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认识

篇1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process of training model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based on coal min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imila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Key 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personnel training mode;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76-01

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教高16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学院在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原则,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动适应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2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过程

2.1 煤矿岗位调研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生源及就业情况,首先确定将包括煤矿开采企业、煤炭加工企业、煤矿机械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相关岗位和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采用调查、实习、参观走访、座谈、竞赛、参会、进修学习机会等方式按计划展开,通过大量的调研,使我们在专业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办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管理组织、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

2.2 课程体系构建首先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确定了电气设备安装、电气检修、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矿企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技术开发、机电设备的营销及技术服务六个核心岗位。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学院整体学制安排,确定了1+1+1的课程体系框架:即第一学年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前半学期进行职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的学习,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训。其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优化课程内容。按照检测仪器的安装、检查与管理、矿用电器设备维修、变配电系统的维护保养、电气系统设计与调试等典型工作任务,将内容融入职业能力课程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构建学做一体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内容设计。

2.3 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强弱结合,秉承传统,建立健全“123”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一个中心的教学理念;实验、实训、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的“二层深入” 教学手段;主干课程、实践模块、能力证书三条线同步进展的“三线并行”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课程均按照项目驱动的形式进行一体化教学,认识实习、课程综合实训、顶岗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层层递进。

2.4 校企合作与实践条件的建立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配训,实训的项目是本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 专业已和玉华煤矿、东坡煤矿、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效的合作办学协议。

2.5 教学条件改善师资方面,专业具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经过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措施,逐步形成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专兼并举,校企共培的师资队伍。硬件方面,为了满足“做、学、教”一体化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环节的需要。需着重实验室改造、组建实习、实训基地。

3人才培养实践过程的主要成效

3.1 形成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实习企业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通过多次详细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相关的知识、能力,确定课程种类与门类,形成“三层循环、能力递增”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流程和课程体系框架,最终形成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完成三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数字矿山微控制系统开发与实施》、《电气控制系统与PLC》、《工厂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三门核心课程。参照电气自动化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完成课程单元与课程标准的设计,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核心课程为引领带动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并且按照教学内容要求自编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分别列入院级精品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

3.3 完成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工作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必须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制订。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等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对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都有详细的安排。

3.4 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形成了实习实训管理员制度和校外实习实训管理等制度,确保学生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与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改革等工作。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成为“育人”的双主体。

3.5 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提高由于课程内容连贯性比较好,针对性较强,学生处于边学边练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就业以前100%的学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学生在企业进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接触,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校内外的职业技能竞赛和课程设计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小组成员发挥每个人的智慧,通过头脑风暴等各种方式,创新出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加之煤炭行业的人才缺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少武,吴黎丽,丁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6):63256.

篇2

【关键词】五年制 电气自动化 连贯性 专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2-01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各种学科的技术,它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专业知识为主,学习本专业要求的各种技能。

一 五年制电气自动化课程教学现状

电气自动化作为一种综合类的尖端科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该专业的快速发展,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今的实训硬件以及实训内容明显有些滞后,学生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衔接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模式也略显落后,甚至于个别老师的专业素质也跟不上时代需求,这些都是当下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从现状出发,我们应当加大投资、不断更新实训设备与内容、缩小实训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探究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新时期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脚步。

二 五年制电气自动化课程连贯性研究内容

1.确定课程目标

探究出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具有宽广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理论的连贯性的教学课程。在五年的教学过程中使教程难度呈阶梯状,让学生有层次地逐步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如课程在初级阶段可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培养一些简单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一线从事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装置的运行、控制、维护、检修工作,即为社会培养出中级维修电工技能人才。后一阶段应将课程目标定为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保证此时的课程内容在衔接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即将侧重点放在培养人才分析能力与综合素质上,让学生学会独立识别绘制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电气控制等图,并且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

