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管理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资源管理案例

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秩序,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顿和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切实做到取水必须经过许可,用水必须严格计量,水资源费必须依法缴纳,违法取水必须依法处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整治范围和内容

(一)整治范围。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企业(含各类供、取水企业)、服务行业(餐饮、宾馆、洗浴、游泳、洗车等)、建筑行业、个体工商经营者、各类园区及居民小区等违法取水用水行为。

(二)整治内容。重点整治非法打井、无证取水、不安装取水计量设施、不依法缴纳水资源费等取水用水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取水用水管理方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未开展水资源论证的;不经取水许可擅自打井或建设其他取水工程设施的;未办理取水许可证,擅自违法取水的;越权审批、违反审批程序办理取水许可的;违反取水许可审批规定,超量取水或擅自改变取水水源、取水用途的;违反地下水超采区有关规定审批、取用地下水的;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取水的;其他违反水资源管理有关规定取水用水的。

2、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方面。拒缴、拖缴、欠缴水资源费的;应征未征或未足额征收的;不按标准征收、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的;未使用或部分使用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征收水资源费及未使用专用票据的;未经省政府批准,擅自出台减征、缓征、免征政策的;违反法定用途不规范使用水资源费的;其他违反水资源费征收管理规定的。

三、领导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领导机构。县政府成立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公安、监察、财政、发改、住建、水利、卫生、环保、物价、工商、城管、广播影视中心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县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等成员单位要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执法队伍,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承担整治行动的具体工作任务;其他成员单位要指定1名业务骨干,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随时派驻联合执法队伍。

各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切实抓好本辖区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二)职责分工。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按属地分别由各镇(街道)负总责,各镇(街道)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和任务落实,其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做好辖区内取用水户的证件审核、装表计量、摸底等专项整治的基础工作和水资源费稽查工作以及完成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县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督查指导、组织协调和执法检查(查处跨镇街或重大违法案件)。

(三)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县公安局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中遇到的暴力抗法或其他妨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进行制止,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县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镇(街道)及有关机构贯彻执行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情况,保证其依法履行职责、政令畅通。

县财政局负责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经费核拨,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县发改局负责提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有关资料,对没有通过水资源论证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予审批,并协助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提供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建设项目的名称、地址等基础情况资料,负责提供城市园林绿化、城市供水及所属单位的取水井的地址、水量、水质等基础情况资料,并协助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违反水法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立案查处,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并制定落实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县城管局负责协助抓好城区范围内取用水秩序的规范管理和非法取水设施的拆除等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提供服务业(餐饮、宾馆、洗浴等)等单位名称、地址等基础情况资料,并协助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提供企业污水排放有关的基础情况资料,并协助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县工商局负责提供企业单位名称、地址等基础情况资料,并协助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县广播影视中心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行动自2012年6月开始,至2012年11月结束。

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5日至6月15日)。

1、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成立整治行动领导机构,从公安、监察、财政、发改、住建、水利、城管、卫生、环保、物价、工商、广播影视中心等成员单位抽调执法人员,组成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执法队伍。

2、确定办公场所,抽调执法车辆,配备执法专业设备,设立举报电话。

3、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实施细则和配档表,制定有关章程。

4、召开动员会议,研究部署整治行动工作任务,宣传政策、法规,下发文件、通知等。

5、新闻媒体做好整治行动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检查整治阶段(6月16日至8月31日)。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对辖区内取水、用水行为全面排查,摸清底子,建档备查。要进厂到户,可对每一个取水用户、每一个取水口、每一个自备井进行拉网式详细排查,详细填写《取用水情况调查表》,对发现的违法取水用水行为逐个进行整治,能按要求限时整改的,可以从轻或免于行政处罚;未按要求整改或逾期不改正的,根据违法情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或阻碍检查的要从重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有关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在整治过程中,对违法行为查处确有困难的,可提请县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进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同时组织力量,逐个进行检查、督办;对逾期仍不改正的,县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可直接查处,并向其主管部门和所在镇(街道)通报。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对每天检查的情况及有关数据、资料等及时进行整理、汇总、存档。

1、2012年6月16日至7月15日。主要对城市公共绿化、公共卫生、建筑施工、居民小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领域取水、供水和用水行为进行全面调查整治。对未经审批,私自取用地下水的,封闭取水设施,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缴水资源费;对未办理取水许可证取水用于城市公共绿化、公共卫生等公益目的的,限期办理取水许可证,纳入正常管理,装表计量,缴纳水资源费。对在规定时间内拒不办理取水许可证、不按规定安装计量设施,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小区,不得使用自备井供水。已经使用的,限期封闭。未在限期内封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未接通自来水使用自备井集中取水的,可暂时保留自备井,但须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手续,按装计量设施,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机构要向水利部门报送月度小区用水情况,并接受监督检查。未经审批使用地温空调取水的,坚决予以封填;经批准使用地温空调取水的,纳入正常管理,装表计量,缴纳水资源费。若未达到全部回灌的,责令限期整改,未在限期内改正的,依法吊销取水许可证,封闭水源工程,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缴水资源费。

2、2012年7月16日至8月31日。主要对企业(含各类供水企业)、服务行业(餐饮、宾馆、洗浴、游泳、洗车等)、各类园区等违法取水用水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公共供水企业取水必须装表计量,水资源费按照实际取水量征收,同时向水利部门报送取水、售水明细数据资料,并接受监督检查。

(三)检查和总结阶段(9月1日至11月10日)。

1、2012年9月1日至10月20日。配合省市检查和抽查。

2、2012年10月21日至11月10日。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将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全面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各镇(街道)的总结于10月31日前以正式文件报县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开展情况汇总后,报市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政策措施

(一)根据上级要求,对公共管网供水企业(单位)转变按照售水量价外收取水资源费方式,实行按照取水量收取水资源费,管网漏失由财政部门核定,并以节水改造进行返还,县水利局、财政局、物价局、审计局尽快提出实施意见,年内完成。公共管网供水企业要向水利部门提供售水量(用水户用水量)月报明细等资料。

(二)凡已出台的与水资源管理政策相关的文件、规定与水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不一致的,一律按省以上规定执行。

(三)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举报各类违法取用水行为的,经查证属实,给予适当奖励。

六、工作要求

篇2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管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299-02

1 方案设计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经济的发展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带来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破坏。水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水资源尤显的更加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同时在政府的职能上更强调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工作大部门化。鉴于此,建立一个行动高效的协调机制正是政府部门面临的新的挑战,而在水资源的管理中,存在着以水务(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为主体,其他诸如城管、渔政等行政部门共同管理的格局,这样的行政管理格局不利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处理水资源问题上的高效统一协作,并且,如果遇到水污染处理危机的时候,反应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所付出行政、社会成本的大小及所取得的成效,反应时间越短,产生的不良影响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愈加得到发挥。而现在,并没有一种如我们所设计的一套水资源管理系统。所以,我们提出了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

