网络化的经营体系。首先,需要的企业网站建设过程中秉承着个性化的特点,从而能够直接的为消费者提供浏览信息,便于消费在之后的保险产品的选择过程中有着合理的依据。此外,还必须进一步的简化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办理流程,帮助消费者进行操作,同时在保险业务流程进行过程中,还必须将产品有关知识、索赔流程、防灾防损等保险业务支持以转让的形式列举出来,进一步的模拟真实场景,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式学习。保险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强调实用价值,提供直接的将保险公司、业务员、个人客户等多个角色以专栏或是画面目录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清晰描绘复杂保险领域的相关信息。期间,还可以结合包括团购网站及金融理财在内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合作,在网站中植入链接,以便客户随时打开。其次,开立网上保险超市,通过货架式摆放的方式针对个别优惠产品进行专业营销,根据不同品牌的差异化提供专业保险产品,保证价格的可比性,并设定简单明晰的保障条款。再次,与其他网站联合,建立一站式网上销售平台,提供给客户更多的便利以及优惠,比如说可以在车险网站页面中直接的设置出计算器,以帮助客户自主查询,了解理赔程序。最后,尝试建立保险自助设备服务区,做到为客户着想,通过将具备有广阔覆盖面积,但是成本低廉,效果快捷高效的电子服务模式引入到其中,从而促进客户的理解。比如说可以直接的将保险自助设备服务区建立于理财保险产品宣传页面中客户可以24小时查询信息。采用这种技术虽然前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后期会节约大量人力与物力成本,增大了工作效率,符合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要求。

(二)采用社会化网络保险营销模式针对传统保险营销的弊端,公司可以推出全新的营销模式,保证互动性与精准化,在虚拟网络中设定小型社会。通过这种模型的建立可以保证精准化推送保险产品与服务,及时了解客户的反馈需求,避免导致营销浪费问题,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必须保证保险产品有着较高的可体验性,而达到这一目的,可以直接的在保险产品营销过程中,直接的在保险产品营销平台设计过程中设计出理财游戏及车险保费计算工具等多个模块,此外在产品营销平台上还可以循环展示出具备有独特保险产品特点的微电影,使客户在享受自助娱乐的过程中获得产品的认同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保险公司应开展社交网站营销模式,当前大多保险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依然停留于品牌视觉认知方面,没有考虑客户的真实喜好,也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营销。因此,品牌应设计营销内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期间可以与第三方信息平台合作,同能够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以及平台后续维护服务的多个公司进行合作,充分的利用该公司所具备的良好的平台搭建以及专业信息系统设计等多项能力,从而设计开放性的专业保险商务平台。直接的将保险产品行业内部资讯及信息,通过该专业保险商务平台展示出来,从而能够将各个不同保险公司行业进行比较,进而给出专业的投资组合方案,避免出现网站重复建设问题。

(三)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建立良好行销管理模式为了与时展相适应,以保证主体间的协作管理效果,保险市场中的各个主体应利用大量资源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在结构较为紧密,规模较为庞大的管理体系当中,直接的链接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以及各个基层服务人员,从而使得分支机构以及服务人员能够在不同地理位置进行交流及合作,以保证服务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保证保险经营的一惯性。同时,当现场或者是基层的服务人员面临着高级技术方面的问题,能够以在线视频或是语音通话的方式获得相关意见,得出如现场请来核保与核赔人同样的专业意见,缓解了偏远地区技术力量薄弱问题。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实现前线业务营销与后线技术处理的分离,在同时处理财务处理与核查程序的基础上,保证各个管理部门将主要精力放于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独立考核前线与后线绩效情况,实现共同提升。

(四)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全新客户管理模式在保险经营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带来更多的资讯便利,保证客户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描述,大多通过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数据库存在海量信息,为了充分挖掘潜在价值,应进行深度加工,提炼并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期间还应结合采用云计算技术,简化客户端程度的运行流程,提升计算能力。由此看出,结合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保险营销的计算速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新型产品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

(五)可用互联网技术变革市场信息搜集方式一是面向客户的保险市场调查,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针对性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面向同行的竞争情报收集,及时了解保险同行的发展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客观分析竞争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较强的情报,保证其作出正确决策。保险企业应针对自身的阶段性发展需求,有目的的做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作为此后的客观依据。互联网收集信息的方法很多,包括专业化网站查找信息、政府部门非盈利组织信息等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字,了解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

