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

篇1

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骨质明显缺钙,临床症状是周身骨痛、骨形改变,易发骨折。老年人因骨折长期卧床,活动减少,食欲下降,容易导致营养不足、骨愈合延迟、伤口裂开,肉芽组织生长不良易导致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影响预后。饮食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们所采取的系统化饮食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患者共36例,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肱骨近端骨折6例,桡骨远端骨折的4例,腰椎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9例,胫骨及踝部骨折7例。

2 饮食护理

2.1 饮食原则 骨折后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适当多吃一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与水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2.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 此类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我国营养供给标准中规定,老年人每日应供钙600 mg。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也可吃一些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③食肉不宜过多。

2.1.2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 此类患者应减少含钙量高的食物,尽量多吃蔬菜,多饮水,以改善高钙血症,减少肾结石形成的机会。

2.2 饮食宣教 增加患者的保健知识有利于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护理人员可采用口头宣教、文字宣教、个别指导等不同方式进行饮食宣教。①口头宣教:护理人员直接与患者面对面交谈,并将饮食原则与注意事项贯穿交谈的全过程。②文字宣教:制定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处方,通过文字宣教加深患者对饮食知识的了解。③个别指导:针对特殊患者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宣教,综合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且兼顾合并症的饮食禁忌。

2.3 饮食指导

2.3.1 加强补钙,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骨骼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人体内99%的钙集中在骨骼内。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时,务必积极补钙。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乳制品、虾皮、鱼、芝麻酱、豆类。最好于每晚睡前补充一次钙质,以纠正凌晨时的低血钙状态,从而减少骨钙的释放。补钙时应提醒患者:①钙是一种安全营养素,人体具有自行调节机制,可将多余的钙排出体外,所以只存在缺乏,不存在过量的问题。②钙受人体吸收条件的限制,高钙摄入日的钙量不能弥补低钙摄入日的钙量,故补钙应日日均衡,长期坚持才能保证钙营养摄入平衡。③钙制剂最好不要与含钙高的食品同时使用,应与含钙低的谷类食品混合食用,如把钙粉混合在面粉中食用,或米饭中加入钙剂。因为进餐时胃酸分泌量多,对一些碱性强的钙剂有稀释作用,而食物分解的葡萄糖、乳糖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④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⑤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有利于钙的吸收。一般1.2~1.4 g/(kg·d),过量则会增加尿钙的排出[1]。⑥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猪肝、蛋黄、海产品、骨头汤等。⑦多晒太阳,可以将皮肤中的非活性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⑧服用类固醇药物时应及时补钙。

2.3.2 其他饮食的宜与忌 包括多样化饮食,多进食碱性食物,戒除烟酒,少喝咖啡。因为吸烟会增加骨质融解,助长骨质疏松,酒精对肾有一定的损害,降低肾对钙、磷的重吸收功能。

2.3.3 心理支持 由于此类患者病程长,疼痛明显,行动不便,常表现出焦虑、忧郁、固执己见等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患者的感受,让他们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饮食护理。要让患者认识本病的发病原理及危害,把自我护理的基本知识教给患者,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和耐心,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量减少,伴有骨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加,病理特征为骨矿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主要受影响的为松质骨,因此很容易并发骨折[2]。临床上,医护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单纯骨折的处理上而忽略了饮食护理的作用,无意中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我们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饮食宣教与指导,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篇2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500万的人患失智症,预估患者人数在205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3倍,达到11500万人。全球每年有770万新增病例,也就意味着每4秒钟就有一人患病[1]。在发达国家,失智症已逐渐取代脑卒中成为神经与精神科患者所患疾病之首,是导致身体功能丧失最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2]。目前我国患病人数有1000万左右,占世界总患病人数的1/4,并且每年有近百万新发病例[3]。目前失智症普遍处在“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的“一高三低”状态[4]。全球仅有13个国家制订实施了失智症应对计划,而大多数国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5]。在众多国家失智症政策和计划中,提高疾病意识、加强优质及持续的护理和服务、提供照料者支持、开展护理教育与培训已经成为重点工作内容。

1国外失智症护理教育现状

1.1全球失智症护理教育现状

日本推出的全国性“失智症之友”计划目前已经招募与培训400万名失智症志愿者;英国为公民提供免费的失智症护理训练课程,全国已有160万名一线社会护理工作者在居家护理与养老机构中负责对失智症患者提供大部分护理服务[6],同时“英国国家失智症战略”提出所有的医疗护理人员都应该接受失智症专业培训[7];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失智症认识周”、“失智症合唱团”、“与丧失的记忆共存”、“肩并肩”等一系列失智症教育活动[8];欧洲的许多医学院失智症教育已经成为了义务教育[9];挪威“2015年国家失智工作症计划”明确指出开展对志愿者、护理工作者及患者家属的教育项目,并加大高等教育院校对老年医学专业及失智症专业人才的培养[10]。失智症研究组针对失智症照料者进行的“帮助照料者进行照料”的干预计划在印度、阿根廷、智利、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开展[11]。失智症相关培训可以帮助护理工作者掌握失智症的基本知识,学会照料患者,使失智症患者获得更好的照料,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美国失智症护理教育

1.2.1失智症护理政策支持

美国失智症协会于2007年提出“国家失智症策略”;2009年7月第一次于国会提出“国家失智症计划法案”;2011年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国家失智症计划法案”。另外,美国政府拨款2600万美元发展失智症教育事业[12]。截止到2004年,美国36个州均对失智症护理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失智症护理教育与培训出台了相关规定。例如,马里兰州规定护理机构经理必须接受不少于12小时的失智症护理培训,包括精神健康与行为管理方面的培训,所有工作人员在入职3个月内必须接受至少8小时的失智症专业培训[13]。

1.2.2护理教育现状

美国失智症教育与培训项目很多。RELATE为医护工作者与非正式护理工作者提供“以人为本护理”的失智症专业培训[13]。许多美国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机构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失智老人的照护需求,增加了对护理人员有关失智症专业护理的培训内容。STAR项目主要是针对失智症长期照料机构员工进行例如失智症的症状控制、有效沟通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职业培训项目[14]。“失智症友好型医院”项目(Dementia-friendlyhospitals)旨在为医护人员及在医院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各种信息及资源,以提高他们对失智症患者的护理质量[15]。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的“明智护理者项目”(TheSavvyCaregiverProgram)为患者家属及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失智症基本知识、照料技能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培养[16]。

2中国失智症护理教育现状

2.1相关政策与教育体系

中国目前没有出台正式的失智症应对相关政策或战略计划,无国家级或者政府级失智症专业教育课程。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失智症的相关护理知识内容很少,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2002年,我国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17],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常常训练不足,薪资太低,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同时还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造成护理人员高流动率与低护理质量。

2.2失智症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从事失智症教育的政府组织与机构,但近几年也发起了许多与失智症相关的社会活动。2012年9月,央视等多家媒体呼吁消除社会歧视,发起为“老年痴呆症”正名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公众反响。北京、山东、广州、宁波等地陆续推出失智症老人关爱项目,为患者家属和照护者安排各类讲座、联谊活动。其中,北大六院举办的失智症“医患联谊会”为医护人员与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然而,社会对失智症的认识仍有待提高。相对而言,港澳台地区的失智症应对行动先于内地。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设有老年护理学专业,其施行的“流金颂培训计划”旨在为社会大众、非正规及家庭照顾者和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一般性及专业性的老年学教育,其中失智症预防与护理是主要课程之一。澳门的“仁•爱晚晴”项目是专门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社会教育系统工程,其中也包含专门的失智症护理教育[18]。台湾的医学院设有失智症中心,其附属医院也为工作人员免费提供失智症教育训练课程。目前最需要关注的还是失智症患者的生存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中国内地有必要加快失智症应对行动步伐,加强教育,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对发展我国失智症护理教育的启示

