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71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1-0044-04
一般来说,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依托一定的软硬件环境,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耗资多、设备旧、师资缺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经济实用的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虚拟实践平台的提出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坚持技术和艺术相结合,培养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优良职业素质,具备多媒体作品创作、web视觉设计、平面作品设计等职业能力,并能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依托校企合作企业,通过开展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确定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项目化课程为依托、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软件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将操作技能训练和设计制作实践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缺乏设备和师资,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不充足;各类软件课程相互独立,学生对各类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不高;缺乏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
本文基于对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研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激发兴趣、强化技能为指导,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关键,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模拟环境下的高职多媒体专业虚拟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提供服务。
二、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虚拟实践平台框架设计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是一种交互式、智能型的多媒体实践教学系统,各个模块层层递进,集各种教学模拟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于一体,形成一个公平、开放、竞争、合作、仿真且极具吸引力的虚拟实践环境。
(一)设计理念
平台设计以最近发展区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倡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系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亲自体验各种工作流程,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在实践过程中,将虚拟实践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引入同伴间合作和竞争,再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在激励方面,有效利用网络游戏中的获取经验值形式,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摈弃只是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引入同伴之间的评价,通过算法使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有效提高评价质量和效率。
(二)组成模块
平台分为教师管理平台和学生实践平台。教师管理平台包括实践项目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实践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模块。其中实践项目管理模块包括项目、删除、更新等,即对实践项目各类操作属性进行基本管理。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对学生个人信息、学生个人或团队竞标项目的资历进行审核。实践过程管理模块主要监控学生实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提供必要的指导、对团队各成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等。成果评价模块是对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完成项目过程以及对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对学生同伴的评价进行管理,最终形成评价成绩和意见。
学生实践平台包括基础技能实践模块、专业技能实践模块、职业综合技能模块、真实竞标模块等。基础技能实践模块主要呈现比较简单的、基础的实训项目,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进行实践,并在取得一定成绩后进入后续的专业技能实践模块进行实践。专业技能实践模块主要呈现较为复杂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实践项目,部分为学生个人完成,部分需要学生团队完成,取得一定成绩后进入后续的职业综合技能实践模块进行实践。职业综合技能模块主要呈现大型、综合性项目,部分为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学生要组成一个团队完成,在取得一定成绩后进入真实竞标模块。真实竞标模块中的项目来自企业真实项目,学生团队通过竞标的方式,完成方案的制定、投标、中标、签订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验收等步骤,并获得一定的酬劳。另外,每个模块都具备成果展示和同伴评价交流功能。
三、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虚拟实践平台工作流程
学生虚拟实践平台的设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项目的形式,采用经验值增长的方式,激励学生开展技能学习。其工作流程主要分为4个模块,学生从第一模块即基础技能实践模块开始,只有获得一定经验值,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进行全程的辅导、监控及评价。
(一)基础技能实践模块
如图1所示,教师通过教师管理平台实践项目(的项目多且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为课堂练习或拓展练习,适合于学生在学完某个知识点后进行巩固练习,侧重于自主完成),并注明完成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注册信息,并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项目。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进行审核,并对学生开展完成项目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辅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项目成果。一方面,教师通过平台,根据学生项目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成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同伴对的成果进行评价,根据两个评价结果系统自动赋予学生第一阶段学习的经验值。达到一定经验值的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未达到的学生重新选择本阶段的项目开始学习,获取经验值。
(二)专业技能实践模块
如图2所示,教师小组学习项目,明确项目岗位,并注明每一个岗位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自我评估,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项目和岗位。教师审核,组建项目小组,指定组长,并根据学生情况明确每名学生项目岗位,制定岗位要求和评价标准,并开展指导。项目小组相互合作,开展项目制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成果。教师根据工作任务以及成果对小组进行评价;同伴根据的成果给予评价;结合两者评价,系统自动给每位学生赋予这一阶段的经验值。达到一定经验值的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没有达到的学生重新选择本阶段的项目开始学习,获取经验值。
(三)职业综合技能模块
如图3所示,教师来自企业实际需求的真实项目,并招聘信息,设置工作岗位要求以及参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值。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经验值以及兴趣投递简历。教师审核,组成工作组,确定每名学生的工作岗位,并对其岗位职责进行讲解和辅导,提出制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制作项目,形成项目成果,由教师提交给企业。企业审核项目成果,并提出修改意见,项目小组进行完善。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教师根据学生工作量支付给学生一定的费用,并对学生的表现和工作量进行评价,系统在结合同伴评价的基础上赋予学生经验值。
(四)真实竞标模块
如图4所示,此模块真正的参与者是企业和有一定经验值的学生,主要流程为:企业通过此平台直接综合性的真实项目以及项目要求。具有一定经验值的学生向企业投递标书,在有一定意向的基础上进行当面协商。获得项目的学生自由组建项目团队,并聘请教师作为指导,开始项目的制作,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项目成果,企业审核通过后支付费用,将成功项目在项目展示区展示,并对项目团队进行评价,给予一定的经验值。
参考文献:
[1]王金岗.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76-80.
[2]陈德清,钟燕瑾.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22-25.
[3]郭健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165-166.
