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

篇1

关键词 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125-02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水资源是源源不断、无穷无尽的,直到人们对水资源毫无节制的索取超出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同时大量的水资源被人类活动所污染,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人们才开始正视水资源保护问题。城市生活污水作为重要的水污染源,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深入研究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妥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对于保护水资源、促进城市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1.1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

在社会经济取得飞跃式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污水的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城镇人口与日俱增,也加剧了城镇生活污水问题。城镇生活污水包括洗浴水、洗衣用水、冲厕水等一系列生活废水,这些污水中含有较多的生活杂质,可生化性好,回收利用的可行性较高。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中还混入了一定量的工业污水,使得污水的成分更为复杂。就水量方面来讲,城镇生活污水的水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有明显的波动特征。

1.2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难点

综合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可知,其水质成分日益复杂,杂质含量的波动性比较大,使得人们难以准确评估水质的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也就不能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影响了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转。此外,现阶段的污水处理技术大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诞生的,虽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但是依然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在大规模治理中易受外界环境的严重干扰,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他人文因素的制约,使得污水处理部门在选择处理方案的时候,往往不能选择最有效的处理工艺,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方案。

2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2.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现阶段的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曝气系统四大部分组成,主要利用好氧生化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工艺原理比较简单,污水治理效果好。根据活性污泥法的系统结构划分,其处理流程可以简单的表示如下:首先是将待处理的生活污水采取沉淀操作,然后将初步处理后的污水与二沉池中的活性污泥一同混入曝气池中,这些活性污泥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能够将部分有机杂质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吸收转换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以代谢的形成转化为CO2排放出去。

2.2循环曝气池法

循环曝气池法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以封闭的氧化渠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装置,能够进行封闭式的污水治理。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循环曝气池法创造了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能够使污水和活性污泥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接触,从而使污水处理进行的更为彻底。循环曝气池结合了推流和混合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应对短流,缓冲能力也有所提高,通常将污水在曝气区上游引入,在更上流的位置流出,形成良好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使被处理的污水得到充分的混合和分散,此外,循环曝气法通过氧化渠形成了循环往复的厌氧区和好氧区,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需氧不同的细菌提供了适宜的代谢环境,特别有利于脱氮的进行。在循环曝气池中,为避免污泥沉降,需要渠内提供较大的循环流量,一般为污水引入流量的数倍或数十倍,使污水一经流入便得到很好的混合和稀释,从而增强了循环曝气池的负荷能力,对于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机杂质也能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2.3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人为建造的综合生态系统,它利用系统中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等与污水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不但使污水获得了有效的治理,而且促进了水中杂质成分的良性循环,避免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实现了污水治理与资源再利用的双赢。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根据污水的具体情况来采用相应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自由调整各种反应物质的比例,摆脱了自然物质的限制,对城镇污水处理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3 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建议

3.1加强群众宣传

污水处理技术仅仅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措施,污水处理还应该重视污水源头的控制,通过广泛开展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城镇居民认识到城镇生活污水的巨大危害,加强节水意识,改变用水的方式和方法,在生活中做好污染物的管理分类,不但有利于污水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污水排量,减轻污水治理工作的负担。

3.2将污水治理纳入城镇规划建设之中

城镇生活污水在给居民生活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影响着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镇污水治理问题,将其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到设计规划的新层面,为后期城镇生活污水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方便。通过前期的有效规划和预防,可以降低污水治理的难度,扫清了城镇经济建设的一大障碍。

3.3加强污水治理的技术研究

随着人们对污水治理的不断重视,城镇污水治理技术发展迅速,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方面成效显著,然而现阶段的污水治理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但治理成本较高,治理效率也有待提高,严重制约着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化开展。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并借鉴国外污水治理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寻找更高效、经济的污水治理方案,以降低污水治理的门槛,促进城镇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

4结论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城镇化逐渐成为当今城镇建设的主题,城镇污水治理作为绿色城镇的重要内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妥善治理城镇生活污水,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力度,控制和治理两手抓,不断提高污水治理水平,为城镇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涛,徐健.生态塘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前景及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

篇2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湿地处理;堵塞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长期以来都是“蒸发”消除,而传统的污水治理方式是以集中处理为主,运行费用高、治理效益不理想。对于地形复杂,农户分散居住的农村地区来说尤为困难。因此,在农村村落集镇的污水处理中,采用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处理的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而农村生态人工湿地运行关键问题之一是消除堵塞问题。

