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应急处置; 行为决策; 启发式
1.应急管理中决策问题的特点
同一般决策过程,应急处置决策也包括,信息收集、目标制定、方案设计、情景判断、方案评价和选择等阶段[1]。但因决策环境的不同,每一阶段都具有不同与其他决策任务的特点,以下是具体分析:
在信息收集阶段,现状信息难以把握。规范的决策分析,首要是获取决策者面临的现状信息,定位自己决策环境。但因应急处置属于突发事件,是对现实运行的常态环境的打破,因此要在短时间获取准确的灾害现状是困难的。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时候,有关人员伤亡信息统计的拖沓的滞后时间,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而对现状信息的准确和及时客观的把握是事关整个决策质量的首要因素。
目标制定过程的目标模糊性和动态快变性。应急处置中,决策过程是围绕“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损失”目标开展的,缺乏明显的量化的客观指标,目标具有模糊性,比如个人和财产价值的比较,局部和全局利益的考量,近期和长期利益的权衡等。而且这些指标也是快速变化的。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应对中,从组织敢死队保护核设施到后来的移民与设施的废弃,说明了决策目标的动态变化性。这使应急管理者经常处于“不知道自己将去哪里”的迷茫状态,降低了救灾的效率。
人类历史发生的灾害,让我们保留了大量针对特定环境,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故应急管理人员若能准确的判断应急环境特点,选择最佳预案,就可大幅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但应急环境是一种无序的环境,无法和其他决策过程一样,通过可靠的手段获取准确信息。可能面对的状态、以及发生的概率,可能的后果等信息的取舍和判断,给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压力环境下,人的判断能力却会下降。所以,应急处置决策中状态复杂,准确判断困难。
方案的评价和选择过程中,指标具有互斥性和信息不对称特点。应急突发下,各类情况瞬息万变,决策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各类信息的可能是不存在的。且信息的变化,使得不对称的程度也在提高高。同时,方案的选择中,指标之间的冲突(比如稳妥性和救灾效率之间的矛盾),方案实施后,后果的不可逆等特点,给了决策者极大压力。
综上,应急处置中,决策过程呈现状态高度不确定性,时间压力大,决策后果不可逆等特点。
2.应急决策过程中决策者认知行为分析
依据风险决策理论,决策可以分规范性决策和行为决策两大类。前者是基于决策者完全理性人的假设展开的,在决策信息比较精确,决策环境和决策后果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受过一定训练的决策者的决策过程大致符合此类理论研究的成果;后者,作为对决策者具体决策过程的描述性研究,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现实人的决策与规范型决策的结果偏差原因,以提升人类的决策[2]。理论演绎和实证结果都显示出,在受时间压力和复杂情景下的决策,其经常采用启发式的思维范式,作为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启发式具有决策效率高的特点,但其容易受人的认知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决策质量的下降。显然应急处置中,决策者的启发式会扮演重要角色,现对它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2.1框架效应的偏差。框架效应指的是,相同的决策信息内容,但因它们的呈现形式的不同,会导致决策者在风险态度和决策情绪上,产生风险偏好或者厌恶,正面或者负面情绪的相反结果。风险偏好和正面情绪,会导致决策者因疏忽风险的负面作用,过于乐观的采用冒险型的行动方案;而风险厌恶和负面情绪,会过于重视风险的负面作用,加之悲观的心态会致使采用非常保守的行动方案。显然理性的分析,这两种情况都不应该是决策者应选择的行动方案。
2.2锚定和调整的偏差。在应急处置中,信息的不完全性,决策时间的压力,决策者无法也难以按照风险决策的步骤,获得客观的状态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信息。决策者会根据以前的类似决策经验,事前锚定一个对象,然后按照获取的新信息,对此对象的初始水平进行正或负两个方向的判断和调整。判断的准确性取决于锚定对象的初始水平和调整的方向及程度。在此过程中,决策者会因可得性和代表性启发式思维方式,获得锚定对象,而已有研究表明,这些思维方式本来就存在以有偏样本估计总体的偏差。因此,锚定和调整也是形成应急决策偏差的重要因素。
2.3事后聪明的偏差。金融风险领域的有关研究证明,既是具有多年决策经验的专业人士,依然会产生事后聪明的偏差[3]。具有事后偏差的人,往往在事后忘记自己事前和别人一样也存在判断和选择的困惑,会根据事后的结果回忆事前和自己有利的决策信息,以证实自己可能比别人做的好。显然,在应急处置中,决策者可能因为此类决策偏差,不能够吸取以前的决策教训,会导致决策失败现象的一再发生。
3.改善决策质量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应急处置中决策者因其认知因素和决策情景的特殊性,会难以避免的产生负面的结果偏差。以下是避免这些偏差的建议。
首先,善于获取不同渠道的信息和建议。按照框架效应,单一源头的信息会导致对风险估计水平和决策情绪的有偏影响。所以,在应急处置中需要从不同利益主体,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这样就可以降低框架效应产生的决策偏差。
其次,采用基于真实情景的仿真平台,模拟决策过程。锚定对象的获取和水平调整的方向和强度,是产生应急处置决策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时代,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仿真平台,对自己通过锚定和调整形成的参数,进行模拟运行,通过科学的手段尽可能获取参数的恰当值。
最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客观记录,加强对历史应急事件的学习。事后聪明偏差的降低,需要决策者通过对比事前决策细节记录和最终决策后果进行,因此要重视应急处置细节数据库的建设。此外,只有客观的学习历史发生的应急处置的过程,才能够改进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总之,应急处置是对人类决策能力的重大考验,需要从应急环境和脑决策科学两个角度进行探析,以不断提升人类抗灾救灾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Simon French, John Maule, 著,李华,译.决策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Sternberg,R.J.著,杨炳钧,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3]J. Neil Bearden, Ryan O. Murphy.Decision Biases in Revenue Management: Some Behavioral Evidence [J].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10: 625-635