(六)保险营销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可以利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保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控物品信息,总能够在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而应用物联网还能够进一步的变革风险控制状况,此外还能够实时的监控投标以及报表状况,以促进风险控制人员快速识别风险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升保险公司的预警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高速互联网网络为客户无线终端发送预警信息,并提供改进建议,保证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与认同度,降低赔付比例。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产阶层;外资银行;金融需求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082-0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使得中产阶层这一新兴阶层在我国迅速崛起。按照世行制定的标准换算,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在6~50万元之间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畴。目前,符合6~50万这一标准的人数已达到8000万人左右,并且正以每年1%的速度加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有1.7亿人步入中产阶层行列。

中产阶层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他们既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又是社会消费模式的引导者。中产阶层对住房、汽车、旅游和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强,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他们已经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伴随着中产阶段的兴起和壮大,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中产阶层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就是我国商业银行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明确中产阶层主要金融需求来源于消费的倾向性

目前,在我国的中产阶层持有了大约60%的金融资产,他们约占我国总人口的25%,而且这一群体还在继续壮大。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产阶层已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他们开始追求经济安全、发展和享乐。因此,我们要从中产阶层消费的倾向性入手来分析其主要的金融服务需求。

1 享受型消费的倾向性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产阶层的消费方式已开始改变。由于食品、衣着和其他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住房、汽车和境内外旅游成为目前中产阶层主要的消费方向。他们对商业银行的金融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储蓄为主,而对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有了强烈需求。另外,境内外旅游也相应产生许多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如双币卡、境外支付、结售汇等。

2 保障型消费的倾向性

中产阶层比较重视家庭的保障与安全,具有较强的保险意识和购买保险所必备的经济能力,因此,医疗保健、金融保险等也成为其中的消费热点,对医疗保险、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等各种保险产品都有增加投入的趋势。此外,中产阶层也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对这些方面的消费不断增加,子女教育基金更是受到普遍欢迎。

3 发展型消费的倾向性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大大增加,威胁着家庭财富的安全,因此,中产阶层的投资理财需求不断上升。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理财性金融产品是他们比较中意的投资产品。但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理财知识和能力还相当不足,因此,迫切需要银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个人理财服务和多样化的金融衍生产品。

二、正确认识中产阶层金融地位的重要性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人金融服务就会上升成为主要的业务领域。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结构、分散风险、稳定收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欧美银行里,零售业务比重通常都占所有业务的50%以上,不少银行甚至高达70%以上。自2006年12月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以后,中国向外国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毫无疑问,零售业务已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

银行业有个“二八原则”,即银行20%的大客户可带给银行80%的利润。因此,中高端客户将是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领域。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部分发达城市中4%-8%的人群存款已占到个人存款总额的50%,中高端客户的争夺结果对中外资银行来说都意义重大。而且中产阶层金融地位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1 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中间水平,通常以收入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中产阶层正在形成和崛起,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且他们手中持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有更多的投资理财需求。许多金融界专家指出,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层将形成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对于我国银行业,中产阶层将是一个庞大的不容忽视的客户资源群体。

2 中产阶层具有较明确的职业特征,可识别性很强,消费特性易于把握,消费信息的获取途径也很清晰,有利于银行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中产阶层还拥有先进的消费理念和强大的购买能力,对各种新的金融产品易于接受,可以说是银行最具价值和盈利性的优质客户。

3 中产阶层是市场消费的主流,其消费行为对社会其他阶层有很强的先导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层的社会主体地位将逐渐确立,对市场发展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中产阶层对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为我国银行业开辟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由于中产阶层消费的社会示范作用,他们的消费行为和理念将影响到更多的平民阶层,进而为银行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借鉴外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实践性

在华外资银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拥有良好的品牌优势,在中高端客户领域,他们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入中国以后外资银行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办网上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点少的缺陷,还积极推行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差别化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稳固与优良客户的关系。目前,外资银行积极开拓市场,推出多种金融服务业务,不是只局限于高端客户,而是努力争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客户。以下简要介绍外资银行在我国大力发展的三种主要业务:

1 信用卡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长,信用卡已成为银行业里盈利前景良好的一项业务,中产阶层更是逐渐成为其中的消费主流。而外资银行对于这一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并积极拓展业务,如2004年起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合作推出太平洋双币信用卡,花旗银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发行了双币信用卡,美国运通公司与工商银行合作发行了牡丹运通卡。2007年,人民币业务全面开发以后,许多外资银行已开始准备直接在中国境内自行发行人民币信用卡。外资银行资本雄厚、经验丰富,在信用卡制定上客户定位明晰,能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为中产阶层提供了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 个人住房贷款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火热的推动下,在华外资银行全力介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与众多房地产项目亲密接触。目前,汇丰、东亚、花旗和渣打四家外资银行已开始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且并未设置高门槛。比如,汇丰人民币房贷最高贷款额可达房屋价值的七成,购买一手房最长可贷款30年,二手房最长20年,利率执行央行基准利率85%的优惠标准,并且为客户提供多种还款方式,除了每月定额还款、双周定额还款和每月递减还款外,还有延本还息还款和逐年递增还款,以满足客户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少外资银行还针对包括第二套房在内的房贷业务,推出不少优惠措施,如全部或部分减免贷款手续费、公证人费用、房屋评估费,等等。

