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互联网络技术日益完善并且被各个行业所广泛应用,成为市场竞争的新动力,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乘着发展的高速列车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而营销策略的创新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成为时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乡村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可有效提高相关企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而乡村旅游作为我国层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融合的重要契合点,应重视其创新变革,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乡村旅游来讲,项目开发与产品营销均可以充分体现出乡村旅游自身的异地性、无形性,这就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创新营销模式则可以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乡村旅游营销现状
目前,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一,在营销过程中存在营销误区。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然而这其中却存在一定误区,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关思想理念的有效指导使得“移动互联网+乡村营销模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第二,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乡村旅游虽然已经将互联网营销模式应用到实际营销过程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团队使得乡村旅游营销的过程中通常缺乏理论指导,导致营销过程常出现混乱状况,阻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缺乏健全的营销机制以及科学的整体规划。在实际营销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机制使得网络营销过程缺乏有力监管,从而产生漏洞,严重降低了服务质量。
三、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智慧营销模式
由于移动互联网自身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能力、创新能力,且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使得乡村旅游营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者消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乡村旅游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有效缩减,同时还扩宽营销渠道并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且乡村旅游营销过程中将电子商务有效融合,从而带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可以更加便捷。因此在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应住一间智慧营销模式融入其中,通过利用现阶段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以及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将乡村旅游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共享,从而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创造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创新移动网络营销模式
目前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将准确定位市场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现阶段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主要存在无法准确定位市场、缺乏互联网营销意识等现象,使得乡村旅游市场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移动网络营销模式的应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充分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可有效避免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从而创新出更多符合当前时展的网络营销模式,并将电子邮件营销、论坛营销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有效提高营销效率。此外,开发者应积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将现代化的社交平台结合到营销过程中,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了解乡村旅游,并对之产生兴趣,从容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及思想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营销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及时引进先进的思想文化以及管理理念,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时代的发展下,为了有效做好乡村旅游营销,首先应创新营销观念,跟随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建设与时代相符的营销模式。其次,应充分做好事前的市场调研并且充分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互联网旅游消费订单成交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模式。与此同时在创新消费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应注重将人性化元素融入其中,并结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环保观念渗透到网络营销过程中,使得消费者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从而激发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旅游市场逐渐朝着信息化发展,而“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策略为乡村旅游市场带来机遇,通过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并对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进行创新,使得乡村旅游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许莲.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7(3):143-144.
[2]唐欢.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成都市乡村旅游营销创新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3):131-134.
[3]冉学平.面向智慧乡村旅游的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5(23):38-39.
篇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地区普遍存在有闲、有钱的消费行为,休闲经济已然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应运而生,怎样在乡村旅游中应用市场营销策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任务。
细分市场,准确定位
乡村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因工作和生存压力较大,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年轻人。实际上乡村旅游产品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环境条件也不同,所以乡村旅游资源特性也存在区别,包括知名度高低、服务内容差异、可提供休闲的时间差异、经营者能力差异等。因此,在选择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应按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状况、交通状况以及自然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乡村旅游的目标消费者区域与需要开拓的市场的顺序问题,把和乡村旅游产品间距较近的市场、已经富裕起来的地区的青少年、中老年人群均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做到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实现对市场的准确定位。
全面落实4P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乡村旅游的产品需要提高创新度,并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一是主动研发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可基于现有产品进行创新,在既有旅游景区增设新的娱乐活动、节日活动等,使游客产生新鲜感;或在既有的经典旅游线路上开辟新的线路,创新乡村旅游线路。二是针对乡村旅游的实体与文化实施创新,包括创新场所、建筑,立足实际制定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打造专属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三是遵循精品打造原则,和谐开发、发展乡村旅游市场,避免无序竞争。各级政府部门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市场,制定有鲜明特色和广阔前景的市场开发计划,避免产品建设重复、雷同,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产品竞争力。
价格策略。制定乡村旅游产品的价格是构成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部分,价格策略要符合乡村旅游产品市场需求,以获取最高收益。针对同类乡村旅游产品,可依据游客的差别或时间、地点等进行市场的细分,界定不同的价格,使每一个市场都有最大化的收益,避免同一价格对细分市场收益产生消极影响。制定差异价格一般包括三种:根据不同旅游者或不同消费量定价;根据乡村旅游的淡旺季定价;根据乡村市场需求定价。就拿住宿来说,同一游客住第一天138元、第二天118元、第三天98元,而不是每天138元或每天98元,以便成功吸引游客连续住宿。而针对外省、境外的游客,可让其凭借车票购买打折门票,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拓宽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另外,乡村旅游需求存在季节性特征,因而大多数产品也有淡旺季之分,乡村旅游地就可按照淡旺季制定不同价格。旺季时制定较高价格应对高需求,增加收益;淡季时制定较低价格吸引游客,调节游客旅游时间。如此一来,就能在旺季适当减少游客数量,降低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淡季时就能收回经营成本。