农村生态人工湿地发生堵塞,会引起湿地漫流或处理效率降低。若直接与农户相连,还会引起农户下水管网排水不畅,甚至回灌的现象,失去污水处理的功能。因此,农村生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必须要摸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堵塞的机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调查实验基础与过程

1.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分析形成堵塞的累积物质及造成湿地的永久性堵塞的主要原因。

1.2 调查实验期间

共监测4块人工湿地,其中2块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市政污水,2块农村生态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4块湿地的具体设计及运行参数详见表1

1.3 采样及检测方法

1.3.1 水样检测方法

污水共检测4次水样。进水水质主要监测COD浓度(总COD浓度及用1.2μm及0.2μm过滤的COD浓度)。不同组分的COD计算如下:

COD(可沉淀的颗粒物质+大胶体颗粒物)=CODT-COD1.2μm ;COD(胶体颗粒物)=COD1.2μm-COD0.2μm

COD(可溶解性物质)=COD0.2μm

由于污水中可能有些胶体颗粒物质小于0.2μm,而监测研究表明这部分物质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因此在试验中可溶性化学需氧量,为0.2μm的滤膜过滤后的水体水质。

1.3.2 累积颗粒物的采样与分析

实验期间,每块湿地分别采样1次。采样点位置设在距进口2m及4m的位置,及距出口2m的位置。采取锤击不锈钢管(直径200mm,高0.4m)的方式进行采样。然后用铁锹将不锈钢管挖出。小心取出不锈钢管内的填料,并放置自封口内,移至冷藏箱保存。在本实验研究中,累积的固体颗粒物有2部组成分别为空隙间固体颗粒物和附着固体颗粒物。空隙间固体颗粒物随着填料的取出,会自然散落;附着固体颗粒物需超声波清晰后,将清洗液过滤获得。

1.3.3 累积颗粒物的生物降解实验

经由1.3.2步骤获得的累积固体颗粒物进行生物降解实验,包括厌氧实验及好氧实验。厌氧实验及好氧实验分别持续30d,以保证难降解的有机颗粒物能够有充足的时间降解。每取去2次样品,监测COD及挥发性固体颗粒物(SS)。

2 结果与分析

2.1 进水COD的成分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市政污水及农村生活污水中COD的主要成分为大颗粒有机物。其中市政污水中除大颗粒有机物外,可溶性物质及胶体,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农村生活污水中胶体比例所占较低,其中系统1占的比例仅为4.3%,系统2占的比例仅为2.1%。说明农村生活污水中COD含量,主要以可溶性物质及大颗粒有机物为主,胶体含量较少。

2.2 累积颗粒物在湿地的分布规律

由图2可以看出处理市政污水的系统,在湿地前段的累积颗粒物的重量最高。说明大多数的固体颗粒物在此被截留。而后累积颗粒物的含量逐渐降低。研究资料表明,湿地1/3段,COD去除率高达80%~90%。大多数的COD通过污染物的截留被去除。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去除COD过程的前段与后端的差异性不明显。

2.3 颗粒物的生物降解实验

由图3可以看出,4个处理系统的COD在30d的试验周期内,无显著变化,颗粒物可生化性非常低。试验结果表明,在湿地内累积的污染物主要为无机颗粒物。被截留的有机物在短时间内,能被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迅速的降解。但1.3.2的结果表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的颗粒截留物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颗粒性物质主要以有机颗粒物为主,大部分有机颗粒物在被截留后,迅速降解。

3 小结与建议

由1.1.2及2.3的研究表明,湿地内形成堵塞的累积物质,主要是难以降解的颗粒物,这部分颗粒物会持久性地留在湿地填料的空隙内,随着颗粒物的逐渐附存而积累,是造成湿地的永久性堵塞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发生和消除颗粒物的永久性堵塞,建议:

由于大多数的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以易降解的有机颗粒物为主,要针对性地合理设计湿地的水力负荷及有机负荷,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堵塞。

在湿地进水处需设置预处理装置,尽可能地将难以降解的颗粒物预先去除,进而延长湿地的使用寿命。

湿地若发生临时性堵塞,可以通过干湿交替运行或者停运1~2d来消除堵塞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海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与实用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09).

