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篇1

【关键词】思维导图 职高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40-02

传统职高数学教学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这导致学生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其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都没有得到提高。而思维导图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备课效率,而且带动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与职高数学教学的概述

1.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一位英国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利用的是人类的发散性思维,即在认知某一事物时进行联想和发散,将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进一步的联系,从而梳理各个关键点之间的内部关系的一种方法。思维导图最初是应用到记录笔记的场合中,但是随着思维导图在人们认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思维工具。其特点表现为简洁性、有效性,充分的调动了人的左脑与右脑同时进行工作,并结合了左脑与右脑认知特点进行对文字、图像等内容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人类的潜能进行记忆和工作。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步骤:其一,确定中心点,即所要绘制的思维导图的主题是什么,通常会在中心以圆的形式来代表某一中心思想。其二,进行发散性的联想,即将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内容作为分支,次于中心主题的最为第二分支,进而可以再依据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作为第三分支、第四分支等等。其三,将各个分支联系在一起,即在各个分支之间可以采取使用关键词的形式将其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说明,使得整个思维导图看起来更加的清晰整洁。其四,在绘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颜色,颜色和线条的不同会给人的右脑带来不同的体验,从而使得人的大脑活跃度更高,进行思考和工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3.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职高数学教学活动更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思想,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教学需求。另外,鉴于职高学校的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大多比较薄弱,对问题的思考程度也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备课效率,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的顺利。

二、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职高数学的知识点比较复杂零散,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时虽然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是常常在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时变得不知从何下手,归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学习过的知识点没有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停留在表面。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了一个专题的知识后就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让零散的知识变得有条理,不仅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在日后进行复习时,通过思维导图能够迅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及其图象的知识后,这部分内容包括很多的函数,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2.帮助学生进行解题

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以一种更加有逻辑性更加严谨的态度进行解题,并对题目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考虑,做一道好题的效果要强于做千百道不好的题,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解题时,还能加深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举一反三。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选择性的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普高 职高 基础 兴趣 课时

一、职业高中在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职高生与普高生在智力方面不会存在太大的区别,只是实际知识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的学习发生困难,有的甚至丧失学习自信心。如果教师能教会他们查缺补漏、认真总结,那样他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主要特点表现为: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导致畏难、厌学情绪、消极情绪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善于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从以上对职高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来看,做好职高数学课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艰难、细致的任务,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积极从多方面探索有效途径和对策。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数学知识起点高,学生基础差。

高中教学内容多而庞杂。所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与所需知识之间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初等数学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公式、定理模糊不清,有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学习过。这种现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

(二)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

绝大多数的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不理想,直接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能力基本上没有。课堂上他们不会做笔记,不会看书也不愿意看书,不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点在大脑里是一盘散沙。

三、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对策(一)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做好职高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以希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为师者不能很好的正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那么他们就更看不起自己,更容易自暴自弃。因此,为师者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然后还要“持之以诚”、“动之以情”,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教师只有把满腔的热忱都倾注到每一个学生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为师的真诚与善意,才会引起师生双方内心的“共鸣”。要珍惜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因为课后答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途径,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待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又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并纠正在施教中存在的不足,因而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这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关怀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充足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讲起来似有非有、难以理解。现在有了“多媒体”这个教学的得力助手,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就可形象地展现三角函数的左右位移、周期及极值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三角函数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感知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总结和反馈。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在教学中要善于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的错误,所以要教会他们在阅读、做题中理解概念、公式,总结做题的方法,从而抽象出一些类型题的数学模型,得出规律;教会他们进行分阶段总结,整理归类学习资料、做好笔记,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用类比手段进行知识的反馈,将知识点的进行落实到实处等等。

篇3

(1)教学知识的起点高,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函数,针对学生的专业,再进行深层次的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学习。立足于学习职业高中数学的条件,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部分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整体数学素质水平不高,不能达到学习职高数学的条件。

(2)数学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教案进行教学的方法已经非常陈旧,很多教师都没有指定符合自身的教学方式,只简单地讲解课程中要求的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机会向教师反映对所学知识的困惑,教师和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长期以往,形成了教学中的恶性循环,不能达到职业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3)知识传授不全面,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

数学教育要求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双向发展。然而,在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却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教师只简单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十分在意自己的教学成果,并把情绪带到教学课堂中来,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再加上教材跟不上教学内容的需要,导致学生不能有效进行学习。因此,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十分有必要。

