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艺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艺术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艺术设计

篇1

一、线型构造

(一)创意轮廓设计

轮廓就是指服装外形的黑色剪影,能够非常直观地体现出其风格、结构以及款式,是与人体最为接近、关系最为紧密的范畴。传统轮廓以人体的形状为基本准则,同时根据其具体形态的不同,大致归类为字母命名(H形、A形、X形、T形)类型、几何造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类型、具体物象(郁金香形、喇叭形、酒瓶形)类型和专业术语命名(宽松形、细长形、公主线形)类型。伴随着服装设计师灵感与创意的不同层次组合及迸发,最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2010法国巴黎春夏高级定制时装周上演了一出“轮廓”革命,Viktor&Rolf品牌设计师ViktorHorsting和RolfSnoeren打破服装设计传统的轮廓局限,采用非常整齐的刀砍、电锯的形象手法,使服装出现爆炸式的直观感受,呈现出鬼马行空的视觉点。

(二)立体型态建构

服装设计中的立体型态建构主要包括褶皱和立体两部分。在服装设计领域,“褶”和“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服装面料通过折叠的方式进而形成的具有肌理感官的形态;后者专指面料表面所形成的纹理花样。褶皱之所以会成为当代服装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正是凭借其独特的立体形态、形式美感以及震撼性的视觉力度。从视觉魅力的角度来说,褶皱艺术拥有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和谐与戏剧性之间取得平衡,并突出褶皱布料和功能性布料之间的差异,这正是COS2015年秋冬服装设计的重心所在,它使人产生一定的视觉兴奋,如图所示。“立体装饰”换一种说法也可以称之为服装面料的“空间造型”。就是利用剪切、打孔和镂空等服装制作工艺改变面料原有的形态,通过二次加工、融合和改造,来进一步表现平面设计中难以体现的凹凸、波浪、褶皱等效果。有“立体装饰”所参与的服装设计,也被称之为“可触摸的艺术”。此项技艺运用于服装设计领域并非近年兴起,事实上中国古代运用刺绣工艺缝制服装也属于这个范畴。由于服装设计的整体性,设计师还会通过改变材料肌理或者处理造型等手段,来注重对视觉焦点的营造。法国设计大师帕克•瑞邦在1966年春夏推出利用金属片、塑料制作的服装之后,又陆续推出铝制、纸质时装,并巧妙地利用玻璃纸、鹅卵石、陶瓷、羽毛甚至赛璐珞片来取代传统的纺织面料,使服装设计带给人大胆前卫又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受。总结近十年四大时装周上各类服装设计对于立体型态的构建,最经典的当属JohnGalliano执掌迪奥时期,以褶皱为表现方式,以折纸、东瀛风等为主题设计的一系列高级定制礼服。各类褶皱布满的裙摆和腰间,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并霸道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二、视觉技巧的反向利用

(一)对比元素的合理构建

服装设计的审美主体在具体观察某种图形时,无形之中会感受到一些力,它们相互作用、各自分布,但只有达到可以相互抵消的状态时,观察者才能感受到平衡。倘若无法产生这种平衡,那么该设计必然是不和谐的,甚至对于审美者会造成一定感官和心理上的不适。对比即对照,是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事物间的排列组合,从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之中。通常情况下,“对比关系”的出现大多是伴随着视觉感官色调的不同,或者是通过位置、形状等的变化来产生。对比与平衡在服装设计领域是互为依托存在的,有对比就必须要有平衡,不然服装设计就会丧失美感。

(二)视错原理的运用

关于“视错”有一则经典案例,源于法国的蓝、白、红三色国旗。色块的真实比例是30:33:37。究其原因在于,中间色块亮度高于两边,使人眼产生一种“白色没有蓝色和红色宽”的错觉。后来,出于克服这种错觉的考虑,才将蓝色加宽,红色缩窄,从而成为今天的比例,使人看上去感受到平稳和谐、比例匀称。如今视错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服装设计过程当中,不少设计师追求“将错就错”,利用色彩或线条构建新的服装设计风格。1、“色”之视错就日常人的服色搭配感悟而言,一件以红色为主、绿色为宾的服装,宾色的面积越小,两种颜色之间的对比就会越强烈:冷暖色调同时出现在一个服装设计主题之中,冷色调会通过暖色调的对比显得愈发清冷,暖色调通过冷色调的影响,会得到进一步的强调。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道理其实在深层次上都是符合色彩搭配以及视错原则的。在服装设计领域使用视错艺术,能够使“形”与“色”之间发生很巧妙的转化关系,甚至能弥补人体的先天性缺陷,使其以最佳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例如,为体型较胖的人选择深色系的服装会使其“显瘦”,这是因为深色系的服装会让人在视觉上产生被收缩之感,人显得整体被拉长。色彩的视错设计本身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这需要设计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合理的视错设计来使服色搭配呈现出完美的效果,间接将服装的功效发挥至最大化。2、“线”之视错(以VeraWang2014PF为例)当代服装设计使服装目前已由传统的御寒保暖之物,演变为时尚载体,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服饰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品味以及气质修养,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人们审美的日趋多元化,更折射出了当代人类对服装设计的更高要求。历经漫长的研究和探索,设计师逐渐发现对于“线”的视错利用设计,不仅有助于“美化修正”体型,更有助于提升人的个性,对于人类品格的外在体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形态的“线”的不同组合方式,不仅使服装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效果,也在视觉上产生了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线”的视错设计主要取决于“线”的布局位置、形态、数量以及大小等。举例来说,腰线或高或低,对人的视觉而言就会产生不同的视错效果,高腰线会使原本身高普通的人看起来个子很高,腿部显得均匀修长;低腰线会使原本不矮的人看起来非常矮,因为低腰线的设计会使人体产生一种被分割的错觉,那么分割后的下半身就会显得非常短。此外,格子、条纹等图案也是当代服装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元素,设计师会利用它们组合出不同的视错效果,从而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

三、结语

篇2

一、低碳经济要求服装艺术设计教学首先建立生态美学的审美观

服装艺术设计是一门服装造型技术和服装审美艺术相互融通的学科,属于艺术学门类的设计学科,是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高校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多是针对服装本身的面料、色彩、款式,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设计学基本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表现服装的形式美,而忽视了服装须依附于“人”而存在,真正美的服装要传达出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社会文化等精神领域美的内容。从客观功能上,服装是人类不可替代的必需品,但当人们已经拥有了一件可以御寒保暖或遮羞蔽体的必需品后,依然继续购买一件又一件的新衣服,其实人们是在不断地消费新的、体现人类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价值符号,人类对美的追求就是这种消费的原动力。

在低碳经济下,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先要树立生态美学的审美观,达到使人们拥有美的身心、言行的审美教育目的。曾繁仁在《试论生态美学》中指出,“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关人类的崭新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是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一种‘绿色的人生’。而其深刻内涵却是包含着新时代内容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当下‘非美的’生存状态改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是一种对人类永久发展、世代美好生存的深切关怀,也是一种对人类得以美好生存的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重建”。

