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共享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资源共享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资源共享制度

篇1

关键字: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

1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有效整合馆藏档案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再将档案信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传递流通,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科学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信息共享状态的需求,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作为医院这一特殊主体,其档案信息资源涉及了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病历档案等多方面内容。以病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例,从患者角度来说,病历档案信息院内共享对多学科医疗协同的连续医疗照顾,对慢性病情的监控、对急性病情的处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医院层面来说,病历档案信息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一方面,医务人员可以在科研过程中运用学习,另一方面便于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可以改进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对防止病人流失都有促进作用。

2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数字档案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对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存在威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成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电子档案已逐渐取代纸质档案成为档案主体,而电子档案本身的非纸质性、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信息载体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电子信息的易更改和易丢失性直接影响了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电子档案载体多为光盘或者移动硬盘等,光盘、移动硬盘损坏或者丢失,另一方面,电子档案易被更改且更改以后不留痕迹,电子文件容易被复制,且复制以后分不清楚原件与复制件。电子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无法得到错误的电子档案再经过共享,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不但无法达到档案资源共享的目的,针对医院这一主体而言,反而易引发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2.2 档案信息共享系统的不完善对档案信息共享安全造成威胁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现阶段多数是由计算机软件公司提供的特殊系统软件提供服务,在各种系统载体上完成信息共享。虽然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许多档案信息搭载的系统软件本身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许多系统软件中存在着系统漏洞,当前绝大部分的网络系统都至少存在三个以上的漏洞可以使得入侵者获得系统的最高权限,对于开放性网络环境而言,其本身的系统漏洞对于档案信息共享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2.3 计算机病毒、黑客等对档案信息共享安全产生威胁

计算机病毒是当今网络业发展的最大危害,网络中所有的终端、通道都可能成为医院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威胁之一。据相关统计,外部人员入侵网络系统的案例之中,有将近25%是来自于系统实施方,因此外部人员的非法入侵与信息系统本身的不完善性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某些不法分子可能木马程序通过直接入侵档案保存的计算机,如盗取保管档案的计算机的管理者权限,直接获取、篡改、删除档案信息,或是直接使用某些木马程序使保存档案的计算机瘫痪,进而造成医院档案信息的丢失等多种手段破坏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非法侵入档案资源共享通道。现阶段,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档案信息共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怀有特殊目的的不法分子可以对通过档案共享过程中某一环节进行攻击来截取、篡改档案信息。这些都会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档案信息共享的正常运行,针对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而言,内部专利科技、病患个人信息、机构组织信息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 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的建议

3.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

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电子档案逐渐取代纸质档案成为留存的档案信息主体。无论是保存档案或是进行档案信息共享首要的都是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共享制度。另一方面,数字档案信息不具有稳定的物理位置,因此,要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就要保证数字档案本身载体的安全稳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大容量更完善安全的电子信息载体不断涌现出来,对数字档案进行技防处理是保证其安全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对于数字档案进行“只读”设置或者直接采用“只读光盘”写入档案信息,又或者通过设置各种管理编辑权限来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使用新型载体的档案,应该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中,每隔固定的时间必须按时更换载体,保证使用载体与硬件设施的兼容性。

3.2 控制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互联网络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的资源信息的共享,同时也要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挑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网络技术培训,采用全方位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凸显出尤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用新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数字证书、安全密码、数字u盾等,严控档案信息分享的源头与通道。针对医院这一特殊主体,对于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软件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时要进行投标公开选拔,在维护上要保证定期维护。

3.3 提高档案信息共享人员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提高档案保留人员的安全保管意识,注意管理员权限等特殊操作人员的定期档案信息共享安全性培训,树立档案保管人员档案安全保管意识。其次,要注重档案信息共享方安全意识,第一是严守档案保密制度,坚决禁止文件共享、流通;第二,要注重病历档案共享资源保密性,共享前提是提供病人身份信息或与其关系的证明等,严禁随意共享涉及病人隐私的病历档案信息;第三,要做好登记,明细共享方身份信息、用途等,明确责任人。

4 结语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医院档案信息共享,其安全尤为重要。希望通过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共享制度、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可靠性,控制计算机病毒,提高人员意识等多种途径保证医院档案信息共享安全。

参考文献

[1] 谢建云.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工作思考[J]. 兰台世界,2011(2)

[2] 刘有平,李钢.档案信息化安全的人为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档案,2012(7)

[3]童云.关于电子档案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

篇2

【关键词】 医院 社区卫生 信息系统 资源共享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逐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新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也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存在着密切的双向转诊、指导培训、信息反馈等关系[1]。这就需要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以尽快满足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及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1 研究背景及存在问题

