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园林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了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流,与西方规则式园林在布局方式、形象面貌上完全不同。从总体上看,既没有严格的轴线、笔直的道路,也很少有形状规则的水池、喷泉、雕塑以及修剪整齐的绿篱、树木和草地。今天,留存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古典园林实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遗构,经历了数万年的风雨沧桑,仍旧以其丰富多样的类型、样式,独特鲜明的风格、形象令世人瞩目,并带给人们极大的美的享受和启迪。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人工摹仿自然山水、表现理想化的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要特征,营造出曲折幽深、林木葱郁的环境意象,运用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物质要素创造自然和谐、富有诗情画意、独特鲜明的园林艺术形象,并因为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多变而呈现出缤纷多姿的类型、样式。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各种物质要素的和谐统一
通常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组成园林的主要材料和基本物质要素,它们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其中,山水植物是具有自然气息的要素,建筑则属人工景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它们相互配合,不可或缺,共同作用,构成一幅幅完整和谐、赏心悦目、千变万化的风景画面。古代时期,不管是皇家苑囿还是私家宅院,都通常采用中轴纵向进深布置,规则而严整,表现出尊卑长幼秩序,而古典园林的布局却十分自由萧散,追求曲折幽深的意境,景物布置疏密相间,虚实相映,高下相称,极尽变化,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和谐之美(图1)。
图1:中国古典园林的物质构成要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2、自然山水景观的表现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画。神州大地,山川形胜,景象万千,成为造园创作的蓝本和不竭的源泉。长期的发展演进,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表现主题的造园风格和创作方法。山石与水体构成园林的基本空间框架,也成为构园造景的主体景观。它们既表现为峰峦洞谷、悬崖峭壁或江河湖海、池塘潭瀑,也表现为平板冈埠、假山峰石或清泉小井、溪流山涧。在典型的园林布局中,山水景观常常是观赏的主要对象,空间视线的集中处,建筑与植物点缀其中,完善了山水景观的整体形象,也营造出蓊郁苍翠的山林气氛。
3、变化丰富的样式风格
中国疆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条件南北差异显著,加之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古典园林在保持鲜明独特形象的同时,呈现出丰富变化的样式和风格。古典园林按使用性质大致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自然风景园林等若干类型。从地域上看,则有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等区分。其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成就、特点和面貌的当属北方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它们各具特点,装饰精致,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丰富变化的风格样式。
4、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倾向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因自然、地域、性质的不同而表现得丰富多样,然而就具有代表性的北方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来看,在表现形式上均带有部分程式化的倾向。这种程式化倾向与历史文化背景的相同,造园理念、审美情趣及构园造景手法的相似和固定不变的物质要素,包括材料、做法等同一性有密切关系。如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表现,自然山水的造景主题,赏石的趣味,叠石的技艺,天然形态不事修剪的花木等。其中,建筑形式的程式化对园林的影响尤为突出,如北方皇家园林内的建筑,无论大小,其用材、构造、做法均出自宫廷营造法式,江南园林虽遗之于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其视觉形象多为青灰钻刻、磨空门窗、漏明粉墙。出入于不同的园林,建筑假山等景物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充分说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程式化的形象特征。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艺术造型;发展
建筑与园林中的花木、山水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将建筑与园林中各项自然元素有效结合,为游客构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利用建筑的类型、构造等进行设计,将古典艺术充分体现出来,并将其与园林整体设计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形成一副回归自然的整体景色。而且园林建筑的运用同时可以起到为游客指引、提供休息之所的功能,更有利于园林的长期发展。
1.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概述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基于古典建筑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不仅能够给园林增添一份古典景色,更能通过古典园林建筑的应用对园林进行造景,供游客观赏、游览以及休息等。古典园林建筑在园林中随处可见,如何运用古典园林建筑是园林设计师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内容,园林建筑多种多样,大小不一,再加上园林存在的地域性、环境、人文等特征的差异性,使得设计师在园林建筑设计时也将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如何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美充分地体现出来是设计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实际来分析,古典园林建筑是对自然美、生活美的一种雕刻和还原。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从建筑的不同架构中体现出来,例如,楼、阁、廊、亭、屋顶、屋脊等,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游客对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观赏性,更要便于游客游览之需,如小卖部、游艇码头、售票亭等,这些建筑都应还原自然美,利用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特色将其充分展现出来。
古典园林建筑在园林艺术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不仅仅体现出建筑物的个体,更是与园林中的山、水、植物等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整体的艺术美,更好地打造出园林景色,犹如画龙点睛为园林审美添上关键一笔,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点缀,为游客提供更为优美的风景画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建筑文化也不断赋予时代的气息以及崭新的精神面貌,园林景观也逐渐向着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古典园林建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2.1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作用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园林景观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对园林中各项标志性景观的设计。当今有很多园林都引入了大量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不仅能够代表园林的标志性符号,更是体现园林艺术水平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应用到园林中,都是将建筑作为园林风景画面的主景、重点等,形成一幅美丽的园林景色画面。也就是说,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会依赖园林建筑参与到其中,这样才能将更加美好的画面凸显出来,从最本质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没有建筑存在的园林也将不会称其为园林,尤其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更能凸显出一座园林的中心、标志等。例如,西安大唐芙蓉园侍女馆中的宝塔、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等,这些都是古典园林建筑中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更为园林增添了一份古朴的色彩。
