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管理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税法知识和纳税实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高端纳税服务业务和从业人员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税务课程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一名高校会计系税务教师,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享高校税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税务课程的改革目标
税务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培养具备税务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人才为目标,通过模拟实务让学生理解税务知识的同时并掌握必要的实务技巧。就目前而言,学生对税收理论知识学习普遍缺乏兴趣,但是对税收实务操作和案例研究却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税务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课程改革可以推行“知识探究―案例分析―实践运用”三位一体的改革方案,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模拟有机融合,衔接课程间的知识和观点,提高本专业税务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把专业知识、实务处理技巧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
三、税务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上述方案的实施需要从“理论探究―案例分析―实践运用”三方面展开,以税收类课程为改革载体,改变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研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主体,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和创新运用。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以案例导学解释理论知识
为了让学生理解税务理论知识的客观真实性和实践性,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案例,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教师则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案例所涵盖的税务知识,比如税种的属性特点以及征纳关系等等,让学生了解客观事实同时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后续的案例分析教学和实务模拟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案例教学联系理论与实践
在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独立自主地深入探索,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包括:案例研读、资料收集、方案筹划等。然后,教师再根据小组展示的成果按照具体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让小组互相提问相互评价,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运用模拟软件检验案例分析结果
结合以上环节的研究学习成果,师生运用学院配置的“税务模拟”软件进行税务登记、税种鉴定、纳税人身份认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等等方面实务模拟操作。作为本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为师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模拟税收征纳关系以及实务环境,本方案在这一阶段对师生进行角色分工(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负责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维护。扮演税局端的学生角色需要模拟两卡发行,发票发售及发票收回等操作,而扮演企业端的学生角色则需要按照具体要求完成开票,纳税申报等操作。
课程结束之后,教师会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交流总结在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将自己对企业税务实务的理解和感受撰写成课程总结报告,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和建议,并将相关经验和成果转化为详尽的评估报告。
四、税务课程改革方案的适用延伸
篇2
能科股份(下称“公司”,603859.SH)是一家专业的工业能效管理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为工业企业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公司根据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解决方案设计,产品选型配置采购、应用软件开发、现场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直至系统维护、质保等全方位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的业务领域涉及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煤炭矿山、航空装备、电力新能源等行业。公司自2008年以来一直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随着中国工业节能市场逐渐转向以服务为主导的市场,工业节能服务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逐年增加。作为工业节能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能效管理市场也将在未来五年迅速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工业能效管理市场规模总计536.4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将达到2938.3亿元。其中,2015年的市场规模预计为878.8亿元。
能科股份的主要产品为工业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根据能效管理层级的不同,公司产品分为工业电气节能系统解决方案、能源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两大类。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业务发展阶段:单元产品节能阶段、工业系统节能阶段、工业管理节能阶段。三个阶段的差异在于对客户节能产业链的介入程度的深浅不同,“工业系统节能阶段”摆脱了“单元产品节能阶段”的局限性,如拘泥于单个产品或单项技术的节能,忽视从工业系统的整体生产特点入手实施节能措施等;“工业管理节能”摆脱了“工业系统节能”的不足,如仅注重被动式节能,忽略从节能的源头(即工业管理入手)进行的主动式节能等。公司三个业务发展阶段逐级进步的本质在于更深层次的介入客户的节能产业链。节能产业链的延伸带来的不仅是公司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更增强了公司的客户黏性。
多项优势奠定先发地位
能科股份在多年工业节能服务的经营过程中,始终将客户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首位,并通过提供主动、高质、增值的服务逐步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客户规模稳步扩大。目前,公司已经为一大批工业节能领域的大型企业提品和服务,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中航工业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大唐集团等。
公司自成立起就定位于从事国内新一代工业生产节能过程分析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并紧紧围绕相关行业的节能应用需求,研发技术先进、适应性强的产品,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也从过去单一的单元产品节能升级至工业系统节能产品和工业管理节能产品。
公司通过了国际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节能服务公司认定;公司是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认定的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司注重科研创新,已获得35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62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税局和北京市地税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以智能配电技术、传动电控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为核心,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篇3
国际化经营中税务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基本方面。
1.1主观原因
(1)人力资源配备。
包括从事税务风险管理的人员数量及其专业胜任能力两个方面。充足的、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专职税务人员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开展的关键保障。目前我国大企业普遍存在税务管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需要引起企业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2)管理风险。
第一,石油企业通常采用设立税务部(处)的方式,但由于部门层级较低、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且受专业背景的限制,缺乏对全集团国际经营活动进行税务管理的能力。第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缺乏统筹性,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更加有效的协调与配合。
1.2客观原因
(1)有关国家税法规定和征收管理办法的差异。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业务活动发生在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又有各自的税法体系,不同的体系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多重司法管辖导致石油企业的税务风险成倍增长。在跨国经营的不同国家,计税方法和征收管理办法各有差别,为集团的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因各国税收管辖权限和对经济行为性质认定的差异,企业同样也常面对重复纳税问题。
(2)国内税法体系调整与缺陷。
近年来,税收政策作为一项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政策、法规出现了密集的调整,这无疑是政府对于其面临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的积极适应,也是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过程提出的更高要求。依据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所得税税法,企业取得的源于境外的所得征税适用的是“分国不分项”原则对其境外负担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抵扣,造成企业在部分国家的亏损不能得到及时、足额弥补。
2.应对国际化税务风险的建议
(1)强化健全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化。
对于集团涉税经营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和指导,明确集团总部与国外子(分)公司或事业部之间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范围和职责划分。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使涉税信息数据的记录、分类和归集等更加及时和准确,将涉税人员的工作重点转向容易出现税务风险的事项。从源头上把风险点找出来,生成风险清单,从而便于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可能的税务风险点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风险信息能够在企业不同层级之间迅速、有效交流,保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的有效使用。
