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的影响

篇1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

美元资产未来仍具潜力

如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最早由美国而起,可这种情况要持续多久?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认为未来经济的领跑者还是美国。“在美国经济恢复之前,全球经济不会从缓慢增长的萧条状态中完全恢复,奥巴马连任后,他的团队会让这种缓慢增长的时期持续更久。”诚然,美国本土消费能力的恢复才会大大改善全球范围内生产者的盈利能力,“目前看来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总体上被家庭房屋价值的下跌阻碍了,直到这一问题被解决之前,我们都要面对全球缓慢的增长速度。”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认为,美国经济很可能在一年半至两年内开始一个更为强劲的复苏过程。安东尼·斯卡拉穆奇长期看好美元资产,并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用水压裂解页岩气的独门绝技,美国很快就可以实现能源独立。”当美国本土能源价格自主能力越来越强后,通胀压力和社会成本会大大减少,为进一步刺激经济提供空间。“二是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乃至逐渐接近西方国家,制造业会重返美国,各种政策的刺激会促进制造业的复兴。”这一点则意味着困扰美国政府多年的就业问题会迎刃而解。“三是美国依然拥有一个富有创造性、适应性和企业家心态的商业文化,这一点可不能低估,正是因此美国经常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成长和发展。”

欧洲地区同样拖累了全球经济,然而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认为欧洲短期内还没法为世界经济恢复产生实质作用,“欧洲将会修复他们的货币问题,并通过更大的财政一体化政策来使其重新整合起来,这将有利于经济恢复,但仍需要一年半到二年的时间。”

关注中国并长期看好

作为对冲基金的管理者,安东尼·斯卡拉穆奇对于在中国投资十分感兴趣,“我们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成立中国地区的办公室,同时我们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经济长期看好。”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相信,中国会继续扮演经济超级大国的角色,并预测中国会继续和平崛起。在他看来,对中国来说,在全球范围内与世界其他国家寻求经济依存和合作是最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方针,然而安东尼·斯卡拉穆奇对于中国地区资本的安全性还存有一定顾虑,“在中国完成人民币国际化之前,这里还不能被当作资本的避风港。但我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并且会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表示,目前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暂时放缓,但其长远前景是光明的。中国的经济风险更倾向于“软着陆”,低通胀的增长很可能重新上演。相比之下其他新兴市场将面临较为波动的局面,而中国随着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其金融波动会更为平滑,并最终走出困境。

诚信才是根本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的职业生涯让他深深懂得诚信的成本才是最低的,同时正确的财富观才是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生命的东西。在他看来,因为有能力就去搞垮别人的做法并不可取;作为职业交易员,用他人的资金下注,采取高杠杆策略对赌而不考虑风险也是不可取的;执掌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只关心自己的所得而非股东、客户以及雇员的福利就更不可取了。

人们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时候反而会得到更多资本,所谓资本并不仅仅是现金、股票和房产,它包括任何可以保存和依靠的资产,比如人力资本,当你和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双赢关系,你的资本账户就会增加,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是只有相信不管有没有回报这样做都是值得的,你才能积累起这些资源。”

野心同样是财富的大敌,比如所有希望在股市中暴富的心理。“除非我们能够驾驭个人野心,否则就会失去自我,失去了在不丧失灵魂的前提下寻求财富的能力。我们应该控制住欲望,满足于做我们现有和正在做的事情。”

一边是野心勃勃,贪得无度,甚至不讲原则;一边是克制自我,诚实待人并保持谦虚。如果是你,会选择哪边?

对话安东尼·斯卡拉穆奇:配置广泛而多元化的资产

《钱经》:金融危机会不会再次出现?如果金融危机无法避免,机构和普通人要如何对冲风险?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我们基本不可能再一次面对如同2008年一样的严重危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杠杆更低,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远离了风险资产和自营交易业务。未来世界会不会去杠杆化很难预测,对人们来说关键之处在于谨慎地管理自己个人或者公司的预算,而最好的对冲未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方法则是使自己生存在低杠杆或无杠杆的环境中,同时拥有一个广泛而又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

全球性经济危机免除了很多的个人过错。躲在经济危机的毛毯下,人们可以借口“别责难我,这都是经济危机的错”,这种想法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我希望不管你在金融危机时期经历了什么,这些都为你的未来铺好基石,并在恢复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品性。

《钱经》:美联储的QE3政策能否延续?全球各国都在刺激经济,货币超发会不会愈演愈烈?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美联储正在尽其最大努力来帮助经济恢复,但现在的阶段货币政策十分宽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伤害那些穷人和中产阶级,可以说是一种倒行逆施。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使人们的预算被蚕食。而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宽松政策,如同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货币贬值大赛。这种政策带来了货币化的债务,同时又对人们正在下降的生活水平带来负面的影响。

《钱经》:您认为金价未来走势如何?美元和大宗商品呢?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黄金价格对我来说是阴阳难测的,我不理解它作为一种价值储备手段的定位。我一向看错黄金,如果我有关于黄金方面的建议,最好还是反向理解。我认为当全球经济恢复走强时金价将会呈现弱势。至于美元,一方面其仍是全球储备货币,另一方面在全球投资者心中美国国债依然是安全资产的象征,目前看来美元只会谨慎回调,而不是像人们想象中一样大跌。大宗商品价格则会一直伴随着美联储的宽松政策而上涨。

《钱经》:从全球范围来看,您觉得目前可以投资的地区和具体的投资品种、投资行业是什么?全球经济未来的热点话题会是哪里?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股票。全球股市以及股权长期持有的理念对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都应该是资产配置组合的核心。持有股权是实现稳定增值的最佳途径。除了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的富裕人群将会拥有一个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来提供超额回报,并且这种回报可以避免股票波动的风险。天桥资本希望成为提供这些服务的全球顶级供应商之一。

《钱经》:对普通人而言,您能给出一些理财建议吗?

安东尼·斯卡拉穆奇:

像一个真正的投资者一样,把眼光放长远,耐心是十分关键的。与那些只看重每天或每月的策略相比,以一个15年的角度来看问题会带给你更多的好处。

篇2

房价上涨的速度像乘火箭、必需品的物价水平越来越高、孩子的教育成本加大、生病了不敢去医院、养老的钱还没准备好……我们对未来越来越不确定。这些“定时炸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老百姓看紧手中的“钱袋子”,保住一些安全感。由预期不确定所引发的生活、消费和安全等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着我们这个社会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影响到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让国人感到疑惑的是,国家越是强大富裕,个人为什么越是会感到不稳定?我们怎样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所需要的安全感呢?究竟谁应该为“置业时代”的安全感买单?

国家越是强大富裕,个人越是感到不稳定; 经济增长的快速与公民生活质量的下降,在当下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呢?

最近,常常听到对于生活现状的种种抱怨,也常常看到人们对于生活危机的敏感。在今年社科院与零点集团的中国2009年城乡居民九大生活感受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居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达到了2003年以来的历史峰值,为4.27;但是,中国居民对于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信心指数则跌到2003年以来的历史谷底,为3.38。报告结论说:“对个人生活水平提升信心不足,GDP增长没让居民感受到实惠。”

不难发现,一方面是中国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公民个人对生活信心指数的降低。更加值得深思的是,国家的强大,并没有强化公民对未来的信心和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在这里,一种吊诡的心理体验逻辑出现了,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种要素直接导致了公民生存信心的降低。

在政治经济领域,权力控制的稳定有序与资本逐利的混乱粗暴造就了公民个人生存境况的窘境

近年来,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激发了中国社会对自由主义经济体系的怀疑;而中国国家财富的积累,却达到了空前高的程度;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的实施,加剧了资本重组的趋势。最终的结果乃是政府地方威权与大型资本生成新的结合,为国家经济控制能力的稳定与强化提供了基础。一方面,国家资本控制力的增强,造就了一种空前强大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大型资本由于有了权力的支持,呈现出以金融炒作为基础的谋利方式,形成对普通人生活资本的原始剥夺。

简言之,权力对资本的支持与依赖,养育了资本合法而不合理的社会生活垄断。凡是与资本利润相关的行为,都可以获得地方政府的直接或者间接支持――开发、整合、重组、改制、转股……资本通过介入各种政府执政活动而成为理所应当的“现代社会制造者”;而资本的不顾一切,却消除了公民的“幸福稳定感”。

于是,国家权力控制方式的稳定性与大型资本剥夺的无序性,形成了中国人生存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前者趋向于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安定,后者则趋向于利润追求的简单粗暴。前者依赖后者而获得发展动力;后者依赖前者形成威力。这就有了中国独特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景观:自由资本的权力化与地方维权的资本化;前者倾向于制造社会生活的整齐、有序形象,后者则制造出令人惶惶不安的生存体验。

简单地说,对于公民个体而言,这两种力量较量的后果就是,人们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生存稳定感正在丧失。借助于权力的支持,资本逐利开始直接面向最大利润领域,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生存必需消费品,被大型资本控制,构成公民的消费负担;而与之相对,公民享受型消费的能力则日益降低。我们可以不玩儿、不逛街,但是,却不能不住、不看病。事实上,正是生存负担的加重,造就了公民生存信心的丧失。在这里,“生活脆弱感”就泛滥开来。

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国社会保障方式的转型与风险程度的加强,也无形中把人们推向危机感的心理泥淖

随着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展开与完善,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社群生活方式逐步消失,以风险为代价的现代社群生活逐步建立,人们承担风险的广度、强度增加了,而提供风险保障的社会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

几十年以前的中国,中国公民通过对“家族”或者“单位”的依赖体制,获得生活保障的信心。即使在最为穷困的时刻,国家(社会单位、家族村落)全面承担人们的生存风险,形成村落权力家族化、社会单位村落化的局面。

时至今日,现代经济秩序和社会体制的转型,破坏了传统中国国家保障系统,对于竞争机制的整体引入,医疗、保险、住房和教育推向市场化的趋势,使得短短时间内把公民推入“自由而自助、无权而无助”的生存境地。其结果则是,国家减负,而公民加压。与之相应,“社会无助感”就滋生疯涨了。

在社会心理领域,严重的贫富分化造就了公平感和尊严感降低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顶级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另一方面,“蚁族”漂浮于城市缝隙之中,悲叹“下雨天淋湿了自己、生病没人关心”的“斯琴高丽伤心”。在这里,“商品价格”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生活尊严的表达和生存质量的表征。繁华街区的商品小店与高档社区的雅士丹、海信广场,不仅仅只是消费空间的简单区分,还构造着现代中国城市两种不同的生活尊严感。一千元收入与几百万利润的对照、多数人的窘境与少数人的豪富,形成了一种四处泛滥的社会心态:中国普通公民的“整体弱势感”。飙车的“富二代”与瞬间死亡的行人,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反差:如果没钱,就可以没命,如果有钱,就可以夺命,谁来保证我的生命?

