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文化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的文化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设背景及依据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作为旅游、酒店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茶艺课程表演性、操作性强,适合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供学习,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不超过10分钟”的“片段化”视频,并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配以辅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茶艺基础知识》微课视频的直观性、趣味性、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建设可行性分析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局限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讲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茶艺基础知识》微课,我们可以把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
比如过去我们的各类茶叶的鉴赏课程一般是先讲各类茶叶的色、香、味、形,然后带学生去茶艺室分组了看茶叶,学了一个学期的茶叶理论知识到期末还是分不清各种茶叶。有了微课以后,学生们就可以先观看讲授理论的微课视频,茶叶是如何让制作?不同类型茶叶的制作工艺是什么?然后找到相应的茶叶制作视频或者动画视频来学习,再拿茶叶来鉴赏,这样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茶叶,同时增加学习的乐趣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要点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程开发与运用由规划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视频、应用微课三个环节构成。
(一)微课规划:根据《茶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归纳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二)微课设计:“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在本门微课的视频制作中,会结合教学目标,充实视频内容,丰富知识的传授方式,做到教学视频的“短少而精”。(三)应用微课: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为载体进行系统微课建设,微课内容应涵盖本门课程相应领域的核心知识、典型案例、主要技能等,资源类型应包括微课视频、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课程课时量为46学时左右,并依托平台为校内外学习者提供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等。
四、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微课的方式,建设《茶艺基础知识》学习资源库,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等为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
(二)任务
本项目拟建设微课视频46个,其中讲授类微课14个、表演类微课12个、练习类微课10个、演示类微课6个、讨论类微课2个、问答类微课2个,训练作业10份、测试试题2份、实训指导书1份、实训项目卡10份、理论教学大纲1份,实训教学大纲1份。
(三)建设内容
1、讲授类微课:
(1)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的起源与传播、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行业的发展现状、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茶类基本知识:绿茶基本知识、红茶基本知识、黄茶基本知识、白茶基本知识、黑茶基本知识、乌龙茶基本知识。(2)茶具知识:紫砂壶基本知识、茶具的分类及选用。(3)其他理论知识:泡茶用水、茶席设计
2、表演类微课:
(1)茶艺表演: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花茶茶艺。(2)生活茶艺表演: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调饮茶冲泡。
3、练习类微课:
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的练习、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练习
4、演示类微课:
视频演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茶叶的制作
5、讨论类微课:
泡茶前要洗茶吗?绿茶要不要洗茶?如何重振雄风,恢复世界茶贸易大国地位?
6、问答类微课:
茶叶知识问答: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孕产妇能不能喝茶?
五、效益及风险分析
(一)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可以帮助社会上酒店、旅游、以及茶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从业基础知识培训、资格证书培训、在线服务、技术服务等。学习者通过登录微课网站,注册账号进行免费观看,这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高昂的培训费用和大量的培训时间。通过若干个微课的授课视频,进行网络进行教学,也使得课程的教学不受教师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也极大的节省了授课教师的时间和教学成本。
(二)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风险: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可能会影响知识间的衔接;同时,为适合大众口味,课时时长短小,可能会使各课时涉及的知识深度不够。
2、应对措施:重视微课互动环节的设置,加强微课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通过不断获取学生、同行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结论
篇2
【关键词】茶艺 中职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76-02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容、深刻思想内涵的动态的综合体系。它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思维轨迹把人们崇尚的道德情操、人们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不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增长人文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艺作为一门生活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茶为媒介进行沟通交流成为时兴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将茶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了常规教学中。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茶艺教师,个人认为这门课要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茶叶的起源、分类、加工、冲泡技能等茶艺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茶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以茶育人”的目的。以下是我对中职学校开设茶艺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几点认识。
一 茶艺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待人处事,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种素质,其核心是要求行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百行德为首”,道德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中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中国茶艺提倡茶人精神,以茶喻人,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范增平先生将茶人的精神归纳为四点:(1)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茶人凡事能做理性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2)沉着的修养,坚守“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3)坚毅的信仰,能择善固执,不畏讥怕谗,明是非、辨善恶,众善奉行,诸恶莫做;(4)正义的行为,为追求真理,只问是非、善恶,不计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会正义,符合大众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职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茶艺课的学习,及对茶道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茶礼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了敬老爱幼,懂得了礼仪;茶事的活动使学生更加和睦相处了;茶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体验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泡茶训练也使学生养成了凡事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 茶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跨越了哲学、美学、文学、民俗及文化艺术等门类,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综合了插花、音乐、陶瓷、书画、装饰、建筑、表演等领域,可谓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茶艺教学中,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过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诗、音乐和茶画等形式呈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在欣赏和实践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人文知识,同时使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学生感受到自信、满足和成就感。
三 茶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茶艺是指在传统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它包括泡茶的技能、品茶的艺术,以及在行茶过程中以茶为媒介去沟通自然、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茶艺活动以人为核心,茶艺审美以人为首。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对人之美有仪表、风度、语言等要求。仪表美是形体、服饰、发型美的综合;风度美是礼仪周全、举止端庄;语言美是用语规范、待人诚恳。
在茶艺课上,学生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学习科学的茶叶冲泡方法、礼仪规范,在备具、涤器、投茶、冲泡、奉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道所讲究的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宁静幽雅的品茗环境、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味,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潜移默化中,学生陶冶了情操,训练了得体的着装、常见的礼仪、规范的言语,形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和言语习惯,逐渐提升了个人的审美情趣。
四 茶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中职学校是直接面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教育单位。现代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只是直接可用的技术人才,“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已成为人员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才尤为重要。