2.课程连贯性分析

当专业课程具有有效的连贯性时,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采用衔接式的教学模式,能令学生平稳地从上一学习阶段过渡到下一学习阶段,也可避免教学的重复性。如在初级阶段已学习过的电工,PLC等课程在第二阶段仍会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浪费了教育资源。保证课程的连贯性既可以节约资源,也更有利于培养专业的综合素质高的电气自动化人才。

3.具有连贯性的五年制课程建设基本任务

首先让学生掌握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能力,在这一阶段可让学生学习电路基础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际操作,同时让学生开始接触一些入门级的电力设备。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应增加课程难度,理论课依旧要安排如电机原理,既能衔接前一阶段内容又可增加新内容,同时也应该开始让学生接触与实际生产相关的内容。如电气识图、电气设备的认识以及与该专业息息相关的数字电子、放大器等课程,在此时的实训内容可安排为简单的小电器拆装如录音机的拆装,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电气自动化发展比我国更完善,引入英文类专业书籍可使学生与国际接轨,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也能轻松辨识进口设备名称,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在这一阶段也应让学生认识到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应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认识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这些可通过就业指导课来实现。经过以上阶段学习接下来应努力让学生与生产接轨,如学习PLC课程:电工实习,继电保护等,让学生学习典型的电路设计,小型系统的设计、运行、调试与检修。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与工业发展的人才。

4.创新教学体系

以培养专业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保持专业所授核心内容、支撑课程内容、主要课程内容不变。增添新型实训设备,注重教材衔接性,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突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建立起一个以就业为最终目标,具有连贯性的能培养专业知识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强的电气自动化人才的新型教学体系。

三 五年制电气自动化课程连贯性的意义

通过探究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使该课程更加符合现代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社会实际生产,更贴近实际所需。通过对此课题的探讨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面向电气自动化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提高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分析能力,使该专业学生具有更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

四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教学;发展方向;有效性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中炙手可热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对于这一课程的开设都极为关注,并且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气教学的教学效果,实现电气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此外,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这一专业的渴求也是极其迫切。这就导致更多的高职院校越发地看到这一专业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纷纷在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开设了这一课程。

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了各大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这其中,找准市场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整体修养,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这正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市场经济的有力贡献。

此外,从电气自动化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势必要求专业学生从自身的角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完善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具体来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应该得到有效地培训。例如,掌握基础的电气操作常识,具备一定的电气识图和维修能力,甚至是一些大型工业设备的调适与安装能力,又或是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与控制能力,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积极面对市场的竞争。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这对准确指导电气设备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电气教学的有效性

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电气自动化专业成为了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和必要途径。然而,大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开设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一些学校由于自身的软硬件设施不够到位,或是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来进行有力的支撑,又或是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有效,最终导致了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远不相符,缺少了必要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削弱了电气专业的市场价值。此外,从当前的电气教学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弊端:①课本知识与实际技术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学校知识灌输鲜少做到与时俱进;②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停滞不前;③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知识习得与反馈甚少关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当前电气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1.从教学内容来看,必须做到紧跟时代潮流。枯燥落后的教学内容不仅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一种理念上的误区。伴随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迅猛发展,其市场发展前景是极为广阔的,各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体现出这一点,力求用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最强的科技手段来包装本专业的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2.从学校作用来看,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单纯的学科理论知识显然不足以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更是没有太大的促进意义。因此,从实际就业的角度来看,学校应积极帮助学生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联系纽带,尽量增加学生进入到实际岗位就业的机会。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知识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和体会。

3.从教学投资来看,对于课程实验的相关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对于电气自动化这一特殊的专业来说,必要的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于一些用于课堂实验设备的必要投入和维护显然是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学校对于这些设备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此外,教师的作用也很关键,电气专业的教师必须时刻掌握课程的最新资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忽略技能方面的培训,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高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是依靠最为先进的科技力量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的。它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同时,电气专业还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方向,并有效地控制着工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输入情况和产业信息的传输情况,保证了这一系列环节的有序性和准确性。此外,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妥善控制还能显著地降低工业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综上所述,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中电气教学的有效性是各大高校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促进专业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可靠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艳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7,(08).

