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结构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结构设计

篇1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是以研究服装结构规律及分解原理为基础,对立体的服装造型设计效果图或实物产品进行分割,完成各平面衣片的几何轮廓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呢?现就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形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从整体上认识、分析、研究、把握教材,理清知识结构,针对服装流行趋势,以教材为参照,适当加入时尚的服装款式进行讲解,形成自己的特色。

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将相关知识穿插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当中进行,各项目内容的选择既要兼顾当今服装的流行趋势,又应有传统经典款式和企业实际生产的订单上的款式、样衣等典型款式。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沟通,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系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现代服装制造业培养掌握服装立体制版设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二、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规范演示和操作,快速准确地掌握绘图方法和专业知识。

(2)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单纯地讲基础理论知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将服装人体知识和服装结构知识结合起来,及时引导学生结合人体体形,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服装与人体三维空间的关系。例如,在讲解裙子的原型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裙子前后片的省长是否等长,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马上就得出结论:由于裙子是自人体腰节以下围裹人体的服饰,人体的腹峰高于臀峰,所以导致裙子的前片省短后片省长。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强化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可采用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教师应认真钻研和深入挖掘教材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善于启发学生总结出教材中尚未点明和未总结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独创。

讲服装结构设计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认为学生会画就行,而应在传授基础知识后培养学生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循循善诱,逐步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在学生熟练基础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或课题,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和创造。对于这部分内容可采用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衣身的结构设计变化讲完之后,可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给同一个人裁宽松和紧身的服装,看衣身结构线和腰节长是否相同。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就会发现在学过的知识点之间有更深层的知识值得挖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更多的知识内涵,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加强直观教学,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确,教具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尝试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1)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作业,既清晰又快捷。

(2)利用投影仪展示款式图,可节省教师上课画图的时间。

(3)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作课堂练习和课堂反馈。

篇2

1.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服装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的环节也较多,至少要有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三种工作岗位。服装设计师通过流行趋势的把握以及市场趋势的分析等进行包括款式、色彩、面料等几个方面在内的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服装制版师根据设计师的效果图,分解服装结构,通过服装结构设计实现服装的二次创作,形成平面衣片,制作工业样板,进行样板系列化,指导生产等。服装工艺师将样板师分解的衣片进行缝合,实现面料从平面到立体,最终实现设计作品。通过样衣的制作,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工位,指导生产。服装制版师处于服装工业生产的中间环节,其二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计师设计意图的表达;同时,对于工艺师也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服装结构设计师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岗位。

2.在教学中的地位

服装设计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基本上也是按照上述三大组团进行设计的。服装款式造型设计课程组团一般由设计基础、设计思维训练、设计表达、专题设计等课程组成;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组团一般由立体裁剪、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制图、结构设计原理、工业制版等课程组成;服装工艺课程组团由服装机械原理基础、服装工艺、服装生产管理等课程组成。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组团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学生设计表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培养学生服装设计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现状

1.理论缺乏系统性

我国高校服装专业的建立时间比较短,服装结构设计在多数人眼中属于服装裁剪范畴,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甚至是不屑于研究。由于人们对于服装结构设计的认识不足,导致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目前,流派众多,以平面结构设计为例,服装行业中有原型法、比例法、D式裁剪法、梅式裁剪法、360度裁剪法等。高校教学常用的是原型法和比例法,而原型法中又有文化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美式原型、英式原型等;比例法中又有六分法、十分法、短寸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由此可见,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实践环节薄弱

服装设计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其是服装结构设计环节。一个制版师的能力如何,实践经验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成衣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多数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实践环节薄弱。多数教师所讲授的服装结构制图款式传统、陈旧,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模式化,与市场脱节。由于实践内容缺少时效性,所以学生兴趣不高。实践过程多为制作1∶5的示意图,1∶1等大图制作不多,而且多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往往缺乏后期的成衣实践验证。要求学生实践练习的目的多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和熟练要求不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与生产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总体来说,高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3.相关课程衔接不够紧密

首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组团中的相关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如立体裁剪、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制图、结构设计原理、工业制版等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孤立的,缺乏横向融通。其次,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组团的课程与服装结构设计组团的课程衔接更是欠缺。款式造型课程的教师只注重学生艺术感觉的训练,只注重设计的款式、色彩、面料等因素,对于服装结构的关注和指导很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师往往比较注意与工艺课程的衔接,而对于款式造型设计的关注较少。各课程组团之间的纵向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孤立地学习各门课程,缺少全局观和系统性,不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服装专业设置较晚,服装专业教师队伍还不尽成熟。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师大体由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院派,由高校课桌到高校讲台,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实践经验较少;一部分是企业派,在企业一线从事生产多年,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功底略显不足;还有少部分教师是20世纪90年代从纺织、染织、工艺美术等专业经过进修学习后转到服装专业任教,系统理论学习不够,实践经验更是欠缺。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尤为重要。

三、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系统性

服装结构设计是根据款式造型设计,解决衣片与衣片之间的逻辑关系,衣片缝合后所形成的成衣立体空间与人体空间的对应关系的科学。所以,理解服装衣片与人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规律,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基础。首先,要研究人体每个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规律,掌握人体和人体空间结构,再利用目标人体和服装人体的规律和服装平面结构衣片数据相对应,最终形成相对应的平面衣片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将服装各个平面组成衣片的排列关系用数学的方式加以规范化。通过服装结构数学模型的研究,总结核心本质规律,提高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服装结构设计首先是理性的分析,然后才是感性的升华。所以加强服装结构课程组团的系统研究,通过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形成理论构架,系统理解理论体系,这是学生学好服装结构课程的前提。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针对性