2.2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类型
园林是环境改善的关键,我国园林有很多,而受到地域性、环境、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园林中的建筑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更是从不同角度上突出艺术的特征。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建筑类型:
2.2.1楼阁。楼阁是园林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在应用过程中要分析楼阁做的是主景还是配景,再对其选择恰当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楼阁多处在园林的四周,普遍楼阁多为2层,当然,具体的应用要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来定,很多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也会对其取名,如狮子林的修竹阁、拙政园的浮翠阁和留听阁、留园的远翠阁等,这些都是园林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园林的主要风景。
2.2.2廊。廊在园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起到园林中建筑物之间联系脉络的作用,通常也可以将其作为园林风景的导游线。廊的布置具有蜿蜒逶迤、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的特征,同时在廊布置的过程中,可以划分空间,廊的变化也可以增加风景的深度,而且廊也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廊的存在,园林古典建筑将会显得更加枯燥。廊多跨凌于水面之上,廊形式也分很多种,如楼廊、复廊、曲廊、水廊等,在园林环境下应用,也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美。
2.2.3亭。亭为休憩凭眺之处,主要设立于园林中的山上、路旁、林中、水际等处,是园林风景的重要点缀,更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亭的样式多种多样,样式与大小要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凸显出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美的特征。从园林中亭的平面来划分,主要分为方形、长方、原形、六角、八角、扇形、海棠、梅花等类型,例如,江南园林的醉翁亭、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等。
2.3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建筑构造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从建筑的各个结构都能体现出艺术美的特征,如屋顶、屋脊、屋角等,根据园林特征的不同也会设置不同构造的建筑物,以此来与园林整个景色搭配,充分体现出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美。
如屋脊的构造:就当前园林中应用的古典园林建筑来分析,屋脊的构造主要分为纹头脊、哺鸡脊、甘蔗脊、雌毛脊、游脊等。屋角的构造:屋角的构造直接体现出屋顶的形式,例如,屋顶为攒尖式,屋角必定是反翘式。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屋顶也必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屋角的构造将会对屋顶的特征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建筑构造。
2.4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功能
园林除了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之外,同时还能供给人们旅游观赏,将古典园林艺术应用到园林中起到整合旅游资源、连接景区、造景等方面的功能『句。例如,园林中各种亭台、走廊等,将游客引入更深入的园林景色,更是游客缓解游览景色中疲惫感的绝佳场地,为游客提供有效的使用条件。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将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通过对园林建筑灵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的设计,将其古典建筑艺术与园林景色充分融合,从而有效地突出园林与古典园林建筑的整体美。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还具有导向的功能,尤其是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园林,园林内的线路蜿蜒曲折,再加上园林树木的茂盛,很容易让游客迷失方向,而通过建筑作为导向,不仅可以作为园林景色的重要点缀,更能为游客的观光进行导向。
篇3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审美特征;简述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置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特征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园林在起源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用途,又因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审美特征的不同发展趋向。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所谓“苑囿”,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园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它还常与诗、画等相结合,楹联碑刻、雕梁画栋,给人以情景交融、遐想无穷之趣。中国园林的特点是将山、水、植物、建筑用绘画的法则进行设计布局,给人以含蓄典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相处的关系。
西方园林起源于“菜圃”或“药圃”。为了农事的便利,将一块长方形平地划成若干方格,将蔬菜、药草等整整齐齐地种植于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并在此基础上植上灌木或绿篱,这就是西方园林的雏形。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本能地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他们喜欢一些具体的事实,并将所见所闻的事物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这一思想逐步发展,形成了西方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价值的观念,从而导致了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要使人临驾于自然之上,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时就表现为以规则式为主体,用规则的几何形状表现人工的自然,中轴对称,整齐划一。花木、草坪、水池、道路、雕塑、喷泉等构景要素按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显示出园林整体的人工图案美,从而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的关系,其特点是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艺术感。
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不同,使中西的古典园林艺术交相辉映,称为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原著.园冶注释.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2](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版.
