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

篇1

【关键词】高职学校 电子技术基础 实训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84-01

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训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训教学往往处于“教辅”地位,实训内容主要依托课程内容,且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训,这与开展实训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同时也不利于“重理论、强实践、喜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形势下分析当前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新时期加强高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谈几点意见。

一 高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新意

当前,大多数高职学校在开展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时,都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学生往往履行“听众”的义务,教学主要以“填鸭式”的灌输以及“演示——模仿”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教学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操作实践。在此环境中,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基本没有创新,阻碍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教学内容脱离现实

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在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中不少陈旧的教学内容明显与行业前沿技术相脱节。很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老”的技术来开展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这样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3.教学设备明显落伍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都存在着缺乏实训资金的窘况,很多学校的实训设备还是学校建校之初购买的,不少设备老化严重,有的甚至无法正常运行。这直接导致了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了解电子技术的前沿发展,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操作实践,制约了实训教学的效果。

二 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质量的对策

1.转变观念,改进实训教学内容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内容,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理论+集中操作”这一单一模式。实训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要形成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技术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实训教学体系,同时要兼具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实训教学内容还要尽可能地紧随时展步伐,贴近学生实际,要有选择性地开展实训项目,不能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实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的效果。

2.以人为本,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当前,教师要在“理论适用、实践为重”的实训教学理念引导下,以人为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实训教学的成效。由于实训教学的学时有限,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通过必要的示范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问题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项目教学法”融于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去设计、去实施,促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进而在专业基础、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3.优化设备,开拓实训教学第二课堂

加强实训教学需要有齐全的设备,配套的仪器作为支撑,这也是高职学校办学的首要条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老旧的设备已不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就要被淘汰。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设备的投入,更新换代一些常用的仪器,为开展实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开拓思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实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使用最新的设备,掌握最新的技术,还可以让企业了解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 总结

总之,在新的时期只要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就一定能开展好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应用技能,从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新丽.《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15)

篇2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数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67-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

一 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必须认真改进教学方法。

1.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学好数学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进而促进数学的教学。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组织课外活动进行学习交流。

3.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文的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

4.要建立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人类数学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教学中应重点提炼方法,形成观点,使数学教学简单化,使学生学以致用。

5.要培养学生创造力。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施以创造性的教育,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利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在数学的教学中,“教与学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与学分离现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教与学分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三 加强对后进生辅导

后进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因素除学生自身的生理和智力有缺陷外,还有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没及时解决等方面。但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比如:多找后进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后进生、上课要多提问后进生、耐心回答后进生的提问、当面批改差生的作业、采取“一帮一”的活动、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等措施,这样就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在讲新课时,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后进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让后进生感到自己能学,学起来不会吃力。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 ”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后进生理解新课的内容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后进生不作要求。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展。后进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后进生,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后进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职高数学;创意;优化教学

由于在职高是一个就业型的教学,来到这里的学生,程度都不一样,有的基础好一点,自学能力强一点,有的则学习基础比较差,所以这些先决性的条件,决定了职高类数学教学的困难性,再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参差不齐,还有就是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落后,也会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数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基础出发,根据职高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创新为起点进行优化职高数学的教学实践。

一、职高数学的教学现状

1.职高数学教学内容的落后

在职高数学的教学阶段,有的学生来自三年制的初中,有的学生来自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之间基础大不相同。目前职高类的教科书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讲课缺乏创新,那么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对课堂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2.职高数学教学方式的呆板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授”与“受”的教学方式,数学的教学注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对概念的理解,然后根据例子反复的进行练习,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数学的概念还有定义和定理以及图形;课堂上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的,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职高数学教学重视课本轻视个人

教师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比较的重视课本而轻视个人;教师在课堂上,认为无论是几何还是代数都有自己一套的体系,所以教师就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一股脑的全部传授给学生,并没有注重学生个人的表现,也没有重视学生课堂的学习气氛,更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以创意为起点 优化职高数学教学的实践途径