对于服装结构课程,学生的实践环节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二是专业能力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立体结构设计时对于剪刀、珠针等的熟练应用技能等,平面结构设计时对于相关制图工具的熟练运用及运用直尺画曲线的技能等,主要是运用工具的能力和心手协调能力。专业能力实践包括基本绘图能力、根据效果图进行结构设计制版的能力、工业样板制作能力等。将实践技能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单元,在注重学生实践作业质量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提高效率,以适应服装行业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模式。以平面结构设计时袖窿曲线的绘制为例,现在很多教师习惯教给学生使用曲线尺来绘制。但由于服装的款式和规格是不断变化的,袖窿曲线也应该随着款式、规格的变化而有所区别,而曲线尺的曲度却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绘制时,要么不论服装怎么变化,曲度都一样,失去了设计的意义;要么因没有合适的曲度,学生无从下手。所以训练学生用直尺画曲线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用直尺画曲线是企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服装设计师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高校教学时却一直没有强调和重视它。其实只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训练学生的心手协调,一般的学生只需要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做到基本熟练,而佼佼者只需几天就能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实践项目和环节的针对性,精心规划、循序渐进,最终就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目的。

3.注重相关课程衔接,加强实用性

服装结构设计相关课程的衔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组团内课程之间的衔接,二是三个课程组团之间课程的衔接。目前高校的服装结构课程一般是每门课程单独授课,各自为政,横向融通较少。例如:立体裁剪开设1~2个学期(大一、大三),服装人体工程学开设1个学期(大二),服装制图开设4~5个学期(大一至大四),结构设计原理开设1个学期(大三或大四),工业制版开设1个学期(大四)。从开设的时间上看,基本符合知识逻辑体系,但是由于每门课是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缺乏有效的衔接。建议可以尝试打破各课程界限,以裙装类、裤装类、衬衫类、西装类、时装类等项目为切入点,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础,运用立体裁剪(立体制版)、平面制版、变化原理,最终形成工业样板的思路来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了解每一类典型服装款式从形成到最终完成工业样板的全过程,达到系统理解、熟练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到生产的中间环节,在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实例讲授中要与服装款式造型设计课程相衔接,对设计作品加以分析、分解,将款式造型设计通过理性的二次创作,把效果图转化为可供生产的样板。在服装工业制版的讲解中要与服装工艺课程相衔接,对于样板的缝份、吃量、剪口等的设计合理,裁断版、工艺版的制作准确,对生产工艺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要通过工艺制作,对所设计的样板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一个不懂款式设计的制版师是没有灵魂的制版师,一个不懂工艺设计的样板师是没有根基的样板师。只有通过三个课程组团的有效衔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现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和原动力。教师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实践技能与实践经验的熟练丰富程度,对理论前沿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沿的把握程度,都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水平与质量。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通过开展教研、科研、学术交流、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归纳总结,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知识体系,摒弃理论陈旧、技术性差、脱离实际的内容,不断吸收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做到知识的优选与优化,深入系统地研究理论前沿知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经常深入市场、深入企业,了解市场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根据市场、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服装结构设计教师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应该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制版师。高校在培养自身教师的基础上,要适当聘请企业一线的制版师参与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给学生开设讲座或者兼任部分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企业中的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感受企业的真实情景和状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门课程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篇3

[关键词]服装 结构设计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胡亚兵(1977- ),男,江西上饶人,南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艺术设计。(河南 南阳 47306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31-01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生产的核心技术,一方面,它将服装效果图转化为服装平面结构图,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理念实现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它为工艺设计提供结构合理的工艺样板,为制定工艺标准提供可行依据。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程的关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的相通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立体的知识体系,避免出现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时出现死记硬背、相互孤立的现象。尤其是在计算公式和服装尺寸放量方面,一定要考虑与人体、服装款式之间的关系,只有把关系讲透,学生才能灵活掌握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实际生产的要求,把款式设计、面料选择、版型设计、制作工艺等结合起来学习。

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重理论轻实践。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一定要在具体实践中实际操作,并与服装制作工艺等课程结合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并按照课本举例进行手工制图,而没有将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工艺、服装面料、服装流行元素等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完成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学习后,不仅不能有效地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反而往往只知道死记计算公式和数据,对制版知识一知半解。当服装款式发生较大变化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毫无章法,这样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严重脱节。

2.教学与服装市场和实际项目相脱节。由于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实际的生产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校期间很少主动测量市场服装成衣相关数据。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只是讲解一些基础款式的操作,新方法的开发与设计方面的训练机会较少,校外实际生产更是不会进行。因此学生对版型设计和理论知识只能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大部分理论知识无法验证,以致理解不清晰,应用时只能照搬,不能灵活运用最佳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手段表现服装造型。

3.学生对结构设计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服装结构设计就是当裁缝,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报考服装专业的积极性。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为非第一志愿入学的,并不是真正对服装专业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对设计或管理比较感兴趣,将来毕业打算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不愿意从事服装裁剪和缝纫制作等与“裁缝”相关工作,认为结构设计课程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生对服装结构课程学习态度消极,不重视甚至不参与课程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无法对课程理念及知识点完全掌握。

