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就业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就业

篇1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自然科学知识,较好人文科学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应用能力与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专业及专业基础知识,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篇2

在麦可思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就业遇冷专业不乏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一些经常需要高分第一志愿报考的热门专业。而经常被作为调剂专业的地质类、矿业类、水利类、机械类专业,如地质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却在就业中以热门抢手的姿态上榜,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堪称冷门专业的逆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传说中的“傻大粗黑”专业。

矿业类专业

这类专业从事的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亲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煤矿、金属矿及非金属矿。

捣鼓煤矿和金属矿的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不同的大学研究的方向也不同,中国矿业大学主要是针对煤矿,中南大学则侧重金属矿。但相同的是毕业生基本都是到矿上工作,很多工作在井下,事实上井下工作并没有你想象的危险,大型矿业公司的安全措施都比较到位,但环境肯定不如地面。采矿工程师和矿山测量工程师可以在井下或露天矿藏开采企业工作,从技术、经济和安全方面规划矿场,为开采做准备;或是在矿山管理部门工作,代表采矿部门的利益,颁布保护条例,维护矿山企业工人们的权益;或是在环保部门工作,从矿床、环境和国土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矿山经营施加影响;抑或是在矿区开发规划部门,从事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而捣鼓非金属矿的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去油田工作,刚工作时,大多做采油工、钻井工,或者从事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的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工作一年后可以做技术员,逐渐转为管理岗位。

与之相近的还有油气储运工程。其就业大多是在国家或各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等工作。

土建类专业

土建类专业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的热炒而火热起来的专业,常见的专业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土建类除了这三个耳熟能详的大哥外,鲜有人知道他们的几个小弟。而在就业市场上,这几个小专业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光听这个专业的名称就很晦涩。该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燃气应用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员。随着大量新型建筑体系的出现,人们对建筑内部的设备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某些外观华丽的建筑物内部,明显存在通风不好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或者夏季制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问题。这都需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与建筑设计师沟通,以对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有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

而给水排水工程这个从土木工程专业独立出来的专业就更重要了,难道你忘了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吹起的“看海风”吗?你忘了“在大城市生活你不仅得有车有房,还得有船”的调侃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缺乏。该专业毕业生专门负责房屋的上下水工程,城市地下水网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等工作。

水利类专业

水利类专业与土建类专业是近亲,只是术业有专攻,水利类专业面向的是水利工程方面。近年来就业比较热门的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两个。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主要面向两个方面,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般在南方的学校多是侧重地表水方向,如河海大学;而北方的学校多是面向地下水方向,如太原理工大学。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则是培养具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水利以及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类专业的毕业生视野比较开阔,经常各地跑。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常驻几个月左右,负责当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如画手绘图、现场解决工程问题、协调甲方乙方的关系等。

机械类专业

篇3

关键词:“2+1”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院校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按照企事业单位需要开展企事业所需员工对口的专业职业培训,与企业事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注重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行业以及自身资源优势,与湖南省水文局共同合办了连续两届“2+1”式水文订单班。

湖南是水资源大省,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江河湖泊关系,水情成为湖南省的重要省情。作为水情预测预报的前锋岗哨,湖南水文成为了湖南水利事业发展的最基础而又最重要的前沿。湖南省水文局每年都在从省内外各高等院校相近专业招收大量本科以上毕业生,扩大壮实到基本水文测站队伍中,但从2012年开始,湖南省水文局开始尝试性从高职学院招聘人员,因此在2012年10月湖南省水文局与湖南唯一一所水利类高职院校湖南水利水电学院合作,正式开办水文订单班。

该班从即将走入顶岗实习的毕业中报名面试选拔出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进入水文订单班,这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了两年的大学基础知识和水利工程专业知识,通过选拔后进入到水文订单班,再进行水文专业知识集中学习一年,然后进入到水文系统开始正式工作。这就是所谓的“2+1”订单人才培养。通过第一次的尝试以及第一批校企合作产品(水文订单班毕业学生)的实际工作反馈,其效果比从从省内外各高等院校相近专业招收的本科以上毕业生效果好。因此,湖南省水文局决定,再次与湖南水利水电学院合作开办订单班,继续在学院选拔优秀水文人才。

通过近两年来特殊的“2+1”式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践,“2+1”式订单培养有着很多方面的优点,学院和企事业单位都实现双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特殊的专业人才选拔对象

两届水文订单班学员均从学院就读于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两年已近毕业顶岗实习的层次学生中选拔,因此所选学员均具有大学层次基础知识以及水利行业相关专业知识,这对学员以后从事水文工作具有行业铺垫以及拓展基础,为学员了解熟悉自身的行业位置以及在整个水利行业系统中的角色,也为接下来的一年水文专业知识培训中打下了一定的行业基础,学员进入角色也会更快更有成效。

二、建立了合理选拔机制和严格监督

订单班培养对象的确定,充分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湖南省水文局依据学院所开专业,确定了相关的专业选拔范围,学生在听取水文局的用人需求以及以后工作详情的情况下,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进行报名。然后学院精心制定考试内容,组织专业考试。学院与水文局依据考试成绩共同挑选有天赋、成绩优秀、可塑性强的学生组成订单班,确保了订单生源的质量。在整个选拔过程中,学生与学院用人单位之间各环节都按照公开、公平、透明化的方式进行严格监督和选拔。

三、共同谋划专业发展

学校与水文局合作,依据水文局人才需求情况,共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学院邀请水文局的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根据水文局的需求共同确定专业标准,设置专业的核心课程,制定针对性极强的教学方案。

四、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实用教材

水文局为了获得量身定做的紧缺人才,学院为了更好地赢得校外企业的支持,扩大学生就业,双方都很重视培训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多元设计,因此双方共同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并且对培训内容、师资水平、教学组织、教学条件、考核办法等作出深入细致的安排。在教材实用方面,水文局与学院根据学生毕业后现今水文工作内容要求,共同组织人员编写实用教材。