[2] 赵志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篇3

论文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渗滤净化系统;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篇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03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05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05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本省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每个开展污水治理的村,85%的费用从生态市建设专项经费中支出。安吉县每年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的经费不少于1000万。地级市除衢州等个别地方外,每年的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都超过1000万,其中杭州市达9000万,各地都在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经费。而我市虽然也建立了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但资金量小,主要用于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难以安排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市"十一五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各级财政能够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开展。

3.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2006年要全面完成全市20个乡镇、25个村的生态乡镇、村建设任务,以生态乡镇、村建设来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今年我市安排10个村,今后要坚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每年选择一批地处环境敏感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三是以"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为契机,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村建设,争取每年建成几个。四是充分利用国债项目,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结合"一池三改"方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今年各县(市、区)至少要新增一个村全面开展沼气建设,其中龙泉、遂昌、庆元、松阳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多增加3-4个村的沼气建设,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篇5

一、案由:

随着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清洁的空气,饮用干净的水,无灰尘、无噪声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对工业废气的排放、空气质量检测达标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各种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治理,这些工作都有亟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加大治理力度,需要加大投入,治理没有经费投入一切都是空谈。我区地处豫东平原,开封市的东南部,被称为古城的南大门。辖区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农副产品十分丰富,种植、养殖业发达,是开封市、蔬菜的重要产出地和奶牛养殖基地。每年金秋时节,古城大街小巷千姿百态的大多源于这里,使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因此,我区不仅承担着维护境内生态安全的发展责任,而且承担着开封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政治责任。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对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急需加大对环保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治理城乡环境污染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

二、建议方案: 

1、区政府加大对环境治理经费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经费的使用。

2、采取补贴的形式建立村、社区日常保洁队伍,常态化的管理环境卫生。

3、投入专项资金对于农村、社区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城乡结合部、农家乐的集中区、移民搬迁的安置区等污水排放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处理污水,不能任由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道。

篇6

关键词:核技术;环境保护;发展现状

引言

自天然放射性核素技术被发现以来,核技术日渐完善实现了人类从微观层次到物质结构的深刻了解,核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20世纪以来,核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尚不完善,核科学技术在与环境科学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如何解决其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心。

1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上的现状

核科学技术主要与粒子束技术与射线构成,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高能射线与环境污染物介质的进一步作用,产生具有高活性的离子与自由基,进而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核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辐射技术为处理环境污染三废的重要手段,在保证环境污染治理良好效果的同时,平和利用核能,其化学物质零添加的特点有效避免了传统环境治理中二次污染问题的发生,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核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潜力巨大[1]。

首先,核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核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针对人类日常饮用水的处理,另一方面是对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核技术对人类饮用水处理技术及相关政策较为完善,西方国家建立大规模德示范装置,有效去除了饮用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三卤甲烷等物质,为我国运用电子加速器科学的处理饮用水提供参考与借鉴。在此基础上,奥地利进行了饮用水二级净化的尝试,建成核辐射的中试工厂,进一步防止饮用水的生物污染,在根本上保证了人类饮用水的安全。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核技术在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水分子在高能射线的持续照射下会发生一定的水解反应,通过辐解生成具有较高活性的产物,利用该产物与污水中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可有效改性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的污染分子,并将污水中的病原体进行灭活处理。现阶段,利用核技术是对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大多数国家有独立的半生产性的处理污水厂,通过核辐射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核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优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使核技术的社会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其次,核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目前,核技术处理大气污染物已基本实现商业化运作。核技术可有效脱出烟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较常规空气污染治理方法相比,其去除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符合我国环境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

最后,核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方面的应用。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过程中,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会有副产物产生,污泥中一般含有寄生虫等危害人类健康因素的存在,污泥通过核技术中相关射线的照射可有效杀死原来存在细菌、寄生虫等,经过核技术处理的污泥作为肥料被广泛应用到农田种植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利用核技术处理废纸、木屑等废弃资源,使其发酵及糖化产生酒精,保障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核技术处理高分子聚合物也有一定成效,利用高能射线对废弃的塑料进行处理,塑料在射线辐照的情况下会发生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降解为便于处理的蜡质粉末状形态,进一步推动环境污染治理的全面发展。

2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阶段,我国以经济建设为科技政策的核心,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确定资助方向及领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领域,核技术与环境保护科学的整合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但就我国目前的整体形势来说,核技术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仍不够健全,存在一定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3]。