(2)重视企业税务人员配备,应对税务管理工作。
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急需高质量的税务专业人才分别在集团整体层面和境外子(分)公司层面对日常和特种业务相关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这就需要企业根据集团和境外业务规模设置与之匹配的税务管理人员岗位,并筛选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员承担相关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员的培训制度,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奠定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人力资源基础。
(3)增强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营造合规守法经营氛围。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企业需要在整个企业集团的层面明确进行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提高企业集团高管人员的在境内外市场开发、招投标、投资、资本运作和内部控制等全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传递给企业员工,使得“依法经营、合规经营”的理念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的各个节点,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风险管理思维和行动方式。
(4)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网络,与税务、法律中介的高效合作。
税收问题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复杂型和实效性。通过寻求专业化的外部中介机构合作,使企业对于自身税务风险特别是特种业务税务风险等有更加客观的认识。权威性的税务、法律机构的外部监控能够更为专业、公正地发现和监督企业的税收风险,并为企业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考虑同这些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企业自身经营业务发展和扩展提供动态、连贯的智力支持,并在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涉税业务处理能力。
(5)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税企关系。
与国内和境外的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关系,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境外,充分尊重东道国的税收法律,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其主管税务机关达成一致,特别是在对特种业务或政策模糊地带的处理方面,要首先获得其认可,还可以与其达成“预约定价协议”,就其转让定价问题的处理获取首肯。在国内,获取税收政策、法规方面的最新资讯和消息,加强与税务机关指定税收联络员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与税务机关指派的联络员及时沟通企业所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协调税务机关,积极解决争议与问题。
(6)树立正确的税务筹划意识,维护企业正当利益。
篇4
1.1税收筹划的定义税务筹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税法的目的前提下少缴或缓缴税款。包括进行有效地税收筹划这种合法的手段或利用非违法的经济手段来进行税负转嫁。狭义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筹划,这是纳税人普遍理解的意思。但是纳税人为什么这样理解税收筹划呢?一般而言,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节税”。节税的行为是不违反税法的,是合法的行为,是在国家优惠政策引导下而衍生的。那么节税筹划的定义就可以理解为,纳税人合理地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并用合法的手段,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有效地安排,以达到减少企业的税收成本的目的。节税筹划必须在遵守税法的情况下进行,企业开展节税筹划等不违反税法的活动,是合法地响应国家政策,是国家鼓励和提倡的行为。
1.2税收筹划方法税收筹划的基本技巧是在税务规划方案转移时产生的税收时机。时机的选择是何时申报纳税和进行税前扣除。时机决策必须比较边际税率的变化和税收上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税后成本的高低;由关联方之间的纳税人获得的全部转让所得款项收入的转移,获取相关纳税人的适用到最低或最小总税率的边际税率。
在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1)价格转移法;(2)成本(费用)调整法;(3)筹资法;(4)租赁法。
1.3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现阶段总体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业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导致目前从事汽车行业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节税意识不强,存在着许多逃税的行为,如开具发票时采取“大头小尾”的做法等。然而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各种竞争的加剧,利润的减少,迫使汽车销售企业改变经营理念。如何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合理筹划企业税金,那么势必要通过税收筹划减少企业的税负,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
1.4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税务筹划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以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为条件的企业,企业要进行税务筹划须符合两个条件: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独立;规定范围内企业经营活动自主。此外,现行税制环境和会计多样性等原因使得汽车企业实施税务筹划时还应具备客观环境上的可行性。
2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中产生风险及原因
汽车制造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往往会产生一定风险,已经上市的汽车企业实证分析表明:绝大部分企业面临着增值税处罚的风险,所得税改革后,大部分企业也将面临承担所得税的风险。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中产生风险及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2.1企业自身方面
(1)纳税人业务素质的影响。纳税人选择纳税筹划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根据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理解税收政策,理解和判断税务规划条件来实现。通常情况下,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越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纳税人对财税、金融、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以及业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不高。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纳税人有税收筹划迫切的愿望,但它是难以实施的行为或具体计划,但要执行的程序,效果却不佳,难以达到预期。因此,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2)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活动的不断变化。任何税收筹划的实施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法律环境下,以固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介质拟定的。其筹划的过程主要是依赖于生产经营活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不同时间的内部及外部业务环境对税收筹划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一旦公司预期经营活动发生了变化,如投资环境,企业组织形式,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存货计价方法,收入实现点,利润分配方式等,企业可能会失去税收优惠、税收特点和优势的必要特征和条件,其结果可能是税收筹划实施方案的结果和预期有所偏差,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产生。
2.2国家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所有税务筹划方案都需要依照当时的税收政策等规定来选择、确定并组织进行。但税收政策有一定时效性。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国家会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要求,重新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办法。这就使得税收政策始终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中,而这种时效性将对税务筹划,特别是长期进行的税务筹划产生一定风险。
2.3纳税人与征税机关存在认定差异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状况并在合法的情况下做出的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行为。但税务筹划方案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能否在实践中实施,取决于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的认可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分歧是必然的。
(1)税务部门及企业对税务筹划方案的想法不同。企业认为是减少税负的方案,税务部门却认为有偷税嫌疑。
(2)税法在对税收事项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规定的范畴内,税务部门有一定的裁量权。只要税法没有确定的行为,税务部门就可以根据其判断认定企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这种行为实际上为税收政策执行的偏颇提供了可能性。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企业“税务筹划”的行为,不但不能给纳税人带来任何收益,反而会被税务部门进行处罚,更有甚者,还会导致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进行刑事处罚,使纳税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3防范汽车制造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策略
3.1熟知税收环境信息,增强筹划方案的灵活性税法同其他任何法律一样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税收制度并不健全,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许多税法的规定不断变化和改善。同时税收筹划的重点,税收优惠政策也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区域性,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充分了解现行税务法规,根据最新的税收法律制订税收筹划方案。与此同时,税收筹划方案的制订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该随着税法相关的政策变化而改变,适时更新规划方案,防止出现对现行税收法规把握不到位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3.2注重税收筹划方案的综合性税收筹划是指在一定的税收环境下,全面规划方案并且注重税务筹划的综合性。首先,要注意了解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筹划应着眼于降低整体税负,企业所有者财富的最大化,而不是减少个别税种的税负。由于各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税种的税负降低很可能导致另一个税负增加,所以筹划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最优规划解决方案。其次“,成本——收益”分析。前面所提到的风险中的税务筹划的成本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最有可能被规划方案者所忽略的风险,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往往将规划方案的筹划目标限定于“节税”,而忽略了成本效益原则,使得规划费用超过收入计划所得。这就要求规划方案者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采取“成本——收益”分析,不能顾此失彼,为筹划而筹划,考虑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和整体税负,选择税收筹划成本一定要小于税收筹划收益的方案,否则,企业就会得不偿失。