HIS是由计算机和一系列通信设备组成的,支持对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交换,并满足各授权用户功能需求的医院局域网络。信息科学的发展,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欧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计算机引入到医院管理方面。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分布式医院计算机程序、日本北里大学附属医院综合信息医院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医院信息系统。这些医院信息系统多数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大多以大型机或微小型机为主机,采用集中形式处理。医院计算机网络设施齐全,通讯方便,同时,还可与院外局域网、广域网互联,主要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支持医疗信息的实时处理[2]。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3]。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但是,它目前只是以医院的管理信息为中心,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并为社区、医疗保险等其他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标准规范的接口功能。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管理信息,可概括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评价和决策支持四大信息系统,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院及有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我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地域性强,条块分割,多头开发严重,各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和数据元素标准。

分析以上两大信息系统,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在总体设计时没有考虑共网设计,造成目前各自为政百花齐放的格局,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2)两大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够,系统的数据格式大都采用自己的格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议;(3)两大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各异,运行平台和数据库不统一,而且系统之间也没有为对方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无法直接互联实现信息共享。现有系统不适应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因此,研究双向转诊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利用,探讨如何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可识别性、可传输性、可存储性、经济性和信息可共享性。信息可共享性是指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只能使输入一方的信息量增加,不会使输出一方的信息量减少,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信息的共享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管理领域和管理层次都可共同使用同一信息。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性程序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院信息和社区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该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一般系统的特征,并应遵循以下原则[4]。

2.1 面向用户原则 这是系统目的性的体现。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为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管理工作服务的,建成的系统要由管理人员(用户)来使用。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因此,在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始终与用户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地、及时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意见,这是系统建设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2 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目标的一致性和系统结构的有机化。为此,首先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严格按阶段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其次,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强调管理集成、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

2.3 相关性原则 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功能)组成的,整个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的简单加总,而是1+1>2。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流把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如果它们之中的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其他子系统也要相应地改变和调整。因此,不能不考虑其他子系统而设计某个子系统。整个系统为层次结构,可分解为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同样又可分解为更细一级的子系统。系统、子系统均有自身的目标、界限、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但它们不应该被孤立地看待和处理。

2.4 动态适应性原则 医院和社区自身条件及其外界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这两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理想的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超前性的眼光,应立足当前,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人员和工作基础,兼顾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动态适应性。

2.5 工程化、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建设管理必须采用工程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即科学划分工作阶段,制定阶段性考核标准,分步组织实施。所有文档和工作成果要按标准存档,以便修改、升级、维护和重用。

2.6 系统数据库的统一性 为了使两个系统具有良好的资源共享性,必须对两个系统中的共同部分制定统一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格式,以便使两个系统通过最为简单的数据通信接口,便可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3 资源共享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资源共享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各部门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和社区卫生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从而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了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Unix,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城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客户端分布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软件开发必须依照医疗行业规范,从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当前医院管理体制和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趋势,严格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各子系统互相连接、交织成网,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拆卸性,模块接口简单清晰,充分考虑和医疗保险系统的统一规范,提供与医疗保险系统的收费结算系统的良好接口,便于医院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采用诱导式编码输入法,并提供编码查询功能,具有完备字典功能。采用的标准及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及国家、行业及系统级的信息分类与代码。

4 资源共享系统的内容构架与基本功能

随着社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速度也在迅速提高。我国各级医院都在不同程度地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医院规模、地理位置、管理部门等差别,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仍然千差万别。较完整的和先进的系统较少,大多数仍处于部分网络化,部分手工化的低水平、小规模层次,还仅限于信息的输入、统计阶段。虽然国内有众多家IT厂商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医院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时还具有一定难度。

医院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MIS)在医院环境的具体应用,因此,具有一些其他MIS系统共有的特性,比如它们均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化的系统;都是以经营业务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可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系统内部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等。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出又有许多不同于一般MIS系统的独有特点,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实现又具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例如要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要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支持能力;具有易学易用的友善人机界面;具有可剪裁性和可伸缩性,能适应不同医院的发展计划需求;具有开放性与可移植性,能适应不同硬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可扩充性等。参照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的要求[5],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从而构成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见图1。

图1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内容构成

临床诊疗部分主要以患者信息为核心,将整个患者诊疗过程作为主线,医院中所有科室将沿此线展开工作;药品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与临床使用;经济管理部分属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最基本部分,它与医院中所有发生费用的部门有关,处理的是整个医院中各有关部门产生的费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汇总、传输到各自的相关部门,供各级部门分析、使用并为医院的财务与经济收支情况服务;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包括病案的统计分析、管理,并将医院中的所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处理,供领导决策使用;外部接口部分包括医疗保险接口、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和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

