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29 08:2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案例

篇1

一、审计教学的现状和创新

现阶段中国大多数高等大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也是以应付考试为主,学习被动,主动态度淡薄。许多学生毕业后面临实际问题束手无策,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环境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国家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必须建立和尝试审计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

审计学是一项专业技术较难的学科,不仅拥有专业的规范和词汇,更是和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税法、成本等重要学科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学生从审计的角度将以上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并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获取知识、重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形成扎实的文字处理能力和流畅合理的语言表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实践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拥有诚信、责任、成本、风险、合作的合格审计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寓审计教学于案例

案例教学法,也叫哈佛教学法,最早用于工商管理方向的教学。具体来讲,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取得的巨大成功进一步证明,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确实很有成效。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本,人文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坚持把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实践操作能力放在首位。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而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理论结合实际,在不断的实务操作和案例设计、分析和整合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自主运用。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深入推广和模拟训练,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导向性理论内容并自如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本人在审计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在学生最开始接触审计课程,就以典型案例为主线,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于审计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审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体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例如,英国审计假账第一案:“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完整的历史背景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审计处于一个痛苦且充满革新活力的转折过程中,新旧经济观念的冲突和混合,导致以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为重要特征的股份公司的发展蔚为热潮。这不仅意味着旧的经济范式陷入危机,崭新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形成,也标志着股东和债权人与企业管理当局之间新型的经济责任关系的最终确立,这种责任关系正是英国民间审计产生和演化的最深层的内驱力。而“南海公司”作为股份公司的出现,并有会计假账的行为,同时也引发民间审计产生。虽然,在“南海公司”破产案的处理过程中,存在抑制股份制公司发展的举动,当时的英国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以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为特征的股份公司的经济作用,而且没有指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他们只是简单地通过禁止设立股份公司来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尽管如此,南海公司破产事件还是孕育了查尔斯?斯内尔这样一位民间审计职业的最早先驱。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民间审计,即审计家长第一案。英国“南海公司”事件充分说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民间审计产生的必要性,而且民间审计的产生就是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通过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缺少民间审计,经营者就会为所欲为,严重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从而破坏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南海公司”破产案例,不仅仅是公司发展演进历史,更能从中推演奠定了审计三方关系人理论。

寓审计教学于案例,更能深刻理解和应用审计知识,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后续的审计课程提供了非常好的开端。之后,随着课堂教学进展,案例教学法逐步完善,由最开始老师完成案例分析讲解,到分组组织案例,修订案例设计方案,以案例和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案例进程为导向,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互动、评价,完成审计教学,并实现审计模拟实验,最后总结撰写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逐渐完善。从最开始的经典审计案例,到自行设计案例,不仅仅是审计知识,在组织案例分析中,也能增强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态度,整合多项学科的知识,更具实际性、针对性、专一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抽象能力和逻辑能力更有加强,也保证了审计课程目标的实现,优秀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法合理及时地运用到审计教学中,更要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更是事半功倍。案例的更新和多媒体的及时二者结合,更能有效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

三、教材建设

审计教材也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在的教材更侧重应试,理论知识篇幅过多,实践操作不足,而且,案例陈旧,讲述单一。对审计教材的重新编写要能够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并实现重组系列课程教材结构,力求反映高等大专院校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反映当前教学的新内容,和审计工作的新热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脱离理论,也不脱离学科前沿;适应“实践的要求和岗位的要求”,不过分依赖“学科”体系,配合现代企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即贴近岗位、淡化学科;在兼顾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同时,避免面面俱到,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建设要把学生作为最直接的读者群,把最新审计信息反映到教材中,使案例教学法在教材中的作用体现得更为充分和明显。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合理分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比重,不要顾此失彼,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审计人员。

四、审计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篇2

论文关键词:审计案例 课堂教学 实践 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转贴于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篇3