渠道策略。只有借助一些流通方式,方可把乡村旅游产品送到游客手里,这就是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中的渠道策略。好的渠道对于乡村旅游地在当下远程市场推广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产品是非常关键的。如今,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并没有旅行社,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积极采取鼓励措施,支持乡村旅行社的发展。乡村旅游地具体可选择一些销售渠道:一是乡村旅行社等乡村旅游零售商;二是乡村旅游商;三是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办事处等乡村专业旅游媒介;四是专业的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当建立市场销售渠道之后,乡村旅游地就能把控销售渠道,协调各种渠道的经营目标。同时,要加强和旅游中间商的合作,激发大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座谈会,增强中间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认识;邀请中间商免费旅游,增强其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熟悉度、认知度,优化推广效果。
促销策略。一是网络促销。乡村旅游地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宣传乡村旅游,产品信息,同时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以及专业的旅游网站,更好地宣传产品,为游客提供各方面信息,增加网上的浏览量、A定量,方便游客出行。具体可在电视旅游专题、对外宣传画册等促销策略中加入网址,向游客介绍网站,链接,通过微信、微博开展活动宣传,或抽奖或点赞,送出一些半价或免费的旅游促销活动,达到宣传促销目的。二是民俗节庆活动。乡村旅游地可借助民俗节庆活动达到促销目的,展示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与特色。在民俗节庆活动前期,可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提高活动的运作效果;在活动期间,可邀请专业媒体报道活动,宣传乡村旅游,开发更多与当地乡土风俗息息相关的、对游客有较强娱乐性与参与性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促销策略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实行乡村体验式营销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目前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各国学者对其的界定也各有差异。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将乡村旅游的概念定义为: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方式的活动。我国旅游学者对其界定为: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因此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是依托农业这个大环境,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融为一体并进行旅游开发的。乡村旅游一般以城市周边的农村自然景观和田园特色风光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体,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古老乡村劳作体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为目的。因此乡村旅游被称为人类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我国,乡村旅游是在满足了市场多元化及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的要求下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的情况,而且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1、乡村旅游以农家乐和农村观光的形式为主
乡村旅游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其通过提供特色农家旅馆、农家菜肴、农家生产劳作等一系列能够享受农村的旅游活动,使得旅游者能够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并采购特色农产品。这种农务采摘旅游能够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长久发展。
2、在开发层次上处于低水平的开发阶段
在我国,近几年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对其的开发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没有转变传统粗放的开发模式,切没有明确的主导方向。
3、主要分在景区边缘地区、老少边穷地区、都是郊区
在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生态景观及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且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这些能够为乡村旅游所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的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三、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产品开发项目缺乏弹性,开发项目单一,粗放式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以观光旅游和农村自然景观为主,其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现阶段对其开发的旅游产品和内容名目众多,但是都没能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其价值。开发项目单一,切没有深度和特色支撑。一些开发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对产品进行不合理和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影响当地文化等问题。存在对产品开发并运作期间管理混乱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的解决突发问题,更有部分开发管理人员过分的追求效益,忽视旅游者的差异需求和满意度,产品缺乏创新,形象设计意识不强。造成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单一,管理形式粗放。
2、价格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要求,一般对其的开发都处于城市郊区或者景点附近,依靠城市辐射或者景点辐射得到客源,所以在价格方面大多较低,以吸引游客。乡村旅游以农村景观为主,其资金投入势力和政府支持强度相对于风景名胜区较弱,其主要吸引周边城市周末、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出游的居民,这些居民出游的弹性较大,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因此在“薄利多销”意识的促使下,对乡村旅游的营销采用低价策略。合理的低价策略能够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过度的地价营销会导致乡村旅游经营的恶性循环。
3、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落后
我国乡村旅游的销售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个体农民营销意识薄弱,地方政府依然采取先发展当地旅游再营销促销旅游的策略,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产品促销方面,轻促销或者无促销是乡村旅游的普遍现象,缺乏市场经营理念和市场开拓意识,只局限于简单的“住农家、吃农菜、干农活”的层次,对产品的研发、包装、市场销售等方面没有创新意识。在营销手段方面,旅行社是基本的销售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网民用户的增加,网络销售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乡村旅游营销方面,仍然选择单一的旅行社销售,忽视网络销售。
4、旅游基础设施过于简单
乡村旅游以农村旅游为主体,绝大部分旅游的选址在农村,并且很多旅游活动是在农村居民的家中进行,因此对旅游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对设施的日常的修建和维护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农村居民因不能提供旅游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强大资金,使得旅游场地设备的简陋和不完备,从而不能使用先进或者统一的旅游设备,满足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所依托旅游设备的需要,从而减少游客量。
四、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乡村旅游市场营销观念的创新
观念创新是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先导。然而营销意识的淡薄和营销理念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中转变观念、更新策略,才能顺利地完成市场升级。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现阶段的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必须满足目前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必须首先在市场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营销观念的改革。传统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意识,必须将体验经济理念融入旅游市场营销观念中。乡村旅游不仅要通过让游客感受“亲情”从而建立感情,还要具有旅游的知识观,能够拓宽游客的视野和增加知识积累,还要在经营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环境,将绿色营销观念深入到乡村旅游市场,从而协调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宣传促销
旅游宣传是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产品销售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乡村旅游要保持不断扩大的客源市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渠道多种多样,如积极如积极参与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旅游促销会议,通过展览宣传促销;编印旅游手册、乡村旅游公园简介,导游图等刊物宣传;制作旅游纪念品,如风光明信片、T恤衫等;与各大旅行社及宾馆联营,让利依靠他们帮助促销;制作旅游标示牌,门票宣传等。提高乡村旅游地整体旅游形象质量和知名度,除对旅游产品整体成功的宣传促销外,还应维护旅游产品的整套形象,保护旅游产品的质量,要以实见闻,而不能让旅客扫兴而归。