社区卫生作为三级预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参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来建设社区卫生管理系统。我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内容是居民个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提供针对居民需求的包括生物、心理、社会3个层次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与主要针对疾病的医院服务有明显的差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管理、医疗管理、预防保健和综合管理四大功能子系统,见图2。其主要特点是把医疗同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把费用使用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把行政管理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从而使该系统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科研机构获取包括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信息[6,7]。

篇3

【摘要】:目的:调查我市区域CSSD“三个”规范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人力、财力、物力重复投入及不足。方法;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上级医院的工作支持建设区域CSSD,为附近基层医院提供消毒供应服务。体现资源共享、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将消毒供应中心纳入辖区卫生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管区医疗卫生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各级各类CSSD区域建设

对我市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09年4月份国家卫生部新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3年来执行情况进行调研,从调查内容体现几个问题:

1.各级各类医院执行力度参差不齐

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4月份新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由调查显示反映出我市各级各类医院执行合格率: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高于一级医院。各级各类医院的执行力度参差不齐,一级医院急待于整顿。

2.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紧缺与浪费及危害性

由调查内容显示各级各类医院自国家卫生部颁布“三个”标准规范后,相继进行在人力、财力、物力大量投入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酶清洁剂、剂、消毒剂、洗涤用水、包装材料、监测材料等。①尽管是大手笔财力、物力投入,完全达到“三个”标准化的医院屈指可数。②医院重复投入建设资源浪费如:市区医院聚集密集,各家医院又是相互交错着。各级各类医院各自为政未实行为附近基层医院提供消毒供应服务,未能体现资源共享、开源节支。③各种生物、化学、物理制剂大批量的使用对周围环境污染及人类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危害也是一大问题。(调查内容可见我市各级各类医院还在大量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器械有腐蚀性、对周围环境污染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已明确规定尽可能减少化学消毒剂使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及人类危害。)④存在很大的医院感染隐患,各级各类医院的手术器械周转率高,配置快速生物监测仪达不到我市二级、三级医院总数三分之一,植入物器械、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无从落实。⑤鼓风机干燥箱对器械有氧化作用,诱导器械变黑、生锈。卫生部已明确声明淘汰,多家医院在使用。CSSD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各种设备投资成本高,院领导重视临床设备投入,高投入高回馈经济日竿见影,多数医院CSSD的投入是要么遇到评级、要么上级单位检查硬性要求;要么是真正暴发事故才给予重视。购买设备首先考虑价格便宜,性能好坏次要,采购人员专业性知识差强。很多CSSD的工作人员最头痛是器械刚买使用不久频繁出毛病,买一次不容易,买了当冤大头工作开展不易。⑥基层卫生院调查大部分没有固定的护理人员及消毒员,以兼职为主;使用设备简陋;布类大量出现缝补、捆绑、血迹、污迹;酶清洗剂、水溶性剂未能使用⑦人员紧缺每次大大小小培训会,报怨声最强的是人员紧缺,工作人员素质低(老弱病殘),观念陈旧再学习能力差。试问感控如做好?

3、缺乏相关部门统筹安排资源整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未能保证

由调查体现出我市各级各类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情况体现三个层次。《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鼓励有条件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附近基层医院提供消毒供应服务。目前我市没有一行政决策机构管辖、统筹协调——将消毒供应中心纳入辖区卫生机构的建设规划,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未能保证。

4.综上所述为保证我市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开源节支、资源共享建设区域CSSD紧迫性

4.1.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将消毒供应中心纳入辖区卫生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管区医疗卫生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4.2.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借助上级医院的设备设施为附近基层医院提供消毒供应服务:①从根本上克服执行力参差不齐问题。②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做大做强消毒供应中心,体现资源共享、开源节支;专业的事情由专业人员做,使大部份护士从非护理工作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③有利医疗污物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扩散;采取无害化处理。各种生物、化学、物理制剂使用率可大量降低, 减少对环境污染及人类危害④消毒供应专业队伍的建设观念更新、人员素质提高、再学习能力提升、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才能从根源上预防。

篇4

“技术搭便车”如何破

人物:

深圳北科生物公司总裁刘沐芸

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7月,总部位于深圳,经过多年发展,在江苏、上海、安徽、辽宁、香港、印度等地设有子公司。作为一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北科生物致力于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及干细胞技术支持服务。

目前,北科生物已经与国内外400多家科研及医疗机构开展了细胞技术相关合作,通过战略性授权、并购和自主研发,企业拥有多种国际先进的免疫治疗技术和产品。

但随着企业在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北科生物总裁刘沐芸却有些担忧。

刘沐芸说,细胞治疗技术产业转化的核心在于企业自身研发实力。自成立之日起,北科生物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会占企业总收入的近20%左右,由此获得了一系列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的关键技术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也逐渐成为国内细胞治疗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风向标”和“人才孵化池”。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北科生物在公司治理层面,参照国际生物技术行业惯例,制定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密管理制度和关键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性研发队伍薪酬激励办法,希望从制度上杜绝、思想上防范以及个人回报上感化等方面,健全企业内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管理。

