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再生资源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来 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hdcmr.com/
名 称: XX-XX年中国再生钴市场全景调研报告
关键词: 再生钴 市场发展 全景调研 报告
报告信息
报告页数 页 纸介价格 ¥6000 出版日期 XX年11月12日
报告字数 个 电子版价格 ¥6500 其它信息 再生钴
报告图表 个 两种版本价格 ¥7000 订购电话 010-64804578
010-51265563
word格式报告文档下载 pdf格式报告文档下载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钴产业基础分析
第一节 产业研究范围
一 钴
二 钴粉
三 再生钴
第二节 钴产业概况
一 钴应用领域
二 钴产品价值链
三 国内外钴资源
第三节 再生钴市场特征
一 行业上下游分析
二 行业特有经营模式
三 行业技术水平分析
四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五 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章 XX年钴市场分析
第一节 XX年钴市分析
一 电解钴价格分析
二 金川钴价分析
第二节 全球钴供需情况
一 XX年钴产量
二 XX年钴消费分析
第三节 XX年国内供需
一 XX年钴供应
二 XX年钴消费
三 XX年进出口
第三章 XX年再生钴市场分析
第一节 行业管理体系及政策
一 行业主管部门
二 行业管理体制
三 行业法律法规
四 行业政策
第二节 再生镍市场分析
一 国内外再生资源的政策
二 全球再生钴产业情况
三 国内再生钴产业情况
四 再生钴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 XX年钴粉市场
一 钴粉体行业市场竞争
二 行业企业市场份额
三 XX年钴粉市场供需
第四章 业内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南京寒锐
第二节 上海百洛达金属
第三节 金昌长庆金属粉末
第四节 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
一 企业概况
二 企业竞争优势
三 资源循环模式
四 产品技术路线
图表 1 钴产品产业链
图表 2 XX-XX年全球精炼钴供应量 (单位:吨)
图表 3 XX-XX年全球钴市供需情况(单位:吨)
图表 4 1992-XX年中国钴矿进口量对比图
图表 5 XX年中国钴消费结构
图表 6 钴粉行业的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篇2
一、年工业发展布置
1思想市九届二次全会和县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年工业发展的思想是以十七大精神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县”战略要求,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发展道路,着力在经济总量、转变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提升我县工业总体实力和发展,努力产业结构、竞争优势、技术管理先进、信誉和效益双高、制度环境优化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经济指标布置
同比增长19.6%工业销售收入658亿元。
同比增长22.2%工业值88亿元。
同比增长18.6利润总额35亿元。%
固定资产投入不低于40亿元
二、年工作和措施
面对新的发展和艰巨工作任务,年是县“十七大”精神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县工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在总量、产业集聚、自主创新、优化结构、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我县工业济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抓好七个工作:
经济总量。强化增量投入。要把强化增量投入发展的首要任务,健全和“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全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40亿元。强化项目建设。要全力抓好年年结转项目和年新上项目的建设、投产,实力和增长点。抓好招商引资。紧密我县,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趋势,措施,瞄准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县产业项目上增长,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上的大幅提升。加大技改投入。市县两级技改资金的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改造,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可继续发展能力。全年技改投入资金不低于15亿元。四是抓好企业扩能。鼓励发展态势好的企业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规模,做优做强;鼓励生长型企业兼并、收购、联合等,实力,发展主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产业集聚。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历史经验标明,2强化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才干从上集约、节约、生态同步发展。产业集聚,抓好:强化园区建设。要市《关于我市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意见》精神,扶持政策,工业园开发建设。拓展发展空间。项目、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抓好三个县级园扩区工作,要整合存量土地,投资强度,开拓立体空间,园容积率。各乡镇闲置厂房和闲置非农建设用地招商;对分散、简陋厂房整合改造,建设高标准厂房,使现有土地存量资产最大效益。对乡镇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出台《县乡镇工业区工作实施意见》每个乡镇都要整理出1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新区用以衔接项目,要乡镇工业新区规划,成立开发建设公司,科学规划,布局,投入密度和产出强度。四是产业集聚。工业布局,现有和新上规模企业向工业园区,产业,产业优势,园区竞争力。
做大做强。工业布局结构不尽、主导产业竞争弱化的问题,
强化结构。年,要在现有基础上,对我县的产业定位狠抓“十一五”规划的抓好布局结构,发展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支柱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钢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和深加工、装备制造、轻工和现代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制药和再生资源综合“四大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企业。要对现有年销售收入亿元60个企业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到县投资;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联合等措施低成本扩张;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搞联合,内外资本,企业的发展。上述措施,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企业实力,市场竞争力。
提升发展。年,强化自主创新。要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率。强化自主创新。全年创建市级技术中心2个、累计7个,申报市级技术创新项目5个、累计22个。并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维护。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率。实施名牌战略。年力争创天名牌2个,累计21个,并品牌效应,打造区域品牌,创建集团品牌,开发一牌多品,品牌企业发展能力。企业认证。全年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企业20家。上述措施,企业软实力,企业整体发展上。
转变发展。要节能减排,5强化节能减排。转变发展上下功夫。一要狠抓指标。能耗指标限额管理,把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分解到园区和各乡镇。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万元值综合能耗下降4.2%控制在2.54吨标准煤,各要的监督管理体系,节能和环保的推广节能技术。要企业在生产中使用《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推荐的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监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方法》政发[年]15号)文件精神,职责,并在行政审批中心开设窗口,对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评估和审核,一票否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四要政策。政策调研和政策对
篇3
1.1市场主体分析
1.1.1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属大宗特殊性的原材料产品,其特点是生产相对容易,用途广泛,初加工度不高,产地获益较低,在流通领域内不断升值。
1.1.2煤炭用户煤炭产品的用户属于广泛分散的非特殊性用户,它是涉及各行各业和广大民众的产品。需求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是火力发电、冶金、建材、煤气化和煤化工等。
1.1.3煤炭供应商煤炭产品供应商是分散的、非垄断性行业业主。供应商集中度比用户集中度高。煤炭企业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且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行业。这决定了其投入主体大部分为国有大型投资企业。这一块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但在市场经济初期,经济快速增长,煤炭需求急增,煤炭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导致了煤炭企业投资主体分化和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乡镇和个体煤矿企业。
1.2煤炭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由于用户、产品、供应商的特性各有不同,情况错综复杂,所以煤炭产品市场需求特性准确定位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不但要把握用户、市场和供应商本身,还要了解国家政策走向。如煤炭产品具有非短缺性、用户的分散性,供应商也是多样化的,且生产容易,产量无限制,那么其价格随市场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具有完全市场特性。由于社会煤炭消耗量一定,剩余煤炭便销不出去,成为供应商存货,或堆积于中间商,或存积于需求商的场地。各种市场扭曲现象不断发生。其原因主要在于大中型煤炭企业属高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的行业,难以在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自我调节供应量。对于煤炭这种商品而言,市场营销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商品的销售,而是以实现可利用资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企业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树立用户第一的现代营销理念的企业活动。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行为,营销的目的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煤炭企业的竞争,突出的问题是煤炭市场的竞争,自己的产品能否占领市场,就在于能否搞好市场营销。