(4)教学内容不完整。

目前,大部分职业高中的数学教材都只停留在普通高中教学的基础之上,教材内容不能满足职业高中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日后走上岗位也没有帮助。另一方面,职业高中学生相较于普高学生,学习水平不相等,且这种不相等还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学生之间。职业高中的教材是统一的,不能充分考虑到各个专业、各个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除此以外,职业高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即使是对于偏理化学科也要能做到这一点。不能关注教学的严谨性,而是要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2.1立足于通识教育,改革教学内容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资源中,利用通识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开发出数学蕴藏的知识。职业高中数学的美不只体现在思维方面,透过数学,还能看到大方之美、融洽之美、抽象之美。因此,职业高中教师要能够指引学生发现数学中存在的美,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讲解数学的历史来源,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是由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验证总结得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简化职业高中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有创造性地选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如开展数学专题讲座、进行实践教育等形式,将课堂要传授的知识与市场要求、学生就业充分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2.2立足于通识教育,调整教学目标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口号可以被总结为: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通过通识教育,将数学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已经处于改革创新阶段,但是其基本框架不变,仍然是要做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是在进行基本知识理论传授的基础之上,实现知识的延续。获取数学的理论知识不仅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点,还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依赖点,更是数学教育的基本路线,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另外,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还体现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数学能力是指能够达到数学活动的要求,也指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潜在能力。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基础理论息息相关。基础理论是能够通过书面知识进行传授的,而数学学习能力是抽象化的,只有在掌握足够多的经验之上,才能拥有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理论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做够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就不能构成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理论作为桥梁,能够辅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重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放在主要工作内容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数学理念的支撑,从而创建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以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行为与思想上的相统一,发挥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立足于通识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数学考试的目的不是要学生难堪,也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成绩有多高,而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职业高中可以将考核方式分为两种,笔试和实践考核。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进行考核;实践考核是参照教学目标,教师单独设置考试题目,题目围绕实际应用为中心,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考核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将全班划分为几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评比。这一过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沟通交流,旨在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就学生研究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在从旁给出相应的建议。由此,两种考查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2.4更新教学理念

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通识教育是职业高中根据社会变化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是坚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它是学生进行整个职高学习的前提条件,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职高数学教学要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主要位置,充分体现它的作用性。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数学逻辑思维、数学活动、数学视觉欣赏所占的比例,让数学与其他科目更加和谐;其次,要充分协调好数学学习与专业教学的课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性;最后,教师要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获得理性情感,以及数学审美欣赏能力。

2.5立足于通识教育,加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高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校和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力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数学学习技巧。要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教师: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职业高中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十分不利,立足于通识教育,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并全面落实到教学课程中。第二,要切实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第三,要切实加强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很难有效提高,这需要教师的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企业的经典案例,创建数学知识框架。另外,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通识教育的一大重点。职高数学教师也要能够涉及带其他专业知识,诸如政治学、心理健康学、数学审美学等,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人文、军事发展等多方面领域的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让数学教师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加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职高数学的目标。

3总结

篇4

关键词:有效教学;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数学在职高学生意识中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学数学无用”的想法就成了他们认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生本”理念,切实优化教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发展。这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

一、开展因材施教,激发学习热情

1.直观教学,促进思考探究

职高生抽象思维能力一般较差,而生动形象的试验操作会给他们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从而激起他们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性操作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中时,请学生们事先准备好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折纸活动:如图1过三角形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归纳出判定定理。

经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学生会明白(1)的答案是“不一定”,也正是因为这“不一定”,所以要回答(2)的“如何翻折”,这就是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因此,加强直观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定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能深化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寓于实践操作中而增强其“直观性”,使记忆更牢固。

2.优化设计,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的设计教学内容,把复杂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尽可能的使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与学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过去在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但是现在,教师如果仍然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来求解,可能一些学生难以掌握。许多学生的基础较差,初中的几何知识没有掌握好,难以掌握数形结合的技巧。所以,教师最好从实际出发,采用因式分解法来求一元二次不等式(0>0)的解集。教师在讲授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后,可以设置如下提问,并且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师:a与b之乘积大于0,a与b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某生:同为正数,或者同为负数。

师:a与b之乘积小于0,a与b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某生:其中一个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从而,师生共同总结,在实数范围内,两数之积大于0,两数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两数之积小于0,两个数一个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下面,教师给出一个不等式x2-x-60。

教师可以先复习一下初中的因式分解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解因式,把原不等式转化为(x3)(x+2)>0。然后,教师又提问。

师:把(x3)与(x+2)看成两个实数,它们两个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某生:同为正数,或者同为负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原不等式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教师再提问学生求两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并求两个解集的并集,即求出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因式分解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联系专业,增加学习动力 职高数学教育应该结合职业高中的实际,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需要。为了给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尽可能地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确保必要的基础知识传授基础下,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他们自已所需的数学内容,加强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补充,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要求相贴近,使每个学生能根据所需,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企业管理类,可有机的参入需求函数、成本核算、利润函数、线性规划等相关知识;理工科专业应加强对函数、三角、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内容的教学,并在相关章节中可增补些如简谐振动、简谐交流电等相关内容和数学在物理、电工中应用的相关知识;在学了二次曲线之后,数控专业可选择些关于刀具轨迹节点计算以及在现代加工技术中应用的例题;在数列章节,财会专业可找些关于增长率、利息等有关利率计算问题等等。同时,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职业;有的希望扬长避短,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职业。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和学好数学的重要,增加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函数一节可插入:

例题:由于用电紧张,根据国家发改委[2004]1469号文件精神,我国将执行新的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如下表所示:

月用电量(度)【0,50】【50,200】【200,+∞】

电费价格0.53元/度0.56元/度0.63元/度如某居民用电量为150度时,电费可按下式计算:50×0.53(150-50)×0.5682.5元

试问:①小明家5月份用电为40度,电费为多少元?

