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理论体系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和严谨性原则
会计理论应该包括尽量多的实践经验内容,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这些直接影响着会计理论价值能否实现。要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的循环反复,即合理又客观的构建会计理论体系。
2、逻辑性和一致性原则
基础理论就是被系统化的理性知识,那么系统化的特点就是前后逻辑保持一致。会计理论作为经济信息系统,必须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来构建符合逻辑的会计理论体系。并且充分考虑理论系统中,各个理论要素之间的逻辑性,使其保持一致性。
(二)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时,必须要有整体观念,万事都必须有系统,所以会计理论也不例外。它的构建必须符合系统性的观点,遵循整体原则,确定会计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因素,划分层次,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与调研,制定出科学的严谨的宏观框架,并且通过各个小元素,小系统之间的组织性,有机性,相关性进而从整体上构建会计理论体系。
(三)继承性和发展型原则
会计理论源于会计的实践,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借鉴,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革新,但是,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在继承已有的会计理论同时,不能忽视会计理论的使用环境,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会计理论是处在一个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的复杂社会经济环境中,所以要将继承和革新结合起来,构建会计理论体系。
(四)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会计理论体系
具体可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本体理论。主要指会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等一些基本性的会计问题,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方法,条件,概念,规定等。
会计本体理论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会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包括会计的本质,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会计环境,会计职能,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信息使用者等。会计基本理论的产生对会计的具体理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部分是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是由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推演而派生出的方法,条件,规定,概念等。包含会计原则,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假设,这是为保障实现会计目标制定,由会计目标,会计环境来进行决定,并且对会计理论具体的实现手段及会计实践过程中起到限制和指导的作用。会计的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理论性与实操行一起决定了会计行为的方式。
第二方面是会计外延理论。主要是针对由会计主体派生以及拓展出来的不同会计理论。可分为会计教研理论,会计行为理论和会计事项理论等不同的部分。其中会计行为理论包含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理论;会计教研理论包含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教育,会计思想发展,会计学科设置等理论;会计事项理论包含会计改革,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管理等理论。
二、不同会计理论体系的比较分析
佩顿埃及和利特尔顿在其《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会计理论体系应该是内在统一,协调一致的体系。应该作为基础的理论,指导会计人员对对其实务做出评价,在此同时,还能帮助会计是审查报告。他们将会计理论表述为:会计理论体系是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释的判断依据。因此会计理论体系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判断,解释的依据。因此会计理论体系有两个作用:提供行动的理由,对现象的解释。
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公告》中讲会计理论体系定义为:会计理论是一整套概念体系,用来解释和指导会计人员传递会计信息,计量和确认的行为。因此表明,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可以达到四个目的:1,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对会计提出概念,建立会计理论;2,建立会计准则以评价,判断会计信息;3,指出会计可能改进的地方;4,为研究人员扩展会计学科提供框架。
可见,国外对会计理论体系的功能与涵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对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比较晚,阎达五在其《会计理论专题》一书中认为:会计理论就是指人积累起来的关于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理论来源于实务,髙于会计实务,可以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性和概念框架。
我国学者针对会计理论的定义有点在于指出了会计理论是一种知识,同时也深刻的注意到会计理论的重要作用,而西方学者对会计理论的本质有比较深人的阐述。国外学者对会计理论定义时,主要看重理论的存在及作用,这和西方学者存在的实用主义倾向而进行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有关。
篇2
【关键词】理论体系三个基础六个能力
一、该理论体系的保障
1、标准制度体系。通过建立信息通信调度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梳理信息通信调度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形成标准工作体系。
2、人员队伍建设。对信息通信调度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将调度岗位分为专责、值长、主值、副值、运行方式、应急管理等,采用准军事化管理方式,实行7*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完善信息通信调度经验知识库,编制考试大纲,组织开展培训交流、调度持证上岗资格考试与技能竞赛等。
3、技术支撑平台。依托IMS、IDS、ISS、IAS和可视化展现等系统,支撑信息调度日常运行监控和管理工作。IMS主要支撑调度运行日常监控,一单两票等日常运维工作的业务处理;IDS主要支撑调度管理的业务流程处理;ISS主要支撑信息外网安全监测工作管理;IAS主要支撑公司业务应用综合分析。采用统一化平台技术路线开发将实现桌面、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设备等方面数据的实时共享,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先进平台技术的共享。一体化平台技术满足公司核心资源管理的集中化、精细化,为公司的调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力量。
二、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
调度六个能力建设是指以标准制度体系为支撑,以技术管理平台为手段,以调度队伍建设为载体,对指挥协调、资源调配、应急处置、安全管控、分析预测、全景展现六个能力实施扁平化、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
1、指挥协调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是对各类信息通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统一指挥的管控能力、与电力调控衔接的协调能力、对下级调度队伍的业务指导能力。具体在系统监控、科学调度、业务督导和协调沟通等方面提升指挥协调能力。
2、资源调配能力。资源调配能力是合理分配全省信息资源、使其充分发挥能效、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稳定性最高、资源利用最优、运行成本最低的方式下运行的能力。具体在基础资料管理、软硬件资源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和系统(设备)投退管理等方面提升资源调配能力。
3、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信息与网络系统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及时、有序、高效处理事件的能力。具体在调度应急预案管理、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和系统预警等方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管控能力。安全管控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设备安全、内容安全的主动防御和及时处置能力。具体在缺陷管理、信息安全联合防御、容灾管理、安全策略管理、事故调查方面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5、分析预测能力。分析预测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业务等情况的历史数据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业务与逻辑关系的能力。具体在安全预警、状态检修、运行方式管理方面提升分析预测能力。
6、全景展现能力。全景展现能力是以可视化手段对公司信息系统集中、形象、全面进行描述的能力。具体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展示等方面提升全景展现能力。
三、主要做法及内涵
加强信息通信调度六个能力建设,将具体的信息通信调度管理工作转换成六个能力的建设项目,并将六个能力建设内容逐一分解,形成量化指标。
3.1指挥协调能力
利用IDS、TMS系统对信息通信系统的检修工作进行全过程管控,严格执行信息通信检修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信息通信检修管理、执行、业务部门三位一体的安全内控机制,规范检修发起、申请、审批、执行、审计等流程和时限要求,强化检修流程各环节安全管控,规范流程各节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
建立方式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按月编制运行方式,对运行方式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总结,年底形成信息系统调度运行工作分析报告,指导下年度的信息系统运行工作,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风险预控水平。
加强工作联系单及调度指令票督办能力。完善《工作联系单管理规定》和《调度指令票管理规定》,规范工作联系单处理流程及调度指令的下达和执行,发挥调度纵向和横向的指挥协调能力。通过短信平台建立处理进展汇报制度,结合IMS系统一单两票模块,形成运维全过程闭环管理。