2对当前煤炭营销工作的几点思考
2.1促销问题当前煤炭企业多采取直销方式,不注重宣传,因此企业应加强新闻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报道企业改革,既宣传企业又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另外在媒体上不定期刊登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还可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既关爱社会又培育企业产品品牌,起到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
2.2渠道问题选择良好的销售渠道,也是营销的重要环节,企业一般要求大量、连续地供应煤炭,所以,许多煤炭企业大多采用直销的方式来供应大客户。除直销外,还可采用设立办事处和总的方式,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可使煤炭企业更加贴近客户与市场,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反馈客户的信息和意见,做好售后服务。
2.3服务问题煤炭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质量控制中可能因偶然因素发生质量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企业要有快速反应机制,售后服务立马跟上,把因质量问题对客户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企业还要查清原因,拿出整改措施。
2.4资金问题营销过程是销售产品、回收货款,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只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能及时回收货款,只完成营销过程的一半,无法保证再生产过程的延续。我们在煤炭营销过程中,对信誉好的长期客户,可优先供货,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有钱不还的企业,在发货前,要签订完备的供货合同,明确还款日期以及违约责任,一旦发生拖欠,协商不成,可以诉诸法律。对于无力还款的企业,一定要严格把关,宁愿库存增加,也不予销售。要建立健全销售责任制,加强对销售人员回款考核,切实保障销售资金安全。
3煤炭企业的几点营销策略
3.1树立合理的营销观念
3.1.1树立需求导向的营销理念从目前煤炭市场情况看,煤炭产量实际增长水平大于消费增长水平,生产总量长期过剩,煤炭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生产—开发—销售”转为“需求—开发—生产”,认真研究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组织生产,以销定产,树立生产与营销一体化的营销理念。
3.1.2树立品牌的营销理念转变在原料市场无品牌、无广告的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煤炭质量管理,从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出发,扩大服务事项、延伸服务内容,实行销售、财务结算,发运“一条龙”服务,简化客户购煤手续,满足用户定点定矿发售要求,保证外运煤的质量,数量经得住用户的认可和检验。建立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体系,把煤炭销售变为全方位的能源服务,逐步形成知名品牌。
3.1.3树立绿色的营销理念绿色营销是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及环境保护三者相统一,来指导企业的产品设计到销售的全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绿色理念的兴起,要求煤炭企业的营销理念从“灰色营销”转向“绿色营销”,从“用户满意”转向“公众满意”。要注重用户观念,绿色观念和社会观念的有效统一。煤炭企业要加大洗选加工力度,积极开发低硫分低灰分高燃烧值的绿色煤炭,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营销对策
3.2.1产品定位策略确定目标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差别赢得用户。首先根据市场的不同,确定产品销售区域;其次,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第三,认真分析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
3.2.2市场占有策略坚持以质量争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服务扩大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的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一定要以符合用户的需求为标准,要保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要稳定主要用户和主要市场价格,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采用直销、、联营、易货贸易等方式,建立起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网络。
3.2.3价格策略坚持量大从优,现款优惠、特户特价等既统一又灵活的价格机制。可以采用随行就市,适当降价,制定最低限价政策,对中间环节经营煤炭实行全额预付制,调整企业内部价格关系,提高重点定货合同以外的销售价格,体现重点定货的优胜,借以占领供需主渠道和重点用户市场,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企业的长期效益。煤炭企业要依据市场供需特性对市场结构和用户结构进行优化,扩大直供范围和比重,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信誉水平。加强营销改革探索创新,积极探索股份制销售和联合销售工作,推进销售前移。
篇4
[关键词]煤炭资源 发展趋势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1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2
0引言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最受广大人民关注的能源市场实际上是全球石油市场,但是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再生资源,煤炭从某种程度上说却受到了相对的冷落。而原则上,煤炭为全球范围内分布最广与储量最多的常规性能源资源,它可以提供全球一次能源的26%,全球发电量的46%。与此同时,煤炭所衍生出来的消费品以及工业品达到了两万五千多种,与全球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对煤炭贸易实施分析有着非常主要的现实意义。
1全球煤炭市场生产与销售现状
煤炭的功能非常广,对于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过全球煤炭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炼焦与发电。相关研究显示本世纪初煤炭产量排在世界前几位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全球范围内的煤炭贸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与欧洲这两大煤炭大市场中,市场主体主要还是一种供大于求的状况,全球范围内贸易主要为炼焦煤与动力煤,几乎所有生产煤炭国家其生产的煤炭主要以内销为主。而全球煤炭出口国最大的是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而进口国与地区前三名的为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没技术的研发使用为煤炭的清洁利用提供了条件,这种清洁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是一种主流趋势。根据全球能源理事会等相关组织的预测,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预计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煤炭占全球一次能源之消费比重会超出石油,将再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能源,全球煤炭贸易量在三年之后可能会超出六亿吨,这些贸易量主要集中在亚洲与欧洲,预测显示亚洲与欧洲可能能够达到3.6亿吨与2亿吨。澳大利亚、南非以及美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是全球煤炭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数量可能可以达到四亿吨。
2全球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1特点
首先,全球煤炭贸易有着较为集中的特点,主要集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分析图1与图2能够发现,澳大利亚、美国、印尼以及俄罗斯、南非、中国六个煤炭出口国家是全球煤炭出口的主要国家,此六个国家的煤炭贸易出口量占据全球的82%以上;以日本、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英国作为主体的欧洲与东亚是实际煤炭进口的主要国家,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煤炭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其次,全球煤炭市场总体供应较为富足,已呈现出买方市场,煤炭的价格在某个时期或者某些特殊行业中不尽相同,相同国家的煤炭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相互压价,这种恶性竞争对所有企业甚至是国家利益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2发展趋势
首先,是跨国资本重组聚焦煤炭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炭并非出现诸子百家的局面,而主要是以大型公司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为主,随着全球范围内煤炭进口与出口贸易的深入发展,关系到该领域的资本输出亦在加速前进,兼并以及收购一定是煤炭公司未来扩大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就煤炭企业自身来说,也一定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向着集团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应该以市场作为发展导向,以技术作为支撑,以优势企业作为主体,借助兼并、重组以及联合的手段,构建跨地区、业绩突出以及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美国、英国德国等煤炭公司正通过购买以及兼并的手段向世界性煤炭经营的方向发展,另外部分国家的公司已经开始涉及我国的煤炭公司与煤炭市场[2]。
其次,在全球性煤炭贸易中,但单独的国家或者地区来说,进口的比重在一定市场经济调节下回增大,相应的出口的比重就会有所萎缩。目前很多国家均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煤炭为支撑建材、电力以及钢材等行业的重要能源,因此几乎绝大多数国家油气是一些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其产煤量会逐渐侧重于国内的需求,在条件运行的情况下还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其需求。另外,和煤炭同等作用的资源石油很多时候也能够有效反映全球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正是由于首次石油危机影响,其煤炭当成能源才被人民加以重视。
