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空服务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服务行业 英语应用 现状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在这个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以沟通交流作为纽带的服务行业需要发生新一轮的变革。如果不懂外语,经济发展的交流与互动则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的大力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并将为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扫清障碍。
一、服务业的含义及地位
1.服务业的含义
对于服务业的概念一直存在些许的争议,但基本概括起来就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民的行业,而服务于社会是指凭借一定技术、设备、工具、信息等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各种服务的。
按照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方法,服务业主要包括11大类:商务服务(其中又分为专业服务、计算机服务、干租服务等类别);通讯服务(其中又分为邮政服务、速递服务、电信服务、视听服务等类别);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其中又分为佣金服务、批发服务、零售服务、特许经营服务等类别);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其中又分为保险和保险相关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证券服务等类别);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和与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中又分为海运服务、内河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航天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运输辅助服务等类型)。
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基本区别是,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2.服务业的地位
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经过几十年的调整与完善,经济发展迅猛,但各个产业的发展变化仍旧出现不平衡现象,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仅占40%,而美国却占80%,其差距显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服务业的发达与否。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1)服务业能增加就业机会,其经营范围广,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2)服务业紧密联系生产与消费,能使产品顺利快捷地经过流通到达消费领域,并且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利用产品,引导消费,加速循环再生产过程。同时,还能传递信息,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之间的了解。因此,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纽带。
3)随着服务产品的增多,社会的物质财富得以不断增加,最终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现状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加之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的服务业,特别是旅游行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而在频繁接待入境旅游者的过程中,行业规范英语的运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业中,以酒店行业为例,它的影响尤为突出,涉外酒店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人才,特别是懂外语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酒店业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英语水平的高低几乎成为酒店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胜负手”。《饭店服务英语》是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对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有较高要求,同时强调专业技能学习的课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要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
英语教育在我国广泛普及,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和系统。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些英语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对英语应用而言,应试教育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的功能。因此,教育者对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语言应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语言应用的研究没有更新的突破,这就犹如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情况不胜理想,大学生的就业率越来越低,而大学生失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服务业不够发达。因为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迫使大学生无法施展其真正的才华,也最终导致服务行业平均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水平的偏低,特别是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学历低,没受过高等教育,英语基础薄弱,服务英语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比较低下。因此,从整体上说,服务业的发展还要经历较长的一条路,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个人素质,而外语方面沟通的需求则是服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进入人才市场,英语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技能。但是,作为技能型应用人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与工作有关的日常和业务交流。各项调查研究表明,行业英语的社会需求及职业英语教学质量保证的迫切性得到可靠的证实。其中,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英语应用能力的期望也无处不体现了其行业特征。
1.听说能力:能流畅进行涉外事务谈判的交流,能就一般性业务话题与同事客户等进行较为流畅的交流,能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
2.读译能力:能基本读懂或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与本行业相关的应用文体材料与行业文体材料。
3.写作能力:能撰写简单应用信函、简单行业报告、填写简单行业表单;能借助工具书撰写行业相关文件及邮件往来等。
针对现在服务行业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市场上已经源源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针对于比如旅游、酒店餐饮、公交乘务、公务商务等一系列的服务英语丛书。我们可以自行或是委托权威的培训机构找到合适规范的英语教材进行培训,甚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直接借鉴,统一到全国可使用的培训教程。有些也可普及为自学教材,例如,“饭店英语900句”、“旅游英语900句”、“商务英语900句”等。
三、解决服务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服务业重要性的分析及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现状,不难看出,提高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迫在眉睫。为了使我国的服务业与国际接轨,需要从业者的良好的英语能力才能够实现服务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否则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将是一句空话。此外,我们还必须学习国外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借以来发展我们自己,而这也必须借助于英语才能克服语言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普及服务业从业人员对自身行业和工作职能的知识,使服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更要从自身的发展和能力出发,积极地学习外语,将这一交流工具顺其自然地运用到服务工作当中,加强自身的自信心,警觉个人岗位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性。
2.系统地制定从业人员的英语培训计划,制定商业服务业英语考核等级制,借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寻找专业的培训机构或是高校外语中心等能使服务人员更便捷、更系统地接受英语各方面的知识,而企业中的统一培训,则能使服务人员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以企业的视觉,运用英语能力服务他人。所有计划的实施需要有条不紊,以阶段式培训逐渐提高从业人员由浅入深的英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3.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开辟高素质的服务行业,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服务行业,消除对普通服务行业的偏见,给其更好的平台发挥自身能力,也能将服务业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高,而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水平。
4.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环境,而服务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产生的需求必定是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要求,这也将有利于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学习英语提供动力,让其更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论述,我们更明确了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对整个行业乃至国际间的交流和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渐发展的服务业,培养从业人员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多重能力,能快速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王莹.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饭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
篇2
[关键词]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依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1)过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性存在:通过一成员的法人在另一成员境内的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由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服务贸易涉及范围很广,根据IMF编制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11个部分:(1)运输:(2)旅行;(3)通讯服务;(4)建筑服务;(5)保险服务;(6)金融服务;(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8)特许权的使用和许可费用;(9)其他商业服务;(10)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11)别处未包括的政府服务。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2.05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443.52亿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1020.40亿美元。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45.67亿美元。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 730.14 亿美元。从1990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8%,其间增长了13.12倍。1990年~2004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每年增长8.71%,我国的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就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而言,2004年出口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8%,进口仅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无足轻重。
二、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出现逆差。1995年为-60.92亿美元。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依次分别为 -56.00亿美元、-59.31亿美元、-67.83亿美元、-85.72亿美元、-96.99亿美元和-39.32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增加的情况下,贸易逆差的增加总的比较稳定,但并没有改变不利的局面(2005年上半年逆差缩小,但由于时间较短,难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得以改善)。
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通常使用两种指数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比较优势指数(NER)。前者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TC的绝对值小于1,当其值为正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当其值为负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弱。后者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
王国安等(2005)计算了1998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各年TC指数依次为:-0.05、-0.09、-0.08、-0.08、-0.08、-0.07。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无论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结果还是从比较优势指数的结果看,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体上都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总进出口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位是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2001年~2004年旅游和运输的进出口(除2003年的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均超过60%。扣除其他商业服务,其他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出口所占的比重却比较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