3.1政策与财政支持,教科研全面发展

迅速制订国家级失智症预防与保健战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设立失智症专项教育基金;鼓励医疗卫生、教育学术、社会福利及非政府机构、专业人士、志愿者等的合作,加大对失智症的研究力度,为失智症教育和疾病预防保健提供参考数据;支持并鼓励家庭照顾者的非专业护理,给予他们现金福利,安排有弹性的工作,并给予照护者支持、教育和训练,从而更好地整合与协调医疗和社会照护资源,完善照护机构监管机制和照护品质评估系统,以提升照护质量。

3.2完善教育体系,强化职业培训

在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突出失智症照料知识与技能训练,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课程包含老年护理的多方面内容,例如人际沟通、营养与饮食、临终关怀、异常行为应对、常见症状处理等。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及在职培训,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严格持证上岗,通过岗位补贴、职称考试晋升、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等奖酬机制来保证护理人员得到适当的经济报酬和职业认同,同时招募并留住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

3.3倡导全民教育,促进观念转变

在学校和社区通过发放印刷材料、播放音像制品、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疾病宣传。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医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可以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对患者家属及护理者进行专业护理指导。全社会招募和培训医疗服务专业志愿者,通过可持续的志愿服务,让老年人尤其是失智症患者享受到持久的专业服务,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为了消除社会偏见,使失智症患者得到尽可能有尊严的护理,护理人员与整个社会都需要了解何谓失智症及如何照顾失智症患者。因此,为了确保护理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具备基本护理知识、胜任护理工作,凡是健康、社会福利及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职业继续教育中都应该接受有关失智症的教育。普及失智症相关知识,有利于对该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培养失智症专业医疗护理人才,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及其他照护者专业服务技能、增强工作成就感、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动与流失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需要充分考虑国内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际失智症护理教育的经验,构建一套适合中国的失智症护理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Dementia:apublichealthpriority[M].Switzerland: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

[2]LillquistPP.ChallengesinsurveillanceofdementiasinNewYorkState[J].PrevChronicDis,2004(1):8.

[3]何伋.老年脑科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4]李帆,黄玉玲.老年痴呆症的现状分析和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2,18(22):159.

[5]Alzheimer’sDiseaseInternational.THEGLOBALVOICEONDE-MENTIA,PolicyBriefforHeadsofGovernment:TheGlobalImpactofDementia2013—2050[EB/OL].http://alz.co.uk/research/GlobalImpactDementia2013.pdf.

[6]WorldAlzheimerReport2013.JourneyofCaringANANALYSISOFLONG-TERMCAREFORDEMENTIA[EB/OL].http://alz.co.uk/re-search/world-report-2013.

[7]DepartmentofHealth.ImprovingcareforpeoplewithdementiaLivingwellwithdementia:ANationalDementiaStrategy[EB/OL].https://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living-well-with-dementia-a-national-de-mentia-strategy.

[8]Alzheimer’sAustralia.DementiaFriendlySocieties:TheWayForward[EB/OL].au.

[9]SGHasselbalch,SBaloyannis.EducationandtrainingofEuropeanneurologistsindementia[J].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2007(14):505-509.

[10]NorwegianGovernmentAdministrationServicesDistributionServices.Makingthemostofthegooddays:SubplanofCarePlan2015[M].Nor-wegian:NorwegianMinistryofHealthandCareServices,2015.

[11]GavrilovaSI,FerriCP.Helpingcarerstocare--the10/66dementiaresearchgroup'srandomizedcontroltrialofacaregiverinterventioninRussia[J].IntJGeriatrPsychiatry,2009,24(4):347-354.

[12]AllanS,Vann.TheNationalAlzheimer'sProjectAct…MissedOppor-tunitiesfromaCaregiver'sPerspective[J].JournaloftheAmericanGeri-atricsSociety,2014,62(5):966-967.

[13]TawnyaL,Dennis.DementiaEducationforFormalCaregivers:Rec-ommendedCurriculum[D].NewJersey:WilmingtonUniversity,2010.

[14]MartinOrrellBC,JudithGoydera.Asystematicreviewofstafftrain-inginterventionstoreducethebehaviou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J].AgeingResearchReviews,2013(12):354-364.

[15]GalvinJE,KuntemeierB."Dementia-friendlyHospitals:CarenotCrisis":AnEducationalProgramDesignedtoImprovetheCareoftheHospitalizedPatientWithDementia[J].AlzheimerDisease&AssociatedDisorders,2010,24(4):372-379.

[16]HepburnKW,LewisM.Thesavvycaregiverprogram:developingandtestingatransportabledementiafamilycaregivertrainingprogram[J].Gerontologist,2003,43(6):908-915.

[17]丁盛清,张妙方.江苏养老护理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江南论坛,2004(4):27-28.

篇3

1.1基础护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管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等。①生活护理:AD患者多伴有智力、生活能力下降。轻度患者应鼓励其尽量自己进行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有条件者可在照顾者陪伴下多参与读报、散步、打太极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重度患者应给予必要的基础护理以维持患者日常卫生习惯,并注意翻身、拍背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②饮食护理:饮食与AD关系密切。饮食习惯与营养素的摄入情况都能够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坚持健康模式饮食、日本饮食和地中海饮食能够降低AD发生的风险。2013年美国医师医药责任协会(PCRM)的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饮食指南中建议将蔬果、豆类、五谷杂粮作为主要的食谱,每日进食一定量的坚果(或种子)和VitB12,并应尽量减少铝元素、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此外,患者进餐时应注意进餐环境、及喂饭技巧,鼻饲饮食者应注意置管的长度并保证管道通畅、固定稳妥。③药物管理:AD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应指导、监督其用药以防患者拒服、错服、漏服或重服药物。对重度AD患者应确定药物已服用,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碾碎药物再喂服,服用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抗组胺药的患者要注意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④安全管理:AD患者可出现思维混乱、行动迟缓、步态不稳等症状,极易发生危险。加强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杨苏萍等对观察组护理员及家属采用讲座、演示等各种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指导,与未接受护理指导的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误食、跌倒、走失、激越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何丽艳则通过控制环境安全、管理病人、防走失、防噎食等方式,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杜国琴等也采用加强看管,随身携带基本信息等方式预防患者住院期间走失。KathyJ.Horvath等发放给患者家庭安全工具包,借助其中的安全指导手册和低成本样品来改善居家安全问题。可见除了强化对病人的管理,对住院及居家环境适当改造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必要措施。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病人沟通时应尽量做到内容简单,语调温和,可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做好心理疏导。但有学者在其长达3年的研究中发现,社会心理干预对轻度AD患者减轻抑郁和提高生活质量并无长期积极作用。其作者分析认为,针对患者的需求而非不加选择的给予患者干预措施可能是此研究需要改进之处。程兆萍龚建平等分别提出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建议患者联系医师以取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1.2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的护理。随着康复医学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普及,康复护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AD的康复护理在临床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常用的评价量表有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量表(SF-36)等。刘艳萍等在住院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ADL)、体能训练、益智训练及语言训练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钟玉群等、于红静采用分阶段、分期评估+健康教育+认知训练+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干预痴呆患者,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符霞等,江皋轩等对患者智能、运动等方面进行了干预,延缓AD病程进展。有研究表明,音乐与支配人类情感和行为的一些激素密切相关,能够减少AD患者某些异常行为的发生。熟悉音乐的刺激能够强化患者的自我意识。乐晓平等在运动、认知干预的同时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音乐干预,取得一定疗效。