篇2
关键词:《启蒙初诵》;道德控制;道德社会化
奥地利儿童教育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科学实例发现:“儿童通常在2岁或3岁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追求优越的目标。这个目标总是在眼前指引着他,激励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这个目标。错误目标的确定通常是基于错误的判断。不过,目标一旦确定就不易改变,他会不同程度地约束和控制儿童。儿童会寻求以自己的行动落实自己的目标,他也会调整他的生活,以便全力以赴地追求和实现这个目标。”(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儿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19页。所以自三岁始,对儿童的道德教育重要性可见一斑,陈淳在其子三岁时做《启蒙初诵》,从“内圣”方面以“格言至论薰聒”,培养其子的主体道德自觉,追求对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是有助于儿童个体道德塑造和发展的。
初始社会化作为整个社会化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陈淳所作《启蒙初诵》对于儿童的初始社会化具有典型意义,这里浅谈一下《启蒙初诵》存在的社会机制的看法。
一、人的社会化,是需要两方面因素的,包括社会化的实施者和社会化对象,其中两者的机制按社会学来分,可以有三种:教学论,学习论,互动论。
(一)教学论在社会学上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实施者向社会化对象进行教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一种对新人的理想新塑造,道德教化论既是由外界将理想的道德素养准则灌输到生物人思想中,从而达到塑造新的具有理想道德的社会人。在《启蒙初诵》中,第四章与第五章“学为己,明人伦。君臣义,父子亲。夫妇别,男女正。长幼序,朋友信。”明确提出了儿童要从小提高个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确和做到五伦之规,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男女之间要合礼法。这两章对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做了教化统筹。第七章与第八章“讷于言,敏于行。言忠信,行笃敬。思无邪,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里仁》有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谨慎办事灵敏迅速。《论语。卫灵公》有云:“言忠信,行笃敬。”做人要说话忠信,行事笃敬。《论语。为政》有云:“思无邪”。君子思想要纯正。《论语。子路》有云:“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做人平时日常起居要行为端正,在事情上要谨慎认真负责,和人交往要忠诚守信。这两章对儿童的行为处事提出了道德上的自律要求。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色容庄。口容止,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正衣冠,尊瞻视。坐毋箕,立毋跛。”《礼记。玉藻》有云:“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做人要脚步稳重,手要端庄有规矩,眼睛不要无礼乱视,整体外表要庄重肃穆,说话要适可而止,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呼吸要匀畅,平时要行中庸之道,要有良好的道德规范。《论语。季氏》有云:“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看就要思考自己是否看的明白,听就要思考自己是否听的明白清楚,平时脸色要注意温和,自己的容貌要注意谦恭。《论语。尧曰》有云:“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君子要衣冠整齐庄重肃然,就会人见人敬。《礼记。典礼》有云:“立毋跛,坐毋箕。”站要直不可歪斜,坐要合礼不可叉开双腿。这四章对儿童的自身的一点一滴的言谈举止提出了细腻的道德要求,并对其做了详细的“礼”的规范,并要求儿童做出符合“礼”的种种规范行为,从而使其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所以教化就是教化儿童的行为要符合现实社会的要求,这一点在现实看来,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二)学习论在社会中,是指社会化对象主动去自我接受社会化,主动学习社会化内容,从而达到自律道德行为,在这其中社会化对象起到积极接受消化执行作用,社会化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社会化,有助于个人社会化的发展,有助于个人更好的融入社会,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格言至论薰聒”下,儿童的教化论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社会化作用。从而儿童的道德社会化进入到学习论这一境界。《启蒙初诵》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天地性,人为贵。无不善,万物备。仁义实,礼智端。圣与我,心同然。性相近,道不远。君子儒,必自反。日孜孜,敏以求。愤忘食,乐忘忧。”《孝经》有云:“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万物生灵,人秉天地之气最为贵。性善在己,万物皆备。仁义礼智四端品行充实。《孟子。告子上》有云:“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圣贤与自我,心性乃一。《论语。阳货》有云:“性相近也。”人性皆是天之赋予,人人之性皆相似。《中庸》第十三章有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之道是不会远离人的,如果背离社会而为中庸之道,这不能称之为中庸之道。《论语。雍也》有云:“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自我反省,自我改过。《论语。述而》有云:“敏以求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天天不敢懈怠,勤奋敏捷的去求学,甚至忘了吃饭,在求知中快乐的把一切忧虑都忘掉了。这已经从“外王”的教化论进入到了“内圣”的学习论层面。强调社会化对象儿童应该从自我内心意识到性善需涵养,自我需要加强对道德认识和自我道德修养,所以为了行为与标准一致,就必须加强儿童自身的道德修养的提升。 (三)互动论在社会学中指社会化对象与社会中的外部环境互相作用。