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米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结直肠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20
近年来, 结直肠癌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在逐年提高, 发病率列居恶性肿瘤第五位, 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法。经淋巴转移为结直肠癌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 转移淋巴结残留、微小癌灶为术后患者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1]。为防止术后复发, 提高患者生存率, 术中要尽量将转移淋巴结彻底清除。本文对纳米碳淋巴示踪剂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价值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结直肠外科5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8例、女22例, 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45.1±10.5)岁, 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1.3)年, 平均肿瘤大小(2.12±0.34)cm;肿瘤部位:11例升结肠, 6例降结肠, 10例乙状结肠, 23例直肠;肿瘤分期:16例Ⅰ期, 10例Ⅱ期, 24例Ⅲ期。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淋巴示踪剂标记将患者分成实验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
1. 2 方法 实验组术前应用淋巴示踪剂, 对照组未使用。
1. 2. 1 染色法 应用纳米碳(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 ml/支), 含有50 mg纳米碳, 混悬液内碳团粒平均直径为150 nm。术前1~3 d, 实验组患者在结肠镜下对肿瘤周围1~1.5 cm黏膜下4点位置分别注射纳米碳混悬液, 每点注射量为0.15~0.25 ml。
1. 2. 2 手术法 手术严格坚持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原则, 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术前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 对乙状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治疗时, 均取改良截石位;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手术均取大字位, 操作时应用5孔操作法;为患者建立CO2气腹, 并将其放置到Trocar内对腹腔进行探查, 确定肿瘤部位, 排除远处转移, 行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以及直肠癌前切除术等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和淋巴结检出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 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对解剖层次进行观察, 层次清晰, 无纳米碳淋巴示踪剂潴留手术解剖层次的情况。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94.2±25.3)min, 对照组为(190.0±40.5)min,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淋巴结情况对比 实验组检出淋巴结422枚, 平均检出枚数为(16.5±3.3)枚;对照组检出321枚, 平均检出枚数为(12.2±1.6)枚;实验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枚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微小淋巴结(
3 讨论
目前,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术式, 且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标志着结直肠癌治疗进入到微创时代[2]。该术式具备2~3倍的放大效应, 解剖结构、间隙清晰, 对保护神经、清扫淋巴结十分有利。但各级医院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别, 规范、标准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CME、TME等还较难实现。结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为通过淋巴结转移, 还可能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为保证D3淋巴结清扫、CME、TME实现, 需要应用淋巴结示踪技术。
纳米碳标记具备切缘标示、肿瘤定位的作用, 可对术中淋巴结清扫进行有效指导。术前通过应用纳米碳标记技术, 可准确定位肿瘤位置, 术中不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可加快手术治疗进程, 并缩短治疗时间;另外, 行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时, 应用纳米碳标记, 可明确肿瘤下缘位置, 保证足够切线;此外, 应用纳米碳标记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检出率, 为病理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提供积极指导。有研究[3]显示, 在转移淋巴结肿, 约有45.4%直径
综上所述, 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崔海宏, 黄平, 张]歆, 等.结直肠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拷贝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 2103, 33(3):180-183.
[2] 张相春, 王延磊, 晏伟, 等.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32):2612-2615.