关键词:紫鑫药业 审计失败 案例分析

一、紫鑫药业案情介绍

吉林紫鑫药业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药用动植物种养殖为一体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业绩平平,2007年IPO之时,在市场上因竞争力匮乏,销售规模也一直不温不火,业绩更是表现平平。净利润大多在五六千万元左右徘徊。2010年,紫鑫药业因其涉足人参业务创造了惊人的业绩,2010 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73 亿元,同比暴增184%,每股收益0.84 元。2011 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再掀狂潮,实现营业收入3.7 亿元,净利润1.1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6% 和325%。2011 年8 月16 日发表在中国证券网的《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文章,引爆了紫鑫药业事件。而对紫鑫药业进行审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10年度涉嫌虚假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注协惩戒委员会决定,给予中准所紫鑫药业审计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刘昆、张忠伟通报批评。同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中注协已向中准所发出《整改通知书》,责成中准所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总所对分所的管理,限期进行整改,中注协将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二、紫鑫药业案例分析

(一)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是审计失败的罪魁祸首。

职业怀疑态度意味着审计人员保持一种质疑的精神,对所获证据的有效性进行批判性的评估,同时对与责任方提供的记录或声明书中相互矛盾或者存在疑问的证据保持警惕。

从客户的工商资料调查看,在业绩暴增的2010年,紫鑫药业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是紫鑫药业影子公司;第二大客户亳州千草药业是被紫鑫药业隐匿的孙公司;第三大客户吉林正德药业由紫鑫药业董事长的亲属在实际控制。另外,通化立发人参贸易(第四大客户)、通化文博人参贸易(第五大客户)等多家客户公司的注册时间、地点、注册资本、甚至员工人数均惊人相似。

从财务报表数据来看,2009年紫鑫药业前五名客户累计采购金额仅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而2010年的数据显示,前五大客户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36%的收入。

作为第一大客户的四川平大生物在2010年共采购了7068.58万元产品, 同时从应收账款余额披露情况看,这笔采购款应基本全额付清。但是截止2010年12月31日,平大生物总资产9716万元,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1万元,净利润279.6万元,显然让这样的公司拿出7000多万元采购紫鑫药业产品并非易事。而作为2010年第二大客户的亳州千草药业, 其历年盈利情况并不乐观: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6181.35万元, 亏损41.27万元;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664.51万元,净利93.3万元。就是这样的公司在2010年对紫鑫药业全额支付了近7000万元的采购款,实在让人费解。

在紫鑫药业的案例中, 中准所应该在其业绩急速增长、股价急速飙升的情况下保持应有的警惕和怀疑,关联交易虚增业绩是上市公司业绩造假的常用手段之一,而且可能因为管理层、治理层的刻意隐瞒而让审计工作变得棘手。

(二)审计测试流程不到位。

1、风险评估程序不到位。作为舞弊高发领域的关联方及其交易,应是注册会计师的重点关注对象。如果中准对其前五大客户有关的信息进行细致分析,也是可以发现其舞弊的。

2、实质性程序不到位。紫鑫药业进入人参行业不到一年,但是利润却增长的如此之快,中准的实质性程序欠缺,尤其是实质性分析程序。

(三)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据了解,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吉林分所此前仍有前科。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2005年9月28日,审计署审计公告,处理了14家审计报告失实或疏漏的会计师事务。其中,吉林某上市公司2003年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总额达1.08亿元,未在年报中披露。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未能指出这一问题。在被审计署点名之后的2006年,中鸿信建元改名为现在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而紫鑫药业2010年报的签字会计师之一刘昆也因在审计*ST吉药2006年年报期间违规买入其股票获利,成为首例注册会计师在限制期内违规交易股票案。

三、审计失败的一些思考

1.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关联方审计中尤为重要

某些关联方交易具有更大的重大错报风险,未按正常的市场交易条款进行,通过广泛而复杂的关系和组织结构进行运作,增加关联方交易复杂程度,信息系统无法有效识别或者汇总被审计单位与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因此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有助于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

2.正确实施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

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对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关联方交易的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应对关联方交易中重大错报风险

篇4

案例一、交谈多观察,轻松发现超标车

某局在给审计组提供的车辆信息中未发现有超标车辆,但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大院里经常停放着一辆奥迪A6轿车,通过和单位门卫闲聊,得知这辆奥迪车确实是该局局长平时乘坐车辆。随即审计人员要求该单位提供该车辆行驶证,经审计发现奥迪A6轿车的所有人是该局的某下属企业,购买车辆后作为该局局长平时公务用车,车辆运行经费均在下属企业报销。