在这里,“城市”变成了一个豪富特权与蚁族无权相互对照的心理屏幕,变成了暴发户的天堂、普通人的厨房。前者显示了一些人可以在这里纵情娱乐无所不能,后者则表明,大多数人在这里温饱自足拼搏奋斗。当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成为富人的幻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一种“自我弱势感”也就被暗示并强化了。

总而言之,资本威权的形成,造成了人们的“生活脆弱感”;现代社会的生成,养育了人们的“社会无助感”;而心理体验的失衡,产生了人们的“自我弱势感”。经济生活的脆弱、社会生存的无助、自我定位的弱势,凸显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心理三个领域中所存在的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其中,资本政治化造成公民对政府管理方式、社会控制能力与生活保障体系的严重失望,从而出现了国家稳定强大、个人却感觉失衡渺小的吊诡心态。

篇3

关键词:股市;财富分配;内需不足;购买力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69-02

从来没有任何时期,内需被我们提到如此高的地位。仿佛一夜之间,政府、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为了解决内需不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1997年开始,被忽视的内需不足问题,是如何积累,如何扩大,2007年的“牛市”对目前的经济危机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我们回味。

一、难忘的2007

2005年6月6日沪市低到998.23点开始,中国股市转向了一个复苏阶段,从200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市收盘在2 675点,到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了6 124.04点。沪深两市总账户达1.3亿户、两市总市值突破30万亿元、中石油募资668亿元……不断刷新的纪录造就了2007年牛市的神话。相对于中国2006年21.09万亿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率已经接近150%。

房价在飞涨、猪肉在飞涨、油价在飞涨、粮食在飞涨,国家GDP也在快速增长,曾几何时开始,很多人发现,自己常常拖国家、城市的后腿。国家、城市的平均工资增长率永远要高于自己的工资增长,看着其他人在买房、买车。钱、钱、钱变得了如此重要,有钱无所不能,无钱寸步难行。如何赚到更多的钱成了很多中国人日思夜想的东西。买彩票吧!一辈子能中一次也是奢望。换工作吧!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能找到比自己现在的工作更好的吗?当老板吧!自己恐怕也不是这块料。

突然有一天,报纸、电视都在疯狂报道一个东西――股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东西,能如此容易的让人暴富。太多、太多普通人炒股一夜暴富的报道让人们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取存款、开户、买股票,然后看着账面上的金额在直线上涨偷着乐。原来赚钱这么简单,沃伦・爱德华・巴菲特能从几万美元炒到几百亿美元,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中国的“沃伦・爱德华・巴菲特”。

2007年2月27日,春节过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刚刚过完一个幻想无限的春节,上证综指接近9%的跌幅让股民们冷不丁遭遇当头一棒。但是,股民们懊悔、观望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从压抑已久的蛰伏中挺身,开始了斜向右上的K线狂欢。追上、追上一定要追上指数的涨幅,每周高达四五十万的开户数,激励着场内也鼓舞着场外。银行储蓄存款源源不断流向股市。开户、开户从白领到普通工人,从学生到家庭妇女,甚至连扫地的大嫂都在涌向股市,一时间,只要是中国人不炒股好像就不是正常人。

从来没有一样东西能如此大的改变中国人,只有股票。公务员上班在炒股、学生不上课在炒股、商人不做生意在炒股、家庭妇女不煮饭在炒股。没钱,银行贷款,房屋抵押,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要换成股票。单位晚发几天工资,大家讨论的是损失了多少多少钱。全国上下,股票开盘时间几乎所有电脑中闪烁着K线图。

政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利率,说明宏观经济积极向上,股市一定强。“5・30”调整印花税,说明原来有泡沫,现在挤掉了,“挤挤更健康”。你不见“5・30”之前沉寂的蓝筹股开始轮番冲刺,有色、煤炭、金融、地产、航空等等轮流登顶。

疯狂终有尽头,2007年10月17日始股市已在蓝筹股带动下滑落,但中国石油上市,却是真正调整的开始。中国石油从48元的高楼一泻千里,也破灭了无数人的梦想,黄粱一梦,终有醒来时。

二、股市的财富再分配

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了6 124.04点,到2008年10月28日跌到1 664.93点。套牢、套牢成为了股民的新的口头禅,“今天你套了没有?”成了很多人见面的第一句话。2007年憧憬股市赚钱后,可以买车、买房,现在变成了“亏了多少”的问题。大部分股民们实实在在的亏钱了,谁赚了股民的钱?

2007年沪深股市A股的IPO(首次发行新股)筹资额超过3 700亿元,增发再融资超过2 700亿元(截至2007年12月),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2 0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 017.4%,增收1 826亿元,是2006年的11倍。如果从2006年算起中国内地股市的新股发行规模已达435亿美元,成为全球今年融资最大的市场,排名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的美国股市,2007年新股发行规模不到400亿美元,排名第三、第四的巴西、俄罗斯股市,新股发行规模不过200多亿美元。2007年A股3 700亿元的融资额,超过了两市1990―1999年的总筹资额3 018.57亿元。

在新股融资总额创出历史纪录的同时,单个公司的融资也不断刷新纪录。2006年,工商银行首次发行A股,筹资457.18亿元;2007年,中国平安融资额为382.22亿元,交通银行融资额为247.5亿元,兴业银行融资额为157.22亿元,中国远洋融资额为148.81亿元,中国中铁融资额为224.4亿元,中海集运融资额为154.68亿元,北京银行融资额为150亿元,中信银行融资额为133.5亿元,建设银行的融资额为571亿元,中国神华融资额为660亿元,中国石油的融资额更是高达662亿元。

2007年5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又创新高,达到281.6亿元,比2006年增长约4倍。截至12月25日,2007年以来沪深股市A、B股成交45.13万亿元,权证成交4.61万亿元,封闭式基金成交0.51万亿元,三项累计成交50.25万亿元。股市交易量放大使得券商佣金猛增。目前券商佣金收取比例上限为0.3%,但据测算,全行业佣金实际收取比例为0.152%左右。以此计算,今年50.7万亿元的成交额将给券商带来1 541多亿元的佣金收入,平均每个交易日进账6亿多元。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总开户数达到1.3亿户,扣除重复开户,实际开户数约为7 000万户。根据目前中国家庭平均人口数为3.4人,受到股市影响的人口数约为2.38亿。从上述数据看,从2006―2007年在股市中,只有政府、大型企业、金融公司和少数的股民,获得了盈利,绝大部分普通工薪阶层、中小企业亏损。股市完美的完成了一次财富再分配,将数量众多的的财富转移到了少数人和企业手中。

三、内需不足和经济危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国内经济长期处于需求不足,社会消费欲望低下,导致长期以来中国的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对出口的依赖度过高。同时前几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消费旺盛,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出口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经济存在的危机,“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加放缓,消费减少,中国的出口主导型企业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稳定在77%~79%,美国、日本两个世界经济的领跑者在2001年的最终消费率分别为85%、72%。而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却从1990年的62.5%下降到2006年的49.9%。要靠一个如此低的国内消费率来支撑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只有依靠中国所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大量出口,这也导致了中国最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屡创新高,经济对外依存度也来也高,短期内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转移。但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我们一直依赖的解决内需不足方案几乎已经崩溃。从中国2008年12月,出口下降2.8%,2009年1月出口同比下滑17.5%的数字看(资料来源:海关总署),说明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

四、股市和内需不足

1974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经历了一次超级大牛市,从1974年的3 350多点,1984年收于11 543点;1987年收于21 564点;1984―1987三年涨幅接近100%,原属正常“慢牛”。然而,随后两年的持续暴涨则已过头,每年差不多上涨1万点,实属“疯牛”。1988年收于30 159点;1989年收于38 915点的历史最高纪录。从1万点到接近4万点,五年累计涨幅接近300%。1990年收于23 849点,一年跌去15 000点;随后股指连年下滑,在西方股市普遍走牛的2000年,它却收于13 785点;2003年4月28日更是收于7 607点,创下近2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

再看同期日本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在股市上涨期1980年2.8%、1981年2.8%、1982年3.2%、1983年2.3%、1984年3.8%、1985年4.6%、1986年2.9%、1987年4.4%、1988年6.5%、1989年5.2%,股市下跌期1990年5.2%、1991年3.3%、1992年1.0%、1993年0.3%、1994年1.0%、1995年1.9%、1996年3.4%、1997年1.8%、1998年-1.1%、1999年0.1%、2000年2.8%、2001年0.4%、2002年0.1%(薛敬孝, 1990年以来的日本经济增长分析)。

日本作为一个和中国同样高储蓄率的国家,日本的前车之鉴可以为我们警示。一是在同样股市狂热时期,西方国家由于其低储蓄率决定,投资股市的主要为社会高收入阶层,而中国和日本等国家投资股市的面和影响面就要广很多;二是西方国家的股市相对成熟,国民的投资意识也相对成熟,股市波动已经习以为常,对当股市由“牛”转“熊”,对社会的影响也就不大。