三、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讨

1.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整合交叉知识结构。为避免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与服装企业岗位之间出现相互脱节现象,需要根据岗位人才的需求修订教学计划,重视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密切配合,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纵横向链接,并采用综合式教学法,在一个教学主题或项目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教学规划,同时注意调整综合不同课程的知识点,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将款式稿、灵感来源、结构图、工艺特点、工艺流程、面料小样、辅料等所有的过程都经历一遍,使学生结构设计知识与技能达到企业岗位的需求。同时通过制作完成服装,然后分析服装成品造型和舒适度,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进一步掌握结构设计的尺寸规律与版型设计打好基础,不断提高服装制版水平。通过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创造性开展教学,完善教学过程。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将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法与知识进行比对,从中找出规律。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款型分析、人体结构等问题,这样讲解更直观明了,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课堂讨论。在服装结构课程的教学中,课时安排相对集中,以便采用分阶段教学,注重加强实践。在理论课阶段,由资深教师讲解,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每周讲授4~6学时。在实践阶段,由学生自主选择款式,进行1U1结构制图,并进行样衣的缝制,在样衣试制时,将净板放缝后进行简单缝制,重点不是工艺处理,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学生不同环节的专项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结构设计的方法与理论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灵活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目的。

3.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靠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好的教师经历应该是从学生到企业再到教师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新进教师一般是应届生,有的还要求是研究生,往届生很难进入高校,造成教师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专业骨干教师成立特色研究机构或工作室。通过工作室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从而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工作中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可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讲学和培训指导,广泛进行信息沟通、经验借鉴和技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教师本人的技能素质。

4.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专业学前教育,使学生清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学习目的和作用。具体到服装结构课程中,需让学生明确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它不仅具有服装设计和工艺制作之间的桥梁作用,也是从事服装生产管理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还能调动他们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保持强大学习动力。采取这种步步为营的学习方法,可以克服学习的盲目性,为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5.建立和完善新的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就本门课程而言,我国目前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一是考查;二是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对学生学习过程打分。比如可以把这门课程分为理论部分、款型把握部分、制作工艺部分、服装舒适度部分及最终服装效果部分,对学生完成的每一部分进行打分,并要求每一部分都合格才能考试通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可以仅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查,比如实行项目式教学方式,在考查中主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过程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尝试完善新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课程,要不断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尝试新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进一步综合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做好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积极做好企业横向联系,产学研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成熟的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培养服装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陆鑫.服装专业人才培育中的“脱臼”问题研究[J].纺织教育,2005(6).

[2]吴国智.示范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路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篇4

【关键词】袖窿;插肩袖;角度;袖山线;空隙

It put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of shoulder Xiu a research in the clothing structure design

Peng Wei

【Abstract】Any sleeves of shape in the clothing structure the design, almost take the size of Xiu Long as basis, the sleeves structure for design have to mutually fit together with the size of Xiu Long of body type.Regardless match a body shape to still keep loosenning a shape, the key lie in controling its basic principle, confidence good the relation between Xiu and body type.For sleeves structure design to say, the decision put shoulder Xiu a shape of not only be limited by Xiu mountain of height, the more important Xiu mountain line tilt to one side angle decision the external appearance shape of clothing, control human body sport of comfort.

【Key words】Xiu Long;Put shoulder Xiu;Angle;Xiu mountain line;Crevice

袖子的造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一类是上装袖,另一类是连身袖。从造型上看前者的袖子与身型是分开的,通过袖与身的缝合才能组合成完整的服装,而后者的袖子则与身型在不同程度上连接成为一体,其身型的某一部分与袖子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在结构设计中任何造型的袖子,几乎都是以袖窿尺寸为依据,所设计的袖子结构必须与身型的袖窿尺寸相吻合。无论是合体

造型还是宽松造型,关键在于掌握其基本原理,把握好袖子与身型的关系。对于服装制板师来说,上装袖的绘制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只要将所绘制袖型结构中的袖山与袖肥、袖弧线与身型袖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能够保证其纸样在缝制成为成品服装之后,其外观的造型及穿着的舒适度。而肩连袖的造型除处理好上装袖各部位的关系外,还需要注意袖山线的倾斜度,倾斜度的大小不但决定袖子的造型,而且影响服装的机能性。下面就以属肩连袖造型的插肩袖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肩连袖的结构原理

肩连袖或称身连袖在袖子造型中是一个总称,顾名思义,它是指袖子与身型或身型的某一部位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身连袖的造型是袖子与身型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袖与身的样板

