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意识形态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H省是我国中部一省份,高校云集、学生众多。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H省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杂音、噪音也此起彼伏,一些学生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偏离,道德情操下滑。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鼓吹所谓意识形态多元化、“普世价值”等,竭力同我们党争夺对高校学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高校是传道授业、培育人才的基地,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上游和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潮的策源地,也是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前沿阵地。因此,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当前,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如果主流声音得不到很好的传播,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就会在学生中占有市场。信息化时代,为高校有效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充分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手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学生们的精神需求。
【试题】
1.为什么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当代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网络在改变他们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你认为高校应该如何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呢?
【答案要点】
第一题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问题和方向问题,能否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摇篮,培育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过硬的本领和技能,更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做人思想的工作,当前人的思想意识多元化、复杂化,这决定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作。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这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篇2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话语权;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构是提升教学实效性,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自媒体时代下,各式各样嵌入型社交类应用软件的推广,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对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构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
伴随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全球一体化有利有弊,为发展中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冲击。发达国家依托先进的自媒体技术,借由文化交流之名,在全球宣扬自身的文化、价值观,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一些国家的人民群众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进一步致使以民族文化、民族特性的民族精神被消解,最终对国家政权巩固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潜伏于全球化内在的意识形态斗争的真正意图,我们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二)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自媒体时代下,中立、同质、异质等文化形态不断进入到人们视野当中,主流文化的“垄断”地位已然受到了动摇。人们对主流价值观、主流教育逐步产生审美疲劳,对新事物好奇心理的驱使使得关注中立或者异质文化。此类文化主要是为了牟利,借助自媒体平台,从人的趣味着手,采取现代营销手段来攻占文化市场,削弱主流文化在各领域的话语权,导致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三)信息碎片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效不断消减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有着信息碎片化的显著特点,指人们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各式各样信息,然而却不进行深刻的分析、理解、思考,获取信息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遣时间、转移注意力、释放身心压力等。自媒体时代下,社交平台客户端得到广泛推广,使得信息碎片化频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多元文化很大程度上转移、分化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信息碎片化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效不断消减。
二、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构的策略
(一)拓宽知识来源渠道,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者话语能力
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当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强化对网络基本规范、常识的学习,掌握网络用语,增强自媒体工具操作应用技能,拓宽业务知识来源渠道;提升对时政、社会动态的关注度,勤思考、勤总结,可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组织主题班会,以促进达成社会共识,拓宽时事知识来源渠道;依托自媒体群组,强化与同行的互动交流,借鉴引入成功管理经验,拓宽知识的来源渠道。
(二)重塑主体角色,增强思想教育工作者主体作用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构筑独立的人格、风格,提升对参与型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洞察力,以理性克制情感,达成虚拟网络向现实社会、网民角色向学生身份的回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筑极具感召力、生命力的话语,抵制自媒体平台话语霸权,促使一系列话语比重得以均衡,为大学生意见表达提供合理空间,引导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三)增强公信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
在网络舆情侵袭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厘清教育管理思路,提高媒介意识,有序攻克自媒体文化阵地,开展好信息传递工作,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高校应当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能力、素养,进而获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否摆脱失语困境,建构话语权,直接关系着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是否具有实际的影响力和制约力。鉴于此,相关人员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面临的挑战,积极促进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尹朝晖.自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困境及其重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183-186.
[2]贾亚君.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
篇3
关键词:心理问题;社会组织;预防
中图分类号:G44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06-03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预防就是相关组织针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以达到控制和减少心理问题的目的。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贫困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贫困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他们心理健康的状况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反之,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如耗费人力资源、影响社会安全等。社会作为预防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力量,需发挥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预防理念、原则及策略进行探讨,略陈管见。
一、理念
1.充分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人类被心理疾病带来的危害程度,断言“心理障碍是给人类带来痛苦最深重的灾难”。有专家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指出,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惑长期解决不了,就会变成问题。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因此,可以根据它的规律进行预防。
2.科学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应建立在正确分析他们心理问题现状及科学预测他们心理问题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尽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难以预测和防范,但仍然有规律可循,例如,学习心理问题的学生表现为学习焦虑、学习自卑、学习动机不当、学习疲劳、无学习计划等;人际心理问题的学生表现为内向、害羞、孤独等;网络心理问题表现为无学习兴趣,迷恋网络等。这些征兆为我们识别和预防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还必须遵循科学的预防原则。没有科学原则指导下的预防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达不到预防的效果。
3.积极参与。预防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因此,要减少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今天就要做好预防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工作。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参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加强对他们心理问题的预测,即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人群、出现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做出准确的判定,群策群力,这样才能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运用一切手段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原则
1.积极关注。贫困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他们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在处理工作、社交、学习的关系问题时,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带来不适感、焦虑感等消极心理体验,如果这些消极心理体验长期积累,则易出现心理障碍。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是贫困大学生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他们完善人格和全面发展德智体的重要条件。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必须遵循积极关注的原则,了解他们近期的心理状况,分析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他们心理问题的发生。
2.发展与咨询相结合。贫困大学生有两类心理问题:一是障碍性心理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包括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二是发展性心理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贫困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使自身潜能不能得到全面发展。第一类问题需要治疗,第二类问题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解决,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因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要发展与咨询相结合。
3.全体与个别相结合。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要面向全体贫困大学生,根据大家的共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每个同学又有自己的特殊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光靠自己是无法解决的,需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帮助,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所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必须全体与个别相结合。
三、策略
1.净化媒体环境,发挥主流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包括手机、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大学生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日显重要。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基本原则的把握,90%以上的内容是由电视、网络和报刊来完成的。由此可见,媒体在贫困大学生社会化中的特殊作用。[1]媒体在影响贫困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也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媒体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媒体作为社会预防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应对心理危机等方面的宣传,使贫困大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在行为上知道应对,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其次,开展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发挥媒体的正向引领作用。