五、共同培养学生

学院和水文局共同抽出相关专业技术骨干人员组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给水文班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在学校通过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并适时到水文站进行相关内容知识的实习实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相对陌生的专业领域能很快掌握并学会实操。在此过程中,水文局能为学院学生及时、方便、有效地提供实习实训地点,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又能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进行了解和认识。

六、末位淘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在“2+1”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动力,避免懒惰懈怠行为的出现,引入了竞争和淘汰机制,主要是建立和实施末几位淘汰机制,这样确保订单学生的培养质量。首先,学校和水文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设立专门的水文班辅导员和教学干事进行双向实时管理,通过设立奖学金、荣誉奖励等激励机制,使优秀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建立了后五位淘汰机制。没有淘汰就没有压力,对于那些成绩落后、态度懒散、不求上进的学生采取劝诫和督促,最终考核处于后五位的将其淘汰出列,确保了培养质量和需求。

七、实质性合作的考核方式

篇4

从人类逐水而居开始,就注定了水是生命之源,是文明之源。我省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均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资源量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等极不适应,对构建现代水利格局提出了迫切要求。在当前金融危机深度蔓延之际,加快水利建设,对扩内需、促就业、保增长更具有特殊意义。

水之困

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然而,“水多、水少、水脏、水浑”一直困扰着我省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多――洪涝灾害严重。我省雨量丰沛,水资源总量很丰富。但由于降雨过于集中,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并时常伴之以滑坡、泥石流等破坏严重的灾害,成为最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以2007年为例,全省就有84个县共107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634万人,倒塌房屋3.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13公顷。同年,有4条河流发生30年一遇的大洪水,其中平塘县六硐河发生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洪灾给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1996年7月省会贵阳的特大洪灾,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损失达99亿元,超过了当年全省的经济增长量。正是“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雨全泡汤”。

水少――干旱缺水严重。我省望天田大量存在,在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751.86千公顷中,水田仅为754.0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仅为564.63千公顷。目前,全省还有693万人存在饮水安全困难,14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50%以上的城镇存在缺水问题。其中,位于珠江和长江分水岭上的安顺等城市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曾经被列为全国40个缺水城市之一。省会贵阳市也面临着用水危机。贵州两部地区易出现春旱,东南部边缘部分地区则出现夏旱,旱情发生时主要水库蓄水量不到30%,部分小河沟断流,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无法播种或生长。2008年,因旱灾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水脏――水污染严重。污水排放量高,处理率低。以2007年为例,全省污水排放量为4000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量仅为11607万立方米,污水的处理率为29%。在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城镇,其河段多为四、五类水质。在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给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水浑――水土流失严重。贵州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且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呈不断加重趋势。据卫星遥感调查资料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1.62%。现有石漠化面积3.76万平方公里,一些地方已经因之丧失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水之问

绿水青山是贵州的宝贵财富。但是,依山没柴用,傍水缺水喝,一度是贵州发展的悖论。在国务院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后,满目的苍翠将成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但关于水的困境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原因何在?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突出。从时间上来看,夏季降水偏多,暴雨强度大;从空间上来看,东南部偏多,中西部偏少。严重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贵州的水资源虽然相对较为丰富,但存在岩溶发育强烈、地表漏水严重,山高谷深、直接利用困难等问题,与城市布局,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与农作物需水季节分布极不匹配,需要兴建大量的水利骨干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调蓄利用。

涉水行为失当,体制机制亟须创新。由于水资源观念落后,涉水行为失当,水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重了水资源危机。政府缺位造成水资源产权模糊,市场缺失造成水资源滥用,计划失效造成水资源配置混乱。没有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不活,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不够,许多管理工作因为缺乏经费而无法正常开展。

水文化建设缺失。水资源效应单一。人民对水资源的意识普遍停留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上,缺乏水危机意识,更难以形成节水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正是由于这些意识的存在,节水型社会难以形成,合理的水资源制度难以有效执行。水资源虽然是可以再生的,但再生需要一定周期,而且再生的质和量赶不上需求的质和量。此外,我省一些世居民族傍水而居,在漫长的生息繁衍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很多与水有关的民俗和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成为我省原生态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

社会生产方式落后,用水粗放无节制。节能减排程度低,循环经济发展慢,导致部分产业用水浪费大,并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危害。以2007年为例,我省万元GDP用水量35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15立方米,同期全国万元GDP用水量22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1立方米。由此可见,我省生产工艺、产业层次、产业结构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之策

基于对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建设“人水和谐、供水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法制健全、管理高效”的现代水利格局,成为贵州的必然选择。

以大统筹的思路,系统谋划水利建设。目标统筹,发挥多重效应,将水利建设各阶段目标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统筹考虑,水利建设与周边建设统筹考虑。资金统筹,坚持条块结合,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统筹省各有关部门在水利方面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服从项目统一规划,打捆使用,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建设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和病险水库治理。工程统筹,加强衔接配套,围绕解决饮水、灌溉等问题进行系统考虑,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的利用潜力和综合效益。基础统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做好征地和公路、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等设施的恢复改建,以及移民的安置等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龙头,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的投资机遇,以“滋黔”中型水库建设为骨干,以面上水利工程为支撑,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到2012年基本解决全省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逐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充分运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开发利用地下水作为解决当前工程性缺水的一个重要举措。采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推广长距离管道输水等工程措施,高效集约利用水资源,使我省成为全国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且利用得比较好的地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总供水量达7.47亿立方米,可解决黔中地区5个县城、36个乡镇、41.8万人和36.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及贵阳市和安顺市的供水问题,以及7个县49个乡镇65.14万亩耕地灌溉问题。

转变工作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管理理念上,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在规划思路上,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转变为节约保护优先。在保护举措上,加快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在开发方式上,要加快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在用水模式上,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在管理手段上,加快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和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认真研究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

篇5

基于MyCOS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公司的《2013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的有关数据,就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就业率、2013年“红黄绿”牌专业、就业满意度、月收入、工作与就业相关度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论析。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论析;MyCOS报告;红黄绿牌专业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09-02