茶艺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活动,尤其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得更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表演艺术,使人们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表演一般情况下要三人同台合作,即主泡手、助泡手、解说员。主泡手负责泡茶,助泡手协助主泡手,负责焚香、赏茶、敬茶等,解说员负责各项泡茶程序的解说。在整个过程当中,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而在不同的场合以及泡茶任务的搭配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泡手的任务,有时候又要求学生承担解说员或助泡手的任务,角色的变化意味着学生必须与他人紧密合作。因此茶艺表演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总之,茶艺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泡茶、品茶等基本知识技能,更应重视其素质教育的功能。庄晚芳教授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培养的一种仪式。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未来,茶艺教学中需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治编著.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庄晚芳.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篇3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直接关系我国美术行业教学的发展。其职业素养,成为每年为美术行业输送学生的关键。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利用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互通性,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实现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
1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
美术专业人才,承担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因为其专业的素质、职业的能力,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职业培养,就是作为美术教育人士,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1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简言之就是提升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后者决定了专业人才对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驾驭能力。例如:有的美术教师,其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对绘画的基本功掌握距离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在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内容时,不能具备比学生更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当学生问及绘画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时,该教师也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就不能称之为美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加强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是教育学界应当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已经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的上岗必备条件之一和职业发展方向。
1.2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内容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内容,主要涉及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美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这是其能成为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可以包括对点、线、面等造型因素的应用,对素描、油画、中国传统画的基础掌握,对印象派、抽象派,以及人物画、风景画的基本了解等。在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作为专业人才,应当有区别于一般普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技巧。在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中,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该有的师德,还应当树立起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决心在美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远大目标,将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1.3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方法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应当建立在灵活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培养体系。所谓灵活性和自觉性,就是指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有美术专业天赋,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敏感,先天基础好;其次,就是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具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汲取和钻研的精神,后天知道努力。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对专业人才,开展职业培养的规范和升级。应当有对美术专业教学技巧的专门化培养,包括直接培养和实践化培养方法。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遵循先有师德,然后才是人才技术的顺序,以专门化的教育方式如模拟教育等实施职业培养。例如:在河北的高校中,对于美术教师的上岗要求就是必须经过事先的职业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素质以后才能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保证了美术的授课质量。
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点分析
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很久。茶文化中有很多与中国美术可以相容和共通。2.1茶文化思想的精髓中国的茶文化思想有很多涵盖。例如:对茶叶质量的追求,人们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茶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茶文化的思想之一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现代实例和医学能够证明,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这些有益成分是从大自然中天然获取的,并非人为合成。茶文化的思想之二,就是对于健康和天然的追求。人们从饮茶的过程中提取出了很多艺术化的产物,例如:茶艺表演、茶道、饮茶环境的背景音乐和装饰品等,艺术化的演变使得茶文化与传统思想的结合,以及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综合来看,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就是人们从自然中获取健康、获取哲学、获取真理的过程,衍生出了与艺术的结合。这就为美术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2.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的融合点
茶叶中本身就含有许多美术的融合元素。茶叶本身的外形就具备一定的艺术形象,茶叶的枝叶外形、嫩绿的色泽等,带给人一种生机和生命力的情感。因此,茶叶在许多绘画和影视等可视化作品中,经常以一种代表生机和希望的植物来出现,背后也承载着类似的寓意。另外,茶文化的形象内涵也能作为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来加以应用。茶文化讲究柔和、和谐的饮茶文化气息,这在中国美术作品中,对于笔法、结构等方面也有相通之处。例如:在美术雕塑作品中,作者将雕塑作品以一种灵动、柔和的方式来呈现,不重视雕塑的细节处理,更多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与茶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2.3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对人的文化渗透作用,加之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性,使其在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有特殊的效果。虽然茶文化可能在直接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作用有限,但是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抽象的教育内涵却有深远的作用。例如:茶文化中平和、自然的内涵元素,要求教授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在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智慧的、平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而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出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茶文化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有许多可融之处。但是要注意融入的途径的方式。
3.1教学素质的结合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教学素质融合,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融合。例如:河北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茶文化浓郁,茶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如果需要对某项美术艺术技艺熟知,就必须从亲身体验这项技艺开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对茶叶形象、茶艺表演等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运用,应该深入当地茶叶种植生产的地区进行了解,亲身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艺术文化熏陶,在感同身受之后,才有可能对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进行了解和体会。掌握了全方位的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才算是具备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
3.2教学方法的结合
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往往不把饮茶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常当作配角出现。人们在会客、交谈、聊天甚至是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品茶。茶叶中的清香和营养,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被人们所感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中国美术教育需要的。河北地区风景秀丽,学校在开设美术户外教育课程时经常将学生带至户外,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发掘出对美术课程的灵感。而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在教室内接受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则属于知识的灌输,与对美术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为学生们的感受不深刻,即使当场能够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过后也会很快忘记,教育效果不佳。
3.3职业道德的结合
茶文化中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体验。这对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的教育还停留在辅助课程的地位,还在扮演着调节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大部分美术教育教师,都是将基本的绘画技能教给学生,再由学生们自由发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这并不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长久发展。茶文化带来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将发展中国美术后备力量作为己任,激发出更多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一部分学生真正从美术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成为今后的发展和从业方向,这便是对中国美术业的最大贡献。
4结论
茶文化被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使其与中国美术教育具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为例,可以将这些共通之处作为茶文化融入职业培养的着力点。茶文化本身的艺术形象、茶文化的内涵等,可以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中成为促进点。以茶演绎出来的艺术形象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素养,以茶文化精神完善教学方法,以茶文化内涵提升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会瑜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佳友.把生活请进美术课堂———茶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89-90.
