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电梯范文
时间:2023-04-09 21:1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电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电梯;施工安装;管理
随着目前我国持续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各式各样的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都在实现跨越式的密集建设,而对于高层、超高层建筑而言,电梯设备无疑是其中密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代的建筑工程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和影响。对于过去电梯的传统施工工艺而言,通常要采用脚手架来进行辅助安装,而这样的施工工艺显然存在许多缺陷,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因此,在电梯安装过程中不采用脚手架的施工工艺就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为了确保电梯安装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就有必要在其安装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工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电梯安装施工管理。当然,在电梯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当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电梯设备生产(或)商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电梯安装的施工承包商,这就导致整个电梯设备从制造到安装实现了一条龙的服务,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其中的利润。因此,电梯安装的施工管理人员就必须转变观念,从过去的传统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进行转变。只有在电梯安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抓住关键内容,控制住质量要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1.电梯安装中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电梯安装方法,是首先在电梯的井道中搭建脚手架,施工安装人员需站在该专用脚手架上实施电梯的安装作业。经过多年的施工经验,笔者发现这种传统的电梯施工方法有着很多缺点,在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施工上表现更加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脚手架要重复搭建,浪费较大,在土建专业施工时,脚手架要随着井道的逐渐升高而搭建,之后的电梯施工又有其自身特点,需要重新搭建脚手架。其次,会长时间占有脚手架,例如某栋建筑有40层,其整个施工周期一般要3年左右,那么脚手架的占有时间也会长达3年左右(土建和电梯施工都需要),如此长时间的占有,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提高。其三,存在安全隐患。在电梯门口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但电梯施工时没有办法挂安全网,而这种施工方式又属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堪忧。
2.电梯的无脚手架安装
为了解决传统电梯施工方法的以上弊端,出现了不需要使用脚手架安装电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和土建专业协同施工。在土建专业进行施工时,可以将电梯的井道看做是普通的楼板,只不过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不对井道进行浇注,而是留出和井道大小完全相同的钢筋网络,在其上面铺上坚固的木板,这样的结构承载能力,可以达到1000kg,这样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与普通地面无异,而且比在脚手架上安装更加可靠、安全。在电梯施工时,可以根据放线的要求,把导轨部位和支架处的钢筋截断,由于截断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钢筋网络仍然和井道连接,其承载能力并不会有明显降低,完成可以支持4人左右的施工队伍,且有较大安全余量,能够保证安全。直到井道内部的桥架、导轨、对重架和厅门均安装完成后,再把剩余的钢筋全部截断,开展后续的工作。该安装方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能够节约成本,这种施工方法节约了大量脚手架的租赁费用。其次,该施工方法安全性好,主要是由于电梯口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此外,该施工方案操作简单便捷,施工的效率较高。这种施工模式建议在图纸设计阶段,就进行充分考虑,则即能节约成本,又能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
3.电梯的地基施工管理
3.1 前期施工管理。
在施工进行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深入理解合同条款,做到心中有数,确定重点监管方向。其次,要进行充分的现场勘查,了解现场情况,例如井道的清理状况、设备材料的运输路径、电源设备是否正常、需要的工具是否齐全、土建后井道的尺寸大小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等。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编写组织计划,做好技术交底,对当前状态详细记录。
3.2 中期施工管理
在电梯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每个环节予以重视,重点做好以下内容:清点设备材料。设备和材料到货之后,应组织施工方和供货方对设备进行清点,仔细审查产品的合格证、技术说明等资料,并进行仔细检验,方能进场。清点完毕后,体积小的材料应办理入库手续,需要时取出,体积大的根据现场情况将其布置到合理区域。如果用传统施工方法,则在进行脚手架搭建时,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设计搭建,并对搭建后的脚手架进行质量检验,将相关数据详细记录。直到验收合格后,就可以安排施工人员依据设计图纸制作放线,做好相应记录。施工的细节要谨慎细致。首先依据测量报告,在施工人员和土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好井壁上的标高;其次,导轨按照完毕后,要进行检验,吊装前管理人员应对所有接头和导轨支架进行检查;再次,厅门门坎和门套施工安装完毕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验,并且在浇注后进行复查;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厅门的施工安装,此时要特别注意厅门关闭后的门缝及其垂直度;此外,轿厢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中钢丝绳的安装,仔细观察其放气情况;最后,还要特别注意电气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量。电梯施工初步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和调试,首先进行慢车运行,排除安全隐患,此时各方均应在现场;慢车运行成功后,可以将感应器等尚未安装的设备进行安装,并对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重新检测,之后进行快车试验,完成试验报告。
3.3 后期施工管理
电梯施工的后期管理,主要包括检验、验收和交接使用等工作。首先是组织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进行自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检完成后,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和文件,汇总成验收报告,由各方进行集同评审,完成竣工验收;验收完成后,即可获得检验部门的检验合格报告,就可以办理电梯设备和文件报告的移交,正式交付使用,此时要注意签署移交文件,以留档备案。
4.结论
