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的成就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天技术的成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斜坡地基;填挖交界;强夯;K30;地基承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63
1工程概况
河北省清东陵高速公路四标段起点里程K21+500,终点里程K28+707203,全长7207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米,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设计路基挖方474517万方,填方1323106万方。
本试验段位于遵化市大玉线与清东陵高速交叉口东侧山坡上,本次试验段里程:K25+890~K25+990;选取K25+900(半填半挖路堤)、K25+930(半填半挖路堤)、K25+980(路桥过渡段)三个试验断面。
本试验段为半填半挖路基,为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减小填方区与挖方区的不均匀沉降,在铺土碾压至下路床顶面时,对路堤全幅进行强夯处理,并铺设双层双向土工格栅,控制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2强夯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施工: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⑥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③~⑥,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⑦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或推平,并测量场地高程,计算本次场地夯沉量;⑧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满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平整场地;②测量场地高程,放出一遍满夯基准线;③起重机就位,将夯锤置于基准线端;④按照夯印搭接1/4锤径的原则逐点夯击,完成规定的夯击数;⑤逐排夯击,完成一遍满夯,用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⑥场地整平;⑦测量场地高程,放出二遍满夯基准线;⑧重复③~④的步骤完成第二遍满夯;⑨平整场地(若设计满夯为一遍时,步骤⑦~⑨略去);⑩测量场地高程。
3强夯数据分析
夯击次数与累计沉降量、对应沉降量关系曲线见图1和图2。
通过对现场强夯试验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累积夯沉量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增加,每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减小。由图1、图2可看出,单点夯击6~7次后,夯沉量趋于稳定,且小于2cm,如果以8次夯击后的夯沉量作为总夯沉量,夯击次数为6~7次时,夯坑累计夯沉量已达总夯沉量的95%左右,因此,6~7次可作为最佳单点夯击数。
4夯后K30试验数据分析
强夯作业后进行K30试验,对强夯作业质量进行检验。在K25+900、K25+930、K25+980三个断面进行试验,K30试验σ与s曲线及线性趋势线如图3所示。
图3K30试验σ与S曲线及线性趋势线对K30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强夯作业后,K25+900、930、980三个断面的地基系数K30的值分别为234、241、243MPa/m,远大于设计要求的150MPa/m,说明本次强夯作业对路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显著。
5结论
通过现场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强夯后山区高速公路填挖交界处的地基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这对半填半挖路基造成的不均匀沉降有很好的控制,建议以后遇到类似工程问题时,先采用强夯法进行路基处理,使承载力得到补偿,同时结合上面铺设的土工加筋材料,使填挖两处的路基形成整体。
参考文献:
[1]罗希文高速公路路基强夯技术应用研究 [J].湖南交通科技,2001,27(1):10-12
篇2
钱老在1993年7月23日给我的信中,展望了未来载人航天要的创新技术:
我认为人们尤其应该重视遥现技术和遥操作技术,以大大节约人长期在天上“受罪”的巨大代价。我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后来居上,胜人一筹!
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发展是空天飞机,尤其是把它作为用半小时即可横跨2万公里的民航工具。所以空天飞机是21世纪的重大成就。但此项技术工作规模和难度空前,耗资达千亿美元以上。今天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家承受此负担,只有国际合作才行。请看,就是花费100亿美元的超导超级质子反质子对撞机(SSC)也是多国共建的,我国将参加,贡献1亿多美元的设备。因此我请您研究以下工作设想:
首先,继续跟踪国外有关空天飞机的发展动态。
其次,研究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国际共同开发空天飞机。
再次,我国作为国际合作的开发者,该如何作准备,也就是争取参加国的资格,人家需要我们。我们能参加SSC,就因为我们通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作,使人看到我国的科技力量和加工生产能力。
21世纪的中国人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一件国家大事。
在这封信中,钱老提出了三个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
第一,为了实现更便宜、更安全和更灵活的载人航天飞行,钱老建议在我国研制成功载人飞船后,应将航天运输系统的目标,瞄准空天飞机。钱学森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就提出了使用吸气式发动机的概念。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关于吸气式发动机他提出要“以涡轮喷气发动机起飞,当高度超过10千米及飞行速度达到两倍声速以上时再把冲压发动机开动,继续爬高和加速,直到极限,然后第二级火箭脱离第一级起飞。”1990年12月28日致朱光亚的信中指出:“近见美国好几期都有关于高超声速飞机的报导乃至空天飞机研制的报导,美国是主力,其他好几个国家也在搞。看来这是21世纪的航空航天技术。”
第二,钱老强调要发展遥现技术和遥操作技术。钱老认为,人与自动化系统的优化结合,包括采用遥作学的技术,使人在地面更好地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将是未来航天系统的发展方向。他在1993年8月23日给朱光亚的信中建议将英语中的“teleoperation”译成“遥作”,“telescience”译成“遥作学”或“遥作技术”。对于遥作及遥作技术的意义,他在这封信中说:
回想历史,人们总是想用机器代替人干活,最早是人力、畜力驱动的机床,然后是机器能力的机床,后又有数控机床。再进一步就发展机器人;后来因为机器人太笨,所以开发智能机器人。但就是智能机器人的智能也是有限的,还要操作人在现场管理、调节。但一人管多台机器人,操作人要眼看四方,跑前跑后,十分紧张,一秒也不能休息。日本工厂在机器人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据说只能干两三年就退入另外工作,太累受不了。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遥作技术,操作人不在现场,可以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管好机器人生产线。这是人・机结合概念的扩展;机不只是计算机,还有智能机器人。