[2]苏昕.以本土文化传承教育为主轴的校外美术课程探索———以《广州茶文化》美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3):99-100.
篇4
1.茶艺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4.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改革茶文化课程的实训方式。
茶艺技能大赛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到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折射出实训方式的改革方向,那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红茶的冲泡,老师理论讲解红茶的特性、冲泡水温、冲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应突出实际技能操作,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讲授动作要领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练,直至完全掌握其冲泡技能。
二、从中华茶艺大赛对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前期,我院领导和教务处指定由航空旅游学院承办本次比赛活动,组织比赛队伍,确定人选。接到任务后,我们便着手在学校学生茶协会和本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分别在茶协、航空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中挑选学生。最后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学生。培训过程中,依照竞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指导。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指定茶艺的指导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冲泡的手法和水温的控制。品饮茶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对冲泡茶汤的色、香、味等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书面描述。团体创新茶艺指导学生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背景音乐、茶叶、茶具、服装、桌布等融入其中。通过茶艺大赛,我们对茶文化的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1.更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茶艺表演,将学生引入技能课程的学习,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课堂教学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不论是商务洽谈、拜访,还是及人们休闲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茶、懂茶的人员。我校航空旅游学院将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加入了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普及茶文化知识。鼓励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了茶艺实训室,为茶文化教学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增强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我校的指导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涉入茶文化领域时间也不长,亟需提升技能水平。特别是综合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高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篇5
层进式教学模式是根据人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分散到系统,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将历史教学分为三个渐进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历史有效知识的传输,第二层次是历史有效知识的加工、提炼、升华,第三层次是历史有效知识的运用。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有目的地使教学内容多元化、顺序化、层次化、科学化。
一、层进式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一改过去的课本编拟模式,采用模块式教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编写的基本思路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条主线,历史教科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而新教材则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学内容,加强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学生经验的联系。新教材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打破了以前那种通史体系。新教材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有人认为“新教材跨度大、跳跃性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要在我们的学生的原有基础上实现这个飞跃非常困难”。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高中教学实际的层进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点趣味化、系统化、歌曲化,将能力培养层次化,将知识运用灵活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减轻记忆负担,增强探究和思考的能力,较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
层进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有:苏联教育学家沙塔洛夫倡导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二、实施层进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
(一)历史有效知识的传输
所谓历史有效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及课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该尽量将知识压缩,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作为历史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对课文进行筛选,将有效知识传授给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运用;而大脑的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层次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发挥大脑右半球的作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是历史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这些知识作基础,学生就无法进行第二层次的学习,能力培养就失去了载体,能力考查也成了空话。为了快捷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在传授基础知识时应尽量使之系统化、图示化、音像化、趣味化。
趣味化是将历史有效信息融于历史幽默、历史相声和历史小品中,使学生在娱乐中了解历史,增长知识。巴甫洛夫实验表明:情感对大脑皮层有巨大作用,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和抑制作用。例如在教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后,笔者将有关内容编成一则故事:《早春二月》,在被称为《北国江南》的一个小镇上,老舍来到《茶馆》,见《李慧娘》、王蒙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正悠闲地品着茶,听着杨沫的《青春之歌》和艾青的《蝉的歌》,感到很是欣慰。于是,他也要了一壶茶,靠着窗口坐着,忽见郭沫若挽着《蔡文姬》的胳膊,便喊他们一起坐坐,他们相约,为庆祝文艺春天的到来,晚上一起去看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个故事将有关难以记忆的人名、作品名称融入其中,非常易于记忆。
其他运用表格、图片等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历史知识的加工、提炼、升华
将历史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加工,使之上升到更高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以适应能力考查的需要。开展这一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创造性思维中的聚合思维,即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解决问题,或利用已知的信息,推理出内在逻辑性强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形式。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提炼的方法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将所获的历史有效信息进行综合、提炼,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规律、启示。例如,我们在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认真思考,对本课知识进行加工、提炼,找出其规律性认识,总结其基本特征,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1.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以求富求强,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以达到富强的目的。但是,由于他们既要维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又阻挡不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不愿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结果导致了的破产,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中国的产生同样是由于受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而出现的,再次充分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道理。
2.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19世纪60年代的出现,拉开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序幕,在当时可谓是新生事物。所以一开始就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阻力很大,加上落后的管理方式、低劣的产品质量、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使濒临破产。而所聘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更使洋务派不知所措。中国产生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非常缓慢,这说明新生事物的发展充满曲折。
3.发展是硬道理
后,洋纱、洋布的大量输入,中国农民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一开始用洋纱取代土纱,后来又用洋布取代土布,以适应机器生产的发展需要。他们纷纷走出封闭了几千年的封建堡垒,走进市场,出卖自己的农业产品,购买自己需要的工业品,这说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是在外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中外经济发展的强烈反差使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摇摇欲坠,迫使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人奋起抗争,以求富国强兵。可见,正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了的产生。虽然没有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三)历史知识的运用
通过上述两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学会了一些提炼知识的方法,并得到了一些规律性认识。但这还不够。只有把知识与理论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才可以说是具备了学科能力。因此,我们在第三层次采取了提问的方法,将对知识的考查和能力要求用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众所周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的过程,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探究历史问题的归宿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且是分析问题、发展问题。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使他们“知其所以然”,即不仅要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还要对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和发展。古人云“无所不知为无知,有所不知为有知”。学无止境,学生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新知、发展新知、升华新知。历史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是消灭问题,而是不断地把课堂讨论引向深入,把再生新问题作为课堂的归宿,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所以,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要让学生从站着摘桃子到跳起来摘桃子,让学生所摘的桃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吃,不断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甜头。
一般地说,提出的问题应该包括基本知识、对知识的加工提炼和知识的运用三个层次。以必修一《巴黎公社》一课的教学法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巴黎公社是在何种情况下成立的?概述其成立的经过。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它有何历史意义?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从巴黎公社的措施分析,巴黎公社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它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上述问题中的第1~4问属于基本知识,学生在课本上就能找到,回答第5~7问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和分析才能完成,第8问则是属于知识运用、拓展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层次分明,难易度区分明显,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思维向聚合思维发展。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像《中庸》所说的那样,倾力培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生,使他们成为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军梅.谈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J].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005(11).