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电梯的使用日益广泛。传统的电梯施工方案难以胜任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本文推荐采用无脚手架的施工方案。而无论选取何种施工方法,都需要加强施工管理,以保证电梯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及使用过程的平稳安全。对于电梯安装的施工管理而言,首当其冲就是建立和健全其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确保其质量保证体系能够得到严格执行,从而使电梯安装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电梯安装施工单位要按照该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手册的编制,并制定出满足工程要求且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与质量管理方针。由于能对电梯安装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非常多,因此在电梯安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就要针对这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来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特别是对于施工现场而言,应当营造出一个文明施工的优良环境,对于施工材料进行有序地摆放,并保持施工道路的畅通,以此来为施工质量的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梯安装;施工;技术
一、有脚手架电梯安装
1.脚手架的搭设。电梯安装时首先需要在井道内搭设脚手架,脚手架一般搭设成“井”字形,由四根立柱支撑,每800mm搭设横杆,脚手架前后左右都顶在墙上。其中横杆的位置既要避开主副导轨的安装位置,又要避开厅门门头和地坎的安装位置。在脚手架的搭设前一般都先做好脚手架搭设布置平面图,在搭设后有专职安全员对脚手架的搭设质量进行验收。
2.井道测量放线。电梯安装人员按照电梯生产厂家的电梯井道布置图,测量土建井道尺寸。用木板制作上下两个放线架。在上放线架上确定了导轨的安装位置后,将上放线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井道顶端。采用φ0.5mm的细钢丝下挂5kg线坠放四根导轨线,根据井道各个方向的尺寸反复调整导轨线位置,根据各层门位置最终确定导轨安装位置。按垂线将尺寸延伸至井道底,固定下放线架。在线不摆动并且垂直的情况下,最终固定导轨垂线和门垂线。
3.导轨安装。安装时,根据导轨支架的尺寸,在井道内先画出应装导轨支架的位置,然后将导轨支架固定于墙上,并保证支架位置水平。导轨支架安装好后,再将每段导轨编号,逐一吊装连接并在导轨支架上固定。导轨安装后在导轨正面和侧面各放一条钢线,对导轨轨距进行粗校,再用钢线和找道尺对轨距进行精校,直至符合安装要求为止。
4.电梯曳引机安装。在电梯导轨安装校准后,根据电梯导轨位置,在机房内对电梯曳引机进行吊装。在确定电梯曳引机安装位置后,对曳引机进行固定。
5.厅门安装。厅门安装时,可以根据导轨安装位置增放两条门宽控制线,其宽度与厅门宽度一致,再根据使用单位的要求确定地坎高度,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1~2mm,地坎应安装在土建现浇的混凝土牛腿上。地坎安装好后则可以安装门套,根据本台电梯的门套尺寸,首先固定门头,然后安装各层厅门。门应横平竖直,各层厅门安装位置应保证垂直相同。
6.缓冲器安装。在底坑内对缓冲器进行安装。用螺栓将缓冲器固定在导轨底座架上,应使缓冲器固定可靠,位置依图纸安装,并使缓冲器正对缓冲器撞板。
7.轿厢安装。在安装轿厢前,首先将对重架正确地安装在对重导轨上,用结实的方木将对重导轨架顶起,然后在大楼的顶层对轿厢进行拼装,先安装轿厢架,再将轿底、轿顶、车厢壁板安装在轿架上,轿架壁板要保持垂直,轿底的四个角要求在一个水平面上。最后在轿厢上安装好电梯安全钳。
8.限速器安装。在电梯机房内,按照样板位置对电梯限速器进行安装、固定。在底坑内按图纸安装好限速器涨绳轮。将限速器绳安装在限速器上,并用涨绳轮涨紧。
9.电梯钢丝绳安装。按照电梯安装要求,将钢丝绳安装好。钢丝绳两头用巴氏合金熔铸可靠,长度余量应按规范要求预留。
10.收尾工作。最后将导轨支架固定螺栓焊死,对焊接线进行除锈刷防腐漆,确认全部部件安装符合要求后,将对重装入对重架,撤除支撑方木、盘车,使钢丝绳受力且轿厢离开支撑脚手架,拆除脚手架,进行电气调试和运行测试。
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
1.测量放线。与有脚手架电梯安装工艺相同,根据井道尺寸和电梯安装图把准确的样板线固定在上、下样板架上。
2.安装第一根导轨。按照样板线安装从底坑地面开始向上数的第1根轿厢导轨和第1根对重架导轨,并检验到合格。
3.轿厢安装。以校验合格的轿厢导轨为基准,在大楼的首层拼装轿厢架,并安装好电梯安全钳。调整好安全钳契块拉杆、横杆连杆,并装上轿厢底框、花纹地板等相关的零部件。
4.工作平台安装。在轿厢上横梁上端面铺设工作平台,用角钢或槽钢搭设框架、铺设胶合板,并在周边安装孔安装高1.1m的护栏。
5.曳引机及限速器安装。与有脚手架电梯安装类似,在机房内按机房井道布置图安装电梯曳引机及限速器,在底坑安装限速器涨紧轮。
6.控制柜安装。在机房内依图纸对控制柜进行安装。
7.以校验合格的对重导轨为基准,拼装对重架,并预装上约与轿厢架自重相同的对重块
8.电梯钢丝绳安装。先进行对重钢丝绳绳头安装。按电梯的设计规格穿好钢丝绳,并将对重架的绳头放到首层,安装在对重架上。然后用手拉葫芦将制备好的对重架吊向机房,同时,边收紧对重架侧的钢丝绳,边拉下轿厢侧绳头,安装在轿厢架上,形成悬空的自平衡系统。
9.限速器钢丝绳安装。穿好安全钳-限速器联动钢丝绳。调整好在涨紧轮上的紧度,再按规范调整好安全钳的活动间隙。
10.基本控制电路连接。将曳引机接上临时的点动控制电源,即采用两个独立控制回路的双接触器回路,并增设电源开关和急停开关,且将限速器的电气开关串联接入主接触器控制回路。
11.剩余导轨安装。点动驱动曳引机使轿厢上升。施工作业人员站在轿厢平台上,自下而上从第2根导轨开始,逐根安装、校验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直至合格。
12.对重架装入导轨。当对重架与轿厢架等高度时,将对重架就位于对重导轨内并检查对重架顶和轿厢架顶钢丝绳头连接的安全可靠性,确保安全。
13.电梯厅门安装。与有脚手架电梯安装相似,逐层按照电梯安装工艺对电梯厅门进行安装、校准。
14.收尾工作。井道内部件安装完毕后,将曳引机上的临时点动控制电路改换成电梯正式的控制电路及相关的安装工序,进入电梯品质调试工作。
三、对两种电梯安装工艺的对比分析
1.对安装施工现场条件的要求不同。对于无脚手架电梯安装这种方法,在施工现场通电是一个必要条件,在整个安装过程中,由于把电梯轿厢本身作为一个可移动工作平台,是先使轿厢移动,再利用这个平台逐个安装井道内部件,所以在电梯安装之前,施工现场应已经通电。而对于有脚手架电梯安装方法来说,则没有这种要求。有脚手架电梯安装是先将电梯各个部件装好之后再通电运行。也就是说在电梯进行机械部件安装时可以不用送电,等到电梯安装好进行调试时再送电就可以。
2.电梯安装施工顺序不同。有脚手架电梯安装是先装导轨再装曳引机,最后装轿厢。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则是先装轿厢,再装曳引机,最后装导轨。有脚手架电梯安装是在大楼顶层装轿厢,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是在底层装轿厢。整体安装顺序看起来一个是从上到下,一个是从下到上。
3.电梯安装成本不同。有脚手架电梯安装要在电梯安装前先搭好脚手架,自然比无脚手架电梯安装增加了搭脚手架和拆除脚手架的费用,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整个都是利用电梯自身的设备,因此也更经济更有效率。根据两种不同电梯安装工艺的特点,在施工现场应依据现场条件选择最适合的电梯安装工艺,以提高安装效率,并使安装单位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梯,系统技术,节能技术,能量回馈
Abstract: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usual work experience, in this, the system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to the project the convenience to do this. So, the elevator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has been a ca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In the elevator of the applications of energy sav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energy feedback can be produced during the elevator movement through the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feedback conversion, then put these power transmission back to exchange network supply other electric equipment to use, so the elevator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energy saving effect is quite obvious.