1.3中医护理

1.3.1辨证施护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综合表现,AD病属“呆病,癫病,善忘,痴呆”等病范畴。“痴呆”一词首见于《华佗神医秘传》,而《景岳全书》最早将痴呆作为独立疾病论述:“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贰,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直至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痴呆首次独立成为一门疾病。祖国医学多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与五脏中的心、脾、肝、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脑髓不足,神机失用。目前,此病在临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证型标准。代晶晶等依据中医辨证将本病归纳为心肝火盛、痰浊阻窍、气滞血瘀、肝肾亏虚、髓海不足等证型。其认为前两型患者多精神兴奋,情志护理时应避免刺激,重在疏导,而后几型患者则多抑郁,情志护理重在诱导发泄。苏书贞等根据60例AD患者临床表现将其辨证为肝阳上亢、思虑伤脾、肾精亏虚、痰湿蒙闭四种证型,指导患者应用饮食护理以平肝潜阳、补养心脾、滋阴补肾、燥湿化痰,并根据证型特点指导其生活护理,获得较好疗效。刘春蕾等则将本病分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肾精亏虚、痰浊阻窍四型,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1.3.2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多样,是预防和延缓AD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①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以通筋活络、祛邪扶正。对患者双侧风池穴、翳风穴、四白穴、印堂穴、委中穴进行按摩能够改善脑血循环,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从而有效预防老年痴呆。根据辨证,采用不同手法按摩关元、百会、足三里、涌泉、内关、外关、劳宫、风池等穴,亦能够达到醒脑安神、通利关窍、增进智力的目的。②耳穴压籽:耳穴压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耳穴与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卢昕等取心、肾、额、皮质下、神门等耳穴,并随证加减,刺激其相应反应点及穴位以“补肾填精,益气健脑增智”,对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③太极拳:太极拳由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而来,其作为一项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健康,提高认知功能,预防老年人平衡功能的下降,并与认知功能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锻炼形式。LanYao等根据MMSE量表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认知障碍,并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共16周的集体训练和家庭练习,发现太极拳对减轻轻度认知障碍AD患者跌倒风险效果更好,中、重度患者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练习和指导以探索其疗效。李日臻等的研究亦表明,中药配合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AD患者的认知、行为障碍及焦虑状态。④八段锦:自由基损伤学说是老年痴呆病因的重要假说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抗氧化酶,有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而丙二醛是脂质氧化后的产物,可视为体内自由基产生的间接指标。八段锦锻炼可使中老年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强,并降低血清丙二醛水平。此外,八段锦运动能够缓解老年人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降低AD发生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八段锦亦是日常预防和延缓AD发生发展的可行措施。

2对AD患者照顾者的研究

2.1护理人员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人多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往往对护理人员造成压力,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及专业知识以应对病人病情。有学者对800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AD专业知识的掌握仍有困惑和矛盾。蒋瑞辉等则通过问卷比较某医院医生与护士对此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对该病临床表现、预防及信心方面无显著差异,主要差异在于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掌握较佳,而护士的护理知识较医生更扎实。钟伟伟等从素质与能力两方面探讨了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对护士的要求,认为除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等人文素养外,护士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康复技巧。此外,一些研究者对护理人员的压力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陈南娥等调查了患者激越行为对护理人员压力的影响,认为言语激越行为易导致护理人员不愿与家人、社会交流,无故走开、徘徊等行为激越易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郑娜等认为该病患者护理人员压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压力、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且性别、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均与压力密切相关。其另一项研究结果则为社会压力最大,其次依次为心理、身体压力,而年龄、性别与照顾老人时间则是影响护理员压力的相关因素。

2.2其他照顾者由于我国针对痴呆患者的医疗护理机构及社会支持系统尚不够完善,绝大多数老年性痴呆患者在家中由亲属照顾。由患者病情带来的压力能够导致照顾者健康水平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弱,高血压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增加。其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近年来针对照顾者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于照顾者的主要负担及健康教育。许多研究者对老年痴呆照顾者主要负担做出评估。钟碧橙等采用照顾负荷量表(CBI)对照顾者进行调查发现:总得分前三位依次是身体性负担、感性负担、社交性负担,与陈畏兵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钟碧橙等的研究认为,照顾者照顾负担与需求呈正相关,且照顾者对护理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要,满足其需求及给予针对性的社会支持可减轻照顾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由于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仍未健全,健康教育仍是AD患者居家照顾者获取护理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叶琛等建立患者护理档案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其照顾者制定护理计划,从而提高照顾技巧安全防护意识,延缓病情发展。陈敏等用相似的方法,从饮食、睡眠、服药安全行为、依从性等方面指导照顾者,纠正不良护理习惯。孙莉按照PRECEDE-PROCEED护理模式使照顾者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技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3讨论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 老年痴呆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give suggestions to the patient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s well as their relatives, about the method of health education.Methods:21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nursing group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usual care group, and their prognoses were observed to make comparison.Results:Early health educations, all-perva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ease, early medical advice, and scientific care hav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prognosis of senile dementia. Conclusion: it’s suggested that the patients and relatives make identification on Alzheimer’s disease as early as possible, with reasonable care methods be chosen. Only in that case, would these patients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器质性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丧失等。目前,随着人类社会年龄结构比例正趋向老年化,老年性痴呆症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国外报道65岁以上老人痴呆的患病率为4.6%~8.6%,国内报道为1.0%~4.6%,并随年龄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症共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60~89岁,平均78.3岁。

1.2分组护理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21例病例进行对比。健康教育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74.2岁。对照组10例,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82.8岁。对照组主要实施对家属的生活护理。

2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识别

早期表现出思维敏捷性与创造性方面的减退,对周围复杂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在紧张情况下患者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随着病情进展,老年性痴呆症状逐渐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2.1记忆障碍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近事记忆减退,到后期,远事记忆逐渐衰退,严重的记忆障碍患者可出现定向意乱。

2.2思维和判断力障碍 患者的原有的认识模糊不清,如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活动全面下降。

饮食起居不能自理,继而患者出现失认及空间定向障碍。

2.3人格改变 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自私和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事物。甚至有些患者不愿与任何人交往,捏造与虚构越来越明显,对收集破烂有浓厚的兴趣等等。

2.4情感障碍 患者表现为呆滞,常人有的高级情感活动如责任感、荣誉感、道德感、羞耻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3 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的健康教育

3.1对患者本人的健康教育

早期患者对患病事实持怀疑态度,认为近期记忆力障碍是偶然现象,日常工作生活不受影响。鉴此,我们告诉患者,老年性痴呆是一个慢性退行性脑的病变,目前无根治办法[2]。早期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不会表现出异常。记忆障碍不能忽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3.2对家属的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是当前老年慢性病护理的主要形式。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主要为其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帮助与支持,是长期照顾系统的骨干,提供服务占长期照顾服务的80 %。护理者应就家庭实际情况探讨患者的饮食起居,康复锻炼等问题。制定个性化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4 病程早期的照顾护理

4.1病情观察 一种疾病可表现出其他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作为一名参与护理的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精心护理,使患者在病情发生发展中能够得到及时医治,使预后达到更好的效果。

4.2饮食调护 摄入足够、均衡的营养。多食植物性蛋白及含钙食物,多食鱼类及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B12;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保护血管弹性,少食盐和糖,减少铝和铜的摄入。

4.3重视人文关怀 参与护理的人员需要多关心孤寡、独居高龄的老人。切忌将患者滞留在家中隔绝人际交往。通过在生活中的各种人文关怀能够在预防或减缓痴呆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

4.3.1生活规律性 制订锻炼计划,每天早晨或晚饭后散步。勿长期卧床,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小便通畅,关心周围的事物,注意患者和周围人的交往。

4.3.2娱乐活动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唱歌、跳舞、下棋、门球等娱乐活动,告诉他们社区、公园及其它活动地址。告知参加这些活动可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环境适应性,哪怕只是听听音乐节奏、抬抬腿、甩甩手、扭扭脖子都是一种锻炼,同时也可增加人际交往机会。

4.3.3记忆锻炼 指导患者制订生活作息时间表,让其主动关心日期、时间的变化。鼓励其关心家中的事情,多与家庭成员和邻居交谈,鼓励患者养花养草,记住花的名字,以及种植、养护和观察方法。

4.4注意安全防护 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避免迷路、走失,外出时衣袋里应放一张写有患者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的卡片,便于寻找。

4.5其他疾病 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及早控制血压,保持适当的血脂血糖,防止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

5 结果

健康教育组的11例患者经过早期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普及,做到尽早就医、科学护理,语言、行为、认知功能恢复较好,均能够与家人做简单交流,并能做简单活动。对照组的1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下,预后效果不如前组好。有3例患者能够与家属做简单交流,2例能够做简单活动,5例记忆力、认知能力功能较差,其中生活不能自理2例。

6 讨论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疾病,家庭是病人护理的主要场所,家属是病人的主要照顾护理者。我科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老年性痴呆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早期以近记忆力障碍为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尽早发现病情,及时就医,配合科学护理,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否则会加重病人病情,促使疾病恶化。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病人不断增多,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护理对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

参 考 文 献

[1]姚佳芳.重视老年期痴呆的诊治[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1996, 10(3) : 91.