案例二、人员信息出破绽,违规列支运行费

审计人员在对某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有一名叫孙某的人每月在该单位报销车辆燃油费、维护费约五千元左右,通过对该单位人员信息比对发现孙某并非本单位工作人员,经调查了解得知,孙某的实际身份为该事业单位上级某厅的司机,其每月将厅机关车辆的一部分费用在该事业单位报销。

案例三、平时对车多了解,损公肥理严

审计人员业余时间多一些了解车辆有关信息,这些知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也能派上用场。在对某县城建局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有一张原始发票反映采购了5条德国产某知名品牌的汽车轮胎,金额共计11000元,规格为285/65 R17,事实上这种规格的轮胎只适用于某型越野车,而该局公务车辆为2辆小型轿车,不可能使用越野车轮胎。继续调查得知,这5条轮胎用于该局局长私家越野车上,随后,该局局长不仅全额退还购买轮胎资金,在审计期间即被免职。

案例四、相关资料勤比对,发现问题不费力

要做好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费的审计,不仅是对财务资料的审计,还需要对其他相关资料多关注,相互间进行联系从而发现问题。在对某单位审计时,通过对车辆信息表和该单位后勤中心提供的派车记录相比对,审计人员发现派车记录中有两辆车的车牌号码不在所提供的车辆信息表内,后经询问得知这两辆车属该单位下属单位车辆,长期被上级单位占用。

案例五、严谨认真勤计算,违纪人员职被免

在对某县水利局审计时发现,该局有公务车辆1辆,油箱容量为53升,全年车辆燃油费支出32万余元,审计人员按97#汽油每升7.9元计算,该车全年消耗燃油40506升,平均每天消耗燃油110.9升(包括节假日),这很明显不符合常理,审计期间该局局长被免职并移送纪检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案例六、原始凭证是基础,通过发票查问题

机关公务车辆维修实行定点管理是为了规范车辆维修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审计人员在对车辆维护费进行审计时,一定要仔细审查原始发票。一次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对车辆维修发票进行审查,发现多家单位维修车辆是在未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汽车维修厂,未严格执行机关公务车辆维修实行定点管理相关办法。

篇5

在我国当前审计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过多的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具体的审计应用,而学生在长时间的理论知识的熏陶下,会失去学习审计的兴趣,既不利于审计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审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审计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在审计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目标的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我国审计教学中,在学习审计专业知识的时候,教师事先准备好当前审计行业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并向学生进行相关的审计知识讲解,让学生围绕案例来进行发言。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对案例进行论证,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审计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在进行审计案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法的教学方式是以案来进行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来增加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审计实务中能够应用自如,充分发挥自己的审计专业知识。其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运用知识。例如在审计教学中,老师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让学生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如,某企业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问题,让学生充当审计工作人员,就这个问题来开展审计工作,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我国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设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审计案例教学效率的保障。审计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的一个分支,其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为了满足我国审计工作的需求,在审计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当注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案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一要为学生参与富有思考意义的思维活动提供机会,二要让学生鼓起勇气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创设“富有思考性的课堂”。案例教学本身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情景资料,教师则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去,进行有价值和富有意义的知识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往往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佐证,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是对案例知识的消化,同时针对案例教学中出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双向教学模式,学生对案例的不理解可以向老师请教,而老师在向学生解答的过程中会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的将机会,进而为审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中,有效地保障了我国教学质量,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我国审计教学而言,应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专业的审计教师,只有专业的审计教师才能更好地在审计教学中把握案例教学,才能更好地保障审计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培养出我国现代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专业人才,加强审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首先,高校应当与我国审计部门建立联盟,多让教师深入到我国审计部门中了解实际设计工作,进而丰富教师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资深的审计专家来校进行演讲,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开拓师生的视野。其次,高校要不断加强审计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教师要想先育人,必须得先学会育己,进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高职;审计;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审计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审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审计基础工作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审计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将来胜任审计基础工作所需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是由教师通过对审计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审计案例教学方式多样,一般审计教学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通过教师讲授审计基本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有序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具体说来,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是:

收集准备案例布置案例学生思考与课堂讨论教师分析讲评学生总结报告。

1.收集准备案例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应结合教材内容,选好教学案例。选择收集案例时,首先要求案例能反映或有助于学生理解审计基本理论,或者将审计程序与方法以案例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次,要求案例能结合实际,反映实际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使所选案例具有真实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求案例具有探讨性,让学生思考和探讨的余地,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置案例

为使案例教学能顺利实施,教师应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在布置案例时,教师首先应将案例的有关背景资料作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所审计项目的特定背景,让学生有做出分析、判断的依据。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复习、预习教科书有关知识内容,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对分析案例所要求的相关知识、资料有较充分的准备,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作一些简单的分析、提示,并要求学生准备好讨论发言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案例课上不知所措,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分析、讨论。

3.学生思考与课堂讨论

案例布置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为便于讨论,可以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分组可以教师指定,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每个组可以推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小组间有不同意见可以辨论。在讨论中,教师还应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错误的理解作适当的分析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给出对或不对的判断,或简单地给出答案,要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4.教师分析讲评

讨论结束,教师应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分析评价,阐明案例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等,以此来逐步提高讨论的质量,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与效果。

5.学生总结报告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前对案例的分析准备和课堂讨论的情况,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进行书面总结。通过书面总结报告,一方面书面报告可以作为教师考核学生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总结和回顾,同时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总结、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发挥案例课的作用。

二、审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审计案例教学是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向职业教育中的技能教学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做好审计案例教学,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选择是关键

要搞好案例教学,必须要有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围绕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审计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源于实践,背景真实,不能主观臆造,脱离实际;必须是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审计实际活动中,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深入实践,取得大量实际的资料,或鼓励学生在实习活动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形成教学案例。

要形成本课程系统的案例教学体系,还应综合各类审计案例,编写比较系统成熟、内容丰富的审计案例库,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的作用。

2.教师素质是保障

实施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本专业、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授课技能,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熟悉审计实务操作、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经济、审计业务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概括出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才能理论结合实际地上好案例课;也才能用自己独到的洞察力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

要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加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特别是要求教师深入实践,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讲授的审计案例课有血有肉,真实生动。

3.学生参与是基础

高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学生应是教学中的主角。 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已被相当一部分学生所习惯,当面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时,学生可能会不适应,不愿意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讨论时不愿意发表意见看法,只希望教师能给出最后的标准答案。

要使审计案例课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一定使学生适应这种以他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培养他们对审计案例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其中。

首先,课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读案例,寻找案例中的疑点。由于审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在对审计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以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学生在对案例进行了充分分析,有了自己看法的基础上,应准备好课堂讨论发言提纲。

其次,课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发言,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别人的发言中找出合理因素,完善自己的观点。

最后,课后要让学生认真总结,总结自己在案例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在本次案例课的收获。经过总结,使案例讨论的收获得到巩固。

这样,通过多次积累,就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和教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学生对审计案例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教学也就会越来越好。

4.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引导为原则

要使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引导”为原则。引导应贯彻到案例课的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每个环节中。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查找哪些方面的参考资料,而具体的工作应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课中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搞标准答案,当讨论出现困难时,做一些启发性的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讨论能顺利进行;讨论结束,进行讲评时,教师除了就讨论情况评价外,还可以将本次案例作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去考虑更深入、广泛的问题;在课后撰写总结报告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本次案例的真实体会和想法,而不是照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引导学生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英艳.在高职审计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为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2).

篇7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 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 审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14-02

1 审计背景情况

根据某地勘局开展关于管理提升,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工作要求,某地勘局组成审计组于2015年8月12~13日对所属某地勘队进行了内部控制审计。该次审计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控制风险,以规范内部控制流程,提升内部控制管理为目的的审计。

2 审计初步沟通、审计范围及方法运用

2.1 通过沟通、搜集资料

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初步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定和运行的基本情况,拟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的、重点审计内容、制定审计程序、审计组人员具体分工,召开审计进点会,向被审计单位传达审计实施方案及内容。

2.2 审计时段及范围

审计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审计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评价业务流程包括:财务部门人员岗位职责、资金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债权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物资管理流程、会计核算及制度执行流程等方面。