图(1) 插肩袖结构图

是一个整体,例如蝙蝠袖。在实际应用中,袖子与身型的相互连接,是根据款式造型的需要,在袖造型上增加了某种形状的部分,同时在对应的身型上减掉其形状部分,所构成的袖与身型是分开裁制的则称之为肩连袖,它属身连袖的范围。肩连袖可称之为插肩袖或连肩,其基本原理是将衣身肩部的某一部分裁掉,然后将裁掉的部分与片组合并进行裁制,组合后的样仍然是完整的整体。制板时首先要确定插肩的部位,画好互借所要的结构线,然后将袖子的中点与肩点相对应,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在肩点的部位重合,这时所确定的插肩部位同袖子形成一个整体,再将腋下的袖弧线与身型袖窿弧线相吻合,便可完成插肩袖的结构。从图完成图中可以看出袖片不同程度的与身型出现了重叠,即图中所标示的重叠量,此重叠量决定了人体腋下的活动空间。这时我们如果将肩端部位的角度减小并绘制出样板,然后与图(1)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随着重叠量的增大上装袖与身型的袖窿之间的空隙随之就会变小。此时袖子的造型在外观上就会出现两种状态:其中根据空隙量小的样板所制作完成的服装,穿着时人的手臂处于自然下垂时其外观造型效果非常好,但缺少手臂上抬的运动空间。相反,根据空隙大的样板制作出来的服装,穿着后会有较大的手臂上抬的运动空间。插肩袖的结构原理适用于很多造型,它既能体现上装袖合体的身型,又能适应人体的运动要求。可以说插肩袖是上装袖与连身袖两者优点的统一,其中上装袖的造型适合设计较为正规的场合的服装,而连身袖的造型适合设计运动量较大的服装,如工作服、运动装等。

2.袖山高是制约插肩袖结构的基本因素

图(2) 插肩袖袖山高的比较

插肩袖同上装袖具有相同点,即袖山高制约着袖子的结构。我们在绘制上装袖时都知道,上装袖造型中袖山高低影响着袖子的肥度,在袖长及前后袖窿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袖山越高,则袖根越瘦,反之,袖山越低,袖根越肥,而袖腋下线也随着袖山的增高而变短。在制板过程中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外观效果,不考虑服装的实用性,即使结构上合理也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在插肩袖的绘制中同样会遇到。如图(2)插肩袖袖山高的比较中所示,在插肩袖后片结构图的袖片上,画出A、B、C三条不同尺寸的袖山高线,以B线为原型袖的基础尺寸线,将A线的袖山高与其进行比较,结果主要是在腋下部发生了变化,袖山的增高使袖根肥变瘦,而袖腋下线则变短。与之相反,C线的袖山高线变短使袖根肥变大,而袖腋下线则变长。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袖根肥处于适中时,袖子的外观造型既能美观,穿着又具舒适度。当袖根肥变小时,袖子的外观造型美观无皱褶但穿着时会,因其缺少手臂的活动空间而感到不舒适。相反,当袖肥变大后穿着虽无问题,但造型外观效果稍差,当人的手臂处于自然下垂时袖子部位会出现很多褶皱。图(1)插肩袖结构图中所显示的重叠量与之呈正比,重叠量大的正好是袖山浅的造型,所以前面提到的重叠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由于插肩袖造型的特点,袖山线的倾斜角度也制约着服装外观造型及穿着的舒适度。

3.袖山线的倾斜角度

图(3) 臂厚度

在插肩袖的纸样绘制中,袖山线的倾斜角度制约着袖子的造型。袖子与身型肩点的角度不但影响袖与身型的造型状态,同时决定着人体的活动空间。在确定角度之前,首先要注意到人体的肩点与臂部的关系,当手臂自然下垂时,臂部与肩点呈现了一定的厚度,如图(3)所示。当人体手臂抬至叉腰的状态时,此时的厚度在尺寸上会相对变小,但在绘制纸样时此部位的尺寸不能省去,可根据款式的需要确定数值0.5~2公分。

图(4) 倾斜角度大小比较

就一般袖子来说,袖山线与身型呈45度角的斜度最为标准,这是因为当人体手臂处于叉腰状态时,其胳膊的倾斜度约为45度角。根据此原理绘制插肩袖袖山线的角度时,基本上采用45度角的斜度,此角度制成的纸样即能保证外观造型,又能保证穿着的舒适度。在它的基础上如需增加活动量,减少角度即可,反之,所设计的款式如需要外观造型的美观,则增加角度使倾斜度更接近人体手臂自然下垂的状态。根据以上原理绘制的图形,前身的倾斜度为45度角,由于人体的肩部向前倾的特征,所以后身的角度在45度角的基础上上抬1公分。

从结构原理上进一步分析得出,当袖山高不变的情况下,袖山线倾斜角度的大小控制着手臂的上抬空间。如图(4)所示,当倾斜角度大时,袖中线至袖与身型的重合点的距离变小,当倾斜角度小时,袖中线至袖与身型的重合点的距离则变大,距离的增大,增加了手臂的上抬空间。倾斜角度的增大与减小同时还影响着腋下的活动空间,当倾斜角度大时,袖与身型重叠量就大,当倾斜角度小则袖与身型的重叠量就小。所以倾斜角度同时影响手臂的上抬空间和腋下的活动空间。另外,当袖与身型重合点处于不同位置时,在袖山高及袖山线倾斜角度不变的前提下,所绘制的纸样也会不同。重合点越高,绘制的纸样袖型越肥,袖腋下线则会变长。相反,重合点越低,袖型越瘦,袖腋下线则短,手臂的上抬空间也受到了限制,如图(5)所示。

图(5) 重合点高低比较

4.袖片的调整

根据以上原理绘制的插肩袖结构图,必须进行调整才能使用。首先,是依据人体的自然状态调整袖中线,当手臂在自然状态时是向前弯曲的,因此要将前片的袖中线和袖下线向前移动1~1.5公分,使其造型符合人体的要求。然后再将后片肩部的省道进行合并,修整袖中线和插肩互借线的造型,使其线条流畅。另外,还要检查前后片的袖下线长短是否一致,大多情况下袖下线长短要求相同,除个别款式要求后片的袖下线长一些,需留出缝制时的吃缝量。最后可根据调整好的纸样进行服装的裁制。