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反映了服务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来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产业结构。2001年~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服务贸易的逆差则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领域。近年来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进口增长比较明显,比重逐年增加,成为贸易逆差主要的新增来源。而其他服务行业的进出口变化不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或资源密集型服务,进口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尽管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出口也有所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无论是从总进出口结构看还是从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看,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都处于比较劣势。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
3.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1998-2000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3年平均值,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为13.2%;超过5%的只有社会服务业,为6.1%;其他行业都很低,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3.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2.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0.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为0.2%。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然而于商业性存在方面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尽管运输业中的海运运输和速递业务、会计服务业和分销业中的零售业已有很高的开放程度,但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4.是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和《律师法》等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立足比较优势,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国际产业体系中的定位理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专门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等优势行业倾斜,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使我们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一国要确定自身的对外贸易优势,仅仅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竞争优势。为此,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必须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重点发展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服务。与此同时,应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提升各种服务的内在价值。
2.合理利用WTO规则,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逐步开放零售服务业、物流运输、电信、银行业、保险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服务。中国应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开放问题上,采取有计划、逐步开放的灵活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WTO规则和条款,实行渐进的开放政策。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TS),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在GTS原则下,我国应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的处于劣势的服务行业,根据李斯特的幼稚产业理论,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加以保护,进而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同时,按照入世承诺和各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优先开放一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行业。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与国外同业的充分竞争,发展和壮大这些行业。利用率先开放的服务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滞后开放的服务行业发展,从而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3.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大部分服务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十分严格,国有企业占绝对主体地位。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完全形成。
国有资本垄断大部分服务行业,由于缺乏竞争,其结果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服务价格高,创新不足,服务效率低下、透明度低。近年来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仅限于在原有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开展竞争。但效率提高并不十分明显。垄断行业的改革必须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以促进竞争为手段,不断增强服务业活力。
篇3
[关键词] 航空公司; 空乘人员; 服务; 质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0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74- 02
0 前 言
在油价高涨及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全球航空产业的经营状况及顾客的消费行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服务组织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产品的价格及功能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以无形服务的“软实力”来长期保持优势、超越对手并留住顾客,而发挥这种“软实力”的关键性因素,就是组织第一线的服务人员。一直以来,外部营销一直是企业组织最重视的活动之一,直至20世纪末内部营销观念才慢慢被国内服务行业所认同,使得服务组织纷纷开始探讨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间的关系。许多学者提出,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种概念,而良好的内部服务质量是优质外部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让员工在组织内部得到等同于对待外部顾客的服务,使其将这样的正向经验延伸至外部顾客,已成为服务性组织的热门话题。内部服务质量是内部营销的核心,Sasser和Arbeit(1976)认为服务业生产力的来源是“员工”,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将员工视为重要的顾客,因此较高的内部服务质量与优质外部顾客服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管理者对于现代员工的引导与绩效要求上,不应只关注管控机制及效率,而应该要融入“满足外部顾客”的元素;应为员工提供一个友善的工作环境,使其更加投入地工作,激发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与能力,让员工与组织间不再只有实质的交换关系,而是追求企业的价值提升及共存共荣的永续经营理念。许多研究也指出,当员工受到组织重视时,他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顾客,这意味着,通过员工正面的态度提升工作的绩效,能够使组织达到留住优秀员工和让顾客满意的最终目标。本文以我国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管理部门的“内部服务质量”与空乘人员“工作投入”与“服务行为”之间的关系。
1 我国航空公司空乘人员内部服务质量现状
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是企业为使目标顾客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也是企业保持这一预定服务水平的连贯性程度。服务质量包括5个方面的要素,分别是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可靠性是指可靠地、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响应性是指帮助顾客并迅速有效提供服务的愿望;保证性是指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和可信的能力;移情性是指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和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有形性是指有形的设施、设备、人员和沟通材料的外表。顾客从这5个方面将预期的服务和实际得到的服务相比较,最终形成自己对服务质量的判断,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距是服务质量的量度。
我国空乘人员对内部服务质量在有形性、可靠性、确实性3方面满意,而在响应性、移情性两方面不满意。航空业作为国内其他服务产业的仿效者,近年来为求与竞争者产生差异,都在追求第一线空乘人员发展“角色外的服务行为”,虽极力倡导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但却忽略第一线资源及人员授权是否充分、后勤流程设计是否合理、其他协同合作人员的心态等是否可以满足内部顾客(空乘人员)等问题,可见,管理部门及后勤人员仍无法完全摆脱本位主义的固有思维,组织界线固化,使得这种由内到外、从上到下的伙伴关系及整体内部营销的理念,因管理者及后勤员工缺乏一致的概念而流于形式。
(1) 我国空乘人员管理部门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增加空乘人员工作投入整体的参与感;而内部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对空乘人员服务行为的展现产生影响。
事实上,当员工对于内部服务质量不满意时,将会降低其对组织的忠诚度、本身的生产力及工作投入,进而影响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及组织获利。当员工对于组织内部服务质量有着高度的评价时,其服务的意愿越高,则越可能认同工作,对于服务传递过程的表现、主动参与组织内部活动的向心力也相对提高,同时角色内的顾客服务行为越强烈。因此,如果管理部门能提升整体的内部服务质量将有助于增强空乘人员对于工作的投入感,并可以藉由彼此的互动沟通,增进与后勤单位的相互信任及了解高层决策背景,这对于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流程制定的合理性与加强服务经验交流都有极大的益处,可以充分发挥第一线员工在组织营运与外部顾客信息串联方面的重要功能。此外空乘人员的服务行为受到内部后勤支持有形性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空乘人员工作时间分散于不同时区及地域,发生突发状况时,相关支持部门可能由于上班时间不同,而产生求助无门、信息不对称甚至角色冲突的情况,这也是空乘人员对于资源、信息及设备如此正视与依赖的原因。
(2) 空乘人员的服务行为,不仅仅受到内部服务质量的影响,其自身对于工作投入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其服务行为的优劣。
工作投入在内部服务质量与服务行为间充当一个完全中介的角色,即优质的内部服务质量虽然有助于空乘人员的工作投入程度提高及服务行为的展现,但管理部门若是通过内部服务质量的提高来提升空乘人员对于工作的投入程度,以进一步改进服务行为展现的方式,其效益会更为显著,由此看出工作投入在本研究模型中的重要性。
空乘人员在展现服务行为时,仍以角色内的扮演为主,对于超越本职工作的行为展现则呈现较低的意愿,原因可能在于航空公司近年来虽倡导角色外行为,但在绩效评价上仍着重于是否符合标准作业流程,无法具体将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展现与组织营运的正向回馈予以联结并量化,这无形中让空乘人员的行为可能受到过度工作说明的影响而有所局限;另就组织而言,角色外行为的展现导致潜在成本的增加,对第一线员工来说,管理单位如果无法将角色外行为与绩效制度和目标管理串联,员工难免会产生多做多错或无所适从的心理。
2 建 议
(1) 后勤内部服务支持不应只有单一聚焦,组织必须力求整体平衡。
管理是制约内部服务质量提升的最常见障碍,其中以部门间缺乏协同合作、不真正想为顾客解决问题及缺乏沟通支持为主要因素。组织对员工的绩效管理不应只专注于角色内行为,应随着外在环境、组织策略适时调整员工作为,而唯有真正从高级领导者开始落实于组织的政策与制度中,并依赖后勤团队的执行力及紧密的互动,才能有效消除部门界线,并将组织对顾客的承诺通过第一线的服务传递出去。
空乘人员的服务展现是组织整体前置活动的最终产出,涉及部门众多且繁杂;再者现任空乘人员存在大量已婚者,当面对工作、家庭角色扮演的冲突时,更需管理部门优质的内部服务作为后盾;因此,建议内部管理部门当前应致力于树立部门本身以顾客为导向的观念,以了解空乘人员的工作及家庭需求为出发点,就部门内可运用的资源,配合组织整体策略,给予妥善分配,例如,利用并授权随航班运作的客舱组员,通过与空乘人员频繁接触与倾听的过程展现与提升内部管理的“亲和力”,以实时化解勤务及生活困难为目标改进工作,让这种执行内部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与空乘人员工作投入及服务行为关系的关联和改善更加务实。
(2) 企业经营以人为本,空乘人员管理部门除让员工专注工作效率提升为组织收益带来实质利好外,还需正视营造空乘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投入感所可能带来的服务创新。
空乘人员在第一线服务时,服务流程的执行力及顾客体验后的回应是否如组织期望,是管理部门最为关切的;而服务的特殊性在于顾客与从业人员的互动也会影响顾客最终的感受,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服务组织会直接邀请顾客加入流程的设计、参与问题的解决,并扩大服务人员的角色功能成为组织的兼职营销人员(part-time marketer),以缩小服务缺口。航空公司属大型服务组织,第一线从业人员处于服务价值链终端,与管理阶层间通常会因制度与系统而拉大距离,因此,近来有学者提出,现代组织应以共创(Co-creation)来取代上下管理,并以基层员工为顾问,集思广益,让组织能更好地掌握顾客喜好,并设计出更佳的服务体验。
另外,空乘人员的薪资报酬高低与服务行为的好坏可能无直接关联,薪资高的空乘人员与组织的关系并非建立在实质的关系上;因此,建议空乘人员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内部沟通机制,如定期举办空乘人员会议、主管信箱、分组制度、定期座谈及建立空乘人员专属社区网站等交流平台来分享经验,从而建设相关资料库,以科技来增值服务,藉由空乘人员的经验反馈,使其参与组织价值创造的活动、找出问题对策,设计出能带给顾客更多惊喜的服务流程;同时对于提出意见并被采纳的员工,通过正式场合给予表扬,对于失败经验也不要苛责,尊重每一个空乘人员的工作经验及临场反应,可以使员工勇于尝试角色外的行为,提升空乘人员对于工作环境的投入程度,实现员工、组织及顾客的共赢。
(3) 空乘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拟定,除了从组织成本角色着眼外,管理部门更应留意服务经验的传承。
许多关键时刻的掌握、服务补救及应对内容与方式是无法全部罗列于标准作业流程中的,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顾客参与服务的产出、状况的变数让标准化的难度提高,服务接触的成败除了受服务人员本身的态度、后勤支持及顾客影响外,更依赖第一线服务人员对于事件处理的适应性及自发性,这主要需要的是员工每次与顾客服务互动的经验累积;就航空公司长远发展来看,即使在不景气的时候,也应该清楚吸引、发展及留住优秀员工的重要性。组织中人力资源有关的训练、专业技能发展与升迁等管理策略会影响员工的态度与行为,通过适当的训练,除了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外,也能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借此提升工作效能。因此建议空乘人员管理部门可检讨现有员工的训练,将其与目标管理和绩效衡量结合,把空乘人员视为组织的资产,以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W F Sasser,and S F Arbeit. Selling Jobs in the Service Sector[J]. Business Horizons,1976,19(3):106-116.