[4]娄志刚,岳保兴.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4):151-153.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of Computer Multimedia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HENG Jun-qing,ZHANG Chun-jun,LIANG Ning-sen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72-02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omputer Multi-media Techniques Reform and Practice
XIAO Hai-hui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puts forward a thought about reform 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s emphasis includes: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anners,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
Key words:computer multi-media technique; subject construction; teaching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1 引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应用层次较高的计算机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应用十分广泛,出现了多媒体技术人才需求两旺的现象,我院于2001年在江苏省率先综合多媒体艺术、新兴数码技术等多学科领域创办了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专业,成为省内较早开展多媒体设计综合性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但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规模发展的时间较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许多问题,诸如专业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等,尚在研究、摸索阶段,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教学,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密切结合计算机行业背景,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教育是为社会各行业服务的,特别是高职教育直接面向行业的第一线,更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应建立在行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基础上。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才能了解专业人才在本行业的岗位和能力素质要求。专业成立几年来,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表明:首先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应用需求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人才规格要求与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观点是:从事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是少数,从事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人才需求是多数。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应坚持以技术制作为主,艺术设计为辅,技术与艺术并重,培养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技术型多媒体技术人才来进行专业定位。
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以信息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岗位要求确定学生明确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形成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本专业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工程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3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要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3.1 完善与规范实践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 各门实践课程都应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内容如图。
3.2 实践教学要面向实际工程应用
实践教学要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设计实践。在开设的专业课程――平面设计软件中,我们积极与企业联系,制作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3.3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可让学生在毕业前得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近两年,我们积极联系信息产业部、劳动部,开设多媒体综合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考证工作,同学们报名踊跃,截止目前报名535多人,通过482人,通过率达到90%。
4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需要的教学资源与一般计算机应用专业有较大的不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如软件专业,只需普通教室加计算机实验室即可组织教学,完成实验、实习、实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则由于要使用大量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专业制作软件和多媒体信息采集与输出设备,需要有多媒体投影教室和高档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才能完成教学,另外还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与大量的多媒体设计制作素材用于教学指导和实验实训,技能型教学体系的要求与现有一般办学条件有较大的差距,存在教学资源建设与办学成本之间的矛盾。
针对以上矛盾,我们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来构建相应的资源体系:一是充分整合学院现有教学资源,利用动画艺术系和常州科教城动漫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构建基本专业教师队伍和教学实验设备资源;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告等媒体的资源优势,构建校外教学实训资源体系;三是利用校园网络,收集整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实验、实训、设计、制作素材,构建网上现代教学资源库体系。
5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实训教学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技能训练不断线、产教结合的原则,在实训教学中应将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通过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达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为此,我们还将努力探索专业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途径,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常州加减广告设计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同时协调现有的两个校外实训基地(常州电脑城“世纪方园”学生实训基地、常州大学城信息化研发培训中心)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为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完全意义上高层次的应用型一线人才。
为了更好地大力推广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我们在与常州加减广告设计公司互设教育实训、产学研基地。基地提供各种规范的职业实训项目,考证项目,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双方共同以“产学基地”为平台,面向社会,学校,企业,将职业技能实训推向产业化发展,为社会做贡献。每周安排到学校开设讲座,使经验丰富的多媒体设计、制作、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弥补了学校教学师资与实践差距的不足,带来了设计、制作一线的技术信息,活跃学术氛围,开拓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职业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学校教学的全职业化,工程化的效果,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就业教育和就业适应训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6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计算机专业设计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多媒体实践操作技能,懂得计算机工程设计的运作,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坚持“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另一方面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相关工程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派送专业教师定期到实训教学基地企业(常州电脑城“世纪方园”学生实训基地、常州加减广告设计公司)参加生产实践,提高了教师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为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学院制定了较好的教师引进政策和培养方案,近三年,分别从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省内外高等院等引进了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等多人。我们通过以老带新、随堂听课、教研教改、参加企业培训、参与科研开发等形式,培养和提升了一批青年教师队伍,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向本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每年做到“六个一”的要求, 即要求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准一个专业方向、精讲一门课程、参编一本书、搞好一项科研、带好一个班、提高一个层次。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师先后在《Journal of Harbin of Technology》、《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等杂志、期刊上发表了10篇论文,参与开发了教育部、省级和学院的共计9项科研课题,获得了各类奖项16项。
7 结束语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已形成了一个理论、实践和技能培养并重的体系,通过产学结合探索一条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不断提升,我们对该专业改革还需不断探索,我们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统筹兼顾,合理结构,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得到积极稳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求.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
[2] 杨文安. 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挑战・探索・实践(第三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刘广聪.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
[5] 杨金土. 关于高等职教的特色问题[J]. 职教通讯,2000,(1).
篇3
[论文关键词] 多媒体 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值得探讨,多媒体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知识几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在教育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将怎样改变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目前广大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思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针对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教学模式要多样化;教学手段要信息化;学生学习要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也要继承。由此可见,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完全屏弃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对二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二者进行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传统课堂教学法的特点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以阅读为主。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地更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
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发展趋势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采用,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指出“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开放性:网络教学中教育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及教学管理都是开放的。教育对象不受限制,大大增加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而且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方法和学习时间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学习者在家里、在学校 在一切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进入网上课堂、进行学习,可以获取国内外网上丰富的共享的学习资源。
2、交互性: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多方进行交互式交流,教师通过电子邮件、语音信箱、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
3、自主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其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4、个性化: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以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5、丰富性:网络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库。与教师事先编制的课件和印刷型的课本本身相比,它的资料是动态的,处于及时更新的状态,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将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同样,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弊端:
1、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中的声、影、文字等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一被动引导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单纯依靠多媒体,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受大量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到所需要习得的知识上来,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在展示效果上堪称精品,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但运用到课堂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未必能发挥有效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有它的优越性,但这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2、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复杂的交流过程
在多媒体课堂老师成了放映员,很多教师大部分时间坐在控制台前操作设备或讲解,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变得不再是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而是一切包办到底,这样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产生厌倦心理。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知识的传递者和信息源的角色主要由多媒体教学网络来担任,而成功的教学关键还在于教师。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和从网上获得信息的技能,教师应是教学软件的设计者制作者,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教材,教师还应该是研究者、学习者,对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学生可用的学习材料。其次,教师要能恰当地指导学生设计学习进度并检查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合理挑选小组成员并指导小组讨论和教会学生协调小组工作的技巧。面对计算机无所不能的各种功能,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可能沉溺于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指导,比如除了教材外,还可向学生指定参考书目、文章,让学生反馈读书报告,或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交际活动,围绕话题进行讨论;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听写、翻译、写作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课文、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情况;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课文的光盘,组织视听活动等等,通过教师开展的这些活动,学生在上网时就会目的明确,而不会漫无目的。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显得尤其要。
同时,完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评估手段。教学评估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评估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实现对学生的多方位评估,而不仅仅局限于期末的一张试卷。可以把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结合起来,即在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外,增加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评估。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人们在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种种方便时还应该看到,现代科技并不是万能的,关键是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它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并不是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只有创设英语课堂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更大发挥学生主体性、参与性、互动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专业知识服务,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
[2] 冯辉. 中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之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
[3] 王文琴. 基于语境的教材评价模式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
[4] 肖剑.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2001 .