中国现阶段要提高内需,要在国内解决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需要消化的是生活必需品和低水平的工业制成品。而占国民比率较小,但占有较多财富的富裕阶层的消费的更多是从国外进口的各种奢侈品。如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宝马和MINI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数字继续保持增长,创下共65 822辆的新纪录(2007年51 588辆),同比上升28%。奔驰2008年在中国内地销售38 700辆,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根据中国奢侈品协会2007年《环球奢侈品报告》预测,包括箱包、服装、珠宝、化妆品、汽车等商品的中国奢侈品需求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中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很明显国内的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才是我们扩大内需的主力军。

2007年股市,财富效用直接导致了作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的国内的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衰退,不能不说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一个内在因素。相信通过这次股市的“牛”、“熊”大转变,也完成了股市的一次教育,中国国民的投资意识也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薛敬孝.1990年以来的日本经济增长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篇4

生在这个年代是幸运也是悲哀,幸运的是可以伴随和尝试很多新机会,悲哀的是变化过快的速度,让人无所适从。凡客就算一个。

互联网的快速成长速度,以及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便利性,成就了很多普通人的伟大梦想,如果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今日的马云,实业在今日,已经很难起大色,尤其是新进入传统实业的人而言。这个就是这个时代让人幸运的地方。

昨日因事外出,事主为一温州在杭州经商人士,虽然从事的是传统产业,但是言谈之间还是涉及到了互联网。对方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侃侃而谈,让我还是震惊了下。这个就是互联网的魔力之处,但是很多人没有明白的是,凡客目前看似好看,但是难处只有陈年自己知道。随着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带来,互联网的日子也不在好过,大潮过后,裸游的还是无法逃避。简单的说一下凡客目前的问题,跟所有关心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朋友探讨一下。

凡客有值得人称赞的地方,因为凡客还是有创新的,部分创新大家都在用,比如互联网的明星推广,部分创新凡客算前行者,比如凡客达人的模式,凡客达人算是互联网电子商务中,比较引起关注的一个了,但是后续的推广工作不力,影响了推广效果的发挥,这是遗憾的地方。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应该永远依靠广告推广打先锋,这样的商业模式,挂了也活该,因为除了媒体商,谁都没有得好处,广告推广的模式的后果就是,一旦没有广告,就开始消沉甚至于让消费者忘记,凡客目前的商业模式也是不良的,第一,代工商没有什么利润,那么低的衣服,工厂能拿多少利润?对供应商没有什么好处,供应商难以从凡客的发展中获得大发展;第二,员工没有啥好处,卖的产品价格低,员工的待遇也不会怎样,怎么有奔头?第三,没有自己的推广平台,这个问题其实凡客可以解决,凡客达人是凡客走出纯粹依靠广告推广的模式的探索,但是没有深入下去,结果还是没有改变依靠广告来打头阵。这几个问题的后果就是如果投资商有信心,那么资金还不是问题,一旦市场遇冷,投资商信心下降,后续融资是个大问题,资金不足的后果就是:客户体验体系无法持续建立。比如物流体系,这一点就搞死人。按照凡客烧钱的速度,一个知名品牌的全国知名线下专卖店网络都可以建立起来了。但是谁都知道,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一单稳固的建立,后续的效益是无穷大的,就如今日的支付宝一样。目前大家知名的是淘宝,但是实际上竞争力最穷的不是淘宝,而是支付宝。但是相对于凡客而言,这个数千万的淘宝卖家也是淘宝网平台推广的动力,还要广告去推广吗?要,但是相比较凡客,淘宝网的广告不值一提,另外投放的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凡客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人说是物流体系,其实压根不是。凡客要死,还是死在缺乏持续的推广的平台或者缺乏改变广告打先锋的品牌推广新模式。淘宝商城现在的物流好吗?谈不上好,跟京东不是一个台阶的,淘宝商城现在没有自己的物流控制体系,但是哪怕淘宝商城的物流体系不建立,要先死的也不是淘宝商城,因为全国有那么多卖家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京东和凡客都没有。凡博客诚锐品离管倒下理还有在多远线?。

篇5

和Carry的感受一样,一部分硅谷的资深人士也认为,硅谷眼下的情况没有传说的那么糟。“金融危机的确有影响,但没那么严重。”专注IT技术早期投资、掌管6.5亿美元承诺资本的Clearstone投资董事及合伙人Vish Mishra摇着头说:“事实上,这里的风投行业仍然生气勃勃。”

此前,10月18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和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Money Tree Report》报告透露,今年三季度,全美风险投资总额71亿美元,交易数907笔,活跃度较二季度(103@件交易中,投资总额77亿美金)环比下降7%。“降幅并不大。”Mishra说,何况美国人喜欢在夏天休假,也会影响这一数字。根据报告,这位在美国生活了41年的“投资老兵”估算现在硅谷平均每天仍然有4家创业公司能得到总值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就是说,每家每天能拿到750万美元。”

追随华尔街新闻效应,眼下的硅谷正被拖进“腥风血雨”的描绘中:瞧,这里裁员潮此起彼伏;出于项目难退出及机构投资人对旗下资产重新配置的预期,美国经济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引擎――硅谷创新的运转机制正在因釜底抽薪而崩溃。

但Mark Cummings认为并不是这样。“一部分机构投资人按兵不动,除了普遍性的恐惧外,一个原因是他们在股票市场和其他领域都有私人投资,现在正忙着调整自己的钱,没太多精力照顾公司生意。”15日,这位EnviaTechnology Panners合伙人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硅谷创新的关键是人,人的能力不会因经济大背景发生变化:“事实上,对做早期阶段投资的机构来说,现在正是出手的好时候。而一些聪明人正在这么做。”

“洗澡”式裁员

旧金山时间10月26日,住在Sunnyvale的Carry刚刚度过30岁生日。祝寿派对上,她在硅谷的朋友悉数到场,热议的话题是“裁员”。

是否可能被裁,被裁后可得到多少补偿,是目前硅谷普通人士的核心议题。排名稍后的议题是:他们手中股票一塌糊涂的表现和供房难题(不少人因裁员无力偿还房贷,房子被银行收回,人正身处出租屋)。

过去一年,硅谷的技术大军先后经受了Sun裁员2500人、NorteI裁员2100人、惠普裁员近25000人、谷歌收购Double Click后压缩300i"职位,以及eBay和雅虎分别裁员1600和1400人的打击。导致裁员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后下游客户市场的萎缩。金融服务领域是IT业最大营收来源。

但Cummings强调,也有一些著名的裁员事件其实与金融危机的直接关系不大,比如eBay与雅虎。eBay早在2007~初就受到核心业务市场饱和的困扰,雅虎营收及利润增长率一直下滑,今年伊始微软的纠缠更让它雪上加霜,无论是否发生金融危机,裁员都势在必行。 还有一种裁员可能属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洗澡”(Fat Trim)行为。

“通常,好年景中负面信息都被遮盖,因此大公司会选择坏年景时大规模削减员工,做一些年景好时不方便做的事,这样就不会遭受太大的阻力,因为年景差时家家都在裁员。”Cummings说:“而一旦坏年头过去,已经甩撺了包袱的他们又能干干净净地出来,业绩立竿见影。”

“婴儿项目”死亡潮

金融风暴下,硅谷产业最为动荡的,可能是最早孕育、资本相对密集的半导体。

SEMI(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报告显示,由于许多生产厂家紧缩开支,全球半导体设备需求下降,2008年半导体设备销售将减少20%。Carry在马来西亚的一位朋友近日就因为Shin Etsu工厂停工而放了两天假,停工原因与Shin Etsu位于硅谷的两家客户Hynix和Micron有关。

受金融风暴影响,后续资金无法到位导致初创企业夭折的极端案例,发生最多的可能也是在半导体领域。最新消息说,硅谷的一个芯片设计商已经倒闭。

“金融风暴的确在影响风险投资。”Cummings说,这是因为此时机构投资人需对旗下资产重新分配。比如加州一些退休养老基金规定只能将5%钱用于投资VC,当它们的投资盘子缩减时,VC获得的5%钱也会缩减。虽然VC不会死亡(通常,他们预留了10年的钱),但如果第一笔钱投了95%,三年左右开始找第二笔钱时,如果找不到,他们也会减少投资。

早期没拿到资金,或已拿到第一期资金的Start-Up项目都可能找不到钱。但一般来说,死亡集中在那些已拿到钱并开始启动的项目,因为此时产品已开始研发,对资金的需求也正在上升。

风投的冬日热恋

“危”与“机”永远并存。产业动荡与并购机会如影随形。

由于半导体行业在后期阶段对资本的需求相对较强,一些现金流匮缺和现金流相对充裕的半导体公司开始了接二连三的全球联姻。对前者而言,或为生存需要或为防止恶意收购;对后者来说,或为技术、产品和人才资源,或为进入新兴市场。总之此时出手,价格比较合算。

10月10日,安森美宣布收购CatalystSemicondumtor,Jnc。而此前两天,AMD宣布拆分旗下研发设计和工厂制造业务,其中制造事业将引进阿布扎比政府所属投资公司资金,成立另一新公司。这意味着,高压力下的AMD已变化策略,无需再对晶圆制造花费高成本。

相较中后期的投资,早期投资似乎没受到太大影响。成败的关键仍然是创业者是否足够聪明,而这一要素并不因经济危机而发生变化。

“这时,如果初创企业能生产出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是很好的机会。”Cummings说,硅谷过去一些建立起强势品牌的公司正是在经济不景气时获得投资而崛起的:“我们预测现在正是进行早期投资的好时机,而当他们开始提供服务和产品时,也将是整个经济往上走时。”

“那些能帮助消费者省钱的项目尤其受到投资者青睐。”博世北美研发中心无线领域科学家田元举例说,曾有一个人利用Google Android平台做了摄像应用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拍下商品条码,然后与周边相同商品比较价格,“他先是获得了Google的竞赛奖金,后创立了公司并获得了风投。”

的确有一些资料在支持那些悲观的推测。比如全美Q3仅有55家风投基金成功融资,同比下滑29%;又如传播甚广的段子:硅谷最负盛名的风投之一红杉资本11月与投资公司举行闭门会议。其给CE0们写的信里斩钉截铁地说:“现金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甚至包括你的母亲!切记!”