篇5

老年性痴呆临床上以神情痴傻愚笨、行为异常、语无伦次、性格改变、沉默寡言、焦虑、抑郁、易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睡眠颠倒等为特点[1]。晚期患者智能完全丧失,卧床不起,生活全靠他人照顾。部分患者因脑血管疾病发展而来,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2],因此完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 功能的评估及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记忆、言语、吞咽等功能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退化。功能的评估主要从语言、认知、心理状况、床上运动、室内移动、吞咽动作、排泄、入浴、轮椅使用、视觉适应等方面着手[3]。评估后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帮助改善记忆力;以读书看报、广播电视、交谈等方式培养患者的好奇心,这将有助于保持大脑灵活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对视觉障碍的老人要装配视觉辅助用具并指导老人进行使用训练,锻炼视觉适应能力以纠正患者视野偏窄或偏盲的缺陷;对吞咽困难、呛水的患者,可针对咽部肌肉迟缓和无力进行适应性吞咽动作训练。

2 社区护理指导

2.1 饮食、睡眠的护理。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饮食结构,由于老年人各种腺体退化,加上牙齿的老化、脱落,容易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最后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要建立合理的饮食餐次,食物要多样化,进食要细嚼慢咽。水果、青菜必不可少,并以鱼、精肉、蛋、豆类等高蛋白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吃饱就睡,同时应戒烟少酒。对于吞咽困难及进食呛咳者,应用鼻饲,并注意预防吸入性肺炎。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颠倒现象。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在白天要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活动,如体育锻炼或益智游戏;鼓励患者自行洗漱、吃饭,做一些轻微的家务,这样既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又避免了白天睡觉、夜里失眠的发生,对于失眠患者可适当选用一些镇静剂。

2.2 预防褥疮的发生。对晚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应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其肩胛骨、臀髋、踝等受压部位,每天4~6次,每次10min。对大小便失禁者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常擦身,勤换衣裤、被褥,保持清洁卫生。

2.3 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由于疾病的痛苦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采用合适的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其战胜疾病是护士在家庭病房中应起到的作用。患者焦虑、抑郁和行为上的退缩、烦躁,可逐渐加重智能的衰退。因此,及时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状态、内心活动,有效的采用相应的诱导方法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平和温暖,避免大喜大悲、恐慌和情绪上的波动,积极热情的与之交流,减轻思想负担,使患者情绪稳定从而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4 情志及智力训练。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运动,多动手动脑,稳定情绪,减少不良刺激。听音乐,读书看报,或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益智活动。鼓励患者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2.5 精神调养。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2.6 体育锻炼。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事实上,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理想效果。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逐渐上升。为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日常生活中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改善劳动环境,预防工业方面的职业病,如重金属铝、一氧化碳。忌酒戒烟。注意饮食、多食维生素C多的食品,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广泛接触。减轻和推迟记忆力下降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学习,多练习用脑。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合于老年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张荷花,钟札霞.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导.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3):136-137

篇6

【关键词】Orem自理模式;老年痴呆;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7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随之提高。该类疾病会造成患者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给社会安定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如何提高老年痴呆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从护理角度出发,通过给在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痴呆患者,男患者63例,女患者27例,年龄在61―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2.6)岁;其中老年性痴呆患者2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23例,混合型46例;早期患者27例,中期患者30例,晚期患者33例。将以上全部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13例,平均年龄为(73.6±1.9)岁,10例老年痴呆型、12例为血管痴呆型、23为混合型;14例为早期患者、15例为中期、16例为晚期。实验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75.1±2.7)岁,11例老年痴呆型、11例为血管痴呆型、23为混合型;14例为早期患者、15例为中期、16例为晚期。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Orem自理模式。评估患者病情,根据通过自理能力评价标准对患者当前状况进行评估,在由评估结果在完全补偿性方、部分补偿性以及辅助教育性系统中选择适宜患者的护理方案。

(1)完全补偿系统护理措施,此种措施适用于自理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具体护理方案如下:①卧床护理: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患者可能出现压疮等皮肤破损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定时给患者翻身,检查患者皮肤状况,指导 家属进行皮肤按摩,促进血压循环。②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且控制好饮食温度,荤素搭配,并保证无骨、无刺,以免给患者造成损伤。定时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于营养不良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纠正患者营养状况。③泌尿系统护理: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及时更换尿布,并擦净尿道分泌物,每天坚持至少两次会阴护理,并检查有无出现尿路感染症状[2]。④口腔护理: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并且不能自行漱口,容易发生口腔布感染,护理人员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并检查口腔黏膜状况,严防感染发生。

(2)部分补偿系统护理措施,此种护理方案适用于患者具备部分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对其丧失部分进行补偿帮助,完善其生理功能,具体方案如下:①功能训练: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智商水平,并制定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方案。如指导患者进行刷牙、洗漱、洗衣服等简单日常活动。通过文字数字卡片、游戏指导训练患者思维能力,通过歌舞、体操、漫步等训练患者肢体活动能力。②睡眠护理: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如睡眠颠倒、失眠患者应给予相应指导,在患者睡眠时,给予其安静舒适失眠氛围,并减少影响睡眠危险因素,如饮茶、咖啡、睡前活动等,必要时给予其药物予以辅助[3]。③加强安全护理:患者由于疾病影响,部分患者坑能出现自杀行为。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行为,严格交接班制度,检查患者周围环境,移除可能导致患者自杀的药品、物品等。另外,④尽量避免患者单独外出,以防走失,对于此类患者,可在其衣服内放入其联系方式,反复告诉患者一旦迷路可拨打医院电话或110寻求帮助

(3)辅助教育系统护理措施:①建立社会家庭情感支持系统;患者虽然记忆力减退,但对亲人情感未完全中断,因此,鼓励亲人多多探视患者,和其进行聊天,降低其孤独寂寞感,对于患者不合理行为,不要给予责备,二应该安慰教育,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信心,让其感受到爱和关心。②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严防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1.3 疗效评价指标

1.3.1 根据两组患者通日常生活能力、智商水平进行评价。痴呆严重程度根据患者MMSE量表进行评价,共有30个问题,通过患者问题回答测评患者记忆力、对地点、时间定向力、注意力、理解力、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30分,分数越高,精神智商能力越高。日常生活能力通过ADL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穿衣、洗澡、进食、洗漱等基本日常操作,以14分为正常,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差[4]。

1.3.2 根据患者度进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将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参评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DL和MMSE量表得分情况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ADL得分分别为(20.43±3.75)和(26.83±3.8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MSE得分分别为(16.72±4.25)和(18.79±5.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老年痴呆是由于大脑功能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精神障碍为主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于自理能力减退,如不进行有效护理,可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了患者老年生活质量。另外,患者需要有家属陪同,并且长期治疗带来较大经济负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心理负担[5]。

奥瑞姆自理模式由美国护理专家Orem提出,其理论核心为护理系统、自护力量、自我护理、自护需求,强调患者为了维系健康、生命、幸福,健全自身功能而采取相应护理行为,并根据患者自理功能状况让患者参与到自我照顾和自我护理过程中[6]。在该类护理方案制定中,根据患者生理需求、疾病发生时自护需求、患者自理水平制定相应护理方案,最大程度优化护理成效,促进患者恢复[7]。通过该种措施,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和智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充分体现了该种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综上: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晓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3):116―118.