3、开发特色浓郁、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由核心部分、外形部分和延伸部分三个部分构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融合为一体组成旅游产品。优秀的旅游产品能够极大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吸引国内外游客高档次的旅游项目,因此必须全面的打造富有特色的优秀乡村旅游产品。加大对旅游产品研发、包装等的创新,使得旅游产品差异化,并根据当地的特地因地制宜打造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该极力的增加具有地域风土人情、感人故事、农事农活等能展现本地区魅力的旅游活动,在实施产品策略时,必须采用新思路、新方法,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另外,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不仅保持大自然的原生韵味,而且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因开发造成文化污染,避免把城市现代化建筑、设施移置到乡村景区。旅游接待设施也应该与当地自然及文化协调,保证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品”和“精品”给游客。但这并不是说阻止乡村进步,阻止当地发展经济,而是实现旅游与经济发展二者的最佳结合。
4、乡村旅游市场的细分,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乡村旅游市场的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城市郊区或者景点附近,这些地区必须具有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资源,城市或者景点附近的居民会利用节假日体验乡村旅游产品。但是由于各个乡村旅游产品所处于的地理位置、区位环境、资源条件、产品种类及知名度都不同,因此在选择具体的目标市场也是不同的,所能应用的组合战略和营销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产品在确定目标市场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定客源市场。所选细分的市场必须符合市场营销主体的经营目标、产品形象等。否则,便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5、加强乡村旅游的管理,明确管理模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乡村旅游具有旅游业的所有特性,从属于服务行业,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并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地方政府可以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其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知识、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在充分认识旅游产品整体性的基础上,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价值。为了促进乡村旅游更健康的发展,政府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严惩一切恶意或坏旅游环境或者旅游活动的行为,规范当地旅游市场的秩序,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使得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景宁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120405
基金项目:2011年度丽水市社科联课题(编号:LB201151)资助
作者简介:杜晓芬(1968—),女,浙江景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26003
1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既包括了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让人们回归到大自然当中,去体验城市嘈杂环境中所没有的生活。“返璞归真,怡然自得”是现在都市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生活,乡村旅游恰以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理念,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愿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扶持新农村政策的出台,乡村旅游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与农村、农民的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撑。乡村旅游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城乡交流,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景宁畲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景宁畲族自治县隶属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曾荣获“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等称号。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一张“畲乡文化”的金名片,民族风情独特。
景宁县地处瓯江、飞云江两江源头,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素有“浙西的西双版纳,华东香格里拉”之誉。再者,景宁县靠近杭州、宁波、金华和温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区位半径小,交通易达性良好。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本,旅游业已成为景宁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渐成规模。
近几年来,景宁县少数民族古老的村落、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由欢快的民俗节日等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仅2011年景宁全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0.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1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标志着景宁旅游业进入大产业行列。全县有星级农家乐104户,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27家,三星级旅游餐馆5家、旅游商品购物商店5家、旅游特色商品6个和特色旅游演出产品4个,娱乐旅游活动全面繁荣,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度递增均在30%以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提升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旅游在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景宁县来说意义重大。
3存在的问题
3.1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差
景宁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经济基础薄弱。乡村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业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政府投入较少。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大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如道路路况差,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简陋,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乏,卫生状况差,旅游旺季住宿床位紧张等。同时,农村的电路较为老化,随着“农家乐”规模的逐步扩大,用电量逐步增加;一些景点尚未开发就对游客开放,如炉西峡等,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高品位品牌资源缺乏,旅游产品功能单一
景宁县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优越,兼之少数民族的神秘色彩,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的水平,品牌产品严重缺乏。自然型旅游资源中的水域类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如炉西峡、大均漂流等。县域内景点虽然数量众多,但过于分散且单一规模小,未形成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景点和旅游产品。同时,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单品单一化同质化严重,对地方文化内涵挖掘有限,还局限于自主发展的“农家乐”乡村旅游范畴,停留在满足旅游者观光、“居农家屋、吃农家饭、摘农家果”等传统旅游项目上,没有将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资源有效整合。
3.3缺乏系统的营销管理
2011年景宁畲族自治县风景旅游局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策划了一系列的媒体形象宣传活动,开展了十大媒体宣传,有效提升了畲乡旅游形象和影响力。但是,这种单一的媒体投放模式并未形成立体的宣传推广体系,销售网络欠健全,宣传力度不足。当今社会一种流行的营销手段是网络营销,但这一营销手段并未普及到乡村旅游业当中。
同时,很多农民固守着原有的销售模式,在家坐等顾客上门,缺乏主动推销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意识。且“农家乐”的销售网络较为松散,缺乏一定的正规性与模式性,很多发展思路来源于当地村民的主观意识而缺乏一些科学的研究理论。
3.4经营理念与意识存在偏差
经营者与管理者往往十分愿意在旅游硬件设施上(比如场地等)进行投入,却对吸引客源的一些至关重要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重视不够。此外,乡村旅游的经营及管理者大多依赖经验经营,而对学习他人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积极性不高;在开展乡村旅游方面单兵作战的多,团结协作的少,总体上看,乡村旅游经营与管理者致力于树立景区品牌形象的意识不强。
3.5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
乡村旅游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的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乡村旅游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由于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而且开发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对从业人员也没有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另外,由于现阶段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探索较少而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乡村旅游管理人才。