MyCOS公司的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评估课题组(CHEFS)从2007年开始,每年对毕业后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职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就业状况、对教育的满意度等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评分。MyCOS公司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MyCOS公司的创建人有18年的在中美两国进行教育和就业研究的经验,采用国际先进的能力分类方法、问卷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MyCOS公司的在线问卷50%的回收率和73%的问卷完成率的质量是世界最好的,每年的调查抽样及回收问卷均达到数十万份,具有较高的采信度。

本文基于MyCOS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公司2013年的《2013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的有关数据,就我国大学生就业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论析。

1 就业率

就业率,指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凡在指定时期内届满一定下限年龄,有工作并取得报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职位而暂时没有工作(如生病、工伤、劳资纠纷、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业或农场的无酬工作者,均计算为就业人口。本文中所研究的就业率分为本科生就业率和高职高专就业率。本科生就业率是已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数比上需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数,而劳动经济学中就业率的定义是指已就业人数除去国内外读研的本科毕业人数,需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本科毕业人数。高职高专就业率是已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数比上需要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也要除去专升本的专科毕业人数,需要就业的人数也不包括专升本的专科毕业人数。

麦可思与腾讯教育频道合作的2013届毕业生流向调查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收回独立IP地址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共59409份,其中硕士毕业生17545份,本科毕业生20988份,高职高专毕业生20876份。调查方式是挂网调查,无抽样及其检验,调查结果仅代表被调查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人群的状态。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有所下滑。

按毕业半年后统计,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是管理学,就业率是92.9%,最低的是法学,就业率是87.2%;同样是按照毕业半年后统计,201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学科是生化与药品大类,就业率是93.2%,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就业率是86.7%。

2 2011年-2013年本科毕业生的“红黄绿”牌专业

红牌警告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也较低,而且薪资还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称之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但要除开红牌警告专业。绿牌发展专业是薪资较高、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称之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1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红牌警告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体育教育、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动画。2011年本科毕业生的红牌警告专业和2010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有些红牌专业是供求不平衡造成的;而有些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却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造成的,这样就直接导致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企业也招不到岗位合适的人才。2011年本科毕业生就业黄牌发展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美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艺术设计。这类专业就业率低,薪资较低,容易失业。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采矿工程、审计学、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与2010年的绿牌专业基本相同,以上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比较高。

2012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动画。可以看出,2012年红牌警告专业与2011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2012年本科毕业生就业黄牌发展专业有: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2012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与2011年的绿牌专业相同。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红牌警告专业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动画等。这些专业连续三年(2011—2013)都是就业红牌专业。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审计学。与2012年的绿牌专业相同。

从2011年-2013年的“红黄绿”牌专业中可以看出,连续三年以来“红黄绿”牌专业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说明各大高校在各个专业的招生数量上和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市场需求的信息很难及时的反映到各大高校,而导致高校很难准确的调整各个专业的培养数量;其次就在教育的培养上也没有跟上市场的需求。

3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由就业人群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主观判断。

因2013届毕业生毕业时间还没有满半年,所以无法取得数据,本文就只针对2012和2011届毕业生进行研究。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5%。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8%,高职高专院校为51%。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62%,非“211”本科院校为57%。2012届本科学科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经济学(61%);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为农学,为53%。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为56%;最低的为生化与药品大类,为44%。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9%;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50%。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4%;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5%。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税收监察者、征收人和税收人”,为82%;最低的职业是“零售售货员”,为32%。201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职业护士(有从业许可证的)”,为75%;最低的职业是“半导体加工人员”,为30%。

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47%,即在就业的毕业生中,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其中,就业的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0%,高职高专院校为44%。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为54%,非“211”本科院校为49%。2011届本科毕业生专业中,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经济学,为54%;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为教育学,为45%。在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土建大类,为49%;最低的为法律类,为38%。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半年后)最高的职业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均为78%;而最低的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为27%。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对石油技工类工作满意度最高,为79%;最低是机床操作技工,为24%。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6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43%)。这点基本和2012届本科毕业生一致。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毕业半年后),为57%;在“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毕业半年后),为36%。

4 大学毕业生月收入

全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3048元比2011届平月收入均2766元增长了282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2届(3366元)比2011届(3051元)增长了315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2届(2731元)比2011届(2482元)增长了249。

2012届本科各学科门类中,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类专业,月收入为357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月收入2927元。在高职高专专业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大类,其月收入为3091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为2439元。

5 总结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其实每年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都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用工慌。这就说明这并不是供大于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造成的就业难和用工荒。企业招到的大学生很难立即上岗,学生也发现在学校课本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很难转化成成果,很多专业的知识更新很快,而课本上的知识却依旧沿用旧的知识,造成了知识的陈旧,学生到了岗位就无法运用。与此同时,观念上错误也是导致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高等教育的扩招,让很多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就导致了大学生数量上的逐年递增,择业就要靠自己的能力了。很多大学生的观念落后,觉得自己读了大学就应该去当白领,不愿意去车间、工地,而对于他们的专业来说是需要他们去不那么舒适的岗位的。而高考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由于不了解,填报的热门专业四年过后可能成了最难就业的专业。所以说大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更理性,在大学期间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清晰的脉络,只有这样就业才能满意。

参考文献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

[2]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

[3]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4]王文鸽.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和因素分析[J].世纪桥,2012,(5).

[5]2010年就业危险专业预警10大红牌专业8大黄牌专业[J].职业,2010,(16).