综上所述,决定插肩袖造型的不仅只限于袖山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袖山线倾斜角度决定着服装造型的外观,并且控制着人体运动的舒适度。以上原理适用于肩连袖各种款式结构的绘制。总之,要想处理好肩连袖的结构,就要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以上原理,绘制出既保证造型外观的线条流畅大方,又能使穿着者感到舒适的服装纸样。这是每一位服装制板师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瑞璞刘维和.《服装结构设计与技巧》.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篇5

“立体法”引入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以来,学生就能非常容易了解上述关系,从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知识的目的。因为学生们刚接触到服装设计课程,还不知道如何将服装平面结构到立体衣片之间拼接起来,服装结构设计又称之为服装制版,它是服装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在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把“立体法”引入到课程中,让学生非常容易了解服装平面结构到立体衣片之间的关系并能完善对服装设计变化的掌控能力,继而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现在,随着我国服装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版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是初学,很难将立体与平面结构结合起来,引入“立体法”教学后,使学生在服装结构设计学习中就可以轻松体会立体与平面结构的对应关系,使服装结构设计由难点课程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如何在迎合市场的前提下带动学生的创新力,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一、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

在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讲究的是平面服装结构,仍采用的是教师在讲台上绘制1:1的平面服装结构图,学生就在台下跟着画的教学模式,课堂案例讲解及制版形式单一,作业质量雷同,反映了课程对学生不够吸引力,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教师是手脚并用、口干舌干的,而学生理解和学习兴趣并没有显著提升。而每年各服装企业的创新技术未能纳入教学课程,学生在设计复杂的服装时,缺乏一些想象空间和立体构成能力,所以很难将服装与人体结合起来。硬件方面,服装设备的科学性和计算机辅助应用等还有待补充,而且部分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教学方面欠缺,评价体系偏向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立体法”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立体法”是不同于服装平面制版的另一种服装设计方法,是服装专业领域常见的裁剪方法。因为我国特有的宽衣文化以及服装技术工艺条件落后原因,所以我国很长时间内都是采用平面的裁剪技术,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服装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这种服装潮流需求,高校和企业也将这种新的设计方式应用在服装设计探究和生产中,顺应社会对新型服装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服装院校普遍开设了立体裁剪课程,并视其为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重点研究。服装结构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光靠形象的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立体思维的支撑,不仅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有立体的创新思维,这就是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引入“立体法”教学后,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立体人体与平面结构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也在头脑中建立了服装与人体的关系模型,会让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难点和枯燥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当一件布料设计成衣服,要有好的构思,再把构思画到纸上,运用立体思维,选择具体的面料,通过一定的剪裁制作来实现它的可能性。所以,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如果没有立体的思维意识,在面对面料的性能、剪裁的工艺等实际操作上就会一无所知,就算你构思出来的衣服勉强做出来也会差强人意,实际上,许多设计的灵感和想象不是在纸上画出来,而是在实践的立体过程中体现出来,服装上所谓的“造型”也绝不是纸板上的“形”,而是从立体三维空间中体现出来的。

三、“立体法”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立体法”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教师有服装立体剪裁的专业知识,能对当今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进行分析讲解,而不能照本宣科。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流行款式的剖析要有自己的见解,才能有说服力。还要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各种剪裁技法和平面结构知识,并能将二者融会贯通。

(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意识

首先了解学生个体的思维差异及知识储备量,以便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从而全面拓宽学生不同层面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用立体思维方式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是将平面制版转化为立体造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平面结构的知识层面上,而因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敏锐力和创造力。教师要运用立体思维模式,让学生直观面对各种平面设计,再对面料进行设计,改变面料本身的平面效果,创造新的视觉形态。例如,在衣服上进行褶皱、悬垂等结构转化方法的演示,改变其原来的面貌,赋予新的视觉感受。在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表达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怀着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兴趣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

(三)培养学生的立体创造力

设计出来的衣服是学生设计服装表现力的体现,选择合适的服装材料,运用恰当的剪裁方法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要求,但有时候,学生服装结构设计学习中,画出来的设计图和做出来的效果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者缺乏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训练经验,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没有把思维引申到实际操作上,对于平面形态,它一个轮廓就表现出一个特定的平面,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只能呈现出平面,而立体,它不但没有固定的轮廓,而且根据观察者不同角度的观察,呈现出来的形态就完全不同。在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立体感,加强对服装结构的直观认识,并引导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灵感借助“立体法”来进一步的完善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练习了造型能力,还加强认识了各种面料及服装辅料,能明白其性能、质感及表现力。

(四)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

篇6

Abstract: Garment teaching,a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hould be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ultimedia technology,the complementary rol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the garment teac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e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关键词:服装结构;多媒体

Key words: clothing structure;multimedia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66-01