②小明家6月份用电为180度,电费为多少元?

③小明家7月份用电为300度,电费为多少元?

④若某居民用电量为x度时,电费为y元,试用解析式来表示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是几乎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从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它使应用更现实化,使学生看到数学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当然,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的补充不是生硬的强加的补充,更不能因此而使数学课沦为专业课的“附属品”,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讲授内容“顺理成章”地引入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实施启发教学,培养数学能力

1.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循循善诱,精心启发,那么就能较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最好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求一元二次不等式(≤0)的解法,导入新课时,可以用这样一个例子,求不等式x2-6x+90的解集。

教师问学生:“我们能否用上一次课学习的因式分解法求这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又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分解成两个因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求出判别式等于0,引导学生使用配方法,把原不等式转化为如下形式:(x-3)20,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得出,只有零的平方才不大于0,从而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不等于3的全体实数。

2.巧妙变式,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讲解,并组织合理的有层次推进的“变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合理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如果直接证明,部分学生会觉得难度较大,若从平面几何为起点进行“变式教学”,适当降低难度,问题就逐步得以解决。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已知E、F、G、H分别是平面四边形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这题是初中平面几何的一道证明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以下变式。

变式1.将条件“平面四边形”改为“空间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因为有了前面的证明,学生就自然想到连结对角线AC、BD,这样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证明了上面的例题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

变式2.若添加条件 ⑴ ACBD ⑵AC=BD

⑶ACBD,AC=BD那么结果如何?

变式3.要使最后结果是 ⑴矩形 ⑵菱形 ⑶正方形。那么原题要添加什么条件?

在这个案例中,由平面四边形引出空间四边形,即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由旧知识已经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最后通过解决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变式问题,不但解决了一类题目,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在不断的变式中,对问题的解决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较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3.独立思考,鼓励自主总结 教师可以布置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鼓励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有独立的思维,可以不同于教师的解法。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推导出结论,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练习后,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纠错,自我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互相交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营造探索环境,鼓励学生创新

1.鼓励质疑,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精神。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去想象和创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与创造。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探索发现,获得新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不等式x2-6x+90的解法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配方法得出(x-3)20,为了培养学生质疑,教师可以故意设错,设计以下提问。

师:“对于所有实数x,这个不等式成立,对不对?”

学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如果x等于3,原不等式不成立。”从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即不等于3的全体实数。

2.营造探索环境,开发学生潜能

教师要想树立创造性的教学观,最好要营造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最好不要唱独角戏,要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教师最好要保证学生自己思考、实践和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曾经引导学生运用代数不等式分析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公式,有效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关于经济批量法的公式)的实用。

经济批量法:(Q为每次订货的批量,S为存货年需要量,U为每次订货成本,P为单位储存成本,存货总成本为T)

T=SQ.U+Q2.P

即最佳经济批量(Q)=2SUP

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一位财务管理老师关于最佳经济批量的课,关于如何求最佳批量,该教师只是直接的给出公式,然后要求学生记住这公式。学生虽然认真听了,但死记这个公式不容易,更不知道是怎么得出。课后我在与该授课教师的交流中,既然要求总成本T最小的问题,实质就是可以根据数学中的基本不等式很快得到最佳批量。因为数学中有基本不等式:若a+b≥2ab(a、b∈R+),当且仅当a=b时,2ab有最小值。由此要求T的最小值,即SQ.U=Q2.P,这样Q就比较容易求得。该授课教师表示赞同,认为这种方法对学生理解公式确实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会计当中还有公式如(存货模式:现金总成本=机会成本+转换成本即(TC=N2.i+TN.B)即有最佳现金持有量(N)=2TBi)也是一个这样的知识点。于是在会计班代数不等式一课中,在实例应用这一环节,笔者便创设了一个关于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实例,组织学生用代数不等式对最佳现金持有量公式进行推导。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有效解决了专业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了一回数学对专业的服务,认识了数学的价值。

总之,适合职高数学教学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紧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夯实过程教学,提高综合数学修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健如.浅谈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J].教师,2011,(11)

篇5

关键词:职校数学;自主学习;课外辅导

中职教学与普通中学教学的显著区别在于,中职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根据多年来毕业生的统计,有85%以上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就业,这就意味着他们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将由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因此,中职的数学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职生入校时数学基础一般较差,但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如空间向量及线性代数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职高学生的实际和职高数学本身的专业特点,通过眼看、手练、耳听、动脑、口答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情感教育、自主学习、生活体验等策略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人生价值。

首先,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相信每一个学生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生观是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出发点。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自身的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这里不仅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激起学生的热情。

随着职教的发展,职教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它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然而由于职业中等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①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②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高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