[2] 张燕双,宋怡.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4B):992―993.

[3] 田秀梅.奥瑞姆护理模式在脑辛中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30?31.

[4] 李春.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3-24.

[5] 王凤英,焦河.Orem 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47-148.

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 髋关节手术 谵妄 疼痛干预

术后谵妄是指手术麻醉后发生的可逆性急性意识障碍,是一组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引起的精神症状,表现为失去自知力、意识混乱、答非所问、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激怒、时间和人认知障碍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幻觉、错觉。相关研究[1]表明,术后谵妄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老年人常见,发病率为30%~50%,樊书美等[2]研究表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处于前3位的手术方式分别是髋部关节手术(35%~65%)、腹主动脉瘤手术(33%~54%)、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7%~52%)。由此可见,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最高,而且髋关节术后发生谵妄的致残率84%[3]、致死率35.7%[4]。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一旦发生谵妄,不但会增加并发症,而且会引发患者抑郁或自残,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姚猛飞等[5]通过研究表明疼痛的严重程度与术后谵妄发生密切相关,做好老年髋关节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可以降低谵妄的发生率。该文就谵妄发生的特点、后果、疼痛干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进行综述如下。

1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谵妄发生的特点及后果

1.1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谵妄持续发生的特点

1.1.1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谵妄发生特点

老年髋关节术后谵妄患者中,术后当天发生率高,临床症状以活动过多型谵妄常见,其特点是急性发作、症状变化快、精神运动兴奋水平高[6],表现为言语和行为异常、幻觉、错觉、言语增多混乱等。活动过少型谵妄少见,此型谵妄以精神运动迟缓为特点,出现速度慢,持续时间长,表现为过于安静,失定向和情感淡漠等意识障碍,容易被忽视,应警惕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及并发症的可能性。

1.1.2 睡眠剥夺或昼夜节律丧失是谵妄诱发的危险因素

老年髋关节术后谵妄患者中,夜间发生率最高,其主要原因是疼痛以及过多的刺激性强灯光导致。谵妄的临床特点决定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1.2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谵妄发生的危害

术后患者发生谵妄,常出现多语、行为异常、躁动甚至不配合治疗。国外学者认为,术后谵妄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崔博等[7]总结,谵妄不但会增加肺部感染、跌伤的发生,如为活动过少型,患者会有抑郁或自残,给患者身体造成一定伤害;阮文东等[8]表示,谵妄表现的无意识动作会加重原有疾病,影响康复进程,同时影响关节术后活动的角度和活动度,容易造成关节松动、断裂、滑脱、固定失效、假体脱位等,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陆小川等[9]表示谵妄一旦发生,患者很难恢复到手术前的身体水平,必将影响其生活质量。髋关节术后患者发生谵妄,不管是哪一类型,均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寻找护理对策,及早预防和控制术后谵妄发生对促进术后患者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谵妄发生的原因及其与疼痛之间的关系

2.1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

谵妄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意识障碍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紊乱综合征,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谵妄发生的原因可能与高龄(尤其大于75岁老年人)[10]、手术应激、疼痛、睡眠剥夺、低氧血症、环境因素、低蛋白血症、药物因素(如巴比妥类和东莨菪碱、甲硝唑等)等有关。

2.2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谵妄与疼痛之间的关系

谵妄在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有较高的发病率,唐爱媛[11]指出不同手术中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最高。刘沛等[12]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最高可达75%。引起谵妄的原因很多,而疼痛是引起谵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3]。术后持续疼痛影响患者心理,造成焦虑、失眠、引发谵妄[14]。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障碍是发生谵妄的重要原因之一,谵妄会引起患者心理、生理的变化,导致焦虑、躁狂等行为出现[15]。因此,有关文献提出良好的镇静镇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16]。

3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疼痛干预的措施

3.1 心理护理

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髋关节手术患者疼痛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促进身体康复[17]。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主诉,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让家属多陪同患者并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关怀、安慰和鼓励,也可让患者听新闻、收听喜欢的电台、看书等分散注意力,多方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树立信心;尽量使患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可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其耐受力。同时保持环境舒适、安静、安全,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从而缓解疼痛。

3.2 管理

让老年髋关节术后患者保持正确的,可以降低疼痛级别。患者髋关节术后疼痛明显,在活动时呈加剧的状态,因此,除功能锻炼外,合理的制动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髋关节术后患肢给予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功能位,降低髋关节脱位,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3.3 积极开展疼痛教育

首先改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认识,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过度疼痛对机体的危害,疼痛是可以避免的,遇到剧烈疼痛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其次,在患者入院时、术前准备、手术回房后,责任护士应及时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教会患者认识及说出疼痛数字分级法(NRS)或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的疼痛级别,以及常用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强化患者无痛理念,鼓励说出疼痛的感受以及掌握疼痛应对措施。

3.4 局部冰敷髋关节部位

术后2 h开始给予患者局部冰敷,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减轻疼痛,同时通过刺激皮肤冷感觉器官,使血管收缩,可减轻局部充血肿胀,起到减轻术后疼痛的作用[18]。术后早期行切口加压包扎及冰敷,保持引流管通畅,能有效减少切口术后渗血,减轻局部疼痛及患肢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9]。

3.5 红外线理疗

张建军等[20]认为,红外线理疗用于骨科患者手术部位照射,可有效缓解人体末梢神经的兴奋性,预防肌肉痉挛,并加速其局部渗出物吸收,缓解多种因素引起的疼痛感。术后2 d可开始运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患者行红外线治疗0.5 h后,可指导患者活动手术肢体关节及肢体,此时关节及四周肌腱韧带均相对处于放松状态,缓慢活动关节,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21]。

3.6 药物干预

规范髋关节手术后患者疼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第一阶梯,即疼痛评分4~5分时,应用非阿片类药物(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莱昔布);第二阶梯,即疼痛评分6~7分时在轻度疼痛方案基础上间断应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第三阶梯,即疼痛评分7分以上时在中度疼痛方案基础上加用局部外周神经阻滞或直接给予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22]。护士掌握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遵医嘱按时或按需为患者用药,用药前后必须评估患者的疼痛分值、观察药物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

3.7 自控镇痛泵使用

自控镇痛泵(PCA)是一种疼痛处理技术,能够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镇痛效果良好,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23]。PCA是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可自行追加药物用量达到有效镇痛,可避免药物剂量过大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血药浓度在“无痛区”,达到最佳的止痛效果。患者手术回房,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留置自控镇痛泵的目的,告知患者或家属如感觉手术部位疼痛加重时,启动用药键1次或告知医护人员协助按键,同时告知自控镇痛泵使用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4 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疼痛干预的效果

术后疼痛是导致术后谵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重视术后疼痛管理,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24]。赵燕等[25]提出制订有效疼痛管理方案,结合患者谵妄发生的个体因素,积极主动综合干预,可减轻老年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效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詹国锋等[26]研究发现建立骨科无痛病房,可以降低骨科老年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有效降低围术期出现谵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吕阳等[27]提出对老年髋部患者术后早期给予有效的镇痛,一切以患者的舒适为中心,有利于减低老年患者髋部术后谵妄发生,减少老年患者髋部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非计划拔管等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发生,为预防老年患者髋部术后并发症提供有效的依据。以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实施正确的疼痛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和生存质量。

5 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个体化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效降低因疼痛诱发谵妄的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陆小川,宋晓华,俞瑞东,等.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早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3):335-338.

[2]樊书美,刘玉琴.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原因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110-112,119.

[3] Gottschalk A, Hubbs J, Vikani AR, et al. Theimpact of incident postoperative delirium on survival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surgery for hip fracture repair[J]. Anesth Analg, 2015, 121(5):1336-1343.

[4] Zywiel MG, Hurley RT, Perruccio AV, et al. Health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perioperative delirium in older patients after surgeryfor a fragility hip fracture[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5, 97(10):829-836.

[5]姚猛飞,吴进,翟文亮,等.急诊室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与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6):602-604.