1.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为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适应了以前传统教学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好的引入和创新职高数学的教学,那么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就要在课本原有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内容还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激发;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式教学;本身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原因就是,数学整天和公式、概念、定理、定义还有习题打交道,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然而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故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数学。

再次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探索知识的规律。

最后练习生活的实际进行导入,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教师可以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形象实际的东西,然后进行传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立足于教材和学生,灵活教学

和普通高中还有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职高类的学生基础比较的薄弱,所以本身就不爱学习,再加上没有兴趣,更不想学习职高类的数学,所以教师要灵活性的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3.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注重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调动积极性

在传统的意义上看,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数学教师,教师用传授的方式,从一上课就开始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对知识点吸收,还有听课的效率都是比较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明确学生才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整堂课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看成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进行探索,亲自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在观察中自己独立地思考数学的现象及其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上去了,那么职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也就随之提升了一个高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4.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练习生活实际教学

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再运用于生活。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为了就是就业,数学成绩的好坏和自己以后的就业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而且课后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把周围现实的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体会到职高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同时进行教学数学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和方式。

5.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切学习的先导都是兴趣的培养,好的导师可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对职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不但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的提高。所以教师想要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有所突破,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针对学生心理的、多元化的创新设计,带入数学教学的课堂中。

三、结语

职高类数学的教学中虽然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难度,但是教师要树立创新的思想,多采用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从而优化职高数学的教学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培养一个适应社会压力的和自学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造福我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久胜.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7).

[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教师的科学指导[J]. 刘在平.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05).

[3]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 杨骞.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3).

[4]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福建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总结[J]. 余文森,王永,张文质. 教育研究. 1999(03).

[5]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叶澜. 教育研究. 1997(09).

篇4

关键词:高职高考数学;数学情感;分层次教学;赏识教育

近年来学生参加高职高考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职高学生的数学整体状况比较复杂,存在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信心不足,高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逃避实习心态等问题,如何快速有效的应对高职高考,以下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谈谈几点看法。

1 注重数学情感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的同学提到数学如临大敌,表示数学枯燥,学不会以致不想学,因此我第一节课就讲了自己对数学的看法,及给同学们分析了高考形式。数学使人睿智,例如会对数字敏感,走过超市会记住所有商品的标价,人体随身携带着测量工具,看问题更加长远,做事情有条理等。我还让大家回忆怎样结识一个朋友的,数学也像大家的朋友,先有第一印象,再深入了解,如果还没见就排斥,怎能成为朋友。当然既然参加了高考班,即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高职高考不仅仅考核分数,更是快速学习能力的集训,如何短时间内取得最好效果,依赖个人综合能力的发挥。接下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下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和感受,分享好的经验,分析失败的例子。总之,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把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变成了一堂数学的主题班会课。当然,在以后也经常渗透和强化数学情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有了前面的铺垫,同学们在情感上逐渐认可了数学,提高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 科学计划,阶段学习;强化练习,注重落实

我校学生一年级开设数学课,学习一至四章,其余五至九章要在高三一年学完并复习备考。时间短,任务重,因此我分三阶段来完成教学,即新知识学习,复习巩固和综合训练。

新知识学习阶段为开学九月至来年二月,内容为五至九章,每章学习前先让同学统计历年真题比重,引起重视。授课中,紧扣历年考点,强调定义理解,然后练习巩固,稳扎稳打,两周内大家接受了该模式,师生磨合好。课堂上注意及时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个人功德圆满的价值观”,引出圆的定义及性质;概率中投掷硬币出现“正反”两面的情况,爱情公寓4中“硬币侧立”情况除外,大家都会“心照不宣的大笑”。该阶段大部分同学喜欢上数学,并掌握好基础知识。