[2]郭会桥. 武汉部分高中非毕业年级取消晚自习[N]. 楚天金报,2009-09-25(1).
篇6
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和酒店行业培养专科层次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我国旅游和酒店业发展的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本文主要阐述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适应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高级人才的教学要求。
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高职院校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和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的,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的,要紧密地跟随市场形势的变化,随时修正专业教学计划。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以及旅游与酒店业的反馈情况,确定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和培养目标。
1.职业岗位群:根据就业单位的需求,主要为旅行社、酒店行业等单位培养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旅行社的管理工作、旅行线路的制定、导游、旅游酒店的管理工作等。
2.培养目标: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接受从事旅游管理及旅游基层服务操作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训练。经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能力素质: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②掌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③熟悉我国关于旅游和酒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具备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⑤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⑥具有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了划分,共两大方面:
1.基本知识能力素质:基本知识与基本素质能力理论能力部分的培养主要通过“两课”教学、体育、计算机、英语、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学进行;
2.专业知识能力素质:①旅游与酒店企业基层管理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等课程进行;②现场导游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进行;③酒店服务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酒店管理与服务课程进行;④社会沟通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沟通、礼仪、形体训练等课程进行。⑤相关领域活动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文艺、茶艺、音乐欣赏等课程学习进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
1.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课程,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2.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断趋于成熟、完善,不断趋向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编写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训指导书
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和实训指导书。教学基本要求的编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以教学计划为基本依据,以近年出版的高职高专统编教材为蓝本,以知识模块为结构,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修订完成。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包括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和部分选修课,实训教学指导书包括所有集中实践项目,为专业教学、实践的进行和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所编写的教学大纲也要随着教学计划的修订和专业的发展不断修改,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专业教材建设方面
根据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鼓励自编教材或者参编教材,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选用的教材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加强工作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旅游与酒店业市场的需求,要选用教育部批准,具有国家导游资格的认证教材,这样与学生导游资格考试所使用的教材同步,也可以使学生全面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四、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现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互动,指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采用多种考试方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外,还经常采取案例分析、开卷、实训等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紧密结合,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实训课的考试方法也灵活多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旅游与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与市场需要有更多更好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应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编好教学大纲,开展多层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我国旅游与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1]章平.旅游管理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8
[2]李昕.旅游管理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现代服务;技能;茶艺一、茶饮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茶艺人才的需求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中消费型的“休闲旅游”和“健康产业”已高速发展,茶饮行业已是经改造提升的一种现代服务业,是越来越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理念、适应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消费服务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除了对喝茶的需求量增加外,对喝茶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喝茶”到“品茶”,“茶艺”应时发展,已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茶艺馆之外,其他各种商务交际场所也对茶艺技能有很大的需求。茶艺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广阔;同时茶艺又是一种十分文明、高雅的职业技能,学习和选择茶艺,对一个人终生都非常有益。掌握茶艺,对于我校这种财经专业学生的从业、择业,以及事业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多年来我校对文秘、商英、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按“一专多能”的目标设置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
二、我校强化《茶艺》课程技能实训的教学实践
多年来,我校一直开办《茶艺》课程,但以前只作为各专业的选修课开设,随着近年来茶饮行业高速发展,市场对茶艺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校按“一专多能”的目标在多个相关专业中开设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近几年,笔者主讲《茶艺》课程,主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和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推进《茶艺》课程改革和教材创新,按岗位标准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将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条件。
茶艺实训室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的实训场所,笔者接手管理茶艺室后,按与岗位标准相对应的实战技能的需要和从业环境的仿真性的要求,进行一系列完善实训条件的工作。