篇4
《数字化园林遗产图录扬州何园》是同济大学数字化园林遗产图录(GHDD)计划团队出版的“世界遗产与文化景观•数字档案系列”的早期专著。全书釆用中英双语,以扬州何园为实例,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前四章内容,包括系列概述、序言、记录和表现场所和数字化园林遗产图录计划,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发展现状和扬州何园数字化园林遗产图录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计划。二部分为第五至七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何园的基本概况、历史沿革和整体特征。三部分为第八至十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将园居院落、西园、东园、片石山房及其他区域,通过历史资料、实景图片、航拍影像和测绘图纸相结合,再辅以简短的文字说明与分析,展示了何园的建造细节和艺术特征,尤其是园林内庭院的测绘图纸和照片,釆用了高准度点云影像作为主要的展示方式,对研究何园及其他古典园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第十二章是附录部分,汇集了书中图纸目录、参考书目,以及项目团队、支持单位和作者信息。该书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釆用的前沿数字化三维技术,形象展现了云测绘和可视化技术在古典园林遗产、建筑研究方面的较新应用,为我国古典园林数字化展示设计提供了借鉴。
我国古典园林在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建筑规划、设计建造乃至艺术审美体系,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笔者认为古典园林数字化展示设计应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明确古典园林数字化展示设计原则与目标。数字化展示设计应以真实、完整、准确地阐释古典园林价值体系为原则。所谓古典园林价值体系,就是反映古典园林的时代沿革、建造技术、文化价值、人物关系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价值阐释体系,这既是古典园林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原则,也是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前提。古典园林数字化展示设计目标是多角度展示古典园林文化,将展示内容与数字创意融合,注重展示设计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尽量给用户带来新的视觉和触觉体验。二,采用线上古典园林数字化展示方式。
包括古典园林的门户网站及微信小程序、移动导览APP、科普教育游戏APP、数字绘本、3D虚拟展馆等,方便参观者随时在网上浏览,提髙观众对古典园林文化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例如,通过3D技术打造“云端”古典园林虚拟漫游,真实再现古典园林的古、秀、雅,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自由游览与探索,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和沉浸感。三,建立线下古典园林的数字化展示方式。
篇5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思想;园林的艺术
1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
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
2我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当今的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园林应充分地尊重自然传统,有意识地改变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更具自然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进而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
3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所涉及的主要元素是:石、水、植物
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植物是园林中四季美景的艺术表演团。当然园林设计中还涉及到一些动物,比方说:鱼和天鹅等。笔者认为在这点上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史相通。在手法上现代园林常常讲究大面积的铺排,看起来非常气派,然而游逛起来却非常累,让人无所适从。而传统的园林,讲究以小见大,强化造园意境,反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当然现代园林也有可取之处,比方说引进了西方园林大面积的草坪的设计,给予人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4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应用
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使游人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应该确立研究传统园林的正确态度:基于传统,重新创造。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博大艺术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综合体。跟当时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水平息息相关。在建设和研究的背后,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要体现地域特点富含时代气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正是“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园林的设计受限于特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根源,同时运用符合现时代特征的科学的思维路径去研究问题。因此,这种差异首先应该从人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切入。从本质上解读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并变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借鉴西方思维方式之长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梳理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东、西方的影响,以及进入近代后的衰落根源。剖析现代风景园林的行业本质,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在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的安排与整治行为。解析其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人本为宗旨,以地域为特征,以场地为基础,以空间为骨架,以简约为手法。从现代园林出发,再回到传统园林,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出发,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园林,从中剥离出其现代价值和局限性。