社会化对象自我本身对社会外部环境所作出的反映,通过对社会外部环境做出的反映,可以检验出教化论与学习论的是否可行。在《启蒙初诵》第九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入则孝,出则悌。敬无失,恭有礼。恶旨酒,好善言。食无饱,居无安。进以礼,退以义。不声色,不货利。信道笃,执德弘。见不善,如探汤。祖尧舜,宪文武。如周公,学孔子。礼三百,仪三千。温而厉,恭而安。存其心,尽其性。终始一,睿作圣。”《论语。学而》有云:“入则孝,出则悌。”做人要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师长。《论语。颜渊》有云:“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君子要谨慎无误,要恭敬有礼。《孟子。离娄》有云:“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做人不要贪饮美酒,而是要喜欢听和接纳有益的话。《论语。学而》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饮食不要求饱,居住不用安逸,君子在意的是精神修养而不是生活物质要求。与人交要有礼,退而处要坚守道义。不可以贪图声色享乐,不可以贪恋物质财富。信仰中庸之道就要忠实坚定,实行仁德就要发扬光大。《论语。季氏》有云:“见不善如探汤。”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难受,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礼记。中庸》有云:“仲尼祖述尧舜,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做人要学习周公与孔子,要向周公与孔子看齐。《中庸》有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仪威仪纲目甚多。《论语。述而》有云:“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做人要温和而严厉,恭敬而安详。存有天地之心,则可以充分发挥天地之性。《尚书。洪范》有云:“思曰睿,睿作圣。”始终如一的坚持而不改变,思虑而至通达,通达而至圣明。在社会中社会化对象儿童应该怎样与社会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并且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陈淳在这里都详细做了要求和指导。前面的“外王”教化和“内圣”学习就是要求儿童可以在互动中做出对社会外部环境符合“礼”制规定的反映,并继续自我升华道德自律境界。尤其是陈淳在最后提出了互动的例典,既是互动之后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二、陈淳的《启蒙初诵》对儿童道德初始化机制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道德文化素质越高,自我道德意识感就越强,自我道德意识感越强,就越主动接受社会道德的控制,从而自然之人作为社会之人,有助于社会的整合控制,自我道德理性向社会道德理性的转变,自我道德约束向社会道德约束的转变。
(一)、有助于儿童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和培养优良的道德情操,从而有助于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的安定,是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一种潜在的道德保障和道德投资。但是要注意如果对儿童过分的道德力度控制和指导,则会压抑儿童的自我创新和个性发展。所以要在一定合理程度之内进行。
(二)、由于儿童交际有限,所以最初有助于从儿童时期的自我初级社会群体阶段内部进行净化风气,,提升各自初级社会群体的道德意识,作为整个社会群体控制的一部分,为社会道德发展作出社会一部分应有的贡献。随着初级社会群体成员的成长,每个成员又会组成新的初级社会群体,这样以点带面从而整个社会的初级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都在提高。
篇3
【关键词】 孕激素;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Effect of Observation on Progestero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LI Yang,ZHU T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065-06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gestero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Method: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3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42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were all given curettag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progesterone provera,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mifepristone,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effective rate of 73.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as less than 97.6%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ogesterone; Menopausal transition;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of Xingcheng City,Xingcheng 125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3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疾病,是由患者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以月经紊乱、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1]。长期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导致患者发生贫血,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子宫内膜增生等并发症,对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地影响[2]。为探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年龄41~55岁,平均(46.5±3.