核技术是我国科学研究主要的技术支撑,必须具有前瞻性,务必结合环境保护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确定核技术的研究目标,将多种核技术手段进行集中,进而共同解决环境保护交叉领域中存在的顽固性环境保护问题,进一步提高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交叉领域中的地位。注意加强核技术研究成果向全面实现生产的有效转化,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核技术环境产业链。由于我国技术产业化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以致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较慢,现阶段我国核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仍处于较为浅显的认知与实验阶段,只能研究出小规模的实验室产品,研究核技术的仪器、设备缺乏商业化的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方面的整体水平不高,为更好地推广核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应逐步对其在政策及资金上进行大力扶持,提升我国核技术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相关机构应加强对高素质核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从事核技术环境科学的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核技术理论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制定符合实际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我国核技术环境科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更多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支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

与其他科学技术相比,我国核技术仍存在依赖性较强的问题,我国务必对展开对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中的积极探索,确定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现实发展战略,有效推动我国核技术环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黄敏,陈建新.复旦大学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创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1):88-90.

篇7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

辽宁省在2012年实现由“排污大户”变身“减排大省”的基础上,2013年,辽宁省致力于推动由“减排大省”向“环境改善大省”转变,一年来,辽宁省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年两工程”(即“污水处理厂运行攻坚年”、“蓝天工程”和“农村环保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这对改善当地水环境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农村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

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众多,尤其是对于东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省,在没有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情况下,使得农村水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处理不得当,全国农村每年产生上万亿吨的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的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话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而这直接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挂钩,因此农村环境的治理迫在眉睫。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可行性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做饭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洗澡用水等,这些平时的生活用水分散,而农村没有任何集中的收集措施,由于雨水的冲刷都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大部,在该区域内,既有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也有东北平原等平原地形,重点流域有辽河和松花江。大部地区气候以干旱、多风,冬季较长而寒冷为主要特征。该区域的农村村落规模通常较小,村落间的距离较远。由于地区差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目前大部分农村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该区域地理、气候与经济发展特征决定冬季低温是影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效能的重要因素。三,农村生活污水的解决办法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因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故污水处理设施应为地埋式或采取其他保温措施。地埋式设施应安装在冻土层以下。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选择生物处理、生态处理技术及组合。

在居住分散、地形复杂、不便于管道收集的单户或多户农户污水可采用分散处理。新建新农村及旅游度假村、民俗村等可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选择处理技术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以已批准的当地水污染治理规划、国家有关村庄整治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依据,根据各地村庄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排放与利用等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其次,生活污水处理根据村庄人口、地形和地貌及地质特点、住宅分布等情况,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的模式,并根据水冲厕所建设和普及情况,按照无水冲厕所、已建水冲厕所、已建水冲厕所实现黑水与灰水分离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再其次,污水处理应采用适合农村特征的污水单元技术和组合工艺以及其他能达到排放要求并与当地技术经济相适应的污水处理技术;最后,环境协调,易于维护管理。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环境条件,东北地区可采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化粪池、厌氧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土地处理、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技术。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以去除粪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小型污水初级处理构筑物。化粪池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施工、造价低、维护管理简便、无能耗、运行费用少、卫生效果好等。其不足之处是沉积污泥多,需定期进行清理;沼气回收率低,综合效益不高;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水体,需经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或生态技术单元进一步处理。化粪池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特别适用于生态卫生厕所的粪便与尿液的预处理。

厌氧生物膜池是通过在厌氧池内填充生物填料强化厌氧处理效果的一种厌氧生物膜技术。其优点是投资少、施工简单、无动力运行、维护简便,而且池体可埋于地下,其上方能覆土种植植物,美化环境。其不足之处是对氮磷基本没有去除效果,出水水质较差,须接后续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后排放。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各区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人工湿地或土地渗滤处理前的处理单元。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无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生物膜内微生物量稳定,生物相丰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强。其不足之处是加入生物填料导致建设费用增高、可调控性差、对磷的处理效果较差。该方法适合东北地区农村单户、多户或村落污水处理。