(1)完善实训设备配置,满足实训需要。增购各类茶具用品,满足各种茶艺的实训和表演需要,让茶艺室的接待上了一个档次;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茶艺教学更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茶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环境美化,提升实训场所的文化内涵。按照茶艺实训室的审美标准,对茶艺室进行整饰和装扮,如对茶艺室进行局部的改装、茶具有美感的陈列、在墙上挂画、在室内摆放盆景、让茶艺室保持明窗净几等,茶艺室的建设坚持茶艺从业的仿真性,环境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氛围,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舒适感,符合茶艺“境美”的审美要求。
(二)强化实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茶艺》作为我校文秘、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推行以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综合实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按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以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笔者按照茶艺师工作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入职指导、茶叶基础知识、常见茶叶的沏泡方法、茶具的知识、饮茶与保健、茶艺操作、茶艺创编等七个教学模块。授课形式分成两部分即理论+实操,课堂上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训练,课外利用学生社团茶艺协会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实训教学按工作过程导向分确定目标―过程策划―茶艺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茶艺技能逐步提升。
2.采用任务教学法,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实操。
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以一名茶艺师的身份在真实场景下为客人服务的任务进行一系列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主要培训每个学生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
生活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茶艺师与几位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每一个人都参加了茶艺美的创作,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地交流情感、切磋茶艺、探讨茶道奥义。生活待客型茶艺不仅是现代茶艺馆中最常用的茶艺,而且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家庭。根据生活待客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茶艺理论知识,包括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的礼仪、规范,茶文化等,而且加强对每个学生的技能实操训练,如进行茶事礼仪及基本手法训练、基本茶类冲泡训练、地方特色茶艺冲泡训练等。在实操过程中,让学生记住泡好一杯茶的要诀,概括为“三知(知茶、知水、知器)四要素(置茶量、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 按茶艺师工作流程,由学生小组分别操作演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指导。例如,在训练铁观音茶艺时,每四人一组,轮流操作,整个过程包括煮水、置茶、冲泡、奉茶、品茶、评茶,小组为实训的学生点评并打分,最后由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上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科学的泡茶方法和技巧,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技能,能胜任茶艺师的工作并为客人服务。例如,在2012年,有国外院校、省内外兄弟学校以及行业(企业)单位共31批次,共630多人次到我校访问交流,参观校园特色文化景观,感受具有我校特色的“商道文化”,我校学生在茶艺室负责接待工作,负责沏茶并展示了舞台茶艺,学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优美的茶艺赢得来宾的高度赞扬。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训练。
舞台表演型茶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茶艺师在舞台上演示茶艺的技巧,众多的观众在台下欣赏。它与生活待客型茶艺不同的是它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将直接影响茶艺表演的舞台效果,因此应尽可能挑选有一定文化修养又懂茶艺的演员。根据舞台表演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队伍,笔者在学茶艺的各个专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舞台表演能力的学生参加茶艺协会,并在课余时间加强指导和强化训练,它比生活待客型茶艺的训练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如表演形体训练、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运用训练、表演台步训练、音乐的视听训练等。在表演型茶艺训练中,也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表演形式可以个人形式或小组进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的茶艺表演。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学会创造性的茶艺表演。
由笔者指导的茶艺协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茶艺的平台,协会每年都进行一年一度的茶艺技能表演比赛,选手以自愿形式向学生社团茶艺协会报名参赛,竞赛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评委,评出奖项并给予奖励。表演成果的展示有的参加校内外的节庆活动,有的拍成视频参加各类比赛。茶艺技能比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群体学习茶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组织茶文化活动的能力。
(三)拓展社会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我校毗邻华南最大的茶叶市场―芳村茶叶市场,在周末和节假日,有不少单位盛情邀请我校学生参加实习。每年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举办的茶博会,很多茶叶公司都到我校招收实习生,实习内容有销售茶叶、接待泡茶以及舞台茶艺表演,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开阔了视野,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由我校校友成立的公司和酒店与我校签订了长期合作输送实习生的协议,并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已能胜任茶艺师的角色,充当“小老师”为校友企业培训员工,指导员工泡茶。我校文秘专业的部分学生因为长期在某大型茶叶连锁公司兼职,从事舞台茶艺表演,该公司为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茶艺表演团队,根据学生的形象和能力特点为兼职的学生“量身订做”不同的表演角色,如主泡、助泡、解说等角色,并专门聘请高级茶艺师为学生授课,传授不同类型的舞台茶艺表演技巧。我校学生几次做客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晚安广州”节目,为访谈嘉宾泡茶而赢得了赞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中应该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原则。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现代服务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择业以至于人生事业的发展开创更宽广的道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篇8
关键词:氛围 直观 主动 作业 拓展
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对导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旅游系导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开设专业基础课《中国传统文化》,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浩繁,受课时所限,如何使学生适度、够用,并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为将来从事导游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呢?笔者承担该课程的授课10年,进行了传统文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目的是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点,从旅游文化的视角,结合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及旅游业发展实际将之分门别类归纳为十六章,结构合理,视野开阔,兼顾知识的全面性与实用性。