2.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引导贫困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素质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社区居民的素质必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这一点。要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途径之一就是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要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途径之一就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体育运动中,健康的心理对体育运动起到积极促进的效果;同样,体育运动对人们的心理状态也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贫困大学生在这种运动的氛围下,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必然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
3.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引导贫困大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通过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对整个人类社会起到一种教育和规范作用。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背景下,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功利化和多元化的特点,集体主义本位和国家利益至上的一元价值观日渐脆弱,出现“价值困境”,如对幸福的解读出现偏差,理想信念模糊不清晰,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所以,培育贫困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通过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使贫困大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08-03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信仰信念发展构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未来。而作为未来的高层次人才,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分析、审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探析大学生信仰动机,在此基础上探索更为有效性的教育措施,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合格接班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综述
1.关于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一部分学者采用了问卷或实证的途径对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如李俊卿对北京市18所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阐释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影响因素、信仰差异等问题。刘国栋通过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西方社会思潮、当前教育体制、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影响着大学生的信仰。一部分学者进行理论和经验的分析,如徐秦法、田莉认为信仰问题主要是由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及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新变化所引起的。李艳、陈媛等通过对近年学者的研究将大学生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主观因素。从以上研究成果看,学者们基本集中在理论经验研究和简单的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上,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和分析,但大多研究都基于学者的理性推断,而缺乏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主要动机因子,并对各因子的得分均值进行量化,得出各因子的权重。
2.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研究。学者们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对策。如刘燕、宋进从主体间性视域探究大学生信仰培育的思想方法、文化构建和实践方式;陈中奎、徐星从“知”的深入、“情”的内化、“行”的力量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信仰的回归和巩固。岳杰勇从信仰生成的内在机制角度认为大学生的信仰的生成是依次上升的三个机制,分别是理性认同、价值共鸣和精神激发机制。此外,还有学者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论”的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角度、“‘微’传播语境”的视域等维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不同策略和途径。本文提出的对策将从分析得出的动机因子和各因子的权重大小进行探究,力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设计
基于前期文献研究,加之对一部分大学生的访谈,最终确定了共32条测量项目的“大学生信仰的动机”问卷和33条测量项目的“大学生疏离的动机”问卷。问卷采用5分量表,1表示“很不同意”,5表示“很同意”。
本文通过问卷星()问卷调查网站,对全国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最终获取有效样本319份。
本文运用SPSS 22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进行因子合适性测试,然后剔除大多数的被试者不认同的测量项目。完成上述数据处理后,对量表中的剩余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三、数据处理
(一)大学生信仰的动机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剔除标准对测量项目进行精简,结果如表1所示,15个测量项目可以归纳为4个因子,分别是理论魅力、媒体社交、学校教育和榜样示范,15个测量项目与4个因子之间的归属关系较为明确,各项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且未出现跨因子现象,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因子结构。信度检验表明,各个因子的Cronbach α组成信度皆大于0.6,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5,信度较为理想。
2.信仰动机因子得分均值分析。大学生信仰动机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信仰的4个因子分别是的理论魅力、媒体社交环境的影响、学校的信仰教育、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在此基础上,对4个因子进行得分均值分析,其中理论魅力的认同度最高,均值高达4.05;其次是学校教育,均值为3.55;媒体社交和榜样示范分别为3.24和3.11。
(二)大学生疏离的动机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前,对测量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剔除标准对测量项目进行精简,结果如表2,14个测量项目4个因子。从测量项目可将4个因子概括为理论认知、社会现实、国际环境和学校教育,4个因子初始特征值分别为3.629、1.794、1.483和1.232,因子旋转后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7.815%、17.390%、11.724%和11.198%,累计解释变异量为58.127%,这说明14个测量项目与4个因子之间的归属关系较为明确,量表具有良好的因子结构。信度检验表明,各个因子的Cronbach α组成信度皆大于0.6,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65,信度较为理想。
2.疏离动机因子得分均值分析。从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说明,大学生对的认知不到位,当前中国存在的社会现实、国际社会主义的低潮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学校信仰教育基本上概况了大学生疏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4个因子同样进行得分均值分析,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同度最高,为4.15,表明:上学难、就业难、房价高、、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社会现实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疏离的主要因素。学校信仰教育单一、枯燥、低效占第二,大学生对该项的认同度为3.93;另外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一些大学生对的认知误解也是当前大学生疏离的主要因素,认同度分别是3.25和3.15。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信仰以及不信仰的不同角度的动机调查,对当前加强教育,我们认为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加强大学生对的科学认知。在对大学生信仰的动机调查中,得分均值最高的因子是的理论魅力,而且在疏离的动机调查中,认为是“空洞的理论”、“过时了”、“不能提供精神安宁”等错误的理论认知也是重要因子。可见,认知在信仰以及不信仰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大学生信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让青年大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解,认识理论的科学性,并将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这仍然是我们当前加强信仰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
2.创新高校信仰教育。在对大学生信仰的动机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的正面、主渠道熏陶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影响是自己信仰的重要因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方面,高校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的信仰。在对大学生疏离的调查中显示:“学校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因子之一。他们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跟现实脱节,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信仰环境的校园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应加大改革创新。如何将灌输变渗透、将被动变主动,关键在于有无较好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在新时代,信仰教育能否利用微视频、微课堂、微信等一些新媒体、新技术和一些新语言来承载,也是大学生能否亲近的时代因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步,才能全面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3.提高大学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步入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如小部分党员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现象,这些使大学生对和党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如何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全局、辨清真伪、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坚固信仰,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重大课题。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对反腐倡廉重磅出击,并常抓不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重点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同时,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学生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以及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和信念,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注重榜样示范教育作用。调查显示,偶像英雄人物的感召、某些教师的人格魅力或是亲朋好友的影响也是大学生信仰的因子之一。因此,先进人物或模范事迹的榜样作用和辐射作用是提高和改进信仰教育的重要途径。榜样,一要有典型的先进人物,这是偶像、理想、目标;二要有老百姓身边的高尚思想,这是抽象的原理和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三要有大学生身边的模范行为,接地气、易模仿。这样的榜样不仅可敬,也可亲、可爱、可信,才能真正发挥榜样的影响力。
5.营造良好的信仰环境。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正负信息的鱼龙混杂是大学生信仰疏离的因素之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主流媒体的宣传、新媒体内容篇幅、社会环境的感染,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信仰状况的渗透力越来越明显。可见,当前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已非高校一己之力可以完全实现了,这是思想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新旧媒体、网络、社会和学校形成一致合力,抵制不良信息,让相关信息占据制高点,共同营造良好的信仰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俊卿.高校大学生信仰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大学生信仰的调查[J].学术论坛,2012,(7).
篇5
会议的组织者是《探魔导师》出品方 CEO洪 14,然而她并非 “生而网红”,在她 8年 的演员生涯里,经历的大部分会想必也是跟娱乐记者发生联系。在借着社交媒体的东风炼成网红之前,跟一群社交媒体的创始人和运营们开 “联谊会” 是件没有眉眼的事,连这个会都是拿花椒直播的。
在新的体系下,新媒体运营角色的重要性眼看就要大过传统的娱乐记者编辑了,帮忙 “推一推” 变得至关重要。反过来看,社交媒体的运营们能来到这间蒸汽朋克风格的工作室,对稀缺内容的饥渴也可见一斑。
是的,新媒体不喜欢通稿,而且每个平台风格也不尽相同,需要考虑平台用户口味来推送内容。而在社交媒体的体系下,最重要的结点就是大大小小的网红们了——《探魔》希望盘活的就是这些 KOL 的影响力。
这些人更懂自己的粉丝,也迫切得要思考,到底创作什么样的内容呢?在什么样的平台上传播,就请在这个平台上水土的网红帮忙传播,这是个网红们二次创作的过程——不变的都是《探魔》的主题,十四还会把公司探魔主题的工作室共享出来给到这些网红使用,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不断强化粉丝对该剧场景的认知。她也呼吁各个社交媒体能够联动起来共同推广有意思的内容,如果全作能流程化就更好了,以期将这套流程复用在每个新剧上。
不过跟网红建立松散的关系毕竟不是稳定的组织,也并非对 IP 完全量身定做的营销,但这的确引人思考——随着新内容的井喷,文化产品的营销会在组织层面上发生哪些变革?
