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设计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饰设计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饰设计教案

篇1

[关键词] 社会学实践教学;社区服务;小海豚伙伴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108-03

随着社会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深化,社会学本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社会学专业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这本有字之书,也要学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参与社区服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社会学实践教学与社区服务

根据社会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较熟练地应用社会研究方法,能在党政机关和传媒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社会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用复合型人才。而专业实践或社会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教师必须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活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等。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可以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概念化、条理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1]。这种教学方法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必须融入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从周围环境取材,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生成知识,也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主性学习和参与活动的能力,更强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实践服务活动中的体验和想法。每次实践教学活动一般都会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每个主题活动都会由学生自己事先策划,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社区服务是社会学实践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它主要面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成员及其家庭,也包括面向全体居民的公益活动,一般为无偿或低偿提供”[2]。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互和地域性等特点,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合,还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社区服务能提高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服务于社会和社区居民。由于社区服务的特征,社区服务的课程实践教学会比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它更着眼于学生融入到基层社会中,这种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指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和人文关怀情感的形成。这对于改变以往学校注重“坐而论道”、技能培养,忽视德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方法有积极的意义。

2 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

小海豚伙伴营是厦门市吕岭社区开展的特色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帮助解决社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社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海豚伙伴营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表明,社区居民参与其中的情形,将是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居民在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所能发挥的能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诉求表达和内容设计;(2)评价反馈和口碑监督;(3)成为社区服务的积极提供者”[3]。吕岭社区是华侨大学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共建基地,该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参与厦门市吕岭社区小海豚伙伴营活动前,从专业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社区知识和方法,把吕岭社区快乐小海豚伙伴营活动看作一种社区文化服务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社区服务方案。

设计社区服务方案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强调微观考察和宏观分析相结合。在着手设计社区服务方案前,对社区进行了全面的深入调查,以此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或需求、资源等情况,确定社区服务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策略。具体服务活动的设计应由小到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同时在设计具体措施与步骤的时候,要切合实际,体现科学性,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前期调查发现,高校本科生参与小海豚伙伴营活动数量较少,同时社区又有强烈的大学生参与需求。小海豚伙伴营活动是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社区服务,开展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或补充学校的教育内容。从社区服务的需求分析视角看,首先界定社区问题和需求,其次分析造成问题或需求的原因和问题或需求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解决问题或需求的策略。下面以一个儿童游戏活动的方案设计为例,分步骤设计社区服务方案。

1)问题界定与需求评估:表明社区服务活动推行前的状况或背景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问题状况与严重程度(后果)。所谓社区问题是指阻碍社区大多数居民生活并给社区居民带来不便的事与物。从问题衍生的需求,说明需求的内涵、数量、迫切性以及何种“需求”需要通过转化服务来满足。伙伴营中的小营员以独生子居多,若处理不善,容易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孤独、不善于交流合作等情况。此次社区服务活动轻松有趣,旨在促进孩子的友谊、团队合作力发展等。

2)目标与目的:描述活动所要达成的理想境界,也是社区服务主要关心的议题,希望对某一特定人群所带来的最终影响,同时说明在特定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结果。在寻宝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学会团结协作,明白任何东西的获得都需要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成功的道理。

3)服务设计:确定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参加人数次数等。拟定活动时间为每周六下午2:30,地点为吕岭社区居委会附近,预估参加人数为15人。经费预算总计70元:水杯30元、笔记本15元、水性笔10元、气球5元、其它杂物10元。奖项设置:一等奖队员每人一个水杯,二等奖队员每人一个笔记本,三等奖队员每人一支笔。活动主题:挑战之旅,我就是寻宝人。活动口号:我的宝,我来寻。

4)服务方案成效评估: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检讨工作的得失,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短期效果和长远影响考虑检验服务方案的成效。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应经常检讨考评,减少误差,以便及时发现误差并进行纠正。成效评估的目的除了可避免执行的偏差外,也可作为进一步制定新计划的借鉴。工作得失的检讨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实现、方法是否得当,如考察此次活动服务对象所接受和完成的服务量,服务有多少受益者,受益的情况。

3 社区服务方案的应用

社区服务方案的应用就是社区服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过程。根据已制定的“寻宝活动”社区服务方案,华侨大学社会学的本科学生在教师的带队指导下进入社区,在社会学实践教学中开展这一项小海豚伙伴营的社区文化服务活动。此次活动采用团队管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管理是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以推动组织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合作式管理或者是参与式管理”[4]。经过与家长和儿童的充分沟通,在现场成功招募一些社区儿童参与者后,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流程如下。

第一站――出发点多功能厅。召集儿童,介绍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抽签决定活动的顺序。