方案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首先,各地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化,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政府就积极推广无纸化办公,开展电子政务,这就为推行诸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政治氛围。其次,从技术的角度上说,现在已经有水资源数据综合采集系统,并已投入相应的办公中,同时,政府网上办公逐步开展,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政府的透明度得到不断提高,这就为开发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再次,网络带宽的扩容,网络使用成本的降低,这就为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提供了成本上的可能。最后,政府加大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经济基础。

2 方案设计的意义与设计原则

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有利于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有利于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监督、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笔者认为,水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1)系统应主要包含两个子系统,即公众系统和政府内部系统,并且以政府内部系统为主;(2)系统网络应借助现有的政府政务网为基础进行建设;(3)该系统应包含两项主要功能:相关水资源数据的采集、分析、汇总及涉水资源的政务办理;(4)系统必须保证高安全性,应对公众系统网和政府内部网进行物理隔断,但应建立协调办公室,主管内网和外网的数据交换、协调涉水资源管理问题的处理;(5)对公众网,应该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问题的及时处理解决、问题处理程序的透明化;(6)对政府内部网,应保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3 具体设计方案

3.1 整体设计方案

整体系统设计部分的每个子系统间的交流都应是双向的,在跨子系统的交流出于安全原因可以采取非即时流,允许存在时间上一定的延迟,但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模块,如果超出规定、传递时间应弹出相应的提示栏,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

关于对协调中心的定位:(1)以当地现有的政府网络中心为基础;(2)可以与当地节约用水办公室进行行整合,统一职能;(3)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督促,该中心应归当地政府主管环境保护事业的行政首脑(如市长或副市长)进行直接领导;(4)初步处理,进行筛选,凡应是该行政级别水资源管理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的,进入内部网按程序进行处理。否则,则应向申请人或投诉人阐明不能受理的原因;(5)协调中心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中坚力量。

3.2 分系统、分职能设计

(1)分系统设计从公众和政府内部网进行设计。

(2)功能设计概图公众:查阅相关信息行政申请有关水资源使用的投诉及建议政务:日常监管业务办理投诉及问题处理

(3)具体设计:

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公众)设计理念:(1)应最大程度上增加人性化色彩,以公共开放网站为平台,所以,在建设网站时,要尽量设计的界面友好、方便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栏目设置;(2)对一些非保密数据应及时予以公布,尤其在处理一些涉及用水安全危机的时候更应该发挥政府权威数据公布的功能;(3)在处理投诉、提出意见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保密功能的设置。为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水资源保护的行动中来,必须消除群众害怕打击报复的心理,所以,在群众提交相关投诉意见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加密工作,保护相关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日常数据的处理中,针对不同部门使用不同数据的情形,应把经采集处理的数据分为不同的数据选项,对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开放不同的访问权限,并预留一定的访问权限,以方便相关部门在特殊的时候采用。同时,应完善水务监察部门人员的装备,可以配置掌上数据终端,方便流动性数据采集。

水资源使用许可的初次审查可通过该业务办理平台进行办理,这实际上是电子政务化的一种延伸,这样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审批效率,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协调中心通过对所办理业务的初次分类然后传送到相应的负责部门,相应的职能部门依据自己的行政管理权限进行《行政许可法》及相关规章条例允许范围内的审批,如遇到跨部门协调办理的,可由协调中心进行协调,防止不同的行政部门间出现的推委现象及行政不作为。

投诉及问题处理必须保证对人民群众的高透明性,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从制度上规定解决时间,完善协调中心的监督机制,能公开的尽量公开,不能解决的或解决不好的一定要说明原因并交由上级职能部门或同人民政府进行综合协调处理。

4 结语

篇3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秩序、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主要目标。全面整顿和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切实做到取水必须经过许可,用水必须严格计量,必须依法缴纳水资源费,违法取水必须依法处罚,为在全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点内容

重点整治无证取水、不安装取水计量设施、不服从水资源调度指令、不依法缴纳水资源费等违法取水用水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取水用水管理方面

1.无取水许可证而向城市供水管网、镇(办)驻地、工业园区和企业供水的,限期补办手续,未被批准的,依法进行关停。

2.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否则不予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3.对于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饮用水自备井、公共供水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生产经营性自备井全部封停。

4.对于公共供水管网未覆盖的自备井,限期依法办理或补办取水许可手续,对于滥采、无证取水等非法取水户的自备井,坚决予以封停。

5.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有证自备井,《取水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进行关停。

6.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取水,以及取水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限期安装计量设施,经验收合格后,准于取水。

7.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外的供水工程依法办理或限期补办取供水手续,未办理取供水手续的,不得供水,否则予以关停。

8.对保留的有证自备井登记造册,设立台帐备案。

(二)水资源费征缴管理方面

1.拒缴、拖缴、欠缴水资源费的,限期补缴拖欠水资源费。

2.虚报瞒报、不按实际取水量足额缴纳水资源费的,按最大取水量计算补缴水资源费。

3.取用水户拖欠的水资源费,限8月底之前补缴,足额补缴的可不予处罚,逾期不缴的依法进行处罚。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行动自年7月份开始,至年11月份结束。整治行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7月1日至7月20日)。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印发材料等形式,部署整治行动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并将整治内容和自查自纠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取用水单位。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举报违法取用水行为。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21日至8月10日)。取用水单位要按照整治内容认真查找取用水是否办理许可证、是否按审批要求取水和退水、是否超计划用水、是否改变取水水源及用途、是否安装计量设施及运行正常、是否依法及时并按标准和实际用水量缴纳水资源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主动整改的可以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对符合取水条件需补办手续或补缴水资源费的,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三)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阶段(8月11日至10月10日)。对行政区域内的每一个取用水户、每一个取水口、每一个自备井,采取进厂到户的方式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违法取用水等行为逐个依法立案查处。在整治行动中,组织联合执法,逐个进行现场检查、督办,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巩固提高及迎接检查阶段(10月11日至10月20日)。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要巩固工作成果,加强日常管理,随时掌握违法取用水动态,发现违法、违章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做到常抓不懈、防止反弹,确保公共供水安全。此间,市政府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水资源管理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城区及镇(办)取水单位或供水企业进行抽查,各镇(办)及有关部门应根据要求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工作。

(五)总结阶段(10月21日至11月5日)。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和工作措施,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整改效果。各镇(办)及有关部门整治工作总结于11月5日前以正式文件报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四、责任分工

(一)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由水利、公安、城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负责整治行动的日常工作协调和组织实施,组织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立案查处和督办,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其中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做好对封闭自备井单位供水管网的铺设,确保自备井封停地区的供水衔接。封闭自备井前,要坚持先通水、后封停的原则,以保证原居民群众和其他用水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

(二)市发改局负责专项整治行动中对取用水建设项目立项进行把关审核,负责做好水资源费、水费征计收标准的监督工作。

(三)市公安局负责对整治行动中遇到的暴力抗法或阻碍执行公务的行为进行制止,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追究。