这才是遥作技术的革命意义!遥作技术要应用于一切生产。遥操作空间站上的工作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篇3
2.成功发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向航天全体工作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人的骄傲!祝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
4.十几年时间里,中国人完成了别国几十年的跨越:中国不仅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且成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5.中国向宇宙中的星辰大海又迈出了一步,祝福中国航天!
6.航天日承载航天梦、弹道人塑造火箭魂,以梦为舟,为实现航天梦搭建桥梁!不同轨道、相同梦想、弹道有痕、进取无疆,无数航天人用激情和创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7.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够蒸蒸日上,不断突破创新,祝愿每一位航天人身体健康。
8.祝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祝航天员们进驻天和核心舱一切顺利!
9.放弃狭隘的眼光,走出孤芳自赏的怪圈,学会欣赏他人,懂得欣赏他人,你会感到生活多姿多彩。
10.茫茫大草原上,回荡着神舟飞船六度凯旋的豪迈与激情……
11.祝福神舟十三号明天成功返航!圆梦太空有我神舟,浩瀚宇宙飞船傲游。
12.每一天,每一刻,总有人想要翱翔天际,想要遨游太空,但!只是梦想,是你们,是你们通过一次次不放弃的实验,把我们的梦想和期待送上太空,你们才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13.跨越星辰大海,实现更非凡的成就!
14.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在这里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努力奋斗的人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最可爱。
15.贺发射成功!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
篇4
神州八号飞船与在轨等待34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入轨后距天宫一号1万公里左右的神舟八号,跨越了近130万公里追逐历程。神舟八号追上以7.8公里/秒高速飞行的天宫一号,两个飞行器开始携手邀游太空。它们的太空“双人舞”将绕地球飞行12天。
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自此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空间站
空间站(space Station)
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空间站的基本组成是以一个载人生活舱为主体,再加上有不同用途的舱段,如工作实验舱、科学仪器舱等。空间站外部必须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和对接舱口,以保证站内电能供应和实现与其他航天器的对接。
空间站是当今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标志性产物,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作为探索太空和发展科技的全新平台,能够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不仅可供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和生活,而且可以提供地球上所不具备的高位置、高真空、微重力环境,对地球科学、外太空探索和材料学、生物学、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迈向太空的征程始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至今已将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空间交会对接重大突破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由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的在轨寿命为两年,有效活动空间超过15立方米,可满足2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神舟八号飞船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神八”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中德两国科学家将在神八上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与以往飞船发射不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飞船“零窗口”发射。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 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邀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篇5
过去的痛苦即是快乐。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航空vs航天
先来解释一下航空航天专业究竟指的是什么。其实,航空和航天有很大区别。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天器和航空器。
举个直观的例子,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还有,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除此之外,在飞行速度、工作时限、升降方式等多方面,航天器和航空器都有差异。所以,航空航天类既是一个整体,两者又要独立对待。
前景篇
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无论从军事国防还是经济国力上讲,都有着中流砥柱的地位。
从军事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从经济意义上讲,航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因为航空航天产品往往综合了许多高、精、尖的先进技术。在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仅对航空航天事业是意义重大的,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另外,航空航天中像民用机这样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如大型客机。
就我国现状而言,航空航天水平还很落后,尤其是航空业,战斗机主要还是依靠国外进口发动机。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在最新的调查中,航空航天专业已经成为最被看好的专业之一。