篇2
说到我国纳米科技的发展历程,一定要提到张立德。
张立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所学位委员会主任,资深研究员,1996年6月至2005年1月间,先后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纳米材料科学”和国家g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首席科学家。
叩开纳米科技的神秘之门
在阿拉伯的神话故事中,有个藏满宝藏的山洞,阿里巴巴只要念动“芝麻开门”的咒语,洞门便应声而开。在当今时代,纳米科技领域就是一个既现实又神秘的藏宝所在。不过,打开这个宝藏之门靠的不是什么咒语,而是全凭刻苦的科学实践。张立德等一批科学家,就是通过多年刻苦的科学实践,叩开了我国纳米科技的神秘之门。
1987年,张立德率先在国内开展纳米材料研究。二十多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围绕国际上共同关注的纳米科技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成果。
在纳米材料可控合成的原理和生长规律的研究方面,他们获得了重要发现,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此获得了2008年美国汤姆森路透集团首次在中国颁发的“科学前沿卓越研究奖”。张立德在单晶纳米线有序阵列制备的原理和方法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同样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2006年,世界科学出版社邀请他撰写一部英文专著《ControlIedGrowth of NanomateriaIs》。《Journal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JNN)》主编来函说:“基于您在这一领域做的开拓性工作邀请您撰写综述论文。”张立德在文中系统总结了半导体纳米线有序阵列制备科学和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全文五十多页,于2008年1月在该杂志的Special Issue上发表。他的异质纳米结构的构筑和性能优化研究工作更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近千名作者引用了几千次,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还获得发明专利十多项。
领跑国内纳米技术产业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立德清醒地认识到纳米材料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由实验室转移到企业势在必行。他分析了技术转移工程中的3个瓶颈问题:一是降低纳米材料成本,二是发展规模生产纳米材料的分散技术,凸显纳米效应:三是发展纳米材料应用技术,促进产品的性能升级。1995年,他率先在报刊上撰文呼吁加速纳米材料产业化进程,指出纳米材料产业潜藏商机。与此同时,他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创建了纳米材料应用研发中心,结合企业的需求,着手解决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的3个关键问题,在纳米粉体制备技术方面获得了十多项发明专利,并与企业家合作,使4项发明专利成功地实施了技术转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篇3
关键词:物理知识;生活;应用分析
引言
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是我们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我们的思维得到开拓。物理学理论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因此,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我们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认知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都是极为重要的。加强两者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物理学习的直观性,更具有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提升生活技能。
一、生活实际与物理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都被归类为物理的方面,比如说树叶会漂在水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氢气球可以飞上天,但吹出来的气球却会掉在地上;水往低处流;水底石穿的现象;航天员在月球行走是漂着走;冬天毛衣容易起静电;指南针的工作原理……这些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却无一例外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而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正是对生活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物理是最早的物理学家们对自然界的现象的总结,后来逐渐形成了物理这一专门的学科,物理科学家们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入,但物理还是从相对简单的现象入手的。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物理课本中就有很多生活化的小例子,但是,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增加学习物理的乐趣,我们学习起来会更好理解,同样的,将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也能够开发我们的创造力。
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在高中物理中,属于分子学的范畴,所以,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对我们学习分子学有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纳米技术如下:
(1)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虽然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2)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清水,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
(3)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和改进交通工具的性能。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能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延长发动机工作寿命。
(4)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微型药物输送器,可携带一定剂量的药物,在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下准确治疗。纳米机器人,其体积小于红细胞,能疏通脑血管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的脂肪和沉淀物,还可“嚼碎”泌尿系统的结石等。
2、车辆速度计
在我们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中讲到速度计是来测定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本文来解释一下它是如何来测定机动车的瞬时速度。
当车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时,对应着车轮的一定转速,这时经过变速机构也使软轴以一定的转速转动,从而由电磁感应使感应盘也转动,使指针偏转一定的角度,那么在刻度盘上对应的位置刻上对应的车子速度,由于指针的转动角度与感应盘的转动角度是相等的,而感应盘的转动与软轴的转动成正比,而软轴的转动与车轮的转速成正比,而车轮的转速完全与车速成正比,所以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速度值完全由汽车的行驶速度来决定,所以测出的速度就是这个时刻车子的瞬时速度。速度计中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电磁感应、力矩转动、力矩平衡及仪表的刻度刻制和实际数据的处理.这都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体现。
3、航天技术