复习巩固阶段为二至四月,内容为一至九章知识点及习题,该阶段主要采用分层次教学[1-2]。经过前面学习,少数尖子学生超范围超进度学习,大部分按课堂进度,少数同学理解慢、作业慢、跟不上进度。因此课堂鼓励有余力同学加快进度,提高难度,并帮助其他同学;课外组织各班少数跟不上同学组成一个临时班级,由数学教师轮流辅导,并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例如抄写例题,研究练习真题题型等。

综合训练为查漏补缺、全面提高阶段,也是对高考的一个真实模拟,要求同学们每次都当成高考来对待,同时注意训练应试技巧。例如选填题不空白,大题争取步骤分、遇到难题绕过继续做,尽量避免马虎失分等。

当然,教学中还要注意一些小技巧,例如坚持绝不拖堂原则,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成效。赏识教育[3]落到实处,时时用,处处用。经常并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的进步。

3 加强课后辅导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测验的实效性。

辅导练习是穿插在阶段学习中的,效果比较好的几点是:

1) 作业除了知识点整理外不固定内容,例如周末任选十道题,这样同学们在做题前必有筛选,无形中就了解了自己擅长的和薄弱的知识点,方便今后的查漏补缺。

2) 新知识学习阶段每周三下午的数学自习,进行选填题限时测试,四十分钟限时完成1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十次训练后效果明显。

3) 课下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讲解过程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班上建立了较好的学习模式,基础知识很少请教老师。

4 加强考前心态培养,重视考后试卷分析

高三数学每月都组织一次考试,每次月考后,对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及试卷进行了分析,有的基础知识扎实,有的考试灵活,有的擅长考前突击,鼓励大家要保持自己优势,弥补不足,避免马虎失分等,考试不留遗憾。

总之,作为一名高职高考数学教师,学无止境,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钻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争取早日做一名创新型教学教师[4],在学识和情感上都获得学生认可,帮助其有效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 贾耀辉.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科学时代,2009(1).

[2] 林影.职高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尝试与成果.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6).

篇5

关键词:必要性;传统作业;完成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学的信息和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和知识.教师设计数学作业的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地研究数学作业的模式。

1.职高数学作业的必要性:

职高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三维目标的生成过程和体现,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数学作业的完成,就会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职高数学作业的特点有:一方面:数学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更加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培养,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没有课堂纪律的限制,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的好时机,学生个人更有机会在宽松的环境下对数学作业的深入思考,积极反思、拓展。另一方面:职高数学的作业,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更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基于上面的分析,数学作业具有的特点和功能,说明:职高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当然不能搞题海战术,但是也不能够完全不在课外练题。让学生练习适当的数学题是必要的,练题是职高生必须的基础工作。既然是适量的练习,作为职高教师就应该尊重规律的同时,应该花功夫思考如何才能高效的问题。

2.传统职高数学教学中的作业模式。

2.1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

作为教师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布置作业模式一般情况是:学习完一节新课后,教师选择课本后的习题和相应的练习册的练习。这些题目之间相对比较独立,没有让学生完成这些题之后,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归纳、整理得基础。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易形成牢固的框架,合理与科学的知识链不易形成,有利于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巩固、机械式的训练较多。缺少针对性,对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不利。

2.2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的整个流程中,基本上是一种被动依赖的方式在学习。从课堂上依赖于教师的问题提出、分析、讲解和归纳整理,完全是由教师的“权威”答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基本上是在机械套用公式,没有更多的回顾与反思,更谈不上整理与归纳。通过这种方式确实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较多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应试是有较好的效果。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作业模式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一定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数学作业的过程一定要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实现,将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的预设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一定要有机结合。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时代教育的要求。这里我们需要讨论数学作业的模式。

3.1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改变

教师对布置作业的理念就必须改变。教师布置作业的模式,体现了老师自己的教学理念的实质。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教学的重心要前移,在学生的自主预习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包括:对知识的要求的,对思维和方法的要求,还可以包含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花功夫在这一点上,要提好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好学情分析,教材的分析,新课程的理解。然后是在课堂上一定要研究那些问题需要讲,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认真仔细的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课后要研究学生需要多大的练习量,如何设置练习等。