[2]陈方.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控制设备 可靠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已经成为我国生产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与此同时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对设备影响重大,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很大影响和损失。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才能使得企业设备安全运转,使控制设备发挥其功效,促进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1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必要性

1.1提升产品质量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随着全球化发展,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重中之重。控制设备可以通过其科学的控制和运转,对设备的运转进行有效控制,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设备在生产时如若产生问题则会对企业将产生重大损失,只有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才能使得企业的设备得到保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产品得到质的飞跃。

1.2提升企业效率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其由于其科学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转,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能够保障设备有效运转,保障企业生产高效运转。

2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因素

2.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本身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自身如果存在一定问题,必然会影响其正常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或者对于经济效益的过于追求常会造成其部分元件的质量不过关,导致使用过程中控制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对生产企业造成损失,设备生产厂商的质量把控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2环境气候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保性有很大影响,在低温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在控制设备上凝结成霜,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而高温环境会使设备温度过高,使设备的零件老化变形,从而造成元器件发生短路,设备不能运转。空气的湿度过大会腐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元器件,造成设备损坏。同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环境里,还有其它设备器材产生的大量电磁波。控制设备在运行中受到电磁波的干扰,不能稳定的运行,严重影响了控制设备的稳定性。

2.3管理因素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影响

在企业的运行中,管理人员的失误也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一方面是在控制设备的选择过程中,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技术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型号,盲目选择技术先进功能繁多却不适合自身企业生产的设备。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选择质量没有保障的控制设备,这些设备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所使用的元器件稳定性差,都制约了设备的可靠性。另一个就是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缺少系统化的管理,使设备操作不当或者进行超负荷的运转,造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损害。同时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后期保养维护不够,设备的元器件老化,造成短路。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3 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建议

3.1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加强其重要性的认识。当前企业往往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忽视了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只有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管理人员才能在设备的运行中对其可靠性进行重点的关注,在对控制设备进行选择时则会充分从企业需要出发,选择符合企业成产需要的设备。同时企业对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设备的后期维护和管理跟进。只有充分考虑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才能使得设备更高效的使用,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2做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测试

为了使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有良好的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测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由于质量问题而影响其可靠性。一般的测试分为如下三种。

(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做全面的安全检测,并且要让生产企业出具检测报告。全面的检测能够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保证其质量以及出厂之前的运行情况。

(2)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实验室检测也同样十分必要,实验室对控制设备进行检测更加的专业和准确,对大批量设备进行检测可有效节约成本以及时间。

(3)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厂使用后,还要进行设备的模拟运行测试来检测设备的可靠性。模拟运行测试是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融入企业的整个生产体系中进行测试,找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修正。模拟运行测试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提前进行排查修正,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3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后期维护

在实际的运行中,不能忽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需要有效提高其维护管理水平。在平时运行中要定期的进行检测,对于运行的关键元器件要重点检测与故障排除,对于高负荷使用的元器件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对于设备的维护要做好维护档案,每一次的维护和检测都要进行记录,为将来的科学分析做好数据基础。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将面临着全球化的大竞争,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异常的重视,将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在各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和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让其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大的功效,让其为社会进步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群英.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研究[J].煤炭技术,2012,04:52-54.