篇6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香港上世纪 日本泡沫

上海自贸区的正式定义是,“是根据地区法规在地区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

部分人对它的通俗评价是一个区域内经济上的贸易自由化,在某些经济体制上的资本主义。这个评价并不完全准确。资本主义是以资为本,以资金决定社会能量。而社会主义是以工为本,多劳多得,以劳动力决定社会地位。上海自贸区由此看和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还是不同的。那它的经济资本主义体现在哪里呢?目标设定上应该是在于市场的开放化、自由化、平等化。在上海自贸区首批获得自贸区营业执照的企业有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国有企业。上海自贸区内对国企的倾斜性支持并不利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取消对国企的支持将让上海自贸区本身更规范化更有利于整体市场环境的形成。

一、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的关系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由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总理特批。新闻上关于上海自贸区的言论也持续了半年之久。将近期新闻归类总结有很大一部分新闻是在说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的关系。

关于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的报道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大量的新闻,以上海自贸区对香港形成冲击为主,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香港的负面压力。大多数新闻都支持了上海自贸区对香港构成的压力,更有甚者表示上海自贸区会撼动香港在亚洲金融领域的地位。的确香港在亚洲的地位或许有一天会被某个城市取代,但这个城市应该不会是上海。随着大陆的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建设,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提高,上海的经济发展终有一天会超过香港。之所以香港的地位不会被上海取代因为香港的经济政策经过更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更加完善和自由。很多投资者偏好于香港,不光因为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香港的成熟的经济政策和发展历史。这种完善的市场环境的来源是以香港经过长时间不断健全的法制为保障的。法制的完善并不仅包括法律完善,还包括香港的法制精神,健全的金融体系。如果把金融比作游戏,游戏的最佳状态不是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按规出牌,让先玩者获利,后来者也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游戏的规则,这一点往往比游戏本身更重要。

上海将威胁香港这种言论本身也有炒热上海自贸区的倾向,而炒热难免会有不实的因素在里面,所谓泡沫也是如此。最终是部分不按规则玩游戏的人获得巨大利益。而对上海自贸区的炒热与其他的炒热又有所不同,为上海自贸区的造势无可厚非,但本身由此产生经济泡沫与当初建立的上海自贸区的初衷又相违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总理力排众议的结果,冲破很多阻力才得以定案的,可以说是实属不易。设立本身也是为在国内经济困难,问题重重的当下,消除经济泡沫,从目前看上海自贸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其中的问题也不能让人们忽视。此次参与企业众多,因为企业都看重了这个发展的商机,都不愿在这个潮流中落后。但从长期看我对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持保留意见甚至是不看好。

新闻的造势激发了股票的活跃度,概念股自近月是一路狂飙,一片大好涨势。根据2013年10月11日的数据,截至收盘板块大涨6.03%,陆家嘴、浦东金桥、豫园商城、爱建股份及锦江股份等10股涨停。个股普遍上涨,上海建工涨逾8%,界龙实业涨逾7%,浦东建设、东方航空、张江高科涨幅均超6%,龙头股份、上港集团上海新梅、外高桥涨幅均超过5%。就综合两周内的信息来宏观的看,有的股票甚至涨幅高达150%,1元钱变2.5元或许不足让人惊骇,如果是上千万上亿呢?数据还是很惊人的,可以说股市这样的反应并不让人意外,但这样的情况对长期的发展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现在这种国内经济产能严重过盛的情况下,股票短期疯涨,所带来的问题应该引起思考。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初衷之一是“缓解经济泡沫”,在这点上想达到预期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可能目前还没有达到当初的初衷,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上海自贸区还没有正式上轨道,但由此获利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

近期关于上海自贸区是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对香港有利为主。港交所行政总裁说,上海设自贸区对香港有利。上海和香港在为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经济利益本为一体,上海的发展是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自然会惠及香港。这话自然没错,但是首先是默认为建立上海自贸区长期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的前提下。从长久方向看,上海自贸区对国家的设立效果让人不免联想到数年前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时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短期收效“立竿见影”,但随之而来的又是经济下滑,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问题没有一并爆发或者说问题被掩盖了过去并不代表着问题不存在。

香港和上海本就没有可比性,因为历史环境因素不同,甚至于起点都不同。实际情况不同,只是在现有的环境中做到最好的发展。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国内经济情况

一个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不得不提的是现在的经济状况,就是现存的问题看,产能过剩明显,房地产行业,中国现在如果房地产产业的人全部不做,理论上50年内的中国人的住房是足够。皮革行业如果所有鞋厂停产,现在的鞋子可以供应国内市场3年。而中国高科技产业薄弱,长久以来依赖于低端产业加工和制造。产品的大量生产后,产品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原来的解决方式就是促进出口。但近年来出口受阻,因为人民币出现了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对外人民币快速升值,出口产品滞销,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2008年经济危机后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本身就是巨大冲击。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生存困难,对内产能过剩,人民币受美元的压力贬值迅速。这也与当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根据当年的经济数据曲线,08年经济危机后“四万亿经济计划”实施经济产值上升回暖,但紧随而后的就是经济下滑,因为本质问题没有解决。“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随后的下跌应对的方案,依旧是新一轮的经济刺激。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社会生产,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造成大量资源浪费,GDP短期是快速增长,但这些投资的收益又难以收回,国有银行的呆坏账也慢慢开始出现。

另一方面,经济泡沫,以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为代表。对于房地产泡沫某些人认为房地产几乎不存在泡沫,因为土地资源紧缺。国家也会加紧宏观调控,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日本当时就是鼓吹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永远不会贬值。房地产的泡沫,以上海的房价为例,是一个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罗伯特・席勒说:“一个普通人工作一百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买一套房子。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要买这个房子?答案是他预期房价还会上升,人是有投机心理的。他觉得房子以后一定还会涨,但我觉得这肯定是非理性说法。”国内当然也有不少人也意识到了这是非理性的。那为什么还要投资房地产。人民币对内贬值迅速,刺激了许多人投资的欲望,但国内产能过剩,投资环境欠佳,让民营经济举步维艰。高利润行业都是国有,基础生产又严重过剩,很多人只能选择投资房地产了。最初投资房地产的人都因为房地产业的高利润,甚至利润超过的实业。随之许多实业经营者都转而撤资投入房地产。中国富豪排行榜做房地产的占了很多。而欧美的超级富豪做房地产的极少,都是以IT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人。中国土地资源确实稀缺,但真的有这么稀缺?

甚至房地产的炒热蔓延到其他行业,如炒农产品,玉石,名酒。经济市场出现大量泡沫。这时像王石等人就提出现在经济这种现状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上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显著。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单独来看这显然是不合理,甚至是存在巨大问题的,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1985年到 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弱,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日本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人们不断购买股票,认为股票也不会贬值。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价格终将趋于均衡。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上个世纪的日本在许多条件下还是具有相似性的,日本的经济破灭也提醒我们不能走日本经济的老路。当时日本房地产总值超过GDP仅仅只是320%就导致泡沫破灭,这还是在日本制造业全球一枝独秀,经济基础较为扎实的情况下泡沫突然破裂。而中国国内所有一线城市房地产总值已经超过GDP的400%。这样对问题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经济繁荣并不能忽略问题的存在,上个世纪的日本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用经济繁荣忽略了许多问题。受美元货币的压力,央行不得已已把未来中国60年的钞票全都发行完了。而这些滥发出来的钞票都投入到了房地产行业。

对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国外许多企业开始撤资,美国高盛银行、瑞士信贷银行、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及美国银行在内的欧美四大银行几乎已从中国全面撤资。流出的资金超过20万亿人民币。国外企业开始看到问题,并开始选择可代替的其他城市投资。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推出了一项改革措施――建立上海自贸区。

三、以国情实际谈“上海自贸区”

中国的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设立“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长久发展未必有利。社会的构成体制不是由国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历史根基及惯性决定的。中国经济国家宏观调控是很重要的,市场不能突然放开,市场本身的不规范,突然地放开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放开市场短期是可以见效。但长期弊病颇多,例如,大量增加了经济上的泡沫。

目前,“上海自贸区”周围的房价已涨幅三成。未来如果没有控制涨幅可能会逼至五成。股价疯涨。有的人把“上海自贸区”的成功与否归结于国家是否能真正发权,放宽市场。把事情的两种可能分开看,第一种,国家没有真正放宽放权,给予实际的经济宽松政策,那“上海自贸区”的效果也只能类似于原来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虽然换来短暂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二是国家真正发权,放宽经济政策,短期看应该说是效果可以立竿见影了,长期看在这种问题百出的情况下放宽经济政策,投机者的投机性,对经济上的泡沫来说很危险。

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短期泡沫不会破裂,但是经济中本身的问题都会在破裂后完全爆发,相对于上世纪的日本,积累的问题如果更多后果只会更严重。

篇7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合理性 限度 政府干预

一、引言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金融风暴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信誉危机已席卷全球,导致全球经济极度衰退,甚至使冰岛等国陷入破产边缘。对引发这场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金融衍生品,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观点。Cass and Citanna(1998)分析了不完备市场中金融创新的社会福利效应,得出新资产的引进可以使个体的福利增加或者减少,而且给出了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对金融结构的某些创新可以提高福利水平的条件。美国前证监会主席阿瑟・李唯特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衍生工具跟电很相似,如果误用就很危险,但它又非常有用。”《经济学家》杂志指出:“人们害怕衍生品通过放大的杠杆作用,基于债务的买方力量,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可能威胁整个世界金融体系。”随着这场金融风暴的到来,本文认为其主因是由于政府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失控。不可否认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曾为资本市场的繁荣带来巨大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考虑在鼓励金融工具创新的同时加强其监管,使得金融衍生品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收益。