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量过多、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经期延长等;血红蛋白72~122 g/L,平均(92.4±5.9)g/L;所有患者B超检查均显示无占位性病变,子宫大小均正常;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无肝、心、脑、肾等重大器官病变。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刮宫治疗,并将宫腔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以了解患者子宫内膜的具体情况。观察组患者刮宫后阴道出血第15天给予孕激素安宫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90936)进行治疗,8 mg/d口服,连续服用10 d后停药,使子宫产生撤退性出血,然后每次阴道出血第15天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8 mg/d,连续服用10 d后停药,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刮宫后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10 mg/d,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1)患者经过治疗后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或者闭经为有效;(2)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流血未见明显改变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3.8%(3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6%(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小,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x±s) m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2) 12.4±1.8 8.0±1.2
对照组(n=42) 12.5±1.6 5.2±1.5
3 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时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紊乱所导致的,为妇科常见疾病,由于围绝经期患者的卵巢功能不断减退,使子宫内膜受到单一雌激素的作用而产生出血,临床上常常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3-6]。安宫黄体酮为孕激素类药物,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的疗效[7]。但是其容易引起子宫发生撤退性出血,对贫血患者的疗效不佳。
围绝经期由于患者的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的作用,内生细胞不断增生,诊断性刮宫可以快速地止血,术后联合孕激素治疗效果更显著[8]。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药物,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可在体内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中,有研究显示,其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优于安宫黄体酮[9-1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较佳,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子宫内膜的厚度,但临床疗效不如米非司酮显著。
参考文献
[1]唐金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治常见问题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19):4153-4154.
[2]种寿芳.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09,7(6):104.
[3]张蕾,柳明缺.雌醇环丙孕酮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3):59-60.
[4]杨晶珍,温庆荣.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2):96-97.
[5]沈景丰,赵玲萍.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患者诱导闭经的效果[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18(2):93-95.
[6]祝怀平.诊断性刮宫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8(22):4035-4036.
[7]赵金娟.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55-3056.
[8] Sanchez-Criado J E,Bellido C,Aguilar R,et al.Antiprogestin RU486 blunts the stimulatory effect of galanin on LH secretion from rat pituitaries in vitro in an estrous cycle stage-dependent manner[J].Neurosci Lett,2001,305(1):73-75.
[9]董梅芬,靳伟.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8例[J].临床医学,2008,28(10):71-72.
[10]黎秀娥,金琳,赵菊.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9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12(3):89-90.
[11]陈谦.合成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的疗效评价[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2(1):78-79.
[12]冯艳霞,邵长好.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3):67-68.
[13]马树秀,马光举,林华强,等.妈富隆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用量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5(2):133-134.
[14]宋小娟,刘晓琴,武红侠,等.女性围绝经期功血的激素治疗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21-322.
