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02 17:4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机电教学;教学意境;运用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培养大规模技能型人才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机电专业是中职机电教学中的主要专业,因此,机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机电技能的掌握程度,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优点更多,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提高机电教学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1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能够同时具备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音频等传播媒体。并且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影视娱乐和商业广告等领域中。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众多,其中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其能够有效创设出教学情境,这有助于减轻教师教学难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同时,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机电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专业性质更强,知识更加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板书和口述的形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对教师来讲是很难攻克的困难。例如,在讲授机械构造时,教师无法准确画出其中的构件,并且运动过程也无法准确表述出来,但是多媒体技术教学就能很好的将其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降低机电教学难度。又如,在教授《液压传动系统》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放映液压传动系统的整个组成原件和工作原理,还能够向学生演示其基本回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学习到课程的知识点,并且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机电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全面的感官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电教学的教学效率。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机电教学中,多数课程内容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课堂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方面的培养,这将影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时会有部分教师采取增加实践课程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但是这种方式会耽误过多的时间并且在资金扶持方面需求量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最好的选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机电专业技术的实践材料都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的放映真切的感受到机电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同时也能够在学生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时及时返回到理论知识界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多媒体技术教学还为学校节省一大部分成本,避免了许多隐性弊端,这种教学模式是除了真是动手时间之外最为有效的模拟实践方式,是其它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3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教师对于这种局面,往往疲于应付,学生也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能够调转此局面,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良好局面。在机电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例如,在电路课程教学中,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绘制电路图的操作步骤,这样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也能根据课件中的操作步骤在课堂上对电路图的绘制过程进行描述。这时,如果学生描述正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鼓励的音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机电教学效率。

4拓展时空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在众多专业中属于内容较广泛、时空广、难度大的一门专业,因此,如果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金将机电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是当前机电教学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机电教学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其能够将相同形式的教学材料移至课堂的特定时空内,将历史空间内的长度缩短,减少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空间,同时将要教授的内容以微观、抽象、远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给予学生最鲜活生动的情境。在减少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方面较为简练,相对于制作板书更易于操作,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为学生解答难题,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机械构造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单单是对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板书会让学生感觉单调,失去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带领学生去工厂进行实地参观又费时费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大型机械构造以照片的形式输入到多媒体软件中,然后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熟悉理论知识,缩短了拓展机电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5结语

根据全文可以总结出,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多媒体技术为中职机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便利,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对整合课堂资源、节约教学成本和调动教学活力起到很大的帮助,这对于机电中职教学效率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改善中职教育机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了中职机电教学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巍.辅助引导,牵情激趣———对中职机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6(31):179.

[2]林广棣.中职机械模具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实践[J].俪人:教师,2015(10):111.

篇2

对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缺陷的认识将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做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法的改变。对于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的学习,往往需要有学习的连贯性。这样更利于操作的进行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在我们的高中课程安排中,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偏于比较少的位置。比如就我教授的高二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每班每周只有一节课。在我对教材第三节《键盘操作》这一张进行讲解时,我刚刚讲解完“认识常用键,键盘指法,输入英文字符”这三个小知识课程时间就用完了,而等到下周讲解“中文输入,中英文字符混合输入”这两个小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对上一节课所讲授的时间由于课程想太久而造成一种遗忘。课程的不足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对知识点达到清晰的理解与连贯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也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

二、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高能教学的展示性

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交互性,具有人机交流的特点。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构建教学的互动,且由于信息技术对于声频、音频都有很好的处理能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情境,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求知欲。比如在我们对第二节《用照片编辑器处理图像》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操作的展示与学生操作的训练。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操作视频,增加课堂趣味。(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学生在任何一种学习中都地道主体的作用,而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充当着辅导者与协调者的角色。而在我们的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是由教师为主体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学生缺少真正的课堂参与,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主体地位被忽视。而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则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操作调试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一)创设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中存在大量的专用名词,而这些名词的理解往往存在着较高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加工技术,flash简易动画设计制作出一个阐释名词的小视频对这些名词进行具体化的展示。比如对“资源管理器”进行讲解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关于“资源管理器”相关的小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们认识与理解资源管理器,这样在无形之中也构建了一种情景模式,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维能力。