篇6

关键词:职业道德;水利精神;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吴婉玲(1974-),女,浙江浦江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校长办公室,副教授;李佳奇(1983-),男,宁夏银川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利工程系,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校教改项目基金(项目编号:XJ2008-8)、浙江省重点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19-01

4000多年前大禹以治水立国,成为中华民族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勤劳、勇敢、智慧的代表。大禹具有“公而忘私、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自律精神”;“革故鼎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依法治国、和谐发展的民本精神”。其后,参与治水的大禹后人便有了“大禹传人”的称谓,大禹已成为水利职业道德和精神的化身。当前水利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亟需具有大禹精神的“新一代”水利建设者。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一贯重视营造育人氛围,重视水利道德和水利精神的培养,在办学中始终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将水利专业职业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教育学生热爱水利、服务水利、奉献水利。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浙江省水利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

近几年来,我校水利专业通过实施水利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水利行业感情、职业道德,培育学生的水利专业精神,[2]使学生带着良好的专业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走向水利岗位,成为传承大禹精神的新一代水利人。本文着重讨论水利专业实施水利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

一、实施路径

水利素质教育紧紧围绕“水”字展开分层模块教育,以了解、深入、热爱为目的,特色文化活动为明主线,以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为隐主线,分阶段、分层次展开素质教育。大一新生着重“知水”教育,了解水,水利,水利工作;大二学生侧重“亲水”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专业实践活动,提供接触水利的多种平台;大三学生注重深入水利岗位实习锻炼,感受水利,实践水利,通过艰苦环境锻炼和岗位价值的实现,激发“乐水”情感,投身于水利事业。

1.“知水”教育模块

“知水”教育模块,学生被动熏陶水利。通过开展水利文化讲坛、校友文化节、水利人生――优秀水利人系列专访、水利科教片展播月等活动,以各种形式和途径传播与水利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水利收藏文化,开展水利文化讲坛。水利文化讲坛已连续开展四年,其特点是以丰富的水利收品,介绍水利古今人物、事件、各地水利工程的变迁。开辟“收藏水利,品味文化”专题网站,内容包括:水灾藏品、救灾粮票、水利奖章奖状、水利纪念章等等,供学生课余学习,提高水利专业兴趣,从各个角度了解水利,拓展水利知识。

校友访谈,树立榜样。学生通过与校友(水利人)近距离接触、交流,逐步了解水利行业、水利岗位及水利人应具备的知识素质,使学生在校期间有较清晰的职业规划模板,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记者团开展优秀水利人专访,把访谈材料整理后发表在校网新闻及校报上,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优秀的水利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采集水利媒体影像资料,以“文”化“人”理念贯穿日常素质教育。水利专业结合新生早自习暨文化素质专题教育开展的水利科教片展播月活动,播放《三江源》、《水法》、《水问》、《世界水之旅》等水利科教片,将人水和谐理念、水资源理念、水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到学生意识中。

2.“亲水”教育模块

“亲水”教育模块,学生主动深入水利。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科普水周,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亲水”提供活动平台,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水活动走进普通学生。开展参与面广、娱乐性强的系列“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是水利系学生的传统活动。学生水资源协会在坚持校内宣传活动延续性的同时,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突破和创新。

水知识科普宣传进社区。每年3月28日,作为“中国水周”的最后一天。学生水资源协会都会组织会员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通过发放资料和现场讲解,向小区居民宣传“人体的生命之液”、“人体的水平衡”、“病从水入”、“什么时候喝水”、“软饮料少喝好”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水知识。

社会实践进水利行业、岗位。开展“进百家企业需求调研”和“百名优秀校友事迹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采访过程中企业负责人们希望学生们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在年轻时吃得起苦、脚踏实地。

依托项目走进专业。依托水利和环保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横向课题,并深入开展水利调研和水利工程宣传等活动。

3.“乐水”教育模块

组织学生参与水利项目调研、水利技能竞赛、水利行业实习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体验职业、体验技能、体验岗位,乐在其中。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横向项目,开展水利调研,参加“挑战杯”、浙江省给水排水工程大学生创新竞赛等综合性竞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的品质,树立学生不懈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依托“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平台,让学生深入水利行业体验水利岗位,培养其“乐水”情怀。随着专业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们对实践锻炼的愿望越发迫切,而水利专业与校外水利单位正式建立的见习基地适时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主要成效

经历模块教育活动的水利类专业学生,有求实的水利精神,科学严谨地实施水利项目;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诚实守信地组织管理水利项目;有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将青春默默奉献在艰苦偏远的项目现场。

1.“大禹传人”扎根基层水利

水利模块教育营造的空间氛围,使水利精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禹传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安心扎根基层水利一线。水利精神已经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水利专业学生的成才道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近五年毕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和专业相关度高(近90%以上受调查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和专业基本对口)、流动性低,表明大禹精神的熏陶培养是有实效的。水利专业的毕业生已遍布浙江省水利系统,且有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县级水利技术骨干,学生的社会声誉好。近五年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明,水利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后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2.全员育人,成效显著

水利素质教育要充分发动全系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兼职组织员,校友,用人单位,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等各方面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挑战杯”竞赛、社会实践等载体,来实现多范围、多层次、多方位的育人局面。

三、结语

水利素质教育活动体现了大学精神、时代精神、专业特色,更是大禹精神和水利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教育载体,但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明确品牌的受众定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充分体现。第二,要创新教育活动的平台和载体,使水利素质教育保持先进性。要鼓励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参与水利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水利素质教育活动通过挖掘学生兴趣点、兴奋点和共鸣点,增强实效,引领学生自主参与教育活动;通过活动锲而不舍地潜移默化学生,从而塑造良好的水利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通过活动使学生面对逆境时能保持坚韧与顽强,通过传播大禹精神使学生增强对水利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传承水利精神的“新一代”水利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篇7

(二)推动引黄工程建设。加快新建灌区和引黄输水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水资源,大力扩大引黄灌溉面积。重点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加快推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二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三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编制分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四是加快推动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五是加快推动引黄调蓄工程建设。年加快推动渠村等7处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

(三)加快水利控制性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年计划完成投资8.2亿元。二是加快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建设。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施工营地和移民试点工程;同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情况编制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利部。三是加快前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完成项目建议书的修改完善工作并上报水利部,力争水利部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情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水利部。