篇4
【关键词】 围绝经期;米非司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良反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03-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称为功血,主要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导致异常的子宫出血,临床上在近年来多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疗效较为理想,但对于米非司酮的有效及安全的使用剂量,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本文通过观察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使用剂量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及临床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72例,年龄在46-59岁,中位年龄在47.1±1.2岁,病程在3个月至2.4年,皆符合乐杰的《妇产科学》第六版中关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有阴道不规则流血,伴不同程度贫血。均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子宫出现器质性病变、子宫内膜癌及使用米非司酮药物禁忌症。按照使用剂量分为三组,各24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激素检测值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一年复发率。三组患者从年龄、临床表现及病程等各方面进行对比无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00449)的使用剂量分为I组24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mg/d;II组24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d;III组24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mg/d,1天1次,持续治疗三个月作为1个疗程[2]。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激素水平的数据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期间的数据采取t检验,计量单位采取χ±s表示;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复发率的数据通过卡方软件V1.61版本处理,期间数据使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I、II、III组患者治疗后血中的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明显升高,血中的孕酮(P)、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变化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I、II两组患者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III组,随访一年I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II、III组(P
3 讨论
针对功血的治疗,目前常用的一般有内膜萎缩法、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孕激素内膜脱落法,本研究中分别采取5、12.5、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后血中的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明显升高,血中的孕酮(P)、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变化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显示出采取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的功血疗效显著;另外,本研究中还统计可见,低、中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随访一年低剂量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高剂量组,显示中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的吸收率较高,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药物蓄积,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同时也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远期复发少,临床建议选用1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最为折中,是三种剂量中最为理想的治疗功血的方案。
综上所述,低、中、高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其中以中等剂量(12.5mg/d)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较小同时远期复发率较低,安全性与有效性皆占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车牌识别;机器视觉;研究
0 引言
机器视觉是应用本科电子信息类的一门重要选修课,该课程涉及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内容。机器视觉从二维信息处理的角度研究了信息的认知、表征、处理的方法和理论,涉及的理论抽象、复杂且算法众多[1]。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对照教材按部就班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没有实践的内容,而且所学内容比较杂乱,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一些问题,因此该种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制约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与现代社会人才培养模式极不符合,为此,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模式,该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从教师为中心转到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做中学”[2-4]。项目驱动教学法虽然将教转到学,但其忽略了教师的教和项目的整体。为了弥补项目驱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本文有效结合教师的导和项目的整体,提出了一个基于项目为核心的机器视觉应用本科课程项目。在课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图像处理、图像描述和分类学习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机器视觉这门课程设在电子信息类大四的第一学期,这学期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面临着找工作,急需要一些实践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选择一个有效的项目提升就业能力。项目选择既要考虑项目的难度,又要考虑课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本文从这两方面提出了基于现实中视频序列中车牌识别来进行项目开发,这个项目难度中等,涉及到内容主要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的内容,这些内容是解决车牌检测和识别系统的关键。
1 车牌识别项目
车牌识别在智能交通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在港口,停车场、车辆监管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到了多门学科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河应用数学等。车牌识别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车牌采集、车牌定位、车牌分割和车牌识别模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的理论[5-6],如图1所示。本项目正好满足该门课程的相关内容,项目从教教学计划,每周的工作及成绩评估进行分析。
1.1 教学计划
经过为期8周的项目学习,可以完整地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学到机器视觉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整个项目主要包含3个2个小时理论讲座和每周的1个小时的讨论会议,完成给定的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一般有四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数据采集和预处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和完善项目阶段。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开发所要注意的内容;数据采集和预处理阶段主要是采集所需数据,完成一些数值预处理;数据处理阶段就是按照要求处理数据,完善项目阶段就是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善项目开发。这几个阶段按照时间不同分布于不同的周次完成。
第1周到2周是理论学习阶段,对于车牌识别项目来说就是要学习车牌的采集、定位、图像的预处理(如图像校正,图象增强和边缘检测等操作),字符分割(垂直投影分割,连通区域分割和模板分割),字符识别(神经网络、模板匹配和支持向量机)的理论。
第3周是数据采集和图像预处理,这两周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和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图像的平滑,图像的校正和边缘检测。
第4周到7周完成车牌的定位、分割和字符识别。
第8周完成项目的开发
1.2 每周工作
在项目开发阶段,每周的1个小时师生讨论会。讨论过程中,每个团队选出一名学生简短介绍自己团队一周来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技术实现、结果,还有遇到的问题,须用PPT 展示自己团队的成果,接着教师进行点评,给出每个团队的一些建议和疑难问题分析,以及一些特别复杂的算法(如梯度方向直方图、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等)的讲解。最后,接着用10-20分钟的时间布置下周的开发内容和疑难问题解答。
1.3 成绩评估
对于项目的评估,主要按照开发阶段和笔试成绩确定,开发的四个阶段占总分的30%,小组的口头报告占10%,10%小组的互评成绩,剩下的是笔试成绩。每个阶段团队都要上交一份10页以上的项目报告和部分源代码,每个阶段任务根据学生采用的方法的复杂性和创意性给分。在每周的讨论会议上,每个团队给给出相同时间口头报告,还有5分钟的讨论时间,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讨论,教师根据口头报告的内容和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给出成绩。每个团队把自己项目开发的报告和结果互评,取互评的平均成绩作互评的成绩。除了项目实践成绩以外,还需要掌握了一些机器视觉的相关理论知识,这也避免学生忽略理论的学习,其中也让学生既理解开发所需的技术,也需要理解其对应的理论。
1.4 学生反馈
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求填写一份匿名的项目评估表,根据表的内容填写自己的见解。评估收集后,根据重视的程度,大约70%的学生认为相关理论讲座比较重视,大约82%的学生比较重视每周的口头报告,但也有一些学生抱怨时间不够,完不成项目训练。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每周的口头报告这种交流方式很好,可以相互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完善自己的程序开发。
2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为核心的机器视觉应用本科课程项目,在该项目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增大了就业的机会。课程结束后,每个团队都能开发出一套采用不同方法的车牌识别系统,虽然难易度不同,但都能识别视视频中的车牌。项目开始阶段,有些学生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来自课本,而且也来自大量的相关的专业文献,也激发他们创新能力,得到了比预期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史金龙,白素琴,庞林斌,钱强.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的CDIO 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9):40-43.