[2]张文英.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0:29-30.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13

1 引言

以风电开发利用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北张家口地区的并网容量达到了550万千瓦。在风电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风电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尽快培养专业人员满足新能源产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通过风电生产企业走访,调查企业员工的专业背景和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发现从事风电行业的人员大多数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技术的学习背景。企业急需的人才素质要求与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示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很多相近之处,因此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方向进行调整,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尽快培养满足风电行业需要的人才。

2 课程体系的建立

2.1 把握的几个概念

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必须把握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过程”、“学科课程体系”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课程大纲编写内容。

2.2 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课程体系的建设基本思路是:通过企业行业专家走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和岗位工作任务,同时结合岗位职业能力,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实践专家讨论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同时参照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和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形成课程体系。

2.3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我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电气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工作和从事企业供配电企业的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工作。对于风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岗位属于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按照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课程,同时兼顾职业能力分析。

2.4 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方向)课程体系

学科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系统化知识系统,按知识逻辑顺序排列课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是缺少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与职业联系不紧密。显然学科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以职业行为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织课程,真对性较强。由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条件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建立了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的特点、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分为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和集中实践的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英语、数学、体育等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PLC系统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维护、风力发电机的运行与维护等课程;集中实践的理论课程包括电力拖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等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由独立实践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组成。独立实践课程包括金工实习、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课程;工作过程特性的课程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课程;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比如电子工艺实践、CAD实践等课程。

3 课程体系的特点

3.1 公共课程、职业课程交融互补的课程体系

公共课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公共课程是为职业课程服务的,可以将公共课程与职业课程有机结合,改变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例如:将英语教学过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突出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3.2 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的课程体系

将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并以课程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3.3 以实践与理论交融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针对性较强,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但是目前的教学条件都是从学科课程体系发展而来,还不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要求。为此兼顾两种课程体系的优点,形成了实践与理论交融的课程体系。

3.4 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课程的教学条件,将职业核心课程确定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建立课程标准,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实施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

3.5 以工作对象的结构开发课程的课程体系

由于新能源发展的起步较晚,可参考的资料少,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为依据,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素质满足风电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根据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涉及的知识开设了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与维护课程,同时开设了新能源概述课程。

4 总结

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学科课程体系的优点,建立了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为尽快培养满足新能源行业需要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3]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7).

[4]马树超.职业教育大发展需要新的理念和行动[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控制系统 应用 发展趋势

前言: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与电子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电气工程应用技术学科, 随着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智能控制的飞速发展, 使得电气自动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自动化”一词被提出,电力、电机等产品的出现催生了电气自动化,而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出现及应用使得机器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和设定来完成事先安排好的判断和逻辑功能,促使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变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控制理论的提出和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了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结合进程,自动化进入综合自动化阶段, 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有效优化,电气自动化得到了质的飞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气自动化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较为成熟, 电气自动化已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国防、医学、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交通、制造技术等诸多领域技术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有数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产生共振力的组块构成,其中有三个是最为重要的分别是:供电系统、保护系统、制动系统等。供电系统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得以进行的根基性部分,因为它提供的是整个系统赖以运行的动力。保护系统,顾名思义是起保护作用的部分,既保护系统也保护人。主要包括稳压器、熔断器,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是开关一样的存在,而且是智能化的开关,主要应对的是在突然短路、断路等突况下保护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且保护各组件不会受损严重。而制动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所起到的作用和保护系统有所相似,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进行紧急制动的环节。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

2.1 系统具有保护、控制、切换的功效。对设备进行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能够对电源进行监视、操作,实现;其次是具有电源控制和操作功能,高压和大电流开关设备的体积是很大的,一般都采用操作系统来控制,当设备出了故障时,开关自动切断电路,对供电设备进行很好地自动控制。

2.2 监视功能。是否带电或断电,需要设置各种视听信号,如灯光和音响等,对一次设备进行电气监视。

2.3 测量功能。定量地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还需要测量线路的各种参数,在设备操作与监视当中传统的操作组件被电脑控制系统及电子组件所取代,也是电路实现微机自动化控制的基础。

3、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3.1 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需要具有震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如果系统在很多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某一稳定状态,则称系统是稳定的,否则不稳定的。