(四)市法院负责查处案件的审判工作,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强制执行。

(五)市财政局负责按照有关要求继续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资源费的专项整治工作。

(六)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协助对违法取水工程相关违章建筑进行拆除。

(七)市审计局负责做好水资源费缴纳或征收的审计检查监督工作。

(八)市工商局负责提供专项整治行动中涉及的经营单位的名称、法人、地址等有关资料。

(九)市卫生局负责用水情况排查及餐饮业水质监测。

(十)市广电局、市新闻中心负责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整治活动中的相关问题。

(十一)各镇(办)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认真组织对本辖区取用水户的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工作进展情况要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将各镇(办)工作进度通报全市,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对拒绝整改的取用水户,市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依法从严打击。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是加强全市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水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水资源管理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此项整治行动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整治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各责任单位要周密部署,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务求实效。

(二)部门联动,严格执法。联合执法组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法定条款和执法程序进行查处,对抗拒执法、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要依法严惩。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积极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和信息通报、情况报告等制度,确保政令畅通。对在整治行动中消极应付、瞒案不报、有案不查、干扰办案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4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资源配置;科学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84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95- 02

0 引 言

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汹涌澎湃,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近年的水利机构改革中,县水务局二级原直管机构――乡镇水利站已划归乡镇直接管辖,成为“七站八所”的成员单位之一。乡镇水利站由于人员编制少、财力薄弱、任务繁重,且离县城有一定距离,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1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对档案工作认识不高

乡镇水利站作为乡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单位,担负着全乡(镇)的农田灌溉、防汛抗旱、排渍重任。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乡(镇)农业生产的成与败,农作物产量的高与低,农民收入的多与少。因此,个别水利站领导,包括分管水利工作的乡镇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如何做好业务工作上。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水利站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防汛抗灾和水利排灌工作,确保全乡农业丰收,至于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无需提到议事日程。因而,在档案经费安排、档案人员配备、档案设施添置上马虎应对,“得过且过”,致使水利档案工作流于形式,轻于管理,造成了很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1.2 档案管理资金严重不足

乡镇水利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由于不少乡镇财政吃紧,支大于收,因而在对待水利站的财政预算方面,除了保障水利工作必要经费和单位“人头经费”外,几乎没有安排档案专项经费。据县档案局对全县12个乡镇水利站的调查,得知真正有专门经费安排的乡镇只有2个,占整个乡镇数量的12.6%。其他单位均是从事业经费拿出少得可怜的资金用于档案工作,从而导致了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档案工具、设备、用品无法添置,档案工作受到严重制约。以致出现了“七站八所”“下放”初期,乡镇水利站档案堆放在单位走廊门角的现象,令人痛心。

1.3 档案管理人才明显缺少

由于乡镇水利站人员少,任务重,加之某些领导重业务轻档案,导致档案人员引进少、培训少、待遇低,尤其是懂档案、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据县档案局对全县乡镇水利站调查,95%以上的乡镇水利站没有专职档案人员,大部分单位的档案都由办公室主任或财务人员兼任。不仅如此,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类、检索、保管知识“胸无成竹”。在日常档案工作中,他们只是简单从事,应对检查,根本适应不了档案工作发展,大部分的档案经不起专业检查和验收。

1.4 档案保存管理不规范

由于乡镇水利站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系统知识掌握不多,加之档案配套设施不齐备,档案专项经费明显不足,导致乡镇水利站档案存管不规范、不严谨。出现如下几种状况:一是档案存管室与办公室重叠,许多档案资料与办公室资料混淆,有用的档案资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档案材料提交不及时,有的虽提交了但内容缺少、形式不符合要求,基本上还是处于原始状态;三是没有区分,将有效材料与无效材料叠加、混合,致使档案整理、归类工作难度很大。

1.5 档案开发与利用不充分

有的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分类也较为完善,存档数量也不少,而且重点工程的档案也做得较为齐全、扎实,如除险加固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方面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都做得很好,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打好了基础。但是,由于政府和部门对档案开发利用认识程度不高,并未对这些利用价值很高的档案引起重视,也未很好地开发档案资源,导致有用的档案资料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被白白浪费,成为了令人遗憾的事情。

2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的应对

2.1 努力提高对档案工作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关键还是要提高乡镇分管领导、水利站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要提高认识,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广泛宣传、学习、会议,促使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档案人员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管理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让他们明了《档案法》的严肃性,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觉性,从而端正重业务轻档案的错误思想;让他们懂得档案工作能为水利事业提供资源、开发利用,能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道理。只有领导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才会制订过硬措施,拿出可行方案,切实解决档案人员编制问题、档案经费投入问题、档案开发和利用问题。

2.2 稳定人员编制,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专业性很强。单位领导应对档案人员的编制进行固定,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变动档案人员的岗位,也不要让档案人员身兼数职,更不要让档案人员位置长期缺失。如果单位档案人员被调走,单位领导应及时补充,确保档案工作的连续性。此外,我们还应当针对实际情况,积极选送档案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档案人员自学,鼓励档案人员考取职称,激发档案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2.3 完善制度,确保水利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任何事情都会变成空谈。根据乡镇水利站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乡镇水利站应建立和完善各种档案制度,如《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文书档案归档制度》《会计档案归档制度》《设备档案归档制度》《水利工程归档制度》《水情资料归档制度》等,并按照制度认真执行,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利用工作,并适时开展档案工作检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这样,才能确保水利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3 结 语

档案是为单位事业服务的,档案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志曾指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为此,在水利事业建设中,我们应积极开发水利档案资源,将各种信息资源分配给单位急需的地方,这是档案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所在。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当勤奋踏实,多花工夫,围绕单位的发展,为了水利事业的需要,编写多种检索工具,掌握市场信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篇5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一、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三、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

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篇6

这本书就散发着这样的香味。已是再版,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也将第一版的纰漏做了更正补充。作者多年潜心于研究,曾在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访学,是水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作者的资历首先就是书的质量品牌保证。

本书重点分析了影响水资源质量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在河流、湖泊、港湾、地下水等典型领域。全书共分6个部分,从水资源概述起,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定量化、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顺序逐步展开研究,最后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在水污染风险分析中的具体实践。在识别风险因素之后,引入随机建模与模糊集理论等数学方法来进行风险的定量化,主要是对“负荷”(10ads)、“阻抗”(ResistaJlces)进行定量转化和模拟回归。接着,按照海岸水污染风险、河流水污染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三类针对性地进行风险评估,研究扩散方式和路径,寻找各自合适的评估方法和程序。风险管理一章中,综合考虑了不同情况下水污染风险管理过程的最优化问题以及过程中的决策问题。

由于自然环境中有许多难以定量的数据,利用概率论和模糊集,书中同时也进行了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理论和案例分析。

另外,书中有大量的图示,不管是实地模拟图还是数据走向图,资料翔实,以便读者进行直观地理解。

本书既能够给从事水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同行们提供一个新颖的思考角度,也可以给风险管理领域研究的“邻行们”提供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应用方法和案例;既可以协助工程师、水项目开发者等实践者们进行决策,也可以帮助刚入门的研究生们在水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学习研究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受众甚广。