[2]王洪才.论大学创新教学的三要素[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4):41-45.
[3]李成学,杨大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J].中外教育研究,2011,1(1):79-80.
[4]施琴,陈军,孙娣全,卢娟,许凤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3,8:66-69.
篇6
关键词 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生培养 教学改革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Graduate Students' "Mechatronics" Train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mprovement
SUI Xiuwu, NIU Xuejuan, DU Yuhong, SANG Hongqiang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xcellent curriculum, outstanding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on how to train a graduate student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mechatronics" design thinking,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patterns, innovation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such as a series of measures. Teaching practice over the years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mechatronics technologies, research capabilities, the ability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and employability have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raduates'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wareness
1 “机电一体化”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1.1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从大的方面讲,对综合国力的增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小的方面讲,是学生就业能力、考博能力、职业生存能力的基本保障,因而其意义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参与创新研究的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①为此,2013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②
1.2 “机电一体化”思维的主要内容
现代的机械工程已不是简单的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综合技术,它的设计与开发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一般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大多数出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一般具有较扎实的机械专业的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却比较薄弱,许多研究生连常识性的电子知识都不具备,甚至对“测量”、“控制”领域一无所知。因此需对其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进行专业培养。
机械电子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人格化、绿色化。针对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内容,将上述思想引入教学,使研究生能够抓住学科发展前沿,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基本的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想。③④
2 “机械电子工程”的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培养,依托“机械电子工程”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重新设计。在测量传感技术中,重点讲解机械工程领域的传感技术,如力觉、视觉、触觉、位置、运动的检测等的检测原理与方法,而不再重复通用的工业领域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的检测;在控制技术中,重点讲解单片机、PLC,并适当介绍嵌入式系统STM、DSP处理器及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等;控制算法中除了介绍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及其改进,重点介绍模糊控制的原理和应用;在机电系统的集成技术中,重点讲解机电系统的各模块之间的级联问题、机电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应用案例“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贯穿始终,特别是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前沿技术引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地丰富研究生课程内容,尤其是运用最新机电一体化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将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与“测量、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研究生机电一体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将测、控、传等各专业技能充分融合起来,提高研究生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集成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网站、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基础差别较大的现状,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要求、中等要求和较高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及科研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实现教学内容与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3.1 案例教学
结合学院办学条件,并与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以自动导引搬运车(AGV)、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典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实例,对常用机构的选择、运动的检测与控制、控制算法的实现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集成技术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2 开放式作业
设计了若干个开放式作业,如机器手运动中的直流电机运动控制、步进电机运动控制,高能锂电池生产线的锂电池恒流放电系统的模糊控制等,学生们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自主设计方案,实现预期功能。通过这些训练,强化了学生进行信号处理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知识的能力。
3.3 企业导师进课堂
一些学校引进企业导师进课堂,在本科生培养,特别是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尚很少引入。本文的企业导师进课堂针对的是低年级的研究生,与学术报告不同,更多的是结合企业的需求,先进前沿技术,更侧重于应用。本项目引入多次企业导师教学,包括机器视觉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
3.4 展会现场教学
利用地域和行业的优势,参观一年二次的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展会上进行现场教学,学生们就“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引车”、“三维扫描仪”等设备和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任课教师和现场工程师进行细致讲解。通过展会的现场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制造业的发展新水平,学习了制造业的新技术,认识了制造业的新设备,收获颇丰。
3.5 研究生实践报告
每个研究生结合自己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完成一个“机电一体化综合案例”的应用设计报告。要求给出设计要求、设计背景、总体方案、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思路等。在进入课题研究之前,先对机电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形成初步的设计思想,对结构、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如何协调各模块的工作有直观的认识。
4 结语
文章构建的“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的课程建设体系、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建设,立足于本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以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机电一体化”思想培养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在近几年的研究生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材已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系列优秀教材”,该教学改革的一些思想,比如“模块化教学”、“企业导师进课堂”、“展会现场教学”等,已推介到学校其他学科应用,研究成果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认可。
注释
①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2.