[6]沈琨,殷峰.1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事件分析及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志,2018,22(16):127-128,132.

[7]崔博,李文忠,王天龙,等.BIS指导麻醉深度管理对改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作用[J].北京医学,2019,41(8):743-745.

[8]阮文东,陈炜.老年人髋关节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0(8):1134-1136.

[9]陆小川,宋晓华,俞瑞东,等.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早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3):335-338.

[10]王冬.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124.

[11]唐爱媛.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9,40(3):666.

[12]刘沛,穆晓红,丁丽,等.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20-24.

[13]魏修朵,金艳艳,方腊梅,等.护理风险管理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9,5(3):283-285.

[14]高志祥,姜义山,龙能吉,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2):5097-5102.

[15]陈燕,樊慧.集束化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中的预防作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1):254-255.

[16]董云鹏,郑轩,吕朝晖,等.无痛病房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0):29-32.

[17]余建眉,李丹,张建玮,等.谵妄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9,24(3):202-204.

[18]陈建良,万蕾,朱少兵,等.加味逍遥散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9,32(9):833-836.

[19]余嘉敏.多维度协同护理结合损害控制对全身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7-10.

[20]张建军,牛国蓊,郑远智,等.疼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3):1987-1991.

[21]何静,潘韩丽,陈媛媛,等.协作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9,13(4):260,262.

[22]陈小磊,唐迎春,麦绍声,等.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3):126-128.

[23]冷霜,付刚,王勇,等.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7):30.

[24]陈小磊,李翠莲,李笑芬,等.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6):23-25.

[25]赵燕,王丽,张慧艳.多模式疼痛管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1):93-94.

篇8

什么是衰老?

一谈起衰老似乎有些悲凉的感觉,其实,衰老是自然规律,人人都避免不了。人从出生后,其生长发育可以分为生长、成熟和退化三个过程。衰老就是在退化期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这些退行性变化,使生理功能衰退,故老年人容易患多种疾病,从而进一步使整个机体发生衰老,一般将衰老分为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衰老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理衰老可以从年龄、容貌、声音、举止动作等方面看出,涉及到各组织器官和系统,影响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可直接通过检查而发现,容易被人们重视。心理衰老常表现在感知觉、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感情脆弱而不稳定、意志减弱和行为失控等,心理衰老不易被觉察。

衰老是从细胞发生的,在人的一生中,人体细胞大约分裂50次就不再分裂,此时人的生命就面临终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逐渐老化,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整个机体的衰老。脑细胞的老化导致脑功能下降,也即神经功能下降,必然引起心理衰老。人的衰老还与遗传及自由基有密切关系。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自由基”,又称游离基,它们是一些化学分子团或原子团,在体内有很多氧化作用,对其他分子造成伤害。

衰老不是病,这是人的正常生理过程。没有一个人逃得脱老化。总统也好,乞丐也好,都会老化,我们应当研究老化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有没有办法减轻这些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是可以做到的。

衰老有哪些主要表现?

在年华老去的各种迹象中,最可怕的莫过于智力衰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一下子想不起―个名字、一个数字或是打算做什么。

即使在正常衰老的情况下,人的认知功能也会从五六十岁开始整体变慢。那么,到什么时候您需要为记忆衰退感到担忧呢?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通常能记得很久以前、模糊不清的事,但却难以想起近期的事情和谈话,或者想不起简单的名字。如果一个人因为忘记看车位编码而无法在6层停车场里找到自己的车,那可能只是普通的老年失忆。但如果他连开了多年的车子是什么颜色或车型都想不起来的话,问题可能就比较严重了。

行为、脾气、或记忆出现变化也是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早期症状。如果你一贯昏头昏脑,那么记忆不好也没什么奇怪的;但如果你以往记忆非凡,现在却开始记不住事情,就比较让人担心了。有时候两者之间差别并不明显,在正常的衰老与老年性痴呆之间存在大量有“轻微智能缺损”的人群。如果您对此感到担心的话,那么就请记忆专家或家庭医生给你做个评估。

如何延缓衰老?

我们在衰老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积极地从25岁起就树立预防意识,利用一切科学手段,运用先进的医学技术,采取各种抗老防衰措施,达到延续衰老的作用。从外表上可以注意自身保养,经常做皮肤护理;从内在上要根据自身所处年龄段做相应进食调整。

现代医学中普遍认可并提出日常生活中延缓衰老的几种方法有: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饮食;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生活规律,讲究卫生;坚持运动,增强体质;加强教育,防治衰老。

具体做法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饮食

入的衰老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根据我国的饮食特点,日常饮食要注意补充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水等。如皮肤细胞内水分的渐减,就是皮肤出现皱纹的重要原因。每隔1到2小时就应喝236mL水,也就是近半斤水。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ml水,大约8杯左右。另外,少量多餐对皮肤才能起到保健作用,一次进食吃到饱胀,会使身体内的大量血液聚集到胃部,造成皮肤供血不足,加速皮肤衰老。还有吃得越新鲜越好,天然食品加工过程越多,营养损失也越多,造成维生素缺乏,对皮肤无益,所以要想永葆青春,应该吃得越新鲜越好,特别是面包等食品,一定要食用全谷全麦的。

人的免疫功能强弱也是衰老速度的决定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会下降,衰老则会加快进程。长寿人群饮食均较简单,含脂肪较低,摄入总量均偏低。

实验证明,卵磷脂有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和思维能力、预防大脑衰老的功能;葡萄籽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最佳产品;而螺旋藻、鱼精蛋白片、鲨鱼软骨均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佳品。但要注意防止营养过剩与营养失衡。

2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情绪是影响衰老进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日常生活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尤其保持良好的亲情、爱情关系等,同时也要陶冶情操培养乐观性格等。每天给朋友打打电话也可以减轻导致衰老的压力。

3 生活规律,讲究卫生

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规律,劳逸结合;爱好广泛;讲究卫生,优化环境;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均有助于延缓衰老。

4 坚持运动,增强体质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其中最突出的是与衰老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和功能减退。目前多项研究表明,抗阻运动训练是对抗这种功能性衰退最安全、有效的办法之一。抗阻运动训练器材包括哑铃、举重杠铃和多功能运动机等,人们在健身房或家中都可进行训练。近年来,一些研究还用爬楼梯、负重做家务等功能性锻炼,替代传统抗阻运动器材,收到良好效果。

运动能增强机体代谢和改善各器官功能,长期适当运动可改善体内总水分和脂肪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总之,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使情绪稳定,思维敏捷等。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5 加强教育,防治衰老

加强各种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导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积极防治中老年疾病,预防过速衰老。

老年性痴呆症有哪些早期表现?

老年痴呆症发病常很隐匿,不为人们所注意,因此,正确认识痴呆早期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延缓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痴呆早期记忆障碍表现很突出,病人容易忘事,丢三落四,初期表现为对近事的遗忘,如对几小时前刚吃过菜的已不能回忆。随着病情加重,远事记忆也受影响,如不能回忆过去的经历。有的病人表现为情感障碍,早期有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易流泪,遇事抑郁愁闷,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惧等。一些病人有认知障碍,开始可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说话重复,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与以往的精明强干形成鲜明对比。有些病人有心理障碍,由于记忆力减退,不知道东西放在何处,总怀疑有人偷他的东西。有的病人感到躯体不适到处求医检查,虽未

查出异常,但仍感到痛苦。患者低下,常怀疑配偶有外遇,为此家庭常吵闹不和。少数病人有行为障碍,一反常态变得过分节俭,到处收集废品;一些病人把自己画的简单草图比作为名家所画,备加珍藏;有些病人到了新环境经常走错家门等。

上述早期症状,并非同时出现,一旦有类似症状发生,应立即到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

怎样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要从中年开始做起,如在痴呆前期或痴呆初期被发现,并在生活上采取相应措施,只要持之以恒,完全可以控制其发展,并且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的方向转化。从近年研究结果看,预防老年性痴呆发生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动脉硬化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主要“敌人”。调节膳食,少吃食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2 注意智力训练,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研究显示:常做用脑且有趣的事情,可保持人的头脑灵敏,锻练脑细胞反应敏捷,而整日无所事事,则患老年性痴呆症的比例较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多学习新鲜事物;培养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应注意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如和朋友聊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3 加强精神调养。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注意保持乐观情绪,也就是说,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无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才能有助于健康不衰。

4 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状态。忧郁是老年人患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因此要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维持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5 加强体育锻炼。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概率,其实,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应尽量多活动手指。

6 起居饮食规律。应早睡早起,定时进食,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预防老年性痴呆发生有积极意义。在膳食上,强调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丽戒”。“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两戒”即戒烟、戒酒。老年人应多补充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等),可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血管病变。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以增强记忆力,也有助于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另外,老年人要多吃鱼。荷兰科学家对5,000名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的研究显示,经常吃鱼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不吃鱼的老年人的0.4倍。

痴呆病人的护理应该注意什么?