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从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做到慎言。由于教师面对的是自卑心较强、极敏感脆弱的职校学生,所以与学生的交往中一定要慎言。教师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说一句话之前必先考虑一下,如果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如何。其次要做到宽容。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对立的局面,伤害学生的感情。所以,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有时适当的宽容比严厉的责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在对待脾气倔强的学生所犯的错误时,切不可感情用事,大发雷霆,一味地指责,而要用温情去感化他们。粗暴的制裁往往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或不加理会,学习行为会在自暴自弃中一天天变坏。比起粗暴的制裁,适当的宽容更具有力量。其次,我们要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必要,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自学。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新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初,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可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接下来,结合教材特点及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数学史料,数学名人传、数学杂志、数学名题趣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等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步骤所谓“低起点”就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确定为教学起点;“小步子”就是把教学要求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层次系列,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生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多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的特点,变教师大段讲解为师生交替活动;“快反馈”是指在每一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

可是,化繁为简,减少理论推导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对数学公式、定理的论证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费时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删减。例如,讲函数对称性、函数的单调性时,就可不做严格的数学证明,只要给出几何图形,做出几何说明,学生也就能接受了。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利用公式进行更多的练习,解决具体问题,效果会更好。

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生活,联系课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实际化。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师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师生互动达到另一种境界。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银行利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为家长的购房贷款出谋划策;在学生学习了解三角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测角仪等工具分组测量校园旗杆和教学楼的高度;在学习立体几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制几何体。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

倡导自主学习,提升人生价值。职业高中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是反应并不慢,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强,这是学生的优势之所在。自学能力是学生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知识、深刻理解知识、系统整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特殊本领,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职高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

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差生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6

一、利用学案导学,促进目标教学

第一,学案上的目标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不尽相同。教学大纲上的三维目标过于空泛,不是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可以在一节数学课中得以消化。教师要在学案中为学生设计更多于一节课中可以完成的小的数学学习目标,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在课堂中走向哪里。

第二,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应当具有明晰的课时性与阶段性。引导学生通过积累课时目标实现阶段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积累。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对数学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目标与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建立能够完成且科学的课时目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目标,本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一个一个地发现学生需要掌握的每一个基础知识。

第三,学案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地进行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往返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让学生在向前看的同时,多回头看,巩固所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平面向量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在学案中写出这样的目标:第一课时,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其向量向何表示方法,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第二课时,通过练习,掌握向量的概念与规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每一个课时都有一个必定可以完成的任务,从了解到应用、掌握,给学生积累的过程。教师通过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了解新的知识,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学案导学,促进课堂导学

首先,教师要在学案中强调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打破传统的引导学生机械化记忆大量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数学能力。

其次,在利用学案导学促进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几点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要去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让课堂成为优秀学生的课堂。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后学习,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构建。利用学案,让数学教学过程更加顺利,促进教学过程的圆满,有利于职业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利用学案教学,促进分层导学

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并不是唯一的学案制作者。教学活动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与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在职业数学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班级都具有数学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利用统一的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在学案的制作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的数学学习最终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案的制作,从自己的学习能力出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作用于最终学习目标的达成。

篇7

【关键词】中职教学 问题教学法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65-02

数学问题教学法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基于问题情境来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占有充足而必要的具体材料,这仅是开展思维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立即对教学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

一、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

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职数学教育的教学水平。普高、职高数学教学的差异在于:普高基础性更明显,而职高应用性更突出。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提出的数学教育应包含3个方面:①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②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③数学知识的应用。由于中职学生个体差异大,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徘徊在数学教育的边缘,这也直接导致了职教数学教学的尴尬局面,致使职高学生望“数”生畏。因此,职高数学教育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加工。这样,我们既可以扬长避短,又可以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学有兴趣。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一)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数学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能违背教学大纲的主旨精神和要求。

2.梯度性原则

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设计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

3.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知识维度是多层次的,有优秀的或相对落后的。设计问题时,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己解决几个问题,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

4.启发性原则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即层层启发,提出的问题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而是诱导学生思维,启发他们跟着老师、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5.全面性原则

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涵盖每个课时的全部知识点,做到解决全部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6.实用性原则

设计好的问题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可否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是运用问题教学法关键之所在。

7.趣味性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较容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二)问题的类型

设计数学应用型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开发

教师根据中职学校开设专业课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教材的知识特点,设计以应用为主的问题类型。如:①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社会经济模型较多,可以设计现值、终值的计算,利息、分期付款等,经济图表的运用、识别、分析、绘制,方程的应用,折扣、利润、成本等方面的问题。②理工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多训练拟合模型,从数据的分析、利用、预测,线性回归、曲线拟合等问题。③交通运输管理、房地产、建筑设计、农业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建立优化模型,设计最优线路、工期效益、合理施肥、最优分配、最大最小值等方面的问题。④电子商务、金融证券专业类学生可以设计应用概率统计模型,彩票与中奖,市场统计,评估预测,风险决策等方面的问题。⑤边缘学科模型学生可以设计来自理、化、生、地、医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发掘