4对策与建议
4.1因势利导,明确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
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立足独特的民族和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基地,进一步开阔思路,建设一系列旅游经典产品,把旅游和文化充分融合起来,做好做足整合大文章。
注重规划引导,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乡村旅游就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借助特色民俗文化来吸引游客观光休闲的,其卖点就是与“农”相关的人文、生态、自然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切忌弃“农”造景,应以“农”设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山水、湖泊、林木、物种等生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坚持保护性开发、可持续发展。再次要优化整合利用自然生态、民俗风情资源,全面构建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独具特色,以山水资源、田园风光、生态文化为主,寓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4.2强调唯一性,做大做强“中国畲乡”旅游品牌
特色化、差异化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生命线,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深刻挖掘本地文化内涵,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精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求提高,以品牌促发展。
把“美丽乡村·魅力畲寨”作为景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以沿路、沿溪、沿景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乡镇政府所在地、重点民族村、特色文化村、大型下山移民安置点的村庄为重点,按照“提升一批、打造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整治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明显、乡土文化浓郁”的“美丽乡村·魅力畲寨”。
同时,景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全县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丰富,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的地区,地域特色彰显。原始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众多的人文景观、浓重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景宁旅游资源的独特韵味,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基础,也是打造乡村旅游业品牌的名片。因此,要加快畲族文化挖掘,加强创新,形成畲族特色的旅游观光、视听体验和工艺产品为一体的产业带,做大做强“中国畲乡”旅游品牌。
4.3创新营销策略,利用网络推介
目前,乡村旅游地区的经营者在实施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上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如促销手段仍采取媒介广告方式,营销渠道仍以旅行社宣传为主。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乡村旅游经营者应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策略,塑造个性化的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市场营销效率。
(1)乡村旅游景区应在营销策略创新上下工夫,不断优化旅游营销策略组合,营销活动要灵活多样、不断翻新,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2)打造旅游名牌产品。乡村旅游景区应改变以往单一的利用媒体广告进行宣传的做法,利用多维视角对旅游景区进行立体式宣传。如发放宣传册、自建网站,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旅游展销会,利用当地的各种媒体有计划地举办一些节庆活动,与携程、酷讯、乐途等大型旅游类网站合作等。
(3)结合景宁人在杭州、宁波等地大量开宾馆酒店创业的实际,可策划制作景宁旅游形象碟片、旅游宣传册、宣传单等,通过景宁人自己的渠道,推介景宁的好山好水。
(4)利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营销,可以通过景宁籍学子和在外经商从政人士的渠道向外界进行推销传播。
(5)通过举行作家或摄影采风等活动对景宁的秀美风光进行创作包装,包括照片、旅游心得体会等,在各种论坛上发表,增强景宁风光的可触感,提高景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4改善设施,营造环境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必须拓宽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旅游收入,关键是要树立“经营旅游”的理念。经营旅游,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发展道路。政府主导,就是要把旅游业当作“大战略、大经济、大事情”来抓,而不是由政府包办旅游建设的投资。市场运作,就是要用市场联系产销,让旅游业全面走入市场。如在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上,可以采取土地转让(出租)、旅游服务、农家乐和旅游小商品销售等形式,使当地农民在旅游项目开发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充分调动景区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旅游发展活力。企业经营,通过采取经营权的转让、旅游企业参股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路子等形式,通过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纪念品、传统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产业,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
在提高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的同时,注重加快道路、停车场、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和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觉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购置一些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住放心,休闲舒心。
4.5提高一线从业人员素质,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多方面、多层次援助与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重点培养农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意识、保护意识、创新意识、规范意识、法律法规意识、服务意识等等,就是要把文化素养低下的农民培养成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同时,用优厚的待遇聘任旅游界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管理,着力培养4种人才:一是开拓型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对乡村旅游资源和市场进行充分论证和策划创意,丰富旅游产品,设计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以扩大乡村旅游开发规模,提高发展速度,挖掘资源潜力;二是具有新思维的创意策划营销人才,通过建设旅游网站等现代传媒搞促销,走出去开拓市场,扩大营销覆盖面和营销力度;三是能编会演的文艺人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体现出地域特色文化,包装民俗文化产品,改变为游客演出的节目形式等;四是熟悉特色种植、养殖的高科技人才。
2012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参考文献:
[1] 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2] 乔芳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策[J].经营与管理,2011(6):29~31.
[3] 盛祥文.发展池州市乡村旅游业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9):16~17.
[4] 吴虹.黄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1(9):3~5.
篇5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经济建设
一、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第一,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乡村旅游多以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为主,污染了当地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大气、水、生物、土壤等,破坏了当地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二,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地区情况不同,经营方式五花八门,“个体农庄”、“农户联营”、“政府+公司+旅游社”等形式,在经营过程中管理混乱,这种功利性的旅游文化对本土文化是一种冲击。第三,营销模式的影响。在营销经营理念上也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与旅行社挂钩的营销方式。周边同类型的村庄,开发的旅游活动多为“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观农家景”这种同类型的现象较为普遍,重游率降低很多。这是由于政策法规欠缺、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缺乏实质性的管理机构导致的。
二、发展乡村旅游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对策