学习篇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4个专业。第一个专业做的是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包括外形和结构设计;第二个做的是飞行器动力装置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属于核心技术;第三个在于“制造”,对飞行器的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装配工艺独成一门;第四个是学习民用领域的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到了研究生阶段还要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系统设计、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但要注意的是,航空航天并不局限于这几个专业,它更包含像信息、能源、制造等的技术综合。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简单地讲,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最主要指的就是对飞机、导弹等飞行器的设计。这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飞行器整体的设计,也包括飞机的结构设计与研究。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作肯定不像网上的军事迷个性化地画一些飞机设计图那样简单有趣,而是需要在十分深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综合一切实际因素进行最优化设计的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飞行器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从广义上讲就是能源动力工程,而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来讲,就是飞机和火箭上的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提供飞行器所需的动力装置,被称为“飞机的心脏”。 对于一架飞机而言,往往发动机的成本占了飞机总成本的一半,而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又是飞机制造中难点中的难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必备工具。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能够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来。因此,许多关键技术的制约瓶颈不是在设计能力上,而是在制造能力上。制造能力越强,可设计的空间就越大,技术水平就越高。制造技术不仅仅制约着飞机制造行业,更影响着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就是标志着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的制造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对飞机机械原理感兴趣,希望做一名飞机设计师,这个专业就适合你了。
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航空、航天环境模拟及控制、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能力,能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在民用领域从事热能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航空航天生理、空间环境工程、热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机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航空航天环境模拟、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设计与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来讲,航空航天专业普遍对力学和数学、物理的要求非常高,这些课程往往比较难。更因为是工科,因此学生的课程学习会非常繁重。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的数学、物理基础不好的话,很难学好这些专业。
篇6
高点起步
航天四院充分发挥军工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利用在复合材料领域内的技术,一直不忘致力于加强炭基复合材料等制品的研制开发及生产。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是该院43所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炭/炭复合材料制品及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科学上的奠基固然困难,然而,在新的基础上攀登从来没有人攀登过的高峰更加艰难,也因此更为诱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迎头赶上国外在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步伐,彻底摆脱高新技术产品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该所成立了高科技复合材料专家组,着手对“飞机炭/炭刹车盘技术”进行基础研究。该所自筹经费,添置了研究开发设备,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1998年,维修炭刹车盘的粘接和整体粘接技术在该所取得实质性突破,使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1999年,该项目在得到国防科工委的大力支持后,43所专门成立了炭摩擦材料厂。生产线建成后,以“吸取精华,克服弱点,高点起步,打造品牌”为指导思想,进行以粗糙层结构热解炭为主体,以树脂炭为辅助的飞机炭刹车盘材料技术攻关。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2001年,该项目先后突破了针刺无纬布准三向结构的整体预制体成型技术;以粗糙层热解炭为主体、树脂炭为副的双元炭基体致密化处理技术;高温处理技术;硼-硅系列或改性磷酸盐系列的防氧化涂层;性能表征等五大关键技术。特别是外热内冷、内热外冷的热梯度CVI致密工艺技术和双元炭基体技术的应用,使炭/炭复合材料刹车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5月,刹车盘完成了多套飞行试验件的生产,并得到民航总局适航部门签发的适航批准标签。同年9月,搭载由该所生产的刹车盘的波音B757-200型飞机试飞取得圆满成功。经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项目审查组的审查,认为43所在炭刹车盘生产上,由于采用9项技术创新成果,多项指标明显优于进口产品,综合性能已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多次地面台架试验、地面试验、飞行试验,炭刹车盘试验结果已经完全达到国家航空总局的适航标准。
快速发展