针对航天技术学习高中物理力学,就是在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航天技术的所有内容,了解我们所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获得大量的有关航天技术的资料,包括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视频的,文字的,图片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删减,最终获得那些形象的,有趣的,励志的等等对我们学习高中物理力学有价值的资料,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内容,我们还应该利用课外的时间多多关注一些航天技术,感受物理知识所带来的强大的力量,明白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科技进步的联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结合我们自己了解到的航天知识,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困。在航天技术中所应用到的力学知识如下:
(1)天体力学和轨道力学
为了开发宇宙,我们必须对各个行星的运动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必须用近代的力学知识进一步描述天体的运动规律。另一方面,为了节约能量,必须对各种航天器的轨道进行优化。关于这方面,我们可以举例子。比如AOTV,就是气动辅助变轨转移飞行器。大家知道,要改变航天飞行器的飞行轨道,需要很大的能量。有时几乎是做不到的。一些力学专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即利用航天器在再人大气层中所受的气动力,来改变飞行轨道,就可以节省许多能量。
(2)大气层飞行力学
大气层飞行力学的重点是空天飞机的上升段轨道优化。由于空天飞机使用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它受到很大的阻力和气动加热。为了节省能量,必须对上升段的轨道进行优化。
(3)结构动力学
不论是航天器,还是运载器,都存在大量振动问题。例如,运载火箭的长细比例较大,就必须进行振动塔试验和结构动力学的计算。建造振动塔是非常费钱的。随着今后火箭直径的加大和长度的进一步增加,进行全尺寸的振动试验变得越来越困难。为此,必须在建立正确的模拟火箭结构的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运载火箭还存在一些复杂的振动现象,若处理得不好,就可能造成发射的失败。
结语
总之,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高分子纳米材料》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分析了课程的目的、特点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运用视频课程、颠倒课堂、电子产品辅助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分子纳米材;教学改革;颠倒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80-03
一、引言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纳米技术已逐步迈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其商业化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全世界都认识到,纳米技术将引起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未来拥有并掌握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的国家将更具备核心竞争力。纳米材料科学是涉及到凝聚态物理、胶体化学以及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科学,而高分子纳米材料同样是涉及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纳米结构的聚合物材料由于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而在机械、光、电、磁、微处理器件、药物控释、环境保护、纳米反应器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从而掀起了对纳米结构聚合物材料研究的热潮。在纳米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的材料专业开设了“纳米材料”或“纳米技术”相关课程[2-3]。但据作者所知,江南大学是少数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开设《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的高校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以及《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的特点,从其现在面临的题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研究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特点及现有问题
《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介绍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制备方法,并将其和学科发展前沿联系起来,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如下几个方面:(1)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效应、特殊性质);(2)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3)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4)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纳米涂料、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光/电/磁性高分子纳米材料、超疏水/疏油(双疏)性高分子纳米材料);(5)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生物安全性问题。涉及较多的应用研究型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且课程的知识点较多,知识的交叉性强。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为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背景的学生增加纳米科学及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对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有了很深的理解,涉猎了未来高分子纳米材料的重大学科领域。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该课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纳米技术”、“怎么制备高分子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特殊功能”等,而特殊功能性就包括了光/电/磁性、pH/温度响应性、超双疏性等多部分内容。因此难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深入介绍学科内容,容易导致没有节制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如何准确把握课程的基础理论框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课程内容前沿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研究热点不断变化,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纵览多个学科的发展,以便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引领学生去认知和创新性思考。再次,内容抽象,尽管纳米材料这门课较新,学生们兴趣较高,但在讲授过程中缺乏实物,无法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觉,从而影响了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手段改革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4]。
(一)课堂多样化教学法
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使学生缺乏思考,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丧失学习激情。因此,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运用“提问式”、“讨论式”等方式方法结合起来讲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多采用图片形式展示,如结合Photo Shop、AutoCAD等绘图软件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根据需要进行拆分和组合讲解,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可达到的演示效果。同时,注重语言的深入浅出,或理论联系实际,如在介绍超双疏高分子纳米材料部分课程时,从自然界中的荷叶效应开始解释,说明荷叶结构与性能关系,从而引入超双疏高分子纳米材料,在快速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身其研究的兴趣。