土地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的优点是处理效果较好、投资费用少、无能耗、运行费用很低、维护管理简便。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而且设计不当容易堵塞、污染地下水。该方法适合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与农业或生态用水相结合,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美化环境,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人工湿地适合在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氧化塘又名稳定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出水水质好、投资成本低、无能耗或低能耗、运行费用省、维护管理简便。其不足之处是负荷低、污水进入前需进行预处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随季节波动大、塘中水体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会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虫。氧化塘适于中低污染物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于有山沟、水沟、低洼地或池塘,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对于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可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尽可能将处理后的污水农用,从而节约建设和运行费用。对于集中农户或自然村,建议经化粪池处理后集中处理,一般以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好,主要构筑物可建在室内,具有稳定、高效与耐冲击等特点。

结语:根据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结合当地的实际,找到适合当地地区的解决办法,总而言之,污水的处理现在已经是社会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保护的重点,因此污水处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8

为使保护城市水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应积极健全水环保税收制度。其一,扩大征税范围,动员全社会成员共同承担水环保责任,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都应纳入征税范围,把收费改成征税,以有效限制企业、居民浪费水资源。其二,城市水环保税收标准需要改善,针对企业及个人消耗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一旦发生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就提高税收标准。其三,完善相关水环境污染税费政策。一直以来,城市环保部门的工作难点就是征收税费,应真正落实污染罚单,跟法律部门协商进行强制征收,以有效约束企业及居民的污染行为。另外,城市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还需加强调整其产业结构,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技术含量等,鼓励企业启用绿色环保设备,努力降低企业对城市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2科学治理城市水环境

2.1严格控制污染源

河流、湖泊等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就是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所以,城市有效治理水环境的先决条件是严格控制污染源。这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完善法律法规,还需要城市的水务监管机构依法办事,严格限制居民及企业的污染排放,严厉打击违法的水体污染行为。同时,城市应加强建设处理污水的设施,扩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争取将整个城区覆盖,确保一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有效的污水处理后才排放到河流、湖泊里,促使城市从根源处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

2.2综合整治水环境

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不能只在城区进行,而应实施综合整治,认真贯彻引、截、治、疏、保、管得六字方针,并以先城区后农村、先上游后下游、先重点后一般为综合整治原则,始终坚持引疏结合、截污先行、治保并重、多管齐下,有效实施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当然,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需要各部门协调合作,重点推进建设城市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等,确保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达到标准,争取对城市水环境进行长效管护。

2.3加强雨污资源化

在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中,污水回收利用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目前,城市水资源日趋贫乏,污水经过二次安全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于市区的绿化、公园景观等,还可用于工业及道路喷洒,在投资较小的基础上将收获较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城市新建的小区应加强建设水循环系统,完善小区的绿色基础设施,通过渗水管道、植树种草等方法有效控制雨水渗透,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有效缓和城市水资源贫乏的困境,从而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3加强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

3.1强化城市水环境治理决策民主化

治理城市水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努力实现公众参与治理水环境的权利,促使他们共同参与决策[3]。其一,城市水环境治理决策的过程应民主化,确保居民履行自己的民利,参与制定水环境的治理决策;其二,水环境治理的内容应民主化,促使治理决策及治理内容的制定能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重视群众给出的意见、建议,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3.2加强宣传教育,公开环境信息

保障公众的言论自由,并给予新闻媒体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会媒体为公众宣传水环境保护观念。建立信息平台,定期公布相关的环境信息,促使公众能及时了解城市水环境动态,从而有效提高水环境保护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鼓励公众监督非法污染企业及个人等,并通过奖励等手段有效激发出公众的监督热情,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全员参与性。

3.3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渠道

当然,如果参与渠道不畅通,公众就无法有效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公众不管是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决策还是监督,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参与渠道,邀请公众参加定期举行的信息会、听证会等,并鼓励他们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提出建议;官方设立举报平台,针对公众举报的信息进行公开,并告知公众后续的处理办法,定期收集公众意见,确保公众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权等。

4结语

篇9

【关键词】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污染;处理建议

1引言

长江流域经济带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带之一。近些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长江流域的粮食产量也逐年递增,同时所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用量也逐年增加。在长江两岸的农业生产区内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用品,会随着江水的扩散将农业污染物分散于整个长江流域中,影响江内生物种类的平衡并影响长江的生态环境[1-3]。在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化学污染物,农田中的泥沙、盐类物质等,在灌溉或自然降水作用下,通过径流或渗流等方式流入或渗入自然水体内,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体污染。农业生产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农田中的泥沙、盐类物质、畜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及其他废弃物等。农业生产对长江的污染占据农村相关产业对长江污染的主要部分,因此对农业生产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且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4-5]。对长江流域内的云、贵、川、渝、湘、鄂、赣、皖、苏、浙、沪,共计九个省两个直辖市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文中所述上游是指云、贵、川、渝,中游是指湘、鄂、赣、皖,下游是指苏、浙、沪地区。