一、结合导游工作实际归纳梳理教学内容
提纲挈领,才能抓住中国文化的根本与精髓。结合导游工作的实际,我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制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表,如下: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开设一学期,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涉猎较多的内容,重点章节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部分章节列出思路,学生课外自学,课内与课外积极联系。表格的内容在第一节课开课的时候即向学生说明,便于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规划有个全面的认识。学期最后课程结束之前安排2个课时的分享课,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表格所列的教学内容中,《中西文化概论》讲授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别,《诸子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讲授儒、道、法、墨、杂、纵横、阴阳等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学说。《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是重点章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它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影响。把这三者的知识融会贯通,就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整体的把握。绘画、书法、茶、戏曲、音乐、建筑、饮食、陶瓷和导游的工作息息相关,这些部分作为主要内容课堂讲解。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酒、舞蹈、节日、服饰等内容列出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众所周知,学英语有语音室,学物理、化学有实验室,学法律有模拟法庭,同样道理,学习传统文化也需要有古色古香的氛围,但现实条件不具备,只能把普通的教室花些心思略作改动。
为营造学习气氛,我精心选择了《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高山流水》等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上课时使用多媒体播放,音量调控恰到好处,飘渺悠远,以不影响讲课的声音为宜。有时,点燃一支檀香,学古人焚香读书。讲茶文化时,把茶艺请到课堂,邀学院的学生社团茶艺表演队表演清妆宫廷茶舞和乌龙茶行茶法,幸运的学生喝到了冲泡得法的铁观音,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上了几节课后,学生们受到感染,自己动手装饰教室,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有的班级窗户上贴了学生们自己的剪纸,有的班级在教室里养了几盆兰草,还有的悬挂了学生们的书画作品。
笔者还尝试大胆革新,春暖花开时,曾经露天上了两节课,在桃红柳绿的草坪上大家席地而坐,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探讨传统文化,深受学生们欢迎。
三、创新直观教学手段
如何讲授才能提高效果,引人入胜?把抽象的文化用易感知的方式讲解。在讲中西文化异同时,我使用了音乐欣赏的方法。选择中国古典名乐《春江花月夜》和欧洲古典名乐《命运》作为对比让学生欣赏。听完曲目之后,让学生回答欣赏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受。《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贝多芬的《命运》则意境开阔,曲调雄浑有力,旋律优美流畅。随后介绍了中国的音乐评价标准,哀而不伤,乐而不,和为贵。由音乐欣赏导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以内蕴、柔婉、深沉为特色,西方文化则外张、阳刚、激越。然后从休闲方式、宠物、服饰、建筑、民间故事、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等方面详细讲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使学生对中西文化有初步认识。
中国文化的千姿百态与盛大气象,是儒释道三家互相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是我所讲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如何才能形象地说明儒、释、道的密切关系,向学生解释中国文化的根本与精髓呢?我收集到一幅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的拓片,碑正面有明代朱载育绘制的线刻人头像,整幅图看上去是佛教圣人释迦牟尼的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中线一边,左面则显现出道教圣人老子的侧面像,右面则显现出儒教圣人孔子的侧面像,碑上部还有唐肃宗李亨写的题赞:“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百家一里,万法一门。”圣像一侧是根据东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刻出的九流的名称: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此外,我又请书画社的学生书写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客厅的条幅: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碑刻拓片和书画作品的课堂展示,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互融互补的格局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直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使抽象的概念例证化、具体化,为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此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刺激认知和提高兴趣的功能。我围绕授课的主题搜集教材以外的书籍和图片资料、实物,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制作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VCD光碟等多种手段结合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认知,避免了空洞无物、纯理论化,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公布自己的电子信箱,推荐学生浏览相关网站,利用学生对网络的积极性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传统文化知识。
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话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我注重课内与课外
的积极联系,为检测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尝试着把课堂的前5分钟交给学生,作为传统文化论坛或文化展演台,让学生们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或做传统文化才艺表演,学生们很积极,因为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在每次下课后预约下次的课前时间。
用学生参与的方式改革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成就感,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学生自己从各种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加工传统文化知识,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讲戏曲文化的前3周我先布置“京剧的起源发展”和“昆曲的发展繁荣和衰落”两个问题,要求学生们分组课外准备,上课时为大家讲解。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图片、音像资料辅助解说,比被动听讲感知更深刻。
五、合理布置多种层次的作业
作业类型分为思考题、课外阅读、资料收集、专题研究、实地考察等项内容。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自己能够自学,更多、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第一节课开课的时候我即向学生公布传统文化阅读书目,这些书籍在学校的图书馆都可借阅。让学生突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尽多地阅读有关课外读物,形成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学生记录读书的时间表,并交两篇读书笔记。资料收集也是检验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前些年学生在期末结束的时候经常交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都是摘抄、剪贴的传统文化知识。近年,我逐渐要求学生交电子版作业,并分门别类建若干文件夹。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多年的实践表明,喜欢茶文化的学生占大多数,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还是有吸引力的。在书本学习之外,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读无字书,参观郑州市内的河南博物院、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茶叶市场等;假期回家,考察家乡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并作SWOT分析。
六、拓展延伸课堂学习