建立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机制,防止误操作、误调度造成业务中断,全方位提升通信系统运行水平和保障能力。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通信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应对网络快速发展,提高网络管控能力。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信息通信调度间的纵向联动机制和横向协同机制,提升网络管理和调度指挥的及时性、方便性和高效性。
3.2资源调配能力
细化调管范围明细,强化资源管理工作。继续加强调管范围的梳理工作,组织各专业细化调管范围,明确管理责任。细化调管内容,由系统为单位细化为设备为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提高调管准确性,提升调管范围内的资源调配能力。
加强资源调配和统一管控能力。资源调配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并与设备运维台账进行联动更新,增强调度员全局掌控能力。通过信息通信监控手段,对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安管系统、灾备系统、机房环境等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调配资源进行排查处理,并对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汇报、督办。
加强信息通信月度运行分析,实时掌握信息通信网运行状态和网络资源,提升资源调配能力。加强信息通信故障、缺陷发现、处理、分析、总结、归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此为基础依据,完成了年度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和设备统计分析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信息通信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3.3应急处置能力
规范紧急抢修故障处理流程,加强紧急抢修流程管理,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建立严格的抢修汇报制度,对紧急抢修全过程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快速响应、迅速处理、及时跟踪,事后组织技术力量认真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故障重复发生,全面提升调度管控能力。
优化应急预案流程,加强统一调度应急技术力量。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超前预想为导向,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梳理工作,深入研究应急处置方案。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信息资源、系统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适用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理装备、设施和手段,全面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技术支撑能力。切实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防护意识和科学指挥能力,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补充完善重要通信应急物资,调整和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抢修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应急物资准备,落实保障措施和抢修方案。每年开展信息通信系统反事故演习,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3.4安全管控能力
强化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7*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严格事件管理,提高异常事件处理的响应速度和操作安全监督。完善信息系统缺陷管理制度,建立缺陷管理常态机制。深入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充分利用上级检查、专家检查、网省互查和内部自查等一切机会,对设备安全进行统一检查,查死角,找隐患,落实整改方案。开展信息系统春秋检工作,规范定期安全大检查、设备关键时期特巡,确保关键时间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对病毒信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病毒信息分析和预测机制,利用IMS、ISS等系统,每天记录病毒信息,每周对病毒木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加强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联动,提前掌握病毒木马预测信息,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更新防病毒软件,进一步做好病毒信息管控工作。
加强系统账户的管控工作,实现审计管理。加强系统账户的梳理工作,对系统账户进行严格管理,实现账号分级管理。建立账户审计管理系统,主动监控账户访问操作,对运维人员的访问过程进行细颗粒授权、全过程的操作记录及控制、全方位的操作审计,实现运维过程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提升运维安全管控能力。
3.5分析预测能力
完善调度报表,提高运行分析水平。不断完善调度日报、周报、年报及专项分析报告,细化调度运行数据分析,提升运行分析质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调度运行工作的差距和优势,为调度运行工作提供经验指导。
继续加强沟通协调,提高检修计划性。按月召开月度检修计划平衡会,加强与业务部门及运维厂商的沟通,提前掌握各信息系统检修需求,提高检修计划性。
围绕信息通信专业发展实际,开展信息通信系统月度运行评价,通过加强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导向性,促进责权紧密结合,促进运行水平的全面提升。继续开展设备运行状态评价分析工作,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依据状态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的检修策略,丰富运行手段,完善设备的效能分析机制。
加强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分析和预控,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和月度检修计划。尤其要强化关键业务的脆弱性分析,重点加强网络薄弱环节的排查治理。
3.6全景展现能力
篇3
论文关键词 合同法 诚信理论 伦理道德
合同法是根据现实社会为了维护人们日常经济关系所产生法律,属于为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层面的制度设计,合同法在维护正常的经济交往秩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法条设计也呈现出许多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折射出社会主流伦理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合同法长久不衰的法宝,进而充分发挥合同法的客观作用。
一、合同法社会目标问题的伦理分析
社会目标问题属于合同法伦理有关问题分析的最重要的方面,关于合同法社会目标的伦理分析通常是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探讨问题。从这两者关于伦理问题的分析,可以更进一步认清私人与私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法律责任和关系。将合同法与社会学问题比较研究,在确保不侵害其他社会人的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合同法有关规定快速坚决执行,充分发挥其信守诺言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效用。合同法并不仅仅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而是确保实现保障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意思自治,在此种基础之上促使社会人更加自由自愿的追求个人认为正确的社会目标和人生方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合同法作为经济法类别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合同法主要的践行目的仍然是以较小的自愿价值,换取更大的价值,实现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高效进行。
二、合同法权利义务问题的伦理分析
从合同法的法理学的角度来说,合同的权利和义务重点体现出当事人双方的法律意志,共同体现合同的本质特征即双方法律意思表示必须符合规定和法律法规,不论是合同的订立、合同的生效、合同的履行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双方自愿的共同意愿来进行,必须随时接受法律的价值考量,对于合同条款进行动态更新,及时将公正的合同条款补充进来。这种合同履行模式可以有助于保护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合同法会根据合同订立双方当事人的言语和行为的合理意思表示,进而确认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的合理性。这种说法可能在某些经典案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当前社会随着法制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为实现合同订立双方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必须进行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并且时刻将诚实守信作为该组织体系有效、高效运转的坚实基础。更加重视合同法履行行为的恰当性,因为恰当性在合同法履行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必须及时根据合同订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行动来判断影响他人的合理行为,纳入考虑的范畴。