与此同时,国家也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但问题在于,由于被侵权方诉讼门槛过高,执行、判决、取证难导致不少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不了了之”,“技术搭便车”事件防不胜防。

“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这种事情特别多。”刘沐芸表示,当一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便有外部企业直接出高价“挖”项目负责人或小组成员;有公司培育的技术骨干携带职务发明离职创业,目前深圳市不少细胞治疗企业是北科生物离职员工成立或核心研发团队由北科生物离职员工组建的,而这些公司的关键技术大多与北科生物如出一辙。

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问题和制约瓶颈。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刘沐芸建议:首先,建立全国高新人才信用和黑名单数据库,加大对高技术企业高管的职务侵占、窃取技术秘密就职创业的审核力度,对偷窃就职企业研究成果的离职人员创业行为实施从严审查,提高“技术搭便车”的创业门槛;

第二,加大对企业高额研发投入产出关键技术和核心成果的法律保护力度和执法强度,降低受侵害方诉讼门槛和诉讼难度,加大对侵害方尤其是进入黑名单侵害方的处罚力度,形成“违法成本高、伸手必被抓”的法治市场环境;

第三,强化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竞业限制”、“岗位保密制度”等条款的执法力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成果。

新业态落地需政策细t呵护

人物:

深圳一脉阳光医学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世和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霞

深圳一脉阳光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30日,是一家第三方连锁医学影像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线下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和医学影像云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是目前国内获得独立中心牌照数量最多的公司。

根据券商研报测算,目前国内医学影像服务市场规模每年达3000多亿元。在分级诊疗的大趋势下,国家层面正大力支持发展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有进一步明确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的意见。2016年底,国家卫计委也出台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并提出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连锁化、集团化发展,推动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发展。

一脉阳光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先行探索者,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与各地公、私立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在国家政策大方向的支持和引导下,深圳一脉阳光医学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世和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但目前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中心落地却面临不少困难。

“第三方医学中心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私人医生提供医学检查、诊断资源共享服务,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必然与公立医疗机构发生诸如采购服务、场地租赁等业务往来。”王世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问题在于,目前第三方医学中心尚属医疗行业的一种全新业态,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部分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受固有传统观念影响,对这一新模式存有顾虑和异议。

据王世和介绍,这些顾虑和异议表现为,一是一些地方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采购民营资本提供的第三方医学检查、诊断服务的模式等同于“科室承包”;二是对于第三方医学中心租用公立医院的闲置、空余医技用房作为中心用房,一些地方卫生部门视为“院中院”现象而不予批准;三是由于地方层面尚未制定区域第三方医学中心“共建、共用、共享和共管”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可落地的实施细则,有的卫生部门在第三方医学中心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上持保守态度,更有甚者简单的一概否决。

第三方医学中心,是医疗服务行业领域的创新之举,对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而该业态在实践中并不顺利,反映出中小企业在传统领域业务创新困难重重。

王世和建议,对于新业态,政府层面应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法无禁止即可为”,与此同时尽快出台可操作的规范细则等。

篇5

档案,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记录。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医院卫生档案是医学知识储备的财富,是医疗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对于储存数据、资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1]。档案资料微观上记载了医院诊疗过程和结果,宏观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和无法复制的特性,这两大特性决定了医院卫生档案的重要性。完整的卫生档案不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具体病案信息,也可以从中分享资源,为日后的疾病诊治积攒经验,提供借鉴,应该说卫生档案是每一家医院都不可或缺的医疗资源和宝贵财富。

2.对医院卫生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

2.1制度不健全,未做到细节量化

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仍然延用粗线条,未引入精细管理模式,只简单的约束管理范围和方式方法,却未细分若干管理单元,造成卫生档案的混乱无序,即影响信息检索又降低管理效率,无形中干扰了档案信息的利用质量。

2.2基础不夯实,人力物力投入小

由于卫生档案管理细分不够,致使档案管理工作量降低,以笔者所在的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日均300件档案的存储量,却仅有11名工作人员,除做好基本的几项归档工作外,其他细分内容无暇完成。而且档案室设备简陋,未实现信息化,所有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

2.3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

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关键还在于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目前医院对卫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门槛过低,对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信息化水平以及政治素质等方面要求的均不严格,以至于档案管理人员频发违背管理原则的问题,对学术领域研究不能及时总结和发表成果,以及对管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等等。

3.医院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3.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制度管理的有效模型

档案靠管理,管理靠制度。只有具备精细的管理制度,才能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为此,医院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做到细节量化,对每一操作环节和流程进行规范化运作,即要有标准规范,又要有激励和考核,不断促进管理人员实施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提升卫生档案的管理质量。