1、树立生态环保旅游理念。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过往的乡村旅游可以发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要树立生态环保旅游理念,让乡村旅游长足稳定地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生态环保理念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落实可以从与旅游相关的衣、食、住、行、娱乐和观光等多个维度着手。中外文化中对乡村印象大不相同,外国的乡村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国乡村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然而,中国乡村贫穷落后却有人光顾,主要是为了寻找历史的足迹。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尽可能保护乡村的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尤其在西南部少数民族聚集的农村,要将粗布短衣、粗茶淡饭、红瓦土墙、骡马代步、山歌嘹亮和青山碧水作为旅游的主要资源。这样可以让行者切实感受到乡村文化。很多旅游业在开发的时候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在农村修建了高档的宾馆和现代的观光车,这也确实可以提高旅游者的舒适程度,但是却破坏了农村固有的生态环境。原生态乡村就是乡村旅游的卖点,任何修饰都是矫揉造作,不符合生态旅游的概念。此外,乡村旅游中需要做的是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特点,客流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生活垃圾的增加,要让垃圾箱随处可见,从而引导游客自觉保护环境。笔者认为垃圾箱的设计要具有艺术性,哈尔滨文庙的垃圾箱是青花瓷的坛子,坛子上写着“藏污纳垢”几个字,很多游人把垃圾当成艺术品而舍不得去玷污它,所以自觉把垃圾放入包中自行处理。由此可见艺术的力量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农村,垃圾箱可以设计成各种农作物或者各种小动物,这样就让垃圾箱变得可爱而有趣,同时与乡村气息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无声的彰显出生态环保的旅游理念。2、规范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增大,就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对其经营活动进行规范,从而让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及时处理掉发展中的小矛盾。所以,要规范经营管理模式,避免乡村旅游业在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夭折。规范乡村旅游业经营发展中的管理模式可以从政府引导主流乡村旅游、个体农户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业的实体运营、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在主流乡村旅游方面,要有政府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把乡村旅游业规模做大,并且增加乡镇的经济收入。在个体农户发展乡村旅游业方面,农户的客户主要是散客,农户提供的旅游产品是旅游小众所需要的。这样可以打造出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业的实体运营中,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旅游路线的疏导,旅游过程中交通和食宿等进行安排,对旅游业发展中的分工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这样能够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满意度都非常高,有利于后续旅游工作的开展。在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工作人员,前者负责旅游过程中的主要事宜,后者负责“游击战”。在旅游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比如游客突然受伤、游客量激增、住宿紧张、食材不足、要求增值服务等等。这些突发状况需要“游击队员”来处理,这样能够恰当处理突发问题,并且不至于对原有的旅游行程产生影响。3、优化营销策略。乡村旅游业主要是与地方旅游业挂钩进行的,这样的营销方法随着大众对旅行社信任度的降低而受到影响。追求品质和特色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乡村旅游业也是一样。所以,乡村旅游业要通过对自己旅游项目进行深入挖掘,找到自己的卖点,然后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来做好自己的营销活动。乡村旅游业的营销策略可以从弘扬民族文化、享受大自然、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地方特色饮食等多个角度来开展。互联网时代,乡村在信息上是与外界互通的,通过互联网可以将乡村的旅游卖点公布在互联网上,实拍的图片和山野录像能够吸引潜在的旅游者,同时也打消了旅行社欺骗消费者的顾虑。在营销内容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乡村位于历史名城或者革命红区,可以将弘扬民族文化作为主题。如果就是单纯的乡村,可以将“归园田居”作为主题,或者将从村安闲恬淡的生活方式作为营销主题。如果乡村具有特色美食,可以将美食作为主题。之所以要在营销主题上下功夫,是因为当下大众消费的倾向在于精神文化而不是物质享受。如果追求物质品质享受,人们会去大都市或者国外,而不是乡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农村已经具有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公共设施。在这种条件下开展乡村旅游可以考虑下面的方式。在乡村中选择一个最佳位置,最大限度地还原远古时的农村生活情景。在这个区域中,一切复古,超出这个区域是现代化的农村。这样就会给旅游者一种时空穿越者的感受,令人遐想和回味。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业时,一定要在营销策略上下功夫,只要乡村突出自己的特色,就一定会有市场。4、乡村旅游与其他农村经济联合。乡村旅游的经济收入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乡村旅游与农村其他经济开发项目联合,能够丰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村经济建设再上一个台阶。所以,乡村旅游要将旅游者引导到农村商品经济消费中来,例如当代的农副产品、当地的手工艺品以及当地村居院落的短期租赁等等。乡村旅游必然会带来一批消费群体,乡村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村落房屋短租、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摩与学习等等都是促进旅游者进行二次消费的项目,也是引导旅游者重复旅游的催化剂。第一,在城市的超市里面,森林溜达鸡和虫子鸡蛋的卖价非常高,是普通商品的三四倍。当旅游者来到农村,可以引导游客购买地方的农产品,这样就可以带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淘宝和微商以及快递,打破了购物的空间阻隔。当游客离开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农村养殖场进行订购,这就拓宽了农村发展经济的道路,为农村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路径。第二,农村的手工艺品非常多,2016年我国组织了东南亚地区的妇女手工艺品学习交流活动,这就让手工艺品更具特色。工艺品的原材料是廉价的,甚至是农村生产中的废弃物,然而其卖家却非常高。如果能够大量销售手工艺品,则是无本万利的买卖。这能够为农村留守妇女谋生提供工作,还能够提高农村的平均收入。第三,村落房屋短租还没有流行,但是其趋势已经存在。很多城市居民或者外国人有旅居消遣的旅游习惯,这就不要短期的居住地方。对于意犹未尽的旅游者,可以向其推荐可出租的农村院落,这样可以满足游人的需要,同时也能够让出外务工的闲置房子派上用场,同时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每个农村都有,但是如果有,就是旅游的卖点。可以引导游客中的爱好者来了解观摩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传承已经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问题。村民具有一身技艺,但是子孙忙于生计无心学习,村外的爱好者却觅师无处,乡村旅游可以搭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桥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发业发展过程中要跟上时展的节拍,同时也要利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在弘扬民族文化和追求原生态自然品质的消费理念下,发掘农村原汁原味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积极开展旅游事业,同时也要通过乡村旅游来带动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农村企业家和农村政府要对乡村旅游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社会学家和历史地理相关研究人员也要对农村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从而丰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乡村旅游能够解决农村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可以提升农村的人均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冠岑,牛星,许恒周.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的风险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3(03)
[2]朱璇.新乡村经济精英在乡村旅游中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以虎跳峡徒步路线为例[J].旅游学刊,2012(06)
[3]周聆灵,周法法.游客对乡村旅游形象的重视因素分析———以宁德地区乡村旅游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旅游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人们对返璞归真的绿色生态旅游活动备受青睐,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因而生态旅游产品成为生态旅游业发展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旅游产品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而开发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它是一项整体产品,为了实现生态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组合。[1,2]近些年研究者们对生态旅游产品研究较少,也仅限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和设计,本文把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作为关注点,通过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现状提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一、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现状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生态旅游产品也丰富多样。虽然黑龙江省针对生态旅游产品营销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开展冰雪旅游、湿地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提出“共建绿色生态龙江”等口号,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2]。生态旅游产品营销仍采用传统的旅游产品推销方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为主要任务,并未把生态旅游产品核心利益贯穿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生态旅游产品营销观念比较落后;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的定价不灵活,同时生态旅游产品也存在着不良的价格竞争;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也较为单一,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仍以旅行社对旅行社为主,只能面对总体规模相对缩减的团队旅游,而失去了目前逐渐壮大起来的散客旅游者。