②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研[2013]1 号.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篇7
[关键词]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柔性;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04-04
0 引言
当前,计算机相关学科和专业发展呈现两个趋势[1]:一是向计算机领域更尖、更深和更专的方向发展,如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网络;二是向计算机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如教育技术学、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学者将这些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似特征和共性规律的专业称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诞生推动了计算机向高、精、尖和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促进了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就许多高校而言,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大都是在原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上创立、分离、发展而来的,缺乏专业特色和战略层面的定位,缺乏高层次带头人,难以形成特色和优势[2],资源获取的能力和强度也比较有限,通常处于边缘的被动地位[3,4]。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合作,带动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国内,燕山大学率先将“柔性教育思想”和“学、研、产”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入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构建了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柔性培养模式,依托计算机学科群的优势,推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柔性培养模式的涵义及意义
柔性培养模式有三层涵义:第一,教学管理具有柔性,使教学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有助于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人才培养;第二,培养过程具有柔性,能以较低的代价对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满足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第三,培养的学生具有柔性,具备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意识和人格,更容易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柔性培养模式把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放在计算机学科群下研究,既关注专业间的共性问题,又涉及具体专业问题,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完善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培养方向、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培养的学生“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能适应行业和社会对 “高、精、尖” 人才的需求。
2)有利于打破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使计算机密切型专业逐步拥有自己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拓展专业在教学、科研和交流合作方面的发展空间。
3)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其成长;吸纳和稳定学术带头人,灵活充实新生师资力量,从而使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4)有利于优化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为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为学生创造优质的教学辅助平台,促进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5)有利于优化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造了可扩展、可演化和可拔插的柔性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2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柔性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燕山大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和教育技术学4个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5个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1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
目前,自觉融入区域,构建大学、产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促进大学发展的高等教育新理念[5]。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应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谋提升”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其他密切型专业的发展。
1)以需求为导向。燕山大学立足于服务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计算机专业密切相关的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和教育技术学等学科,形成了条件比较先进、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科发展平台,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同时,将河北省的资源和区域优势融入到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全力推进校企合作,构建起与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企业的合作平台,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2)以特色求发展。在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发展过程中,燕山大学充分发挥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的优势,形成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网络技术等十几个固定的研究方向,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20余项。计算机密切型专业课程开设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面向秦皇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突出地域和行业特点的培养方向,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课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素材,丰富案例库和教材内容。燕山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建设荣获2013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以质量谋提升。围绕质量主题,根据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确立了“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走高质量、有重点地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燕山大学形成了“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兼顾行业需求” 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荣获2009年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2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师资培养、遴选和管理
采用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临聘教师为补”的“三三制”原则,构建优势互补、流动有序的柔性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师结构,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人力保障。
通过实施柔性的师资培养、遴选和管理机制,打造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内专职师资队伍。重点引进名校名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引进人才的年轻化、知识化,建立一支有创新能力、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专业团队。对关系专业发展长远规划的关键岗位,大胆启用具有真才实学、具有开拓精神的博士、硕士担任学术带头人、专业建设带头人、助手、课程负责人等。选拔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学习。以计算机学科为依托,多学科联合申报密切型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将相关专业教师融入到计算机学科的学术队伍中,改善相关专业教师的生存环境。改革师资评价方式,突出实践特点。教授、副教授在岗位聘用期内要承担一定的实验、实习、指导科研立项、毕业论文的工作,从而保障了课程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研究环节的紧密跟踪与指导。成立青年实验室,把培养和引进的青年人才集中起来,汇成一股强劲的力量,壮大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团队的科研实力,迅速提高科研档次、找准科研方向,力争短时间内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以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实现专业团队科研跨越式发展。