具体而言,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和古典园林都分为6大方面:场地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型、设计要素、空间布局、设计意境。一方面,就每一个步骤分析二者的理念和理法;另一方面,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的时代特征,尝试比较二者的不同和相通之处;最后,以此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得出值得传承的方面,以及值得反思的方面。
篇6
关键词:古典园林;分形;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9-0033-03
1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从殷、周朝代就已起源,它不可避免的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道家哲学思想在造园和建筑中的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和近代建筑风格迥异:近代建筑讲究功能、效率,多崇尚线条的简洁、流畅;而西方古典园林,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是几何式园林;中国园林则讲究“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讲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艺术地再现自然,强调与自然的相似和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既然自然风景具有多样性、曲折性和自由性,因而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丰富复杂、蜿蜒曲折和自由变化的,这种风格完全有别于西方园林的均衡一律和近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我们发现,前者的构图特征与近四十年发展起来的分形几何存在着惊人相同之处。
2 分形的由来与定义
2.1分形的由来
为了说明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含的分形思想,有必要先把分形科学作一简要介绍。分形是近四十多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B.B.Mandelbort)首先提出的,1967年他在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的著名论文,这篇论文可认为是分形理论的发端。海岸线作为曲线,其特征是极不规则、极不光滑的,呈现极其蜿蜒复杂的变化。我们不能从形状和结构上区分这部分海岸与那部分海岸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种几乎同样程度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说明海岸线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态和整体形态的相似。在没有建筑物或其他东西作为参照物时,在空中拍摄的100km长的海岸线与放大了的10km长海岸线的两张照片,看上去会十分相似。事实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连绵的山川、飘浮的云朵、岩石的断裂口、布朗粒子运动的轨迹、树冠、花菜、大脑皮层……曼德布罗特把这些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fractal)。1975年,他创立了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分形理论。
2.2分形的定义
既然要介绍分形,就不得不说明分形的定义。其实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分形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分形,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英国数学家法尔科内建议如生物学中对“生命”的定义一样,即列出生命体的一系列特性未定义“生命”,对分形的定义也可同样的处理。他所给出的分形定义如下:
分形是具有如下性质的集合F:
(1)F具有精细的结构,即在任意x的尺度之下,它总有复杂的细节;
(2)F是不规则的,它的整体与局部都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
(3)F通常具有某种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可以是近似的或者统计意义下的;
(4)F的某种定义下的分形维数通常大于其拓扑维数;
(5)F常常是以非常简单的方法确定,可能由迭代过程产生。
2.3历史上著名的分形命题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分形的特征,以便下文中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构图相联系,我们回顾几个历史上的著名的分形命题。
2.3.1KOCH曲线
设E0是单位长的直线段;E1是由E0除去中间1/3的线段、而代之以底边在被除去的线段上的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所得到的图形,它包含四条线段;对E1的
每条线段都进行同一过程来构造E2,依此类推,于是得到一个曲线序列(Ek);其中Ek是把Ek-1的每一条直线段中间的1/3用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取代而得到的。当k充分大时,曲线Ek和Ek-1只在精细的程度上不同,而当时,曲线序列(Ek)趋于一个极限曲线F,称F为KOCH曲线。
KOCH曲线的特性:(1)KOCH曲线F是自相似的,其曲线Ek中的每个局部放大三倍即得到Ek-1;(2)F具有精细结构,即在任意小的比例尺度内包含整体;(3)F具有无穷操作的迭代过程;(4)F是不规则的,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5)F的长度为,而面积为0。(6)由于F的长度为,而面积为0,因此它的维数既不是1,也不是2,而是一个介于1与2之间的分数。因此KOCH曲线是分形曲线。