二、金融衍生品失控后的现状分析

1、全球面临严重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在次贷危机以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旺盛发展使得人们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良好的景象。然而,自2007年下半年衍生品市场出现问题以来,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如果运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即有效需求不断增加时,预期的收益大于总供给的价格,雇主就会增加雇佣人数,直到利润最大化。反之,有效需求不足时,雇主的预期收益会低于总供给的价格,那么雇主就会减少雇佣人数,从而减少损失。那么,2006年至2008年,世界各国的就业都呈现出紧张的局势,具体表现为失业人数的不断上升,见表1。

如果以自然失业率(3%左右)为标准的话,除日本较为正常外,其他国家都呈现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尤其是美、英两国的失业率还呈上升趋势,这也充分反映了全球的消费需求状况在进一步地恶化。加上由金融衍生品失控导致的信誉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次贷风险。在投资者继续不看好市场的情况下,要加大企业的投资,增加就业,使经济重新步入上升轨道。由于美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世界经济也将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之中。

2、全球也同样存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在货币供应量方面,截至目前,据高盛公司估计,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了20%,俄罗斯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51%,印度则增加了24%,新兴国家的广义货币供应在过去一年间平均增加了21%,几乎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倍。全世界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达到了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准。而在银行机构方面,从2007年的1月到2008年的10月,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储蓄额从将近200亿美元直线上升至近780亿美元,增长速度可谓惊人。在外汇储备方面,新兴国外汇储备激增3.8倍,达到3.02万亿美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全球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衍生品失控引发了经济危机,而各国政府为缓解经济危机,采取增发货币的形式来刺激经济发展,但人民对金融市场依然信心不足,不愿投资与消费,于是就形成了巨额储蓄。如此巨大的储蓄一旦被释放出来,将继续造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而引发新一轮的危机。

消费需求不足和货币流动性过剩是一个悖论,正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出现。比如,前期中国出台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双降政策,以图刺激市场达到供求两旺之目的,但也可致货币流动性过剩。但是这种理论上相悖的状况在现实中却同时出现了,一边是人们有钱不敢花存银行,一边是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更让人担忧。本文认为这种相悖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上不同群体的收入、资产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社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表象的通胀更容易引起滞胀,从而出现失业率和物价双升,消费需求不足的共存局面。

过去几十年中,衍生品在虚拟经济中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衍生品一直被人们所热衷,然而在资本主义市场中,市场主体以理性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来从事一切与经济相关的活动,于是衍生品就被人们当成追求财富的工具,它的职能也从控制风险的工具变为引发风险的工具。当衍生品的风险被无限放大时,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就同时出现,于是市场就以自身经济危机方式长时期的宣泄、阵痛,结果就表现出经济大幅振荡、倒退、萧条、失业等局面。

三、引入金融衍生品的合理性分析

IS-LM曲线进行分析。IS 曲线探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情况。理论上分析,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引入,使得产品生产市场的投资风险降低,资本的流动性提高,导致对产品生产市场投资过剩,对利率的敏感性降低并且使得货币的总供给量降低。而LM曲线探讨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理论分析表明,金融衍生品的加入使得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较低,使得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上升。

在不含衍生品交易的市场中,有:

其中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a表示自发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e表示自发投资,d投资对于利率变动的反映系数,r表示利率,L表示货币的总需求曲线,L1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k为收入变动对货币交易需求的影响系数,h为利率变动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系数,u代表利率为零时的货币投机需求量。m、M、P分别代表实际货币量、名义货币量和价格指数。

而当引入衍生品交易后,使得产品生产市场对利率的敏感性降低,使得(1)式中r的系数与d有所减小,设变为d'。而(2)式中由于引入衍生品使得交易成本下降,那么投机需求就对利率的敏感度会提高,因而r的系数h会有所增大设变为h',其中d'

从图1可以看出,加入衍生品交易的IS-LM曲线发生了新的变化,说明衍生品市场对宏观经济均衡产生了新的影响。在图中,IS曲线斜率提高,说明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将迫使货币政策效率减弱,市场的货币量变动将趋于平缓。而LM曲线平滑,则意味着财政政策效应加强。反观实践,自从197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金融期货和期权至今,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一直呈现急速的发展势头,见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在1984年到1996年间波动十分剧烈。但从1999年衍生品交易趋势不断上升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明显呈现平缓趋势,说明衍生品交易的繁荣发展,的确能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上述通过IS-LM曲线理论分析出的结论在事实中得到了验证。衍生品交易的出现,使得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之间的协调更为紧密,从而扩展了市场体系,将以往只有现货市场承载的市场资源配置格局转变为由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同时控制,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且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成本,满足了规避风险和投机获利的基本需求,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四、引入金融衍生品的限度分析

金融衍生品的引入有利于金融业的繁荣,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在遭受“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重创的情况下,正是金融衍生品的引入,才对冲了市场的风险。这就使具有高度弹性和灵活性的美国金融业,为缓解国内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引入衍生工具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好处,但是并不是无条件的引进,引入衍生品也需要一定的限度。当初美国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于2001年开始降息,较低的利率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激发了广大投资者的购房热情。美国的贷款机构也乘势向信誉等级较差的个人发放购房贷款。为了转移信用风险,抵押贷款机构发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后便将此类贷款卖给抵押贷款债券商,债券商再将贷款证券化成债券卖给投资者。2004后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国又采取了加息政策,由此促使了房地产泡沫的加速形成。随着利率水平的逐步上升,偿还贷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就无人购房了。不久之后,房屋价格开始大幅下降,于是房屋贷款违约率,尤其是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开始急骤上升,导致大量房地产公司倒闭,随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诚然,金融市场因为引入了衍生品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如果控制不好,同样也会对市场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必须对衍生品的使用设定限度。

首先,对衍生品设定的限度来自于政府干预,而政府干预的服务宗旨应该是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的资本主义倡导的是“经济人”理论,即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去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漠视公共利益的存在。在这种思维模式的驱动下,贫富差距将越来越大,富人总想通过资本的扩张来创造新的利润,因此,经济危机的出现将不可避免。所以本文认为政府存在的价值或使命,应该是弥补市场缺陷,用金融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用财政手段来调控微观经济结构。如中国的4万亿人民币、美国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等。但这些措施的着眼点仍然是救助传统产业和金融企业,使其避免大批死亡。但却未把帮助提高普通人民的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均等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作为各项调控政策的根本目标。只有把对这种结构性改变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整个世界的繁荣和谐才会到来。

其次,由于经济人的存在,金融衍生品必然会被市场用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市场主体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无限度地放宽其存在的条件,从而导致衍生品正常存在的体系被破坏。此时就需要政府予以监督和控制。政府对金融衍生品的干预至关重要,当市场有违背自身经济规律的迹象时,就应当立即出手,加以纠正,使其回到正常的市场经济轨道上来。但政府也不能没有限度的一味进行干预,在进行监督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不要过多代替市场主体的牟利行为而与民争利;二是不要仅仅以服务于市场主体利益为最终目标,必须以大多数人民的公共利益为归依。

再次,应该把场外交易的复杂衍生产品分解成简单的产品在交易所交易。交易所交易的产品具有流动性强、透明度高等特点,能够为场外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参数。

最后,金融创新产品在设计时,应避免金融工程技术被滥用,以免风险过度累积。因为金融创新的过度会导致信用风险被放大,使其脱离正常风险与收益的联系,从而引发金融危机。通过美国的次贷危机,我们可以得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应该同时进行,政府应该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公平性、安全性、稳定性加以监督检查,并建立有效地管理体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严格审查市场参与者的资本情况。

五、结论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市场由于引入了衍生品而呈现出巨大的活力,但是,如若政府任其放任自流而不及时地通过金融、财政即收入分配等政策加以干预,也会导致金融危机。因此,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取决于人们怎样去合理使用。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政府应该合理控制其限度,其限度的大小和调控力度视各自具体情况而定,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等措施保证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斌:金融产品创新视角下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J].证券市场导报, 2008(6).

[2] 蒋志芬: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8(1).

[3] 徐进前:金融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 付优生、史焕平:我国金融衍生品创新及风险防范――美国金融风暴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8(12).

[5] 王啸:金融危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的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8(12).

[6] 陆晓明: 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

篇8

【关键词】美国;好莱坞;电影;导演

一、回顾:经典好莱坞时期创作环境特征以及对类型电影的束缚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的30多年里,尤其是1930-1945年的15个年头里,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创造了一种模式、一个奇迹和一个神话。

1、经典好莱坞时期的整体创作环境特征

该时期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并未收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使得大批的资金流入到了电影行业,电影从早期的独立制片者与电影专利公司激烈竞争的经营方式转变为了垄断、高度集成、组织高度分工的制片厂连锁体制。因此而产生了三位一体的集成网络系统、制片人中心制度、好莱坞明星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电影工业走向繁荣兴盛的需要,但同时却极大的遏制了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人员的才华与激情。使得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人员只能依葫芦画瓢,毫无任何创新与突破。实事造英雄,在这样一个机械化生产、循规蹈矩的电影生产环境中诞生了卓别林与美国的喜剧电影学派,因而当人们厌倦了毫无创新的好莱坞类型电影时,可以在卓别林以及塞纳特、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唉、哈莱·朗东等该时期美国电影喜剧派创作者那里找到些许雅俗共赏的新鲜感与生活的某些真实性。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美国电影谈不上在创作艺术,而更多的是在生产电影,是在满足人们在经济危机过后的一种心理上的需求感。盲目的生产,强调电影数量的产出,极大的夯实了好莱坞的电影技术,抹灭了好莱坞本应具有的电影艺术!