不得不说,新内容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一般来说内容上更能反映新生用户群体的意识形态,所谓网生内容、亚文化元素渗透的内容等;生产、传播方式更强调开源共享,开放。
说回来,确定的一点是,内容越来越多,对营销的整体需求就越来越大。因此难以避免一个状况就是,传统的公关公司、4A 公司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完全不懂新用户的话语体系,当然这对懂内容、懂新兴亚文化的人而言则意味着难得的创业机会。或者说,老 4A 公司也该拉新团队来补足对新内容的承载能力了。
有一些垂直社区现在正在履行着这种新 4A 公司的角色,我跟皮皮互娱的创始人杨光聊天时得知,这样的二次元社区目前也在接一些动画方面的全案,拥有大量广告客户的盛世神猫也把以新内容为承载的品牌营销视为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
另一方面,这些新内容的用户群往往是广告商们竞相追逐的新消费群体,他们当然也需要连接他们。我之前了解到,有信这家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基于网剧做品牌植入和营销的运营团队,当然它们也是依托当今最牛的娱乐腹地——微博(有信目前的大股东)来运营每一部剧的粉丝,以期不断拉新以及巩固新用户,吸引会员用户的往往是一系列偶像定制版产品,之前火到被下架的《上瘾》就是他们的合作方之一。
篇6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趋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现有大学生都有意或无意的卷入至全球化的发展狂潮中,全球化不仅带来了诸多就业发展基于,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我国素质教育亦是如此。借助全球化可以为普及素质教育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不断强化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而不断推动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全球化进程加快,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强化
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国教育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需要满足本国内部市场发展的需求,还需要使用全球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因此,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十分明显的多元、多维、多变的发展趋向,大学生素质教育被赋予了全新内涵与价值,促使素质教育可以与全球化一同发展。全球化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外语表达能力,并在社交过程中将其视为主要工作,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强化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帮助学生获悉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了解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才类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媒体,将庞大复杂的信息及时转变成为可以自主利用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信息的空间性与容量性也进一步关系到信息社会中学生精神世界的构成,为学生素质形成提供了优质的空间,使学生逐渐理解并接受所谓的平等与自由。这也就要求我国现有高校教育管理者将发展目光放置在培养贴合经济发展竞争,具备合作意识、信息捕获能力、信息使用能力、职业道德的素质型人才;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对经济形势的变换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与素质,在教育过程中侧重进行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全球化发展失衡现象的加剧,衍生出诸多自然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经济个体、个体肩负起自己的职责,积极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素质教育要深化学生对“全球化”产生深刻的认知,有效引导学生构建国际责任感,使学生具备宽阔的胸怀,进而掌握和谐共处,关注世界问题,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时刻坚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地位
基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一方面促使世界各国公民思维意识正由原本的迥异走向一致;另一方面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全球化只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具体体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将全球化视作推动霸权主义的关键因素,以此为发展基础,科学利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优势,在我国推行构建中国梦的发展方针,以学生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意识形态的渗透工作。虽然高校依旧认同以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但是由于大学生思维不够成熟,促使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陷入一种尴尬的困境中。其一,部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产生质疑、困惑、动摇,表现出一种无关无感的情感,甚至有部分比较偏激的学生逐渐放弃意识形态的学习。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文化逐渐在学生脑海中产生。若是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将严重印象到素质教育的开展质量。马克思曾经说过:“若是单一从思维层面进行分析,那么一定意识形态的分支就可以领整个世界遭遇毁灭性危机。”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必须要侧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工作,积极宣扬意识形态的价值与主导地位。引导班级中学生更加深刻细致的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知识,尽可能规避个人主义。在学习生活中运用理论、哲学观点及辩证理念对西方文化及思想进行解析,促使学生逐渐由偏离的轨道上回到正确的素质教育道路上。
三、积极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校方面需要积极创新学生的素质教育形式、目标、内容等,积极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彻底转变过去守旧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素质教育作为一个课程进行研究。其一,从教育维度这一内容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前期,大学素质教育侧重强调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在步入全球化后,高校素质教育逐渐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单一专业技能培养转向德智体美劳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侧重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专业潜能,使学生具备理论涵养的基础上,掌握与之对应的实践能力。其二,从实际教育情况为出发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需要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素质教育一再强调要培养具备时代性的学生,以学生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对主流文化的理解。教师在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时,需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文学典故,要使大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三,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视角出发,素质教育必要及时挣脱传统思维的限制,朝向国际化素质教育目标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际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讲述国际事务、法律、礼仪等内容,使学生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化。促使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无缝接轨,不仅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解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时,需要切实完成民族与国际文化融合工作,就必须要教学活动时侧重进行主流文化、民族内涵、国际文化的间无缝对接,使学生可以辩证看待文化,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进而从根本上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贵臣.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卢艳兰.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理想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5.
[3]黄笑伟.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的冲击与应对[D].山东大学,2014.
作者简介:葛亚东(1993-10),男,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本科生,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
篇7
关键词 媒体 群众体育 作用
一、新媒体与群众体育运动
(一)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目前传播学者普遍认同的新媒体的定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具有交互性、跨时空性、主动性、个性化、移动化等特征,这些特征改变了人们以往接受、传播信息的方式,使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传统媒体的品牌、内容和受众等优势也决定了新媒体并不能一统天下。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成为构架媒介化社会的核心力量之一,对比传统媒体来说,网络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个性化、即时性、智能化的特点促使受众对它日加青睐,从而也加剧了大众对它的依赖。社交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能够通过加强宣传工作,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提高其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促使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率,使全民健身运动落到实处。
置于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途径及方式趋于多元化,各类媒体取长补短,形成了一种相辅相依的互动关系,实现了不同介质资讯的传播和共享,重塑了时间、空间和人类的时空感知。可以说,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之间已经是互为“媒介的媒介”。正如布罗尔特和格鲁辛所言,“媒介的每一个行动依赖于其他媒介的行动;媒介不断地对其他媒介进行评判、复制和取代,这个过程是媒介所必需的时间和空间消失了,这预告着由书本文化培育的具有个人意识的世界被“所有人都与其他人紧密相连”的世界取代。人们栖息在一个相互交叠的信息社会,没有文化等级,也没有社会分工。媒介技术的演变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社交型媒体的出现,开拓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其独特的“节点―广播”传播模式,让人际传播找到了和大众传播的结合点。受众以“短消息”的形式记录与分享观点,新鲜事,其基于真实的好友身份进行信息传递,定向传播效果显著、反馈及时。
(二)新媒体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相互作用
1.提供信息与热点话题,使社交媒体获得社会效益与影响力
社交媒体在逐渐影响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而全民健身运动也可以给社交媒体提供源源不断地信息资源和热点坏,从而增加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和使用依赖度,提高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形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全民健身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丰富了社交媒体的报道资源和内容,同时也促进了宣传形式的创新,并以此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从而促进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体育新闻报道在我国传媒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发展比较充分,受众关注度高、传播效益好,新闻媒体对体育报道青睐有加。体育节目的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是媒体报道的素材必不可少。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运动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关于重大体育赛事、科学锻炼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报道,更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而体育报道也会因全民健身活动的精彩而精彩。
2.扩展社交媒体的多样化赢利空间
体育在社交网络中有着庞大且日渐增长的的用户群体,他们有着对运动、健身共同的兴趣与热爱。这就在社交媒体固有的交往互动特性基础上,无形中逐步生成了一个潜在的体育健身消费群体,其中蕴含着一个广阔的体育消费市场与多样化的体育产业开发的可行性。比如,社交媒体网站主页中时常出现的广告内容、微博平台上常见的营销策略,社交媒体也应当进一步将这一潜在的市场与体育产业的构建相结合,在体育信息的中积极的渗透相关体育产业的内容,促进全民健身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的体育传播呈现了新的特点:多媒体联动;超真实性表达;泛娱乐化呈现;类媒介事件集聚;交互性增强等。这些特征是对先前媒介事件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对我们研究体育赛事和媒介生态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框架。新媒体时代体育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其实也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特征的反映,我们有必要理清当今体育媒介事件演变和运作的过程,明晰媒介事件对当代体育和媒介生态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一种新的媒介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研究信息时代的体育传播,促进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根红.论体育媒介事件与城市文化塑造[J].现代视听.