二、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对服装艺术设计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加。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的多是艺术类考生,2011年艺术门类在独立出来之前,隶属文学门类,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中国服装产业工艺设备比国际平均水平还低,2010年我国纺织废水排放量达到24.55亿吨,在当年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中排第三,2012年染织行业占整个纺织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0%。

篇3

关键词: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改革;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针对服装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需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更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设计部门是服装企业的生产命脉,设计师掌控着对企业产品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设计师对服装款式的把控、结构的分析、甚至样板绘制、工艺流程等工作岗位起着整体监控,协调的作用。所以设计师不但要对服装款式设计要有良好的造诣,也要有市场分析和样板的能力。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要适应企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价值体系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考虑到服装行业的技术更新和生产设备的发展,我们必须抛弃不适合专业发展特点的陈旧的、过时的课程,应以实用性为主,删减实用性不强的偏难、偏深的理论内容,将更实用的更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力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跟据企业对设计人员的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可以把传统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美术课改成人物速写和色彩搭配,使之和效果图、款式设计形成专业课业群,根据层次的高低以模块形式授课。款式设计和立体裁剪作为服装类核心课程,也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服装企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差别。增加市场营销和品牌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款式流行与市场供求关系有正确的认知。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上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可把教学内容带入企业生产现场、品牌专卖店,进行现场上课。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服装博览会,服装订货会拓展眼界,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和企业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带领学生参加设计比赛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强化角色认知,并弥补学校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经验的缺憾,最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是现代企业用人的首选标准。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建立专业教学网络平台,时时更新行业资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掌握融合在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技能。根据学生课程进展情况,布置工作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按企业的实际设计要求完成作业,将众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串联。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把企业的真实产品、工艺标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在为企业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企业提供项目、课题任务。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开发,再到样品试制,组织大货生产一条龙的跟进,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在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以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调整和重构,所以要求教师要学会探索、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要善于利用一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的升华,提高动手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学生成长环境,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很大,因此要避免单一化、公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来接受专业知识,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好的职业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通过调研,设计拟定典型的项目工作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来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并给予学生完成该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则针对提出的任务按要求去独立完成训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练习、评价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建立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或校办产业,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训练岗位能力,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以双重身份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实训课时,给学生以不同角色分工,分别委以设计主管、制版主任、生产班长、市场调研员等身份,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职能作业,教师则通过岗位分析,让学生融入实际的企业环境中,促进学生技能的获取和吸收,最大限度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变化频繁快速的今天,服装承载更多的是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蕴含着当代人文精神,服装是艺术与科技、物质与文化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极具时代感,永远走在时尚的最前沿。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多思巧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布置趣味作业,比如对喜欢做手工的学生可以在在教学中穿插拼布、布艺等创造性技能,针对爱时髦的女生可以插入流行的发卡、头饰、手包等制作工艺,这些看似即兴变化的课题项目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十分有利。另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内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情感也将会随着教师的激励,越来越多地去主动思考。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而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学生就会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思维活跃,从而更加轻松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要依据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及学生的认知来进行,既要做到科学具体还要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让课程改革跟上时展的节拍,不断探索引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技能性人才,就会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设计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

篇4

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深远文化的民俗载体,是深受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中国剪纸艺术的风格与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作者的文化素养及爱好禀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不同地域的剪纸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及审美情趣。总的来说,我国南方剪纸具有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北方剪纸大多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剪纸是一门造型艺术,在二维平面空间上进行创作,利用剪刀或刻刀通过镂空的形式来塑造形象。剪纸图案大多具有吉祥寓意,种类繁多,手法简练,富有抽象趣味。剪纸色彩主要分为单色剪纸和多色剪纸,单色剪纸主要以红色为主,象征吉祥、喜庆;多色剪纸以河北蔚县剪纸为代表,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剪纸艺术与服装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剪纸曾经作为刺绣底样用于服饰和鞋帽中,如民间各阶层穿的绣袍、绣裙、肚兜、绣花鞋、鞋垫等。近年来,剪纸艺术引起了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在各大会中都见到了剪纸的影子,将民族韵味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著名时尚杂志BAZZAR与传统剪纸艺术家合作,运用现代纸质材料设计了一系列剪纸时装作品,剪纸图案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让人们领略了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为人们带来一场纸装视觉盛宴。

2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2.1剪纸图案的选择与运用我国剪纸常见的纹样有各种花卉、鸟兽、人物、文字、建筑、生活器皿等,不同地域对剪纸图案的喜爱各有不同,剪纸的手法、风格各异。剪纸吉祥图案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由于剪纸图案常用到女装设计上,因此以花卉、动物为主。常见的花卉纹样有、牡丹、兰花、梅花等,动物纹样有蝴蝶、孔雀、金鱼等,以能表达女性柔美、秀丽的图案为主。剪纸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运用,剪纸图案不做任何变化,直接用到服装设计中去;另一种是间接运用,将图案进行简化、归纳、提炼,并进行抽象变形使之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剪纸图案的直接运用适合于礼服设计,以体现文化内涵和民族寓意为主;剪纸图案的间接运用多见于成衣设计,为服装增添艺术气息,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我国的高级定制品牌NE•TIGER在礼服的设计中将剪纸吉祥图案直接印染到服装上,配合传统立领及旗袍款式,展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魅力。

2.2剪纸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诠释我国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多色剪纸,单色剪纸以红色、黑色为主,多色剪纸以河北蔚县剪纸为代表,色彩丰富,层次感强。剪纸色彩在服装上的运用以单色为主,剪纸图案更加清晰灵动。服装设计中的剪纸图案色彩除了传统的红色以外,结合流行趋势增添了很多其他色彩如白色、黑色、紫色、宝蓝、黄色、玫红等色彩,使服装整体风格更加丰富多变,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喜爱。多色剪纸由于色彩比较丰富,适合运用到款式简洁的服装,以突出剪纸图案的色彩美。

2.3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工艺表现剪纸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借助夸张、变形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技法带给服装设计师们无限的创作灵感,现在剪纸艺术的运用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表现的工艺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的紧密结合一方面是艺术性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工艺方法的实现,常见的工艺形式有印花、刺绣、镂空等方法。

2.3.1印花印花是使用染料或涂料直接在织物上形成图案。将剪纸图案通过印花工艺直接运用到服装中去,可进行服装的局部印花也可进行整体印花。印花工艺简便而实用,更加适合企业的批量生产。夏姿•陈在2013春夏“不断”系列,以剪纸为设计元素,汲取剪纸中常见的花卉、动物、风景等图案通过印花工艺将其印到服装上,色彩艳丽丰富,将传统剪纸色彩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塑造出具有民族韵味而又温婉优雅的女性形象。