[2] 杨宏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1998(1):53-58.
[3] 吴殿达. 我国航空运输业竞争状况分析与结构优化的思考[J]. 中国民用航空,2006(6):33-35.
篇4
现状和前景
目前,这个巨大的市场仍由公立医院高度垄断,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国私立医院占38%,整体而言规模仍较小,服务量少。在2011年,仅1%的私立医院为三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量仅占总量的9%。而公立医院的三级医院数量则达到10%,提供了91%的医疗服务量。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普遍存在软硬件水平不高的问题,难以和公立医院相抗衡。
近年来,私立医院增速迅猛,也不乏一些高水平的民营医院出现。2008年至2011年私立医院的机构数增速达16%,床位数增速达19%。考虑到政府提出的2015年私立医院服务量占比20%的目标,私立医院从现在至2015年的年均患者量增长率会高达32%,这也意味着比2011年要整整多出4亿年诊疗人次。
随着国务院《卫生事业的“十二五”规划》、58号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和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医疗服务市场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这其中包含两大重点方向:一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包括解决体制问题、扭转补偿机制;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包括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市场环境。
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也曾开展类似从后付制到预付制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医疗服务行业的私有化进程,加速了产业竞争和整合,从而涌现出像HCA、Asklepios和Max Healthcare等医疗服务航空母舰。反观中国,我们预计目前的改革政策,在长期内也将推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走向更加市场化的竞争,并出现更多的私有化和整合趋势。
最佳入行时机和细分板块
相较于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往往具备更高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拥有更好的服务质量,并能较易提供更高端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潜在的差异化发展方向。目前,有六大类医疗服务投资板块正逐渐浮现,差异化优势各不相同,包括:
*高端医疗:提供高端医疗服务,价格较高,针对迅速崛起的高收入人群,通常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不依赖医保,单体规模较小。如和睦家。
*私立专科连锁:专科医院,通常采用连锁模式。其特点是技术壁垒低,风险小,较易标准化和迅速复制,通常针对公立医院不太重视或对医保依赖度低的科室。私立专科医院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更低的价格与公立医院竞争。如爱尔眼科和慈铭体检。
*私立综合医院:由私人资本从无到有新建。其特点是所有权清晰,但营建周期较长,需要较强的资金、人才资源和管理能力的支持。如厦门长庚医院和西安高新医院。
*公立医院转制:在政府允许下将公立医院转制为私立医院,多数为综合医院。其特点是抓住医改的政策红利,由于其前身是公立医院,具备现成的品牌、病源、医师资源和医保定点资质。如宿迁市人民医院。
*医疗产业链延伸:聚焦医疗产业链延伸,满足新兴细分市场需求。如月子中心、养老中心和检验诊断中心。
*医院集团:由多个综合医院组合而成的医疗集团,也可具备一定的专科特色,甚至包括不同级别的医院。其特点是主要靠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取胜,目前市场上还不多见,可成为综合医院的一个长期演变方向。如同仁医疗产业集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演变,各时期私立医院差异化发展的重点和条件也会随之变化(见下页图1)。
各板块的成功要素
在把握各医疗服务板块的整体发展趋势之后,深入了解各板块的行业需求特性和竞争格局并把握关键的成功要素,是帮助找寻、筛选合适商机的下一个关键步骤。
高端医疗。现有的高端医疗机构往往规模较小,集中在一线城市,这主要是受到一些行业本身特点的影响。高端医疗定位的目标顾客为高收入人群和外籍人群,群体数量较少,且主要依赖商业保险而非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规模过大会导致床位和资源利用率过低。
私立高端医疗的直接竞争对手主要是公立医院的特需病房。特需病房头顶公立医院的品牌光环,背靠公立医院通过大规模普通病源积累而打造出的强大医学实力,使得小规模的高端医疗机构很难直接在医学专业能力上占到优势。发掘高端的内涵所在,建立高端的文化理念,深入了解高端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品牌、服务和人才建设上,是高端医疗制胜的关键。
私立专科连锁。标准化的模式、强大的品牌以及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私立专科连锁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要素。标准化是连锁复制的扩张基石,品牌是加快扩张的重要资源,而人才培养能力则是实现扩张的必要保障。此外,也可根据行业特性寻求自身的差异化发展方向,打造相关优势。在扩张过程中,审慎的战略布局以实现“跑马圈地”和“夯实内功”的平衡,将会成为连锁医疗机构的新课题。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的竞争要求具备全方面的条件和能力:首先,政策支持非常关键;其次,传统的品牌、人才和特色专科建设也十分重要;在不久的将来,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精细的运营和流程管理以及规模效应也日趋重要。
医院集团。在综合医院所需的全方位综合性能力基础之上,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能力变得尤为关键,这其中包括品牌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专科特长、运营能力和患者管理等全方面的资源共享和整合。目前,该板块尚未起步,能够在这些方面真正实现协同效应以发挥规模优势的医院集团尚不多见。
医院集团的增长扩张模式不同于私立专科连锁医院。首先,私立专科连锁医院通常全国布局,网点众多。而医院集团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数量也不多。其次,私立专科连锁医院的扩张速度较快,而综合医院受制于较高的进入壁垒、较长的开发周期以及不易复制的模式,医院集团的扩张步伐要慢得多。最后,医院集团的标准化程度也远低于私立专科连锁医院,主要原因在于综合医院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其科室能力的打造要切实贴合当地市场的需求(患者特点和竞争情况等)以及相关人力资源和能力的可获得性。
医疗产业链延伸。医疗产业链延伸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包括医院服务的剥离(如康圣环球检验中心),也包括后端对患者服务的延伸(如月子中心和养老护理等)。医疗产业链延伸的核心竞争要素,既有与其他医疗服务板块类似的地方,如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标准化模式和可复制性,也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从医院获得稳定的业务来源,包括和医院签订外包各种服务合约以及由医院推荐患者转诊和配套机制等,这往往需要和多家医院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进入方式
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有四类典型的进入方式:对于私立医院,可以选择新建或者收购;对于公立医院,可以选择转制收购或者托管。这些模式在进入时间、投资规模以及资产所有权方面各有不同。
对于新建私立医院而言,从申请营业执照、拿地建楼一直到开业,所需周期较长,且前期投资也较大,但其优势是产权明晰、投资者的控制力强。典型的例子有台塑集团在厦门开设的长庚医院,于2004年申办,2005年动工,2008年一期开业,总投资约17.8亿元。相比之下,收购一个现有的私立医院,在投资进入阶段的时间则会缩短很多,并且被收购医院往往拥有现成的医生团队和病源,无须从头开始打造。
转制收购公立医院和前两种模式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从进入时间来看,一方面收购成熟的公立医院资产能加快投资者进入,但另一方面由于转制过程中当地政策和政府支持的不确定性,也有可能拖延时间。其次,由于被转制医院通常是当地政府或国企急于甩掉的包袱,或规模不大,因此作价可能较低,前期投资相对较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例如人员编制问题、政府或职工的保留股权)可能无法在近期内理清,从而导致投资者对医院的控制力不能达到预期,产权不明晰。例如,金陵药业在收购宿迁市人民医院时,就保留了原有职工的事业单位编制。
托管公立医院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医院的资产所有权,只是委托经营并收取约定的管理费。典型的例子有凤凰医疗集团于2010年托管北京门头沟医院。但也不乏先托管后收购的先例,如凤凰医疗集团在2001年托管了无锡新区医院后,于2005年将其全资收购。
投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到底哪个更合适?其实两者各有利弊,更多的是要结合投资者自身的能力和目标来综合考虑。
投后经营
投资医院之后,如何做优医疗机构的业务和财务表现?我们认为,改善医院运营、提升投资回报可以凭借四大价值提升工具:
*企业化治理: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架构,重构医院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及其运作机制,加强管理能力和文化建设。
*改善医院运营: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采购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IT等软硬件设施;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
*产品组合战略:根据医院自身的能力和定位,结合外部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设置医院科室,并打造差异化的专科特长。
*整体扩张战略:打造地理扩张战略、整合并购战略,并提升相关能力。
公立医院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可以通过这四大价值提升工具加以改善。首先,受制于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普遍现状,公立医院的治理机制较为落后,院长往往缺乏有效授权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化治理可以明晰权责,落实责任,改善医院管理机制。其次,医保支付机制的改革(如总额预付的推广)、取消药品加成等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构成挑战,而优质高效运营则可优化诊疗处方、提升运营效率并加大成本控制。同时,优质高效运营也可以帮助改善人员冗余现状,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医疗服务,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最后,一些医院也缺乏明确的科室定位和规划,需要重新制定产品组合战略,以找到适合其特色的市场切入点打造重点科室。
篇5
(一)我国近年来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如图一所示,1998-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③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而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二)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制度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民法通则》、《对外贸易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等多部法律,为人们构建起了一个服务贸易基本规则框架体系。这些法律大都参照了大陆法与英美法的相应规定,并按照我国所参与的国际公约制定和实施。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进入服务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迅速增加,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11月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这无疑对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其后,中国政府在关于服务贸易的十二大领域中,先后颁布实施了一些相对性政策法规。如,《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现行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贸易项目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等等。还有关于开放我国服务市场方面,对零售业,运输业,电信业,教育业,银行业等都规定了一定的开放度,逐步实现我国政府对入世所做的承诺。为了使我国的服务贸易融入世界服务贸易之中,也为了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依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就成了我们现在构建服务贸易制度的基础。所以,我们现行的或者正在拟草制定的,都是从促进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并早日使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法律制度的市场规范与世界接轨的方向发展的。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世贸组织日前公布的2002年度全球贸易情况报告称,全球贸易额去年增长2.5%,其中货物贸易总额为6.24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4%,服务贸易额达创纪录的1.54万亿美元。美、德、日、法继续保持世界贸易前四强地位,中国则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国。报告分析认为,2002年全球贸易在企业跨国投资放缓、汇率风险加大、企业及消费者趋于保守的背景下取得恢复性增长,主要归功于美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和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高速发展。