篇8
――马云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
“连接一切”是“全球化”趋势的一个技术上的微观版本,它试图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扩散,将世界万物连在一起。无论是否公开宣称,[1]大型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希望成为“连接器”,掌控连接一切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这一连接器不仅连接计算机、用户,也连接人和各种服务,甚至物与物。设计互联网的原初目的之一就是将不同的计算机及其使用者连在一起,但晚近发展出来的以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形态却十分不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和便利了万物的联系,同时却背离互联网的初衷,成为一个更加中心化的商业帝国。在这类帝国的形成过程中,“连接一切”也被塑造成颠扑不破的真理,和其他相伴随的意识形态一样,成为维系帝国合法性的基础。
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入手,第一部分分析这类话语如何在新型生产资料的发现与再利用的过程中出现,并为信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服务;第二部分综述作为这一意识形态基础的平台实践与行动;在意识形态与实践的扩展过程中,也遇到相当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与抵抗;第三部分简要分析这类障碍产生的原因与过程;第四部分着重指出,受商业逻辑驱使,“连接一切”的实质不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分布式的平台,而是更加封闭的中心化平台;本文最后指出,有必要历史地看待互联网的兴起过程及其商业实质,才能使我们在技术不断变化的全球化进程中理解新经济及其上层建筑的关系。
“连接一切”话语的发生与演化
互联网的诞生固然有其冷战背景,但也孕育了将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梦想。[2]若想将更多具有不同传输协议的网络统合在一起,相互沟通,就需要一个更加简洁、低成本的自下而上的协议。最终TCP/IP协议超越了像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OSI模型等自上而下的设想,为分布式互联网奠定基础。随后,以非营利目的出现的万维网,进一步将散落在不同计算机中的文档资料连接在一起,并通过web浏览器推广。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在这两项基本的非商业化发明基础上,商业化实践开始拓展疆域,更加有动力不断将互联网推广到全世界。正是由于商业力量对互联网功能的发掘,希望通过商业和技术的结合改变世界,一个所谓的“信息资本主义”发展起来。[3]一方面帮助传统企业组织改造信息技术,一方面经由“免费+增值+广告”的商业模式,逐渐把传统的生产要素吸引到新的更大范围的平台组织上来。传统生产性企业组织仍然存在,但必须依赖信息平台才能更加有效地接触市场和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新经济是传统工业经济的新阶段,为传统经济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信息基础设施,加速了生产资料的流动增值。
伴随互联网兴起的意识形态从“信息想要自由”、“信息自由流通”到晚近的“分享经济”、“连接器”,其实质没有明显变化,都反映出互联网企业不断发现信息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秘密,并从比特扩展到人、财、物等其他生产资料。[4]这些原本没有商业背景的话语逐渐转变成带有浓重商业气息和诉求的意识形态。“连接”是指数据背后的精确匹配和推荐,“自由流通”和“分享”则指生产资料的产生与使用方式需要打破传统经济组织和规则的藩篱,成为平台上不断流动的有价值资产。“连接一切”建立在早期“自由流通”和“分享”基础上,因为后两者鼓励大众生产,为前者提供了无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并表现得更像是一种道德话语而非商业话语。
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轰炸,“连接一切”、“公开”、“免费”、“分享”被包装成无可置疑的真理:如果不能联网,不和他人分享私人生活和经历,缺乏和他人的线上联系,生活和社会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能量化个人,把各类个人数据打通,按照算法分析科学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就不能真的知道“我是谁”;如果不按照某种“互联网思维”经营和运作,企业和政府就失去了正当性;如果和互联网商业模式发生冲突,阻止生产性资源自由流动向平台,就被认为是阻碍“不可避免的”先进生产力的潮流。[5]此类话语没有说明的是,连接的实质仍然是生产,囊括了虚拟生产和实体生产。而一旦万物联网,受益最大的将是平台企业,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到更多的数据,通过精妙的算法预测和塑造经济消费习惯,提供精准的个人化服务,控制交易和生产渠道,捕获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6]
由此,这些话语针对的对象至少有两类,一是大众消费者,他们受到免费服务的吸引,甘愿成为生产数据和信息的数字劳工;一是传统组织,它们遭遇到更多颠覆性创新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也从传统组织流失到新平台上,新旧利益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同时,这些话语也将既有法律与社会价值重新包装,支持言论自由、隐私、财产和版权保护,但实际上要求成为这些传统价值的例外,例如,网络言论自由值得追求,但影响言论的架构却被塑造成有利于信息的加倍增值和大众为平台免费贡献; [7]用户的隐私权需要保护,但前提是平台通过用户协议获准使用一切个人信息;[8]数字版权十分重要,但授权使用的方式应当改变; [9]数字时代的财产更重要的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10]正是在这些例外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网络法的核心:新经济要求新的法律规则承认新经济的特殊性,将其特殊性包装成普遍性,并要求法律解决新旧经济体之间的利益冲突。[11]
中心化的“连接一切”
传播学研究发现,至少在大众传播领域,互联网已不是理想中的分布式网络,而是具有少数核心节点的贵族式网络。[12]类似地,在一个更宽泛的意义上,少数互联网巨头充当了这类核心节点,它们不仅在网络空间中吸引用户,也在物理空间中通过信息连接万物。和TCP/IP与万维网协议不同,这类平台基础设施不仅搭建赖以交流沟通的接口与标准,也试图成为中心化的信息中介。它们希望一切生产性资源都在其掌控范围内流动,从而精确搭配交易,按需定制,并提供完美的金融和物流服务。换句话说,“连接一切”反过来的意思是首先尽可能将万物纳入其体系,以便打造平台和入口,吸引资本,其本身承担着通过信息进行中心控制的功能。在这个平台上,万物确实能够相互连接,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无一不在平台的监控之下,相关信息也尽数被平台加以搜集与分析。为实现这一中心化目标,大型互联网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实践。
首先,打造独立于传统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流动的生产资料提供各类从内容层到物理层的免费服务,包括身份认证与识别、物流、金融支付体系、信用体系、硬件终端设备、安全性、数据传输等。这一整套基础设施是在政府或现有工业组织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的情况下发生的,首先有利于线上信息服务,但也能够迅速扩展到线下。
其次,在商业模式上不断扩张。不仅在纵向上通过垂直整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和互联网不同层面,形成终端入口;也通过早期的模仿和晚近的并购,尽可能将触角伸向各行各业。这种双边市场模式十分有效,通过免费市场吸引用户,广泛搜集各类信息,并在收费市场上用于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如本文题记中马云所说,中小第三方开发者和卖家无法在传统行业中独立生存,不停受到“创造性破坏”,一是传统的用户大量流失,二是生产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只能依附于平台提供的新生产链条,降低成本,接受调度分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分别,重要的并不在于究竟是谁率先采用了互联网商业模式成为颠覆者,而是最终谁能成为唯一的入口,控制整个网络平台。