2.3.2刺绣刺绣是一种用彩色丝、绒、棉等线材,在绸缎、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绣成各种精美图案的手工艺。

2.3.3镂空剪纸的造型特征是以二维空间为造型基础的平面艺术,其形象是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面的镂空来塑造,形成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造型结构,质朴流畅,生动传神,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本身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它通过图案中阴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应。通过选择适合的服装面料进行镂空处理,并结合剪纸图案,体现了灵动、优雅的视觉效果。剪纸镂空艺术结合不同类型的服装面料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近年来,各大服装品牌纷纷将剪纸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会中去,如LouisVuitton、英国新兴品牌Marchesa、Valentino、东丽-刘薇。LouisVuitton的连衣裙利用空间感的剪纸镂空并结合立体裁剪使服装呈现出一种立体视觉效果。英国新兴品牌Marchesa的2012秋冬系列黑色小礼服中,利用柔软的小羊皮打造出的轮廓感并结合带有中国韵味的剪纸镂空图案营造出时尚而奢华的女性形象。Valentino2012春夏系列剪纸镂空连衣裙以花朵为主要元素,搭配淡雅的丁香紫色,优雅而甜美。2013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设计师刘薇将剪纸镂空元素运用到礼服及日常装的设计中去,塑造了一种既性感又休闲的着装风格。剪纸镂空元素除了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外,还运用到服装配饰及局部装饰上。RalphLauren2013春夏系列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剪纸镂空风格的配饰,有包、腰带、鞋子等。服装的局部的装饰上采用具有镂空的图案皮革,主要运用在领子、肩部、袖口、门襟、下摆、口袋等处,使服装的整体风格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又具有很强的实穿性,为剪纸元素的成衣设计提供了借鉴。

3结束语

篇5

纵观McQueen的作品,无疑是对西方服饰艺术审美观的一种反叛。在西方传统的服装艺术设计中,作为处理人和服饰关系的总纲,人和服饰的关系是对立关系,并且有着很强的功利性质。而McQueen的特立独行,可以说是颠覆了西方一直把服饰作为人体的附属物的理念,他将服饰从人体审美的附属地位推到了审美主角地位,使服装艺术设计张扬为主导视觉审美的中心。东方把艺术定义为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冲动的产物”,是“内心冲动的展示”。McQueen的服装设计艺术就是这样一种有实践精神的文化形态和集中的审美形态。中国的服装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尤如中国的诗歌、书法艺术一样,都是贯穿了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理念。有如李泽厚先生称之为是“心与物”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意识的体现。在McQueen的艺术创造中,我们看到了他在服饰这个载体中的胸中冥想。中国古代人士对服饰的观点受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人和服饰之间的关系被确定为和谐统一的关系,中国古代服饰中,动物图腾的表现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使服饰成为与人的精神层面沟通的纽带。在《蓝色系列》(图片案列之1)就集中了McQueen的服装艺术设计所有艺术特征(“帽子女王”的最爱,McQueen为纪念密友伊沙贝拉.布罗的敬意)。在《富余的号》(图片案列之2)系列作品中,一系列符号不可思议的呼应,撞击了西方时尚的传统审美观。图1图2传递美好,寄托情感。中外名家对艺术都有精准的的诠释。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上海美专演讲时曾说,艺术的美术功用,就是把人的感觉与心灵的麻木状态恢复让生活变的有趣。康德在早期也曾深刻阐述了艺术和审美具有超功利的“自由”品性。具体到现代服装艺术,造型样本在人体的表现、款式设计的夸张与抽像、层层叠叠耀眼光彩的细节等,都起到了凸显人体内在特征的作用。它以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传递了人的美好特质与品性;以其超越性,构筑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不可缺的要件。我们比较各个时期的服饰还会产生另一个观点,即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艺术特征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是一种更强的力量比较后抵消另一种力量的结果。所以服装设计与美术的关系,是服装艺术与社会道德的关系,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相统一。

2.绚烂的南美原始图景的审美系统

McQueen服饰设计的艺术审美系统的确立,应该是受到南美文化的启发,形式上归类为三维空间装置艺术。McQueen的设计风格不归属于任何流派,独树一帜。得出这个结论,主要基于艺术设计的功能作用。服装设计作为一个实用艺术门类,其设计艺术是通过服装艺术设计创作表达一种审美意象展示提供人们鉴赏,具有艺术共性,也有其特性。首先,McQueen服装设计艺术自成审美体系。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他以其对绝对正确的模仿并非艺术的目的的深思,创作了具有震憾心灵惊艳之美的艺术作品。将其作品与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加以比较,不难发现他们都属一种自我意识强烈的创作。例如让McQueen一举成名的《高地系列》(图片案列之3),被评价为,“设计师是用从其苏格兰祖先那里得来的古老隐语对时尚所做出的反叛和挑畔……它胜于任何服装的美丽,以其丑无比撞击时尚,已经超越了服装的属性。在《犰狳鞋》(图片案列之4)中表现的是南美古怪动物的迷幻模样,这双鞋在巨星LadyGaga的一首MV里依然健步如飞。图3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艺术是对自然超现实的模仿”;黑格尔把艺术定义为一种“理念”、“理式”或宇宙精神,这些在McQueen的设计中都有所显现。在西方服装设计界不乏称之为“鬼才”的设计师,人们使用“鬼”这个词,暗喻设计师具有超出常人的思维。但McQueen把“鬼”的符号:(如骷髅、骨头和死亡意象)深植在他一系列作品中。这不仅表现在设计师对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东区的或爱或憎,也表现出南美文化对死亡的敬畏。在他以蛇纹为图形的作品系列中,令人惊艳的轮廓设计和绚烂的色彩运用,都充满了南美艺术对原始图景的崇拜。

3.萨维尔街的出色剪裁

对三维空间无遮掩的追求作为一名设计师,McQueen具有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作品体现出原始景像与精良手工的结合。服装设计是以自然形态物质材料为主体的,即人的自然形态,服装的面料及棉毛麻丝等织物的肌理的自然属性等。McQueen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早年就来到伦敦萨维尔街学裁剪,有着极强的剪裁和比例的意识。在McQueen所有设计中微小的变化,都体现在了剪裁技术之中,这也部分解释了他的服装中那良好的空间感。与许多服装设计师相比,他更懂得如何对面料进行裁剪,以求达到一种立体效果——他总是在试图寻找服装的物理极限。McQueen具有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创造并形成了兼具再现、表现、特征明显的三维空间服饰之美,使观赏者的审美活动不再局限于T台空间,使服装艺术设计,服装材料的天然之美浑然天成。如T台展现的光影节奏(图片案列之5),将特殊的造型置于自然空间之中,通过服饰造型与人体共同形成一个超自然的T台动态空间,是多元性的、多样性的,有延续性的完美展示。这是一种以回归自然美为主题的综合艺术设计之美,在他所有设计中,哪怕是微小的对三维空间的孜孜追求中,在KateMoss为主角的3D全息电影中,多可以得到说明。