篇7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始终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扎实推进教育活动每一环节工作:一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在严格落实“六有四落实”基础上,开设学习园地、制作学习展版、悬挂学习标语、组织小组讨论,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并及时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省市各级领导重要讲话列入学习内容,把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作为“群众满意干部”重要标尺,不断赋予教育活动新内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增强执政为民宗旨观。二是五项教育扎实开展。班子成员到联系点开展了蹲点调研、基层宣讲和“一联五”活动,围绕“”问题,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三是征求意见广泛深入。为找准突出问题,局党组广开言路、开门纳谏,以开设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基层下访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征求广大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对水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四是民主生活会筹备充分。围绕“三个案例、四个讲清、五个回应”内容,班子每位党员干部都亲自撰写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集体研究撰写了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会前,班子成员就相互批评的内容、准备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换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我局民主生活会准备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市人大副主任沈占房同志参加我局民主生活会,并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五是整改落实扎实有效。围绕班子《整改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修定、完善了《水利局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考勤制度、接待制度、车辆使用与油修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财务及经费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会计工作岗位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专项整改方面:重点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整治“庸懒散”。严肃工作纪律,严禁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或到歌舞厅、洗浴场所休闲娱乐,严厉整治自由散漫、无故旷工、迟到早退、擅离职守行为;加强工作电脑使用管理,要求必须清除工作电脑中安装的与工作无关的软件,所有办公电脑一律卸载游戏、视频等娱乐性软件,坚决杜绝上班时间上网炒股、玩游戏、网络购物、观看娱乐节目等现象。清理规范与行政许可。所有水利相关的行政许可、行政[:请记住我站域名/]审批均由局机关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审查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直接办理。在行政审批项目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优化程序、提高效率,严格按照市政府公布的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及公车私用。清理领导干部违规占用住房、办公用房。严格公务接待标准。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市委一系列会议精神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__水利实际,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理念,夯实水利基础,增强保障能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建设中药都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实施“民生水利”,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按照“保民生、重生态、强管理、促发展”要求,把民生水利建设摆在全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优先位置,夯实基础。明年在完成20__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__年__庄农用桥梁项目和沙河灌渠水景观项目一期工程基础上,适时实施千里堤路面硬化、孟良河综合治理工程,争取完成__河左堤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保持与上级水利部门的沟通,做足、做好我市各类水利项目储备,努力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20__年我局谋划上报项目有:争取20__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部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节水灌溉项目;应急抗旱项目;应急度汛项目;农用桥梁改建项目;沙河灌渠城区段治理项目。

(二)严控“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管理力度。为切实增强“三条红线”刚性化、水资源管理精细化、考核问责权威化,积极稳妥地在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紧研究水资源管理方案,在对全市自备水源井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基础上,重点关闭城区供水范围内的自备水源井,现有自备井计划在20__年底前全部关停,转接公共供水。严格落实《__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水政执法和水资源费征缴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工作,严处违规取水,对于非法打井、无证取水、不安装计量设施、拒缴水资源费等违规无序取用水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切实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和节约、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完善供水管理职能,不断提高供水工作水平。(三)推进“南水北调”,缓解超采状况。积极配合保定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搞好我市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完成__市地表水厂工程建设,按期实现通水目标。

篇8

关键词:日本;水资源管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80-04

日本是一个降雨充沛的国家,又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稀缺的国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73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970毫米)的1.8倍,是我国多年平均值(660毫米)的2.6倍。因人口密度大,人均年降雨量仅为5 300 立方米,比我国的人均年降雨量5 907 立方米少,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5。但日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比我国高得多。据水利部2005年统计,中国年平均淡水利用量达5 600亿立方米,日本年平均淡水利用量为900多亿立方米,不到中国的1/6,而日本GDP总量是中国的8倍。日本的万元GDP用水量仅为我国的1/30―1/48。日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有一整套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规划和法律

日本在20世纪50―70年代,为满足工业高速发展对水的需要,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将水加以储存和调用。同时,大力开发其他水源,如开采地下水。但重开源、轻节流、轻治污,显现出难以为继:大量修建水库、水坝,周期长、占地多,适宜的库址、坝址越来越少;过多地抽取地下水造成全国性的地面下沉,土地盐碱化;“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代价,比事前防治污染的投资高出10倍以上。走过一段弯路后,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改变了思路,将开源为主的策略转向节流为主的策略,将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事前防治、源头减污。他们从规划和法律着手,实施整套的水资源综合整治利用的对策。

日本一向注重对水资源的利用和长远的统一规划。早期的规划着重于河川水量的分配、调度,后来的规划着重于确保水质,明确整治的方向,实施可持续的开发。全国水资源总体规划由国土厅负责,与建设省、环境厅等部门和相关都、道、府、县的行政长官共同协商,拿出规划方案,经内阁讨论通过,最后由内阁总理大臣决定是否批准。规划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但由于水量、水质的不确定性较大,规划不可能一步准确到位,须依据新情况修订完善,20多年来日本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大修订就有3次。最近一次是2000年,以2010―2015年为目标,制定了《新的全国综合水资源计划》,简称“21世纪水计划”,重点是构筑可持续的用水体系,适应循环型社会的需要。

规划成功的典型案例是琵琶湖的综合整治保护。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湖泊,横卧于京都之东,名古屋之西,大阪、奈良之北,处于滋贺县境内,是湖滨1 800万人生活、生产的宝贵淡水资源、水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润泽人们心灵的精神之泉。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的剧增,排入琵琶湖的COD(化学需氧量)和氮污染,大大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逐年恶化。加之流域森林、农地不断减少,市镇街道增多,水源涵养功能减退,自1970年开始,琵琶湖经常发生赤潮、绿潮。日本政府在1972年制定了《琵琶湖综合开发特别措施法》,提出整治规划,1979年颁布《琵琶湖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法令》,80年代继续开展《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人工大堤、混凝土河床、入湖的下水道等都按规划建成,但水质并未根本改善。90年代后期,政府制定实施《琵琶湖综合保护整备计划》,从全流域着手,在水质、水源涵养、自然环境及景观保护上都严加要求。琵琶湖流域有甲贺草津、八日市、彦根、长滨、高岛、信乐大津、志贺大津共7个河川流域单位,在保护整备计划制定前,先组织河川流域的上、中、下游各区域互相考察,充分熟悉,达成深入的理解和共识。他们将流入琵琶湖的河川水路、水域外缘的山地、森林与琵琶湖通盘规划,形成生态回廊,谋求生态系统的修补和循环。经过全流域的综合保护整备,终于使琵琶湖重现30年前的容颜,恢复了防洪、供水、旅游等多种功能。滋贺县于2000年再度出台新的综合保护计划――“母亲湖21”,期限为50年,要在2050年实现琵琶湖的理想状态。