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公布了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54.22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3256.51亿美元,货物进口2814.84亿美元,顺差441.67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397.45亿美元,支出465.28亿美元,逆差67.84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83.44亿美元,支出232.89亿美元,逆差149.45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137.95亿美元,支出8.11亿美元,顺差129.84亿美元。该表显示了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增长,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良好。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表现是举世瞩目的。而服务贸易必将在这样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中经济蓬勃发展。虽然当前受到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政治不稳定性和非典型肺炎三大因素的制约,但是由于中国内部拥有的一个广阔市场和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就象往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的突发,一样可以克服众多不利因素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的增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如图二所示,1998-2002年服务贸易总额构成比例,除了2001年的各大服务行业贸易额构成比例比较均匀之外,其他各年的服务行业贸易额都相差悬殊,且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占较大比重。因此,不难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使各大服务贸易行业都可以得到均衡发展。
(二)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市场体系不完善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但始终都存在着一些另人遗憾的漏洞,而这些管理体系的瑕疵给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1、服务业的行业垄断。我国的一些行业如电信,金融,保险,教育具有的强垄断性,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中国的服务业要适应未来服务业发展开放的大环境,必然要求打破行业垄断,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2、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上的不完善,主要是指对服务行业里的一些弱势产业,像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专业服务等需要有一些专门的保护政策来应对我国入世后国外相关产业对这些行业的冲击,使其可以健康成长而不至于夭折。目前,中国政府在电信,银行,教育等行业制定比较全面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贸易的自由化,所以如何制定出有效的贸易保障政策,既可以使本国服务贸易行业健康发展又可以保证贸易的自由化,就要对WTO的GATS的进行认真研究学习。
(三)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
现代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业贸易形式和市场结构,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加速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BtoC④677家、BtoB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toC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B2B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存在有各种不同BtoB、BtoC、CtoC等商业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但整体来说呈现自发性、局部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整体规划性和统一的规范,有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并不适应中国国情,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另外,从中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结构复杂,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各种资源难以充分共享,网络应用落后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企业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据预测,到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值将超过一点二万亿美元。在未来5-10年内将是信息技术继续突飞猛进、新经济高速成长、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也将是中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参与全球化、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基础经济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商务模式划分的问题,而是关系中国在未来信息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服务贸易理念落后
我国的服务贸易业,过去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受某些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至深,因而企业规模小,服务设施差。思想观念落后,服务质量水平低,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全面开放的经济形势,更难以与国外服务贸易领域里的跨国公司相抗衡。
在我国经济学理论中,仍把服务定义为服务属于流通领域,因此服务不创造价值。而这种论述在WTO将服务贸易外延扩大,内涵深化之后,服务项目不仅提供使用价值,有的还创造价值。还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服务部门对待客户有一个统一规矩,那就是一视同仁。为了表示不嫌贫爱富,比如银行对经济效益不好,资金留存率低的企业也同样提供资金放贷等服务,结果往往血本无归,还陪上人工费,通讯费等开支。而不象国外银行“看客下菜碟”,对客户进行细分,既保证了收汇的安全,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若干对策
1、完善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为了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地位,必须从提高行业中的竞争程度入手,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快和制定行业性法规,如商法,金融服务法规,电信服务法规,交通运输法规,知识产权法规等,注重参照国际条约和国外立法经验,加大立法力度,理顺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使得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健全,相互协调,共同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有机整体。
2、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一般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同时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在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时,也要对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加以适当的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对外开放。今后中国服务出口的大方向应该是: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两者并举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
3、参加国际服务贸易的双边与多边谈判,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已经入世,谈判地位大大提高。而且我国亦为GATS的创始方和起草方。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谈判。我国已于其他各方讨论了服务贸易的出价和减让,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立法上,也已考虑了总协定的原则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继续在互惠互利原则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就显的越发重要。
4、更新服务贸易的观念。首先是对服务贸易概念的更新。服务贸易的定义其实十分广泛,服务贸易领域创造的价值在每年的WTO年度报告中可见一般。对服务贸易的认识和创新也决定着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要克服服务贸易中陈旧,僵化的思想,将“差别服务”⑥走向前台,正确应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潮流,尝新服务贸易的未识领域。再次就是关于服务贸易的安全性观念。由于航空,电信,金融,咨询,广告的行业直接涉及国家的和安全,国家机构要加强安全意识,特别是在我国法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选择,有步骤,有条件的开放市场的方针,把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安全的关键领域做战略问题加以处理,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使之为国家利益服务。
5、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创新服务贸易未识领域。我国的优势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务和旅游这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总的来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但是对我国来说,他们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旅游资源和劳务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投入成本较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比如说95年我国旅游收入为87.33亿美元;而2000年我国旅游收入为293.45亿美元,比95年增长了336%;2002年我国旅游收入为357.83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22%。但是,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另外,我们也要优化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要让新兴服务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6、有步骤的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仍处于幼稚时期。同时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全,服务企业竞争力弱,再加上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不可激进的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骤的逐渐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国经济健康稳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来开放服务业,保证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受益多于不利。
篇6
关键词:证券市场;相关性;行业特征;国际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2-0052-04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竞争环境,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也将逐步增强与国际主要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正处在开放进程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对其主要行业国际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帮助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中国投资者降低国际化投资的风险、提高收益;而且通过对这一变化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我国证券市场中不同行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机理,为在国际经济金融逐步一体化环境下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抵御跨国风险的能力提供帮助。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中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研究,主要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中各主要行业与国际上主要证券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相关性差异及其发展趋势;三是在近期内,国际相关性会有相对显著提高的行业。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模型及主要统计指标