3.2 准确性。准确性能够反映了系统的稳定精度。由于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设计与调试过程中,稳定性过大则会造成系统响应迟缓和控制精度较低的后果。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重要的一个成绩就是实现了工业的自动化,而电气自动化在取得这个成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大部分的工厂都能够采用机器进行生产操作,电气自动化技术就是支持机器操作的核心技术,这都大大的加快了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且人口众多的国家,所以农业也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而我国在促进农业的增产中也一直都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区域,一直都在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进程,收割机、播种机等电气自动化产品在推进过程中也都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保证了粮食的大丰收。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几乎每一辆车的大部分元器件,从一个微小自动化控制开关到一个安全气囊都能看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当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仅应用在车辆上面,路边的红绿灯系统、电子警察、测速器以及显示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1、技术在不断创新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本身就是建立在强大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力也需要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开放环境下。在目前新的形势下,更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纷纷加强创新力度,都在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使得系统的技术各方面都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2、系统的统一化、标准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不断广泛的同时,其系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也变得势在必行。它可以进一步缩短系统的维修周期,在维护、保养等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这也是保证系统工作效率和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另外系统的标准化和统一化还可以从客户的基本需求出发,更好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服务水平。系统的标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接口的不断标准化,因此更好的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它将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成为可能,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3、系统的安全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工业化生产将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因素。伴随着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和系统的日益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其正朝着安全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应用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保证。

4、系统的专业化

无论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还是在应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作为基础和保证,都需要对于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显现出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专业化发展趋势。目前很多的企业在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同时,都已经意识到了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的重要作用,都开始积极引入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在企业内部也在加强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因此大大促进了系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技术的开发利用是为了解决手工设计、操作的难题,完善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提升电气设备的生产效率,帮助企业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德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探究[J].华章,2011(24).

[2]王术贺,李广东.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黑龙

篇7

关键词:区域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作者简介:夏志华(1976-),女,河北涞水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张德田(1981-),女,河北满城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保定市教科所“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适应保定经济的高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14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79-01

地方高职院校的招生主要面向地方,其主要就业面向是区域。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工业第一线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生产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教学的主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适应区域经济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专业设置与保定区域经济特色相吻合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示范专业,是结合保定区域经济特色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专业。保定市形成以新能源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三大工业板块为骨架,以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为主导。保定高新区依托“中国・电谷”的快速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呈几何级数递增。同时随着长城汽车公司自动化程度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约为200人。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每年有70%以上的毕业生在“中国・电谷”所属企业及汽车类企业工作,为保定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现代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气自动化专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企业高职毕业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延展能力,实现毕业后能够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尽快融入到企业生产中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问题。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研究保定及周边地区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及应具有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的,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为基础,构建模拟企业工作真实情境,确立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逐次进阶为特点的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以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为基础,将企业资源整合融入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确定培养方案;根据企业技术服务要求,对接企业先进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引入企业质量评估标准,完善现有的质量监督和教学管理体系;借鉴企业管理流程融入教学过程与学生管理;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职业认识与定位。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利用现有的天威班、中兴班、长城班等试点班级,进一步推动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三、构建适应保定经济的高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新能源及能源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行业,与天威集团、长城汽车等一批骨干企业合作,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以校企共建专业为基础,以岗位(群)需求和工作任务为依据,以促进学生职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理实”一体化的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

1.开展社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会需要,分析人才需求,得到社会、行业对岗位的需求情况及职业能力要求,特别是分析重点企业的规模、性质,主要产品、设备情况,工作环境以及具体的工作岗位,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表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电力线路设计测绘岗 1.电路分析与绘制;2.电子线路识图与绘图;3.电气识图与绘图;4.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5.室内照明及动力电路配线;6.现场总线应用技术;7.软件图库的熟练应用和元件库的创建;8.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

电气系统设备安装岗 1.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2.绝缘常规试验及分析能力;3.组装较复杂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能力4.绘制测试接线图;5.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能力;6.电子元件选择与质检;7.电气元件选择与质检;8.常用低压电器的拆卸与组装;9. 基本继电控制电路的配盘