2、经典好莱坞时期对类型的电影的束缚

电影在这一时期被毫无争议的视作为商品而非一件艺术品,而该时期类型电影是在美国好莱坞片场制片制度下遵循严格的创作方法和生产程序制作出来的影片;而所谓类型指的是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种类、范畴或形式。由此而诞生了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恐怖片、战争片、家庭;这些类型片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暨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中英雄救美、土人袭击、强盗片中恶人抢劫并最终落入法网等;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警长、侠肝义胆的牛仔、铁骨铮铮的硬汉;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在辽阔的西部原野代表了阳刚和壮美,雨过天晴代表了美好的结局等。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电影创作的指导思路也能够拍出许多优秀的影片比如:《关山飞渡》、《一夜风流》、《乱世佳人》、《魂断蓝桥》、《鸳鸯梦温》、《少年林肯》、《西线无战事》、《卡萨布兰卡》等影片。而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影片中处处体现着“三一律”和戏剧冲突律,剧情的发展脉络一般不用多条线索来相互交叉,而是采用简单而清晰的线性情节结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也极具类型化和脸谱化;而为了达到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大部分电影则是在摄影棚里面完成拍摄的。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了该时期对类型电影的最大束缚!这一时期广大的观众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设计、人物的形象以及角色设计猜出影片的结局。这也充分体现出该时期好莱坞的电影处处以观众为出发点,生产和制作观众所喜爱的电影,只要观众喜欢什么电影,他们就拍什么电影。商业娱乐、利益至上、毫无任何艺术可言。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就这样原地踏步,自骄自满,着力满足于人民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毫无进取、创新的迹象!在那样的一个经济危机、战争频发、动乱的年代,好莱坞电影给了广大观众一个梦幻般的银幕世界,虚伪而又让人着迷。

二、新好莱坞时期类型电影的过度

伴随着“麦卡锡主义”对好莱坞电影行业的损害、“派拉蒙诉讼案”以及商业电视网的盛行、伟大的卓别林被驱赶出美国;此时的好莱坞已经完全不能维持自己的昔日的辉煌了。

1、电影制作的整体环境突变

当整个好莱坞电影产业以及公司经历了各种风波之后,他们已无回天之力了。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濒临绝境,他们的资金开始转移到石油、航空、电子或电视行业,而大的电影公司往往把几百万美元的资金用来拍摄几部权威性的影片,逐渐放弃一般的影片,并把这些影片的制作留给独立制片商去经营;当越来越多的独立制片商拿到版权后,他们往往下放权力给了导演,而导演因此获得了更多自由。渐渐的,我们当初所熟知的制片人中心制不复存在了,我们所震惊的制作、发行、放映这一垄断的电影工业链条破碎了。制片厂、电影公司、导演三者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格局,越来越多的老一辈的导演如:约翰·休斯敦、比例·怀尔德、希区柯克、威廉·惠勒等活跃在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导演已经度过了他们的电影创作的高峰期,而新技术如“星涅马斯科浦”宽荧幕电影的盛行、“青春片”、艺术性电影的异军突起更是让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动荡不安;权力的被解构、市场被瓦解、意识形态的巨大变迁为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画上了一个看似意犹未尽、不怎么圆满的句号。

2、新兴导演的异军突起

当经典好莱坞时期即将彻底结束时,一批批新锐导演崭露头角;这些导演深受欧洲电影的启发和影响,追求电影上的艺术层次、追求剧情的起伏不定、探寻人物性格的瞬息多变。他们踩在巨人的肩上,有着精湛的技术和对经典好莱坞时期的深刻认识,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只有打破原有的定律,跳出原来的门框,才能有更多的进步。我们因此看到了以科波拉、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导演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新好莱坞时期的导演,他们对演员的选择、故事题材的创作、影片的剪辑有着绝对的权力。

3、过度时期类型电影艺术特点

该时期的新好莱坞类型电影其价值关念被颠倒,影片中主要人物大多是反抗环境、越出正轨的人或犯罪分子,他们对立面恰是过去护法、守法的正面英雄如《邦尼和克莱德》、《逍遥骑士》等影片。其次,在区别与以往人们在银幕上所看见的虚幻的内容,新好莱坞类型电影不要求观众对银幕上的一切信以为真;相反,影片中常出现人为加工的痕迹和一定的间离效果。导演们不但没有掩盖电影技巧,反而尽可能的用技巧去强化氛围;慢镜头、定格、跳接、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的相互交织,这是新好莱坞类型电影中常见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感情的力度。在告别过去虚构的拍摄方式,导演们增加对实景、和不完整的现实的拍摄,凸显真实性和可信性。此外,剧中人物成了影片的主要表现力量。但得以肯定的是,新好莱坞类型电影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进而吸引着许多人来到这片沃土,学习、创新、为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乃至世界的电影工业做出贡献。

三、对今后世界类型电影的影响

在这场华丽的蜕变中,并非所有的类型电影都能如愿以偿;在经典好莱坞时期所划分出的七大类型电影中,强盗片、科幻片这两类型电影的转型与复苏甚为突,更是对今后世界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优雅而伟岸的《教父》

区别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强盗片所贯穿始终的单纯的侠盗柔情的主题,新好莱坞时期的强盗片融入了家庭与权力的交替这两大元素。使得英雄的形象更加的完整和饱满,更具有质感,更加的接近观众。《教父》三部曲,作为这一时期的极具代表的抢到黑帮片的经典之作,从上映至今一直影响着全世界强盗黑帮片这一类型电影的发展,也伴随着好几代人成长。《教父》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和亮点,民族代表帮派、家庭是整个帮派的核心、家庭里的长者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家庭与自己的帮派。马龙·白兰度所饰演的维托·柯利昂以及阿尔·帕西诺所饰演的教父一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中,而我们在《教父》三部曲中更能感受到他们对家庭团结与生存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家庭、生存成了这一时期强盗黑帮片的主题。

在此后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史中,或许也有许多票房不错的强盗黑帮片如《疤面煞星》、《国民公敌》、《纽约黑帮》等影片;但似乎仍然一味的追求对英雄人物的单一塑造,而缺乏质感。极少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可谓昙花一现。无论是强盗还是黑帮大亨,他必然有善的一面,必然有脆弱的一面,必然有柔情的一面;而打动观众的还是那同情心在起着作用。

《美国公民》,香港电影《古惑仔》系列、《无间道》系列,韩国电影《朋友》、《卑劣的街头》、《我与犯罪的斗争》等影片在凸显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其影片创作的根源都蕴藏着对家庭、对生存的追求和渴望。强盗黑帮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故事题材上凸显小人物的成长故事,盗亦有道,对家庭和睦、对生存的期待成为了故事的驱动力;剧中人物的刻画变得更加丰富饱满和生活化,他们有情有义、忠肝义胆、弘扬正义;他们也或者是生活在你隔壁的邻居、或者是你的妻子、你的爱人、甚至你的孩子;最为重要的是,如今的强盗、黑帮老大都已不再凶神恶煞,而成为了一只只披着狼皮的羊。

生活化、小人物、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渴望成为一个好人、为了自己的家庭等成了当今强盗黑帮片的主要创作动机与叙事动力。而我们对伟岸的教父仍就心存敬畏!

2、当人们面对《2012》

1968年,在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的推动下,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以其惊人的票房成绩引发了好莱坞再次把眼光放在了科幻片这个领域;1977年《星球大战》以其丰富的高科技特效与美妙的视觉艺术再次吸引了观众。1982年《E.T.》揭开了人类首次与外星生物接触的篇章;而随后的《异性》、《终结者》等科幻影片更是打开了好莱坞制作科幻片的创作思路。

好莱坞的科幻片作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寻方式,充满着神奇与向往。人们渴望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将要到哪里去?而这三个问题也成为了好莱坞科幻电影创作的主题。面对这样永恒的主题,好莱坞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先进的拍摄技术来撑起这个宏伟的主题。

庆幸的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拍摄技术从胶片过渡到了数字、从宽银幕过度到了2D、3D乃至IMAX;我们能够上天入地、我们能够做我们所想的,但仅仅是在电影的大环境里。好莱坞的科幻电影承载着整个电影行业发展的导向,从一个世纪以前的《月球旅行记》到今天的《阿凡达》、《2012》、《普罗米修斯》;甚至是引发人们对世纪末日的恐慌。这就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影响力,当这样的类型电影远远超出电影的范围时,她的力量是无穷而又可怕的。毫无疑问的,从新好莱坞时期至今,科幻类型电影推动了全球电影工业的发展,是对人类文明及其科技文化的强烈体现。电影的核心在故事,故事的核心在人,人的核心在好奇心。

篇9

“迷失一代”是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施泰因在上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个说法,用来指经历过第一次大战的美国年轻人,战争在他们生理和心理上都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战争结束后,迷惘、厌倦和幻灭感让他们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对这一代人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的表达,还形成了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迷失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从此,这一名称也和年轻人具有了某种天然的联系。

上世纪90年代,当曾经盛极一时的日本步入衰退,日本年轻人普遍就业难,生活充满挫败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许多人整天躲在家里,沉迷电子游戏和互联网或借酒消愁,他们也被称作“迷失一代”。

近两三年来,“欧债危机”一词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的各种报道、分析、评述、预测中,成为全球范围内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热点,也是众多国家首脑间不断你来我往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这些“高端”事情普通人没什么感受的话,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则从最细微的生活变化中,让每个人都感到了压力,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欧洲的年轻人们。

危机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正站在出发的路口准备奔向未来的年轻一代,面对的现实是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找不到实现梦想的途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焦虑不安,却不知道这样的状况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他们“迷失”了,不是一群年轻人,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年轻人,而是整个欧洲的“这一代”!