第三,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是平台企业的优势,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精确预测和私人定制实际上将挤压自由市场空间,将传统看不见的手变成黑箱算法中看不见的手――同时也是看得见的手,因为自由经济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将会成为更加有效率的计划经济,使生产性资源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进行分配和调度。早期互联网经济主张资源更加自由的流动,打造信息更加对称的市场,然而悖论在于,平台经济从表面上看是一种遵循报酬递增规律自然发生的“基础平台垄断,增值服务竞争”的局面,[13]但平台已经深深介入每一笔看似随机的交易当中,这将挤压生产和消费剩余,使自由市场名存实亡,加剧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最后,不断要求法律框架根据新经济特性发生改变,主张不同于传统执法过程的自我规制,并保护其新商业模式。这涉及从财产法到反垄断法的一系列变革。[14]如果按照Lawrence Lessig在《代码》一书中展示的框架,法律、组织规范、市场和技术架构都能够影响生产性资料的自由流通,[15]那么在新经济看来,传统法律和现有高强度的组织规范不利于万物流动起来,因此需要不断革命打破各种约束,开拓新市场,并通过设计有利于“连接一切”的新渠道(代码)建立新帝国。
“连接一切”的过程与阻碍
发现和追求“连接一切”的过程伴随着大量违法侵权和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与其说是单纯违法意义上的,不如说是生产方式的差异带来的必然结果。[16]互联网中心主义者像当年的福山一样乐观,充满期待地认为这种冲突是暂时的,甚至可以无视,因为互联网必将取代传统经济和组织,创造新世界,历史将就此终结。[17]在中国,互联网在连接万物之时也遇到多重阻碍,如果我们不带先入之见地审视这一历程,就会发现某些阻碍尚未被克服,反而愈加牢固。甚至可以说,利益冲突和抵抗内生于新经济本身,埋下自我颠覆与革新的种子。
以下简要罗列在计算机通过TCP/IP和万维网更加便利地连在一起之后,万物如何被商业资本带动相连,成为更大范围平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连接人与比特。通过免费网络内容吸引用户,进而颠覆传统媒体和文化工业是互联网兴起的第一步。盗版和免费模式混杂在一起,平台优势建立起之后再与正版权利人合作。“通知--删除”制度保护了依靠用户上传盗版内容获利的实践,消除了互联网商业模式胜出的最大障碍。但在国家牢牢控制的广电领域,互联网很难进入。
连接人与货物。电商的蓬勃发展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线下卖家,将他们逐渐转化为线上的货物提供者。阿里甚至深入广大农村,建立淘宝村淘宝县,直接将农民“组织起来”为资本服务。阿里还不断依靠大数据打造各个领域的生产线,整合从生产到消费的新渠道。
连接人与人。各类社交网站使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也鼓励更多的人不断加入,“分享”隐私,成为为互联网24小时免费工作的劳动力。因为任何注意力和个人信息都能马上变现,并反过来成为追踪用户的工具。
连接私人数据和公共数据。随着云储存的发展,用户和企业的所有数字材料被鼓励不断上传到一个看不到的“云端”,从而可以随时读取使用,加剧了云服务商对用户的控制。这一趋势最近扩展到公共机构,要求以数据公开的名义获得更多的免费公共资源,方便最有能力的平台企业将整个社会连在一起,以便获利。
连接人与金融。互联网金融不仅在清算支付环节确立了自主性,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更加精确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同时也招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反弹,尽管它们没有能力吸收和管理游离于银行业以外的资本。
连接人与物。以网络专车和房屋短租为代表的分享经济试图进一步调动物理物品,特别是当传统生产组织无法充分调动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新旧利益群体围绕如何规制像专车平台这样的经济形态展开激烈争论,目前专车的地位仍然模糊不清。
连接物与物。物联网是平台企业进军的下一个广阔市场,从智能家居开始,中心化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搜集所有用户的生活信息加以整合。可能的冲突将发生在传统制造企业和平台企业之间。智能设备制造本身不是问题,谁能将这些智能设备连在一块加以系统性的控制才是问题。
连接人与服务。在线医疗、教育、法律咨询服务也试图将医生、教师、律师、咨询师从医院、学校、律所等组织体中抽取出来,打破地域限制和中间人限制,重新组织包装,尽管现在仍无法取代传统组织,未来可能的冲突也有待观察。
不难看出,“连接一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上述生产性资源在线下的整合程度,有些受到组织和规范的约束力和黏合力较强,并得到充分使用,从而不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但有些资源则处于闲置和剩余状态,容易受到影响。法律和监管就变成了新旧经济体争相游说的重要对象。
国内互联网平台也有持续动力向外扩展,例如借助国家“数字丝绸之路”政策,以货物贸易为主要形态将不同国家的生产者连在一起。[18]这类意识形态终将“跨越长城,走向世界”,提供中国版本的信息资本主义研究的例子。
“连接一切”以后
借助零边际成本的信息技术,平台企业越来越发展成为一个准公共服务提供者,这和其资本的逐利本性不符。表面上看,人们仍然可以平等地享用免费服务,然而实质是一旦进入某一平台帝国,他享用的是依托其个人信息预测和推荐的个人化服务,逐渐被锁定,转移到其他平台的成本十分高昂。同时,大量不正当竞争案件表明,“连接一切”的另一面是,平台企业采取了技术上更加严格的控制手段防止免费资源被竞争对手获取使用,例如封杀对手的服务,从而建立起高度垂直整合的“护城河”。[19]从3Q大战以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表明,在不断从传统组织中获取资源的同时,平台之间争夺资源也愈演愈烈。它们似乎全然忘记自己从传统组织中获取资源时要求证明“非法行为”合法的历史,一旦将用户和正版资源吸收到平台上,就继续维护各类法律权利,因为这些权利已经通过协议排他地为平台所用。 估值已达20亿美元的美图公司是一家以自拍软件为主打的创业公司
从这个意义上说,“连接一切”发生在新经济对抗传统工业与金融资本主义、将大众纳入新体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我们已经看到,信息技术扩大了用户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免费服务,带来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但另一方面,和它的对手一样,新经济在意识形态上支持一种超越历史时代的普适性价值,一旦这类价值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被抛弃,或者声称自己是这类价值的例外。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并不会终结,新的权利诉求和反抗依然存在。围绕“连接一切”,还有相当多的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平台的公共性,平台上各类组织的重建,作为财产权利的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弥合数字鸿沟让被拉进平台的人公平地获取社会资源,等等。本文仅就这一意识形态产生过程做一梳理,这一过程尽管十分短暂,却仍然展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平台企业将在技术上更加严格地防止免费资源被竞争对手使用
1.例如,腾讯和Facebook都宣称自己要成为互联网的连接器,而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在纷纷打造互联网入口。
2.这一梦想的初衷首先是科学家共享学术研究资料,以及共享大型主机的计算能力冗余;其次是符合早期黑客伦理关于互联网开放自由共享的理想。
3.这种狂热的进步主义在硅谷被称为“加州意识形态”,参见Richard Barbrook and Andy Cameron, “The Californian Ideology,”Science as Culture 6.1 (1996)。和硅谷相比,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早期商业气息更加浓厚,互联网倡导者与实践者往往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结合起来,反对政府管制。
4.有关分享经济的分析,胡凌:《分享经济的法律规制》,《文化纵横》2015年第4期。
5.借用中国互联网业界推崇备至的Kevin Kelly的一本新书的名字:《必然》(Inevitable)。
6.利求同:《交出了隐私,再掏空钱袋》,《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年1月3日;Anna Bernasek and D. T. Mongan, All You Can Pay: How Companies Use Our Data to Empty Our Wallets, Nation Books, 2015.