假设:i为本国市场中的行业类别号(i=1,…,I),其中,I为本国市场中所研究的行业数量;j为外国市场在本文中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作为“本国市场”,而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作为“外国市场”,即外国市场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如香港)。,其中J为所要研究的外国市场数量;t为时间阶段序号(t=1…,T),其中T为研究所涉及的总时间阶段数;m为计算相关系数时所使用的采样周期,(1≤m≤T);ri(t)和Rj(t)分别为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和第i个外国市场在时间t的收益。则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与第j个外国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ρij=Cov(ri(t),Rj(t))σi(t)σj(t),其中Cov(ri(t),Rj(t))为t时间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收益率与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的协方差,σi(t)和σj(t)分别为t时间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收益率和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的标准差。
在实际中,收益率序列是离散的,而相关系数也与采样周期有关,因此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收益率相关系数是时间t和采样周期m的函数,即由式(1)所定义:
其中:ri(t,m)和Rj(t,m)分别为当采样周期为m时的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和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采样周期平均值,即ri(t,m)=1m∑m-1τ=0(ri(t+τ),Rj(t,m)=1m∑m-1τ=0(Rj(t+τ)。
上述相关系数对于各行业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了特定采样周期下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性的趋势,由式(2)所定义。
对于某个行业而言,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分析其国际相关性的基本变化趋势,即第i个行业与第j个外国市场之间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关系数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前者体现了相关性的变化状况,而后者则反映了这一变化状况的稳定性,由式(3)所定义。
其中t0和t1分别为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起始和截止时间阶段的序号。
一般而言,各行业与不同的外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的绝对数值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行业的相对变化状况,本文设置了“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两个指标,以反映该行业与某个外国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在所有行业中的相对地位,见式(4)。
(二)数据及实证研究过程
本文所采用的行业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包括10大行业指数。由于在本文所涉及的时间区间内,部分“新富电信”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本研究不包含该行业指数,其余指数所覆盖的行业分别为:
(1)“新富石气”:包括石油及天然气的生产、输送及相关设备行业;
(2)“新富基材”:包括化工、造纸、钢材、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
(3)“新富工业”:包括建筑、飞机制造、电子、工程、运输、轻工等行业:
(4)“新富消品”:包括汽车及其零配件、食品、烟草及消费品生产等行业;
(5)“新富卫生”:包括药品制造、销售、医疗器械及卫生服务等行业;
(6)“新富消服”:包括零售、传媒、旅游、航空、旅馆等行业;
(7)“新富公用”:包括电力、水和天然气供应等行业;
(8)“新富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等行业;
(9)“新富科技”: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服务、半导体、通信及办公设备等行业。
外国市场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S&P500指数”(代表美国市场)、“日经225指数”(代表日本市场)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市场)的周收益率数据。时间周期为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即共236组数据)。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
研究过程包括:
1.分别计算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下,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时间序列。
2.分别计算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下,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行业平均值和行业标准差的时间序列,并对该时间序列按时间(单位:周)进行回归分析。
3.在采样周期为48周的前提下,分别对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时间序列按照时间进行回归分析。
4.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分别计算第200周至第300周之间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以对近期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分析。
三、结果及分析
(一)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状况
表1列举了各行业与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采样周期为整个时间跨度)。从表中可以看到,与上述比较成熟的市场相比,即使细化到行业层面,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相关性也是很弱的,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也不超过0.2;而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其中香港市场与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5。从地域上看,中国证券市场与上述三个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港、日本、美国,这显示证券市场的相关性与经济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表1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总体状况(2001.7-2006.3)
(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变化趋势
表2显示了当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时,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表2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
1.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有增强的趋势,反映在各回归方程的最高次数项的系数均为正(除了采样周期为12周的与日本市场的相关性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采样周期过短,因而短期市场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大)。
2.从相对长期的趋势来看,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美国市场,反映在当采样周期为36和48周时,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按时间的平方变化,而与美国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则呈线性变化,而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也强于后者,显示出证券市场相关性的变化程度也与经济区域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与日本市场相比,各行业与香港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趋势相对较强,反映在回归方程中二次项与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之比相对较大(该比率越大,同一时刻相关性的变化率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地与香港之间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以及两地资本市场日益呈现的“一体化”效应。
3.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与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逐步显著,反映在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其回归方程中时间系数在数值和显著性两方面均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过程并非单纯地由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所产生,而是有着内在的经济和金融驱动因素。
(三)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的变化趋势
表3显示了当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时,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趋势。
表3行业国际相关性标准差的变化趋势(2001.7-2006.3)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
1.近年来,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反映在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率均为正,而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程度均较高,即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单调扩大态势。这一现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的差异在逐步明显。
2.各行业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相对更加明显,尤其当采样周期增加时,有关统计量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但却呈现出强烈的行业特征和行业差异性。
上述“行业差异”对于进行国际化投资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是很重要的:由于其投资组合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中国市场(这种“本国偏好”效应在世界各国均存在,而且可能由相关法律或投资战略方面的约束),而如果本国的投资组合集中于某些行业,则在通过国际化投资以改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其国内投资组合中的不同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对于投资绩效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增加。
(四)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率的分析和预测
表4显示了根据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近期内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的排名(为尽可能反映中长期趋势,采样周期取48周)。
表4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趋势相对排名
从表4中可以发现:
1.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基材”和“公用”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高;“科技”、“消服”和“消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其次;而“石气”、“卫生”和“工业”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低。
2.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和“科技”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相对较高;“基材”和“消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其次;“石气”、“工业”和“卫生”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最低。而“公用”和“消服”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绝对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两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与特定的外国市场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相对而言,“公用”行业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高,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低;而“消服”行业则正好相反。