3.2补强基础工作,加大档案管理的基本投入

信息化是现代医院卫生档案管理的必由途径,各家医院均应结合本院的实际设计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并尽可能的开发普及通用型的管理软件,以便于院与院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档案室应引进密集架,实现档案分类的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

3.3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

对档案管理人员实行素质达标考核制和从业资格审核聘用制,保证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体素质达标,做到档案管理人员即能保证档案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管理质量,同时能够及时总结和提炼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学术领域交流,不断提升医院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篇6

关键词城镇化;老龄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医疗保障

1江苏老龄化与城镇化交织迅猛发展

江苏省自“十一五”以来,开始了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预计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与此同时,江苏农村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截至2015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户籍总人口的22%,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老年抚养比已高出城市6.4%。农村老年人受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有效通过人口流动实现个人城镇化,只有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原居住地的城镇化才更现实[1]。然而,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际规划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老人对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的需求[2],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养老支持弱化与养老需求剧增的矛盾。

2江苏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面临严峻考验

2014年5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指出:要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前,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依然存在,江苏城乡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政府财政支出比、卫生资源占有率、硬件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3]。江苏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状况长时间处于边缘化地位,城乡割裂的“碎片化”社会保障格局,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2.1城乡卫生资源共享不够,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江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割裂的状况从未改变,无序化的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一直阻碍着城乡卫生资源的融合和共享,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村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限制了农村卫生服务的供给需求[4]。虽然政府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医疗卫生的投入,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投入和完善的长效机制,导致低水平医疗服务与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剧烈。

2.2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化

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归根到底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故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水平与当地经济水平直接相关,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同时,城市迅速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也导致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遭受重创[5]。这种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现状导致城乡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二元化局面持续恶化。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直接到县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选择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就诊,却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2.3健全的科学诊疗卫生服务体系严重缺失

城市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在于具备完善科学的诊疗制度,而目前江苏农村大多缺乏健全的科学诊疗卫生服务体系,没有有效开展与更高级医院及医生的有序对接,无法有效完成病患的合理疏导和安置。这必将导致农村小病确诊与治疗的不彻底、大病预诊与诊断的不到位、大病转移与治疗的不顺利、与更高级医院二次确诊的不对接、异地就诊无法进行等一系列严重后果[6]。

2.4农村优质卫生人才匮乏

同样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大医院凭借其资金、科研、技术等优势不断吸收优质的卫生人才,而农村医疗机构却由于居住条件、个人收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不断流失现有的卫生人才。据统计调查,江苏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医疗卫生知识有限、专业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数据表明苏南农村对卫生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高于苏中和苏北(表1、表2)。

3江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

传统农村社会中,老年人处于家庭管理的主导地位,拥有家庭资源配置的处置权,故能获得较充足的养老资源和较满意的生活照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窄化了农村老人获取养老资源的途径,加上家庭伦理观念和尊老养老社会道德约束力的减弱,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7]。与此同时,老年人寿命在不断延长,“421、422、8421、8422”家庭大量涌现,“空巢家庭”和“亲子分居家庭”已是常态,进一步削弱了子女可供养老资源。相比于城镇居民,农村老人深受多子多福与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影响,多将毕生积蓄用于子女上学、嫁娶及购房,对自身养老问题却没有长远规划。此外,当前江苏农村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仅仅满足了农村老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二是,资金筹集以个人为主,政府和村集体补助只是补充,且补助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三是,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法律强制效力,仅仅只是一项惠民政策,居民是否参保还要依赖宣传教育和个人思想认识[8]。

4江苏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对策

4.1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目前,作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新农合”,覆盖面虽广,但保障水平并不高,表现出筹资总量偏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与城镇居民的医保差距较大。浙江省近年来建立了“捆绑式”老年合作医疗保险,即个人和家庭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在现有的新农合医疗制度体系内,专门建立老年医疗保险基金账户。当“新农合”不能报销医疗费用时,可在老年医疗保险基金账户中按规定比例报销。同时,可借鉴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将江苏所有城乡老年人都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老年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政府可通过立法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强制实施老年医疗保险,强制征收保险基金[9]。

4.2促进城乡医疗纵向合作

目前,城市中大量优质的卫生资源并未被有效利用,而农村地区严重不足的卫生资源却出现利用不充分的奇怪现象。若能通过建立县、乡、村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促进城乡医疗的纵向合作,可有效地整合闲置的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互补[10]。联合体内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秩序,这将有利于缓解“小医院看病治愈难”、“大医院看病经济难”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吸引更多的病患就诊,减轻综合性医院的负担。