在老年人死亡原因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患痴呆,而80岁以上者20~30%患痴呆。老年人痴呆主要死于它的多种并发症,而多数并发症又主要是由于家庭护理照料不周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再强调对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

1 防自我伤害:近年痴呆老年人的自伤、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两类:其一是心理脆弱,丧失自理能力的,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寻求一死了之;另一类是病态表现,由于脑组织退变萎缩,病人在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所发生的自我伤害。不论哪一种,都需要家人在耐心的心理工作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病人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电源开关、剧毒药物等。

2 防跌伤骨折:老年性痴呆多伴有锥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舞蹈症、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病人站立、行走都会发生困难,当他们亲自行动去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时,结果每每跌伤。老年入骨质脱钙,缺少胶质,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最多见的为股骨颈骨折。也有的跌伤头部,引起颅内出血血肿病例,死亡率相当高。家庭地板、浴池、厕所地面要防滑,最好铺地毯,规劝老年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楼梯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北方冰雪季节老年人要减少外出,预防跌伤。

3 防意外事故:有些痴呆老年人会合并糖尿病,有多吃多喝症状,常趁家人不在,自己烧菜做汤,结果造成烧伤、烫伤、严重的还容易引起煤气爆炸、中毒或火灾。因为他们毕竟失去了正常生活能力,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反应迟钝、笨拙、不能应急处理,以致导致严重后果。对于这类病人,应看护较紧,不能让其过多的单独行动,一些有危险的器具,可锁入厨房内,不让其单独接触。

4 防药物中毒:老年性痴呆病人,多伴随其他疾病,用药多样,如果使用不当最易引起中毒,尤其是一些心脏病用药,用之过量会导致猝死,有生命危险。所以痴呆病人的家中应有专人掌握病人用药,以防中毒发生。

篇9

关键词:脑梗死观察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i Hong-yingLi Juan

Dept Infect Dis, People’s Hospital of District Doing Xing, Neijiang , Sichuan 641100

Abstract: Purpos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utions. Method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clinical case records of 96 patients with clinical infarction and focus on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observation of apostasis and clinical nursing in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icating disease and mortality rate as well as summariz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due course. Results 16.67% cure rate in 96 cases; 78.13% improvement rate; 5.2% morality rate and no pressure sore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except 2 case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Conclusion to closely observe apostasies,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meticulous caring. Close cooperation of nurses and patients is the key to reducing complicating disease and mortality.

Keywords:cerebral infarction,observation,nursing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21-03

脑梗死是脑部供血中断,又无充分侧肢循环代偿供血时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和脑软化而产生的神经系统症状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有很高的致残率[1-2]。现就我院2007年元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于后。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96例,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61.3岁,从发病到我科就诊时间最长者6天,最短5小时。

1.2临床症状与体征 单纯头昏头痛24例,头昏头痛并呕吐18例,单侧肢体功能障碍18例,双侧肢体功能障碍5例,偏身感觉障碍9例,失语4例,吞咽障碍4例,偏盲3例,昏迷5例,抽搐3例,脑疝3例。

1.3脑CT检查结果 单侧基底区脑梗死36例,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17例,额、顶、枕叶同时梗死14例,单纯性额叶梗死6例,单纯性顶叶梗死4例,单纯性枕叶梗死3例,小脑梗死3例,丘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5例,桥脑梗死3例。

2临床观察

2.1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的观察 脑梗死病人脑水肿高峰期多在3~5天内出现,头痛和呕吐同时出现是颅内高压的指征之一[1]。瞳孔不等大或形态多变,勿大勿小提示颅内压增高发生了脑疝。脑梗死急性期应限制液体入量,但又要保证脑血流灌注。5%葡萄糖液可能加重脑水肿。如发生脑水肿或脑疝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2血压与心率变化观察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大多有血压的变化,当收缩压大于200mmHg,舒张压大于130mmHg或血压过低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血压升高、心跳及脉搏缓慢同时存在,常提示有颅内高压;血压增高伴有脉搏、呼吸减缓,提示有脑干损伤[3]。

2.3血糖观察 有相当一部分脑梗死病人原患有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或低血糖存在。血糖过高或过低对脑组织都有损害,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血糖控制在6.0~8.0mmol/L水平较为安全。

2.4体温观察 脑梗死病人数小时内体温上升,多提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早期体温可正常。数天后体温逐渐升高,提示有感染的可能。体温持续性升高,多为中枢性高热。

2.5癫痫发作观察 大脑主干动脉梗死常有癫痫发作。当患者有前驱症状时应该努力使患者平卧、免摔伤。发作时勿按压,防骨折、防舌咬伤。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对个别极度烦躁患者必要时征得家属同意可以约束其肢体。

2.6大便及呕吐物观察 重症脑梗死患者病人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和呕吐物颜色十分重要,当大便和呕吐物颜色改变时应作隐血实验,配合医生预防和处理消化道出血。

2.7呼吸节律和深度观察 颅内高压早期往往有呼吸节律的改变,梗塞位于呼吸中枢可使呼吸节律改变;中脑受损多为潮式呼吸、双吸气或叹息样呼吸多为延脑受损。

2.8意识观察 意识反应疾病变化。脑疝的形成、脑干受损则表现为瞳孔两侧不等大,呕吐、烦躁并很快进入昏迷。

2.9脉搏观察 脉搏能反映病人心脏功能情况。给病人翻身,每分钟脉搏加快20次则说明病人存在心功能不全,如由缓慢变充实,变为弱而且见有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心功能失偿[1]。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床旁心电图,并备好强心剂。

3护理措施

3.1心理障碍疏导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且持续时间长,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也是临床护理的难点[5]。头痛是脑梗死病人早期症状,疼痛的刺激可导致患者恐惧、烦躁,精神紧张致使颅内压增高而又加重头痛症状,这时需要给病人更多的安慰、体贴、鼓励与关爱,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让病人了解脑梗死相关的知识,消除病人焦虑、抑郁、烦躁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早日康复。

3.2呼吸道、五官及皮肤护理 多数脑梗死患者需要吸氧,有的呼吸不规则且有许多基础疾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故在持续性低流量吸氧的同时,随时做好清理口腔内分泌物的准备。对少数昏迷病人可用1%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同时用生理盐水湿纱布遮住双眼预防角膜受损;3%硼酸液清洗口腔;甘油防口腔炎及口唇破裂;整床海绵垫保护皮肤;骨突处用50%红花紫草油酒精按摩,每天2次,并用滑石粉涂抹;每2小时翻身防局部组织受压。使用上述办法使得本组33例意识障碍患者无一例结膜炎和压疮发生。2例多种基础疾病病情严重而死于肺部感染。

3.3静脉通道护理 脑梗死病人一般用药时间较长、利尿、脱水药物的使用,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保护静脉通道十分重要。将患肢抬高并按摩患侧肢体,禁忌患侧下肢输液。如发生静脉炎,应给予理疗。96例中2人发生轻度静脉炎,给予处理后很快治愈。