规划通过法律成为国家的意志,二者同步先行。日本水资源的法律调控起步较早,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善,立法、执法的经验十分丰富。早在明治维新后的19世纪后期就制定了《河川法》,规定河川为公共物,国家有权调度用水。之后,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工业用水法》、《上水道法》、《下水道法》、《特定多功能水库法》;60年代制定了《水资源开发促进法》;1967年通过《公害对策基本法》,制定了水质环境标准;1970年制定《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都、道、府、县知事必须对公用水域的水质状况进行经常性监测,环境厅在公共水域的重要地点也设置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每年公布“全国公共水域水质监测结果”。当排水达不到水质标准时,政府知事有权命令工厂或事业场改进装置,或停止排放,对违反命令不符合排放标准者,可进行处罚。由于执行严格的排污标准和法律管制,现在全国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在98%以上。法律还规定禁采和保护地下水,确保其充足,常清。

二、体制与管理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属于“多龙治水,协同管理”模式,分别由国土厅、建设省、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厚生省、环境厅(2000年升格为环境省)、科学技术省等部门,按照中央政府赋予的职能各负其责,衔接配合。几个部门依据法律办事,既分工又合作又制衡。全国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国土厅负责;防洪、抗旱设施的建设,河流水资源开发的审批,由建设省负责;水力发电、工业用水由通商产业省负责;灌溉和农业用水由农林水产省负责;生活用水由厚生省负责;国家水资源开发预算、地方水资源开发经费管理,由大藏省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及情报,由科学技术省负责。1962年,由内阁总理大臣指定了全国七大水系,由国土厅直接监督、管理,其他未指定的水系由都、道、府、县知事指定管理者。

在官方机构之外,还有许多半官方、半民间和民间组织。如水资源开发公团,是一个对日本7大水系进行统一筹划和开发治理的半民间组织,受内阁大臣的监督。

日本把水资源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力发电用水、养殖用水、公益事业用水及环境用水等许多种类,分别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建设,协同管理。

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2/3,多年来一直较为稳定。85%取自河流,辅之以水库及原有的6万多个池塘蓄洪防涝,积水抗旱。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干、支、斗、龙渠全部用水泥衬砌硬化,桥涵闸配套齐全。近十几年来大量铺设管道代替明渠,减少渗水、漏水。水田灌排分开,使灌溉水反复利用。旱地由以往的畦灌发展到现在的喷灌、微灌,其设施的配套率在30%以上。

工业用水多年来也保持稳定水平,每年平均550亿立方米,其中取用新水仅为120亿立方米,其余430亿立方米的水都是循环产生的。2005年,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78.2%,比20世纪60年代提高一倍以上,居世界前列。工业企业的废水各有专用的处理设备,从废水中过滤、提取出金属元素,既实现资源的回收,又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生活用水多年来逐年上升,现占全部用水量的18.2%。全国人口基本上都使用自来水,自来水管普及率达96.1%。各地对自来水管防漏水抓得很细,东京水道局专门成立了700多人的“水道作业特别队”,对输水管道随时进行检查维修。水厂看到哪家用水激增,就寄去通知:我们发现您这个月用水激增,也许水管漏水了。只要您通知,我们马上前来检查。若无回音,水厂每天照样寄来,直到查清修好为止。政府采取减免税赋、进行补贴或提供政策性贷款等措施,开发、推广节水设备,商店规定像马桶这样的设备,必须是节水的才能卖。东京市民使用淡水十分节省,据世界水理事会提供的资料,东京每家每天的用水量仅为184升,只有北京市民的1/4。

中水的回用,日本在全世界做得最早最好。他们把自来水称为上水,把下水道的水称为下水,将下水加以处理分离,得到中水,用于冲洗火车、汽车,道路浇洒,清扫工厂,冲厕,森林消防,城市消防,灌溉绿地等。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试从下水中提取中水,20多年建起城市下水道废水处理场1 300处,每年处理废水124亿立方米,其中1.3亿立方米经过处理的中水作为工业用水或其他回用。在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废水增多,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兴建了废水处理设施,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水灌溉农田,但有严格的水质控制标准,防止对农作物和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中水设施按建设规模分三种类型,最多的是单体建筑物自建,即一栋建筑物设置一套废水处理装置,将厨房、盥洗室排出的废水加以净化处理,用来冲洗厕所,再排入下水道。也有几个建筑物合建一套中水设施,或整个区域如工业园区、住宅区等集中建设中水设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废水处理和再利用。2006年,全国有2 200座饭店、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会馆、公园、运动场等公共设施以及大型住宅区的建筑物建立了中水系统,每天的杂用水供应量相当于全国生活用水量的1%。在缺水地区,建设中水设施成为强制性的规定。东京规定面积在3万平方米,或计划用水量每天100吨以上的新建项目,都必须建设中水设施。中水设施的投资,政府通过减免税金、提供低息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加以支持。

日本降雨丰富,积蓄、利用雨水成本低,收益高。过去对雨水的利用多在沿海岛屿,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城市也着手利用,一般用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沉淀池,技术处理简单。东京都在公园、校园、体育场、停车场等处的地下,修建了大量的雨水贮留池。凡是新建筑物,包括住宅楼,都要求设置雨水贮留设施。1989年开业的东京港区的野鸟公园,园内用水皆来自雨水,形成了湿地、芦苇荡、草地、树林等景点,成为东京地区的著名观光点之一。名古屋、大阪、福冈等地的大型建筑物下都设置了雨水利用装置,其中名古屋体育馆每年可积蓄雨水3.6万立方米。这些在建筑物之下地基之上的水池,在地震频发的日本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水的浮力可以支撑建筑物,降低其晃动的加速度,延长其震荡周期,减轻震动的程度。水池里水质较好,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可作为应急水源。北海道还大规模运集、贮藏积雪,既得冷源,又积水。

三、水权与水价

当水资源不足、短缺时,水权的概念和争执便凸现出来。《河川法》规定河川和水流是公共财产,不能占为私有,同时也确认了水权的存在。水权是水的使用权和收益权,是一种财产权。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受许多约束条件的局限。水权根据其创立起源、使用目的进行划分。根据起源分为惯例水权(法律创立前就承认的水权)和依照《河川法》取得的水权。根据不同的用水目的,分为灌溉水权、工业水权、市政水权、水电水权、渔业水权等。水权的取得遵循“占有优先”的原则,法律允许水权有偿转让给其他人或团体,但必须向河川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得到批准,且不能改变水的用途,如灌溉用水不能改变为工业用水等。在行使水权的“占有优先”权时,又根据实际情况在引水量上进行控制和协调。为了保证河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能力,规定只有在河水超过河流正常流量时才可取用,正常流量从航运、景观、保洁、渔业、水生动植物的保护等方面来确定。在干旱来临时,优先引水权要经过当地用水协调委员会的协商,先满足抗旱灌溉的需要,再兼顾其他方面。经过约一个世纪的教化,日本国民的水环境意识已很强,一般能自觉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违反取水许可及水法规的事件比较少。一旦发现水事违法、侵权行为,先是劝戒、警告;若不听,便新闻曝光,让其遭受社会各界的谴责,民众会不买这些单位的产品;对严重违法、侵权者依法惩处。