视频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相关教学视频,引入更多与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如介绍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时,纳米材料怎样进入体内病变部位,怎么靶向、释放药物,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没有视频,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想象;而通过视频将其原理、过程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地去学习并掌握知识点。
另外,对于相关制备技术与创新应用方面,则要重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高分子纳米材料的测试表征手段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带领学生参观所学习的相关仪器设备,动手操作仪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其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
(二)颠倒课堂教学法
颠倒课堂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于信息技术在时空上颠倒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家或课外通过观看教学教案、教学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主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交流讨论,实现对知识的吸收与深化[5]。颠倒课堂在国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国内还鲜少尝试。
在《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颠倒课堂。我们根据前期对学生的调查,学生们一致对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非常感兴趣,有很多的问题想了解,如果还是以传统法教学,则无法较好的和他们讨论、回答他们问题,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而,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采用颠倒课堂的方式。首先在班级的微信群或QQ群里上传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学生通过学习后,对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发展概况、基本知识、结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先提出问题,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教师最后再补充知识、总结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再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三)教学与科学研究复合的教学法
为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与科学研究进行复合。如结合教师们的课题,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具体的高分子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并让其参与其中,将研究的样品实际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兴趣,突出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趣味性、理论性、科学研究性和前瞻性,并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邀请国内外高分子纳米材料专家做专题报告和前沿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前沿技术与l展动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本学科的研究热点问题,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借助智能电子产品建立学习平台
21世纪以来,各类高大上的电子产品,如iPad、手机等已成为年轻人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这类电子产品极大的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及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而一直不被教师、家长看好,将之拒于学校与课堂大门之外。然而,随着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迈进,手机的这种应用及趋势只会越来越频繁,全面禁止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触手机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应顺应学生的心意,改革和完善现行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中有效利用智能电子产品,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良好工具[6]。
在《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教学中,我们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通过群平台进行信息、专题讨论、资源共享等,有利于及时消息、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生动态。教师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反馈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和实施目标。
微信公众号平台经常相关的知识、发展动向、微课等内容,这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补充学习的平台。因而,要求学生关注如“纳米人”、“高分子科学前沿”等公众号,认真学习和掌握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发展动向。同时,智能手机中的一些APP也对我们课程有很好的帮助,如ACS Mobile、RSC Mobile等,旗下杂志一有新的研究进展及时更新至APP中,让学生更及时了解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
四、结束语
作为本世纪最瞩目的前沿科技研究热点之一,高分子纳米材料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很多新的高分子纳米材料产品如高分子纳米涂层、高分子复合材料、药物缓释纳米材料等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成为保障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基础和前沿的兼顾、新旧内容的衔接、理论联系实际、巧用电子产品的资源等多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表现较积极,能主动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各个小组的汇报效果也较好,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Vikas Mittal.Advanced Polymer Nanoparticles,Synthesis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s.2011,CRC Press,Taylor & Francis Groups.
[2]刘玉芹,杜高翔,杨静.《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08(3):210-211.
[3]李本侠,王艳芬,胡路阳.浅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J].课程教学研究.2014,40(1):72-74.
[4]白绘宇,罗静,倪才华,东为富,刘晓亚,陈明清.高分子流变学教学的探讨-借鉴美国大学高分子流变学课程教学经验[J].2015,(7):89-93
篇5
〔关键词〕 新兴大国;金砖国家;新兴产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5-0052-08