2长江流域农业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化肥使用量大、施肥不规范、化肥氮磷超标

根据相关人员的统计,2018年度,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所使用的化肥量均值折纯为390kg/hm2(26kg/亩),在所有农作物中水稻和蔬菜使用的化肥量较大。根据相关规范,一般水田中使用化肥的氮磷钾最佳比例为1:0.4:0.8,而实际中所使用化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0.63:0.08,实际施肥中含氮、磷量较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在进行施肥时,80%及以上的施肥方法为撒施等表面施肥,实际进入土壤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量为施肥量的30%,剩余70%的化肥都随地表径流流至江内,造成江内氮、磷含量猛增,破坏了江内生态平衡,是长江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长江流域地下水位较浅,农田内施用的化肥数量较大、施肥结构不合理等,化肥与地表水融合渗入地下水内,造成地下水含氮、磷量增加,影响地下水质,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人们和牲畜的生活用水产生威胁。

2.2农药使用量大

根据相关人员的统计,2018年度,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所使用的农药量均值折纯为4.5kg/hm2(0.3kg/亩),所使用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占所有农药使用量的70%,其余30%为除草剂和其他农药。在所有农药中,60%及以上为有机磷农药。施药时除特别重大病虫害外,其他还为传统的手动药械施药。由于在长江流域种植的农作物多数为水稻,其次为蔬菜,在稻田进行施药时,70%~80%的农药喷洒至水田中,20%~30%的农药应用至水稻上,喷洒至水田中的农药随水田中积水渗入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作用流至江内,破坏了当地土壤、地下水源和降水,对农业面源产生一定的污染。

2.3畜牧养殖污染

根据相关人员的统计,2018年度,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平均牲畜出栏达60万头,禽类出栏达600万只,牲畜禽粪便总量达100万t,而对牲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率仅为30%。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基本未作无害化处理,进行相关处理的仅为市区或距离市区较近的大型或中型养殖场,偏远山区的农业化生产均为自然养殖。近些年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贫困地区的养殖率进一步增加,生产秩序较为混乱,因牲畜污染产生的纠纷时有发生。这种小农经济的畜牧禽生产过程,轻者对当地农田、土壤产生污染,重者对地表水源、地下水产生影响,最终对江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2.4农村生活污染

尽管近些年,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规划和规定,对规模化的养殖业中的废水、粪便等排放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对农村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粪便等排放无有效、明确的规定。据统计,农村人口为50万的地区,每年粪便排放量约为40万t,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000万t,每年生活垃圾排放量约为15万t。其中部分地区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内对自然水体产生污染,部分地区的粪便在粪坑内经自然分解深入土体内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内对自然水体产生污染。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内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有机物或其他难分解物质,排入自然水体内对水体内的生态平衡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物种灭绝,各支流中的污水汇入长江内,最后导致长江水体产生污染,严重时产生黑臭水体。

3污染治理建议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之一,在对农业污染进行治理时不能仅依靠政府政策的要求和媒体的呼吁,应从农业发展的模式和农业生产者的传统观念进行着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中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和质量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在对长江流域的农业污染进行治理时,应在粮食产量和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治理,建立农业生产和环境友好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

3.1施肥管理

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和技术部门,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施肥管理条例,规定施肥的时间、化肥的种类和数量等,在各行政村安排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施肥,各乡政府对施肥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为避免因滥施肥而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政府应按照制定的施肥管理条例对满足施肥要求的农户进行奖励,并聘用此类施肥水平较高的农户配合专职技术人员对其他农户进行指导施肥。除上述方法之外,还可引入第三方施肥服务公司,对大面积农田进行统一施肥管理,严格控制采购的化肥种类,并对采购的化肥进行抽样检测,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统一化施肥管理的优点在于可对施肥面积和化肥用量进行精确计算,避免出现施肥不均的情况,且统一采购化肥并进行抽样检测,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合格化肥或假化肥等流入农业生产中。