建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自己编可是训练。因为可是训练时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要体现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分析和确定。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都能体现出自己的成功。如果能够体现分层要求,就会有很多优点。如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更具有针对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不要使数学作业成为一种负担。当一个学生只是需要考80分的数学,而老师就想要学生考100分,这样老师就拔高要求,学生困难,久而久之失去信心,对这个学生的成长没有好处,更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一定的重复训练。可以通过,在学生女工学习一段时间后,如一个星期以后,教师可以将这段时间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的错误,或者是关键性的错误题目,教师收集起来再编程练习题,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巩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让学生巩固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挥某些灵活的习题的更多的用途。

3.2学生作业的方式改变

学生在课前的时候一定要完成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本身就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是包含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自主预习,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在学生的听课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己的听课有效性。课后完成老师的题组形式的题单,学生一定要反思、整理、归纳、总结。

3.3课改背景下的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的探讨

篇6

关键词:数学 文化 渗透

说到数学文化,往往会联想到数学史。宏观地观察数学,从历史上考查数学的进步,确实是揭示数学文化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除了这种宏观的历史考查之外,数学文化还应该有微观的一面,即可以多侧面地展现数学文化,包括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揭示数学文化底蕴。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深挖数学的内涵,展现数学文化,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的素质,欣赏数学之美。对于如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做好数学文化与课堂的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职高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课堂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数学文化不是学生通过读教科书就可以了解和掌握的,数学文化往往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悟到的。课堂上,教师设计合理、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通过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在体会、了解数学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反复的应用数学文化解决问题。教师牵一发动全身,顺势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职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在数学文化的渗透中,就会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这样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渔”就是职高数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方法。而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灵魂,唯有将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深深地铭刻于职高学生的头脑中,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使他们受益终生。数学文化并不都是表面可见的,它是隐含在各知识点中,有些数学文化是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感受到的。比如在解题过程中的一些归纳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益处很大。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完成数学文化渗透,这样,会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有利于创造力的提高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主要是指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职高阶段学生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使其提高思维水平,优化思维品质,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一些重要的数学文化如类比、归纳、猜想等都是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不可缺少的。八十年代美国提出的“问题解决”显然与创造能力培养有着密切联系,所谓“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去解一些不能依靠简单地模仿来解决的非常规问题,或者提供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提出其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然后加以解决并作出解释。比如化归方法中的熟悉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谐化原则可以为问题提供思维导向,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力的提高。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实施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数学文化渗透的设计

在研究职高数学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中再现和隐含的数学文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具体的数学文化目标。采用教学方法时,应突出文化作用,在组织学生练习、技能训练中有意识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数学文化有所领会和感悟。

“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数学上总是用数量的抽象性质来说明形象的事实,同时又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的抽象性质。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形结合文化,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普通职高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列”部分研究了两个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但内容中蕴涵了很多有用的、常见的数学文化思想,数列概念本身就包含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这些思想不仅对进一步学习一般的数列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职高数学其他内容的学习也有着辅助作用。领会其文化实质,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也会有很大帮助。

2.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注重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

在知识发生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逻辑组织过程中去,在知识的发生探索中设法给学生充实的感知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

具体地说,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尝试、猜想、归纳、概括等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在知识逻辑组织中,要提供给学生一定量的练习、类比、分类、概括的混合材料,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文化的作用。在形成正面的概念、法则、方法、原理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逻辑组织中去。在知识巩固应用中,通过进行变式训练、提供反例、知识延伸、新旧知识沟通等各种手段进行思维训练,以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这样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有效地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培养探究能力。