[5] 陈宝军.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西北职教, 2006,(05) .
篇4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畜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畜牧专业是安徽生物工程学校涉农专业的主要专业,开设课程有动物传染病、猪的生产与经营、畜禽产品加工等,此外增设选修课普通动物学。选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配套教材。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中专生步入生物学领域后,主要通过“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分界”对生物界的全面认识,并通过“动物分类的知识”寻找入门的“金钥匙”[2]。普通动物学课程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动物的分类、动物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动物进化等内容,整体上与中学生物学教材衔接,在保持专业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内外动物学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等。其中动物细胞周期、侵袭性变形虫的发病机理、动物进化、胚胎发育过程等运用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的浏览及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清楚地演示教材图示的演化过程。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多媒体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甚至视频由计算机集成,使得信息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逼真、 “拟人化”。多媒体技术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可以生动活泼地探讨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电子教学手段,适应多种教学手段的需要。畜牧专业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处理、信息设计,与教材的交相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熟悉步于养殖企业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畜牧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教学要求,采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畜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方法灵活,拓宽知识体系
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工艺,选择优良的品种,采用先进的设备、完善的管理体制,不断地改装饲养环境,广泛地进行杂交实验,合理地配制日粮,严格地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实现的[3]。例如,猪的生产经营课程对猪的主要解剖生理特征按照教材内容运用板书即可满足教学要求,而对猪的生产技术(选种选配及杂交利用、猪的繁殖、饲养管理、猪舍建筑与设备、发酵床养猪的基本原理)必须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运用多媒体数据制作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结合安徽省畜牧养殖龙头企业或畜牧产业化典型介绍与教材内容交互讲解,拓宽教材内容,增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对“实验实训”,如猪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外形鉴定、仔猪保温箱的制作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了解关键技术。
2.2形象直观,刺激视觉听觉
动物传染病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员考试必考的知识和技能[4]。对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牛羊传染病、家禽传染病的防治是板书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的AnimatorPro软件,应用视频编辑软件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示制作成幻灯片,可以将疾病感染过程一一播放出来,对教材所列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技术和预防与控制措施等进行的画面定位、自动生成动画等,采取重复、暂停、重点显示、难点反复播放等方法,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交互动感的环境中领会新知识。
2.3情景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畜禽产品加工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乳与乳制品加工、肉与肉制品加工、禽蛋与蛋产品加工、原料毛加工及毛皮鞣制等章。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安徽省畜牧业发展资料,让学生亲身感受畜牧业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畜禽产品加工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教材中凝固型酸乳的工艺流程内容繁杂,难以讲解,但运用多媒体数据制作技术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安徽农网”和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可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地向学生讲解这一工艺过程:原料配合过滤、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发酵剂制备)灌装发酵冷却冷藏成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工艺流程快捷、方便、互动、直观地在课堂展示,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可有效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3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措施
多媒体运用是多方面的,运用于畜牧专业教学要注意几个重点环节:一是明确目的。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中专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接受大量的与专业有关感兴趣的知识。教师要认真研讨教材,区别重点,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二是扩展知识。教材的知识系统而又全面,要将经典的知识做好多媒体软件,扩展教材内容。三是挖掘潜力。不能用扫描的方法将教材照搬进课堂,要将静止的知识融合为灵活、错综的知识,进而提炼为趣味、交互型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过程,将传统教学中由单一教师讲课变为多媒体与教材相互补充。四是注意每门专业课不能全面应用多媒体教学,要启发学生预习下节课的重点,缓急相宜,使学生在解决重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科普文章,扎实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4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多媒体、网络和数码技术的运用,使书本知识转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畜牧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毕业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畜牧产业的发展。安徽生物工程学校与安徽畜牧龙头企业的合作实践证明,畜牧专业在畜禽养殖企业实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能在专家的指点下解决问题,获得好评,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后成为技术骨干。
5参考文献
[1] 宋箭,秦月琴,李二涛.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2] 张训蒲.普通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建设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兴产业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中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多媒体专业作为一门边缘性专业,是结合了数字图形图像处理与设计艺术的复合型专业。因此,学生除了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之外,还要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毕业后能到广告设计公司、影视传媒公司、建筑装饰公司等单位就职。
1.课程改革
1.1多媒体专业教学现状
1.1.1课时有限,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高职学校办学特点,学生大多在三年级下半年进行顶岗实习,因此所有课程必须在两年半内完成。于是出现了目前的教学状况:由于课时有限,许多课程只能在软件使用层次上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最终对各种课程的学习浅尝辄止,专业上技术与能力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处于“杂而不精”的尴尬水平。
1.1.2对专业基础课未能引起重视。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是相对于其他计算机专业较为特殊的一个专业,说其特殊主要是因为它似乎和美术专业有太多联系。因为大多数学计算机的学生基本上毫无美术基础。而多媒体专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为艺术创作搭建平台。美术基础教学是多媒体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的必修基础课,特别是学生大一年级进行基础课训练尤为重要。往往在刚产生兴趣后课程就快结束了,导致学生的美术功底不扎实。
1.2改革方法