7.胡凌:《新媒体的暗面》,《文化纵横》2013年第6期。
8.胡凌:《中国数字版权的商业起源》,《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前沿文集》,香港大学出版社,2016年即出。
9.胡凌:《数字时代隐私的终结》,《文化纵横》2014年第2期。
10.胡凌:《虚拟财产到底属于谁》,《文化纵横》2014年第4期。
11.这和工业资本主义仰赖的资产阶级法权体系如出一辙,参见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张企泰、范扬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2.巴拉巴西:《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沈华伟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3.姜奇平:《互联网真的存在垄断吗?》,《光明日报》2013年12月6日。
14.我在其他地方多次讨论过新经济的法律基础,不再赘述。参见胡凌:《大数据革命的商业与法律起源》,《文化纵横》2013年第3期;胡凌:《谁拥有互联网信息?从百度文库说起》,《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第2期。
15.Lawrence Lessig, Code version 2, Basic Books, 2006.
16.我称之为互联网的“非法兴起”,见胡凌:《谁拥有互联网信息?从百度文库说起》,同注14。
17.Morozov从政治角度对这种技术乐观主义进行了反思,见EvgenyMorozov, The Net Delusio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et Freedom, Public Affairs, 2011。“互联网中心主义”取自他的另一本书To Save Everything, Click Here, Penguin, 2014。
篇9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品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要做到“三个率先”——率先研究、率先宣传、率先实践。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提倡宣传思想工作的“人民性”,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师生服务,坚持海纳百川、多元并蓄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培育知荣辱、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的文化责任与担当
二十一世纪,技术革命成为人类发展动力,人类的媒介形态和媒介使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数字化媒介社会”。“全媒体”(omnimedia)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是人类技术革命,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革命的必然结果。从广义上理解,“全媒体”是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理解,“全媒体”是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运用[1]。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继续转型发展以外,近二十年,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社会逐渐形成。新媒体也可称为数字媒体、多媒体和互动媒体,是具有综合、互动特性运用数字信号的媒介。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个性化、分众性、融合性、便捷性、低成本等特点。在新闻生产方面,新媒体助推传统媒体从组织化的新闻生产转向社会化的新闻生产。通俗点说,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源,都可以发现新闻线索、整合媒新闻、新闻、传播新闻,从而根本改变媒体与公众的关系[2]。随着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球性、融合化、移动化、社会化的特征日益凸显:信息传播的范围不限于本校、本地、本国,传播主体之间不再是点对点的传播,而是多点对多点、点对面的传播,而传统媒体借助融媒形成新的传播平台,再加上智能终端,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模式更灵活、信息接收的途径更快捷,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导致受众心理和情绪更加容易波动。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3]。“文化”一词含义深广,钱穆曾说:“没有人生,就没有文化。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来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4]。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活动文化,包含学校办学理念、战略目标、办学方针、办学模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育人行为规范等内容。高校长期以来被视为“象牙塔”,成为人类精神的寄托和象征。高校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形态中具有特殊性:1.创新性,校园文化的根本使命是批判与创新;2.开放性,全球化时代教育形成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个性及其主体性得到尊重与树立;3.高雅性,大学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地位决定其追求精神卓越与格调高雅;4.多元性,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知识和人才高度流通,学术交流更加频繁,社会环境相对宽容。全媒体迅猛发展不仅推进思想宣传工作的信息化,而且引发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作为文化传承创新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应对新舆论环境下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认识并承担起应有的文化责任与担当,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活力等问题值得深思。
二、全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理念
校园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课堂学习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日益多元化、丰富化,另一方面,高校活动文化也存在一定问题:
1.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社团活动,将活动的策划组织者限定为学工部、校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导致校园活动文化建设被局限于管理学生层次上,难以在整体办学方向和文化引领等宏观层面操作实施,使得校园活动文化略显单一封闭,反而削减了活力和创造力;
2.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科学规划、有效管理,造成表面上的热闹与组织者、参与者的“三盲”——盲目、盲动、盲从等问题,出现组织者筋疲力尽、疲于应付,参与者兴致不高、兴趣不大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的实际效果,关键是要增强师生文化创新活力,重点培育接地气、有底气、特色鲜明、公众认知度高的校园文化品牌。特色和品牌是高校校园文化生命力所在,特色发展、品牌生存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校园文化品牌是指被广大师生广泛认可的,具有示范性、标志性,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总称。它集中体现大学精神,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需求。健康向上、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品牌一则有利于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吸引更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则有利于建立社会网络,形成宽松、活泼的环境,助推政校企行、产学研用创新机制;三则有利于吸引更多教育资源,为学校改革、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就校园四大文化来看,精神文化建设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强调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提倡并宣扬“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精神;物质文化建设则要体现历史和现代的交融与碰撞,譬如在文化广场可树伟人像,也可以以互联网标志之一的“e”作为塑像,向广大师生展现一个充满动感活力的校园;规范文化建设应加强网络教育、网络法规宣传的内容,要求师生遵纪守法、文明上网;活动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精神,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实做好“挑战杯”等全国科技创新竞赛,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发现和培育一批师生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创新创业品牌,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之中创造和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全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
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特色的导向性、集中时间的聚集性、一致认可的共识性,所以培育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解决高校校园活动文化针对性不强、活力不足、影响力不大的盲目、盲动、盲从等“三盲”问题,如何形成有鲜明个性、独特性和公众认知度高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就需要我们更新校园文化品牌理念、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宣传推广方式和以参与者为中心进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流程再造,真正贯彻落实文化育人。
(一)理念更新: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
为增强校园文化品牌的共识和凝聚力,就要全面认识并把握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特点和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主客体发生巨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以互联网思维顺应用户的阅读体验。就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来看,一方面,要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是要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承认校园文化活动参与者的主体地位: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到推广,实现以组织者为中心向以参与者为中心转变,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环境中的“变”;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信息舆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巩固全校师生团结奋斗为共同思想基础,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环境中的“不变”。