3我国煤炭在全球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
3.1问题
毫无疑问我国煤炭的出口成本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要高出很多,其中占据很大比例额度成本即为国内出口的运输成本、税收以及杂费等,另外我国煤炭的生产成本也非常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和设备的落后。很多煤炭企业开挖煤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率生产低下,另外安全状况也非常差。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煤炭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更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我国煤炭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大大降低[3]。
3.2措施
首先应该加快煤炭公司的改组改造,尽快走出一条全新的工业化道路。其次应该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深加工,以此真正实现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的升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提升我国煤炭和煤机产品于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抵御外来冲击。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煤炭贸易和世界接轨。
4结语
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状况总体说来较好,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注意与解决问题,煤炭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面对新的环境,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使得煤炭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石砺.2005年世界煤炭贸易形势分析[J].中国煤炭.2011(11).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 煤炭 风险 运营策略
一、引言
十二五规划以来,政府对我国经济的整体结构再次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在能源方面。能源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问题和生存问题,传统不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而新兴环保清洁可替代能源却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在今后很长一部分时间中,以煤炭为首的矿物能源仍将占据世界能源消耗的主要位置。但同时,在世界市场之中产煤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化,导致煤炭减产,世界煤炭市场进一步告急,使得煤炭的销售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煤炭行业给我国的经济所带来的推动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煤炭企业市场营销的不断完善、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市场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煤炭的运营策略对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作用也不断凸显,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建立以营销为中心环节的市场竞争机制,同时推进行业高级联盟战略,建立企业的核心
营销合作模式,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渠道保障。
二、我国煤炭市场分析
(一)煤炭行业市场营销的含义
煤炭企业要推进营销运营方式的创新,就必须要明白市场营销的含义,煤炭产品的市场营销主要是指在煤炭企业、消费者与社会生产关系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中所形成的态度与行动。现代煤炭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指卖出煤炭产品,它还需要开拓煤炭销售长期渠道,从煤炭产品的推销、销售以及后台的生产、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利益产出链条。在当前我国煤炭运营主要包括制及连锁经营等模式,煤炭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同时聚集其他专业市场运营团队,建立开发、科研、生产、营销一整套产品产销系统,从而促使煤炭产品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二)煤炭市场主体分析
1.煤炭
煤炭是市场最重要的产品,整个运营策略都围绕煤炭的价值以及特性来进行制定的,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市场原材料。
2.消费者
煤炭的消费者比较广泛,它涉及各行各业,是一种大众消费品。在当前社会中,煤炭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包括发电厂、冶炼工业、煤化气等大型行业。
3.生产商
煤炭产品在我国的分布较广,其产地也较多,因而市场同行竞争压力较大。煤炭的生产在国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府认证资格,同时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技术、资金实力,因而,在我国掌握煤炭生产的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一些乡镇煤炭企业,同时也存在一些小型个体煤矿企业。
4.市场需求分析
煤炭产品的生产周期较短,产品加工较少,并且消费者也较为分散,因此,其市场供应也具有多样性特点。煤炭市场的需求量是根据社会所能消耗的总量来计算的,煤炭的产出量也决定了社会煤炭产品的价格。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销售量持续上升,煤炭市场基本能得到满足,其供需也比较平衡,但是由于社会其他方面的原因,煤炭的销售在当前乃至未来将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和风险。
1.煤炭产品结构问题突出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在多年来的积累中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但是受自然因素的限制,煤炭的开采和冶炼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煤炭开采结构较为单一,对煤渣、废气等利用率较低,煤炭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2.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煤炭产品的供需将直接影响到其市场价格,而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市场价格波动也较大。
3.运输成本上升
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运输,而当前铁路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自身发展受限,其成本也快速上升。
4.面临替代产品的强力竞争
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其迟早是会推出市场舞台的,因此,人们也在积极寻找相关替代能源产品,在未来,煤炭产品将面临更加巨大的竞争压力。
三、对煤炭市场的运营策略建议
煤炭市场的竞争源于其资源的短缺性和高需求性,市场运营中,煤炭产品的营销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才能扩大产品的销售额度,争取得到产品的最大利润。
(一)积极制作广告宣传
煤炭企业的产品必须经过市场的包装,才能得到市场的快速接受,实现快速营销。广告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大众宣传手段,它将煤炭产品的优势、价格、质量等进行合理的装饰,向用煤大户进行定点宣传,以求达到广告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二)制定适当的营销战略,增强煤炭产品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煤炭市场的风险问题,对煤炭的运营具有重大的影响,煤炭产品的运营者必须根据市场的消费情况,制定合理、科学,并且符合市场规模的营销战略,以提高其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三)深化行业战略合作,加强资本的联合
煤炭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从产煤、加工冶炼、市场包装、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整套的流程,行业之间竞争较大,若是个煤炭企业之间联合起来,建立战略合作及价格商讨机制,将有效避免市场的恶性竞争和价格混乱现象。煤炭企业上游和中下游产业要进行深度业务合作,将煤炭的开采、二次加工、运输、销售以及煤渣等废弃物回收等环节统一起来,形成产、销、研相结合的完整产品线。同时加紧吸纳煤炭产品的消费方,将其纳入煤炭产品线的重要环节之中,深化各个环节企业之艰难的技术、资本、人力、物力的合作,从而加快煤炭行业及其产品的转型。
(四)优化运输方式
煤炭是一种大宗产品,其销售离不开运输的支持,当前煤炭行业要开发新的运输模式,与铁路部门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同时积极开发海运、河运及公路运输等运输方式,优化其运输途径。
(五)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要想使煤炭产品达到利润最优化,那么就必须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企业要加大投资和科研力度,优化销售结构,积极探索煤炭产品的创效能力。煤炭的生产成本较小,并且加工率较低,往往是直接卖出原料,价格上也仅仅只是原料价,其附加值较少,难以充分利用煤炭产品的价值。因此,煤炭企业在生产时,要注重资金、科研、人员等的投入力度,将新出煤炭进行二次加工,增加其利用途径,同时研制新式煤炭配套使用器具,增加产品的整体利用率,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六)树立现代化营销新观念
在当前社会,煤炭的作用已经逐步减弱了,人们对于煤炭的需求主要在特定的几个行业之中,因此,针对煤炭当前的市场地位,我们应该:(1)树立适合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新观念,改掉“煤老大”的老旧思维,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生产——产出一体化的营销理念;(2)树立品牌营销服务意识。品牌效应对产品销售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煤炭也一样。全国有许多家产煤企业,其每年生产的煤炭量,在整体上大于社会需求量,供大于求,必然会促使竞争更加激烈。社会之中,到处充斥着一些不知名煤炭企业的产品或者小煤矿产品,其质量和供货稳定性不足,难以取信于消费者,因此,树立品牌营销意识就势在必行了。品牌效应能够使消费者信服,并建立长期供需关系,逐步形成国际知名品牌,将过剩产品销往国际市场;(3)树立环保观念。煤炭对大气污染较大,在营销过程中,要树立环保绿色新观念,加紧研制清洁煤炭产品,降低其污染率、加大煤炭燃烧利用率,使消费者切实看到新型煤炭产品的优势所在,改变其对煤炭的传统印象。
参考文献
[1] 刘耀华.浅谈新形势下煤炭营销工作策略.现代经济信息,2010(4).