3.3开展税务业,提高税收筹划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税务、财务管理、会计、业务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其专业性极强。为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帮助涉税从业人员学习税收业务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此外,企业招聘税收筹划从业人员时要聘请资深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如招聘具有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考虑到招聘人员成本,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方案时可直接征求专业税务部门的指导,完全充分利用税务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减少税收筹划风险。
3.4企业应重视涉税零风险企业认为只要能够取得税收筹划的好处的筹划就是好的筹划,反之,就不是好的筹划。当前,随着税收筹划理论基础的逐步发展,纳税人逐渐认识到一点,纳税人能够间接地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更加有益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涉税零风险。涉税零风险指的是企业的账目清楚,纳税报表申报正确,税款缴纳额充足,不会有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行政处罚,即在税收上无任何风险,或者风险极小到可以不计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虽不能使企业直接获取税收上的任何好处,但却可以间接的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状态的出现,更加有益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片面的强调“节税”的效果,而更应该认识到涉税零风险给纳税人带来的账目清楚、纳税准确的好处,以及由于涉税零风险给纳税人避免名誉损失的好处。
4结语
篇5
关键词:税收筹划 风险 对策
税收筹划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对企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帮助企业节约税费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能帮助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税收筹划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已成为企业制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税收筹划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和接受,各种形式的税收筹划活动已经在企业中悄然兴起,日益成为企业理财和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含义
在实务中税收筹划风险并未引起纳税人的足够重视。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很少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问题。从税收筹划的实际效果看,有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全面的进行财务安排,往往只考虑了税收负担的减轻,而未考虑其他方面的成本与付出,最终虽然可能取得税收负担减轻等利益,但可能使企业的整体成本增加,并超过税收筹划的收益。企业在运用税收政策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税收筹划风险的高低赖于筹划者对现行税制的了解程度,依赖于筹划者对各项税收政策应用所产生的税后收益是否有正确的评估等。重视税收筹划的风险及管理对广大纳税人来说,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9]。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
1、税收制度复杂多变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现正在处于高峰阶段,很多符合可持续发展、人民大众利益的税收制度正在改进。相反,从纳税人方面来看,税收法规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使得纳税人一方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隐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纳税筹划是一项持续项的工作,不是一个时点就能完成的,正是由于这种持续性,纳税筹划的结果就更加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往往就会带来风险。
2、税收筹划的主观性较强
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主要是其对税收政策及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这种主观性的判断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这也就使税收筹划的结果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一般来说,税收筹划成功的几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关系,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法、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都比较熟悉,那么其税收筹划的成功率也就高;相反,失败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税收筹划的主观性就给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一定风险。
3、征纳双方认定存在差异
税收筹划有合法性的特点,因此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应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但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能否成功并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定与否。在这一认定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并非偶然。由于我国税法在某些规定上有一定的伸缩性,有些界定不是很明确,加上税收筹划在法律角度上难以规定它的合法性,就使征纳双方对税收筹划的认定有所差异。
4、企业活动复杂多变
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企业要取得某项税收利益,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符合所选择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往往制约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同时,企业税务筹划不仅要受到内部管理决策的制约,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环境是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难以改变的。一旦企业预期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如地点、投资对象、企业组织形式、利润分配方式等某一方面发生变化,企业就会失去享受税收优惠和税收利益的必要特征和条件,导致筹划结果与企业主观预期存在偏差,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治理对策
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正是对征兆的反应,预警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警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苗头,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前要充分做好事前工作。
2、关注税收政策变化防范政策风险
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的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税收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变化,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了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纳税人应该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准确把握立法宗旨,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使税收筹划不断适应新的税收政策要求,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这样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政策变化风险。
3、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防范执法风险
由于在税收上的立场不同,政府和纳税人在税收筹划上存在着利益冲突。减少税收筹划执法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税务筹划的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 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地把握其确切的界限, 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 如税务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这就要求从事税务筹划的人员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的同时, 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一致,特别在一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税收处理要能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以减少恶意避税的嫌疑与风险。
4、注重税收筹划综合性防范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会使企业因信誉的丧失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减少信誉风险要求企业注重税收筹划的综合性,防止税收筹划方案因顾此失彼而造成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导致税收失败并且信誉丧失。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减轻企业税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必须围绕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将其纳入企业整体战略,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因此税收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另外,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增加。如果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总而言之,注重税收筹划的综合性将会降低信誉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其涉及面广,并且难以把握。本文只是对税收筹划风险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缺乏深层次研究和分析。只有透过具体的筹划方案,经过充分研究分析才能发现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具体风险,以达到规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文涛.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2009,(3):13-14.