(二)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要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使我国进入到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学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仍有待提高。文章对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作出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载体多、内容丰富、交流互动性强、功能多、应用广泛等特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学生一般课业负担较重,语文是一门识记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感到枯燥乏味。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大部分文字变成丰富多彩的图形、动画、声音、影片等直观的形式,代替了传统教育的繁琐枯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1.2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制作出所需的多媒体教材,把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转化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将学生充分带入到了学习情境中,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3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通过所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习能力,制作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还要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系统化、科学化、简单化地教授教学重点。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增强了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现状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制作课件的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对学生了解不全面等原因,在制作课件时,经常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过多或过乱编排,出现主次内容安排不合理、知识量过多等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把握知识点。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心理,最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2.2教师操作水平欠成熟

某些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不当或不会使用多媒体资源等情况,使得制作好的课件无法正常展示,教学效率不高。

2.3师生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写作被忽略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对知识只用多媒体课件做概括性讲述,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约束,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次数相对减少,间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造成影响。

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3.1提高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

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了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知识。另外,学校应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让其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顺应教学改革和时展需求的必然结果。

3.2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水平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普遍较低,这与教师的职前培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可以安排专人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的培训,如开展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在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其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略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例如,讲授《边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边城风景的图片、边城人们生活记录视频、边城人文知识等内容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使其充分感受到边城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大力推动了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因为在日常的运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下文中,笔者分析了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一些对策。

1 多媒体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却将多媒体技术视为“公开课”作为好评的一个标准之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都有各自的优势,不可能相互替代,大多数教师还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但是却不愿意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它的运用没有热情。换言之,当前数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认识与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与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例如,在讲解数学例题时,有的教师单纯依靠媒体,往往可以看到部分学生都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不能够及时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要遵守以生为本的原则,必要的板书还是不能省略的。教师写板书的过程,就是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装饰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因此在提倡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功利性、盲目性以及随意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贫乏,且流于形式。这样不仅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对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毫无帮助。另外,大多数教师还是能够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价值,但是受到操作能力和知识的限制,导致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操作流于表面,这也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运用比较少的原因之一。

例如,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等,对于增强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技巧,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数量并不多。由于突出学科特点的专业数学多媒体软件与课程的整合力度不够,从某种角度来讲,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学中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的,要想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合理地处理这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多媒体技术下的课堂来讲,课件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往比较注重课件自身的外观设置,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盲目地将课件运用到课堂上,整堂课上教师就是面对电脑和鼠标,将预先制定的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致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毫无交流,学生成为欣赏教师作品的观众,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 解决多媒体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强教师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认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一线的教师,要能够认清楚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够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优势,就必须要通过集中培训、校本研修、教师自主学习等方式,加深教师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认识,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价值,确保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整合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不断地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课件制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因此制作课件时,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思考、探究等活动,从而逐步认识和掌握数学相关知识和数学定理。课件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函数变化的基本过程,还能够给予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另外,教师还要能够准确地找到数学知识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切入点,为数学课堂教学灌输新的生命力,使学生始终带有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切入点往往体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强化知识的起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解决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多媒体构建教学内容的开放点,建造利于学生获得“过程性知识”的环境。

建立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社团

1)变化角色。在培训中,教师要从心里将自己作为学生,放下“教师”的姿态,确保自己能够从一名学习者的视角去看待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培训期间,要尽可能地减少长篇大论讲述的时间,而是要多为教师提供比较充足的资源和时间,亲身操作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运用适量的时间去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用途,还能够以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需求为依据,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价值。另外,教育的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教师各方面的支持,且尽可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师能够轻松愉悦地完成多媒体技术的学习。