4.3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篇7

关键词:病历档案 管理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31-01

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对病人诊疗过程的全程真实记录,它是临床医学实践的宝贵信息,是进行医学研究、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医疗纠纷、法律诉讼等行为的有利凭证,也是卫生统计资料的重要来源。病历档案作为医院最主要的档案资料,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病历档案为社会各方面服务,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做好病历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工作。

1 关于病历档案的管理

1.1 建立健全病历档案管理制度

要遵循《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加强病历管理,保证病历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严禁任何人伪造、涂改、隐匿、抢夺、窃取、销毁病历。要加强病历的内涵质量管理,重点是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监控。监督医师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规定书写病历,为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改进提供支持。

1.2 提高病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医院必须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病历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病历档案管理人员不是单纯的保管者,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以及管理和电子计算机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等。因此,管理人员还应该配合临床科研的需求,开发各种病种资料的编研,能够对病历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汇编。

1.3 完善借阅和复印制度

严格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借阅病历档案:病历档案资料一旦入库保存,任何理由借查阅病历档案都必须履行一定的手续,并由病历档案工作人员做好借阅登记。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借阅病历档案要办理借阅手续,按期归还,应当要妥善保管和爱护借用病历,不得涂改,转接,拆散或丢失。除公检法、医保、卫生行政部门外,其他院外单位一般不予外借病历。院外单位借阅人持介绍信,经医疗管理部门核准,可以摘录病史。本院医师经医疗部门批准后,方可借阅死亡及有医疗争议等特定范围内的病例,但不得借阅本人亲属及与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患者病历。

复印病历档案:无论是司法部门、医疗纠纷、临床科研教学等都必须出具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关系的相关证明材料,方可由负责病历复印的人员复印并加盖专门公章,做到病历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1.4 提高管理质量

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对病历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病历档案室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满足病历档案资料的复印、查阅者等各方面利用。病历档案管理学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得需要全面实施质量管理控制,病历档案质量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制度,实现动态质量控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达到有效提高病历档案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2 病历档案的开发利用

2.1 服务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病历档案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依据,是临床、科研、教学和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是反映医院的发展过程及医疗活动全貌。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既往发生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某些疾病发生变化诊疗的过程,促进医疗技术发展和更新,提高医疗水平,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病历档案管理人员编制多种检索工具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开发利用病历档案信息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开展编研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主动服务;要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利用病历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为同行交流和教育培训、为社会开展课题调查服务;收集利用反馈信息,研究和了解医疗技术档案的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病历档案利用率。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病历档案有着非常大的价值,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广泛的应用充分挖掘档案的价值。全面实现医院信息管理整体化的系统结构,巩固各级医院之间的相互关联。实现医院之间的信息化交流,让病历档案都能实现网上检索,在网上就能直接找到,实现资源共享,尽全力为医学信息的多途径、多角度、多层面的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实现优势互补,一起开发,合理利用的新型道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更多的开发各种途径的检索工具,这样才能有效编研成果,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对快捷的、可靠的依据,最终利用病历档案收藏数字化手段实现医学档案资源共享的目的。病历档案的广泛应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过非常多的实践发现,只有搞好档案的利用工作,才可能让档案工作更加有活力,病历档案的建设才会发展的更好。

2.2 病历档案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开发利用

每项新技术、新项目用于临床都源于对病历的开发,对扩大和延续对病历档案的利用。病历档案的统计、整理、搜索,记载了临床医疗的全面资料,病历档案是良好的实践教材,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科研的详实资料,是一般教科书无法替代的,通过从病历档案中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经验,书写病历的格式、内容和要求。

2.3 病历档案信息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促进医学发展中的开发利用

利用病历档案,通过对疾病的综合分析和病历档案资料的统计,可以寻找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缺陷病例分析、单病种质控、疾病普查、医疗费用调查等工作,总结出区域疾病谱变化规律,综合评价区域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益,进而及时调整当地的卫生政策,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通过病历档案分析,可以科学、准确地获得区域流行病学信息,准确地获得区域流行病机构对大面积流行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信息,为区域流行性疾病的早起预报奠定基础,减少大面积流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医生借据居民健康疾病数据的完整性,能够有效指导个人对重大疾病的早期防治,既可以节省个人医保经费支出,又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开展专题服务。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医护工作需要,将病历档案按照一定的目录综合分析专题档案,汇编成系统的资料后,从中提炼出带共同性、规律性和趋向性的内容,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档案编研成果,为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活动提供参考。对一些动态的、常用的病历档案,提供工作需求,编制专门目录,提供档案的利用效率。