学生在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创作小论文的过程中,只要认真观察周围的社会问题,就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不必担心学生的“题源”会枯竭。事实上,对学生来说,选题是极富有创造意义的,勇敢地做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甚至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础。拓宽他们的眼界,他们思考的问题会更广。

(三)操作实施

数学问题教学应让学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学数学的一个基本目的是要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目前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处处存在着要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作背景,并依照科学性、梯度性、层次性、全面性、实用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编制应用型专题,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学数学的兴趣。下面是为中职数学《一次函数》设计的3个问题。

问题1:陈显明购买了一部手机想入网,朋友小王介绍他加通130网,收费标准是:月租费30元,每月来电显示费6元,本地电话费每分钟0.4元;朋友小李向他推荐移动的“神州行”储值卡,收费标准是:本地电话每分钟0.6元,月租费和来电显示费全免。陈显明的亲戚朋友都在本地,他也想拥有来电显示服务,请问选择哪一种方案更为省钱?

简析:设陈显明每月通话时间x分钟,每月话费为y元。则

y1=0.4x+30+6=0.4x+36,y2=0.6x,所以y1-y2= -0.2x+36,当x=180分钟时,y1=y2;当x>180分钟时,y1

即若陈显明每月通话时间为180分钟时,可选择任何一家;若陈显明每月通话时间超过180分钟,应该选择联通130网;若陈显明的每月通话时间不到180分钟,应选择移动的“神州行”储值卡。

问题2:张平准备将平时节省的零用钱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2元;张平的同学王强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说张平在存零用钱,表示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张平。

(1)请你分别写出他们的存款数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像;

(3)在图中找一找,半年以后王强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张平?至少几个月后王强的存款能超过张平?

问题3:云台花园门票每张10元,只能一次性使用;若购年票,有两种类型:A类年票每张56元,持票者入园需每次再买门票2元;B类年票每张42元,持票者进园需每次再买门票3元。

设每年预计进入公园x次,若购年票或门票共需y元,则y是x的函数,且x≥y,y≥0,若不购年票,则y=10x;若购A类年票,则y=2x+56;若购B类年票,则y=3x+42。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3个函数的图像(注:x≥0,y≥0)。

(2)请根据图像回答,若1位市民该年预计游园5次,他怎样购票合算? 12次呢? 30次呢?

(3)根据图像,请你依据游园次数多少,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票方案,要求以4人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加工、处理,设计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所建构的问题之中,把数学作为工具来应用,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初步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比原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据口头抽样调查[对职一(4)班44人],喜欢数学课由原来的6人上升到18人,在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职一(4)班中,2007年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期末数学质量检测,合格率为73%,平均分为62.7分,超过其他教学班成绩,居全校首位。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和使用必须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异,根本目的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教学和育人双丰收的目标。问题教学法只是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远不止这么一种,这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课程现状

高等数学是当下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理工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培养专业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思想和方法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它不仅要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为主要内容,这便意味着各院校减少了基础课课时.在此形势下,高等数学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加强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深挖数学问题的专业背景,将专业课程问题引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中.

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设置、数学教师本身固有的学科观念等远远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时相对不足

目前,对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学校一味地缩减基础课课时,重点强调专业课教学和增加各项实训课,忽视了数学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课程,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训.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

2高职生源现状

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大多数是被动地学习,接受能力差,心理上惧怕数学;其次,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较大而教材统一,没有分层区别,如此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最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最终,学生数学基础越来越差.

3高职教材现状

现有高职数学教材只是本科版的压缩,教学内容与现时学生所需知识已经脱节,教材应用性不强,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很难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宗旨.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4教学方式落后

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灌输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机械的练习掌握一些固定题型的解法,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班级集中式授课.数学教学用品与设备落后,导致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化,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我院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

1提倡基础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目前大多数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尚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高职院校中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相脱离.因此,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二是根据本校专业要求而扩展的知识.我院数学课教师教授班级几年来尽量固定专业,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入专业和工作第一线了解专业知识和相关内容,得到第一手资料,搜集相关专业的案例,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引入高职数学教学中,增加教师参与数学实验和课程开发的机会,并在此活动中通过体验、理解、感悟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加强高职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

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为“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素质提高模块”.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

基础模块教材改革应该以取材合理、深度适宜、符合认知规律、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为前提,深入浅出.首先,教材应重视重要概念产生的背景平台,以实例引入知识点.其次,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恰当处理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淡化理论上的严密性、逻辑性,尽可能将高数中抽象复杂的理论和思维方法直观化、图像化,便于学生理解.这部分教材由我们自主开发编写公开出版.