3.4防止尿路感染及便秘护理 一方面,个别患者保留导尿时间较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增加。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外清洁。每3-4小时开放导尿管一次,每次400ml-450ml为宜,时嘱咐患者做排尿动作,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33例意识障碍患者保留导尿时间最短4天,最长3周,无一例尿路感染发生。另一方面,脑梗死病人由于疾病本身和卧床,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发生率增加,正确的指导病人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是预防便秘的有效措施。如大便干燥可用缓泻剂和石蜡油、开塞露等。应尽量避免使用灌肠法,因灌肠可增加血压和颅内压。

3.5饮食护理 清醒、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流质饮食;昏迷和有吞咽障碍的患者,3~4天后给予鼻饲,视病情第一天可给与全流质60ml~80ml,第二天150ml~200ml,第三天给予400ml~700ml,每日3次从胃管注入以逐渐增加胃的张力,调节胃酸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3.6高热与颅内高压护理 高热增加颅内高压,物理降温效果好,降温有利于降颅内压,而降温后使用脱水剂效果更好,但不能降温过快,避免寒颤而加重病情。

3.7家属配合护理 护士向其家属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减少探视时间,保持病房安静,让病人充分休息,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急性期卧床休息和保持床头30~45°以上防止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性。只有家属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度过急性期。

3.8康复指导 康复期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吞咽功能、智力障碍。为此,强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①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应交替使用以防压疮发生。② 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而确定活动时间与活动量。开始以大小关节。也可采用祖国医学中的按摩手法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运动量应从小开始,逐渐增大。对有语言、吞咽功能和智力障碍患者,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最大限度使每位卒中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③精细动作协调性训练:比如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漱口、刷牙、洗脸、手抓握释放、坐位平衡训练等。康复指导的核心是如何调动病员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依赖思想,经过康复训练达到生活的自理或半自理目的。

4结果

96例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者16例,治愈率16.67%;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和语言功能障碍明显改善75例,好转率78.13%;死于脑疝者1例,小脑和脑干梗死者各1例,肺部感染等2例,病死率5.2%。96例并发肺部感染者2例(2.08%)。无口腔、皮肤、尿路感染,无压疮发生,无结膜炎发生。

5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因残存各种功能障碍,易产生躯体和心理障碍,对焦虑和愤怒心理的病人,在进行生理护理的同时,要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并争得家属的密切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观念,要避免因时间过长、护理任务过重而带来不满情绪,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及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减少脑梗死病人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

[2] 塔娜.浅谈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8,116-117.

[3] 周本秀.76例急性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论坛.2006,12(4):85-

篇10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病,常以记性差为最初表现,目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第四位死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中风,是各国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重要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据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中大约有6人患有老年性痴呆,而8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中大约有30人患有老年性痴呆。

由于对痴呆的认识不足,我国的痴呆病人约有四分之三以上终其一生未得到就诊,而到医院就诊患者的早期症状也在5~6年前已经出现,大大延误了治疗的良机。老年人一旦患了此病,便会记忆障碍、性格变异,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令人头痛的是,患者除了自我意识和智力、性格改变外,活动并不受限,饭量丝毫不减,弄不好还会出现“老来疯癫”、“老来幼稚”,对家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干扰和破坏。所以该病又被人称作“个人的不幸,家庭的负担,社会的累赘”。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药物和心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病程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老年性痴呆的防治至关重要。

老年痴呆易发人群

哪些人群容易患老年性痴呆呢?老年性痴呆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人群经研究发现容易患老年性痴呆:

高龄人群:老年痴呆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65岁以上发病率为6%,85岁以上为30%。血管性痴呆以75岁以下的老年人为多。

女性:女性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据调查男女病人比例为7:26,有专家认为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有脑部疾病或损伤病史者:如帕金森病、脑肿瘤、脑炎者,易继发老年痴呆。

家族中数代有老年性痴呆病人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常具有家族聚集性,据统计,在患有老年性痴呆的家族中,近亲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倍之多。

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服用抗焦虑药和抗痉挛药等,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也与老年痴呆的发生有关。

易患老年痴呆症的人群包括丧偶、独居、情绪抑郁者,这些老年人与外界交流少,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会增高。

十大征兆及早发现痴呆

一般家庭应该了解掌握有关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知识,重视它的危害,避免误诊误治。以下十大征兆可帮助家人及早发现痴呆。

记忆障碍老年性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如同一内容无论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儿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拿走,刚刚被介绍过的朋友,再次见面时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而对过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则记忆较好,即所谓远期记忆保持较好。

但是,随着疾病发展,远期记忆也会丧失,会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如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现在发生的,把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串在一起,张冠李戴,甚至会从头到尾地述说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记忆障碍最严重时,表现为不认识自己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己都不认识。

视空间技能障碍及定向力丧失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己在何地,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等。

语言障碍轻者说话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虽然口若悬河,可是听者却不能听清他的话语,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个性和人格改变多数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失写、失用和失认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甚至写不出自己的名字;原来可以熟练地骑车、游泳,病后不会了;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

计算障碍轻者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稍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极明显的错误。严重时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完全丧失数的概念。

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行为障碍早期表现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如好忘事、遗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现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如不分昼夜,四处游走,吵闹不休;不知冷暖,衣着紊乱,甚至以衣当裤,以帽当袜;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不识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亢进的倾向;无目的的来回走动,到处开门、关门等。

思维情感障碍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行动障碍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进食,终至死亡。

积极预防老年痴呆

确诊患有老年性痴呆后,除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外,最关键的还在于积极预防痴呆的发病。

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手脚灵活、筋骨强健,所以老人应该选择运动量不太大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比如每天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每天睡觉前也应该活动活动腰腿,温水泡脚,进行适当的脚底按摩等。

虽然人的手相对于整个人体来说不算很大,但支配手的脑细胞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经常做做手指操可刺激脑细胞,预防痴呆,可以做一些锻炼指尖的精细活动,如写字、手工艺、绘画、雕刻、制图、剪纸、打字、弹奏乐器等。也经常使用手指旋转钢球或胡桃,或用双手伸展握拳运动,可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脑灵活性,延缓脑神经细胞老化,预防痴呆。

饮食

饮食营养对脑功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在平时能够注意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对痴呆的预防也是有好处的。

自由基是痴呆症的祸根,消灭自由基的有效物质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及硒等。

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集中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

含维生素E较多的食物有:腐竹、黄豆粉、豆腐干、素鸡、黄豆、腐乳等豆类制品,以及杏仁、生麦芽、葵花籽油等食品。

含β-胡萝卜素较多的食品有:胡萝卜、甘薯等。

鸡肝、鹅肝、猪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每百克均超过4900毫克。

胆碱缺乏是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卵磷脂是大脑内转化为乙酰胆碱的原料,补充卵磷脂可使乙酰胆碱增加,含有卵磷脂丰富的食物有: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鱼籽、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

微量元素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含锌较多的食品有瘦肉、豆类、鱼类及小麦等食品;硒具有抗氧化活性,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含硒较多的食品有羊肉、火鸡腿、鸡肝、青鱼、带鱼等;镁是各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与钾、钙等元素协同维护心肌功能和防治动脉硬化,从而增强脑的血流量,有利于防治老年痴呆的发生。以上推荐的食物宜多吃。环境中铝的含量过高与痴呆的发病率、死亡率正相关,应注意避免摄入。

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有利于避免常见的早发性痴呆。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有:香菇、大豆、鸡蛋等。

叶酸丰富的食物是:绿叶蔬菜、西红柿、牛肉等。

必需脂肪酸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桃、鱼油、红花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

注意给予低糖饮食,因为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

保护好牙齿,研究人员发现,青年时期缺牙不补,易患早老性痴呆,健康人和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残留牙齿数有明显的差别,而且患者开始缺牙的年龄比正常人小得多。另外,有力的咀嚼不仅能防止大脑老化,还能维护全身健康。

治疗和干预

老年性痴呆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干预,可以延缓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措施主要包括社会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

社会心理治疗:轻症病人应加强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重症病人应加强护理,保证适当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