2012年1月31日,欧洲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欧盟27国青年的平均失业率高达23%。数据显示,“欧债危机”的阴影,并没有如人们的期盼一样,出现向好的转变。

欧盟委员会匈牙利籍委员安多尔早在2011年12月就指出,15~20岁的年轻人中,五分之一没有工作,他们有可能成为“迷失一代”。

“逃离”的欧洲年轻人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欧洲国家的年轻人开始做出各自不同选择。一些人选择了撤退,继续深造,推迟就业计划,等待形势出现转机,而那些最有活力、最有创业精神的年轻人却背上行李,成群结队地离开自己的国家,到他国寻找工作机会。

美国、加拿大、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国,出现了很多欧洲年轻人的身影。

欧盟委员会一位发言人透露,葡萄牙和爱尔兰这两个国家“逃离”的许多年轻人,让其人才流失情况最严重。这些年轻人很多选择前往非洲国家,因为那里使用他们的母语。

很多葡萄牙人选择了前殖民地安哥拉。安哥拉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比如石油与钻石。自2002年开始,安哥拉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根据经合组织的调查,在2010年已有7万葡萄牙人来到安哥拉谋生,而葡萄牙的总人口只有1050万人。

本来广泛接受海外移民的爱尔兰,如今也出现了人员外流的现象。他们移民的对象主要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因为在欧洲框架下,这两个国家的签证比较容易。2011年爱尔兰的移民人数为4万人。

2010年,巴西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让不少欧洲青年“垂青”。

由于巴西是2014年足球世界杯和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东道主,多座城市正兴建体育场、机场和饭店,因此,许多外国建筑师都选择去那里工作。巴西近期放松对移民的限制,试图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英。而在巴西激增的新移民潮中,大部分人来自深陷债务危机的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

西班牙小城维戈的变迁

西班牙曾是欧盟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但是,一场经济危机暴露出隐藏在西班牙经济增长背后的就业市场制度性缺陷。最新数字显示,西班牙失业率重回20%,在经合组织与欧盟均居首位。其中,西班牙年轻人“受伤”最重,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45%没有工作。

维戈(Vigo)位于加里西亚省(Galicia)的西北部,是一个有30万人口的港口城市。维戈有着令西班牙人骄傲的制造业,过去数十年出现过前所未有的繁荣。法国标志雪铁龙在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就设在这里。

但是,经济危机让情势急转直下。如今,维戈曾经熙熙攘攘的大街都变得空荡荡的,一条主要街道上的咖啡厅、儿童服装店、律师事务所、家具店、语言学校都在经济衰退中关门大吉。

23岁的洛蕾娜・多明戈兹曾在雪铁龙汽车厂有份不错的工作。去年圣诞节,雪铁龙解雇了3000名员工,其中90%都在35岁以下,洛蕾娜正是其中之一。现在,洛蕾娜还没有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而洛蕾娜在经济危机前买下的一套公寓,由于几次降价仍没有卖掉,暂时由洛蕾娜的父母偿还房贷。

像洛蕾娜这样的年轻人,在维戈还有很多。这里年轻人的失业率并不比西班牙其他任何地方低。在维戈那些并不繁华的马路上,每到傍晚时分,总能看到一群群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的年轻人,这些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以此宣泄自己的情绪。

变化之后未来有多远

青年的高失业之痛,正在困扰着全欧洲。这种“集体失业”的态势造成了欧洲骚乱频发,2008年12月希腊的反政府示威、2009年5月德国柏林的暴力事件、2010年6月的英国伦敦骚乱以及2010年7月的法国骚乱,其实都是欧洲青年困局的缩影,他们用暴力表达自己的不满。

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导致青年的道德水平不断向下也是不争事实。欧盟不久前公布一份报告称,全欧洲有大约400万人吸食,其中大部分是青年。而另一份欧洲调查显示,柏林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愿意考虑通过性工作赚取学费。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飞涨的学费、减少的政府租房补贴和生活补贴,以及关闭的社区健身中心、图书馆,让许多欧洲失业青年一下沦为贫困人口。与此同时,排外主义、社会分裂、犯罪率、自杀率增长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也正成为失业带来的“副产品”在蔓延。

对于欧洲这一代年轻人来说,除了要应付眼下的种种困境,更大的迷茫在于,作为曾经是世界羡慕对象的他们,在经历了这场变化的荡涤之后,如何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找到自身的定位。

“落榜”了一不同的对待方式

日本:东京大学放榜这天,一个叫水原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切腹自杀,幸好亲人及时抢救,水原没有死成。正当水原悲伤之时,却从东京大学传来好消息:水原的成绩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水原的落选。

正当水原一家人欣喜若狂之时,从东京大学叉传来消息:水原被大学除了名。原因很简单,校方说:如此小的挫折都受不了,这样的人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美国:哈佛大学放榜这天,一个叫汤姆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举枪自尽,幸好亲人及时抢救,汤姆没有死成。正当汤姆悲伤之时,却从哈佛大学传来好消息:汤姆的成绩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汤姆的落选。正当汤姆一家人欣喜若狂之时,美国各大州的知名律师都来到汤姆的家中,他们千方百计的鼓动汤姆到法院告晗佛大学,索取巨额的精神赔偿,并自告奋勇的充当汤姆的律师。

德国:柏林大学放榜这天,一个叫萧恩的膏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跳河自杀,幸好亲人及时抢救,萧恩没有死成。正当萧恩悲伤之时,却从柏林大学传来好消息:萧恩的成绩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萧恩的落选。正当萧恩欣喜若狂之时,萧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进入柏林大学。他们的理由不容置疑:柏林大学作业效率如此差劲,进入柏林大学对儿子的将来毫无益处。

中国:北京大学放榜这天,一个叫向东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悬梁自尽,幸好亲人及时抢救,向东没有死成。正当向东悲伤之时,却从北京大学传来好消息:向东的成绩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向东的落选。正当向东欣喜若狂之时,向东的父母来到北京大学,一看到校长便跪了下来,他们含泪的说真多亏你救了我儿子,我们家世世代代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悲剧政治课》 黄思程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海门中学高三(1)班

隔壁理科班的生物老师上课太有激情了,声音都传到文科班来了。我们今天上午上了两节政治,也听了两节生物。隔壁理科的生物老师好的没敦,净是教他们理科的学生孩子生下来会得什么什么病,什么白化病没耳垂色盲症猫叫综合症……我在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幸啊,一生下来全世界的不幸都让他一个遇上了…一

《犯错》

儿子在学校又犯错了,班主任打电话向家长告状。泪流满面的她彻底感到作为单身妈妈的难处。她狠狠地在10岁的儿子屁股上拍了几巴掌,冲他吼道:“这一次又犯什么错了?什么借口?”儿子眨眨眼,笑了:“妈,这次犯错后就是第十次了,老师要家访,我们男老师单身很帅的哦!”

《告白》

手机震,有一条短信:“我决定去告白了!”他和她一直是好朋友,可她一直爱着他,“哦,那你加油。”“我在她家门外好久了,不敢敲门。”“大着胆子敲吧!我挺你!”“你说她会答应吗?”“我不知道。”她放下手机,不争气地掉泪。手机叉震,却是电话。她接了――“你开下门吧,我还是不敢敲。”

养宠物与人际关系

宠物店里有各种宠物,现在给你4种选择,相比之下你最想养哪一种?

A狼犬 B波斯猫 C变色龙 D不养任何动物

A选“狼犬”

你是一个喜欢团体生活的人,在团体中,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和大家接近,因此养成你合群的性格,你的人缘也因此多半不差,想必你一定有许多好朋友吧!但是一旦真正遭遇挫折,你多半的处理方式,是一个人独自思索、凋适、解决,非必要不会向其他人求救,这种形象是不同于你平时给别人的感觉喔。

B选“波斯猫”

平时你给人的印象是温和的,一副柔弱的模样,但其实你的内心深处刚强,你有自己固执不易动摇的原则,简言之,你的“外柔内刚”有时会吓到某些人,有时会使某些人对你刮目相看。你的朋友不多,但是个个绝对是你知心的好友;一旦你恋爱了,你会因此缩小了你的社交圈,得失要自己衡量一下哕。

C选“变色龙”

你有许多朋友,但你会不自觉地与他们保持一些距离,多保留一点心灵的自由给自己;你心情不好或遭遇挫折时独坐咖啡馆一下午、或一个人到海边,比和朋友倾诉更能让你平静。你不甘于平淡,你的神秘、特别,是吸引朋友的主因,因此有许多人欣赏你喔。

C选“不养任何动物”简言之,你把时间切为两部分,和朋友在一起时,你是一个合群热情的人,你也享受其中;回到家,你是一个安静寡言的人,你也颇能享受这种空白的时刻。其实你有一点精神洁癖,属于自己的空间,你不希望受到一点束缚,如果你在人情中感到压力,会比一般人更不能忍受,你是一个外表热情内心冷静的人。

1、逛超市,见一鞋蛮有爱,超市杂牌,你懂的。拿起试穿,捅半天没捅进去,一超市小妹纸看了我好久,终于提醒道:“这个…是女式的。”当时我就斯巴达了.怎么办?在这样可爱的妹纸面前丢脸,没关系.1秒hold住,我继续捅两下,然后默默将鞋子放回原处,回头义正严词道:“你难道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东西都是不分男女的吗?”

2、有一天一只兔子不幸掉进一个箱子,结果出来的时候变成了一只鸭子,你知道什么原因吗?因为箱子里放的是变压器…

3、今天花了一百五十块钱剪了一个很抽象的头。回寝室后遭到几个室友强力批判!这时候一旁沉默许久的同学总结说:“这发型性价比很高!才花百五,剪了个二百五的头。”

4、今天看到一神贴:问大便和小便是好朋友吗?一楼答,不是.他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二楼答,是的,但小便更讲义气,大便不是每次都陪着小便,但大便出场小便总力挺!

5、一对情侣甜蜜的在公园中依偎着,男的看到女的的头发如此柔顺,便忍不住偷摸了一下,女的娇滴滴的说:“唉呀!讨厌啦!”男的听了心更痒,于是又偷摸了下,女的又说:“嗯,不要啦!”男的一听,心都要飞起来了,又再摸了一下,突然那女的站起来.粗暴的说道:“不要摸了!我的假发都快掉了!!!”