第二站――社区楼下。气球运输机,规则为:起点处甲同学吹完气球后将气球打结,另外两名同学背靠背,并且手必须挽在一起组成“运输机”,待甲系好气球后将气球放在他俩之中,即两个同学背靠背运输气球,路程大概十米。两名同学在前进过程中若有气球被夹破或者中途掉落需暂停在原地,工作人员示意起点处的甲同学吹气球,系好之后迅速跑到“运输机”处,将气球放好之后,“运输机”前进,到终点后,游戏结束。

第三站――残疾人中心。说节日,规则为:说出5个中国传统节日,任意节日均可。

第四站――老年人活动中心。正话反说,规则为:事先准备好一些词语,说一个词语,要参加游戏的人反着说一遍,比如,“新年好”,游戏者要立刻说出“好年新”,连续顺利说出6个即可过关。

第五站――社区旁边的花园。T台秀,规则为:参与者头上顶两本书,然后绕花园走一圈,期间手不能扶书,不能让书掉下来,掉了就从起点重新开始,到达终点后,游戏结束。

第六站――图书馆。图书漂流,规则为:放信物在书中并从中告诉他们“宝贝”放在什么地方,需在图书馆中找到指定书本。

第七站――寻找路人。求寄语,规则为:每队需在街道上找一个人,告诉他们在做这个寻宝活动,然后争取拿到这个人手写给该团队的一句话。然后该队带着这个手写的寄语回到终点站报道。

终点站――多功能厅。

在每一个站点都有学生作为社区服务工作者为社区的儿童提供帮助和引导,也作为游戏活动的裁判。以下为寻宝活动的总规则:(1)三人组成一队,以自由组合为主,但是每个团队中要男女混合。(2)每队在出发点出发时开始计时,到达终点站报道计时结束,到达终点站报道时必须是该队的全体队员都到,并且以最后一位报道的队员为准计时。按照用时长短给予奖励,奖励前三名。

成效评估:活动结束后,师生召开小座谈会,总结活动成效。在本次服务活动中,社会学学生的表现得到高度赞扬和肯定,社区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合作、友谊和快乐,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家长们认为学生思路活跃、灵活,组织能力很好,活动十分成功。但师生们自认为组织还不够充分,前期宣传力度不够,计划执行中还有些不严密,服务质量还有上升空间。服务结束后,学生们还进行了认真总结,撰写社区文化服务活动实践报告。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积累社会经验。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和应用的实践教学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和渠道,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密切学生与社区生活的联系。同时该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总结

实践教学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扭转学生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和形成良好的实践品质,也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社会学教学特质强调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个体之间的交互功能,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的脑力劳动过程,力求互动,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5]。实践教学法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提倡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与应用,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对促进学生塑造独立和健全的人格,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生活,提高实践和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文.运用实践教学法,提高社会学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探索,2007,(2):40-41.

[2]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4.

[3]史云桐.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的建构:以社区居民参与为中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5-31.

篇2

【关键词】“361全覆盖”;教学模式;数学导学案

在新课改下,要由教师灌输性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转变。对于数学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减少而教学内容不变,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且达到课堂高效,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的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并关注、提高预习效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鉴于学生自主预习能力薄弱的现状,我们学校的教师开发出了有预习案、探究案的“导学案”,它的编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导学案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思维

我认为现在教材编写在有些环节设计上不太适用所有的学生,有些问题的设计难度偏大,学生在独立预习时往往并不能完全理解问题,如果学生预习脱离对问题或知识的理解,那么他们只会一头雾水,只会一味的模仿,从而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选择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问题设计适当地进行调整,添加一系列分解的问题串,通过问题串的引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理解新知识进而掌握新知识。

二、导学案的设计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效课堂下,学生由接受知识者转为探究知识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在学习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问题并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反思的习惯,所以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友情提示”、“我的疑惑”等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渗透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想。通过这些环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同时可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规律,提炼学习的重难点,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导学案的设计应注重预习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时,学生会遇到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是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好时机,但学生的预习有时不在课堂上,学生无法及时提出他们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所以在每个导学案里我设计【我的疑惑】,让学生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记录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问题进行再思考和提炼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本上记录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课堂进行小组合作时有讨论的内容,更为以后的复习回顾提供材料。

四、导学案设计中的例题、习题使用要选择

导学案中例题的使用要选择。如果照搬教材上的例题,只会养成学生照搬、模仿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了避免学生对课本例题的单一的模仿与抄袭,导学案的设计应注重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或变式,要让练习题要源于教材但不同于教材,且难度与课本上的习题平行,不能超教材的难度,特别是对课本例题的处理,我们可以设置成平行例题,即在不改变例题难度及所运用知识和方法的前提下改编例题。