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开展培训要以教师目前掌握的多媒体技术知识以及使用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培训可以采取专家讲解与优秀教师传授经验相结合。专家讲解能够加深教师对于多媒体的理论认识,使教师掌握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优秀的教师案例展示能够使教师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内涵,且对于教师今后的实践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教学人员与相关的技术人员只有通过多次的交流、合作,才能获得彼此的信任与支持,因此一个合适的或者是一个稳定的交流方式对于这种交流与合作的促进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区域学习社团便是其中一种较合适的方式,它的目的便是便于教师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彼此帮助、相互支持。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和支持教师与相关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让教师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创新与理解这样的双重功效。

3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但是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多媒体技术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价值,促使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的整合顺利进行,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马龙云.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缺点之我见[J].新课程,2012(1).

篇5

【关键词】微课程;中职专业课;应用;问题;措施

一、微课程应用现状及意义

在现在信息和网络时代,职业教育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与社会化,以中职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改革已全面展开。以微教学形式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无论是一个中职生、一个老师,可以在快节奏中,短时间内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何时何地学习和思考。

二、微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复性的学习。微课程在专业课技术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点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受欢迎。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一般要对30人以上的班级进行教学,难以兼顾到每个中职生,而微课能够有效解决这个的问题。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中职生可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进行探讨学习。

(二)快速学习、备课。微课程体现了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大转变。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包含教学设计、PPT和视频等,教学设计体现了当前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课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优秀的微课程设计将有利于年轻及转岗教师快速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备课的有效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教学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助力其快速成长。

(三)答疑解惑。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一般是以专业课程的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操作流程作为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在解答中职生问题时或者在授课过程中,可调出微课程供全体中职生共同观看。例如,《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图像处理技术等等,教师可以直接调出微课视频供中职生观看学习。微视频可以刺激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翻转课堂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最强大的教学载体,而微课程是教学视频当中的精品,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具有小而细腻的特点,更符合中职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借助智能手机及互联网,中职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观看微课程,自主完成导学案作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微课程是最好的选择。

三、微课程存在的问题

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老师、中职生,都可以反复学习。但是,目前,微课程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源缺乏,教师能力不足。目前,中职教学中许多专业课程的微课程资源非常少。这是因为微课程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开发人员能很好地把握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进行提炼浓缩,对微课程进行合理地设计,对视频进行加工处理。而专业课教师对微课程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对所有的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师教研水平及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是制作微课程的前提。

(二)良莠不齐。鉴于微课程开发的难度,现有的微课程设计、呈现形式多样化,很多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常常表现为:一是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不到位,甚至出现专业技术知识错误解说和操作不规范等;二是画面不清晰不流畅,语言不清晰,普通话不标准,没有字幕或字幕不清晰等;三是微课设计不合理,画面凌乱,不能准确表达知识点和技能点,缺乏逻辑思维等。所以,要设计符合中职生学习认知的微课呈现形式。

(三)学习平台不足。要实现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只能使用智能手机,中职生使用手机观看微课程视频需要事先下载好,这就涉及流量和网速的问题。中职生如何能在浩瀚的互联网里随心所欲地下载自己想看的微课程视频,如何在校园内快速在互联网里畅游,以及上课过程中教师如何够快速搜索并获取微课资源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微课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会促进其余两大问题的解决。当以上三个问题得到解决时,中职教育教学将进入“微”时代。

四、促进微课程开发的措施

微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趋势。鉴于当前微课程质量达不到实际应用的需求,如何在短期内开发出大量的合适的微课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制作微课程的经历,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教学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对现有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即对PPT、教案、中职生作业单、教学视频和技术讲解视频等进行整理,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制作成微课程。如PPT可以录频,教学视频可以剪辑,教案可以作为微视频文本等进行处理,这可以大大降低微教学的成本和工作量。