Key words: the elevator, system technology,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energy feedback
中图分类号: TU8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在江苏无锡,美国《电梯世界》特派记者与当地科研机构的高级工程师对应用了“摩擦驱动防坠落升降系统技术”的时光升降机(建元施工电梯的前称)连续做了2100次防坠落“断绳”和“限速制停”试验,结果全部成功,并且机械仍完好无损(如有必要还可继续试验下去),是符合欧洲标准的防坠落装置指标的68倍以上。
1升降机防坠落
升降机古代就有,一个绞盘、一根绳子加上滑轮,就能够组成升降机了。但是,如果要用升降机载人,就必须解决防坠落问题,这是相当复杂的事,业内人士称防坠落问题是升降机发展道路上的世界难题。半个世纪前,美国人又发明了齿轮齿条传动式施工电梯,解决了高楼施工的需要,是成功的创举。不过是属于在防坠落面前,绕道而行的发明,在当时受到推崇,是因为在钢丝绳传动式施工电梯坠落问题不能解决,而不敢使用,只是形成的“真空状态”需要填补。
2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是在现代电梯摩擦驱动技术中应用了“欧拉等制动力式防坠落技术”,将防坠落结构和摩擦驱动机融为一体,取消了安全钳,构成了适用性广、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的升降机主体结构,主要方面是解决了电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 “防坠落”技术问题。“系统技术”是建元施工电梯的核心技术,应用这一“系统技术”,只需在顶部做两个搁置点,架一根梁悬拉曳引机,再为吊笼和对重各配两根导轨(对重可用软导轨)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就成为了安全实用的载人电梯。
建元施工电梯提升重心在吊笼中央,是稳定、平衡提升,导轨作用是仅为吊笼作导向,吊笼对道轨的依附作用力很小。“系统技术”使用渐开线、双曲线式齿轮内传动,效率高于97%,此发明使电能经过机械转成位能,能耗比仅为1.57Wh/tm,能量转换接近极限。
2“系统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科技发展能力有赖于人民的创造力。由于某些旧体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施工升降机标准》和有关的技术规范的某些条款在“系统技术”面前,凸显滞后,阻碍了建筑施工电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但现有体制仍抱残守旧、墨守成规,在利益的驱动下,成为权威误导,使科技人员原地封步,不敢越雷池半步。
2.2建筑施工领域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无制约机制。
2.3传统习惯与新生事物、新技术、新产品抵触后,接受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认识过程。所以推广建元施工电梯任重道远,希望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尤其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让“系统技术”形成“新型绿色电梯”产业,为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系统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用“系统技术”为母体,装备成的建元施工电梯不仅在建筑施工领域独领,在其他领域同样有拓展前景。在中高层(8 层及8 层以下)民宅、公寓及别墅中,可开发“经济型室内电梯”,这种电梯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美观大方、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对建筑结构无特殊要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户要求,此设备已通过升降10 万次性能试验。一向被禁止载人的“井架式物料提升机”,经过“系统技术”改造,就成为客货两用电梯:河南济源五龙口风景区山上建156m高的观光塔和无锡灵山大佛建设时就使用了“系统技术”的施工电梯,中铁建工集团在无锡“天一城”建设中使用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建元施工电梯。“系统技术”能做到凡有垂直提升需求的项目均可应用,并且无机房电梯和侧装曳引机式电梯的试验已经完成。
4电梯节能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电梯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有关统计表明目前全国电梯已超过100万台,每天约有15.84亿人次乘坐电梯。而使用的电梯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采用了节能型电梯。另外10年前安装的电梯则属于严重耗电型电梯。通过对宾馆、商用办公楼、很多机关大楼等建筑的用电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电梯的用电量和空调用电量基本差不多,但是比照明和供水用电要大的多。那么产生这样大的用电量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计算分析,原来在电梯使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热量非常之高,温度通常都可以达到上百度。但是为了使电梯能正常运转工作,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机械故障,就需要安装比较大排风量的空调机或风机,这些大排风量的空调机或排风机用电量是非常惊人的。甚至可以说,在有些地方这些用来降温的设备所使用的用电量通常都比电梯的用电量都要高很多,可见这样的能耗是非常惊人的,因此,现实中电梯节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5能量回馈节能技术在电梯节能中的实践应用
能量回馈节能技术在电梯节能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是根据这一技术制造并使用能量回馈器。能量回馈器的主电路由高智能模块IPM、IGBT、隔离二极管Dl、D2、滤波电感、电容等电子元件组成。IPM模块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它能有效地把直流电能逆变为与交流电网同步的三相电流并且回送电网。二极管Dl、D2是确保电梯节能系统安全运行的必须元件。电感L――L3、电容c1――C3组成了高次谐波滤波器,可以有效地阻止IPM元件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进入电网,通过这可以提高能量回馈器的电磁兼容性能。另外,由单片微机、可编程逻辑芯片、信号采样器构成的控制电路,可以有序的控制IPM在PWM状态下工作,保证直流电能及时的回馈并且顺利实现再生利用。
6结束语
电梯技术产业是带动时代的一种进步,加快了社会的脚步,在施工过程中系统和节能技术更加方便于社会给人类也带来了方便。
参考变献
1张琦,张广明,诸小鹏现代电梯构造与使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惠,电梯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电梯;工艺;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38-01
前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高层建筑的建设飞速发展,而在高层建筑中,电梯设备毫无疑问,成为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电梯施工方法一般是借助脚手架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由于存在不少弊端,为此现代电梯施工中也出现了无脚手架的施工方法。为保证电梯施工顺利、提高施工质量、确保使用安全,就必须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特点,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施工管理。
一、电梯安装工艺分类及安装要点
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方式需要在施工前确保安装现场已通电。整个安装过程中的将电梯轿厢作为一个可移动工作平台,使其移动,再利用这个平台逐个安装井道内部件,所以在电梯安装前施工现场应已通电。而有脚手架方式则没有这种要求。有脚手架安装技术是先将电梯各个部件安装好之后再通电运行,这种安装方式在电梯进行机械部件安装过程中不需要输电,等到电梯安装好进行调试时再输电即可。
有脚手架电梯安装是先装导轨再装曳引机,最后装轿厢。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的顺序则正好相反,是先装轿厢,再装曳引机,最后装导轨。两者整体的安装顺序看起来一个是从上到下,一个是从下到上:有脚手架电梯安装应用于轿厢在大楼顶层的安装,而无脚手架方式应用于底层安装。
有脚手架电梯安装要在电梯安装前先搭好脚手架,并在安装后拆除,因此成本上要比无脚手架电梯安装增加了搭脚手架和拆除脚手架的费用,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整个都是利用电梯自身的设备,因此也更经济更有效率。
二、安装建筑用施工电梯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首先应该要根据所选择的附墙架的规格类型同时结合着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去确定建筑物墙面和导架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应的附墙宽度。在对混凝土的平台进行浇筑之前,需要把预埋底架的中心和附墙架墙面之间的距离测算出来,同时也需要把各个地脚的相对位置和尺寸测算出来。要对相关的零部件进行清点和检查,如果发现有些零部件出现了损坏或者数量有一定缺少的话,那么就需要想办法进行修补和补齐。在对相关的零部件进行安装之前,应该要先把这些零部件的螺丝扣、销孔以及插口等地方的毛刺和铁锈清除掉,同时还需要在这些部位上涂抹一些剂。对于那些滚动的零部件,需要让它们保证充分的以及在转动的时候比较的灵活。安装的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安装工作之前,需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对于升降机的电气原理以及工作的性能应该要熟悉和掌握。
三、做好电梯安装全过程施工管理
1、电梯安装的前期施工管理