五、导学案设计练习要分层、及时

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有差异,如果在导学案中设计相同的题目,肯定不能满足全班学生的要求,因此在设计导学案中的【时时检测】时,要分层设计,要求基础能力弱的学生只完成基本目标,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增加难度,以激发他们的探究能力与意识。分层设计练习的方法对高年级更适用,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接受能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如果预习学案中习题设置的难度太大,必将使学困生更厌学,因此,一定要让各层面的学生能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我们可以分成A、B、C三个层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能完成A组练习即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B组练习;对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完成C组练习,所有学生都通过努力达成目标,这种目标的达成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种成就感的驱动下,鼓励他们完成层次较高的题组,让他们的能力与水平有进一步提高。

六、导学案设计和编写的具体要求

1.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篇3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意义

威海服装业发展很快,但自己的品牌少而弱。为了创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每年需要招收大批技术员工。但是由于高技能专门人才缺乏又招聘不足。企业每年都花高价将员工送到外地培训,既花钱又耗精力。如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将为地方企业省去大量麻烦,促进企业的快速扩张,也能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职业学院是知识、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具有人才、专业、办学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企业则是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重要基地。“订单式”培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002年,威海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和汇泉服装集团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始了“订单式”培养方案的尝试。学生入校后,由汇泉服装集团和学校联合进行选择性的组合班级,通过学生入学成绩、面试、企业自己出题考试等手段,选取了36人组成“汇泉06级服装2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教授管理。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市场、企业及学生的需求,构建了“汇泉02级服装2班”订单式培养方案,制定了适合汇泉服装集团发展的教学计划,使理论与实训课程比例达到4:6,每门课程教学大纲都有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在原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合了适合汇泉服装发展的课程内容。3年的教学安排分为两个阶段,前2年的常规的一体化教学由学校统一完成,企业不定期地参与听课、讲课等教学活动。后1年的生产性实训和实习主要在企业进行,由企业统一负责。

在整个学生“订单式”教育实施过程中,公司无偿为学校提供设备,用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符合企业需要的实训,企业派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学生,便于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在企业的生产性实训中,评价考核由企业组织实施,学校作为参与者参与,每个学生每轮岗一次,都由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员,对上一轮实训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记入毕业总评中;实习结束时,以用人单位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应变能力进行评估。

经过与汇泉磋商达成协议,学生的学费实行企业负责制,由企业提供所有学费。毕业生工作第一年凭学费收据报销第一年的学费,次年报销第二年学费,第三年报销第三年学费。企业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奖学金,奖励订单式培养对象的优秀成绩者。企业除了承担学生的全部学费外,所有教学费用均由企业承担。学校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策划,同时,毕业生必须到合作企业工作。

由于人才培养计划是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的,因此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学校与企业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通力合作。校企双方通过签订用人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将合格人才录用到企业工作。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场地、先进设备、建设资金和实训师资等提高办学质量,而企业则依靠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资源等优势为其培养人才和提供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科学管理等咨询和服务。

三、“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作用

1.促进专业合理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故应当贴近市场,使学院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学校可以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了解新科技、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专业的合理化建设。

2.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学院高质量办学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通过“订单式”培养,教师就会自觉地向企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并与他们紧密合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合,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同时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同时,为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从制度、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培训、进修和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被评聘为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每月给予专项津贴以及书报资料费等等。这对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3.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订单式”培养,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生产真正的产品,可以亲自感受生产制造的全部过程,容易从形象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作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接触到许多在理论学习中未接触到的各类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提高动手能力。在毕业设计中提倡并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及早地参与社会实践。为确保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改变由原来被动的“推荐学生就业”到主动的“目标就业”,即由“独立教育”转向“订单式”人才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路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乏实践的不足。

4.为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开辟一条新路。职业学院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光靠国家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走“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能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价值,这样,学校不仅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而且也有自己的副业收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资金缺乏的问题。

推动“订单式培养”的健康发展,是一件对企业、学校及社会都有益的事,但是目前各方面的外部条件还不够完善,亟需社会各方面联手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加强社会服务机构建设,为产业界各公司牵线搭桥,促进各方的顺利对接,使其顺利找到合作伙伴;帮助大学了解企业,审视和修正自身研究方向;评估研究成果的社会利用价值,维护研究者与企业的权益。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产学研”对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要重视科技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争取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的快速发展。

篇4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服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187-02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饰图案课程应该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让学生掌握纹样最基本的造型、色彩、构成形式以及形式美法则等知识,通过学习与实训,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设计素质。

一 课程教学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注意内容的精选与提炼。突破传统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老方式,改革以学生动手、教师为辅,教师传授设计知识与制作技能,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把可以简化的内容进行简化。如简化理论教学部分:简介图案的发展概况以及意义,图案形式美法则、作品欣赏内容部分。