三、合同法社会诚实守信的伦理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诚实守信越来越被我国的相关法律所重视,成为众多法律法规制定执行时所必须追随的基本原则。然而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和条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弥补的漏洞,这些都迫切的需要诚实守信这一伦理道德去加强约束和营造。因此,作为合同法同样需要社会给予诚实守信的伦理分析,顺应合理合法的发展潮流。在合同法的规定中涉及到合同的制定、变更、完善、执行、终止等环节,诚实守信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体现了当前合同法对合同当事人的精心保护。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体现的诚实守信。合同当事人在缔结合同之前没有任何关系和义务,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从新的合同关系中认识到,这是一种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之上而发生的关系。二是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体现的诚实守信。按照《合同法》第60条的相关规定,合同当事人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根据合同的目的、性质等重要的信息,要积极履行保密、执行、协助等职责和义务。三是在合同的终止之后的诚实守信。在合同所产生的民事关系停止之后,合同当事人就可以脱离合同的制约,停止对合同义务的履行,不再对合同、对彼此有责任关系。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没有后合同关系的存在和约束,致使合同的有关内容、效力等在合同关系终止后被泄密、流失等,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关系终止之后,仍然也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履行保密、协助等相关义务。四是,在合同的解释过程中的诚实守信。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合同进行内容、效力等方面的解释,不但可以忠诚于合同本身,同时对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正确的起到解释和帮助作用。
四、合同法内在价值的伦理分析
法学界认为,合同法是以规范、调整、约束现实生活的契约等各种形式为目的的一种法律,可以说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因合同产生的相关利益关系转变成内在的价值。伟大的学者康德曾经说过,在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运动,而只有有理性的事物可以按照原则进行行动。正是因为所有人都因着一定的目的和价值,自主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处理自己的财产,这样的行为都是由个人的内在价值所影响的。正因如此,法律法规是一种专门的关系科学,是不能纯粹的追求理论研究的,必须更加注重兼顾经验和经营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存在,重点考虑到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内在伦理价值以及之间的关系。在履行当前合同法中,必须要求合同订立和各条款符合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志,履行法律的行为必须是遵循一定价值的正确伦理价值,存在本质上的行为控制要求,这样的伦理分析来解释合同法的内在价值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内心认可。合同法的效力受相关规定的限制和要求,不能忽略合同法的内在价值构造,要建立在各项规章制度已经渐趋完善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
篇4
关键词:个体道德发展道德心理研究儿童心理理论
一、引言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各种理论和流派百花齐放,相互影响和渗透。道德心理研究作为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时期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皮亚杰对道德发展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柯尔伯格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德发展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以此构造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这一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柯尔伯格所开创的公正主题和后来其他道德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关爱和宽恕主题,成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题。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及其追随者们,都明显受到认知学派的影响。而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对道德心理研究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加裔美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为突出。他认为德性的形成是通过直接强化和榜样示范的间接强化而实现的,所以他对道德发展这样的术语持有不同观点,这直接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领域出现的重奖励和惩罚的德育方式。
儿童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它对道德心理研究也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加深和扩展对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二、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剖析
在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儿童心理理论”众说纷纭,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对他人心理以及心理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理解错误信念为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从其发展过程看有两个阶段,即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经典研究主要是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逐渐提出了儿童心理理论获得和发展的模型。
(一)经典错误信念研究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是理解了“错误信念”。目前以韦尔曼(Wellman)和普那(Pemer)的“错误信念任务”为这方面的经典实验。如研究之一,两个女孩,一个叫安娜,一个叫萨丽。
萨丽把一个小球放到一个筐里,盖上盖子,就离开了。可是当萨丽不在的时候,安娜把小球拿出来放到自己的盒子里。问儿童:“萨丽回来会到哪里找小球?”研究者发现,3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盒子里找,正确判断率只有10%,而4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筐里找。这是因为三岁的儿童把人的心理认识(即Wellman和Pemer的信念)等同于客观世界的事实,也就是不能认识到客观世界是一样的,但人的主观反映却可以不同,而四岁的儿童就可以突破这种限制。目前一般认为能正确解决“错误信念任务”,即能正确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以此作为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
(二)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模型
有研究者在把“错误信念任务”作为儿童心理理论形成的标志以后,开始从整体上思考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模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建构理论认为,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如同科学理论形成一样是个理论建构的过程,并且随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模仿理论认为,儿童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从而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如果按照这一理论观点,儿童心理理论是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上通过移情能力而获得的。
匹配理论强调,儿童必须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各自心理活动上都属于等价的主体,儿童不断面对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上的相似性,从而促使儿童不断深入这种对等价关系的理解,逐渐形成系统的对心理活动的认识。
以上三者都有各自的实验研究或演绎推理的支持,但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以上三者都认为儿童预先并没有关于心理活动或状态的知识,是后天形成的,这是共同的。现在不排除这种可能,那就是儿童在认识了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等价的主体地位后,才有可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活动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在这种复杂渐进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心理理论,也就是说三种模式都能说明问题的某一方面,但综合起来可能更全面。
(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模式
正确解决“错误信念”问题,标志着儿童获得了心理理论。关于在此以后儿童心理理论是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韦尔曼认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复杂化和精确化的过程。儿童最初的理论是建立在“欲望心理学”上的,即他认为他人的行为是受欲望制约的。随着年龄发展,儿童会发现,仅靠欲望来解释人的行为是不够的,渐渐出现了“欲望一心理理论”,即儿童通过对信念和欲望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来解释和预测行为。但是到了七八岁之后儿童又逐渐开始发展起对他人人格特质的理解,即不仅从信念和欲望这些方面来解释行为,而且还会从不同时空中抽象出稳定的人格特质来作为解释行为的又一依据。
普那认为,儿童在4岁左右拥有元认知能力后,标志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质变,以后心理理论的发展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其中量变主要体现在能够理解的心理状态的嵌入量在不断增加,如:从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发展到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前面的经典“错误信念任务”实验是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就是认识到一个人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如果把类似与前面的实验情景改变一下就是考察儿童对二级信念的理解。故事如下,约翰和玛丽在公园玩,有人在卖冰棍,玛丽想吃冰棍,但没带钱就回去拿钱。过一会儿,约翰饿了也回家吃饭去了。约翰走后,卖冰棍的人到学校去卖了。
玛丽拿钱以后半路上遇到卖冰棍的人,就跟他一起到学校去买冰棍。约翰后来到玛丽家,玛丽的妈妈说玛丽去买冰棍了,约翰就去找她,问儿童:“约翰会NiU1.,找玛丽?”研究发现儿童只有6岁以后,才会认为约翰会到公园找玛丽,即儿童能正确认识到“玛丽认为卖冰棍的人在公园里”。这虽是个错误信念,但它却是约翰实际的二级信念,约翰会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所以到公园找玛丽。