(二)师资建设。制作微课程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中职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年轻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握稍微欠缺。因此,组建一支微课程制作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团队成员包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骨干教师,能熟练应用微课程制作软件的教师,还有能编排微课程的“导演”,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互相学习,讨论,相互促进和提高。

(三)制作硬件的支持。要使微课制作团队正常运作起来,那么必须有相应的硬件来支持,如需要学校或科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微课程制作和拍摄的场地和硬件设施,如实训室、计算机、摄像机等等。

篇6

1.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系统的自主学习型课件,其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动画演示、例题、案例等以知识单元的形式展现在该模块中。该网络系统中时,通过相应的教学目标,准确的了解该章教学的学习要求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再通过和课程教学相配套的应用超文本语言HTML制作相应的网页式课件,将课堂中讲授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加载到网络课件中,当学生进入到该网络系统中时,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此外,通过交互动能,网络课件中还根据教学中的疑难点以及关键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解析,保证不同认知水平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网络课件中的内容。

2.网络辅导

网络辅导系统是针对学生复习课堂讲述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以及监测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该系统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方面,其中包含了20个学习单元,并且每一个单元中都包含了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例题练习、问题解析等内容,该辅助系统中涉及的内容全部都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学中多年的学习重点与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与知识点,对相应的难点以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析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进一步的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课件点播

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系统中,在可能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摄制的教师江河的电子教案、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转化成同步的视频课件,然后将这些课件传输到网络中,学生们通过登录该网络系统,就能够点播相应的课件,这种供学生随时点播的网络课件,使学生如同在教室中聆听教师的教诲,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4.模拟实验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模拟实验,是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软件,以一种模拟的空间来模拟现实中的实验环境,通过在网络环境中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能够紧紧的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将试验的理论、概念、重点以及难点等都标注出来,方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实验教学的所有内容,这种模拟实验能够定量的分析电力以及系统的性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的理解。

5.在线检测

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中,还设置有在线自测题库,通过ASP技术管理相应的测试题库,该测试题库中包含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所有教学内容,测试题目的难度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测试题目,ASP技术能够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实现对测试题目的快速组合,并且其还具有自动批阅以及分析问题的功能,当测试结束后,该系统能够自动的将试题的测试结果,其中包含测试的时间、试题的正确率、答题率以及测试的最终结果,然后将正确的答案以及答案的解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测试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信息时代;石油钻井工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1-0094-01

一、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在信息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学习平台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大的网络信息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基本普及,而在高中、初中教学阶段,计算机、演示文档、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也在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信息时代下,现代教学模式对互联网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专业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始出现,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知识讲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软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另外,在信息时代下,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期刊资源、搜索引擎、论坛等形式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技能的需求。

二、信息时代下石油钻井工程的教学模式分析

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为石油钻井工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石油工程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在信息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快速改革。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石油钻井工程理论知识体系示范讲解,以及通过教学网络开展分散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石油钻井工程教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对于石油钻井工程中相对容易的基础知识体系,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来完成教学。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学校与石油工程企业共同搭建集生产管理、员工培训、专业教学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三、信息时代下石油钻井工程的教学模块设计

在信息时代下,石油钻井工程的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模块:这也是与传统教学模式最为接近的一个教学模块,主要以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则引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石油钻井工程的相关知识点将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进行传授,并建立在线测试平台来改善教学效果,另外,还能够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分享各类教辅资料以及钻井工程技能操作标准,为学生的实践培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学习交流模块:互联网的互动性、快捷性与匿名性在学习交流模块中得到了显著体现,学生能够通过BBS讨论以及ICQ在线辅导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极大地解决了石油钻井工程教学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问题,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实践培训结束后与教师进行实时的沟通,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新技术新工艺模块:石油钻井工程作为一门技术类课程,在学习过程必须不断了解最新的技术与工艺,适应技术发展对钻井工程人员的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科技术前沿,浏览专业期刊或者石油企业网站来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4)现场生产管理模块:这个教学模块包括HSE/H2S/井控等培训教材,教师能够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石油钻井工程的现场生产管理,重点是现场检查、工程事故、复杂情况等情景的诊断与处理,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案例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

(5)企业交流模块:信息化教学模式将能够加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师能够通过企业网络平台了解当前石油钻井工程的人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带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模式的改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在现代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石油钻井工程课程而言,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作用同样是极为显著的。在信息时代下,通过建立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模块、学习交流模块、新技术新工艺模块、现场生产管理模块、企业交流模块的石油钻井工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率,推动石油钻井工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葵.网络环境下石油钻井工程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174.