日本的水价较高,这是节制用水量的有力的经济杠杆,也是供水公司持续运转并得以发展的保证。不同用途的水有不同的价格,一般都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每月20立方米市政生活用水的价格,是伦敦的1.36倍,巴黎的1.17倍,纽约的3.25倍。几乎所有的供水公司都归市政当局所有,公司独立核算,但无权像一般企业那样按照供给、需求的市场法则来定价,水价的涨落一律由当地的市政议会负责决定。决定水价的基本原则是:减轻使用量较少的消费者的负担,对超过平均使用量的消费者采用累进制收费。收费标准按水表口径的大小来制定,水表的口径分为小、中、大、特大4种,每一种口径再细分为几个等级,口径越大者收费标准越高。不同的口径即使用水量相同,大口径也比小口径的水费多。这样就有效地节制了大户的用水,同时以较低费用保障了最基本的生活用水。

一些基本的公共供水服务,为绿地浇水、道路喷洒、消防用水等,由相关部门买单。公共用水设施,如修建水资源工程,旧管道维修、更新等,均由市政机构从财政中支出。政府对供水公司的考核并不以经济指标作为首要,而是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水道系统处理出来的水,成本比自来水高,价格比自来水低,但政府仍然斥资推广。

四、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现在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正在以历史上最稀缺的水资源和最脆弱的水环境支撑着最大规模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2 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淡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500 立方米。我们应当从国外寻求多种借鉴,东邻日本的水资源管理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

1.加快水资源管理的思路调整和制度创新。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思路陈旧,管理制度滞后。水资源管理包括水量管理和水质管理,日本在这两方面都富有成效。我国长期以来重水量管理,轻水质管理,每年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以至于现在水质危机已经重于水量危机。在水量管理上,重供给管理、轻需求管理,重调水、轻节水,以至于出现调来的水不加爱惜,粗放使用,甚至大搞城市水幕、水墙等水景观,模拟“江南水乡”。在水质管理上,重工程治理,轻社会治理,重河湖水体的治理,忽视流域周围工、农业的减排治污及山林的养护,以至于污染源增多、加剧,河湖水体无法“洁身自好”。这方面,日本琵琶湖的全流域综合整治值得我们效法。

2.“多龙治水”一定要配合协同。我国和日本都是“多龙治水”,日本有8个部门,我们有水利部、地质矿产部、环保总局等14个部门,这是无可避免的。差异在于他们能够配合协同,我们显得群龙无首,各行其事。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水体水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权限不清,步调不一,前者弱而后者强。这样的“体制病”,寄希望于正在施行的大部委制改革加以解决,同时,还期望水法规体系的完善,像东邻那样依法治水、治污。2002年10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比以前完备,但协调性仍然不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还存在冲突。至今缺乏国家层面上的统筹流域综合管理的法规,亟须通过立法加强流域管理的权限,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域与区域的会商机制。

3.将“先污后治”尽快转变为治污在先。日本也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但很快转变为治污在先,源头保护。我国至今没有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应该知道,我国已经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如果污染的局面得不到扭转,我国淡水资源将面临消失,我们将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几代人付出巨大的生存成本。治污不光是指污水,也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不让污染物质进水。日本将生活垃圾分为七类,分别处理、回收,而我国的生活垃圾至今尚未分类。日本控制垃圾填埋,防止污染地下水,而我们的垃圾深埋仍在不断污染地下水。日本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旧家电、旧汽车回收利用,已发展成全球领先的“静脉产业”和循环经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4.把水作为商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管理体制。河川是公共物,但上下游、左右岸、地区之间以及农业、工业、市政、水电等部门之间,应各自拥有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用量的水权,同时拥有不同的排污权。建立水权制度,通过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优化配置,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水权制度包括水量、水质、时间、空间的考量,包括初始分配和后来的转让以及排污权转让等,其界定相当困难。国务院水利部2008年2月1日公布《水量分配暂行办法》,首次对跨省、区、市的水量分配以及省、区、市以下其他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原则作了规定,标志着我国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但怎样准确地计算水量,检测水质,适时分配,有序转让?还需要做很多的探索。水权交易容易使人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影响环境质量,怎样保持足够的生态用水?尚须深入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同的流域应有不同的水权安排,不同的水价,应由各地政府与公众会商决定。现在越权取水以及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汽车等浪费现象到处可见,应通过水权和水价加以遏制。

5.与日本开展技术合作,节水、治污。日本在节水、治污方面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政府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日商合作、合资,生产各种节水、治污的产品、设备供应市场。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节水、治污的技术和产品,应加强这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力求中日互补、双赢。

参考文献:

[1]郭培章,宋群.中外节水技术与政策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娄鹏,刘建.东京下水道的可持续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07,(5).

[3]宋国君,徐莎,李佩洁.日本对琵琶湖的全面综合保护[J].环境保护,2007,(7).

[4]蓝楠.日本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经验[J].环境保护,2007,(1).

[5]吕守军.日本两部分水价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现代日本经济,2005,(3).

[6]陈晨.中国水权制度建设大幕初开[N].科学时报,2008-04-02.

篇9

关键词:水足迹;虚拟水贸易;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蔡振华(1984―),男,湖南长沙人,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3003603

1 引言

据世界水资源理事会(World Water Council ,WWC) 报道,到2020年将没有足够的水源来生产可以维持全世界人口生存的粮食。中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其淡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正常年份全国现状缺水量在400×108m3左右,全国31个省、市中,有20多个省、市干旱缺水,其中15个省、市严重缺水;全国66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以上的城市缺水,其中110座属严重缺水,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109m3。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限制性因子。

2 虚拟水与水足迹概念的提出

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自然及人为驱动力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水生态系统日趋退化、水资源供给能力严重萎缩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此背景下,全球都在努力探索应对破解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虚拟水以及随后提出的蓝水、绿水以及水足迹等一系列概念为解决缺水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成为水资源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1993 年, 英国伦敦大学非洲和东亚研究学院的Tony Allan教授首次提出了虚拟水( virtual water) 的概念。如生产1kg粮食需要耗水1 000L,生产1kg肉类需要消耗1. 3万L水,则1 000L和1. 3万L水就分别是1kg粮食和1kg肉类的虚拟水含量。此前,他已使用“嵌入水(embeded water)”[6,7]这个术语,但并没有引起水资源管理机构的重视。随着虚拟水概念的正式提出,逐渐成为水资源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学界开始对此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为后来的提出的蓝水,绿水以及水足迹等一些概念提供了研究基础。