创优条件实现企业快速发展。为了构建项目发展平台,加快飞机炭/炭刹车盘项目的健康发展,2005年,43所以刹车盘项目为依托,联合成都金鹰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鸢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股东,发起成立了“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年产200套刹车盘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3500万元,既能批量地提供B757-200型飞机用炭刹车盘,又能满足1个~2个新型号产品开发的需要。产品经实验室、地面、飞行和实际使用考核,表明国产刹车盘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耐磨系数、防氧化效果等多项指标明显优于进口产品,综合性能已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
西安超码公司成立后,还建立了质量跟踪和售后服务体系,并同8寸拥有6个机型、7种件号的飞机炭刹车盘维修许可证。2004年公司取得B757-200型飞机炭刹车盘PMA许可证,成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该型产品的国内独家供应商,所提供数百套产品使用状况良好、质量可靠稳定,并是国内首家飞机炭刹车盘在拉邦高原航线使用的单位。2005年,波音757-200型飞机炭刹车盘的研究先后获得陕西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而且,由机炭刹车盘拥有多项创新技术,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达43项。
经受大考
成就,属于那些奋勇探索、知难而进的人们!2004年,43所启动A320系列飞机炭刹车盘PMA项目的研发工作。这是机遇也是考验。
在合力鏖战“空客”炭盘过程中,职工们发扬航天精神,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最终为航天技术拓展航空领域打开了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一系列性能对比试验,积累了大量的工艺数据和研制经验,成功突破了针刺炭纤维预制体成形技术、高力矩摩擦特性制动材料制备技术、不同热处理温度调节摩擦特性关键技术、耐高温长寿命防氧化涂层制备技术、地面动力矩试验及飞行试验性能表征等技术,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经过对14套不同磨损状态进口炭盘的摸底试验,掌握了其设计特点和主要性能数据,并对研制的28套42种不同工艺状态炭刹车盘进行了1200余次对比试验,于2007年底研制出了工艺最优化、性能与进口炭盘相当的制造工艺,经试验验证,该公司研制生产的炭刹车盘力学-性能、轴向导热系数、防氧化涂层效果等指标全面超越进口炭刹车盘。2006年1月,A320系列飞机炭刹车盘PMA项目获得了民航总局适航审定司受理;2008年8月成功完成7A320系列飞机炭刹车盘地面台架试验,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该型号炭刹车盘地面动力试验的单位。
2009年2月25日,由航天四院西安超码公司研制生产的空客320系列飞机用刹车盘PMA项目在深圳l航空公司一架空客飞机上装机并在珠海机场进行了试飞。本次试飞过程严格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部门批准的试飞大纲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架A320系列飞机共有四套刹车系统,第一阶段装2套国产刹车,第二阶段4套全部使用国产刹车。试验项目包括地面滑行刹车、地面停留刹车、正常起落刹车、飞机中断起飞等,试飞获得圆满成功,超码公司在国内首家通过地面动力试验和飞行试验,为打开国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7
[关键词]航天飞行器;控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71-01
1 前言
空间技术是世界上最尖端技术的科学和技术,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太空强国和工人提供免费获得高度关注和发展空间,提高技术,如空间控制,实现在天地之间,各种先进技术研究项目,新概念的空间太空强国的发展规划,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参与航天飞机,本文主要指火箭进入太空,空间,和这种飞机参与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困难飞机控制,先进的、基本的、全面的、已经成为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航天工业的未来发展。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阿波罗”载人航天计划的时代。近几十年来,还被美国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五个核心技术之一。
2 航天飞行器控制领域前沿问题与挑战
2.1 可靠进入空间的控制前沿问题与挑战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运载火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4种不同型号的“”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虽然我国运载火箭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在世界商用航天发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且通过了高密度发射的考核,控制技术得到了充分验证,但是与国外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
1)运载火箭应对故障的能力不足:由非灾难性故障而导致发射任务难以顺利完成或失败,而这些故障往往可以通过理论方法来克服,需要具备能够采用诊断和预测的方法进行系统故障的监控、检测、隔离,能够评估系统故障的影响并为任务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提供指导性建议.
2)火箭发射成本和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运载火箭与国外相比,入轨精度处于同一个量级甚至更高,但现役运载火箭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同时也暴露出运载能力不足、发射准备周期长、任务适应性差的缺点,难以满足高效率、多样化的航天发射和空间运输需求.
3)对任务的适应能力存在不足:火箭对发射零时的要求较高,现有方法不具备对发射时间敏感任务的适应性.控制系统是运载火箭的神经中枢,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提高整个运载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可以通过制导与控制理论方法的革新来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也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2 空天飞行器的控制前沿问题与挑战
空天飞行器集航空、航天技术于一身,兼有航空器和航天器的特点与功能,既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又可以在近空间稀薄大气层内作高超声速巡航飞行,还可以穿过大气层进入轨道运行.归纳起来空天飞行器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任务维数多:主要包括在轨运行、再入返回两类任务,在轨飞行任务包括初态建立、轨道机动、轨道维持、高精度对地观测、在轨稳定运行等任务模式,是迄今最为复杂的一类飞行器.