比如,讲解“排列组合”一节,我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本班一个小组10位学生去一家餐馆吃饭,10个座位有先后顺序,10位学生谦让很久没有入座,饭店老板提议:“你们在本店每吃一顿饭,就换一种坐法,等到所有坐法满了之后再来吃饭,本店永远免费请客。”请问,若一天平均吃一顿饭,你们10位学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免费吃饭?请大家利用乘法原理来计算,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很快进入角色。在幂的学习中,我举了一个“传谣的问题”,如果传谣人在一小时内将谣言传给两个人,那么多少小时可以传遍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学生是没有这个“经验”的,他们一定猜想要很长时间,比如一个月,甚至会认为“怕要几年时间吧”?其实只要20个小时就传遍了。这样的过程设计大大激发了职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有意无意地就渗透了数学文化。

3.在解题教学中加强数学文化渗透的指导

在数学文化渗透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归纳上升到文化的新高度。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开设数学文化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文化的本质、规律,在较高层次上发挥每道题的功能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受到不同的数学文化的指导,这对于优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比如转化的渗透,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职高数学处处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高次为低次等。

数学文化不同于数学其他基础知识,它不能用符号、图形来表示,比较抽象,也不可以在一节或几节课内完成。掌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材、教法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渗透,日积月累,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最终让学生真正认识和运用它,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上鹤.数学思想和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

篇7

一、职高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

1.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不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

2. 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比如,对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明确;对各个知识点无法联系,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3. 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特别是学习数学知识,动力不足,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4. 学习方法不正确。不少学生上课没能认真听课,也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解题步骤不完备,不懂的题目不钻、不问;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温习、探求知识间的联系。

5. 意志薄弱,不能坚持学习。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6. 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高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欺瞒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提高职高生数学学习质量的策略

1.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有许多,如,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分层次教学等。

3. 加强学法指导。不少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上花的时间不少,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正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的缘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自卑感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从而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8

关键词 职高数学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

一、排除不良情绪,消除自卑心理

部分职高学生从心里觉得自己不如人家,易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再加上我们老师看他们很用功了,也很少去主动关心他们。由于自卑,他们很少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生怕同学老师取笑,他们只是一味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数学成绩提高,从而证明自己。但由于带着这自卑心理来学习数学,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教师如果能认识到这点,不被他们的表面用功所迷惑,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地告诉他们,要学好数学不能带着这种盲目性。帮助他们制定个人的目标和计划,并制定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师在平时课堂上为他们创设一些成功的机会。鼓励他们多与数学优等生交流学习方法。为了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消除自卑心理,排除不良情绪。笔者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记式学生小结。小结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老师视情况写适当的评语,交流互动。譬如:“这段时间我用功了,但成绩仍不理想,有的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分数比我还高,是不是我太笨了”。评语:耕耘终有回报,只是时间未到,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再如:“老师这次我又没考好,是否我真的不行”。评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一朝一夕赶上去是不现实的,继续努力,下次定会有收获。

小结内容的个性化,使反馈信息生动真实丰富,不仅能获得学生认知方面的休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通过日记式小结架起了师生互动的桥梁,通过小结给予他们无穷的动力和信心,对消除自卑心理,排除不良情绪起着重要作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发展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是很盲目的,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很多练习,由于缺乏方法,只懂得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较低,从而造成学习没有兴趣,最大动力和最高的热情也会消退。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与老师的教学活动不无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学生的亲切信赖而与学生进行真情交流,在情感上获得学生的喜欢。然后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挖掘数学之美。

譬如:函数中的对称图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规律,思想、方法,知识之间的联系转化等,无一不是一首美的史诗。教学中还可根据知识特点,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如七桥猜想,指数爆炸等。在教学过程中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考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使用问题串制造悬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而且能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椭圆”一章引言中,要求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汽车贮油罐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像椭圆,把一个圆压扁了,也像椭圆,它们究竟是不是椭圆?

问题2.电影放映机上聚光灯的反射镜……都是运用椭圆的性质制造的,怎样设计才能精确制造它们?

问题3.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国人的梦想上天了,你们想知道它绕地球飞行的轨道是什么吗?

问题4.样建立椭圆的方程?

问题5.如何根据方程研究椭圆的性质?