专业应用模块主要特点是明显的专业指向性与职业性,以应用为主线,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分析与计算工具.专业应用模块按专业群来构建.我们将学院所属专业分为文科经济类、理科经济类、理科工程类.针对我院不同专业,增加简单的建模实例,强调实践应用,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源于专业的教学素材,以“情境设问、知识展现、实际应用”的模式编排.强化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由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较基础课程是延滞的、后续的,学生缺乏专业概念背景,案例选择不要太专业化,同时教材还兼顾不同专业的需求,淡化理论,注重实质,充分利用几何直观,增强可读性.这部分教材主要是由各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编写讲义.

素质提高模块分为两部分:面向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学生以及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学生开设选修课.一是基于能力素质提升以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素质拓展,主要有数学实验如学习使用Mathematica求解数学问题与数学建模课程.二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后继学习发展提供平台,开设数学文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选修课,组织进行院级以及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为学生提供提高模块数学基础平台. 3建设与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数学教学体系

高职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专业教育的依附性.若一味地按专业需要讲授,就会使我们的教学处于被动地位.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应在尽量不破坏数学自身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按照专业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专业按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实现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以够用为原则.

4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呆板,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改革后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论文、报告、问题引入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背景和有关定理发现的数学历史及数学家趣事等,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教师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思路讲解与动画演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降低理论深度,以便学生易于接受、吸收.

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院积极倡导考试改革.数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考试观,在考核的内容方面,不仅要体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的方式,形式上可以是灵活多变的,采用多种形式,将成绩分成平时、考勤、论文、上机实验加期末闭卷等部分,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以评(考评)促教、以评促学,快乐学习.

三、结束语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的体制等各方面不断地进行完善,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波.关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天津:职业教育研究出版社,2010(1):102-103.

篇9

关键词: 高职数学 案例教学 案例库 误区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法学、医学和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愈来愈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已经培养出众多医学、法学和工商管理领域的精英。同时,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高师的数学教法课教学,理论性强,操作结构僵化,学生学得枯燥。因此,更新教法课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将案例教学法和教学质量理论联系起来,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数学教法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教学进行欣赏、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知名师、名家们的风采,从中悟出教学的真谛与道理,进而提高理论理解能力及实践教学经验感知能力。在我国,案例教学思想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思想之中。如“以史为鉴”、“举一反三”等词汇都体现了案例教育的思想。但是由于近代以来的历史原因使得案例教学没有得到正式的研究、重视和运用。这就使得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老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讲授法。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一方法才逐步引入到我国,受到众多学者的欢迎和重视。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已逐步为大家所接受,并提上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的日程,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领域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案例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介绍

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为基础,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以此来促进受教者学习的一种方法。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启发性。

数学应用案例教学源于数学课本中的解应用题,其基本步骤如下:

1.阅读、审题。(要做到简缩问题,理解关键字句;最好运用表格或图形处理数据,便于寻找数量关系)

2.建模(将问题简单化、符号化、图形化,建立数学关系式)。

3.合理求解纯数学问题。

4.解释并回答实际问题以上对应用案例解答步骤的归纳,实质上反映的是对数学模型方法的一个概括。但是,本文所指的数学案例实验,并不只是教学课本中的应用题,而是教师以它为突破口,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改编的。

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学习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时所显现出的能力水平。

2.学生亲身体验。案例的呈现更接近为学生营造一种环境而不是对某一问题的说明,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案例教学是用生动的事例阐释比较枯燥的理论,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体验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挖掘根源,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要点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案例教学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选择案例、引导和控制案例讨论、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所以,对于老师来说,第一,要在课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弄清楚学生的学习点和困惑。第二,老师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身的观点。三是案例要适时更新,案例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是案例教学法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有质疑法、模拟法、讲授法、讨论法等,老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2.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参与,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将自身所想全部展示出来。另外,还要吸纳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杜绝将讨论变成争论甚至上升到私人矛盾。

3.从案例方面来看,案例作为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的主要载体,要想实现职业数学教育的目标,就得注重对案例的建设。首先案例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主体鲜明;其次要注重事实,使用某一情景使让学生能进入角色,深入到案例中去思索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案例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能虚构。

四、高职院校数学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生活、工作及教学的积累,也可以是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整理,科技前沿的各种案例,以及教师的科研活动等。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数学案例库建设。

1.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来源于生产实际,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只要你是位有心人,善于用敏锐的数学眼光去洞察生活,并不断总结积累,就一定能从一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大量数学应用问题。如汽车租赁、个人所得税、人口出生率、物体温度变化趋势,影子长度、游戏销售、广告策略、伤口面积、药物注射,等等。这些生动的案例,可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走进生活,并为高职高专学生所接受。

2.从专业知识中整理。数学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课。我们还得从相关专业知识中搜集、整理数学案例。如电类的第一堂数学课,我们就引入电学中几个常用的函数(如单位阶跃函数,简谐波及矩形波等)。在导数部分,我们搜集几个电学中常用的变化率(如电流强度、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等)模型的建立、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机械类专业中整理了电镀工件所用材料的计算,利用曲率圆知识进行弧形工件加工的选择原理等。在积分部分,加入了整流平均值,以及功率的计算等。这样,将相关专业的数学问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数学案例跟学生的专业挂上钩。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所学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专业课程学习做了铺垫。