强化图案设计流程:从如何写生,到变化再到设计,最后结合服装进行服饰图案的设计及应用,重点培养学生从设计到服饰图案应用的能力。

将企业项目结合课堂教学。通过企业项目纳入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把所学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把图案设计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如为某企业设计一批文化T恤衫,进行评比交流,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创新精神是当今经济社会的一种重要能力,没有创新也就无法参与竞争。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是创新。它强调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当前,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已日益显露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是由知识经济时代特殊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的。可以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去了生命力。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服饰图案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现场分析讲解、示范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角色转换、小组探讨等,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综合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鼓励教师增加能更好地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新内容,杜绝照教材定计划和照本宣科、自编讲义的行为。同时,要求教师动手示范,杜绝光说不练现象。以教学相长为目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完成作业,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增强教学指导的实效性。

其次,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实现设计教学与科技与工艺与工程的结合。具体的做法:一是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陈规;二是力争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是强调艺术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四是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结合。

三 加强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强调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此课程期间不但要完成课程图形训练的学习,还要要完成实践课程训练,包括市场调研、设计实践、生产制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及合作精神,绝不允许“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的现象出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独立工作、多动手的意识。学生每做完服饰图案实践后都必须由教师检查其结果,凡无结果或结果不理想者,必须补做或提供条件让其重做,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勤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挫折感、责任感与成就感。对于少数实验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人人动手时,尤其强调分工合作,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争取小组成员一起协调配合完成。

四 教育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将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不同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综合展示出来。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变革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学习起点和学习风格,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设计、安排学习环境,使用不同的策略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获得信息社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在服饰图案课程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易于更新的服饰图案教学资源系统,以提高备课效率,增大信息量。

服饰图案的备课全部设计为电子教案与课件,其优点是有利于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更新授课内容,同时保证教案的完整性,并可更好地满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方便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服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我们收集了一些国内外时尚会的多媒体动态报道。学生对于可以见到的服饰运用更感兴趣,学习、吸收也会事半功倍。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服装专业服饰图案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合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服装专业的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多媒体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大数据;人才培养;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为培养理论扎实、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服装设计艺术素养,掌握设计原理、设计创意,能结合技术与设计。目前服装的流行周期逐渐缩短,消费者对于服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趋势愈加明显,迅速发展的工业与科学技术促使服装设计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为实现育人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应强化服装设计职业观,设计渐进性、实用性课程,根据服装行业人才需求格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性借鉴先进培养模式,防止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

1改革培养目标

小数据难以支撑人们有效探索未知,培养方式的改革要通过主观设想与反复验证,而利用大数据则能够寻找、分析与预测事件发生的逻辑。对此,应利用大数据分析设计领域人才需求变化、服装产品及服务变化趋势、新技术与新工艺发展趋势,为模式改革与调整提供高效、科学的数据支撑,针对性地改革、应用培养模式,保证培养目标贴近企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模式前应对本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以获得数据的支撑,确立培养目标与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已经逐步由来料加工型发展模式转向自主品牌研发型发展模式,促使品牌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立足。对此,服装设计专业应培养精通服装CAM、CAD、制版、样衣设计与制作等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信息捕捉与数据反馈等能力,拥有双证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为设计师、样板师、面料师、制单员、打版师、质检、市场拓展等岗位输送专业人才。[1]另一方面,可根据能力定位、岗位分析等调研结果开发专业拓展、专业设计、专业基础、专业造型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利用大数据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如试题库、专业文献、图片资料、视频、电子教案、网络精品公开课程等,合理安排实习课程与优化选择专业教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工艺理论、制版理论、设计理论。由企业人员与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利用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岗位胜任能力,将知识本位培养目标转变为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2培养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服装消费群体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及储存海量数据信息,且数据密度也将会变得更高,大数据为消费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服装款式、色彩流行周期逐渐缩短,如设计人员的创造能力较差、思维被限制,或难以把握品牌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服装作品将很快被海量信息湮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利用大数据开拓思维,注重培养创造力,在设计服装作品时创造性地表达艺术,冲破传统设计思维禁锢,形成新颖时尚、低调优雅的服装设计理念,兼顾服装设计的周密严谨性与创造性,确保设计方案中的面料、色彩、造型、风格、配套服饰品、裁剪缝制与加工技术等和谐统一;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与欣赏其他艺术形式、设计门类,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联想能力,使其拥有敏锐的设计眼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2]指导学生在设计服装条纹图案、色彩、风格、面料方案与样式时,融入木雕、刺绣、剪纸、陶瓷、绘画等元素,设计出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同时指导学生涉猎经济、哲学、历史、文学等知识,在设计时注重人文关怀,融入民族文化与本土文化,设计作品时结合地域文化、传统元素、民族艺术,如神秘古朴的侗族服饰、织绣挑染繁复的瑶族服饰、刺绣精美的苗族服饰等;还可以借鉴国外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如美国纽约时装设计学院、法国时装设计学院的学分制,欧洲米兰设计学院毕业设计、针织实验教学方法等,运用开放型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艺术馆、工作室中学习设计知识。