2.3 审计方法运用

被审计单位某地勘队已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了书面承诺。在地勘队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审计组采用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及方法,重点从单位管理环节及财务资料入手,通过查看、现场访谈、证据检查、抽样、穿行测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实施了审计。

3 被审计单位简介

某地勘队成立于1974年9月,隶属于某地勘局,属于三级单位,地质勘查行业,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主要经营范围:主要从事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矿产异常查证、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及综合测绘资料收集分析处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究开发、地质测绘仪器应用研究、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地下管线探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工程测量及相关工程勘察。

某地勘队机关机构设置: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企管部、市场部、财务部、劳动人事部、生产技术部及三标办公室、技术部、武装保卫部、工会。

某地勘队现有职工总人数425人,其中:在职199人(在岗155人);离退休(含内退)226人。

4 内部控制审计情况及评价

4.1 财务情况

2014年末某地勘队:资产6 380.43万元,负债4 748.27万元,所有者权益1 632.16万元。

4.2 资产状况

2014年末某地勘队:资产总额6 380.43万元,流动资产5 454.57万元,非流动资产925.86万元。其中:

(1)2014年期末应收账款账面情况。

应收账款余额3 949.43万元,应计提坏账准备77.55万元,实际计提坏账准备77.55万元,应收账款净额为3 871.88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55次,周转天数为143 d,占流动资产比重70.98%。

(2)2014年期末存货415.93万元。

(3)2014年期末固定资产净值925.86万元,记录反映了现有固定资产状况。

4.3 审计评价

该次审计主要是内部控制审计,审计组认为,某地勘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制定了如《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应收账款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项目部(经营实体)管理办法》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基本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能够及时对资产进行核算和报告;能够不定期进行现金抽查盘点,确保现金账实相符;应收票据的审核、保管、贴现、背书转让处理流程清晰;财务印章管理合规,财务核算比较规范。

5 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缺陷

依据管理提升和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底稿进行评价后,认为在以下方面应当引起管理层关注。

5.1 货币资金管理

(1)个别大额资金的支付管理流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文件相关规定执行。如,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某地勘队项目部(经营实体)财会管理补充规定》(某地勘队发【2013】13号)文件中第六条:对于土地、青苗及房屋赔偿等支付较大金额现金(1 000元以上)业务往来,做到“三人知、两人办”。在处理此项业务时,审计没有看到相关人员的审核、监督记录。见凭证:2014.4.23转26#,摘要:办寺河项目青苗赔偿118.13万元,只有经办人签字,没有其他人员签字的记录。

(2)日常项目和钻机人员备用金借款打入银行卡,银行卡存在公私混用,项目结束后没有对银行卡进行明细核对和利息结算的流程。

(3)备用金没有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制度,日常一次支付金额较大,备用金清理、核对、报销不及时,年末个别人员备用金余额较大;多年遗留备用金贷方余额没有清理;备用金使用范围不够规范,用于日常各种代扣款如保险、个人所得税等。

(4)对于野外项目施工费的核算不规范,雇佣民工放线的劳务费用,通过发放临时工工资的核算方式。

5.2 债权管理

(1)应收账款增速较快,2014年期末数比上年期末增加较大,占总资产比例60.68%;2014年应收账款回收率较低,营运资金紧张。

(2)审计发现,应收账款确认手续不规范,年末个别项目确认应收账款和工程结算为单位自制结算单,没有项目双方的工程结算单。

(3)审计核实应收账款函证,应收账款函证不全。

5.3 固定资产管理

(1)审计人员经过审查,认为有较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能够按规定办理设备购置手续,年终有固定资产盘点表,但没有形成书面报告。

(2)审计人员现场盘点固定资产发现,部分设备存放杂乱,管理人员不能准确说出设备存放地点,对设备的管理业务不熟悉。

(3)固定资产建立了台账,但登记台账不及时,不能准确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没有资产变动手续办理的流程。

5.4 物资管理

(1)没有专门物资管理部门和专职物资管理人员,物资保管人员与设备管理员为同一人,材料会计由财务人员兼任,物资管理没有严格执行验收、保管、发放的流程。

(2)物资的核算不规范,有时不验收直接计入成本,物资分配不能按月归集分配,物资分配表编制为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不规范。