篇6
关键词:祁连山;生态保护;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至今,西部地区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祁连山位于我国甘肃省内,是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祁连山生态环境对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祁连山地区面临草原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旅游经济,不断促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
(一)林草植被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林草制备退化、恶化,天然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不断下降。祁连山草原“三化”面积已经增长至45%,还受到严重的虫鼠危害,大约三分之一的天然原始森林发生过病虫害。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不断上升,祁连山上、中、下游的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沙化现象不断严重,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也在逐年增多。
(二)林牧、林农矛盾突出
由于祁连山地区土地权属不清,造成多数地方存在一地两证现象,即林权证和草原证。林地与草地相互重叠,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祁连山地区人口逐年增多,随着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毁林毁草以及开荒现象不断增多,不利于祁连山地区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祁连山地区发展林业旅游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丰富
祁连山生态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60.7万公顷,其中林地16.7万公顷,疏林1.2万公顷,灌木林地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形地貌复杂独特,资源丰富,已经开发出许多著名旅游景点。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祁连山地区发展绿色林业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人文资源丰富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祁连山还拥有发展旅游业的人文资源。祁连山是我国藏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个少数民族拥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习惯,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民族风情、生活习惯、音乐、舞蹈必然会吸引我国乃至世界游客的喜爱,因此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
三、祁连山地区发展林业旅游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是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减少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祁连山地区林业旅游必须针对本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祁连山地区旅游市场分析、森林资源分析、市场营销、经济与财政状况分析、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等。要根据祁连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和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林业旅游的开发建设。在制定具有的林业旅游开发规划之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以便针对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准备。
(二)建立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依赖性,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就会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祁连山林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坚持森林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对祁连山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判定,将发展林业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发展祁连山林业旅游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的原则,既要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又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在发展林业旅游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切实搞好祁连山地区封山育林,绿化造林,将生态环境保护、林业旅游风景区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文物古迹保护等相互结合起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统一的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体系,预防旅游资源边开发边破坏污染的现象,促进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丰富林业生态旅游活动
打破传统的林业旅游形式,创新祁连山生态林业旅游的活动和项目,不断吸引游客的目光,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去,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例如森林教育游、植物园生态游、森林休闲沐浴游、科学考察游等。可以在祁连山生态保护区树木园内建立具有特色的植物园,为游客提供原始、舒适、优惠的小木屋、小农舍等体验式的服务,使游客在自然中享受生态资源带来的乐趣,增加旅游的吸引力。也可以开展科学考察游活动,引导游客参观生态保护区的植物树木、地形地貌,体会自然的奇特景观,形成科普与教育性质的旅游活动。开发具有环保理念的林业旅游形式,不仅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
相比于我国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祁连山地区的旅游业以及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城市与生态景区之间的联系不紧密,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阻碍了祁连山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祁连山地区的资金投入,扩大筹资渠道,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旅游产业。除此以外,还要加强祁连山生态林业旅游的宣传力度,树立旅游品牌,扩大祁连山生态林业旅游的知名度,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带动祁连山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我国祁连山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建立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体系,丰富林业生态旅游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不断发展生态林业旅游经济,促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贵.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张晓龙.浅论祁连山北麓张掖段生态保护与治理现状及对策[J].甘肃林业,2014(01):29-31.