(二)宣传推广创新:从媒体整合转向媒体融合
为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先声夺人”,就要做到宣传推广先行。一是运用新兴媒体。借助于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将校园文化品牌宣传推广的面铺得更开,增加运用QQ、MSN、E-mail、BBS、微信、微博、博客、APP等新兴媒体的频率。以微信为例。据调查,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扩散率为80%,朋友圈、QQ离线信息、QQ邮箱提醒、语音通信是最常用的四项“社交功能”[5]。学生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熟人”,的信息以转帖、自己的所思所想“文字+配图”为主,而后者比例更高。与其他平台相比,微信交流更为便捷,及时性、互动性更强,音视频传输的兼容性更优。校园文化品牌在运用微信做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应提升所谓的“即视感”和“冲击力”,通过大量精心剪辑、编辑的视频和图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宣传的推广效果。二是推出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应借助微信使用与传播特点,做好微信公众号的设计推广,将学工部、校团委、各院系等学生组织的公众号纳入到微信矩阵中来,在全面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着力打造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品牌活动,抢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意识形态主阵地。随后在主阵地快速卡位,搭建巨型用户平台,与师生形成良好互动,增加受众黏度,形成大量较稳定“粉丝”,从而将高校活动文化品牌信息大范围传播推广并得到忠诚“粉丝”推介,形成广泛影响力。三是融合传统媒体资源。继续做好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实现与新兴媒体的资源整合与互补,从而更好推进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要注意结合学生信息接收短、平、快的特点,强化视觉和听觉效果,以扩大校园文化品牌的覆盖面,提高宣传的即时性、快捷性,从而使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增加师生参与度、认可度。
(三)流程再造:从以组织者为中心到以参与者为中心
为不断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对校园文化品牌进行培育、设计推广和管理。一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明晰大学生需求,有利于发掘和明晰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品牌的培育潜力和方向。校园文化品牌不是一种人为概念,更不是自我标榜,文化品牌活动要有内涵、出特色、有影响,就必须从组织者居高临下的“想当然”“拍脑袋”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和推广。譬如学生到底热爱参加文化活动、科技活动还是休闲娱乐活动?文化活动中偏向模特大赛、校园十大歌手、草地音乐节还是网络选秀?草地音乐节大家关注的是特邀歌星还是本校歌手?本校歌手中最耀眼的是谁?会不会是热情加盟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真正的兴趣点,进而找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着力点。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校园文化品牌的设计与推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广理念已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与管理要改变单向度、说教式模式,向双向度、和对话式发展,话语变革则为突破口。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意识;其次,要关注生活维度,切实关心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再次,要强化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网络语言;最后,要提升教师工作素质,增强话语创新能力。以上四点是解决校园活动文化中的“三盲”现象——盲目、盲动、盲从的根本,也是真正形成广受师生欢迎校园活动文化精品的前提。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文化品牌建设起来以后,能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品牌,能否形成更深更广的社会影响力,有赖于校园文化品牌管理以及以何种方式来管理。品牌管理是指有效运用各种内外部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创立、维护、塑造品牌以使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过程[6],对校园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宏观规划,文化建设是一个层层累积的系统工程,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应从宏观层面进行科学统筹、长远规划,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化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亲自抓,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最后要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与创新校园文化品牌主题和形式。
参考文献:
[1]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14.
[2]刘义昆,赵振宇.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和流程再造[J].南京社会科学,2015(2):103-104.
[3]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3-4.
[4]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29.
[5]丁卓菁,朱菲菲,孙佳伟.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及效果分析[J].青年记者,2014(18):96.
篇10
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推特、微博、微信等)上网络用户自行生产和的新闻素材并将其植入到专业报道中;另一种则是鼓励、邀请乃至培训非专业记者向传统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素材,并向专业媒体让渡编辑权。前者如大报《纽约时报》的The Lede(该报推出的以网络用户原创内容为主的即时博客),后者如著名国际电视媒体CNN的iReport项目(支持全球范围内普通民众将自制新闻素材提供给CNN进行选编播放的平台)。尽管运作方式不尽相同,但两者的本质都是一种“参与式”的新闻生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受众在新闻与信息的采集、报道、分析与传播等领域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是一种附着于传统媒体之上的补充性的传播模式。①
然而,在刚刚结束的法国《查理周刊》突遭枪击事件的国际报道中,一个名为Reported.ly的推特账号却无论在内容生产的时效性还是广度上,均大大超越了其他媒体,成为这场国际新闻大战中的一匹“黑马”,引人侧目。Reported.ly是著名独立新闻机构First Look Media于2014年12月推出的新媒体项目,由前全国公共广播资深制作人Andy Carvin领衔。First Look Media是由eBay创始人Pierre Omidyar和负责报道“棱镜门”的英国《卫报》记者Glenn Greenwald共同创立的非盈利新闻机构,而Andy Carvin则是美国从事社交媒体国际报道实践的先驱,他因在2011年通过推特中东骚动的即时消息而成名。Reported.ly的运作模式是:拥有丰富媒体工作经验的运营者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过滤、筛选各类即时信息并仍旧以推特为平台整合后的新闻报道。这样一来,Reported.ly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依靠任何传统媒体,甚至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而完全以推特账号作为新闻报道载体。由于该项目刚刚上线不久,对其模式进行全面界定为时尚早,但其在《查理周刊》事件中的强大影响力及背后折射出的社交媒体国际新闻生产的“去媒体化”倾向,却值得展开一番探索性的剖析。
为使思路清晰,本文对“参与报道”的《纽约时报》The Lede和“去媒体化”的Reported.ly的运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讨论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趋势,并对我国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国际传播效果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内容生产――协同与聚合
The Lede和Reported.ly均以普通网络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素材为内容的主要构成元素,但两者处理网络用户提供素材的方式却有显著不同。对此,我们可分别用“协同”和“聚合”来描述。
学者Melissa Wall和Sahar El Zahed曾全面考察叙利亚内战中国际记者被限制入境的情况下The Lede如何展示叙境内网络用户的原创内容,厘清了整个新闻生产的机制:②身在新闻现场或叙利亚境内关注战事的社交媒体用户将发生在身边的内战经历拍成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平台,而供职于The Lede的《纽约时报》资深编辑则依该报的传统标准,筛选其中符合《纽约时报》新闻价值判断体系的视频素材作为专业报道的组成部分,并在最终的新闻报道中标明所选择内容为非专业记者所制(未署名),如以下两例:
(1) A brief clip, apparently recorded from inside one of the U.N. vehicles as the monitors evacuated a wounded student. ③
【很明显,这段视频摄制于联合国的一部车辆内,当时监控人员疏散了受伤的学生。】(来源:The Lede)
(2) Video clips posted online by activists showed protesters first swarming around Ahmed Himmiche. ④
【由活跃分子到网上的视频片段显示,抗议者首先包围了艾哈迈德・赫米奇。】(来源:The Lede)
而在对巴黎《查理周刊》枪击事件的报道中,仅由6人组成的Reported.ly欧洲报道团队在推特上跟进事件,他们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先后追踪并聚合了包括目击者、政府等方面的推特信息并及时加以整合、,此外还通过推特上提供的地理信息确认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而对于没有地理信息的图片则借助谷歌街景地图来核实地点。整个新闻生产过程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传统新闻价值评判体系与新闻编辑准则只极为有限地参与。以下即为Reported.ly的一则有明确信源交代的报道:
(3) According to Le Figaro, illustrators Cabu, Charb and Wolinski appear to be among the dead in attack at #CharlieHebdo: http://t.co/VKXqU5Qmap.