2)飞行状态跨度大:飞行空域跨越几百公里地球轨道至地球表面,速度跨越水平着陆低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在轨飞行时间达到200天以上,再入返回时间约3000s左右,经历的环境温度从零下几十度到1000度以上.
3)飞行环境恶劣:跨越纯空间、稀薄流区和稠密大气层,经历空间辐照、高低温、气动热等复杂环境.
4)动力学特性复杂:包括轨道动力学和再入动力学,为适应不同飞行环境,配备了RCS(Reactioncontrol system)和多操纵舛舵,如体襟翼、升降舵、V形垂尾、阻力板等,姿控系统结构复杂,且多气动舵结构导致姿控系统存在多维强耦合特性.
5)升力式返回模式:出于任务需要和时间限制,空天飞行器再入模式与飞船完全不同,它采用升力式再入模式,从轨道快速返回,利用高升力体外形在临近空间长时间非惯性、大范围横向机动飞行.
3 航天飞行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基于国际空间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技术,进一步发展我国一方面缩短交付系统的未来发展和世界先进航空航天汽车技术差距;另一方面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空间载波系统本身,促进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空间。进入太空的发展趋势是升高的自,可靠性高、重复使用、低成本方向发展。空间对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发新的太空武器迫在眉睫,太空飞行控制可靠性高、精度高、适应性强、自主飞行的特点,快速的响应,断层重建任务飞行的能力,可以满足未来空间操作,天地之间复杂的任务要求。太空飞行控制技术在我国应该在以下解决方法:
3.1 加强进入空间、空中飞行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尽管美国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NASA不仅仅是满意,仍颇具影响力的“先进制导控制技术”的研究计划,持续改进的传统方法,支持控制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应该在中国的重大前沿需求,制定相应的“工艺先进的指导和控制项目”的主要研究计划,吸引国内单位和研发团队开展研究。例如,注意工艺创新布局引起的多学科交叉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创新、多样性、混合、异构控制功能的飞机控制新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关注在信息化环境中,原本独立的飞机控制,计算和通信、控制、决策和管理的集成趋势带来的新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3.2 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
HTV-2两次失败强调跨学科的问题。首先在于气动力和控制问题:飞行HTV-2偏航角的偏航角大于预先设计,和耦合的滚动操作,飞机在滚动方向;二是气动加热和材料问题:严重的气动加热使身体材料剥落,气压变化。和新需求、新布局,新未来飞机控制功能使空气动力学、结构、电厂越来越近,飞行控制耦合电厂不仅提供动力,也有重要的控制功能,不同的控制功能之间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多轴控制力矩引起高度耦合,我们应加强多学科交叉设计方法的研究,并积极探索多学科联合,协同设计研究和开发模式,如开展全面的产品设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浅析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J].中国航天,2013.
篇8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正张开铁的臂膀,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我为自己是一个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对我来说,祖国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我爱她的河山,爱她的人民,爱她的历史,爱她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中华儿女英勇奋战,团结一致对抗外来侵略者。、等等不一而足。中华民族是个积极进取的民族。改革开放带动了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体育健儿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奋力拼搏,为祖国夺回一枚枚闪亮的金牌;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都证明:中国早已不是什么“东亚病夫”,而是正在掘起的东方巨人!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们只有心系祖国、勤奋刻苦,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报效祖国。
要心系祖国就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我们的祖国是世界瞩目的巨人,现在,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摆脱了贫穷和侵略者的欺压,毫无愧色的站了起来!中国——这条沉睡初醒的巨龙,惊动了世界!作为这条巨龙的传人,作为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能不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吗?