篇7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营销渠道,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不能很好的提升,当前企业需要不断拓展营销渠道,合理分析欧债危机对企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政策,推动煤炭企业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效益增长。当前煤炭企业需要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需要分析欧债危机的情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一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营销的特殊性分析
1煤炭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分析
从煤炭产品的运输量角度看,通常情况下量比较大,因此尽量采取缩短分销途径的策略,促使煤炭企业能够按照营销战略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欧债危机下企业采取此种方式可以节省保管和运输方面的人力和物力,促使煤炭企业各项成本降低,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我国煤炭企业大都是通过直销或者商销售方式,但是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因此煤炭不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产品了,煤炭企业在欧债危机的环境下,需要不断分析产品的市场环境,同时需要对影响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指标进行研究。煤炭产品是大宗散装货物,单位的价值量相对比较低,客户在周转过程中存在周转周期长的特点。因此煤炭企业在产品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成本低、装载量大的方式,同时可以采取水运和特殊运输方式,降低煤炭企业的营销成本。
2欧债危机下需要按照客户的购买行为分析
从当前的情况看,国有大型企业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针对此种客户需要对其购买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按照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制定战略,避免欧债危机对客户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煤炭企业在产品供给过程中尽量按照客户的周期需求模式进行,促使煤炭企业销售模式能够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煤炭产品的差异化不大,因此客户的购买行为相对比较单一,企业需要更准确的分析客户的购买欲望,促使煤炭企业能够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避免欧债危机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二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营销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对营销管理的分析相对比较滞后,通常是采取事后分析的策略。欧债危机下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对企业的营销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企业的发展会受到重要的影响。企业一方面需要对国际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宏观政策环境进行分析,需要对微观目标市场环境进行事前调研和分析,同时在事后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提升企业的营销水平。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对市场专业的、系统的、及时的分析,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收集、捕捉和整体,提升企业的市场分析能力,为企业获取更好的营销渠道奠定重要的基础。欧债危机下企业的信息反馈迟钝和信息链中断是常见的通病,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改善市场环境赢取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营销战略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营销模式,从而能够保证企业对市场进行有效掌控。
2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的分销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坚持走正确的分销道路,解决好乱收费问题,同时煤炭企业之间需要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煤炭企业分销体系混乱对企业正常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煤炭企业在欧债危机的环境下需要解决好营销成本高的问题,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成本上升导致销售总量下降,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避免此种现象产生,促使企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如果市场营销战略不能很好的把握,导致企业煤炭库存量多、周转慢,企业的整体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的销售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抢市场和拉用户上,煤炭企业同时还需要注重人员素质提升和科学管理,更好的应对欧债危机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三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渠道完善
1欧债危机下企业营销模式创新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全面创新,不断完善营销渠道,推动各项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把市场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对营销的整体思路和营销方法进行有效的整体,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手段,促使煤炭企业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欧债危机下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价格形成机制需要和市场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营销组合模式,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益,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积极的条件。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坚持市场战略,销售模式需要和市场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策略调整生产经营,优化营销结构,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
2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以广告宣传营销为桥梁
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市场营销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按照市场渠道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营销策略组合,提升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欧债危机下影响煤炭企业的营销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影响因素组合在一起,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策略,转变企业营销观念,采取合理的定价模式,按照广告宣传的营销手段推动各项工作前进。广告宣传对煤炭企业的营销水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煤炭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能依靠广告,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促使煤炭企业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企业需要对客户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进行全面分析,需要不断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力求创新,以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广告在商品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沟通的方式,煤炭企业只有坚持营销创新,企业的经营效益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3欧债危机下煤炭企业需要拥有较高素质的销售队伍
煤炭企业在欧债危机下需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需要采取正确的商品促销手段。煤炭企业在市场渠道拓展过程中需要树立竞争意识,需要不断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欧债危机下企业的市场战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企业只有拥有优秀的营销队伍,才能保证营销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煤炭企业需要从销售手段、信息量、顾客数量、目标市场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提升煤炭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煤炭企业营销队伍的素质创新,需要按照人的行为和人的经营策略向前推进。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激励销售法,提升企业的销售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企业的营销业绩,可以规避欧债危机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市场风险。煤炭企业市场营销水平提升过程中,需要加强营销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倡导人本主义的营销思想,需要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对企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焦炭行业 运行特征 问题
焦炭行业在经历了2004年~2005年的大起大落之后,2006年开始进入恢复性增长。焦炭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钢铁产业发展态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动密切相关。宏观经济趋热和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决定焦炭行业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时也进入行业调整的关键时期。
一、近期中国焦炭行业运行特征
1.焦炭消费呈现高增长
钢铁、铁合金、化工、有色冶炼、机械铸造等焦炭消费大户(行业)产量带来刚性需求,成为强力推动全国焦炭消费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这些行业焦炭消费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资本投资支出以及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支出的大幅增长而拉动的。据测算,2005年、2006年国内钢铁冶金行业焦炭消费比重已达到85%以上,处于消费的高增长时期。
2.焦炭产量迅速扩张,产能继续向产焦大省进一步集中
2006年,全国焦炭产量达到29768万吨,同比增长17.14%,比2005年有所回落,而在2007年一季度焦炭产量增长又进一步加速,达到23.7%。2006年机焦产量26279吨,同比增长18.36%。其他为半焦、石油焦、改良焦、土焦等产量3489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同比增长略快,达到17.64%,呈现出一定的行业集中化趋势。焦炭产量继续向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辽宁等5个焦炭产量大于1100万吨的产焦大省集中。
3.国际煤炭市场价格逐年走低的情况下,中国焦炭价格持续走高
据报道,澳大利亚出口到日本的炼焦煤(FOB)价格从2005财年的每吨125美元降为2007财年的每吨98美元。与此相反,随着2006年全国煤炭市场平均价格继续走高,已经走出2005年的低谷,煤焦油等焦化产品价格指数也进一步提高。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2006年数据,除煤焦油价格指数有所回调外,40mm焦炭和粗苯价格指数都有较大幅度攀升。
二、焦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焦炭行业中大中企业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焦炭企业的产业链得到延伸,2007年,一些企业还成立了“焦炭企业联盟”,增强了行业话语权,但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合理控制焦炭产能急速扩张的难度增大