--@reportedly
【据《费加罗报》称,漫画家卡布、夏尔伯以及沃林斯基似乎在《查理周刊》遇袭事件中丧生。http://t.co/ VKXqU5Qmap】(来源:@reportedly)
在事件发生后的16个小时内,Reported.ly又按照事件的次级议题兵分三路,Malachy和Asteris借助Storify这一筛选软件跟进巴黎方面的信息,Andy Carvin收集世界范围内的抗议活动动态,Marina负责协调Facebook和推特上的报道。⑤Andy Carvin在其撰写的文章中介绍了团队的协作过程,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他们用聊天软件Google Hangouts完成在线交流并避免重复的信息。在Andy Carvin看来,对于突发国际新闻的社交媒体报道应遵循这样的过程:目击者首先在报道现场一手信息,社交平台上的报道员对一手信息进行核实和讨论,随后将一手信息和核实情况“两个两个”地合并。⑥
简而言之,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看,The Lede遵循的是“协同”模式,即网络用户借助社交媒体的技术优势,将自产新闻素材提供给传统媒体机构并由传统媒体从业者展开筛选和编辑,进而成为传统媒体内容的有益补充。在这一过程中,社交媒体平台主要承担工具性的角色,积极且有限地“参与”到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体系中。而Reported.ly则更具颠覆性,它所遵循的是“聚合”模式,即网络用户身兼素材提供者和信息编纂者双重角色,其在大数据思维下对海量相关信息进行即时检索和分析,并同时生成经多方交叉验证的新闻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新闻价值评价体系和新闻编辑准则几乎不发挥作用,或只发挥极为有限的作用(毕竟Reported.ly团队的六位成员均曾有传统媒体的从业经验),互联网技术取代了传统新闻生产的思路和框架,界定了新的新闻生产逻辑。
传播渠道――依附与独立
作为传统大报《纽约时报》推出的即时博客,The Lede尽管以网络用户的原创新闻素材作为报道的主要构成元素,但因其在《纽约时报》的子网站呈现而表现出对母媒体的强烈依附性。在这一过程中,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扮演了“把关人”的角色。具体而言,面对网络用户提供的新闻素材,《纽约时报》的自身记者和编辑会根据母报原有的评判标准、报道框架和价值倾向对其加以筛选,同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新闻专业主义意义上的判断,删去存疑内容而保留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信息,并将其纳入传统媒体报道的框架,这意味着传统媒体记者依旧掌握着新闻生产的话语权。在某种意义上,提供新闻素材的网络用户不是新闻的生产者,其实是被选择的特定采访对象。因此,从整个《查理周刊》事件的报道过程来看,The Lede在“时效性”和“权威性”两方面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因传统媒体的新闻价值判断和准确性验证需较高的时间和经验成本,且提供新闻素材的网络用户也并不具备权威信源的天然合法性。
至于Reported.ly,由于不依附于任何传统媒体,则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于素材的筛选和判断主要依靠数据追踪和分析,产品系“自然生成”而非“人工制造”,生产者的主观参与度低,因此反而具有更强的可信性,甚至权威性。第二,仅以推特为渠道而不依赖任何固定“平台”,导致新闻生产和过程的合一,中间省却传统媒体参与的“把关”和编辑环节,极大提升了信息流通和传播的效率,至少在时间上可以有效抢占舆论引导的高地。在如此两方面优势使得Reported.ly在这场国际新闻大战中“独领”,甚至在诸多细节的呈现上以数据分析为武器对传统媒体报道的权威性进行解构,例如,Reported.ly曾在一条推送中质疑NBC“一名嫌犯被击毙,另两人被羁押”的报道并保持观望态度,文本中还提到CNN曾在波士顿爆炸案中错误报道一事来佐证此质疑的合理性。
(4) NBC’s Pete Williams cites senior US officials, saying one suspect killed and two in custody. We’ll see. Remember CNN after Boston bombing.
--@reportedly
【NBC的皮特・威廉姆斯援引美国高级政府官员称已有一名嫌犯被击毙,两名嫌犯被羁押。我们还是等一等再下结论比较好。不要忘了CNN在波士顿爆炸案中所犯的错误。】(来源:@reportedly)
因此,所谓“依附”和“独立”,并不只是The Lede和Reported.ly与传统媒体之间关系或近或远的简单描述。“依附”意味着The Lede提供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其母体――即传统媒体的价值评判体系和新闻编辑原则的过滤。这既是一种传播机制上的过滤,也是一种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过滤。而“独立”则意味着Reported.ly几乎完全舍弃了传播过程中的人工因素,实现了生产和传播过程的合一,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国际新闻流通的效率。与此同时,由于借助了先进的数据跟踪与分析技术,效率并未以准确性和权威性的降低为代价,这使Reported.ly在国际新闻传播“大战”中具有全面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可推断出以推特作为主要流通渠道的Reported.ly难以出品优质的深度报道,其优势仍局限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领域,而The Lede则可生产品质较高的阐释性报道。
比较与总结
同为国际新闻的社交媒体生产模式,The Lede和Reported.ly的相似处在于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对网络用户原创内容进行再加工和集中呈现,而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于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两个方面。下表对两者的异同做了简单的对比: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具有如下发展趋势:第一,社交媒体正逐渐脱离传统媒体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对于传统媒体及其附属的固定网络平台的脱离,更体现在对于传统媒体价值倾向、生产常规和编辑方针的脱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基于web 2.0技术的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第二,尽管Reported.ly创立的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有挑战乃至解构传统媒体“意义制造者”权威的潜质,但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威力”依旧主要局限于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即时信息呈现,因此在时效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将有广泛的运用;第三,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掣肘国际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世界各地将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倾向于利用日趋先进的技术提供即时内容并被聚合者组织呈现,而专业记者则更乐意借助技术平台(如Storify、Automated Insights、Story Map等)优化传统媒体的报道效果,从长远来看,这对于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说,Reported.ly开创的国际新闻生产模式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国际新闻传播理念与实践更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向,自然也给我国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我国的国际传播策略一贯以传统主流媒体作为品牌和平台的依托,这固然是确保国际新闻报道符合国家利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安全传播策略,但这一策略或许会导致主流传统媒体的生产机制被简单移植于社交媒体领域的新闻生产,带来流程复杂、时效性差、内容僵化等问题。这显然已不符合当下日趋尖端的网络技术环境与日趋白热化的国际新闻竞争的需要。另外,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也容易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作为生产主体被西方新闻受众刻板化、标签化。因此,若能广泛、深入地利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使用最先进的数据跟踪及分析技术,并充分挖掘普通网络用户的新闻素材获取及提供能力,建立一种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与中国社会价值,却在形式上更符合社交媒体传播规律的国际新闻生产机制,无疑有利于放大国际新闻战场上的“中国声音”。
由此看出,无论“参与报道”还是“去媒体化”,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The Lede和Reported.ly的成功运作模式,都清晰地提醒着我国的国际传播策略应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而不仅仅是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和机制移植到网络空间中。
「注释
①常江:《“参与式新闻”的理念与中外实践――以CNN iReport和新华社“我报道”为例》,《中国记者》2014年第7期,第110页。
②Melissa Wall, Sahar El Zahed. Embedding content from Syrian citizen journalists: The rise of the collaborative news clip. [J].Journalism, 2014(4).
③The New York Times. Student protest in Syria unfolds live online. [EB/ OL]. http:///2012/05/17/student-protest-in-syriaunfoldslive-online/, 2015-1-3.
④The New York Times. Protests and gunfire greet UN observers in Syria. [EB/ OL]. http:///2012/04/19/protests-and-gunfire-greetu-nobservers-in-syria/, 2015-1-3.
- 上一篇: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
- 下一篇:智慧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