(四)抓好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中小河流治理。在年完成46个试点治理项目基础上,加大力度,确保年年底前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后续87个项目总投资17亿元。其中年下达的27个项目在年6月底前完成,完成投资5亿元。剩余60个项目自下达计划之日起一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同时,加强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组织实施北汝河、伊洛河重点河段和金堤河等治理工程,完成年度投资5.9亿元。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计划争取投资14亿元,实施56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争取投资3.6亿元,实施大型水库孤石滩续建项目和西峡县石门水库等5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该工程涉及8个省辖市21个县(区),争取完成投资6亿元。四是山洪灾害防治。争取年汛前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79个县的施工任务,提高我省防御山洪灾害能力。五是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投资9.1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58亿元、地方配套4.58亿元,要求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水文站、水位站、水文巡测基地等水文设施。年计划完成投资5.4亿元。六是平原洼地治理。年计划完成投资1.12亿元,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30万亩,重点解决周口、南阳、商丘、新乡、信阳、濮阳等市平原洼地和河间平原区排水不畅问题。

(五)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土保持治理、小水电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计划争取投资32.6亿元,力争解决600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积极论证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方案,争取年启动实施,确保到“十二五”末具备条件的地方全部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二是水土保持治理。计划争取投资1亿元,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革命老区生态建设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平方公里。三是小水电建设。继续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新增装机容量8000千瓦,计划完成投资9030万元。

(六)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扶持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0.85亿元,用于南水北调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污水及垃圾处理、农村外项目及工业企业专项复建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河口村、盘石头等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投资10.85亿元。二是抓好丹江口库区剩余移民搬迁工作。加快淅川县内剩余移民177户651人新村建设进度,确保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库区移民搬迁任务。继续抓好丹江口库区农村外项目涉及的淅川县3个城集镇迁建、36家工业企业和169家单位淹没处理以及道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水利等专项项目恢复改建工作。除施工周期较长的县道X011线和宋岗电灌站复建项目在年年底前完成外,其余农村外项目在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积极做好水库移民扶持工作。针对丹江口库区已经搬迁安置的16.2万移民,逐村制定移民生产发展规划;整合各级、各部门培训资源,加大移民技术培训力度;扩大移民劳务输出规模,促进移民转岗就业;引导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筛选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安排劳动力多的“短、平、快”项目,帮助移民致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项目,为移民稳步增收奠定基础,进一步巩固移民迁安成果。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同时,及时完成全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年度扶持人口核定任务,继续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和资金下达工作。四是加快省内新建大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进度。年3月底前完成河口村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年底前完成龙潭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和盘石头水库第三期移民征地建房任务;启动南阳天池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及濮阳引黄水库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督导有关省辖市、县做好出山店、石步河移民安置工作和前坪水库移民前期准备工作。五是继续抓好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做好水利移民不稳定问题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陆浑水库回流移民问题处理工作,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年是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极为关键的一年,为确保实现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干线工程建设。黄河以北段渠道开挖回填工作基本完成,混凝土衬砌施工全面展开并进入施工高峰,交叉建筑物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黄河以南段渠道土石方开挖回填工作全面展开,大型交叉建筑物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20亿元。二是干线和配套工程征迁工作。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征迁扫尾和配套工程征迁工作,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有序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用于干线工程征迁耕地开垦、土地复垦等;完成配套工程征迁投资15亿元。三是水源保护工作。切实抓好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工作,争取《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项目早日落户;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京津两地尽快对我省水源区实施对口支援;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水源区长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左岸防洪体系纳入国家规划,完成立项批复工作。四是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年配套工程全部开工,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4年汛后与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

篇8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区域经济;适应性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与实践带动了工程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支撑。近年来,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专业与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一举措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如何,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围绕首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不是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查阅北京地区产业结构、就业人数等方面的数据,结合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数据,开展首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首都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由专门的专业认证委员会或第三方机构,对各高校工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评估,评估结束后,给予专业认证结论。高校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实践问题。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一方面,地方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高等工程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建立在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每年高校都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调整或申办新的专业,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人才。从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讲,以往认证的专业大多是国家或地方的重点学科,这些专业经过国家或地方的支持,从办学条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建设。随着专业认证的不断深入,也许今后认证的专业不再是国家或地方的重点学科,但专业认证本身就是一种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办学水平,这可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必定能为国家或地方输送大量高质量人才。随着国家或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也在不断变化,在后续的专业认证中,应该体现出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进行认证,以保证所需人才的质量。

2首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果与分析

随着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不断深入,首都各相关高校积极参与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数据,从2006~2014年,首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共涉及15所高校、22个专业,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从认证年度分布来看,2006~2014年专业认证共涉及高校和专业频次为64个,2006年专业认证涉及高校和专业的频次为3个,2007和2008年为2个,2009年为3个,2010年为9个,2011年为6个,2012年为7个,2013年和2014年为16个。从每年认证涉及的高校和专业频次来看稳步提高,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比前几年涉及高校和专业的频次有了显著提高,增长为16个。(2)从认证学校分布来看,15所高校中有11所为部属高校,占73%,4所为市属高校,占27%;从学校出现的频次来看,部属高校为56次,市属高校为8次,分别占88%和12%,其中北京理工大学出现频次最多(11次),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次之,分别为8次和7次,出现次数最少的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仅出现1次,市属高校中北京工业大学出现次数最多,为4次。从这两方面来看,部属高校出现的个数和频次占很大比例,市属高校仅有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出现在专业认证高校中。(3)从认证专业来看,在涉及到的22个专业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出现的频次最多,为9次,其次为安全工程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为8次,出现频次最少的涉及9个专业,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冶金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认证的22个专业占工学专业总数的13%,认证的专业类涉及14个,占工学专业类的45%,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专业类为机械类,为12次,其次为化工与制药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分别为9次和8次,出现最少的为地质类和水利类。总体来说,首都专业认证覆盖的专业类比较广,覆盖的专业相对较少。(4)从认证结论来看,“通过认证”出现的频次为53,占总数的83%,“同意延长有效期”出现的频次为11,占总数的17%,“同意延长有效期”的专业全部是2006~2009年通过认证的专业。这说明首次“通过认证”的专业越来越多,并且“通过认证”的专业得到了很好的建设与发展,质量保持了认证的标准和要求,到期的专业得到顺利延期。