[2]郑海波.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51-52.

篇8

教育部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由上述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化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常用和必要手段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使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彻底打破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1 运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单靠教师口头语言表述,有时很难彰显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将优美的语句、经典的短语、名言警句等以幻灯片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就有可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2 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从古语常说的“琴棋书画”中可见,“琴”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不难看出,古人十分看重和赞赏一个人的音乐才能。而音乐和文学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因素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因子。文学中所体现的意境,有时单凭语言文字本身是无法描述得淋漓尽致的,这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就无法充分展现文学本身蕴藏的价值,也会使学生不能完全领会作者创作时的真实意图和作品内在的精神实质。此时,如果抓住有利时机,适当选取和利用音乐手段辅助教学,就既能更好地展现文学的意境,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顺利完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

例如,学习《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取古琴曲《乌夜啼》穿插作为背景音乐,在独富悲凉哀婉的古琴声中,加上教师语言的点拨和描述,学生眼前仿佛出现这样一幅凄凉景象:孤单落魄的词人黯然神伤地独自登上西楼,抬头仰望夜空中那漠视人间冷暖的如钩残月,低头俯视庭院里那不停地瑟缩颤动的早已被无情的秋风掠夺近空了叶子的光秃秃的梧桐树干和几片摇曳着的残叶……这样一来,学生仿佛一下子就看到了词人在亲身经历了末代帝王的荣华富贵和囚徒的身陷囹圄的痛苦折磨两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后所凝聚在心头的悲哀、无奈、愁苦、孤独、伤痛和悔恨等错综复杂的感受。同时,就能够更容易、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词中所描述的被高墙深院“锁”住的不仅仅是“凄惨秋色”,还有一个满怀孤寂、落魄、哀伤和悔恨的“词人”。

又如,在学习名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就可以选放歌曲《父亲》,学生在感彩浓郁的歌词里和艺术感染力极强的曲调声中,就会深受感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十分自然地走进课文,顺利地完成教材蕴含的德育目标。

3 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画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画教学情境,利用图画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强烈的视觉效应,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结合图画,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发言、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作图画,既培养了学生的图画创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含的意境。

我国历史悠久,在不断的文明传承中,流传下来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和图画分不开的,都可以用一幅美丽的画卷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强调学生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不仅很难准确理解作者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本意,更无法真正体会和领悟作品中隐含的诗情画意,无法想象出作品中描绘的美妙意境,同时,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文学作品本身应有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出爬雪山时艰难地翻山越岭的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朗诵,这样就为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诗词创作背景和意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 运用多媒体创设音视频教学情境

很多文学作品都人们描述了具体的艺术情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让学生品读的方法,就会使文学作品教学变得目的性不强、计划性不全,甚至使学生易陷入枯燥无味的学习之中。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内容,创设音视频情境,适时播放,组织学生观看,就很容易再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情境,同时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容易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奢华的帝王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以及故国不堪回首和沦落为阶下囚的深深痛苦。教师在讲授这篇诗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分别创设帝王与阶下囚两段截然不同的生活片段,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段,展现出金碧辉煌的皇家殿宇楼阁,身着华丽美服的帝王时而高居宝座,发号施令;时而百官侍宴,金杯玉盏;时而妃嫔相伴,畅游宫中;时而皇子嬉戏,乐享天伦;时而浅吟低唱,吟诗作画……再配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欢快的背景音乐,充分展现出诗人李煜曾经拥有的幸福、快乐、安逸生活景象,让学生彻底理解了诗人所留恋的故国生活。