针对上述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某些核心专业课程应该分两学期完成,前一学期熟悉软件的使用和基本操作,后一学期开设综合项目实训,如说平面动画设计课程,前一学期可以先开设flash软件的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后一学期再开设动画项目设计,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完成动画项目的开发。又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前一学期可以先开设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后一学期开设综合项目实训课程,根据photoshop的应用,让学生熟悉一些典型的商业案例的制作,比如,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针对第二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尽量将基础教学排满整个大一年级,并对基础课程进行细化:除学习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课外,还可增设三大构成、基础图案、装饰画、美术史等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基础课[1]。加强各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为二年级学好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要综合性整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孤立的,特别是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的教学,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不能仅局限在各种先进软件的操作功能学习上,还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与相关学科整合。同样,高职美术课程,既不能安排单纯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目的的绘画教学,又不能孤立地进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知识的教学[2]。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专业特点及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特点进行备课,对教材内容有取舍,对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2.2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选择应注重实践性。[3]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而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通过学习独立完成设计、操作任务[3]。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不是通过理论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穿插、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完成。如包装的设计,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能根据要求完成设计,同时还要使用素材资源、掌握设计的软件使用最终完成设计效果图制作。教学方式注重整合的实践性,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资源下载”、“文字、图像处理”、“合作学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2.3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在专业技能提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及职业素质[4]。
2.4教学手段改革
建立多媒体专业课程网络课堂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台要包含课程的电子教案、学习课件、实训指导书、习题库、在线测试等内容,为老师的网上教学、学生的网上自习及师生的在线答疑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
3.教学评价改革
3.1课程考试制度改革
多媒体专业可尝试进行新的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如通过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相挂钩,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以此为基础为未来的考试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新的理论及实践方式。
3.2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多媒体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强,不能采用单纯的理论知识一次性考核方式。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如采用百分记分制,按“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的比例综合评定该门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可再按“考勤10%+期中考试10%+实训20%”评定。
4.师资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师资来源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缺乏参与实际设计、应用的经验,而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又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造成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专业实践能力缺乏。
要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下手。
第一,学校加强对教师培训。可以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正规培训机构或厂商组织的师资培训,或者产品应用的认证培训。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机会直接了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市场发展状况,而且有可能直接参与产品的实际研发。同时,还可聘请其他院校或社会上具备计算机厂商认证教师资格的教师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授课,将最新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引入专业教学中。
第二,教师应不断钻研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教学经验上而应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具有对课程进行整合、开发、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基本教学能力,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注重反思,提高教学评价能力,通过钻研不断完善教学环节。
结语
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多媒体专业也随之飞速发展。多媒体专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并通过技能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正东.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电脑开发及应用,2008(5):73.
[2]肖海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8):1772-1773.
篇6
关键词:实践;高职;课程改革;项目管理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和4G时代的来临,以及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就业市场的变化,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实践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学生是课程的最终用户,为更好地实现高职肩负的培养任务,有必要以“什么样的工作过程描述能通过课程模式或教学模式来达成学习目标”[1],以“实践导向”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思维,有效地改进高职教育的产品――课程的质量,让“产品”的最终用户(“消费者”)――学生能具备满足信息化时代的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高水准及专业化的工作任务,并推动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更新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各类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高职院校各专业也基本都有开设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自身开设的课程,与其他专业相比,除了难度、课程门数等差异外,如何能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更好、更高的计算机信息素养、具备创新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是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观念需要更新
在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信息化的时代,在课程“教”的环节,教师观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和改进。首先,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行业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关系,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唯一来源,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要建立起师生间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实际问题解决途径与方案的双向交互关系。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能停留在“讲授”层次,要提升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关注与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保证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培养和打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从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导师、课程开发者、团队领导者、信息咨询者等[2]。
2.引导学生更新其角色位置