儿童心理理论虽然是个新名词,但它实际上与我们发展和教育心理学中的许多已有研究是一脉相承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一个新的视角。而品德心理是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经典研究领域,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三、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
自从20世纪初皮亚杰对道德心理学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研究以后,心理学家对个体道德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其中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影响最大。许多个体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果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来看,其实质内容与儿童心理理论是一致的。如:自我中心主义、他律和自律道德、观点采择和移情、道德情绪判断研究等。
(一)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认识到他人与自己一样是有一套对外在事物的观点,即拥有关于世界的信念,而每个人是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的,尽管这个信念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也就是认识到别人可能具有与自己不同的信念,而不同的信念会引起不同的行为。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是特指儿童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以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这种混淆使个体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思维处于前概念时期的标志之一。这个时期在4岁左右结束。很显然。自我中心主义使儿童不能区分他人观点与自我观点的不同,而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要求儿童能认识到别人可能会有与自己不一样的信念和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的。从实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韦尔曼和普那的“错误信念任务”研究发现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分界的年龄,而这也正是自我中心主义存在的前概念时期结束的年龄。
(二)自律道德
前面说过,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实在论是导致他律道德的关键的原因,自我中心的儿童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他们把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从而会自发的尊重准则和服从成人的权威,因此没有获得儿童发展理论的儿童是不会出现自律道德的。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认识上逐渐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道德问题,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他人的心理具有认知能力。也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观点采择与移情
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能力。皮亚杰认为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原因之一就是角色承担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观点采择能力。米勒等人认为,观点采择需要很多心理成分联系在一起,具有递推的性质。最初级的观点采择是直接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和认知,随着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可以推断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的观点进行认知的,再后来,能对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观点的推断进行认知……,这种观点采择的间接性逐渐增强,说明了儿童在头脑中能同时处理的心理成分在逐渐增多。
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它是根据有关线索推断他人内部情感状态,并且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反应。如觉察到他人伤心,自己也能体验到一种难过情绪。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儿童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霍夫曼指出:移情会成为儿童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艾森伯格也发现自愿助人与移情分数呈正相关。艾森伯格将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他人需要注意阶段、确定助人意图阶段、出现助人行为阶段。其中,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初始阶段,即对他人需要的注意,他人的需要是属于他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他人的心理状态,儿童能对其注意显然本身就是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
在整个儿童期;无论是观点采择还是移情都是品德与社会化发展中经常涉及的领域,观点采择与个人的移情相互作用进而促使了利他行为的产生,而观点采择和移情都需要正确地认知他人的观点和情绪,这实际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之一。特别是米勒关于递推的观点采择理论与普那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心理嵌入量”增加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四)道德情绪归国判断
以往的研究者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即道德认知上。而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一种新的研究动向,即研究道德情绪及其归因判断。研究者们试图探索个人在某种道德情境中对他人的情绪及其原因作出推论判断。情绪对行为具有激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一个人具有了某种道德情绪,会成为个人产生某种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可以引发并维持个体的道德行为。如有人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受伤躺在路边,心里觉得很同情,并且忿忿不平,想到底是谁把老人撞伤的,这种同情和忿忿不平的情绪促使他可能先把老人送到医院再去公安局报案。
研究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快乐的损人者”现象的研究发现,儿童对犯过者的情绪判断及归因有三种模式,即高兴——难过;难过——高兴,难过——高兴——难过。三种模式由于实验设计的一些因素处理和研究重点不同,导致出现结果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先提供一个犯过情境。然后让儿童站在犯过者的角度推测犯对者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意识到别人与自己一样也有心理反映,也就是对他人心理状况的认知。所以我们说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的研究与儿童心理理论在内容上是有一定重合的,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方面,即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四、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一)传统的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无论是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还是艾森伯格的亲社会两难情境法,实验所用的材料多来自于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投射来进行研究。首先向儿童呈现一个道德故事,其后跟随一个问题,如“你认为主人公会怎么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建立在儿童能在道德故事提供的线索基础上对他人的道德抉择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并能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因此支撑了道德心理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很小的儿童如果还没有获得心理理论,那就无法使用对偶故事或两难故事来测查道德心理发展水平。虽然现在有些研究者打破了单一的情景故事方法,开始使用其他的道德研究方法,如有人通过对品德词语的内隐记忆研究来间接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投射故事法,所以说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二)儿童心理理论促进道德心理研究内容的扩展。
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外延和内涵大小是不同的,前看是儿重对他人心理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而他人的心理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有知、情、意三方面,个性心理又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儿童对他人心理的不同子系统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就相应的成为儿童心理理论的不同研究内容,儿童对这些不同的子系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按照韦尔曼的观点;对他人个性特质的认知是到七八岁后才能形成。品德是社会性中的核心成分,它们也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些方面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其他主题都是道德心理领域的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理论虽然在次级结构中可以分为知、情、意,但就其是本质来说只是认知,因此要比道德心理的外延小一些。
篇5
关键词:暖通空调施工问题处理措施
1 管线、设备的定位和标高交叉问题及措施
目前,暖通空调安装中,经常出现各专业施工图中管线标高、定位交叉严重,给工程质量管理、协调造成很大困难。对于综合性的建筑物,吊顶空间内有空调末端设备、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在图纸标注不足的情况下按图进行施工,往往是先安装的管道施工很方便,后安装的管道施工很困难,只能装在不该安装的位置或标高上,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不能使用,造成返工。
针对以上问题,应进行管路综合设计。所谓管线综合设计就是将建筑内各项管线工程统一安排,以便于发现各项管线工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对单项工程原来布置的走向、位置有不合理或与其他工程发生冲突的情况,提出调整位置或相互协调的意见,并会同有关单位商讨解决。使各项管线在建筑空间上占有合理的位置,为管线工程的施工、运行使用、维修管理创造条件。