2.4 病历档案信息在医事法律纠纷合理解决的的开发利用

病历档案是医疗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可以为仲裁机构解决纠纷提供权威性文件,工伤案件的残疾鉴定和交通事故引起的法医鉴定等方面的证明材料。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各方面,包括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而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 年~ 2010年) 》提出:到2010 年,在全国范围内要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经济发达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此,为推进苏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功能健全、运行高效、安全可靠、人才专业的卫生信息中心作了一些思考与探讨。

1  信息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的可行性

1. 1  卫生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 根据国家的规划,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应在市卫生局领导下,负责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技术方案、规范、制度的制订,成为全市卫生信息管理的枢纽和业务指导中心,为市卫生信息业务建设、培训、考核评估等相关工作应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应承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持和公共卫生咨询服务的日常工作,承担市卫生数据中心的管理和卫生信息的开发、整合及综合利用,平时开展卫生信息服务需求研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有计划地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等。

1. 2  目前现状与业务开展情况 目前,苏州市市区范围内已建设了卫生城域网,全部采用光纤铺设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机房,并且市区范围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通过电信VPN 线路接入苏州市疾控中心机房,保障了通讯的速度和访问安全性。而且苏州各市(县) 、区大部分已成立了卫生信息中心,各市(县) 、区范围内的卫生专网均已建立,这为建设全市卫生信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正在积极筹备过程中,已经采购了一部分硬件和网络设备,软件和系统的整合工作也已经开始进行,并且一部分业务系统已经在为公众和基层单位提供服务。例如,政府的实事工程60 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数据平台、卫生监督执法系统、全市计划免疫数据平台、12320 信息平台等,并且正在组织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实施WHO 2008 年~2009年资助项目———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研究。

1. 3  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 苏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信息管理已不仅仅是卫生工作的一种保障手段,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苏州市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快速推进,这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2  信息中心建设的展望

2. 1  总体目标 在未来5 年内,以提高卫生行政效率和优化卫生服务为目的,依托计算机广域网,建立一个功能比较完备、标准规范、系统安全可靠的应用系统平台;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行政、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应用等信息系统,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2. 2  主要任务 重点建设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子系统) 、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卫生电子政务) 、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含医院信息) 、卫生应用信息系统(包括社区卫生、医教科研等子系统) 等4 大系统。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以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指挥和信息系统,完善突发事件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处置、指挥能力。

(2) 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市、区(县、市)二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规范引导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另一方面,整合医疗机构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为民服务的信息平台。

篇9

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其内涵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次序为:患者首诊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如果患者病情超出其诊疗能力,则由全科医生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上级专科医生进一步诊疗;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由上级专科医生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患者如果需要急诊服务,可以直接前往大医院寻求诊疗服务。

简单地说,分级诊疗就是要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理想就医格局。因此,分级诊疗被视为新医改攻坚阶段的重头戏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也就是咱们所说的互联网医疗。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等健康服务。以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发展远程医疗。探索发展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

咱们襄垣实现县乡医疗集团信息一体化,通过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统一不同基层医疗机构间患者信息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具体体现在:1、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平台,构建医疗集团上下一致的诊疗服务体系,实现医疗集团各医疗机构间联合门诊、会诊、转诊,在实现县级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提升了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2、建立检验、影像、心电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让病人少跑路,实现就近就医,真正达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如检验平台,通过检验标本跨机构流转管理,解决乡镇医疗机构人才和设备上的瓶颈;影像平台,实现检查影像集中诊断,检查报告共享,对于需要预约的检查项目,病人可在乡镇卫生院完成县级医院影像检查的预约。县级医院可以向区域内医疗机构和区域内居民提供开放性的检验、影像信息查询;心电平台,乡镇卫生院心电数据可以直接上传至集团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对心电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实现对疑难病症的诊断。

目前,襄垣县医疗集团已经于今年9月正式成立,医疗集团融合了县人民医院和11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社区服务中心,信息一体化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除OA办公一体化、物资采购平台外其他平台尚未正式运行。目前人力资源的短缺是实现分级诊疗、信息一体化的一个瓶颈。

二、存在问题

(1)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由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由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也到外地的大医院就诊,浪费人力物力。

(3)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长期以来,医院被推向了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应,大医院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无限扩大增加床位,致使原本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代劳了,没有发挥大医院真正应该能起作用的优质医疗资源。

(4)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短缺。

(5)分级诊疗的机制尚未形成:卫生行政部门没有一套切实可行而又有成功的模式可寻,都在探索。

(6)信息化管理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管理平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大医院投入大发展快,基层单位发展相对滞后,信息管理系统简单,没有与医院真正联网,能信息共享,也没有建设相对统一的软件管理模块和信息化互通平台,因此无法实现医疗互联网资源共享、也影响双向转诊工作开展。

(7)医保的报销机制没有从政策上面来引导分级诊疗

现在是县乡一体化,但报销比例和报销的共同性却没有明显的政策上支持。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探索互联网医疗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否做到各级医疗机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确保有限医疗资源发挥到最大化,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三、建议:

1.转变观念、转换思维、提高居民、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分级诊疗的认识。

2. 广泛宣传,向民众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医保政策、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等相关知识,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

篇10

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大医院和基层医院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引导医务专家进社区……近年来,江苏各地和医务部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实现优质医疗服务与普通市民百姓“零距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造了很多鲜活的经验。

上下联动:构建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分割、上下分离的现状,围绕构建上下联动、分级分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目标,江苏省卫生厅联合省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了目标、原则、形式、制度、政策及保障条件,强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全省各地大胆实践,积极创新,探索出不少好的模式。

由江苏省人民医院管理的江苏盛泽医院,有效整合盛泽镇全部医疗卫生资源,立足于“上下一体”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从体系和机制上完全实现了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模式。盛泽镇现有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00多名社区(卫生室)卫生人员由江苏盛泽医院全面接管,完成了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在这个体系内,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医保等政策为调节,实现了居民首诊在社区、住院转盛泽、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

医疗联合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实现资源共享

百姓患病,如果在周边医院就能得到良好的救治,这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是大有好处的。但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患者本身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的因素,患者看病仍偏好到大医院,而大医院看病难是一个让人苦恼的现实。如果能让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实现资源共享,那上述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2011年4月29日,“苏北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在扬州市成立,这是全省第一个跨区域医疗联合体,由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扬州市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湖县人民医院、泰兴市人民医院、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兴化市戴南医院等158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苏北人民医院对医疗联合体医院采取十大帮扶措施:一是派出专家到联合体医院参与门诊、手术、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二是派出专家到联合体医院参加、指导危重症病人抢救及疑难病例会诊;三是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四是帮助联合体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技术引进;五是优先安排联合体医院预约门诊及转院病人就诊,实现双向转诊;六是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七是免费接受联合体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来院进修学习;八是为联合体医院进行人才培养或专项技术培训;九是协作、合作申报并开展全国性及国际性课题,共享科研成果;十是共同承办、参与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

医疗联合体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通过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整合协同、资源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形式,建立完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定向培养:乡村医院有了正规医学院毕业生

健全乡村医生和城市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乡村医生的水平。2012年4月24日,江苏省卫生厅印发《关于开展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有3~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江苏省从2009年开始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方式为基层定向培养卫生人才,被列入省政府改善民生10件实事,至今已连续四年为基层免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3936人。目前,江苏省首批847名定向农村医学生全部进入事业编制,成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在全国是第一家,被称为“江苏模式”。具体是:省人社厅和卫生厅事先下发征求定向培养需求的通知,要求有关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结合本地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岗位空缺等情况,调研汇总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需求,经省辖市人社、卫生部门同意后集中上报省人社厅和卫生厅。教育厅依据省人社厅和卫生厅提供的定向培养需求,下达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定点院校当年定向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分专业、分县(市、区)公布,省教育考试院安排有关定点院校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招生录取。填报定向培养志愿的考生确认被录取后,在入学前须与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承诺毕业后服从安排到基层工作并服务满6年。定向培养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在医疗卫生支出中统筹落实。定向培养生毕业后,不再参加当地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其工作由与其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的县(市、区)人社、卫生部门负责,工作安排有编有岗。

远程会诊:使百姓就医快捷便利

远程会诊,可以帮助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减轻患者负担、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江苏省从2003年开始启用远程医疗会诊。2011年3月,省卫生厅全面启动实施“江苏省远程医疗系统工程”建设,并在省人民医院建立江苏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目前,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已实现与全省11个地级市三级甲等医院的联网,搭建了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全省的患者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省级专家的会诊及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一展其“快捷、便利、节省、高效”的特性。

2010年7月启用的江阴新农合重大疾病专家会诊服务系统是江阴市新农合补充保险制度中的一项便民措施。该系统由江阴本地33位专家和上海、南京等地50多位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组成专家库,免费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参合群众提供服务。共有三种形式:远程视频会诊、远程非视频会诊和现场集中会诊。专家会诊病种包含恶性肿瘤、尿毒症、肾病综合症、帕金森病、脑中风等19个病种。符合条件的参合患者都可以申请免费专家会诊服务,可随时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或通过江阴新农合网站链接,咨询相关专家会诊的信息,也可直接前往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的新农合远程会诊中心咨询登记。会诊中心安排定点医师临床探视后及时启动会诊机制,每位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多次享受免费专家会诊服务。专家会诊服务系统建立专门网站,只要可以上网,专家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凭密钥登录网站进行会诊服务。系统自运行以来,已提供重大疾病免费会诊服务1600人次。目前每月为100人次的参合者提供专家会诊服务。

“3+X”责任团队:引导医疗专家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