6 提出审计建议

6.1 资金管理审计建议

(1)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某地勘队项目部财会管理补充规定》文件执行,规范现金支出业务。

(2)规范备用金使用范围,加强备用金日常的核对、清理、盘点及限额管理的内控程序,重视资金的关键控制。

(3)完善项目外部施工费用的核算,合理控制税务和其他资金风险。

(4)完善日常资金计划的编制流程,形成纸质材料,明确资金计划审批权限,便于资金使用的审核、监督、控制。

6.2 债权管理审计建议

(1)严格执行《应收账款暂行管理办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完善日常管理流程,做好应收账款清收、函证、核对工作。

(2)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实行应收账款全过程控制,高度重视催收工作,落实责任,确保实现的收入及时足额流入企业,避免营运资金风险。

(3)针对单位发展中存在的应收账款回收率低,项目储备不足的短板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弥补和提高。

6.3 固定资产、物资管理审计建议

(1)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制度运行流程的检查和监督,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台账的登记,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2)定期组织设备科、财务科、审计科等职能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物资清查盘点,形成盘点报告,对于固定资产、物资的盘亏、盘盈、毁损程度、报废及积压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上报主管领导审批处理,盘活资产,确保资产、物资的真实可靠和安全完整。

经过这一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发现,该地勘队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运行方面还存在缺陷,健全性还需完善,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缺乏奖惩和追责措施,审计结束后与被审计单位地勘队管理层进行细致沟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及建议得到认可,管理层及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计划,审计组整理汇总审计资料,出具了审计报告,同时内部审计安排跟踪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完善工作。

基于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不但能够有效发现缺陷和漏洞,发现和减少舞弊行为,还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提供更相关、符合管理层需要的确证信息,确保地勘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对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

以上仅是地勘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实务操作的一个案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程安林,梁芬莲.舞弊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行为模式的转换[J].中国内部审计,2013(11):47-52.

篇8

【关键词】 风险管理;审计;系统

企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体系中一个基本单位,在其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失败与生死存亡。近年来,由于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对风险实施实质管理而导致破产或整顿的事件时有发生,如科龙集团、新疆德隆集团、四川长虹集团、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等,这些“企业灾难”的发生,促使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这就是通过风险的综合处理与全面控制,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即使灾害发生后,也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最小的成本防范最大风险效果,促使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至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机构、团体、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派别。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来源于美国COSO委员会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二、公司简介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包括冷鲜肉、冷冻肉、以及以猪肉为主的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

集团总部设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拥有多处冷鲜肉、冷冻肉生产基地及深加工肉制品生产基地。集团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方法,研制出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产品。基于肉制品业务的经验,集团于1997年开展冷鲜肉和冷冻肉业务。2002、2003年,冷鲜肉、冷冻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中国大陆第二名、第三名。低温肉制品,自2002年至2004年,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型零售商销售首位。

对某集团而言,企业的迅速壮大是成功的标志,但更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家迅速发展中的企业,集团深刻意识到专业化管理对于企业壮大的重要性。因此,集团时刻致力于强化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某集团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风险管理文化

1. 存在的问题。某集团虽然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其实质仍是一中国民营企业,该企业按照香港的《上市规则》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治”的规章制度,但其“人治”的色彩非常浓厚。内部控制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较弱。

2. 对策建议。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全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进行一次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进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加强员工法律素质教育,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 存在的问题。在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里,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机构。董事会下既没有设风险管理委员会,也没有设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职能由其他部门(如总经办、审计部、投资发展部)根据需要分散承担,由于风险管理职责不明确,缺少对各种风险的整合管理。

2. 对策建议。董事会就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股东大会负责。 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风险管理资源。明确总经理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总经理委托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主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立风险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除一至两个专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可暂由其他部门派人兼任。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

(三)风险识别、评估、排序

1. 存在的问题。现在进行重点管理的十三种风险,还是一年前管理层通过讨论识别、评估确认的,一年来没有重新进行识别、评估、排序。而一年来公司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识别的风险范围是否充分、评估排序是否恰当,亟需进行重新审视。