4结语

篇6

一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将服装专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第一个方向,以艺术设计为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三大构成专业基础课,服装设计学、中西服装史,服装图案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摄影等专业课。第二个方向,以服装工程为主,开设的课程有,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结构,服装工业制板,服装工效学,服装材料与面料设计等专业课程,从这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就可以看出,一个偏重于“设计”一个偏重于“制作”。那么从我国服装行业的反馈信息来看,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能准确表达品牌定位风格的高级专业人才。这几个方面说明,中国服装高等教育的缺陷与不足,上述两个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有专业的局限性与单一性,造成了设计方向的学生没有技术,工艺方向的学生没有审美的现象,与企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相差甚远。在国外,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几乎是一个全才,既要设计服装,又要进行制作指导,并且还要亲自来完成品牌策划以及宣传大片的风格定位和拍摄。并且,现代的时尚行业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相关职业,如时尚买手、时尚造型师、视觉营销、流行预测师等,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这些行业在中国也悄然兴起,这就为给过去服装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服装行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高校的课程体系是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的高等教育盲目的迎合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开设一些相关的但课时量又较短课程来解决问题,展示、品牌、营销、外贸英语、软件等这些类别的课程,“蜻蜓点水”式的教授给学生,服装专业的毕业生真正接触专业就只有2年的时间,在自己的专业方向里出现学艺不精的局面。另外,由于所学的艺术与技术不能很好的结合,如设计类的学生开设的制作课的时间较少,并且过于看重自己是设计类出身,忽略工艺的重要性,出现服装设计学生在企业看不懂工艺单,做不出一件完整的成衣的现象。而工艺方向的学生毫无审美,因为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对于设计基础培养所花费的时间很短,在企业中缺乏审美和创造力,很难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的表达,所以很容易被划为“裁缝”的行列,达不到企业所需的高等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与课程的设置是息息相关的。服装教学课程设置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紧密结合,由于长期以来高等服装教育中担任专业教学的大部分师资力量对实际产品生产动作及市场营销规律缺乏了解和认识,以致专业教学的内容形式变成了我们常说的象牙塔式的教学,由于艺术和工程两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两个专业的学生出现“隔行如隔山”的情况,根本不进行内部交流经验和分享学习心得,再加上许多学校地处偏远,并且没有相关行业的实习实践场所,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甚少,对行业内部流程及变化全然不觉,必然会产生“闭门造车”的情况。大学四年知识学了一大堆,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实情况,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这种现状更加令人担忧。服装高等教育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教材选择的问题。目前的的专业划分必然造成学生在阅读专业书籍上的专一性,这也就使艺术和工程的学生两级划分更为严重,再加学校给服装两个方向所定的教材专业知识的拓展性不强,只局限在自己专业范围之内,养成了学生只读自己专业书籍,对服装行业其它相关行业的知识一概不懂的局面,这样就更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进入服装企业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对改进服装设计教学的思考

1.“艺工结合”的教学发展路线

对于现在高校服装教学所存在的“艺术”与“技术”偏重的问题,平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设置上,将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分布在两个专业方向内分别进行知识渗透,并且交替两个专业的专业课选修,这样,学生在课外选修的过程中增进对另外一个方向的认识和了解,拓展了行业知识,增进了职业技能的训练。在服装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在这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上做到精化课程的同时还要拓展相关的行业知识。并且在课程的进行中,对两个方向的学生进行均衡的辅导,另外,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艺术与技术同样重要,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认识,明白服装的表达通过创作思维和表现、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特征以及审美特性和商品属性等来表现,使两个方向的学生全面的认识理解服装,打破思维定势与局限,真正做到艺术与工程结合的新教学路线。使学生应该在业务上既具备准确地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能力、对时尚流行信息和市场情报具有分析能力,又能在企业的变革中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通过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培养企业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构建“针对项目”的导师辅导与学生工作室制度

从国外的高校来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其特点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大学教师都是在企业或服装行业内经验十足的设计师和前辈,他们在教学中结合自己在服装企业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心得,通过自己在公司的各种实战案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授,达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专业沟通和互动,学生一进入社会就能满足不同岗位上的专业需求和市场定位,快速地适应市场,将所学应用于市场。但是,我国高等服装教育中担任专业教学的师资中大部分对实际产品生产运作及市场营销规律缺少基本的了解和认识[5],以致长期以来专业教学的内容形式单一,课程与课程之间知识点相互重复,概念互相引用,教学内容不能与实际操作更好的结合。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络合,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题、新观念、新知识带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中去。而且,还应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骨干、业内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把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形式紧密相连,使之组成一批既掌握专业教学规律,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除此之外,两个方向教师分别给学生建立专业工作室制度,以工作室的形式争取与一些企业和公司进行合作,以小团体的形式消化实际项目,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在实际项目中得到提高,并且增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工作室与工作室之间需要定期交流经验,融合过于清晰的专业界限,增进相互了解并且可以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

3.“专业图书推荐与专业阅览分馆的建设”发挥集体优势构建图书

篇7

关键词:服装设计语言文化艺术影响因素设计品味

一、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

由于世界各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层次和层度不一,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品味不一,对服装设计语言文化艺术的主观理解和客观教育认知不一,出现了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程度也有不少的差距。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作为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程度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以此来度量一下当前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差异。

我们都知道西方现代艺术发展所经历的六个时期:第一是对表现手段现实化的探索时期;第二是表现手段即艺术符号的确认时期;第三是艺术符号的形式与表达的内涵完全同一化时期;第四是艺术符号被提炼到夸张和变形但未失去原有的象征意义的时期;第五是艺术符号经历过夸张和变形进入极端且富有新意的时期;第六是艺术符号的非定型时期,即艺术符号变得让人无法理解,出现一种阶段性的新潮现象.