篇6
一、企业所得税筹划意义
(一)规避所得税纳税风险 所得税缴纳需要对于现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旦纳税行为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会导致错用、滥用税法规定的情况,或者由于企业经营实质的变化,使得原有的纳税方案不再适用,但仍然沿用以前纳税方案等,都会导致纳税风险的产生。我国对于偷税、漏税的查处力度非常大,一经查出就会给予严厉处罚,当事人触犯税收法律的,给予行政处罚,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违规企业则要受到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所得税筹划是在税法及相关法律的充分理解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法律理解不到位、纳税方式不当导致的违法违规行为,再加上企业在所得税税务筹划过程中会更多地与税务部门交流、沟通,也会降低企业无意中违反相关税收法规的几率,整体上降低企业的所得税纳税风险。
(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是企业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安排,从而实现降低纳税金额的目的。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规性是与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的根本区别。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来看,企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税率都对企业所得税有影响,其计算涉及项目多,扣除规定多,可以根据税法的抵扣规定对可以抵扣的项目进行规划,制定多种税务筹划方案进行选择。税务筹划必须总体筹划,力求从总体上降低所得税的税收负担,避免出现一项税种少缴,而另一项税种多交的问题,实现企业所得税整体税收负担的降低。
(三)延缓企业所得税纳税时间 延缓所得税纳税时间是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常用策略,它是在税法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理安排推迟税金缴纳时间,从而获得所得税税款的时间价值,尤其是在企业所得税税额较高时,延迟所得税缴纳将为企业资金周转带来极大好处。例如折旧方法的选择、收入确认、成本分摊等项目,可以合理安排应纳税所得的归属期间,延迟应纳税义务的时间,获得相应的延迟缴纳所得税的收益。
二、企业筹资过程中所得税税务筹划
(一)利用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进行所得税筹划 由于借款利息所产生的利息能够在税前作为费用进行列支,具有所得税税收抵扣的作用,因此,能够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从理论上讲,企业的负债越多,这种负债所获得的收益越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考虑企业负债的风险,同时,还需要考虑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因此,需要综合权衡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并对二者的比例做出最优的选择。权益资本收益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指标,用以平衡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比例,当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融资成本时,提高负债规模可以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但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负债成本的上升和负债风险的增加,当负债的息税前资本成本超过投资收益水平时,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就降低了,因此,只有合理确定负债规模,才能实现利用资本结构进行税务筹划的目的。下面将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公司因生产规模扩大拟筹集资金4000万元,根据公司现有资料可知,该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为企业增加息税前利润600万元,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经公司财务部门研究,制定了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方案一: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公开发行股票4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
方案二:公开发行股票3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10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贷款利率为7%。
方案三:公开发行股票2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20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贷款利率为8%。
方案四:公开发行股票1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30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银行贷款利率为12%
方案五:公开发行股票5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35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银行贷款利率为14%.。
不同方案下,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见表1。
从上述方案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在利用了负债融资的方案2、方案3和方案4中,受益于财务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相比于未使用债务融资的方案1都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债务融资的税收庇护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加,企业的负债资本成本率在上升,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在上升。在方案5中,企业的资本成本超过了负债带来的税收收益,从而导致其税后、税前权益资本收益率低于方案5,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方案4是最佳的税务筹划方案。
(二)融资租赁在企业所得税筹划中的运用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大型设备的采购问题,对于大型机器设备是购买还是租赁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财务决策问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实质上的融资行为,已经成为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在税务筹划中也被广泛运用,其税务筹划效应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一是融资租赁费用中的手续费以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其实际筹资成本要低于名义筹资成本。二是融资租入设备的改良支出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低于5年的时间内摊销,也能起到税收抵扣的效应,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某公司拟购置一条生产设备,各项资金支出为400万元,年限为8年,无残值,由于公司资金不足遂决定对外筹资解决,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贷款期限5年,贷款利率为14%,利息采用分期付息到期付本的方式结算。
方案二: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向租赁公司租赁,租赁期限为5年,租赁内含报酬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万元,担保余额为4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上述资料计算税后流出资金的现值,结果见表2和表3。
从上表计算结果来看,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现金流出量现值要小于贷款方式的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从企业节税的角度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能够抵扣更多的所得税,但是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整体看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更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企业投资过程中所得税税务筹划
(一)利用投资组织形式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适用不同的所得税缴纳方式,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非公司制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比之下,企业经营获得的收益不仅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分配给个人的利润也需要受益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同组织形式适用的税收政策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组织形式时全面考虑。对于创立初期投资人数较少,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得税征收一般采用定额方式,因此适宜采用独资形式。在企业投资人数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则适宜采用合伙企业。这两种组织形式都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按照个体工商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公司整体税收负担较轻。
在企业规模较大时,则适宜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制公司,公司制企业更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也更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从纳税的角度看,在亏损弥补、保留盈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这两种公司组织形式中,股份有限公司在税收方面可进行的税务筹划空间更大。公司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必然需要增加新的组织机构,在设置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问题上,企业需要进行一番筹划。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分公司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因此,子公司可以享受免税、减税等税收优惠,而分公司不能,但在出现经营亏损时,子公司的亏损不能并入总公司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分公司却可以。因此,如果新设机构在设立不久之后就能够实现盈利,则适用于子公司的形式,如果机构设置后会存在较长时间的亏损,则适用于设置分公司,针对分公司与子公司享有的不同税收待遇,企业在税务筹划中要正确认识、充分利用。