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技能,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就更需要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实现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主动探求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在真实环境中的锤炼,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把学科性知识、课程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课内与课外、学校所学与社会需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计算机专业性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主动增长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培养信息化的思维架构,以迎接计算机行业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3.改变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传统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体系中,强调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结构建设,忽视专业化、实践化、方向化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没有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际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安排课程内容,学生常常困惑于“有什么用,怎么用”这类问题。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作为与实际需求有密切联系、强调实践能力的课程,有必要密切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之间的关联,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整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基于真实环境的磨练,提供真实或模拟真实的项目,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提高专业就业能力。
二、高职课程建设要平衡的几对关系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为了避免高职课程开发的偏差,需要在理论层面解决几对课程去向相关的关系,其中包括:职业性与高等性、结构性与内容性、任务性与技术性[3]。
1.职业性与高等性
高职课程的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职业性体现在课程要依据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来设计与开发,大多以通过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来实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既要有“职业性”,也要有体现高等水平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的“高等性”。在职业性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
2.任务性与技术性
高职课程的任务性体现在以职业岗位构建课程内容后,相应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任务、职业素养,这需要把课程内容实践化,对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的分解,让学生通过同类、步骤重复、类比深入的任务实现,来学习课程的内容,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高职课程的技术性体现在学生具备运用技术来完成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就是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而非普通能力,这需要课程开发者在课程任务的描述、选择上,要着重选择需要依托具体任务的完成状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力要求的课程任务。这也是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课程教育内容上的一个重大区别。
3.结构性与内容性
课程的结构性就是围绕什么原则、什么思路来组织课程。课程的内容性就是提供什么给学生、学生可以学到的东西。结构与内容本质上是统一的,结构性与内容性的平衡,能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内容体系。
高职课程结构的改革体现从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转变为职业体系结构,围绕职业工作岗位重构课程结构,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课程架构上的一个重大区别。
高职课程内容的改革体现在对课程新结构中的知识、技能点重新加以分析、描述与补充。由于课程结构是围绕职业岗位展开的,需要课程开发者仔细分析与描述其中的知识点,并不断更新与开发知识点,从而把课程结构的改革深入到内部的课程内容的改革上来,为学生选择适合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
三、课程案例分析
1.课程介绍
项目是为完成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临时性”是指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
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所涉及的平面设计行业、音视频、动画等领域中,大多数专业都会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受到不同的团队、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环境的影响,需要从业者具备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和知识,有助于“重复过去成功的经验”。因此,《项目管理》课程对于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必要学习的。
2.课程内容的选取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所学的《项目管理》课程的大多是《IT项目管理》,熟悉的是IT方面的项目。因而,讲课的时候以“IT项目管理”的方式给多媒体专业的学生上课,一上来就是“软件工程”、“瀑布模型”、“迭代开发”,例子大多与软件开发有关,这对多媒体专业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觉得该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完全无关。
为了让学生明确知道《项目管理》与所学专业有关,教师课上的举例也应以学生熟悉的例子开始,如:打开PhotoShop这个专业必学的软件,让学生观察启动界面上的人名,提出从这些密密麻麻的人名想到什么?通过播放电视台形象片,让学生回忆形象片的时长、获得的奖项,请学生估计做这样的片子需要什么类型的人员,这些人员要如何组建与管理,如何保证能做出软件和形象片,然后指出这些需要依赖项目管理的知识。这些规模较大的项目成果展示完毕后,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电子版与纸质版),提出做真实项目的要求,介绍计划用到的软件包括Project、Visio,并打开相关的软件给学生看。通过这些让学生知道课程的内容,也明白到“项目”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自身有必要也有能力学习。
3.课程内容的导入
学生是课程的自主性“消费者”,对课程的使用会有个体差异,但是他们都是带着自身的特色和需求来消费课程的[5],为了吸引学生,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常用的“5W2H”的思维介绍课程,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生产过程”的动力。“5W2H”是以5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2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的方法。由于《项目管理》课程的设计是以“实践导向”为指引,在第一课的时候就运用“5W2H”,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确立要寻找解决问题(完成团队的项目)的线索、思路,如表1所示,消除对课程实际作品要求难以完成的疑虑,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表1 课程导入的“5W2H”思维
4.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这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起到课程的引导者、辅助者、咨询者的角色,以在社会职业岗位中实际项目实施的五大过程组规划课程结构,选择学生以项目组形式完成项目(作品)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五大过程组,对学生会接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知识做重点讲解,其余略为介绍,并引导学生接触项目管理的权威体系指南,实现职业性与高等性、结构性与内容性的平衡。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完成每个项目实施过程的起止时间、任务、里程碑时间等,课上教师用部分时间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各小组阶段成果与改进方向,提出如何才能把新学的项目管理知识与已有的多媒体专业技能结合,更好地完成作品,从而实现任务性与技术性的平衡。
5.效果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普遍反应良好,多数学生表示既学到了如何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又把过去仅在电脑上实现的设计变为成品,并且在输出成品的过程中,发现了知识的缺漏,明白过去一些如“出血位”、“留白”、“色差”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印刷过程的一些实际要求。表2是部分学生分组做的作品,这些作品最终都输出为纸质的成品;图1是其中一组在课程结束时提交的文档。
表2 学生分组做的作品
图1 某组学生提交的文档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及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实践能力要求也水涨船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职业性与高等性、结构性与内容性、任务性与技术性间取得平衡。结合多媒体专业《项目管理》课程,论及如何摒弃传统“知识结构完整型“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注重课程所在专业造就的学科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职业素养,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使命。
参考文献:
[1] 程宜康,吴景松.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
思考[J].学术论坛,2008,(4):213-217.
[2] 黎新仁.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J].智
能计算机与应用,2014,(12):90-92.
[3] 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
高教,2012,(2):146-148.
[4]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指南)(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18,49-53.
[5] 毛景焕,刘林,王彩霞.论课程作为高校的直接产品与
篇7