综合以上分析,在本文所研究的9大行业中,近期内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比较显著的增长,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间相关性的变化受经济、产业、金融以及投资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任何预测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相对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参考。
四、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9大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三个证券市场之间的收益率相关性的变化状况的实证研究,对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中国证券市场中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从总体上有增强的趋势;其次,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化程度逐步增加,显示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中国经济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性正在日益增加;最后,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也存在差异,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本文基于历史数据建立了行业国际相关性的经验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与国际市场的经济、产业和金融联系来进行分析。另外,本文所采用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在行业划分上相对是比较粗略的,进一步的研究应当采用更加细致的行业划分标准(例如采用“二级行业指数”),这不仅有利于在投资决策中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信息,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洪永淼,成思危,刘艳辉,汪阳寿.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经济学,2004(3):703-726
[2]胡安,许萌.上证指数与美国S&P500指数间相关变化的时间路径分析.经济管理,2003,(12):83-85
[3]袁继东.沪、深两市波动性及其与美、港、台股市相关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Eiling,E.Gerard,B.,Roon,F.Asset Allocation in the Euro-zone:Industry or Country Based.2005 Discussion Paper,Tilburg University
篇7
关键词: 独立院校 汽车服务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汽车人才的培养时间周期性的限制,优秀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汽车服务行业的人才缺口更是目前无法测算的。
1.汽车服务人才需求分析
过去,汽车行业都比较关注高端的研发人才和低端的维修人才,却忽略了中间的服务人才,如:汽车销售人才、汽车保养修理人才、汽车装饰(美容)人才、汽车中高级管理人才、汽车金融人才、二手车交易人才、汽车进出口人才、汽车电子商务人才、汽车媒体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汽车展示和博览人才、汽车模特、汽车竞技运动与组织管理人才、汽车旅游及旅游产品开发人才、汽车生态人才等。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汽车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完善的汽车后续服务和全面维护服务会吸引更多客户,也势必成为各大汽车商们比拼的重点,因此,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为此,国内高校开始培养汽车服务工程的本科人才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以上各种类型的人才对知识的需求有相似之处,如: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且要求掌握汽车和汽车行业的基础知识,每种类型的人才又各有独特专业知识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找到每个高校自身特点与人才需要特点的结合点。
2.独立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2.1培养目标的完善。
独立院校,上有本一、本二类公办高校,下有大专、技校类职业学校,因此,我院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是在拥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我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于汽车市场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培养,学生应掌握机械和车辆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解决从汽车开始运转使用到汽车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解决因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有害排放物和废弃物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的能力,主要在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运输企业、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行业和贸易部门,从事汽车维修、营销、贸易、售后服务及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设计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我院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知识,以及掌握汽车构造、性能、理论、使用、管理、维修和营销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并具有阅读和基本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和简单技术交流的能力。
我院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思想合格、身体健康;掌握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汽车服务全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具有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所需技术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富有创新精神、科学思维的能力。
2.2课程结构的优化。
在课程结构上,为了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我们事先对市场上的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各项要求;同时为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置时增强灵活性,学生可自己选择、自由组合所学课程。在课程结构中设立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方面包含公共必修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生心理卫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等)和专业必修课(如:工程图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引论、管理学概论、经济学概论等),为了使学生将来走上管理层岗位,我们专门设置了《管理学概论》及《经济学概论》两门课,但课程深度较经管类专业要浅一些,以起到辅助的作用;选修课方面包括:院定选修课(包括:人文艺术类、哲学政治类、经济法律类)和系定选修课(包括:方向公共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汽车文化、汽车专业英语等);车辆维修方向选修课(如:汽车实验学、汽车维修工程、现代汽车电路分析等);汽车服务方向选修课(如:汽车营销学、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二手车交易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选定“方向公共选修课”的前提下,自由选择车辆维修方面或汽车服务方面的相关课程,灵活组合,提升学习兴趣,发挥个人专长。
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正是独立院校学生与本一、本二学生相比的优势所在。为此,近两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专业调研,走访了国内多所开设相关专业的重点大学及知名高职高专,了解了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意见,从而建立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实验(如:汽车基本性能实验、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汽车尺寸参数测定等)、专题实训(如:专业认识实习、基础强化实训、汽车市场调查与商务实习等)、综合训练(如: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开放性实验项目等)及生产实习(如:生产实习基地、营销实习基地、汽车维修、保险与理赔实习基地等)。大量的调研与参观,对不断完善、充实实验室设备、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为了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我们与多家汽车生产、销售、配件、保险、驾校、美容装潢等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下厂参观、实习,由浅入深,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为将来毕业生走向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2.4开展多种汽车兴趣小组。
不同的学生对汽车相关行业内容的兴趣爱好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一些汽车专业相关兴趣小组,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如:汽车维修兴趣小组、汽车维护兴趣小组、节能车设计制作小组、汽车美容、装潢兴趣小组等,自愿报名,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台架,免费给学校老师的车进行保养及简单维修,和指导老师一起设计制作节能车,定期组织和参加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各种比赛,以检验学生真正拥有的技能水平。
3.师资队伍的建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社会力量于1999年经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改制为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简称独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金城学院的教学质量负责,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指导和帮助。
我院一半的课程基本由知识经验丰富的南航老教师担任授课,为了区别于本一、本二教学,上课前均需重新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大纲、理论/实验学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另一半的课程由我院自己的教师担任授课,这些教师有的是相关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有的是师出名门、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从而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队伍,以确保授课质量。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队伍既能上得了三尺讲台,又能进得了企业店堂,为此,学校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利用双休或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去参加生产锻炼,增强教师职业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在学生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开设并指导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或实训项目。
4.结语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300万辆,2011、2012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2010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将进入国际市场,汽车市场的服务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就对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独立院校,要想让学生们通过四年的学习,实现“修学储能,经世致用”,毕业时脱颖而出,就必须找准市场需求,凸显自身优势,提高专业亮点,不断地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金宁运,刘朝明,夏永等.我国汽车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潜力[J].生产力研究,2008,(4):80-81.
[2]陈岳林.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5,(2):9.
[3]聂规划,党林杰.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7,(9):27-29.