3首都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状况

3.1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与比重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它揭示了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依存程度,也就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查阅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北京地区2008~2013年间的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所占比重的数据和三次产业总值占GDP比重,如表1、表2、表3所示。从统计数据来看,6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稳步上升,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约为99%,并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约为76%,是第二产业比重的3倍多;北京地区第一产业总值占GDP比重总体稳定,第二产业基本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大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可以看出,北京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GDP生产总值比重历年都有增加的趋势,北京地区越来越呈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3.2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当前测度产业结构效益的一种有效、直接的方法。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趋势,可以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某产业结构偏离度=该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该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1,公式清楚地描述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当结构偏离度为0时,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能在总量上达到均衡状态;当结构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结构偏离度<0时,说明该产业已存在大量的隐身失业。根据北京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北京2008~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折线图(见图1)。根据北京2008~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走势可以得出: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相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更趋于稳定状态,且2008~2013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均<0,说明此产业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应该向其他产业转移劳动力;相比之下,2008~2013年第二及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均>0,说明第二及第三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4首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

上文对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体现出了首都经济的基本走势。产业结构的指标与国民经济各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各行业所需人才与高校的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本部分对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与所属产业领域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其对应关系如下。第二产业: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冶金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自动化。第三产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通信工程。从目前首都高校所认证的22个专业来看,有7个专业为第三产业领域,占所认证专业的32%,其余15个专业为第二产业领域,占所认证专业的68%。从认证专业分布的产业领域来看,第三产业领域相关专业认证率不高,相比之下,第二产业领域的相关专业的认证率相对较高。从认证专业与首都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来看,总体适应了经济的发展,认证专业全部都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相关专业,但第三产业相关的认证专业相对较少,出现的频次也较少,这与首都经济发展适应性还存在一定距离。

5与首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优化策略

专业认证政策优化。国家和政府要在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适时对专业认证方向有所调整,如制定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下的相关专业认证政策等。同时,给予认证专业一定的自和建设经费支持,鼓励专业认证单位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的设置及建设上进行创新。除了政策及资金的支持,国家和地方还要对认证单位及拟申请专业认证的高校进行跟踪和指导,做好专业认证的支持服务。例如对通过认证的专业要进一步跟踪,以巩固专业认证的成果,促进认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申请专业认证的高校提供专业认证咨询和指导,安排相关专家开展培训服务。专业认证组织体系优化。目前,国家已经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而北京市教育管理部门和各认证高校还没有设立工程教育认证的专门机构。现在一些首都高校的一个或几个专业正在进行认证或已通过认证,每个认证专业之间基本上是孤立的,交流与合作还比较少。基于现状,一方面完善纵向的组织体系,建立市级、高校、专业三级认证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完善横向的组织机构,高校或认证专业可尝试建立专业认证的联盟,以加强专业认证相关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商讨专业认证的发展,带动工程教育专业整体的发展。认证专业与经济发展适应优化。根据首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趋势,对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适时调整。根据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统计总结得出:第三产业产值逐渐增加,第二及第三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所认证的专业中,大部分是属于第二产业领域的,符合以往的经济形势,随着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北京的第三产业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第三产业的高质量人才需求,应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专业认证,以与首都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形成良好对接,更好地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另外,从已经通过认证的高校来说,市属高校通过认证的专业相对还比较少,应该进一步鼓励和加强市属高校专业认证工作,带动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倪凯,等.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

[2]张彦通,李茂国,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撬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支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7~11.

[3]吴文辉.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5~166.

[4]陈江.2010年北京三次产业发展预测与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3):55.

[5]秦彦.关于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3.

[6]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7]魏银霞.高等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的长效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0(17):99~100.

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水城水特色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沅江市濒临洞庭湖滨,是隶属于湖南益阳市的县级市,这里湖乡特色明显,水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城中有湖、湖中建城”的水城格局正在形成。

那么,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设沅江生态水城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建设沅江生态水城有何现实意义?如何创造沅江生态水城的美好未来?就此,我从三方面与大家作探讨:

一、沅江城市的水特色。

(一)沅江城市独享的水位置。

沅江市水域十分宽广,当前洞庭湖因有沅江的存在而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大通湖,沅江市处于洞庭湖的正中心地带。沅江城区水环境更是十分独特,城区犹如半岛伸入洞庭湖,水位置可概括为:两江绕城、四面临水、五湖点缀。沅江城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即占14平方公里。湖水呈树枝状伸入低矮岗地,形成众多湖汊半岛,独特的水岸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地理环境的湖地位在全国独一无二。

(二)沅江市历经的水沧桑。

伴水而生的沅江历史,不仅有过繁荣,也有过灾难。一方面,沅江市湖区气候特色明显,光热充足,降水适中,温暖湿润。在这种良好气候的滋润下,沅江市素有鱼米之乡、苎麻之乡、芦苇之乡的美称。这里有沃野沙洲,这里有芦苇万顷,这里有候鸟群集, 沅江市因水的滋养,鱼类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名特鱼类水产主要为银鱼、乌鳢、中华鲟、鳗鲡、白鳍豚、江豚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历经过洞庭湖水对我们造成的灾难。一是疏于防范带来洪水的肆虐。1954年、1996年沅江市域两次遭受特大洪水侵袭,根本原因在于固堤不牢、导水不畅。二是对城区湖水治理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几十年来,沅江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湖造田、围汊养殖、房地产开发等,导致湖泊萎缩、水系阻隔、环境污染、水质变差、水生动植物骤减等严重后果。