1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的基础学科,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设计与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依照教学惯性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封闭式的开展练习。简单生硬的教学环节,无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专业知识,甚至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习惯,在真正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操作中反而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两个环节的对接。因此,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有一个全面、正确地熟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好,消除畏难情绪,深入浅出的进行理论教学,简明透彻的阐述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任务,使学生学、用并重,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是教师教学实施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逐步为教育教学所采用,从而为中国教育注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新的生机。它改变了以前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丰富的图像、动画和声音媒体集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分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在服装教学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较好地攻克了教学中的许多难关。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进入课堂辅助教学,更使传统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服装作为最传统的行业,相对其它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应用较少,反映到教学上,一直“传、帮、带”为主,服装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分理论课和实践课。服装教学的特殊性在于课上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要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制图知识,更主要的是将学到的制图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结构图纸,最终还要制作为成衣。在这一过程中,过去对难以操作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要进行多次的重复性教学,费时费力,而且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时可突出解决,将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着重指出,或播放重点,或分解,或分析,或交互分析。一些关键要领(如上袖子、装领子等)学生很难一次成功,往往需要缝了拆,拆了缝,教师可将最关键的操作技巧在多媒体上完成,展示给学生,使其正确的理解要领,从而正确的掌握整个动作。通过教师亲身操作传授,多媒体组合演示教学,学生学习吸收,再学习,直至对制作技巧和要领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初学者在进行结构制图时,制图的顺序往往搞错,而结合电脑CAD,可以把每一步作出来,编排顺序,再做成课件回放,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学,还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在进行原型教学时,省道的转移与合并,样片的分割与合并,尺寸的正确性检验等是较难的内容,用平时的教学方法很难演示,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CAD制图可以将操作的步骤进行分解,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理解。在讲解款式结构线的的应用时,裤子的长短变化,裤口的肥瘦变化,如果结合影视作品做成课件,学生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服装在时代的变迁上的影响,学生学习时兴趣盎然,对于结构线的变化更有兴趣进行研究。

3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多媒体课程与实践性教学互补,不能完全代替老师,注意适当、适时、适度的原则,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要确立最佳的切入点,把握最佳时机,适当、适时、适度地引入多媒体技术。需要解决抽象、疑难问题时,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授课形式,既可使问题变得直观、具体,又可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否则,会显得枯燥无味、降低教学效率。

3.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多媒体应用的水平,组建多媒体课件开发组,充分发挥优秀教育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服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就是教授工艺课的教师,很多是从工厂中选拔而来,他们的操作技术很熟练,技能很好,但是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比较薄弱。同时,很多教师各自制作多媒体课件,导致同一课程课件的过分差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各学科可组建一个健全的班子,由多名教师组成“互助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提出教学方案,由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进行教学软件编辑,将创意、精选材、优化课堂结构、合成、使用方法密切结合。同时,加强校际间的多媒体课件交流、评比和推广,建立优质课件资料库,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良性发展。

4总结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服装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努力探索改革途径的同时,课堂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服装教学也应该尽早结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积极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来互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达到较高的动手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要以教学的目标为核心,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郅晓磊,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装饰,2008.6.

篇7

1.1对于不同层次人群的影响

服装整体结构主要是由服装设计决定的。人群不同的话,服装结构也会有所差异;国家和民族不同的话,服装理念也会有所不同,服装结构自然也会存在区别;人的年龄以及身份不同的话,服装结构也会不同。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以上的差异处理服装结构,遵循“整体性”原则对服装的造型进行合理调整,然后按照不同需求明确服装结构的重点,从而满足各种人群的服装消费需求。其次,服装结构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服装造型,也会影响服装饰品、面料的选用,不同配件以及面料的组合、协调。因此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尽可能使服装体现出统一、协调的整体审美效果。

1.2服装结构的设计要素

一般服装设计主要包括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工艺设计三大模块:

①造型设计。主要是设计整体的服装造型效果。

②结构设计。主要是负责设计各部分服装的造型。

③工艺设计。设计服装成型的整个过程。其中,服装结构设计也被称为“纸样设计”,具体就是将人体立体结构表面逐一分解成一个个部分平面,然后根据分解平面重新组合成一个全新的立体造型。由此可见,服装结构设计本质上也是服装款式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同时也为服装工艺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基础。在整个服装设计中,服装结构设计属于中间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服装结构设计要素还包括很多,如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平面还原到立体造型、连接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合理分解人体表面结构、合理构造服装的部件以及整体等。

1.3以服装结构创意突出极具个性的艺术效果

对于每一个服装设计师而言,都希望追求个性化的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设计师可以全面考虑整体的服装设计效果以及服装制作的整个过程,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处理手段,就可以设计出极具个性化、更有创意的服装作品,使服装设计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内涵。设计师可以采用一些设计技巧灵活地变换服装结构,合理搭配饰品,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材料,采用多种多样的设计工艺等多种手段,增强服装设计的艺术效果,突出服装设计的个性化,将服装设计个性和服装结构的特性充分展现出来。

2服装设计对于服装管理的具体影响分析

2.1对于服装销售的重要影响

服装销售是实现服装设计经济效益的关键,而服装销售的好坏直接会受到服装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对于价格的影响,

②对于服装销售量的影响。当然,服装市场价格以及销售量会受到其他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工艺、面料等,但是其中服装设计造成的影响是最突出的,这主要是因为服装面料的选择以及服装制作工艺也是由服装设计决定的。如果服装设计的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的造型显得非常时尚、独特,而且搭配的饰品精致又时尚,选择的面料质感好、舒适,服装的制作工艺显得非常精良,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服装的市场销售。同时,如果服装销售大量提高的话,对于服装设计的发展也会有一定影响。因为服装销售增加,服装设计就会进一步拓宽服装的销售市场,促进服装设计的快速发展。因此,服装设计和服装销售之间应该是互利互助的关系,两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系。