炼焦是公认的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的行业,在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短缺的条件下,2吨煤炼1吨焦炭,消耗了大量能源,同时焦炭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及有毒气体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危害居民健康。目前控制焦炭产能和节能减排等方面遭遇的阻力和问题一方面来自行业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向重化工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源工业的高速增长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在能源价格普遍高涨的情况下,各地焦炭产能迅速扩张,一些违法的土法炼焦又死灰复燃,合理控制焦炭产能难度增大了。近年来,国家虽然密集出台调控政策,但焦炭和钢铁产量和产能却依然快速增长。
2.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钢铁行业投资规制严重影响到焦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1994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实施以治理“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为目标的钢铁行业投资规制政策。但是钢铁行业“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不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而是由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的不当干预造成的,投资规制难以治理其根本。同时,由于很难获取完整、准确地投资规制所需的各种信息,而且,规制过程本身也会阻碍市场发现过程和自发调整过程,从而导致对我国钢铁固定资产投资严格限制政策的长期超调,使得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在“严重不足”和“过热”之间的剧烈波动。而钢铁行业的剧烈波动,也同时波及到其上游的焦炭行业,而且焦炭行业是这种调控重点,在受到波动的“双重影响”下,造成了焦炭行业的“大起大落”景象,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从“只焦不化”到“焦化并举”的进程缓慢
长期以来,由于市场、技术及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制约,我国焦炭生产“只焦不化”现象突出――只要焦炭,大量的焦化后续产品煤气、焦油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据有关数据显示,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每年焦炭生产排出120多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全部排空。据测算,如果焦炉剩余煤气回收利用率能够达到90%,可以节能500万吨标准煤,同时减少约5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产生可观的资源和环境效益。由于我国焦炭行业过分依赖下游的钢铁行业的需求,像是钢铁企业的一个“原料加工车间”,使焦炭行业陷入十分被动局面,内部调整和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4.抑制焦炭等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提高关税政策作用有限
我国是世界焦炭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焦炭产量约占世界的70%,而出口量约占全球的一半,欧盟钢铁业年消耗焦炭的三分之一依赖中国进口,中国已成为世界冶金焦炭重要供应基地。同时,国际方面更加注重国内环保,其标准日趋严格,几个主要生产国家已逐步转为进口,国际对中国焦炭需求更加旺盛。国家近年来多次调高焦炭及煤焦油出口税率,但对出口影响都不大。2007年,国家财政部又宣布调高中国焦炭及煤焦油出口税率。焦炭出口税率由5%提高至15%。煤焦油出口税率由5%提高到10%。但对于1400万吨的焦炭出口配额,通过提高关税来筹集转产资金量十分有限。
三、促进焦炭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注重政策统筹,合理控制焦炭产能
由于焦炭行业和国家宏观经济、钢铁、煤炭行业发展态势关系密切,单纯针对焦炭行业的政策难以奏效,因此必须制定和实行焦炭行业科学发展规划,将促进合理发展焦炭上下游――焦煤资源开采与保护、钢铁工业、焦化行业等多方面政策统筹和协调起来,并加大国家政策贯彻力度,才能达到预期控制目标。针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焦炭行业的“大起大落”,合理的治理政策应该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减轻以至消除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的微观干预和投资优惠。发改委近期发出取缔鼓励高耗能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紧急通知表明了这一政策走向。
2.治理焦炭行业要“堵”“疏”结合,鼓励有序竞争。
目前,国家政策多数用在了遏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势头的“堵”的一面,这对于保护环境和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对行业发展缺乏“疏”的对策,即缺乏促进其合理的市场发展机制和政策支持因素。例如,对待那些自然长成,规模较大民营焦炭企业,国家应运用多种机制引导和鼓励其健康发展。对于土焦、改良焦要严格禁止。国家大型焦炭项目应起示范作用,并利用一定的机制将技术、经验予以推广。国家在焦炭行业的技术提升、节能降耗、产品链延伸等方面国家应积极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同时,加快引入外国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改造我国焦炭行业。
3.加快形成焦炭行业“循环经济和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针对目前焦化产品不利用或利用不充分而对资源能源的产生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必须延伸、拉长煤焦化产业和价值链。这不仅是未来焦炭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是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因此,进一步出台促进焦化等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创新、推广的优惠政策就显得十分急迫,并成为焦炭行业逐步降低“三高”的关键点。焦化企业在利用废弃物等再生资源时,还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做到既追求经济效益,又能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
4.统筹考虑国内国际因素,逐步减少焦炭出口配额
中国焦炭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曾多次遭到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近年来,随着国际焦炭价格不断上涨,中国焦炭出口价格也快速上涨,价格仍然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加焦炭出口关税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但焦煤大量出口不仅不符合我国钢铁、焦炭产业政策走向,而且毕竟是以加大国内环境污染,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的,应抓住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依存度下降时机,统筹考虑国内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国际因素,逐步减少焦炭出口配额。
参考文献:
[1]闫英华:2005年中国焦炭出口市场分析与2006年展望[J].冶金资讯,2006年第1期
[2]2006年焦炭市场价格走势分析[J].中国煤炭,2006年第2期
篇9
【关键词】创新驱动;思想理论;战略措施;市政建材
一、创新驱动战略的思想理论
1.战略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把创新驱动作为市政建材行业的优先战略,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行业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变革。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完善、高效的配套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管理创新包括体制机制、组织机构、治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两者相互协调、持续发力,创新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战略要求
把技术创新作为战略的基点。以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为主要内容,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产品技术创新工作,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把赶超引领作为战略的重点。把握市政建材行业的前沿发展态势,在主营业务领域,超前规划,争做领头雁,加强基础性研究,重视突破性创新。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战略的内生动力。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激发企业潜在活力。建立健全市场导向机制,促进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管理和企业治理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把人才驱动作为战略的本质要求。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成果中凝聚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塑造“创新不问出身,人人都能成才”的企业创新文化。
二、战略措施
1.紧紧抓住技术研发这个“牛鼻子”,筑牢创新根基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建设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市政建材行业面临着技术革新的巨大挑战。坚持“引技引智、自主创新、重点突破”为主要方向,构建一个以核心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的创新体系,通过“靶向”精准政策扶持引导,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
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新产品孵化基地及高校合作研究中心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投入。同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密切联系,加速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
(2)技术研发走“精、转、特、新”的道路
在研发方面要切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注重原始创新,聚集高端要素,在核心产业方面力争形成一批突破性乃至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同时,抓住“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大技术与服务的出口贸易。
(3)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激励政策,高度重视培养顶尖人才,尤其是国家级科技人才、研发工程师。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为企业所用,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推行科技成果处置收益、股权激励、研发人员职级晋升机制,让各类创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
(4)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培育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重视科研精神和创新价值的传播,塑造包容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一种企业价值导向、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
(5)建立以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主的专利管理机制
若只创新而不采取专利保护就等于是在沙滩上建高楼,建立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专利技术。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资本为要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专利的技术支撑和商标的市场价值实现作用。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奠定坚实的制度环境。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市政建材行业应“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8]。推进管理领导层级的建设,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通过与其他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参股增持、并购重组等形式开展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通过治理结构改变,提高国有资本配置与运行效率,实现各种资本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共同发展。