二、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建议
(一)转变生态旅游产品营销观念
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引导下的绿色营销,营销的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旅游产品营销主要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为主要任务,而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提倡满足旅游者理性需求,坚持旅游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理念。如产品层次侧重生态旅游目的地产品、生态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旅游景区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再如营销对象不仅仅是生态旅游者,同时还包括客源地相关部门、旅游企业、经营商等;又如应有针对性地结合产品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策略,包括采取产品改革、市场改革、营销组合改进等策略努力缩短生态旅游产品的投入期,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期等,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品营销观念应紧跟时代步伐。
(二)优化生态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生态旅游市场环境下,制定竞争性强的生态旅游产品定价策略是占据一定旅游市场的有效方法。如通过多元化收入支撑景区弹性定价;提升景区内在价值,为生态旅游者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采取差别定价方式;结合同类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状态来进行定价;新的生态旅游景点、项目、景区服务等主题公园可以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相结合,吸引更多生态旅游者;对于一般的生态旅游产品进行渗透定价策略,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旅游者心理定价,根据生态旅游者对产品的认可、购买反应,采用声望定价和分等级定价策略。总之生态旅游产品的种类繁多,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定价策略,适时调整生态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增强竞争力。
(三)强化生态旅游产品品牌意识
开展生态旅游要树立本地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品牌,明确主体旅游形象定位,运用多渠道传播生态旅游品牌形象。生态旅游产品的品牌策划,特别是节假日生态旅游地的形象设计和推广是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的关键。生态旅游产品品牌设计要在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资源基础上仔细分析,结合地方特色,明确生态旅游产品形象的核心和外在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形象系统。加强生态旅游者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品品牌的认知、心理满足感和高品质产品的认同感。严把生态旅游产品品质关,把握本省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优势,深入挖掘本省生态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四)开发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渠道
现代旅游业信息密集,网络营销成为现代旅游业信息传播的重要促销手段,很多生态旅游者利用网上预订的方式参与生态旅游产品的选择,这使得传统的旅游社与旅游社对接的营销方式面临更大的挑战。自选意识越发强烈的生态旅游爱好者通过网络预订的方式来享受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团队旅游者逐渐减少,而散客生态旅游者逐渐壮大起来,最终将成为生态旅游市场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就应采用多种营销渠道,如利用网络营销模式结合旅行社对接的传统模式。总之应结合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环境因素、产品因素、政策因素、自身因素等,积极拓展新的产品营销渠道,提高运营能力。
三、结束语
篇7
2.神农架成立旅游集团公司的可行性探索
3.智慧旅游在大中型景区应用初探
4.湖北森林旅游之我见---以某某森林公园为例
5.湖北省与台湾旅游互动之我见
6.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布局新思维
7.荆州古城旅游开发的思路
8.襄阳旅游整合开发发展初探
9.论旅游开发发展的区域合作---以湖北省某某地域为例
10.湖北省温泉资源开发优劣论——以某某为例
11.鄂西圈旅游线路设计之我见
12.神农架(恩施州)避暑旅游谈
13.游学旅游谈---以某某为例
14.湖泊旅游研究
15.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研究
16.旅游者旅游动机(消费行为、旅游决策)研究
17.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
18.旅游产业的贡献度研究
19.武汉会展产业竞争力研究
20.旅游节庆品牌评价指标构建
21.略论湖北的**文化与湖北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
22.湖北旅游交通状况调研
23.新型旅游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24.武汉假日旅游现状与对策
25.现场导游服务的语言技巧
26.武汉酒店行业经营情况调研
27.浅谈xxx宾馆的会议接待业务
28.会展场馆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29.浅析xxx展会生存创新之路
30.浅谈武汉会展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存在问题
31.旅行社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分析——以某地或某旅行社为例
32.旅行社品牌文化建设探析——以某家旅行社为例
33.浅析旅行社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
34.参团游客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实证研究
35.浅论旅行社网站营销策略
36.旅游企业服务补救满意度测评研究
37.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38.浅议“智慧旅游”下的旅游企业发展
39.基于服务蓝图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管理
40.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及经济分析——以某地为例
41.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合作方式探究
42.浅论某地会展文化的创建
43.某某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实证研究
44.酒店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的互动影响模式研究
45.会议型酒店发展策略探析——以某某酒店为例
46.旅游集聚区研究
47.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与城市休闲旅游
48.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49.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50.旅游用地问题研究
51.乡土特色在酒店中的运用
52.会展品牌(会展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53.滨水旅游城市个性研究
54.桥梁遗产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研究
55.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56.智慧旅游理论性探讨与实证分析
57.邮轮旅游与邮轮经济分析
58.旅游地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59.旅游空间集群组织分析
60.武汉市旅游业与高铁、城铁经济的对接分析
61.城市群旅游整合发展与创新发展探求
62.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实证分析
63.古民居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影响力研究
64.网络评论的酒店口碑效应分析──基于携程、艺龙等旅游网站的检验
65.基于钻石模型视角的(中外)会展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66.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边界共生”现象及其区域整合机制
67.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冷思考
68.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与出路探析——以宜昌市车溪村为例
69.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
70.我国会展业发展中政府管理缺陷及原因分析
71.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策略探讨
72.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内涵及其开发研究——以××社区为例
73.现代营销环境下旅游景区的创意营销研究
74.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构建——以恩施为例
75.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主体选择与制衡机制——以××村寨为例
76.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思路探寻
77.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探析
78.论旅游节庆品牌的构建
79.旅游酒店开发会议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80.旅行社创新服务营销的思路探讨
81.展览业国家标准讨论
82.武汉市会展业发展评价