3.从现代新技术中汲取营养。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学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新技术、新工艺的各个方面。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我们力求反映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的最近动态,力图将现代技术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科技资料,经过认真加工、整理和提炼,编写了年收入预测、人口预测、股市曲线分析、生产或销售曲线分析、汽车刹车测试分析、发动机效率的计算、冰箱制冷效果分析、高速路上汽车总数、传染病发展趋势分析、死亡时间的鉴定等案例,并收入我们的案例库。

五、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的几个误区

1.案例教学就是多举例。案例教学与举例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目的上,举例法只是信手拈来,对知识点起到说明作用。案例法则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举例法是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理论。案例法则通过师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旨在发现案例中所蕴含的基本理论或原理;在学生的反应上,举例法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有较好的作用,但在能力的提升方面并无多大效果。而案例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提高了学生分析、推导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2.案例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案例教学的真正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是幕后的“导演”。无论如何,导演代替演员来表演,从头讲到尾,“越俎代庖”,使案例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成了个人表演的舞台,则是失败。在一些成功的案例课上,教师将主体让位于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甚至不惜“牺牲”课堂秩序,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参与的乐趣,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仍兴致高亢,意犹未尽,甚至课间还会继续争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案例随便找,随时可用。案例须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整理,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案例。如果案例选取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基本原则是:趣味性。从案例内容来讲,趣味性是可读性的关键;从学生心理来讲,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是实效性。教师要多选用一些实际中经常出现、紧扣时代脉搏的典型事例作为关注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最后是针对性。选择案例前,教师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浏览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案例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标,如果将手段当做目标,势必忽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原理性、规律性的东西一定要及时总结,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理解,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

六、结语

总之,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催生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也促使了高职数学教学的改变,要使得目前的高职数学教育更加符合现实需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教学中还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沟通能力等,这是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石川,颜文勇.高职高专数学案例教学刍议[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李华塘.高职数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3).

[3]徐冬梅.浅谈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几个误区[J].新课程,2010,(12).

[4]田玉萍.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数学教法课的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体;旧课程;新课程改革;对策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比较分析新旧课程的异同点,并结合新课程探求新的施教策略,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一、旧课程的不足

(一)重知识传授,识记内容多,轻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教师累,心思集中用在“题海”中觅题、猜题、压题上;学生累,精力耗在“题海”中来回游荡,淹没了个性,难达知识彼岸,身累,心更累,将死记硬背及“题海”战术作为高分的前题。

(二)数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度欠缺

这使得数学“现实事务在数量、形象和关系上的反应”的科学本质难以体现。课堂中,教师无视学生主体,传授数学知识多已有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为主,难以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新知识的扩充难以到位。同样的知识点和问题,不同的老师传授给不同的学生,呈现的教学效果几乎一样。

(三)缺少或无探求意识

旧课程对知识点的设计常按“定义、例子、定理、证明、例子”模式编写,其中有很多“开门见山”的问题,无需学生探讨,而只是告诉学生知道是什么,无需探求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成为空话。

(四)题型组合不合理

不少“经典”题型也只是将不同知识点或解题技巧、方法等“简单”组合,冠以“开发学生智力、智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的美誉等,当然,这有积极的一面,但其中有许多难度深的问题,人为因素大,造成学生负担重。老师像编题高手、造题能手、押题专家;学生像是解题高手、做题强手、答题妙手。

(五)业绩评价不合理

凭成绩给师生评等,分高――能力强、优等;分低――能力弱、低等。如:教学工作基本上围绕高考指挥棒转,评价老师工作业绩是考分,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是考分,千古遗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再一次被强化。数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相差甚远,更无从谈起“发展和完善人”。

(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不能揭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思维不活跃,“惰性”上升,“我要学”演变为“要我学”,学生走向社会或进入高一级学校后的适应力难以预料。

(七)学习和教学目的模糊

有的学生对学数学比较迷茫,甚至连有的数学老师也较为迷茫。在高中(职中),不少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为了在大考中获得理想成绩,以便升入高一级学校,若考不上,那十二年的数学等于白学。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学数学无疑被定格为应试而学。高中(职高)毕业后,难免两级分化:一是身处大学象牙塔中,戴着厚厚眼镜“高分、低能”的“高才生”;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戴着厚厚眼镜耕耘地球的“修理工”。这与通常所说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的教育理念,相距甚远。

二、对新课程的认识

数学新课程,为学生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选择性适用课程;提倡主动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思维能力;与时俱进,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结合;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新课程充满了全新创新思维,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与时代衔接,与世界同步,突出了“新”:教学理念新、编排知识内容新、设计问题角度新等。

(二)具有探索性、未知性或可预见性

注重过程与思想方法,及时渗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从中发掘教学过程中的均衡点、闪光点。让学生懂得:数学到底“是什么”远不够,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中的“为什么”,搭建好自我解决问题的新平台。