篇8
*市作为中国中原大省河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家确定了“中部崛起”的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崛起”的战略设想,要求加快以*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这对*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也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为了对*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我们利用经济普查获得的全面的服务业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我们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初具规模。普查资料显示,到20*年末*市服务业已发展到拥有法人单位231*家,个体经营户23.1万个,占当年全市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比重分别为69.0%、83.1%。当年服务业实现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116.30亿元和601.76亿元,占当年全市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2.15%和45.*%。20*年*市三次产业的结构为4.72:50.21:45.*。当年服务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达到92.5万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8.0%。*市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点:
1、形成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的行业体系。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门类繁多,涉及面广,构成复杂的特点,*市作为省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增强,服务业在不断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在服务业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的15门类47大类180个中类339小类中,*市除了没有国际组织,和由于地处内陆,缺少与水运有关的服务业行业以外,其他都已拥有。较齐全的行业体系不仅体现了*市服务业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更有利于*市服务业更好的发挥整体功能,加快发展。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构成*市服务业的支柱行业。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为348.31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7.88%。其中,排第一位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当年实现的增加值为124.59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0.70%。第二位的是批发零售业,当年实现的增加值为1*.41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7.68%。第三位的是金融业,当年实现的增加值为71.85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1.94%。
3、新兴服务业行业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社会分工的细化及专业化,服务业为适应需求的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且发展十分迅速。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业等行业,到20*年底*市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8*人、27911人、3174人;当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达到8552万元、123.39亿元、2.98亿元。同时,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在服务业中的推广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目前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其实质是服务业的现代化。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化应用水平高,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高,高附加值、经营效益好,新兴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代表行业主要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金融、房地产、商务服务、科研技术服务等行业。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年,*市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111家和53523人,实现的增加值为38.*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6.32%;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667家和8503人,实现的增加值为2.13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0.35%;金融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242家和48*5人,实现的增加值为71.85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1.94%;房地产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997家和37594人,实现的增加值为45.46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7.55%;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2*8家和4*34人,实现的增加值为26.51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4.41%;科研技术服务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达到865家和47547人,创造的增加值为21.68亿元,占当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60%。
二、*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市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由于受体制、观念、政策和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的潜力,实现其应有的发展速度。与建设“大*”,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市在中原崛起中发挥龙头作用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来看,*市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从总量和发展水平上看,*市服务业的发展与周边先进的省会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太原、合肥、*)中,*市服务业的发展处于中下游水平。具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年,武汉服务业增加值为954.23亿元居第一位;长沙位居第二,服务业增加值为752.*亿元;*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三,比第一位的武汉少352.47亿元;武汉服务业增加值比*多58.57%。*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五,武汉、长沙、太原、合肥均在49%以上,第一位的武汉达到50.7%,*为45.*%,比武汉低五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的主要行业来看*市和武汉市的差距情况。2、从地区分布来看,城乡服务业发展的差异较大。由于长期受经济发展欠发达和观念落后的影响,服务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大大落后于城市。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首先从单位分布来看,20*年,*市154*家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有11938家集中在市区,只有3469家分布在所属的六县(市),所占比重只有22.8%;其次,从经济指标来看,20*年*市服务业法人企业的95.65%的资产被市区企业占有,当年94.*的营业收入是市区服务企业创造的,而所辖六县(市)服务业法人企业仅占有全市服务业法人企业资产的4.35%营业收入的5.94%。当年*市所辖六县(市)的人口是411.5万人,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8亿元,分别占全市58.10%和51.23%,当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有13.8%。所辖六县(市)服务业的发展有待加快。
3、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看,现代服务业较弱。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年服务业增加值中,传统的服务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0.70%,批发零售业占17.68,住宿餐饮业占8.32%、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占2.56%,累计达到了49.26%,而新兴的旅游、房地产、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不够充分,第一、二产业迫切需要的科技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反映出*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
4、缺少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知名服务企业。大型知名企业是行业的龙头,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带头和示范作用。目前*市服务业企业中,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较少,在全国具有一定较强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少。以*市在全国还有一定优势的贸易业为例,在20*年全国零售企业百强排名中,*市仅有3家企业入围,但排位比较靠后。这与*强力打造现代化的商贸城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从整体上来看,*市服务业企业也较弱。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市服务业法人企业中(除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房地产等行业外),实收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法人企业有31家,只占全市这些行业服务企业的0.22%,而且主要集中在批零贸易业中,有22家。全市这些行业服务业法人企业的平均实收资本为294万元,平均年营业收入为940万元。实收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有5956家,占全市这些行业服务业法人企业的43.*%。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反映出服务业企业的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较弱。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应重视和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业的重要地位,把加快和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促使*较早地进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阶段,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先机。
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城市服务名牌,建立*的优势服务行业。*是一座具有35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是中国古都之首。悠久的历史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交通、通讯发达,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全国前列。使*已经成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综合性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同时*是国务院确定的3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拥有一大批高档次、多功能的大型商贸设施和辐射全国的商品集散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就有30多家。*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快交通、信息、物流、商贸、旅游、会展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服务业名牌,同时带动和促进全市服务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处理;现状;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企业的信息管理中。然而,航空企业因其服务行业的特性,需要不断将航班等外部信息传播发送给旅客,另一方面,航空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却需要做到严格的保密,这就对航空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处理提出了高要求,航空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备的信息安全处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航空运输信息的安全水平,保障航空企业的稳定发展。
1 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处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航空企业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些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对交通服务、航班导航、天气情况以及企业内部信息的各类应用,航空企业信息管理部门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然而,从目前航空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来看,多数航空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研究时,都是将重点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通过病毒检测系统、认证系统等对特定领域进行信息安全处理,并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信息安全处理体系。
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航空信息安全的重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布了关于管理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规定,通过将各航空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监督,统筹管理全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无论从当今形势发展来看,还是从国家有关部门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来看,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对于航空企业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构建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
在对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进行构建时,应当遵循可行性、灵活性、扩展性等原则,使信息系统的安全处理能够满足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构建时,可以用到的安全技术大致包括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信息侦测技术、安全操作平台技术、安全审计和入侵预警技术、内容分级监管技术等。
2.1 构建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的初始步骤
(1)确定控制用户访问的安全处理系统。在进行访问权的控制时,可以设置相应的客户端界面,利用DCE/Kerberos身份验证机制,只要用户输入的个人信息得到验证后,用户才能进行下一步访问。还可以设置一种封闭策略,只有得到授权的用户才能获得相应信息。但是,在通过限制用户访问来达到信息安全处理的效果时,应当注意对数据信息的最大共享原则,使用户能够通过客户端获得对所有数据的访问权,除非是不应当开放的保密性数据。
(2)建立备份制度和事务日志制度等。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其安全性总会受到一定的威胁,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处理时,还应当重视对数据的备份,使数据能够在受到安全威胁后得到有效恢复。
(3)确定信息数据安全的最小单位。在构建航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处理体系时,可以将属性或关系作为最小安全单位,从而满足对信息安全性的高要求。
2.2 进一步构建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的策略
在航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安全处理内部保密信息是很重要的,但对需要向外界公布的信息数据也不容轻视,因此仅仅依靠DCE/Kerberos身份验证机制无法进行全面的安全处理。
(1)建立信息系统的自行监控和预警机制
保障信息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转是航空企业进行各项业务的关键,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处理时,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对系统运行的监控和预警,从而能够早发现、早解决系统运行问题,避免影响航空业务的运行。
(2)应用各种安全产品,构建全面的防御体系
在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建立安全处理体系时,航空企业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一个全面的防御体系,从而减少安全问题的产生。例如,在建立防病毒、防黑客体系时,可以通过部署应用漏洞扫描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安全产品,构建出一个全面的防御体系,将信息系统的内部运转充分控制起来,从而能够及早发现安全问题,及早解决。
(3)设置控制用户访问的安全处理策略
航空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使用的是一种端对端的信息交流方式,因此,保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遭到修改是信息安全处理的重点。SOAP协议基于XML数据结构,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为保护SOAP协议的安全性,进而保障信息安全,我们可以进行用户查询权、修改权及删除权的设定,通过设立安全矩阵的方式将各类信息及各类人员的权限进行分类处理,从而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如下表1所示。
通过这种矩阵式分类,就可以直观地将各部门权限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信息系统客户端的有效管理。
(4)实现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访问管理的安全性
在信息系统的使用中,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往往会涉及到整个系统中的多数子系统,在访问这些子系统时,系统需要对授权进行逐一判断,这就会使系统属性发生改变,安全隐患也就随之而来,因此,应当建立一种访问控制体系,用于对访问各子系统信息资源的安全处理。
UCON模型,就是适应现代业务流程访问控制而产生的新型模型,包含了主体、客体和权限三个基本元素,它将义务、条件和授权作为了决策进程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决策能力。这种模型区别于其他访问控制模型之处就在于它的可变属性,可变属性可以随着访问对象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种模型解决了传统的访问控制技术缺乏综合性的问题,并涵盖了安全和隐私两个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决策连续性和属性易变性特点的访问控制模型。通过对UCON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综合使用,可以有效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并能够在结合其他技术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保护,从而达到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处理的目标,防止非法访问现象的发生。
2.3 构建完善的航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
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必须涵盖了从客户端到服务提供端,再到访问控制端的安全处理流程。首先,对于客户端安全处理环节的实现,可以借助用户身份信息的收集和对服务返回结果的安全处理,并运用DCE/Kerberos身份验证机制等安全平台操作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管理。其次,是对服务提供端安全处理的实现,这一环节包括了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和对数据传输的安全处理,可以使用SOAP协议等安全审计技术为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障。最后,是对访问控制端安全处理的实现,这一环节可以分为对系统各环节的信息匹配和对访问控制服务的安全处理,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处理的重要环节,在构建系统安全处理体系时,可以使用UCON模型将访问控制权具体化,并设立安全矩阵,最终达到信息系统安全处理的目的。
总结:
航空企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构建符合其行业特点的信息系统安全处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信息系统的客户端、服务端以及数据库对信息安全的不同要求,运用现代化技术,依据信息系统设计原则,构建一个既能满足共享性,又能满足保密性的独特的安全处理体系。另外,企业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大对技术的扶持和研发,还应当注重对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人员能够积极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郝梁怡.浅析民航空管信息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3(12).