2.3.2皮亚诺曲线
皮亚诺曲线是对直线段(a)不断施以同一种变换构成的:以(a)为初始元,在构造的每一步都将上一级图中所有的线段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一边向线段两旁各作一正方形,逐次生成(b)、(c)、(d),至无穷。
皮亚诺曲线的前4个特点与KOCH曲线相同的特点,它与KOCH曲线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微,它是一条可以填满整个平面的曲线,因此它的维数是2(一般分形曲线的曲线都是分数,皮亚诺曲线是特例)。
历史上著名的分形命题还有康德三分集、谢尔平斯基地毯、门格尔海绵等。
通过上面对分形定义的介绍与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归纳出分形的构图特点是:整体与局部的相似,也就是自相似。在KOCH曲线中,每一个局部,如图中的ABCDE段曲线,放大3倍,即得到原来的曲线皮亚诺曲线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对于大自然的构图特点,分形的研究者们经过研究,也认为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如卷曲的云彩,起伏的山脉,蜿蜒的河流,汹涌的波涛等,它们的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具有自相似性。当然前面所举KOCH曲线和皮亚诺曲线是严格的自相似,而大自然构图中的自相似是近似的。
3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指导思想——“天人合一”
我国自商代就有了园林的最初形式——“囿”,至今已存在和发展了3600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其风格特点随着历史的推移自有很多的变化。而在同一时期的园林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如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等,每种不同的园林因其类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时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仅以洛阳为代表的北方私家园林为例:西汉时期的私家园林特点是范围大,有延绵起伏的山丘或筑土为山,有大片树林和溪涧,放养珍禽异兽,代表有梁孝王之兔园(今河南商丘东)和梁翼苑囿;南北魏晋时期的北方私家园林以洛阳的茹园为代表,其风格华丽考究,有鱼池钓台、土山、楼阁,长廊,既有辉煌殿阁的富贵气象,也有山池花药的居闲情怀,其竹林花药之美味皇家苑囿所不及;到了唐代,洛阳的私家园林则多以水景取胜,城内私园纤丽清雅两种格调并存,郊野别墅分贵戚官僚别墅和一般文人别墅两种,前者华丽纤浓,后者朴素无华,富村野意趣;据《洛阳名园记》的记载,宋代洛阳的私家园林以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居多,以莳栽花木著称,以大片树林而成景,以竹林为多,筑土山,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此处仅简述了自西汉至宋代的北方私家园林,在风格上就有如此丰富而多样的变化,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完全可用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来形容。面对如此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中国古典园林,作者关心的问题是它们有没有共同遵循的规律,即共有特性?如果有,是什么?作者的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共同特征是“天人合一”,是“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即园林必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是对自然风景的艺术再造和微缩。但中国古典园林又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模仿自然风景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不管是纤浓还是疏朗,是华丽还是古朴,都遵循了与自然相融合,回归自然环境的原则,就算是人工建筑,也尽可能的注意了“因山就水、高低错落、以运动千变万化的手法强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同时还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典园林与大自然风景环境形成了自相似的构图特点,因而它具备了分形构图的基本特征。
4 中国园林的构景手法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自相似结构
4.1筑山
在古典园林的地形整治工作中,筑山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十分重视。筑山即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这种特殊技艺叫做“叠山”。南北各地现存的许多优秀的叠山作品,一般最高不过八九米,无论模拟真山的全貌或截取真山的一角,都能以小尺度而创造峰、峦、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形象。从它们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可以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炼。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干岩万壑的气势。筑山手法在地形整治上形成了与自然山岳的自相似关系。
4.2理水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哪怕再小的水面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有的还故意做出一湾港汉、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稍大一些的水面,则必堆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之意。这就造成了园林中局部微缩的水系与自然界水系的相似关系。
4.3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布置
植物不再像山水一样可以小比例的再现自然,因此中国园林中的植物不再要求是自然的微缩,它所强调的是顺乎自然、尊重自然、自然得体。
4.3.1林木
一是树木,无论松、柏、柳、梧、梅、竹、樟、槐等都按它们自己生长之姿态植之,几乎不加修饰。二是多株树木的组合遵循自然组合的原则,不像西方园林那样把树木列队而植,总是自然而然的散植于园中,表现着大自然之林木状态。
4.3.2花草
中国园林之花卉,不同于西方园林之规则构图,西方园林往往将玫瑰、郁金香之类植于一处,形成一大片艳丽的几何图案之花。红、黄、蓝、紫固然好看,但这显然是人工所为。中国园林则主要是点缀,篱前屋后、溪边径旁、顺其自然,与建筑、林木形成整体,相偕成趣。