本课程一般每周两个课时,时间有限,远远不能保证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必须引导学生自学,变传授灌输为自主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应精益求精,善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尽力使自己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更深入一步地掌握某项传统文化的内核。学生奠定了优秀旅游从业人员扎实的人文基础,才能传播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满足旅游者较高层次的求知需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优秀的校园文化也是传统文化教学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01年,导游专业的学生自发成立了旅游爱好者协会,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宗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模拟导游,组织学生出游,现在已经有成员200余人。04年成立了茶艺表演队,吸收有器乐和舞蹈特长的学生,自编自排了5种表演方式,多次和专业表演团体切磋技艺。这些社团活动大大拓展延伸了课堂学习。
七、教学相长对教师业务能力的促进
篇9
以农业科技为先导,走现代农业之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水落石出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和狗牯脑茶新品种引进
主持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技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规模: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500人次。狗牯脑茶叶基地示范面积150亩及新品种引进30万株。
实施期限:2011年10—20112年9月
三、实施地点与规模
示范推广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领导较重视的狗牯脑茶主产区镇村,示范面积150亩,引进新品种30万株。技术培训项目在珠田镇、泉江镇实施,培训规模为500人次以上。
四、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二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狗牯脑茶叶基地示范及茶叶新品种引进。
(一)、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培训地点与方式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培训以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中的行政村为单位,分别举办技术培训班,共举办五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对象重点为项目区农民。培训人次要求达到500人次以上。
2、培训时间在2011年10月至20112年9月内完成。
3、培训内容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讲课。重点讲授内容为二晚免耕(或少耕)塑盘育秧抛秧新技术。其次讲授:①水稻病虫防治关键技术。②多用一斤种,增产百斤粮技术。③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⑤超级稻和优质稻的基本知识。
(二)示范推广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示范推广地点在狗牯脑茶叶主产区的村实施
2、示范推广时间在2011年10月至20112年9月内完成。
3、示范推广内容茶叶基地示范面积150亩,引进茶叶新品种30万株。
四、项目物资与经费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方便他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操作,以便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专项经费中列支用于购买项目必备物资、技术培训费用。①项目物资:主要是购买茶叶新品种。②技术培训费用:主要用于技术资料打印费和专家讲课费。
五、项目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
为了确保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科技推广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各小组的组成成员及岗位职责如下。
1、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开发办主俊任组长,县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县农技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珠田乡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确定项目区地点和规模,协调关系,监督和检查。
2、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任组长,县农技中心研究员、县植保站长、县农技站长、珠田农技站长为成员。主要职责是制定实施方案,承担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协助采购项目配套物资,田间技术指导,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3、项目实施小组:项目乡镇要成立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小组,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乡村干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农民实施,分发有关物资,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开好现场会,搞好项目总结等工作。
篇10
2013年7月7日到20日,丹麦奥尔堡大学创新学习孔子学院一行20余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夏令营,学习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朋友。在十多天的活动中,我作为随团成员参与了大部分活动,下面简单就自己的感想做一下汇报。
第一部分是汉语语言课的部分见闻和感想。奥尔堡大学孔院学生在夏令营期间参加了汉语语言课的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汉语知识。授课教师是汉语文化学院盛老师和谢老师。经过与孔院学生的交流,他们普遍反映汉语语言学课教授的课程难度适中、内容实用、信息量大,尽管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任务,但是因为能从中得到乐趣,所以大家乐此不疲。通过分级教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同学通过学习初步培养了自己对汉语的兴趣,了解了简单的汉语日常对话,为他们今后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之间有汉语学习经历的同学表示,通过来到北师大学习,在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汉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把汉语说得更地道了,还进一步学习了汉语的写作,结交了中国语伴,收获非常大。汉语语言课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安排、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奥尔堡大学学生的积极配合。
第二部分是对优秀中国文化的体验,主要包括中国画、太极、中国古代诗歌、中国杂技、中国茶艺、京剧等。下面我就每个项目简单汇报自己的感想。中国画课是第一堂中国文化体验课,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了关于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比如说起源、绘画技巧及与西洋油画的差异等知识,欣赏了授课老师精湛的绘画技艺,并且还亲身实践学习用中国画的笔法和技巧画兰花。兰花是“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代表着君子的气节,寓意高雅。此外,兰花的绘画技巧较为简单,比较适合初学者。在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学们大胆尝试,经过努力很多学生都能绘制出像模像样的兰花了。另外,有些同学在完成兰花绘制之余,也积极开动自己的想象力,绘制了长城、中国龙、竹子和鱼虾等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授课老师也对他们的作品啧啧称赞,认为他们作为初学者,绘画成绩相当不错,并特别称赞了一位女生创作的中国龙。 快结束时,小林老师用毛笔为大家书写了中文名,大家拿到写着自己名字的作品,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开心。最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部分同学还和小林老师单独合影,活动顺利结束。在活动中,我作为翻译,沟通授课教师和孔院学生,遇到了很多不知道如何翻译的绘画专业名词,只能通过何种途径加以解释,难免有些尴尬,但是幸亏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得以使活动顺畅进行。
第二个文化体验项目是太极。太极课上课两次,由一位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同学帮忙上课,使奥尔堡大学同学初步了解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一个侧面。上课期间北京天气较为炎热,气温远比丹麦同时段要高许多,许多同学都感到吃不消。但是,授课同学和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克服了诸多困难,一遍遍的操练,学习了“云手”、“抱球”、“单鞭”和“白鹤晾翅”等动作。奥尔堡大学同学们也认为这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不错的窗口。几位同学对太极特别感兴趣,在课后还数次向体育学院的同学请教,体院同学也不辞辛苦,不求回报地手把手为他们演示,充分展示了北师大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情怀,得到了奥尔堡大学同学的一致好评。在此期间,我充当翻译,为授课同学提供讲解,还未孔院同学拍照,留下这一颇有意义的瞬间。