[2]张云高.基于SMS关键要素的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2011(1).
[3]田波,吴倩,甄浩.航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1(9).
[4]白瑜.基于UCON的访问控制的应用[J].电力学报,2012(6).
[5]付茂沼.民用航空信息安全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3).
[6]姜鹏.民航空管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保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
篇10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政策;会计实务;实施效果;完善措施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是我国政府针对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就在于加强对征收税款工作的管理力度,力求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加强我国税收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相关政策分析
根据国家财政部在2011年发行的“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在2011年发行的“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等文件,我们可以将“营改增”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范围分析
根据我国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相关通知,目前,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运输业,例如,陆路上的汽车运输业、水路上的海船运输业、天空中的航空运输业以及地下的管道运输业等等。另一类就是提供各种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例如,技术研发服务业、信息技术开发产业、物流管理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等。“营改增”政策规定,以上两种类型企业的经营者,将不再向国家缴纳营业税,而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情况
在我国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管理模式下,根据服务业销售额的大小以及会计核算的程度,将增值税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按照相关规定,应该交税的服务行业,其年内应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倘若没有超过五百万元,则称该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在该政策下,超过此规定标准的其余人则不属于一般纳税人的范围。例如,个体工商户、非企业性单位以及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业。另外,应税服务行业,其年内销售额超过五百万元的纳税人以及新开业的、作为试点的纳税人,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即为小规模纳税人。其一,该纳税人有固定的生产与经营场所;其二,该纳税人的会计制度,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而设的,并且其会计核算凭证必须合法、有效,能够给征税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税务信息。
(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分析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有两种计税方式,一种是一般计税法;另一种是简易计税法。不同的行业适用的计税方法以及税率都是不一样的,具体征收情况如下:租赁有形动产的企业,其增值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十七;交通运输以及建筑施工等行业的增值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十一;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六;而作为小规模的纳税人,则只需要缴纳百分之三的增值税。
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实务分析
为了推动我国“营改增”政策试点工作获得更大的实施效果,财政部颁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该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试点地区纳税人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方式、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及取得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处理方式。
(一) 、试点地区纳税人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
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相关规定,作为“营改增”政策试点地区的纳税人,已经支付给非试点地区纳税人的钱,可以从其销售总额中扣除。另外,“营改增”政策在“应交增值税”这一科目下,增加了一些内容,例如,营改增抵减销售税额。
(二)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
在我国“营改增”政策的试点地区,一般纳税人在试点日期开始后的当月就开始适用“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科目,该科目规定:在“应交税费”科目下增设“增值税留抵税额”科目,明细一般纳税人不得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留抵税额。
(三) 、取得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处理
“营改增”政策试点地区的纳税人,在新老税制尚未完全转换期间,若有需要,可向当地财税部门申请财政扶持资金,用来减缓企业的税务负担。但申请财政扶持资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 ,企业能够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企业符合财政扶持的相关政策规定;其二,企业能够确保在收到财政扶持资金之后,能够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履行相关职责。
三、 当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难点分析
作为全面改革的先行先试,上海“改征”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后全面改革的路径。因此,需要及时对试点效果进行考察、分析和评价,以便在今后的扩大试点及全面推广中及时加以修正。那么,上海的“改征”试点能否真正实现预期的改革目的?哪些因素可能会制约改革的预期效果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一) 减少重复征税受制于纳税人结构。
增值税税款抵扣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中性”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一定规模的一般纳税人基础。在此次试点中,伴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款的计征方式也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转变为“层层抵扣、差额征税”,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业不仅可以抵扣其上一环节购进原材料、燃料、机器设备中所含税款,而且也可为下一环节提供进项税额抵扣,从而打通了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税款抵扣链条,扩大了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为减少整个产业链条的重复征税提供了制度基础。但小规模纳税人占比过高却使这一机制大打折扣。因为在我国的增值税制度中,小规模纳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其被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当中,但由于受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管理水平所限而被排除在抵扣链条之外。
(二)税收负担或有增加影响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减轻服务业税收负担是此次改革的另外一个目标。对于整个产业链条来说,减少重复征税问题本身就意味着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的减轻,无论接受服务方(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否处于试点的地区和行业之内,只要是向试点纳税人购买了应税服务,购进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均可得到抵扣,因此相对于原有征收营业税而无法抵扣的情形,税收负担确是有所减轻。而对于“改征”行业自身来说,税负的减轻与否则要视不同情况而定。
(三) 部分企业税负加重引致企业经营行为发生变化。
降低税负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调查情况看,现行营业税征收范围内的各行业税负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重。
(四) 政府和部门间的利益调整可能掣肘全面改革进程。
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尽管增值税额征收范围历经多次调整,但此次增值税征扩围改革有着与以往历次调整所不同的鲜明特征,即:其他体制因素未动而税制先动。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必然面临因征收格局的调整所带来的财政利益的冲突和掣肘,表现在: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存在财政利益之争。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必然涉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改革必须要首先解决“改征”后“收入归谁”和“谁来征收”这两大问题。尽管对于这一点试点方案已经明确做出了回答,即:在收入归属上,维持体制现状,原来归谁还归谁;在管辖权划分上,比照现行管辖权原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划归国税部门征收。表面上看,上述规定保持了现有财政利益分配格局,使地方政府利益不会因为改革而受到损害,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地方政府享有税收却不具备征税权,中央征税却无权享用”的征管和分配办法,无异于以牺牲征管效率来换取暂时的财政利益平衡,因而注定不是一种稳定、科学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的情况下,地方现有“唯一”主体税种征管权的划转,必定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组织收入和发展经济的自主性,并最终影响地方的财政利益,进而给改革的推进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如何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发挥国税和地税部门的积极性、调和财政体制和征管机制之间的矛盾,是顺利推动改革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四、当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一)、“营改增”政策取得的成效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提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动我国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营改增”政策的试点改革工作,从理论意义上看,该政策的实施,优化了我国的税制结构,让我国的税制结构更加完善;从实践意义上来说,“营改增”政策,有效地消除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政府减税工作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稳定地发展。总之,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实施效果,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二) 、“营改增”试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营改增”政策在现代服务行业的试点工作有了很大的成效,例如,推动了我国税制的改革,达到了优化了我国税制结构的目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然而,“营改增”政策在取得诸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税率级次太多,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税负都有所下降;就单个企业而言,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太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不彻底,致使增值税政策发展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影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都有待解决。
五、 推进现代服务业“营改增”的政策相关建设
当前,在我国“营改增”政策的试点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促使该政策获得更大的实施效果,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有关部门就应该从多方面对“营改增”政策加以改善。例如,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行业,实现增值税的彻底转型。
(一) 、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行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营改增”政策试点地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例如,上海居民回应“营改增”政策:至从上海实施了“营业税该征增值税”这一政策,重复征税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税负相比以前也更加公平了。从居民的回应中,我们可以看出,“营改增”政策,使社会分工更加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现代服务行业的税负,推动现代服务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政府所得到的回应,只是建立在少数“营改增”政策的试点地区,这种结论就不免具有片面性。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行业,力求通过大范围的政策实施,获得最真实、可靠的改革信息。
(二) 、实现增值税的彻底转型
经济发展与税制改革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发展会对税制改革造成直接影响,税制改革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因此,税制改革政策必须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针对我国目前税制改革不彻底的状况,有关部门就应该采取措施来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努力推动我国增值税的彻底转型,让税制改革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结语:
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政策,在消除重复征税现象、减轻现代服务业的税收负担、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以及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等方面,都有着重大作用。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增强“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效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景. 基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角度的提供劳务收入新解及财税处理[J]. 商业会计. 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