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岗 1.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2.电机拆装与故障检测;3.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单片机系统的程序设计与接口电路;5.PLC程序设计与接口电路的连接;6.通用变频器面板操作及I/O接线;7.通用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8.常用电机驱动器件使用与维护;9.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维护岗 1.PLC系统组态设计;2.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检修;3.自动生产线动力电机的运行维护;4.自动生产线控制器的运行维护;5.自动生产线检测部件的运行维护;6.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维护与运行;7.单片机系统的组态设计

继电保护岗 1.正确填写继电保护检验报告;2.常用继电器的检验;3.互感器试验要求及接线;4.继电器-接触器基本环节设计与调试;5.电力负荷参数确定;6.微机保护定值整定及现场调试;7.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8.继电保护系统的参数整定

企业供用电岗 1.变电站电气设备巡视;2.直流系统操作和检查、测量及维护;3.变电站自动装置运行及维护;4.变电站工业监控系统使用

2.由典型工作任务构建相应行动领域

依据校企的深度合作,参照企业专家研讨意见,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并进行学习性设计,参照职业成长的规律归纳形成12个行动领域。见表2。

3. 依据行动领域设计学习领域,构建课程平台

对行动领域所对应的工作过程进行逻辑化转换,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注重搭建可在相关专业群实现共享的基础课程平台以及专业课程平台。见图1。

4.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进一步推广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将工作过程引入教学,学习领域表现形式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学习情境中得到体现。根据企业的工作过程,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企业的工作过程相对应,构建学生学习的六大步骤,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实现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考核标准企业化。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教学做一体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四、健全完善的实训体系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要求培养企业生产一线具有实践操作和分析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操作,节省企业培训时间。要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在校内外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已达到技能训练的要求。

1.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

我院建有的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为以后专业能力的强化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开展社会及企业人员电气设备安装、电子设备安装等相关电气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工作;自动化与电力技术实训中心的建立,可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强化技能的实用性、生产性。同时开展社会及企业人员电气设备安装工、电子设备安装工、配电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等相关电气技术工种从中级工到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工作。也可面向社会承接部分供配电系统和调速设备的设计与模拟运行;PLC实际应用的模拟控制与编程调试及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等实际生产性项目。还能面向企业开展自动化领域先进技术的推广培训和为教师科研服务提供平台,使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提升区域内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

2.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围绕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与保定地区龙头企业合作,在重点加强现有8个校外实习基地的软件基础上,再与保定天威英利、保定风帆集团、中航惠腾、三伊电子等部分企业合作,新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到2012年建设成配套衔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软件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企业专家做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在注重实训基地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重视实训基地软件建设。探索并制定适应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课程体系的各种管理措施与办法;加强对实训设备进行再次开发,编写实训教材,充分挖掘设备潜能;制定技能标准,强化技能考核措施;改革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实训质量;适应技术发展及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开发新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项目,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针对保定“南车北电”的区域特点,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为途径,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学相统一的课程体系。大力发展和建设本专业面向教学与生产技术的技术服务平台,主动面向本地区,以本地区的产业群和职业岗位群为服务重点,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品牌优势,通过教育合作、技术技能培训和应用技术研发功能,在促进教学、生产、培训、研发一体化的同时,增强面向职业院校、企业的技术服务和区域对口支援功能。

参考文献:

[1]宋建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0).

[2]王艳君,白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7,(8):70-73.

[3]刘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开创职业教育发展新天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162.

篇8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号召,及时了解并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扬州地区电气类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通过调研,找准了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总结了企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结合了多个学科和技术,专业口径较宽,适用范围广泛,就业方向灵活。为了明确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情况,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江苏扬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定了走向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是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当坚持以企业、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标杆。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准绳,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落实,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国家满意的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共5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产能为30万辆的上海大众汽车第三大生产基地落户扬州仪征,潍柴集团亚星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汽车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国企民企也纷纷抢滩扬州沿江区域。与此同时,扩大至整个江浙地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均为该两省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共十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领域均涉及到了各种电气类装备制造。由此可知,扬州地区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的支柱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在扬州乃至整个江浙地区,企业、市场和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制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操作监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升级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或从事工厂供配电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等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动化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