83.节事活动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84.会展业与酒店业的耦合发展研究
85.会展目的地的结构体系与整体营销研究
86.会展业产业促进研究——以某地为例
87.长江中游城市群会展经济发展展望
88.中国会展品牌战略研究——以某展览项目为例
89.会展服务创新研究
90.商务旅游发展趋势与旅游企业业务转型
91.会展经济带的生成与演进
92.湖北省会展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93.武汉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环境因素研究
94.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95.会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
96.节事旅游发展战略分析——以武汉为例
97.武汉会展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98.培育湖北省品牌展会的对策分析
99.会展服务满意度测评研究——以××××××展览会为例
100.武汉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101.武汉酒店业应对会展业发展的策略探析
102.会展品牌建设与创新
103.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
104.会展服务质量管理研究
105.城市会展业发展模式研究
106.大学生生态旅游意愿调查分析
107.大学生旅游环境影响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108.大学生休闲行为调查分析
篇8
前PATA主席、澳大利亚旅游局原国际市场司司长 理查德•布里:
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营销方面,中国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营销推广策略。在纵向方面,中国目前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可制定自己的营销推广策略,分别讲述自己的旅游故事,营销自己的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在横向方面,各级别的目的地应该采取竞合的营销策略,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具有相似或相近旅游资源的目的地可以联合营销,打造资源型的目的地的联合体。以千岛湖景区为例,千岛湖的核心资源是它的山水,而千岛湖的邻居桐庐市也有富春江和富春山这样的山水资源,这两者或临近更多的山水资源型目的地可以联合起来营销,打造中国的山水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特别是海外的旅游者,旅游者到来之后会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目的地,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旅游者特别是国外的旅游者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目的地,如果这些目的地只是依托自己的山水资源进行独立营销,旅游者很容易困惑,这样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开拓。
世界休闲组织主席 德雷克•卡塞:
目的地首先要有合理的定位。对于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而言首要的市场仍旧是国内旅游市场,再就是国际航班直达城市和国家客源市场,最后是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千岛湖为例,千岛湖的客源市场首先是以长三角区域为核心的国内旅游市场,再就是有直接航班抵达杭州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际市场,最后是欧美这样的国际市场,因此在制定有关营销策略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此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在建设和投资时,需要平衡考虑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双重需求,避免顾此失彼,特别应该避免只考虑旅游者诉求,而忽略当地居民受益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王琪延:
在发展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方面应该注意十个问题:一、目的地应该首先进行合理规划,在规划时凸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二、改善基础设施;三、围绕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并不断地推陈出新,特别是应当注重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四、进行合理的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目的地营销;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环境利用的关系;六、增加营销宣传的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宣传活动;七、目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招商活动,特别应注意引入大开发商整体开发。八、政府要紧抓各项工作落实;九、提升目的地的服务水平,对服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十、融合各产业,形成大休闲的业态,如,融合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地产、休闲商业等。
篇9
[关键词] 旅游 绿色营销 文化营销 体验营销 定制营销 形象营销
旅游作为后工业化信息社会中的一种主要的消费活动, 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将对旅游市场进行重新细分化以求达到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旅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以求“精、准、快”地占领广阔的旅游市场、拓展后续发展空间。
一、旅游者类型
日本心理学家今井省吾指出,现代人的旅游动机分为三种:(1)消除紧张感的动机,包括交换气氛、从繁杂中解脱出来、接触自然;(2)自我完善的动机,包括对未来的向往、接触自然;(3)社会存在的动机,包括朋友的友情、大家一起旅游、了解常识、家庭团圆。
不同的旅游动机决定了游客选择不同旅游市场的心理模式的不同,根据游客选择旅游的动机不同,游客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观光型。分为以自然景观为主型和以人文景观为主型。
2.学者型。此类游客的目的性较强,多把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3.健身型。以强身键体为目的,这种健身及疗养型的旅游增加幅度较大。
4.猎奇型。以年轻人为主,希望凭借自己的体力、智力去征服自然。
5.商业型。主要足迹在各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能力比较强。
二、旅游市场的细分
根据以上对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旅游市场划分为以下几类:
1.文化旅游:世界旅游组织的《世界旅游报告》指出,在21世纪,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20%度增长,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层次发展。
2.生态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3.乡村旅游:自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
4.工业旅游:这个词或许在今天的中国还相当地陌生,但在发达国家却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日本的东芝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工业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并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探险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多样化的需求,很多旅游者不仅希望从旅游中获得对异地文化和风情的感知,更渴望在旅游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营销模式的制定和运用
根据以上对不同旅游者类型和旅游市场的细分,制定以下相对应的营销模式。
1.生态旅游―“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观念。生态旅游既要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又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营销是十分必要的。
(1)目的地形象绿色营销:指为目的地设计一个悦目且符合环保与生态消费观念的旅游形象,它包括生态旅游景区地名、徽标、广告标识语、景区交通工具乃至垃圾箱的外观设计,这些设计都要符合绿色标准并且能充分体现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和解释大自然的特点。
(2)行为绿色营销:是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绿色化,即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引导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以及具备有关生态学和保育原则,心理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以及经济承载力。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绿色营销来为旅游者设计一个愉悦的生态旅游环境,让游客感受到真正回归大自然的喜悦。
2.文化旅游――“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充分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通过营造其文化特色来吸引旅游者实为准确地营销模式。以下将从外部宣传和内部景点两方面进行分析:
(1)外部宣传――借势文化营销:即借用电影和电视来宣传文化旅游景点的悠久历史和内涵。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故宫》,以此唤起人们对北京故宫这一文化旅游景点的向往。
(2)内部景点――主题文化营销:即通过挖掘旅游景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势,对这一旅游景点进行的主题文化营销。例如在永州,就根据其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每年定期举办一到两次大型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如“中华舜文化旅游节”、“国际瑶文化旅游节”等。通过主题文化营销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文化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而且增进了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了解,为不同知识需要的游客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3.乡村旅游――“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一种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体验来创造价值的营销方式。