(二)利用投资区域选择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这种所得税税务筹划在旧所得税法下非常适用,因为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差异,不同地方实际税收差异较大,企业可以在税率较低的地区注册成立公司,然后在其他地方从事经营,不过,由于新所得税税法只保留了“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区等税收优惠地区,并对高校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使用15%的优惠税率,该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减,企业如果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受到投资区域的限制,如果属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考虑是否在优惠区域进行投资,但不能为优惠而投资,只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毕竟在这类地区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
(三)利用投资行业选择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2008年开始执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原先以区域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体,即国家对投资由区域引导变为行业引导,缩减对于投资特殊区域的优惠范围,加大对投资部分行业的引导力度,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对于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均使用15%的所得税税率,这体现了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
此外,此次所得税调整对于创业投资企业对未上市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资给予了新的优惠政策,以股权投资于上市企业两年以上的,其投资额的70%可以在投资期满两年时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足以抵扣的可以在以后年度抵扣。这也表明,企业所得税筹划必须紧随国家产业政策而动,享受税收优惠带来的利益。
(四)合理选择投资方式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投资方式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收益方式,进而会对企业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合理选择企业投资方式对于企业所得税筹划非常重要。按照投资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企业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其中直接投资是指对公司生产经营资产的投资,例如购买材料、厂房、设备等,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收益。间接投资则是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直接投资方面,按照新所得税法的规定,购买国产设备的企业不再享受所得税抵扣的优惠,同时规定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用于节能、减排、环保等项目的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在当年抵扣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足以抵扣的,可以在以后五年内抵扣。
这也表明我国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放弃了以区域引导为主体的格局,而是强调对企业投资产业的优惠,例如前面提到的高科技产业,以及这里提到的环境保护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等。因此,企业如果需要进行固定资产项目更新改造,可以充分考虑项目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既能增加企业实际产能,又能享受税收优惠。间接投资方面,由于国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可以作为企业投资的一个选择,当然,这需要综合权衡投资收益与税收收益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
参考文献:
[1]李慧霞:《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方法》,《财会通讯(理财)》,2009年第5期。
[2]侯立新:《企业合理避税解决方案》,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
篇7
麦克森( McKesson)公司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医药卫生公司,于1833年由美国人约翰・麦克森和查里斯・奥科特在纽约创办。开始是一家小药店,主要从事治疗药物和化学药物的进口和批发业务。如今麦克森已是北美第一大的医药批发商,总部设在旧金山,年收入达880亿美元,销售利润38.62亿美元,雇用员工25000人,为全球半数以上的大医院提供软硬件支持。
麦克森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保健专业人员高效率地提供服务和增加服务能力。公司既为制药、内科/外科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也为集成化的交付网络、大量的医院和诊所等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库存单位增多,订单货物多样化,税务选项日趋复杂,人工成本增加,致使公司面临挑战
作为美国最大的药品经销商,麦克森必须保持与医药行业的同步发展,以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公司下设3个业务部门,其中最大的业务部门致力于药品行业。该业务部门作为公司下属的分公司,通过全美国27个配送中心,面向全国经销处方药、保健健美产品和医药用品。25000 多家社区药店、连锁零售店和保健结构以麦克森服务为依托,以最高的质量、效率和品质进行业务经营。公司客户包括美国部分最大的连锁药店,例如Walgreen’s、 美国第二大连锁药店 Rite Aid 和 Longs。同时,3000多家制药厂和手术器材开发商也借助于麦克森公司的服务,将其急需产品推向市场。
医药行业不断快速发展,产品数量越来越多,配送服务需求量越来越大,为麦克森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用武之地。随着库存单位数量增多及配送设施小型化发展,公司认识到需要最大限度提高其空间利用率。
而且,麦克森公司与其他药品供应商一样,完成的各项订单都包括多个单位或“货品”。对于公司而言,重型货物拣货意味着增加行程,意味着人力增加及成本增高。麦克森公司还保证订单次日交货,从而在准确率和效率等方面增加了压力。
库位优化解决方案,通过计算平均周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和业务规模,实现设施布局最佳化
为优化设施配置,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订单准确率,麦克森公司选择了曼哈特(Manhattan Associates)库位优化解决方案。借助于这一解决方案,公司可根据独特的业务基准,确定各件库存货物在仓库中的确切位置。根据当前记录和历史记录进行货品位置优化后,麦克森公司提高了劳动绩效,缩短了订单执行周期,最大限度提高客户满意度。
麦克森公司必须在设施内创建和维护逻辑拣货区,才能最大限度缩短拣货行程距离,提高不可攀订单执行准确率。将同类货物(例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健美产品)归类在一起,将各拣货区内的快运货物合并到最方便区域的小区内,例如通道前或靠近指定输送带的区域。在各个拣货区内,货品根据其流动状态在出库箱和静态货架之间进行分配。为此,库位优化系统首先将历史平均周转速度和该区内库存单位(SKU)规模纳入考虑之中,然后确定能将货品最佳拣货和包装的解决方案。
由于麦克森公司的产品组合和需求量在一年四季中波动较大,因此,公司采用的库位优化解决方案必须持续维护,才能确保拣货区平衡,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麦克森公司各个配送中心的专用资源均以库位优化为依托,各个仓库均参与月度库位优化会议,针对最佳实施方案进行交流。
人力需求降低,库存准确率提高,拣货效率提高15%
采用曼哈特库位优化解决方案,麦克森公司各个配送中心拣货效率提高了15%。实施库位重新布局之后,有一配送中心在三月期内效率同比提高14.8%。采用这一解决方案的各大配送中心都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工人人数。库位重新布局后,通过将特定的库存单位分配给具体的输送线,有一配送中心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订单拣货人员由19名减少到17名,另一配送中心将非处方药拣货人员由8名减少到6名。
麦克森公司配送业务支持副总裁 Kevin Patterson 表示:“曼哈特库位优化系统帮助我们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从而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使我们进一步巩固了作为制药行业领先企业的行业地位。”
随着效率提高,公司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有一配送中心将订单出错率从百万分之750降低到百万分之200,订单准确率提高给客户带来极大效益。更重要的是,公司采用曼哈特高级库位优化解决方案后,能确保公司将急需药品在极短时间内交付给客户。
对于麦克森公司而言,无论是流程投入还是技术投入,目的都在于提高和正确测定效率的能力,目前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已通过六西格玛(Six Sigma )认证。采用曼哈特库位优化解决方案,公司已取得初步成功,通过将公司的人力管理系统与库位优化方案相结合,大幅度增强了优化成果。
参考麦克森经验建设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
曼哈特软件北亚区总裁Arnold Consengco 表示:“中国的医药供应链需要适应不断更新的政策。 药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快速应对政府扩大医药服务范围的决定,以便所有人口享受到医药和医疗服务。”
在为医院运送药物以及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方面,药商会面临许多的困难。最终,他们就更需要一个供应链平台来支持和连接日益复杂的运输网络。
事实上,中国的医药供应商面对着如何满足药商对自动化的物料搬运设备(MHE)的需要,以及加大投资于仓库管理系统(WMS),来控制物料搬运设备。物料搬运设备看得见、摸得着,因此获得了客户的偏爱,而仓库管理设备作为一种软件解决方案,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今,中国的商业模式、规则、政策不断改变,仓库管理系统也应该相应改善,而物料搬运设备作为一种固定财产,无法移动、无法改变,只能随着时间慢慢贬值,所以,医药商应该重视仓库管理系统的运用。
篇8
【关键词】企业税所得税;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加计扣除
一、贵州百灵基本情况