充分利用秦皇岛丰富的社会资源,聘请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实际用人部门的高层次管理人员、研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沟通与交流,聘请外校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开阔学生视野。
2.3 柔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
将“柔性教育思想”引入教学,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指导思想,以计算机学科的资源和环境为依托,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实验式、讨论式、协同式和行动研究式等多种授课形式,运用多教师交叉授课、自由选择、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法,采用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在课程结构上强化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为每个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生存、发展和创造的能力打下基础;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则要求多样化和综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网络化、立体化教学辅助系统和自主学习环境,将60%的训练内容设计成“自我导向式”探索课题,而将其中40%难度较大的部分设计成“团队攻关式”探索课题,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构建学习环境、“有效”调用外部学习环境。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定制培养毕业生。燕山大学以“育素质、教方法、练技能、学知识”为核心理念,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与东软集团共同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利用东软集团强大的知识积累以及领先的产品技术优势,完善计算机密切型行业工程师岗位技能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的阶段, 拥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建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出完善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根据职业需求来培养 “拿来就用”的计算机密切型专业人才。
2.4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课程设置以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体架构,以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拓扑关系为基础,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突出专业设置的标准化和特色化,构造“强内核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柔外壳专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架构(见图1)。而且每门课程也包括必讲的核心内容和可调整的外壳内容,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人才培养思想。
强内核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由拥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专业课程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课程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备坚实的数理知识、深厚的现代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知识以及全面的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基础知识。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已逐步成为每位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柔外壳专业课程平台由可扩展、可演化和可拔插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形成了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和教育技术学等五个专业方向的柔外壳专业课程平台。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模块用于构建服务机械和重型装备行业人才的知识架构;软件工程课程模块对接“河北、北京、天津、沈阳”软件开发园及企业的需求,用于构建软件开发人才的知识架构;信息安全课程模块用于构建服务地方社会信息化,从事企事业单位及政府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人才的知识架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模块构建服务地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技术开发人才的知识架构;教育技术学课程模块构建适应信息时代地方各级各类院校、企业、部队、教育电视台、出版社和电教馆等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知识架构。在保持内核专业课程稳定的基础上,外壳专业课程每年允许有30%进行替换和更新,将每个专业方向模块中50%的课程作为计算机密切型专业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5 计算机密切型专业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设计
多年来,燕山大学通过实施“学研产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以科研强化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和实验专题。以软件产业作为综合实践基地,强化综合实践环节建设。
1)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计算机控制原理”课程中引进了有多年研究基础的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成果,将并联机器人控制模型、算法、技术、装置等内容贯穿教学全程,出版了辅助教材《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结合“油井下信号USB采集处理系统”科研项目,将USB接口技术内容引入到“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外设”课程中,编写了《USB2.0原理与工程开发》教材,在国内发行两版,共计11000册,并在台湾出版发行。
2)将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和教学案例,改变了以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做法。以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发“人工智能”课程的机器人足球实验平台,编写了《机器人足球系统》教学资料,为“并行/分布计算机系统”学位课构筑了基于Linux的并行分形实验平台,编著了《分形图形分布式并行生成技术》教材。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将获得“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奖”、采用柔性软件技术开发的“万通通用财务系列软件”作为教学案例,出版了《柔性软件开发技术》、《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等参考教材;在“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外设”课程中结合国家“863”项目,将“机器视觉接口系统”确定为课程设计题目。
3)将软件产业作为综合实践基地,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案例。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软件中心(以下简称软件中心)是由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领办的高科技企业,是河北省软件技术发展和软件产品研发基地。在多年专业教学实践中,以软件中心作为综合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那里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定期邀请软件中心技术专家开设讲座,根据软件中心的生产实践评价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产业支撑实践、人才回馈产业的良性运行机制。
2.6 柔性考核体系构建
建立柔性考评模型,提出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过程的评价与管理,开展由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根据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特点,提供自我测评、定性测评、长期测评、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柔性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构建了“强内核,柔外壳”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使培养的学生“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建立了柔性的师资培养、遴选和管理机制,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和业务水平,优化教师结构,构建优势互补、流动有序的教师队伍,以解决专业师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工作量不足等问题。能够提高计算机密切型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对于促进计算机密切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未.关于提高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4-6.
[2]陈英.计算机学科本科教学规划的重构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4,(8):54-58.
[3]桑新民,梁林梅,刘永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继往与开来[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2-16.
- 上一篇:茶的文化基本知识
- 下一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