1.1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
根据管道性能和用途的不同,建筑物中的管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给水管道:包括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生产用水等;
(2)排水管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消防排水、雨水、其他排水等;
(3)中水管道:包括中水收集及中水供应;
(4)热力管道:包括采暖、热水供应及空调空气处理设备中所需的蒸汽或热水;
(5)燃气管道:有气体燃料、液体燃料之分;
(6)空气管道:包括通风工程、空调系统中的各类风管,以及某些生产设备所需的压缩空气管;
(7)供配电线路或电缆:包括动力配电、照明配电、弱电系统配电等,其中弱电部分包括共用电视天线、通信、广播及火灾报警系统等。
以上所列的管道或穿线管具有各自的工艺布置要求,当出现相互交叉、挤占同一空间时,应从整体出发,使众多功能各异的管线布置得当。
1.2 应认真对待风管的设计
吊顶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管截面高度方向的尺寸。风管走线不宜太长,否则施工难度大,其他管线也难布置。如某商场最大的风管截面积为2400mm×500mm,风管截面积大,机房必然大,机房大则噪声也大,回风组织困难。假如风管走线短,选择风机功率就可以小些,这时可选用卧式机组挂装,机房设置就比较灵活。
因此,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提高建筑物有效使用空间,需要有关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及互相协调。
2 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噪声超标及措施
空调末端设备运转噪声超标,是暖通空调工程中经常碰到的设备噪声问题。由于风机盘管技术比较成熟,国内许多厂家的风机盘管产品噪声指标都能达标。而大风量空调机组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往往噪声实测值比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参数高出不少。因此,设计中要标出对设备噪声参数的要求,对设计时采用大风量空调机组应考虑隔声措施。当空调设备进场时应及时开箱检查,大风量空调机组未安装前最好进行通电试运行,发现噪声超标应及时更换、退货或修改完善消声措施,避免工程进入调试阶段才发现空调机组噪声超标而造成返工情况。
2.1 设备安装
新风机、空调机安装采用弹簧阻尼减振器,风机与风管连接采用软连接,新风机组与水管采用软接头连接,风机盘管采用弹簧吊钩,风机盘管与水管采用软管连接。对空调机房进行吸音处理,比如在空调机房内采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结构,以防止设备噪声外传,或在机房内贴吸声材料:采用凹凸型吸声板作为机房墙面或吊顶板,以增强吸声效果;机房应尽量减少设置门窗,且设置门窗应采用吸声门窗或吸声百叶窗,尽量减少设备噪声外传。
2.2 水管安装
水管安装要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冷冻水主干管及冷却水管吊架要采用弹簧减振吊架,而且吊架不能固定在楼板上,应尽量固定在梁上,或在梁与梁之间架设槽钢横梁固定。水管穿过楼板或过墙必须采用套管,且套管与水管之间要用阻燃材料填封。
2.3 风系统安装
风管制作安装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在风机进出口安装阻抗消声器,新风进口处采用消声百叶,风管适当部位设置消声器,风管弯头部位设置消声弯头,空调和新风消声器的外部采用优质保温材料保温,与静压箱一样其内贴优质吸音材料。由于送回风管均采用低风速、大风量以降低噪声,风管截面积比较大,如果风管安装强度及其整体刚度不够,就会产生摩擦及振动噪声。建议风管吊架尽可能采用橡胶减振垫,确保风管不产生振动噪声。2.4 冷冻水管主管支架安装
比如某工程水管主管管径较大,且有轻微振动,如果发现噪音会沿冷冻主管传递,出口处一般可达70dB(A)~80dB(A),距出口20m处可降至50dB(A)。而传来的轻微振动,沿刚性导体将无限传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对设备运行带来一定的损害。经过研究、试验,对刚性支架做出改进,即在原主管刚性支架上加装弹簧减振器,使振动及噪音被在楼板与刚性支架之间的弹簧减振器有效消除。在调查的某施工企业的几个工程施工中均采用了此工艺,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故建议有关施工企业,在机房内的供回水主管、冷冻水主管也使用此工艺施工,消除噪音。
3 空调水系统水循环问题及措施
水系统中央空调施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施工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畅。造成管道循环不良的原因之一是管道因各专业管线交叉,施工中没有协调处理好,造成管网出现许多气囊,影响管网循环。二是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不干净,直接造成空调水系统堵塞。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针对第1个问题,处理方法就是加强施工前管理,合理安排管线标高和坡度,尽量避免出现气囊现象,同时在不可避免出现气囊部位设置排气阀并将排气管出口接至利于系统排气处。针对第2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几方面的预防工作:首先是在焊接钢管安装前必须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污垢和锈斑,当管内壁清理干净后,将管口封闭待装。管道施工过程中未封闭的管口要做临时封堵,以免污物进入,管道连接时要及时清理焊渣和麻丝等杂物。第二,管网最低处安装一个比较大的排污阀。如果排污阀太小,排污效果差,则清洗次数要多;如果排污口不在最低处,,则排污不彻底。管网安装中应适当增设临时过滤器和旁通冲洗阀门,在连接设备之前,结合通水试压进行分段清洗设备。清洗工作完成以后,还要进行水系统循环试运行,其目的是将管网中的污物冲洗集中到过滤器,然后再拆洗过滤器清除污物。
4 结露滴水问题及措施
造成空调系统在调试和运行中结露滴水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管道安装和保温问题,管道与管件、管道与设备之间连接不严密。造成漏水主要原因有管道安装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施工。管道、管件材料质量低劣,进场时没有进行认真检查。系统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水压试验。
因冷凝水管路太长,在安装时与吊顶碰撞或坡度难保证甚至冷凝水管倒坡造成滴水现象;空调机组冷凝水管因没有设水封(负压处)而机组空调冷凝水无法排除。冷凝水管施工安装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尽可能将冷凝水就近排放,以避免冷凝水管倒坡积水或与吊顶“打架”现象;柜机冷凝水管应按机内的负压大小设水封,以使冷凝水排放畅通。
保温材料容重不足或保温材料厚度不够,,运行时保温材料外表温度达到露点温度而产生结露。保温材料与管道的外壁结合不紧密,空调水管道末端未做封闭处理,造成潮气侵入保温层导致结露滴水。穿墙处冷冻管滴水,主要原因是保温不严密或保温材料的防潮层破损。风机盘管滴水盘排水口被保温材料等杂物堵住,且安装后没有及时清理并做冷凝水管的灌、排实验。吊式柜机、风机盘管滴水盘的保温材料受损造成滴水盘结露。
针对上述问题其解决办法:一是加强保温材料进场检查。要加强施工前技术交底和施工中的检查,严禁用大保温套管套小管道,加大对弯头、阀门、法兰及设备接口处等细部的保温质量控制力度,确保保温层与管道外壁结合紧密。二是穿墙部位冷冻管加设保温保护套管,确保穿墙部位保温层的连续性和严密性。三是加强吊顶封板前,对风机盘管滴水盘等处的杂物清理检查。四是加强对设备滴水盘的保护,特别是吊顶封板前的检查。
5 结束语
在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细致地作好质量控制工作,空调工程施工前要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各专业施工图,编制好施工组织图,要抓住工程的控制要点,做好控制要点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良种;魔芋;繁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S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79
1 魔芋介绍
魔芋调种困难,各地宜自选其最优品种,及抗病、耐病和葡甘聚糖含量最高者进行繁殖栽培;原种的留种地宜在当地适生限度内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建立,由良种项目繁殖基地或培养专业户成为原种提供者;良种繁殖基地或专业户必须在田块环境选择上和栽培技术上实施最佳栽培技术规范,凡发生软腐病或白绢病的地块未及时制止其发展者,该地块的球茎及根状茎一律不能外调作种;引进的良种应先在魔芋试验示范地进行品比试验,确证其产量,干物质含量和葡甘聚糖含量优于当地品种者,进行扩繁销售。
2 魔芋害虫防治
应特别注意其抗病性,并防止引进新的病害及虫害;大田中选抗病、耐病、株形成“Y”字形,球茎比叶部的比例大者,白魔芋特别注意选择主球茎与根状茎的比例大者作为繁殖母标,设立母本地,年年都去劣去杂品,不断择优。魔芋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实为杂交1代的无性子,在遗传上高度杂合,易发生变异,其原种和栽培种繁育均应特别注意保持植株的一致性,若发现变异,应剔除单株分开繁殖,以观察变异之优劣而决定取舍,应分品种繁殖,白魔芋已能明显分为青杆,麻杆,黄杆3个品系,且以青杆为优,选择母株时宜尽量选用青杆,花魔芋不同地区的资源也有优劣,若拟换种其他地区的较优品种则宜逐渐引种扩大繁殖,而不宜大规模,远距离换种;分类分龄繁殖,而不宜大规模,远距离换种;分类分龄繁殖根茎状,1a生球茎,2a生球茎,不同的年限分别种植于不同地块,并采取不同的株行距以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和适当密植遮荫的效果。白魔芋容易开花,一般只选择1a生球茎为商品芋的种芋,花魔芋开花年龄大,可再多栽1a,作为商品种芋。种植3a生以上的株除留下根状茎作种外,主球茎均作为商品芋销售。在收获、运输、贮藏、催芽、栽种过程中,应避免混入产量低、品质差、不符合生产要求而又适应性较强的类型,以免逐渐造成性状劣变和退化。
3 魔芋脱毒
魔芋病毒侵入植物体内后,病原体增殖扩散,提高病毒粒子浓度,扩大侵染范围,从而降低寄主的光合能力。减少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可通过传播媒介物昆虫,特别是蚜虫侵染健康性植株,使带病群体不断扩大,不良植株增多。
4 脱毒方法
魔芋以种芋作为繁殖器官,病毒可代代延续积累在种芋里,造成从展叶起即发生的多种形态异常,植株生长不舒展,光合效能减低,以致产量下降,品质劣变、退化。因此,需要特别重视魔芋的脱毒问题,应选择本地主栽、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作为繁殖材料,运用组培茎尖等脱毒技术进行脱毒繁殖。还可以采用根状茎、顶芽带蒂、小块茎、切块及种子等材料进行常规繁殖。根状茎繁殖:将挖出的根状茎切成长3~10cm段,每段具有2~3芽。切口撒上草木灰,晒1~2d后按行距株距33cm的密度播种;顶芽带蒂繁殖:制作魔芋干或魔芋豆腐时,用刀从距顶芽3~4cm处,向块茎下方斜着将芽取下,使带芽块茎呈上大下小的半球形,重100~200g。切口涂草木灰,待伤口愈合后再种;小块茎繁殖:魔芋收获后,将大块茎挑出,作为商品出售,剩余的小块茎留做种用。用整个小块茎做种芋,无损伤,出苗率高。生长健壮,产量高;切块繁殖:魔芋块茎顶端优势极强,切块时应以顶芽为中心,纵向等分切割,破坏顶芽,使每个切块所带侧芽萌发生长。为减少伤口,一般宜用重约500g的块茎,纵切成重50~100g大小的小块,经济效益显著。块茎大、切口亦大,容易感染病腐烂。切块时,用具尽量不沾水,防止葡甘露聚糖溶液包裹大量病菌。切好后的块茎在室温下放置1个昼夜或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待伤口愈合后再种;种子繁殖:魔芋浆果红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将小块茎取出、洗净、晾干,放阴凉透气处,或采用于干沙混合堆积的办法贮藏。若近期播种,可与湿沙混合贮藏,魔芋种子有休眠现象,休眠期长达290~300d。为促进发芽,播种前将其放在0.5~1mg/kg赤霉素(920)溶液中侵种5min,然后按8cm的行距,开深5cm的小沟条播,也可按2cm左右的粒距撒播。播后覆细土,厚3cm,再在床面盖一层秸秆或搭荫棚。适时洒水,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苗高8~12cm时,按10cm×15cm的株行距移栽,从动苗出土到冬季倒苗,历时180~210d,小块茎一般可长到10~20g。翌年再用它种植,共经2~3a即可做种芋。