二、建设沅江生态水城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沅江生态水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建设沅江生态水城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沅江城市建设的各方面,依据自然生态特点,辅以人工措施,促使曾经遭到破坏的自然湖泊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城、水的关系。具体来说,首先,建设沅江生态水城是一个保水工程,就是通过硬化湖岸,划定生态红线,防止湖泊萎缩,逐步恢复原有自然湖泊生态系统,促进城与湖共同发展,不是建了城,失了湖。其次,建设沅江生态水城是一个活水工程,采用建设进水船闸引沅水入浩江湖,通过开挖过水渠和人工运河实现浩江湖、蓼叶湖、上琼湖、下琼湖、石矶湖五湖水的连通,利用沅水水位比资江水位常年高出0.5米左右的独特条件,使沅水流经五湖后,通过下游排水闸、电排向资水排放,产生流水不腐的效果。第三,建设沅江生态水城是一个美水工程,河湖连通后将建设环湖景观带,给生物留下修复的空间,给人们搭建亲水的平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建设沅江生态水城是加快推进沅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建设沅江生态水城能更好的发挥沅江城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其一,城水相伴、碧水长流,湖岸生态走廊巧妙相连,湖边生态公园更像一个个生态驿站,向您展示不同的风姿,让您无法说出其中之妙,进入城市如同走进舞动的自然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生生不息,给沅江城市带来持续的生态效益。其二,独特的现代化城湖格局,非一般的内陆水景城市将给水景旅游、特色餐饮、特产销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给沅江经济注入不绝动力,带来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其三,沅江城市将以建设生态水城为契机,加大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吸引无数慕名而来的人们,沅江将成为人们生活、投资的天堂,带来可持续的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提升,城市内在品质的提高,将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非农产业的集聚,就业率的提高,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沅江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国家新型城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创造沅江生态水城的美好未来。

(一)完善独特的城湖格局。

1、固堤防洪,生态规划。

根据以往治水经验,结合生态水城建设,我们主要做好导水、固堤、美堤三方面工作。要在枯水季节及时清淤,疏通河道。要加宽、加高、硬化堤身,增加挡浪强度。要修整涵闸,防止洪水溃漏入城。要在堤外扩种挡浪林,既挡风浪又成为沿堤的一道绿色风景线。要在堤内沿沅江城区的半岛形状,设置半岛绿色生态线,以彰显沅江城市勃勃生机。在涨水季节,我们看到的不是防汛抗灾的紧张与忙碌,而是游泳垂钓的休闲与低碳。

2、八湖连通,生态定位。

五湖连通,促进了沅江城市的健康发展。年轻的沅江城就像初升的太阳,将不断壮大。城市空间的扩大,应该体现生态化发展。一要根据生态特点,规划“八湖连通”工程,即将胭脂湖、榨南湖、黄家湖通过开挖人工运河、架设桥梁、开通涵闸等措施与五湖连通,形成完整而流通的水系。二要明确八湖区域功能定位。胭脂湖、浩江湖区域开发较少,应以维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为主;蓼叶湖、上琼湖区域开发较多,要以现有蓼叶湖公园为主体,重点开发游艺型水上项目;下琼湖区域为沅江古镇,且污染严重,要抢救性保护少有的生态群落、清淤截污、修复湖体生态系统;石矶湖区域有大片湿地,且湖形狭长,应尽可能恢复古老资江河道地貌,打造“十里杨柳河”, 种植“千亩荷塘”,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建成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榨南湖、黄家湖渔业资源丰富,宜放养洞庭名特水产,建成生态渔业窗口。

3、积极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当中。

2014年4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沅江市处于洞庭湖正中心区域,是洞庭湖经济区“石首-华容-南县-沅江-益阳南北城市发展主轴”上的核心节点城市。

开放的沅江要积极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当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要开展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系统宣传,全方位解读生态经济区建设相关政策;二要设立专家学者论坛,对我市进行科学规划,探索建设沅江生态水城对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三要集中交通、水利、林业、环保、旅游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与问题,结合“五个沅江”建设,争取国家、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我市的支持;四要组建一个专门机构,开展动员部署,构建合作发展新平台,既要加强与周边县市联系合作,又要调动全市上下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把沅江生态水城建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强化特色产业支撑。

1、大力发展城郊生态农业

作为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十分珍贵、环境保护十分重要,发展生态农业非常必要。一要突破传统发展理念,从“精”的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二要突破技术上的障碍,发挥沅江市农业科技园的示范作用,加强种养业科研示范,推进城市“放心菜”工程建设,集城市菜篮子与天然氧吧、生态观光于一体;三要突破模式单一的不足,从“综合利用”方面建成城市的后花园。如:利用赤山、团山等丘陵山区特点大力推广畜―沼―果―采摘休闲模式;在城区五湖周边推进土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种植观光模式;在五湖内开辟部分区域种植湘莲、菱角,配套养殖牛蛙、泥鳅等,集观赏、采摘、捕捞于一体的生态种养休闲模式等。

2、积极推进特色加工业

沅江市作为湖南中部县级市,难有大型城市所具备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但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在现代化滚滚潮流中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要以开放兼容的胸襟,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特色产品的生产加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二要加快沅江现有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三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促使园区系统对外的零排放;四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挖掘资源最大的内在价值,提高产品效益,例如,漉湖、东南湖区域拥有优质的芦笋资源,宜大力发展发展芦笋加工业;五要注重打造品牌,沅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因为没有打出品牌,还养在深闺,这方面我们要多借“他山之石”,从健康、绿色、环保方面打造自己的品牌。

3、突出水旅游

沅江当前有四大旅游景区,它们各具特色,而又共同体现“水”的内涵,发展沅江旅游业就要突出“水”的内涵,大做、精做、做好沅江旅游的“水文章”。首先,要重点完善四大景区建设,南洞庭湖湿地要彰显水与洲的旅游主题、胭脂湖要彰显水与岸的旅游主题、赤山岛要彰显水与山的旅游主题、两江五湖景区彰显水与城的旅游主题;其次,要挖掘沅江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特色美食、生态化建设等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全面铺开沅江水旅游;第三,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合作共赢的理念,精心设计自己独特的旅游线路,来对接环洞庭湖各市、县(区)旅游线路。