2. 对策建议。在进行风险管理宣传的同时,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发动公司所有员工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筛选出主要风险后,在管理层范围内对这些风险进行打分,评估重要性后排序。而对于识别出来的机会,管理层要考虑如何加以充分利用。

(四)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

1. 存在的问题。公司现有的针对十三种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几乎全部可归结为抑制与控制策略,以期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频率,缩小损失程度。这十三种风险范围之外的风险可以说是采取了风险接受策略。而对于风险规避策略、风险转移策略、风险利用策略则极少采用。在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显得比较保守,缺乏灵活性。而对于机会,则没有明确的策略进行利用。

2. 对策建议。在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重新识别、评估后,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抑制与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利用等策略上灵活选择,可通过保险、契约、合同、金融工具等形式将风险转移出去。同时要对机会加以利用,并反映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的制定上。

(五)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

1. 存在的问题。公司目前没有专职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对风险管理的监控依赖于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控的日报、月报系统,而在日报、月报内容中并无专门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报告。内部审计系统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偏重于财务审计、舞弊审计、经营管理审计,而对于风险管理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全面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高级管理层则没有对风险管理进行专门的监控与检查。

2. 对策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风险管理专项审计,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可结合例行审计、任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在日报、月报系统中增加对各单位风险管理状况自查报告的内容。高级管理层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

(六)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

1. 存在的问题。公司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师,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沟通渠道,而沟通与咨询存在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这也是风险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2. 对策建议。公司公开招聘风险管理师,或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出具风险管理评估和建议专项报告,培训风险管理人员;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中开辟专门的风险管理沟通渠道。

四、结语

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基业长青,必须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管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借鉴西方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理论、方法、工具,结合本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对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风险管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查找问题和不足,对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识别、评估、排序、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等关键的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是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最佳实务。企业应当增强风险意识,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为企业保驾护航,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劈波斩浪,远航。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法;案例库;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审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统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属于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各个院校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函待改进。

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相关的教阿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1.审计课程体系的特点需要理论案例法教学。审计课程体系中诸多课程涉及内容多,大量审计理论和术语枯燥晦涩,使得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偏差,如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只能引入大量鲜活案例来对理论性的内容加以解读,才能使学生领悟众多知识点的内涵并加以灵活地运用。

2.审计课程的实践性需要实务案例法教学。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学以致用、立竿见影。在审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撰写,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发散式、创新型的辩证思维模式,这一切都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完成。

3.对新审计准则的理解需要案例法教学。新审计准则的出台,显示出我国审计实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的速度更加敏锐,也反映出我国审计理论思想与国际趋同的大趋势。因此,需要通过最新审计案例的讲解来使学生了解新审计准则相关条款改动的背景、依据和必要性,加深对相关条款的认知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审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和沿革的脉络。

二、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质量和最新的审计案例。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是拥有丰富完善的审计案例。审计教学中使用的审计案例可以分为真实案例和虚构案例两大类,真实案例主要来源于比较典型、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审计失败案例,比如安然、银广夏、琼民源等。但除了这些经典陈旧的案例之外,现在的审计相关教材上很难看到新的真实案例。虚构案例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需要而编写出来的,目前我国高校授课中涉及的审计虚构案例普遍存在脱离实际、内容简单、代表性与说服力不强,甚至前后矛盾的问题,缺少真实感和启发力,与真实案例相比典型性较差。部分审计虚构案例虽然来源于审计实务,但过程和数据不够完整,情节和表述不够清晰,审计结果不够明确。

2.缺乏具备丰富审计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审计案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结合起来,从实战的角度和心理去进行分析和引导学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大部分都同时具有讲师和注册会计师资格,但多数高校尤其高职院校难以达到如此配置。高职院校教师相对于本科以上高校,授课任务繁重,无力外出学习培训和参加顶岗实习。同时,高职类院校的影响力和名望也远远不及本科以上名校,难以获取邀请参与很多社会和政府的审计相关项目。在这种状况下,审计案例的质量和数量也无法弥补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带来的弊端。任课教师普遍较难将抽象的审计理论与教学案例很好地结合,对案例的讲解不够清晰透彻,枯燥有余而生动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而从事务所请来的专家虽然大多在案例讲解中广受欢迎,但在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熟悉程度等方面又会存在明显缺陷。