在电梯安装施工之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深入理解合同条款,做到心中有数,确定重点监管方向。其次,要进行充分的现场勘查,了解现场情况,例如井道的清理状况、设备材料的运输路径、电源设备是否正常、需要的工具是否齐全、土建井道的尺寸大小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等。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编写组织计划,做好技术交底,对当前状态详细记录。
2、电梯安装的中期施工管理
在电梯安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每个环节予以重视,重点做好以下内容:第一,清点设备材料。设备和材料到货之后,应组织施工方和供货方对设备进行清点,仔细审查产品的合格证、技术说明等资料,并进行仔细检验,方能进场。清点完毕后,体积小的材料应办理入库手续,需要时取出,体积大的根据现场情况将其布置到合理区域。第二,施工的细节要谨慎细致。首先依据测量报告,在施工人员和土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好井壁上的标高;其次,导轨安装完毕后,要进行检验,吊装前管理人员应对所有接头和导轨支架进行检查;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厅门的施工安装,此时要特别注意厅门关闭后的门缝及其垂直度;此外,轿厢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中钢丝绳的安装,仔细观察其放气情况;最后,还要特别注意电气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量。第三,电梯施工初步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和调试,首先进行慢车运行,排除安全隐患,此时各方均应在现场;慢车运行成功后,可以将感应器等尚未安装的设备进行安装,并对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重新检测,之后进行快成试验,完成试验报告。
3、电梯安装的后期施工管理
电梯安装的后期施工管理,主要包括检验、验收和交接使用等工作。首先是组织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进行自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检完成后,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和文件,汇总成验收报告,由各方进行集同评审,完成竣工验收;验收完成后,即可获得检验部门的检验合格报告,就可以办理电梯设备和文件报告的移交,正式交付使用,此时要注意签署移交文件,以留档备案。
四、电梯安装施工管理过程中几个重点
1、完善的电梯管理系统
目前,很多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隐患的风险足够高的关注度,解除整个管理体系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甚至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并没有真正实施。电梯安装前,有的单位没有建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电梯的后期维护不是一个普通的,当有问题时,有没有专业的,及时解决,相关人员和缺乏专业技能和道德安全管理素质不强,导致电梯安装过程中无法预测的电梯安装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规则和条例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形式。
2、施工电梯的安装
安装施工过程中确定电梯运行的可靠性,所以进行了严格按照电梯安装施工标准的规定安装过程中的关键元素,以确保施工质量。国家建筑标准所规定的电梯安装施工的检验的唯一标准,但必须强调的是,规范施工质量的过程,这是开展电梯质量控制的最佳方法。
3、加强自我控制的质量和性能优化过程
首先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在电梯项目管理中的执行,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电梯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电梯安装质量的控制关键在工序质量控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篇5
【关键词】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安全管理
一、电梯施工自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施工企业对自检工作认识不足,致使施工企业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施工质量纵观我国电梯施工市场,良莠不齐。一些大型的电梯制造、安装、改造及维修企业,对施工工作较为重视,有较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按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一些较大型企业对自检工作认识不够,导致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不重视企业信誉,对自检工作没有认识或认识不足,只要使用单位支付货款和施工费就行,而对其他工作要求较松。出现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执行有关标准工艺,应付凑合的现象。当施工过程中缺少配件时,现从配件公司购买,临时应付。自检工作形同虚设,有些甚至没有。因而施工质量就无从谈起。对自检工作、施工质量不重视,这样的企业对市场的占有份额会越来越小,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二、安装过程施工中安全管理
(1)施工前安全检查。第一,井道勘测。根据井道布置图检测井道深度、宽度及偏差,地坑深度、顶层高度、厅门高度、宽度及偏差,检查机房预留孔位置情况,若发现与图纸不符或偏差较大,及时找有关单位解决。第二,厅门口防护。在层门口、机房门口应做好安全防护,确认其完好可靠。第三,安全标识到位。施工现场所有的通道口、预留洞口等危险处所,应设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按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四,井道脚手架的安全搭设。脚手架是电梯安装施工前期的必要设施,脚手架一般请专业人员架设。搭设脚手架时,50米以下可以用单管,50米以上必须用双管,以增加脚手架的强度。且在每层楼作业位置设置作业平台,作业平台的脚手板应使用厚度大于50mm的坚固的干燥木板,脚手架的宽度应在200mm以上。工作平台上的脚手板不应少于2块。脚手板应紧固在脚手架上,脚手板两端应伸出脚手架横杆150mm以上。(2)施工中安全检查。第一,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人员防护用品使用及配带。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合理使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现场内不准光脚、穿拖鞋。工作时必须穿合适的工作服、工作鞋。不得带戒指及其它饰物。第二,安全教育(即班前会)。必须严格班前教育、队级教育。所有在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管理,遵守国家或当地及施工工地的一切安全规章制度。上班前严禁喝酒,工作时间不准嘻戏打闹。作业前,应检查设备和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安全防护、信号、连锁装置齐全、灵敏、可靠:设备应定人、定岗操作。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二人以上共同工作时,应有主有次,统一指挥。第三,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每次使用前都要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气检查。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场所应加装单独的电源开关和保护装置。其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多股橡套软电缆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电缆应避开热源,且不能拖拉在地。电源开关或插销应完好,严禁将导线芯直接插入插座或挂钩在开关上。特别要防止将火线与零线对调。操作手电钻或电锤等旋转工具,不得带线手套,更不可用手握持工具的转动部分或电线,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线被转动部分绞缠。在高空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下面应设专人扶梯,且在发生电击时可迅速切断电源。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完毕,必须在电源侧将电源断开。第四,防火。严禁在易燃易爆和不能动火的地方吸烟或烤火,高空施焊必须按特殊工作环境进行施焊。电焊、气焊作业应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时,应在作业处清理易燃易爆品,并设置防火员,配置灭火器,井道明火作业,除在作业处以外,还应在最底层设置防火员,配置灭火器,作业前清除底坑内的易燃物。明火作业结束后,防火员应确认无明火和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储存易燃品应确保通风良好。确保对一切施工设备、施工工作区及其通道进行定期检查,找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在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在电梯从业人员中要广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
参 考 文 献
[1]张兴法.电梯施工自检报告格式应统一规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3(3)
[2]徐忠权.电梯伤害事故成因及防范[J].劳动保护.1996(2)
篇6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地下室顶板上施工电梯基础设计及加固形式,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满堂红架体加固方法,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解决了电梯位于顶板的加固问题,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电梯满堂架体格构柱地下室顶板