(三)提升生态水城的治理水平。

1、推动政民共治。一要坚持政府主导。政府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主导修建河湖连通基础设施、环城环湖风光带、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水城的乡愁。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向人们展望“让城市更美好、让居民更舒适”的美好愿景,向人民群众传递自信与活力。二要强化公众参与。通过群众组织开展“放歌洞庭,爱我沅江”、“水城梦”“幸福之都”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来强化公众参与意识,从正面诱导人民群众参与水城治理,为水城治理提供正能量。三要构建互动平台。建立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平台,政府要通过这个平台践行群众路线,转变作风、接受监督,市民要通过这个平台,全面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更好地参与城市治理,市民和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之间,要通过这个平台深入沟通、增加理解、形成共识。

篇10

河北省目前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根据河北省重点项目建设、行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学校及学科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使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调整、经费使用与就业状况挂钩,以解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选拔出所需的实用人才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原本主要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将非常有限。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金融、现代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将是未来吸纳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的“主战场”。

根据麦可思调查:2010届高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93.3%),最低的是法学(86.7%);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音乐、临床医学和法律事务;专业对口率最低的专业为历史、法律。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主要包括:动画、法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临床医学、法律文秘、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率较低的专业)主要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而河北省统计局数字显示,今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29.7万毕业生中,工科专业不足35.9%,农科专业占2.1%,而管理、医学、法学、文学等专业却占据了近58.9%。宏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失调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流通业,不仅有利于扩大流通业本身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更重要的是,随着流通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收入效应所引发的消费效应和生产带动性,会带来总体就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流通业单位吸纳劳动力就业比重相对较少。其中,批发、零售和物流等传统流通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等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利用。2010年河北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4.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262.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4.9%。可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行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2011年河北省计算机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正如麦可思2011年就业蓝皮书中分析的那样,是由于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尽管河北省当前大多数工科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低质量的人才培养必然不能满足市场高标准的人才需求。

提高毕业生的创业素质

目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还普遍面临社会经验不足、创业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创业指导工作,提高创业者创业素质,降低创业风险,特别是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素质、降低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还十分重要。为了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河北省各地区、各部门相继落实和完善了各项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联动工作机制。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河北省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4.42亿元,直接扶持53755人成功创业,带动(吸纳)226543人实现就业。然而,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累计逾期未还金额以及担保基金代位代偿金额还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1144.4万元和2087.53万元)。

当前,社会、政府等举办的短期创业培训班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还局限于在短时间内突击性弥补具体的创业性知识的不足,还不能有效解决毕业生创业综合素质缺失等需要长期锻炼、精心培养才能获得的关键性创业能力。高校不能仅凭几门大学生职业生涯或择业、就业指导课来诠释国家众多的促进就业政策、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以及提高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综合创业素质;而是要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机构、领导体制和创业基地,使创业教育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融入到专业技能的培养当中,将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内化到高校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及各项实习计划当中,在日常的积累中提高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各项基本素质。“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的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创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创业型社会文化,树立自由竞争的新风尚,改变当前社会“公务员热、国企热”等现象,化解由于创造财富的动力缺失而导致的社会不确定性风险增高等社会问题。

指导学生做好到基层工作的准备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河北省也逐步推出相关政策来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人员编制、户口档案、职称评定、教育培训、人员流动、资金支持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不匹配。农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适合到农村工作的专业人才很少。河北省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并未做好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去工作的能力和心理准备。“选聘到村任职”、“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落实还需要高校教育理念的配合。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大部分农民眼光局限,无法适应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需要。大学生进入农村、乡镇等基层工作岗位,可以带去新的社会理念和知识,解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所必需的专门人才、科技人才、培训人才大量短缺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到农村、乡镇等基层岗位工作并不意味着对人才基本素质要求的降低;恰恰相反,在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高流失率并不仅仅是因为基层岗位的条件艰苦,更重要的是因为毕业生基层工作能力的缺失。调查显示,河北省选派到基层任职的“村官”大多数是没能在城市实现自主就业的大学生。其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占76.1%,理工农类专业不到24%;区县对农、林、牧、渔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为72.5%,而实际选派的相应专业大学生仅占3.2%。不能发挥自身专长,不能为基层工作环境带来效益,必然会成为“基层留不住大学生”的根本原因。

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使其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既要重视就业有形市场建设,设立专门人员、场地、经费,确保服务质量;又要重视无形市场建设,完善国家、地方、行业、学校、院系良性互动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和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分析、预测行业需求信息、学生求职意向,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本应包含入学初的大学教育、教学特点与管理方式教育、职业生涯认知教育、学业规划设计、社会工作参与计划、社会实践计划、各类专门技能学习计划、求职择业技巧等内容。然而,目前河北省大多数高校是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或“求职择业技巧”等课程的教学来代替就业指导工作。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师资,又缺少指导的针对性,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仅停留在指导层面,不能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河北省各高校都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本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供求信息和国家各项就业、创业促进政策信息。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并未建立成熟、有效的就业指导人员选拔、培养、使用制度,从事该工作的服务人员也无明确的职业标准。就业指导队伍结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人员数量、就业指导人员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程度等还不能满足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部分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也没有纳入教师岗位。因此,无法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情况对行业、对口就业单位进行深入的个性化分析,并对目标就业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教育;也无法对历年就业信息进行深度挖掘、系统分析和预测。

规范就业培训机构

目前,针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服务与培训在河北省正逐渐兴起,“国考热”、“考研热”、“律考热”比比皆是。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还处于自发的无政府状态。大多数社会培训机构是企业出身,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但大学毕业生是特殊群体,还消费不起以赢利为目的的培训。为此,应该探讨以稳妥、多赢为目的的合作方式,对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准入管理,既提升毕业生就业素养及就业率,又照顾到大学生具体的经济情况,同时也让培训机构有一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