如果以这种西方现代艺术标准来衡量目前的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的程度,可以说目前的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所表现出的设计品味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地方的设计品味以及其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正进入第四、五时期;更有甚者,有极少数地方的服装设计品味即将进入第六时期。这些高品位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的服装所呈现出的那种姿态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它又没有完全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化艺术符号设计,即该设计处于一种形神兼备时期,既处于一种可视阶段又处于一种可感阶段,有其独特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的服装设计产品处于第三时期,甚至是一、二时期,像这种一直处于该阶段且停滞不前的产品毫无新意可言,是一种设计观念无个性、无情感的重复,更是一种对服装设计的理念及服装设计中的语言文化艺术缺乏细致研究、深入发现、独特理解,只是简单的对贫乏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的服装的再创造,没有新意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

二、语言文化艺术给提高服装设计品味带来的启发

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国家服装的设计文化,很早之前就开始运用诸多的语言文化艺术符号来体现服装设计的独特品味,以一种比较现实、理性的展示方式来体现对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符号的理解,以此来摆脱专门实用主义服装的普通和平凡。比如说我国各朝各代的朝服样式及其花纹图案的设计品味及设计要求。如用飞鸟作为文官朝服的图案,象征其文花;用走兽作为武将朝服的图案,象征其英勇。用飞鸟走兽来设计服装,不仅仅为其美观,更是为了体现封建帝制的政治文化,可以说从代表义走入引申义,从一般的服装设计图案提升到了国家政治文化的高度,可以说代表了政治符号的语言功能。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现在的服装设计仍不能快速的与语言文化艺术相结合,那么在未来的服装文化中无法找到其栖身之所,或者可以说将处于服装设计文化的最底层。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服装的设计将更依赖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对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理解将会决定服装设计品味的走向以及服装设计的地位。

三、影响服装设计品味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服装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认识已经开始从单一型向综合性转化,人们也开始将服装设计来作为一种语言文化艺术来研究。在现有的文化社会的一种比较前卫、比较潮流的思想的冲击之下,单一实用型的服装设计开始退伍,让位给新型的服装设计,即与21世纪信息时代相接洽相融合的语言文化艺术式的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已经开始从过去的数量阶段向现在的注重质量、品牌和特色的阶段转移。此时,就不得不提到影响服装设计品味的几大因素。

其一:质量是关键。只有过硬的质量才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关键因素。

其二:品牌是先导。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效应就是国际服装领头人傲视群雄的法宝,没有一个不是塑造出品牌效应的模范。市场是综合认知的选择,而不单是产品之间竞争的战场。在一部分的消费者的认知中,品牌就是潮流、地位、品味、个性、特色的代表。

其三:产品自身的文化是内涵。在消费界中,每一种消费品已经不单是作为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存在的,也是一种代表社会意义或低位的符号。每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都是售出商品,服装企业也不例外,只有塑造出属于自己的商品或企业文化时,才是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根本手段。然而这其中,语言文化艺术所能营造出来的效果便十分的明显了。

其四:特色是附加条件。要想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品味,就需要不断的发掘和探索出自己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一切可能存在的差别,哪怕是细微之处,有时候可以说是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同时,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市场表明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然而,如何找到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呢?其中一个特殊的差别便是可以用语言文化艺术来表达,使产品的形象得到艺术上的提升。

总的来说,追求服装设计中的语言文化艺术,将成为目前服装设计拥有独特的品味的路径之一。因为人们对服装的追求和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实用的服装,更多的是向社会角色的追求,也是为了满足自我心理追求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价值的一种肯定。注重服装设计的品味,分析和追求服装设计中的语言文化艺术,与时代相接洽,与潮流相融合,将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面料材质;艺术化再造;服装设计

一、引言

色彩、款式造型、面料材质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其中服装色彩直接由选用的面料材质来体现,服装的款式造型也需要面料材质的质感、特性来保证。不同的服装面料材质,对服装的工艺制作和设计的表现形式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服装的面料材质在设计师体现设计风格、展示服装个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按照个人的审美和设计需要,对面料材质进行艺术化的二次造型,在服装设计界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趋势。这种改变面料原有的外观形态,使其成为一种更具艺术化的新型服装材料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面料的材质美,以增添服装的设计美感,用以表达服装独特的设计风格。

二、服装面料材质艺术化再造的设计原则

任何造型艺术都有它们共同的美的规律和自身美的法则,面料的艺术化再造也是如此。优秀的再造服装材料,其设计含量与工艺要求都比较高。各种再造手段层出不穷,它不但能改变服装面料的性能,增强视觉效果,同时还展示了其与众不同的特色,传达着服装最本质的美。那么,把握服装面料材质的特性,掌握其设计原则,将有利于增进对面料艺术化再造的认识。

(一)变化与统一的设计总则

变化与统一是所有艺术表现形式规律的总则,它们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面料再造设计中,变化是形状、色彩、材质相异的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给人以差异性和多样性。而统一是秩序的表现。如果只一味追求变化,则会杂乱无章;片面强调统一,又会单调呆板。往往一个相对简单的面料造型,通过变形、添加手法可产生丰富的变化;也可把丰富多样的面料材质用概括的原理来统一。只有这样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材料的美感。

(二)点、线、面的运用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艺术的造型要素。在面料艺术化再造中,它们是勾勒面料材质的基本语言,直接体现再造面料的表现形式。为面料设计提供具有视觉张力的造型元素。面料再造设计是借助点、线、面的图形元素来完成对再造面料的塑造,可以说它们是与材料的处理息息相关的。在面料再造中合理地运用好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生动的视觉效果。

(三)材料肌理的运用

在进行面料的艺术再造过程中,材料和肌理也是主要因素。不同的材料,其肌理也有不同。在造型艺术中,肌理起着装饰性和功能性的作用。从某种角度上讲,设计师对面料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他设计的成功与否。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各种面料材质的性能,在面料的选择和运用中应对其内在性能和外观形象都有充分地认识。无论是采用褶皱还是绣、编、补、染、画等手段,都要考虑纤维所特有的材料性能,同时应注意纹理结构间的对比调和以及服装整体造型与面料之间的关系。

三、服装面料材质的艺术化再造方法

面料材质的再造是以设计需要为前提,依据材料的特性,结合设计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改造,从而达到材料创新的目的。由于纤维及纱线内部结构、织物组织、表面纹理、厚薄、后处理等的不同,在造型风格上则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那么,从加工原理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变形手法

主要运用构成的原理,将原有平面的面料进行再组合,对原有的形态特征进行变形。经过抽褶、裥饰缝、编饰等处理手法把面料表面转换成立体的,使其产生特殊的视觉与触觉肌理,具有立体感、浮雕感的变形方式。最常用的一种是褶皱设计,褶皱是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经过工艺针法抽褶处理,使面料产生各种形式的褶纹。此种方法是在传统“打榄” 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可根据设计与造型要求,运用不同针法在面料的正面或反面用手针固定连接,将面料处理成规则或不规则的褶纹效果。根据连线点的距离长短和连线点方向的变换,形成各种凸凹起伏、柔软细腻的褶皱效果。例如:适用于光泽面料的扭条纹、菱角纹;适用于通透薄纱面料的散珠纹、纹;适用于棉布面料的席纹、瓦纹等等。其纹理图案可大可小、可连可断,并且耐水洗、不松散。应用在服装上使原本普通的面料显得生动而个性。另一种较常用的变形方式是编饰设计,利用这种面料制作服装,能够比较容易创造出特殊形式的质感和极有特色的局部细节,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