创意产业的“发动机”
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紧紧依赖数字媒体并结合文化资源,以新的姿态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中突显了其作用。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就像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其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就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数字媒体发展对推进创意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体必然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新的热门课程,它是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是从各门学科中提取相关要素而综合起来的系统学科。数字媒体学科包含美术、音乐、舞蹈、戏剧、雕塑、建筑等艺术基本元素,还包含了出版、影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又用到了计算机和信息等工程技术,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组合构成了数字媒体的学科体系。
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教育
世界各地的数字媒体教育呈现多样化,各高等院校都根据自身的办学风格和专业优势来开办这一学科课程。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媒体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形态:以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点的数字技术院系,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院系,以及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集中办院系时机不够成熟的学校,大多数都设立大学的数字媒体或数字艺术中心。上世纪末新媒体很热门的时候,美国就成立了由各个大学新媒体中心组成的全美高校新媒体中心协会。各校的新媒体中心提供师生上机接触新媒体的技术设备,满足辅助教学需要,为其他各门类学科建立公共平台。
由于整个数字媒体相关的创意产业都缘起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得益于高等学院的科研成果,因此这些有长期科研积累的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型专业的建立往往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这类学院里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的犹他大学的数字运算学院,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和数字媒体界,几乎每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都出自或在某种方式上与这所学院有特定的联系,如从该院前身走出的Adobe、Netscape、WordPerfect、E&S、Pixar、SGI等十多家工业巨头的创始人。像这一类的学校还有:纽约理工学院的文理和传媒学院计算机图形系,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艺术与设计尖端运算中心,普度大学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系。他们的课程一般强调计算机图形图像理论、算法运算原理、人机交互界面和广泛的艺术应用。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艺术与设计高端运算中心,为学生开设动画生产、运动表达学、形态直观学、计算机图形史、数字摄影、三维虚拟环境、连续画面情节开发、互动式艺术媒介、手绘动画动感学、音乐多媒体、连续动画、艺术家和设计师编程概要、数字媒体生产与合成等。除了教育及科研外,该校也为动画界输送了大量的骨干人才。
普度大学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系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美最好的电脑图形业界的参与者、管理者和领头人。该系在师资、教辅、学生的多样性、教学、求知和奉献方面都走在全美前列。该系将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互动多媒体、动画技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可分别授予理学士和硕士等学位。
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的数字媒体中心设在艺术学院,为哥大提供一块艺术创意和知识更新的园地,以展现哥大利用前沿技术获取艺术成就的雄厚实力。数字媒体中心提供的教学内容有:三维建模、电脑图形设计、物理计算、动感图像、编程、音响编辑、视频效果、网络动画和网页设计等。中心建立了五个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一个对所有艺术学院开放的公用电脑机房、两个对视觉艺术学生开放的视觉创意工作室和电脑编写室、两个只对电影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开放的高端影视工作室和电影剪辑室。中心还为全校举办不定期的,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各种讲座和短训班。除了艺术学院之外,哥大还有其他九个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的中心(所):高新技术与信息管理中心、新媒体教学中心、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数字化经济和机构研究中心、远程信息研究所、远程通信研究中心、国际科学信息网络研究会、数字政务研究中心、教师学院教学技术所、艺术史数字媒体中心、虚拟信息研究所等。
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不强调专业分工,课程的重头戏在于创意设计,有关数字媒体的课程包含在图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课程中。学校强调为师生提供科研和实践的机会,因此专门设立了数字媒体中心来为所有的艺术学院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中心备有齐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专用教室、数字和模拟音频视频转换和输出设备。
纽约大学(NYU)电影学院历来在美国高校排名中高居榜首。NYU还有电影学院,包括电影史、影评以及市场运营等科系;有表演学院,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另外也有美术学院。它的数字媒体专业,是比较前卫的数字艺术学科,渗透在各个艺术传媒领域里,艺术学院的各个院系都要开设一两门数字媒体的相关课程。纽约大学在电影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设立了数字媒体的本科及研究生学位课程。在继续教育学院,数字传媒学士学位的专业方向分为:数字广播和远程通讯、电脑动画和视觉效果、电影和数字视频生产,总学时为130学时。数字影像设计理学硕士也是为了满足数字媒体、数字娱乐和设计专业的广泛需求应运而生的。纽约大学成立了尖端数字应用中心。研究生的课程分三个模块:(1)数字媒体的理论、哲理、历史等基础课;(2)进一步的理论课和与自己兴趣和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3)毕业论文和演示带。研究生学习两年修满42学分。纽约大学注重培养研究生对技术、创意和审美的深入理解,这些对于数字化生存是绝对必要的。毕业的去向为艺术家、设计师、科学数字影像专家、剧作家、电影人、三维模型建筑设计师、雕塑家、画家和工业设计师、研究艺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学者。纽约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交互式传媒专业,是研究生水平的前沿科系,它在研究和设计方面,以交互式为主干来探讨新媒体、运算媒体和镶嵌运算。该系强调试验与动手能力,看重创意而不是电脑技术,将注意力集中在交互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开发新的传媒形式,开拓面向社会应用的物理运算、交互式游戏、多媒体技术、音频、视频等。
在艺术或设计学院中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有:南加州大学的电脑动画系、达拉斯艺术学院、洛杉矶艺术设计中心等。
在设计类学院类别中比较典型的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有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主要课程有:数字媒体、雕塑动感学、视觉信息学、互动空间、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基础、互联网与建筑、设计技术、整合设计等。在其他专业方向也多多少少要学一些数字媒体的主要课程,如建筑产品设计专业就要求修互动空间、艺术与科技、建筑与数字媒体、设计中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业生产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可在博士阶段,从而获取设计学博士或哲学博士。
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艺术与科学系是其著名的建筑设计学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硕士和本科公共课三个层次来进行数字艺术教育,强调科研和实践。所有研究生都参与媒体实验室工作和获得资助。蜚声全球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才资源,大胆创新并全方位开放办学理念,为全世界数字媒体领域的精英提供发展平台和学习机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数字媒体和动画本科的学制为四年,研究生为两年。
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培养方向主要是为学生从事数字媒体专业传授技巧。研究生的分工较细,如属于交互式技术范畴的互动媒体专业,它的教学将呈现给学生一套多媒体的基本框架,包括电脑操作、网络操作系统、音乐音响录制、像带制作以及艺术理论等。
电脑动画专业方向的教学主要传授给学生电脑动画制作中物体建模、人物模拟、动画表演以及特技效果的基本原理。该专业着重于电脑三维图像在娱乐圈的实际应用,传授娱乐圈开发游戏、商业广告、动画短片及故事片的制作过程的全部知识。利用全新的电脑技术,学生将学到当今现代动画制片厂通行软件和硬件的实际操作技巧。指导学生把现实的物体和运动转变并建立为虚拟模型、动画人物以及电脑特技。综合课程将辅以学生创造专业动画短片的能力。其中包含动画制作、加工图像、虚拟模型库等用以展示学生的专业水准。专业的目标是提供学生必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技术技巧,使得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影视制片、后期制作、游戏设计制作、高艺术水准网页设计制作和多媒体的专业工作岗位。
学科特点
数字媒体这门新兴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数字化、交互式、立体三维、视频、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办学模式既可以是新建院系,也可将课程分布于现有相关学科体系;授予的学位既有文学、艺术学,又有理学、工程学、文科、艺术类的,涉及到影视、设计、创意;办学的层次既可包含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也可以是非学历和跨学科学历。