第二段,展现出低矮破旧的牢房,身着狱服的一代帝王身陷囹圄,不时遭到狱卒的苛责、打骂,食不裹腹的牢狱生活景象,再配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伤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孤独、寂寞、凄苦的心情,体会到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意境。前后两种不同的生活,会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诗人凝聚心头无法化解的哀愁,体会到诗人在词作中抒发的极为深切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

又如,在学习安徒生的名作《皇帝的新装》时,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创设音视频教学片断,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特征。同时,也能更好地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使语文教学从注重知识点到关注人文情怀,从注重分析阅读到阅读体验,体现人文化教学。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把多媒体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初中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规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篇9

关键词:CDIO;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产业发展对创新性工程人才的需求,“做中学”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之一。作为“做中学”战略下的一种模式,CDIO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Ⅲ。在过去的20多年里,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界关注如何缩小当前工程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差距,提升工程职业能力,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与快速发展的工程技术相适应。传统的职业教育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艺术创造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方面存在许多缺陷。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引入CDIO理念,通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0peration)的过程培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主线、二重点、三交叉、四整合”课程教学体系,也就是,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按照教学架构中的三交叉,将体现核心能力的课程进行四整合。

1 基于CDIO框架构建新的教学理念

CDIO教育理念以工程项目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个人的职业道德、终生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把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作为工程教育中的教学过程。

通过对CDIO教育理念的研究,我们学院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这一核心理念引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根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特点,提出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眼界、良好的个人素质、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步确立“技术与艺术”,“专业与市场”双结合的新的教学理念。

技术与艺术结合:主要侧重CDIO理念中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环节的运用,强调以艺术素养为基础,以实验、实践深化理论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与技术实践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密切结合的学科,“技术与艺术交融”是专业人才的特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为此在新生入学时就开设了色彩学、艺术欣赏等课程,为后续的专业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专业与市场结合:主要侧重CDIO理念中的实现(Implement)、运作(0peration)环节的运用,强调结合市场的产品实现与全过程运作能力培养。我们多次到企业调研,与滨海新区及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同时还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授课,举办多场专家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构筑三交叉的教学架构

图1所示为三交叉教学架构,实施CDIO的理念时,我们通过针对性项目(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设计实践(学生项目)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其特点是: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逐渐将实践型工程科学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构思一设计一实践一运作”的主线上,培养学生“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形成了从应用能力到创新能力,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导的多层次实践系统。

单元设计: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将知识技能分解、重构、序化,分析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设计一系列要求能力不断提升的工作项目作为学习情境,并由多个单元设计学习包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通过具有应用价值的案例构建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单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技能,拓宽设计思路。同时以学习情境为教学单元组织课程教学,配合学习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随着教学进行,构建单元学习包的项目载体包含的核心技能越来越多,但导入核心技能的案例越来越少,同时学生的主导性越来越增强,教师指导量越来越减少。

组合设计:针对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采用企业、系统及工程的观点,从“基于产品开发过程,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课程设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按照”任务要求提出―理论准备―任务实施―检查评估”4步进行,帮助学生熟悉开发过程和工作环境,并培养学生工作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合设计基于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有一个项目,包含“构思―设计―评估―改进”的全过程。这些项目相当于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关联的知识群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将课程群的建设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消除内容重复,可减少学时数。比如,多媒体综合制作的课程设计,综合了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程序设计、色彩学等课程内容。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综合运用Authorware、Photoshop、VB、Access等软件进行多媒体交互作品设计与制作。