一、工程概况
泰州万达广场工程位于泰州市海陵区,为万达集团第三代城市综合体项目,集购物、家居、办公、休闲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体,其中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约133931m2,3幢住宅楼地上33层,建筑总高度100m,联体地下车库为无梁楼盖结构,楼板厚度400-500mm,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
二、施工电梯设置及定位
根据本工程现场条件,考虑到材料运输能力,1#楼设置3台,2#楼设置1台电梯,3#楼设置2台施工电梯,安装高度约100m,2、3#楼车库顶板已施工完毕,电梯基础设置在车库顶板上,1#楼车库顶板未施工且厚500mm,经过计算,可将电梯预埋支架在顶板浇筑时植入,不再单独设置电梯基础。
三、施工电梯基础设计及楼板加固设计
本工程2、3#楼安装SCD200/200型施工电梯,升降机搭设高度为100m,共67节,每节自重173kg,吊笼规格3m×1.3m×2.5m,混凝土基础为4.1m×5.6m×0.4m,强度等级C35,配筋双层双向12@200, 位于地下室顶板。
3.1基础承载力验算
技术参数:吊笼重(双笼)2×1600kg,外笼重1100kg,轨道架重67×173kg,载荷重2×2000kg,对重重2×1000kg。
(1)电梯总自重=吊笼重+外笼重+载荷重+对重重+轨道架重=(2×1600kg+1100+2×2000kg+2×1000+67×173)/100=218.33KN
取荷载系数1.4,则G1=218.33×1.4=305.66KN
(2)附着架、连杆、过道、电缆按总自重的70%计算,G2=218.33×0.7=152.8KN
(3)基础自重G3=4.1×5.6×0.4×25=229.6KN
考虑到动载,自重误差及风载对基础影响,取系数n=2
则基础总承载:G1+G2+G3=305.6×2+152.8 +229.6=993.7KN
基础承载力=993.7KN/(4.1×5.6) =43.3KN/m2>40 KN/m(顶板设计承载力)
结论:基础顶板承载力不足,需对顶板底部加固。
3.2楼板加固设计
3.2.1格构柱加固
在车库顶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在车库顶板下标准节受力位置设置450×450mm的钢格构柱,其主肢采用9号角钢、缀板采用330×200×10mm钢板,格构柱上部焊接钢板与顶板顶紧,格构柱下部浇筑1000×1000mm×200mm,内配12@200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如下图示意:
单肢格构柱截面验算
(1)格构柱力学参数(L90x10)
A =17.17cm2 i =2.74cm I =128.58cm4 z0 =2.59cm
每个格构柱由4根角钢L90x10组成,格构柱力学参数如下:
Ix1=[I+A×(b1/2-z0)2] ×4=[128.58+17.17×(45.00/2-2.59)2]×4=27739.63cm4;
An1=A×4=17.17×4=68.68cm2;
W1=Ix1/(b1/2-z0)=27739.63/(45.00/2-2.59)=1393.25cm3;
ix1=(Ix1/An1)0.5=(27739.63/68.68)0.5=20.10cm;
(2)格构柱平面内整体强度
Nmax/An1=993.7×103/(68.68×102)=144.69N/mm2
格构柱平面内整体强度满足要求 。
(3)格构柱整体稳定性验算
L0x1=lo=3.00m;
λx1=L0x1×102/ix1=3.00×102/20.10=14.93;
单肢缀板节间长度:a1=0.50m;
λ1=L1/iv=50.00/1.76=28.41;
λ0x1=(λx12+λ12)0.5=(14.932+28.412)0.5=32.09;
查表:Φx=0.93;
Nmax/(ΦxA)=993.7×103/(0.93×68.68×102)=155.58N/mm2
格构柱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4)刚度验算
λmax=λ0x1=32.09
单肢计算长度:l01=a1=50.00cm;
单肢回转半径:i1=2.74cm;
单肢长细比:λ1=l01/i1=50.00/2.74=18.25
分肢稳定满足要求。
3.2.2钢管满堂架加固
在负一层和负二层相应楼板处约6×7m面积处采用48×2.75的钢管搭设满堂支架,立杆纵横间距均案700mm布置,钢管上方布置45mm×80mm木方,并使木方与楼板紧密接触,步距采用1100mm,周边外侧设置连续剪刀撑,中间设置水平剪刀撑。
(1)顶板加固验算
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按二层车库顶板无载荷计算加固杆件受力,即采用48×3.0钢管支撑承受电梯、基础及防水保护层的全部荷载,通过钢管支撑将全部荷载传递至一层基础底板。
防水层防水层的混凝土厚度为90mm加防水卷材按100mm计算载荷
则G2=6×7×0.1×25/42=2.5KN/m2
顶板荷载:25×6×7×0.4/6x7=10 KN/m2
取静载荷系数为1.2
则顶板静荷载=(2.5+10)×1.2=15 KN/m2
基础总荷载=43.3+15=58.3 KN/m2
底部加固脚手架要求:
采用D48x3.0钢管为立杆,立杆间距600mm,横杆步距1100mm
脚手架立杆稳定计算:
每根立杆承受的上部载荷为:58.3x0.7x0.7=28.57KN
立杆稳定性计算:σ=N/φxA≤【σ】
=28570/0.784x397=91.8N/mm2
式中N-每根立杆承受荷载;A-钢管截面积(mm2);φx-轴心受压稳定性系数,根据钢管长细比l/i=1100/16.0=68.75,查表得φx=0.784。
3.3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
综合考虑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及施工周期等因素,对以上方案逐个进行技术分析与比较见下表:
表3.1 方案技术分析比较
序号 比较内容 工艺做法
满堂红钢管架加固 格构柱加固
1 产品性能 质量轻、强度高、满足要求,可重复利用 结构强度高,满足要求,重复利用率低
2 施工周期 施工周期约3天(原有排架间距700mm,未拆除的可继续使用) 加工及施工周期约10天
3 施工便捷 便捷 便捷,但需工厂加工现场焊接
4 成本 成本(每台):1.12万元
成本总计:4.48万元 成本(每台)1.67万元
成本总计:10.02万元
方案选择 采 用 不采用
方案改进 本工程1#楼地下车库顶板未施工,板厚500mm,电梯预埋支架可在顶板浇筑时植入,电梯基础与顶板连为一体,顶板采用满堂红钢管架加固;经验算满足电梯运行要求,验算过程同上。
通过以上方案在可行性、施工周期、经济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后,最终选定方案(一),即“采用满堂红钢管架加固”。该方案用材料成型快、施工操作简单、可靠性好、工期短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不足现象,方案为完成整个工程垂直运输施工任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施工注意事项
(1)电梯基础或顶板浇筑(顶板做基础)时,需留置2组同条件试块,施工电梯安装前先压混凝土试块,待强度达到85%以上后,方可进行安装。
(2)支撑搭设应严格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要求执行,且支撑立杆上下部与结构见必须设置垫板(方木),电梯试运行期间应定期对支撑系统进行顶紧处理,并严禁碰撞顶紧立杆。
(3)与楼板连为一体的电梯基础,在楼板厚度小于300mm时,不宜采用。
(4)施工电梯安装前,必须做好顶板加固验收工作,应有项目技术部门组织安全、质量人员会同监理一起根据施工图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
(5)施工电梯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满堂加固排架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待加固验收完后方可继续使用。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梯安装;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梯安装工艺分类及安装要点
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方式需要在施工前确保安装现场已通电。整个安装过程中的将电梯轿厢作为一个可移动工作平台,使其移动,再利用这个平台逐个安装井道内部件,所以在电梯安装前施工现场应已通电。而有脚手架方式则没有这种要求。有脚手架安装技术是先将电梯各个部件安装好之后再通电运行,这种安装方式在电梯进行机械部件安装过程中不需要输电,等到电梯安装好进行调试时再输电即可。
有脚手架电梯安装是先装导轨再装曳引机,最后装轿厢。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的顺序则正好相反,是先装轿厢,再装曳引机,最后装导轨。两者整体的安装顺序看起来一个是从上到下,一个是从下到上:有脚手架电梯安装应用于轿厢在大楼顶层的安装,而无脚手架方式应用于底层安装。
有脚手架电梯安装要在电梯安装前先搭好脚手架,并在安装后拆除,因此成本上要比无脚手架电梯安装增加了搭脚手架和拆除脚手架的费用,而无脚手架电梯安装整个都是利用电梯自身的设备,因此也更经济更有效率。
在实际施工现场,应当根据两种不同电梯安装工艺的特点和现场的施工条件选择最适合的电梯安装工艺和技术,以此提高电梯安装的效率,并使施工单位和企业获得最大利益。
二、无脚手架安装工地技术指标要求
1、电梯规格参数
有机房电梯,其提升高度小于100米。载重量为630kg~1600kg的乘客电梯,对重后置。货梯暂时不采用无脚手架安装。
2、底坑
底坑地面必须干爽,无渗水现象。并认真清除底坑内所有影响电梯安装的杂物。
3、井道
在电梯安装前,井道勘察人员必须认真勘察井道尺寸、提升高度、顶层高度等是否符合土建图纸要求。井道壁需平整,无凸出的钢筋和其它杂物。若井道是采用砖墙砌筑时,导轨支架和厅门的圈梁位置与数量必须与土建图纸相匹配。现场必须提供符合电梯厂家要求的厅门安全护栏(按照合同),以确保电梯安装高效优质的顺利进行。
4、机房
机房大小、高度符合土建图纸要求。机房门能够上锁及标识,机房墙面、地面制作完成。起吊钩或承重梁符合土建图纸要求。提供三相五线380V±7%动力电源到机房,容量符合设备要求(按照合同)。机房用户电源箱(永久性)符合国家特种设备技术指标要求。机房预留孔尺寸、承重墩子、数量位置符合土建图纸要求。机房地面上的孔洞有防护,有盖板将孔洞盖住。
5、仓库
有合适的库房,能安全锁闭,地面干爽。提供库房照明用电。安装人员安排库房保卫、防火等措施。电梯无脚手架优化安装工艺另外,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在机房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可筑一不低于50m m以上的台阶,并盖上盖板(盖板一定要保证),以便于电梯的安装施工。电梯无脚手架优化安装,主要通过卷扬机升降轿厢移动平
三、电梯无脚手架优化安装工艺