3.2施药管理

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和技术部门,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建立相应的农药喷打规范制度,引导当地农民进行科学施药,同时完善农药产品的检查和检测体系,提高流入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农药质量。从当地农药市场的源头进行控制,对农药品牌、各化学成分的登记、贮存等进行统一管理,将高毒农药和持久性农药进行淘汰,鼓励农药商进购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农药。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的害虫、杂草等特点,鼓励农药生产商研发新型生物农药,并推广使用生物除虫技术,尽可能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除此之外,为避免滥用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源等造成不利影响,还可在乡镇中成立施药服务公司,对农药采购、施药等进行统一化管理。施药公司可雇佣当地的农民进行施药操作,同时也间接的对农民进行施药培训,提高当地农民总体的施药水平。

3.3粪便处理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粪便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粪便和生活粪便。在养殖业中对于小规模养殖,应将动物粪便进行收集,按街道或按片区进行收集处理,配置沼气池,使用动物粪便制作沼气供生活用,或使用动物粪便经加工后制作成生物有机肥。对于生活粪便,可拆除各户中的粪池,按街道或片区建设公共卫生间,在公共卫生间附近建设沼气池,将粪便同样发酵加工制作为沼气供使用,或制作成有机肥。乡镇政府应号召小规模养殖户,招商引资在各村或临近村建设养殖场,将小规模养殖的动物放置养殖场进行统一饲养,既可减小散养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有利于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的收纳处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可规划沼气池、公共卫生间、养殖场的位置分布及规模,在既有村落中可根据村落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3.4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

农村生活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在农村由于生产力较为落后,生活垃圾较为零散,生活废水量相对较少,因此国家并未重视农村生活中的废弃物排放。近些年随着美丽乡村政策的不断落实,多数农村已经开始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如在街道中定距布置垃圾桶,修建排污渠等较为具体的工程。但多数地区的生活垃圾依旧排放至原排放位置,并未对其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排污渠的修建仅为将生活废水统一收集继续排放至自然水体内,或修建的排污渠为形象工程,并无泄水处,名为排污渠,实为收纳污水池。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均未得到有效的处理而直接排放。为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应在村镇附近投资兴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将有机废弃物加工制作成有机肥料代替一部分化工合成肥,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在村镇中建设污水处理厂,可根据村落大小或各村落密集程度修建一对一或多对一式的污水处理厂,将各村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不仅可减小污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破坏,还可使自然水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灌溉使用。

篇10

一、为进一步理顺、明确我镇农村垃圾清理收集和溪流保洁的工作机制、标准和政策,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

为此,镇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和溪流保洁工作进一步促进小舜江上游水源保护的实施意见》,重新制定了总体目标、基本要求、考核办法、扶持政策、工作要求,并采用镇垃圾焚烧场集中焚烧和垃圾集中液压相结合的垃圾处理办法,从而使各行政村的村庄环境得到了大的改善,溪流保洁率达到了100%。

二、列入今年创建县级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先进村,工作正在逐步落实到位。

1、在具体的实施工程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村内道路改造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如占岙村、下尉村都利用列入的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建设结合村内溪旁的主要村道的拓宽和硬化、路旁绿化一同进行,由此既搞好了溪流的治理,又新建拓宽了村道,同时又搞好了村道的绿化,从而使溪水更清了,道路更宽了,村庄更美了。二是将建造村内5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与开发村庄内小山丘和兴林富民工程相结合。如下尉村将村庄中心的一座小山经过建造步行道和在山上设立石凳、石桌等设施,既有了公共绿地,又有了老百姓健身活动的休闲场所。如占岙村利用村庄与香榧示范园区相连的有利条件,新建了村庄与园区相连接的步行道,使千年香榧林成为与村庄紧密相连的公共绿地。三是如裘村村改造闲置废溪与建设村中心5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相结合。

2、消灭露天粪坑出新招。在创建新农村工作中,根据山区露天粪坑多,农民种地有使用粪肥的习惯。因此,裘村采用了整体搬迁露天粪坑的方法,将所有露天粪坑从村庄中心迁移至远离村庄的山脚边的方法。下尉、占岙两村则采用集中建造公共厕所的方法解决。

3、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实施。山区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我镇是第一次,为此,镇政府多次组织有关村干部外出考察取经,目前按县能源站设计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裘村、下尉这两个村实施。其余村计划在这两个村试点基础上采取走一步带一步的办法解决。

三、省、市小康示范村和省级环境整治村工作

今年我镇列入省、市小康示范村的是陈村,列入省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的有5个村,这几个村目前正在积极努力,迎接省市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