种芋商品化,应按现代种苗公司的要求,繁殖基地的标准应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起点,做到有所提高,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
篇7
一、转变观念,让暖暖爱意滋润学生心田
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我们首要工作便是让孩子在语文课堂幸福成长,最终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的人。为此,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中间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欣赏者,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应巧妙地把问题牵引出去:“你提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们课后可认真调查一番。”这样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使的课堂教学不节外生枝。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会想出一切办法去鼓励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确立这样的观念,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情意浓浓,让本该属于孩子们的灵性尽情舒展。
二、精心设计,用浓浓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
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只有“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才会有诗意的语文教学。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与学生一起感受蕴涵在课文里的作者的感情,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融为一体,弹奏出优美的情感的乐章。
如:深圳赵志祥老师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中,他紧紧围绕“情”来组织教学:先引导学生围绕“这位父子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进行讨论,在讨论、争辩中让学生感受到伟大的父爱,接着吟诵《游子吟》,欣赏《背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凡小事中蕴涵的母子情、父子情;接下了,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那就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一段难忘的往事之后,在委婉动听的音乐伴奏下,他动情地朗读着自己的下水文――母亲为他送行的场面,听课的学生都纷纷落泪了。纵观这节课,我们是在暖暖情谊中赏析了语言文字,在浓浓爱意中受到了情感熏陶。
三、巧妙引导,愿真情实感发自学生的肺腑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利用艺术的感染力,充分挖掘课文情感因素,移情与景,移情于物,移情于情,以情导情,将学生理解的思维转移到情理交融的境界中,陶冶其情谊,提升其情感。
教学《西湖的绿》一课时,教师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音像再现等手段,营造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之中,感受着自然的美好景色,自然就有了深情并茂的诵读。就这样,文字材料被儿童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儿童神游其内,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这些话语流淌在学生嘴边,升华在学生内心,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篇8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噪声问题、治理措施
前言
如今,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都非常的快。进入新世纪以来,噪音问题一直是人们公认的环境问题,这种问题可大可小,从小来说影响人们的生活,从大来说直接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噪音问题又被叫做噪音污染,在环境问题当中属于重点解决对象,想要解决噪音问题应该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合作。在建筑物当中,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会在建筑物中安装暖通空调,由于暖通空调运行的原因,会产生较多的噪音,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怎样降低暖通空调运转时带来的噪音,是空调系统研究人员目前重要的课堂。在控制噪音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空调类型以及噪声源的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来控制噪音,从而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远离噪音的影响,让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
一 暖通空调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暖通空调是居民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非常重要。暖通空调可以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能够在建筑物内提升工作效率和优化生活的舒适度。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暖通空调的系统设计存在一定的缺憾,暖通空调之所以会产生噪音主要还是由于空调整体的结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综合这些因素,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将各个方面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尽可能在设计阶段就降低噪声出现的几率。现在从事暖通空调行业的人员多数没有进修过声学,所以,在设计时很难考虑到噪音方面的问题,让暖通空调在设计阶段就存在一定的噪音缺陷,从而导致暖通空调在运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噪音。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设计人员应该从设计阶段就重视这个问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考虑到后期噪音等问题,综合考虑建筑周边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各种环境因素。如果作者这种设计理念,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噪音问题的出现。在暖通空调安装阶段依然不能放松对噪音的控制,考虑的后期噪音的污染问题,安装一些降噪消音的设备,就能够实现对暖通空调噪音的控制效果。如果在后期发现噪音问题,再想安装降噪消音设备就会非常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前期就应该安装一些降噪消音的设备,从侧面降低暖通空调带来的噪音污染。噪音污染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头号污染问题,因此,这种问题应该得到相关专家的重视。
二 暖通空调系统噪音问题的防治对策
(一)避免不当施工方式带来的噪音问题
在建筑施工时,各种管道的排布的合理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噪音问题,因此,我们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以前就应该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管道排布,让管道在建筑物内合理有序。其别是施工工序的安排,最大化的减少管道碰撞而出现的问题。在进行金属风管安装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与金属风管共同产生的风哨现象,不能让金属风管在安装中出现裂缝以及漏风口。相应的封堵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管道以及电线桥架穿过的位置,增加封堵施工,可以有效的防止噪音向周围扩散。当然这样还是不够的,后期的系统调试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使用合适的方法来减少横向管网的风量,从而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
(二)科学合理的降噪消音器
科学合理的降噪消音技术对于降低空调噪音来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在暖通空调设计、安装以及调试过程中都加入降噪消音技术。近几年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安装消声器。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安装消声器能够在空调运转时降低内部气流的运转速度,尽可能降低噪声的音量,根据相关统计,降低的幅度大概在24~40dB之间,同时我们还应该选择质量较好的消声器。空调类型的不同,所需消声器的类型也有所不同,这与消声器的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空调内部的空气流动性能直接影响到了噪声源,因此,在消声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要所选择的消声器要与暖通空调系统相吻合,将噪音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当中。除了安装消声器以外,我们还应该保证消声器能够在空调系统内部正常运转。因此,我们要控制管道当中的气流速度保证消声器能够稳定的工作。暖管空调在系统设置当中应该有噪声控制的选项与相应的标准,消声器工作特性应该与这种特性相匹配,只有这样,消声器的效果才能够达到最好。在安装消声器时,应该根据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来进行选择。
(三)减振隔振的方法
减振隔振的使用对于降噪消音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暖通空调不管是在启动还是运转时都有一定的噪音,主要是系统内部的风机、水泵和冷压缩机。当这些噪音产生过后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而是会通过管道内的基础管件传递给其他系统,之后又会传入到其他房间当中,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舒适度。我国在暖管空调运转之前就有减振隔振的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带来的噪音,并且可以取得的效果还比较好。比如说,选择合适的材质铺设在管道与空调相关设备之间,让设备在运转时的噪音量降到最低,这样噪音就不会在管道内交叉传递。这样的减振隔振措施需要根据管道与空调设备运转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从而取得良好的噪声控制效果。