电梯无脚手架优化安装工艺是一种不以搭设脚手架为作业平台的经济适用安装工艺,主要利用卷扬主机和轿厢来进行井道内的支架安装、导轨定心、层站操控设备安装、井道内动力控制电缆配接线、以及对重架与轿厢架进行拼装等安装工作。电梯无脚手架优化安装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制作样板和放线
在机房地面放置样板放架。样板架的制作。放样线完毕,机房所有孔洞需用盖板覆盖。
2、机房设备安装
根据土建图,找出主机定位的几个点。根据土建图上的尺寸,用墨斗弹出工字钢的位置。根据弹出的线条位置摆放好工字钢,找好水平,把工字钢焊牢在预埋钢板上,并用钢筋连接焊牢。把曳引机和底座连接,安装隔音橡皮,用2T葫芦起吊曳引机。根据找出的曳引机定位点来固定曳引机。主机定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主机承重钢梁下方必须要有坚实牢固的实心墩子和钢板。钢梁搁置摆放要水平。主机曳引轮、导向轮垂直度,水平度误差在0.5m m以内。曳引轮和导向轮跟样板架上的定位点前后左右误差在1m m以内。绳头板的中心和样板上的定位点前后左右误差在1m m以内。绳头板定位符合要求。机房内所有设备安装到位符合要求。机房设备安装完毕,也就是悬挂曳引绳前,让曳引机通电运行,确保没有飞车现象。
3、底坑设备安装
安装底坑工作平台:选用国标槽钢,长2500m m两根。铺上30m m厚度的木板若干固定好,用于安装第二档支架和调整导轨及拼装轿厢。安装底坑第一根导轨:安装底坑第一根导轨时,底坑内应无积水,无垃圾。当支架安装好后,安装第一根导轨并校正好,在导轨的下端部安装钢板。调整校导尺。校导尺吸合导轨,两块滑动块的平行线是导轨厚度减5m m,锁紧螺丝。安装轿厢框架:在安装轿厢框架之前,可先吊入6根轿厢导轨,放在不影响后期工作的地方。开始拼装轿厢框架,使用卷扬机起吊上梁、轿顶轮等。先把龙门架、上下导靴和安全钳,套上螺丝组装好。
4、安装顶层工作平台
选用材料。顶层工作平台固定:从机房悬挂二条生命线。安装人员佩带安全带,自锁器悬挂在生命线上。在厅门口侧面离地面60m m-1550m m的高度,在墙的中心各打入一颗M 12膨胀螺丝。把扁铁中间孔洞穿入膨胀螺丝,把槽钢往井道内推进。把槽钢固定在膨胀螺丝上。当两根槽钢安装好后,开始铺设横木板并用铁丝捆扎牢固。铺设木板。在井道壁吊环的上方安装一个承重支架,用钢丝绳和滑拉螺丝固定,做二次保护。选择长、宽合适的木板,用水泥钉和铁丝固定在门洞和斜拉杆上。
5、对重架安装
搬运和安装对重架:把对重架和适量的对重块搬运到最顶层。在对重架上安装导向装置,安装位置是对重轮油嘴面对厅门,在导向轮处安装导靴的位置。在机房承重工字钢上安装固定一个2吨的葫芦,把链条放到井道内。把对重架抬到厅门口,挂好葫芦,慢慢提升对重架。
6、钢丝绳安装
取一筒钢丝绳架在架子上,释放出钢丝绳,将绳头从轿厢绳头板1号绳孔从曳引轮绳孔返回机房,再从导向轮绳孔处放下。穿入对重轮返回机房做好一个绳头组件,穿入对重绳头板上1号绳孔。绳头组件内三角形卡销和钢丝绳要伏帖并拉紧,夹好绳夹。钢丝绳穿在对重轮靠墙的绳槽,曳引轮1号绳槽内。在往下放的钢丝绳上悬挂个滑轮挂上重物,慢慢往下放钢丝绳。站在厅门口面对轿厢,把轿顶轮右手侧螺丝拆除,钢丝绳放下后从此穿入轿顶轮。当钢丝绳全部穿入后,螺丝复位并紧固。在起吊时先把对重架挡绳杆间隙放大,麻绳、钢丝绳同时穿入对重架,捆扎好后用麻绳把钢丝绳拉到机房做好对重绳头组合。钢丝绳悬挂好后,加对重块。
7、调试慢车
调试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调试人员需要对电梯的控制系统、模块子系统的功能和无脚手架安装工艺非常熟悉。调试人员非常熟悉规定、规章和流程,调试员必须严格控制短接线操作,确保轿顶急停、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如有)等开关能有效动作。按检查表确认表中所有项目符合后,按调试规范要求调试慢车,并确保轿顶照明强度足够。检查输入电压。确认控制柜内ERO开关处于检修位置,确认安全钳开关、检修盒急停、限速器开头安全有效。合上主电源开关,检查控制柜内各电器件工作情况,使用调试工具调整参数,确保电梯慢车速度0.2m/s。
8、导轨井道设备等附件安装
安装其它导轨。安装井道设备及电缆等电气设备。拼装轿壁、安装门机。调试快成、终检、移交。
结束语
电梯无脚手架安装优化工艺无论是从技术上、经济上还是从安装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性和安装效率上均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只有在实际安装全过程中注意各项技术要点的掌握应用和安全防护问题,严格按照电梯无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操作,遵守各项安装规章制度,才能将电梯无脚手架安装优化工艺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贾联栋.高层建筑电梯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77.
篇8
关键词:电梯安全,建筑结构,电梯监督检验
【分类号】:F284
引言
笔者从事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工作的这几年,在对电梯进行检验过程中,发现多起由于建筑本身结构设计或工原因影响电梯安全性的案例,对电梯的安全造成了一定隐患。本文归纳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对电梯设备安装和安全运有影响的几个常见问题,希望引起有关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视。
一、建筑设计施工时对电梯机房的基本要求
1)机房应当专用,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但可设置空调、采暖器、火灾探测器和灭火器。机房内也不能安装其他设备,如通信设施等,有可能对电梯控制系统产生电磁干扰。
2)电梯机房应设置窗户,当机房室内温度过高时能开窗通风降温。但窗户的形式和位置应合理,尽量远离电梯主机和控制柜。笔者曾经处理过多起雨水从百叶窗飘入电梯主机和控制柜,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案例。
3)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米的垂直净空距离,和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并且相差大于0.5米时,应当设置楼梯或者台阶,并且设置护栏,保护电梯安装和维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建筑结构中电梯井道的要求
1、电梯顶层空间应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当电梯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下列部件的距离:a与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2)所涉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 + 0.035V2(V为电梯额定速度)。h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 + 0.035V2。
2、在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电梯生产厂家井道布置图的标注。
一些国外的电梯公司较为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在标注电梯井道高度尺寸时,都是以最小的要求尺寸标注,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尺寸都是井道结构内尺寸,建筑设计人员如果不注意,按照外尺寸标注建筑设计图纸,两者正好相差了一层楼板的厚度。往往就是这个尺寸,导致很多电梯在验收时,电梯顶层空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对于观光电梯,可以采用部分封闭井道,但必须保留一定的围壁,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轿厢和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也是有要求的,轿厢与而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米,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
对于一些钢结构观光建筑,很多电梯不能达到这个距离要求,导致空间过大留下安全隐患。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方法是在井道壁上加装隔板使这个距离减小到合格要求,不过这会极大地影响观光建筑的美观;另一种方法是轿厢门本身带有机械锁紧装置,这种办法要在电梯选型配置的时候提出来,否则,待电梯出厂后,无法进行改造加装。
4、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 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该遵循相关规定。这种隔障应至少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米高度。宽度应能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如果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0米,这种隔障应该贯穿整个井道。其宽度应至少等于该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需要保护部分的宽度每边各加0.10m。另外,井道应适当通风,这对于无机房电梯尤为重要,有利于井道内主机和控制柜的散热,防止控制柜或主机过热保护。
三、建筑结构中的电梯底坑要求
1、电梯底坑安装的是缓冲器,当电梯失速蹲底时,缓冲器是电梯最后一道安全保护装置。
由于底坑检修人员安全作业空间尺寸的要求,缓冲器必须通过基座安装在底坑地面上。根据笔者调查,目前90%以上的电梯缓冲器基座都是混凝土结构,而其中几乎所有的混凝土基座都是由电梯安装单位自行施工浇筑,非土建相关专业人员施工,混凝土基座质量和承载能力都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土建设计和施工单位要重视基座的浇筑施工,保证混凝土基座能够承受缓冲器的设计载荷。
2、对重下方空间防护。
如果对重之下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应当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者在对重上安装安全钳。这个空间包括:车库、储藏室和积水坑等等。如要加装对重安全钳,必须在电梯选型配置时提出来,需要额外安装对重限速器和安全钳,并且要求对重导轨也是实心导轨,能承受相应的设计载荷。 对于一些储藏室、积水坑等空间,可直接浇筑混凝土实心桩墩来解决,然而对于一些地下车库及过道,这个问题就十分棘手,如若浇筑实心桩墩,则会影响过道通行,从而影响整个地下车库的设计施工。 从建筑结构承载的角度来说,采取一定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直接浇筑实心桩墩,也可以满足承载要求,但这一做法并不被电梯相关的标准认可,因此,碰到此类问题时,必须在建筑设计时给予考虑。