(三)内容精和深,有选择性和现代性

根据需要、兴趣、爱好选择所学内容,考虑各层面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力求学生具备共同知识基础下,适时更替、更新国内外先进的或最新的科研成果(如一些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增添与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学生经验相适应的内容,及时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前沿知识等。

(四)立足于社会和个性需要

为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打基础;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学提供良好平台;将学习数学知识、能力与发展多种能力相结合,体现了“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五)注重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评价体系合理、科学

例如,关注对“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科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与人合作的态度”。

三、新旧课程共同点

第一,从教材编排体系前后结构上看,基本上能与实际联系,对数学问题做定性判定,反过来,利用性质或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想象、联想等能力及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第三,运用事例,引进模型,力求从已知到未知,简到繁,少到多;注意方法对比、异同区分,掌握实质;同学科与不同学科内容间大致相辅相承;两者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科学,不过,新课程更能体验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四、新课程的对策

(一)新课程教法上的变化

教师要用“教材教与学”,而不是“教教材”,要用透、用好、用活教材,当前教材虽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唯一。特别地,作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的数学教育就更应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智力、能力品质。那么,如何利用其教育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所需,并激发学生潜能,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以获取基本知识、技能为目标,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及时把新知识、新成果整合到教学中,突破教材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应成为该学科的开发者、促进者、协调者。数学教学并非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由静态教学观向动态教学观的转换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创新与实践。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创造“顺应”情境,多角度、全方位应用数学概念、方法,把先进教育理念真正融合到教学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扩展视野。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营造教学情境,做到观念的修正、促进和发展,重视观念改变,明确教学任务,并有效调控,让学生有机会谈感想、体会,值得每位教育者方面思考、探讨:

第一,通过观察、猜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强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第二,学生在探求中,建构知识网络,培养主动探求、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让学生在新知识背景下积极思维、激发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四,留下思考时间、空间,让学生观察、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理解并掌握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一步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理论;第五,有些问题可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措施

第一,教改教研,发挥主导。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启发者和指导者,故应具备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强烈感染学生的知识功底和凝聚力、对新课程标准的领悟力、对形势的洞察力;应有能力、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探求、研究”数学的学习氛围,而不只是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以求“输出”考试分数。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而应转变为“引导、授渔、自我解惑”,据此要求教师自己重新塑造、加工,优化自身传统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

第二,扎根基础,汲取养分。诸如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和公理等都是些基础或典型的数学问题,与之匹配的练习题,经过实践检验,由专家、学者精心挑选,渗透了很多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技能和技巧,潜伏着积累、启发、创新和拓展等数学功能,老师的工作就是挖深、吃透、精心探讨这些内容,力求心中有“成竹”,更要有“嫩芽”。

第三,调查分析,激活复苏。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仅凭测试分数还远不够,需深入调查分析,如与学生座谈,了解其内心动态;考察平时学情,了解相关科目;访问家长、班主任或其他同学,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外因。这样,就能知晓学生真实的数学思维状态、知识结构层次和学习数学的动机,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案。学生在由感知、认识、理解、应用和反思等环节,均存在新旧知识同化、转化和顺应的过程。根据认知规律,如何组织好一堂课,发挥最佳时效,数学教师应该和学生一道,将学生已知的、零散的知识再次疏通、聚合,将积淀在学生脑海深处或遗忘的知识再激活、恢复。具体地说,以基础为起点,降低坡度,减少难度,不做大的思维跳跃,称之为适应期,目的是理顺数学基础知识的含义、背景、解证过程及潜伏的各种数学信息,找到最佳思维起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受益。

第四,探求上升,开花结果。有了基础知识铺垫,可将知识由点而线、线而面和面而体地扩展、推广。据此,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些“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在新旧知识转化间、貌合神离概念间、形同质异题目中,设计些典型问题,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使思维朝正反、纵横各方面拓展,以进一步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思维及记忆上的迁移能力。设计些具渗透性、发散性、思路广、入口宽和解法灵活多样的“经典”题目,使之具有以下特点:可一题多解、探求最优方案;可一题多变,如变结论、变条件、变解证过程,将问题拓展;可一题多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多题一法,总结规律;可旧题翻新,温故知新;当然,也可一题一解,品味走“蜀道”后的惊喜,进一步体验数学中的“奇异美”。最终更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应变诸能力及承受挫折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们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反馈总结,巩固提高。总结是一个知识点与另一知识点、一个章节与另一章节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一个知识点的终点,同时是另一知识点的起点。在反馈基础上总结,将事半功倍。反馈渠道大致有以下方面:课堂内外、师生、教材资料、单元测试等。总结内容大致有以下方面:涉及的知识点、技能、技巧、方法、思想;解题突破口;解题最优方案;解题困难时如何分析解决;如何预防解证的失误;如何面对问题的多变、推

广、迁移等。

五、结束语

数学,只有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时,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促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相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此,数学教育应适应时代需求,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独立思考、关心合作和健康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求来,马伯准,章光裕.中学数学教学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S].2006.

3、刘翌.从数学建模竞赛谈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