让学生带着这些看似熟悉,似懂非懂却又急切想知道的问题进入到新课学习中,自然会兴趣高昂,探索动力强。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对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困生”真正持久、高效地迈入数学学习门槛的有效手段。

三、关注思维障碍,重视能力培养

数学“学困生”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单个知识点不陌生,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却很盲目。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类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觉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有时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着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些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用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答。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应加强关注“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

笔者曾记得,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拿出这个问题后,就有部分学生一着手就化简方程,化简了半天还看不出结果,就再找运算中的错误(怀疑自己算错),而不去仔细研究此式的结构,进而思考圆锥曲线定义。事实上,由式子的结构可以看出:p(x,y)点到点(1,3)及直线的距离相等,从而其轨迹为抛物线。

篇9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应用型复合人才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基本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随着我国高校的大量扩招,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有的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下降,加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高等数学的教学时数在不断地缩减等原因,这给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困境。如何使高等数学的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情。本人从事职业教学有十年时间,现结合我校高职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反馈信息,谈谈对高等职业院校中高等数学这一门学科从教材乃至教学等方面的思考。

一、高职高等数学教学遇到的困境

(1)生源方面。①学生数学基础总体偏低。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的大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职学校招来的学生,这类学生中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口专业,另一种是不对口专业;另一部分是从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这些学生又可细分为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两种。这些学生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处于中等偏下成绩的学生居多,并且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按照传统“一锅饭”的模式授课,不能较好地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无论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会感到吃力无所适从。②大一新生对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不适应。高等数学课内容抽象、信息量大、进度快、学时紧,要当堂课消化每节课所授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由中学时的“填鸭式”学习方式向大学“自主式”学习方式调整,尽快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③学生对高数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数学专业,其他非数学教育专业的高职院系,都是将高等数学课定为公共必修课,从而导致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和其他很多公共课一样可学可不学。因此,降低了学生对数学课的重视程度。数学这门学科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就是知识的连贯性,掌握不了前面的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的知识,结果想抱佛脚也是难上加难。

(2)教师方面。有的高职院校要么是由之前的若干所中专或中师学校合并提格组成,要么是新建的高职学校。这类高职院校一大特点是师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数学教师,过去大都是从事数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已习惯于之前的教学模式即学科式教学,还有是自身知识结构较单调,缺少对高职相关专业的知识的了解,导致在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高等数学时一个模式,不能跟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紧密衔接,只能在课堂上讲授纯粹的数学知识,教学单调、枯燥、乏味。

(3)教材、教学方面。现在绝大多数的高职高等数学的课本,是在原来大学专科或成人专科等数学教材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删减变动,其之前的特性不改即还是停留在重理论的体系中,只略微降低了难度与深度,不能很好地与高职专业相衔接,没有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学科特性,其教学内容与各专业教学脱节现象严重。缺乏对现代数学知识的更新和补充,缺乏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相对而言滞后。教学手段仍是粉笔加黑板,一味地只停留于讲授数学的理论知识,一枝粉笔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的分析,满堂讲、满堂灌。这容易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思维,无形中窒息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是学生思维不活跃,缺乏开发应用能力。

(4)考核评价体系方面。数学学科中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陈旧。总是期末一张试卷一考就以卷面成绩作为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评价依据,这种考核方式还是大多数院校的数学教师所采用的。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不能体现出高职学生的特性,还与高职人才的培养思路――应走“实用型”教育这一高职教育思想相悖。还有,这样一张试卷的评价体系,对原本就不好学的学生来说,会促成他们养成“平时不上课,考前靠突击”的不良习惯,还容易打击好学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正确的学习态度。