2.2对于服装流行趋势的重要影响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越来越追求自我,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这种心理诉求也体现在服装设计方面。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决定了服装的流行趋势,但是服装设计也会对服装流行趋势造成影响。如果服装设计非常好的话,可以引领整个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服装设计之所以可以影响服装流行趋势,主要是因为服装设计可以体现一个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风貌,只有将某时期各种时尚元素以及各种信息完全体现出来的时候,才可以真正的引领时尚,引流市场流行。比如,如果某部电视剧在那个时期的收视率非常高的时候,和这个电视剧相关的服装色彩、服装图案、服装造型、服装文化内涵相关的设计就会成为这个时期的流行趋势。因此服装设计如果想要掀起流行潮流,首先一定要全面研究、分析某一个时期的各种热点话题(像娱乐、社会、生活等等)、色彩流行趋势以及各种流行元素等。比如,世界杯足球比赛的那段期间,设计师就可以把握市场流行趋势,将服装设计和足球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进而将足球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中。

2.3对于服装品牌效应的重要影响

篇8

【关键词】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图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96-01

随着服装艺术的不断发展演变,服装已经由最初的防寒保暖、遮身蔽体功能,扩展为装饰性、艺术性的设计作品。而解构主义理念的融入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种转变的形成。解构主义打破了传统服饰结构的限制,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多样化发展,为服装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解构主义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师在运用解构主义手法进行服装设计时,要将大量的面料素材进行重新拼接和剪辑,设计师要运用各历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的设计风格和手法,将一些原本毫无联系的图案进行重新组合,将前卫与传统、未来与过去有机融合于服装设计作品中,通常情况下,并没有统一的主导图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解构主义的包容性。同时,解构主义也常被运用于服装的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在解构主义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服装色彩审美,在设计中采用一些反常规的色彩,给受众一种错乱的视觉感受。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材料设计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的材料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特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服装设计面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这无疑为当今社会的服装设计增加了新元素。工业材料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它的色彩生冷,外表坚硬,因此,用这种面料制作出的服装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独特的功能性,服装的轮廓也相对清晰。服装设计师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设计,不断更新服装设计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此外,部分化学素材也逐渐成为服装的装饰物与面料,如唱片、包装袋、绳索、机器零部件等都被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服装的艺术感,丰富了服装的表现形式,例如,有的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白纸作为材料,在造型轮廓的基础上,运用白纸增强服装的飘逸感,同时也展现出一定的环保理念,在满足实用性要求的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艺术性。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不仅具有象征功能和实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因此,无论设计师如何解构服装元素,都会使服装呈现出或简约、或浪漫、或质朴、或华丽的风格。设计师对服装的解构建立在自己对服装理解的基础上,是通过解构手法,将自己的设计灵感运用于服装作品上,进而为服装内容增加色彩。

三、解构主义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篇9

解构主义这种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启发性的理论出台后,在西方文化界形成了一股解构热。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以至神学研究,在这种理论启示下进行各种各样的拆、解、消、反、否等大翻个儿式的研究。终于,解构之风也不可避免地吹进服装界,进入了服装设计师们的思想和创作中。分析当代的服装作品,解构主义对当今服装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传统服装的形式和定义,从观念上改变了传统服装,重新定义了人和服装的关系,给了服装一个全新的概念。解构主义已经成为当今服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设计手法。服装设计中的解构是不断地打破旧结构、打破旧传统服装准则并组合成新结构、形成新准则的过程。所谓“打散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最为重要,而整个过程的意义处在一个不断流变的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服装有着相对固定的审美模式,例如讲究围绕人体来进行研究、讲究体现人体线条、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除了要符合流行的需要还应是和谐的搭配等等。而解构设计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艺术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对现有规则与约定展开颠倒与反转,反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多元、片段、解散、分离、缺少、不完整、不确定、无中心。强调各个元素的综合、谐调,把潜在着根本不同的各个部分天衣无缝地重合在一起,通过偶然机遇、荒诞组合、随意堆砌、解构中心、解构抽象、解构具象等手段来进行创作。设计师把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及网格互旋、点阵、构成、衍生、增减等手法带入设计的作品中。把解构带入服装的设计师有:让保罗•戈尔捷(JeanPaulGaultier)、亚历山大•麦奎恩(AlexanderMcQueen)、祖•卡斯里海福德(joeCase-ly-Hayford)、Tokuko等。他们用全新的角度和哲学家般的思想来处理服装,强调设计师的心理感情思维的作用,破坏传统原则,创立新原则,颠覆传统审美标准,抛弃比例、人体、协调、线型等基本要素,失去了优劣判断标准。认为服装并非是简单的包裹人体,人与衣的交流是设计师的灵魂之一。他们的作品在服装的款式、结构、材料、图像、色彩搭配、穿着形式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空间和包容性,利用传统又彻底的改造传统,呈现出破碎、不连续、不确定的形象。服装的解构是对服装传统的颠覆,他们在不断解构中寻找艺术的支点。

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表现形式

1对服装传统意义的解构

1992年法国设计师让•保罗•戈尔捷推出了女装,1988年春夏英国设计师胡赛因查拉扬(HusseinChalayan)了“皇帝式的新衣”的作品,他在沙滩上立三根小棍,棍之间用一根线相连,模特就站在线所围住的区域当中。线象征性的成了“服装”,女模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穿,但似乎不是绝对的,她们面前还有用一条线构成的“衣”。这是对传统服装意义的解构。