(1)娱乐体验营销:即通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娱乐诉求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策略。让旅游者在乡村的蓝天碧水、广阔无垠的田园中享受清新的空气和身心的释放。
(2)角色体验营销:即通过让游客角色置换,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例如可以在乡村旅游景点推出“农家乐旅游”、“采摘节旅游”等。
(3)文化体验营销:即从旅游者的文化体验诉求出发,借助与文化相关的产品、设施及服务来塑造一种文化氛围,从而满足旅游者文化体验的需要,达到营销目的。例如我们可以以祭祀建筑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和乡村农耕文化的文化体验活动为主。
4.探险旅游――“定制营销”+“体验营销”
(1)“定制营销”,即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市场细分――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的营销方式。由于探险旅游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根据各人的不同专业探险知识和体魄制定不同的探险旅游项目的定制营销成为首选的探险旅游营销模式。
(2)“体验营销”,就是通过探险体验,帮助旅游者真正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游客可以通过体验激流探险、岩洞探险、海底探险、登山运动等活动征服自然,树立自信,珍惜生命。
5.工业旅游――“形象营销””+“知识营销” +“体验营销”
工业旅游不同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旅游,它能给予游客更多的是展现工业文化,感受工业文明,为旅游者提供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同时又能够给企业增加收入、传播形象。因而工业旅游的营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形象营销”――即借助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形成的形象力来展开的营销活动。企业通过塑造优美的工业环境吸引消费者,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感染游客,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说服游客。
(2)“知识营销”――即通过耳闻目染向旅游者传播相关的工业知识。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人流”的简单结合,而是要把工业的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要素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钢铁企业可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设计知识营销的方式。
(3)“体验营销”――工业旅游的魅力,也就在于在为游客们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够制造出多种体验。游客们在面对五光十色的工业产品时会产生好奇心,迫切希望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当汽车工人、炼钢工人的滋味。例如在德国奔驰公司,游人可以参观奔驰车的总装线,也可以穿上工作服拧几颗螺丝钉,最后还可以直接把车买走。
面对迅速变化的旅游市场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营销模式的综合运用,还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旅游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要使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必须加快旅游营销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其适应消费人群和市场细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昕李晴:旅游心理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2]刘婧靳俊喜:旅游景区景点营销策略[J/OL].企业研究,2007-02-05
[3]尹隽: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4]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著修月祯等译:旅游营销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8
[5]张朝枝: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0,15(6):54-55
[6]唐峰陵:永州文化旅游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8):60-62
[7]罗达丽:体验营销:旅游企业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坛),2004(5):80-82
篇10
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境旅游规模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6%,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持续走低,既与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有关,也受人民币升值、物价提升、雾霾严重、安全事件等宏观因素影响,更与旅游产品相对老化、营销手段亟待升级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联。
2.阿坝州入境旅游市场现状
2.1入境旅游市场恢复缓慢
阿坝州入境旅游市场由于遭受汶川地震的毁灭性打击,市场总量出现大规模下滑,由于受国家整体入境旅游市场萎靡以及灾后旅游营销不到位等营销,阿坝州入境旅游恢复的迟滞,2013年入境游客人次数、旅游收入相当于2007年的28.2%、24.8%。
2.2入境客源市场发生较大变化
根据阿坝州主要景区网订门票入境客源数据,2010~2014年,近程入境客源市场以港澳台、东亚、东南亚为主,港澳台市场比重大幅上升,东亚市场则出现大幅下降,东南亚市场较为稳定。远程客源市场以欧洲、北美洲为主,所占市场份额很小,趋于上升。从客源国家看,2010年及以前,日本是阿坝州最大客源国,2011年至现在,韩国是阿坝州最大客源国。
3.阿坝州入境旅游营销策略
3.1旅游品牌营销策略
大力提升阿坝州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藏羌走廊、丰碑、汶川奇迹六大旅游品牌在国际旅游市场的认知度。一是加强与世界主流媒体的合作;二是加强与全球主要旅游网站的合作与链接,在重要客源地建立落地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的国际化、开放性、受众广、不间断等宣传营销优势推介阿坝旅游品牌;三是由海外办事处在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社交网站注册官方推广账号,开展海外微营销。
3.2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巩固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等传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大洋洲、印度及俄罗斯等境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力推世界自然遗产、藏羌民俗体验、大熊猫生态文化、登山、滑雪、温泉度假等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以品牌组合市场营销,实现“一程多站”式品牌营销。
3.3海外联合促销策略
开展旅游和航空联合促销。与国内大型航空公司建立紧密协作和联合营销关系,促成各航空公司积极开通九寨沟、红原连接西欧、北欧、北美和澳洲的海外航线和旅游包机,旅游旺季时加密国内航线和航班;同时在主要客源地机场候机厅位置,摆放多语种的阿坝州旅游宣传册。开展与海外旅行商的联合促销,针对近期需要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和方案,激励海外旅行商主推阿坝州旅游产品。
3.4构建科学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
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在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部门,尤其是宣传、外事、广电、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建立营销工作联动机制,整合营销资源(资金与渠道等),统一策划,整体宣传,联合促销,大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营销模式。
3.5海外分销系统建设
大力推进入境旅游国际分销系统建设。针对海外核心目标市场(如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设立专门的海外营销办事处,开展与国内大型旅游批发商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广和销售阿坝州旅游产品,形成网络密集、运作高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分销体系。
3.6海外主题旅游推广活动
积极针对海外目标市场参加由四川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签头的海外推广主题活动,精心设计具有阿坝州特色的主题展馆和宣传材料,着重在文化、遗产、乡村、购物、美食、音乐、体育等方面向海外旅行商和游客推介阿坝州旅游产品。
通过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来进行海外宣传,引爆海外市场。积极申请和举办国际性的户外运动赛事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同时结合广告传媒、社交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舆论宣传,吸引眼球。
3.7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
积极开展基于海外大数据的精准营销,重点开展与Google等掌握海外大数据的机构合作,分析核心目标市场的游客偏好和搜索习惯等,精准定位潜力市场人群,通过邮件广告、弹窗推介、短信、MSN等方式进行针对宣传,同时借助这些数据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活动策划。
3.8文化影视旅游营销
开展围绕阿坝旅游元素的文化影视营销,积极与国外电影制片商洽谈,争取在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系列等卖作电影当中融入阿坝州旅游元素,借助影视巨作的全球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阿坝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国际眼球。
3.9区域旅游线路联合营销推广
积极推进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交通贯通、旅游客源互流、旅游产业同兴,积极融入接轨成渝经济区,构建川、陕、甘、青旅游合作区,加强跨省旅游经济协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的联袂开发,强化旅游品牌的联合宣传促销。重点针对“一程多站”式的跨区旅游线路,积极与周边省市展开合作,共同营销区域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