3.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相关教材的选取、编写缺乏对案例教学的认识。目前各经管类高职院校大多没有开设专门的审计专业,审计相关课程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分和学时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在选取或者编写教材的时候一般避免涉及内容过细过深,致使教材中审计案例所占篇幅较少,以避免影响教材对审计只是做全面、系统的介绍。尽管如此,所安排的有限课时和审计课程的难度也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以为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为首要目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包括审计案例都难以深入讲解,甚至一带而过。部分开设了注册会计师方向等偏重于审计方向专业的高职院校,选取的审计教材大多数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用书。考试用书更多的是偏重于审计准则和理论的介绍,严重缺少相关审计案例。另外,审计案例从内容的覆盖面上来看,应该包括中西方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等三大方面,而目前我国审计教材中涉及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教学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三、审计案例教学法改进建议

1.建立丰富完善的审计案例库。各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建立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库,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和手段,促使任课教师积极收集、整理相关的审计案例素材,并针对课堂教学与学生讨论的不同环境加以科学的设计,为审计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案例的设计应以真实审计案例为主,以增强案例和审计实务之间的联系。首先,案例的设计者应掌握扎实的审计理论基础,精通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其次,案例的收集,要符合审计教学的需求,该案例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最后,设计者应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提炼的时候,应合理地进行删减取舍和加工整理,确保所选案例都能有的放矢,针对相关的审计理论知识加以精心设计,注重与审计理论的关联性和前后知识的衔接性,最终形成逻辑清晰、事实清楚,具有实践性和说服力的适合于审计教学的典型案例。

2.不断更新审计案例素材。目前,审计行业发展迅猛,社会期望甚高,但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巨大、同业竞争激烈、业务范围不断深化拓展等挑战。因此,审计案例素材的也必须及时更新,保证审计案例教学与时俱进。由于很多案例数据受到保密性的限制,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和当事企业不愿将数据公开,致使审计案例素材的更新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种状况,首先,应善于发现和收集证券市场公开披露的各种信息。比如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等机构正式的公告,以此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涉及违规操作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最新动态。其次,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类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保密条款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获得第一手的审计案例素材,并请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的会计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等参与审计案例的设计。

在更新审计案例素材的时候,并不是一概以新换旧,对于很多经典的审计案例比如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Mckesson & Robbins)等重大审计失败案例的发生,都能从不同角度给予我们思考,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启发性。

3.多渠道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审计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将审计实务中的背景和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中。而客观地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冲突加以评析,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全面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审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应确保审计案例教学具有足够的互动性和研究性。课前,将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让学生提前阅读和思考,课堂上再结合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业务流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是审计案例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选择案例时可多采用经典案例,比如有关审计环境的变脸艺术的红光实业案例、混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黎明股份案例、以政策为借口的幸福实业案例、有关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的上海汇中伟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案例、蓝田股份民事赔偿案例等。这些经典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必然使学生认识到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复杂、审计业务的风险和审计责任的重大,强化学生的执业判断能力。

随着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高职高校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法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丰富完善的案例库,是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基础,不断更新案例素材是提高审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广泛采用互动性、研究性案例教学法,则是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余玉苗.《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创造力、就业力与创业力的塑造为导向[J].财会通讯,2011(34):27-28.

[2]蒋云.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审计案例的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196-197.

篇10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当务之急,一要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三要应用新的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单位、研究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内容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工作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方法,目前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改革,影响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社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分析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审计案例教学方法

目前,社会及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积极采取间接实践形式,如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课堂案例教学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案例教学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课程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学原理》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材中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讲解,只是写明应包括的内容和层次,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研究,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理论。比如在讲授《经济效益审计》课程时,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如讲解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延伸的效益审计时,教师可以先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单位连续三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做好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们自己分析,独立完成上述业务操作过程;接着在小组相互交流,在班内讨论,评选出学生完成情况的等级;最后由教师对这次实际业务的操作进行讲评,总结出学生们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审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