第三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感受中国古代诗歌。这个活动是为奥尔堡大学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诗歌和中国大学生生活的机会,活动得到了学校社团--南山诗社的大力支持。南山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院学生为主体的,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学生社团,先后参加及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五位来自南山诗社的同学与奥尔堡大学同学们交流大学生活的经历,探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最后诗社的同学们和孔院同学一起学习了一首中国古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活动过后,部分奥尔堡大学学生应邀参加了几天后的“京台诗会”,一场由北师大南山诗社和台湾高校同学共同奉上的文化大餐,对中国诗歌文化有个更深了解。但是,部分奥尔堡大学学生也就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参与活动的中国学生较少,与外方学生无法一对一交流;中方学生大部分为大一新生,与外方学生存在年龄和人生阅历上的差距等。
第四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欣赏中国杂技。奥尔堡大学同学们前往天地剧场欣赏中国杂技。杂技的表演主题是寻宝,将杂技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同学们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同学们被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体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活动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活动内容精彩、新奇,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所感染。
第五个文化体验项目是中国茶艺。中国茶艺课在泰元坊茶事进行,由茶艺师讲解中国茶艺的文化,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到唐朝、宋朝、明朝直到现在的变化发展,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热爱以及中国茶叶出口到欧洲的历史。通过讲解,奥尔堡大学学生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初略的印象。然后,茶艺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多种中国茶的冲泡方法,如西湖龙井、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普洱茶和白茶等,并邀请外国学生饮用。奥尔堡大学学生表示中国红茶的冲泡和饮用方法与丹麦的红茶有一定的区别。部分同学非常钟爱茉莉花茶等水果茶,部分同学认为普洱茶茶汤清亮、香气宜人。最后,茶艺师邀请部分同学上台学习演示冲泡茶叶的流程,大家珍惜实践动手的机会,纷纷上台体验,活动现场气氛很好。活动后,大家集体合影留念且同学们均获赠了茶包。
第六个文化体验项目是欣赏京剧。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艺术中颇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很多中外人民的喜爱。欣赏京剧活动在前门饭店进行。京剧艺术家们上演了三段京剧名段,他们的唱腔和表演动作吸引了奥尔堡大学同学的目光。但是,可能京剧的台词比较难以理解,尽管有英文字幕,许多同学表示不理解故事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对利用周末等时间学习参观游览国家汉办、长城、鸟巢、水立方、天安门广场、故宫、胡同和四合院等。在国家汉办中国文化体验中心的参观学习,奥尔堡大学的同学更直观地接触到了中国的书法、诗词、京剧、生肖等文化特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许多同学都身着中心提供的京剧戏袍合影留念,记录美好的瞬间。
参观慕田峪长城,我和奥尔堡大学同学一起步行上下,为他们讲解长城的历史起源和重要意义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之前有准备这方面中英文的材料,讲解起来并不困难。同学们都对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和辛勤劳动的成果表示惊叹,认为这雄壮的万里长城真是人类的伟大奇迹。通过对鸟巢和水立方的参观,奥尔堡大学的同学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还参观了广场上的中国风情美食街,了解了风格各异的中国食物。此外,他们还在2008年奥运会奖牌墙上寻找丹麦的运动员,并与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合影留念。
接下来活动中,奥尔堡大学同学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在天安门广场上,同学们分为两组,一组参观路线是纪念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第二组参观路线是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在做了简单的讲解和分配后,两组分开行动,我跟随二组同学参观游览。在天安门广场参观时,我为他们简单介绍了纪念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和天安门城楼的历史,回答了他们关心的问题,并与他们在一些地方合影。通过讲解,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国情有了更多的认识。随后,我们买票进入故宫。故宫排队买票的人非常多,同学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拿到门票。故宫的参观游览基本沿东西轴展开,主要参观了主要宫殿和御花园。同学们一边游览,一边由我讲解,时不时停下来拍照。因为那时之前几天,我刚刚随一个菲律宾歌唱团来此参观的,所以导游词倒也并不生疏。参观过程中,他们纷纷表示之前从未见到过如此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还有一位同学谈到,故宫宫殿之多,建筑之雄伟完全出乎自己本来的想象。她原以为故宫也就比一些西式的城堡大一些,可是见到故宫雄伟的景象完全被震撼了。
活动的最后一天,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们还参观游览了北京的老胡同和四合院。由一位导游带领,同学们听讲解,坐人力车,参观明朝的老四合院,徜徉在北京的老胡同里,自在悠闲中体会着北京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的一个个侧面。
此外,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们还品尝饺子、北京烤鸭等特色中国菜,并在大宅门这一有特色的餐馆里欢送他们离京。
奥尔堡大学的同学中,有部分同学有在中国学习、生活或工作的经历,所以他们也积极主动地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参观了颐和园、秀水街、南锣鼓巷、三里屯、西单、王府井等地点,我也参与了其中部分活动,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与奥尔堡大学学生在一起的十多天里我也有一些突出感受,在此作为总结简单汇报如下。奥尔堡大学学生有很强的探索精神,他们乐于尝试。他们乐此不疲地去参观游览北京的大街小巷,去尝试各种中国食物,去了解中国的风俗文化,去结识中国朋友,通过一个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中国,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有一个同学在欣赏完京剧表演后谈到:自己是第五次来北京了,但是之前从没看过京剧,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尽管对表演不太了解,但还是很高兴,因为自己有尝试了未知的事物。还有的同学就一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提出疑问,也增强了我从多方面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此外,于相同年龄段的中国大学生相比,奥尔堡大学学生要更加独立,并且他们的人生经历可能要更丰富一些。他们乐于自己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能去适应较为陌生的环境。
文章末尾,要特别感谢学校孔子学院管理处王军玲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认识外国朋友,丰富人生经历。还要感谢奥尔堡大学领队Niels,没有他的帮助,我的随团工作将会困难重重。此外,要感谢奥尔堡大学孔院夏令营的全体同学和其他关心、帮助与支持此次活动的人,没有他们的付出与辛劳,此次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
最后,以《北京欢迎你》歌中的几句歌词结束小文:
迎接另一个晨曦 带来全新空气
气息改变情味不变 茶香飘满情谊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 你会爱上这里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 请不用客气
相约好了在一起 我们欢迎你
我家种着万年青 开放每段传奇
为传统的土壤播种 为你留下回忆
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请不用拘礼
第几次来没关系 有太多话题
北京欢迎你 为你开天辟地
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北京欢迎你 在太阳下分享呼吸
在黄土地刷新成绩
北京欢迎你,我们有缘再相约北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