(5)教学课时方面。对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片面地理解对数学的“但求适度、够用”要求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就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专业数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尚不足5%,只有52学时。这就造成教学内容多但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重要内容没有时间深入讲解,一些基本技能没有时间反复练习。口号上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实际上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丢弃一边。这也使学生困惑:学习数学有什么用?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课时的大量缩减使得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处理,这种蜻蜓点水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培养要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1)加强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为了了解所授专业与高等数学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应在加大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的同时,着重注意到高等数学与其他专业课的内在联系。加强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所授课专业背景知识,使数学教师能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尺度,这样才能使数学这一工具学科更好地为其他专业课服务。教师跨专业教育的学习,可以是自学、校内培训或校外进修等多种形式。以校内培训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学习所授学生的专业课制定的教学大纲,更可以请相关专业教师给数学教师培训,说明哪些数学知识点是该专业所必需的,应着重讲授;哪些知识点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不但可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与联系,还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

(2)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做到重点突出。课时的减少,使得教学内容必然要缩减。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根据现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把高等数学教学的内容分为二大模块,即:基础知识模块及实际应用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教学内容的界定是以满足各专业对高等数学内容的要求为依据,它是高等数学之中一些最本质、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如函数、极限、连续、积分。这对所有开设数学课的学生都是必修,因此教师对这一模块的内容必须精讲细讲,使学生能彻底掌握。经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和训练,应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为后续学习的课程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具备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模块内容的制定可由数学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模块。它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都要体现一个“用”字。可由有其对应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该模块的授课方式也可相对灵活多变,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等等。

(3)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育上,要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做到使两者融洽、有机地结合。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要转变为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传授知识与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并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技巧上,宜拓宽知识面,降低理论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高等数学的主要作用是应用,在内容选择上,知识面宜宽,而每一个知识点要求宜浅。即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主要采用淡化理论推导,强调其中朴素的数学思想的方法,并尽量以直观解释的方式进行讲解。具体操作,可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备课时,根据专业不同,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实际相联系的。二是上课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三是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加教学容量,延长教学时间,解决知识信息增加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四是设立数学实验课。数学实验是使用数学软件用数学的方法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教学形式。在数学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教师引导,可以展示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篇10

【关键词】职高数学;数控专业;课改;目标;原则;模式

近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针对数控专业学生数学底子薄弱、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积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尽量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职校专业差异大,统编教材缺乏针对性

数学新课标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职高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显然,职校数学教学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结合本专业特点,注意数学学科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再确定数学的教学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比如:以数控专业为例,要想学生很好地掌握数控基础和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就应该把立体几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但统编教材其内容繁杂,教学体系大而全,要求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学深度,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明显,不利于学生学好专业课程,这显然有碍职校很好地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教师要想扭转此困局,就必须思考如何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才能切实为专业教学服务。

(二)职校学生底子薄,课堂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职校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数学成绩普遍不良,个别学生对简单的四则运算都一知半解,数学水平远未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要让这样的学生学有所获,上课听得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组织教学,强调与当前教学内容的衔接,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空中楼阁,毫无成效可言。

然而,由于没有一套针对学生实际的教材和教法,教师只能是根据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地组织教学,一味强调完成“教学进度”, 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要知道,制订职高数学“教学大纲”是在假定学生“已基本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授课对象是“已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教师如此“敬业”,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得甚解、下课一无所获。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摈弃传统思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讲究教学的循序渐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改革的实施措施

几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三淡化三强调”,从改革教材教法入手,辅之于考核与评价方式的调整,从点到面,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低起点、重实用――改革教材;小步子、重参与――组织教学;求进步、重运用――实施评价”为特点的我校数学课改模式,具体的实施措施为:

(一)淡化教材的统一性,强调内容的适用性

为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走出“失败者”的心理阴影,重树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经过仔细的调研与分析,决定根据“贴近学生实际,降低教学难度”的原则,对统编教材作适当的删减调整,淡化统编教材的统一性,使教学内容更适用于学生的实际。为此,在调查反馈、实验总结、完善提高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订了第一套《职高数学校本辅导教材》第一、第二册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指导》,分别安排在高一和高二教学。在该套教材里,我们努力体现了基础知识的反复循环,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既降低了难度,减少了作业量,又落实了知识点,使教材简明、实用,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有所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二)淡化教材的系统性,强调内容的针对性