3、应注意底坑渗水、漏水的防水施工,如果不在建筑施工时就加以解决,等到建筑交付使用后修修补补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电梯故障和相关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很多都是由于底坑积水,或环境潮湿,引起电梯安全回路上的电气元件故障导致的。潮湿也会导致电梯金属结构件的腐蚀,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些设计和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直接利用地势位置较深的电梯底坑作为积水坑,避免了挖掘施工积水坑,人为地营造一个较为潮湿的底坑环境,从设计施工上就给电梯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必须杜绝把积水坑设置在电梯底坑内。
四、电梯抗振设计要求
电梯主机是旋转部件,不断地启动、运行、停车,难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两类振动噪声问题:一类是机房附近楼层的振动,这类振动由主机直接产生,通过建筑结构传递到机房下1层-2层,此类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减震措施来解决。另一类是中间楼层产生的振动噪声,这部分楼层离机房位置较远,不是由主机直接产生的,而是建筑结构共振引起的。另外,电梯运行时,导靴和导轨之间高速接触难免产生振动和噪声,紧邻井道的房间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极大地影响住户休息,这方面的投诉也屡见不鲜。因而井道最好设置在远离卧室的位置,或者通过楼梯走廊等使井道和房间隔开。
我国电梯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电梯监督检验中,只考虑电梯运行时机房内部噪声、电梯运行时轿厢内部噪声以及开关门时的噪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建筑物内部其他区域由电梯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则不在检测范围内。因此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应与电梯生产厂家合作,事先考虑如何减振减噪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B/T 7025.1- 1997,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S].
篇9
电梯安装、维保工作是特种作业,安全性要求极高,在各种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这就要求我公司对紧急情况的出现要时刻做好准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出现情况能及时处置,为做到这些,公司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市各职能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此应急处理方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梯安装、维修工作。
3、职责
3.1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应急预案,报办公室。
3.2办公室负责将各部门的应急预案汇编入此《应急预案》。
3.3工程部、维保部、施工班组:当施工现场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伤、死、损坏设备)时,不论是否与公司有关,都必须在15分钟内向公司主要领导和办公室报告。
4、应急组织
4.1公司应急小组
4.1.1组长:
4.1.2副组长:
4.1.3组员:
4.2工程部应急小组
4.2.1组长:
4.2.2组员:
4.3维保部应急小组
4.3.1组长:
4.3.2组员:
5应急电话
5.1急救中心120或999
5.2火警119
5.3交通事故122
5.4报警服务110
5.5公司办公室
5.6工程部
5.7维保部
5.8节假日值班
6、电梯困人救援方法
6.1执行人:维保部
6.2时间:30分钟
6.3电梯运行中因供电中断、电梯故障等原因而突然停驶,将乘客困在轿厢内时,维修管理人员应安慰乘客,使他们安静等待,不要擅自行动,以免发生“剪切”、“坠井”事故。为解救被困的乘客,应在维修人员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盘车欲放人操作。在操作前,维修管理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
(1)若有司机操作,司机应使乘客镇静等待,劝阻乘客不要强行手扒轿门或企图出入轿厢,并与维修人员取得联系。
(2)维修人员应了解轿厢内被困人数及健康状况、轿厢内应急灯是否点亮、轿厢所停层站位置,以便于解困工作。
(3)告知乘客尽量离轿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口,更不要倚靠厅、轿门,不要在轿内吸烟、打闹,必须听从操作人员指挥。
6.4盘车放人操作方法
(1)操作前先通知被困人员,盘车操作已经开始,请乘客或司机与以配合。
(2)盘车放人操作一般由2人在机房进行。操作前必须切断总电源开关,一人用开闸扳手打开制动器,另一人盘车。当将轿厢盘到最近层楼面时(轿门地坎应不高于厅门地坎600mm),应停止盘车,使制动器复位。
(3)让司机或乘客在轿内打开厅门或用钥匙拱开紧急门锁,协助乘客离去。
(4)盘车时应缓慢进行,尤其当轿厢轻载状态下往上盘车时,防止因对重侧重造成溜车。当对无齿轮曳引机的高速电梯进行盘车时,应采用“渐时式”,一步步松动制动器,以防止电梯失控。
轿厢顶上的安全窗是电梯维修人员检查修理时使用的,安全窗口很小,且离地面两米多高,虽可架梯但上下仍很不方便。停电时轿内照度不足,轿顶上很黑,又有各种装置,故乘客撤离轿厢时不准走安全窗,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7、发生火灾
7.1执行人:维保部
7.2时间:30分钟
7.3发生火灾时应立即中止电梯运行,并采取如下措施:
7.4及时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并报告公司办公室。
7.5发生火灾时,对于有消防运行功能的电梯,应立即按动“消防按钮”,使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供消防人员使用。对于无此功能的电梯,应立即将电梯直驶到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
7.6使乘客保持镇静,组织疏导乘客离开轿厢,从楼梯撤走。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厅门并切断总电源。
7.7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应即刻停梯疏导乘客撤离,切断电源,用二氮化碳、干粉和1211灭火器灭火。
7.8共用井道中有电梯发生火灾时,其余电梯应立即停于远离火灾蔓延或交消防人员用以灭火使用。
7.9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停梯,以免因火灾停电造成困人事故。
8、发生地震时
8.1执行人:维保部
8.2时间:30分钟
8.3接到政府部门临震预报,由维保部通知顾客参照国务院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于1995年4月1日起实施)执行。
8.4当地震已发生,震级为四级以下,烈度为6度以下时,应对电梯进行如下检查:
(1)检查供电系统有无异常。(2)电梯井道、导轨、轿厢有无异常。(3)以检修速度做上下全程运行,发现异常即刻停梯,并使电梯反向运行至最远层站停梯,通知专业维修人员检查修理。如上下全程运行无异常现象时,再多次往返试运行后,方可投入运行。当地震震级为四级(含四级)以上、烈度为6度以上时,应由专业人员对电梯进行安全检验,无异常现象或对设备进行检修后方可试运行,经多次试运行一切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9、电梯湿水处理
电梯机房处于建筑物最高层,底坑处于建筑物最底层,井道通过层站与楼道相连。机房会因屋顶或门窗漏雨而进水;底坑除因建筑防水层处理不好而渗水处,还会因暖气及上下水管道,消防栓、家庭用水的泄漏等,使水从楼层经井道流入底坑,发生洪水时,井道、轿厢也会遭水淹。当发生湿水事故时,除从建筑设施上采用堵漏措施外,还应采取应急措施。
(1)当底坑内出现少量进水或渗水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中止运行,断开总电源。
(2)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二层,停梯断电,以防止轿厢进水。
(3)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很多,应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开关,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4)发生湿水时,应迅速切断漏水源,设法使电气设备不进水或少进水。
(5)对湿水电梯应进行除湿处理,如采取擦拭、热风吹干、自然通风、更换管线等方法。确认湿水消除,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并经试梯无异常后,方可投入运行。对微机控制电梯,更需仔细检查以免烧毁线路板。
(6)电梯恢复运行后,详细填写《湿水检查报告》,对湿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记录清楚并存档。
10、停电造成停梯时
运行中的电梯将会因供电线路故障或限电等原因而突然停梯,将乘客困在轿厢内,需采用如下方法处理。
(1)如果有司机操作,司机应向乘客说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镇静并与维修人员联系,进行盘车放人操作。
(2)如无司机操作,维修人员应与轿厢内被困人员取得联系,说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镇静等待。有备用电源的应及时启用。
(3)如恢复送电需较长时间,则应进行盘车放人操作,解救被困乘客。操作方法见后。
(4)恢复送电后,及时与轿厢内乘客联系,重新选层走梯。(11、12略)
13、人员伤亡事故应急措施
13.1目标:确保公司无人员伤亡。
13.2运行控制:将公司和各部门应急小组人员名单,通讯电话发至各班组,以备发生特殊情况,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立即上报公司应急组长,积极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公司应急小组派人迅速到现场处理了解事件,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事后分析事件原因,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