3培养实践能力

大数据的形式多样,如位置信息、微博、微信、网络日志、视频及论坛等,且大数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日新月异的数据、信息对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在改革培养模式时,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搜集数据、应用数据。例如,可根据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设计综合性实践课程,让学生自愿组建设计小组,小组成员宜男女搭配,在组内互相交流男生对女装设计的见解或女生对男装设计的见解,明确设计定位,创立虚拟品牌,设计品牌展板、宣传广告、服装包袋、吊牌、商标等识别信息,对服装消费人群的爱好、消费心理、年龄、穿衣特点等进行调研。同时采集当地面料市场、加工条件、服装市场、服装流行趋势等数据信息,通过实践培养服装设计创意及设计思维,将立体裁剪、服装CAD、缝制工艺、结构设计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遇到新的工艺或款式时也能应付自如。另一方面,可建立服装生产、CAD设计、面料纤维检测、服饰文化、服装技术、服装营销等仿真实验基地,利用仿真实验基地完成样衣尺寸规格制定、制版与制作、样板放码与分解等实训教学,增强岗位实践能力与缩短岗位适应期。学校可与国内外著名服装品牌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生产运作,了解与掌握真实的产品设计开发运作程序。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设计比赛增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赛前广泛收集信息数据完成服装作品创意,积极与教师、同学、同仁探讨交流设计信息、设计思维。

4结语

服装设计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可走实用型培养路线,摆正设计与艺术、技术的关系,结合综合实践、服装设计大赛等多层次实践形式,依托大数据经济时代的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服装设计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及市场意识;应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准确及合理把握课程结构,夯实设计专业基础,做好专业科研建设与学科建设工作,运用特色化培养模式;根据求新、与时俱进原则调整及优化专业教材、课程设置,更新设计理念、设计本质,拓展职业个性与岗位综合能力,使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环境、市场动向,无缝接轨、衔接校外顶岗与校内实训,使知识与技能实现高效转化。

参考文献:

[1]…施捷.基于创客教育视野中的五年制高职服装设计技能教学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为例[J].辽宁丝绸,2016(2):44-46.

篇6

【关键词】形象效应;多元智能效应;生命课堂

教师的形象伴随着教与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生感性内化的行为榜样。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形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内在形象效应

教师的内在行为蕴含在教师内心世界深层次的修养之中,它对教师的内在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教师最终赢得学生尊敬、爱戴的决定因素。其中包括:心灵形象效应、多元智能效应。

(一)心灵形象效应

心灵形象效应体现在教师对祖国之爱、职业之爱、对学生之爱,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踏上成功之路的起点。作为特殊职业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不计较个人得失等品质;同时要不断吸取知识、更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时展的需要。塑造一个富有理想、执着追求、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形象,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仿效,从而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追求理想、塑造人格、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的效应。

(二)多元智能效应

多元智能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的经验等。作为教师,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经验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智能知识来构建、整合、教学全过程,构建生命课堂――互动、合作、学生构建知识的情感体验。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在课堂中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一个教师,无论他品德多么高尚,对学生多么热爱,态度多么认真,如果没有多元智能理论来构建生命课堂的能力,是得不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的。

二、教师的外在形象效应

教师的外在形象是学生直观感受到的形象美,它将长久地、甚至永生留在学生的心中。经验型的教师十分重视自己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因为它常常是博得学生愉悦、亲近、尊敬、钦佩的外在形象引力。教师的外在形象因素有:仪表风度形象、服饰形象、语言形象、文字形象四个方面。

(一)仪表风度形象

教师的仪表包括容貌、体型及表情。容貌、体型是思想与心灵的物化,如果仅凭英俊、漂亮的容貌体态,爱心没给学生,不一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相反,容貌、体型平平的教师,但他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学生倾注真诚的爱,反而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表情包括动作表情和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教师心灵的窗口,是教师语言表达的风向标。动作表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着重号,教师正确运用好自己的表情能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产生共鸣,将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之感,同时还可以喧染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风度是人的行为举止的综合,是一种从内心心境中流露出来的外在美。教师的仪表、教态、姿态特征,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它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风度形象比起容貌形象,体型形象,外在美的形象更为重要,它是外在美的显现,外在美的精华,是内在形象美与外在形象美的统一。