在试用第一套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内容还存在与专业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专业需要”、“为学生发展打基础,为后继课程服务”的课改思想,学校又决定在第一套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教材内容,淡化教材的系统性,提高专业针对性。为此,学校成立了既有数学教师参加、又有数控教师参加的教材编写小组,并围绕两个“贴近”,以“实际应用”为重点,重新构架知识体系和教材内容。教材编写的具体原则是:

1、淡化教材的系统性和理论性。第二套教材保留了应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教学需要的相关内容,删除了一部分职高学生暂不太需要且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与统编教材相比,我们删除了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学内容,并大幅度地降低了教材的难度,使其与学生的现有基础水平相衔接。比如,在第二套教材中,我们删除了分式不等式部分,仅介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删除了

2、强调教材的针对性和运用性。整合教学内容,体现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

预备初中知识,做好初、高中衔接。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筛选,选择后继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以备新授前进行复习,或单独成章集中进行复习和强化。

拆分传统的三角内容,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介绍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各专业人才必备的共性知识,列于共用基础平台。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及正弦型曲线放到工科专业模块,特别是对于数控类专业,增加利用三角函数进行工件的有关计算,如数控编程中节点坐标的计算问题和分度圆锥角的求解问题,满足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的需求。

理顺解析几何内容。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建立方程和曲线的关系,会利用坐标法解决简单问题,是各专业人才必备的共性需求,列于共用基础平台。坐标轴的平移和旋转、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作为技术工人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放到工科专业模块,大幅增加数控编程所需的解析几何知识,满足数控加工的实际需求。

改造立体几何内容,变形式化的论证为数学知觉与数学兴趣的培养。去掉繁琐的形式化数学证明,变枯燥的立体几何课程为饶有兴趣的实验操作课程。通过操作得到定理,并利用它们解决三视图、机械零件的锻铸,切割、裁剪等实际问题。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体,丰富学生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套教材突出体现了“学科教学 服务于专业需要”的原则,从满足数控、机械专业教学需要的角度重新设计教材内容,主要做法是设计了大量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阐释相关的数学知识或理论,例如,为便于学生掌握数控编程中关于“零件编程轮廓线”的问题,即节点的坐标问题,我们就在教材“直角坐标系”这个知识点中,设计了一个与之相关的例题:

图3-15

已知编程用零件轮廓(长方形ABCD)尺寸如图所示,试求节点A,B,C,D的坐标,真正做到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教材”。据统计,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占了教材总例题和练习的相当比例(具体情况如表1)。

3、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框架与体系作了大幅度调整,全套教材分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分别编写,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并采用交叉讲授的办法安排教学,以满足各专业在不同时间段的实际需要。

根据以上原则修编的新教材,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着眼于培养普通劳动者的素质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运用性。从概念的引入到一些结论性内容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机械专业实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还安排了少量开拓思维性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突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淡化课堂里的说教,强调学生的参与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重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努力淡化教学的说理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逐渐尝试探索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渐进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遵循求实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问题的引入,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教学策略,贯彻“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操作模式,讲究精讲与自学相结合,把学生从课堂中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其基本环节主要有:教师组织讲授新知识――例子讲解――新情景中学生练习――学生讨论点评――教师小结讲评。具体做法是:

1、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教学中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3、洞察学生的情感世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找回曾经有过的信心和勇气。

4、通过学生板演和口头表述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想、交流情感、展示自我的场所。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改工作经过全体任课老师共同努力,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一)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是我校教师改革统编教材的初步尝试,是比较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但其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另外,我们对于如何合理地将向量、概率等内容编入教材也暂无清晰的思路。

(二)校本教材还没有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

总体而言,我校“数学校本教材”的教学要求与难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基础较好的同学感觉教材要求低、难度不大,上课吃不饱。这就要求我们还须进一步修改教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数学老师普遍掌握数控知识存在很大问题

总之,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专业需要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提高,我们的课改工程一定能取得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00年3月21日《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