近20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此同时,有关新兴经济体崛起可持续性的疑问也相当多。如普遍认为,金砖国家等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动力主要源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要素投入或资源开发,而源于技术进步及新产品开发、新产业培育等的贡献并不高。这就引发了关于金砖国家等新兴大国崛起持续性的疑虑。推进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被提上金砖国家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和努力谋求经济持续赶超发展的重要日程。金砖国家也都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从各自产业与技术优势出发,加快新技术开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推动本国新兴产业的成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稳定持续的赶超发展。对于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政策、管理及其成效进行观察与比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赶超发展动力、潜力与前景,进而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梳理、总结各国学者现有的研究已从不同视角和层面论证了新兴产业的内涵、对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新兴国家升级产业结构、维持赶超发展的强劲动力所具有的革命性作用,证明了新兴国家明确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等发展新兴产业的基本路径。但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就新兴产业发展对大国崛起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以及这些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选择,开展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等问题较少触及。在金砖国家加快增长转型、增强合作,谋求经济成功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制订、实施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发展政策和开展有效合作,对于金砖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尝试通过对金砖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政策选择与发展状况等的比较,探寻新兴大国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的特点与经验,以及开展新兴产业战略合作的有效途径,以期有助于金砖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合作。
一、金砖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与政策取向
作为大新兴经济体代表性国家的金砖国家在赶超发展过程中,不仅努力追求经济全面发展,而且根据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自身资源禀赋优势,选择并优先发展了一些新兴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发展与崛起的重大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各国极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确保增长、稳定增长背景下,金砖国家也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作为后危机时代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推力。
篇6
1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简介及现状分析
1.1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简介
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工艺就是在原有的机械设计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制造出应用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零件或其他设备。作为我国工业体系重要基础之一,对机械制造行业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积极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制造水平的要求,而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创新,也就意味着在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上,融入新型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令单一的机械制造技术转变成一门包含着电子、信息、机械、材料等多种综合学科知识的技术发展。
1.2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是在我国国内,在全球的机械制造行业中,国家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和这个国家的市场竞争力挂钩的。而针对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总结主要如下。
(1)柔性化柔性化,就是进行柔性制造,通过利用成组的制造技术,把自动化物流系统和多组柔性制造单元联接在一起,能够高效完成批量的自动化机械制造任务。这种发展线柱主要是以成组技术作为制造工作的基础,在一定的控制范围内,柔性制造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成组对象的类型和种类,确定机械制造工艺的过程,并能够自动选择和机械制造工艺相符合的柔性制造单元,进行预先设定数量的批量生产。所以,和传统的机械制造系统相比较,柔性制造系统更有利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尽管如此,柔性制造技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限制的,例如当加工产品的规格或者类型和系统能够进行加工的产品差异较大的时候,也无法进行柔性机械加工。
(2)虚拟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对需要加工的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建模和仿真,这就是虚拟制造技术。其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对需要进行加工的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和检验等过程的模拟和仿真。充分利用虚拟制造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对企业所有的生产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缩短加工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生产加工的成本,提高制造质量,增强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机械制造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改变被加工产品的生产制造模式,能够大量节约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被加工产品的制造效率。在建模和仿真的过程中,能够轻易发现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管理人员对制造系统进行深入的优化,还可以帮助客户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制造企业和客户来说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在增加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制造企业的生产品质。
(3)敏捷化进行敏捷化制造工作一般会以虚拟制造作为产品实现途径,并通过虚拟制造建立两种制造方式共同的基础结构,帮助制造企业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化作出迅速的应对,提高制造企业的适应能力。和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较,敏捷制造的生产质量、效率都更加高,但其生产加工成本却更加低,同时,敏捷制造对于制造设备的利用率非常高,对于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过,敏捷制造的实施费用也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敏捷制造未能够在我国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