(二)服饰形象

服饰是人们心灵的镜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折射出人们的心灵。教师的服饰,要与自己的职业、年龄、性别、性格相匹配;要适合自己的身材、体型、肤色、服饰力求朴素大方,不应给人以娇艳、庸俗之感,形成自己的服饰风格,给学生以高雅端庄之感。

(三)语言形象

语言是教师的一大基本素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其中包括普通话水平、语调、节奏、语气、音色音质等。流利的普通话,通过语调、语气、节奏、音色音质的修饰,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中进入诗画般的、音乐般的意境。做到变“课本剧(教案)”为“教育诗”,教师的语言形象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文字形象

文字形象包括粉笔字和简笔画。文字是教师个性的缩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一手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好字,是展示教师个性风格最好的广告,一手娴熟的好字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再通过合理严密的板书设计和简笔画的匹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条理性、记忆性。是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实践知识、再现知识的“放映机”。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学写汉字最好的字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书法教师。

篇7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历史沿革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16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教学的尝试。如法国的居耶讷中学,分为十个年级,以十年级为最低年级,一年级为最高年级。在一年级以后,还附设二年制的大学预科。德国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学,分为九个年级,还设一个预备级,为十年级。与此同。天主教设立的耶稣会学院,也实行班级教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部:初级部又分为五个年级(其中五年级为两学年),共六学年;高级部一般为三个年级;还在章程中详细规定了每月、每周的教材内容和每天的间表。这些都是班级教学的萌芽。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1632)中,加以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此后,班级教学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学校逐步推广。中国采用班级教学最早的雏型,是始于同治元年(1862)清朝政府在北京开办的。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以后,逐步地在全国采用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教学优点

班级教学的主要优点是: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②教师按固定的间表同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④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学习疲劳。班级教学的出现是教育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

三、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1.以教定学。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不相吻合,等到上课,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备课没备到点子上,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教学没有创意,创造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3.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

4.学法单一。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5.目标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6.问题单一。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7.评价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数学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8.过程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以教为主,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真正地做到拷贝不走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

1.正确掌握使用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口头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如下几点:(1)以发音和发音技巧为表达语言的基础,形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授课语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语音不但要正确、清晰,并且还要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2)以激励的语言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3)以幽默的语言活跃和渲染教学气氛,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同也能让幽默来陶冶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2.努力发挥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的。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

篇8

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一般就是高中的教材,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在我的经验来看,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

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说课的话主要是考查你的思路,还有你的表达能力,所以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的,一个是你的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专家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稿或教材。

考试当天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会给你教材,有时间让你写说课稿,如果你之前把范围内的篇章都准备一下,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是够的。

考官的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啊,政治思想理论啊,或者关于你个人的,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总的来说,提问不是重点,说课才是重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篇9

一、备课中,当一名技艺高超的设计师

语文教学本身是一项艺术,备课(包括阅读指导、作业评讲、作文辅导、语文活动等),如同服装剪裁、工艺美术等,是一种艺术创作,要讲究“角度、梯度、力度”;要参考充分的资料,又要独立自主,独树一帜;要考虑恰当的、完整的课堂结构,做到板书“精”、提问“巧”、方法“活”、指导“灵”;还要注意形象、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课堂导入新颖别致,课中过渡不时掀起小,课后结语留下无穷回味。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对备课这一环节有很细致深入的研究,认为设计教案不仅要备预案,还要设计详案;不单要备教材中的细节,还要设计充分的课堂评点语言,甚至要巧设朗读的艺术化,如播音式、评书式、解说式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艺术作品,才会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只有通过认真准备的教案,才会在课堂上受到学生的青睐,达到如期的效果。

如学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就设计引用《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同时引用《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兴”之“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以俗解雅,轻松风趣,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逐渐由消极走向积极。

再如,针对学生作文无的放矢、言之无物的现象,我就创设这么一次活动:一开始就宣布活动要求――师生都不许说话,用心观察,然后板书――做哑剧,再用一些动作提示学生共同参与哑剧表演,如跳绳、拔河、打球等都可以。活动结束后,学生自然兴致高涨地投入练笔之中,记录这次活动的过程、感受、师生的表现等,这不失为一项有益于“激活思维的发散,开拓思维的空间,触发学生的想象”的创新活动。