要心系祖国就要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说过:“应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我们的祖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祖国的前程无比灿烂,祖国的未来无比辉煌,我们少先队员要确立远大志向:将来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作社会主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要心系祖国就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要时刻以“读好书、写好字、好题、画好画、唱好歌、做好操、说好话、作好文、扫好地、行好礼”这“十好”做一把尺子,用它来规范自己,用它来衡量自己,用它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少年。
篇9
关键词:地理 信息 软件
一、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代码,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技术交叉的空间信息科学,它依赖于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基础性学科,又取决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的进步与成就。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又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它的应用可深入到各行各业。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二、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介绍
当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MapInfo软件
MapInfo系统是美国MapInfo公司研制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1986年推出第一个DOS版本MapInfo V1.0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Windows版本MapInfo V3.0,其产品逐渐变得成熟,并很快流行起来。1995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MapInfo Professional V4.0和V5.0,使这个产品趋于完善。MapInfo是美国MapInfo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种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它依据地图及其应用的概念、采用办公自动化的操作、集成多种数据库数据、融合计算机地图方法、使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形成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MapInfo 含义是“Mapping + 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
经历了近20年时间,MapInfo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100家软件公司之一。产品行销58个国家和地区,有22种语言的版本,超过30万个正式用户。该产品在1990后进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Arc/Info软件
Arc/Info UNIX/NT版(以下简称Arc/Info)是ESRI公司系列产品中最经典、功能最强大的专业GIS产品。现在已经用于全球范围6000多个重要机构和组织中,在我国也拥有150多个用户(截至1995年)。Arc/Info的第一个产品完成于1978年,主要在小型机上运行。1996年底,ESRI公司又把工作站版Arc/Info的全部模块移植到MS Windows NT之上,使工作站环境下的Arc/Info软件功能全部在微机上实现。1999年底推出基于Windows NT上的Arc/Info8.0,添加了ArcGeodataBase,Arctoolbook和ArcMap等功能。 中国3S吧
(3) GeoStar软件
GeoStar是武汉吉奥信息工程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Star系列软件最独特的特征在于矢量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DEM数据高度集成。
(4)MapGIS系列软件
MAPGIS 是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多层体系结构,实现了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三维实体建模和分析,具有TB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支持局域和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计算、支持分布式空间信息分发与共享、网络化空间信息服务,能够支持海量、分布式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分布式跨平台的多层多级体系结构,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具有面向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可描述任意复杂度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完全表达空间、非空间、实体的空间共生性、多重性等关系。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在中国,数据问题是限制GIS发展的突出问题。GIS的研究对象和基础是数据,离开数据,GIS也就失去了价值。尽管我国GIS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从应用来看,GIS的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民用和经济领域,GIS的应用更为落后。目前,我国GIS的应用范围很窄,大多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所承担的大型项目中,社会普及率很低,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这种情况与我国在GIS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GIS数据的保密性。随着大量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GIS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强大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服务。
2.GIS软件开发的产业化及市场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GIS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GIS基础软件技术支持得到了全面加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品牌,如MapGIS、SuperMap、GeoStar等,并在较多领域内得到应用。但总体上看,中国GIS市场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规模偏小,空间分布不均衡,产业化及市场化程度还不够。GIS软件应用及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也有不少政府部门自己成立新的部门,承担自己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在市场环境中,与ArcGIS或MapInfo这样的产业化公司相比,这些机构和单位也许有较强的开发能力,但在市场拓展及售后服务方面则相形见绌,而市场及服务对于软件产品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为进一步发展中国GIS软件产业,我们在产业化及市场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篇10
团队建设是机要
“一支专业的团队,是一个企业制胜的核心机要。”张涛说。一直以来乐凯华光都非常重视技术团队的建设,其拥有一支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600多位专职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这支专业的技术团队给乐凯华光带来了十足的技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乐凯华光的成功。”张涛表示。据介绍,乐凯华光利用技术优势已经推出了具有自主产权和印刷版材中最高水平的CTP系列版材,其自主研发的柔性树脂版已实现连续化、规模化、系列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华光”柔性树脂版成为国产唯一品牌。“华光”牌系列印刷版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极好地巩固了乐凯华光国内印刷影像信息记录材料第一品牌的地位。
看市场 定方向
2007年,同志亲临乐凯华光考察,充分肯定了乐凯华光的先进技术,作出了“把‘华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叫响!”的重要指示,为乐凯华光快速做大做强指明了方向。然而,如何才能将“华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叫响?“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过我们。”张涛说,“经过对国内外印刷市场的调研分析,我们最终将‘调结构、转方式’定为未来的发展主线。而这个决定,也是乐凯华光实现更高进取的华丽之举。”
- 上一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就业方向
- 下一篇:矿山生态修复可行性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航天技术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