由此可见,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

我们对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纵横苏天网络发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企业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行业的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及时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大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与企业维持一种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统性的共赢合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发现,仔细分析,准确解决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将内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企业乃至社会。

3.2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业对具备以上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设备制造与加工、机械与电力传动及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多的介绍各类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以此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3.3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待加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和经济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实践措施

4.1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准绳,以实用为根本,以就业为目标。该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和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岗位需求与知识、能力等其他素质方面要求的相关调研,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和相关基本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以此为依据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

该专业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导学、导能和导业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进课堂、办讲座,既传授了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借此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师的传授和企业导师的指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的动态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4.2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以企业岗位素质要求为标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具体教学情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4.3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该专业教师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来自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和建议,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案例为载体,以具体实践项目为依托,针对主干课程编写了相应的项目化教材。截至目前为止,该专业教师已主编与参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先进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检测与应用》、《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化教程》等共18部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项目化教材。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紧密融合贯穿于每个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并锻炼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了其利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4.4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就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专业成立若干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任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基于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专业创新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创新发明专利。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借此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和开发新市场的敏锐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开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新领域。

5结论

在《中国制造2025》的社会背景下,根据企业与社会的要求,相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总结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应当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只有始终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积极采取应对的实践措施,才能培养出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实践动手技能高超,同时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突出的职业能力素质,广受企业的好评并深受社会的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涛,花良浩,高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周奎,成建生,高文忠.“双主体”视角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4]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的电力事业逐步进入发展的时期。电气自动化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技术要素,将触角伸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产业的突破性发展获得了重要支柱和保障。本文对电气自动化做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并对无功补偿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 关于无功补偿技术的分析

1.1 原理和作用 无功补偿技术利用的是物理原理,是以不同的装置把容性与感性功率负荷加以连接,使其处于同一条电路上,并且可以相互交换甚至替换所产生的能量。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把变压器的无功功率转送给电容器,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将电压稳定的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此外,无功补偿技术使无功功率得以转化,提高了电气系统的电压,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1.2 无功补偿技术的实现路径 无功补偿技术的实现路径是保证以下结构的两两有效结合,包括:晶闸管调节的电抗器和固定滤波器、电容器固定滤波器及电抗器调压技术、可饱和的电抗器与固定的滤波器、电抗器与固定电容器。

2 对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设计与装置的研究

2.1 无功补偿技术中的设计要求 无功补偿技术对于其设计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若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是靠电力电容器发挥作用,就要遵循平衡原则进行设计,所谓的“平衡”体现在:一些低压的无功负荷需要低压电容器对其进行有效补偿,高压的无功负荷则必须要靠高压电容器来得到补偿;

第二,若高压供电企业想要进行无功补偿,则可以采取低压补偿的方式,但要保证高压测功率的安全性;

第三,在变压器数量电动机的选择和相对容量的设计问题上,应该降低电线线路的感抗,同时为了逐步提升用电单位中的自然功率,也可以选择使用空歇工作制设备来联合同步电动机;

第四,并联电力的电容器,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

2.2 对无功补偿技术中装置的研究 无功补偿技术的装置主要有三种重要结构:高压并联的电容器,它通过机械开关对并联电容器进行科学的投切,原理是:在手动或者自动条件下,高压并联电容器对交流接触器或者控制器进行投切的时候,会产生一股很强的合闸电流,通过电流所具有的能量来玩成投切工作。在实践操作中,它不能用于过度频繁地投切操作,否则会损烧设备,甚至伤害人身安全;机械式投切电容器与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由它们构成的无功补偿装置通常适用于采石场碎石机、塔吊车等大功率设备,能够同时满足负荷补偿的动态及静态需求,而且这项装置经济性强,能以较低的成本花费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它主要是依靠自动控制技术对电网中无功电流实行监测,且速度快、效率高,通过试验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反复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并把具体信息沿晶闸管传输出去,自动控制操作的完成主要就是利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