(四)对建筑内的设备房间进行降噪消声处理
建筑中的暖通空调设备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机房统一操控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机房往往会存在大量的噪音,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影响到其它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我们应该对这种噪音进行控制,除了以上所述的方式外,还要让机房选择的位置科学合理,让机房尽可能你空调房远一些。机房位置的选择就需要对噪声源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噪声的频谱,然后在根据频谱给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吸音墙纸与吸音的天棚。根据一般的检验来判断,风机房的噪音一般都是低频噪音。所以,石膏穿孔板和珍珠岩吸声板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降噪消音材料。
三 结束语
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降低建筑物内外的噪音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的问题。而在暖通空调运转时难免会产生噪音,噪音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选择合理的方式减低不能从根部去除。
【参考文献】
[1]孙凌云. 暖通空调系统噪声问题的治理策略探究[J]. 城市建筑,2014,02.
[2]孙凌云. 暖通空调系统噪声问题的治理策略探究[J]. 城市建筑,2014,01.
[3]贾俊峰. 对暖通空调系统降噪问题的探讨[A]. 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1
篇9
关键词:规约分析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力调度方面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调度中所显现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一旦某个变电所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发生了短时间的故障,就会给电力调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就需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细心地呵护,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而近些年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产品在电网中的应用,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通讯规约作为各种数据信息传递的载体,是电网中这些自动化设备实现有效联系的媒介。
一、自动化调度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在电力调度中,各种信息数据的传输问题能够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动化设备自身的问题,即规约差异性,一类是在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下面就这两类问题一一进行阐述。
1 规约差异性
在当下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在其主站和分站侧分别运行着在各个时期安装的、生产厂家各异的自动化设备,比如现场RTU、分站系统以及测控单元等等。所有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安装时期各异,有的已经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运行多年,无法保障其所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即使这些设备所传递的信息是准确的,然而由于它们的生产厂家不尽相同,导致其所采用的规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现实的情况是,虽然每一个电力调度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商在生产设备时,都需要根据国际标准进行操作,但是国际标准的规约文件只对其中的90%进行了规定,剩下的10%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因此,由于各个生厂商对于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执行能力也有差异,这也能够造成所采用规约的差异性。
2 运行中的问题
根据对过往事故原因的分析统计表明,由主站和分站的通讯故障引起的自动化系统故障其比重大约在75%左右。因为运动数据的传输路线比较长、传输过程比较复杂,所经过的自动化设备也比较多,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数据信息的异常,使得主站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解调,主站传达的命令信息也无法执行。而现行的技术措施无法对信号进行有效的定位,使得技术人员在排查故障时常常陷入困境。所以,亟需开发一种科学、高效的测试方法,能够快速的对运动信号进行剖析,以更好的帮助技术人员排查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而运动规约分析系统的出现完美解决了上面的问题。
规约分析系统的基本功能特点及其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1 仿真功能
1.1仿真功能的特点
规约分析系统的仿真功能分为主站模拟和子站模拟两个部分。主站模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调度主站进行模拟,接收RTU发送的数据信息并向下游设备传递命令,同时对RTU上的数据报文和返校报文进行处理等。模拟主站拥有四遥的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与真实的调度主站有着极高的功能相似性。子站模拟就是模仿现场RTU,接受并模拟主站传送的各种命令,然后把模拟出现的各种变化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主站。
1.2仿真功能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规约分析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新建变电站的预验收,也可以用于检查调度主站的数据库,还可以用于测试调度主站的性能等。
在新建变电站的预验收中,利用规约分析系统的主站模拟工能,能够在现场提前进行主站系统模拟,把在以后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一一暴漏出来,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此外,在通道具备的前提下,只用SCADA系统中的数据库保证和模拟主站的数据库同步,那么只需要抽样检查一下主站的小部分功能,在检验合格的情况下就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这是由于已经有了运验收工作的保障,并且在进行预验收过程中模拟的主站与真实的主站之间有极大程度的相似性。在测试调度主站的性能时,主站的相当一部分性能指标都需要依靠规约分析系统的模拟功能来实现。例如遥信雪崩测试单纯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成测试目的的,而利用规约分析系统的子站模拟功能,实现了对多个点的同时变位,也能够利用让遥测点同时进行随机变化的方法收集数据,可以很容易的达到测试主站性能的目的。
监听功能
2.1监听功能的特点
规约分析系统的监听功能具有实时性和灵活性两大特点。(1)实时性。规约分析系统接受的报文是原始报文,不经过任何的加工处理,和后台的电力调度部门所保存的数据是同步的,因此保证了其监听功能的实时性。(2)灵活性。规约分析系统可以由客户自主定义一些随机事件,比如遥测跳变等等,还能够对各种查询事件进行定义,更能够自主形成一些独有的事件,充分体现了监听功能的灵活性特点。
2.2监听功能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下面就以协助技术人员排查故障和分析通道质量两方面为例,对监听功能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在协助技术人员排查故障方面,规约分析系统能够对在调度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不规则事件进行全程的追踪监听,并对这些不规则事件进行实时的记录,方便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通过这些事件简便快捷的定位到相应的报文,以确定故障产生的原始位置,有助于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在对通道质量进行分析的方面,因为规约分析系统所收集的数据与主站数据库里的数据相差无几,可以认为由规约分析系统计算得来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通道的实际状况。在进行监听时,根据对错误代码的统计以及帧筒析列表都能够得出通道的质量。
结语
规约分析系统因为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排查系统故障,进行变电站的预验收等诸多方面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规约分析系统在电力调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技术人员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系统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 D230 [文献标识码] A
The Building of an Assessment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Higher Education
YANG Yeping, WANG Liying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sessment of teaching is a key link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a key pattern for monitoring the teaching effect. However, a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urrent assessment system for the course is not good enough in terms of scientific nature, long term effect and integration.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system could help increase the teaching effect. As a result,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hierarchy, and openness should b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building the system. To promot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 staff should solve current problems for the system by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assessment system and upgrade assessment pattern from a new perspective.