3 投资理财产品

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领域有着长久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和深厚根基,他们能够较快适应市场,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针对客户的留学、蜜月、购车、购房等需求提供金融投资产品和多币种的外汇交易,形成了品种齐全、层次丰富的产品体系,满足了顾客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外资银行已开始放低门槛,并结合中国目前的投资热点推出更多的人民币投资理财产品,以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

按照风险程度,目前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约可归为三类:两种外币组合的外币期权投资、与金融市场衍生工具挂钩的结构性存款、优惠利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下表所示:

总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使得金融产品创新加快,金融服务效率得到改善,中产阶层投资理财拥有了更多的品种选择,财务增值的途径也将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充分享受到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成果,

四、学习我国榜样商业银行的示范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产阶层的扩大,我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总量也不断增大。同时,广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以往简单的储蓄存款、获取利息,发展到目前支付结算、外汇买卖、贷款融资、证券投资、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综合理财等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个人理财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这就要求银行服务从传统的“存、贷、汇”向新型的个人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转变。为此,各行都推出了各自的理财品牌,如工行的“理财工作室”,农行的“金钥匙理财”,中行的“中银理财”,建行的“乐当家”等等。下面仅以我国的榜样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为例,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为了满足中产阶层扩大所带来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需要学习榜样银行的示范性经验。

招商银行是国内一家具有较强成长性与竞争力的零售性商业银行,其战略发展目标清晰,提出要做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多年以来,招商银行始终秉承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领先的发展战略,不断开拓,锐意创新,开发了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努力满足客户需要。这些产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喜爱,在市场上反响良好。

1 一卡通

从1995年7月开始发行的一卡通是招商银行向社会大众提供的、以真实姓名开户的个人理财基本账户,它集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于一卡,具有“安全、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已经多次被评为消费者喜爱的银行卡品牌,是国内银行卡中独具特色的知名银行卡品牌。其中的一卡通金卡正是为中产阶层量身打造,是国内首张理财国际卡,拥有个性卡号自主选择、大额消费短信通知、全球通行消费取现、委托购汇方便快捷等特色。

2 信用卡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种类繁多,有标准信用卡、白金卡、趣味主题系列、时尚女性系列、城市区域系列、酒店,航空系列、爱车一族系列、百货购物系列、大学生系列、商务卡系列等。这些卡分类细致,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有免息分期付款购物、网上购物商场、境外消费、人民币还款等特色功能,另外,还推出了“签名,密码,随心选择”、消费短信提示、24小时异常消费监测、消费明细Email告知和失卡万全保障五重安全服务,这些都很好的契合了我国中产阶层的实际金融服务需求。

3 伙伴一生

招商银行推出的“伙伴一生”金融计划为客户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量身订做产品和服务,使客户得到了一种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它分为炫彩人生、浪漫人生、和美人生、丰硕人生和悠然人生,主要产品及服务有居家服务、储蓄融资业务、投资业务、电子银行、个性化产品及增值服务、尊贵服务和自选保障计划等方面,涵盖了人生五大阶段的多种金融服务需求。

4 财富账户

财富账户是招商银行继“一卡通”后推出的新一代管理型产品,它提供全方位的现金管理和投资管理,构建了以互联网为主体、电话中心和客户经理为辅助手段三位一体的个人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一站式集中理财服务,为客户提供更简单便捷、功能更全面的个人财富管理服务。招商银行“财富账户”完全突破了卡的概念,对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具有颠覆性的革命意义,“财富账户”将服务放在第一位,实现了招商银行以卡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一次战略性转移,是国内第一个面向个人财富管理的金融服务产品。

五、以科学发展观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挑战性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国市场上各银行之间的火药味日渐浓厚。与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优势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有诸多地方急待改善。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进行深化改革,并逐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1 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的产品、服务呈现出趋同性,缺乏自己的特色,很多产品只是对国外银行的简单模仿。因此,有必要努力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依据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客户量体裁衣地进行金融产品制定。同时,产品创新还要跟其他创新相配合,比如管理创新、流程创新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合力,一种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 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

个人金融服务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多个方面,它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各个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客户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应该建立专门的银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渠道,以此提高银行员工的素质。

3 改善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片面重视市场竞争而忽视了目标市场定位,对于新的金融产品推广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引导客户消费。这就需要各家银行改善营销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客户定位,努力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不断增进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有利用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