二、课堂上,进入主持人的角色

语文教学不比其他学科,设计好的教案可以直接拿到课堂上宣讲。“语言的丰富多彩反映了思维的千姿百态,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在能力形成和知识运用方面的独特性。”设计得再完美的语文教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学生也常常有新鲜离奇的想法,耍一个出其不意的花枪。课堂的随意性、灵活性比较大,有时甚至可以预定的构想,重新组合思路,一个突发的奇想、一组精妙的创意、一时澎湃的激情等都可能生发于课堂。教师就要有一定的组织才能、语言功底、文化底蕴,捕捉课堂教学机会,“善于撷趣”,“深于传情”,“工于达意”,“巧于启智”。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进入主持人的角色,像马东一样幽默,倪萍一样细腻,王小丫一样欢快,赵忠祥一样沉稳,李勇一样放达,创设情境语言,调动学生情感;“创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灵气”;“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增强活力”;灵活机变,圆满课堂秩序。

三、阅读教学时,做一名导游

不管是体验式阅读、求异式阅读,还是多角度阅读、整体式阅读,都重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读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读缤纷绚丽的心灵世界。“导”要导得精彩,在“游”中适当加以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导游的任务在于介绍旅游胜地的名景奇观、香果异葩,在于如何让游客更好地体悟山水的奥妙。正如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生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识见,理解、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游”,在“神游”之中去感悟语言,体验生活,去领略高山的峻朗、幽谷的神奇;感受原始森林的茂密、现代城市的繁盛;欣赏大江大海的壮阔、小河小溪的秀丽;品味树木的朴实、鲜花的艳美、阳光的灿烂、月色的朦胧……

例如,组织学生阅读茅盾的《风景谈》中的六幅图画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关键性的事物再自行给这六幅画命名并写在事先准备的纸片上,几分钟后收上纸片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肯定每一位同学的独到之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表扬几位命名有创意的同学。最后定下大家都认为的最佳名称。老师作为导游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风景,而不是给他们”讲”风景,学生都成了兴致盎然的游客。

四、更多的教学环境中的多角色变换

作文训练、语文活动时可以像指挥家一样,成竹在胸,镇定自如;可以像导演一样,全面指点,全场控制。有时俨然一名经验老到、水性颇佳的舵手,船上把握方向,导引航程,适时地引吭高歌,千山万水尽收眼底,引人入佳境;船下如鱼得水,畅游无所惧,下水作文和同步作文,千川万流不在话下,激人以热情。有时干脆就是一名演员或观众,置身于同样是演员或观众的学生之中。

因为职高教材的局限性,我们要为学生寻找活水源头,做一位尽职尽责的编辑家,另外编印一些有趣味、有价值、有探讨意义的篇章。

此外,作业批改、讲评时犹似责任编辑、评论家,公平、公正,理智又富于情感。作文评语不能流于程式,注意更新求异。写评语要注入感情,育人要情真意切,注意呵护学生作文中灵性的表达,赞叹其中新奇美妙的创意,确立真诚为衡文的第一标准。这是一个现代编辑应有的情感发挥。为了让学生有表达的冲动,有表达的成就感,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自己出书,抒发喜怒哀乐,展示写作才华。

五、甘于充当配角

因为职高学生书写和写作等基础差、底子薄,我经常重点训练学生的书法、写作与普通话等基本技能。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演好主角,老师做好配角.

如,我注重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一个班分成几个组,每个小组负责搜集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组长负责分配任务,收集整理课文中的资料,并加工处理,班上组织交流,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

篇10

关键词:“独立”的人品;精神的“自由”;尊重自我

提起Jean Paul Gaultier,一位法国时装设计师,亲切地被人们称为“时尚顽童”。以1976年的个人服装秀为开场,之后的每一次秀场都让人耳目一新;1979年,他将循环再造的概念引进到他的时装之中,将房车的椅套变成服饰、汽水罐变成手镯;1983年,他将外衣和内衣配搭,将既定的概念大肆颠覆;1984年,他以炸弹状的胸衣而引得世人注目;1985年的时装秀上,他更将男和女的传统区分颠倒,将各方的文化结合于他的时装当中,而他自己也在时尚游戏里亲身实践,经常穿着他的“裙装”招摇亮相。从中,我或许勉强可以说我理解他系列服装的结构,但面对Jean Paul Gaultier的作品,我只是一个一无所知的观众,他运用各种手法对服装进行夸张、破坏和重组、融合民族和时尚,有时前卫,有时现代,有时抽象,有时超写实,带着惊世骇俗的气势,合谋成游戏人间的心态。但是,当我贪婪地看他的作品时,我感受到一股真诚的欢愉。我需要这些作品,它们带给我一种奇异的慰藉。是的,我说的是慰藉,可我为什么要在Jean Paul Gaultier 的作品里寻找慰藉,而不是在别人的作品里,或许我可以在他的作品里,为我独立、自由的心灵找到永垂不朽的幻像。独立和自由?我怕早已忘了,作为高职的一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近年来,从熟悉了计算机的“复制粘贴”功能后,懂得大纲可以“复制粘贴”、教案可以“复制粘贴”、图形可以“复制粘贴”、习题可以“复制粘贴”、论文可以“复制粘贴”、总结可以“复制粘贴”等等。为评职称写过一些无病的文章;为获得奖项而去制造迎合评奖者心态的作品;为一个口号而游戏文字;为了课改而改革――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习惯。现在,学生的变化和Jean Paul Gaultier坦不从俗的作品不断警示当前正在从事服装设计教育的同仁们:在经济主导一切,道德无底线的社会环境里,需学会“独立”“自由”,关注某些具有真理性的观念和知识的探究和守护,不为个人强权或集团利益而扭曲这些观念和知识,保持创新和真诚。教会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材质、成份、装饰、版型和工艺等技术型知识无可厚非,却更要关注耳濡目染的服装作品创作中的“人品和精神”教育,它给教育工作者提出更深一层要求,即要求教育者自身设计作品中保持“独立”的人品和精神的“自由”。