(二)削减手法

面料材质的削减主要将原有的材料经过抽丝、镂空、剪除、磨损、做旧等手法,除掉部分材料,改变材料原有的结构特征,使其改变原来的肌理效果,达到一种新的美感。实际运用中可以单纯的挖空、切除、减色,也可以在削减之后再用其他材质、图案进行填补。比较常用的有镂空设计。根据设计效果的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在面料或是在制作好的服装上挖出若干个空洞,通过“破坏”使面料或服装变得透漏,其手法类似于剪纸艺术。另外,抽纱设计、做旧设计也是较常用的造型手法。抽纱主要将面料中的部分纱线横向或纵向抽出。可以按照一定规律抽取,也可无规律抽取,形成朦胧、隐约的视觉效果。做旧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利用砂洗机或是其他辅助工具,对面料或是制作好的服装进行减色、磨损等削减处理,也可把面料进行撕破、烫烧、拉毛边等处理手法。使织物有缺损感、陈旧感、沧桑感,给人以标新立异与传统穿着观念背道而驰的个性感觉。此方法表面上是在削减面料的材质、色彩,但本质上却没有削弱。反之,在面料的表现力上和视觉效果上往往还是一种加强。

(三)添加手法

添加手法在形式上与削减手法相反,主要是增加面料材质的内容。将相同或不同的多种材料重合、叠加、组合,使服装面料的外观形成立体的、有层次的视觉效果。另外,填充设计也是添加手法中常用的形式,特别适用于秋冬季服饰设计。一般是在面料和里料之间添加填充物或衬料,以使面料表面形成凹凸感,令服装设计语言变得丰富而充实。

(四)组合手法

组合手法的运用是设计师根据服饰整体设计效果的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出富有变化的面料材质。一般可以把相同面料材质进行组合,也可把不同材质进行组合,可以异色材料组合,也可同色组合。同材料组合是把质地、色彩、风格一致的服装材质搭配在一起。由于相同材质的各个方面都相同,因而,在组合过程中要寻求面料在形态上、纹理上、表现形式上的变化和对比。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面料作为服装造型的语言,表达了服装的内涵和外观。通过服装材料的不同造型以及各种不同材料肌理的运用,使服装和材料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各种服装材料再造手段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加服装的审美情趣,表现服装艺术形态美,同时也体现了服装设计师的艺术设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服装设计的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鲁葵花.服装材料创意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2]胡天红.服装面料特殊造型[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盘扣;服装设计;形式美;设计创新

盘扣用于固定衣襟或用于装饰,是中国传统服装中纽扣的一种。2009年,盘扣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扣作为传统元素的标志性符号,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探寻盘扣艺术的形式之美,走向世界也是必然趋势。盘扣历史久远,人们开始使用绳结系扣是在旧石器时期,传统的盘扣编织方法也产生于此。从清代开始,我国与其他国家往来密切,盘扣成为我国服装的主流门襟闭合件,直到民国时期,盘扣才被真正运用到服装之中,民国时期也成为盘扣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文化不断传播,盘扣以其独特的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渐渐得到国际服装的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被称为中国元素。

1盘扣的现状与发展

盘扣,或称盘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缝衣打结。我国最早的衣服式样为袍服,用绳带系结的方式用于蔽体御寒,捆系绳结正是盘扣的雏形。后因政治、文化、气候等的影响,服装式样逐渐变得紧窄,衣襟闭合方式变得多样,除打结系带外,古人们还会使用木纽扣、贝壳纽扣、金属纽扣来闭合衣襟或装饰衣物,中后期还出现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布料盘结纽扣。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发现,盘扣早期用于秦朝至隋朝的军装甲冑,这也符合盘扣实用性的特点。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物资充裕、对外交流频繁,女子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在女红上,这一时期盘扣得以发展,而且已经出现完整的盘扣形制,到了唐代中期,盘扣的形制已经健全。盘扣多用在衣领和腰部,材质以棉麻和丝绸为主。除了衣服上的长带系扣,还在床帏、腰间配饰、轿辇、香囊等物品上面运用并加以创新。如此发展下去,形形的结逐渐变成了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的盘扣。到了宋朝,上层意识形态影响服装变革,服装从宽松转为紧密,衣服需要遮蔽身体,主流服饰虽然仍以系带为主,但盘扣也作为辅助,二者配搭使用。盘扣在南宋时期广泛使用,虽不及后世盘扣制作精美,但也在商店里出现,此时人们常用布帛作为制作盘扣的材料。元代的服饰中盘扣的使用开始变得更加广泛,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功能上,都变得丰富起来。直至明代,软盘花扣出现,这时盘扣开始具有装饰功能,造型逐渐多样,模样也从简单的一字扣变化成不同形态的花盘扣,如凤凰结盘扣、琵琶结盘扣、葫芦结盘扣等。明代中期服装大步变革,立领和方领引入女装,并在衣领处开始使用盘扣,衣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丰富,有些衣服上还出现了金属扣、玉扣等名贵的材料。明代官员肖像中的朝服上皆可见盘扣的身影,不同的身份等级其盘扣的装饰位置也不相同。由此可见,盘扣的装饰作用在明代得到强化,装饰目的明显。至此,盘扣的形制结构并无太大的变化,一直起着辅助作用。从清代开始,我国服装的门襟闭合方式由系带改为以盘扣为主。满州人马上得天下,汉人宽衣大袖的服装不适于骑射,骑射需要更加牢固的门襟的闭合方式,而盘扣的闭合方式正好满足了紧致、利落的要求。从造型上看,清代男子服装多用造型简单的一字直扣,戎装甲胄配上一字直扣给人一种硬朗、威严之感。女子服饰中多用造型丰富、颜色绚丽的软盘花扣,在丰富装饰性的同时,还能满足实用性等要求。从材质上看,清初人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材质制作具有不同艺术风格造型的盘扣,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金、银、铜、玉等各式各样名贵材质所制作出来的盘扣,不同材质的盘扣代表不同的等级、地位,穿戴者的盘扣材质越名贵、优质,社会地位越高。盘扣鼎盛阶段是民国时期,在西学东渐思潮和等思想的影响下,旗袍被大众热衷。旗袍与盘扣完美结合,成为中国风格的重要标志。民国时期盘扣造型和制作方法比清代更具巧思,相较之前增添了许多层次与韵味,使盘扣成为旗袍的明显标志之一。