(4)并行化并行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当产品还处于设计阶段的时候,对被加工产品的制造、装配、使用以及售后的环节同时进行考虑,对于被加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个过程都进行并行化处理的一种综合技术。当然,并行工程并不仅仅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展工作,对于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会开展全面、精密的检测工作,能够减少在产品研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试制的频率和次数,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减少研制成本,如果并行工程规划得当,那么极有可能实现一次性研发成功的目标。
(5)CIMS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化生产理念指导下制造企业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理论和方法。CIMS并没有一种固定的工作模式,通常由生产管理经营分系统、工程设计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质量保障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六部分组成,其目的是要实现信息集成,全面提高制造企业产品的研制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但是要注意的是,CIMS的实施成本较高,制造企业在规划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瓶颈进行重点投资,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局部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够科学地为制造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2精密加工技术简介
2.1精密切剥技术
传统切剥技术是直接通过切剥被加工产品来达到高精度的标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切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艺发展的要求,于是,精密切剥技术应运而生。精密切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刀具和机床等工具的影响,而且其转速也比传统切剥技术快许多,目前转速最快的加工机床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几万转的程度,在一般的制造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
2.2模具制造技术
研制效率和生产效率是决定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产品的研制效率和制造效率。目前我国工业生产行业中,模具加工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模具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目前,我国模具制造技术的加工精度可以精准到微米级,主要是通过电解加工工艺确保模具的生产质量和加工质量达到相关的要求,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
2.3纳米技术(增加一些有关纳米技术的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机械加工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功能达到要求的基础上,机械加工产品的体积的发展趋势渐渐趋于小巧轻便。而纳米技术的出现能够满足人们的多重要求。随着全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纳米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了。经过多年的发展,纳米技术水平已经能够在硅片上刻画纳米宽度的线条,这技术水平令信息数据的存储密度提高了很多个数量级,而机械加工产品的体积也能够变得更加小巧轻便,便于携带。举个例子,现代武器惯导仪表的精密陀螺、激光核聚变反射镜、大规模集成电路硅片等等,这些先进的设备和装置都需要进行纳米级的加工,同时由此可见,纳米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机械、电子、光合的发展和完善。
2.4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和纳米技术大致上是相同的,微细加工技术也能够增强机械加工产品的性能,缩小产品的体积。微细加工技术能够令半导体的加工精度达到了几百个埃的程度,令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多种电子元件变得越来越小、能耗越来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微电子封装技术是采用膜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把芯片及其他要素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及连接,引出连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立体结构的工艺。如今微电子封装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半导体产业中被广泛推广使用。微电子封装技术主要有TCP、BGA、FCT、CSP、MCM和三维封装。
2.5超精密研磨技术
超精密研磨技术主要在集成电路基板硅片的机械加工中应用。为了令集成电路板减少体积,提高其应用效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会令基板硅片表面的粗糙度为1~2mm。传统的研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这么高的要求了,所以必须要不断创新研磨技术,达到超精密的程度和技术水平。
3我国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途径
我国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途径主要分为三方面,分别是加工机理、加工材料以及加工设备方面,这三方面的共同发展体现着我国的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已经转变成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有具体、准确的分析和认识,并能够熟练地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专业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才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
4结言
篇7
关键词:传感器 工作原理 应用
一、前言
传感器技术目前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低功耗、无线、便携式。在国内有专家认为“传感器技术强,则自动化产业强”,由此可见其直接关系到我国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形势。
二、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是将感受到的被测量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一种检测装置,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三、传感器种类及应用拣述
四、传感器技术发展热点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传感器信息融合又称数据融合,是对多种信息的获取、表示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处理和优化的技术,融合后的信息能够完善地、准确地反映环境的特征。具有信息冗余性、信息互补性、信息实时性、信息获取的低成本性等特征。
2.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专用传感器新技术
MEMS是指大小在毫米量级以下,构成单元尺寸在微米、纳米量级的可控制、可运动的微型机电装置,是集成微机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
3.纳米技术
纳米电子技术和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纳米传感器的诞生,使其向微型化又迈进了一步。试想组建一支纳米级部队、利用各种纳米级武器,去执行各种特殊任务。
五、传感器应用实例简介