“独立”的人品,首先独立于权利和经济。近年来,职业教育功利化色彩日趋严重,把评职称、评奖项,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指标”,直接与教师经济利益挂钩,引发教师们急功近利、快速取得收获的思想蔓延,甚至有的教师一年中可以有10篇、几本教材出版的高产出,市场经济的小投入、快产出、多收获的法则被生搬到教育行业中,我们不难想象其质量的高低,可是,谁在乎呢? 政府与学校真正关心教师的生存状况了吗?评职称的时候数量恐怕是第一要件,甚至还是挤进出国、进修、深造名单之列的唯一硬杠杠。不复制、不粘贴,如何做到?我们至少有两种方式复制自己或别人的经验:一是传统式教学,不断重复教同样的东西是为了从量变到质变,这是教学惯用的方法;二是利益驱使的教学,通过复制减少备课成本,多接重复的课程,满足额定的课时。由此,我们需保障自身社会和物质生存的基本条件之后,才建立独立意识。然而,这种条件不能等待或天赐而来,只能通过我们自己对自身有明确的自我认识和要求。目前的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一个教服装设计的老师,可能在市场化的服装公司里面混不到饭碗,所以,服装设计需要独立创作,却不是什么很高的要求,服装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外观的造型,也包括服装的材质、成份、装饰、版型和工艺的设计等。其次,以“独立”的人品言传身教给学生。作为设计者和教育者,经典的书与作品平时要多读、多品,这个过程就是在感受和体味作者的心境和思想,比复制、临摹更重要。我很少临摹,就是去读、去体会、去感悟,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就达到一个自然的转换,而不是勉强嫁接,我们凭借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不断训练自己,努力达到这种境界。这是服装设计中一个玄妙的过程:从会到不会,再到设计出丰富变化,最终达到“无”的境界。这个过程的几次转换,是美妙的体验,也是进步的过程,是个体的人汇入整个设计时空的过程。

精神的“自由”,首先是接纳多元文化的存在。构成服饰多元化深层结构的是那些成长于不同地域、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中的人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差异的东西,它隐藏在表层文化的背后,体现着民族特性。我们应该正视多元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差异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它,利用多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共存的现实来思考服装设计。精神的“自由”,其次是尊重自我。Jean Paul Gaultier狂野、荒诞、超越世俗规范的设计风格,并不是刻意独树一帜,应该是来自设计师立场、精神品格的真正归位。从庸常固定眼光来看,我的这位学生很有点“犯傻”,父母给的性别为何要改变,社会如何接受,舆论如何躲避,身体如何承受,然而,顺从内心,没有自我就没有生存的意义。

尊重自己,持有社会责任感。当今经济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逼迫设计者放弃某些本质的东西,流于低俗与市井化的欣赏眼光,因此,设计师首先必须具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有意思的事情然后从中获得能量,抓住人们的意识所在,找到一种精确的语言去表达所见所想。第二,是对设计本质追求上的坚持,以及坚韧的毅力。

今天探讨的Jean Paul Gaultier作品和学生的故事都只是个案,但他们真诚的作品、生存选择回归了生活的本体,构成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推开它你会发现,有一条道路在河流对岸溢彩斑斓,每一件设计作品就如一场烟花表演,烟花的明艳终究会迅速消散,能够恒久照亮天空的只能依靠作品的内涵,试图依靠复制、粘贴的获取而持续闪光,不仅远离了设计本位,同样会使本来稀疏的观赏者逐渐散尽,像Jean Paul Gaultier一样,回到自身的感受中,体味自己的人生,设计出自身的疼痛和感动,才能构出健全的框架。作为当今教育者,应充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传递手,让学生们以后想起你,不为浑浑噩噩而后悔。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论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实质和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2010(04).

[2] 陈邦辉.由“画苹果”引发的思考[J].博文中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