3.坚持“创新、绿色、安全、协调”理念,提高企业绿色环保品牌形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民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需求更高,环保及节能意识不断提高。必须提高市政建材产品的环保标准,推广绿色市政建材。
绿色市政建材要求能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例如沥青混合材料等道路建材的生产,大多数依赖于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因此要围绕再生、节能、环保的目标,研发绿色环保级新型市政建材,提高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此外,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物质,达到清洁生产、清洁处理的标准,秉承既为生产而设计,又为环境而设计的理念。
4.创新客户管理模式,建立客户服务体系
长期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忠诚的客户群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基础。对于市政建材国有企业来说,拥有广泛而稳定的本地客户,建立客户服务体系,完善客户管理,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细分客户群
由于客户关系价值的不同,对原有客户群进行分类,有助于企业了解哪些客户最有价值、为忠诚客户、潜在成长客户。细分依据主要有客户性质、年采购数量、供货区域等要素,这些数据可以有效衡量出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值,根据客户贡献利润值进行客户层级划分――客户金字塔。通过细分客户实现对客户的差异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使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更有成效。
(2)建立大客户服务体系
按业务种类划分服务,对于大客户的服务要划分责任人,给客户提供选材咨询、合同跟踪、信息沟通、售后服务等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定期对客户进行走访,建立客户档案的管理机制。
(3)建立客户代表制
选择一批专业的工程师、经济师作为客户代表,进驻到技术含量高、订货量大、价值高的终端客户,参与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并对大客户实施跟踪服务,定期组织产品技术的交流研讨活动。
5.创新营销策略,加强营销团队建设
现代营销理念更加注重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注重双方关系的维护,站在对方立场提供意见及解决方案,引导客户作出正确选择。将其应用于市政建材行业,可为企业带来市场优势,帮助企业脱离同质化的竞争环境。
(1)加强高素质营销团队建设
作为传统企业更要注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家型的营销团队,团队不仅要有较强市场分析能力,更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整合行业技术资源来为客户的需求服务,在实现客户利润增长的同时完成企业新产品开发及效益的增长。
(2)建立灵活性高、管理成本低、协调性强的经营机构
注重营销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业务协商、技术交流等,发挥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作用,将企业生产、销售、科研等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企业营销部门应实行独立销售、独立核算制度,这种制度能有效激励营销人员,实现业绩与收入挂钩。
6.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管理体系
建立以精细化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管理、生产、研发、成本控制全过程,重点在于对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做到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培养“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习以为常的行为,精益求精的文化”。
(1)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岗位目标管理
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清晰界定各部门职责,将部门职责细分到岗位,明确责任人具体职责;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要求员工完成岗位目标和计划,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鼓励岗位成才。
(2)实施精益计划值管理
在企业目标分解落实管理的框架内,以各项规程参数为基础,依据过程能力自下而上设定生产、技术、成本等过程控制标准数值,将设定数值纳入标准规程指导班组及岗位员工,通过作业实际值与计划值的差异分析,查找改进空间并采取改善措施,当过程能力提升时再修订计划值和标准规程,从而形成PDCA闭环管理模式,指导企业持续提升过程控制能力。
(3)材料采购与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的粗放和笼统管理会提高成本,必须对材料进行分层次管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成本。健全材料出入库台帐记录机制,杜绝消耗材料不真实等情况的发生,保证材料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现行的一些精细管理做法,以后也许不再适用,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因循问题及时做出改进。显然,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子的活动,而是一个持久、精进、创新的过程。
三、结语
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从创新发生的全过程看,创新是由用户需求、技术研发、试点生产、推广应用和用户反馈等多个环节构成,涉及客户、技术中心、厂站、经营部、供应商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要素。需要企业各部门承担相应的创新角色,基层单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中心是知识创新及服务支持的主体,管理部门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各部门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成果的集成传化,把所有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创新发展上来。
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在于建立企业创新体系。通过创新产品、技术、体制、品牌、服务、营销等方面,建立各创新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的创新网络系统,形成创新驱动战略的实践载体、制度保障和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鲁桐,党印.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J]. 经济研究,2014,(6):115-128.
[2]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经济研究,2014,(7):31-42.
[3] 吴敬琏.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363-365.
[4] 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5-12.
[5] 姜卫韬.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12,(6):107-119.
[6] 马一德.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J]. 中国法学,2013,(4):27-38.
[7] 洪银兴. 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8] 毛立言.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思考[J]. 经济纵横,2012,(11):12-19.
篇10
关 键 词:环境艺术 中外设计 教育比较
一、中外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1.中外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相融合实例现象
20世纪初,中国的室内设计主要由建筑师来完成。二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以自强的民族性格设计出一批富有民族传统的优秀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如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堂、中山陵藏经楼等建筑,室内采用传统八角形藻井装饰和梁枋彩画装饰,中山堂内装饰也是用传统民族色调构成色彩鲜明、富丽。当时在西方建筑和装饰风潮的影响下,也出现了兼合中西的折中主义的设计风格,在现代建筑结构和空间中,适当运用中国民族装饰元素如木构造型、彩画、纹样等。如1936年陆谦设计的上海中国银行的室内设计运用了中国传统处理手法和装饰元素语言,做到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20世纪上半叶大量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吸收了西方环境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装修风格,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随着国家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不仅高档宾馆、饭店、写字楼建设装修形成热潮,大型商场、一般商店也开始步入装修大潮中。随着住宅建设的加快,民用住宅的室内装修逐渐成为装修的主要领域。因此,室内设计从公共场所走向民众日常生活领域,不仅极大地扩展了设计范围,更使一般民众从室内设计中体验到了艺术设计的价值与审美情趣。可以说,室内设计是整个艺术设计中涉及面最广、涉及人群最多的一个专业领域。环境艺术教育也成为根本改变生活环境、迅速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开始于1957年。首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室内装饰系,1988年因专业的拓宽而易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同年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设立室内设计专业。至今已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本专业,室内设计的专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毕业生呈供不应求的趋势。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发展空间很大;二是历史不长,基础不厚。在近2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虽然有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大量非专业人员从事这一行业致使其领域鱼龙混杂,许多设计处于抄袭模仿阶段,尤其是照搬港台地区及日本和欧美的设计,甚至不顾功能、不分场合地照搬。有的设计人员一味地迎合甲方低俗的要求,为求取个人的经济利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有的堆砌材料追求所谓豪华高档,而缺少真正的设计。如果与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相比,我们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优先发展环境艺术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和进一步提高已有设计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当代环境艺术教育就是以现代需求改造旧的城区为中心,使之满足现代人的新需求,但要保持旧城市的尺度,旧的面貌,包括旧建筑的面貌和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保留旧城市的完整的面貌,赋予它新的功能,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将欧美环境艺术教育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设计,探索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商业潜力的环境艺术教育模式,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2.环境艺术教育层面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不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关于“新”与“旧”的命题,总是被人们特别关注,追“新”本身就是设计思维的“卖点”。在绝大多数的设计领域中,几乎都是以追“新”为原动力的。其陈腐应归咎于传统文化,欲求中国之新昌盛,必要求“新”意,要“现代化”,其深层的意思其实就是要“国际化”。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西边认为旧的,东边则以为新,只因中部隔着一条河。而在这条河上,缺的仅仅就是一座桥。于是,结论就大相径庭,其严重性不亚于瞎子摸象。在我们的生活经历里面,世界上的事物及其变化规律之本质,难道不是更多地呈现出这样的情况吗?