贵州百灵在2017年公司盈利保持稳定上升,目前,已经共有56项授权的发明专利、30项实用的新型专利、48项的外观专利。就科技投入方面而言,持续地加大投入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在行业的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盈利的能力。在这个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的需要,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项目的扩建。通过这些举措,肯定会有助于企业扩大制药的生产规模,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最终实现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和提高利润水平。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以15%为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按此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目前的所得税税负来看,年度所得税费用为1个亿左右,其中很重部分就是纳税前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的影响为268万,占比为2.68%左右,这还是可以看出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上有筹划的空间。
二、税收筹划的空间
为了保持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可以降低税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开发技术水平。从此基本点出发,找到合规合理的研发费用扣除方法是降低企业税负的有效途径。
(一)研发费用的税收筹划。2017年公司在全年研发支出资本化所占比较去年有了更大的减少。目前公司的研发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技术和药品进行改进、升级和创新。二是行业的关键和共性的技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具有不错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未来的主题是掌握和运用技术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和研究,研发出更多高质量的新产品,公司可以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领先地位的基础。
(二)对研发费用扣除政策分析。企业的研发费用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从财务角度而言,按照规定范围内进行专项核算,以保证发生的活动是用于研发支出。从税法角度而言,从具备符合条件的优惠政策中深度把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具体规定。两个方面间存在一定差异,会计核算的费用在税法口径上不一定是允许扣除的费用,进行费用调整是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在符合国家规定框架下的企业研发支出,能够进行合规扣除。税法新规定实施后,按税法要求企业可自行到税务局申报享受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深刻把握税法规定,明确允许准予扣除的研发费用具体操作要求。1.应注意关于确认研发费用的问题。健全企业内部立项审批。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需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明确详细的资料。首先对税务局提供完整真是的立项审批资料。企业自主开发或者合作研究开发的项目,需要提供与之对应的合同协议和项目计划书以及预算审批表等相关书面资料。主导科技部门的项目鉴定工作。为防止研究开发项目有异议,企业应提前向税务局申报享受优惠,同时向政府科技部门进行项目鉴定以及报备,以确保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得以顺利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要按项目归集,进行专项设立的会计核算。根据税法优惠政策规定,企业的研发机构必须精准明确地研发支出和日常管理支出区分开,会计核算工作明确区分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尤其研发设备的折旧摊销等问题在区分上按税法规定进行合理的分配。2.研发费用解决方案。为了对研发费用的区分核算,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根据税法可加计扣除的要求框架下进行具体科目的设计。在总账系统中设立一级科目为“研发支出”,在二级科目下,分别设置两类记为“研发支出—资本化”和“研发支出—费用化”当企业需要进行加计扣除申报的时候,税务局所认定的加计扣除备案需要企业进行项目辅助核算的,研发费用核算应设置辅助核算会计科目明细。这是为了税务机关在检查时能有具体明细流程可以核查,确认扣除项目是有理有据。
三、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案风险。制定税收筹划方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人力。为公司进行税收筹划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和税法,而且对公司业务很熟悉了解。如果没有具备这些能力,那么会面临涉税风险,最坏结果导致企业面临恶意逃税的处罚。所以企业多花一些教育经费在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上,是不是可以有效降低筹划方案所带来的风险,想必明智的企业都会做出如此的选择。使得企业可以健康积极地发展壮大,是各位股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二)企业内控有缺陷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对于税收筹划工作十分重要,研究的公司是医药开发企业,对于新产品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所以每年对研发工作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巨大。想要享受更多的税前扣除,那么做好内部控制,加强提高研发费用的核算就必须依托于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如果公司内部的管控制度不科学和财务税务上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缺陷会导致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和涉税风险。
(三)对政策理解不充分带来的法律风险。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会存在一种冲突,因为筹划人员拿出的方案存在最新的税法政策下的不合法行为,使得企业利益遭受损失或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要表现为在税收筹划过程之中,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存在偏差而引出的风险,同时还有税收政策的调整之后所带来的风险。合法合规是在税收筹划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企业自身明晰税法的基础上并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有必要时邀请税务机关人员提前进行政策上的沟通,减少相关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差异风险。
(四)企业过度追求筹划形成的经营风险。税收筹划也是与企业管理一样重要的管理活动,各方面投入的筹划成本必然要考虑企业战略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税收筹划的成本既有显性成本还有隐性成本。两类成本都要纳入考虑之中,权衡在显性成本中人、财、物的耗费以及一些隐性的机会成本。有诸多的方案只有理论上可行,回到实践中,存在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方案的实现程度,这便使得筹划的收益是负数。
(五)进行整体的税收筹划战略制定。合法合规降低税法是有效地降低企业负担的方法,同时企业的战略发展和未来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合理考虑在主要目标方向的权衡关系,应该保证企业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不可盲目进行为降低税负而降低税法,审时度势优先保证企业未来战略发展以及长期持续盈利能力之下,这时企业税收筹划才是有意义。针对税收筹划的工作,成立一个由专业人员构成的小组,主动向税务局人员沟通了解最新的税法政策,根据公司的战略量身制定最周全筹划方案。
篇9
【关键词】企业集团 税务风险 机制构建
一、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的形成机制
1、税收立法层面的税务风险
我国是以公法为主体的国家,由此决定了整个税法体系首先建立在保障国家行政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国家行政权力的保护远远大于对纳税人利益的保护。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并不完全对等,纳税人处于一种相对劣势的地位。在税收管理实践中,由于税收征纳关系的不平与适用同一法律时事实上地位的不平等及在法律、法规中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即使具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而轻易加以否定,从而使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大大增加。
2、税收行政层面的税务风险
我国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增加纳税人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具有适用性、比照性的政策处于非公开状态,税务机关对于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仅限于有效范围的解释。对于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缺乏提醒纳税人予以关注的说明,因此很容易误导纳税人,使其跌入税收陷阱。
3、客观经营环境层面的税务风险
如交易环节中的税务风险,像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问题就给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虚假发票、违法犯罪行为防不胜防。再比如,企业在对外兼并的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等兼并活动完成后,才发现被兼并企业存在以前年度大额偷税问题,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补税和罚款的损失,这也是来源于客观经营环境的税务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类风险极难规避,只有通过投入大量的信息搜寻成本才能降低风险。
4、纳税人层面的税务风险
在税收征纳工作中,纳税人并没有树立与征税机关平等相处的观念,不积极主动享受法律赋予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在税务问题处理上不是以税法为准绳,而往往以个别税务人员的意见作为执法标准。即使与税务人员的意见相左,也往往采取息事宁人、得过且过的方式放弃正确的权利主张。同时办税人员受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逃税,这种情况会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上升。显然责任心也很重要,如果办税人员缺乏责任心,未按规定计税或及时申报纳税,就会形成税务风险,而这种原因导致的税务风险是最难控制和管理的。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税务风险的存在不仅对企业影响重大,甚至会危及经营者自身。那么,如何回避或降低这一风险呢?