合作项目与顶岗实习:同时开展“引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一方面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另一方面将学生送入企业,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的运营,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顶岗实习a在专业实训课程中,在传统校内教师教学和指导的方式基础上,融入企业高层管理者与高级技术人员的讲学和实践指导,形成企业和学校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要求,处处以实际工程中的标准要求学生,既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小组与学生项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研发小组,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动漫、影视后期制作和网站建设的竞赛。支持学生参加市级和国家级的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全国ITAT等专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迎接挑战的能力。同时还针对项目开发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建学生工作室,承接动画设计定单,使学生按 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了解开发流程,并能从项目整体视角来参与整个开发过程,处理问题,分工协作,学会团队沟通,积累开发经验,实现零距离校外上岗实践。

3 优化组合课程体系,打造工程化课程平台

按照CDIO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增强综合技能训练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我们以项目为导向,将分散的、孤立的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科目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完善。不仅要求所有核心专业课程必须配置实验课程和课程项目,同时增加大量实践型课程如广告设计与图形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站建设、音视频制作、多媒体软件制作等,对这些实践系列课程优化整合覆盖各种教学知识点,突出实践性和动手能力,打造工程化课程平台,具体思路如下。

“广告设计与图形处理”覆盖课程:平面广告设计、图形制作与创意、色彩学等。覆盖的能力:招贴广告设计、户外广告设计、报纸广告设计、图案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

“动画设计与制作”覆盖课程:平面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等。覆盖的能力:制作基本动画、交互式动画、MV、小型动画短片、三维建模等。

“网站建设”覆盖课程:静态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数据库技术等。覆盖的能力:网页的设计与布局、创建Web、FTP站点、处理网页文字与图像、开发动态网站、测试与维护等。

“音视频制作”覆盖课程:非线性编辑、数字A/V后期合成等。覆盖的能力:数字音视频拍摄和采集、利用After Effects、Combution等常用后期效果制作工具进行影视后期合成制作中的特技效果,与各种平面、三维动画软件进行无缝结合,创意设计影视高级制作技巧,面向视频输出的后期合成与特技处理,场的设置、字幕特技、语言编辑、影视片头、后期合成等,拥有独立完成影视后期处理的编辑能力。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IT英语的课程建设,并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英语实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作为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进行建设。主要的专业课程,完全由具体的工程项目或项目案例串起来组织教学,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学校的教师协同完成教学,学生可根据项目或项目案例分成不同的课题组,不仅实现做中学知识,还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丰富、传输速度快且能及时反馈。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图文等各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展现完整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理解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

(一)创设物理情境,物理知识具体化

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颜色、形状、图画等各种展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左手定则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可以展现通电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之间动态情境,而不是教材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降低了物理学习的枯燥性和抽象化的难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主动学习。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影响实验效果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空气湿度和器材的干燥度都是影响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在阴雨天做这个实验,结果就不会理想甚至失败。而有的实验可见度低,学生很容易观察不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话,就要轮流逐个实验观察,但受器材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很难实现。实验过程一闪而过,可视度低,加上实验误差性大,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往往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能加强实验现象且可以重复演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实物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很难控制成实验理想状态,而且实验过程非常快,实验效果也不好。通过多媒体利用动画形式,把小车的运动过程放慢演示,可以让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定律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往往只是片面地表现某一个物理现象和知识点。由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进行提炼,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手段提炼知识,可以摆脱传统的语言描述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更多、更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来形象地对知识进行提炼。特别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备课时将要复习的重点主线框图集中突出,利用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的认识,突出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梳理物理知识主线,加强理解和记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对发电机和电动机进行对比学习的时候,通过构造、判断方法等决定因素各方面的比较,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展现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动态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并对其物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提炼知识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三、整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

信息技术在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中主要是起辅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组织设计,进行教学策划实施教学方法。教师对其要进行合理利用和控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实物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这些都是多媒体展现的模拟实验所不能代替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作为众多教学工具的一种,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物理教学内容。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合理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动力,是信息技术实用性的体系。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用模拟实验来形象表现天体运动、核裂变等这些现实中不能做的实验。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整合推动了物理教学的进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也为扎实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哲,张安.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4.

[2]王冬兰,教育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J].考试周刊,2012.