索尼VG30EH作为一款具有新突破的可换镜头高清摄像机,它采用APS HD CMOS大尺寸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高达1610万。Sensordrone的外观形似一块U盘,通过内置的11种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探测温度、湿度、颜色、气体、光强,甚至海拔等信息。我们所用的手机和手表内也有传感器,在我们的手表中我们会用到三重传感器,在goole nexus5手机中有多达二十几种传感器,如磁场传感器,陀螺仪,近距离传感器,光感应传感器,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旋转矢量传感器,方向传感器等。在自主移动装配机器人中,我们用到力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六、总结
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仿造,传感器类似人五官的延生,属于现代高新技术的电五官,通过它,我们可以摄取外界信息,固利用传感器技术加快自动化的进程势在必行。
篇8
美国研究人员经过试验研究,利用纳米技术成功发明一项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而不会损害到其周围的健康组织。
医学家与纳米技术专家合作,寻找癌细胞的抗体,与直径只有1纳米的碳纳米管相结合形成分子结构,然后用红外线对这些合成分子进行加热,它们发出的热量可以直接将癌细胞杀死。
研究人员说,近距离使用红外线提高体温不会伤及人体其他部位,因为健康组织并不太吸收红外线。这进一步证明,纳米技术可以被应用到外科手术和疾病预防中,为人类造福。
合并用药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类风湿关节炎被认定无法根治,患者需要承受长期的痛苦,甚至失去活动能力,但有研究发现“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剂“依那西普”两药合并使用,能使半数患者控制病情。如果在刚发病的头两年接受适当治疗,可有机会停药。
美国的这项临床研究,参与者有542名患者,患病时间多于三个月,少于两年。他们分别接受52周的“甲氨蝶呤”和“依那西普”合并治疗,或“甲氨蝶呤”单独治疗。结果显示,合并使用“甲氨蝶呤”和“依那西普”的疗效显著,一半患者达到缓解,部分患者在两星期后症状就已开始消退;而单用“甲氨蝶呤”的只有28%的患者达到缓解。55%的合并治疗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评估问卷达到正常水平,而单用“甲氨蝶呤”组只有39%达标。
“依那西普”是皮下注射药物,每周注射两次,孕妇,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接受“依那西普”注射前,需征询医生意见。不过,使用“依那西普”每年约需十二万元,昂贵的费用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
精神抑郁可能引发糖尿病
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精神抑郁可能会引发2型糖尿病。
大部分2型糖尿病是因为肥胖和缺乏运动引起的,但研究人员指出,抑郁也可能引发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或者不能生产足够的胰岛素。研究人员对5000多名45~84岁的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抑郁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精神状态正常者高42%。而且抑郁情况越严重,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大。尽管对缺乏体育锻炼和吸烟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依然比其他人高34%。
吃夜宵会影响睡眠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热量摄入,尤其是很晚的时候吃夜宵,对于健康成人的睡眠有不良影响。
巴西研究人员说,总能量摄入、夜间能量摄入与睡眠中惊醒显正相关,也就是说,总能量、夜间能量摄入越多,惊醒次数也越多。此外,总能量摄入、夜间能量摄入与呼吸暂停―呼吸困难指数之间也明显相关。先前已有研究表明,摄入食物的生理时间分布可以改变睡眠中的内分泌和代谢模式,能量摄入可能会增加健康人的睡眠片段性,并且增加睡眠限制对营养和代谢平衡的影响。
研究人员总结说,当你吃很多东西,尤其是夜里吃大量东西的时候,就很容易夜间惊醒,呼吸暂停―呼吸困难指数也会升高。
英国研制“塑料血”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成功研制出一种血液替代品,它有效期长,便于保存,可以给任何一名患者注射,而不用考虑血型。
研究人员将这种替代品命名为“塑料血”,因为它由可携带铁原子的塑料分子构成,可以像血红蛋白那样把氧输送至全身。“塑料血”的组织结构类似于蜂蜜,成本低,运输方便,由于不含血细胞,因此保存期可达一年。
但是这种“塑料血”不能永久替代静脉中自然流动的血液,只能作为大量失血的急救使用,被输血者必须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再次输入正常血液。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血源紧张的问题,各方都在努力寻找安全、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过,这种处在研究阶段的“塑料血”尚未做过人体试验。
西红柿可预防老年痴呆
科学家报道称,西红柿可用来制造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食用疫苗。研究人员正在改造西红柿的基因,创制一种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食用疫苗,以抵抗这种疾病。
这种西红柿疫苗可促使免疫系统攻击有害的β淀粉样蛋白。而这种蛋白会破坏脑细胞之间的连接部位,导致老年痴呆。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数量,可预防或延迟老年痴呆。目前英国有40万人罹患此症。现有的药物只能延缓病情恶化,并不能根治,因此,研制新药有迫切需要。
为了制造新疫苗,科学家将β淀粉样蛋白基因与西红柿基因密码结合,然后每周给实验鼠喂这些特制西红柿一次,为期3周。检验实验鼠的血液样本显示,特制西红柿令它们的免疫系统释放出抗体,但其他指标未受影响。
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提高这种疫苗的效力,以强化免疫系统的反应。
研究称“聪明”地吃能使人更聪明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成果称,有证据表明,“如果能够‘聪明’地吃,就会变得更聪明”。该项研究的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说:“但愿人脑能和实验动物的大脑一样,对营养食物产生回应,增加脑细胞突触以储存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将沙鼠分为两组,用鸡蛋中含有的胆碱、甜菜中的尿苷磷酸以及鱼油中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搭配成不同的组合喂食其中一组沙鼠,另一组沙鼠的食物中则完全不含这些营养成分。4周以后对沙鼠进行认知能力的测试。科学家发现,喂食胆碱―尿苷磷酸和胆碱―DHA组合的沙鼠,认知能力有明显提高。科学家解剖沙鼠的大脑,以期获得认知能力提高的生物学原因。他们发现,这些沙鼠脑细胞突触活动高于正常值,表明它们拥有较高的智商。
研究人员说,现在已经知道如何令沙鼠更聪明,那么提高人类智商就不会太遥远。
唾液可促进伤口愈合
有些动物受伤后会舔自己的伤口,而荷兰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唾液中有一种蛋白也能有效促进溃疡、外伤等伤口的愈合。
篇9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92-01
一、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含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是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应用技术D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物联网被看做“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物联网未来可以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替代人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
(二)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这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三)智能技术就是能够代替人的脑力劳动的一种技术,它把人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被计算机所代替。
(四)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技术。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许多行业都加深对物联网的开发应用,并将物联网积极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总体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技术会被大量应用于社会生产、管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1 云计算应用于互联网