水足迹(Water Footprint)是由Hoekstra在2002年12月12~13日荷兰代尔伏特举行的虚拟水贸易国际专家会议上提出的。该概念反应了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系统的真实占用情况。它的提出,是仿照1992年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William E.Rees)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终归结为对土地面积的占用情况的表达。而水足迹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占用情况定量的表达,反映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水足迹”是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因此,水足迹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对水资源的真实地使用情况,量化水足迹能反映人类对水资源系统水资源量的压力大小,为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在不降低人类福利的同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水资源利用模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水足迹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自水足迹理论被引入国内以来,水足迹理论主要被用于区域水足迹的测算,分析区域水足迹状况。

龙爱华,徐中民等(2003)首次以虚拟水为基础,对西北4省(区)2000年的水足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西北四省(区)总的水足迹为6.13×1010m3,人均水足迹为712.3m3/年,高于统计的水资源利用量。并指出,以虚拟水为基础的水资源足迹更真实地衡量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消费利用状况,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提供了新思路,产品形式的虚拟水贸易是解决干旱区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的有效战略工具。

王新华等(2005)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中国2000年各省水足迹进行初步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部省份水足迹较大,南部和中东部省份水足迹较小,青海省水足迹最大,其值为935.75m3・(人・年)-1,广西水足迹最小,其值为466.31m3・(人・年)-1。全国平均水足迹为601m3・(人・年)-1。分析了几个典型省份水足迹的构成,并探讨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最后提出通过提高水分生产率、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变及使用虚拟水战略优化水资源配置。

马静等(2005)借助水足迹和虚拟水的概念,计算了我国各区域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通过分析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关系,计算了国际和国内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以及相应的水足迹和水的自给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高度自给的国家,但区域间差别较大。他同时认为,人的消费模式,特别是膳食结构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非常显著,我国人均水足迹的计算结果与这一结论基本吻合,因此倡导节约的消费方式,研究并推荐符合中国国情的膳食结构,将有助于全面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龙爱华、张志强等(2005)对甘肃省水资源足迹与消费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甘肃省全社会的水资源足迹总量基本稳定在220×108~240×108m3,总体上呈现微量的下降趋势,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并没有增加对水资源系统在数量上的压力。从消费模式分析看,随消费结构多样化的增加,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因而,增加消费结构的多样性有利于减少对水资源系统的压力。

项学敏(2006)归纳了农产品和畜牧产品中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有关产品虚拟水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工业产品虚拟水的计算方法,以辽河油田为例,计算出石油制品中虚拟水含量。在此基础上,建议中国石油行业今后应有计划进口石油制品,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邓晓军等(2008)以上海市为案例,计算了2005年上海市的水足迹,并分析了1999~2005年间上海水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市总水足迹为243.04×108m3 ,人均水足迹1 366m3/年,水匮乏度高达8.16 ;7年间万元GDP水足迹逐年下降,但人均水足迹明显上升。这说明上海市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今后需要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倡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及实施虚拟水战略等来减少其水足迹,逐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高孟绪(2008)通过对2000年中国各省人均水足迹与人均用水量的比较,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各省区人均水足迹进行了系统聚类,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中国31个省区的人均水足迹划分为5类,其中人均水足迹在480m3/年以下的仅有广西,480~550m3/年的有四川、贵州、江西、浙江,700~850m3/年的有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850~950m3/年 的有内蒙古和青海,其余省份介于550~700m3/年,制作了中国2000年各省人均水足迹空间分布图。

陈秀端(2009)以虚拟水、水足迹理论为基础,结合生态需水理论可以测算和分析西部城市西安市的水足迹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主要食品的虚拟水消费量呈出口状态,其中以粮食和奶类为主;西安市的虚拟水总量中以食品消费和城市生态需水所占份额最大,2007年分别占到60. 63 %和17. 32 %;相对于西安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西安市的水足迹呈现赤字状态,2007 年的水赤字为38. 29亿m3 ,因此西安市需要从区域外输入水资源承载力,并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蔡燕(2009)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足迹是1 461.0亿m3,46.9%缘于地区内最终消费、53.1%缘于资本积累;人均水足迹是359.7m3・年-1地区差异明显;2002研究区净外部水足迹132.5亿m3,占总水足迹的9.1%。

赵旭(2009)利用投入产出法对2002年中国的水足迹做了研究。他计算出中国的每万元产品的水足迹是每年381m3。和以往的研究不同,通过他的计算,中国是一个净虚拟水出口国。同时,他利用水资源压力系数得到各个部门不同的用水压力,建议那些高耗水部门应成为节水的主力部门。

朱启荣(2009)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了2002~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虚拟水量,并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向国外输出的虚拟水量大于进口贸易从国外输入虚拟水量,而且由于前者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后者,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净输出水资源量迅速增长;研究还表明,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高耗水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而进口贸易中高耗水产品所占比重较小,这说明,我国的外贸结构不利于节约水资源。

孙才志(2010)在总结国内外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虚拟水贸易流动格局,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广义虚拟水战略,对其驱动因子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就广义虚拟水战略在我国的实施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广义虚拟水战略在我国实施的直接原因是水土资源的不匹配,而根本原因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密切相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陈俊旭(2010)利用水足迹对北京市水资源占用进行估计,得出2006年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量为138.28×108m3,能更真实反映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情况。从产业结构及消费构成分别分析了水足迹的情况,得出农作物和动物产品虚拟水消耗是水足迹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粮食及肉类是耗用水资源的主要消费产品。北京市水资源压力为1.37,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产品引进、生态环境保障、动物类及农作物产品用水相应水资源压力分别为:0082、0135、0570、0016、0350和0213。市外引入水资源高达59.78×108m3,对外依存度为0.43,说明北京市本地水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北京市水足迹组成及水资源保障情况得出结论,市内用水结构优化、虚拟水引进及南水北调是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基本措施。

雷玉桃等(2010)以广州市为案例,分6个账户对广州市的虚拟水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广州市2007年的水足迹为989.32×108m3,其中工业产品的水资源需求最大,其次是农产品和畜产品。近年来广州市水资源的污染严重,水足迹理论的提出对于广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国内学者还从生态需水量角度、生态足迹角度等对对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研究。

吴志峰等(2006)从淡水生态足迹和水产品生态足迹两个方面测算了广州市1949~1998年的水生态足迹,并运用综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进行模型拟合,据此预测1999~2003年期间的水域生态足迹变动。

黄林楠等 (2008)将水资源账户分为生活用水足迹、生产用水足迹和生态需水足迹3个二级账户,并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据此对江苏省1998~200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

谭秀娟等(2009)对我国1949~2007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并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动趋势作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7年,我国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下降态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则逐年上升,从而造成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增大,我国水资源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

虚拟水概念的提出,改变了水资源研究围绕“实体水”展开的现状,拓宽了水资源研究的领域。水足迹概念自引入我国以来,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并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研究案例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宽。首先是产品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第二,此前的水足迹研究仅仅考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水资源量的影响,而未考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即水资源污染问题未纳入水足迹研究中,此外,针对水足迹的提出的预测方法几乎没有,且极少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因此,要使水足迹成为一个现实,需要深入探讨水足迹的深层次含义。

参考文献:

[1] 蔡 燕,王会肖,王红瑞,等.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5):616~620.