草的处理也不一样,西方园林多做成几何图案的地毯式的大草坪;中国传统园林则不同,多为分散的、点缀式的,在土坡表面植些草皮,而且往往还要植些灌木,置几块石头。
总之中国园林的植物布置是与自然相宜的,是随意的,而不是西方园林的规则几何图案,因此而更接近分形的概念。
4.4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中的建筑追求室内外空间层层叠套、相互融合的天人合一空间。
中国园林建筑,不仅它的形象之丰富在世界范围内算得上首屈一指,而且还把传统的建筑化整为零、由个体组合为建筑群体的可变性发挥到极致。它一反宫廷、坛庙、衙署、邸宅的严整、对称、均齐的格局,完全自由随宜、因山就水、高低错落、以这种千变万化的面上的铺陈更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同时还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外边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正如《园治》所谓:“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干倾之,收四时之烂漫”。中国园林所讲究的内外空间叠套、渗透及相互融合显然是分形的空间才具有的特点。
4.5中国园林的路线组织特点——曲径通幽
文献中把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手法与西方园林及古代宫殿、寺院的平直、规则路线组织作了比较:“近代建筑讲究功能、效率,多崇尚线条的简洁、流畅;古代的殿宫、寺院建筑,为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通常沿着一条笔直的中轴线排列建筑,自然没有什么曲线可言;而西方古典园林,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是几何式园林。唯有中国古典园林,既鄙薄功利,又不炫耀气魄,在格局上忌平直而求曲折。”同时把中国古典园林的曲折性归纳为曲廊、曲桥、曲岸、曲蹊四种形式。
自然界中直线规整的几何形体几乎是不存在的。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美,自然构造出曲径通幽的路线组织特点。再看看分形的KOCH曲线和皮亚诺曲线,它们都是是在平面上无限蜿蜒的曲线,它具有无穷叠套的精细结构,任何局部都与整体严格的自相似前者的面积为零,而长度为,它的维数是介于0和1之间的分数;后者的维数为2。在视觉上这样一种无限曲折蜿蜒的曲线具有引人入胜的特质,用英国美学家威廉,荷加斯的话来说,就是“一切直线只是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因而最少装饰性。曲线由于互相之间在曲度和长度上都可不同,因此而具有装饰性。直线与曲线结合形成复杂的线条,比单纯的曲线更多样,因此也更有装饰性。波状线,作为美的线条,变化更多,它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因此更美。”由此可看出,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是符合分形美学的。
篇7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篇8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书法;空间;意境
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廊、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场所。它兼生态学、植物学、工程技术学,并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文学艺术、金石艺术于一体,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有“中国文化四绝”之一的称誉。造园追求“生境”、“画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而又以“意境”为最终目标。“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是主观感情与客观外在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与绘画、诗文、书法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1]。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用具体的形象将诗情画意体现出来,使游览者不但在游园的过程中感受到它的美,而且还从中吸取中国古代园林所折射出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领略传统书法的境界,在人生的旅途中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这主要表现在与其他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如古典园林与书法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1渊源及历史轨迹——从功能到审美
人类来自大自然,定居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在广阔的天地自然之间,人类需要为自己营造一处舒适、美好的“家园”——园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需要语言,更需要文字,在中国又将其升华为——书法。人台囿肇始,便于祈福佑民,饲养动植物;文字之初,其于记述事件,撰文立法安邦。之后随其应用之广泛之深入,其从功能性向其审美性转换,形成特定的园林艺术和人文艺术。社会政治经济之于园林和人文书法反映了该时代的群体学识修养及社会文化思潮,是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韵味风流:“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态”,与古典园林的各时代的意境不谋而合,这也正是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2]。
2空间关系
园林与书法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但两者之间在空间表达上又可以有交叉、渗透和综合。园林中可以通过廊、桥、亭、台、榭等元素将建筑群联系起来构成空间体,并配以乔、灌、藤、草本,假以山石、水体以达到空间的变化。书法是以点线为基本构成元素集合而成,当点线组合成了字,就成了点线索框进的一块空间,书法中线条的变化,黑与白的相互穿插,形成了书法艺术有的空间变化[3-5]。
2.1空间的对比
老子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可以看到造型的炫耀常常让位于精彩绝伦的空间转换,拆掉了四面无承重作用的隔墙,中国的建筑原来只是一个开敞的厅或廊,它实有的部分使人感觉只是暂存的假象,而一切的实都是指向“空白”。园林中以建筑、山水、植物来组成控制空间,建筑与植物形成硬软的对比,山与水形成阴阳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而就光植物的配置及其空间组合上亦有“疏可走马,密不通风”之说。