1、税收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
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集团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因此税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协助过程责任人来识别、量化并管理风险。过程责任人需要一个风险管理框架,以便理解这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方式方法。制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的框架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图1列明了一个有效税务风险管理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2、税收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
(1)识别税收风险
识别必须管理的税务风险以确保企业经营模式的成功。例如,存在于企业正常运作内的风险和在追求新成长与利润机遇过程中的税务风险是什么?哪些税务风险能够改变企业模式的基本驱动要素?
(2)分析税务风险
无论税务风险存在于一个企业之外或存在于其过程或活动之中,税务风险评估做得越严格,那么企业就越能够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去管理这些税务风险。对于关键税务风险的驱动因素分析,对于关键过程的过程标定和环境评估技术手段将能够提高分析过程的效率。
(3)评估税务风险
评估税务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财务影响,可以依据企业所要求的精度来选择多种分析方法。评估税务风险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整体税收环境、竞争对手的税收负担水平、企业整体的税务政策风险等重要的因素方面。企业内部业务负责人则会将重点关注在其管理的具体过程与业务上面。假如业务责任人确定了影响企业全局的重要问题,那么结论则会向上反映到企业高层。
3、税收风险管理的策略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避免、保留、减少、转移和利用税务风险。在评估是否合乎需要或不合乎需要的基础上,企业首先决定是接受还是排除某种税务风险。合乎需要的税务风险是那种在今后企业经营模式正常运做中所固有的那种税务风险。如果某种税务风险是不合乎需要的,如无法对承担的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企业没有能力控制类似风险,那么就应排除和回避此类税务风险。
(1)保留税务风险
接受目前的税务风险水平不能再加大。通过增加额外费用,在市场与法制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弥补税务风险承担者的损失并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定价产品或服务。通过下列手段实现税务风险自保:及时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对先行税务风险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合理纳税规划,在可接受的税务风险水平下维持原有的业务操作模式;设置专职人员作出决策并定期进行税务风险测评与监控、据此作出意外事件的反映计划。
(2)减少税务风险
降低风险:合理调整业务操作模式,减少税务风险触发机会。控制风险:通过内部税务操作规程控制,将不可预见的意外税务风险个件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3)利用税务风险
通过有效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化解税务风险,并产生预期收益。通过企业的经营模式将财务、生产、销售及企业组织进行多样化改造。通过重组、合并等手段充分利用税务政策,享受税务规划收益。通过游说与公共关系活动影响税务监管部门的决策。比如如果一个企业文化是不诚信或无视法律约束和不遵守社会公德的,那么这个企业就会有违反税法的可能性,也就是有可能存在税务风险或者税务风险较高。诚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减少税务风险,企业文化会培养企业员工形成一套工作风格,包括遵守税法和社会责任,诚信纳税。
4、加强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的辅助措施
(1)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在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中,有必要为一些特殊税务风险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同时建议定期制作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定期税务风险预警报告是对一定时期如每季、半年对过去一个时期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和下一时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所作出的预警报告,该报告的频率和时期长短取决于企业所处税务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而特殊税务风险报告是对那些特别的、紧急的情况,如突然颁布的税收政策直接造成企业成本、费用上升,这种特殊情况会对企业现有经营或未来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企业税务人员必须将该项情况的背景、内容、影响程度等用书面的报告形式呈给企业管理层,找出合法有效的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策略与方法。
(2)积极借助专业税务中介
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而我国很多企业集团的企业税务筹划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涉及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税收政策可能规定的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方便和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中介组织还可以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代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部分职责,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企业应该聘请税务筹划专家(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以提高税务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减少税务筹划的风险。
(3)加强税务应急措施的实施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风险都是可控的。比如一次性偶然税务检查发觉企业因会计核算失误造成偷税事实,这时企业不得不面对高额的罚款和滞纳金,如果该事项被认定须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企业就有必要运用危机管理来处理该事项。企业积极地采取措施应对税务风险是有必要的,比如采用公关方法来说服税务机关相信企业的涉税失误行为是由于过失而非故意造成的,或者通过税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面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应对税务风险。企业通过合法的应对措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减少企业的损失,防止企业因该涉税事件对企业商誉、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总之,风险是从来都不会自动消失的,如果企业不去主动控制它,它就会反过来控制企业,让企业付出沉痛代价。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降低风险,让企业不必支付因不懂税法而多缴纳的税款,可以让企业不必承担因延迟申报而带来的滞纳金或罚款,也可以让企业免受因偷税等不法行为而倒闭、破产、信誉受损等不利局面,更可以让企业面临税务机关的质询或调查时捍卫企业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 陈丙、洪祺福、张玉: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J].税务研究,2005(2).
[2] 刘涛、孟卫东:企业税收筹划的组合效用分析[J].财政与税务,2004(3).
[3] 杨绮:“风险嫡”量度税务筹划风险研究[J].财政与税务,2005(2).