6、本拉登死时69,卡扎菲死时69,现在也是69岁逝世,这充分说明了房屋产权为70年这一决策的伟大前瞻性。

8、同学和他女朋友在走廊里KlSS.结果被学校主任看到。主任想阻止但过于激动,于是大喊:你们俩给我住嘴!

9、某男发征友启事:条件一:性别女;条件二:做土豆丝。ps:如果条件二满足的特别好,条件一可以适当放宽。

10、单位对面有个工厂,大门上有一个标语:企业靠我生存,我靠企业发展。昨天刮大风,早晨标语被刮下几个字,再看标语,变成了;企业靠我生存.我靠!

11、老婆问老公:“我要是疯了,你还会爱我吗?”老公坚定的说:“爱!”老婆沉思了一会,忧愁地说:“你果然爱的是我的外表!”

12、某人换了一个头像,于是乐津津的发帖炫耀道:“我的头像牛B吗?”楼下回帖:像!

13、老师:“大雄,老师给你90元,你再去跟胖虎借10元,这样你总其有多少钱?”大雄:“O元。”老师:“你根本不懂数学!”大雄:“你根本不懂胖虎!”

篇10

【关键词】情势;变更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认识人民法院工作遇到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的基础上,在认真、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司法实践的需要把情更原则吸收进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在第二十六条规定了情势变更条款: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本条主要解决合同订立后因客观情势变化,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者继续履行显失公平的合同的效力和履行的问题。

一、情更原则概述

自古罗马确立了“契约严守”(Pactor runt servanda)的原则,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合同领域均视其为基本原则,认为依法有效签订的合同,必须严格遵守,而不论发生了何种变故。情更原则(clausula rebus sic stantibus)是作为“契约严守”的例外发展起来的,对其适用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以防止滥用,从而动摇契约严守的神圣的基石。所谓情更原则,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作为合同法律效力的基础或环境的情事,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了无法预料的变更,若继续履行合同,就会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显失公平)时,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的法律原则。

1、情势变更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契约自由的形式正义,追求实质上契约正义。

依据康德的意志论,一个有理性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身设定权利义务,就应当遵守,并能承担以此产生的后果,但合同自由并不能保证实质上的正义,所以需要有均衡与公平原则。当合同原有的利益平衡因经济环境的巨大波动,作为合同订立的基础发生变化,致使履行原来的合同将造成一方当事人受到巨大损失,对方当事人因此获得巨大利益产生不公正结果时,施以法律的救济,消除不公平的后果。换言之,情势变更的意义在于通过司法权力的个人,改变合同已经确定的条款或解除合同,在合同当事人原来的订约之外,重新分配交易双方在交易中的利益和风险,从而保证实质正义,实现社会公平。

2、情势变更是合同严格责任的有益补充。

我国合同法整体上遵循的是严格责任原则,它要求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要求时就得承担违约责任,除非存在免责事由。采用严格责任原则的本意在于维护合同严肃性和合同效力,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但一味强调合同效力而不论具体情况,势必有悖其本意,有违公正。

3、情势变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市场有风险,立约需谨慎。每个市场主体都要承担市场的固有风险,法律也规定了固有风险的分配机制。但是市场经济是开放式经济,影响交易稳定性与安全性、导致交易不公平的因素比较多,在履行期较长的合同中,因经济原因引发的黄金价格猛跌、币值巨大波动等重大变化,使得合同履行严重困难或丧失履行基础,如按原合同履行,将导致履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显失公平,有违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原则。而情势变更规则的适用,可以对这些显失公平的社会关系重新进行调整,变更或解除原法律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二、情更的构成要件

对情更原则的构成要件论者颇多,在实质方面有五要件说。五要件说包括(1)须有情更的事实;(2)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3)情势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4)情势变更是当事人缔约时不可预见的;(5)情势变更使履行合同显失公平。笔者赞同五要件说并将其区分为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

(一)积极要件

积极要件是指适用情更原则的肯定性必要条件。包括前提条件、时间条件、结果条件。

1、前提条件——必须有情更的客观事实

所谓情事是作为合同基础或环境的一切客观事实,不包括主观的“情势”。对于情更的,国际上大致可分为“大情更说”和“小情更说”两种观点。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认为情更只包括客观事实的变动,而不包括主观事实的变更。两者的分歧在于前者认为,突发战争、自然灾害、政策法律变动、经济危机、货币价值异常波动、汇率发生大幅波动等都属于情更的范畴;后者则认为,情更仅包括货币贬值、物价、汇率异常波动等与经济紧密相关的事实的变更,而诸如突发战争、自然灾害、罢工、政策法律变动等间接引起客观情况发生巨变的事实仅是产生不可抗力的原因,不属引起情更的范畴。笔者认为,确立一个客观事实的巨变是否属于情更,关键在于(1)客观事实是否作为合同基础或环境;(2)客观事实变更是否引起债之履行艰难(或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或合同目的落空。由此标准观之,诸如突发战争、自然灾害等间接引起客观情况发生巨变的事实不仅是产生不可抗力的原因,也可能是引更的原因。如果导致债务的履行过于艰难且产生不公平的结果,则是情更;如果导致债的履行成为不可能,则构成不可抗力。

“变更”,是指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异常变动。客观情势的变化时刻存在但一般变化不会引起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必须有重大的异常变动致使合同的法律基础丧失时才可适用。应注意避免将客观情事的一般性变化当作本性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客观情况变化的幅度是区别正常商业风险与情更的重要标尺。不同国家规定并不相同,需要各国根据本国实践具体确定。

2、时间条件——情更的发生须是在合同成立后,合同履行终止前。

合同成立前情事已经变更的,则合同行为关系以既变的情事为基础,不属情更的范畴。当事人若不知晓情事既变,则属于意思表示错误的问题,属于重大误解导致显失公平的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的范畴。若明知情事既变,仍为合同行为,则属以既变情事为基础,自由意志支配下的风险自负,不适用情更原则,而根据意思产生的不利后果应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若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履行完毕后,而已履行完毕的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消灭,与情势变更无关,则当然不适用情势变更。

这里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合同成立后,合同履行终止前发生了情势变更,但是合同已经履行完毕,能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根据德国最高法院的判例,情更原则只适用于未履行的合同,理由是如有情更仍然履行合同,而且受领了对方当事人的给付,可视为己抛弃其为情更的主张。如果当事人不知情更或不认为该事实变化已经构成情更而为履行行为,则属于重大误解导致显失公平的一种,应当允许当事人行使撤销权。适用民法通则59条第二款之规定,撤销后可与情势变更制度相衔接,因撤销造成对方损害的应予以赔偿。如果是明知发生了情更而未履行的行为则属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法律自然没有干涉的必要。

3、结果条件——情更须造成对价关系破坏或合同目的落空

(1)对价关系破坏

对价关系破坏是指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明显不均衡。当情势改变了合同关系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打破订立合同时双方当事人所追求对价关系和利益平衡关系,便失去了合同的基础,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必将导致显失公平(或履行特别艰难),从而违背了公平原则。为了校正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可运用情更原则,达到实质上的公平。

(2)合同目的落空

合同目的落空,又称目的不达,即不能实现合同约定的目标。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合同就没有继续存在的意义,当事人可以解除。英国法院在Ktell v.Henry一案中确认了合同可以因目的的落空而解除。该案的案情是被告在普而莫而租了一套房子,租期正是爱德华七世加冕游行的日期。双方当事人都知道租赁的目的是从窗口的房间观看加冕游行。后来国王生病,迫使游行取消。上诉法院判决该合同因履约受挫而解除。

(二)消极要件

消极要件是指适用情更原则的否定性必要条件。

1、不可预见性

情更的发生须为当事人没有预料到的,而且不可能预料到的,情更必须是当事人在合同行为之时没有预料到的,而且不可能预料到的变化。不可能预料意味着情更在客观上具有不可预见性,是当事人不应当、不可能预见的,但是从事特殊交易者,例如从事期货、股票等交易者,根本就不能适用情更原则。不可预见的标准应以一个普通人在正常条件下是否能够预见为标准也可以称为第三人标准。笔者认为判断不可预见性应以普通人的预见能力为基准的基础上具体考察当事人实际情况。

2、不可归责性

不可归责性是指情势变更原则事由的发生必须是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且发生后也无法有效克服的不可依据常规归责于当事人。只有在依据当事人约定、商业惯例、法律其他规定(包括不可抗力、商业风险负担规则、第三人违约等归责免责制度)无法归责于当事人或免除当事人责任时始有其适用。情更原则适用的目的在于排除不公平之结果,且必须在法律上别无救济方法时,方可适用。迟延履行期间发生情势变更,是当事人可以控制和避免的风险,造成履行迟延的当事人有过错,具有可归责性,不适用情更。

三、情更原则的适用

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中,规定了这样的情势变更条款: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法院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法院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以当事人请求为前提。即采用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有利于扭转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体现的是国家权力对当事人民事诉讼活动的尊重,是司法上的自治,在原则、在诉讼上的贯彻,体现了以人为本。

2、另外对符合解释规定的条件,必须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进行裁判的个案,在程序上进行规范。一是最高人民法院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务必正确理解,慎重适用。如果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确需在个案中适用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必要时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并要求报与高级人民法院审查批准,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造成大的冲击。二是要求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能够调解的尽可能调解,积极拓展调解工作领域,不断创新调解方式,将调解工作贯穿到合同纠纷诉讼的全过程。重视增强司法解释的效果,着眼于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多做调解、协调、和解工作,努力争取案件和解。

3、在变更和解除的适用上,应当坚持当事人意思自治优先,变更优先于解除的原则。

坚持当事人意思自治优先就是如果当事人均选择解除合同法院不得变更合同,如果当事人都选择变更合同法官不得随意判令解除合同。根据诚实信用和正义公平原则,首先对合同进行某种调整,也即,对合同进行变更。这是情更原则的第一法律后果,只有在仅仅变更合同的内容还不足以排除不公平的结果时,法院才有可能考虑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