书法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对比关系,例如:黑与白、实与虚、大与小、轻与重、正与侧、俯与仰、向与背、浓与淡、枯与湿、疏与密、放与收、缓与急、上与下等,书法的创作过程就是在统一中寻求着对比关系。在书法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运笔方式,将草、楷、行不同字体融合到同一作品中,字体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轴线,将侧、偏、正统一到一起。例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与其他作品风格迥然不同,出现了许多其他作品所没有的特点,如轴线的弯折,字结构的欹侧和大小错落,空间的疏密对比等,使人一眼便能与其他作品区分开。
2.2韵律与章法
园林韵律常指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与重复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园林设计中常用的韵律手法有多种形式,如: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等。例如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设计手法,北京故宫建筑群的三重空间组合,起伏跌宕,给人一种层层推进的感受,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南方园林中以院落空间的穿插,借助厅、廊、水榭等进行连接,表现的是一种交错的韵律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表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园林的节奏和韵律还表现为园林内部空间之韵。一座园林的内部由许多小的空间组合而成,空间的形状、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万千而又整体和谐。人们在园林审美时,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步移景异,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从而充分显露出园林艺术的空间理性的时间化特征。即人们只有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变化中,才能真正感受和体悟园林艺术之神韵。
书法艺术中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章法,主要指字与字之间的大小比例,行与行之间的间隔距离,题款的位置,上下、天地大小以及左右边空白的宽窄等。在书法的全篇布局中,纵横各有自身统一的轴线,文字与书写载体相得益彰,浑然一体,重心平稳,布白匀称,气韵生动,如诗,如画,如音乐,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章法的布局中,“均衡”是第一位的,是章法的和谐与整体美的重要体现。若一幅书法作品在章法上失去了平衡,就会由视觉上的重心偏离而造成心理上的重心偏离,自然也就失去了和谐之美。均衡大体上分为两类: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沿着中心轴左右构成对称的状态,两侧相同或相似。动态平衡是指在变化中求得平衡的形式。静态平衡在心理上偏于严谨和理性,因而具有庄严肃穆之感。而动态平衡则偏于感性,因而具有生动活泼之感轴线的变化、布白的疏密,字内、字外空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书法作品中的空间节奏感更为强烈。在大的统一中,既有自身的独立性,又具有个体的独立性。
园林与书法在其韵律和章法上都是在空间上追求在创作上、审美上的协调统一,并且在技法和表达方式上不难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篇9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美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多样,有厅、堂、轩、馆、楼、阁、舫、榭、亭、廊等,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韵味。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里几乎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建筑,可见园主对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居住的目的,观赏性也成为了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目的。石舫是江南古典园林中常出现的建筑形式,舫体构造下实上虚,舱顶各部分式样变化,欲动实静的感官对比,构成了石舫舒展轻盈的造型美。亭亦是常用建筑形式之一,其空间造型丰富多样,在园林中起着重要的点景功能。单就亭来讲,就有多种形式,从平面上分有方形亭、长方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圆形亭、扇形亭等。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金粟亭等是方形亭;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绣绮亭等是长方形亭;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留园的可亭等都是六角亭;拙政园的塔影亭、天泉亭等是八角亭;拙政园的笠亭是圆亭;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狮子林的扇子亭是扇形亭。正是这多样的建筑形式,组成了苏州园林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形象的特征,可说是突出的表现在屋顶的形式上,屋顶是古典园林建筑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形成了建筑轻巧灵动的风格特征。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有硬山、歇山、卷棚、攒尖等。不同的屋面形式表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硬山简单朴素、歇山端庄典雅、卷棚流畅飘逸、攒尖灵巧活泼等。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檐角起翘大多都很高,建筑檐口在角部的处理以嫩戗发戗为主,就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到屋角处有很大的起翘,形成翩然欲飞的意象,如苏州沧浪亭的看山楼、留园的明瑟楼、拙政园的远翠阁等,建筑看上去轻巧灵动、飘逸飞扬。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身造型大多疏透空灵,精巧雅致,由于江南气候温暖潮湿,空透的造型便于疏通空气,降低湿度。比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整体造型疏透,墙体开敞,漏空窗格。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十分讲究细部处理,比如门和窗的形式就非常讲究。门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长方门、圆洞门、八角门、梅花门、如意形和各种瓶形门。窗除普通形式外,还有花窗、漏窗、空窗,而窗上的花纹,几乎各不相同。比如沧浪亭的花窗就有一百多种,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作精巧,无一雷同,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美