2盘扣的艺术审美特征

盘扣从古时的衣带系结一步步发展为兼具使用价值和装饰价值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从艺术表现方面看,盘扣的表现形式非常注重变化,许多设计师突破了传统技法进行大胆尝试,将现代化的流行时尚元素、多种多样的材质及绚丽的色彩融入盘扣的艺术设计中,大大增加了盘扣的独特性与装饰性。盘扣的意、韵、神、形传递着中国的民俗文化,细节中处处体现着中华传统的魅力。盘扣作为民族的符号,其独特的寓意和价值在中国服装史上发挥着浓墨重彩的作用。(1)盘扣的造型之美与寓意之美。盘扣的形式美是变化统一的,通过造型、面积、数量、方向、色彩、强弱、明暗、肌理等变化对比最终达到美的和谐与统一,或者通过夸张、对称、极简、节奏、渐变、反复、动感、曲直变化等手段,给人以规律性和秩序感。从造型来讲,盘扣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字盘扣和花形盘扣。一字盘扣看似简单但在工艺制作方面往往更难控制。在一字盘扣中,对称式盘扣最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它以扣结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对称,体现形式美感中的对称之美,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还能显现大气稳重之感。在花盘扣中,除对称性盘扣外,还有不对称式盘扣,如图2所示。不对称式盘扣的造型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其形式立体多变,不受约束,非常具有创意性。不对称式盘扣强调节奏变化,遵循形式美法则。花盘扣虽然也具有实用性,但更多的是展现生动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如祥云表示吉祥如意,乌龟代表长寿等;也利用了象征元素,如龙、凤等;更有利用文字含义的,如利用“喜”“寿”等,传达出喜庆、长寿等含义。人们将这些美好的愿望融入同音、近音的事物中传达情意,寄托祝福与希望[1]。图1对称式盘扣图2不对称式盘扣(2)盘扣的材质质感之美。盘扣的风格和材质有很大关系,材质不同,风格也不相同。盘扣的制作材料选择以天然材料棉麻、丝绸为主,棉麻制成的盘扣朴素简洁、色彩艳丽,更具民族特色;丝绸属于高档材料,外观典雅、手感舒适,与同材质面料一起使用在服装上,视觉效果奢华精致;毛呢材质的盘扣出现的时间较晚,在近现代服饰中使用较多,毛呢材料挺括、结实,与毛呢服装搭配效果厚实稳重、和谐美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制作原料也变得丰富,如金属、树脂等材料也开始用于盘扣制作。这种材料的盘扣大多是用机器制作的,这样虽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缺少了手工盘扣的细腻情感。(3)盘扣的色彩搭配之美。盘扣的色彩在服装的整体协调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中国传统盘扣最常见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由于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传统色彩观念,盘扣的颜色都遵循着服色等级制度。从民国开始,社会风气渐趋开化,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这影响了服装的变革,也影响了盘扣的发展。到现在,盘扣所运用的颜色不受限制,盘扣的颜色可以是单色或者复色,并且可根据服装的整体色彩进行设计搭配,也可选取服装的邻近色、类似色,还可以选取流行色或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的灵活搭配可以让服装展现出和谐、典雅之感,而流行色或对比色的巧妙碰撞则使盘扣在服装中表现得更加时尚、前卫,既增添了值得端详的视觉中心,又给人一种清新、华丽之感。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使盘扣更具装饰性和观赏性,给服装重新注入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需求。

3服装中的盘扣艺术

近几年,中国风大热,盘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元素,被许多服装设计师用来装点各类时装。当代年轻人喜新鲜感、追求潮流,设计师利用年轻人的诉求,将新材质、新创意加入盘扣这一传统工艺,使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有了更多的可能。将传统的盘扣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重新将盘扣的造型进行分析、重组,再结合现代新工艺、新材料,将盘扣与不同服装款式相融合,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这不仅在很大程度提升了服装的文化底蕴,还设计出具有东方古国风韵的服装,使盘扣元素既能得到更多的运用和传播,又能实现这一传统手工艺和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在盘扣的创新设计中,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到装饰美感,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盘扣艺术的文化内涵,如若得其形而失其神,只会贻笑大方。要在不改变内在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给予盘扣新面孔。(1)盘扣在服装中的形式美。盘扣设计是运用形式美法则,将点、线、面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完美造型的过程。设计师将盘扣元素与服装设计巧妙结合,使现代服装既符合美学原理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艺术感。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是作为一个点来表现的,不同的盘扣数量、位置、排列方式、色彩、质地都会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由盘扣组成的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突出挺扩、细长的特点,整体给人一种硬朗之感,而曲线会给人一种优雅、柔美之感;线的移动构成了面,不同的盘扣造型形态也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体是由面与面的组合构成的,对于体盘扣的设计既要符合形体,又要符合服装的结构,由此也激发出许多创意性的盘扣造型设计。现代服装中盘扣元素的运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直接运用和间接运用。直接运用通常是将盘扣花纹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或是将盘扣以立体化的造型运用到服装的领口、袖口、下摆、开襟等重点部位进行再设计。直接运用的设计方法看似比较简单,但对设计师的专业水准有很高的要求,在运用时需要考虑盘扣装饰部位是否合理、与服装相结合是否美观,因此不能随意使用。直观运用的优点是可以完整地体现盘扣的艺术特色与造型之美,既能让服装的装饰效果一目了然,还能让现代服装更具东方韵味。间接运用是通过对盘扣打散、重构等复杂的方式,让盘扣能够更独特地体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间接运用的方式可以使服装在更大程度上保留时尚感,并能将传统的盘扣文化低调传达,满足人们对现代服装的审美要求。在间接运用中,设计师还会使用夸张变形或简化的手法。夸张是将盘扣的外形进行扭曲、重复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使现代服装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如图3所示。简化则需抓住传统盘扣的主要造型特征,将复杂的盘扣样式删减,用极简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既简洁时尚,又有盘扣的痕迹[2]。图3盘扣在服装中的应用(2)盘扣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将盘扣作为自己品牌的设计元素,国内外许多大型活动的服装都有着盘扣的身影。例如,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服装及亚运会的服装等都运用了盘扣这一元素。在APEC会议期间,身着具有中国风的蓝色立领盘旗袍在晚宴中亮相,旗袍的细节处体现着盘扣的精致与细腻之感。盘扣的巧妙运用打破了蓝色给人的严肃清冷之感,变得分外优雅,不仅凸显出服装高雅之美,还增加了服装的现代感和时尚感。在国外,许多国际设计大师的作品中也常出现盘扣、立领等中国元素的身影。例如,2005年,Prada摆脱传统形式,将羊毛大衣、安哥拉山羊毛衣与盘扣相配搭,如图4所示,这些听起来毫不搭调的搭配,产生了许多新花样;在GiorgioArmani2009年春夏高级成衣秀中,运用了盘扣、侧襟、中国结等中国元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Gucci2016秋冬米兰时装周秀和2017年春夏时装秀中设计师的灵感也都源于中国风,具有东方韵味的刺绣、盘扣、高开衩、锦缎与Gucci曲风完美结合,前所未见的组合产生出强烈的对比风格,有一种古灵精怪之感,让人眼前一亮,如图5所示。凭借着设计师独到的编织工艺和创意手法,这些小小的盘扣既精致又独特,并且完全融入了时尚之中,成为整个舞台的焦点[3]。

4结束语

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上展示。盘扣从寓意、造型、材质、色彩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新工艺的引入使盘扣有了全新的面貌,也让盘扣从过去的从属地位逐渐应用到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具有形式美感的盘扣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顶级T台上,更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行,倍受人们青睐。盘扣元素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为现代服装设计创造出新的东方韵味,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传统手工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韵秋.传统服饰扣系的审美功能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122-124.