2对服装结构的解构

对服装传统的结构和裁片重新进行分割、组合形成新结构新裁片。把服装的局部样式进行非常规的改造,改变服装局部传统的位置和样式,形成与传统服装完全不同的样式。在服装中进行实验,在传统上应该隐蔽的位置挖洞,或用不相干图形换取注意力以达到强调的目的。改变传统服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标准,服装大量无完成痕迹。如针脚外、毛边、破洞等。

3对服装材料的解构

使用与传统面料迥异的材料来设计制作服装,例如木头、金属、塑料等这些非服用材料,在服装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材料,形成完全新的视觉和面貌。打破服装传统的面料搭配,以新方式、新组合设计服装形成完全不同的新面貌。打破服装面料的完整性,用“破坏”的手法表现“乞丐式”服装。

4对图形的解构

后现代社会是个图像泛滥的世界,杂志、录像带、电影、电视、VCD、DVD等载体将大量图像倾斜给观众。而这些素材重新剪辑、拼接后直接用于服装设计中。表现为面料印花和缀补图案。由于图像本身会带有历史含义,不相干的图像之间的组合,加上不相干的样式会造成历史的混淆、时间感的缺失,这些图像的意义由观赏者自己重新组合。

5时间含混

将历史图片印在现代样式。将历史样式取其片段与现代样式融合。造成时间上的含混。

6风格丢失

解构风格的统一性和时间性的特点,对所有服装风格进行复制、重复、模仿、引用,使服装原有的风格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为无风格的风格。

7无性别化趋向

模糊传统男女服装的界限、款式、结构、面料特点、搭配等。形成男装女性化,女装男性化的中性服装。如女装裤子结构同男装结构,迷彩军装元素的男女装,牛仔服装等。

8内衣外穿

颠倒内外衣服的穿法,把原本穿在里面的内衣当外衣穿。

篇10

解构主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是一种分解构成的主义,就是将事物整体,分解成独立的单个元素,对单个单位元素进行研究,再进行重组构成的一种主义。它最初是一种哲学思维,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对语言文字学中的结构主义提出批判,反对它的固有序列似的结构主义,认为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把结构的构成当成一种枷锁。主张对其单位元素的研究,反对结构,通过对单位元素的研究,形成自我的解构。这一哲学思维反映到设计领域始于八十年代,受到当时社会开放化的环境影响,人们在设计领域也在不断的寻求突破,打破固有思维,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开放、大爆炸时代。解构主义体现在服装设计领域,就是将服装构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进行解构。通过对服装的内部造型设计的结构线、领型、袖型和其它零部件的研究设计,注重对某一单个零件的研究设计,然后重组此类零部件,以期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设计思路,形成新的设计风格,炫亮人的眼球。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在服装构成的构件上的应用是解构主义应用的一大亮点,它通过对服装的某一个零部件的分析研究,对其进行创新,然后应用于服装的整体之中,实现服装设计的新发现。在1999/2000年秋冬的迪奥公司的产品中,其推出一款与传统的开片方式结构很是不同的一款新式绿色长裙,采用了由右肩向右腰部倾斜,再向左下方旋转的的缝合线开片方式,同时它对缝合线部位还进行了深绿底色宽饰边的修饰。如此打破传统的开片方式使人眼前一亮,首先设计者对缝合线这一单位元素进行了抽离,从服装整体中将缝合线这一元素抽离出来,对其进行单独的设计,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创新,然后应用于整体的创新,实现以点破面,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同时它又体现出服装设计者的一种思维,一种线条思维,变换的缝合线,改变的线路,是否也反映了设计者对这快速变化时代的感想,由此反映到设计当中,打动人心,让人喜爱呢?服装上的图案的结构向来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通过对服装图案的挑选,人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而对服装设计图案的选择,是服装设计师的一个敏感点,这一图案的选择可以反映时事,也可以反映设计者的思想,总而言之,图案的设计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它必定要有所反映,能让人看到能够引起思想的共鸣。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后,有一段时间伊拉克新闻发言人的头像作为一种服装设计图案,在美国曾流行一时,因为这一头像代表了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一种象征。这引起了一些有反抗精神的青年的共鸣,所以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元素作用于服装设计之中。所以对于服装图案这一元素的研究,就在于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分析研究,运用解构主义,将其实现的时代精神归于服装设计之中。解构主义思维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服装设计者的解构主义运用是服装设计解构主义运用的灵魂核心,无论是服装的构件还是图案的分析研究、精选创新,都离不开服装设计者,它都是服装设计人员思想的一种体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实际上是服装设计者思维方式结构主义的一种体现,它运用于服装的设计当中就是在服装中体现设计者的思维情感。譬如就个人而言,笔者比较喜欢“安特卫普六人组”中的维尔特•范拜尔唐克,它的服装设计主张“无性别主义”,认为它所设计的服装男女皆宜,其作品的灵感来源源自于视觉艺术、文学、大自然和音乐、宗教等。它喜欢大自然的狂放,在其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感受到无比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狂放力量的无比共鸣,这种思维的打破传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对服装元素的及其组合的固有思维,从思想元素进行创新,体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如此实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创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