13.3培训:将事故情况传达到公司员工,引起员工重视,得到教育。避免今后再出现同类事件。
14、高空坠落应急措施
14.1目标:确保施工现场不发生安全事故。
14.2运行控制:相关部门给每位进场人员配安全带、安全帽,并且要在班前安全讲话中重点宣讲,公司安全员不定期监督班组执行情况。
篇10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养护
中图分类号:TV544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某大楼工程,建筑面积26580m2,地上为十五层,地下三层,埋深约15m,基础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按施工进度要求,混凝土浇筑安排在5―7月施工,气候正值干燥季节,该建筑周围原有建筑较密集,再加上该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较深,最终决定采用由西向东进行分段施工,以保证周围建筑的安全。由于本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形式,故在施工过程中,除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要求外,还必须要及时的监测混凝土的温升,防止或减少混凝土出现开裂,考虑到这一点,故选择施工方案如下:输送机采用口径为125ram的HBT―60砼输送泵,运输机械采用40辆大型的混凝土运输车,同时预备小型的混凝土输送泵,以供找平混凝土之用,另外,为防止混凝土因高温而破坏,特采用钢管通水降温的办法,钢管相互间隔一米进行布置。
2 配合比及原料
2.1 材料选择
1)水泥的选择。水泥的水化热较高,易引起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从而产生内部压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硅酸盐水泥,并通过加入外加剂调节其抗渗性。本工程采用水化热较低的长白硅酸盐42级水泥,并确保水泥保持同一熟料。
2)粗骨料的选择。粗骨料的选择不仅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同时也要满足结构密实且具有较大强度的特点。针对本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粗骨料以碎石为主,粒径尽量保持在10―20mm之间,含泥量要小于1%,并优先选用连续级配好的碎石,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温升。
3)细骨料的选择。选择中粗砂作为主料,细度模数不小于2,粒径不大于0.5mm,这样,可以比同体积的细砂混凝土少用1/10的水量,除此之外还要确保砂中不含其它杂物,含泥量要小于1%。
4)添加粉煤灰。本工程采用不低于二级的粉煤灰,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强度。在原料进场后,须对其进行取样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2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为减少水泥所带来的水化热量,应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水灰比,经与当地商品混凝土厂家磋商并反试进行试配,选定配合比为:水泥:石子:中砂:水为1:5:3.6:0.42,另外加入减水剂DXHB比例为1.9,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为14%。本工程采用此种配合比主要是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采用DXHB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用水量,另一方面是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满足本工程施工要求。经试验测得,混凝土坍落度为150mm,抗渗等级达P12,初凝时间均不小于8小时,最大碱含量为2.5kg/m3满足规范标准。
3 混凝土的浇筑
3.1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流程如下:浇筑材料准备―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找平―后续养护。对商品混凝土采用配备的大型混凝土运输车进行运输,并采用三台HBT―60混凝土输送泵进行输送,本工程所划分浇筑区域为1―8段,各段浇筑混凝土用量分别为:1210m3,1713m3,1017m3,1054m3,1618m3, 1622m3,1747m3,1541m3。在每分段进行浇筑时,要保持浇筑的坡度相同并保持浇筑的连续性,在同一段同一区域先从某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设计标高,形成扇形坡面后,再在坡面上向前推进,混凝土的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即8小时,这也是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整体性的重要措施,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曾因天气原因而导致混凝土未能连续浇筑,采用的解决措施是在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插入数根短筋,使之均匀分布在已浇筑混凝土面上,同时将混凝土表面加盖薄膜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减缓凝结,待适于施工时,去掉该层薄膜继续浇筑即可。其中,7分段存在电梯井,在浇筑电梯井时,首先计算电梯井坑底至底层底板面所用的混凝土用量及各底板之间的混凝土用量,在浇筑过程中,为避免混凝土流入电梯井坑,本工程采用在四周设置阻挡钢板的措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8小时计算,考虑机械及人工的效率问题,取系数为0.6,则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量为43.6m3/h,本工程采用每小时30 m3的HBT60输送泵,则该分段配备两台混凝土泵,即满足连续浇筑要求。
3.2 混凝土的振捣及找平
本工程采用机械振捣,在每分段浇筑区均采用三道振捣模式,在坡顶,坡面中心及坡面底角分别设置振捣器,确保整个坡面均在振捣范围以内,每次振捣插入深度保持为不小于40mm,移动间距不大于500mm,持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为止,在振捣过程中,泌水及浆水会积聚至坑底,此时通过在模板底部开洞,将泌水排出基坑。采用长刮尺及长木杠将混凝土表层附浆刮平,对附浆进行清理之后,进行第一次找平,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度,在终凝之前进行混凝土的第二次找平,以填补混凝土表面的收缩缝。
4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4.1 混凝土的温控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多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对混凝土采用保温措施,并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在混凝土内预埋测温点,本工程在浇捣混凝土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并浇水进行湿润,在基础承台处共设置24个测温点,另在薄膜下设置有8个测点,配备了专门的测温人员,按时对测量温度进行记录,在此过程若发现温差超过30度时就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此温控过程需持续至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
4.2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本工程中,为保证混凝土具有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在混凝土找平之后,即在其表面洒匀水分,并紧密覆盖塑料膜,并在塑料膜外面覆盖保温材料,在塑料布下预设补水管道,间距保持为20米一根,并沿长度间隔每一米开设一补水孔,对养护中的混凝土及时测量其湿度情况,水分不足时立刻打开补水管道,对于一些重点保温对象,如柱、墙插筋部位,要严密进行覆盖,防止其温差过大或出现冷桥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天内,不允许任何人踩踏混凝土。在测温监控结束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差小于15度时即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膜揿掉,以便于混凝土散热。在养护的整个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因高温而破坏,特采用钢管循环水体系装置进行降温,每隔一米设置一根通水钢管。当混凝土温度过高时,即采用在钢管的一头加快钢管的水循环,流入的水温可根据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确定,这样,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加快混凝土施工进度。
5 结语
通过本次的工程施工,笔者总结出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如下:(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合理的选择掺合料及缓凝减水剂,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温差裂缝;(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及振捣过程中,必须保证分段混凝土在初凝时间内连续的浇筑,振捣须覆盖整个混凝土浇筑坡面,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3)在混凝土养护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及气候,选取合理的养护方法。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巡查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 下一篇:签约仪式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