[2]惠馨乐.中国盘扣的造型分析[J].天工,2021(3):42-43.

篇10

【关键词】LOGO;服装品牌;价值

LOGO的价值作用在服装品牌中尤为明显,一件服饰只要印有品牌企业的LOGO,它的消费价值也就自动提升。面对如今服装品牌LOGO 的发展趋势,在设计服装品牌LOGO 时,需要设计师掌握LOGO的三个价值真正发挥的作用才能适应这激烈的竞争环境。

一、服装品牌LOGO 的经济价值

服装品牌LOGO 的经济价值是指商标在转让过程中所具有的市场经济价值,它是构成标志价值的物质基础。如法国Hermes 服饰、德国的阿迪达斯、美国耐克和Esprit 服装LOGO 价值几千万美元,还有中国的运动品牌361度都是在服装品牌LOGO价值上运用到了极致,其经济价值的决定是由服装品牌的知名度和设计师的水平决定的,它是独一无二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可见,LOGO 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依托与保证,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因此商标在使用和归属时有一定的权限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可侵犯。

二、服装品牌LOGO 的信誉价值

信誉价值是构成商标价值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市场上建立信誉的服装品牌LOGO成为服装质量、款式和品质的象征。一个有信誉值的服装品牌LOGO 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满足感、信任感及成功价值的认同感。所以,LOGO 在流通过程中也形成很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服装品牌不仅有好的设计款式和超前的领导流行地位,而却有极高的信誉度,是人们仰望的高峰,体现企业的精神价值。

三、服装品牌LOGO 的艺术价值

服装品牌LOGO 设计受到时代审美的浸染,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演变历程。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与审美情趣的元素,在当今社会中所提供的作用远远超过了符号的作用,通过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言,传达了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即它能够反映出服装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服装品牌企业的文化价值。服装品牌LOGO 设计所体现的价值就包含这三艺术价值、信誉价值、经济价值个方面,它在创造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具有三个价值的服装品牌LOGO 在传播过程中,使消费者建立起对企业的良好印象和信赖关系,有利于企业地位的形成和提升。因此设计师要把握好服装品牌LOGO 的三个价值,在设计中充分体现,才能够发挥LOGO 在服装企业中的作用。

四、服装LOGO 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现代LOGO 已经是一个组织机构、一种商品或一项活动的象征性符号,通过含义明确、造型精练的形象,将行业特征、精神面貌、文化内涵等充分表现出来。它作为现代商品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和视觉识别的特殊媒介。在激烈竞争的服装市场中,服装品牌营销的要素很多,应用最广泛且传播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品牌LOGO。服装品牌LOGO 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象征符号,是视觉识别的重要因素,它体现企业的形象、规模、产品的特性,象征企业的信誉、理念、文化等,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名牌效应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著名的LOGO 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地位的炫耀,一种企业价值的体现。同时促进了企业对商标艺术形式的重视,提升了商标的设计价值。当然,在企业和人们对商标的艺术形式、设计价值重视的同时,也必然会对服装品牌LOGO 的视觉表现提出更高的要求,意义深远。

服装品牌LOGO设计方法应注意的:

(一)制作、使用、管理的便利性。服装品牌LOGO 在一定范围内,在不同环境中展示,不同媒体上宣传,不同材质上制作,要有识别作用。

(二)具有视觉的艺术性。服装品牌LOGO 在设计中除了要准确传播信息的实用功能外,还要有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反映多元化服装的现代性。因此在造型上要求优美别致,有良好的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给人以视觉愉悦与享受,体现新时代沟通的需求。

(三)意念表达的准确性。服装品牌LOGO在设计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充分体现视觉设计语言,能准确展现服装行业及企业特征,展现服装品牌个性、内涵及市场定位。服装品牌LOGO所传递的信息与消费者的联想有一致性,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并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便于识别记忆。

(四)个性鲜明的独创性。服装品牌LOGO在设计中挖掘出服装品牌的固有特征,在强化与其它品牌的差异性同时,找到该服装品牌的归属性,体现它的风格和品位。因此,服装品牌LOGO的形和义在设计上讲究独特新颖,追求个性,使其具有无限生命力。

服装品牌LOGO 作为商业性的LOGO,看似简单,却无处不渗透着美学原则。它以独特的语言符号传达内在的精神。它的设计表现不能像艺术创作那样随心所欲,它受到国家商标法规、法令,行业特点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它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审美趣味有其独特性,是“寓复杂于简约”的一门精妙艺术设计。

任何服装品牌LOGO都是综合要素的体现,小小的LOGO 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提炼能表现服装品位的主流元素进行设计。用企业或品牌名称的拉丁字母作设计要素不失为上策。拉丁字母与几何形相近,在文字字母空间、结构、形态、形式上进行构形变化处理,在设计技巧上,一般可采用单一字母、连字字母、首字母组合等手法。单纯的字母文字不亚于图形传递信息的效果。由于拉丁字母作为世界上应用广泛的文字,可以缩短沟通的距离,传达特定的信息。因此,用拉丁字母作为设计要素的LOGO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不断影响着LOGO 设计的发展趋势。如田中一光为著名服装品牌“三宅一生”所设计的LOGO,在设计时抓住了品牌的本质特点进行开发,展示了国际大师的风格,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对数字较为敏感,因此以数字作为服装品牌LOGO来诠释形象,与文字、图形相比,具有另一种特色。它显得极为独特,简洁明了,在设计时由于经过造型后的形态极具魅力和现代感,在心理上更符合现代人的认知心理。如中国名牌服装“柒牌”男装以数字“7”作为设计元素,巧妙地演绎象征形象,准确把握了LOGO 传播的信息要点。展示服装现代、时尚的气息,服装品牌LOGO 整体、简洁、大方,富有吸引力。

具象形服装品牌LOGO是忠实于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态,对表现对象进行高度概括、提炼的一种设计表现形式。它精练客观物象的精神气质,简化其结构,强化其形象特征,从而具有单纯、鲜明的个性。服装品牌LOGO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应具有大众性与高度清晰的可识别性。如以拟人化的兔子为主体形象的“花花公子”LOGO,形象生动,是具象形服装品牌LOGO的典范。用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一定的含义,借助抽象点、线、面、体来构成形象。从视知觉的角度来说,抽象形有利于视觉判断和视觉记忆。

抽象形服装品牌LOGO,单纯地表现对象的感觉和意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韵。如国际羊毛局的纯羊毛LOGO,造型简洁、流畅,用抽象的线条表达一种理性的秩序感,以独特的视觉语言,直接表达了品牌的特征,整个LOGO 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