从目前所调查的十几所学校的数字媒体课程的设置来看,无论是数字媒体的哪一个专业,其确定的核心基础课程都是非常相似的。这些核心基础课程是各个数字媒体专业方向都必须掌握的一些入门课程或初级课程,该类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字媒体专业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各个学校首选的数字媒体核心基础课程虽然在内容等方面有各自的特色与侧重点,但在以下几门核心课程的设定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它们分别是:图形技术和动画发展史、图形基本理论、美术和色彩学、三维技术、光影艺术、动感规律、行业法规等。从课程的结构来看,正规大学有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还有选读的课程。各个学校的数字媒体系(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门数与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等有很大的差异,但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不同层面的模块式课程:(1)核心课程包括史、论、技、规;(2)专业课程强调精、练、作;(3)选读课程则突出一个泛字。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作出如下概括总结:核心课程包括数字媒体相关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基础理论Introduction课程;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通用原理、技巧、技术和行规。虽然各个学校的数字媒体发展方向与特色不同,但就其给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类的导论性课程来看,还是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基本上涵盖了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数字媒体的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为以后选修某一领域的扩展性的高级课程,或在该领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
综合来看,各学校都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本学科几大主要研究领域的引导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本校的数字媒体本科生开设了各具特色、内容广泛的较高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为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媒体学科进展提供了保证和资源。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的兴趣,以及指导教师协助,来选择相应的课程。
就业倾向
美国公司选拔人才非常重视团队协作及团队融合,除了个人品质外,了解和遵守规则、规范也十分重要。从业人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位置以及在这个位置上要遵守的团队规则。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学生到了社会,站上了岗位,迈入了行业,走进圈子时,已经懂得怎么相互交流和配合。
数字媒体的专业技术课程,是该专业的精华所在,必须要精学多练,创作大量习作,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专业课程要求掌握和精通专业技巧,有大量练习的机会,规定足够的课程量来做一些Project,学期末和毕业要完成大一点的项目。各个学校课程的名称和叫法各有不同,而且有些课程相互涵盖,覆盖的面不一样,目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适应的能力。
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课程的选修顺序方面有一定要求,通常都规定某门课程所必须的先决课程。在课程的选定方面,学生有较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由于数字媒体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学校非常重视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知识建构,要求学生完成除学校规定的通识类课程外,还要完成指定的相关必修课程。各个学校数字媒体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所指定的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略有差异,但大体上是从计算机科学系列和艺术创意系列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很多学校的课程设计,很明显是根据已有的自身条件来偏重某个出路。有的学校建立了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广告设计专业偏重广告创作的行业取向。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按照学生毕业后可能担当的特定职务来定位,如与影视相关的有设计、导、编、演、辅等。他们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老师则可以开设个别辅导课,以便学生可以专心学一些按职能划分的专业课程。
总结
通过对美国具有代表性大学办学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如下特点:
首先,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通识类课程、导论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其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本系(专业)和外系(专业)的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再次,办学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院系之间可以联合设立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交叉性专业,并联合授予学位。
篇8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虚拟数字世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9-01
随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数字化学习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数字化学习的核心和依托,并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定义,李克东教授的研究颇有代表性,如下阐述:
李克东教授是国内较早从事数字化学习研究的学者,他提出,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其中,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与传统资源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可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在理想的状态下与职业教育网络化学习平台具有同样的内涵,是满足职业院校师生、企业培训师和社会学习者等用户需求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专门研制的具有资源集成、网络传播、用户服务功能的资源平台和支持用户共享使用、提供用户服务的机制三者的组合。其服务于各级职业教育与在职人员终身学习需要,既要针对职业教育专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又要针对企业职业岗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具有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特质决定了资源的“数字化”形态,网络是资源传播的主要载体,普遍适应是资源共享的基础,遵循规范和标准是资源便捷使用的关键。
篇9
摘要:本文参照电子商务的概述方式,对数字媒体
>> 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及展望 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 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究 数字媒体艺术“跨界”人才培养研究 构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特性与人才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EDC―理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浅议企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影视类高校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 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数字媒体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 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的多元实践策略 数字媒体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游戏软件人才培养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数字媒体导论I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Media) [EB/OL].
[12] Richard Stallman. Can You Trust Your Computer? [EB/OL]
[13] Ross Anderson. `Trusted Computing'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EB/OL].
[14]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EB/OL].
[15] 赵超,黄孝章.我国出版业数字媒体平台发展方略探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6(5).
[16] 曾栋,张公明. 从数字艺术内涵谈工业设计专业数字媒体教育[J]. 艺术探索,2008,22(1).
[17] “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 项目组. 数字媒体相关技术问题研究――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广电系统的影响(下)[J]. 中国传媒科技,2007,(6).
[18]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EB/OL]. /animation/digimedia.htmt
[19] 郭蔓蔓.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6).
[20] 莫丽敏,梁斌. 从“多媒体技术”到“数字媒体技术”:一个概念的发展[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21] 迟静,高珊珊.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 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2007年8月,烟台.