物联网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柱。云计算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物联网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规模庞大的数据计算工作,而且在云端更改数据的处理方式更为方便,可以做到一次更改应用于多个终端;2>物联网设备自身的计算能力往往有限,借助强大的云计算可以处理海量数据。
2.2 移动互联网应用于物联网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以后,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智能化的家居生活能让物联网的应用更加具有生活化的气息,包括智能厨房,智能农业,控制遥控器,远程控制网络,自动定时和报警器等功能,让普通大众能够安装应用,更换扩展和维护都非常简单。
三、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星火燎原之势。物联网在工
业监控、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正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物联网将会惠及更多人。但是,物联网刚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标准混乱、产业链条盲目、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可是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迎刃而解,物联网将会带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不久的未来,智能化物联网的应用将无处不在,当气象感应系统预知台风来袭时,交通感应单元自动通知渔船返港,高速关闭,居民及时转移;当发生车祸时,路面监控系统可以自动通知急救,提供最佳路线,并提示来往该路段的车辆绕行;每个月公共服务系统会自动记录水电费等,然后通知户主后从银行卡中自动扣款。这一切都会为人类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铎.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与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
[3] 张天军.物联网时代的创新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5.
篇10
关键词: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以及领悟作者的写作思想,因此加强对其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随之增强,进而积累更多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很好的应用到日常的口语交际和写作文当中。本人鉴于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若干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的年龄发展阶段,对于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一些诸如伊索寓言、成语故事这样的经典书籍,这类书丰富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准备讲解《动物的睡眠》时,可以让学生提前看一些关于小动物方面的文章,最好是配有图画的那种,这样可以先激发起他们对小动物的兴趣,之后教师再讲解课文时,学生就会怀着充满期待的心态来聚精会神的听讲了。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当堂课所要讲解的文章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纳米新星》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肯定都看过变形金刚吧,我猜男同学肯定都特别喜欢。你们知道吗,这些机器人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后的纳米时代就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呢!”此时学生一定会瞪大眼睛好奇的问“老师,纳米是什么东西呀?”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的引出本堂课的文章内容了“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纳米的世界,本文章很明确的阐述了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同学们可以仔细的阅读文章”教师随即拿出一些有关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感受更好的理解原本陌生抽象的事物。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通过阅读课文来掌握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进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细心教导,使学生在小学时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思想总时不时的开小差,囫囵吞枣,读后教师问什么都答不出来,往往只能知道文章的字面意思,不能够通过文章语句理解作者深层次的写作目的。对于这种读书不仔细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先给学生示范读一遍课文(一定要带着感情去阅读,根据文章情节做到声音抑扬顿挫),让学生注意老师读课文时的语气语调,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提醒学生边读边理解文章,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最好边读边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划出来。还可以提问单个学生阅读,让其他同学找出其读文章的优点与缺点,这样就会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极大的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热情,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推荐一些适合小学阶段阅读的中外经典图书,让他们每天熟读并且背诵一小段文章,这非常有利于加深其对于课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经过日积月累,将对学生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学生阅读训练,进而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大量的阅读训练。教师一定要加大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力度,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采用精读课本文章和拓展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语文阅读训练策略。学生通过精度课本文章可以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像《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读了文章题目后,有心的学生就会很快抓住关键字“与”,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用了一个‘与’字呢?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作者为什么把大科学家和一个小姑娘联系在一起呢?这样命题该文章是出于什么样的写作目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仔细的阅读文章,读后提问学生概括该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采用这样精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后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写一些阅读体会和感悟,进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可以使其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境界,进而大大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
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相信通过广大师生的常年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进而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顾春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2)
- 上一篇:再生资源市场研究
- 下一篇: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