[2] 陈俊旭,张士锋,华 东,等.基于水足迹核算的北京市水资源保障研究[J].资源科学,2010,32(3):528~534.

[3] 陈 雷.中国水资源情势不容乐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12-20(22).

[4] 陈秀端.基于生态需水的西安市城市水足迹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81~85.

[5] 邓晓军,谢世友,王李云,等.城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3(1):62~68.

[6] 高孟绪,任志远,郭 斌,等.基于GIS的中国2000年水足迹省区差异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1):131~136.

[7]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28(3):1 279~1 286.

[8] 雷玉桃,高 帅,卢丽华,等.广州市水足迹的估算与分析[J].特区经济.2010(8):274~276.

[9] 龙爱华,徐中民,王新华,等.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0):3 358~3 365.

[10]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虚拟水理论方法与西北4省(区)虚拟水实证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4):577~584.

[11] 龙爱华,张志强,徐中民,等.甘肃省水资源足迹与消费模式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5,16(3):418~425.

[12] 马 静,汪党献,来海亮,等.中国区域水足迹的估算[J].资源科学,2005,27(5),96~99.

[13] 孙才志,陈丽新.我国虚拟水及虚拟水战略研究[J].水利经济,2010,28(2):1~4.

[14] 谭秀娟,郑钦玉.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生态学报,2009,29(7):3 560~3 567.

[15] 王东坡.建立节水型社会之刍议[J].辽宁师专学报,2008,10(2):56~57.

[16]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27(5):774~779.

[17] 吴志峰,胡永红,李定强,等.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型[J].资源科学,2006,28(5):152~156.

[18] 项学敏,周笑白,周集体.工业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2):79~184.

[19] 赵 旭,杨志峰,陈 彬.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中国虚拟水贸易及消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286~294.

[20] 朱启荣,高敬峰.中国对外贸易虚拟水问题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5):40~45.

[21] Allan J A. Overall perspectives on countries and regions[C]// Rogers P, Lydon P.Water in the Arab World: Perspectives and Prognoses.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政;执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青河县地处准葛尔盆地东北部,阿尔泰山东南麓,全县总面积15748.9平方公里。青河县境内主要有大、小青河、查干郭勒河和布尔根河及交汇河流乌伦古河等五条河流横贯全境,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四条河的水源主要依靠山地降水和夏季融雪,季节径流量和年径流量变化极为明显,丰水年径流量可达17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仅为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亿立方米。

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和管理好水资源,从现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水事行为,管理水事活动,水行政执法已成为水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如何做好依法维护青河各类防洪工程的完整和正常的水事秩序?针对这一问题,站在新时代的前沿,这就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观念和战略的眼光,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素质青河水政监察队伍,加强水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在此就水政水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相应对策作一浅析。

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公众水法律意识淡薄。一直以来,社会上对水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对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水应该有计划地取用、有偿使用的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现在,违反水法律法规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毁坏水利设施,非法采砂,向河里乱倒生活垃圾,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抗拒水行政执法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除受经济利益驱动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一些地方、单位和群众水法制意识和水患意识淡薄,对水法律法规不甚了解,不能自觉遵守水法。

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表现在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管理分散的情况依然存在。如:地下水的管理问题,对污水管理的问题,对城市供排水的管理问题,对水资源项目的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设计到建设、计划、环保、国土等部门,关系尚未理顺,也存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对策与措施

1、加强宣传,增强全民水法制意识。水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做好水行政执法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群众法律意识提高了,违法行为就会减少,执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们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宣传为重点,坚持集中宣传与持续宣传相结合、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相结合、水法宣传与讲解实际案例相结合,抓住典型案件,以案释法,因地制宜。面向各级领导,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面向基层宣传,真正做到“送法上门”、“送法下乡”。同时,结合工作中的难点,特别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中,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的宣传主渠道作用,加大水法宣传力度。采用“以案释法”的宣传方式,在执法中宣传,在宣传中执法,增强宣传效果,提高宣传质量;面向用水单位宣传,具体帮助他们搞好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面向水事活动,向违反水事行为人宣传,起到“处理一案、宣传一处、教育一片”的效果。做到“五个利用”,即利用固定标语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农灌期间、水利施工、防汛期间等主要时期进行宣传;利用重大节日、传统节日进行宣传;利用水法宣传车在农村进行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永久性固定宣传牌等形式进行宣传,以身边的事情教育身边的人,扩大宣传面。

2、打好基础,加强思想建设。水行政执法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才能得到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和支持,保证公正执法。在工作中,我们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执法过程中,坚持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原则,做到:廉洁清正、秉公执法、尊重群众、平等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提高水政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境界和修养。

3、组织保障,强化制度建设。一是狠抓了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水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工作,规范了水行政执法行为,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构建了和谐稳定的水行政环境。从学习、执法、廉政三个方面建立起各项配套制度并完善监督机制,使水政人员的行为进一步合法化、规范化。

4、激发动力,完善合理的奖惩机制。完善的奖惩制度,是激起水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需要,是激起他们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激发他们的潜力,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的需要,也是推进水政工作发展进步的需要。

5、加强取水许可管理,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我们对取水单位进行了水资源管理专项检查活动,整改不规范取水行为7起,整改取水计量设施不规范取水单位8个,严格取水许可制度管理,严格取水许可申请制度,规范申请审批程序,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厉行节约用水,农业用水努力提高渠系利用系数,通过节水达到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的目的,工业用水要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率。不断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

6、狠抓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在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开展了换发新《取水许可证》工作。在换证过程中对各取水权人的取水量进行了重新核定,并对取水用途进行了规范。加强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和安排使用工作。改变了半年或一年上缴一次水资源费的作法,实行按月上缴。大到矿山企业,小到公厕澡堂,我们做到了应征尽征。征收的水资源费按规定及时足额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财政进行了解交。

7、狠抓河道采砂管理,规范河道管理秩序。现在公路、交通建设与河道管理和河道采砂交叉很多,存在管理不严,采砂混乱的现象。我们规范操作,严格审批,按程序办事,不许采的一定不能采,允许采的不仅只发采砂证,更重视发证后的跟踪管理。今年我们落实复平义务。按照谁开采,谁复平的原则,实行采砂复平保证金制度。采砂人在取得采砂许可后,必须按要求交纳足够的复平保证金,主要用于在各自开采区域内,不按作业要求所形成的废砂堆、深水坑及临时道路等障碍物的恢复,损坏堤防、农田灌溉、人畜饮水、桥梁等设施修复的费用。开采期内如无违法违纪现象和安全事故,开采期满,将履约保证金退还采砂人。

8、狠抓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建设。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要求,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我们会同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草原监理站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加大督察工作力度,要求矿山企业边开垦、边回填。防止人为破坏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将楚丰矿业45亩复垦地撒播草籽、顺鑫矿业65亩复垦地种植玉米、豌豆,保护好水源涵养,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增强了全社会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