园林中的建筑装饰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图案美,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图案可谓是精巧雅致,美轮美奂。而这种美又不张扬,表现的恰到好处。金学智老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一书中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装饰性概括为三“隐”三“显” ,这个概括同样很贴切地适用于苏州古典园林:一、大处隐小处显;二、明处隐暗处显;三、室外隐室内显。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门楼总体比较质朴,但细节的雕饰美轮美奂。建筑的屋面和墙体整体简单,“粉墙黛瓦”凸显了素雅,但暗处的斗拱和挂落又精巧细致。建筑整体比较朴素,但室内的装饰又十分讲究,装饰性极强。室内的柱子、门窗、乳艿鹊淖笆挝薏痪巧美观,装饰的雕刻、镂空、构图、花纹都十分细致到位。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人文美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所,其建筑深受人文因素的影响,有些园林在设计之初,就有文人雅士的参与,在园林中表现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如文征明参与了苏州拙政园的设计与建造,园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味和诗情画意。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命名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审美情趣,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远香堂、听雨轩、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月到风来亭等。好的园景命名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按园景的具体对象命名,有的按绘画意境命名,有的用古典名诗名言命名,都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建筑上的匾额楹联反映了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融诗词艺术于造型艺术中,融思维空间于自然空间之中,有着很强的人文意味。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多有匾额和楹联,不仅起到装饰作用,同样能起到情景相容的升华作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匾额或写景抒情,或寓意言志,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就是写景类,拙政园的远香堂就是寓意言志类。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匾额楹联不仅有很好的装饰作用,美化了建筑,同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已经很难用言语去表述清楚,它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巧妙地处理了景与情、意与境、动与静的种种关系,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吴地文人的文化情怀都已深深的融入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后人,我们在游园的过程中,惊叹于建筑的精巧美观,感怀于古人的闲情雅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供后人参观欣赏,同时对现代建筑的建造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10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Abstract: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d been conceived, developed and grown in thousands of years on the vast land of China. With her unique forms and connotations,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d formed her unique art style, standing in garden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it is considerable that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ow to meet the modern demands with continuous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hallenges;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二、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怡园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园主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意境。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曾写:“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整体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例如皇家园林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古典园林也迎平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是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 上一篇:职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 下一篇:航空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