Key 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ory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systemization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教学考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形式,对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对课程考评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渐完善考评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还是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
科学的考评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对考评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还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规范化的标准,不能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考评体系。
第一,缺少对考评的系统化研究。系统性是事物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也不例外,科学的把握其系统性,可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和教学的质的飞跃。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理论课教师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只是就问题研究问题,将考评的各个方面简单堆积,缺乏对其全面、深入、系统化的研究。
第二,缺少对考评体系构成要素的合理分析。考评目标、考评内容、考评方式、考评标准等作为考评体系的构成要素,其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的运转特点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也没有弄清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致使考评体系的整体属性和功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
第三,缺少对考评体系的开放性研究。考评体系也具有开放性,它与外界环境相互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吸收外界的有利因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能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及时更新和改进考评目标、考评标准、考评内容等,致使考评体系出现明显的封闭性和滞后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缺乏长效的考评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建立起与时俱进的长效考评机制。
第一,考评过程缺乏连续性。在传统的考评中,学生可以依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准确地估计出教师的考评时间,甚至是考评内容,进而在具体的某一时间段上采取积极的应对行为,熟记概念和原理等理论性的内容,利用这种机械的、被动的方式顺利通过考评。
第二,考评要素缺乏关联性。现阶段的考评体系中,各要素从设立到应用,都只是从要素本身出发,单纯地对学生某个方面进行考评,而忽视了各要素间的相关性和考评体系的整体性,各要素的最大考评效能难以发挥,不能真正评价学生。
第三,考评监督保障机制缺乏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虽然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学校还没真正从课程设置的价值本源出发,为课程考评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更没有科学规范的评定和验收程序,没将其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法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无法解决“考核标准的直观性与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之间的矛盾”[1],达不到将学生认知外化为行为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3.缺乏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考评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实践性,然而在考评过程中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一,实践内容没有融入考评理念。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落后现象,教育者并没有意识到考评是教育的手段与过程,过多的将关注点落在结果上,而忽视了学生平时表现和进步,使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第二,考评目标的设置上缺少实践内容。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目标虽有对实践考评的设置,但大都流于形式,淡化实践性,制约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失去了考评目标的导向性作用,不能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三,考评内容的选择上缺少实践内容。教育者虽在考评内容的选择上已经考虑到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同等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考评中,由于实践教学模式未完整的建构起来,仍然存在缺少实践内容考评的现象,削弱了教学实效性。
第四,考评方法上缺少实践手段。理论型考评仍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的主要手段,学生平时的实践表现和道德行为没能很好的融入到考评中,致使考评成绩与平时品行表现不一致,考评结果缺乏全面性、公平性、真实性、准确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化考评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其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考评体系是一个由处于不同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考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体,应从其整体性出发去认识考评体系和处理考评体系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弄清考评体系在整体上呈现的新属性和功能,使“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新的力量。”[2]是考评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可以使教育者正确认识和处理考评体系中各要素间的联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联系,揭示考评体系的特性,挖掘体系的深层规律,实现体系整体功能的优化。
2.层次性原则
考评体系内部的考评要素具有不同的属性、规律、功能,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为此,考评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层次性原则。教育者要分清考评体系内在的层次,发现不同层次上的共性规律与个性规律,尤其要注重对考评体系各层次上的质的差异性的研究,利于把握考评体系的本质,从宏观到微观都能科学、合理地规划考评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功能最优化。
3.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开放性体现的是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与传递的关系。[3]它是维持系统良性生存的重要途径。考评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系统,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吸收有利因素,及时调整自身的结构,依据现实需要不断更新考评理念、考评方法、考评内容等,以适应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真正发挥考评体系的作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构建的新路径
教育工作者应从新的角度构建科学的、系统化的考评体系,以克服传统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实效性。
1.构建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考评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育者应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揭示其整体特性和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的联系与运行规律。
第一,科学分析考评体系的构成要素,明确其地位与功能。对考评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分析是科学认识考评体系的前提,其主要包含:考评理念、考评目标、考评主体、考评原则、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标准、考评过程、考评保障机制九部分,他们共同推动考评体系的合理运转。每个考评要素自身是一个系统,有各自特殊的属性与运行规律,在考评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必须要充分挖掘各要素的运行规律,进行合理设置。
第二,理清体系内部各要素间的联系,保障考评体系良性运转。考评体系功能的最优化受其内部各组成要素间关系的影响。教育者应明确考评目标、原则、主体、方法等各要素间的具体关系。如考评目标引领和调控整个考评体系,考评标准规范考评过程,考评保障机制维护考评体系各要素和整体正常运行。可见,考评体系内部各要素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的良性运行是考评体系合理运行的重要保障。
第三,注重吸收外部有利因素,促进考评体系发展。考评体系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其必须通过鉴别与筛选不断吸收外界有利因素,才能促进体系自身的有序发展。为此,教育者在考评中要不断吸收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等)的优秀成果,可以将其应用于考评内容、方法的选择,考评原则的设立,考评过程的监测等。还可以引用当今先进的数据分析与综合技术,收集和整理考评对象的具体信息,预测考评对象的动态等,为考评服务,使考评体系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建立科学的长效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