3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存在问题

3.1 无功补偿方式的局限性 无功补偿技术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研究层次的有限,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性:无功补偿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补偿方式,但是很多电力企业或者用户在应用无功补偿技术时,只偏重于补偿功率的因素,而忽视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损耗问题;在谐波问题上,饱和或静止电容器都有抗谐波能力,但如果谐波含量过大,就会缩减电容器寿命,甚至会彻底损坏电容器,同时,由于电容器能够很大程度的放大谐波,因此更为严重的干扰了电力系统的运转;电力系统的运行坚决禁止无功倒送,特别是当遇上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无功倒送会使得电力系统电压过高,产生大量无功功率,造成电能的浪费;有一些无功补偿设备在确定无功投切量时根据的是电力系统的电压大小,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是由线路的电压水平决定的,所以当线路电压的基准不在规定范围内的时候,电力系统实际的需求和无功投切量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很大,从而导致无功补偿过少或者过多,这在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的同时也为电力系统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2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中的不足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不足:部分企业不能对无功补偿的容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对于以整个机组的投切作为无功补偿电容的变电站,难以就地平衡其负荷的实际变化需求,此时便很容易使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出现高负荷时无功补偿功率过低,而低负荷时则产生大量无功功率,即无功倒送的现象,根本达不到无功补偿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实质作用;有的企业在发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无功潮流持续向高压变电站涌入的问题,在通过输送线路向中、低压变电站输送电力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远距离运输无功潮流的现象。

3.3 专业人才及核心技能的缺乏 很多电力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发展上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或者即使拥有了专业人才,他们也没有掌握核心技能,缺乏技术改革和创新,在出现重大的技术性问题时也难以进行根本的处理。

4 针对缺陷提出的解决措施

4.1 重视无功补偿装置在设计与使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选择适应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电力电容器,并正确使用额定电压的电力电容器;第二,合适的补偿控制器有利于提升无功补偿装置运行的整体质量;第三,在电力补偿电容器的设计中,控制电力系统谐波对电力补偿电容器的干扰,以强化无功补偿装置运转的安全性能。

4.2 加强对用电用户的管理 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强化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使客户清楚的认识到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有功功率的损失,节省电费;相关电力企业要善于利用媒介的宣传作用加强对节能管理的宣传,让客户意识到无功补偿技术带给大家的实际益处。

4.3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技术革新 电力企业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聘请标准,召集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相关专业人员,并在企业内部成立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机构,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制,加强技术创新。通过举行相关知识的讲座或者培训,鼓励全体员工深入了解这一技术要领,提升其专业技能与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无功补偿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便利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力行业。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是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这需要相关人士加强研究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使这一技术真正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唐芝彬.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155.

[2]林立群.分析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的价值[J].中国科技信息,2013,08:114.

[3]章军.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电工文摘,2013,04:36-37.

[4]李瑾,吴燕.对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9:312.

篇10

您好!

我叫xx,是江苏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本专业主要培养电工技术、plc编程控制与维护技术、组态技术、控制理论、电子cad应用等宽领域的专业知识。

我曾在德国大众在华企业之一的上海大众公司任职,职务是动力设备维护管理。我公司生产现场/设备大量使用omron电气产品,例如:安全用光电传感器,安全门开关,继电器,plc等等。加上大众公司与omron企业XX年在北京,天津进行的关于omron系列传感器样本及工作原理及德国fanuc数控系统,mitsubishi,人机界面,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这些经历帮助我在近4年的时间里对德企业有全方位的了解,并对omron产品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我对机械、电气领域的专业英语术语有良好的掌握,德语入门会用,计算机操作熟悉(ms office ,auto cad),在此之前也有超过1年的商品销售资历,3年民营/私企工作经历,符合职位描述基本要求。

最后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材料,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