设计的技术化倾向的教育思维已经成为设计开展的阻碍,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刺激着社会的新的消费模式的产生,设计师疲于奔命或仅仅满足于客户的一般要求,中国的现代设计长时间内在低水平上重复。与之相应,现代设计教育也以培养市场需要的设计专业为目标。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离市场太近,缺乏理想,缺乏创意,已经使原本最有活力的中国设计停滞不前。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思考与人类对于“设计”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思考的主题结合起来,将广阔的人文学科的内容带入设计教育学科,让环境艺术教育者成为具有完善和健康的人格的人,才能创作出对人类的今天及未来有益的设计。
二、中外现代环境艺术教育趋势
教育应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确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机制,从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全方位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工程。抓住机遇,必须实现产业链上的突破,提高艺术设计和生产的总体水平。产业提升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它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稳步迈向国际舞台搭建了持续不息的能源再生基地。
促进学科发展和教育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走向社会、宣传自我和提高社会影响的平台。通过学术论坛、大型比赛、大师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成果,同时也将世界上最好的环艺设计成果和教育成果引进中国。
通过展览、比赛促使学生努力适应市场,融汇东西方文化和时尚,促进我国环境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竞争意识,发掘人才和推荐人才,出版各个专业方向的作品集,向家长、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压力与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转贴于
在教育机制方面实行学分制。学生将在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等方面真正成为“上帝”,使学生读自己想读的专业,学自己想学的知识变成可能。这一举措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实惠,但也给传统的教育观念模式和办学条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学科淘汰机制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同时对各专业的建设起到了“警示”和促进作用。
实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由学生对每一门课程的任教老师进行教学态度、教学质量的评估打分,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两年内缓升职称,情况严重的须限期调离。这种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的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真正起到了推动作用。基本形成科研与科学紧密结合,立足为学科服务的宗旨,把教师按照功能研究、人体工学、博物馆建设、市场营销等进行规划,每一个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合并的团员形式组成科研小组。科学意味着创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深化的环艺设计教育改革精神。
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传统教育机制的创新,以科学文化的进步提升教育文化品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纪元,树立中国环境艺术教育的新形象。走国际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中国环境艺术走品牌之路构筑了持续不息的人力再生资源的开发基地。
1.现在和将来的设计需要彻底转变对自然环境的态度,转变与使用者以及内在科技的关系。尽管有不断的尝试,但箭镞环境上生态与科技的落后状况总体上不应该成为保持箭镞环境艺术方式的连续性或者采用传统表现形式的借口。需要在真正合适经历过考验或者说从更长的时间概念上可以算作“正确”的方式与常常伴随“正确”出现,又通常不会受到质疑的其他现象和方式之间做出明确区分。
2.在找寻适合当代和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语言方面,打破传统定型的设计概念,代之以对与“工程”全面的诠释。需要设计师与工程师理念一致及多区域的知识,如纺织工艺、仿生学、时装和飞机制造等。用比盘的思维、细致和付出成就了很多设计,记录我们至今的成果。
三、中外环境艺术教育新理念
中外环境艺术教学思想、形式、结果的比较,并非是中国的学生与外国学生的比较,而是中国教师与外国教师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所产生的现象,是环境艺术教育的观念、思想、教育方法和形式的差异的比较。对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不理解,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创造等的压制,是一种由非艺术技法训练(中国传统临摹)和非艺术设计理论体系所组成的非艺术设计的环境艺术教育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需要的。因此,学生只有被动地、盲目地再现可能,却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更重要的是剥夺了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创造与审美的余地。
课堂教学不应是黑板(范画)——学生的眼睛——学生用手把样板设计下来,尽管这种拷贝、克隆的技术不断提高,这种没有心的参与而只是简单地从眼到手的过程,不能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只是流于形式。新世纪的环境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环境艺术教师必须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和不同寻常的想法,教师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教师要为学生自发地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教师要给学生实践或学习提供一个宽松的、一般不被外界的评价左右自由想法的环境。
教师要认真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弄清环境艺术自主发展的模式与灌注式、放任式、参与式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搞清在指导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上,关键是弄清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清醒自觉与盲目糊涂、立学高校与低产尝试之间的区别。在“怎样指导着学生自主地学”的问题上,关键是教师要站准位置,扮好角色。站准位置就是教师要站在“侧位”,从旁指导学生自主发展,不要站到前位,“以讲代学,以问代学,以牵代学”,那是“越位”,也不要站在“后位”跟着学生跑,那是“不到位”。做到“守位,及时补位,不越位”,合理把握导的“度”。教师要有善于培养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自发性与原创性的意识和能力,不能只去喂学生或让学生形成等你喂灌的意识。不能用“统一标准”培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的想象力、个性品质、艺术创造力,民主性、人文关怀精神,应增长学生的自信心去适应社会变迁能力。
1.应给环艺设计学生一些宽松的学习氛围。课程设计和评价标准应是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制。
2.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实行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人文、科技课程的整合作用,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关联,与现代新学科、文化、地域、历史、生活沟通起来。强化环境艺术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创造思维能力。
3.中国环境艺术教育若要与世界环境艺术教育同步发展,应从加强环境艺术教育研究入手,促进校际间、地域间、国际间环境艺术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以达到加快我国环境艺术教育研究发展步伐的目的。
4.重视工艺美术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扩展环境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制定与终身学习、信息化社会相对应的多元化的环境艺术教育目标。
5.重视跨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于每个人出生以后所受文化熏陶对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是其母文化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应逐渐开阔视野心胸,培养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态度,能用文化的观点把世界上所有大小新旧文化都平等看待。
6.开放式办学。在高科技产业区域内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这个设计中心主要负责举办展览,设立设计奖,安排设计报告,组织召开设计学术研讨会,出版设计专著、杂志等,并且聘请有关企业作为技术专业教学力量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保持领先的地位。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还应与周边建筑规划、房地产等部门保持紧密联系,这样可以直接掌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鼓励学生到企事业长期实习,让学生有目的选做课题,并由环艺专业的学生与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课题。在互相协作中,了解企事业具体运作中的消费者的调整、市场分析、产品定位、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中的每一个过程,在市场商业竞争中获取最大的成功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广泛和基础学科的深入探索,崭新学科不断被发现……这一切,都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教师只能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点,不断地学习,同时又要不断去传授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为下一代当好“二传手”。
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是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者,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启发者和培养者。应该激发学生对环境艺术爱好和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财产保险的目的和意义
- 下一篇:气候变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