[22] Computer Society and ACM Approv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de of Ethics[EB/OL]. / computer/code- of-ethics.pdf
[23] B. Joseph Pine II,James H. Gilmore. 体验经济(修订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4] (美)Donald A. Norman. 情感化设计[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Summary of Digital Media and a Comput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Idea
LI Xu-zhang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990, China)
篇10
摘要:2008年我院迎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方向的首届毕业生,本文从毕业生的角度,通过三个方面介绍了我院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由学生挑拣工作单位转变为工作一时难求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是面试求职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用人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训才能够上岗。这就形成了一方面计算机企业对国内软件人才的欠缺大喊头疼, 另一方面毕业生又为工作难找而苦恼,而一些宣称几个月成就软件大师培训就业的机构又异常热闹的尴尬局面。
但这种社会需求也为独立学院带来了好的机遇。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和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地调整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院计算机系数字媒体专业方向今年有101名毕业生,其中三名同学分别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娱乐与动画、南开大学多媒体技术、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几名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决定自主创业等。本文是在对部分毕业生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和思考。
1明确人才培养的学科定位
我院的母体学校是南开大学,显然照搬母体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不现实的,但独立学院的学科定位又取决于母体学校的学科资源条件。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地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独立学院;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还取决于社会的人才需求,市场的稀缺度越高、学科发展的潜力越大,学科建设的成功率也就越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数字媒体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于2004年创立的。
我院定位于以本科教学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数字媒体专业重点培养适应信息现代化建设需要,牢固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熟练进行数字媒体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制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同时也为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研究输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新型研究人才。从04级毕业生的情况看,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2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2.1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我系新生入学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许多同学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我们面临的却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要求我们掌握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这样如何针对绝大多数同学制定一个合适的培养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努力形成多元的、以学生为本的、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以此来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因此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在保证计算机主干课不变的同时,设立了数据库与网络、游戏程序开发、数字媒体制作三个子方向的选修课程组。让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教学计划把“高级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改变为“多类型、多层次的初步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较扎实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学习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完整过程,实际地掌握数字媒体构件加工、软件编程、作品制作和网络建设的基本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上机实习、课程设计多个环节,培养出初步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合理设计课程
(1) 开设计算机导论、数字媒体基础、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强化C、C++、Java等基础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设置动画课程设计、网站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游戏课程设计等子方向的实践课程,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较大型的课程设计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开设苹果机操作系统、脚本写作、影视编辑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发展方向进行选择,以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在教学计划中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点,按照教学次序和难易程度分开,将要开展的课程分别安排到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达到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目标。强化主干课程的同时,允许学生根据兴趣选修课程,这就需要学校在选修课中设置相应的序列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自我设计,努力向选定的方向去发展,以便深入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同时保证所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3重视实践教学
作为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上机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社会实践、作品制作、开放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各种竞赛;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大规模的练习性项目,在项目中实践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知识等等。
为了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我系不仅聘用南开大学的师资,而且聘请了社会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一些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承担教学任务,例如天津市东路软件公司的游戏软件开发工程师、鹤普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多样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3 类:从事研究型工作、从事工程型工作和从事应用型工作。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前两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基础,对于第三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
根据市场的这些特点,我们不是只将就业指导停留在毕业生,而是贯穿整个大学4 年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年级,做不同的指导。一年级新生应该开展新生入学专业介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教育学生开始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培养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二年级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有意向数据库、网络、游戏软件研发方向发展,就应教育学生在强化程序设计课程的同时,加强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积累计算机相关项目的经验;如果学生有意向网页设计、数字媒体作品设计方向发展,应指导学生多参与各类设计创作大赛,并指导学生选修相关的艺术类课程,提高对艺术的关注度和感悟能力。三年级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技能技术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四年级要着重就业的服务性工作,多渠道、多手段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指导。四个年级的不同阶段要相互贯通,与平时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3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3.1鼓励课外开展兴趣小组,培养团队意识
丰富的课外活动,将有专业兴趣的同学集合起来,邀请老师和有专业特长的同学讲座,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结成兴趣小组,共同学习探讨,带动周围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系有数字媒体、影视动画、游戏软件开发三个兴趣活动小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亲身体验到系、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几个毕业后决定自主创业的同学就是通过兴趣小组启发了创业思路,在校期间他们的网站广受好评。
3.2组织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
连续3年的“计算机多媒体作品大赛”中诞生了多个优秀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正是这些作品冲击着每一个同学,在对作品惊叹之余每个人都亲身体验着“实践”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恰恰是培养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根基,也是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动力。
参加全国和天津市举行的各类计算机能力竞赛,使学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竞争,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更能了解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明确学习方向。
3.3引导自主学习
教育是一种引导,而引导的结果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加强,在这方面我系的工作是极具开拓性的。传统的学生自主活动是以“社团”的形式开展的,我系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04年成立的“计算机系兴趣小组”将自主学习的工作推到实际日程上,04下学期开展的“多媒体作品大赛”更是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而后在系里老师鼓励下学生自主成立的“媒体实验室”更是打造出一整套“学术交流平台”,并将平台网络化,为“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做出了充分的实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需要社会来承认和鼓励他们,在这些方面我系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市级乃至国家级比赛,并拿了许多大奖。
如图1所示,三个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的整合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如图2所示,自主学习与社会项目、各种竞赛的结合成为了将来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3.4校企结合,自主创业
创业培养是将“准人才”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创新是创业活动的核心,也是社会价值的核心。
滨海学院每一个计算机系人都知道在第三教学楼2楼的计算机系办公室门前有着一幅完备的“计算机系课程体系”图表,这个图表是计算机系全体教职工在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的教育教学体系。该体系从考研和就业的角度以及就业的不同方向,如数字媒体作品制作、影视动画、数据库、网络、游戏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各种社会需求作为体系中培养人才的终
极目标。该体系将大一新生从入学到大四毕业的整体课程配置状况进行综合搭配,是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最直观的综合培养计划。创业的培养是对个体能力与技能的基础培养之后的一个升华与提升,而“计算机系课程体系”就是对创业培养的基础、系统性工作。
相信在今后的创业培养中,孵化机制的建立以及风险教育的进一步加强一定会使计算机系的创业培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进而将这些大学生创业者推向我国的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为滨海新区乃至全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3.5开展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工作
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难,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事实面前,也要不断发挥优势,突出特点,提高质量,最大限度的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取得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去过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的毕业生经常看到JAVA工程师、DSP工程师、网络设计师等等的招聘,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报相应的认证。在学校开设考点和相关的培训课程,方便学生通过考试。
不难看出,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4)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5)毕业生实行双证制(毕业文凭和职业技术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6)学校和用人单位结合,学生与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西安,吴麟麟.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