篇10
随着企业并购步伐的日趋加快,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日益凸现,主要是:资金分散,下属单位多头开户,资金账外循环,资金流向不清楚,监控不力,资金风险大;内部资金的余缺调剂不力,闲置与短缺并存;筹(投)资不能统筹规划和控制,随意担保;资金使用效率低,财务费用高。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树立起“资金管理和监督以现金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建立集团结算中心并采用现金池管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一、实施现金池管理的必要性
集团总部通过建立现金池可达到如下目的:
(一)加强集团对各成员企业的资金收支进行实时监控
结算中心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该中心办理,结算中心对各企业进出资金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管,从而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有效监督资金的流向,防止资金的体外循环。
(二)调剂资金、减少贷款,降低财务费用,强化企业集团在资本经营中的协同效应
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中心通过集团内部资金融资,盘活了闲置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减少了对银行的资金贷款规模,从而降低了因对外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结算中心通过协助成员企业资金的回笼和资金的调度,加速资金周转,使集团从更高层次参与下属企业的管理,强化了企业集团在资本经营中的协同效应,真正达到做强企业的目标。
(三)提高企业信贷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集团内各个企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在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上的不平衡。由此影响了集团内各企业的平衡发展和集团整体实力的提高。企业集团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后,集团内各企业不再单独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而是资金结算中心以一个户头集中对银行,贷款偿还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提升了集团企业的对外信用,集团可以较容易地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和更优的服务。
二、现金池管理概述
(一)现金池管理的含义
现金池管理是集团公司借助银行资金管理系统,将成员企业资金归集到一个账户中,而成员企业可以根据集团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有条件地使用账户内的资金,实现资金资源的共享,以减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目的的一种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在GE公司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集团现金池解决方案
为了便于理解,以招商银行的现金池管理方案为例说明如下:
1.方案描述
集团公司每日终统一上收各成员企业账户资金头寸,并集中到公司总部开设的“现金池”(CASH POOL)账户;公司总部以现金池中资金及其统一向银行申请获得的授信额度为保证,约定各成员企业的日间透支额度;在约定的透支额度内,若日间成员企业账户余额不足,可以账户透支的方式自主对外付款;日终,公司总部与银行统一清算,以现金池资金或授信项下融资补足各成员企业透支金额。
2.业务示意图(见图1)
每日下午5:00分(日终)进行如下资金划转:(1)子公司A、子公司C账户资金余额500万元、200万元自动归集公司总部现金池;(2)子公司B、子公司D账户日间透支300万元、100万元,日终,公司总部分别向子公司B和子公司D下划资金300万元和100万元,补足账户透支金额;(3)若公司总部现金池资金余额不足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由招商银行向总公司提供授信项下短期融资用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
3.应用案例
案例: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已经成立了结算中心,并通过结算中心对成员企业的资金收付和集团内头寸调剂实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对现金管理提出如下要求:(1)各成员企业资金集中;(2)对多数成员企业的对外付款采取预算管理,即成员企业事先向结算中心上报预算,未来的对外付款严格按预算操作;(3)对个别成员企业,不需事先上报预算,只要在其上存结算中心的资金头寸范围内即可对外付款;(4)为应对结算中心资金计划不准确造成的流动性风险,要求银行能够为公司总部提供即时短期贷款;(5)要求对资金在集团内的调剂分配实行内部计价。
4.解决方案
(1)以集团结算中心的名义设立集团现金池账户;(2)根据企业申请,银行为现金池账户核定即时短期贷款授信额度;(3)结算中心为各成员企业分配可使用的现金池资金头寸,该头寸为现金池账户的实际存款余额与短期贷款授信额度之和。多数成员企业的资金可用限额按事先核定的预算标准设置,即可设置某成员企业每日/每周/每月的对外支付额度,个别成员企业的资金可用额度以其在现金池账户体现的资金头寸为限;(4)日间,若成员企业对外支付时账户余额不足,招商银行提供其资金可用限额内透支支付;(5)日终,系统自动上收归集各成员企业账户资金至现金池账户,并以现金池账户资金下划自动补足各成员企业透支金额,若现金池账户无足够资金,则由招商银行发放即时短期贷款后下划;(6)系统分别提供成员企业向结算中心上存和下借资金的积数信息,支持集团实现内部计价。
三、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集团总部和各个成员企业间对外融(投)资权责划分的问题
在实践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成员企业过分强调自,各自为政,不能把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下属企业认为,资金的集中影响了公司资金的自由调度和使用,不愿参与资金的集中。二是职责不清,越权代为。公司总部是现金池业务的中心和枢纽,但存在公司总部过多的承担各个下属企业间对外融(投)资决策的职能,甚至公司总部代行下属企业股东会和董事会的权力。导致成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引发其他股东的不满和冲突,无法体现协同效应。
(二)会计计量和列报的问题
目前银行的资金管理系统只提供成员企业向结算中心上存和下借资金的积数信息。如何反映公司理财收益及分配,实现集团内部计价和资金有偿使用,真实反映资金的流动情况,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许多财务人员无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推行现金池业务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银行与公司总部、各成员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问题
在实践中存在信息传递障碍,主要表现:一是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各成员企业仍然处于单机核算的阶段,财务软件不统一,未能网络化,财务信息不能共享,不能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情况。二是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传递不畅,银行资金管理系统的信息,如总公司指定账户自动划拨以补足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清晰地让企业共享,无法有效监控资金的实时状态和银行的履约情况。
(四)税务问题
实行现金池管理必然要涉及到统借统还贷款业务的税务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7号)规定:“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以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得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否则,将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实践中有些企业转贷资金时,未能充分考虑税收政策的规定,提高转贷利率,结果增加了税收负担,降低了整个集团的理财收益。
四、解决的措施
(一)明确总部和各个成员企业间资金筹集和使用中的责、权、利,并按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操作
总部应强调下属企业必须按照集团发展战略的统一安排,自觉维护总部在产业集团内的核心地位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中心地位。严格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界定的总部与各成员企业在资金筹集和使用中的责、权、利,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运转、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协同效应和集团优势。强调做好如下工作:融(投)资的计划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的报告制;坚持资金的内部计价和有偿使用的原则,保证各成员企业的应得利益,调动各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公司总部应按公司法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运作现金池业务,在资金筹集和使用中严禁未经授权代行下属企业股东会和董事会的权力。
(二)会计计量和列报
为了规范“现金池”业务的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理财收益,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可参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现金池业务进行核算。会计科目设置分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主要包括:现金池存款、内部贷款、其他应收款。
2.负债类科目主要包括:成员企业存入资金、调入调剂资金、其他应付款。
3.损益类科目主要包括:理财收入、理财支出、理财收益及分配。
(三)银行与公司总部、各所属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
加强财务信息集中的工作,集团总部应该通过建立集中管理系统或ERP系统,保证总部能及时、有效的获取到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能够实时掌握资金收支和结余情况,便于公司总部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同时,银行应将其资金管理系统接入总部财务部,供企业查询和打印,以便监控银行是否按交易指令、合同约定办理业务。敦促银行及时提供资金归集、划转和透支的相关书面凭证,以便企业及时进行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